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防范制度范文

财务风险防范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防范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风险防范制度

第1篇:财务风险防范制度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 财务风险 制度设计

1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1.1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公司或企业类别的名称,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是指民营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存在的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或可能性。

1.2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负债经营和资金周转慢,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源于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的财务决策失误成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催化剂,而内部财务控制不合理又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

1.3 民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

2008年以来的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世界经济动荡不定,危机四伏。纵观欧美很多“巨人”企业如英国的巴林银行、韩国的大宇集团、美国的安然公司、美国雷曼兄弟集团等企业相继破产。我国数家上市公司也沦为ST行列直到退市,有的在濒临破产边缘徘徊。这一切让我们意识到民营企业自身潜伏的财务风险与危机遇到外界环境因素的推动就会爆发。前车之鉴,使我们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研究显得更加紧迫与必要。

2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2.1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因企业筹集资金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目前企业所筹集的资金主要有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两类。所有者权益是股东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包括企业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这部分资金属于企业的自有资金不用还本。负债是企业的借入资金,包括企业从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借入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这部分借款需要在一定时期还本付息。无论是企业的股东还是债权人等把资金投放于企业都是为了获得满意的报酬。企业有偿使用这些资金,必须从其经营收益中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支付给投资者,还必须在财务支出中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偿还到期的债务。如果企业筹资活动组织不当,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经济效益下降,就会引起不能及时向投资者支付报酬或不能按期偿还债务的风险。

2.2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在投资中是为获得不确定的预期效益,会可能有收益受损甚至蚀本的风险。它也是一种经营风险,通常指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只有风险和效益相统一的条件下,投资行为才能得到有效的调节。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投资类型主要是相关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投资,这些投资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金额大、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系数高。所以民营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投资决策失误、投资会形成不合理的资产结构,预期的投资效益就会达不到,从而影响民营企业的运营,这种影响可以让企业发展倒退几年或者几十年,严重的会使企业濒临倒闭。

2.3 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在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转化过程中,由于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致使应收账款无法全部收回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资金回收风险由客户超过规定信用期限付款而产生的拖欠风险和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产生的坏账风险。资金回收风险的产生将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不仅使企业再生产资金相对不足而且使应收账款成本增加,更会使企业的税收负担和现金支出增加。当然,风险和收益同在,应收账款在给企业带来风险损失的同时,也会扩大销售和增加盈利,从而带来风险收益。因此,民营企业应权衡风险损失与风险收益,在利用应收账款扩大销售增加利润的同时,注重对资金回收风险的控制,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2.4 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是收益分配不当导致的财务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包括虚盈实亏、过度分配的风险,降低企业偿债能力的风险和股东、员工积极性降低的风险三种。虚盈实亏、过度分配的风险是指民营企业由于会计政策选择的不当或处于通货膨胀时期,企业虽然账面盈利,但由于会计政策的选择不当或通货膨胀的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实际上是不能够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降低企业偿债能力的风险是指民营企业过度发放盈余或选择以现金形式发放盈余,会影响企业的流动资金,加大不能到期偿还债务的风险,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股东、员工积极性降低的风险是指过度保留留存收益,会引起股东及员工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冲突,当企业保留盈余时,其假设前提是能够获得更多的未来收益,但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的激烈,其投资报酬率长期是逐渐下降的趋势,当企业的投资报酬率无法满足股东和员工的最低要求时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3 民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制度设计

3.1 针对筹资风险的制度设计

避免筹资风险需要考虑的方面是。一是提高企业信用。企业的信用等级越高,越为社会公众所信任,发行债券筹集资金也就越容易反之,若企业的信用等级较低,社会公众对该企业的还本付息能力表示怀疑,则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就比较困难。企业只有积极参加信誉等级评估,提高信用等级,才能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及时有效地筹集到所需资金。二是合理确定借款额度和还款期限。对一个企业来讲,资金不足固然要影响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但资金过剩也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果,因此,企业筹集资金的数额必须根据企业实际需要来确定。对于还款期限,企业应尽量使之分散化,这样,就可能用实现的利润逐期偿还债务,避免还债高峰,从而降低企业筹资风险。

3.2 针对投资风险的制度设计

从预防角度来考虑,企业应在投资项目开始以前,通过加强可行性研究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国家经济政策,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资源供给情况等内容,从而正确选择投资的最好时机并通过各种分析方法,测算各种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和现金流量,来选择正确的投资方案。从分散的角度来考虑,由于风险是未来经济活动中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来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另外,要合理选择各种投资工具和应用金融工具和手段来防范财务风险。投资于外币资金时,应尽量选择硬货币,减少外汇汇率变动带来的经济损失,还可以应用金融工具和手段,将外汇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转移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3.3 针对资金回收风险的制度设计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企业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应注意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尤其是对大宗购买的客户,要预防坏帐损失的发生。对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要慎重选择结算的方式,最好选择即期结算方式。注意评估对方的资信状况。资信状况是指一个企业在经济交往中,贷款的结算与支付是否足额及时,遵守合同,格守信誉。一般来说,资信状况良好的企业,资金收回的风险较小,资信状况不好的企业,资金收回的风险较大。加强销售货款的催收。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对于超过期限的应收账款,应区别超期的长短,采取相应的催收措施。

3.4 针对收益分配风险的制度设计

要避免收益分配风险,关键在于民营企业能否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不能过分强调民营企业的利益,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也不能忽视企业的长远利益,既要控制资金成本,又要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总之,对于任何一个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是其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应及早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于未然,以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参考文献:

[1]朱勇.探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J].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09.

