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犯罪心理学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犯罪心理作为侦探刑侦剧的一个细分种类,在国外已经拥有不少经典作品,美剧《犯罪心理》已经连载到第十季,在国内外拥有不少忠实的粉丝。而在国内,关于犯罪心理的小说同样也有不少拥趸。《心理罪》的故事主线比较简单,就是警方在一个犯罪心理方面堪称天才的年轻人方木的帮助下破获一件件匪夷所思的恶性案件。
但和日剧推理注重故事性不同,美式推理注重的是逻辑和科学方法。犯罪心理学是通过犯罪心理分析等一系列手段对罪犯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锁定关键因素找到罪犯,注重的是各种心理学的应用和刑侦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体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男主角是通过一个个小细节和看似不相关的线索,侃侃而谈一步步推导出凶手的特征,从而牵出凶手的作案心理和背后故事。区别于过往的火线缉凶的体力抗争,该剧是注重脑力和心理的专业体验,处处彰显的是高逼格。这也正是这类型电视剧的最大魅力。 槽点 逻辑硬伤你欺负我读书少?
作为一部主打犯罪心理的电视剧而言,逻辑的缜密至关重要。犯罪心理主打的是科学,并不是信口开河和故弄玄虚的胡诌,更不是神仙指点式的全知全能,而《心理罪》在处理这方面时,却显得有些粗糙和不够严谨。
比如第一个案子中,你可以推测出嫌疑人对现状的不满和自我优越感,会很注重自己的外表整洁,但是能推测出他喜欢穿白衬衫等如此具体的描述,是不是有些太神奇了?而第二个案子中,甚至都能根据心理描绘出犯罪嫌疑人的具体外貌,甚至还能准确到是弟弟。这是不是也太扯了?不如你直接告诉我,下次双色球的中奖号码是多少咯?而且该剧在对案件的事实证据呈现方面不够,显得整个犯罪心理的推理在剧中缺乏事实依据,全靠胡说。
悬疑也是这部剧的一大卖点,三年前师大杀人案对男主角的影响到底是什么?女朋友到底是真实存在的或是只是幻想?时不时闪回的鬼面人到底是谁?是否还隐藏着更大的幕后boss,这三个都是隐藏在主线之下等待解决的谜题,也是吸引观众的看点。而为了追求戏剧效果和悬疑气氛,本应该紧凑快速的节奏却被一拖再拖,故意将抓捕凶手这种最紧张的时刻反复烘托,并告诉你预知后事请看下周的更新,这些做法也都无非是为了加强悬疑性和吊起观众的胃口。 风格 冷硬写实你平时看不看恐怖片?
接下来要对你的脑子提出一些要求。你可以靠后天去养成,但这些素质非常必要。首先要有强烈的好奇心,要知道,案件不会自己主动闯入你的视野,好奇心能让你快速发现可供推理的苗头;其次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致的观察能力,推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蛛丝马迹往往会成为推理的关键;再者是丰富的想象能力、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只有综合这些能力,才能真正让你的推理顺利地进展下去。
还有一点极为重要,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你在明处,对手在暗处,你的一举一动很大程度受制于对手,或案件本身的进展。在你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一些突如其来的转折也许会让你措手不及。此时,你的心理素质就相当关键了。这些突如其来的东西很有可能会毁了你前面的一切分析,但也很有可能会转化成为案件的破绽。所以,务必要训练好你的应变能力。
为了检验你的能力,我们先玩一些游戏吧。数独游戏能增强你的注意力和分析力,填字游戏能培养你的联想能力,杀人游戏能锻炼你的观察能力,你甚至可以玩玩“植物大战僵尸”和“愤怒的小鸟”,每过一关你就往强大的心理素质更近一步了。
如果你是一个研究型的推理粉,那么犯罪心理学和弗洛伊德是你的最佳选择。如果你是一个书虫,那么福尔摩斯全集以及当下最热门的一些推理小说就是你的良师,当然,你愿意了解一下李昌钰的破案实录就更好了。而对于那些喜欢从历史故事和科学常识中吸取经验的人来说,科学松鼠会的果壳网也许能帮上你的忙。
想要更直观地接触推理?那么,去看美剧吧。他们有许多真实案例作为指导,再加上一群脑子发达至变态的编剧,相信你能从中学到更多的实操内容。比如运用各种线索侦破案件的《CSI犯罪现场调查》,教你如何从微表情中辨别是非的《别对我撒谎》……什么?这些片子还让你头疼?好吧,那你只好去看《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和《名侦探柯南》了。
不要因为自己办事马虎,就放弃了成为一个推理迷的权利。你给自己制造的那些小“案件”,能让你比别人更有机会成为一个推理高手。别误会,可不是让你去犯罪。你没有杀过人放过火,但肯定试过弄丢钥匙吧――你最常把钥匙放在哪里?你最后一次见到钥匙是什么时候?有什么人可能见过你的钥匙?如果你还经常迷路,啊,老天真眷顾你,赶紧靠自己的推理能力找路去吧。
好了,现在我们来加强训练。研究一下楼下野猫的时候会前往的路线,或者是邻居的美女到底在做什么工作。你还可以请家人或朋友配合,帮你完成一些简单的培训。比如让他们在你的客厅里留下一堆果皮,让你来猜猜到底是谁干的。对了,网上经常流传着一些美国FBI犯罪心理测试题,你也许可以试试。
实战大赛
桥段:电影从一场实战射击比赛开始,重案组警官吴彦祖打破尘封十年的纪录,然而基金经理古天乐旋即再超纪录。
解读:电影中虚构的射击纪录,都是满分,原纪录由方中信保持,他在尔冬升监制的《枪王》中是同一角色,本片中已经调往水警部门,本版故事显然承接《枪王》。
路遇抢劫
桥段:分装手枪和子弹之后的古天乐离开靶场,却路遇一场大劫案,危急刹那,古天乐为救交警,与劫匪激战,并连环枪击射杀三人。
解读:这一节阴差阳错的古天乐,体验到杀人的滋味,然而心理素质极度过硬的他却丝毫不为所动,他学习过心理学,在金融业混得风生水起。
警局交手
桥段:按照程序,古天乐被吴彦祖带回警局盘问,两人并交流了对犯罪心理学,尤其是犯罪动机的心得体会。
解读:吴彦祖放不下惜败的心理障碍,试图从各个角度了解古天乐,双方展开心理交战,对于吴彦祖而言更多是惺惺相惜。
法庭激辩
桥段:政府提起对古天乐的公诉,古天乐以特殊时刻的终极正义来应对,古天乐无罪释放成为城市英雄。
解读:假设古天乐确实如检方所掌握的证供,他无疑成为推动香港司法解释及重新立法的关键人物。《枪王》中讲“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种暴力倾向,一旦不能控制,就会成为一个凶手”,古天乐却以很真诚的言辞令陪审团信服。
齐人之美
桥段:工作中的古天乐,有欣赏、提拔与过分呵护他的美艳上司李冰冰,经常要求他与护士女友蔡卓妍分手,古天乐虚与委蛇,却承诺与蔡卓妍离开香港。
解读:古天乐作为完美型人格,对自我要求苛刻严厉,为了尊严不惜牺牲一切,忍耐力超过一般人想象。
辗转腾挪
桥段:表面看似风光无限的投资经纪古天乐,其实他经营的账号早已经在金融风暴中损失惨重,只好玩着十只锅九个盖的游戏。
解读:本来亏损也是兵家常事,然而走火入魔的古天乐,何曾会公开承认自己的失败,于是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有了可以解释的动机。
渔场问道
桥段:吴彦祖到几乎隐居的前枪王方中信家去请教,如何从没有任何线索的困境中找出犯罪者的破绽,方中信用禅的方法指点,必须“强迫”古天乐到极端环境中。
解读:嫉妒心盛的吴彦祖,看重比赛甚至超过案件本身,迷失了方向。人是最聪明的生灵,但往往被自我的欲望所限制,破障的要义不是正面强攻。
杀人灭口
桥段:古天乐的同谋是老同学杜汶泽,他找到古天乐,要求做个了断。古天乐在换回7000万美元之后,恼羞成怒杀死杜汶泽。
解读:古天乐将七宗罪控制到微表情都不呈现的程度,但在摊牌之时,却也无从掩饰,饕餮(对象征成功的天文数字的追逐)、贪婪(保持不败纪录)、懒惰(在李冰冰刻意扶植下的上位)、嫉妒(渴望正常的生活)、骄傲(每个方面都要做到最顶尖)、愤怒(内心隐秘被吴彦祖和杜汶泽揭穿)、欲(始终不放弃两个女人)不一而足。
全程复盘
桥段:从直觉到理性,吴彦祖都相信古天乐就是主谋,于是将其拘捕,在人证物证全无的情况下,古天乐以“他”为名,嚣张地将全部作案过程、心态依据坦然告知。
解读:这一段真实的谎言,古天乐几乎就是魔鬼撒旦化身,自以为公道既不在人心,也不在法律。古天乐,控制情绪和强烈自我的意志都极为出色。
终极之战
