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基本概念
旅游企业经营领域涉及较为广泛,以游览、娱乐、住宿、购物、餐饮为经营主线,其财务管理特点基于旅游产品特点。就旅游企业来说,产品生产大多在服务上,其产品特性完全是服务性产品特点,如生产销售同时发生、不可储存性等,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激烈化,旅游企业面临的风险因子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企业处理好投资、融资、筹资及日常的财务工作,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保障内部组织的稳定运营,为企业竞争提供必要基础。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总的来说包括内部风险及外部风险两类,内部风险主要指内部管理失调引发的风险,包括投资、筹资、决策等方面。外部风险主要指经济、政策、文化环境的变动。这些风险因子都会对旅游企业的收益造成影响,对旅游业长期发展不利,因此,旅游企业必须熟练掌握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工具,强化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二、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分类
针对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可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两类。其中,不可控风险不受企业自主意志影响,被动性强,是所有企业都会面临的风险,来自宏观条件,如国家产业政策、企业主营业务区域状况等。可控风险主要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笼及收益分配四方面,可通过自主决策避免或解决。
(一)不可控风险
不可控风险主要是旅游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5.12地震为例,由于民众对地区灾害性时间的担忧,游客多数会选择其他地区旅行,直接减少了四川地区的旅游业务流量,若企业以此地区为主营,由于企业资金长期占用于收益小地区,这些地方的旅游企业经营风险就会极高。此外,国家政策上,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企业可能会被迫出现转产或经营调整,不同性质的旅游企业受到的影响也会不同。
(二)可控风险
可控风险是企业内部经营风险。一般的,旅游企业可控风险主要表现为偿债能力不足、现金流量呈现负数、依赖短期借款引起的资金周转不灵等。这类风险的成因往往来自企业内部,如决策失误、资产负债评估能力不足、竞争过强、财务控制能力不足等。以财务控制为例,旅游企业财务控制难度远远高于工商业企业,一方面,企业应收账款控制难度大,流动资产占用高,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存在虚增企业利润,企业难以把握自身实际财务状况,直接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三、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财务风险意识不足、人力成本及宣传成本支出占比过大、资金管理效能不佳、投融资风险度量不足、内部控制不到位、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等。从普遍性入手,本文总结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如下:
(一)强化业务流程控制
要实现高效的财务风险防控,旅游企业必须强化业务流程控制,强化财务管理刚性。首先,在旅游项目开展过程中,企业将所有业务纳入合同化管理中,避免由于客户要求、费用、行程上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第二,在提供旅游产品时,旅游企业要严格按照旅游合同办事,按照合同内容,依据景区计费标准行事,制定严密的计调单,若要开辟新路线,则需进行专项调查之后确定。第三,要按计调单编制及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合理划分行程中团队成员职责,形成相互制约机制,避免超预算、资金结算错误等风险。第四,旅游行程责任分配前置。要在出行前将计调单、安排、服务标准等要求事项部署下来,以便实现行程中费用控制。因此,计调单刚性必须足够,要严格按照计价单控制成本,严格审查,该报销尽快报销,不该报销坚决不报。
(二)强化财务控制
首先,旅游企业应完善内部各项财务工作细则,按现有会计准则、会计法等相关法律,结合行业特点及企业特点制定本企业财务会计明细操作规范,强化风险监控。第二,要注重会计工作的实际执行,强化经济活动的系统记录与分析,使企业内部资产及财务状况得以正确反映。第三,要强化资金和费用管理,提高预算科学性,要严格按照旅游主线及行程开展预算,避免预算超支及预算不足。
(三)强化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首先,风险评估指标设置应以企业资产负债率为基础,当资产负债介于40%~60%时,企业资金配置最为合理,低于40%资金充裕且可能发生限制,高于60%企业资金紧张,负债较高,应启用财务预警,控制负债增加及比例。此外,流动比率也应作为风险指标的组成,应将流动比率控制在1.5倍,避免企业资金链风险。其次,在风险防控设置上,旅游企业应当首先强化员工及部门财务风险意识,在规范财务基础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制度性建设,在大财务管理架构上,计调单、会计核算凭证等进行标准规范,对收支预算、资金回款等项设置专用管理办法。最后,旅游企业可引进外部监察机构,利用抽查、倒查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评判,提高管理接入的及时性,避免事后控制。
(四)强化财务队伍建设
团队凝聚力上,应当营造以人为本的团队氛围,为财务人员树立信心,提高凝聚力;在岗位设置上,应实行轮岗,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避免长期任职出现的岗位漏洞;培训机制上,可采取持续教育与专项教育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企业内宣传财务风险知识,联合专业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营造风险防控氛围,另一方面可开展主题明确、重点明晰的财务风险防控教育活动,如竞赛、案例交换等,提升财务队伍素质,避免因人员疏忽导致的财务风险。
(五)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旅游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主要包括信息咨询、电子政务、旅游电商三大系统。策略上,旅游企业应当从强化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建设、完善安全保障体系三方面入手。实际操作上,一方面,政府应为企业构建信息技术宏观条件,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要强化门户网站建设,如提高网站信息详尽程度、组建论坛、构建客户交流机制、同行联合网上宣传等;优化电商模式,如构建个性化网络平台、开展虚拟旅游经营等;大力开展网络营销,如交换友链、Email推广、自媒体推广、竞价排名推广等。第三,要强化多方合作,如旅游相关部门协作、银行网上协作、网络公司协作等。第四,可开展CRM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客户回流。第五,强化系列服务。第六,加大员工专业培训,如导游技能、财务技能等。
四、结语
关键词:建筑企业 财务管理 风险控制
一、引言
不可否认这些年来我国的建设正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重要方面,负责大型施工中的铁路施工和道路施工等等项目的企业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代的不断发展,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数量的日益增加,伴随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数量的增加使得供大于求,垄断已成为历史,市场逐渐向购买方转变,变成了买方市场。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也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转变,传统的增加员工、增加资金或者扩展项目建设面积等管理方式很明显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被淘汰,现代先进的内部管理逐步转变为提升管理效率,重视工作的细节,管理的规范以及实现企业制度化的管理模式等,只有真正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保证企业具有优势,不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实现更好更健康的发展。而在内部管理中,财务管理以及风险监控是十分迫切而必要地,财务风险并不仅仅局限于内部原因也存在外部因素,正对存在的财务风险以及对他进行更好的预防和控制,风险评估是首要,只有对存在的财务风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提出措施或者方案做到高速有效的解决问题。
二、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因素分析
