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体系范文

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体系范文

摘要 财务管理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大背景下,如何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指标。笔者将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地位和内容出发,分析财务管理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并从财务鞥先预警机制、资金管理机制、财务激励机制以及财务组织机构的设置等方面重点阐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 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 制度建设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体制的概述

1.财务管理体制的地位

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共同构成了企业财务的两大板块,对于企业的运行有着深远的影响。会计的重点在于对企业的利润、资金等进行核算,而财务则是通过一系列手段对企业的筹资、投资等方面做相应的规划。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运行的主线,它是企业发展的导航灯。财务管理一般发生在资金使用之前,借助仪器或者是高素质人才对市场以及内部环境做相应的分析,再决定企业的投资方向和未来的主路线。

2.财务管理体制的内容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生产的需要,财务管理体制的内容不仅包括资金的管理,还涵盖了企业中设备的管理以及为减少企业风险,降低运行成本的风险管理。所以说,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被进一步扩大。以往的企业财务管理一般由审计部门完成,由于增加了新的内容,则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来对企业的资金和设备进行整合和调解,以获得企业的正常运行,而多方面的企业财务管理同时也是适应现代经济体制的市场化需要,适合自然生产和发展的规律。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体制的目标和原则

1.财务管理体制的目标

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而生产的目的是通过产品的出售来获得更多的利益,换句话说,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当然,总目标的实现不是一步到位的,它需要以各个具体的分目标作为基石。而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体制的具体目标则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有很多分类,如建立和完善财务规章制度,编制正确的现金流量表、损益表以及资产负债表,加强企业核算的内容,增强风险意识,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等。可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大同小异,总体可以归纳为开源节流,节约成本等方面。

2.财务管理体制应遵循的原则

原则是企业运行的纲领性文件,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企业的原则反映了企业的风气以及影响力。就目前而言,企业原则的含义被进一步扩大,除了可持续性发展、安全生产等常规性原则之外,根据部门分工的差异性,各部门的原则也有所不同。财务管理体制中应该遵循的原则主要有现金流原则。合理配比原则、货币时间价值原则等。

三、完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措施

1.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降低企业在经营中的风险的关键所在,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通过数据的分析,市场的获取以及为未来的预测,借助先进的数据分析仪器,完全有可能将风险转化为机遇。所以,企业需要集合高技术人才,对本企业的财务做一个系统的统计和分析,针对企业中存在的漏洞,对于企业在经营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相应的预防机制,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做到事前控制;企业在经营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此时需要启动风险机制,将预测的问题和实际问题做相应的比较,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做到事中控制;当风险过后,企业应该引以为戒,并将其作为一种经验,避免再次发生,做到事后控制。

2.健全资金管理机制

资金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命脉,资金运转的有效性是衡量企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在保值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增值。所以,现代企业在财务管理体制确立时,首先考虑企业资金的运转,将资金运转放在首要的位置。为此,企业不妨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在取得基础利润的前提下,通过资金管理方案的调整,进一步完善资金使用的约束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3.注重财务激励机制

实践证明,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大力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人们工作的热情,将工作状态调整到最佳,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然而,激励机制的建立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各项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各方面的比较,在公正和公平的前提下对企业重要部门以及骨干精英的绩效做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再以适当的物资奖励作为良好绩效成果的报酬。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人员的工作热情,并且通过合理的分析,为企业精简机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在成本上也有一定的节约。

4.完善财务组织机构

财务组织机构决定了企业财务的运行,而企业财务的运行又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完善企业财务组织机构能够对现代财务管理制度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应该适时调整财务组织机构,在此机构中保留足够的精英,为企业的经营降低风险。机构的设立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如财务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具体的职能等。

小结:在日益竞争的社会大浪潮下,企业既要保持现有的生产力,又需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那么就必须完善财务管理体制。良好的财务管理体制能够帮助企业在建立内部管理控制的同时,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冀琳.浅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党政干部论坛.2010(03).

[2]魏海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决策探索.2011(09).

第2篇: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母子公司管理体制 财务负责人委派制 对策

通常情况下,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只有子公司得到切实的发展,母公司才能不断巩固自身,以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因此,构建健全的子公司财务负责人制度,才能有效的降低金融和财务风险对企业的打击和巩固提高企业的发展实力,母公司应从不断增强对子公司监督管理的角度出发,向子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实行母子公司统一的管理与考核,以实现母子公司平衡统一的发展。

一、委派财务负责人的主要形式及利弊

子公司是母公司投资注册成立的,换言之,母公司是子公司的投资主体,母公司拥有子公司的所有权,但子公司又独立存在,并具有完整的法人财产权和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因此母公司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向子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在为子公司提供具体财务运作指导的同时,监督子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有效的降低子公司自行治理带来的多种风险。委派财务负责人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决策型财务负责人

是指母公司所委派的财务负责人深入到子公司的内部决策当中,参与子公司各项经营管理的决策,并在整个决策过程中话语权十足,除此之外还附有监督职责。这种类型的财务负责人身兼决策权与监督权,缺乏约束力,完全依靠自我评价和监督去考核,违背了“会计中立”的企业运行原则。而且一旦财务负责人被子公司管理层收买或者贿赂等,那么经营重心将会偏向子公司,所作出的决策可能会忽视母公司的经营策略,进而损失母公司以及集团的共同效益。