关键词 奥普拉・温弗瑞秀 苦难的承受者 身份构建 态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奥普拉・温弗瑞秀”(以下简称“温弗瑞秀”)被认为是史上最成功的脱口秀,在播出的22年时间里,它在全球范围内收到广泛欢迎,取得了巨大成功。它巨大的吸引力在于探求普遍话题的能力,这些话题跨越了年龄、民族、种族和宗教的局限,既有刺激性的性话题,也有常见的名人节食减肥和社会问题话题,比如犯、吸毒等。节目的独特之处在于嘉宾们会亲身讲述自己是如何在吸毒、被侵犯的阴影中纠结,挣扎,最后如何艰难地挺过去的故事。
奥普拉本人也是一个伟大的偶像。美国《时代》杂志把她和纳尔逊・曼德拉、保罗教皇二世和比尔・盖茨等并列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人物之一。她的影响力在于她的角色不限于主持人、媒体巨头,她还是观众的心灵治疗师,电视脱口秀是她进行公众治疗的一个平台,普通人在这里可以倾吐自己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得到专家的帮助。有位脱口秀主持人认为,奥普拉的成功在于她不惜开诚布公,敢于公开自己的私人生活和过去,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他人的苦难。她在电视上谈过自己饱受虐待的童年,十几岁时未婚先孕,还谈过自己艰难的减肥经历。而她正是用自己这些真实的经历来证明一个人在遭受挫折时该如何克服苦难,取得成功。正如Moorti (1998)所说的:“把痛苦通过一个声音表达出来,就如通过电视这种媒体给了所有参与者一种宣泄的途径。” 那么,奥普拉是怎么建构她这种“治疗师”的角色的呢?本文认为,奥普拉正是是通过小心翼翼地唤起或是治疗系,或是忏悔系,或是宣泄系的话语,给嘉宾们提供一个倾吐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进而改造自我的公共空间,从而来建构自己一个“治疗师”身份的。
1普遍存在的苦难
“温弗瑞秀”另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深信苦难是普遍存在的,是每个人在生命某个阶段都会经历、承受的东西,是一个全球性的、普遍性的话题。本文探讨“苦难”这个主题,以及温弗瑞秀在“苦难的承受者”话语中所起的构建作用。以往对奥普拉的研究大多从社会学、媒体研究或者是性别研究的角度,缺乏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去看奥普拉是怎么选择特定的身份、不选择其他身份来构建话语的。本文尝试分析奥普拉节目话语的态度语言(attitudinal language),来看看她是如何建构一个公共的倾吐平台,如何对嘉宾的故事感同身受,又是如何获得观众的认同,形成和观众的一种凝聚力的。我们先来解释一下“苦难的承受者”这个概念,分析一下这个角色在奥普拉脱口秀节目中所起的作用。
正因为我们都是潜在的苦难的承受者,我们就有同理苦难、同情“苦难的承受者”的能力(Lllouz,2003)。“温弗瑞秀”正是通过把一个个苦难的承受者的故事搬上电视屏幕,找到普遍存在的人性,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是潜在的苦难承受者。然而,温弗瑞秀不仅仅是为了展现苦难,这个秀还想为人们减轻痛苦,促成自我改造,使苦难的承受者能够有效利用帮助来克服苦难。节目中苦难的代表性是一个合作的结果:它首先需要嘉宾作为“苦难的承受者”展现真实的情感(通过情绪化、有说服力的语言),然后节目主持人和观众需要作出感同身受的反应。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对悲剧的公开展示能在观众当中唤起同情和怜悯,并提供一个情感净化和宣泄的平台。通过互相倾诉一个悲剧发生的经过可以实现共同承受苦难经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一场温弗瑞秀就如一次群体的“心灵治疗会”,我们分析这个会上使用的语言,是因为语言对表达苦难,对表达苦难的惯例性起着关键的作用,是我们表达痛苦、判断造成痛苦的行为或态度的原因的最主要的工具和符号。
2研究方法和语料
本研究语料来自节目的官方网站。由于苦难是一个普遍的话题,语料来自一期关于家庭谋杀案(孩子被父亲杀害)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母亲失去了孩子,核心家庭单位的“核心”遭到破坏,而这个核心是美国文化,也是各民族文化中家庭不可或缺的部分。选择这个语料还因为,众所周知,丧失亲人的痛苦是不能修复或治愈的,所以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不期待奥普拉能提供什么方法来帮助人们从失去亲人的阴影中快速地解脱出来。观众期待的是,通过对苦难经历的表达,痛失亲人的嘉宾能得到慰藉,能认识到自己的苦难不是唯一的,还有很多和自己一样的人承受过同样的苦难。对“苦难的承受者”身份的构建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也通过体态语和其他形式)。通过叙述自己的故事,嘉宾们“苦难的承受者”身份得以构建。因此,嘉宾从奥普拉和专家身上得到的同情和建议就使得她们“苦难的承受者”身份更加真实。本文具体选择的一期节目是“抑郁的魔爪”(Depression’s Grip),讲述者是一位母亲,她的两个双胞胎女儿被患有抑郁症的父亲亲手杀害。研究方法采用Martin & White(2005)的评价理论(APPRAISAL System)。
3评价理论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的一个重要延伸,特别适合用来分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说话者是如何运用语言策略来进行关系的协商,表达态度和评价,进而与听众形成同盟(aligning an audience),构建一个情感社区(a community of feeling)的(Martin &White,2005)。评价理论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叙事研究,如英语语言、艺术、媒体和历史研究等。该系统分为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三个子系统,态度系统又包含情感(affect)、判断(judg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三个子系统。本研究拟运用态度系统来分析温弗瑞秀中表达的各种情感。
(1)情感系统。主要表示人们正面或反面的情感,如高兴/痛苦、自信/担忧 、感兴趣/厌烦等,主要由情感评价词汇实现。马丁对情感评价词汇进行了分类,从总体上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词汇,在意义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情感内容把词汇分为幸福/不幸福(happiness)、安全/不安全(security)、满意/不满意(satisfaction)。在“抑郁的魔爪”这期节目中这些情感词汇普遍存在。
例如:幸福/不幸福:he loved her(积极),it hurt too much to live(消极);
安全/不安全: support (积极),I was worried (消极);
满意/不满意:so thankful (积极),I see the shell you’ve become( 消极)。
(2)判断系统。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子系统:社会评判(social esteem)和社会约束(social sanction)。社会评判是从规范(normality)、才干(capacity)和韧性(tenacity)三个角度对人的个性和行为作出判断;社会约束是从诚实(veracity)和妥当(propriety)对人的个性及行为做出判断。“抑郁的魔爪”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词汇。
例如: 规范:should be going to kindergarten (积极),strange behavior(消O);
才干: calmly(积极),inability to sleep(消极);
