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制造业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制造业企业文化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制造业企业文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制造业企业文化建设

第1篇:制造业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一、坚持“安全高于一切,一切为了安全”,筑牢坚实的思想防线

安全是化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安全不仅意味着效益,意味着发展,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份使命。为此,要始终坚持“安全高于一切,一切为了安全”的理念,通过教育引导、亲情融入、责任落实,全员筑起了坚实的思想防线。

责任到班子,铭记安全使命。领导班子是企业的核心,也是安全责任能否落实的关键。不论班子成员怎么调整,重于泰山的安全责任始终不能改变。要从领导抓起,带领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教训,绝不重现;把未遂的事件当成发生的事故,绝不放过”。每年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班子成员承包基层单位,包安全生产、包队伍稳定。每逢节假日,到现场去查一查、看一看,已成为化工集团领导干部的一种行为习惯,也成为有感领导的一种示范。

理念进基层,固化安全意识。员工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也是安全文化的主体。为了使理念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要在主要生产装置区都设立了“安全警告牌”,时刻提醒员工“精心操作每一秒,平安工作每一天” ,进一步培育员工精细的安全行为。在凌晨2:00和4:00岗位人员容易困倦的时段,播放温馨的提示话语,提醒员工注意安全。在员工巡检时,强化精细管理,可避免问题扩大,确保装置的安全生产。

亲情入岗位,触动安全心弦。员工轻微的思想波动可能就是潜在的安全隐患。为了不让员工带着不良情绪上岗,要将安全文化延伸到八小时之外、拓展到每一个家庭。每年进行两次“送安全文化进家庭,请安全嘱托进车间”活动,签订《安全互保协议书》、征集《安全家书》,把家人对亲人安康的浓浓期盼引入岗位。家人的关爱,在安全方面架起了企业与员工沟通的桥梁,给安全生产再加了一层保险,也使员工真正实现了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二、坚持“精在时时处处,细在点点滴滴”,夯实坚固的发展基础

化工企业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的特质决定了装置运行的高风险。要牢固树立“精在时时处处,细在点点滴滴”的理念,在“精细”上做深文章、下足功夫,提高对装置的掌控能力,安全生产就能有牢固的基础。

实行生产受控,保证运行精准无误。生产全过程受控、保证装置平稳运行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通过层层选拔技术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技术骨干,作为运行工程师充实到每一个班组,负责全班的生产运行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有效地加强了生产一线的技术力量和应急能力。在运行管理上,要普及推广 “五精管理”经验,使生产运行过程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装置开停车是安全事故的多方时段,将整个开工过程细化为若干个稳定状态、步骤和动作,逐级开展安全分析,确保了装置开车的一次成功。

不断提升素质,保证操作严丝合缝。化工行业技术密集的特点决定了员工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更要有过硬的技术能力。要把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作为保证安全的重要手段,把提升目标确定为每一名操作人员成为工艺流程的“活地图”、装置运行的“数据库”、隐患排查的“听诊器”。操作人员对照现场绘制工艺流程图,反复画、经常练,每个流程都印在脑海里,每条管线内的介质走向、物料状态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通过素质提升,操作人员都做到了必知必会张嘴就来,生产操作精准无误,隐患排查及时准确。

三、坚持“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构建有力的预防体系

总结分析国内外化工事故,我们深刻认识到:近90%的事故是由于“三违”和设备隐患没能及时消除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只要坚持“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理念,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就能牢牢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加强监督检查,保证规范一丝不苟。为保证各项规程落到实处,要强化了内部监管力度,实施了巡回监督、专项监督、派驻监督和跟班监督的立体化监管体系;本着“谁发现隐患,谁就是我们恩人”的理念,每年都邀请化工专家给装置和管理把脉会诊,对发现问题,举一反三、及时整改,将问题化解在萌芽之中。

精心检修,消除潜在隐患。每年对装置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在装置检修中,坚决做到材料不达标不放过、隐患不排除不放过、施工质量不合格不放过,保证用在装置上的材料万无一失,不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同时,对检修项目进行严细排查,使检修优良率达到100%,保证检修装置开车一次成功。

第2篇:制造业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制造业;生产效率;影响;作用

通过研究得知,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这使得企业在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但我们对企业文化与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方面知之甚少,这是非常不利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并结合我国国情以及自身发展情况,提出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提炼和培植适合于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从而实现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的目的。

1.企业文化概述

1.1企业文化的定义

世界各国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人们对于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当前,对企业文化定义最普遍的说法是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企业长期经营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目标、信念、规范。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理念形态,更是一种物质形态与制度形态相结合的共同体。根据世界上的权威专家的观点,企业文化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表象文化、潜在假定以及信奉价值。其中表象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象形式,我们能够通过肉眼看见、观察到。而潜在假定则指企业内部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例如责任感、荣誉感、信心等。信奉价值主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工作策划、指导思想等有关,能够有效体现出企业的价值观。

