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

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第1篇: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

一、没有建立适当的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各类语文考试只有读写,没有听说,对语言交际能力的评价只偶见于课堂上随意的、模糊的、凭整体印象的评价。现今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依然很大,使得语言交际教学因为没有一个适当的评价标准,导致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让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觉得教了也没有用;而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天天使用母语,可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然习得,不必费神去学,再加上考试又不考,自然把精力都投入到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中了。

二、轻视环节,忽视语言学习环境

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语文课上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还要有意识地在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去培养,并且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我们的教师都曾精心准备语言交际课,但在非语言交际课上预设交际环节就很少了,致使出现了为上语言交际课而上语言语交际课,这样逐渐就丧失了诸多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鲜活素材和良好契机。

针对上述误区导致的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弱化,我们语文教师要遵循新课标、新方法去激活语言交际课堂,努力打造有效的口语交际课。那么,如何才能使语言交际课有效呢?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分层次制定语言交际训练的要求

语文教学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这样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降低难度,循序渐进,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的语言、思维、个性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这是少年儿童心理发展所具有的一种客观规律。我们应该遵循这个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教育工作。比如教学内容的设计,处在初中年龄阶段的孩子学习什么才是最合适的,是由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学生能够学会什么,能够学会多少,这些都受到他们思维水平的制约。因此,在语言交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语言交际能力发展的规律,制定不同层次的语言交际训的要求。此外,相关部门也应该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教学上多创新,对于取得明显成效的教师、学生要进行相关的鼓励。

二、精心准备,为学生搭建语言交际平台

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语言教学之中,深入到学生中去,为学生搜集材料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了解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搜集了哪些材料,并为学生提供言语实践的形式。例如,进行“保护有益的小动物”的口语交际训练时,教师应在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益小动物”的图文资料,学生可采用询问、阅读、收看影视、网上查询等方式搜集资料,然后用记忆、剪贴、绘画、抄写等形式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好,准备在班上交流。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创设对学生学习有益的环境,开设多种的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练习口语交流的兴趣。这样,口语交际教学才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听话”“说话”练习,而是师生心灵间的对话与交流。在这种轻松自由的交际氛围中,学生才能迫不及待地打开“话匣子”。

第2篇: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B-0013-01

当前,农村中学美术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普遍较低,培养农村中学美术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针对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美术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教师应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增强教学科研意识

当前,不少农村中学美术教师还对教学科研有错误的认识。有的教师认为,进行教学科研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事,是高不可攀的。有的教师认为,教学科研可有可无,美术教师只要把课上好,能多辅导几个高考艺术类考生就够了。有的教师认为,教学科研很简单,只要能写出理论文章并在报刊上发表就是进行教学科研……这些错误的思想认识直接导致了农村中学美术教师教学科研热情的降低。要培养农村中学美术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首先要让教师端正思想,增强教学科研意识。农村中学美术教师应该主动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充分利用业务学习的机会,了解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及美术教学科研的动态。学校应该经常组织教学科研活动,使农村中学美术教师切实感悟到教学科研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新世纪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从而使他们转变观念,增强教学科研的意识。

二、教师应掌握教学科研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掌握教学科研的基本方法,有利于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是培养美术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当前,很多农村中学美术教师还未能熟练掌握和应用基本的教学科研方法,不少美术教师虽然有很强的进行教学科研的欲望,但是不知如何入手。针对农村中学的具体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美术教师应该掌握以下教学科研方法。

第一,结合美术方面的文献资料选择课题。在选题阶段,如果教师能做到针对具体的研究内容,使研究细节部分具体化,并结合本人的兴趣、学科特点和教学实践,会比较容易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教师在决定研究课题前,可先查阅文献,整理出与美术学科教学科研相关的研究方向和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论文,以作参考。

第二,进行美术课题论证。教师应在查阅有关美术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美术课题论证。这样做,能够避免出现重复研究的现象。美术课题论证是一个有系统地凸现美术研究价值、分析美术研究条件、完善美术研究方案的评价活动。

第三,整理、分析和研究相关资料,撰写美术教学科研论文。撰写教学科研论文,就是把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及获得的成果用具体的文字比较完整地表述出来。教师应掌握教学科研论文的写作技巧,以更好地呈现自己的教学科研成果。

三、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为教师展示教学科研成果搭建平台

农村中学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美术教学科研氛围,为美术教师展示其教学科研成果搭建平台。学校应鼓励美术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并为他们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提供宽松的环境,不必强求美术教师按某一种教学科研模式进行教学研究。学校还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教学科研活动,以提高农村中学美术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学校可成立以校长牵头,教研组长、教学科研带头人参与的教学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学科教学科研工作目标的制定与计划的落实。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美术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和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或请专家来校作讲座,以拓宽农村中学美术教师的视野。同时,学校还应对开展教学科研取得成果的美术教师进行宣传,推广他们的教学科研经验,让这些教师在展示自己才华的同时,体会到教学科研的乐趣。

第3篇: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

【关键词】教学科研;一体化;高校

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是指高校的教学与科研结合成有机的整体, 二者相互作用。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两者并举。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化, 是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是人才模式不断改进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的整体趋势。