新的市场对现今的建筑施工企业提出了新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转而运用通过先承包建筑项目而后转给其他的企业的这种模式,同样的,运用这种方式的企业也面临着有内外两方面因素造成的财务监管风险危机,但是这与传统的直接承包工程的企业在内部财务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些许差异。以下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进行分析:
(一)外部因素
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家制度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基石,因此,国家制定的政策或者制度相应的对企业提出了挑战,这构成了一定的风险,是造成财务监管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国家制定政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地否定、修正、否定、再完善的不断循序渐进的向上发展的过程,因此,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就必定需要跟随国家政策不断随时进行调整、修正、完善,如果不能的话,可能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样性的发展使得竞争越来越激烈,垄断基本上已成为历史,企业已经失去了他们的优势,现实是现在是买家挑选卖家,所以某些企业为了保障自身的竞争优势会忽视自身的经济实力而盲目承包工程造成资金风险,以及由于管理能力不足造成企业经营紊乱而不能够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严重的甚至会使企业破产。很显然,市场竞争也是引起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危机的一个外部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施工任务时,都是以合同的形式来确定的工程施工范围、施工内容、造价、安全、质量、工期、主要人员等,会对各个方面的目标进行约定,在这个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潜在地风险。如果企业过于低估合同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可能使得企业在管理时过于关注建筑材料成本价格而忽视了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陷阱,比如:甲方在合同中通过玩弄文字游戏有意的潜在地对施工单位设下了陷阱,如果该单位没有谨慎细致地对合同进行分析,一旦签订合同后,很有可能在承包项目以及建筑施工中遭受种种风险,造成经济损失从而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因此,关注合同风险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内部因素
巨大的危害往往是由于内部原因引起的,比如:管理因素中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人力资源因素中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职员工作能力等;自主创新因素包括科技运用、研究开发、信息技术等,这些因素如果出现问题的话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估的危害。
企业内部管理的经营方式不良或者企业制度不够完善都有可能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在上面所谈到的主要转包工程的企业而言,他们尤其需要注意合同签订、信息监控、员工管理等方面科学规范的制度建设,如果企业忽视对合同管理的危害程度、没有严格的员工监督体系,缺乏对市场以及其他企业的信息收集等,都很可能使企业面临失败甚至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但是,现实总是不能尽如人意,市场上还是存在许多的企业不能意识到这一点或者不具有完善制度的能力,显然这些企业很有可能被市场所淘汰。因此,企业管理制度是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的内部因素。
再者,意识决定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要发展,想要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首先必须具备有敏锐的风险防控意识,而不是唯我独尊的霸权思想,充分意识到自身所处的地位以及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管理者的眼界不能仅仅局限在是否能给企业到来经济效益,而是转而面向更广阔的天地,认识到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给企业带来收益,更重要的是能让企业在如此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并且健康长足的发展。因此,应该加强管理人员的忧患意识以及责任心,使企业的管理者能够重视财务管理以及财务风险监控工作,资金是企业运营的根本。财务状况清晰明确,财务制度科学规范,有效提升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速率以及质量就能最大程度的改善企业的财务工作的监管能力。
最后,一个国家要发展,科技要振心,人才才是关键。同样的,企业也是这样,一个企业要想长足的发展,人才的贡献必不可少。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如果不能具备有财务管理以及财务风险监控等方面的专业素质,其他部门的员工不能认识到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性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内部的紧密的联系,有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高效的执行,那也只是一纸空文,不具备有任何的意义。因此,为了能更好的预防和控制各种财务风险,对员工进行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都是十分必要的。
三、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
上文我们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中可能造成的种种内外风险进行分析,也让我们对解决相应的财务风险提出了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一)加强制度建设
合同签订、信息监控、员工管理等方面的科学规范的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健全企业的运营制度,收集信息是关键,对市场、竞争对手以及相关项目的信息是否充足准确往往能够影响到企业的决策以及发展前景,这要求企业要深入调查、仔细区分,才能使企业占据有利的地位,因此,改善调查机制的制度建设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同时,合同管理制度的建设也十分重要,如果企业过于低估合同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可能使得企业在管理时过于关注建筑材料成本价格而忽视了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陷阱,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各个步骤的监督和管理,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上尽量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再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十分关键,它不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醒风险的发生使企业具备充足的时间来解决问题,而且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二)培养风险防控意识
企业的所有员工应该都能具备有财务风险监管意识,不论是管理者或者是普通员工,同时,要能够学以致用,在处理日常工作时,要能够时时提醒自己,风险是可能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步骤中发生的,工作中的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机率。
(三)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员工考核以及培训制度的建设是重中之重,人才才是第一生产力,加强员工的财务风险监管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应该强调对风险防控的学习与工作的结合,要能够学以致用,有效的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四、结束语
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给建筑施工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激烈残酷的竞争要求企业要能紧跟时代的潮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首先就是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风险监控制度)、提升员工的专业以及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效的保障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瑞.浅析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J].财经界.2013(05)