1.2我国企业文化的特色

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各不相同,所以,不同国家的文化独具特色。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实现,企业作为走出国门,沟通国外的重要桥梁,各国的企业文化框架、宗旨均是相似的。我国企业文化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典型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我国是一个历史渊源悠久的国家,数千年来流传下的传统美德,是我国安身立命之根本。第二,社会主义特色。我国是社会主义大国,市场经济具有社会主义特色,企业文化当然不也例外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第三,时代特色。不同时代的企业所具有的特征也不相同,即便是同一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企业所具有的特征也会不相同。第四,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特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一个政党,在党的政策及指导方针下发展,那么我国的企业文化必须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1]。

2.企业文化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体制不健全。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建立在政府与企业分权责明确、产权清晰的基础之上,但是由于我国企业文化所具有的特色,所以,我国的制造业很难实现上述要求,常常出现界定不清、模糊混乱的情况,导致价值取向不同,核心文化难以形成,左右因素众多,信心不足,生产效率低下成为必然。

第二,价值观不明确。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实现,我国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得世界经济体制、体系也进入了我国人民的视线,使人们价值观受到冲击,发生转变,出现不少唯利是图的制造企业,过于追求企业利益,忽视了自身文化建设,进而对生产效率产生了严重影响,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第三,思想观念落后。当前,我国制造企业中普遍存在轻视技工思想,这是造成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轻视技工造成生产技术水平低下,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所以,我国的制造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消除以往的弊端。

第四,只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我国制造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平衡,这就导致制造企业过于注重对物质文化的投入建设,以求通过购进先进设备、改善生产环境等物质方面来提高生产效率。一些企业表面上重视精神文化建设,但实质上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没有从根子上得到员工的认可和内化于心。一个优秀的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应是处于同一重要地位,只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最终所获取效果也是不尽人意。造成人才流失严重,优秀员工不断跳槽,一方面不利于人才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也受到了打击,最终形成没有核心技术力量,如此企业,创新能力必然不足,生产效率低下变得正常化。

第五,忽视了对员工的激励。企业并不是一个人或两个人的企业,企业应是企业所有员工共同的企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积极支持,没有员工的企业或是缺乏员工支持的企业只能算是皮包公司。而当前,我国制造企业中普遍存在忽视对员工激励的情况,员工缺乏来自企业的激励,就必定缺乏工作热情与积极性、缺乏荣誉感与成就感,最终使得企业也失去了发展活力。

第六,文化建设落后。受市场经济体制和文化水平影响,我国制造业离国际接轨仍有一段距离。当前,我国许多制造企业为了能与国际接轨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文化,却忽视了自身文化建设,即使引进了先进文化也没有与自身特点有机结合,没有进行创新,只是“拿来主义”,看起来很好,听起来不错,但无法消化吸收,最终企业文化水平以及文化建设效果仍处于不理想状态,甚至还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2]。

3.企业文化对生产效率的作用

3.1具有激励作用

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确立明确的目标,构建和谐的关系,还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使得个人行为与企业利益一致,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有机结合,从而使个人自信心膨胀,具有良好的自我价值观、荣誉感、成就感,充分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企业文化就像风向标,引导、激励着员工不断前进,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潜在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企业文化所具有的激励作用对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2具有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具有的导向作用主要就是对企业员工的三观进行引导,以期与企业目标一致。企业的运作是企业所有员工的活动,而企业员工的活动又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企业文化的所具有的导向功能就是引导企业员工正确树立价值观念,确定奋斗目标,从而促使员工追求与企业一致的文化理想。

3.3具有育人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时间经营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思想,除了激励员工、引导员工外还能教育并改善员工的素质状况。企业文化不仅包含着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还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取向。企业员工长时间在优秀的企业文化熏陶下,不仅能够改善个人素质状况,改变思想观念,将员工的行为融入企业文化,变成员工自觉的行为习惯,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3.4具有凝聚作用

通过企业文化,能够有效反映出企业员工素质状况、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等方面,企业文化将员工的思想、行为、感情凝聚在一起,使其与企业整体目标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员工一旦接受企业文化,就会受企业文化影响,从而将企业所需的方面凝聚起来,促使员工产生深厚的认同感,产生强大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反之,如果企业文化不被员工所接受、认同,那么要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无异于纸上谈兵。

4.结语

总之,本文对企业文化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文化理念的同时还应紧密结合自身文化特点,从而创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这样才能真正的,无后顾之忧的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应堂,刘霞,杨红锋.浅析企业文化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2010,19:232-238.

