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经济统计分析范文

社会经济统计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经济统计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经济统计分析

第1篇:社会经济统计分析范文

论文摘要:生态修复是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破坏,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身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修补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l,at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

通渭县鹿鹿山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项目于2004年被列入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试点项目,经过3a实施,项目区内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林草覆盖率从52.30%提高到60.29%,农户人均纯收入由1613.80元提高到1967.20元;生态、经济系统开始良性循环,该项目的实施为本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初步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基本情况

通渭县鹿鹿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是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实施期为2004—2006年,项目区年均降水量500ram,年均气温3~5oC,适宜各类生物生长,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该地区为石质山地,项目区辖陇阳、北城、寺子3乡,12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839人,人口密度84人/km,全部为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4706人。人均土地1.19hm,人均耕地0.26hm,总面积93.30kmz。完成封禁面积56.25km2.人工补植9Ohmz,人工种草277.5Ohm2,设立封禁工程围栏5km、标志碑5座、标语牌9O个、封育区“四至”边界标志界碑600个;新建管理房3间、示范养殖圈舍150座。布设植被监测点5个、气象观测点1个、径流泥沙监测点1个,选择监测典型农户60户。

2生态修复成效

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破坏,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身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修补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

该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水清、山绿、水土流失减轻,群众的思想观念转变,实现了生物、产业趋于多样化,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蓄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测算,到项目实施年限末期,林草覆盖率从52.30%提高到60.29%;监测区年土壤侵蚀模数由1430t/km。·a降为964.40t/km项目区内农户人均纯收入自1613.80元提高到1967.20元;农、林、牧、副各业产值结构由基期的76.70:0.94:17.30:.5.06变为50.30:.1.07:29.50.:19.13;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为农地:林地:草地:荒地:其他=21.12:20.97:34.30:4.30:18.56。舍饲养殖数量6000多(只),实现牛、马、猪、兔、鸡、鸽等多元化养殖。各产值机构有了较大变化,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使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开始良性循环。该项目的实施为本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初步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几点启示

3.1科学规划,对位配套措施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的前提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科学规划。在生态修复技术措施运用上,以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为核心,依据“源于自然,还于自然”的思想,为大自然恢复其自我修复能力创造条件,对位配置各类措施,以封为主,封禁、补造、抚育、管护并重,工程、生物、农艺措施相结合,生态修复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的原则。使项目区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隔离区,减少或禁止人、畜活动对生物群落的干扰和破坏,促使土壤质量正向发育,生态系统自我调控能力向健康状况演化。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2加强组织、建章立制、加大宣传是生态修复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

生态修复是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大战略调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生态修复的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专门成立项目执行领导小组,健全管理机构、配备工作人员,明确和落实各部门的责任权属。制定和颁布有关项目建设的法规及管理制度,对生态修复区林草及其设施的管护管理提出具体的操作要求。做到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利用集市、庙会等多场合、多形式、多渠道对农民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印发传单、公告、宣传画及日历和手册。为生态修复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证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3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整合项目,为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涉及农、林、水、环保、畜牧、财政、扶贫、科技等诸多方面,综合性很强,我们利用中央资金的主导作用和退耕还林草的机遇,深化投资管理机制改革,整合项目资金,统筹兼顾,合理规划,相互配套,镶嵌实施,达到资金技术、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有限的投入资金发挥最佳使用效益。在项目建设中,与相关部门在工程实施、科研和监测等方面密切配合,加强合作,全面提升生态修复的科技水平和效益,加快生态修复进度。在管理上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部门之间“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工作机制。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3.4立足实际,政策引导,狠抓落实是实施生态修复的关键

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开发必须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使其得到休养生息。必须按照“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科学,遵循市场规律”的原则,坚持川台河谷区发展全膜覆盖玉米、浅山区种植马铃薯、深山区发展畜草产业的种植结构调整思路,大胆探索,积极挖掘本地资源潜力,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大力发展玉米、洋芋、畜草、中药材等富民产业。通过政策引导,利益驱动,解决了许多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使支柱产业开发和扶贫攻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通过生态修复,既满足了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条件,又确保了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3.5依法监督,狠抓管护是生态修复效益正常发挥的保证

生态修复能力的体现根本在于彻底控制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一切干扰因素和防止水土资源的污染,关键是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和封禁成果管护。为此,要采取以下强有力的措施:

①建立健全水保监督执法网络。县、乡、村、社四级执法网络组织机构健全,并逐级签订监督管护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责、权、利绝对明晰。

②依法具体落实“三区”划分与“三权一案三同时”制度,严格管理,奖惩兑现。加强修复成果管护。

同时,对水保预防监督执法的检查情况纳入乡镇年终综合考核评比的内容,推行奖励机制,以管促封。使生态修复效益能够正常发挥。

3.6合理布设监测网络,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工作所获取的基础数据,对于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的研究及评价意义重大,根据基础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评价体系要求,合理布设监测网络,采用实地定点、定时,多方位、多层次、多目标、多样点统计调查的方法进行。着重做好以下监测内容:

①蓄水效益监测。定点观测和统计径流、土壤侵蚀、泥沙变化、流域降水量等数据,分析评价项目实施后的蓄水保土效益。

②生态效益监测。林地监测:采用多样点抽样调查法。草地监测:选用不同草地类型,采用刈割测定生长量等,分析评价了项目实施后的生态效益。

③社会效益监测。通过布设网点社经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调查方法,以定点观测和典型农户调查结合,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评价项目实施后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根据监测结果与效益分析评价,为同类地区生态修复的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第2篇:社会经济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马克思;符号消费;群际矛盾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071-02

一、符号消费与认同

(一)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消费

在消费社会,消费已不再是简单地满足主体最基本需求的行为,还被赋予了“身份的自我塑造”和“价值的自我追求”等多种认同特性。被消费的商品除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又增加了符号价值。人们消费的不是消费品的物质,而是消费物的差异,消费从此不仅代表着使用价值的使用,更代表着人们为了与众不同、体现自我的使用,人们通过这种“自我实现消费”来表明与众人“相同”或者“不同”。