1 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突破点

1.1 建立教学与科研一体化团队

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不应该仅仅是个体研究,而应该扩展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集体性的研究。教学环节中的很多部分都应该是以协作的形式来展现。高校应该以每个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为基础,进行科研课题规划,结合课程与科研的关联性,以教学为中心,进行教学科研一体化项目的融合或设置,把关系紧密、可相互促进的课程和科研课题融为一个项目。学校要根据不同类型教学科研一体化项目的内在客观要求,结合各个教师的特长、兴趣爱好等,合理组建一定时期内不同类型的项目团队。在教师团队中既要有善于讲课的教师、也要有搞科研的教师,使教师团队成员合理匹配。此外,项目团队应有内部激励机制和建设思想,从各个方面合理制定管理制度。这样,以往的某一课程由某一个教师单独完成的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团队运作更能适应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教学与科研一体化团队的组建是实现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突破点。

1.2 合理设定教学和科研目标

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需要确定每一方面的具体目标。高校应该指导教师根据教学与科研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目标。在目标的制定方面,教师要注意规划的合理性,既要有短期目标,又要有长期目标。教学与科研计划的制定要经过严密的调研,且一旦制定就要合理有效地予以执行,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接下来的工作。

1.3 增加高校教学中的科研含量

在社会及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应该说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可以清晰地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方向,了解最近的学科动态,获得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从而站在学科知识发展的最前沿。而所有的这些最新成果与动态趋势都应该反应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中。书本知识更新相对较慢,不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科研成果在教学环节中的融入可以为教科书上的知识带来新鲜血液,能够深层次地拓展教学内容,有力地完善教学体系,极大地刺激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教师是教学与科研一体化中的主体,应该将科研中积累的知识储备以及创新精神传授给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拓展科研中的有效成果,培养更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1.4 整合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改革离不开学校的知识。在此方面,学校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统一安排教学科研活动,合理评价教学与科研中取得的成果。学校应该首先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帮助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措施帮助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学校应该鼓励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协助制定教学与科研目标,在实践中摸索经验,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办法。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化是指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不可分割。在高校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往往出现单一教学或者是单一科研这种两者分割的情况。在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思想下,高校的教学工作应该能为科研提供实践平台和新鲜素材,而高校的科研工作也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营养和广阔的实验。可以说,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对于高校教学工作以及人才的培养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2 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1 教学科研一体化可促进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当今社会创新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高校教师如果能把自己科研中获得的思想、经验、灵感、发法传授给学生,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将创新的思维融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科研相关的题目,在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整理数据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同时,教师在要求学生撰写相关题目小结的过程中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完成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训练。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于国内外学科发展最新趋势的介绍可以让学生吸收最新的知识。此外,教师可以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并向学生分配部分科研工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实验能力,从而让学生拥有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2.2 教学科研一体化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没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高校就不可能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科研是提高高校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当今世界发展迅速,任何学科的知识都在不断更新变化中。高校的教学绝不可以一成不变,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动态的眼光看待本学科的知识更新,这是时代赋予高校教师的责任与能力,也是高等教学的必然要求。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照本宣科式的讲解并不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想听的,教师的独特见解、研究心得才能给学生更为丰富的思想灌输。与此同时,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无不反应在教学内容的组织、课堂的管理、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从科研的角度来看,教学实践可以另教师在科研的基础理论方面更加游刃有余。教师授课可以助其掌握逻辑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这样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就会善于把握重点,提炼创新点。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教师在科研中不断创新的精神促使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改善知识结构,组织出更为丰富且紧跟时代的教学内容。

总之,高校教学科研的一体化既是对社会快速发展的相应,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所在。因而,高校教师应该积极寻求教学与科研结合的突破点,在实践中探索道路,制定出更紧跟时代潮流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徐一新,李桂源.论大学教学与科研的互动[J].当代教育论坛,2005(3):80-81.

[2]许羚菡.试论高校教学与科研两大职能的协调发展[J].教书育人,2006(8):7-8. [3]李雯.探索高校教学与科研互动的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04(6):84-85.

[4]张建东.地方高校如何走成人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5(9):20-21.

第4篇: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

Study on the teacher training work Exploration Department of Medical College

Li Xiaxinyu1, Liu Ying2, Xu Hongfang1, Li Weijiao1(1.Function Laboratory,School Medicine at Haiyuan, Kunming Medial University;2.Kunming Medi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00, Yunnan, China)

Abstract:Focusing on how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 ces carry out and implement the faculty training management regulations,how to execute faculty training regu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 ce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pecific measures and enforcement regulations of faculty training regulations. After a period time’s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se measures are effective, which provides useful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faculty training work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 ces in medical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Key words: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faculty training ; enforcement regulation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作为云南省唯一一所医学类本科独立学院,学生规模和专业急剧增多,在校生人数已逾万余人,教学任务繁重,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走上讲台。他们中,多来自高等医药院校的学士、硕士或博士毕业生,未经师范专业教学工作的系统培训,且以初职为主,缺乏教学实践经验[1]。正是这样一批队伍,已经成为院校教学科研的主力军,承担着巨大的教学科研压力。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尽快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不仅是他们个人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如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迫切需求。为此,学院制定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师培方法。但是,教研室一级部门如何贯彻落实学院师培条例的实施细则有待补充完善,在海源学院现行的青年教师师培条例基础上,制定了教研室如何执行师培条例的实施细则,提出一些适合科室一级管理部门师培工作的具体条例,对学院青年教师师培方法具体实施细节进行补充充实和完善,为地方医学院校教研室一级部门的师培工作提出有益建议。

