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范文

心理疏导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疏导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第1篇: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思想政治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目标的确立

随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教学目标得到了发展和明确,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纳入到了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中来,在原有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更为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导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一个怎样的精神面貌来面对社会中的竞争和合作,用相对人性化的方法优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优化

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文关怀法。在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很容易看到一些人文关怀的方法,如教师会主动找学生谈心,在课堂上会体现出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的环节,畅谈想法等等,教师也更为尊重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学习的看法和观念,并能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

(二)心理疏导法。心理疏导的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的十分明显,如常见的激励疏导法、公平疏导法、毅力疏导法、换位疏导法等发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使用和创新使得学生更加的体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力量,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来,能够客观的对自身进行评价,强化自身的毅力,弥补自身的不足。

三、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奠定了基础

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高校所关注的问题,高校中存在心理咨询室是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给予高度重视的一个表现。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导致学生不乐于去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不愿意去对其进行认知。加之学校在对心理咨询室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也呈现了一些不足,使得校园心理咨询室的作用没有得到客观的发挥。随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校园心理咨询室又重新“火”了起来。如一些高校对心理咨询室的重要性得到了客观的认知,增加了心理咨询室的数量,并对心理咨询教师的素质进行了规范和提升,完善了心理咨询的队伍,多元化的建立了心理咨询模式,为学生的心理咨询开拓了更多途径。可以说随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及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促进了像心理咨询室这样的部门的存在和发展。

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指导和配合下,原有的师资队伍已经不能够满足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主题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尤其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合力的问题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没有形成这种合力,使得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显得过于零散。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前提下进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更好的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的改革。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不仅仅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同时要增强教师的心理疏导能力,体现出为学生发展铺路的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选择更为有助于学生成长和进步的方法,优化师资队伍,强化师资力量。可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出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种激励,有效的带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发展。

五、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的结合

在高校的整个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中,没有任何一个学科可以脱离整个校园环境,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带动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的更好结合,并且在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比如我国的校园文化中所体现来的一种约束和制约作用,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媒介将这种约束和制约作用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约和约束作用越发的明显。同时,以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来发展新的校园文化,使得整个校园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基础带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的结合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意义。

总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便于更好的带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行为、思想、目标的结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充分尊重和体现“人”的价值基础上开展,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第2篇: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学长制 艺术生 班级建设 朋辈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02

艺术院校学生班级建设缺乏与艺术生个性化之间的矛盾,促成了部分艺术生适应困难化、学习烦躁化、交往矛盾化、认知片面化、情感随意化、个性自我化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针对高等学校艺术生不断扩招的现状,辅导员及班主任仅能完成对于学生的行政管理,对于艺术生心理上的需求和指导匮乏。在艺术新生中引进学长制,通过在高年级中选拔一批心理素质好、成绩优秀、有学生工作能力的同学,对他们进行培训,命名为疏导员,协助辅导员和班主任对新生提供心理上帮扶、指导、教育,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合理规划大学阶段学习生活,尽早确立积极明确的奋斗目标,排除人际交往障碍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学长制在艺术生中开展了三年,反响良好,为了更好的发展心理学长制,面向疏导员及预疏导员,进行了心理测试与自编问卷调查,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

1 筛选工作:对参与疏导员的学生进行全面和严格的筛选

首先,考虑到疏导员对于课余时间的要求以及对于新生班级的榜样作用,所以对参与疏导员的学生的成绩有严格规定,必须成绩排名专业前30%才具备选拔资格;其次,优先考虑有学生工作经验的同学,对遴选的疏导员进行无领导小组面试,主要考察疏导员所必需的语言表达、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等心理素质。

对筛选出来的疏导员候选人(预疏导员)进行了自我和谐量表(SCCS)、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以及安全感量表(SQ)的测试,分发问卷53份,前两个测试回收有效问卷52份,有效率为98.1%,安全感测试回收问卷51份,有效率为96.2%,结果预疏导员的自我和谐,核心自我评价和安全感得分均高于常模水平,各因子得分也高于常模水平,并存在显著差异,排除艺术类学生的特殊性,可见规范面试与筛选对于疏导员素质保障起到了必要作用。

2 岗前培训:采取团体辅导方式对预疏导员进行系统培训

疏导员是在新生入校时配备到每个新生班级中,协助辅导员、班主任,从心理方面开展工作,所以培训侧重点在于提高疏导员的朋辈辅导能力和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利用了两个整天,对预疏导员进行培训,见附表。

附表1 疏导员培训方案

[[模块\&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堂形式\&学时\&班级

建设\&1.促进新生入校后尽快融入班集体

2.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工作团体

3.形成团体规范,促进团体凝聚力

4.学以致用,将课程所学应用于工作\&构建小组、规章

破冰游戏、自画像

运送核物质、七巧板

祝福与告别\&拓展练习

讨论体验

团队协作分享 \&8\&朋辈

辅导\&增强个人朋辈辅导的能力

2.学会感恩生命,积极乐观思维

3.增强对自我与不同性格的了解

4.了解与应对新生各种心理问题\&盲行、生命线

脑力大碰撞

模拟咨询

个案分享\&体验

讨论

角色扮演

分享\&8\&课后

思考\&1.了解不同新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2.清晰自己的工作内容及要求\&编剧、排练准备