(二)对认同的哲学见解

认同是一个以社会关系为基础的过程或结果,强调个人的所属感和自我感,从主客体分自我认同与外界认同。哲学范畴的认同被定义为人们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或结果,它表示人与人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及价值观念[1]。马克思从唯物历史观强调了人际交往与认同的关系:“生产本身是以人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由于任何交往活动都是有目的进行的,为了达到交往目的,交往主体必须通过对交往手段、交往对象、时空条件等因素进行有效的组合,使交往活动按照一定的模式来进行。”[2]

(三)符号消费与认同的关系

消费与认同是相互影响的双向关系,正如每个人既是经济人又是社会人,消费是对认同的消费,是构建和维持个人身份认同的原材料,人们能够根据自己身份_定相应的消费内容并实现自我归属于某个群体身份的目的。符号消费作为人们消费的“畸胎”,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的消费认同所决定的,它不仅反映着可支配货币,更反映着某种价值的东西。另外,认同对消费方式和消费对象有着制约作用,个体在消费时总会选择与自己或者他人身份或认同观相一致的消费对象。在消费之前,人们不仅要考虑消费“物的价值”,还要考虑“人的价值”,因而会更加在意物的符号价值。

二、符号消费认同存在的社会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符号消费认同存在的社会问题

第一,消费行为的异变。马克思理解的消费是一种满足人们所需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及健康消费,但如今的消费已不再是简单的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求的行为,它被赋予了多种质变的特性。在消费的多种质变的特性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消费的符号性。马克思在《资本论》说:“商品形式和它借以得到的劳动产品的价值关系,是同劳动产品的物理性质以及由此产生的物的关系完全无关的,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3]由于人们的收入日趋上升且社会地位趋向平等,从前贵族、资本家垄断的商品已经延展到整个社会阶层,很多中产和部分少产人群为了追求地位上的平等便通过消费来彰显自己的身份,人与人的关系转变成物与物的关系。第二,个人发展的扭曲化。马克思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但符号消费却是一种异化消费。自由平等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从前的阶级身份已不再是人身隶属关系标识,而被商品的符号特性所代替。人们为了在一个圈子内用消费符号换来的一种心理平衡,找到在这个圈子里的存在感,超前消费甚至举债消费,消费思维严重扭曲,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观。第三,群际矛盾突出。每个人都既为自我存在又为社会存在,消费认同给人们提供了的社会身份感会导致社会的分类化。在现实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着地位、权力和声望的差别,而且这些差别或多或少被看作是合理的和稳定的,人们通常都希望自己所处的社会群体身份是积极的、优越的,而这一点只有自己所在的群体优于外群体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消费认同会将一个圈层分割为两个群体,他们只会关注自己所在群体的优点与对立群体的缺点,歧视与之对立的外部群体,两个群体会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对抗,群际偏见与冲突就成为一个类别化、身份化社会的自然结果。但是群体里每个人的思想是变化的,在各个群体间的移动也是自由的。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发生改变,他便会离开自己的群体,争取加入另一个地位较高的群体,从而获得更满意的身份感,从而导致两个群体的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出现所谓的优势群体和劣势群体。如果说积极的价值观念处于优势群体那当然是皆大欢喜,但如果是错误价值观的群体处于上风,那将导致价值主流的逆向流动,终将不利于整个圈层的合作共处,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符号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收入决定消费,收入的不平等直接导致消费观的变化。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且低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平均水平。初次分配中劳动者的报酬占GDP比重在持续下降,收入分配关系的不合理以及再分配的不力调节导致城乡、行业、地区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大,我国的基尼系移超过0、4的警戒线。在消费方面,中低收入者消费倾向高,但收入低、购买力差;高收入者觉得自己的物质资源的丰裕,因而大搞奢侈消费,不仅浪费资源,还容易误导其他人群,影响正常消费,使社会经济走向失衡。另外,据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底,政府机关团体存款接近21万亿,较2011年底增加10万亿,相当于每年增加3万亿。政府囤积了大量存款表明政府占用的社会资源太多,说明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财政支出的合理性还需要将进一步改进。第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人与其他生物不同的是其社会性,一个人自出生起就注定要与社会打交道,注定牵扯到复杂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圈层化,一种风气的形成很容易影响到圈层中的每一个人。在一个固定区域里的人群会自然地形成一种消费观,或许有的是为了跟随集体而盲目消费,或许有的是为了彰显自身地位,无论是哪种都是用外在的物质体现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体里的每一个人。又由于每个人都会有很多个交际圈,当他们进入其他的圈层交流时便会相互影响,一个小圈层的风气久而久之就会发展成整个社会的风气。第三,不良消费环境的影响。消费环境隐忧是当前影响居民消费意愿的重要原因。虽然市场监管和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秩序有所改善,但由于相关管理体制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使得我国消费环境还存在许多漏洞。市场经济也是消费经济,消费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但是畸形消费并不利于经济发展。诸如各种奢侈品广告误导消费者的价值取向,典型的如vip会员卡,“vip”中文译为非常重要的人物、贵宾,这就是利用顾客符号认同心理来引导消费。另外,银行等借贷机构的便利化为人们提供了超前消费的条件,表面上看为人们带来便捷,实际上使人对钱的使用更加虚空化,直接激发了人们消费意愿,导致盲目消费。

三、对符号消费认同导致的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分配制度

缩小消费者收入差距是硬道理,通过一、二、三(转移支付与公共慈善)次分配,尽量让广大民众的收入与GDP增长速度同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消费中绝对购买力。增加新型消费税种,如房地产税、遗产税,提高二次收入分配的分配面;对高档品实行双环节征税,每个环节都要实行价外征收税,且要有一套征收差别税率,对奢侈品购买者实行高税率。另外,政府要以身作则,要把收入分配问题当做党和政府的重要政策来贯彻。经过二、三次分配缩小一次分配的差距,建设一个覆盖全面、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保体系。