第3篇:制造业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重组 装备制造 文化 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处在历史转折点的平煤集团与神马集团实施了战略重组,组建了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把装备产业列为集团公司“5+4”战略发展格局的重要部分,确定了“积极推进内部产业、产品和市场的整合,加快形成专业化、规模化产业群”的发展方向,为装备产业实施战略整合重组、打造企业文化竞争优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历史状况

(一)历史分割性

装备企业历史上多为矿办多经企业,共有112家企业,分属于不同的主办单位,布局分散,缺乏统一的经营管理,造成各企业之间不同的经营理念、不同的企业认识、不同的企业归属、不同的竞争氛围,无法形成统一的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发展滞后性

由于多经企业定位于为主办单位解决后顾之忧,资产少、规模小,经营管理落后,严重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以下两点重要误区,无法形成企业发展的“并轨”优势,成为企业发展的滞后因素。

二、保证措施

(一)外部保证

国家出台了促进装备产业发展的积极政策,其中《国务院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形成若干个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装备制造集中地。

(二)内部保证

针对原平煤集团装备企业布局分散的特点,集团公司采取针对措施,组建了装备事业部,统一整合各单位多经企业、统一配置装备企业资源,按照先进性原则、专业化原则、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的原则对装备产业进行调整,实施职能转变,实现装备企业模式从安置型向效益型的转变。按照“统一规划、统一人事、统一财务、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文化”的原则,统一配置资源和管理,实现资源的流动和共享。

三、实施战略

(一)高度重视 全力以赴

企业文化建设是装备产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发展的坚强保证和动力之源。装备产业作为集团公司经济发展新的推动项目,必须立足于建立新的企业文化,形成统一的具有装备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理念引导 岗位练兵

1、以企业理念引导人

21世纪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企业,而学习能力是学习型社会的必备技能,是个人素质及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在打造以人本为核心的现代企业体制的同时,必须牢固树立企业理念,让企业理念根植于心,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实现职工对企业理念由认知到认同,由认同到自觉执行的转变。

2、以岗位练兵创新人

企业文化的构建离不开“人”的因素。在建设新型装备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围绕人本核心,建议装备事业部所属企业从以下几点做起:

(1)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以此发掘、培养了一批技术明星、岗位能手和安全标兵。

(2)对科队级人员进行考核,实行竞聘上岗,把懂技术、会管理、讲实干的优秀人员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优化员工队伍,促进各级管理人员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充分体现“有为才有位”,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利用每周的政治学习日对公司职工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集团公司和本公司的发展愿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使全公司员工自觉地瞄准目标扎实工作,从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奉献度。

(三)夯实基础 安全生产

企业安全生产贯穿企业生产运营的始终,是企业的命脉维系所在。各单位务必要从安全文化建设入手,坚持“以人为本、文化领先”的思想,因势利导,精心设计载体,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强化人性化管理,吸引广大职工群众普遍参与,不断把企业文化建设引向深入。

1、坚持“正向引导教育”

在对传统安全管理进行剖析、反思的基础上,从尊重人、珍惜人、爱护人的角度入手,突出“以我为中心”的安全管理理念,注重引导、培植广大职工对安全的自愿、自需、自求意识。及时把这一安全理念运用到安全教育工作中去,教育职工时刻关心“自我”,围绕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极具“人情味”的教育命题,开启员工固有的安全需求思维,改善职工安全心智模式,引导职工将其本能性的安全要求固化在生产实际操作之中,使“自己的安全自己管”成为每个员工的行为准则。

2、坚持“标准化管理”

全面推行以“整理、清洁、准时、标准化、素养、安全”为主要内容的“6S”管理,建立标准分析、标准制度、标准学习、标准执行工作流程,实现标准闭环、定位到人,创造全新的安全、生产、人文、生活环境。在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在装备产业范围内推行“精细化”作业、创建“精品工程”,大力倡导做标准人、上标准岗、做标准事、干标准活,考核从严从细,工程精益求精,做到“时时、处处、人人、事事”有标准、有考核,使标准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延伸。

(四)凝心聚力 和谐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同生产经营工作有机地结合,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与生产经营协调发展。

1、全员参与聚合力

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形成有各自企业特色的、操作性强的工作机制,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的技术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考核挂起钩来,激励职工积极参与,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民主管理凝聚力

不断推进企业民主制度建设,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参政议政的作用。坚持民主决策和管理,从政治上尊重职工群众,从利益上保障职工群众。

第4篇:制造业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余远牧在会上作了2016年度协会工作报告:2016年重庆企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扎扎实实为会员单位做好服务工作;在当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引导会员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性地开展服务活动,品牌活动和服务质量又有新提高;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服务能力和水平迈上新台阶,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扎实做好企业调查研究工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重庆企联发挥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深入开展各类调研活动,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通过积极建言献策,发挥了协会的专家智库作用和“政企”桥梁纽带作用。