(二)监督型财务负责人

监督型财务负责人只需要履行自身的财务职能和执行集团公司的意志,不需要参与子公司的经营决策,工作绩效和能力受子公司管理者、领导的监督和考核。监督型财务负责人解决了所有者缺位造成的子公司内部控制问题, 降低母公司作为投资者的风险和保障其利益。监督型财务负责人所有的工作活动都会基于集团公司的利益发展而展开,同时也碍于监督型负责人职能的限制性,那么可能会使得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尽最大可能弱化财务负责人的职权,降低其监督职权,那么此时就失去了母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到子公司中去的意义。

(三)混合型财务负责人

混合型财务负责人兼顾了上述两种类型的特点,既适当参与子公司的经营决策当中,又负有一定的监督职权,差不多集监督、决策、执行三种权利于一身,这种类型很明显的存在很大的风险,很容易引发财务负责人越权做一些对集团不利的非法活动。因此,一般不适宜在子公司委派混合型财务负责人,为避免财务负责人的职权重叠,财务负责人最好不参与决策,只履行自身的财务智能及监督职能,在制约子公司的决策符合母公司的经营方向的同时,也履行监督和被监督的义务。

综合上述,并结合目前集团公司的发展状况,本文着重研究监督型财务负责人的制度建设。

二、监督型财务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第一,对子公司的经营政策、方向及财务制度等进行监督、核查,确保其与母公司总体经营方向保持一致;第二,履行财务职能。配合子公司完成各项财务工作,为子公司的资金融通及投资提供财务支持,编制年度财务计划工作及财务预算机制并落实子公司会计收支明细的核算和检查,确保子公司会计信息的准确、合法及客观性,第三,对子公司项目经营管理进行监督,避免出现违法及违背母公司制度、经营目标等行为。

三、监督型财务负责人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权力制衡

母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到子公司中,并对其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实际上就是对子公司高层经营者的监督,通常财务负责人的在子公司中的职位会低于子公司高层经营的职位,因此子公司的经营者会忽视财务负责人的监督,从而影响监督效果。虽然子公司的高层经营者也是由集团公司部门统一管理,但是财务负责人往往因为顾忌自身与子公司领导的相处,因此会尽可能保持子公司财务决策目标和母公司财务监督目标的平衡,从而达到二者兼顾的效果,但是这直接导致财务负责人不能实现预期的监督效果。

(二)缺乏权威性

母公司与子公司虽然都明确财务负责人在子公司中除了身负财务职能以外,还负有监督职能,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母公司更注重财务负责人履行财务职能及执行集团意志的职能,并不会刻意强调监督职能的执行。因此在对财务负责人监督职能的制度安排上可能会有所忽视,监督职能缺乏权威性,不能完全得到施展,直接对监督效果造成消极的影响。

(三)缺乏主动性

监督型财务负责人不参与到公司的经营决策当中,因此在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负责人只需要履行自身的财务职能和执行集团公司的意志,从而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实现集团公司的经营目标和财务总体目标上,在制订子公司年度财务计划、全面预算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等工作中通常会疏忽自身的主观性和创新性。财务负责人通常会认为,只要把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及明细上报给母公司,自身只负责执行母公司传达的命令既可,缺乏主动性。财务负责人缺乏主动性的观念,违背了母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到子公司的意义。

四、构建子公司财务负责人制度的对策

(一)协调好母子公司间的财务关系

母子公司之间关系复杂,使得财务负责人不得不寻求母公司财务监督目标和子公司财务决策目标之间的平衡。一旦二者不平衡,母公司的监督职能完全压过子公司决策职能,子公司内部的运行制度将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效益造成影响。除此之外,也有可能会造成子公司完全忽视财务负责人的监督职能,造成母公司无法完全、准确的获取子公司的财务状况,从而影响母公司的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只有财务负责人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努力使二者协调,才能推进母子公司的共同发展。

(二)提高财务负责人的权威性

赋予财务负责人一定的权威性是保障其更好的履行自身监督职能的前提,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执行:第一,向子公司明确规定财务负责人的职能,明确其监督范围等;第二,虽然被委派的财务负责人不参与子公司的决策、也不涉入到领导阶层中,但是必须保障财务负责人与经营层平级并享受同等待遇;第三,避免同一以财务负责人在子公司工作的时间太长,定期轮换。

(三)建立财务负责人激励制约机制

财务负责人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能,因此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负责人考核机制和激励与制约机制,进而保障财务负责人的工作能力满足母子公司对其的需求。一方面,由于财务负责人不参与到子公司的经营决策当中,业务考核通常通过子公司的经营成效来评核,所以受利益趋势,容易导致财务负责人违背或损害集团意志做大子公司业绩,甚至当洞察到子公司涉及违法行为时也不及时上报。另一方面,财务负责人归母公司管理,工资、奖金等都由母公司发放,因此可能造成财务负责人丝毫不关心子公司的经营状况,不能履行自身的职能。因此,对财务负责人的考核应从其基本职能和目标着手,严格考核其编制子公司财务工作计划以及会计核算等方面的主动性。建立健全的财务负责人激励制约机制,确保财务负责人严格履行自身职能,推进母子公司的共同发展。