(二)加强消费心理重塑,倡导绿色消费

在不同群体中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在垄断性行业(由垄断而形成的高收入群体),要遏制其人情消费、攀比消费、炫耀消费、盲从消费和超支消费。通过宣扬工作业绩、个人品质等,大力提倡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科学生活方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役物而不为物役,保持一种高蹈轻扬的人生态度,理性、优质、科学地去消费;科学的生活方式来引领人们的价值导向,培养良好的社会文化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指引他人淡化对身份地位的封建观念,在原来传统消费品及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升级换代,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从而树立一个业绩与品质共具的高端企业文化而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企业公司文化。

(三)规范市场秩序,营造生态消费环境

现在的厂商都追求利益最大化,用一切手段大肆宣传自己的产品,对人的消费价值观造成很大影响,这虽然提高了消费者即时消费,但也催生了不良消费文化。要想让广大消费者保持理性,又不影响现实消费率,就应该从加大对不合理产品广告的打击力度,消灭误导人们消费认同的温床,构筑良好的社会营销市场;通过完善立法、强化执法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营造优质的市场营销环境;发挥法律和道德制约作用,规制消费者消费行为;鼓励消费者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消费;市场要以消费者为本,争创优质产品,让消费环境更加干净,人们的生存环境更加优质,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姚建平.消费认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第3篇:社会经济统计分析范文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4-0253-03

1引言

太阳每秒钟喷射的能量大约是1.6×1023kW,其中抵达地球的能量高达8×1013kW,相当于6×109t标准煤。假如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可达5.6×1012kW?h,相当于目前世界上能耗的40倍[1]。

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系统在国内推广和应用,我国是世界上能源消费大国,在已知的新能源开发中,太阳能必然能满足人类发展的能量需求。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运用必将能提高环境状况,缓解全球能源紧缺的现状。

本文基于实际工程,研究光伏发电并网系统,并调查了截至2014年前三季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政策及发展现状,对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及电力消耗情况进行实例剖析,评价了因导入光伏发电系统带来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性影响。

2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现状及政策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发电在各国政策的鼓励下,发展迅速,规模扩大。

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379万kW,其中,新增光伏电站并网容量245万kW,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134万kW;全国光伏发电量约180亿kW时,相当于2013年全年发电量的200%。国家电网公司运营范围内新增光伏发电装机320万kW,其中光伏电站205万kW,分布式115万kW;南方电网公司经营范围内新增光伏发电装机28万kW,其中光伏电站12万kW,分布式16万kW。甘肃累计光伏电站并网容量达到466万kW,青海达到365万kW,新疆达到313万kW。而江苏累计分布式并网容量达到70万kW,浙江达到46万kW,广东达到44万kW。

随着近10年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光伏发电效率不断提高,组件成本一直下跌,然而与其他发电方式相比,光伏发电的成本依然很高。其中,火力发电的成本大约在0.4元/度,水电的发电成本为0.2~0.3元/度,核电的发电成本为0.3~0.4元/度,风电的发电成本为0.6元/度,但是,光伏发电的成本却依然高达0.9~1.0元/度。因而,至少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光伏发电仍然需要依赖政府的补贴支持,还不能完全脱离补贴、不能独立参与电源市场竞争。

3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研究对象

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由光伏组件、并网逆变器、控制装置组成。研究系统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的住宅屋顶上,此研究对象是用12块电池板串联,每块光伏组件的功率是250W,系统的总功率是3KW,于2013年6月4号成功并网,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3.1系统采用的光伏组件

本设计采用多晶硅光伏组件,选用的组件外形尺寸为1650mm×990mm×40mm,单组功率为250W,10年不低于91.2%的标称输出功率,25年不低于80.7%的标称输出功率。具体组件参数如1所示。

12块光伏板并排列于屋顶上,该设计规模较小,主要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与验证,根据当地纬度粗略确定太阳能光伏阵列的倾斜角[2],系统采用自制可调整角度钢架固定留有两个倾角,一个是40°,一个是20°,12块电池板横向排列。

3.2光伏逆变器

将直流电能转变成为交流电能的过程称为逆变,通常将DC-AC变换电路、控制电路、驱动及保护电路组成的DC-AC逆变电源称为逆变器(Inverter)。它使转换后的交流电的电压、频率与电力系统交流电的电压、频率相一致,以满足为各种交流用电设施、设备供电及并网发电的需求。

此研究对象的光伏并网逆变器选用某公司的高频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ASP-1.5/2/3/4KHF系列)。其逆变器的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3]。

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分,在整个并网系统中,各部分对光伏对逆变器都有相应的要求。作为电能的输入端,光伏阵列对逆变器的要求就是使输出电压最大化,使阵列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得到最大工作电压;在并网端,电网对逆变器要求也很严格,电网是一个大系统,对电能质量要求很严格,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的波形、频率、相位必须与电网一致,同时逆变器还要有能防止孤岛效应的作用;而作为用户,对逆变器的要求就是成本低、高可靠性、维护简单和使用寿命长。

4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实测对象

光伏发电系统所测量的对象如表2所列。居民家里所有的用能设备均为用电设备,空调是冷暖两用空调机,热水供应采用电热水器,其他的电力消耗主要是家电和照明。所有消耗的电力由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和电网两者配合提供,当阴雨或夜晚光伏发电系统不发电时或者白天发电量不能满足家庭用电需求时,电网会向居民提供用电,由居民从电网购电;而当晴天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超过家庭用电量时,除了自身家庭用电外,多余的电力将上网卖给电网。研究的对象是位于山东泰安岱岳区的居民住宅。由于住宅本身的方位角和屋顶的倾斜角度,光伏阵列的设置要符合当地住宅的实际情况,所以阵列模块的方位角和倾斜角与住宅的相一致[4]。