一是积极参与部分重点行业专项规划调研与论证;二是联合开展2016年重庆企业发展环境指数调查与工作;三是是开展重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四是聚焦热点、难点问题,承接《〈劳动合同法〉主要问题及修法建议》的课题调研,开展了“劳动合同法在企业实施中主要问题及修改意见研究”课题调研工作,形成了《〈劳动合同法〉》主要问题和修法建议》书面调研报告,为立法机构提供了决策参考;五是参加了市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情况专题调研座谈会;六是深入开展大企业发展研究,完成《2016重庆百强企业发展综合研究报告》《重庆企业百强发展的情况和建议》,报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参考,印发了《重庆百强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

践行服务企业宗旨,精心实施各项品牌活动。评选出许仁安等40位同志为2015年重庆市优秀企业家。重庆市农投集团王义昭、重c银行甘为民、重庆海装风电集团杨本新三位同志获得“2015-2016年度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并于6月18日在全国企业家活动日上受到表彰。成功举办重庆大企业峰会;重庆百强企业榜单和《2016重庆企业百强发展综合研究报告》;推荐渝企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制造业500强、服务业500强。2016年渝企上榜中国企业500强12家、中国制造业500强13家、中国服务业500强26家。

通过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在2016年企业文化工作会上,表彰了12家文化建设先进企业、16位企业文化建设突出贡献人物、16个企业文化优秀案例、35篇企业文化优秀论文。经现场考核,3家企业被命名为重庆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61家知名品牌企业受到表彰。

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和谐劳动关系有关工作。推进2016年重庆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成立了重庆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参与《重庆市集体合同条例》的修法研究,引导雇主履行社会责任。

大力推进企业高级人才队伍建设。举办公益培训,提高会员企业管理水平;主动承接政府委托的高级研修班和国际劳工组织培训项目等。

参与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合作举办了“中国西部企业信息化峰会”“重庆第五届人力资本高峰论坛”等活动。组织企业家参加“2016年经贸形势报告会”“全国企业家活动日”“中国大企业高峰会”等重大活动,推动国际商务交流。

第5篇:制造业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一、深刻把握新时期铁路企业文化的特征

“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是高铁时代铁路企业的运营特征,在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就是要适应时代特色,凸显安全至上,服务为本要求。

(一)突出高速时代安全至上的本质要求高速铁路以其快捷、安全、准时、方便和舒适等优点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但同时,高铁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要更加突出和体现安全至上的本质要求,把安全文化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二)体现人本时代服务完美的至善追求高速铁路在给人们带来快速、舒适、便捷的同时,对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客货主人本意识的增强,满足低品质服务时代已经过去,舒适化已经成为人们的追求。企业文化的建设,要适应这种变化,把服务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大力加强服务文化建设。

(三)注重网络时代铁路文化面临的新问题网络时代,尤其是微博时代,社会需要铁路企业打开的不仅是一扇“窗户”,而是要敞开“大门”。网络时代的铁路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着新问题:一是个性化需求更加显现。包括职工参与意识增强,文化需求的多样化,以及社会对铁路服务要求的多样化和高品质化。二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受到挑战。铁路企业必须变垄断优势为文化优势,积极推进企业文化的交流,汲取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形成有时代特色、行业特点的高品质企业文化。三是管理机制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铁路企业长期以来只注重对内沟通,缺少对外交流,这种管理机制将受到冲击。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铁路企业内外部信息对称性增强了,企业对外每时每刻都要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对内则要接受全体企业成员的实时监督。铁路企业必须积极搭建内外良性沟通的平台,及时信息,消除各种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谬误信息。

二、深化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找准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为追求愿景、实现使命而提炼出来,并予以倡导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使全体员工认同和尊奉的最根本的价值原则。企业文化分为四个层面,它的核心层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因。美国的吉姆•柯林斯经过长期的企业研究,得出一个结论:真正让企业长盛不衰的,是深深根植于公司员工心中的核心价值观。因此说一家企业最重要的基因不是别的,而恰恰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核心价值观。现在很多企业大张旗鼓地建设企业文化,但往往效果不大,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把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企业文化对内应该有凝聚力,对外应该有影响力。缺少了核心价值观,必然使企业文化这种对内对外功能的发挥受到制约。因此,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灵魂。打造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

(二)突出铁路企业文化的行业特点铁路企业的文化也应该具有本行业的特色,铁路运输安全生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大、半”,这个特点对于我们建设安全文化同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一是从“高”字着手,强化令行禁止的行为规范。铁路运输强调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全路“一盘棋”。由此,我们要明确行为规范,引导教育职工听从运输指挥、服从安全管理、遵守安全制度,培养职工遵章守纪、标准作业的良好习惯。二是从“大”字着手,培育你错我纠的联控理念。要引导教育职工树立大安全观,强化联控理念,作业中联防互控,共同确保安全。三是从“半”字着手,营造严字当头的安全氛围。铁路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在进入高速时代的今天,更要营造“高标准、严管理”的浓厚氛围,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自觉接受严格管理,确保安全管理真正严起来。