采访往届疏导员\&情景剧

调查、体验\&8\&]

]

3 工作机制与效果:自编疏导员角色定位问卷,有针对性地了解开展情况

自编疏导员角色定位问卷,对53位预疏导员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的形式对疏导员的工作功能、工作范围、工作的要求等进行调查,有效问卷53份,有效率100%。同时访谈了40位在职疏导员,其中有效问卷37份,有效率92.5%,调查结果显示,疏导员与预疏导员部分观念有所传承,但是实际开展工作让疏导员在某些工作理念上有所不同。

3.1 疏导员动机调查

100%的疏导员认为之前疏导员对自己帮助很大,因此希望自己做疏导员,为师弟师妹们服务,把曾经得到的帮助传承给下一届的,84.91%的预疏导员也这样认为。疏导员及预疏导员都对测评可以加分,让自己去成长这两项的认同度很大,可见大学生在学校还是非常重视自我成长和外界肯定,各选项上疏导员与预疏导员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3.2 疏导员重要性调查

62.16%的疏导员认为疏导员对于新生班级非常重要,94.59%的疏导员认为很重要,对于预疏导员而言,66.04%的预疏导员认为非常重要,100%的疏导员认为很重要,所以疏导员的重要性的认同度是很大的,且不存在显著差异。

疏导员影响力调查显示:5.4%疏导员认为疏导员影响力仅存在于新生班级心理委员任命之前,24.3%的认为影响力持续一个学期,21.6%认为影响力持续一个学年,18.9%认为影响力持续大学四年,甚至有46.0%认为影响力持续到大学毕业之后,可见从新生阶段就进入的学长对该班学生的影响是很深远持久的,就疏导员的影响力上,预疏导员未出现显著性差异。

3.3 疏导员的功能与作用调查

疏导员认为首先是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接着是协助辅导员、助班处理班级事务,促进班集体建设,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帮助同学解决心理困扰。预疏导员在班级建设和心理支持上的侧重与疏导员不同,但未有显著差异。

就疏导员作用而言,疏导员认为实际工作中促进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构建班集体的效果突出,紧接着是解决个人困惑、拓展人际交流,专业入门指导。对于预疏导员,100%认同促进了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但是在构建班集体与拓展人际上与疏导员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预疏导员还没有开展实际工作,未充分重视到从整体上把握班级的状态和班级互动。

73.0% 的疏导员认为与新生的沟通频率为每周1-2次,73.6%的预疏导员认为与新生的沟通频率应为每周1-2次,这对于之后疏导员的工作开展规范性起到了指导作用。

3.4 新生心理问题调查

疏导员根据实际工作经验表明,艺术类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依次为专业迷茫、人际关系、情感、性格、学业、生活、健康,预疏导员预测类似,但在情感问题上出现了显著性差异。

3.5 工作方式调查

疏导员和预疏导员,都认为越普遍性的方式越受欢迎,疏导员的首选是个别谈心,而后依次排序为班级活动,生活关心,提供专业帮助,团体辅导,推荐书籍。预疏导员在团体辅导、专业帮助上的重视度与疏导员出现了差异,在个别谈心上出现了显著性差异。

3.6 疏导员素质调查

对于疏导员通过哪些手段影响新生,依次认为是心态、能力、特长、学习、口才、外形,预疏导员在学习上的重视度与疏导员存在差异,在外形上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如何做好新生工作,疏导员认为最重要的是责任心和耐心,其次是乐观积极的态度,管理能力,理解能力,对于善良这个选项,预疏导员与疏导员之间存在差异。

就疏导员能力要求的调查显示,就班级建设而言,疏导员与预疏导员排序为观察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调控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重视程度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朋辈辅导能力上,疏导员100%认同沟通能力,接下来是倾听能力、组织能力与共情能力,预疏导员在沟通能力与公情能力上与疏导员存在差异。

对于疏导员需要提高那些方面能力而言,疏导员比预疏导员更加重视时间管理能力,存在差异。

3.7 工作形式调查

根据疏导员工作形式调查结果显示,即时交流是最常用最有效的形式,如电话、面谈和QQ,电话因具备随时性与便利性,被所有的疏导员所接受,而微信、微博、邮件等形式则因为非及时反馈,利用率会降低,但是微信这个新生事物在预疏导员中接纳度在增加,所以沟通方式也随着时代变化而有所更新。

