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司文化体系建设范文

公司文化体系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文化体系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司文化体系建设

第1篇:公司文化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中国梦” 抓文化 抓设施 抓项目

党的十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向全党提出了“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建设项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的重要任务。为此,笔者通过深入调查分析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就如何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有益探讨。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凤翔县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目标,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初步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协调、社会参与、资源共享、功能多样、服务群众的工作格局。

(一)、深挖内涵造声势

文化积淀往往是一个地域的发展和繁荣的动力源泉。凤翔古称雍,总人口52万。被誉为西凤酒乡和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凤翔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驿站,自古就是南通巴蜀、西达甘新的“旱码头”。

(二)、狠抓项目全覆盖

抓文化就要抓设施,抓设施就要抓项目。围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目标,精心打造标志性文化工程,建立起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县(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

一是“三馆”提升改造工程。县图书馆先后进行了三次大的改造提升,年可接待读者7.6万人。县文化馆为国家三级馆,免费开放民间美术展厅、非遗陈列馆、免费开展舞蹈、戏剧创作等五项技能培训。县博物馆“天下九州・唯雍其昌”精品文物展免费开放。二是各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全县累计投资563.2万元建成镇综合文化站15个,配齐灯光、音响、电脑、桌椅等内部设施。三是电子阅览室建设项目。县图书馆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一个,10个镇文化站建有电子阅览室。四是农家书屋建设项目。全县建成农家书屋233个,数字农家书屋10个。五是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全县有线电视入户率达45%,250套“村村通”广播安装调试工作已经完成。六是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从2010年3月,我县启动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全面实现了每村每月免费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七是文化惠民戏曲演出工程。从2012年实施了文化惠民演出工程,县人民剧团演出有限公司为城乡群众送戏60多场。

(三)、创优服务暖民心

一是服务重心下移,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015年成功举办全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2场次。二是服务阵地前移,免费开放“三馆”、文化站。三是服务性质公益,基层文化服务遍地开花。截至目前,县剧团演出有限公司年文化惠民演出45场,县雍城电影放映有限公司数字电影放映2800多场次。四是服务人群广泛。积极参加大型文化赛事。参加陕西省农民工诗歌朗诵会宝鸡分会场比赛,县文化馆获组织奖。参加“陕西省群众美术摄影大赛”。参加第七届宝鸡文艺大奖评选,王会平的罩金漆器“平安富贵”获优秀文艺作品一等奖、胡新民的泥塑获优秀文艺创作奖,乔凤琴的文学作品《蜜月》获三等奖。

(四)、广建平台惠万家

积极整合教育部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农业部门“农民科技培训”、组织部门“基层党员教育”等信息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成一个县中心、17个支中心、233个村级服务点,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给沿山10个镇、社区178个自然村的群众配送11692套“村村通”“户户通”设备。

(五)、壮大队伍换新颜

目前全县发展各类文化艺术团队300多个,文化从业人员3600多人。县文化馆组建的文化志愿者服务大队志愿者多达200名,并定期下基层服务。目前,全县233个村都有自己的业余文艺团队。

二、存在问题

(一)、体制机制不畅,导致服务机构软弱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有一些体制机制问题。一是管理体制问题。虽然中央和省市一再强调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但是多次改革的结果却是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整体合并,“挪用”文化专干现象普遍。二是干部选用机制。由于机制上的问题,聘用基层文化干部是放宽了准入条件的,有些不适合这份工作的同志也进入了这支队伍。

(二)、设施建设滞后,导致供需矛盾突出

从调研情况看,一是活动场地建设滞后。群众普遍期望能在镇中心划出一块公共地块,作为公众休闲健身的活动场所。二是设施设备建设滞后。在镇区,群众反映较多的是需要政府提供一些影音设备、体育健身器材等;在村组,许多群众则希望能进一步丰富村多功能活动室的图书、影碟,配齐电脑、电视、音响等设备。

(三)、产品供给不足,导致文化生活单一

在这次调研中多数群众在劳作之余,除了看书、看电视、听广播,就是打牌消谴娱乐。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农村的文化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一是本土文化产品的再生能力弱。如西府曲子、江湖、耍社火、扭秧歌、踩高跷、滑旱船等,如今也成了偶尔出现的节庆助兴节目。二是新兴文化产品的传输发展慢。以互联网、现代体育竞技、吹拉弹唱跳为主要内容的新兴文化产品,在农村的传输发展相对滞后。

三、几点建议

(一)、理顺组织关系,激活内生动力

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基础设施建设搞上去了,如果服务没跟上,仍然等于零。一是理顺管理体制。 必须配备专职的文化干部,兼职时也要以文化工作为主。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认真按照“农村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三是健全考评机制。要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奖优罚劣。四是建立人才引进机制。 要放宽视野,建立不拘一格的人才引进机制,使更多甘愿服务基层、具备较强能力的各类人才,挑起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重担。五是加强业务培训。县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有计划地组织基层文化干部开展各类业务培训。

(二)、加大资金投入,推进惠民工程

只有不断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的硬件环境,才能真正从物质上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结合实际,搞好规划。重点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书屋、村文化室、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项目的内涵建设。二是先易后难,统筹推进。要充分整合政策资源、社会力量和群众基础,条件成熟一个就落实一个。三是健全机制,科学管理。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后,要坚持权责分离(所有权与管理责任)、服务为主、适当补贴、共建共享的原则,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四是加大投入,完善配套。要重点惠民工程为主体,根据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进一步加大投入。

第2篇:公司文化体系建设范文

[论文摘要]介绍了湖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情况,分析了在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工程建设提出了建议。

湖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精神,由湖南省文化厅、财政厅具体组织实施的一项新型文化创新工程。旨在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本地区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加工与整合,并通过网络传输到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彻底消除各地区在获取文化信息上的不平等,实现湖南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进而丰富城乡人民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1“共享工程”建设实施情况

湖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于2002年正式启动,自启动以来,它依托湖南图书馆建成了现代化的共享工程湖南中心,搭建了以湖南中心为核心,市(州)、县图书馆为骨干的地区性中心服务网络,技术平台逐渐完善,基层点数量稳步扩展、服务不断提升。同时,各级图书馆加大了软、硬件的投人,纷纷建起了电子阅览室,开展形式多样的“共享工程”服务,象岳阳、株洲、湘潭等市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具有了50台以上电脑的规模,还有相当数量的县级图书馆也具有了20台电脑的规模,如炎陵、汝城、新宁、资兴等馆。目前,共享工程已建成全省文化系统内基层网点78个(文化系统内基层点建设情况见下表),和省委组织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合作点达40000余个。

2“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共享工程”在文化系统内主要依托公共图书馆组织实施,这就使得各级公共图书馆面临着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挑战。从“共享工程”建设三年来的实践看,它极大地促进了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各公共图书馆都积极参与,特别是硬件设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共享工程”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不足之处,由于众多公共图书馆缺乏计算机网络环境,缺乏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致使大部分图书馆的业务及服务工作只能停留在手工作业阶段。这样既不能适应文献信息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工作效率不高,图书馆员的业务水平上不去;又不能充分揭示本地区特色馆藏资源,达不到共知和共享。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2. 1基础设施不足

湖南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办馆条件有很大差异,一般说来,省级图书馆比地市级图书馆好,地市级图书馆比县级图书馆要好。据统计,全省14个地市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115所,其中省级馆2所,地(市)级馆11所,县级馆102所。全省尚有5个地市无市级馆,8个图书馆“有馆无舍”或是馆舍为危房,有部分县级公共图书馆经费捉襟见肘,文献人藏量逐年下降,服务工作日益萎缩。而图书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必须具备硬件(计算机等设备)、软件(操作系统及应用系统)及专业人员等诸多条件,这些无一不需要经费作支撑。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全省有45家公共图书馆开通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ILAS ),这45个馆中有2个省级图书馆,11个地级图书馆(含2个地级少儿馆),犯个县级图书馆,开通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图书馆不到公共图书馆总数的一半。