第2篇:财务风险防范制度范文

关键词:内控管理;财务风险;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显得日益激烈,企业如果不重视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就会对企业的正常运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为此,企业一定要加强内控管理,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有关内容

内控管理是确保企业正常运作并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同时内控管理也是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当企业欠缺内控管理的时候,就会导致企业无方向可循。就内控管理而言,主要有信息沟通、环境控制、监督等内容,具体来说,内控管理不仅包括为促使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有效的措施,同时也包括制定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预测以及控制的科学制度。企业实行内控管理,可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可以合理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而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的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某些问题,或者存在着潜在的某些的漏洞。财务风险的出现不仅会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实行企业内控管理的时候,如果不重视内控管理,或者内控管理的方式不正确等都会对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施带来重大的不得影响,同时,也使得监控管理难以实施。因此,一定要不断改进及完善内控管理手段,从而能够尽可能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最终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中的问题

(一)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很多的企业中,通常都会把利润最大化作为基本目标,而忽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不少企业既没有正确认识风险,也没有对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因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企业的组织机构也不合理,往往导致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在某些企业中,由于部分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制度,企业也没有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最终导致这些制度执行的效果不佳。有的企业由于内控管理和财务制度的建设脱离了企业的具体实际,从而导致企业的内控制度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二)财务监控制度不健全

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监督以及激励是主要的管理手段,而监督则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只有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有效的对企业进行监督以及控制,才能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但是,在一些企业中,依旧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而且企业的监督机制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导致企业财务活动不能有效进行,企业资源浪费也十分严重。此外,还有部分企业中有一小部分人员出现违规舞弊的现象,这部分的员工为了获取私利,不惜导致企业亏损,给企业的正常运作带来较大的影响,为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

(三)企业内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通常而言,很多企业都重点关注外部市场,而忽视了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及控制,特别是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内控管理,仅仅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经营管理,对于内控管理的作用认识不够。为了加大管理人员对内控管理的重视力度,企业一定要加大对全体员工内控管理的宣传与培训,并通过内控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员工对内控管理作用以及必要性的认识,自觉执行内控体系相关制度,进而促使企业经营活动规范有序地正常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只是为了通过检查而临时实行内控管理,这种做法不利于内控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多数企业都比较重视制度的制定,但企业更应当把相关的制度落到实处,促使员工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最终确保内控管理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大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方法

企业实行内控管理的目的在于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并促使企业实现预期的目标。同时,实行内控管理能够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资产的安全。在全面的内控管理中,所取得的各种内外部资料都是十分有价值的,这些资料能够为企业的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企业要想获得利润最大化,一定要确保管理者决策的准确性,才能确保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因此,企业一定要实行科学的内控管理。企业的管理和财务风险密切相关,企业要想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一定要制定合理的内控管理系统,从而最终确保企业的顺利发展。对于上述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一)创建合理的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环境

创建合理的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环境是确保风险防范的关键,能够促使企业内控管理水平以及财务风险防范水平提高。同时,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情建立相关的体制,从而能够确保内控管理工作以及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有效进行。首先,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紧跟时展的潮流,及时转变管理观念以及意识,并要加大对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视力度。其次,要不断健全管理制度以及考核机制,从而能够确保内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能够在规范的机制中进行。第三,企业一定要建立激励与惩罚机制,对于工作表现良好的员工一定要给与一定的奖励,从而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第四,企业要加大对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宣传力度,要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全面培训与教育,并指引员工根据企业的相关程序展开工作。最后,企业在制定企业整体发展规划的时候,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其中。其中,员工主要的工作是进行参与集体决策以及监督,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能够确保企业内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有效推进。

(二)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监督体系

企业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监督体系,能够科学的识别财务风险,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以及监督。对于财务风险防范监督体系来说,企业一定要正确认识财务风险指标,从而才能有效的对企业的财务现状进行分析,最终能够促使企业事前了解潜在的财务风险,能够为以后出现的财务风险防范提供一定的经验以及依据,从而能够促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企业要建立有关的监督体系,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从而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以及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监控,最终促使内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加强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意识

对于企业而言,一定要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资料,同时,企业要加大对财务工作的管理力度。就企业的财务人员来说,一定要促使风险防范意识的增强,并要加大对财务活动的重视力度,对于财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所潜在的漏洞,一定要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进而能够避免风险的出现。同时,财务人员要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并要意识到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为此,财务人员一定要提高风险意识,尽量从源头上避免或减少风险的出现,同时能够采用合理的方案应对所出现的问题,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最终达成企业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一定要加大对内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视力度,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切实有效地落实内部控制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从而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夏庆荣.浅议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知识经济,2014