4 工作展望: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心理学长制在新生班级中的应用

4.1 疏导员作为学长制的实践,成效斐然

辅导员与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从行政上管理班级,在新生班级中引进学长,主要是为班级氛围及个体成长服务,其重要性为疏导员及预疏导员广泛认同。疏导员的工作具有传承性,在三年的实践中发现,疏导员以学长的身份进驻新生班级,其阳光的形象,沟通能力及温暖的关怀,如一道和煦的阳光照进新生的心里,以榜样的力量影响新生,以至于当新生变成老生后,希望成为疏导员,将得到的关心与指引传承下去。疏导员的影响具备持有性,疏导员在新生班级不仅仅是完成一份工作,而且也在工作中获得了自我成长与价值,所以在新生变成老生之后,依然会对班级成员带来很大的影响和帮助。

4.2 团体辅导作为疏导员的培训方式,有利于工作开展

疏导员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促进班级同学间交流,促进班集体建立,刚进入一个新团体时,如何更好地融入班级,进入班级开展活动,促进班级成员间的良性互动是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采取团体辅导形式进行培训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和参照性,疏导员通过亲身体验,熟悉了团体辅导的流程与注意点,也锻炼疏导员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管理协调能力,通过深切体会团体辅导对于班级建设、人际沟通的效果,从而认同以团体的方式去构建新生班级,促进新生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4.3 加强朋辈辅导能力有利于疏导员工作的深入

疏导员工作质量的提高需要在工作中给予专业的支持与指导。疏导员工作的另一方面是促进班级中每个个体的成长,这需要在朋辈辅导能力上,不断提高疏导员倾听和沟通能力;在朋辈辅导内容上,就学生很容易出现的专业迷茫、人际关系、情感、性格等心理上开展相应的主题培训或工作坊,在疏导员的工作困难上,给予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指导;在朋辈辅导的交流手段上,给予更多更新媒体交流手段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晴.关于艺术院校推行助理班主任制度的若干思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90-91.

[2]蒋春艳,陈国清.基于伙伴教育的“学长制”探索与实践[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162-163.

[3]张继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职业与教育,2013,(26):92-94.

作者简介:林媛(1982-),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广东广州 510642

第3篇: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人文关怀;工会工作;发展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人们所承受的多方面的压力,许多职工在心理上总会对工作环境、工作搭档、工作内容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和问题,这直接影响了职工对于工作、对服务对象的态度,单位的稳定健康的发展,除了管理者的智慧和决策,职工的积极性、自觉性对单位的凝聚力也是至关重要。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对职工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工作做细做好应该成为工会组织重视工作之一。

一、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理解

“人文”顾名思义就是注重人的文化,其简单的解释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文关怀对于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它也是人们对自我认识的提高以及责任感上升的一种体现。人文关怀主要内容就是人本的理念,这种理念的存在是十分久远的,但是其具有的内涵却没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反而在岁月的洗涤下,越来越丰盈。

心理疏导从广义上讲是绝大部分人认为的模糊范畴,它包括了几乎所有心理咨询和治疗,这个概念的中文表述与它的外延不匹配。从狭义上讲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理论,通过言语的沟通技巧进‘梳理、泄压、引导’,改变个体的自我认知,从而提高其行为能力和改善自我发展的心理疏泄和引导方法”[1]。它和教导与指导有很大的不同,心理疏导更注重的是当事人的精神层面,是一种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去解决人们思想以及精神与心灵方面的问题的方式。

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对于单位管理的重要性

在这个飞速变换的时代,单位的改革的力度一次大过一次,职工的内心与日常的生活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甚至有一些职工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这种自我认知的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强烈对比,让他们对于世界与社会的认知产生了偏移。因此导致了他们工作生活中出现焦虑、恐慌、郁闷等心理状态,这些不良的心理情况严重的影响了职工的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更有甚者会无法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物质方面的帮助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他们更需要的是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个社会如果想稳定的发展则依赖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健康稳定的发展,同样,一个单位如果想有稳定的发展就必须重视每一位职工的健康和谐的发展。在当今如此快节奏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人们的压力可想而知,据统计,当今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都有大幅增加的趋势。如果现在在职工的管理方面仍然采取以前的命令式,用强硬的态度以及领导的职位去强制性的要求或者说教,一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还会激起职工的逆反心理,让情况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从单位管理的角度来说,人文关怀是一种柔软的政策,它相对于制度管理来说更能够让人容易接受,同时也会很好的顾及到职工的心理,这样会更利于职工自身的发展,进而促进单位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当前的单位工作的重心不应该只放在经济效益上,应该把关心职工也提升到一定的地位上,职工是一个单位的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只有职工心理与精神方面都达到要求,单位才有可能取得发展。

三、在现代单位中在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方面的问题

现在许多单位仍然不能很好的关注职工的内心,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面存在着些许多欠缺。不可否认在单位中存在一些激进分子,他们金钱至上,道德水平存在着一定的限制,由此对于效益的降低内心存在着诸多的不满,甚至怨恨。在这种背景下干群矛盾有所增加,相互沟通不畅、彼此感情冷漠、缺乏关怀。这与不合理的薪酬系统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效益的下降,工人的原本就不太高的工资更低,与干部工资的对比更加明显,这使普通职工对此不能释怀。其次管理人员和被管理的职工之间也存在着问题, 过分强调了管理人员的主体地位, 互动性不足,造成了普通职工的积极性受挫。除此之外管理体制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大多数的人员官僚思想严重,思想封建,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呆板不能够与时俱进,单位缺乏对职工尊重的传统,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以上诸多因素造成了职工工作找不到动力,甚至有一部分采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管理人员不能够协调好与职工的关系,使其在工作中成就感下降,管理懈怠,不能很好的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其实归根结底,单位中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单位对于职工的关心不够,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以及在职工产生问题时的必要的心理疏导等。