2. 2技术力量薄弱

“共享工程”建设要求有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专业人员,这些都是各级图书馆相当欠缺的。笔者多年在省馆从事自动化工作,在工作中了解到,全省地县两级公共图书馆中能独立且熟练处理图书馆业务自动化及计算机相关问题的技术人员寥寥无几。有些县馆将计算机相关的维护全交给电脑公司处理,这样虽能解决部分问题,但更造成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依赖思想,连很简单的操作都不会了。有次笔者打电话询问某馆服务器的IP地址,得到的回复是要等电脑公司的人来看后才知道。

3“共享工程”建设的对策

“共享工程”是一项新型文化创新工程,不单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程,而且投入、宣传、协调等等各方面都要求到位,所以它的建设不可能一毗而就,要想持续、健康地建设和发展“共享工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对策:

3. 1加大政府投人

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没有了经费,再好的东西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共享工程”建设更是如此。如何增加政府对“共享工程”建设的投人呢?笔者认为,首先,应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财政的支持。如果能做到各级政府和财政将“共享工程”工作纳人重要工作日程,申请到“共享工程”建设的专项经费,那是最好不过了。其次,在工作中,主动接受各级政府的领导,同人大、政协、宣传、教育、科技、农业等各部门建立通畅、快速的服务网络,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信息会,采取为各单位办借书证、上门送书等活动,加强联络,形成一个各行各业都来关心、支持图书馆发展的良好氛围。这样有利于争取各方面的经费投人。第三,利用图书馆独有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为本地区其他企事业单位服好务,收取一定的费用以增加经费。总之,我们要千方百计,通过多种融资渠道筹措尽可能多的资金用于“共享工程”的建设中去。同时,我们的公共图书馆的领导干部也应经常一起交流经费争取、工程宣传、人才培训方面的经验。

3.2增强宣传力度

“共享工程”是一项依靠政府行为的公益事业,必须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才能使这一工程的实施与发展有可靠的保障,所以必须广泛宣传“共享工程”,让各级领导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公共图书馆可以在“共享工程”的平台上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读书活动、电影观赏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等,开展活动时最好能请到主管领导参加和讲话,或是干脆争取以政府的名义举办。这样,经过“共享工程”系统加工的优秀文化资源,通过畅通的网络通道提供给基层群众,将给予他们极大的感性认识。这些文化活动不但能开拓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补充精神营养、丰富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而且让“共享工程”更加深人民心、拓宽其受众面,还对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各级领导感受、了解了这项工程的积极意义,对争取经费也将有很大的帮助。

3.3重视人才培养

“共享工程”使图书馆面临着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挑战,这对图书馆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共享工程”建设,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既懂得图书馆基础知识,又懂得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因此,图书馆必须重视对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检索技术、多媒体技术人才的培养。目前,各级公共图书馆迫切需要引进的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专业、外语专业、信息情报专业的人才,以改善公共图书馆人才专业结构配置不尽人意的现状。笔者认为,首先,图书馆在激活人才方面应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通过聘任制,解决图书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全体工作人员能进能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可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等问题。其次,要完善内部的激励机制,实行精神激励和物质刺激相结合的形式。千方百计地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奋进和使人才能脱颖而出的环境。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才能激活人才,才能使人留下来甘愿为图书馆做贡献。第三,要积极营造尊重人才的氛围,在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觉得图书馆有所作为,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信任、理解他们,同时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第四、图书馆不能只坐着等待从哪里引进人,还应该培训现有的人才,图书馆应选择些接受能力较强的年轻工作人员送出去参加计算机方面的学习。相应的,“共享工程”湖南省级分中心也应该拿出一些精力和经费,经常性的举办技术培训初级班和高级班,一人一机,耐心地、手把手地教,直到学会为止。我相信,通过以上的一些措施,公共图书馆就能拥有专业技术人才。

第3篇:公司文化体系建设范文

为进一步凝聚和激励全体职工,持续提高公司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根据《公司-2015年发展规划》,特制定《-2015年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修正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在继承公司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借鉴国际一流钢铁企业现代管理和企业文化优秀成果,以先进的理念、制度、行为、形象推动文化落地,努力形成具有独特魅力与活力的公司企业文化体系,使之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把公司建设成为文化先进、管理科学、科技领先、诚信规范、形象良好、实力雄厚、竞争力强、效益显著的现代酿酒文化企业,为实现百亿目标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公司企业文化是一个完整科学的体系,建设具有特色的公司企业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尊重企业文化的建设的内在规律,有计划的、按步骤地从基础工作抓起,在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等层面上重点突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系统推进。

2、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要继承公司优秀传统文化,更要与时俱进,不满现实、不安现状,激发创新活力、向上动力和内在潜力,以超前意识进行创新和超越,不断赋予企业文化建设以新的内涵,在实践中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载体,使公司企业文化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3、人本原则.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对象。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为公司战略服务,但出发点和归宿是全体员工。建设公司企业文化,必须自始自终围绕全面提高员工素质、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与公司的共同成长这一主题进行。

4、特色化原则。优秀的企业文化一定是不可复制的竞争力。公司的战略目标决定了公司企业文化必须具有鲜明特色。要建立以彰显公司个性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以独特的视觉、听觉系统,让人们感受公司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公司特色企业文化的强大辐射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5、实践的原则.公司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理念重要、实践更重要、自觉实践最重要,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重在建设,重在操作,重在实效,切实把企业文化要求体现到组织、人员、产品和服务上,辐射到相关产业链中。

三、框架体系

太钢不锈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主要由文化理念体系、形象体系、行为体系及相应的子文化体系四部分构成.

1、文化理念体系.

文化理念体系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企业理念反映企业的价值追求、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构架主要包括核心理念、应用理念和子理念。核心理念指企业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应用理念主要是指在核心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公司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经营宗旨、经营准则等。子理念主要指核心理念和应用理念派生出的人本观、安全观、质量观、廉洁观、诚信观、创新观、客户观、开放观等。

2、形象体系

公司形象体系包括视觉识别系统和环境建设系统系统两部分。视觉识别系统是指公司名称、标识、标牌等内涵及外延的规范化、制度化。环境建设主要是指以生产、工作现场为核心,覆盖公司外埠子公司、海外公司以及公司人员、产品、服务所触及的一切地方的文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实现公司文化在全球所在区域的有效覆盖和统一、规范。

3、行为规范体系.

行为规范体系包括行为识别体系和制度体系两部分。行为识别系统建设是将公司文化理念转化为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企业行为准则、员工行为准则、职业道德规范、职业礼仪规范、公共关系规范、日常礼仪规范等。制度体系建设反映制度行为文化,是理念文化的动态反映,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必须体现公司文化的要求,通过规章管理制度实现文化的固化。

4、子文化体系.

在公司企业文化子理念的灌输和实践中所形成的人才文化、安全文化、质量文化、廉洁文化、诚信文化、创新文化、客户文化、开放文化等,构成了公司的子文化.

四、总体目标

培育一流的文化体系,创建一流的文化建设机制,营造一流的文化创建环境,凝聚一流的文化建设人才,打造一流的文化品牌,形成一流的发展软实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强公司凝聚力,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公司文化理念与具体实践的和谐统一,公司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实现以文化管理企业,靠文化制胜市场,为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目标(绩效指标):

1、全员企业文化认知度100%;

2、标识、标牌使用规范统一度100%;

3、全员行为规范率95%以上,杜绝明显的不规范行为;

4、重点行业、知名客户熟知率80%以上。

五、重点措施

1、持续提升公司企业文化理念.

根据新的形势和公司新的发展,坚持对企业核心理念、应用理念、子理念进行系统、认真的梳理、完善,不断赋予其以丰富的内涵,使之始终具有生命力。

2、开展企业文化的系统培训.