五、结束语

母子公司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只有子公司得到切实的发展,母公司才能不断巩固自身,以谋求更长远的发展。构建健全的子公司财务负责人制度有利于有效降低金融和财务风险对企业的打击以及巩固和提高企业的软实力,以实现母子公司平衡统一的发展。

第3篇: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体系范文

一、《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修改内容

原《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分为13章,共55条。新《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22条,删除一条。具体内容如下。

1.提高校长负责制。新修订后的财务制度对中小学校校长的财务管理进行了明确。例如:决算管理、资产管理、票据管理、预算管理等。再一次对教育部门、中小学校、财政单位关系进行明确,明确指出了校长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将其列入财务制度中,凸显了学校财务管理责任的统一性原则,确保了财务的自主权,指出校长在财务管理中的责任范围、地位等。在新制度中,将以学校为整体实行会计核算,全面落实校长责任制,尤其将原制度中的分校核算、集中管理转变为集中记账、分校核算,由统一的会计核算机构代账,以为财务管理提供帮助,明确提出了学校资金费用管理的主体性,以及校长自主权。

2.健全预算管理。在新制度中,健全和完善了学校财务管理方法。第一,中小学校每一项收支全部列为单位预算管理,实行统一核算、管理,健全学校收支管理;第二,建全预算机制,设置了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等综合性管理机制,指出以校为编制单位,教学列入学校统一编制;第三,严格控制预算、实时做出调整;第四,提高决算管理,融入了决算含义、编制、管理要求,充分展现了预算管理的全面性;第五,以财政管理改革、学习结余管理问题为依据,将原内容中的结余留用变为:结转、结余,根据规定分配,明确指出了结转、结余的不同和财政拨款与非财政拨款的结转、结余,需要中小学校根据规定科学合理使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

3.义务教学阶段财务管理明确。小学阶段属于义务教育,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义务教学是国家的一项公益性事业。国家将义务教学资金列为财政预算中,以国务院、地方政府管理。在新制度中再一次进行了明确。另一方面,为了规范小学义务教育财务管理,在规定种指出:小学不得有相关经营、投资、债务、担保等事宜;此外,学校建设方面资金由财政单位进行监管,不能提取修购资金,明确规范了义务教育中财务管理和学校建设维修资金的提供。

二、新《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落实后中小学校存在的问题

1.义务教育中活动经营问题。根据新的财务制度内容规定:义务教学中学校不能进行任何经营活动。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学校普遍存在经营活动,制度的规定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例如:多数学校中开有超市、文具店。此外,一些学校在资源上存在空缺,例如:空教室、操场,甚至出现租赁问题。但是如果学校没有经营活动,例如:学校中没有超市、文具用品店等,又将会对学生学习、生活造成影响;第二,空闲的资源部未利用将与规定中:未有效利用资产,发生矛盾。

2.食堂财务管理。新的财务制度中,明确对食堂财务管理进行指出:学校食堂财务管理中秉着公益性原则,以非盈利为目标,全面实行独立核算、公开账务信息制度。制度中对食堂财务管理进行了规定。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第一,一些中小学校根本没有财务制定的存在,财务管理缺少保障;第二,在农村地区,采购中票据存在规范性问题。县级以下学校多数没有正式的采购票据。例如:食堂每天需要购进大量肉类产品,但是不能提供符合要求的票据,并且也无法进行监管;第三,食堂人员工作问题。例如:某地区实行工勤人员根据就餐学生人数1:100比例配备、薪资、保险等列入财政预算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当地财政单位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落实,进而造成工勤人员工资从公共费用中支出。

3.绩效评价问题。新的财务制度指出:学校严格监管支出绩效管理,确保资金支出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加强学校经费效益,对经费使用进行有效的评价与衡量。但是根据现阶段绩效管理情况看,各地区似乎并没有绩效管理制度的存在,多数地区绩效管理只是在经济支出预算目标的完成、执行合理性中,支出后经费的使用、效率等评价正处于探索阶段,更不涉及绩效评价结果。根据现阶段绩效评价效果而言,各地区评价方式为落实效果和目标设计的比较,绩效目标单位自己申报,在这样的模式下,使得绩效评价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难以反映财政资源的有效性。

三、新《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落实后中小学校问题解决策略

1.优化学校经营活动。针对义务教育中存在的经营活动问题,各地区财政单位和教育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解决,优化学校经营活动。比如:学校经营活动的存在如果是一种非盈利性活动,在经营管理上进行详细指出即可。

2.食堂财务管理。在食堂财务管理上,各地方教育部根据本地区学校食堂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尤其是在食物采购、管理控制、票据手续等问题进行明确规定。例如:贵州省针对这一问题实行会计核算形式,使食堂管理更为规范、合理。针对无法出示正规发票情况,可以在资金支出上进行控制。地方财政解决好勤工人员工资、保障问题,确保经费的有效利用。