1.地方医学院校教研室实施师培的重要意义

青年教师的师培是海源学院大学教师序列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指教师在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开始取得高一级技术职称申报资格之前这一阶段所接受的、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全方位培训[2]。青年教师肩负着学院长远发展的重任,教研室贯彻落实青年教师师培是促进学院的建设和持续发展的需要,体现了下级部门执行学院师培条列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贯彻落实的成效则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执教能力水平[3]。教研室具体针对该室青年教师的特点,构建青年教师师培体系,强化符合该专业的青年教师职业化规范训练,避免了以往医学院校的师资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缺乏对相关学科的了解,知识面局限,缺少横向联系。医学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往往强调管理职能,忽视服务和指导职能,不同教学层次的师资管理分散在不同相关业务处室和人事部门,普遍存在多口管理、条块分割和职责不清等问题,教研室实施师培就可以规避师资培养管理混乱,师资队伍建设缺乏统筹和?层设计诸多问题。

2.教研室项目制开展师培工作的实施要点

2.1主动争取上级领导的关心重视支持和帮助

本项目从研究方案制定修改批准,得到了海源学院师培处及基础医学部领导重视支持和帮助;领导不定期地组织学院老教授们开展讲座培训活动,协调或邀请非培训小组的青年教师参加,使更多的青年教师受益。为学院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交流平台。实施过程中项目组长定期向相关部门领导汇报研究进展情况或存在问题,发现问题后,部门领导统筹协调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学校通过采用 “自我监控、督导监控评价、学生评教监控”等措施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定期反馈评估结果,确保青年教师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成立检查小组对师培满三年期的青年教师讲课情况,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并设置专项基金。对学习态度好,成绩优秀的青年教师,除激励表彰外还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由于获得部门相关领导的重视关心支持帮助,保证了研究工作顺利实施和完成。

2.2提供待培青年教师选择方式方法的自由化

由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老教授与培训青年教师共同组成教研室师培活动小组;由科室决定,挑选素质和条件较好或刚毕业不久,亟待培训的青年教师作为项目研究培养对象;采用自愿参加与领导选派相结合的开放式培训方法,活动范围原则上以培训小组成员为主,但欢迎非培训小组的任何青年教师参与小组任何培训活动,促进培训质量提高,扩大培训影响和效果。

2.3塑造培训指导教师特色

以本教研室长期担任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为主,充分挖掘和利用昆明医科大学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离退休老教师资源担任培训工作,以教研室内与校内和校外名师相结合,在职教授与?x退休老教授相结合的多重指导教师来源为特色性。采取导师制,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4],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

2.4丰富师培学习与讲座内容

指导教师先后进行了教学心理学学习与教学方法技巧辅导培训,演讲方法与技巧训练。在科学研究方面完成了科学试验设计基本原理的讲解,包括科学实验的GLP、GCP 管理理念;科学研究论文撰写方法、审稿方法及要领等。把如何培养青年教师的自学能力定为教研室师培工作的核心内容。试行PBL师培教学模式。以自学为主,自学与讨论相结合。规定待培青年教师,必须定期阅读相关专业杂志,限期完成本专业教材的精读任务,发现和找出教研室自编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或错误,写出阅读教材的读书心得总结。试行讲座-自学讨论-实践相结合的办法。例如青年教师自学教学方法后进行一次教学演讲,培训小组再对其教学演讲讨论、评估、评议。根据青年教师现况、存在问题和不足,培训小组自编了《师培相关系统培训教材》以全面系统地提高青年教师教育学和教学方法基本理论,从根本上改进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实践能力。

2.5重视利用业余时间发挥现代网络教育作用

青年教师工作多负担重,集中活动困难的诸多特点,培训活动,全部均利用青年教师业余时间方式进行,重视利用时间相对集中的寒暑假,发挥现代网络教育的重要作用。建立小组、微群、短信等信息交换平台对青年教师进行作业布置、检查与修改、个人咨询、交流互动。青年教师的教学演讲提纲修改,规范英文书信撰写与修改,学习参考资料互动交流等均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减少了集中培训活动的次数和时间,减轻了指导教师和培训学员的负担,使得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师培活动成为可能。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教育的功能作用和效用,是本项研究工作顺利实施的一个重大优势和特点。

3.效果与讨论

3.1个人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在10个月的培训中,指导老师通过外国书信的模版讲解让青年教师完成了英文简历、英语出国进修访问申请书(含初稿、修稿、最终稿)的书写,使青年教师具备了英文写信和交际的能力。通过网络教育形式学习现代媒体教学技术,使青年教师具备了如何通过网络系统获得信息的交流能力,拓宽了他们的教学知识储备。

3.2教学能力日渐完善

指导教师从高等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方法入手,系统地教会青年教师如何备课、如何撰写讲稿、如何制作PPT等基本方法。使青年教师对授课方法的基本要领、指导学生读书学习的基本要领、课堂教学艺术有了更深层次地理解,同时学会如何了解本专业学科动向,对本专业教材进一步深入学习,让青年教师具备了参加各类教学比赛的综合教学能力。在2016年学院全英文课堂教学比赛中、小组老师取得三等奖。