第3篇:财务风险防范制度范文

关键词:能源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 可持续

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和世界能源危机的影响下,能源企业发展迅速,企业利润趋于增加,多元化经营模式和外延式增长模式成为能源企业的主流发展模式。由于能源企业独有的资产业特点,使得外部宏观经济、政治及文化环境对能源企业的发展制约性越来越强。如何有效、可持续防范财务风险成为能源企业的重中之重。

一、能源企业财务风险源分析

从投资经营的角度来讲,是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差距,差距越大风险越大,不过,差距来自于损失的可能性及大小。能源企业的各种风险都可能带来损失和收益的降低,其内外部影响目标实现的事故或事件都是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

(一)投资经营收益的不确定

能源行业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与国民经济的景气度有很强的相关性。宏观经济环境及价格、汇率的变动及政府政策的调整都会给企业的投资经营带来不确定性。目前,企业多元化、外延式发展是能源企业投资经营的主要模式,比如大有能源的业务范围波及煤炭、地产、增值服务等方面,地域范围涉及到河南、江苏、山东及上海等地域。2011年大有能源河南省外利润为负64.95%。企业在业务运行和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是能源企业风险的主要来源。

(二)政策的不确定性

在低碳经济影响下,各级政府对行业宏观调控是影响能源市场的最大因素。国家对能源供需及价格的管理控制,部分地区、个别时段仍有可能出现供需失衡。另外,涉及能源企业的环境保护政策也是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的政策性来源,毕竟能源企业开采与加工都会对环境卫生带来负面影响,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和公民的环保维权行为都可能限制能源企业的经营,以上因素都将给能源企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能源企业财物风险防范的现状

面对财务风险,不少能源企业都采取了主动积极的应对方式,以大有能源为例,在资金、债权、存货、投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管理制度,初步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主要表现为: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的规范化

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载体,它可以有效提高能源企业的控制环境、控制结构和行政领导控制设计,有效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能源企业财务风险应对能力。大有能源自从上市以来,不断优化内部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企业效益不断提升。

(二)强化财物风险内部控制,实现风险防范的制度化

内部控制制度是能源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财务风险很大程度上都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关。大有能源2010年借壳上市后,凝练投资方向,抛弃掉关联性不强的业务。同时,制定了财物管理制度,提高各下属机构的财物风险防范意识,并建立了严格的监督、评估与应对方法。

(三)设立风险准备金,提高财物风险应对的资本水平

风险准备金制度是基于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后而设立的一项制度,通过设立风险准备金,以应对各种风险,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大有能源为了应对宏观经济影响和能源价格波动,设立了存货跌价准备金172万元,来降低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

三、能源企业财物风险可持续防范机制的构建

(一)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基本原则

能源企业在制定和实施财务风险管理策略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和利用能源企业管理的特点、风险类型及来源进行有针对性应对。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几个方面:紧跟国家战略及目标原则。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政治导向和宏观调控政策是能源企业经营活动的行动指针。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部分,财务风险管理理应与国家政策向吻合,成立国家法律政策分析小组,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转移与分担原则。要采取各种策略与手段,认真分析长、短期财务风险类型、来源及原因,进行购买保险、与下游企业战略合作,增加财物风险转移和分担的外部主体,有效规避不同时空的风险,进行财务风险的防范;利用风险原则。在企业经营多元化和外延化模式下,任何投资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利润越大,风险越大。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以积极策略、及早策略预知风险、应对风险和利用风险,以效益的实现规避风险。

(二)能源企业财务风险可持续防范机制构建策略

能源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应该:以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强化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制。加强企业科学管理,构建预警系统、反馈系统、组织机构系统、企业风险担保系统等来实现财务风险防范的可持续性,以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实现企业的财务安全;降低债务水平,提高资金周转率。高负债经营是能源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现金流转困难是直接原因。因此,能源企业应该优化资本结构,提高投资科学性、规范收益分配政策,来加快资金周转;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建设,夯实财务风险应对基础。在完善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制度之前,反思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水平及制度建设水平。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查缺补漏,从而夯实财务风险应对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美]Frank H.Knight.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M].王宇、王文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第4篇:财务风险防范制度范文

关键词:煤矿企业 财务风险 因素 问题

引言

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会受到市场环境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势必会存在财务风险问题,进而造成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与财务目标出现一定的偏差,甚至有可能造成煤矿企业出现经济损失。因此,这就要求煤矿企业结合新的经济形势,分析煤矿企业的财务风险的特点以及风险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革新煤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模式,提高煤矿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避免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实现煤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煤矿企业财务风险特点分析

(一)财务风险隐患存在于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

煤矿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因而生产经营活动中财务风险影响因素是客观存在的。由于风险发生的因素与企业的经济活动息息相关,风险是难以通过相应的措施消除风险,只能依靠风险控制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辨识与分析,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以及风险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煤矿企业财务风险问题随机性较强,难以准确的预测控制