3.实行全过程绩效评价制度。在绩效评价上,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制度规定,不过在教育经济支出上还需要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使用。具体方法为:效益比较,将目标既定和落实效率进行比较,或者实行因素分析法、横向比较法、专家评议法等多种评价形式。教育经费评价机制在财政单位的部署下,教育部门参照具体支出,进而拟定合理规范的评价标准,使绩效评价更为规范化、合理化。绩效评价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学校费费用支出的具体状态,能够反映出学校投入状态、财政资源利用效率、教育教学情况。因此,有必要实行详细的绩效评价制度,以更好的反映出学校具体经营情况。

第4篇: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高校预算 绩效管理 指标体系

一、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高校预算管理意识相对淡薄

高校的办学经费基本上靠国家财政拨款,学校只是按照上级批准的拨款计划编制预算,简单地按开支标准管理支出,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其他管理部门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预算编制,未能充分调动各部门理财的积极性,部分领导对财务预算管理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预算管理作为单位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抓紧抓好。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目前大多数高校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预算的编制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尽量做到收支平衡。预算下发后,学校通过各种指标把预算下达到二级单位或基层单位,但由于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与各教学及行政部门的有效沟通,下达的资金预算经常无法满足教学及行政部门的需要,并且缺乏严格的控制支出措施。同时,很多高校当前预算的编制方法实质上仍然采用“基数加因素”法,并未真正采用“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等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

(三)预算执行力度不够

目前许多高校的预算管理还不是很完善,执行的随意性很大,缺乏严格的监督制度,经常出现预算经费指标的串用,使得预算执行出现赤字,造成许多资金得不到监控。同时,资金的收支随意性大,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事前监督不严,事中控制不力,事后审计监督不及时,导致资金使用混乱,资金的流向与控制完全脱节,不利于考核预算执行情况。

(四)预算考核评价弱化

大多数高校没有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考核、评价功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也主要监督各预算单位编制和执行预算的规范性,对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和社会效果的关注不够,各高校部门预算编制方法仍是“投入型预算”,重心放在争取预算拨款,年度支出预算并没有围绕绩效评价,也没有结合高校各层次、各环节、各部门的责任主体对高校预算进行全过程监督,对绩效的评价、奖惩、全部资源的配置以及预算管理也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预算管理工作绩效与高校内部各学院的考核和奖惩脱节。

二、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人才、从事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提供服务,这些需要通过创新性活动对高校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所有这些都需要充裕的资金支持,这就决定了高校需要考虑资金使用效益,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合理使用不仅体现的是效率,更要体现其有效性,这就是绩效。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实施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预算外资金等一系列预算制度改革措施后,实现了预算内、外资金的统一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预算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未从根本上改变“投入式”预算管理体制,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高校绩效预算必须结合绩效来确定预算资金分配,将各部门本年度的预算资金与其上年度资金使用效益相比较,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作为预算部门增减预算的主要依据。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将总体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形成各部门的具体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这就促使高校必须实施精细化预算管理,并且保证科学合理,增强预算管理的水平。

三、高校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高校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的思路

为了改变传统高校预算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就必须加强对预算的约束力,积极推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实现绩效与预算的有机结合,即建立以资金效益为理论基础,组建绩效预算管理组织机构,通过详细的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进行部门预算和目标管理,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全程监控,通过畅通的信息反馈机制,构建绩效评价体系的预算管理运行模式(如图1)。

(二)高校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

1.实施具体步骤。首先,根据学校的长远规划目标,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确定学校当年预算管理的总体目标,这项工作可由预算委员会完成。其次。把总体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形成各部门的具体目标,再根据部门目标编制出部门预算。随着高校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提出,预算的编制可以采用滚动预算。再次,建立完善的绩效指标体系,制定确实有效的绩效目标。高校战略规划中的长期宏观目标可分解细化为短期微观的绩效目标,而预算就是实现绩效目标的资源配置工具。预算和绩效目标之间由绩效指标建立联系,预算通过绩效指标的计算衡量是否达到目标,绩效目标通过绩效指标的计算对预算方案的执行结果进行反馈。具体的绩效反馈可根据中期和年度的绩效评估结果,由教学及行政等各部门以正式的书面报告向预算管理层反馈。

2.完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该运用财务指标及非财务指标,通过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分两个层面确立预算绩效指标。一是用货币计量的确认绩效;二是反映具体事务消耗的资源。效率、效果、成绩如何,是高校任务、战略计划和工作内容的应达目标。

3.建立管理系统。首先,建立科学、完整、有效的绩效预算管理系统,可通过建立预算委员会来实现。该委员会可由主管财务的副校长、财务处、审计、纪委、教务等各部门的人员组成,把预算与高校的发展战略很好的结合起来,并对每个部门的权责进行有效控制和分配。其次,通过预算执行将预算目标变成现实,通过预算监督来了解预算执行的进度和结果,从而分析其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信息分析主要是分析绩效情况,确定和分析差异,找出差异形成的原因;监督评价则是通过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以保证绩效预算管理体系中传递的数据真实完整。最后,管理系统还应保障预算信息处理的及时、完整、正确和提供便于解读和利用的预算信息(如图2)。