健全和完善全员企业文化培训制度。开展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国内外企业文化建设最新成果、发展趋势以及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等培训;开展以基层员工为重点的企业文化基本知识、公司文化理念、实践案例等培训ii;开展以企业文化骨干为重点的企业文化理论、典型经验方法等培训。

3、建立公司统一的企业形象和行为识别系统.

统一的设计和策划公司形象识别系统,以图案、文字等诠释公司文化的内涵,使公司文化核心内涵深入人心。通过《管理手册》严格规范标识和行为,在公司内部及公司运营所及区域(包括各子公司和海外公司),实现从员工行为到外在形象(标识、标志)的规范和统一,塑造统一的公司形象,实现公司形象和员工行为的一体化、规范化。

4、发挥典型引导作用,推动公司文化落地.

深入挖掘在公司生产和工作中实践公司文化理念的模范人物及典型事件,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学赶先进、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以激发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以先进文化整合制度体系,实现先进文化的固化.

结合管理体制、组织形式、队伍结构的新变化,推进制度创新,及时修订、完善各种 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起与公司文化相适应、相配套的管理体系,以健全完善的制度规范对企业和职工的行为,着力构建企业文化的养成机制和长效机制,将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在企业的体制、机制和日常管理工作当中。

6、打造公司品牌,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加强品牌管理,对公司具有代表性的品牌统一进行包装设计和策划宣传,利用一切有效的品牌传播途径和方式,加快品牌的个性塑造、形象树立和价值传递,最大化地赢得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使品牌价值真正转化为企业竞争力。

7、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构建企业文化传播平台.

加强报纸、电视、网络以及展览馆、俱乐部、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等企业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设,加强管理,提高水平。完善厂区和宿舍区文化设施建设,努力形成若干个文化广场.围绕重大节日庆典,广泛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显著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公司文化体育组织及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回报社会的公益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六、实施步骤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进行。

(一)整合、设计、完善、构建体系阶段(1月-12月)

这一阶段的工作目标:梳理、提炼、整合文化资源,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规划,完善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形象体系、行为规范体系,初步建立起相应的子文化体系,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决策.

主要任务:

1、完善公司核心理念及应用理念,基本完成公司理念识别系统建设.

在对公司现状进行全面系统评估的基础上,本着继承、融合、创新的原则,总结经验,着眼未来,梳理、提炼反映公司特点、符合公司发展目标和丰富管理内涵的理念体系,编制《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识别系统管理手册》。

(1)总结提炼公司核心理念,明确其内涵。责任、执行、精细、创新、求变、争先.

(2)拓展公司使命、愿景的内涵。目前,公司的企业使命是: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最精美的不锈钢产品。企业愿景(战略目标)是: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从长远看,公司应适时更名为“太原钢铁“;公司的使命应当修改为: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最好的钢铁产品和服务;公司的愿景应修改为:建设集高端化与特色化于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3)充实和丰富公司企业核心价值观内涵和外延。系统总结经验,适应新的形势和公司新的发展要求,吸收国际一流公司的先进理念,进一步对“以人为本、用户至上、质量兴企、全面开放、不断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进行充实、完善,作出更加符合实际、富有特色的诠释,力求生动、形象、易记、易操作。(4)坚持弘扬企业精神.坚持宣传和弘扬李双良的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继续赋予李双良精神以时代特征,丰富其内涵.同时,深入挖掘、总结双良式职工的典型事迹,形成实践李双良精神的宏大队伍.建立培养选树典型制度,各单位要将典型培养、选树、宣传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2、完成视觉听觉识别系统建设.

(1)开展公司视觉识别系统(vi)建设,对公司名称、公司旗帜、公司标志、产品标识、公司厂歌、主题音乐、公司形象导语、公司专题电视宣传片、公司形象标志、商标、标准色、中英文名称缩写及名片、信笼信封等要素进行系统设计,制定制作标准,编制《公司视觉听觉识别系统管理手册,规范,塑造公司统一的视觉听觉识别系统,实现标识建设有法可依,规范管理和使用。

(2)加强宣传、推广、应用。对公司各类标识物按照寓意性、直观性、表达性和传播性进行系统宣传、推广,使之成为公司文化的可视象征,有效改善公众对公司的认知、感受和评价。

(3)制定并实施公司各部门、部位各类标识的使用管理办法,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评价考核体系。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对标识进行统一规范.为口大考核力度,全面消除不规范现象,使公司标识、标牌的使用统一度达到100%。

3、初步形成行为规范体系.

(1)建立完善全员行为规范。继续从小事抓起,从小事做起,规范和约束全员思想行为,逐步解决职工中存在的“不文明、不规范、不精细“的行为,通过制度的硬约束,规范职工的行为方式,以此培养职工良好素养的形成。

(2)突出抓好岗位责任制和职工道德规范的落实,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变成职工群众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通过规范开展各种活动,建立活动制度,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文化建设.职工良好行为的形成,既要靠教育灌输引导,也要靠制度进行规范约束。要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健全完善《职工文明公约》、《职工道德规范》、《职工岗位职责》等制度规定和实施细则。在广大党员干部中,要完善《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实施办法,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和约束。

4、推进企业文化载体建设.

(1)强化阵地宣传。充分利用太钢日报、太钢有线电视、太钢网站、太钢内部各类期刊、杂志等传播平台,通过《太钢日报》的企业文化专版、企业文化论坛、企业文化故事征集传播,太钢电视台的《钢城纵深行》、《对话钢城》、《目击》,太钢内、外网的《企业文化》板块等栏目,强化企业文化宣传引导。继续鼓励各单位充分利用自办的简讯、宣传栏、电子屏幕等阵地宣传太钢文化。

(2)广泛传播先进人物及事迹。组织力量,持续深化“我们身边的闪光点“活动,深入发掘生动、深刻诠释公司文化理念的经典故事,编印《行动起来一一让文化落地》小册子,大力传播用心实践企业文化的真实、生动、感人故事,推动文化理念落地。

(3)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的“文化墙“。将优秀群体、模范人物、职工语录、警句格言、创新成果等,集中进行展示、宣传,形成全员汲取智慧和力量的“文化墙“。在开展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4)加强职工文体活动建设。健全和完善公司专业展览馆、俱乐部、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的管理制度;提出并形成建设公司级展览馆、科技图书馆的方案。完善厂区和宿舍区文化设施建设,力争形成若干个分布合理、特色鲜明的职工文化广场.以元旦、春节、元霄节、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为载体,广泛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显著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筹划并提出太钢文化节方案.探索建立登山、长跑、健步等特色活动制度,固定日期、参加人员、评比机制,形成公司特色的文化体育日,使其成为公司的文化品牌。定期组织开展回报社会的公益活动,如环境保护、植树活动、希望小学、各种捐助等,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5)系统策划公司形象宣传,通过制作具有太钢特色的礼品、组织参与国际性和行业性的展会、与主流媒体签订宣传战略 合作协议、开展公益活动等,扩大企业在重点客户和五百强企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6)开展工业旅游。加强对渣场、李双良展览馆、技术中心展览馆、高炉、罗马广场、炼钢、热轧、不锈钢冷轧厂、循环经济项目、不锈钢生态工业园以及阎锡山时期飞机库、小高炉等重要场所和景点的建设管理,适当配套增加人文景观,使之成为公司亮丽的风景,成为宣传公司理念、展示公司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窗口.

5、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和工作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成立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所属各单位要相应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公司企业文化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负责实施的主要职能部门,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负责处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组织公司企业文化的总体策划、实施规划、组织推进、考核检查等。

科学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考评,建立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将企业文化建设评估的指标被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定期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进行评价,使企业文化建设考评工作有章可循,并对基层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方向和指导。

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专家讲座、办培训班等,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组织企业文化建设骨干参加全国性的企业文化建设培训。

上述工作,要通过形成《企业文化手册》、《企业文化职工读本》和《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规划(-2015年)加以体现。

(二)全面实施、整体推进阶段(-20__年)

工作目标:从高度、深度、广度上巩固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主要任务:

1、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1)组织领导体系。公司和所属单位都要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组织领导和管理体系,明确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健全组织,明确职责,部门设置、人员、职责、分工、考核、培训、奖惩等科学合理,运行通畅.每年召开一次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实施大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成员会议。

(2)制度规范体系。要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规律,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推进所需要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依,依章管理,遵章操作,按章检查.