4.1实测结果

(1)月累计电量图3显示了住宅的2013年6月到2014年5月的月累计电量。表3统计了不同时段的月累计电力详细情况。

住宅在1月份的消费电量也比其他月要大,这主要是因为冬季的供暖用空调耗电增大,且热水负荷也比夏季和春秋季要大。发电量中的自家消费量的最大值出现在8月份。

4.2应用评价

4.2.1节能效果评价

图4显示了研究对象住宅的一次能源节约量。以电网能够不需消耗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从而可以节约投入到发电厂的一次性能源的方法来评价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节能性。我国火力发电厂最多大约为40%~42%,以电网的39%的发电效率来计算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的一次能源节约量。9月份的节能量最大,住宅可节约的一次性能3937MJ。即使在发电量最低1月份,住宅仍可节约一次能源2243MJ。

以国内电厂的平均能耗水平来说,每节约1度(kW?h)电,就相应节约了0.36千克标准煤,此系统每年可发电5000度电,可节约年燃料能耗1.8吨标准煤。

4.2.2环保效果评价

以国内电厂的平均能耗水平来说,注:每节约1度(kW?h)电,可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CO2)、0.03千克二氧化硫(SO2)、0.015千克氮氧化物(NOX)。

以二氧化碳的减排量来评价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环保效果,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太阳能电池以及附属设备的生产制造、运输和施工过程。住宅的月最大二氧化碳减排量是8月,也是月累计发电量最大的月份。

4.2.3经济社会效果评价

我国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量进行贴补支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1度电补贴“0.42元/kW?h”,上网部分按燃煤脱硫标杆电价收购“0.44元/kWh”。2014年9月5日,国家新能源局规定,分布式光伏发电也可以“全额上网”的并网方式享受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

对于“全额上网”,山东省规定“2013~2015年并网发电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1.2元(含税),高于国家标杆电价(1元)部分由省级承担”。对于本文涉及的系统,本项目每年发5000度电左右,若按“全额上网”,6年可收回成本;若按“自发自用,余额上网”,上网电价按脱硫标杆上网电价0.4469元/KWh,度电补贴0.42元/KWh,一般8年左右就可收回成本;学校、工厂、商业用电价格高,收回成本时间更短。

光伏发电对电网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光伏分布式并网发电情况下,在保证系统中各节点谐波水平在国家标准限值范围内时,可以通过调整并网光伏容量来改善电网电压水平,使系统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同时也有电网调峰的作用,夏天用电量特别大,光伏发电量也是最大的季节;并且,白天用电高峰正是发电高峰。所以光伏发电可以对电网调峰起到很好的作用,缓解电网压力。

5结语

(1)我国通过制定各种开发计划,融资制度,政府补贴计划,设置可再生能源市场份额以及并网电价等的制度,大力促进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技术创新,降低了设备初期投资,促进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普及,成为能源产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4篇:社会经济统计分析范文

众所周知,统计分析写作是为了制作统计分析文章。在统计部门,统计分析文章则称为统计分析报告。那么,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是什么呢?

1、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和特点

1.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

统计分析报告是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大量统计数据来反映、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活动的现状、成因、本质和规律,并做出结论,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统计应用文体。

对统计分析报告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写好统计分析报告,必须首先做好统计分析。

(二)统计分析报告要遵循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是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等。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特色是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无论是通过研究去认识事物,或通过反映去表现事物,都是要运用统计数据。统计部门这一巨大的"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写统计分析报告就应充分运用这个资料源,而且要用好、用活。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这是统计分析报告与其他文体最明显的区别。可以说,没有统计数字的运用,就不成其为统计分析报告。

(四)作为一种文体,统计分析报告

既要遵循一般文章写作的普遍规律和要求,同时,在写作格式、写作方法、数据运用等方面也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2.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

(一)运用一整套统计特有的科学分析方法(如对比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统计推断等),结合统计指标体系,全面、深刻地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

(二)运用数字语言(包括运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描述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情况,让统计数字来说话,通过确凿、详实的数字和简练、生动的文字进行说明和分析。

(三)注重定量分析。利用统计部门的优势,从数量方面来表现事物的规模、水平、构成、速度、质量、效益等情况,并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

(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

焦点问题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五)注重准确性和时效性。准确是统计分析报告乃至整个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分析报告的准确性除了数字准确,不能有丝毫差错,情况真实,不能有虚假之外,还要求论述有理,不能违反逻辑;观点正确,不能出现谬误;建议可行,不能脱离实际。

统计分析报告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失去了时效性,也就失去了实用性

第5篇:社会经济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统计分析;公路养护;合理应用;信息化

统计工作是国家社会运行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承担着用客观数据描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反映国情国力的重要任务,是国家管理者实施宏观社会管理和社会大众了解社会经济活动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工作。这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统计工作作用也逐步得到社会重视,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出巨大作用,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同样的,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我国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也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公路建设里程年年递增,公路养护里程也大规模增加,现代化的公路养护技术不断得到提升和普及,统计分析在公路养护有关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承担着越来越多的任务。

一、统计分析工作意义

统计分析是一门科学,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对需要统计的资料进行原始收集、整理,并加以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长期以来,统计分析就是通过合理的运用统计资料以及统计方法,来对社会经济情况进行研究和反映。统计分析工作一般有三个步骤,一是原始资料收集,二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三是对统计数据的科学分析并提出有用的分析结论以供参考。长期的实践证明,统计分析并不仅仅只是统计报表以及向上级部门提供一些统计数字而已,而是除了运用科学方法统计各项数据指标以及进行统计调查、搜集原始资料、处理数据、传递和提供需要的统计数据这些基本方法外,还需要利用通过调研掌握的统计资料,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专题研判,从而及时、客观、准确地反映统计对象的运行情况,以及当前市场的需求。因此,统计分析,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数据统计,而是在新时期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内涵。统计分析中既有统计数据,又同时包含资料分析,只有将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处理,才能满足各级部门和社会大众对统计资料的需求。