所谓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种财务活动中,受到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实际的财务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使得企业出现遭受损失的机会。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而言,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以导致财务风险演变为企业损失,从而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通常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三大部分,即资金管理、筹资与资金营运,企业要面对这三种财务活动所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客观性,其客观存在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全面性,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均存在相应的财务风险;第三,不确定性,在特定的条件下、特定的时期内,财务风险有发生的可能也有不发生的可能;第四,收益性或者损失性,风险与收益是正比关系,风险越大,收益越高;第五,激励性,财务风险会促使企业对自身的管理进行改善,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二、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类型
对于一家生产型的企业来说,其财务管理风险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一)资金管理风险
生产企业资金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信息真实度的差异方面。一家现代化的生产企业,其管理制度的本质就是信息管理的创新,但是我国很多企业受经济体制的影响,多数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少透露本企业的信息,信息流通相对比较困难,因此企业管理者所获取的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相对较低,也就谈不上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此外,尽管很多生产企业都在进行制度改革,但是其资金管理水平却与现代的企业制度发展不平衡,导致财务管理效益差,无法为企业的投资方向提供可靠的、有效的参考依据。
(二)筹资风险
企业主要的筹资风险来自于资金结构。如果企业的部分资金为借贷款项,一旦企业亏损则贷款的利息与本金均需企业的自有资金来支付。如果企业失去偿债能力,则财务风险就会随之出现。此外,利率风险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部分,所谓的利率风险,是指金融市场利率的波动导致企业筹措资金时可能到的损失。如果对收益情况没有准确把握而筹资不当,其所支付的利息就会高于平均利率,不但会受到损件,而且对自身的发展也极为不利。
(三)资金营运风险
生产企业资金营运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应收账款带来的风险。企业为了扩大自身的市场占有率,赊销是普遍采取的营销方式,这种模式会大幅增加企业的应收账款,使得企业的资金流减少,甚至造成资金断链。由于管理不当、盲目赊销,未针对不同客户建立对应的信用等级,造成应收账款的恶性增加,带来大部分坏账。此外,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资金营运风险还来自于盲目的投资生产,存货过多增加了仓储成本。这些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的作法均会带来一系列的财务管理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加强资金的安全控制与管理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预算管理机制。在进行预算管理时,要根据企业短期的发展目标与年度预算,结合企业实际的资金流向、财务状况等,进行全面的跟踪与监控,对企业财务流动进行定期检查,将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出来,及时进行纠正与改善,以保证企业预算管理的确定性。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根据市场环境的调整与发展,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实现权责分明,以确保资金管理的安全性。此外,对于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费用报销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再做严格的规定与完善,保证企业资金支付业务的办理有章可循,提高入账管理准确性与及时性。
(二)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对于筹资过程存在的风险,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首先要确定出资本的结构,对筹资成本与风险进行权衡,保证成本与风险的比例相适宜,保证为企业带来最大效益。其次,要对筹资过程利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加以防范,如果利率处于较高时期或者由高变低的过渡时期,企业要尽量少筹资,如有需要只筹急需资金即可;反之利率的水平较低或者处于从低升高的过渡时期,企业可以利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筹集长期资金,企业的资金压力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三)投资风险的控制
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控制方式进行投资控制。如果与企业的重大决策有关,可以采取分权制,即在企业决策中指定制度,执行时遵循相应的规定程序。如果一些应急预案则需要做出果断的决定。如果投资的规模比较大,则要对市场外部环境、政策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将投资风险降至最低。
(四)建立财务风险识别系统
企业要提高风险控能力,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系统十分必要。首先要对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及时、准确的辩识;其次风险是可以通过单个财务风险指标的变化趋势加以监控与预测的,比如,资产净利率,即净利润与资产总额的比值,其所表示的是企业综合利用资产的效果;或者资产负债率,即负债总额和资产总额的比值,可以通过该指标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利用负债的能力进行衡量;最后要编制科学、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经营者可以根据现金流量预算发现问题,并采取对应的措施。此外,要保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良好的内稽、内控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总之,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而言,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进一步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引入现代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做好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从而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夏学君.浅谈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财税论坛.2011(4).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控制措施;研究对策
财务风险受宏观外部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影响,与企业资金的筹措、运用以及管理措施有着密切相关。
1.财务风险的概念界定
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贯穿于各个财务环节的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下的集中体现。它决定着企业生死存忘,体现企业价值实现的大小。
2、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内外因素
2.1外部原因
2.2.1宏观经济的影响,
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经济变化,如原油价格的上涨带动运输企业营运成本增加,无法实现预期财务收益。另一方面金融利、汇率的变动,企业利率的预期下降与升高,都会加大财务风险。
2.2.2、政策法规的影响,
国家对各行产业优惠、鼓励与限制的调整,企业活动将受到重大影响,或调整税收法律规范,加大税负,增加现金流出,都会使企业的财务决策出现不确定性,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2.2、内部原因