四、加强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探索与实践

在单位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以往的那种管理方法与观念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的单位,一个单位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注重每一个职工的心态的变化,尽力满足职工内心的合理需求。就如上面提到的传统的煤炭单位,要想改变职工现状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的疏导。

(一)在人文关怀方面

首先把人文关怀渗透在单位文化中,要不断的开展教育工作,并以单位的中心工作为核心来深化教育内容,并结合职工的思想状况去积极的做深化与引导工作。对于单位来说,一个单位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稳定,而能带给一个单位稳定的恰恰是人文关怀,只有良好的人文关怀才会让职工有想团结一致的欲望和信心。其次要对于职工的合理需要要尽量满足,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主要工作之一。让职工最大限度的获得尊重,让其有主人公的自觉感。凡事征求群众意见,要采取多种方式让职工参与到日常工作的决策上来,让他们有充分的表达自我思想的机会。对职工在思想上的需求给予重视。除此之外单位可以开展一些比较有人文关怀的活动,譬如周末班会,在会上确保让职工能够充分的阐述出自己的困扰与问题,并能够及时的解决这些困扰。如果单位有条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去开展周末列会,让职工不仅能从列会中解决问题,更能充分发挥自我特长,让其有充分的成就感,让周会不仅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一个载体和平台,更能是职工心理上获得愉悦的舞台,让他们能有一种家的归属感。

(二)在心理疏导方面

据可靠研究表明,一个好的心理状况可以有效的提高其工作效率与幸福感的提升。在心理疏导方面,可以成立心理疏导小组,定期对职工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及时的发现职工心理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把心理问题控制在最小的阶段。同时对于倾述对象可以让职工自主选择自己信赖的疏导员,心理疏导员也应该认真负责的去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水平,让他们了解基本心理学知识,并把心理学知识应用到平时的工作之中,这将有效的提高其管理水平。让管理建立在心理的基础上,可以有效的增强管理的力度。与此同时要加强职工自身对于心理知识的了解,要积极鼓励他们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提升自己,如果因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解决从而导致职工内心产生一些偏激的想法,这是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的,单位要通过心理疏导的作用把这些不稳定因素,扼杀在最初使的萌芽阶段。除此之外,单位可以建立心理走访机制,以主动的姿态,定时定期的去了解职工的心理状态,去倾听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积极的去帮助他们,让职工的心理健康程度始终保持稳定。职工的心理健康,那么对待工作自然而然的就充满热情了。

五、结束语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在一个单位的管理中已经显而易见,职工个体的重要性对于单位的稳定发展也已经明确于心,希望每个单位都能很好的关注职工的内心世界,把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有关措施积极的施行起来。

第4篇: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中医;心理疏导;疗法

早在两千多年前问世的《黄帝内经》等典籍中已经蕴藏着许多心理疏导治疗学术思想。之后,我国的历代医学家的著作中也包含了丰富的心理疏导治疗思想。作为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疏导疗法从传统医学宝库中汲取大量养份,构建和完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些内容已成为现代心理疏导疗法的主导思想。

1关于心理疏导疗法

心理疏导疗法由南京脑科医院鲁龙光教授于1984年创立。它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着眼于完善自我、提高素质、发展潜能,应用性强、适应性广。不但适合各类心理障碍如各类神经症、心身疾病、性心理障碍等的治疗,也适用于普通人群提高心理素质,保障心身健康。心理疏导疗法将心理障碍的产生、发展形象地比作一棵树,这棵“树”分根、干、冠(枝叶三个部分。树冠代表各种症状,树干代表“怕字,树根则代表性格缺陷“,树”成长的土壤代表个人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在长期不良的培养下(包括部分遗传因素),使得个体的性格具有一定缺陷。在人生过程中,遇到不可避免的困难、挫折和应激时,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心理障碍,滋生出千奇百怪、不现实的“怕”字,进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症状。所以,提高自我认识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前提,针对“怕”欺软怕硬的特征,采取“习以治惊”的方法,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技术。《黄帝内经》曰“惊者平之”,按照金元医学家张子和的解释“:惟习可以治惊。经曰:惊者平之,平谓平常也。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即出现“怕”之后,应习见习闻―――多看看、多听听、多接触接触,对所怕的事物熟悉了,认识透彻了,慢慢就不再恐惧和紧张了。

心理疏导治疗模式是:不知知认识实践效果再认识再实践效果巩固。该治疗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深入的认知改变过程。所以,其效果不仅仅是求得症状的消失,而是以远期效果的巩固为最终目标。