(3)学习培训体系。以企业文化为重点,学习目标明确,坚持系统思考和不断创新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学习培训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和成果转换机制。

(4)人才骨干体系。建立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人才骨干体系,主要包括企业文化建设的专家人才、骨干人才等。

(5)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评价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全面建立企业文化考核和评价体系,促进文化与管理、理念与行为的有机统一。

(6)物质保障体系。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物质保障,要有专项经费预算,并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2、推进视觉听觉识别系统建设.

制定并实施系统的公司形象宣传计划.研究在国内重要的机场、码头、车站、高速公路、风景区及标志性建筑物上设立大型户外广告牌、进行公司形象宣传展示的具体方案。集中财力统一对外开展广告宣传活动,以鲜明的个性化语言,向社会大众传播,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扩大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和企业品牌影响力.

各子分公司要在与公司形象识别系统相统一的基础上,导入自己的产品、服务、技术、队伍等形象识别系统。

3、继续落实行为识别系统建设.

完善员工行为规范,编制《公司员工礼仪手册},制定企业行为准则、员工行为准则和团队仪式与活动的行为规范体系。

规范公司重要会议、重大节日纪念活动、重大节庆活动、春节团拜活动、为先进劳模庆功活动、送温暖活动、领导拜访慰问活动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的文化礼仪.

4、建立企业文化师队伍,开展企业文化培训,普及企业文化知识.

建立与国内知名企业文化研究机构、省内外企业文化知名专家的沟通交流,结合公司实际,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总结、提炼、宣传、推广。

5、推进公司企业文化基地建设.

挖掘和整合公司深厚的文化教育资源,在公司重要公共场所、厂区重点路段和参观线路树立展示公司文化标志性语言的标牌,设计建造一批诠释公司文化内涵、象征意义深厚、造型形象生动、给人以思想启迪的雕塑。

完善公司各具特色的文化展示平台。以公司总部为基础,提出建设公司展览馆方案;以渣场及李双良事迹展览馆为基础,重点建设以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为重点的绿色太钢展示基地;以技术中心现有展览馆为主体,重点建设技术创新展示基地;以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区为主体,重点建设不锈钢知识普及与应用展示基地;提出建设公司阅览室、图书馆、科普中心展示基地方案。

6、推进文化载体建设

(1)加强信息传播载体建设。注重利用网络等新型传媒和报刊、广播等,提供能有效展示公司理念的文化产品。同时,加强对舆论宣传、公共关系的研究和策划,通过选择社会有效传播载体,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开辟新途径。

(2)加强特色活动载体建设.积极推进“看板管理“,“文化墙“等有效展示公司企业文化的窗口建设.

(3)加强摄影、书法、绘画、美术、文学、体育等业余文化队伍的管理,开展健康向上、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推动公司文化理念的传播。

7、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推介工作.

培育和树立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利用多种渠道对公司企业文化核心内涵进行宣贯和推介。

(1)系统培训。编写公司文化读本,成为文化的生动读物。没有理解,就没的动力、就没有行动和执行力。

(2)组织基地参观学习.

(3)“我们身边的闪光点“故事集。编写真实、生动、感人的故事加以传播。复杂的道理简单讲,简单的道理反复讲。将公司文化核心价值观转化为通俗易懂、简单而寓意深刻的小故事.

(4)征文、演讲活动。让故事进入市场、家庭、课堂、社会。

(5)编辑制作电视片,创作音乐,让独特的音像、形象、标识成为公司的化身。让人们一看、一听、一读就产生对公司的深刻印象。

(6)激励为丰富和实践公司文化有贡献的单位的个人。

8、完善并持续推进子文化建设.

子文化体系是文化体系的延伸、细化和塑造,主要包括:以执行文化、精细文化、责任文化为基础的安全文化、质量文化、营销文化、客户文化、品牌文化、制度文化、廉洁文化、诚信文化、创新文化,建设科技太钢、人文太钢、绿色太钢.除以上子文化建设外,适时启动相关子文化建设。

(三)总结提高、深化完善阶段(2013-2015年)

主要工作目标:

对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进行总结、宣传,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使公司企业文化与时俱进,为公司新时期的发展提供新的价值引导、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主要工作任务:

1、基本完成 企业文化体系建设。

2、深入推进子文化建设。

3、加强企业文化展示窗口建设,做好企业文化建设推介工作。

4、深入推进一流环境建设。做到既有个性、特色,又能反映公司文化理念。

5、召开企业文化建设阶段性总结表彰推进大会。对企业文化建设全面评价,分析现状,总结成果,表彰先进,巩固成绩。

第4篇:公司文化体系建设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很多知名企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并设有专门人员对企业文化进行宣讲,争取员工和社会认同。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在旅游企业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的今天,为了进一步弘扬企业文化,树立公司正面形象,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最终达到以文化管理企业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成为一些有远见的旅游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举措。

本文以辽宁北方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为例,对公司发展现状、人员构成、企业文化体系现状等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该旅行社的文化体系建设现状分析,查找并剖析存在的问题,对企业文化认同建设进行探讨。

一、样例旅行社基础数据分析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辽宁北方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L-LN-CJ00029)始创于2001年6月,是经国家旅游局批准,辽宁省工商局注册,特许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国际组团社,注册资金210万元。公司现为辽宁省旅游协会理事单位,大连市旅游协会旅行社分会常任理事单位,是AAAA级旅行社,曾多次被评为大连市十强旅行社。旅行社的组织结构类似于事业部式。公司设董事长1人,总经理1人,下设财务部和办公室2个职能部门,公民旅游中心、日本部、东欧部3个事业部。此外,该旅行社还有多个营业部分支机构。

(二)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该旅行社总部共有员工21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员工13人,占员工总数的62%,36-45岁年龄段的中年员工6人,占员工总数的29%,46岁以上员工2人,占员工总数9%。公司从业人员平均年龄36.2岁,管理人员7人,最小31岁,最大61岁,平均年龄42.6岁。从业人员年龄结构总体趋于年轻化,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年龄稍大。

从业人员的性别比例:从业人员中男性员工仅有4人,少于女性员工17人,占员工总数的19%,符合旅游行业特点,男女比例失调。

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情况: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结构,拥有较高学历的硕士研究生员工和较低学历的中职生各1人,在全体员工中所占比例均为5%,本科生占43%,高职生占47%。从业人员以高职高专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为主。

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从业人员专业背景主要集中在旅游相关专业、外语相关专业、经贸管理相关专业等三类,专业对口率较高。

二、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现状

第一,利用旅行社的宣传册,对企业文化定位,但体系稍显散乱,定位不具体。旅行社宣传册上对企业文化进行了以下定位,并印制成册,试图对企业文化进行认同宣传。企业箴言:真诚、务实、创新、争优。企业理念:责任、诚信、高效、协作。企业宗旨:质量、安全、专业、满意。企业品质:忠于企业、忠诚客户。企业精神:用心才能创新,竞争才能发展。企业愿景:希望公司能成为您最舒心的旅游之家;导游、领队能成为您最贴心的旅游伴侣。企业使命:打造一支“有理想、重信誉、负责任、受尊重”的高效团队,让合作者放心,让旅游者称心。

从样例旅行社的宣传语中可以看出企业经营者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试图完成企业文化认同,但从企业宣传语中可以看出样例旅行社企业文化体系比较散乱,缺少凝练,企业箴言、企业理念、企业宗旨的表述相近,涵盖宽泛,重点不突出,给人印象不深。