二、统计分析对公路养护的重要意义

如上文所说,公路养护工作的日益发展,不仅在养护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也同时带动了公路养护统计分析工作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公养护统计分析系统,对公路养护工作进一步规范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公路养护工作与其中的统计分析工作具有天然的必然联系,公路养护工作完成情况需要通过统计分析来客观反映和评价,即就是说,公路养护工作的成果由统计分析工作来展现,而公路养护工作开展进行是公路养护统计进行的前提与基础,同时,公路养护工作人员又会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制定下一年度的公路养护计划和目标,作为有关决策的依据,可以说,公路养护工作与统计分析工作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当前公路养护中应用统计分析的现状与不足

1.当前公路统计分析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一是公路建设要不断实现新的大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未来公路投资不断多元化,高速路、国省干道、县乡公路等等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对统计分析工作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统计分析的质量和时效性都需要提升。二是公路养护管理制度改革必将进一步深化。在社会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情况下,公路养护工作体系体制改革也必将走入新阶段,随着养护管理体制的变动,统计分析工作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同时为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有力的参考。三是公路养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加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水平、工作效率的必然化选择,也是新时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因此,统计分析工作也需要尽快普及信息化手段和技术,采用信息化工作方法。

2.我国公路统计分析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养护单位负责领导并未真正认识统计分析工作的重要意义,只是把统计分析作为数据上报工具,统计分析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和重视。二是统计分析队伍自身建设不足。部分统计工作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统计知识培训,统计知识结构不系统不完善,造成统计数据以及分析数据产生的结果和采用的处理措施不够合理。三是对统计数据不重视。部分统计工作人员和部门负责同志法制观念淡薄,为了完成任务指标,随意编造各种数据,严重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四是统计体系尚不完善。当前公路养护工作领域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公路养护统计分析指标和参考数值却没有相应调整,公路养护统计分析出现混乱,各部门各单位统计数据来源多、口径杂,缺乏统一规范化标准。

四、完善公路养护中统计分析应用的建议

1.建立规范化原始资料数据库。各级公路部门,应设立相对独立的统计信息管理部门,实行集中统一,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统一的统计分析工作标准,更新统计分析参考数值,规范化统计数据来源,对每项原始数据资料都要进行仔细核对,有疑问的或者不明确的一定要重新统计、合适,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标准的数据库。

2.注重将统计分析数据运用。各级养护管理部门以及养护施工单位,都要正确认识统计分析工作对于揭示公路养护、公路管理等方面的有效作用,同时,要注重把统计分析结果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去,深刻认识到只有被充分运用的统计结果才是好的统计,没有使用的统计数据就只能是一堆数字罗列。

3.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养护内业统计工作人员队伍,是公路养护统计分析的重要基础。好的制度需要人去执行,因此,要不断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定期举行统计业务知识培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综合水平。

4.普及信息化手段运用。实施科学、规范的公路养护统计管理,还需要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手段不断运用到具体工作中来,建立充分发挥利用网络信息管理资源,不断提高公路养护统计分析工作的时效性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朱理平:《公路统计工作实务四》,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2009年版。

第6篇:社会经济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统计分析统计报告决策

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研究活动,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资料的开发利用。在进行一项统计调查工作后,一定要进行统计分析工作,把统计分析报告写好,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完成统计工作任务。评价一个统计部门、一个统计人员的工作水平高低,不仅要看统计数字的准确与否,重要的是要看有没有对统计数字进行分析研究、是否写出好的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从数据入手,反映情况、问题,提出建议,比统计表更清楚、更系统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阅读、理解和利用,写出好的统计分析报告确实能成为领导决策的依据。在进行统计分析,特别是在写统计分析报告时,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就迫使自己努力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下面就如何做好统计分析谈谈自己的体会。

1 选题

如何选题是令很多统计人员头疼的事,笔者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基层统计的统计工作者,在多年的统计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如下几种方法:

1.1 积累统计数据,从统计数据对比中发现的问题就是要选的题目。

1.2 总结统计工作方法经验,改革不完善的统计工作方法。这类题目与当前统计工作直接有关,对这类问题加以解决或提出自己的见解有助于解决统计实际问题,可以推动统计事业的发展。

1.3 了解掌握生产动态、工作情况,从生产动态及工作情况中选题。统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动了解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领导机关正在酝酿什么问题、将要研究解决什么问题就写什么,以便有针对性地、适时地把分析报告写出来,解决生产工作的需要。

2 搜集资料

选题后,针对自己选定的题目搜集统计数据资料。这个工作很重要,如果搜集的原始数据不准确或不完整,就会使整个统计工作得出错误的结论。只有在大量详细地占有真实的统计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观点正确、材料充实、观点和材料高度统一的分析报告。搜集统计资料要采用多种方法,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又要调查与分析问题有关的新资料。

2.1 充分利用统计报表资料。统计报表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的特点,所以统计报表资料是统计分析的主要依据。

2.2 利用统计台账、原始记录资料。统计台账、原始记录是最能反映本单位情况的统计资料。从历年的统计台账中找出历史最高纪录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原因、找出差距。从统计台账的数据变化中也能发现不均衡现象,从而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以及采取的措施,为以后工作做指导。

2.3 利用以前已整理过的专题资料。因为专题资料整理得比较详细,并附有文字说明,所以在搜集分析资料时,要充分利用与分析问题有关的专题资料。

2.4 搜集与分析问题有关的业务部门的资料。业务部门的资料一般来说要比统计部门的资料详细全面,尤其是财务部门的核算资料往往是最原始的资料,对于我们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很有帮助。

2.5 搜集国内外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资料。国内外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可以当作标准进行横向比较,先进水平可以当作奋斗目标。

2.6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亲自登门访问被调查户。这种方法可以搜集到统计报表中无法反映的典型资料。

3 整理资料

计算机的普及改变了以往统计资料整理的繁琐性,推进了统计工作现代化的进程。下面以Excel为例进行数据统计:

3.1 数据录入。将搜集到的统计数据录入计算机中,数据录入方法包括键盘录入法、语音识别法、光电输入法。

3.2 对调查的统计缺失数据进行估计推算插补。常用的插补方法有推理插补、均值插补、比率插补、平衡推算法和因素推算法等。

3.3 根据分析需要,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分类汇总、计算,建立统计图表。通过编制各种形式的分析表,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方法是指应用于统计分析活动,对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计量和分析的方法。统计分析必须借助于统计分析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分组分析法、平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日常统计工作中应根据分析需要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既可使用某种方法,也可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4.1 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将有联系的经济量进行对比,以说明其数量联系和变动程度的统计分析方法。

4.2 分组分析法。分组分析法是借助统计分组理论,将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或组,进而分析其内部构成、分布特点、比例关系、变动情况和依存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4.3 平均分析法。平均分析法是利用平均指标来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及其构成特点的统计分析方法。

4.4 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根据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客观经济联系,具体分析各种因素的变动,并对由这些因素构成的复杂现象总变动的影响程度和量变规模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数量指标因素对总变动的影响时,要把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而分析质量指标因素对总变动的影响时,要把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

4.5 动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是从发展的观点出发来分析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规律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在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趋势预测,例如时间序列分析法、移动平均分析法、最小平方法。

4.6 相关分析法。把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但关系数值不固定的数量依存关系叫相关关系,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叫相关分析法。当一种现象和另一种现象同方向均匀变动时,可用直线回归方程表示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以上统计分析方法,在传统的统计工作方式中主要靠手工统计,计算机的普及推进了统计分析工作现代化,以上各种分析方法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Excel、Spss 等)来完成。

5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通过上述分析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即得出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结论不仅自己认为正确可行,同时必须让别人认为是正确的有用的,并以统计分析报告的形式表现出来。统计分析报告是在对统计资料和有关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用简洁明确的文字对研究过程进行叙述,从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文章。撰写统计分析报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5.1 统计分析报告属于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应用文体。

5.2 统计分析报告以统计数据为主要语言,并辅之以统计表和统计图,清晰明确地表述事物之间的各种复杂联系。

5.3 统计分析报告以大量统计调查材料为基础,既要进行具体全面的分析,又要运用科学的抽象力进行综合和概括,达到用数据材料说明中心论点的目的。论点要有所创新,要经得住推敲、经得住论证。

5.4 统计分析报告除情况说明、原因说明外,还要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这是整个统计分析工作中关键性的一步。

6 结束语

总之,统计人员要想搞好统计分析,日常工作中要多积累、爱学习、勤思考、多动手。材料充分、观点明确、论据完备、条理清楚,写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写、写好了。

参考文献:

第7篇:社会经济统计分析范文

数理统计;规律;经济决策;应用

【关键词】数理统计;社会经济发展;优势与应用

数理统计学是数学学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与应用,在各大院校的专业设置当中非常广泛,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的数学专业的分支,随着数理统计学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应用逐渐增多,数理统计学的应用已经成为国内外的重要研究目标.数理统计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金融、电子、心理学、生物等领域均有应用.许多重要的社会发现与科学成就,都离不开数理统计学的应用于辅助.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以及越来越快的科学进步,数理统计学作为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科学发展速度的必备知识,在各个阶段的课程设置与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进一步的证明了数理统计学的重要地位,本文对数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知识特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并对当前数理统计学在社会经济当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一、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分析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是指,对随机现象进行有限次的观测或实验,并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数量的研究,根据研究的结果对该事件发生所产生的规律进行分析,并进行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判断.也就是说,数理统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也是整个统计学学习的基础学科,数理统计学在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都有涉猎,其中高中的数学课程当中就有一定系统性的数理统计学课程.

数理统计学当中最为基础的概念是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该研究对象的全体,而样本则是指单独的研究对象.数理统计学当中,总体需要由样本或研究对象进行表现.统计问题和统计模型就是研究时对总体所提出的.而统计方法则是根据总体的推断而产生的.这一系列的统计与分析工作则蕴含了整体的统计思想.

二、数理统计的主要特点

数理统计的主要特点分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随机性、有限性、数量性.

随机性是指数理统计的研究对象是随机抽取的,不进行特殊的取用,这种形式下数理统计的研究内容也是随机的.

有限性是数理统计的另一项主要特点,树立统计的有限性是指树立统计的对象的数量表现次数是有限的,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数理统计所要研究的内容即这些有限次数的规律.

数理统计的数量性是指研究的随机的对象的,在随机现象的质量上的研究是较为次要的内容.

三、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优势与作用

1.数理统计学在社会经济领域的优势

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优势非常多,应用于经济领域后,数理统计能够节约经济成本,并且降低成本所带来的风险,使投资者或生产者能够以更为合理的形势下进行决策和发展,对社会的经济有非常高的促进作用.

而在已经出现的损失方面,数理统计能够对已经出现的损失进行评估,这种应用方式在当前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变化快的形势下应用非常的广泛.特别是由意外造成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通过数理统计的应用,可以对这些意外进行统计,对意外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避免意外的再次发生,有效的提高生产过程中人身与设备的安全性,减少意外所带来的损失.

数理统计在企业经营方面的分析也较为重要,通过利用数理统计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能够使企业在最低成本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利润,帮助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而对于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则也能够通过数理统计进行分析,找到解决办法或提供解决思路.

2.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作用

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是对随机对象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其中的规律,这对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特别是我国,在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人民对生活中的现象的规律性更加重视.随着数理统计的应用加深,人们已经逐渐的认识到数理统计的科学性与重要性,调查问卷等形式的统计活动已经被人们所接受.而在商品的销售当中,商品在某个城市当中的销售情况的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对未来该商品在该城市的销售额进行一定的预测和指导,这是树立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应用最为标志性的作用.数理统计在社会中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有随机统计、抽样调查、人口发展动态模拟等,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所应用.