第6篇:制造业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一、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一)“软实力”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将它提高到了与传统的“硬实力”同等甚至比其更为重要的位置――正如约瑟夫・奈所言,“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围绕“软实力”的一系列研究,明示人们以一种新型、全面和平衡的发展路径,在提升各级主体综合实力问题上启迪着人们的新思维。

那么什么是软实力呢?“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

(二)“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概念

“软实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最初是从国家的层面上说的,而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文化软实力。所谓文化软实力,指一国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随着文化软实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学者们把文化软实力引申到企业的层面,提出了“企业软实力”,又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体现一个企业软实力的最主要方面是企业文化,因此可以说“企业软实力”又可以称为“企业文化软实力”。

企业软实力是相对于产品、财力、技术专利、机器设备等企业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企业以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对外占领利益相关方的心灵,对内依靠运用员工心智能量以达到企业目标的能力,表现为企业的经营理念、行为规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创新能力、履行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程度、员工的凝聚力、企业商誉、品牌号召力等形式。“企业文化软实力”则是企业所具有的基于其文化的软实力,或者说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企业软实力,是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按照功能来划分企业文化的作用力,企业文化会产生导向力、控制力、激励力、辐射力和凝聚力等,这些力量正是软实力的诸形式。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因此,打造企业文化软实力,要从企业文化抓起。

(三)“企业文化软实力”以企业文化为基础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步积淀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是员工普遍认同并共同遵循的理念行为的总和,是企业和企业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对企业来说,短期经营靠制度,中期经营靠管理,长期经营靠文化,企业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大文化下的亚文化,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企业文化根植于民族文化,是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从创立、发展、壮大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发展观、社会责任感、企业制度等的复合体。研究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应该放到这个企业所在国家的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去研究。

一个企业具有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所以员工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可贵的,什么是要抛弃的。表现为行为,即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职业化行为规范。企业有了共同的价值观,才能够更好地统一广大职工的思想和意志,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够进一步调动职工队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凝聚一切力量,焕发出创新的激情,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可见,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企业文化软实力对于企业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探析德国企业文化软实力

企业文化的热潮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经济的崛起,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速度令全世界震惊,它使美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的管理学专家开始致力于研究日本企业成功的原因。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威廉・大内在其专著《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中指出:美国企业文化是A型文化,日本企业文化是Z型文化,Z理论的核心是信任和微妙性,它们与生产效率紧密相关。从威廉・大内教授的分析可以看出:日本企业之所以经营管理得很成功,关键在于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放眼世界,各个国家的企业文化软实力各有特点,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有德系、日系和美系企业文化软实力。我们选取其中比较有其中德系企业文化软实力作为研究借鉴的方面。德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德国社会文化对其企业文化的影响。德国文化相互尊重但不亲密,关注私人空间、注重创新、严谨等,这些社会文化的特点,造就了德国冷静、理智和近乎保守的认真、刻板、规则的企业文化,这与其国家文化传统是一脉相承的。不同的社会文化或是说民族文化造就了不同的企业文化。德国企业文化明显区别于美国的以自由、个性、追求多样性、勇于冒险为特征的企业文化,也区别于日本企业强调团队精神在市场中取胜的企业文化。

第二,德国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员工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在尊重人格、强调民主的价值观指导下,德国企业普遍重视职工参与企业决策。不论是大众、戴姆勒-克莱斯勒、西门子还是高依托夫、路特等中小企业,职工参与企业决策是一种普遍现象。

第三,德国企业文化强调加强员工的责任感,注重创造和谐、合作的文化氛围。德国企业十分注重人际关系,努力创造和谐、合作的文化氛围,德国企业十分重视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的文化整合,他们在公司并购、重组时,十分注重企业文化的融合。例如,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合并后,为解决两国企业在文化上的差异和冲突,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制定了3年的工作计划,通过加强员工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进行文化整合。

第四,德国企业普遍具有精益求精的意识和注重诚信为本,追求产品质量完美、提供一流服务已成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德国企业非常重视产品质量,强烈的质量意识已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深深植根于广大员工心目之中。特别是德国的制造业文化,则可归纳为六大行业文化,即专注精神、标准主义、精确主义、完美主义、秩序(程序)主义、厚实精神。这也是为什么“德国制造”在全世界赢得质量可靠、精益求精的印象的原因了。