第二,以年会、大型活动为载体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但定位不准,渗透不够,文化凝聚力不足以达到让企业文化认同深入人心的效果。旅行社曾在 大商步行街进行宣传活动;借助年会活动,展示员工精神风貌和才艺;但文化认同效果不佳。

中华文化辞典把文化认同的解释为一种肯定的文化价值判断。即指文化群体或文化成员承认群内新文化或群外异文化因素的价值效用符合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的认可态度与方式。经过认同后的新文化或异文化因素将被接受和传播。

旅游企业的文化认同既包括旅游者对旅游企业的文化认同也包括旅游从业人员对所服务旅游企业的文化认同。该旅行社企业员工的对公司文化认同尚浮于表面,公司文化认同的渗透不到位,现有的企业精神文化不能落地发芽;针对旅游者的文化认同宣传不够,旅游者对企业文化印象不够深刻,企业文化所应具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

第三,现有文化体系中缺少对员工个人发展的规划和吸引,企业文化不能引起员工的共鸣和认同。该旅行社的企业愿景表述如下:希望公司能成为您最舒心的旅游之家;导游、领队能成为您最贴心的旅游伴侣。企业使命表述为:打造一支“有理想、重信誉、负责任、受尊重”的高效团队,让合作者放心,让旅游者称心。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关注旅游者接受服务的体验,关注旅游者与旅游服务人员之间的情感联系的建立。但企业文化中对员工个人成长关注不够或提示不多,不能吸引员工注意,产生心灵共鸣和文化认同。

三、旅行社文化认同建设探讨

本文针对辽宁北方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现状,对企业文化认同从文化体系设计、文化认同实施途径、企业文化落实3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精心梳理,把握重点,重新设计企业文化体系

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专业背景、学历水平表明,该企业员工对建设企业文化的理念应该比较容易接受,原有企业文化涵盖过于宽泛,脉络不够清楚,建议旅行社管理层,邀请相关专家,精心梳理,把握重点,重新设计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可以从形象塑造、行为指南、感情氛围营造和价值观树立四个方面打造企业文化体系。这四个方面相互支撑,实现企业使命,共享企业愿景。

第一,要完成企业形象塑造。从细节入手,逐步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文化内涵,进而完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首先要对旅行社进行品牌分析,在分析基础上进行品牌定位,明确品牌理念、品牌个性,品牌要素和品牌价值,在完成品牌定位基础上进行品牌传播,完成从内部文化核心理念到消费者认知的转换,实现企业品牌系统整合。

在打造品牌的同时要逐步完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港中旅这样的大型旅游集团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打造方面颇有建树,从logo设计、服装系列、广告系列、产品系列、旅游纪念品系列。对于多数中小微企业的旅行社来说,打造完善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任重而道远,起步阶段可以从几个主要系列开始:VI设计的组合规范、标准字、标志、标准化、象征图形确定后,可以先在广告系列、导视系列、展示系列、产品系列、服装系列展开,以后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步完善。具体事物体现在旅行社店面的设计风格、旅游广告宣传、赠送给旅游者的帽子、旅行袋、员工的工作服、旅游宣传彩页,出团通知等等。

第二,要完成行为规范系统整合。行为指南规范企业行为文化,建立行为规范系统。具体包括旅游职业道德规范、岗位行为准则、服务礼仪规范、培训管理规范、团队建设与管理、优秀员工评选与管理、创新提案管理平台等内容。

第三,要重点营造企业文化感情氛围。对样例旅行社来说,男女比例失调,女员工远多于男员工,一方面女员工有心细、沉稳、性格柔和等优点,擅长从事服务性工作;另一方面也有敏感、多话、爱攀比,好虚荣等缺点,成员间容易因小事发生矛盾,影响工作效率。因此,首先旅行社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注员工生活和工作,关心员工成长,解决员工困难和忧虑,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其次,旅行社要充分利用各种文体活动或拓展训练的机会,沟通员工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感情,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新型人际关系。

第四,要树立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经营哲学,又称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精神文化的核心和基石。企业价值观使企业全体员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评判标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它以情感文化手段和一种相容性心理暗示来激发每个员工将其潜能最大地释放出来,它一方面肯定企业员工的奉献,另一方面使员工明白企业整体利益是个人价值目标实现的前提。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精神统帅,整合企业精神文化,确立价值理念系统。具体来说,首先要明确企业的的使命(是什么),企业愿景(成什么)和核心价值观(怎么做),其次要利用各种教育培训,宣传企业的价值观念、经营哲学和企业精神,提高员工各方面的素质,达到企业彼此共鸣的意志状态,企业共同追求的精神境界。

(二)视觉刺激,语言强化,行为导向促进文化认同

企业文化认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强化和刺激。文化认同可以借助视觉刺激,语言强化和行为规范导向等途径实施。旅行社店面、电子商务网站、微信营销店要统一形象识别,在日常工作中,旅游服务中,不断地进行视觉刺激;以“微言大义”为准则,对企业文化宣传口号进行提炼,做到简洁明了、特色鲜明、朗朗上口,对核心文化理念进行每日一诵、每团一讲的语言强化,让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企业行为指南规范对日常工作行为导向,让理念变成行动,让行动化为习惯,让企业文化扎根于企业环境,形成充满正能量的企业风气。

(三)以活动为载体,以管理为保障,落实企业文化

第5篇:公司文化体系建设范文

时间飞快,从XXXX年XX月XX日进入XX公司,到现在已经快一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工作中得到了包括您在内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支持,我非常感谢。XX文化也慢慢感染我,您推崇的“负责、担当、感恩、互助、协作、共赢”等理念,我非常认同。每次见到您、X经理以及其他同事忙碌的身影,对XX这份炙热的情感、坚定的信心,也让我深受感动和鼓舞。我坚信XX未来光明的发展前途、也相信任何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能够在XX提供的良好职业发展平台上有所成绩???。

我很荣幸能够加入XX这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也一直很感谢您当初提供给我这么好的一个能发挥自我、施展自我的环境。进入公司以来,在领导和各位同事的指导及帮助下,员工人事档案管理已经详尽而完善,并建立起完整的电子档案系统,可随时查找员工资料,详细了解员工信息;公司目前在职的XX名员工中,有XX名是新招聘的,占比XX%,并且部分人员已经成长为公司核心关键岗位人员,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岗位职责;培训方面,从新员工入职培训开始,拓展到公司各部门业务培训,外部培训等,体系建设已经有大体框架;薪酬福利上,是公司核心机密部分,主要做的工作是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情况,调岗调薪的建议以及辅助利的完善;

考核考评方面,从新员工入职试用考评开始,对于合同期满、在职员工考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基本做到考核考评有章可循,建立初步的制度流程; 员工关系上,在XX公司的大力配合下,已经完全理顺员工入口出口系列工作,基本做到社保、公积金、其他手续等及时有效并且准确办理;企业文化及制度建设方面,不断修订完善,草拟员工手册等,提炼出公司文化,并通过邮件等各种途径不断宣传;沟通交流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及时了解员工信息,有效沟通,并及时汇报,起到很好的沟通协调作用,公司的团队凝聚力越来越强。

这所有成绩的取得,我个人在沟通协调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回想当初,曾经因为经验、习惯、意识、做法等等差异,跟您和其他同事有过冲突、意见不一,但好在得到大家的包容和及时帮助,使我迅速融入XX.回顾这一年,在取得这么多成绩的同时,我更深刻感受到自我的成长,不但在事业上稳步提升,生活上还找到一生的伴侣,当然这也意味着开支会原来越大。我相信XX真是我的“福地”。

结合公司薪酬体系,全员薪资现状;比照个人的岗位职责、岗位要求、工作表现、后续发展等方面;并参照公司的薪酬制度讨论稿中对于主管级以上薪酬等级的考评变动原则,郑重申请X本人: 岗位由“XX”提升为“XX”;薪酬等级由“XX一级”(XX基薪)调整为“XX一级”(XX基薪)。