(三)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指标体系设计

由于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重点在于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因此,按照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所构建的绩效预算评价指标应该涵盖教学、科研、财务、社会等内容,形成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诸多因素构成的集合系统。具体包括:第一,业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由教学工作情况、科研工作情况和学生工作情况组成。第二,财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由财务管理情况、预算执行情况、事业支出结构、组织创收能力和偿债能力组成。第三,社会绩效预算评价指标。由学校声誉、毕业生就业情况、社会捐赠和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情况组成。该集合系统反映了绩效的各种单一指标纳入到一个有机的相互制约的系统之中,全方位分层次对绩效进行比较分析;该体系根据指标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目标评价指标又分为若干较小的观测点,并按各观测点间的相互关联影响及隶属关系,将各观测点按不同层次聚集集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模型,最终把系统分析归结为最低层(具体观测点)相对于最高层(总指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和排序上。

四、总结

绩效预算就是把资源分配的增加与绩效的提高紧密结合,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预算为主线、部门为基础、绩效为核心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最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高校财务制度》要求明确绩效预算管理并进行绩效评价。在高校实施绩效预算能否成功,关键是能否建立以事业发展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以业绩评估为核心的绩效预算体制和绩效考评机制,结合业务绩效预算评价、财务绩效预算评价和社会绩效预算评价,形成“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绩效预算”相结合的预算绩效管理新机制,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高校预算决策、配置、使用水平等做出综合的评价。

(注: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校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GL12)

第5篇: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体系范文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 企业 财务管理 创新

1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所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对企业财务活动实行目标管理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现代激励制度。它的核心是企业财务主管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管理企业整个财务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使企业的一切财务管理行为和活动都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行动指南,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开始于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实施以目标作为指针,工作完成以目标来评价考核。

2 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2.1.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性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公司治理结构的转变,管理指标参照体系的国际化,上市公司小股东与证券公司的约束机制这些都给企业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财务管理环境,但部分企业财务人员的观念比较滞后,尚未将财务管理的正确思想体现在财务管理的实践中。

2.2.财务管理缺乏一体性

许多企业没有以产权关系为纽带,按照现代企业法人治理来进行管理,内部结构松散,缺乏凝聚力,尚未形成企业利益的整体意识。下属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损害了企业的整体利益。这种缺乏一体化的财务管理,阻滞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要素的优化组合。

2.3.企业的预算管理缺乏动态控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的财务管理通常缺乏至关重要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的动态管理。至于事后分析,虽基于年终考核的需要能得到一定的重视,并在年度利润规划的基础上辅以相关的会计资料,但其有效性也颇受影响。

2.4.企业的信息不准确

企业的财务人员由于受到内部控制、部门利益和业务能力的影响,时常会造成会计核算失真,报表不真实,存在帐实不符、做假账等问题。

2.5.企业经营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由于各种原因,企业管理者通过一些方式对会计报表进行合法和非合法的操作,从而使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受到影响,企业经营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3企业财务管理健全的体系措施

3.1.针对企业特点进行管理架构设计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首先要分析企业特点,分析企业资金流、现金流、信息流特点,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并根据企业特点进行企业组织架构的设置,以此确保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各个部门、职位责权分明,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为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立打下基础。

3.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立打下基础

财务管理制度是规范企业内部财务行为的基本准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因素,是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以及一切与财务有关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基础。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建立一套应用于企业自身特点与管理特点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此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还要遵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企业有关的规章制度,以此确保企业财务行为的合法性以及可行性。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首先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从基础票据管理着手到资金运用的各个阶段都处于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之下,以此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3.3.完善财务管理岗位职责,加强岗位管理,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科学的财务管理架构与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仅仅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任何一个管理体系都需要具有较高执行力的人来执行才能完成其职能。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中,还需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执行力的培养。这就需要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的培养,并对企业中与财务有关人员也进行必要的财务管理规定培训,以此确保与企业财务有关的人员都能够熟知并执行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岗位认证体系,借鉴ISO质量认证体系的管理模式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认证。通过明确划分和制定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使财务工作明确到人,并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期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进行认证检查,确保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3.4.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通过明确工作目标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指导的。因此,企业财务负责人必须根据企业年初总体目标进行财务管理目标分解,将财务管理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再由部门分解到人,以此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处于目标指引下,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确保企业的经济利益。

3.5.加强企业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和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

根据企业管理的要求和现状,建立健全财务内部工作流程制定,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还要完善财务人员的配置,建立合理的绩效管理方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其通过对企业特点分析、财务管理职能分析、财务工作目标分析等建立适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同时其还需要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部门职能有效的将之实施,以此达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对现有财务管理体系进行分析,确保财务管理体系更紧跟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为企业经营活动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这也需要企业必须具有一批拥有较高专业知识与管理才能的财务人员才能够有效的完成,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的同时还要加强企业财务人才培养,通过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促进财务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4、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