2.2.1、关系不顺,意识淡薄
企业部门间、子公司间、子公司与集团在资金管理、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识不足,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流失严重,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
2.2.2、制度不健全,营运多赊销
普遍存在企业财务决策凭借经验及主观意愿,经常发生失误,无法获得预期收益收回投资,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企业缺乏预警机制、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加重负担。企业赊销产品,应收账款到期无法收回,坏账增加。资产到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影响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产生财务风险。
3、防止财务风险资金的控制措施
3.1、资金收益分配风险的控制
企业须根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按预期财务收益的要求,合理制定出会计核算、利润分配办法。在不影响企业再生产情况下,应每年向投资者进行一次收益分配,给投资者以看得见的实惠。保持企业企业长远利益,控制资金成本,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争取每年收益呈递增趋势,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
3.2、资金筹集风险的控制
须制定出适宜筹资方案,选择最经济可行的筹资方式,最佳的筹资结构,合理的筹资期限,如:商业信用、短期贷款等,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进一步降低筹资成本,减少风险。
3.3、资金投资风险的控制
科学、合理制定出投资风险控制策略,具可操作性。在执行中应具有权威性,渗透到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使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审慎评估风险及限额,采取压力测验、情景评价等方法度量企业能够承担的投资风险,及时发现并控制。
3.4、资金回收风险的控制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评估对方财务状况,预防坏帐损失的发生。最好慎重选择即期结算方式,如支票、银行汇票等,制定折扣政策,以促进货款的及时回收。加强销售货款的回收。区别偿还期限的长短,采取相应的催收措施,如去函、上门催收等,以控制资金回收风险,减少坏帐损失。
4、防止财务风险的管理控制措施
4.1、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设计一套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职能部门的公司组织机构,明确各自职责,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的监督体系,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如;董事长与总经理为一人,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一套人员所产生的权责不清、制衡力度锐减,从而防止财务风险的产生。同时,加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的运用与控制,使得外部技术、情报和内部的技术、管理信息得到安全前提下的及时沟通,确保内控的有效实施。
4.2、建立完善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一套现代化的信用管理制度,如:客户信用管理制度、信用额度审批原则及程序、应收账款监控制度、拖欠帐款处理办法等,在较快时间内改善企业信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应变能力,最终实现全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4.3、构建激励和约束机制
通过目标激励和利益激励,采用认股权、报酬延期支付的报酬体系,使经营人员的收益与企业较长期的发展相联系,减少短期行为,使投资方利益最大化。同时,通过公司财务内外约束机制,如:政策法规、市场、财务预算和财务监督的约束等,按既定各层次的财务目标要求,从事具体标准的财务活动,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的总体目标。
4.4、强化监督机制,加强内审控制
通过员工持股,发挥其从关心自身利益出发的,对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这种监督是持续的、自发的、不需要外部激励,效果非常明显。避免外部股东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监督困难,使得监事会职权真正落到实处。
同时,企业内部设立审计部门,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受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充分行使监督职责。
4.5、健全人力资源制度
保证在聘人员符合严格的招聘程序,时时提醒员工遵守工作、行为规范,并作为考核依据;通过对员工整体、专业、企业文化培训等多种形式,增强员工学习能力,把个人知识转化为企业知识;明确员工自主开发能力意识与开发方向,培植和强化员工自主开发能力,创造和改善虚拟学习环境;建立企业知识库并对重要岗位员工建立职业信用保险机制,如签订信用承诺书,保荐人推荐或办理商业信用保险,防止商业秘密泄露,把企业分散的经验类知识聚集知识库“蓄水池”变成可共享的资源,避免因人员变动带来大量相关隐性知识流失的现象发生;也通过尊重知识、共享知识”的企业文化构建,主动奉献忠诚、效率、责任心和创造性。这些都对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意义。
5、结束语
总之,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不论企业规模大小、何种行业,管理和控制好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以最小的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财务风险控制宗旨和总目标,加强管理,提高与完善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机制,将是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蒋琪发,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其控制路径L月,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03
[2]许谨良,企业风险管理I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09
作者简介信息
姓名:郭海波 性别:女 学历:研究生出生年月:1962年11月生,籍贯:山东,
职称:高级会计师(副高职),
关键词 :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发展的要求,建筑市场快速发展,建设项目模式多元化,更多BT、PPP、EPC项目模式在建筑行业推广开来,行业新变化对于建筑企业融资能力、成本管理能力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给财务风险的管理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1)客观性。
建筑施工企业产生和诱发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竞争策略、施工过程的复杂性、多变性及各方面能力的局限性,让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有了一定的必然性。
(2)不确定性。
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力求控制成本、优化利润。然而,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产生的财务风险受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投资过程的不可预见因素有可能导致亏损,资产管理不到位可能产生呆坏账,经营管理不善可能造成重大财务风险。
(3)全面性。
财务风险存在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体现在投标、预算、计划、控制、分析等各个管理环节,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并存。
3 、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财务风险点
(1)筹资风险。
通常企业筹措资金可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等方式,而一般建筑企业受规模影响,采用向银行中短借款融资方式居多,贷款筹资成本虽低,但也存在资金额度受限、使用受限、按期还本付息等多方面的财务风险,且单一的融资方式更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2)资金回收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供需结构的变化,造成多数施工企业处于被动地位,过程中项目进度款的支付基本按照70%~85%的比例支付,剩余15%~30%的项目款项,往往由于清收不及时或后期清收难度较大,未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造成长期挂账,甚至造成呆坏账损失,极大影响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影响经营效果的实现。