知道您是一个喜欢直接交流不喜欢转达或拐弯抹角的人,本来想当面跟X经理您交流,但中国人的性格特点,面对薪资这个敏感问题,尤其提自己的薪资还是尴尬的很,昨天鼓足勇气直接跟您说,还是无法说清楚,请您体谅。 相信公司领导会慎重考虑我的申请。我想通过这个申请传达给公司是我勇于承担更重要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个人另外说明的一点是:不管公司同意与否、批复意见如何,我都会一如既往努力工作,争取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做出更大的贡献,因为我始终坚信这所有的努力,我自己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谢谢领导。期待您的回音。

第6篇:公司文化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财经,课程体系,建设原则

一、注重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职业转换能力的原则

(一)培养目标。高职财经类专业一定要在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动态制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主动契合新兴产业和先进技术发展需要,动态保持与现代财经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相结合,培养社会紧缺人才。

(二)教学计划。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按岗位群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改革,制订特色教学计划,形成一套内部体系完整、外部关系协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计划,从必备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竞争能力、职业岗位技能方面改革计划内容。

(三)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选择契合的教学内容,动态安排授课环节。做好学生实习及就业的相关工作,推动专业建设,形成以培养适应需求为特色的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全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成财经类法规库、案例库、配套电子教案及课件,努力提高特色财经类专业教学效率。采用案例教学法、研究性讨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提升教学质量,能够做到资源共享。

(五)教学评价。摒弃传统、落后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在教学计划、大纲、教材、案例、方式方法、作业等系列问题上建立独特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做到从重知识考试转向重能力考核,充分利用实际企业真实资源,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的评价指标。

二、树立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的开放性原则

高职院校财经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是未来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重点考虑的问题,关键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特色鲜明、实践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代表着教育和经济两个不同的利益体:企业是经济利益的主体,院校是教育利益的主体。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生产管理优势,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实习及就业机会;引进优秀的企业一线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满足专业教学的需求,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进度。企业则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产生广告宣传效应,依靠职业院校知识优势,获得相对优越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要与企业、行业相结合,要调查、分析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对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需求,并把这种需求转化为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同时,课程建设是否成功,能否实现培养目标,也只有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才能得到最终评价。

高职财经类专业应注重校企一体化建设,依托岗位,设计课程,提倡多证,以赛促学,形成融教学、培训、评价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现代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

三、理论与实践并重原则

财经类专业大部分毕业生将走向公司、企业等一线工作岗位,并且中小企业单位居多。事实表明,专业知识扎实、计算机水平较高、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更能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在工作单位职业发展也较快。对学生工作影响最主要的因素是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用人单位比较赞同专业开设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财经类专业往往更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动手能力培养。然而当今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就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所以要求我们需通过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程体系设置时实践性学时应该不少于总课时的50%。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发法,研发“工学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安排情境教学,通过项目具体开发流程的讲解,带动学生掌握课程的核心要领,达到知识、技能学习的螺旋式上升。在构建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根据不同专业领域真实工作需求,精选相对应的课堂内容和教学形式。如会计和税务等相关专业,应根据国家会计准则的变化和最新的税费政策等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无论财经类的哪个专业,要想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更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要勇于接收新的知识、技能点,把最新、最适用的知识、技能运用到课程体系建设中。

四、素质优先原则

企业一般很注重员工的综合职业素养,对员工职业素养具体要求涵盖:做事踏实细心、严谨自律、有条理性;工作积极主动,积极上进;为人正直,原则性强;责任心强;认同公司文化、讲诚信;能吃苦耐劳;独立性强。具有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沟通协调和表达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团队协作和管理能力;具有分析和决策能力;具有良好的执行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通过教育,使高职学生,尤其是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品质,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保证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高职院校应对素质教育课程提出更鲜明的要求, 规定必修的课程及学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充分体现,开设特色课程。

五、充分利用实训教学系统,实习实训环境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原则

我国高职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学生的自主性欠缺,学习相对被动。因此,课程体系建设不仅要考虑教师的讲授,更要重视学生的实践,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财经类课程在课程建设中应多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中,应充分运用校内高仿真模拟实训室,配备与企业实际工作高度对接的配套教学软件。实训室按专业核心能力训练要求与特点整合资源,提高实训室综合利用效率,发挥实训室应有的效能。总体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按财经实践工作岗位设置,在教学中,应以实际案例作为教材,以实践操作为教学的主体内容。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拓宽专业适用性,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编写或选用模拟实践教程时应结合企业实际。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单据等进行相应业务实践操作。使学生对财经工作的全貌有清晰直观的了解,使学生有置身企业真实业务环境的意境,最终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为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师资培训等要求,应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尤其是紧密型实训基地,可在顶岗实习、课程体系建设、教材编写、师资培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六、重视师资培养,打造锐意进取、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原则

(一)形成“双师型”教学团队。专任教师应全部具有财经类一线工作经历,专任教师深入教科研工作,主持和承担完成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各类期刊发表有较高影响的论文,积极参与教师类技能大赛,多与同行院校教师进行互访,提高课程建设的能力。教学团队注重把握专业培养目标,达到教学内容与自身素质的双重协调。形成一支从观念到行为的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团队。教学上体现实用、高效,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

(二)形成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兼职教师队伍。外聘专家应全部来自于企业一线,具有财经类专业技术资格,积极参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参与专业核心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毕业设计辅导及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等项工作。积极引进企业相关的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外聘兼职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水平进行具体的指导。引进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专家作学生的客座教授,不定期为教师、学生讲座。

高职财经类专业往往是专业性、技术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专业综合性、基础性作用日益显著,财经类人才,尤其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短缺日益严重。培养人才的核心工作之一是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必须做好的系统工程来抓。特色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人才的培养过程,培养过程的核心是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其实施方法。从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把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在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上,正确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明确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并坚持正确的原则是高职院校顺利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孙海泉,吴优芬.浅谈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依据和原则[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6:30-31+34.

[2]陈哲.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原则与实践[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108-109.

第7篇:公司文化体系建设范文

准确把握一流企业大学建设的宝贵机遇

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应“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现有施教机构,建设一批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7500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3900万人”,其中在“装备制造、能源资源等经济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人才500万人”。国家电网公司是我国能源领域的骨干企业,学院作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应积极响应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立足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和技术革新趋势,持续完善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公司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新装备的培训推广,努力打造一支具有精湛技艺和“一专多能”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为实现“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做出应有贡献。

建设企业大学成为世界知名企业支撑战略发展的新趋势。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为有效应对人才竞争压力,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建立自己的企业大学。在世界财富500强企业中,80%的企业拥有或正在建立企业大学,如GE克劳顿学院、西门子技术学院、惠普商学院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上世纪90年代企业大学理念引入中国后,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兴办企业大学,如华为大学、中兴通讯学院、海尔大学等。据统计,目前正式宣布成立企业大学的中国企业(含在华外资企业)已有350多家。企业大学对企业战略目标落地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服务企业战略,提升全员绩效。企业的学习活动不再以学员的满意度为主要评估导向,而是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改善为目标。例如GE克劳顿学院推行的六西格玛质量工程,丰田大学的持续改善培训等。

二是培养关键人才,提高员工能力。企业大学通过确立员工胜任能力标准以及相应的能力提升计划,培养企业的关键人才,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沉淀组织智慧,传播最佳实践。企业大学通过课程开发、知识管理等活动系统沉淀公司核心知识,使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并有效传播。

国内外诸多实践表明,建设企业大学已经成为构建企业培训体系的最佳实践形式。特别对处于快速发展并开始国际化进程的企业,迫切需要加速并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培训质量。作为世界500强前列的企业,国家电网公司亟需抓住机遇,紧紧围绕公司战略发展和员工能力发展需求,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定位,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通过完善培训师资队伍、培训内容体系和运营支撑体系,加强培训资源建设,大力提升培训能力,逐步建立并持续优化一流企业大学,传播公司企业文化,推动组织智慧沉淀,实现公司知识集约与共享,打造公司强有力的智库保障和人才引擎。