四、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1.数理统计在农业上的应用

数理统计在农业上的应用十分重要,农业活动中在选种、选肥、选择耕种方法以及耕种技术等,都需要数理统计的帮助.树立统计在田间试验中对实验结果的预测与分析中作用最大,在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2.数理统计在工业上的应用

数理统计当中一些方法被应用于工业方面,其中以实验设计法、回归设计、方差分析、多元分析等几种方法的应用最为广泛.在工业领域方面,数理统计的主要作用是对新产品的实验、老产品的改进、工艺流程的改进与发展、原材料的使用与节省等方面.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首先要对该产品进行设计、并对设计的内容进行原材料以及加工工艺的选择,选择所需要的依据,就是数理统计的结果,数理统计通过相应的统计方法,将原材料与加工工艺更为科学化的测定.选择好工艺与材料后,就需要对这种产品的生产进行实验,此时依旧通过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在尽可能少的试验次数内是产品加工成功,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以修正实验的方法.在实验成功后,就开始对这种产品进行生产,生产后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则要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当抽样检测的产品合格后,才能够投放市场进行销售.整个的生产流程中,均离不开数理统计知识的应用.

3.数理统计在医学与生物学当中应用

数理统计在医学与生物学中的应用时间较长,主要应用在生物实践以及医学临床治疗当中,生物实验当中会对变异的数据进行记录和研究,这一过程逐渐的演变成为生物变异相关规律的统计学.而在医学当中的应用则主要体现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上,通过对临床上某一疾病的治疗或预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就能够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统计,从而以所得的数据为指导,对此类病症的治疗产生借鉴和指导作用.而在药物方面,可以对一种新药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将这种药物对人体疾病的治疗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如果一种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但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大,则不能够投放到临床进行使用,药物实验的数理统计分析是药物安全投放市场的重要标准,对药物的使用以及患者的康复意义重大.

五、总 结

数理统计是数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数理统计的学习价值远不在于在高考中得分,而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当中得到了非常多的应用,树立统计学在工业、农业、医学、生物学以及心理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所应用,在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当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为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是未来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唐俊波.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08(12):477.

[2]王淑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21(21):224.

第8篇:社会经济统计分析范文

统计工作所提供的信息产品与其它市场产品一样,也有质量的要求,共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数据、信息的真实性。

1 如何正确看待统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是统计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它指导统计工作的正确进行,统计工作实践的不断发展,又丰富了统计理论的内容,促进了统计学的不断发展。

它们之间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应如何来正确看待这种关系。

1.1 从企业单位的整体统计工作看统计的作用。统计的作用是通过统计资料来发挥的。它一方面通过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统计资料,使人们从数量方面认识社会经济的状况及其发展规律,统计工作所提供的信息产品,是各项计划、政策的制定有可靠的依据,这是统计的服务作用;另一方面同样是通过及时提供资料,使人们了解计划、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及各种措施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统计的监督作用。统计的服务与监督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各部门领导利用统计数据指导各项工作,搞活市场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对本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和有关经济效益等情况都很重视,要求统计准确及时提供各种统计资料。经济在不断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只有统计人员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才能将所学的统计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新世纪经济和科技发展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是前人所未想到的,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利用,我们只能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以便发展我们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为经济建设服务,由于统计工作是由综合统计和业务职能部门的专项统计两部分所组成,它们的分工和要求有所不同。综合统计部门是为宏观经济服务的,它所提供的统计资料的特点是:一方面内容较全面,能把整个市场流通的全貌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反映市场在流通各环节的情况则不够详细,但作为国家制定方针、政策和各级主管部门编制检查各项工作计划的依据是足够用的,而各业务职能部门所提供的各种专项统计资料,虽不能反映出市场流通的全貌,但却能将市场在流通中的某个环节上的状况反映得详细具体,是各部门做好工作的重要依据,搞好微观经济离不开这些详细的统计资料。因此,我们从一个总体单位的整个统计工作全面地去看统计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1.2 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看统计方法的应用。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阐明的许多统计方法中,归纳起来不外是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三种基本方法。流通部门统计也必须应用各种统计方法,才能充分认识市场流通的本质和规律。

现行的市场流通统计制度,是国家统计局按照社会经济统计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根据我国统计工作方针、政策和国民经济统计的要求,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建立起来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更是信息经济的世纪,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统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准确度。同时,由于信息量的扩大,统计预测的准确性在不断提高,统计决策的准确性也在提高,各地按照集中统一分级管理的原则,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作了适当的补充后,再布置基层调查单位的一种经常性的全面调查形式,它就是大量观察法在统计中的具体应用。其指标体系。是根据当前的市场经济方针、政策和市场流通在各环节上的特点,选择了适当标志和进行科学的分组而产生的,是为宏观经济服务的。因此,它的指标体系反映粗线条的特点。它对一个具体企业单位来说,就显得不适用了。每个基层调查单位为了本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必须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按照统计方法制度的要求,设立必要的统计机构、落实基本的工作条件、建立有关的统计台帐、保证畅通的报送渠道等等,它更需要熟悉业务、爱岗敬业的统计人员。从某种程度上讲,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的实行,对统计基础的要求更高,比如,它们对企业统计要求统计台帐更健全、指标计算更仔细、数字上报更准确、情况介绍更详细;要求统计人员掌握更新、更丰富的统计及相关学科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应地建立一套适用本单位使用的内部报表,这些内部报表的设置,只有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选择分组标志,才能形成能反映出本单位经济特点的统计指标体系。它就是统计分组法在总体单位统计中的应用。

为了充分认识市场流通的本质和规律,必须进一步做好统计分析工作。目前在企业单位里由于内部分工的不同,这部分统计分析工作都由各业务职能部门在做。这些业务职能部门的同志在进行分析工作时,仍然要应用对比、动态,因素等统计方法,由此可见统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问题是我们有些统计人员,由于各方面原因没有很好地开展统计分析工作,所以对统计中的许多方法未能应用,体会也就不深刻了。