2心理疏导疗法的基本指导思想

心理疏导疗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如辨证施治,因人施治;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病人树立坚强的自信心,主动、积极、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培养病人自我认识和矫正的能力,等等。临床实践证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培养患者自我认识和矫正能力等已成为对疏导医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心理疏导治疗的重要原则。心理疏导疗法以辨证施治为原则,主张从每个案例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详细占有资料,反映个案历史变化的真实,具体地进行分析,施之以恰当的心理疏导;主张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对治疗模式的僵化;提倡打破单一的、僵化的治疗模式,实现心理治疗模式的优化。心理疏导疗法通过临床个案的实际,不断积累、总结上升为理论,反过来再指导临床治疗,使之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断使理论得到完善。该疗法继承和发展了中医治疗的原则,将辨证施治应用于每个心理疏导治疗的实践,取得了特殊的疗效。传统医学对心理治疗的重要意义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整体观念强调形神一体、心身统一,对于疾病不仅要看到局部病变,而且要看到病是发生在有思维的人身上的,故注重整体的调理。在诊疗疾病时,认为任何诊疗工作都应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心病还要心药医”。现代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证明,单纯依靠药物,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是很难治愈的,只有通过心理治疗,才能解决因个性等因素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疏导疗法非常强调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对于心理障碍,一般不主张用药,而是要“治神”,通过心理疏导治疗解决疾病。

3心理疏导治疗中的几种阻抗形式

阻抗是心理治疗的伴生现象,阻抗本质上是患者对于心理治疗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在心理疏导治疗中,阻抗是最容易出现的、也是导致治疗失败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阻抗形式有很多,比如:为“怕”找借口,屈从于病态思维;以“我有病”、不适应、痛苦等为借口逃避正常的社会功能,如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和生活;把所有的症状都归咎于外因,就无法深入地认识自己的根本原因―――性格缺陷;。缺少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锻炼,缺乏独立处理事情、面对困难和做决定的能力,依赖性较强;过分依赖家长、医生、药物;逃避治疗,缺乏治疗的能动性。阻抗对于心理疏导治疗过程具有深刻的影响。只有加以积极的认识与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反之,如果对阻抗现象不加理会,或处理不当,则治疗的进展与效果将受到阻扰。能否克服阻抗是心理疏导治疗成败的关键。阻抗是妨碍心理疏导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现象。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冲破阻抗的过程,心理治疗存在着阻抗与反阻抗的较量,由于阻抗自身的复杂性,要有效地解决患者的阻抗,必须不断进行实践和总结。

参考文献

[1]潘爱胜.“疏导心理疗法”科研成果评审会报导[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5,(1):12.

[2]黄爱国,杜文东,陈建国.心理疏导疗法简介[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6,15(2):182.

[3]黄帝内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105,47,422,108,55,582,51,663,3,628,103.

第5篇: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死胎引产;孕产妇;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R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215-01

对由于不明原因死胎或胎儿宫内停止发育等原因而必须终止妊娠的孕产妇不得不做引产术,为了解此类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提供依据,本文作者对我院46例死胎引产孕产妇的心理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产科收治的46例死胎引产孕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30岁,文化程度小学3人,其余中等学历以上;孕周16~38周,其中首次怀孕为28人,曾今自然流产及人工流产史为18人,其中无子女者42人,有子女者3人。

1.2 方法:护士全员培训,资料收集及自制表(见表1表2);通过面对面与孕产妇沟通,了解孕产妇心理状态且详细记录、整理并对其及家属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

2结果

死胎引产的孕产妇接受心理疏导后的心理变化见表1。

以上各种心理变化有的单独出现,也有多种变化同时出现,以担心、抑郁、焦虑、紧张自责、自卑是妇女在此时最常见的心理症状常见。

3 讨论

3.1 死胎引产孕产妇的心理需求见表2:

3.1.1 需要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想要知道引起胎儿死亡的常见原因、预防措施和一些有关优生优育常识,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预防再次死胎[2]。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做好优生优育,必须从孕期孕前开始。

3.1.2 健康教育 印制一些有关优生优育常识以及死胎常见原因、预防措施、产前保健的必要性及相关保健内容的小册子,内容图文茂,通俗易懂,发放给有生育需要的孕妇。定期开展一些健康教育讲座,或播放有关面的录像,邀请孕妇及其丈夫参加,让孕妇和家属掌握预防及减少死胎的有关知识。

3.1.2 希望家属的关心和理解孕产妇本身承担着生育的重任,面对死胎,往往有自责心理,紧张、焦虑、抑郁、自责、自卑是妇女在此时最常见的心理症状,心理压力大。这时不仅需要丈夫的关心,也需要家属的关心和理解。

3.1.3 希望手术安全、尽快完成引产孕产妇住院后,希望有医疗水平较高的医护人员为自己引产,以减少引产过程中的疼痛及后遗症的发生,顺利出院。

3.2死胎引产孕产妇的心理疏导:

3.2.1 同情、关心、安慰孕产妇医护人员要主动与孕产妇沟通,热情接待,创造融恰的气氛,鼓励她们将自己心理需求讲出来,解除她们的孤独感,取得她们的信任,在与孕产妇交谈中,,注意收集其生理、心理、职业、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和资料[3],分析本次妊娠可能致死胎的原因,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疾病认识程度、担心的问题,耐心仔细解释患者提出的疑问,实施必要的心理疏导。这是孕产妇配合临床诊断处理、顺利度过引产分娩以及对今后妊娠建立信心的关键[4]。

3.2.2 对孕产妇服务态度要热情,工作要认真严谨,使孕产妇及家属信任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检查及手术过程中要做到手法轻柔、技术娴熟,从行为举止上给患者以安全感,消除心理障碍。分娩时,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产程进展情况。主动与患者交谈轻松的话题,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情绪稳定,引导患者正确使用腹压。引产后及时正确的处置娩出物,避免对孕产妇造成不良刺激[2]。

3.2.3 做好优生宣教工作对孕产妇家属讲解一些常识,解释引起死胎的原因和预防死胎发生的措施及术后注意事项,指导家属对孕妇给予精神上鼓励和心理上支持,尤其是丈夫,更需关心、体贴孕产妇,多与孕产妇交流,给予理解,以减轻孕产妇的消极情绪。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有效预防孕产妇抑郁症的发生,减轻心理、生理负作用极为重要[1-4]。

死胎引产可导致孕产妇多种不良心理反应,针对性作相应的心理疏导,可明显改善孕产妇心理状态,帮助其渡过生理、心理不适期。这对恢复孕产妇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苏艳华,李寿明,韦梅玉.对崎胎妊娠孕产妇的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1(4):57-58

[2] 王临.红生殖健康[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111,72,74

[3] 吴佩雁,杨雪娇,沈琼佳.崎胎妊娠孕产妇的心理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717-2718

[4]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协和大学出版社,2000,83-85

第6篇: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8―0039―01

高中时期是学生较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的时期,如果这时学生不能及时得到外界的疏导,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健康成长。所以,作为一个班级核心的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 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

(1)主观原因。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且独立意识也在渐渐萌发,自身越来越需要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在高中时期学业较为繁重、人际关系处理较为困难且面临着“高考”这样巨大的升学压力,更加加重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他们渐渐感到自己已经长大,需要自己独立的空间,更倾向和自己同龄的人呆在一起。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许多事更加愿意自己做主,造成他们觉得老师、家长的管教太过多余,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越来越产生抵触心理。

(2)客观原因。一方面是目前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诸如浮躁、攀比之风,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年轻人就业压力的增加,“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高中学生作为一个未成年人,是非辨别能力与责任意识有限,自然会产生厌学、逆反情绪。

2.家庭原因。现在有许多家长由于事业过于繁忙忽视了孩子心理成长的变化,日常生活中缺少与孩子的沟通。有些家庭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在孩子成长中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的成绩,认为保证孩子的物质生活和学习要求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使孩子的成长过程充满了孤独感,进而对家长安排的生活从厌烦到逆反。

3.学校原因。由于高考压力,造成了部分学校一味追求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个问题。而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因为教学任务较重往往没有抽出时间来和学生交流这些事情。

二、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1.正确地认识学生的逆反心理,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现在有许多班主任不能正确地认识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他们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件事。所以,班主任在疏导学生逆反心理前首先要做的是正确认识逆反心理。其实,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逆反心理是很正常的,家长、老师大可不必对此大做文章,而是要以平常的心态对待这件事,要认识到逆反心理是学生通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当正确认识学生逆反心理之后就是采取科学的方法来疏导学生了,首先是在教学中培养出较为独立自主的、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可以做;什么是错误的,不应该继续延续。然后让学生自己正视自己的逆反心理,当出现逆反心理要及时与家长或老师沟通。当面对那种逆反心理较为严重的学生,班主任一定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尝试着与这些学生沟通,用自己对学生的真情来感化自己的学生。当然,班主任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挑选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疏导。

第7篇: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范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利益格局深入调整,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导致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幅增加,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社会形态多元化、群体多层化、价值多重化、诱惑多样化、问题具体化等诸多新课题。如何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自身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

一、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主要内容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简单的说,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心理疏导,是利用心理学知识改变人们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和意志,达到消除症状,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心理疏导的过程,其实质是不断消除内心不和谐因素,有效增加内心和谐,最大限度创造和谐心理的过程。"疏导"不仅建立在对对象的尊重上,且贴近对象的实际需求。

在交通思想政治工作中,笔者认为,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心理疏导是指帮助人们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或者为进一步实施思想影响创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条件,或者在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

二、深刻理解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科学内涵

"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等密切相关。"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易经》贲卦的象辞上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意为:天生有男有女,男刚女柔,刚柔交错,这是天文,即自然;人类据此而结成一对对夫妇,又从夫妇而化成家庭,而国家,而天下,这是人文,是文化。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伦。人文区别于自然,有人伦之意,区别于神理,有精神教化之义;区别于质朴、野蛮,有文明、文雅之义,区别于成功、武略,有文治教化之义。可见,人文,标志着人类文明时代与野蛮时代的区别,标志着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人文关怀可以传递人间的公平、正义、同情和理解,使人人都尽可能拥有尊严、享受宽容。只要有人文关怀存在,人间便会有良知和情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也就能让更多的人一起享受。人文关怀的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