国家电网公司创建“两个一流”要求学院加快一流企业大学建设。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必须要有一流的员工队伍作保证。截至2011年底,国家电网公司管理的全资、控股单位职工共83.91万人,其中研究生、本科、专科、中职、高中及以下人员占比分别为3.66%、29.02%、28.59%、17.13%、21.60%,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的占比分别为10.26%、26.54%、32.12%,生产技能人员具有高级技师与技师资格者分别为2.21%和14.61%。员工队伍中专科及以下学历的比例仍然偏高,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的技术人才和“一专多能”型技能人才明显不足,员工能级结构亟待优化。按照公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及人才规划,到“十二五”末,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要达到38.2%,其中研究生学历达到4.87%;技术人员本科及以上人员占比达到64%,高级职称占比达到14%;生产技能人员中高级技师和技师占比分别达到2.43%和15.78%。

建设一流的员工队伍,必须有一流的员工培训。学院作为公司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必须满足公司发展需求,在建设一流员工队伍中承担起更为重大的使命和责任。经过分析,未来学院每年将主要承担10000名新员工、5000名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4600名公司级人才、1000名团青干部、6000名新任班组长、3300名公司技术技能类兼职培训师培训、4000名“五大”(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专项人才培训和山东公司8000名高级工及以上人员培训、16000人次职业技能鉴定任务。同时,承办公司技术比武、技能竞赛、专业调考等。年培训需求将达到170万人天,这对学院整体培训能力建设提出了全新挑战,为一流企业大学建设提供了宝贵机遇。

科学定位一流企业大学建设的目标战略

构建一流企业大学,要瞄准国内一流和国际领先这一目标

积极担承服务公司发展战略,示范最佳技能,推广先进技术,传播公司文化,引领员工成才的学院使命,努力创建国际一流企业大学,成为公司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员工终身学习的引擎、公司人才强企战略的助推器,着力构建“三基地、二中心、一平台”的坚强教育培训基地,即成为公司培训创新研发基地、团青干部培养基地、企业文化传播基地,成为公司系统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开发中心、新技术新技能推广示范中心,成为公司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为公司技术技能人才、青年人才培养和软实力建设提供服务保障与智力支持。

积极开展核心业务,学院重点承担公司新员工培训,公司直属单位、省公司本部及二级单位技术骨干等高层次技术人才,电网主营业务领域高级技师等高层次技能人才培训,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等领域紧缺人才培训,公司建设、运行、检修、营销四大专业领军人才培训,优秀专家人才及其后备培训,团青干部、青年业务骨干培训,新任班组长、兼职培训师资格认证培训,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做好培养模式创新及培训资源研究开发。按照“做大做强学院本部、做精做优泰山校区、做专做实各分院”的原则,统筹公司培训资源,科学安排业务布局。到“十二五”末,建成“师资雄厚、设施先进、管理精益、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企业大学;到“十三五”末,建成“理念先进、集约高效、创新引领、影响广泛”的国际一流企业大学。

构建一流企业大学,要大力实施四大战略

实施质量立院战略。始终坚持把培训质量作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增强需求导向的质量观,健全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紧密结合电网发展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结合“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带来的培训需求,科学设计培训项目,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全面提升培训质量。

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建设一流的企业大学需要一批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培训大师。要把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造有利于培训师成长成才的政策环境,在师资队伍中加快领军人才、首席培训师和优秀培训师培养。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聘请一批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引进一批高水平“双师型”(技师和工程师)人才,为实现一流企业大学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实施集约办院战略。统筹公司系统优质培训资源,加强对各分院、专项培训基地的业务指导,形成学院、分院、专项基地布局合理、分工明确、资源共享的培训格局。加快构建E-learning(网络在线学习)平台,统筹开发网络培训课件与题库,加快构建覆盖全员、标准统一、资源共享、协同高效的集约化大培训体系,满足多层级、规模化的培训需求。

实施品牌兴院战略。加强项目开发和培育,新员工、专业领军人才、高层次技术人才、高层次技能人才、团青干部、新任班组长、安全与应急等培训项目实现标准化运作,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电网特色的培训品牌。发挥品牌的龙头和引领作用,形成品牌带动、全面推进、协同发展的良性机制。

协调推进一流企业大学建设

加强培训资源建设

实现培训设施建设、培训师资培养、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教材应用、培训理论研究等培训资源“五统筹”,支持集约化大培训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学院的龙头作用,指导各分院、各基地协调发展,提高培训设施利用效率,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选拔使用机制,通过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并建立以专业领军人才、优秀专家人才、首席培训师为骨干的学院各级专家人才队伍。建立公司专职培训师和兼职培训师分级认证制度,学院牵头、分院配合,用三年时间完成全部培训师认证培训工作,并将认证结果与培训师聘岗任职及职业发展密切联系。统一安排优秀培训师参加国内外高端交流培训,统一聘请公司级培训师,统一调配高水平师资实施高层次培训项目,实现优秀培训师资共享。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超前谋划、系统组织公司技术技能培训项目开发工作。统一组织培训教材开发。以学院为核心,以分院和公司级专项培训基地为骨干,辐射省公司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搭建起公司系统技术技能培训理论研究平台。建成与生产现场同步、适度超前,全面覆盖电网主营业务,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培训需求的一流实训设施。

建设完善新员工和技术技能人才培训课程体系,系统开发岗位胜任能力标准及培训规范,搭建课程框架,编写教材及课件,建立配套试题库。根据公司统一部署,建设技术先进、资源丰富、应用良好的网络大学,为公司系统员工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促进公司核心技术技能的有效传承。

全面推进各项核心业务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学院功能定位,结合公司标准化建设工作要求,重点在新员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高端紧缺人才、团青干部等人员的培养上,系统设计各项业务的培训目标、培训规模和培训模式,打造公司系统通用的规范化、标准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员工岗位胜任能力。

提升新员工培训能力。提高公司系统新员工的岗位操作技能,达到《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中I级职业能力要求。增强新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

提升高层次技术人才培训能力。完善高层次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体系,开拓专业视野,提升技术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造就一支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强、擅于攻坚克难的技术人才队伍。

提升高层次技能人才培训能力。完善技能人才的专业知识体系,开拓专业视野,提升对岗位技术、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的创新能力、传承能力,造就一支爱岗敬业、技艺精湛、具有专门技能、善于解决技术难题、适应新型生产模式的技能人才队伍。

提升“五大”体系专项人才培训能力。以提高公司“五大”体系新模式下岗位履职能力为核心,以专业知识更新和岗位技能提升为培训重点,培养一批满足公司“五大”体系要求的“一专多能”技术技能人才。深化专业领军人才培养。经过集中培训与岗位实践的培养,学员在专业前沿知识、专业深化知识以及相关专业领域知识方面得到巩固和拓展,进一步完备知识体系,增强综合素养,在课题研究、科技攻关、成果运用和管理实践技能、梯队建设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本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

深化优秀专家人才培养。提升组织协调、管理创新、技术推广与技能革新能力,完善知识技术传授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深化优秀专家人才后备培养。明确发展方向,完善核心业务知识体系,提升专业技术技能水平,使其尽快成长为满足公司发展需要的优秀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第8篇:公司文化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应收账款;问题;对策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材料、商品、提供劳务等,本该向购货方收取但未能及时收到的钱款。股份制企业结构相对简单、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应收账款周转十分缓慢,造成资金无法正常回收,资金流量短缺,制约了股份制企业的快速发展。在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大背景下我国股份制企业能否安全、持续、稳定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当前有很多企业由于未能对应收账款实施高效的掌控,以致企业资金紧张,乃至陷入财务危机。