财务风险的发生是在煤矿企业的一定的发展阶段,在一定的影响条件下发生的,因此煤矿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控制分析难度较大,难以进行量化与定性分析。

(三)煤矿企业的财务风险与利润收益具有伴生的特点

伴随着煤矿企业投资建设等经济活动所产生的财务风险,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受益,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与煤矿企业的投资决策以及市场影响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四)煤矿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激励督促作用

煤矿企业在生产发展阶段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会促使企业采取各种措施,改善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煤矿企业的财务安全性与经济效益。

二、煤矿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问题分析

(一)煤矿企业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现阶段,煤矿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最突出的问题便是对财务风险危害性认识不足,这主要是由于煤矿企业由计划经济体制下虽然制度已经转型,但是管理观念尚未转变,因而导致煤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造成煤矿企业频频出现财务风险问题;此外部分煤矿企业为了提高自身产量,盲目扩大煤矿生产产能,或者是在煤矿企业的扩建以及投资上,对财务风险问题认识不足,导致煤矿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煤矿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存在漏洞,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缺乏系统的管理

部分煤矿企业将企业管理的重点片面的认为是对开采、生产以及销售煤矿资源的管理,因而忽视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而且煤矿企业作为我国的能源产业,在前期较少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扩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又纷纷进行转产或者是改扩建,因而缺乏对于风险进行控制管理的经验,同时也没有指定煤矿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因此,制度结构的缺陷导致煤矿企业财务风险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三)煤矿企业的经营决策体制有待优化

决策的失误是导致煤矿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出现的重要诱因,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煤矿企业经济决策普遍存在着主管以及经验决策的现象,决策过程没有经过辩证的分析,导致企业决策情况难以与煤矿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相结合,财务风险问题时有发生。

(四)煤矿企业对于宏观经济以及区域的微观市场形势分析不足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煤矿企业的生产早已步入市场化,企业的经营发展效益也直接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经济环境以及区域经济形势均会对煤矿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巨大的影响。但是现阶段部分煤矿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于市场经济形势分析不透彻,难以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准确的分析数据,造成财务风险管理的不全面。

三、煤矿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措施研究

(一)强化煤矿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优化煤矿企业的决策机制

强化煤矿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工作,首先财务部门应该结合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以及组织机构特点,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应该涵盖煤矿企业的财务风险指标系统、财务风险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系统、财务风险的评价系统以及财务风险防范应对体系,通过全方面的整合措施来构建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并制定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强化财务风险防范应对能力。在煤矿企业的投资决策上,可以建立投资决策模型,并综合项目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影响因素,通过定量以及定性分析方法,明确煤矿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以及有效地防范控制措施,避免煤矿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二)对煤矿企业的市场环境强化分析处理,为煤矿企业风险规避提供准确的依据

由于煤矿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主要是受市场经济形势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因此强化煤矿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必须完善煤矿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分析工作。通过建立相应的分析模型对煤矿企业所面的市场整体环境、国家的煤矿能源产业政策、风险多发领域以及经济形势的走向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利用分析结果作为煤矿企业决策的参考依据,并通过这种方式来规避煤矿企业现阶段发展经营可能会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风险防范措施,提高风险防范控制能力。

(三)完善去煤矿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通过强化预算实现风险的控制

通过在煤矿企业内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地控制,进而避免由于资金管理不善造成煤矿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通过根据季度或者年度制定预算计划,对煤矿企业经营的现金流进行预测,并进而在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相应的预算计划,对资金的支出控制情况进行调整,通过预算管理措施的落实,来切实的提高资金的控制能力。此外,为了规范煤矿企业资金的管理,应该完善煤矿企业的资金监管审批制度,对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盘点,强化投资的审批制度以及投资项目的财务监管工作,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可靠,避免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四)针对煤矿企业的财务风险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制度

在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内部单独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及时的对企业的经营财务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进行预警,并促使煤矿企业管理部门采取措施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对于煤矿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首先应该合理的选取财务风险分析指标,通过分析指标来评价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指标的选取应该集合当前市场上煤矿资源产品的积压程度、煤矿企业的产品质量、企业的债务情况、煤矿企业的应收账款以及成本支出情况等。通过全面完善的财务分析指标,准确的把握财务风险的发生环境,来实现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五)强化煤矿企业财务审计管理,提高煤矿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水平

财务审计工作作为对煤矿企业财务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通过财务审计工作可以确保煤矿企业财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并督促财务管理部门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开展企业的财务处理工作,因而在煤矿企业内部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的预测分析与规避能力。财务审计应该从内部审计以及外部审计两方面开展,内部审计由煤矿企业的审计部门,通过结合煤矿企业的经营状况选取适合的内部审计控制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状况、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财务预算落实情况等一系列的财务工作效果进行审计核查。外部审计则是依靠具有相应资质的外部会计事务所,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细致的审查。进而通过全面的财务审计,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强化煤矿企业的财务监管,避免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结束语