第五,德国企业文化注重实效,融入管理,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德国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注重围绕企业的具体实际进行。德国企业非常注重实际,他们以精湛的技术、务实的态度和忠诚的敬业精神进行经营。他们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管理,注重实际内容,不拘泥于具体形式,说得少而做得多。除此之外,德国企业还特别重视有效的形象宣传,那些在德国乃至世界各地树起的“奔驰”、“大众”、“西门子”等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时代气息的德国跨国集团的品牌标识,已经成(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为企业实力的象征。

三、德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借鉴意义

在国际市场上,德国制造和德国标准通常代表着高品质和高标准,诸如大众、西门子、阿迪达斯、戴姆勒等无一不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口碑,德国产品是大众普遍认同的值得信赖的产品。德国企业的高质量产品与其企业文化软实力息息相关,对于我们来说,德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其一,企业文化软实力必须以民族文化为基础。文化是根植于历史之中、特别是植根于民族文化中的,不同特征的民族文化对人们的价值观、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会影响到企业家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最终在企业文化中体现出来。优秀的现代企业,要学习民族文化、精通民族文化,发扬民族文化,有根的企业文化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地发挥文化的影响力。

其二,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基于对人的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关心人和信任人,为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能够使员工发自内心地形成强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驱动力,主动用企业文化规范的道德、行为标准要求自己,成为员工自我激励的源泉。现代企业所倡导的这种先进的文化管理模式注重人的价值、利益、尊严和情感等非理性的文化因素,标志着企业管理思想的巨大进步,即由迫使员工被动服从到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也将人的因素提到了中心地位,这与当下所倡导的人本主义精神是相吻合的。

其三,要加强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正确企业文化指导下建立的企业制度,可以规范企业内部人员行为,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有效管理,进而推动企业发展壮大。而企业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是互动互益的,在企业制度建设、文化建设良性互动过程中,制度得以科学完善,企业软实力得以提升。通过企业制度建设,促进企业文化发展,提升企业软实力,做大、做强企业。

其四,企业要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一个企业要树立自身的企业文化软实力,不能一味地追求利润,要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无论是生产的有形产品,还是(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提供无形服务,还要关注自身对社会的贡献。企业社会责任的良好履行不仅有利于企业树立优秀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而且还能将企业所倡导的高标准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员工的共同信仰、价值观、伦理标准和行为规范,不断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作者单位为青岛黄岛发展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参考文献

[1] 戴维・S・兰德斯(美).国富国穷[M].新华出版社.

[2] 威廉・大内(美). Z理论――美国企业界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第7篇:制造业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一、加强品牌创建,打造品牌基础。公司从八十年代起就非常重视商标的申请、使用和管理,把商标作为公司诚信自律、质量保证、企业信誉的品牌标志。

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着力提高全员品牌意识,从设计、工艺、标准、加工制造、标识、包装到服务全过程体现品牌特色,着力弘扬品牌精髓、企业形象,通过实实在在的品质和服务取信于用户、根植于市场,xfz产品成为国内用户的首选。在制订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形成企业愿景的过程中,“xfz”商标(拼音锡纺专·寓意幸福者)逐步成为企业的品牌标志。

公司在发展中坚持创建自主品牌、坚持产品专业方向,建有江苏省纺织机械专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覆盖棉纺化纤纺织机械的专用精密高速轴承为基础,以制造精品纺纱锭子为目标,不断满足客户对轴承锭子产品高速高效、长寿命低噪声和节能环保的要求。公司自主研发的纺机专件产品先后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和2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公司xfz品牌系列产品20__年被认定为无锡市名牌产品。

二、弘扬企业文化,培育品牌内涵。公司三十五年的发展历程,培育形成了无锡专件富有竞争意识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也使企业品牌的内涵和形象更好地得到市场、客户的认知。

20__年以来,公司认真宣传贯彻中国恒天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以“打造装备旗舰,引领纺织发展”为使命,在“协作、改进、增效”的文化理念指导下,形成以xfz为公司品牌定位,以“专注创新、专注科技、专注品质、专注信誉”为经营理念定位,以“博动起纺织机械的心脏”为产品基础定位的品牌建设构架,企业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做专做精专件,做强做实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共享和谐家园”的企业愿景成为全体员工的心声和自觉行为,富有竞争意识的企业文化成为培育创建xfz品牌的沃土。

三、注重提高信誉,塑造品牌形象。在加强品牌建设的实践中,公司非常注重企业信誉的精心培育,全方位塑造xfz品牌形象。

一是注重对市场和客户的信誉,坚持“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在实践中努力做到千方百计竞争市场份额、千辛万苦确保优质产品、千山万水按时履约供货、千思万虑服务每个客户。公司三大支柱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60%,品牌效应显著。二是注重对政府部门的信誉,公司依法经营,上缴税收逐年增长,而政府部门加大对企业创新进步的扶持,实现了资源的双向流动。三是注重对上级领导和公司职工的信誉,在恒天集团、经纬股份领导下,通过确保公司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职工收入随企业效益同步增长,努力做到让领导放心、职工满意。四是注重对社会的信誉,树立“业绩、规则、诚信”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在依法经营、节能减排、社会公益等方面扎扎实实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成效。五是注重对股东的信誉,公司在税后利润中留足各项基金的基础上,通过分红使股东投资得到适宜的回报。