风险是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因素。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通常遇到的风险有4种:经营风险、金融风险、灾害风险、环境和法律风险。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经营呈现出高风险性和风险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征:一是知识产品价格中物质材料成本的比重很小,而研究开发的固定成本急剧上升,使经营风险多倍扩大;二是因金融市场和内部财务结构的变化使财务风险更为复杂和多样化,如技术债务资本的流失、泄密、被替代或超过保护期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使用寿命和折旧方法会增加现有资本结构的不稳定性;三是开发知识资产的不确定性水平提高,扩大了投资风险。四是作为知识资本重要构成要素的企业信誉、经营关系等变化使企业名誉风险突出。为此应以现代手段创新风险管理方法,一方面要对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有效识别,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另一方面要建立风险的计量、报告和控制系统,以便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和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将成为企业财务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总之,由于网络经济的非线性、突变性和爆炸性等特点,建立新的财务风险预测模型势在必行。该模型应该由监测范围与定性分析、预警指标选择、相应阀值和发生概率的确定等多方面的内容组成,并能对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敏感性指标,(如保本点、收入安全线、最大负债极限等)予以反映。这样,将风险管理变为主动的、有预见性的风险管理,就能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5、企业财务的分析内容

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诊断企业现在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有效手段。随着企业知识资本的增加,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制于知识资本的作用,对知识资本的分析也因此构成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评估知识资本价值,定期编制知识资本报告,披露企业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顾客忠诚等方面的变化和投资收益,使信息需要者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情况。设立知识资本考核指标,一是创新指标,如知识资本创新力;二是效率指标,如知识资本利用率、知识资本利润率;三是市价指标,如每股知识资本账面价值、知识资本与每股盈余比率;四是稳定指标,如知识资本增长率,知识资本损耗率等。设立知识资本与物质资本匹配指标和综合指标。数字化的网络经济时代要求企业创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并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通过互联网进行经济活动。如:在线订货、在线资金调度、异地转账、在线证券投资、在线外汇买卖等。因而产生的会计信息都是动态的,更具有不可捉摸性;同时,市场需求信息的公开化,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信息格局。谁能占领信息的制高点,谁就将在市场竞争中占优势。创建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超文本、超媒体技术,使信息更形象、直观,提供多样化的各类信息,包括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物质层面的信息和精神层面的信息等,实现信息理财。

6 结束语

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在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今天,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应当不断创新、不断拓展、不断完整,企业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瑞敏.管理创新与企业文化[M].中国广播电视音像出版社,2005.

第6篇: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高校财务;风险规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经营性理念逐渐成为了高校争取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主流形式,这使得高校在财务管理上的自不断加强。由于高校对财务管理的不断加强,使得高校经费的来源比较多渠道,导致高校在财务上出现了一定的财务风险。高校财务风险主要是高债务风险和投资风险以及资金支付风险等方面,而造成高校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不但只是因为政府监管力度不够,也是因为高校风险管理意识和扩招规模的影响。财务风险对高校的正常运营是有较多不利影响的,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相关的规避,以保证高效财务风险能够进行有效的降低。

一、财务风险的内涵

目前财务风险主要分为两种概念,即广义上的财务风险和狭义上的财务风险概念。广义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经济界在经营中遇到的经济风险,这种风险多通过货币化的形式呈现,而狭义上的财务风险则是资金运营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这两者在具体含义上有着一定的区别。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与广义和狭义财务风险都有着具体的不同,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主要是高校在资金运营中存在的危险,且这些危险也包含了资金运作短缺、银行无力偿还等资金运作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

(一)高校防范意识缺乏

我国很多高校的运营预算基本都是有国家控制管理的,这使得很多高校对于财务风险上的管理并不重视,且在面临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时,高校管理人也没有合理的规避风险措施。虽然我国很早就开始实施高校教育改革工作,但由于贯彻和实施力度不足,使得很多高校还未改变于政府经济补贴的思想模式,其对于学校扩招背景下面临的财务风险并不透彻理解。高校管理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较差的情况,不但使得高校的财务风险情况不断加重,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校的资金正常运转。

(二)盲目扩招加重财务负担

随着我国教育扩招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高校都对学校建设规模都进行了扩大,而这些不断扩招的学校,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扶持。我国对于高校扩招是有一定财政预算管理的,这使得高校除了利用财政拨款后,其也大量的引用银行贷款,从而导致高校每年需要对银行偿还大量的贷款利息,甚至一些学校在偿还利息后无法进行正常的学校资金运转。由于高校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使得其对财务风险没有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和管理体系,且也没有设置专门负责高校财务风险的专业管理人和岗位,从而导致其在盲目扩招加重财务风险后,没有科学的规避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治理。

(三)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财政部和教育部在2013年颁布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制度中明确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但因实施和贯彻力度不够,很多高校目前使用的还是1997年版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传统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很多高校在财务管理制度上比较落后,对于实际财务风险管理制定的制度也不完善,很多管理规定上都不符合财务风险规避的要求。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高校在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和现金管理制度以及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中,都没有严格合理的制度可供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促进了高效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高校财务风险的规避措施

(一)加强高校的防范意识

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体,其必然会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因此为了避免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必须要加强高校的防范意识。对此高校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财务情况和资金经营情况,来建设相关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以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对高校的财务资金进行严格的管理,避免资金管理不合理而造成财务风险的形成。高校可以建设相关的财务风险指标体系,以对财务活动可能发生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使得其能够及时的控制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防治盲目欠债而影响财务正常管理。