煤矿企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础产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矿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作为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需要煤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协调控制,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控制措施,以提高企业的风险规避能力,实现新时期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米俊敏.浅析煤矿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0(22)

第5篇:财务风险防范制度范文

【关键词】 医院 财务风险 防范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逐步深化,政府的卫生投入重点正从医疗服务等个人卫生服务领域向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领域转变,国家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费投入逐年减少。而医疗市场的竞争却日趋激烈,加上实行药品招标后药品利润空间压缩等因素,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者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如何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但现阶段就这方面问题研究的相对较少,笔者将在本文中,就如何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背景分析

1、宏观风险管理环境复杂多变

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包括经济、政策、社会、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随着我国加入WTO,医疗市场逐步放开,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现实或潜在的竞争者其竞争策略的变化,造成医疗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卫生补偿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药品利润空间逐步压缩,医疗定价不合理等境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医院建设自筹资金比例过高,只能借助于负债筹资,这些都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疾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使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给医院财务造成风险。

2、医院微观风险管理环境不容乐观

财务风险存在于医院资金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的各个环节中。筹资环节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等。一定的负债有利于降低医院资金成本,与此同时,过度的负债筹资会加大医院的财务风险。在投资环节上,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后,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投资者自身的投资决策能力都会影响投资的最终成败。此外,医保部门监管措施严密、力度加大,医院为此垫付了大量资金,对营运资金产生重大影响。在使用资金环节中,为了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医院要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资等,这部分业务花费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例,各类物资购进比例、采购计划、周转情况等,都会产生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分析

1、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是导致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财务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2、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医院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了使其能充分发挥作用,医院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而且要根据本医院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来保证医院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我们国家的医院大多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在实践中难以将医院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同时,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执行不力,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3、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

目前,医院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具体风险管理中,缺乏系统、整体地考虑医院风险组合与风险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风险管理的资源分配不均,影响医院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另外,医院尚未建立一套严谨、规范、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现有的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功能与协调功能较为欠缺。 三、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1、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客观上存在于医院之外,医院无法对其施加影响或加以控制,但并不意味着医院面对环境变化就无能为力。首先,医院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医院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其次,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体系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医院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医院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营运资金的管理体现于医院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医院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药品材料、往来账款等,一般占医院总资产的30%左右,因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以此为重点。同时,要认识到财务危机通常都是经历了一个渐进积累转化的过程,各种危机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在资金运动的“晴雨表”——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值的不同变化上反映出来。这样,通过观察这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优劣变化,便可以对医院的财务危机发挥监测预警作用。为此,医院在负债经营过程中,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风险预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更好地监控医院负债状况,有效规避负债运营风险,可以根据各个医院自身特点和负债规模的大小,结合资金运营状况,采用综合评分的方式,建立全程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通过收集有关财务信息,设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医院获得能力、偿债能力、运营状况和发展潜力等敏感性预警指标进行动态跟踪,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经常性监控,在警情扩大或风险发生前及时发出信号,使其充分发挥“警报器”的作用;并通过对医院每一重要决策活动将带来的财务状况变化,进行预先分析测定,评价医院的偿债能力,考核医院运营业绩,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为医院管理者做出正确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合理建议。

第6篇:财务风险防范制度范文

企业内控管理指的就是企业的内部管理,主要包括企业制定、实施并完善各种管理制度的过程。自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中国进入快速发展经济的阶段,市场竞争也随之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当今机遇、风险并存的时代不断发展,就必须加强内控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以便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企业加强内控管理对于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

内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当下,为更好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财政部门连续颁布实施《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度,其中对企业内控管理有多项规定,不但明文规定要保护企业资产,还要求企业完善建立内控管理体系,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准确。所以加强内控管理是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要求[1]。同时,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对企业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有帮助。科学的、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否则将大大削弱管理效果,而一旦企业的财务失去内控保障,就会失去其应有作用,所以加强内控管理对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意义。另外,加强内控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客观需要,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基础条件。加强内控管理能促使企业规范实施各项管理活动、最大限度降低各种风险、保证财务数据更加准确、安全、真实,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高效管理,同时在内控管理中发现不法行为,及时有效处理,满足现代化管理需求。鉴于此,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对企业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作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实践。

二、加强企业内控管理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构建良好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关系到能否实现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企业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以及财务风险防范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保证企业更好地改善内控管理效果、提高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企业需结合自身实际,致力于打造适合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内部控制环境以及相应的机制体制[2]。一是企业领导者应保持管理观念与内控管理意识的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对于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二是完善建立企业与内控管理相关的制度与考查机制,促使企业的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均得到行之有效的监督,同时做到奖惩分明,激发出相关部门及人员开展内控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三是企业要大力培养以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等为基础的企业文化,要求全体人员都做到注重内控、办事讲究程序等原则,在制定企业年度预算方案、重大决策以及签订重要合同时要实行集体决策以及群众监督,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加强内控管理与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目标。