1.股份制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赊销自身是存在风险性的,产生大额应收账款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从整个交易看,由于信用管理不合理从而使决策没有成功;以管理方向来说,这是忽视了应收账款持有水平而产生的;从内部控制来说,这是致使整个交易过程失败原因。

1.1信用管理部门职责不清和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人员

应收账款管理主要由事业部所属市场营销部、财务部和公司法务部负责。其中,市场营销部是应收账款管理的主要部门,负责签订合同,销售的产品承担相应责任;财务部负责日常会计核算、定期对账、协助催收货款;法务部负责移交逾期账款清欠工作。这种管理机制,在明确应收账款的管理主体的浮于表面之上,但有一个很大的风险。首先,营销部及销售人员的职责是销售商品,在现有业绩为大的鼓励机制的利益驱使下,销售人员只关心是否达到销售额,应收账款的回收与他们否并不关心。尽管财务部以通过应收账款日常核算,向市场部和销售人员通报有关应收账款的账龄信息及开票、回款信息等,帮助他们定期与客户对账及适当催收货款,但也不能解决在应收账款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1.2 忽视社会信用,盲目依赖合同控制

信用销售是以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基础。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及贸易总额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法制建设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并不完善,信用缺失现象严重。在行业竞争激烈的状况下,部分销售人员销售商品过程中,出于经济利益驱动,为了与对方签订赊销合同盲目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从而期望通过销售合同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尽管公司对签订的赊销合同进行了审核,但是这种约束力仅仅是对合同文本身的一种把控,风险来自每个客户的资信程度和偿债能力。故合同的约束力对缺乏诚信及没有偿债能力的客户毫无意义。

1.3 缺少对赊销客户的信用管理

因为公司赊销管理缺失。遂需要通过调整信用征信和信用评估,没有直接联系的业务和信用状况的规模,盈利能力。

公司没有对客户信用信息的会计明细核算,没有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从而导致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产生坏账,应收账款拖欠和坏账、呆账风险加剧,是资金不能很好的回笼,影响资金链正常运转,同时,对企业下一步的生产经营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对于企业而言,资金链即为生命链,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

2.提升股份制公司应收账款管理质量的建议

针对企业上述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2.1加强事前控制

选择客户及和客户签订合同等出发点来控制应收账款所带来的风险。在筛选客户方面从以下几个点入手:1.根据信用分析选择较优的;2.交易前,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3.分析结果建档,为以后做准备;4.交易完成后,对交易过程进行评估;5.分析客户的财务报表,保证其真实性;6.客户业务信息审核;7. 综合对所有信息做一个总评价。根据总的分析评价,针对评价结果较好的企业适当放宽赊销的交易额度、支付的期限,并加大销售力度;而对于结果较差的企业可以慢慢放弃交易,且绝对不能采用赊销的交易方式。履约保障也是事前控制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对对新客户或资料不可靠、有较大潜在风险的客户企业这是不可或缺的保障措施。

2.2事中管理

这是避免形成坏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不能只改善销售人员情况,而应该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赊销申告制度,并提前设计统一编号的四联“赊销单”,其中列举交易信息,分别由客户、责任人、经办人和资信管理部门留存,对其定期检查,防止资金体外流。

2.3加强后续管理

这也是应收账款管理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总体情况来看,就是因为后续管理不力从而导致坏账发生。针对应收账款不同类型采取不同催收方式:1.未到期的,维护与客户的良好关系,防止拖欠货款的发生;2.期满后,对没有及时付款的,赊销人员立即催收;3.针对不同客户、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手段:如果是资金流暂时出现问题,根据前期分析评价及经验,不应进行过多干扰,适当延长还款时间,但对那些恶意拖欠或发生财务状况,应采取包括诉讼的手段来降低损失;4.根据不同情况及时统计掌握应收账款的动态情况;5.催收工作到位以后,仍不能收回应收账款,为失败收款应收账款。建议公司协同其他有关部门采用账龄分析法、债务分析法等分析法确定还款可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债权,减少损失。

2.4 构建考评体系,改进考核机制

目前阶段,公司在市场环境、运行规则、竞争方式、运行与管理体制这几点上都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所以,针对销售目标而有的考评系统是公司销售管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这一系统体系可以面对新要求及新挑战,并根据理论要求,合理设置与应收账款的管理目标相关的指标体系,从而发挥其在公司营销活动中的效果评估、调节与控制、报酬与激励及行为引导方面的重要功能。

公司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支持系统,以确保评估结果达到应有的效果。主要包括:将考评结果逐步发展成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合理结合销售考评的激励与约束体系来达到约束作用等。(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参考文献:

[1] 韩玉娟.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风险控制[J].经济生活文摘,2011.12,142

第9篇:公司文化体系建设范文

一、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实施实践教学

(一)认真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使人才培养规格符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用人单位需要

高职毕业生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职业核心能力;二是行业通用能力;三是专业岗位操作能力。与专业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是形成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选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对接的基础。校企双方根据当前企业岗位、预期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充分调研分析本专业所针对的职业岗位(群)技术领域与工作任务需求的基础上,确定高职人才培养规格所要求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对接、实训教学与现场技术应用有效对接

按照“上好基础课、突出专业核心课、强化岗位实践训练、重视企业文化和科学素养熏陶”的教学原则,文化基础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同时培养必须的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课程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以任务为导向,实施“学中做”、“学中教”,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的项目或任务中,使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有效对接;专门技能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突出“实用”“、娴熟”,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真实的工作(生产)项目为载体,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施“做中学”“、做中教”;尽可能安排学生到校外合作企业开展岗位轮训,使实训教学与现场技术应用对接,同时感受企业文化,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过程,缩短了从知识应用到能力培养的距离。

(三)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的指导与管理,使学生尽快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群)的综合要求

认真选择岗位多、对口性强、技术含量高、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学校安排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的第一步;实习实训中学校安排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去加强对学生进行指导,与企业师傅、技术人员及时沟通解决学生技术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实习质量;学生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深入企业、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心理、生活、工作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疏导并加以解决,协助企业在实习实训中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精神、协作精神,使学生讲诚信、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尽早适应企业文化要求。

二、多形式引进企业文化,使学生多接受、早融入

(一)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

由于企业文化是有共性的,职业院校在实施专业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几个普遍问题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如消除“60分万岁”的思想,培养学生“零缺陷”的意识;重构教学人际关系,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改进按部就班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工作主动意识,避免总是在等待领导安排任务的现象。

(二)在订单培养中融入企业文化

订单培养方案中不仅有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内容,还要有学生从业态度和思想素质培养的要求。订单企业的企业文化应作为订单班学生教育培养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此,可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员工守则等一系列内容悬挂教室,并请公司领导到班级座谈,使学生时刻受到公司文化的熏陶。

(三)在实训教学中领悟企业文化

改进校内实训教学,使其在教学内容上、管理机制上均具有企业氛围,努力缩小与企业的差距。学生进入车间就是员工,教师进入车间就是师傅,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得到锻炼,接受企业文化的影响。

(四)在校园建设中引入企业文化

可以将优秀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制成标牌,悬挂于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图书馆、宿舍楼及其它校园醒目位置;也可以以知名企业的名称、典型人物的名字为广场、道路、实验实训室、科研机构命名或冠名。从而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

(五)在社会实践中感受企业文化

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顶岗训练,直接感受企业文化;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业打工、参加社会调研,使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感受企业文化。

三、加强就业指导,使学生早定位、定好位

(一)加大素质培养力度,提高就业竞争力

第一,完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以职业和就业为导向,优化“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逐步规范教学内容。第二,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素质拓展为平台、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技术发明、创新设计比赛等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二)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培养正确的择业观

1.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2.加强就业指导团队建设;3.加强就业观念指导;4.加大自主创业的引导。

(三)加强就业帮扶力度,解决特殊问题

通过学生就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就业心理,发现问题对应指导;课堂上模拟人才招聘的面试现场,以克服学生对面试的恐惧心;对经济困难或者心理压力过大的学生等特殊群体,实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