(二)对扩招投资严格管理

盲目扩招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扩招不但使高校的举债金额不断增加,也影响了高校的财务活动日常管理。因此高校需要对扩招投资进行严格的管理,在进行扩招投资时需要全面的对学校财务资金进行分析,以建立合理的扩招方案。在提出扩招方案后,需要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对高校的扩招方案进行论证,以保证扩招方案不影响到高校资金的运转。

(三)建立高校财务管理体系

完善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风险进行规避,且同时也有利于加强高校财务活动的合理管理。建立完善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专项资金财务管理人,使得高校的财务活动在进行资金使用时,能够有专项管理人进行财务管理。高校财务管理体系需要按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设置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和职位,并采用财务管理专业人员进行财务管理,以及同时需要将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深入贯彻到财务管理体系中。

四、结语

第7篇: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体系范文

一、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

财务管理活动涉及企业的所有活动,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需要企业的全体员工来参加相关活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大型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依托于企业集团的管理体制,它适应、服务于总体战略目标并起着主导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日益复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宽泛,职能越来越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具有对未来财务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财务计划职能;二是具有把财务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按照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合理整合的组织职能;三是具有指导和监督下属财务机构和人员完成财务目标,发现差异,找出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财务控制职能;四是具有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和方式建立和维持企业良好的财务环境和良好的配合关系的财务协调职能。

二、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集团企业的资源集约较差,效率不高。集团企业下属各企业设置多级独立法人,导致集团企业缺乏集约功能,各公司多头开户,资金分散占用,而且投资的随意性、盲目性较大,资金容易失控,造成损失浪费、使用效率低下。二是各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保障。集团企业下属公司多个法人的设立必然需要设置多套财务报表,实行层层合并,最终报表的产生需要较长时间,而且会产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等问题,出现信息滞后、管理失控等现象。三是财务管理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解决的都是会计核算问题,并侧重于事后核算,很少考虑如何进一步利用会计核算信息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效服务,而且财会人员忙于做账,无暇顾及监控企业财务运营状况。四是集团企业缺乏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国际化的要求难以达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内竞争日趋国际化,资本市场日趋多元化,使越来越多的集团企业主动地或被动地走向了国际市场,参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到世界各地筹资、投资,客观上要求其财务管理应从国际化的角度来审视自己,而很大一部分企业集团现有的财务管理体制和水平还不能适应国际化的要求。

三、加强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市场竞争的加剧,经营风险的加大,必然要求集团企业不断健全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机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保证,合理配置企业集团资产,发挥集团优势,提高资本的运营效率。对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财务管理。一是不断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是规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行为的基本准则,是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以及一切与财务有关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基础。因此,企业集团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从而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二是不断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岗位职责。任何一个管理体系都需要有较高执行力的人来执行才能完成其职能。因此,要明确企业财务岗位职责,建立必要的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并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确保财务人员能熟知并严格执行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三是明确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目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通过明确的工作目标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指导的。因此,企业集团财务部门负责人必须根据企业年初总体目标制定财务管理目标并进行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严格实施考核,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顺利实现。四是切实加强企业集团成本费用的预算管理。首先,要提高企业集团的成本意识,使每个职工都充分认识到降低成本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实现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并大力推行责任成本制度,客观评价成本中的业绩,实行成本否决。成本费用预算指标一经下达,各预算单位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第8篇: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 财务管理 创新路径

一、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在施工企业所有管理活动中占据的地位也愈加重要,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企业组织形式以及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与创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已经深深的影响到了其他各项管理,我国现代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以下误区:

缺乏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过于分散,导致财务管理人员执行困难,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其次是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在施工企业中不少财务管理人员利用公务为自己谋私利,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盲目的挥霍企业成本,造成企业成本过高,财务管理秩序混乱不清。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责权不明,财务管理人员思想觉悟差,现代企业大都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而在这些规章制度后却缺少相应的责权制度,责权制度能有效的限制财务财务管理人员的惰性思想以及财务人员只行使权力,不承担责任的不良现象。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对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认识不足;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财务监督职能较弱;预算管理不科学和准确,未真正发挥预算的引导和控制作用;货币资金管理薄弱,缺乏统一管理;成本管理弱化,成本意识淡薄,财务监管不力;债权、债务管理欠缺;存货管理工作薄弱;固定资产管理不善等问题。

施工企业制度规章执行不到位,虚增负债。一是预收工程款长期挂账,有的项目竣工验收已达3年以上,预收工程款仍挂往来不转收入,影响损益。二是职工集资购大型机械设备或商品房的款项,设备已租赁经营或商品房已售出,不及时与固定资产对转,致使负债虚增、资产不实。三是工程项目垫付资金使财务费用大量增加,部分应计入工程成本的利息支出长期挂账,使负债虚增企业虚赢。