韧性: she keeps going(积极),I just lost it(消极);
诚实:honest(积极), not true(消极);
妥当:help to be better people (积极),manipulative(消极)。
(3)鉴赏系统。主要涉及美学元素,从三个角度对事物进行评价:对事物的反应、该事物是什么构成的、该事物的价值。这三种评价原则把鉴赏系统分为三类:反应(reaction)、构成(composition)和估值(evaluation)。“抑郁的魔爪”中有这些词汇。
例如: 反应:lovely(积极),most horrific (消极 );
构成:quite clear(积极), distorted (消极);
估值:good things(积极), didn’t seem to help(消极)。
评价理论能够揭示那些在“苦难的承受者”身份构建中最相关的态度语言和评价语言。无论是赞美或者谴责的态度,都是通过节目中传达的道德评价的来赋予的,评价理论提供了一种语言上的证据来证明这些赋予方式。这些评价有执行作用,因为或褒扬或谴责性的语言能构建或者无辜、或者该受谴责的身份。评价理论还可以揭示文本中主导性的被标准化了的态度和评价。例如,消极地看待不应承受的苦难,或者是把自强建构成朝个人成长迈出的积极的一步,都代表奥普拉话语中常有的态度。“温弗瑞秀”的作用就是在观众当中认可和重现那些反应态度,同时创建一个用同情心和凝聚力来维系的情感社区。
4节目文本分析
接下来本文简要分析一下在所选语料中态度语言的作用、类别,并对“温弗瑞秀”话语定语言的选择做出一些阐释。
这个节目文本是以美国抑郁症患者的统计数字开始的。这是一个常见的开头,起着前后照应的作用,它预示着在抑郁症毁灭性的后果背后,有某个家庭发生的某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跟一个名叫大卫・克莱斯皮的人有关,他是一个抑郁症和躁郁症患者,因杀害自己的两个女儿而在监狱服刑。奥普拉本人对这个事件的评价是“terrible,terrible thing(很恐怖的事)”,这样,她表明了自己的立场(stance),并预期观众对故事会有负面的反应。文本虽然有对狱中服刑的大卫本人的一段采访,但这个节目是围绕着大卫的妻子金姆展开的。尽管她的孩子遭到丈夫残忍的杀害,这个妻子还是挚爱着丈夫。这个节目中也出现了所谓“专家”:一位是犯罪心理学家,迈克尔・维尔勒博士,还有一位是作家威廉・ 斯蒂伦(他在书中有对抑郁症的第一手的描述)。和其他的主持人一样,奥普拉通过借鉴专家意见,使得嘉宾创伤性的经历惯例化、理论化了;然后奥普拉通过与这些专家“合谋”,在这些专家(中间人)和嘉宾(倾诉者)之间重建了一种不对等的权力关系。这样,奥普拉和节目中的专家们(心理学家,作家,营养师等)一起,通过特定的发问,通过为观众进行故事的解读,奥普拉便拥有了限制嘉宾故事结构的权力,以及屏蔽不需要的反应的权力。访谈话语由此围绕着道德权威、主持人和专家的知识构建,这些人一起决定着说什么、怎么说。也就是说,虽然“温弗瑞秀”给嘉宾们提供了一个安全、没有道德判断的空间来倾吐她们最私人化的、苦难的经历,节目的话题和范围还是有限的。奥普拉和她邀请的专家们引导着故事的讲述,也引导着观众对故事的反应。
情感系统、判断系统和鉴赏系统在这个文本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表达的态度和评价都引导和限制着观众对大卫,金姆,家庭悲剧,以及抑郁症、躁郁症的反应。节目文本把大卫的身份突出评价为一个抑郁症患者(标记为消极情感和消极判断――消极能力)。然后,这个判断被节目所有参与者认可,突显了群体在使这些身份惯例化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而使得这些身份对观众更有说服力。
节目还邀请了观众来就西方的道德标准对大卫的行为进行判断,而这个道德标准有两条不兼容的道德准则:(1)杀害自己的孩子是应该受到道德谴责的行为;(2)人不能为自己不受控制的行为负责。节目策划的作用就是把大家的视线集中在第二个准则上,以便达到对第一条准则的效力进行轻描淡写的目的,进而提议:大卫不该受到谴责。可以看出,节目之所以能成功构建大卫“不该受谴责”的身份,就在于它有策略地使用了评价性的语言,利用了的观众的附和,最后使观众接受这样一个判断:杀害自己的孩子显然有罪,但抑郁症是大卫应减轻惩罚的一个因素。节目对于金姆的评价是:她值得赞扬,她是一个忠实的妻子,她要兑现自己结婚时许下的誓言(Who intends to make good on her vows)(积极韧性)。对于大卫的评价不能用赞扬来形容,但明显也不是谴责。他被评价为“suffering from a crippling disease” (消极能力),这样,即便他的行为没有合理化,也可以得到解释了。同样,金姆“忠诚的妻子”的身份构建不仅归因于她自己的积极情感和积极评价,也归因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无论是奥普拉、专家还是现场观众都没有对这一身份有任何相冲突的评价。
节目中的治疗系话语在构建大卫“抑郁和躁郁症的受害者”身份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使用的语言把大卫和大卫的抑郁症视为两个独立、不相关的实体。对抑郁症的评价可以用鉴赏系统来分析,评价是“a negative thing that has afflicted David” (折磨大卫的消极事物),而“专家”的声音则来自犯罪心理学家迈克尔・维尔勒博士。他依据一系列的症状对大卫进行了一个看起来客观的诊断。这样,他的诊断在“大卫”和“大卫的抑郁症”之间划了一个分界线,于是大卫的行为就被定性为不受自己控制的行为了。作家威廉・斯蒂伦的关于抑郁症的第一手资料在强化大卫“苦难的承受者”角色上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节目中他的书被用来说明大卫的抑郁症不是一个异常的案例,因为像斯蒂伦这样著名的作家也曾经受到抑郁症的困扰。如此,在所有抑郁症患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新的一致的关系,而观众也无疑会在大卫和作家的病例之间做个类比。
5结语
有人可能会疑惑:人们来到“温弗瑞秀”,得到的回报是什么?当他们在电视机面前回顾过去,回顾生活中发生的巨变时,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挑战?奥普拉在节目中反复强调,她认为给人们一个倾吐的空间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但不对他们做任何道德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奥普拉对嘉宾的观点或做法有疑问时,她会以一种试探的方式发问,并说明这个疑问是她认为很多观众也会有的疑问。注意,她会表示疑问,而不是不信任。节目中奥普拉没有表示不赞同金姆的选择,虽然她确实问过金姆这个问题。(“我想问,我也相信好多观众也和我一样想问,这个人杀掉了你的孩子,为什么你还选择跟他在一起?为什么不离开?”)我们能看出W普拉和观众不一定赞同金姆的选择,但这个问题一闪而过,并没有成为节目的焦点。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温弗瑞秀”中的身份建构得益于在特定话语情景中的态度语言的使用。节目现场观众一贯的态度、节目策划者的态度都对节目的意义解读和身份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那些与节目态度不一致、与节目主题有偏移的态度语言就被屏蔽了。可以说,“温弗瑞秀”的成功之处在于,奥普拉具有一种引导、限定观众对节目意义的解读方向的能力。另外,节目的“治疗”功能使得节目不仅仅流于对苦难和悲剧的窥视,而是升华为一个精神净化和宣泄的场所,一个实现自我改造的平台。通过探求人类普遍存在的苦难,奥普拉就这样实现了对所有人的心灵治疗,而这个治疗不仅包括“苦难的承受者”,也包括观众,即潜在的“苦难的承受者”。如此,奥普拉打破了痛苦的沉默,打开了一条救赎之路。
作者简介:程艳芳(1977.11-)女,汉族,江西余干人,硕士,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英语语言教学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烨辉.奥普拉・温弗瑞秀的传播学思考[J].现代传播,2006(2).