第8篇:制造业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中小型民营房地产企业 行政管理 完善对策

近几年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东莞市作为我国的制造业基地,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对住房的需求,使得房地产已经成为政府的重点调控行业。广大房地产企业明显感受到行政管理的重要性,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促使其发展更加科学合理。本文以东莞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行政管理工作为例,对中小型民营房地产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其工作存在的困难和压力,探讨完善的对策,提高企业行政管理的效率。

一、中小型民营房地产企业行政管理的现状

东莞作为二线城市,小型项目的开发公司较多,中型规模项目投资公司多属于集团公司或上市公司的分公司及下属公司。东莞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系广东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子公司,公司成员400多人。公司现开发项目总用地约3620亩,总建筑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

(一)当前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

目前,房地产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有如下特点:首先,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不完善,距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出现集团式的“服从管理”和临时项目的“随意管理”的现象,第三,内部行政、人事不分家,甚至忽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模式。因此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中行政管理制度不健全、人才流动性大、部门分工不明确、专业力量薄弱等,对行政管理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目前小型房地产企业制度不健全,“老板独权”比较严重。而一些中型房地产企业多数为集团式企业,在行政管理制度、办公流程审批等很多方面都参照“总部”。在管理制度方面,因城市地域、消费水平、办公时间等存在差异,按部就班总部的管理制度难以在公司内有效执行;在办公流程审批、工作请示方面,下属子公司相对权限较小,很多事情需要经过总部的审批,导致办公流程耗时过长,影响工作效率。

二、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方式单一,员工积极性不高

目前很多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中的激励方式都比较单一,如销售部门一般是底薪加提成;工程人员一般只跟踪工程施工的进度;而其他部门则无具体的标准,笼统的德、能、勤、绩作为员工统一的考核内容,未将企业战略目标转化和分解成个人考核目标。考核指标对有些岗位可能产生评价尺度过于单一的弊端,而对有些岗位则可能产生评价尺度错合的问题。最后考核流于形式,激励作用不大。

(二)部门分工不明确,办事效率低

分工太不明确,职责界限也不清楚,导致大家只能被动地听指示。在这种时候,如果企业不及时调整工作分配方式,明确界定部门结构以及每一个岗位上的工作职责,那么企业内部必然会出现分工混乱、职责不清以及员工开始消极怠工等问题,从而影响整体办事的效率。

(三)企业项目具有流动性,企业文化难建立

认识不高是制约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中小型房地产企业领导层和普通员工对本企业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个别人员将企业文化建设误解成为“形式主义”或“摆花架子”,致使多年来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其中项目开发的周期性以及项目地点的流动性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瓶颈。这种点多面广、地域文化理念差别很大,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统一规范的行文方式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完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行政管理的对策

(一)改善考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

建立良好的考评激励机制,也是对企业人员的激励和促进。行政管理员人员的评价可以建立在完成具体的流程工作的基础上,并尽可能量化指标,而服务意识,业务熟悉程度,服务态度都应该作为必须考核评价的项目。通过对每一位员工所做工作评价和价值认定,对各项专职工作实绩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把考核评价与月度奖金分配挂钩,使工作评价起到了激励和警示的作用。

(二)整合人力资源、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激发员工各方面的潜能。其中岗位管理是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的前提,岗位管理核心在于工作分析最终形成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包含岗位的工作目的、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工作关系以及任职资格等主要内容。另外,还要提前对每一个工作岗位具体的考核指标、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向行政管理人员予以说明,如有更正要及时通知,使它真正成为绩效考核的依据,而考核过程对各项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三)建立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的运行是以企业的一系列制度、规则、章程的有效执行来维持的,具有显性、刚性的形态特点,而企业文化导入是企业倡导的“道德规范”,企业文化导入的确立是以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的培养和有效践行来实现的,具有隐性、柔性的形态特点。在新的经济形式下我国企业对内及对外的经济活动中更应该坚持和宣传自身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杨晓春,史明伟.企业管理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

[2]杨春梅.浅谈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方法[J].魅力中国, 2009, (25).

[3]丁玉贞.对企业的行政管理的几点思考[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 ,(4).