施工企业财务核算与业务脱节,盈亏不实。一是施工过程中,不遵循成本费用配比的原则确认收入及成本,在工程施工合同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前提下,不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工程合同收入和工程合同费用,随意调节盈亏。二是项目完工交付使用,不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正确核算损益,有的将材料物资人工费用等按实际发生结转工程成本,而预收的工程款不确认收入,形成“潜盈”,或相反将预收的工程款全部确认收入而发生的材料物资人工费用等不相应结转成本,形成“潜亏”。这种“潜亏”和“潜盈”造成企业财务报表与项目实际财务状况相差悬殊。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意识淡漠,财务监管不力 。主要体现在面对建筑市场招标竞争的沉重压力,不少施工企业盲目揽任务,不惜赔血本中标,使企业陷入越干越亏的境地;有的企业不计成本盲目铺展,贷款垫资施工,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有的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忽视最基本的市场调查,缺乏最基本的成本管理意识, 导致大量的无效成本增加,而财务监管缺乏成本管理中的事前预测和过程控制,只能靠制度被动地“卡”,一旦反映在财务帐面上成本已失控,经济损失已无法挽回。

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路径

(一)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的施工企业财务市场规划尚未成熟,其财务管理没有完全法制化、规范化以及不合法的竞争,为减小管理和经营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促使施工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完善财务管理体系,运用科学,总结经验使之创新出一套完整的适合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新体系。

(二)塑造科学理财观念,推行会计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中,通过长期的总结发现,拥有良好的科学理财观念是实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将先进的科学理财观念渗透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中,有利于增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凝聚力、约束力以及推动力,为更有效实施执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者是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管理人员都能认识到工作本质,做到全方位的考虑问题,为实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创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其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则不停地变动,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如此快速的今天,需不断的进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树立起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管理为目标,从而为之奋斗,为实现施工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思想觉悟

施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是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明灯,因此,因大力加强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定期的为其灌输先进的管理理念,使其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到先进的管理信息,同时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来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以及遏制某些财务管理人员的惰性思想,为创新出优秀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供雄厚的人才资源。注重加强队伍建设,财政部门既要解决好管理施工企业财务工作的人员配备问题,又要抓好施工企业财务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整体素质,建设一支政策水平、知识结构、思想观念等方面都能与新形势、新体制相适应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队伍。

第9篇: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医院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社会公益性单位,对社会、人们承载着救死扶伤的责任。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医院逐渐转变成了一个经营性质的医院,医院为了更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就需要重视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但是医院在实际发展中,其运营环境与现有的医疗体系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疗行业的发展。要做好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就需要根据医院的发展现状制定全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院中各项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一、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医院在运行过程中,人们只看到了医生的工作情况,只关注这些医生的门诊量和就诊率如何,根本没有看到医院的经济效益,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被忽视。医院在发展时没有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就不知道日常所花费的资金用在什么地方,使医院的财务资金没有被合理利用,甚至还会出现经费管理漏洞、医疗经费被浪费等现象。这些问题都会直接阻碍医院的发展,只有建立完整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财务经费合理利用,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促进医疗事业快速发展。

(二)医院领导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有些医院的领导部门没有较强的财务管理意识,常常会忽略医院各方面的财务问题。由于医院财务工作任务量较大、工作专业性较强,因此,一些医院只重视对财务人才方面培养,从而忽视了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就会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下去。另外,医疗只注重医疗人员的培养,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没有不了解现有的会计理论与体系,使财务管理部门的整体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三)医院资金利用率较低,财产物质控制薄弱

医院的主要资金都花费在医疗器械、药品、医疗用品购买中,这些物品在购买之后常常是搁置在一边不使用,从而导致医院的资金不能正常运转。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医院就需要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并由财务管理部门将每一笔资金记录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医院资产的控制,保证医院资金可以正常运行。

二、解决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医院是一种特殊的公益单位,在社会中有着非常高的地位。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医疗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些私人医院、医院医院、国营医院、合资医院等慢慢的出现在人们的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我国医院由最开始的管理型机构逐渐转变经营型机构。而财务管理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医院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一)对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科学定位

医院要想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就需要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并为其指定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医疗体系,并做到“以病人中心、优质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医院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实现医院的非经营性与公益性。另外,医院还需要为工作人员制定属于他们自己的惩罚制度,从而激发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我国医疗部门也应该根据人民的收入情况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保证所有的人民群众都看得起病,治得起病。所以,我国各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将现有的财务管理进行合理科学、定位。

(二)重视运营风险分析

医院应该按照国家的指定标准制定对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做好运行风险的防治和分析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我国都知道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着大大小小的运营风险,这对于医院来说也不例外,这些风险是无法预测,难以控制的,对医院的发展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只有做好医院运营风险的分析工作才能及时的对这些风险进行控制,减少医院的经济损失,从而保证医院可以健康的发展下去。

(三)完善管理体系和成本核算体系

医院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对管理体系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医疗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还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医院还可完善财务的预算管理体系,做到在适当的时期购买适当的医疗物品、医疗器材等并保证每一笔资自资金都被合理利用。另外,医院还应该制定一系列的财务、薪酬、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对医疗人员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做好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

三、总结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并将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创新,找出其中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医院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肖莉.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4,21 (2):105.

[2]吴滨.当前医院财务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审计与理财,2015,22(11):47-48.

[3]白显朝.现行医院财务管理的缺陷及对策[J].四川会计,2013,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