3.3科研思维趋于成熟

在学术科研方面,通过宣读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在国外发表过的高水平科研论文,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论文审阅,不仅提高了青年教师论文阅读能力和审评能力,还掀起了学院老师学术交流的新。使海源学院学术交流走向常态化。指导教师从科研项目选题的构思方法、成功立项的要点入手,培养青年教师的思维能力、科研素养和科研创新,以《三七总苷对Ⅱ度烧伤创面的作用及分子生物学》一题成功申报了学院科研项目。

第5篇: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

摘要:该作品改变传统的研究视角,从学生对创新能力养成的自身诉求出发,对学生提升自主创新思维的对策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以生为本”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展开探讨,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并通过实践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应该通过改变教学理念和方法,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培养学生多元智能,实现大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自我养成。

关键词:创新能力;大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053-03

一、引言

党的“十”强调指出: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见,以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主的创新教育是我国当今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然而,当今国内的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大学生对指导者的依赖越发严重,这正是缺乏独立自主创新能力的表现。就此,我们从学校以及教师的角度出发,在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养成方面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二、“以生为本,还学于生”引导大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自我养成

以生为本,即是学校在办学行为上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工作;还学于生,即是从以教为主导向学为中心来进行转变。从主要依靠教到主要依靠学的改变将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自我养成。

1.以生为本,实施比例式差异化教学。现今,大多数教师以自身为中心,注重考试分数,忽略了牢固树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没有针对学生的不同认知和兴趣特点因势利导,无法真正实现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即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天生智力上的差异和非智力因素如性格、学习认知等差异,使得在班级教学中学生对同一位教师讲授的同一个内容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和消化,而教师也很难在授课过程中将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换多种说法一再讲授。从学生角度出发,无法以生为本,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便更谈不上创新性思维的自我养成。因此我们建议高校应实施比例式差异化教学。比例式差异化教学是对现行差异化教学的一种优化。早在上世纪60年代,英国就制定了差异化教学,并将其发展到世界前列。尽管如此,它仍有不足,例如要如何平衡差异化教学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即如何在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同时满足学生及家长考试成绩的需求。所谓的比例式差异化教学,就是在对学生学科知识结构予以系统培养基础上,承认学生的差异,在课程学习上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能力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比例式差异化教学,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得以自我养成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希望学校不管在办学行为上还是在教书育人方面都应以生为本,并顺势让我们的学生沿着各自的优点发展开来。以生为本,实施比例式差异化教学是实现以教为主导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重要第一步。

2.还学于生,推进“以教为主导向以学为中心”转变。黄莹教授认为差异化教学强调的是“教”如何更好地为“学”服务。说明在当今的教学体制中,应慢慢地将以教为主体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然不可否认的是,当今教育仍多多少少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至上,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工作,忽略学生本身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再加上教师应试授课,使学生在大学教学中仍处于被支配地位。学生早已习惯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上文提到以生为本,实施比例式差异化教学是实现以教为主导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重要第一步,那“还学于生”,就是“以生为本”的一个延续。若只是以生为本单方面的行动,尽管实施了比例式差异化教学,也无法完全让学生养成创新能力。在谈到“还学于生”,关键是要让学生主体觉醒,要为自己读书,为兴趣读书,以学为上的理念来引领推进“以教为主导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迈出重要第二步:还学于生,确立学生的核心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工作。再加上学生本身从“我得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提高了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有效引导大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自我养成。以如何落实“还学于生”,更好地培养自身创新意识为主要问题,从学生角度思考并做出以下讨论。根据我们在网上做的调查数据,同学不愿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原因大致有二种:缺乏实践经验(占62.69%)、一些项目具有强制性和高挑战性,引起学生逆反(占50.75%)。对此,我们提出“百研斩”这一概念。其想法来源于一款英语单词学习的手机APP――百词斩,与其类似,“百研亍本褪墙一个科研项目按照学生自主的设置分成若干个小的科研任务,通过每天的跟进和修改,完成每一个小科研任务,从而最终完成最后大的科研项目,以达到“化大为小”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实践经验,并将高挑战性的项目化成几个低挑战性的小科研任务,以此来实现大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自我养成。以生为本,还学于生,两者相辅相成,紧紧相扣。“比例式差异化教学”让学生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其优势,“百研斩”在比例式差异化教学的支持下落实还学于生,共同推进以教为主导向以学为中心进行转变,促进大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自我养成。

三、构建实践教学新平台促进大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自我养成

创新,是当今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动力和源泉。然而,创新离不开实践,所以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是实现创新的一个基本途径,是促进大学生对创新能力自我养成的一个有效方法。

1.构建课外实践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有学者研究指出,对学生能够产生深远影响的所有的重要的事或活动,大约有4/5是发生在课堂外的。也就是说,我们大学生不仅仅要有牢固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结合实践活动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仅有理论没实践的教学是空洞的,纸上谈兵只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不出社会所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从现阶段的人才培养观念来看,不能仅仅表现为通过专才教育获得较强的专业能力,应该表现为人的全面发展,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应从强化实践能力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外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亲临其中,基于理论知识进行课外实践,在课外实践中又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促使大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自我养成。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我认为我们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创新培养基地,着力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可有效引导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自身创新意识,在给予我们新动力的情况下促使我们对创新能力的自我养成。