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

关怀人的精神生活。人文关怀包括层层递进又密切相关的几层涵义:

1、承认人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

2、承认人无论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支配地位。

3、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统一。

4、尊重人的主体性。人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主体,也是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主体,因而也是改善人的生活、提高人的生活品质的主体。

5、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不仅关心人物质层面的需要,更关心人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不仅创造条件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更着力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需要的满足。

6、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自由、积极、主动的发展,而不是由外力强制的发展;是各方面素质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或达到一定水平的发展;是在承认人的差异性、特殊性基础上的全面发展,是与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

三、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在交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除了具有一般性内涵,还有其特殊性。在交通行业,由于其行业性质等客观原因,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1、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个概念要求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必须高度注重对交通行业员工本身的关心,充分发挥、激发员工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交通思想政工作不能停留在过去的一些行之有效办法上,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辅导报告、形势任务教育等政治学习等形式组织学习,内容和手段比较单一,成效还不是十分明显。因此,"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仅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交通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构建和谐交通的迫切需要

人是社会的主体,构建和谐交通在本质上就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是一个人身心(特别是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体现为人在现实生活中精神上、心理上的一种平和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根本上是由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实现人自身和谐,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和基本价值追求。只有员工的自身和谐了,才能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有和谐有序的内心世界,才能够具备应对市场经济、改革发展中给员工所带来的各种心理矛盾冲突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才能不断增强员工应对不同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才能不断培养适应能力。

所以,交通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推动人的自身和谐建设,努力探索在新的条件下有效提高员工心理承受力的方式方法,自觉地在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正面教育等重要环节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应对机制,营造培育和谐心理的氛围,为构建和谐交通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人文环境保证。

3、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

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时期,经济社会转型带来的心理不适困惑着很多人。容易产生焦虑浮的心态和躁狭隘偏执的情绪,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社会亏待了自己,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喜欢对别人吹毛求疵,有苛求计较之心,无宽容体谅之意,生活无节制,工作不自律,轻视别人和它物,使人因紧张而无法保持心理平衡,无法控制自己,甚至失去理智,进而影响和谐交通、和谐社会的建设。

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就是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通过解决工作对象的心理问题,有效解决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减少焦虑、抑郁、恐慌及其他不良心理状态,改善人们的非适用行为,包括对人对事的看法,人际关系,促进人格成熟,以有效且适当的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来面对压力、处理问题和适应生活,帮助他们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达到和谐人际关系的目的。

第8篇: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心理疏导 初三语文 教学策略 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需要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新奇的事物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乐趣。只有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得到消除,才能使学生真正进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学好语文需要学生的坚持不懈,因此,在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冷静反思失败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努力的方法。

一、心理疏导在初三语文教学策略中的现状研究

初三对学生而言,是即将面对人生第一次重要考试。因此,家长和老师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理压力变大。有的学生由于读书时间过长,会对语文产生一种厌倦情绪,学习的热情也逐渐减退。甚至会出现忧郁、自卑、焦躁不安等消极心理。初三的学生比较容易偏科,学生认为语文答案有不确定性,所以不愿意去多下功夫学习。到了初三复习阶段,各个学科的任务都较重,学生迫于中考的压力,就算积极学习语文,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因此,语文学习基本处于被动状态。语文具有交际作用和人文性。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利用这一优势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二、心理疏导在初三语文教学策略中的渗透运用

(一)在初三语文教学中创造良好的心理和学习环境

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心理环境和学习环境。心理环境的塑造可以从学习的心理气氛,上课的心理气氛和集体的心理气氛等方面进行。教师在对待每个学生时要民主,不能让学生产生偏心的感觉,多激励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要有计划和目标的。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特点,在初三开始时,开些主题班会,如励志成才、我的目标等。尽量少些理论,帮助学生多些实践。

(二)在初三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和参与的机会。对语文成绩不大好,比较胆小的学生,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将一些简单的题目留给基础不大好的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上来时,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更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不要留给学生过多的作业负担,应让学生从生活中培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有学习的欲望。

初三的紧张复习和备考状态,学生的压力很大,这种激烈的竞争会让学生感到很疲惫,觉得心里很阴霾。但是,语文的学习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学好的,需要长期的积累,才会看到效果。因此,学生常常会觉得语文很难,甚至对自己感到怀疑和失去信心。教师可以给学生制定一个阶段性的计划,细到每日、每周、半月和一个月,让学生看到自己一点点的变化。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让学生慢慢进步,慢慢具备抗挫折的能力。对学生意志力的引导,教师可通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让学生明白自信的重要性,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