(3)存货管理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的存货管理主要是未完施工,工程项目完工后未及时办理交验或竣工结算,造成大量已完工项目无法及时确权,更不能实现权力的变现,造成“两金占比”高。
(4)合同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在投标时,对于图纸、工程清单、地勘等的复查复测没有做到扎实考量,导致合同签订后,会出现因为现场环境、地质条件、设计变化等因素发生变更,对于超合同10%的部分一般作为重大变更,要求签订补充合同,而补充合同的签订审批过程缓慢,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直接影响施工企业收入确认及施工进展。
(5)成本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的普遍特点是体量大、工期长、程序复杂等,因此要求在施工前做好成本计划,过程严格按计划控制,但实际不可预见因素多,物价上涨因素、施工变更因素等造成成本控制风险。
4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4.1、 宏观方面
一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整个建筑施工市场涌入更多更广范围的新兴竞争企业,施工企业供过于求,往往会造成过度竞争,这种市场形势导致施工企业处于被动地位,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占据一席之地,在投标过程中,常常不得不以低价中标或以垫资的形式承接项目,对于防范财务风险无疑增大了阻力;二是国家金融政策的变化,给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的筹措增加了难度,建筑领域上下游资金链的不畅,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持续经营,为保证正常经营更多施工企业都举债经营,财务风险防范也无从谈起;三是通过银行进行贷款。银行对贷款风险的监控非常严格,当出现净资产利润率小于资金成本率等方面的问题时,企业不但无法利用财务杠杆发挥作用,还有可能加剧财务风险,并由此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无法支付材料费、人工费等。
4.2 、微观方面
建筑施工企业目前没有有效地实现业财融合,不能做到让财务掌握财务政策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业务具体实施环节控制点,在业务发生时更有效的管控,降低财务风险;项目管理中所倡导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普及率不高,项目核算也经常会出现“两个不及时”现象,合同不及时、结算不及时,项目效益激励机制得不到充分发挥;企业全面预算的推进不到位,往往有预算无执行或预算编制不规范严谨,无法执行;企业内控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瑕疵,对于项目工程管理的控制、考核、评价往往虎头蛇尾,没能实现有效地激励,从而激发企业内部动力,达到内控的最终目的。
5、 建筑施工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
5.1、 贯通业务链,开展多融资渠道
建筑施工企业应随时了解国家政策导向,尽可能争取到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及融资鼓励等;减少流动资金贷款,避免过度举债;利用国家对小微企业各种普惠政策,将供应链融资业务在企业落地实施,通过业务链,打通资金链,在施工任务量大、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一方面有效减轻资金支付时间压力,另一方面保证项目工程顺利推进。
5.2 、建立应收账款管理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应收账款管理机制,强化责任落实。通盘谋划,加强过程管理,明确要求在建项目实际工程量全部确认,进度款如期回款,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已结算项目对工程尾款的清理责任,要求做到及时清收,指定专人负责清收,账款未清,责任不减,关键岗位人员仍须保持稳定,不调离,责任履行不减弱,特别防止出现不良资产或造成企业坏账。
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工程尾款难以清收的问题,对此,建议施工企业在决策项目投标前,应当详细落实建设单位项目的资金来源、项目背景、国家政策、相关手续、建设单位合同习惯等,避免承接存在巨大财务风险的施工项目,防止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此外,还要多与建设单位沟通,一方面在合同签订时取得较高的支付比例,减少垫资;另一方面在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企业在战略上也可以采取暂停施工,但一定要做好相关手续,以免造成主动变被动。最后,面对确实难以追缴的工程款,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予以解决。借外力,促清收,防风险。国务院第728号令《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2020年9月1日起施行,让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款清收工作看到曙光,更好实现企业降杠杆、减负债、防风险的目标。
5.3、 加强项目结算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做好项目收尾结算工作是各项管理目标能否实现的最后一环、关键一环。必须严格对上对下“两结算”工作的时效,对上已完工项目,盯紧工程交验的办理、与建设单位工程结算的办理,明确时效性要求,如完工后的1个月内完成工程交验手续,工程交验后2个月内完成工程结算手续等;对下已完工验收项目严格执行合同管理,扎住失血口,严禁反复出现结算成本。
5.4、 合同关口前移
建筑施工企业应完善项目招投标机制,建立相关的评审制度。经营部门对项目进行招标之前,做好前期项目跟踪,并运用BIM技术复核工程量,审查设计图纸,进一步理解分析招标文件,组织专人对项目报价进行前期评估,结合自身综合实际,有效预测财务风险。同时对项目建设单位的商业信用和财务状况、项目所在地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进行调查,权衡项目的投标价值。
合同是施工企业一切经济业务的源头,往往也最可能潜藏财务风险,因此把好合同关对财务风险防范至关重要。建筑施工企业实际签订合同前,企业各部门对于合同签订前的审核,要重点关注各自专业领域风险预防及财务风险的评估,防止建设单位隐含的财务风险被转嫁到施工企业;合同签订时,合同条款中需明确约定预收款项、不含税价、税率及税金、工程进度确认时间、付款时间及方式、质保期及质保金支付等事项,防止不利条款的出现,消灭合同隐患;严格合同的签订审批流程,对于有失公允的、资金保证不明确的、不符合程序的、未经审查评审的合同坚决不予以签订。
5.5、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1)促进业财融合,推进管理提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算是施工企业有效管理与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与保证。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业财融合,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施工企业应及时编制项目预算,充分利用软件管理系统,加强成本费用监控及项目管理,进而提升项目创效能力;通过预算管控,将建筑施工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全面统筹预控,有效控制成本,实现降债、降费。
(2)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杜绝整体分包转包情况的发生。项目人员工资实行绩效考核制,将项目参与人员的薪酬与项目完成质量安全和完工进度挂钩,“责权利”相结合,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限制项目责任人或项目经理部的权利范围,有效避免一定的财务风险。
(3)加强高风险业务的管控。
严格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重大合同签订,合同关口前移,防止公司经营风险;重大项目投资、资金融资等,加强风险评估,防范投资风险、债务风险的发生。尤其是EPC、PPP项目的施工参与,对于项目联合体成员做好尽职调查,确保其他成员有能力有资质履行分工义务;对于项目的经济性做好前期测算,保证项目目标利润可实现;对于合规性从项目性质、前期论证程序、准备程序、财政审批程序、交易结构等进行重点关注,减少因项目合规性有瑕疵而遭受损失;对于设计的合理性要在保证质量安全、满足规范要求及概算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后期运营维护成本。
6、 结论
建筑施工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业务财务一体化发展是大趋势,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了巨大冲击,未来只有加强财务规划、优化管理流程、防控财税风险,使企业具备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内部动力。
参考文献
[1]王艳浅析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J]纳税,2020,14(12)-88-89.