2.构建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将实践教学信息化。在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教师可与时俱进,通过网络来构建实践教学新平台,充分利用当今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实践教学信息化,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水平,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养成。在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中都遵循一个基本程序“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个别指导―纠正错误―反复练习”,但这种模式其本质仍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它存在着某些缺陷:(1)学生数量多,教师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2)教学时间少,学生难以充分模仿练习;(3)难模仿现象存在,通常教师实践后,学生容易忘记操作要领,课后无法在空闲的时间进行模仿练习。与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相比较,“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较好地实现教学从教师主导、知识本位向学生为本、能力本位的转变。利用网络空间平台开展实践教学,可以很好地弥补在传统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缺陷,具体体现在:(1)学习时间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自由安排时间学习。(2)学习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地点、提高学习效率。(3)可随时反复观看来巩固知。通过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观看实践过程,直到学会。可见,构建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是释放学生创新活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习好课内理论的同时,结合课外实践教学巩固理论知识,再借助网络实践教育平台来增强大学生本身创新意识,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养成。

四、实现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一体化,合力促进大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自我养成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实现学生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为目的,教学科研一体化,培养社会需求型人才,大力为社会活动服务。

1.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促进大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自我养成。教育科研相辅相成,坚持以教研带动科研,以科研推促教研,其研究成果直接受益于学生,服务于社会。所以实现教育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成大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自我养成的重要环节。在大学中建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模式,能促使老师自觉地钻研教育理论,并通过建立学科教研中心组,对学科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带动学生一起展开讨论,逐步改进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在科研方面,教师带着学生搞科研,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在提高个人教学育人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自我养成;教学科研形成良性互动的同时,教师与学生也互相提高自身水平,教师通过接受社会委托培养,培养社会中所需求的专才,并进行技术指导,开发科技产品等社会服务,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研究和科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创新型专才,服务于社会;而社会服务又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并改善了教学科研的条件。因此,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辅相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有利于大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自我养成。

2.推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模式,提高大学生整体水平。当今我国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一体化并没有普及到所有大学,其原因在于:(1)当今大多数大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缺乏实践经验,无法与教师形成很好的配合,能力上不能与教研科研所需要的综合素质相适应;(2)自身经费不足,难以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对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1)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我们应该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机联系起来,让老师带着学生走以教育为中心,开展各项科学研究,并结合社会实践的道路,使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此模式下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专才。(2)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社会服务项目与自身所从事的教学科研任务相结合,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知识产业从而获得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所需要的经费,形成良性循环:在教学科研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在社会服务中又利用自身优势获得经费,再利用所得经费改善教学科研条件,使之更有利于大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自我养成。身处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网络化社会的今天,我应该本着以生为本并还学于生的原则,实施差异化教学并推进以教为主导向以学为中心进行转变。构建室外及网络实践教学平台,与课内理论知识相结合,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改进教学理念,让教师带着学生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道路,让学生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中实现自身价值,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促使大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自我养成。

参考文献:

[1]黄莹.英国差异化教学政策及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黄莹.中国国内差异化教学相关研究[J].文教资料,2010,(10).

[3]贺武华.“以学习者为中心”理想下的大学生学习力培养[J].教育研究,2013,(3).

[4]申纪云.高校实践育人的深度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13).

[5]周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J].教育评论,2014,(1).

[6]吴清一.国家创新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31)5.

[7]黄岩松.基于网络空间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设想与应用策略[J].长沙明政职业技术学院报,2012,(19)2.

[8]苑永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OL].中国电化教育,2001,(8).

第6篇: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

[关键词] 专升本院校 教学 师资队伍建设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提升国民素质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需要,我国陆续将一批优秀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为这些学校的发展营造了广阔的空间,但也使其面临新的、更大的挑战。升本成功,只是意味着这些学校具备了从事本科教育的基本条件,但相对于办学时间长的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来说,在教育理念、师资队伍、管理体制、经费保障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未来发展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尽快克服新升本院校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实质性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专升本院校面临的首要课题。本文试从教学与师资队伍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教育部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到2005年,全国高校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教学科研型高校将达到80%以上,教学为主的本科高等学校达到60%以上,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达到30%以上。而在《教师素质建设工程》建议方案中又提出,要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教学科研型高校硕士和博士学位教师达到85%以上,重点建设高校实施教师学历提升工程,使部分高水平大学教师基本具有博士学位。专升本院校大多属于“教学为主型”大学,其师资队伍建设从总体上说就是要达到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对师资队伍的最低指标要求,具体说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坚持以教师为本的指导思想。为政之本,在于得人,兴校之本,在于得师。同志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华民族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是育人,无论是名牌大学,还是普通大学,要完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就必须具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一个永恒的主题。对专升本院校而言,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何实现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对对师资的要求,成为学校各项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思想,确立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

2.优化教师队伍。“有名师才能有名校”,品牌院校的知名度往往是因为在某一领域或某一学科有突出科研成果的名教授而产生的。因此要实现新升本院校办学层次、人才培养规格的提升,必须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水平。但在对我国一些新升本院校实证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队伍往往是困扰学校发展的瓶颈,在数量、结构、水平上都不能完全适应本科教育的发展要求。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建立骨干教师队伍,培养自己的名家、大家,应坚持两手抓:一是抓内部提升,鼓励在校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和外出进修,改善师资结构,更新深化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与此同时,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将教师的工作业绩与工资直接挂钩,特别是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骨干教师给予合理报酬,保证教师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创造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活动。二是抓外部引进。采用高薪聘请的方式多方面招聘教师,特别是升本后专业紧缺的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只要对学校发展有利,教师可以来源于企业、事业等部门,聘请身份可以是专职或兼职教师。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做特聘教授,定期到校指导教学、科研工作,重金外请知名企业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来校做专题报告和现场指导。