[2] 杨依人.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分析中美经典访谈节目的差异――比较《鲁豫有约》与《奥普拉脱口秀》节目风格的区别[[J].东南传播,2012(9).
[3] 王晶.试论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的定位及作用[J].大众文艺,2011(15).
[4] Halliday MAK.199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 Edward Arnold.
[5] Lllouz E.Oprah Winfrey and the Glamour of Misery: An essay on Popular Culture.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摘自李丽给一位重刑犯的书信
李丽,现年44岁,致公党党员,湖南省侨联委员,原衡阳市高夫绿园林园艺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为“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总经理。在她的头上闪耀着一串串荣誉和光环:衡阳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衡阳市蒸湘区第一届政协常委,2003年度衡阳市“十大新闻人物”,2004年度全国侨联先进个人、衡阳市十大杰出女性、优秀女民营企业管理者……殊荣背后,是她那痛楚悲壮的传奇人生和对社会的倾情奉献。
种种磨难,砺就一颗常怀感恩的心
命运捉弄了李丽,让她1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两条腿像煮熟的面条,怎么也站不起来。在她7岁那年的一个晚上,李丽被母亲的痛哭和父亲的叹气吓得瑟瑟发抖,原来是母亲哀求父亲带她去长春驻军二O八医院治病。一直爬行着的她,流着眼泪祈求:送我去吧,治好了腿,我会为你们干很多的家务活,来报答你们。在一年多的治疗时间里,她接受了针炙、火罐等中医治疗,历经20余次刻骨铭心的埋“羊肠线”手术,终于有一天,她能不用搀扶,第一次站了起来,并挪动几步。
9岁那年,在父母的支持下,她终于实现了上学的愿望。几个住在附近的同学相邀成立了一支“特别护送队”,她们一路帮忙背书包、拿拐杖,与她牵手同行。小学、初中、高中,身边总有大哥哥、大姐姐抢着护送她,让她真切地感受到人世间的真诚与友爱,感恩之心愈加强烈。
为了感恩,不让自己成为家里的拖累,她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掌握了缝纫、绣花、织毛衣等多种生活技能,为她日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感恩,她拄着拐杖背着家人,一家家去敲开父亲单位领导的大门,苦苦哀求他们:“给我一份工作吧!我腿残疾了,但我有聪明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我会用最好的工作表现来报答你们的。”终于,她获得了一份工作。
在单位工作的8年时间里,她以自己的聪明和勤劳赢得了领导的认可及同事的尊重。她不仅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还时刻想着如何更好地为单位服务。她着手创办了技术档案保管室及图书室,当上了团支部的宣传员、女工委员,主办了“新女性”墙报,组织了百科知识抢答竞赛。1983年,在湖南省举办的青年“振兴中华读书知识竞赛”活动中,她获得一等奖,并在颁奖大会上作典型发言。李丽的事迹传开后,她先后受到团市委、市总工会、省总工会、省冶金厅的表彰。时任省委书记的毛致用握着她的手说:“你就是我们湖南的张海迪。”
屡受挫折,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李丽对自己的人生总结是:把挫折当存折,把苦难当享受,把失败当财富,把残疾当资源。她笃信“人生输得起的是金钱,输不起的是心态”。也正因为如此,在艰辛曲折的创业路上,她才会在一次次跌倒后,又一次次奇迹般地爬起来。
1991年,她所在的单位经济效益急转直下,整年拿不到工资,家里连买瓶酱油的钱也没有。万般无奈之下,她与丈夫分别与单位签订了停薪留职协议,双双下海,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买了台旧打字机,在家里做起了文印业务。为了招揽生意,丈夫每天骑单车载着她奔波于大街小巷,把一封封祈求理解与支持的自荐信送到有业务需要的单位领导手中。那年,丈夫几乎每半月要补一次鞋,大腿也常被自行车座垫磨出血泡。也就是那一年,夫妻俩辛辛苦苦挣下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但时隔不久,随着电脑的迅速普及,她那种老式打字便没了业务。于是,她便与丈夫靠卖水饺、摆烟摊艰难度日。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报纸上看到一则邮购毛衣编织机的广告,于是就花1000多元买了一台,并从书店买了许多有关书籍回来学习。由于她心灵手巧、样式设计新颖,质量很好,生意十分抢手,每天竟忙不过来,于是慢慢扩大规模,请了帮工。可好景不长,由于纯手工生产产量低、利润少,在江浙成品毛衣的冲击下,生意一落千丈,加上手术留在她体内钢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她并发了胃炎、肩周炎、脊椎骨弯曲等病,常常疼痛难忍,彻夜不眠,在丈夫的劝说下最终放弃。
1993年,在朋友的介绍下,李丽又开始做起了石化燃料生意,慢慢积累了些资金。为减轻奔波劳累,她筹资50万元,收购一家濒临倒闭的国营小型加油站,又投入20余万元,对原有设施进行了更换改造。由于她讲求信誉、价格合理、服务优质,生意非常红火。1998年,她再次投入300万元,扩大油站规模,在原址兴建一个集加油、住宿、餐饮、商场、停车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的大型加油站。然而,由于国家于1999年下半年对燃料市场的宏观调控,加上石油系统制定的一些相关政策,致使油站无进销差价,很快失去生存空间。
李丽没有被挫折击倒,她在巨额债务的压力下,再度开始创业。2001年,她成立了衡阳市高夫绿园林园艺有限公司。没资金,找亲朋戚友借,没技术,托人从美国请来了设计师。短短几年,公司先后成功完成了衡阳市电信花园、衡阳市国土局国土苑、湖南省雁北监狱等单位的园林工程设计及施工。
正当她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命运再一次捉弄了她。一次严重的车祸,剥夺了她尚能拄着拐杖走几步的权利。此后,她只能终日与轮椅为伴。
款款真情,辐射高墙内渴望真爱的灵魂
一位署名雨曦的服刑人员在给李丽的回信中写道:没有一个女性像你一样让我敬佩和感动,也没有任何一人的内心告白像你一样让我心灵如此震撼!你的传奇人生、你对社会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你所推崇的“感恩”,无不让我深深感动。
李丽做服刑人员的“爱心天使”、“精神慈母”,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那是2003年初,她坐着轮椅到衡阳市雁南监狱洽谈园林业务,她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监狱领导,他们决定邀请她给服刑人员讲课。那天,她坐在轮椅上,面对雁南监狱2000多名服刑人员,讲述自己的苦难人生和奋斗不息的经历:你们看到了我1%的成功,却没有看到我99%的失败;看到了我1%的开心,却不知我99%的苦难。同样作为一名被“囚禁”的人,我很希望你们能够振作起来,重新找回自我。她并不华丽的话语在服刑人员心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全场鸦雀无声,很多人流下了眼泪。
那一次演讲之后,李丽意外地收到许多服刑人员的来信、来电。一名服刑人员这样写道:“很有幸听到你‘创造生命奇迹’的报告会,听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服刑的日子里,曾幻想过在某一天出现奇迹,给我一份爱的宽容,让我重拾做人的勇气。那天,你的报告感染和打动了我,让我知道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能正视自己。真的希望以后你能和我通信,我想把自己真正的想法告诉你,请你帮我解答,也帮我正视人生。”一名在押犯打来电话说:“丽姐,听了你的故事,我备受感动,真的很感谢你,从你的身上我看见了光芒,我要好好改造,弥补过失。”
李丽成了服刑人员心中的偶像,省内外一些监狱的领导都请她去监狱演讲。李丽说,她当初只是想帮助他们,没想到后来演变成了一种责任。后来,她又多次到湖南、陕西等省的监狱作巡回演讲,听众达4万余人次。两年多来,她收到、回复服刑人员的信各1000余封,接听服刑人员电话800多个,向服刑人员寄送书籍500余本,并义务安置52名两劳刑释、刑解人员就业。李丽用自己身残志坚的“精神教材”,帮助犯人找到重生的力量。郴州监狱的领导在给李丽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你是位坚强、善良、睿智的女性。因为有了你,监狱里的囚子都有了心灵的归宿,想自杀、自残的人明显减少了。你是高墙内的‘精神慈母’!”在李丽的激励下,郴州市监狱成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志愿团爱心基金会,已为社会特困人员捐资达5000余元。在她的影响下,许多犯人立功减刑,获得了新生。
助人是一种责任,助人是一份收获与快乐。在经历众多苦难与挫折后,她终于在与服刑人员的交流中定位了自己:“我是上帝派到人间来感恩还债的信使啊。”正如她给服刑人员周军的信中所说:“感谢上帝、感谢你们!我的好兄弟姐妹们,是你们给了我感恩还债的机会啊!”