[2]刘榕新时期建筑施I企业财务管理及其风险防范措施分析[J]财经界(学术刊),2019(36)-195.
[3]邓长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1):31-33.
[4]李宗超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J]财会学习, 2020(10)-33-34.
关键词 财务风险原因与控制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企业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原因造成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总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中。
2.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弱。企业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较差变现能力不强而无法保证足够的现金,这些会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
3.固定资产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4.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投资,联营投资等。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一)内部原因
企业面临的内部财务风险主要由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原因形成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它们的出现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1.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比如说,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二)外部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国家宏观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存在于企业之外的因素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2.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因而,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
1.通过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应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策略来解决现阶段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而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决策,切忌主观臆断。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筑防范财务风险的屏障。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的风险防范体系。一是要抓好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二是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三是要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四是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其次,企业需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财务预警系统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会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
、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
5.对财务风险做出恰当的处理。具体方法主要有:
(1)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
(2))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
(3)注重投资决策问题。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结构。企业决策者必须做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总之,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积极开展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研究,以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企业财务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Abstract : In order to strengthen enterprise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internal control, the author in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existing financial risk and enterprise inner financial control ponder question carries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according to enterprise's characteristic presents how to strengthen enterprise financial the internal control is effective measures.
1.分析企业内部存在的财务风险
1.1缺乏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基础和前提。从当前企业存在的现状来看,其内部控制环境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方面,我国企业长期处于计划垄断经济体制下,组织机构比较僵化,运作效率也较为低下,表现为多种问题。首先,企业管理结构混乱,工作权责不清,交叉指挥和多重领导现象的存在导致部门间协调和沟通不力。其次,董事会成员与企业管理者高度重合,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监事会难以有效行使其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普遍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当前,企业所处的环境中面临多种风险,这些风险要素复杂多变,而企业风险防御体系的建设速度难以保障对风险要素的有效方法和控制,这使得企业财务风险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较为落后。很多管理者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营观念,缺乏现代资本运营的理念和技术和长远的内部控制观念。另一方面,在企业风险控制方面,没有形成健全的风险控制价值观,风险控制观念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完善的管理机构和考核制度支撑。
1.2风险管理环节较为薄弱
企业风险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目标的实现,风险管理涉及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当前我国企业对于风险的管理十分薄弱,在企业内部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内部也没有建立起完备的风险识别和评价机制,企业抗风险能力极低,难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首先,企业在目标的制定上没有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当前,很多企业的风险意识还较为淡漠,在制定企业各项制度和订立企业目标时没有从风险的角度进行考虑,许多企业投融资决策都没有对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客观的判断,往往凭主观判断,导致对风险把握不准确,风险管理难以发挥效力。其次,企业普遍缺乏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通常会面临安全风险、技术风险、竞争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如此复杂多样的风险使得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具有较高的难度,没有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很难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一方面,企业内部缺乏风险识别机制,企业管理者没有意识到风险识别的重要性,对风险缺乏全盘考虑,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简单被动地接受风险之后再对其进行解决。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没有适当的风险评估体系,风险应对机制缺失,内部控制往往都是在风险发生之后才进行弥补。
1.3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
当前,很多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牵制和内部控制阶段,企业大多把内部控制作为一项规章制度来看待,而没有将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来应用于实践中。当前,我国企业风险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部控制制度徒有形式,难以发挥作用。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大多局限于在各类管理规章和制度上,而对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缺乏考虑,对于新业务甚至都没用及时出台相关的程序和制度。并且对于现有制度的执行也较为不力,很多规章制度徒有形式,而在一些具体事务处理过程中很难发挥其约束作用。第二,内部控制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协调性。一方面,当前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内部人员受利益驱动,往往重经营轻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迟迟没有健全起来。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人员往往重视对有形资源的控制,而对于人员、信息等无形资源的缺乏足够的重视,各部门和岗位之间缺乏配合和协调,从而严重影响了经营管理活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1.4缺乏有效的审计监控
一方面,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当前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也没有安排专职人员。企业对运作状况的监控过分依赖外部审计,造成企业内部审计缺乏有效性。另一方面,外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当前,我国企业外部审计大多服务于企业,本身缺乏一定的刚性,甚至还会按照企业管理者的意图进行,这严重影响了审计监督的效果。