3.专升本院校从“本”上来说属于教学型大学无疑,至少在当前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如此。1998年,教育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增强教学质量观念; 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就加强教学工作提出了12条要求,随后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2004年,教育部又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要求各高校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来加强教学工作,保证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相对于其他高校,专升本院校坚持以教学为主尤为重要,因为专升本院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一是由于“出身”问题,整体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一时还停留在专科层次上,要真正成为本科院校,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尽快适应本科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专升本院校起步晚,加之大规模扩招后教师的教学负担加重,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

4.放宽对一般教师的科研要求。高校科研有两个目的,一是以发现和出成果为目的,其科研成果强调原创性,这样的科研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适合于有研究才能的教师;二是以训练提高教师为目的,其科研成果强调应用性,这样的科研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相对较低,适用于一般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对于多数专升本院校的教师来说,科学研究能力尚待提高,他们从事科研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所以应该侧重于围绕教育教学搞科研,多在“教研”上下功夫,强化科研在提高教师素质方面的功能,注重应用性。另外,对专升本院校教师的科研要求不宜太高,专升本院校的教师必须从事科研,但不等于迫使所有教师都要不断地出成果每年给教师定出科研指标,不停地考核和奖惩的作法既背离了教师从事科研的宗旨,伤害了教师的科研兴趣,也违背了精神文明创造活动的内在规律事实上,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科研专家既不现实,也不必要。

5.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目前,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条件通常是从教学与科研两方面来要求的。专升本院校应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改革工作量计算办法,建立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的互换制度,使教学效果好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都能够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6.建立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十分薄弱的一个环节,也是高校教学与科研矛盾的根源,专升本院校重科研轻教学与此有直接关系。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最主要的是需要国家改变以科研成果的多少来评价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制度以及以科研成果数量作为教师晋升职称主要依据的做法。实际上,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早已意识到了这一问题, 2004年8月7日,参加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接受媒体集体采访时指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定要走多样化的道路,对不同类型的学校,我们要有不同的指导原则,而不是一根指挥棒。高校评估要体现分类指导的原则。我们要让各级各类的学校协调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7.提高教师待遇。教师待遇的高低,从大的方面讲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整体发展程度,从微观层面讲,它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教师的待遇一直不高。它的直接后果就是严重影响教师队伍建设,造成教师的留失,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其产生厌岗怠业情绪,影响教学质量。专升本院校应该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的待遇,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创造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优良的师资队伍是专升本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在专升本以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事关专升本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德才:关于专升本院校以教学为主的思考. 现代教育科学.2009,4

第7篇: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

【摘要】 教学实施素 方法和途径 步骤和进度

一、目的和意义

强化中学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为科技强国和新世纪知识经济的繁荣昌盛作铺垫,为人类生存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而培养出创新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作保障。强化生物素质教育能促进教师加速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迫使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政治素质、教育理论素质,为教书育人奠定良基。

二、范围和内容

1、如何来实施素质教育?

2、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主动性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创造性?

3、如何教好书育好人?

4、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综合素质?

三、方法和途径

1、从教人员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对素质教育的精辟阐述以及指导和实施素质教育和建议和意见,在学透、学懂有关素质教育理论、方法和实施途径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和当地的实际教学环境、设施等条件去更新自身教学观念,发挥特长,依法执教,依法治教。

2、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把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与当代生物工业、农业、国防、环保、医疗、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和专家发明创造的故事以及生物科学的过去、现在、未来融入课堂,把大自然的美丽动人生态和生物学中的精彩和博大知识展现于学生眼前,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想、多说、多动手、多问,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同步发展,从而给好奇心强的学子们注入乐趣,增强学生好学生物的愿望。再加上同步教学中听取有关专家学者作生物工程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现代生物高新技术展览(如九九世界园艺博览会),组织学生参加生活所在地的环保治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感受从课堂到实验到生活的一系列实践,使之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3、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趣味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充分利用实践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发展进程,让其通过学习生物知识来了解自身的心理、生理的发展变化,完善自我并培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分清是非,明辨真善美,便于树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生物学中本来就蕴含着德育内容,如在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教学中融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进化和生态知识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教育和忧患意识的形成教育;在生物学发展史教学中融入为科学献身、勇于进取、百折不挠,为人类作贡献的无畏精神和拼搏精神教育;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我国生物资源和生物科学家的贡献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从生物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学中综合生物体的和谐、统一、对称、差异等美学特点,培养学生爱美、欣赏美、爱生物之美的美感,结合实验解剖,把学生兴趣引向深入。

四、步骤和进度分工

1、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和各种有关素质教育的文献,由教师自行学习,由教研组教务处联合审核、考评,纳入年终量化考评。

2、分析、整理现行教材,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并作书面材料上交。

3、每个学期每个教师进行2节研究课和公开课,由教研组、教务处统一安排执行。

4、各教师对所教班级进行观察、调查、了解、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特点,找出适合年龄特征,教学班级的方法。

5、每学期教师作好书面工作计划、总结,由教研组长收取,全组教员评审。

6、教师要积极主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学习,每人每年完成2篇素质教育论文和生物科研论文。