浓浓爱意,洒向校园里带伤的幼苗
李丽从不吝惜自己的爱心,时时向外辐射她的热情。一天,儿子对李丽说:“我们学校有位同学非常恨自己的父母。妈妈,你能帮帮他吗?”就这样,儿子的一次请求,让李丽又走进了另一群“带伤者”的心灵世界。
自从李丽在儿子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上演讲后,很多学生家长都向她请教,有的父母还让孩子住在她家,感受她家浓浓的爱意。
与这类家长、孩子接触多了,李丽便成了“精神垃圾倾倒站”,她陷入了沉重的思考: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相当一部分父母却因为方式不当,事与愿违地造成一幕幕父母与子女间的悲剧。孩子身上的缺点、毛病只是结果,原因却出在家长身上。“孩子有‘病’,要让家长吃‘药’。”她有了开展心理疏导的想法。
2005年春节刚过,李丽耗资1万多元,千里迢迢上北京参加了著名心理咨询师课程培训。在3个月的培训中,她认真学习了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课程,通过了相关考试,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
从北京回来,李丽创办了“丽姐COLOUR(开了)工作室”,面向社会那些一时失意、失足需要帮助的人,开通了24小时心理疏导热线。同时还定期开展家长联谊会、家长培训班、学习交流沙龙等活动,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家长群体的教育素养和能力,得到了当地家长们的热烈响应。在她的倡导下,她所在的衡阳市蒸湘区开展了“和谐家庭”社区志愿行动。
【文章摘要】
衔接理论可有效提高影视英语教学的质量,针对现今高校影视英语教学现状,详细阐述了在影视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衔接理论,以电影《七宗罪》为例,从电影语篇的显性和隐性层面来分析其衔接手段,可以使学生在英语影视欣赏过程中掌握电影对白的衔接方式,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探索语言的衔接模式和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和读写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影视英语;七宗罪;隐性衔接;显性衔接
【Abstract】
Cohesive theory can improve movie English teaching quality. While teaching movie English, implicit and explicit cohesive devices of Seven Deadly Sins are analyzed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recognize cohesive devices of movie English 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in using English.
【Key Words】
movie English ;Seven Deadly Sins; implicit cohesion;explicit cohesion
1 英语影视教学现状
英语影视包括具体的人物、事件和故事情节展示真实的语言,为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英语语言及文化学习的环境。因此,许多院校纷纷开设该课程作为选修课借此来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和交际能力。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教学理论体系指导,加之影视英语信息量大,社会背景知识复杂,理解难度高,学生自身的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英语影视课程的现状并不乐观,往往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影视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运用衔接理论来研究英语影视并且教会学生识别衔接手段能够提高英语影视教学有效性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将衔接理论引入影视英语教学
20世纪60年代初,韩礼德提出了衔接理论,他认为语言的衔接不仅仅存在于语法的层面上,从词义上讲,所有的结构都应该是衔接的。1976年他和哈森出版了《英语的衔接》一书,该书一出版立即对学术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学者们纷纷从各个角度阐述衔接理论。彭宣维在《英语语篇:系统与结构》导读中提到从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发展出两条支脉,一是澳大利亚马丁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为出发点,通过探讨语篇语义系统及其结构,来发展经典理论的语义层和语境层,提出了自己有关语篇生成的资源模式。二是英国的迈克·候易的词汇衔接理论,他采用矩阵方法,探讨了语篇中相邻和非相邻句子之间,近义性成分是如何发挥衔接作用,从而将整个语篇组织起来的[3]。以电影《七宗罪》为例,从电影语篇的显性和隐性层面来分析其衔接手段。在衔接理论视阈下来分析电影口语语篇的衔接手段,教会学生在英语影视欣赏过程中掌握电影对白的衔接方式并且培养学生识别及运用衔接手段的能力。
3 电影《七宗罪》简介
电影《七宗罪》是由美国导演大卫芬奇执导的电影,在1995年上映捧回多项大奖,是犯罪心理学经典电影。故事讲述的是正当经验丰富的老探员萨默塞特还有一个星期要退休时,凶案发生了,罪犯在现场分别留下了“贪婪”、“暴食”等字样,这正是《神曲》中所讲的“七宗罪”。一切罪行都是一个名叫多伊的男子所为,他将米尔斯妻子的头割下,愤怒的他开枪射杀了多伊,并最终完成了“七宗罪”凶杀。 “暴食”、“贪婪”、“懒惰”、“欲”、“骄傲”、“嫉妒”和“暴怒”这七项原罪贯穿了整个影片,但担任审判者的却是个变态杀人犯,他这个连环杀手妄想充当上帝来审判世界,自己却同样走向灭亡。
4 衔接理论的运用
4.1 电影《七宗罪》对白中的显性衔接手段的运用
显性衔接手段主要是指韩礼德和哈桑在《英语的衔接》中所提到的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大类。语法衔接包括照应(reference) 、替代 (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韩礼德和哈桑认为“衔接在任何语言中都有,是用来将语篇的一个部分与另一个部分连接起来的一套语言表达手段。
4.1.1照应
照应指的就是文章或会话当中的相互参照。例如:
I’m sending the driver out on foot, he’s headed north along the road.
He 所指的就是上文的 the driver这种照应关系叫做人称照应。
4.1.2替代
替代指的是用一个替代词取代语篇中的某一个成分。例如:
Mills: Right now he’s probably dancing around his room in a pair of his mommy’s panties, singing show tunes and rubbing himself with peanut butter...
Somerset: No,I don’t think so.
用替代词(so)来代替名词性小句,这属于小句替代。
4.1.3连接
连接是一种运用连接成分体现语篇不同成分之间具有何种逻辑关系的手段。例如:
They can’t use the information directly, but it’s a useful guide. It might sound silly, but you can’t get a library card without I.D. and a current phone bill.
句中的 “but” 用来表示语义的的转折,转折连词使句子更加连贯。
4.1.4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是篇章中的一个明显的现象并在篇章连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迈克·候易认为,词汇衔接是在篇章中构成多种关系的唯一的衔接手段,是构成篇章的主要模式。
例1:Mills :How is this legal?
Somerset:Legal... illegal. These terms don’t apply. I don’t applaud it.
其中legal是简单重复而legal和illegal又构成互为反义,这使两句话很好的连接起来互相连贯。
例2:Somerset’s suitcase is now on the window seat. Somerset has moved to the aisle. He is reading his book. He looks up from the book and rubs his eyes, then looks back to continue reading, not once looking out the window.