2.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
2.1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本质了解
财务内部控制的本质就是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交易成本的控制活动。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问题能够通过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活动来解决,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应该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的可信性,可以弥补财务契约的不完全性和财务责任的不对等性,从机制的角度分析,一个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体现。反过来,财务内部控制的深化也将促进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作用。
2.2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分类
依据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分为:
2.2.1以时间为标准可以分为事前财务控制、事中财务控制、事后财务控制;
2.2.2以控制主体可以分为出资者财务控制、经营者财务控制和财务会计部门的控制;
2.2.3以经营活动的业务环节可划分为销售环节财务控制、生产环节财务控制、采购环节财务控制、融资环节财务控制和投资环节财务控制等。
2.3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是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发挥会计控制效能、措施及程序。财务内控制方法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经济业务和不同的控制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
2.3.1组织规划控制,对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
2.3.2授权批准控制,指企业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授权批准按其形式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
2.3.3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
2.3.4财产保全控制,包括限制直接接触、定期盘点、记录保护、财产保险、财产记录监控。
2.3.5风险防范控制,包括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2.3.6内部报告控制,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全面反映经济活动,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
3.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3.1建立高效的财务内控制度
建立起完善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就是对企业各部门、各岗位环节的职责以及行为进行规范,从而达到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促使企业资产不数增值。所以,企业内部的特点,对其进行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有针对性的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始终。该内控措施应具备的特性有:
3.1.1系统性、整体性。涵盖范围要涉及到各项经济业务,并寻找关键控制环节,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保证各部门和各岗位职责明确并均能按照特定的目标相互协调、检查与监督共同发挥作用,实现内部财务控制系统的总体功能。
3.1.2高率性。任何一个系统比较关键的指标就是效率,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也一样应将成本效益考虑在其中。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要想最大程度提高效益就要做到有选择的控制,做到精简人员和手续,避免重复劳动。
3.1.3适应性、科学性。通过采纳合理化建议,保证内部财务控制的适应力和活力。要用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管理的行为,做到有章可循。企业的财务人员针对企业不同的经营管理活动制定出科学具体的标准,在内控制度中起到组织、指挥和协调作用。同时,做到内控制度要随着企业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保证内部财务控制的适应力和活力。
3.2强化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实施力度
好的制度必须要有好的执行能力来保证。财务内控制度有效实施,需要各部门、各员工的共同努力,并有相对独立于财务会计部门和相关业务管理部门的人员对制度的设计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如果制度形同虚设那就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检查与考核,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控制,使各项制度落在实处,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通过检查、完善性评价、有效性进行评价,来判断制度可以依赖的程度、是否保证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是否能预防和发现错误和弊端,是否能有利于做出经营决策。通过对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评价与考核,一方面检查制度落实情况使领导心中有数,并促进有针对性地改善各项控制制度;另一方面是有利于发现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弱点和优点,逐步完善,同时也有利于内部审计程序和审计职能的扩大,促进财务管理理念、方法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3.3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务内控的完善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记帐、算帐、报帐、查帐以及部分需要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3.3.1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一般控制是指任何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普遍适用、为系统的安全可靠而对系统构成要素(人、硬件、软件)及环境实施的控制。包括人员组织与管理控制、数据和程序控制、网络的安全控制等等。
3.3.2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控制。应用控制是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具体的数据处理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应用控制可划分为输入控制、计算机处理与数据文件控制和输出控制。
3.4 提高企业财务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主体,企业会计控制工作主要由会计专业人员来完成。所以说,企业财务专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水平。因此,企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包括:
3.4.1具有良好的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应熟练掌握各项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企业的这些内容做出职业判断,这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是直接相关的。
3.4.2应具有在本单位组织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能力。承担起企业内部规范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工作。
3.4.3具有财务管理的能力。重点是结合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进行管理,提出改进措施。
3.4.4应具备一定的政策水平。应关注宏观政策,把握重大会计政策出台的背景、意义、原则,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陈颖,《财务信息化与集团财务内部控制》,内江科技,2009(3).
一、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21世纪的社会是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开放性促使不同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不断竞争。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我国医院财务管理盲目性强、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等因素导致资金投资方向把握不准,从而出现内部资金匮乏、成本较高等现象。目前,我国医疗水平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而言,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进一步加大医疗投资力度非常重要,但是医院并没有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导致相关工作展开缓慢。而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作为医院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医疗改革的内部资金管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2)财务管理方面的理论与人才少。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理念在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内部运用还不够成熟,财务管理风险知识在医院内部员工中还没得到全面普及。主要表现在医院在组织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开会时,员工财务知识的专业性还不够强,员工对医院如何加强财务管理以及风险控制没有提出实质性和针对性的意见。由此可见,医院对员工财务方面的知识培训还有待加强。员工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即财务管理观念模糊,没有将医院的发展与自身利益做到有效结合,医院财务人员会计处理流程还不够熟悉、业务水平还有待提升。新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高校教育目标做出了一定的改变,对高校对学生培养的方向有了明确的规定,即加强财务管理的实践性和专业性,财务风险管理成为学校对学生财务管理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将财务管理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运用和实践,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效果。如果学生在学校财务知识理论没有打好基础的话,走出校门跨入社会时就没有办法独立完成工作。企业的领导者和HR在招聘人才时看重的是员工的专业知识和素质,如果员工的素质和专业知识在学校或者公司培训时没有办法得到提升,最终将会被社会淘汰。有些小型医院为节约成本,在新员工入职时没有花费时间和资金对新员工进行单方面的培训,从而导致新员工在开始工作时频频出错。