第8篇: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师 专业发展  途径

随着近几年来小学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推进,作为教学改革实践者的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但是通过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一些研究表明,目前小学教师教育或发展存在着诸如教育方法单一、发展理论不科学和发展途径较为局限等问题。基于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国情,目前我们的小学语文师资队伍庞大,但是总体素质和教学力量却相对薄弱,师资培训力量不足,现有的教师发展途径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发展的问题,基于这种情况,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必然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发展的必经之路。

教师自主发展指教师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实现教学与科研水平动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随着小学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而教师寻求自主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发展的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自主实现专业发展提几点看法:

     一、要不断培养教师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小学教学改革一直把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教学人才作为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专家认为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目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欠佳,笔者认为,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较低有着直接关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小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而作为改革实践者的教师更应该在专业发展中提升自身的思维创新能力。因为对学生进行创新型教育的前提是教师本身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知识,教师通识是教师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甚至是一些跨学科知识,尽量能够做到学科结构多样化,并能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更多更有效地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二、要实现教师自主

教师自主一般认为就是教师摆脱束缚的自由,它是教师自自主职业发展的一种能力。教师的自我发展提倡自我发展终身化,要求教师对教学不断反思,不断更新知识,积极寻求同事的帮助,以教师和学习者的双重身份不断发展自己,且教师本身应该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榜样。教师自主发展在外国受到高度重视,这对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教师的自主学习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而教师学习的核心部分是教师作为学习者、教学实践的受训者或教学专家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批判性反思。从具体的教学经验中发现问题,通过批判性反思,上升到理论高度,然后回归到教学实践对理论进行验证,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我们提倡教师可以通过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来实现教师自主发展,教师可根据所教授的课程成立教学和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成员可以进行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集体反思教学,定期举办教学研讨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构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师文化,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从而实现教师的共同发展。

  三、要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相关的学科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学研究促进教学并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地创造知识,而不是单纯地传递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知识,同时,对于教师来说,每一个教室都应该是一个不断创新知识的工作场,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是教育科学研究团队的成员,教师本身不仅是外部研究者的研究对象,更应该是研究者。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必须解决好以下两个难题。

第一,教学研究形式。研究形式多样化,包括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建立科研课题组,或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专长成立教学科研团队等,在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定期开展科研交流活动。

第二,教学研究内容。教师有别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也不同于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鉴于教学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研究更应侧重教学实践研究而非纯理论研究。教学研究应该有别于其他理论研究,教师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应该是教学活动及教学活动的主体,即学生与学习,教师与教学,以及教师发展等,研究目的不应该局限于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更应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由于教师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比如,有些教师具有天赋,可能不从事任何科研活动,却是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而另一方面,某些老师可能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来评价教师,不能一刀切。小学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状态就是能把教学科研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验证理论,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动态、连续、持久并贯穿整个教学生涯的过程,也应是终身学习、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自主发展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教师自主发展进行探讨,希望大家加强对小学教师发展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推动各方面的教学改革,最终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9篇:如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范文

任何一个国家的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教育领域的创新性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高等学校教师。科研工作是一所大学活力的源泉,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科学研究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而且可以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果[1]。作者从2007年开始从事学生管理及教学工作,经过近七年的管理及教学科研实践,深深体会到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能够充分发挥教师领域知识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创新兴趣和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科学研究是新知识的源泉,是高校教学质量的推进器。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才能拓展学科知识,提高教学水平。作为素质教师和专业教师,作者一直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思考如何将科研工作中研究开发项目设计成人才培养的实践体验和成长过程,从本专业方向教师团队的创新能力构建、教学科研项目引导的学生主动创新教育、现代工程教育理念引导的科研项目与学生实践实习项目转化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果。

2 专业教师队伍创新能力构建(Construct innovative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教师的知识越深厚,视野越宽广,科学素养越全面,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教育人常说的一句话,叫做“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自己则要有一桶水”。创新不是简单的操作,而是复杂的劳动,需要广博而深厚的知识做支撑,知识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也包括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及方法相关的知识。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个人的知识深度和广度[2]。我校软件测试专业方向现有教师四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一人,硕士学位三人,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依托我校“网络安全与计算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稳定的研究梯队,承担各级各类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为提高团队教师的创新能力,团队教师积极组织开展教学及科研方法的学习与研讨,申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做支撑开展教学研究及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1 教学研究成果

2009年我校引入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提出了创新性的TOPCARES-CDIO(简称T-C)工程教育模式。在全校开展T-C改革的大潮中,软件测试专业团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针对本专业方向的特点,制定了全新的T-C教育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包括了 T-C教育模式中的8个一级能力指标、32个二级能力指标和112个三级能力指标,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主动创新能力。团队根据T-C模型,结合新的培养方案,提出了“T-C引导的测试方向实践教学体系”,并组织建设了本专业方向的各级实践教学项目,编写并出版了相关的专业课教材,发表了一系列教学研究论文,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工具支持。