Reading在这里是简单重复而look up 、look back 和look out 构成了部分重复短语,rub his eyes 是同现,这个句子中的词汇衔接构成了词汇衔接链把整个段落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例3:Somerset carries his suitcase outside the train station. The city demands attention: cars screeching, people yelling, sirens blaring.在这个句子中我们看到,carries his suitcase 、cars screeching、 people yelling和 sirens blaring也是同现关系使电影语篇能更好地连贯起来。以上实例可以看到在句中或跨句出现的词汇搭配联系上下文的一条纽带,对电影对白语语篇的整体描绘烘托作用。
4.2 电影《七宗罪》对白中的隐性衔接手段的运用
4.2.1文化衔接
包惠南曾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总是生长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作为整个语言系统的社会环境的语境称为文化语境。
(1)《神曲》
《神曲》是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所著,诗人以自己为主人公,假想他作为一名活人对死人的王国的一次游历。《神曲》共分为三部即《地狱》《炼狱》《天堂》。其中《炼狱》共七级,生前虽然犯有罪过,但是已经悔改的灵魂,按人类七大罪过,分别在这里修炼,而后一层层升向天堂。电影《七宗罪》讲述的正是《神曲》中的一部《炼狱》所提到的七大罪过。因此《神曲》在影片中起到了文化层面的隐性衔接作用使电影能够有序地展开。
(2)数字7的衔接作用
“七”在西方文化中是一个神圣的数字,它对西方文化甚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圣经》里七是个完全的数, 《创世纪》中提到,“上帝用六天创造世界万物,第七天休息,一周共有七天”。七象征完善,代表了神迹、对上帝的敬拜、完满、遵守和安息。因为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所以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神有“七大礼物”:智慧、理解、忠告、毅力、知识、正义和畏上帝,而人有“七宗罪”:骄傲、发怒、嫉妒、、贪吃、贪婪和懒惰。这七宗罪是电影的题目也是电影的主题,是一个罪人对犯下这七宗罪的人的审判,也引导着Somerset 和Mills来破案。在电影《七宗罪》里,除了有七宗罪以外,还有七次惩罚和七次下雨以及故事发生在七天甚至最后的结局也发生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时,数字七在影片前后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使整个影片前后连贯起来。
4.2.2隐喻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 是以一事物描写或替代另一关联事物的重要的思维和认知方式”。隐喻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实现语篇的衔接。
(1)颜色隐喻
由于人类文化的相通,不同民族对某一种颜色都有类似的象征意义。红色象征喜庆;绿色象征生机;黑色象征着死亡。而《七宗罪》这部电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黑色的世界,正如导演费彻所说:“这是一部描述处于完全失控状态的世界的电影”,是一个被“涂黑”的世界。这部影片揭示了世界的肮脏和黑暗,也揭示了人性的罪恶。黑色的格调和气氛作为隐性衔接手段为七宗罪行向前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使影片更加连贯。影片也仿佛带领我们进行了黑暗世界的旅行,看后发人深省,影片也似乎在提醒早已麻木的人们在这满了黑暗和丑陋的世界里要反省自己除掉冷漠更多地关爱周围的人,世界才会更美好。
5 总结
通过运用衔接理论对电影《七宗罪》的显性衔接手段和隐性衔接手段进行举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到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是构成电影语篇连贯的有形的网络而文化语境及隐喻等隐性衔接手段则是使影视英语口语对白连贯的无形网络,隐性与显性衔接手段不仅帮助了英语学习者对电影语篇的深入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忱同时也提高了影视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运用衔接理论来学习影视英语,可以使学生在英语影视欣赏过程中掌握电影英语语篇的显性衔接手段隐性衔接,帮助学生建立词汇衔接网络并且培养了学生文化衔接意识也提高了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各项技能中熟练运用衔接手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M.A.K.Halliday and Hasan 英语的衔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 J. R. Martin.英语语篇:系统与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迈克·候易.语篇中的词汇模式(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4]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5]陈曦.中世纪的一盏明灯—《神曲》导读[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6] 研读版圣经(M).环球圣经公会有限公司,2008.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8]李彬.把世界涂黑:谈影片《七宗罪》中的幽暗意识[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2)
注释:
①文章中引用的英文电影对白台词均来自电影《七宗罪》的电影字幕。
据统计,2003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总数为94.5万人,2004年上升到117万人,即使只有一半的学生购买考研参考书,参加考前辅导班,按最低的消费标准,全国考研的消费总额也超过30亿!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教育部曾颁发禁令,任何研究生招生单位均不允许办考研辅导班,这样,30亿的丰厚利润被抛到市场大潮中去了。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各路诸侯圈地圈钱。因此,全国各地考研培训机构林立。仅在河南,考生在考研图书、音像制品、各种资料及辅导班上的花销最低也在1500万元以上,这是巨大的蛋糕,让已经俨然以霸主自居的芦云鹏完全容不下别人的窥探。
此案的背后也暴露出教育部门的监管漏洞。对于考研培训,政府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监督,特别是对办学者没有严格的审批,相当多的考研辅导班是借牌子上课。另外,这其中还存在税收监管漏洞。民办教育取得了丰厚回报,回报需要纳税,然而国家税务总局并没有出台相关的征收条例与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相配套。大部分考研辅导班,都是在考生交费后给学生听课证,连发票都很少开。一场讲座下来,每人三五百元的听课费,三五万元的专家出场费,造成多少国家税收流失啊!芦云鹏,因为利益关系雇凶杀人,虽然在全国考研市场上较为少见,但却十分典型,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警觉!
2005年3月30日下午3时许,郑州市大学路一宾馆内,值班服务员看到116号房间一张床上躺着一名男子,掀开被子一看,发现这名男子被绳子捆着,早已气绝身亡!令人震惊的是,死者竟是河南某大学马列部副教授乔运甫!随着案件的深入查访,河南展翅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芦云鹏被纳入警方视野。拥有如此庞大资产的一个亿万富翁,为什么要雇凶杀害一个素不相识的大学副教授?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恩怨情仇呢?
一路走来,“芦大将军”所向披靡
今年45岁的芦云鹏出生在河南省许昌县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都是识字不多的农民。从河南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郑州市一家电力部门工作,并取得在职硕士文凭,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1993年,拿死工资的芦云鹏想自立门户,干一番事业。他曾经设计过多套方案,但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这使芦云鹏非常苦恼。恰在这时,一个在郑州大学上学的许昌籍小老乡找到他,向他请教一些考研方面的事情。小老乡苦恼地说:想考研,连个辅导的人都没有,真是难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芦云鹏眼睛一亮:考研辅导?这不是一个创业的好项目吗?