(二)加强对企业会计风险与资金风险的有效控制

为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企业需进行一系列内部管理活动,尤其要重视开展内控活动,针对企业会计风险、资金风险等主要财务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提高财务风险防范质量。一是针对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风险,要专门设立相应的机构,加强成本管理,负责预测、控制成本,负责审核会计信息,并有效监督会计工作人员等等。与此同时,企业要大力培训会计人员,提高其业务水平以及职业道德修养;在重要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多配备一些职业道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并积极实行轮岗制度,尽量在一年内更换重要岗位的会计人员,加强企业各会计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降低协同作弊的可能性。二是针对企业的资金风险,企业应完善建立资金预算审批制度、资金支付控制制度、资金安全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融资管理制度等重要制度,从而加大管理每一笔资金使用情况的力度,有效防范企业资金风险。企业还要有效管理并控制资金的投放、回收,准确估测投资、融资以及筹资等过程,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性,防范财务风险。

(三)切实增强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一是分离不相容的岗位。企业管理者在设置工作岗位时要体现出不相容职务分离、岗位分离的基本原则,做到分割权力、相互牵制、稽核对证;关键岗位要做到任人唯贤,在保证人员能力满足岗位需求的同时真正发挥出不同岗位的互相监督、互相牵制的作用,使内控活动更有效。二是严格实行授权审批。企业管理者要严格遵循风险受控、分级管理、权责对等以及管理有效等原则,全面??施分级授权制度,严格管理授权的程序,通过权限指引的颁布明确各项业务以及事项的分级授权与划分权限的标准。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或开展业务活动时应禁止越权办理,务必获得授权;享有审批权力的人则要求严格依据规定行使权力,禁止越级审批、不履行责任,更不能违反规定把权力授予他人;各级领导则要加大监督权力行使的力度,防止随意行使权力或滥用职权;决策时要按照规定进行审批,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三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企业管理者要引导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依托执行预算的好坏合理判断内控管理的效果和防范财务风险目标的差距,并及时修正、补充[3]。在该环节,管理者要科学设置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实施绩效考核、跟进预算执行等关键点,要求各个经营管理环节的责任人按规定签订责任书,对预算的执行进行约束,保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严肃性。

第7篇:财务风险防范制度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问题;对策

企业是社会经济体系中的细胞,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来,我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但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环境因素、内部因素等,导致企业运营中也存在较多的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运营造成影响,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通过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建立更加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从企业发展基本情况入手,提升企业财务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素质,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帮助。基于此,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特点分析

通常来说,财务风险主要是广义上财务风险,除了企业财务问题外,同时也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有直接关系。根据企业资金运营阶段,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回收风险、分配风险、资金风险等,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客观全面性。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且由于风险伴随着企业运营而存在,因此其存在于企业各个经营环节中,只有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才能促进财务风险规避效果;第二,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企业风险的重要特点,体现在财务风险发生时间、发生地点、风险程度、风险影响范围等不能确定,需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对策;第三,可控性。随着对财务风险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涌现出来,能够对采取风险发生可能性等进行预测,风险评估更加准确,也赋予了财务风险可控性的特点。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但从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整体情况来说,管理人员素质还有待提升,这也是导致财务风险的问题所在。具体来说,一些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不足,缺乏洞察力,无法及时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风险,导致企业风险应对水平不足,对企业整体发展造成制约[1]。另外还存在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且受到专业知识限制,在制定财务管理计划过程中,无法与市场相适应,最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造成影响。

(二)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在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制度必不可少,通过制度约束人的行为和思想,才能保证实现管理目标。然而,很多时候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相关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影响企业财务预测与控制效果。一方面,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企业中相关信息传递不够及时,在具体实施管理中与市场严重脱节,不能实施动态化管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不足,无法导致企业领导掌握各部门实际工作情况;另一方面,投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企业投资、融资过程中,无法全面考察和预测风险,影响对整个财务风险的管控质量。

(三)投资管理不够科学投资管理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关键环节,通过有效的投资管理,能够减少盲目投资,降低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对企业投资环境全面了解,制定出科学的投资方案,降低财务风险。但现阶段很多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市场调研严重不足,尤其是对风险投资分析不足,增加企业投资风险。此外,企业财会人员在具体业务开展中责任心不强,导致会计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受到影响,不能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依据,无疑会增加投资风险,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2]。

(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不够完善风险预警是一种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手段,但很多企业尚未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导致企业风险系数增加,加上一些企业不具有风险防范意识,对风险预警系统构建不够重视。在企业具体投融资活动开展中,对于具体项目了解、预判相对缺乏,同时相关风险防范制度不够完善,更加侧重于企业短期的经济效益,缺乏对事物两面性考虑,继而导致决策失误,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预防机制。