随着学校T-C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本团队教师通过持续的学习和改进,教育理论深度不断提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学质量。团队教师在T-C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并结合学校的总体战略,依托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开展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同时探索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2011年5月,学校第一届文思创新实训班顺利开课,班上五十多名同学通过长达三个月的理论和实践培训,经过层层选拔进入文思创新各地的工作岗位实习并实现就业。通过与企业合作,积极发挥企业的信息、技术、环境等优势,构建具有行业应用背景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在校、企间的无缝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有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内容、以专业共建为目的、基于TOPCARES- CDIO的校企合作模式,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2.2 科学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工作是教师知识的深层次体现,是教师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专业教师的知识深度得以提升,研发能力得以加强,创新能力得以体现,从而促进相关课程的建设工作。五年来,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六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其中SCI/EI/ISTP检索近二十篇。2008年,以团队老师为负责人的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图像研究小组成立,依托于我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网络安全与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小组内部研究工作持续开展,有力的带动了全系教师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各研究小组通过开展学术讲座、学术沙龙等形式的交流活动,调动了广大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和开发工作的积极性。

近年来,软件测试专业团队的教师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和探索,无论是在教学研究方面还是在科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教研科研项目引导的学生主动创新教育(Research projects motivated students’ active innovative education)

自2008年以来,软件测试专业团队的教师积极开展各级各类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争取到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两项、科学研究项目八项,有力的促进了我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各教师在从事这些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过程中,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为充分发挥教学科研项目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本专业团队的教学实际,我们积极开展教学科研项目引导的学生主动创新教育工作,利用教学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优势,吸引学生投入到项目的实施工作中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近年来,申请的各级各类项目如表1所示。

3.1 教研项目引导主动创新教育

本专业团队教学研究项目主要涉及T-C教育理念的深化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等内容,在这一类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各级教育软件大赛、“挑战杯”等平台为依托,吸引在多媒体处理、社会实践等方面有较强兴趣的学生教学资源开发、媒体制作、社会调查等实践性项目,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度和社会责任感,先后参加了辽宁省教育软件大赛、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计算机系自学课件大赛、“华信杯”全国职业教育课件大赛,并获得了类奖项近十项。部分作品列表如表2所示。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一直思考如何将T-C教育理念下的创新性思维教育渗透到课堂中,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组织课程组教师集体备课研讨,相互取长补短。特别是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进行大胆尝试,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为目的的授课、学习方法,注重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减少考试所带来的压力。这些措施不仅使得教学效果得到较好的提升,大大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更激发了学生主动创新的热情,为未来就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五年来,软件测试方向学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出国(境)留学学生数量稳定提升。

3.2 科研项目引导的主动创新教育

科学研究项目重在探索性基础研究和项目研发,软件测试专业团队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研究课题,依托我校的“网络安全与计算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开展部分领域的研发工作。为充分发挥科研项目在学生主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本团队专业教师根据各自承担的项目特点,吸引学生参与项目的开发工作,由指导教师制定专业知识培训计划,组织编写相关的培训材料,购买专业书籍,利用课余时间对参与该项目的同学进行培训。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专业领域知识,能够尽快进入研发状态。目前,本专业团队已经吸引了部分大二、大三学生参与到该项目中来,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培养了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了创新意识和开发技能。教师也受益于学生的参与,使得项目研发周期大大缩短,部分项目提前顺利结题。近年来,部分学生参与的系统研发平台如表3 所示。

在带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发的同时,我们还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如挑战杯、北斗杯、省级(国家级)程序设计竞赛等各类大赛,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 现代工程教育理念引导的科研项目与学生实践项目转化(Modern educational idea guided transformation of research project to students’practical project)

在近几年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实践中,团队教师比较注重围绕教学开展科研,对学科的前沿动态有了及时的了解和深入的把握,这样有利于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广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开展的科研工作与所教授的课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科研成果与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直接带入课堂,把最新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科研很好地推动了教学[3]。

IT领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以及实践项目的支持,根据TOPCARES-CDIO教育模式为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软件测试专业方向逐渐形成了包括技能、基础、综合、创新四个层次的实践项目体系。技能和基础实践项目主要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对编程规范的理解,基本的测试技能等;综合实验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安排与开展专业实践的综合能力,更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创新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理解科学研究的真谛。在设计实践项目时,我结合自身承担的科研项目,将部分研究开发工作转化为各级实践项目。比如《软件测试》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将研发平台《视觉目标跟踪平台》作为完整的三级项目之一交给学生进行测试。在首堂导引课上,抛出该项目,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后续讲解黑盒测试方法和白盒测试方法时,将相关文档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对平台进行测试[4]。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我自身的科研方向和科研项目结合起来进行,使得我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开发,在指导过程中,我将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文献资料提供给学生参考,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思考,进行系统研发。部分学生在撰写作毕业论文时,参考阅读了我已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

软件测试方向的团队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基本理论知识能做到活学活用,结合本专业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紧紧围绕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研究兴趣,给出适量的毕业论文选题,供学生选用;由于选题与教师从事的科研紧密相关,因而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能得心应手,学生论文写作水平也不断提高。大多数毕业生能够应用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初步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毕业论文的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5 结论(Conclusion)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中,科研工作和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通过各类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的教育、示范等熏陶和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以科研的成果充实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广泛性、系统性和深刻性;在发展科学研究的同时,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在科研项目的带动之下,在长期的科研实践及本科教学实践中,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把握前沿动态,并将科研的思维方法及成果融入教学中,使学生不仅学习到专业知识,也锻炼了创新性的思维,得到了学生较高的评价。科研工作的开展开阔了教学视野,丰富了教学手段,革新了教学技术,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层次,对教学工作和学校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郭继强,等.以科研促进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1):76-78.

[2] 彭绪娟,刘元芳,彭绪梅.国外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6(11):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