第9篇:制造业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韩流;文化营销;市场营销

一、韩流风行

整个亚洲,韩流正劲。从时尚、音乐到电影,这个人口4800万的国家正在重新诠释流行的含义。事实上,早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不久,韩国就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概念,而电视剧就是最好的将韩国文化传递到亚洲乃至全世界的载体。

韩国影视成功地运用这些戏剧元素,提升了本土文化在国外的影响力,有效地拉动了韩国游戏、饮食、美容、旅游、医疗、教育等服务业乃至汽车、家电、手机等制造业的增长。韩国文化观光部的统计显示,2004年,韩国文化、旅游和康乐产业整体规模为117万亿韩元(约9000亿元人民币),有260万人从事相关工作。2005年,韩国亚洲文化产业交流财团委托产业政策研究院等对有关“韩流”的经济波进行了分析,把与“韩流”相关的音像、电影、电视、游戏等4大文化产业的销售额和由它们在制造业、服务业间接创造的效果纳入分析范围,得出“韩流”对韩国国内经济的连带效益达6万亿韩元(约为450亿元人民币)。

二、韩流对企业的借鉴――文化营销

企业营销的双重任务:产品的推广和企业文化的传播。产品最基本的属性能满足消费者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但在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的今天,仅能满足消费者物质需求的产品已经过时,不能再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从企业文化的视野看,产品不仅意味着一个物质实体,而且还意味着它能为消费者带来的文化需求等一系列利益的满足,是产品差异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企业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般是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而从企业文化传播入手,向消费者提供竞争对手不能提供的文化满足,从而在市场上占据主动。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都追求与众不同,时尚,企业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文化正好可以使之与其他的企业、产品、品牌区分开来。人们在基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总是在不断追求更高层次上的文化满足。消费者不只是得到产品,还要得到产品所属公司的文化。产品的推广是有形的,企业文化的传播则是无形的。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每个企业求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韩流促进了韩国概念、韩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增强了中国公众对韩国的好感,也为韩国商品的促销打下了良好的印象分。为了尽可能提高韩流的附加值,韩国各界群策群力,把韩流的广义概念扩大到了韩国流行品牌和所有的带有文化烙印的商品。韩国成为旅游大国;韩式服装引领潮流;饮食猛刮御膳风;克隆韩国明星脸;婚纱影楼打造韩式新人……韩流借助文化打造的市场,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文化营销的措施

文化营销是在传统营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传统营销具有更为丰富的人本理念和文化内涵。文化营销通过有意识地构建价值观,寻求为顾客所接受的某种价值观或者价值观的集合作为建立企业之本,从而促进顾客对整个企业包括其产品的认同。文化营销是企业寻求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我们应构建和实施文化营销。它可以包括:

市场调研――企业的营销活动要认清社会发展之趋势、行业发展之趋势、企业发展之趋势和消费者兴趣变化之趋势,如果不能把握潮流和主导,那么将会成为战略上的错误。企业要着重调查、研究消费者情感的体验、价值的认同等文化需求,并密切关注消费方式的变化趋势,洞悉与此相关的文化发展方向和脉搏,才能有的放矢,赢得市场的青睐。

在“2006上半年最受得期待的电视剧”的调查中,韩剧《宫》以41.3%的支持率高居榜首,是2006年度最具话题性的韩剧之一。《宫》的出品,不仅仅是因为有出色的演员,它的道具泰迪熊也疯狂。

市场定位――重点在于明确自己的产品、品牌能满足消费者何种文化需求,与竞争对手有何文化层面的区别,从而能够使企业在营销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相适应,市场定位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

韩流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后,很快从韩籍、韩商和朝鲜族消费者波及到中国大陆的大众消费者尤其是青年群体,本身也有符合青年时尚潮流的地方。韩流作品的表现方式不注重完整的情节和正规的叙事顺序,无论何时都可以介入或中断对韩流作品的欣赏,而不必刻意地留心与牵挂。这一特点对于快速变动空间和紧张工作状态中的中国大陆城市青年消费者来说尤其合适。

市场策略――市场策略主要包括:一是企业要增加产品包装、命名的文化内涵,从而建立起产品与文化需求的联系。二是产品的定价应以顾客获得的总价值为基准,与产品能给予顾客的文化需求满足相协调。三是塑造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企业在向消费者推广产品的同时,要突出企业产品的文化性能,以文化推动消费者对企业的认识。

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市场营销结合起来,以建设良好的营销团队。构建营销团队要在传统的市场型营销模式所构建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如进行奖励时,大部分可以直接按绩效兑现,小部分用于考察营销人员的团队精神等企业文化软指标;即使是直接兑现的奖励,也分若干次进行,防止营销过程中的功利行为,树立全面、发展、辩证的营销观。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1版

[2]罗争玉.营销文化和文化营销[J].湖南社会科学,2006.1

[3]王缅.“韩流”:韩国倾心打造的国家品牌[J].半月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