此时教育部的有关法规不允许招考单位办考研辅导班,这就为民办考研辅导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芦云鹏激动不已: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只要能抓住,就一定能发大财啊!1993年4月15日,芦云鹏组织的考研政治学辅导班在河南省体育馆正式开课。这一天,体育馆内的6000个坐位座无虚席,前来听课的全是郑州市各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或已经大学毕业正准备考研的学生。芦云鹏将入场券定为每张50元钱,3天的讲座,芦云鹏仅门票收入就多达30万元。除去讲课教授的劳务费和场地租赁费及各种杂项开支,净利润高达21万多元。这是芦云鹏掘的第一桶金。
1993年8月,芦云鹏正式注册成立“展翅考研辅导中心”。在郑州市场打开局面以后,1995年至1999年,芦云鹏又相继在河南大专院校相对集中的开封、洛阳、南阳、新乡四个省辖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在河南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考研辅导网络。占领河南考研辅导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之后,芦云鹏又积极向外扩张,经过几年努力,他先后在北京、上海、哈尔滨、沈阳、南京、杭州、西安等城市建立了考研辅导的网络机构。十多年来,芦云鹏至少积累了数亿元的雄厚资本。有了经济实力以后,芦云鹏成立了展翅集团,在展翅集团的旗下,有河南、北京两个文化发展公司和展翅考研、展翅外语、展翅育才三个学院,并在与郑州相邻的新郑市征地1600余亩,兴建学校,大兴土木,准备建立基地。
在河南省,芦云鹏打出了一个十分响亮的口号:考研辅导,惟我芦大将军!这个非常霸道的广告语,在河南的几十万大学学子中,可谓如雷贯耳,芦云鹏的大名,更是人人皆知。
永不知足,欺行霸市惟我独尊
办辅导班,只要在考研前几个月费力宣传,就能在短时间内赚个盆满钵溢。为了争夺这块肥肉,各种摩擦和纠纷从来没有间断过。
河南大学硕士毕业生杨昕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省南阳市人事部门工作。工作不久,他也看上了考研辅导的巨大利润。2000年他停薪留职前往郑州去办考研辅导班。杨昕到郑州后,租办公室、招聘人员,并投入数万元资金,展开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报名参加他的辅导班的人员很多。然而,就在开班前夕,一帮人突然闯进杨昕在纬一路的办公室,不仅砸坏了多台电脑及办公设备,还将几名工作人员打伤。这几名歹徒扬言:“你自不量力,竟和我们老板争生意!你马上滚出郑州,否则吃不了兜着走!”第二天,杨昕的妻子去菜市场途中,被一辆摩托车从后边撞成重伤住院。忍无可忍的杨昕找芦云鹏理论。芦云鹏则笑哈哈地说:“咱们是老校友,帮你忙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不过我劝你,别干了,考研辅导这碗饭不好吃,你还是及早回头吧,如果再出现什么意料不到的事,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2003年12月,郑州市金水区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录用了一个名叫张力的小伙子。张力曾经在南京展翅考研部工作过一段时间。因为牵扯到行业忌讳和慑于芦云鹏的,这家教育机构没有让张力从事他熟悉的考研辅导工作,而是派他分管少儿英语,半年之后,张力才被调到考研辅导部门。但得知这一情况后,芦云鹏还是没有放过张力。2004年6月的一天,张力下班后赶回住处,被躲在暗处的七八个壮汉拦住,不由分说就是一顿拳打脚踢,然后张力被强行塞进一辆车内。他们威胁张力说:你竟敢背叛展翅,真是吃了豹子胆了!给你指条路,要么改行,要么离开郑州,要么给6万元钱放你一条生路!最终,张力不得不给他们凑了2000元钱才得以逃脱。
芦云鹏不仅对自己的竞争对手和背叛自己的人手下无情,对于那些郑州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公益性讲学,只要与考研沾上边的,也决不放过。2004年10月的一天,郑州市一所外语学校请北京、上海一些考研辅导名师开办“政治考研冲刺大串讲”,作为期一天的公益性讲座。不料,上午在河南农业大学礼堂的讲座刚开始,突然有40多个身份不明的男女拥进礼堂,吹哨、尖叫,甚至大喊:“讲错了,讲错了!”还有个别男女冲到学校一位负责摄像的老师跟前,抢过他的摄像机,扯出磁带。校长立即与农大保卫处联系,同时请一家保安公司紧急调派20多名保安火速赶到现场维持秩序。尽管如此,整个讲座还是被搅黄了。
雇凶杀人,优秀副教授无辜丧命
2004年春天,河南某大学马列部的副教授、48岁的乔运甫依托自身和教研室的师资优势,策划举办考研政治学科辅导班。经过努力,乔运甫考研辅导班在开封挂牌成立了。他拟定的收费标准比展翅考研在开封网点的收费低40%。乔运甫的行动得到了大学众多政治学老师的支持,就连原先应邀给展翅考研讲课的老师,也要辞去展翅那边的工作,到乔运甫这里讲课。一时间,许多准备考研的应届毕业生纷纷前往乔运甫考研辅导班报名。
乔运甫的考研辅导班在开封风生水起,这自然影响到展翅考研在开封的利益。展翅考研在开封的负责人是芦云鹏的表弟赵明杰。2004年五一刚过,他急忙将开封出现的新情况向芦云鹏汇报。这次芦云鹏表现出少有的耐性,他听了汇报后对赵明杰说:“我曾经听别人说过乔运甫这个人,名牌大学毕业,又从事教学和理论研究多年,政治学的功底很好,弄好了可以为我所用。你先找他谈谈,能用金钱收买就用金钱收买过来。”赵明杰领了芦云鹏的旨意,马上返回开封找乔运甫协商。但他约了乔运甫几次,乔运甫都以“我不认识你们”为由拒绝了。
赵明杰并不死心,2004年10月的一天,他又一次来到了乔运甫的办公室。赵明杰对乔运甫恭维了一番后开宗明义地说:“乔教授,我们老总对你非常器重,只要你停止办考研班,我们展翅集团给你10万元钱的经济补偿。如果你同意加盟展翅,我们每月给你2000元的补贴,每年年底再发20万元的奖金。”乔运甫坚定地说:“我办辅导班是为了莘莘学子,并不单单是为了金钱,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声明:第一,我不会停止办班,否则我无法向信任我的学生交代;第二,我不会加盟你们展翅,据我所知,展翅在外的名声并不好!”赵明杰碰了一鼻子灰,跑到郑州向芦云鹏汇报。芦云鹏听后气得把牙齿咬得格格响:“这个乔运甫真不识抬举,非要敬酒不吃吃罚酒,敢向我叫板,我非灭了你不可!”
由于开封市有乔运甫考研辅导班,展翅考研在开封开展的业务很不理想。之后,赵明杰多次到郑州找芦云鹏,商量如何对付乔运甫的事,经过密谋,他们研究出了一整套“修理”乔运甫的行动方案。2004年11月,芦云鹏将在北京地区展翅公司的负责人、自己的侄女王艳翠召回郑州,向王艳翠讲了自己的报复计划,要求王艳翠依计而行。此后的四个多月,回到北京的王艳翠化名为苏菲曾多次给乔运甫打电话,说要商量共同办学的事,想将乔运甫骗到北京,在北京动手。然而乔运甫压根儿不愿到北京去,多次拒绝了王艳翠所谓的邀请。王艳翠将这一情况汇报给芦云鹏。芦云鹏指示王艳翠:不要灰心,继续努力,一直到他上钩为止。
2005年3月,王艳翠又以可以帮助乔运甫的辅导班找北京名师为由,继续约乔运甫到北京或西安商谈。这次乔运甫终于心有所动,因为自己的辅导班缺乏大牌的重量级辅导专家。思考再三,他决定将交谈的地点定在郑州。因为乔运甫有亲戚和许多学生都在郑州工作,彼此都有个照应,同时考虑到开封离郑州仅70公里,不可能出什么事,于是他打电话给王艳翠:“我同意与你面谈,但我手上有几件急事需要处理。三天以后,也就是3月29日我准时到达郑州和你面谈聘请专家的事。”王艳翠马上将这一情况向芦云鹏进行汇报,芦云鹏指示她火速从北京赶回郑州。随后,芦云鹏又急忙将在开封的表弟赵明杰召回。3月27日,他对赵明杰说:“我们行动的时候到了,这是一万元钱,你找几个人修理他,最好不要找郑州人,要找外地人,做完了马上让他们离开郑州。”赵明杰拿了钱,马上去找打手。他首先找到同是许昌人的打手赵军章,给赵军章7000元现金,要他找几个人到时候到指定的地点收拾乔运甫。赵军章接钱以后,找了一个被人称为“丑孩”的打手,“丑孩”又带来了另外两名强壮的打手。