(五)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在网络经济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逐渐开始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也逐渐建立了会计信息化系统。但从目前整体情况来说,财务会计管理主要依据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实际操作,但目前会计信息系统还不够规范,在财务会计管理系统开发中五花八门,管理目标不够明确,以至于很多系统、软件都无法完全满足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需求,实用性较差。同时,由于缺乏规范性的财务系统,在设计到财务流程、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软件更新升级较为繁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实施。另外,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水平偏低,影响整体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由于财务会计信息化水平、风险防范意识等因素,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滋生,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有效措施

(一)对企业财务管理业务流程进行持续优化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业务流程管理,包括财务预算、财务核算等业务环节,管理人员必须对企业财务工作环节进行全面关注,减少财务工作出现错误的几率,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对财务风险进行更加深入的控制。同时,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优化企业内部各类资源配置[3]。新时期,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业务增加,只有持续优化财务管理业务流程,从过去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变。

(二)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针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问题,必须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者的专业素养,企业领导应该为财务会计人员提升自我素质提供更多平台和机会,帮助其掌握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与技术。为了能够降低企业财务风险,还必须能够培养更多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从招聘环节严格把关,同时落实有效的教育培训工作,鼓励财务管理人员参与继续教育,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认识到自身工作重要性,通过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保驾护航[4]。

(三)建立更加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为了保证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有效实施,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风险管控制度,为各项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依据。第一,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结合先进的风险防范理论,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财务控制制度总纲,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指导;第二,依据企业各部门特点,建立逐级财务管理机制,提升财务管理制度的灵活性、适用性,在总纲的基础上,各部门灵活开展财务工作,提高风险防范水平;第三,建立有效的责任制度,明确各部门分工,建立之上而下的财务审批、财务监督机制,将财务审批工作落实到实处,进一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四)构建更加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是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第一,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能够深入了解企业运行中各环节工作,对其中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并建立一个动态化的风险监控机制,确保企业运营环节中资金数据都处于可控状态下,一旦出现风险能够及时得到处理;第二,以风险为导向建立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在企业内部形成自我风险免疫机制,对各项目实施环节风险进行预判,确保这些风险都处于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制定潜在风险解决办法,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第三,建立长效风险管控机制,将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各环节细化分解,并落实到各岗位中,各岗位员工工作成绩、失误等都可以和其绩效直接挂钩,对表现突出者可以给予一定奖励,包括精神激励、物质奖励;而工作中还存在不足的,则需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学习,还可以给予一定处罚,发挥每一个员工自身价值,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五)不断提升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效果,在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中,企业必须构建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信息网络,保证企业能够获得更多有用的财务信息,避免由于决策失误引发的财务风险。尤其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企业各环节施工都无法脱离信息技术而存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财务管理软件等是当前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思想与方法实施的重要载体。不仅需要从思想上避免监控脱节问题,同时采用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当然,人的因素关系到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财务会计信息化业务培训,从制度、管理、预测、防范等入手,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效果,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效益造成的不利影响。

第8篇:财务风险防范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防范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逐步深化,政府的卫生投入重点正从医疗服务等个人卫生服务领域向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领域转变,国家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费投入逐年减少。而医疗市场的竞争却日趋激烈,加上实行药品招标后药品利润空间压缩等因素,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者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如何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但现阶段就这方面问题研究的相对较少,笔者将在本文中,就如何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背景分析

1、宏观风险管理环境复杂多变

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包括经济、政策、社会、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随着我国加入WTO,医疗市场逐步放开,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现实或潜在的竞争者其竞争策略的变化,造成医疗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卫生补偿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药品利润空间逐步压缩,医疗定价不合理等境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医院建设自筹资金比例过高,只能借助于负债筹资,这些都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疾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使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给医院财务造成风险。

2、医院微观风险管理环境不容乐观

财务风险存在于医院资金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的各个环节中。筹资环节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等。一定的负债有利于降低医院资金成本,与此同时,过度的负债筹资会加大医院的财务风险。在投资环节上,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后,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投资者自身的投资决策能力都会影响投资的最终成败。此外,医保部门监管措施严密、力度加大,医院为此垫付了大量资金,对营运资金产生重大影响。在使用资金环节中,为了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医院要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资等,这部分业务花费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例,各类物资购进比例、采购计划、周转情况等,都会产生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分析

1、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是导致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财务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2、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医院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了使其能充分发挥作用,医院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而且要根据本医院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来保证医院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我们国家的医院大多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在实践中难以将医院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同时,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执行不力,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3、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

目前,医院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具体风险管理中,缺乏系统、整体地考虑医院风险组合与风险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风险管理的资源分配不均,影响医院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另外,医院尚未建立一套严谨、规范、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现有的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功能与协调功能较为欠缺。