2 如何应用统计理论做好统计工作

2.1 继续认真执行统计方法制度,为宏观经济服务。“建立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于重点调查和科学推算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这是我国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近几年来,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我国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都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来展开。我们必需要总结经验、大胆探索,在不同领域尝试各种统计调查方法,通过多种调查方法的有机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运用统计方法制度中的每一个指标都是说明市场流通领域中某一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通过这个指标体系,不仅能反映市场流通的全貌,而且可以反映流通中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情况,这对市场经济实行宏观控制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统计人员必须按照制度中对每个指标的涵义所作的解释,正确按业务划分指标并计算好数值,按时填报统计报表,为编制国民经济计划与检查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提供准确的依据。

2.2 积极开展统计分析工作,为搞好搞活企业经营服务。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统计资料,再深入到业务实际中去作些调查研究,搜集一些内容更为详细的资料运用各种方法,如动态分析中的速度指标、季节比率和统计预测中的直线趋势预测法、线性回归预测法等,积极开展统计分析,为搞好和搞活企业经营业务提供参考资料;。只要我们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对各种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分析所得结果,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就可以使企业的经营越搞越活,经济效益也就越来越高。

2.3 运用多种形式向企业领导提供真实资料,当好领导的耳目。统计工作与数据打交道,是从事数据生产的活动,其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有关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大到整个国家的宏观数据,小到某个微观单位的统计数据。因此,统计工作的真实性,不但要求数据的真实,更重要的是要求数据背后反映的信息的真实,这对各级领导了解全局是必不可少的,但作为一个部门或单位的领导,仅靠一些综合性的数据,还不能很好的对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往往需要了解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因此,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将领导所需要的一些主要指标,分单位的排列起来,编制成统计手册、统计提要等供领导查阅,使领导既能了解总的情况又能了解各单位的情况,便于领导决策指导工作。

第9篇:社会经济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54-02

大数据时代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社会各行各业对数据分析需求大幅上升,需要借助数据分析实现数据的增值,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为其经营管理决策、投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具有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应用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渐攀升,也引发了对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能力的更高要求。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经管类专业学生必须能够广泛应用定量分析技术,能够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效数据,运用科学的方法从这些数据中提取出有用信息,建立相应的模型,作出最优决策。

统计学是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众多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以后深入学习相关定量方法类课程(诸如计量经济学、管理运筹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的基础。因此,统计学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取有效数据和分析数据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培养。

一、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定位模糊。我国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的最大弊端在于一直按照前苏联划分方式将其归类为一门偏重于简单数据整理课程,而将相应的统计分析所采用方法和理论归为数理统计,因此在教学中不重视对后者的学习。然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统计学课程是同时包括这两个部分内容的,尤其是后一个部分内容是定量分析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传统统计学教学定位下,学生只认识了基本理论与概念,却掌握不了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这与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各领域对经济管理人才素质的新需求。

2.课程体系有待完善,与经管类专业融合不够。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设置只涉及理论统计学这一领域,未将统计分析方法与相关经管类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安排下,学生虽然掌握了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但难以体会到统计在本专业学习中的应用价值,当面临现实的经济、管理问题却无能为力,不会运用所学统计方法,结合专业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分析。这种状况与经管类人才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目的相违背,难以实现具有创新能力的经管类人才的培养目标。

因此,如能结合经管类专业特点,对统计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建设,势必能够培养出具有定量分析技能,满足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符合大数据时代人才素质要求的经济管理人才。

二、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体系构建

1.明确课程教学定位。目前,统计学教学中偏重于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和基本方法的理论知识学习,系统性较强,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统计学的知识体系,但是对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统计方法的应用重视不够,这不仅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从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不能够学以致用,在自己本专业深入学习过程中不会运用统计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经济管理问题,而在教与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源头在于教学定位不够准确。因此,本文提出新的课程教学定位: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为目标,结合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特点,通过统计学的理论教学、案例分析、课程设计、实验(践)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和统计应用能力,具备运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管理领域有关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对经济管理人才的新需求。

2.课程体系优化建设。根据新的教学定位,统计学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一是课程体系设置要强调基础知识、注重灵活应用、突出定量分析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二是课程结构上,突出专业针对性,强调统计学科和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的有机结合,使课程特色化;三是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为学生提供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的实训平台;四是将统计分析软件的运用融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加强统计分析软件的技能培养。

因此,本文将运用模块化系统集成思想,根据经济与管理类各专业的要求,提出按专业分模块,按模块分层次,按层次定内容的改革方案,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子系统课程模块具体内容”的递阶控制结构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

在统计学课程体系优化建设中,我们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构建出模块化、层次化集成的课程体系在整体功能上达到了最佳状态。

课程基础子系统是统计学理论基础和统计思维培养阶段,由统计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构成,体现了“厚基础”的功能。课程应用子系统和课程案例子系统是统计分析能力训练阶段,首先结合认知性案例模块系统介绍统计分析方法,让经管类专业学生了解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其次进一步结合专业特色案例模块和统计分析软件模块,通过分专业教学方式,使不同专业学生能够体会到统计学在本专业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强能力”的功能。课程实践子系统是统计应用能力实践阶段,是培养大数据时代应用型经管人才的重要环节。课程实践主要包括课堂实践和实验室模拟,课外实践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实训实习和相关竞赛,通过课程实践和课外实践两大平台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课程选修子系统是统计应用能力扩展阶段,该阶段在学生掌握统计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选修统计预测与统计决策两大模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

三、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体系构建,应注重强化基础理论,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做到统计知识与实例分析相结合,与软件应用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根据经管类各专业特色,以“知识+能力+应用”模式进行模块化、层次化课程体系设置,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数据素养和信息素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定量分析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新需求,使具有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经济管理人才在就业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根年.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观及系统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2001,(2).

[2]曾五一,肖红中、庞皓,朱建平.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2012,(2).

[3]姚寿福.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2,(3).

[4]朱怀庆.大数据时代对本科经管类统计学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