2005年3月29日中午,王艳翠化名苏菲,在郑州大学路一宾馆订了房间,宾馆为她开的是116房间,这是一个标准间。与此同时,赵明杰唆使赵军章等4名打手来到郑州。4人下车后,赵明杰把事先准备好的匕首、锤子、绳子等凶器交给了他们,并让他们潜伏在宾馆附近,听从调动,伺机动手。当天下午,乔运甫如约来到宾馆。王艳翠将其带入房间之后,借方便之机,向赵明杰发出了乔运甫已到达指定位置的信号,然后就出去了。此时,4名打手早已潜伏到116房间门外。王艳翠出来,赵军章等4名打手推门而入。乔运甫来不及呼救,就被冲上来的4名歹徒捂住嘴捆了起来。随之匕首、锤子一并向他身上袭来,乔运甫当场昏了过去。4人又用被子蒙着他的头捂了一阵子,随即匆忙离开。
善恶有报,机关算尽陷囹圄
3月30日下午3时许,已经是客人退房的最后时间了。楼层服务员去敲116房间的门,此时电视机仍然开着,却没有人应声。服务员取出钥匙打开房门后,发现乔运甫已遇害。郑州警方接到报案后火速赶到现场。是谁开的房间?警方在宾馆登记表上只查到“苏菲”的名字,并没有身份信息。线索中断,案件侦破一时陷入了困境。
在调查中警方发现,乔运甫作风正派,为人很好,同时死者身上的钱物又没有丢失,据此排除了情杀和谋财的可能性,那么只有仇杀了。但走访中警方并没发现乔运甫有仇人,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这时,一个重要的线索出现了!芦云鹏的表弟、开封展翅考研班的负责人赵明杰在乔运甫遇害后突然在开封蒸发了。与此同时,专案组还多次接到匿名电话,打电话的人坚称乔教授遇害是“展翅”干的。至此,芦云鹏开始被纳入警方视野。通过各种侦查手段分析,警方认定芦云鹏存在重大作案嫌疑。二七公安分局副局长周廷欣下令,警方迅速织起一张大网,罩向芦云鹏、赵明杰可能出没的地方。通过技侦手段,2005年4月3日,警方在郑州顺利将芦云鹏抓获。
在二七公安分局讯问室里,芦云鹏连连喊冤,辩称乔运甫被杀案自己毫不知情,案件再度陷入僵局。周廷欣指示正在办案的刑侦大队教导员张和斌,摸清芦云鹏在北京的情况后,迅速回郑州突破芦云鹏。张和斌4月5日晚赶回郑州。张和斌对犯罪心理学颇有研究,是个审讯方面的专家。讯问时他根本没问案件的事,而是轻描淡写地说:“芦云鹏,你在北京的房子不错啊,你在北京的朋友不少啊!”芦云鹏在北京的房子是非常保密的,极少有人知道。在他看来,侦查人员既然能摸清他的房子,想必也知道了他最近的行踪,所以听了张和斌的话,他脸色大变。20分钟后,他的神经终于临近崩溃,颤抖着告诉张和斌:“你都知道了,我就跟你说实话吧!”
4月6日王艳翠和赵明杰在太原落网。经讯问,赵明杰和王艳翠交代了与芦云鹏合谋杀害乔运甫的过程。4月20日,警方赶赴甘肃兰州将赵军章抓获。4月22日,通过赵军章的招供,警方将“丑孩”等另两个打手抓获。至此“3・30”雇凶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目前,警方已将芦云鹏、赵明杰、王艳翠等7名犯罪嫌疑人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文中的展翅考研与受害人为化名)
让优秀的人先富起来
亿万富豪与杀人、自杀或被杀似乎扯不上关系,他们的身份决定了他们的优秀,可事实并非如此。我刊曾在2005年5期大纪实版以《为情所困?商界巨贾徐凯自杀成谜》为题,报道了陕西省著名民营企业金花集团副总裁、上市公司金花股份副董事长,2003年《新财富》杂志以其拥有8.8亿元财富将其列入中国400富人榜第九十八名的徐凯自杀身亡。无独有偶,新华社2005年2月23日消息称,湖南一名资产数百万的民企老板在赌博输光家产后卧轨自杀。湖南岳阳市一位拥有两家企业、数百万资产的民企老板田某,因沉迷于赌博,在澳门豪赌一夜输光了200多万之后,在万念俱灰中卧轨自杀。编者不由联想起另一则被媒体和网络炒得沸沸扬扬的新闻:湖南常德的千万富翁巢中立,因为在女人身上大肆挥霍,在穷困潦倒中悬梁自尽。这样的旧闻我不想再继续列举了,由此,我们不得不产生这样的疑问:财富集中在素质低下者手中,对社会、对财富拥有者个人,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编完芦云鹏的发迹与堕落的人生故事后,我不由得又想起了2005年初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的袁宝。袁宝不仅是中国亿万富翁被判死刑第一人,让人心情更沉重的是,袁宝作为亿万富豪,曾于1996年捐资1000万元设立了“五四奖学金”和“建昊奖学金”,迄今为止,这是面向全中国大学生的最高级别的奖学金,他本人更是被无数大学生敬仰的亿万富豪,如今却因一念之差而沦为死囚。
田老板和巢中立们的“非正常死亡”,袁宝和芦云鹏们的以身试法,让我们再次意识到,我们在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必须强调人文精神的支柱作用和规范作用。如果丧失了人文精神的支撑和制约,则富有者的各种邪恶的欲望,必然会借着财富的巨大能量,毫无节制地爆发出来,其表现就是人性的泯灭、财富的浪费和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2004年7月,四川明达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身价过亿的葛君明被炸身亡。引爆自制爆炸装置与葛同归于尽的是一位名叫张明春的农民。其实这场悲剧本是可以避免的。张明春几年前投资3.5万元办了个采沙场,后来明达公司在这里修电站,占用了人家的采沙场,只赔付了4000多元。张明春多次找明达公司和县里有关部门,都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最后,张明春与葛君明的亲戚协商,才得到赔付给张春明1万多元的承诺,但这一协商结果也因葛君明拒不签字而变成了一张空头支票。就为了讨要这一万多元,张明春还曾向葛下跪过。张明春在此事件的前前后后不但失去了宝贵的财产,还为之失去了基本的人格尊严。葛君明作为一个公司老总,作为亿万富翁,让人很难明白的是,在与张明春的纠纷当中,竟无法处理好与一个只有数万元资本的小采沙场的纠纷,最终落得个命归黄泉的悲惨下场。
有钱的人,中国人叫“大款”,美国人称“富翁”。这两种称呼,虽说不出孰优孰劣,但凭感觉,“大款”有点张狂浮漂,而富翁却显得平易得体,虽然“大款”兜里的钱要比富翁少得多。
有媒体报道称,随着《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上报到国务院,国内不少大款纷纷把名下的财产转让给自己未成年的子女,更有人直接用襁褓中婴儿的名义购置物业,以便在将来节省一大笔遗产税金。由此让人联想到另一件让人费解的事实――美国总统布什2001年上台后,宣布10年之内废除遗产税。在美国,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遗产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最高可达55%。布什给富翁们送了这么贵重的一份大礼,他们理应感恩戴德。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富翁们并不领情。2001年2月,美国120位最有钱的富翁,主动上书国会请愿,要求国家继续征收遗产税。许多人很难理解美国的富翁们放着天大的便宜不占,却联合上书硬“逼”着国家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银子,这难道是富疯了吗?我们看一下比尔・盖茨的父亲老威廉在请愿书中的阐述或许能让我们明了其中的缘由:取消遗产税将使美国百万富翁、亿万富翁的孩子不劳而获,使富人永远富有,穷人永远贫穷,这将伤害穷人家庭。巴菲特曾当着他的孩子的面在公司股东大会上说:“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一世衣食无忧的想法,损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观念。”他宣布,将自己超过300亿美元的个人财产捐出99%给慈善事业,用于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以及为计划生育方面的医学研究提供资金。这些行为,真正体现了先富者帮助贫穷者的平等意识,而看不到一有钱就张狂、就瞧不起穷人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