(3)财务管理内控存在漏洞。社会的不断进步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式下的内部控制体系也在发生着改变。特别是新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使财务管理模式在大型医院和中小型医院中得到广泛关注,财务管理模式以及风险控制在医院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财务管理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财务体制也存在一些漏洞。例如,财务管理内部体系还不够健全、财务管理对企业的控制力度不强、财务资金安全性不高、财务风险性较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医院在资金、成本、内部控制方面带来了影响。21世纪是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市场经济的竞争性特点促使医院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医院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虽然可以提升医院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但是医院之间的不良竞争就会使医院的内部控制失去效果,无法展开医院正常的资金运转和财务管理工作。甚至还会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医院的内部控制如同虚设,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发挥它的作用。不完善的内部控制是导致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得不到良好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的措施
(1)采取集中化资金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医疗机构采用分散性的资金管理模式,造成医院内部资金管理得不出预期成果。基于这种情况,医院管理者需要改变管理观念,采取集中化资金管理模式,合理利用资金资源,实现医院资金的优化配置。集中化资金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减低医院管理、资金成本,加大对预算资金的控制力度,确保医院日常资金的周转。另外,医院管理者还需要定期盘查固定资产,确保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避免出现资金冗余量不断增加的现象。
(2)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控制风险。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影响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新会计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和医疗机构员工的个人素质有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是针对医院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原有的财务人员在实际会计处理工作中,其专业知识能力不强,且财务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不高,不仅会导致医院对财务信息处理不够及时,还会影响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因此,医院要提供多种渠道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个人素质的培养,使其转变懒散的管理理念,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以达到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
(3)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新会计制度中要求医疗机构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这是改善医院财务漏洞,实现内部信息化管理的保障。首先,国家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为优化会计信息编制途径提供制度保障。例如,国家《新会计法》就是针对《会计法》中有关于会计政策上存在的问题而制定与完善的,其不仅可以避免医院在权责发生制下出现利润指标纵的现象,还可以促使医院的会计管理和财务报表分析走向法制化、层次化、规范化、合理化,保证医院的资产得以有效支出和使用。其次,医院要根据自身内部结构和管理情况制定合理的财务管风险理制度,加大对员工培养的资金投入力度,定期举办有关于提升员工业务素质的专业技术培训活动,为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由此可见,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突破管理工作的局限性,需要国家和医院之间的共同努力,为保证医院合理合法控制财务风险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结束语
【关键词】基金公司;内部控制;老鼠仓;风险
一、老鼠仓问题简介
老鼠仓问题即:庄家先用自己个人或者亲属朋友的资金在低位建仓,然后用公有资金大幅拉升股价至高位,最后个人或者亲友率先卖出从中获利的行为。2009年8月19日,深圳证监局进行突击检查,涂强(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原基金经理),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原基金经理韩刚、刘海三人,被有关部门依法查处,原因正是此三人因涉嫌股票交易的老鼠仓问题。类此的行为近几年频频发生,如何解决老鼠仓问题,探究老鼠仓问题背后的根源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和上市,基金在我国金融领域和证券市场的地位日渐突出。据统计,截止2012年5月18日,我们基金公司的总资产已近万亿元。而资产过千亿的基金公司就有6家。受到中国民众信任,基金公司应该如何控制风险,防止利益输送问题,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二、我国基金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1.我国基金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机制是内部组织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运行制约关系。公司为防范金融风险,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促进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实施而制定的各种操作程序、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的总称为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度上,由于我国基金行业发展还不成熟,在诸多方面都实行了拿来主义:即把欧美发达国家的经营模式照搬过来,因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是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现在存在的问题。如何创新找出一条与中国基金行业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当今基金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2.基金管理公司的内部风险
基金公司的内部风险是指由于自身的原因,基金公司在进行基金运作和管理中基金公司管理和基金运作出现问题而造成的管理困难、信誉受损和市场份额丢失的可能性。基金公司的内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形式多样,成因多样,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内部风险分为以下几种:公司基金管理风险、操守风险、技术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等。
对基金投资者而言,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是不能通过积极管理公司的管理运作绝对消除的,但是规避和降低系统性风险是可以通过积极管理公司的专业理财实现的,从而给投资者带来较高的回报。这也正是基金公司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基金公司若想为投资者谋求更高的回报,再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同时,还必须时时刻刻控制和防范内部风险。
综上所述,导致基金公司内部风险的原因确实客观存在并且很多样,但这并不是基金所独有的,也不能因此就因噎废食,就像股份制也存在内部风险为他,但并不妨碍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一样,基金也不能因为内部风险就失去大力发展的必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投资基金的结构本身就是在和内部风险做抗争,同时基金经理也在努力消除和降低内部风险,使基金更受到投资者的认可和欢迎。内部风险问题是企业经营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当然也就不是我国所独有的现象。国外基金有的起步较早,在基金管理管理中其实也存在过大量的“内部风险问题”,典型的案例就是“李森事件”,它把百年历史的“巴林银行”毁于一旦。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势在必行,随着基金发展的越来越快,它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课题。
三、我国基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中小基金投资人利益缺乏有力代表
无论在基金发起设立时还是在基金成立之后的运作过程中,都没有有力的代表来代表中小基金投资者的利益,这使得基金投资人的利益很容易受到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的侵害。《证券投资基金法》已经规定,由基金发起人作为委托人与基金管理人、托管人签订信托契约。这实际赋予了基金发起人基金持有人代表的身份。但是,基金相关的规定中又表示,基金发起人在基金成立后当然就是基金管理人,这在基金行业是不言而喻的,这样就是的作为基金发起人的基金管理人利益冲突的法律地位不可能真正代表基金投资者的利益,而基金管理人又有权选择另一个委托人即基金托管人,因而,基金契约的签订玩去是由基金管理人所主导的,基金管理人成为基金设立时法律关系的中心,基金持有人只有两种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基金契约的权利,而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因此得出,其实基金投资人的利益实际上无人代表。
2.独立董事监督缺乏有力的利益代表
自2001年起,为规范基金的运作,证监会就已经明确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其目的就是通过独立董事对作为基金管理人的基金管理公司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并在重大决策上代表基金投资者的利益,防止基金管理人侵害基金投资者的利益事件的发生。但是,至今为止,基金公司的独立董事是否代表基金和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并没有明确,而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是契约型基金,不是公司型基金,并没有如公司型基金似的公司外壳,基金只是信托财产,而不是独立的组织体,基金管理公司也只是独立的基金管理人,不能等同于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