三、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1、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客观上存在于医院之外,医院无法对其施加影响或加以控制,但并不意味着医院面对环境变化就无能为力。首先,医院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医院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其次,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体系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医院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医院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营运资金的管理体现于医院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医院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药品材料、往来账款等,一般占医院总资产的30%左右,因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以此为重点。同时,要认识到财务危机通常都是经历了一个渐进积累转化的过程,各种危机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在资金运动的“晴雨表”——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值的不同变化上反映出来。这样,通过观察这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优劣变化,便可以对医院的财务危机发挥监测预警作用。为此,医院在负债经营过程中,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风险预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更好地监控医院负债状况,有效规避负债运营风险,可以根据各个医院自身特点和负债规模的大小,结合资金运营状况,采用综合评分的方式,建立全程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通过收集有关财务信息,设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医院获得能力、偿债能力、运营状况和发展潜力等敏感性预警指标进行动态跟踪,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经常性监控,在警情扩大或风险发生前及时发出信号,使其充分发挥“警报器”的作用;并通过对医院每一重要决策活动将带来的财务状况变化,进行预先分析测定,评价医院的偿债能力,考核医院运营业绩,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为医院管理者做出正确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合理建议。

3、健全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在建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同时,要辅以一套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具体说来,首先要成立财务处风险防范小组。风险防范小组成员一般由财务审核、账务处理、票据管理和门急诊、出入院处组长等各个岗位人员组成。其次,风险防范小组要引入流程再造的管理理念,对目前习以为常的财务流程进行梳理,找出重点风险环节和风险控制点,针对性地制定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并确保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对医院来说,主要的风险控制点包括财务退费、业务款收缴、病人欠款管理、住院医药费减免等环节,据此需要制定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如《业务收入解缴制度》、《财务收费退费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住院病人费用核改操作规范》等项目。与此同时,还需要设立了与之配套的日常审核和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以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在实践中构建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4、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事业单位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有效防止财务风险的基础,因此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一点对医院来说也不例外。首先,医院应根据2006年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分别从预算、收入、支出、药品及库存物资和固定资产等方面结合本单位实际境况细化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具体实施程序。同时,加强对医院经营和决策的管理与分析,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审计再监督职能,在财务部门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处理程序、内部牵制、稽核、原始记录管理、计量验收、财产清查、财务收支审批、成本核算、财务会计分析等制度,足额提取折旧基金、大修理基金、坏账准备金,及时清理应收账款,并切实贯彻执行,从而防范财务风险。

5、加强医院的流动资产管理

第9篇:财务风险防范制度范文

关键词:发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分析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目的。发电企业在现如今的发展过程中,只有提高企业自身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科学合理的规避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风险,才能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经济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发电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发电企业中会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因素。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受到政策、利率、市场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当外部环境的情况不容乐观时,可能会给发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另一方面就是内部因素。如果发电企业的内部制度或者管理水平不够标准完善,也会引起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一定的风险。

二、发电企业的财务风险的主要种类划分

(一)投资方面的风险

由于发电企业的投资大多以厂房设备为主,而这些大型固定资产时间较长,并且所需金额较大,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发电企业的投资决策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发电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最普遍的手段就是采用投资扩建的方式使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设备不断升级,从而为企业谋求更好的发展。但是一般情况下,发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发电项目的投资决策初期一直到最终的工程竣工阶段都存在着一定的投资风险。

(二)发电企业筹资风险

由于发电企业的投资量很大,这就对投资保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发电企业的发电项目不仅仅是在项目开始建设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后期的经营阶段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许多的发电企业会在一定程度上收到行业限制,很多企业的资金需求很难靠自身满足。从而有部分发电企业选择以银行信贷的模式来筹集资金,但是由于发电企业的负债率一直高居不下,一旦国家政策或者融资规模进行了调整,发电企业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也会引起一定的企业财务风险[1]。

(三)发电企业内部控制风险

想要使发电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有效降低,就必然离不开完善的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现如今的发展状况下,许多发电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对部分工作缺少监督的环节,尤其是在发电企业的资产保值工作方面,如果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将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发电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策略

(一)建立起符合发电企业财务情况的风险防范制度

由于发电企业具有投资周期长,回报时间长,企业应当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制。要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确保企业能够健康平稳的发展。发电企业在建立相关的财务风险防范制度时,应该考虑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状况以及财务状况,综合全面的考虑到企业的各项状况,从而建立起全面合理的风险防范制度,保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顺利解决应对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平稳发展[2]。

(二)建立起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在发展过程中,应建立起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发挥全面预算全过程指导作用。将全年目标分解到月度中,并遵照实施,避免出现预算执行两套思路。提升现金流管理水平,实行投资资金备案制度。严格执行现金流预算做到“月计划、周分解、按日执行”,减少资金沉淀,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管理水平

在发电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是财务工作的操作者以及执行者,财务管理人员的妆也素质(专业素质?)能够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发电企业想要使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就需要让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使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接受并学习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要充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将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同时,也应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最新的财务管理知识以及技能都有所掌握了解,并且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简单的认知。

(四)将财务的监督工作落实

在发电企业发展过程中,当出现由于监督不当而导致的财务风险,首先应该结合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工作特点,建立起合理科学的财务指标,并且要将财务指标的完成度划分到员工的量化考核项目中,要在最大限度上实现发电企业对日常供应、生产以及购销活动的财务监督。并且,企业应当及时地掌握各个部门对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使用情况,要督促企业各部门对人、财、物的资源的合理使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