(三)注重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进入初中,学生的身心都会有些变化。自尊心强,很敏感,学习的压力,可能会让学生变叛逆。因此,老师要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情感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多些互动,在课堂上多些幽默,使课堂气氛活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有责任心和爱心来帮助和鼓励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进行学生、生活及心灵上的交流,多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如海伦・凯勒等,教会学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

(四)通过初三语文教学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找到真善美

语文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从生动而具哲理的文章中学到知识,还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情感疏导,帮助学生从课本中找到真善美。《傅雷家书两则》能够学生明白,人生中不仅有,也有低潮。学生在人生中受到挫折时要勇敢、坚强。做到勇者无惧,不卑不亢。再如《雨说》在这首诗中,作者借春雨比拟成人,以此象征在中国大地上生活的孩子们的爱意,希望孩子们能够自由快乐地亲近自然、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相信学生能够从这些文章中感受到真善美。初三的学生在压力状态下,处于情感的转变期。语文教学的正确的心理疏导方式,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情感是改变心理的重要因素,相信学生在这种真情实感中,更加的积极向上。

三、结束语

在初三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疏导,可以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挖掘课本中的真善美的情感因素,将学生从枯燥的学习状态以及阴霾的心理中释放出来,让学生有想学、要学的欲望,主动探究学习。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中考应对能力都会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彩清.初三语文教学渗透心理疏导的策略[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4,(1):96-97.

[2]王婷婷.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3.

第9篇: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士官 心理疏导 心理素质

随着军队编制体制的改革,士官在部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总部提出的士官培养目标: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紧紧围绕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以打得赢、不变质为标准,以能力素质建设为核心,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坚定,专业技术精湛、作风纪律过硬、骨干作用突出、身心素质良好的士官队伍。院校在对士官学员的教育培养方面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的要求进行。本文所探讨的是院校如何做好对士官学员的心理疏导工作,加强士官良好心理素质培养。

一、加强士官学员心理疏导的紧迫性

(一)建设和谐军营的迫切需要。

构建和谐军营首先是军人自身内外要和谐,其中心理的和谐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因为人们的心理状况对于和谐氛围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心理不和谐、不健康会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伤害,从而影响军营的和谐,这种影响力有时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所以军营的和谐与每个军人的心理和谐有着密切关系,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军营的基础。

(二)士官队伍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问题与社会变革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如社会竞争加剧、升学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严峻、贫富分化和城乡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影响不可避免得会渗透到军队中来,影响到官兵的心理状态,有可能导致人的身心失调、自我身心的扭曲、人格分裂等。士官学员来自部队,毕业后仍要回到部队,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婚恋问题的压力、经济收入和将来就业生存的压力,他们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部队的稳定。因此一定要非常重视士官学员在校期间的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培养他们积极稳定、健康乐观的心理素质,以适应将来的工作与生活。

二、士官学员心理疏导的主要内容

士官学员心理疏导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二是解决学员的各种心理问题。三是增强学员主动预防各种心理疾病的能力。四是增强士官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通过心理教育,帮助士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比如学习困难、交往障碍、婚恋失意、家庭变故等,能够积极面对,减缓由于挫折带来的心理压力而保持正常情绪。

三、加强士官学员心理疏导的针对性

士官在部队是介于干部和新兵之间的一个中间力量。与干部相比较,他们的综合素质总体上不如干部;在部队享受的待遇相对低于干部;将来必须转业到地方,工作安排压力很大,基本上都是自谋职业等等。由于这样的基本特点,使得士官的心理压力更大,出现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军队院校的心理教育要本着士官的这些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经过调查分析,士官学员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焦虑问题:士官学员的焦虑往往产生于学习压力太大、毕业后前途渺茫、工作压力、复转去留等现实问题面前。

(二)挫折问题。军人在学习、训练、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挫折感会破坏人的心理平衡,给人生造成心理压力,影响人的心身健康,并有可能导致心理行为障碍。

(三)性心理问题。士官学员正处于性生理的发育成熟时期,出现性渴求是正常的生理心理需求。但是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加之大多数学员缺乏规范科学的性教育和指导,导致他们存在着种种性困惑,影响着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身心健康。

四、认真做好士官学员的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

(一)帮助士官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心理教育与疏导的基础。

心理疏导主要是针对学员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与烦恼,目的是使他们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心理,使之能更好地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心理问题往往是同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譬如,一个具有正确的认识、健康的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人,就有利于他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塑造良好的行为,反之,如果一个人认识偏颇、情感偏狭、意志薄弱,他就很难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对学员进行心理疏导时,要从灌输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入手,从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个性发展等方面给与更高层次的指导,提高他们判辩是非的能力,学会正确取舍,从而化解心理矛盾,解决心理问题。

(二)提高士官学员对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能力,这是心理教育与疏导的落脚点。士官学员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常见的性格缺陷和情绪不顺,而他们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又很敏感。对于一些比较轻微的心理不适,启发他们通过自我调节加以加以解决,往往效果会更好。主要方法有:

1.抓好心理常识的普及,关注心理健康。

2.开展心理辅导,缓解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