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与应对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院 财务内部审计 风险 应对措施 工作质量
近年来,我国新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不仅加剧了医疗单位之间的竞争,同时也对医疗单位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使得医疗单位财务内部审计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多。如何降低医疗单位财务内部审计风险,是每一个医疗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都在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制定了应对措施,以期能为其他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好的借鉴意义,现做出以下综述。
一、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一)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
医院财务内部风险是指医院在经济活动、收入、支出情况等财务报告环节、领导管理环节和内部控制环节上存在的未被发现的错误。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长久以来都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医院的正常运营具有重大影响。
(二)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
总结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性。二是任何一个医院都存在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三是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任何时间均可发生,具有随时性。四是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可制定应对措施进行防控,具有可预测性和可应对性。
二、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一)缺乏完善的财务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多数医院的管理者未给予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足够的重视,未制定健全、完善的医院财务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或制定的管理制度存在很多漏洞,未能及时完善。有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现阶段我国很多医院内部设有财务内部审计部门,但其中多数医院的财务内部审计部门并不适在自愿情况下所设立的,而是迫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设立的财务内部审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
(二)医院财务内部审计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
调查发现,医院财务工作人员在从事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中较易受到个人感情因素和个人利益因素的影响,使得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公正性。继而对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和所设立的财务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产生影响,直接影响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此外,上述因素还会对医院财务内部审计机构所得审计结果的权威性产生影响,直接影响医院管理人员在财务方面提出的决策的准确性,不利于医院相关财务政策的有效贯彻和实施。
(三)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职业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工作人员熟悉财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还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然而,现阶段多数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且道德素质不高,风险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院侵吞公共财产和浪费科研资金等现象的发生。
三、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完善医院财务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制定并不断完善财务内部审计管理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使得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有制度可依,促进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公正化。
(二)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对医院财务内部审计权威性和独立性的重视
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应重视医院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强调财务审计工作的规范实施,确保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不影响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三)加强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
聘用道德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审计工作人员,并于财务内部审计人员上岗前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不断提高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财务内部审计风险意识。
四、总结
自从改革开放实施以来,我国各项经济政策不断出台,经济发展迅猛,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公有化为主体的综合市场经济体制。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我国医疗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以成为医疗单位运营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一现状提示各大医疗单位应加强医院财务审计工作风险防控工作。
我院本次对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实施应对措施后,我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总结全文不难发现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对医院整体发展的影响。现阶段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医院只有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推动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实施,促进医院整体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春华.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5(11):205
[2]邱奕青,朱小刚.基于财务舞弊特征的审计风险分析与应对[J].中国内部审计,2014,08(7):39-41
[3]周先桂.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4,08(5):71-72
关键词:省级电网企业;物资集中管理;财务风险;风险分析;改进建议
一、引言
电网企业是典型的公用事业单位,肩负着保障供用电的重任。江苏电网为全国最大的省级电网企业,实行物资集中管理体系多年(“四集中”包括集中招标、集中采购、集中仓储和集中配送),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四集中”管理体系本身内在逻辑和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成为新的风险的产生点,有必要以新的视角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对当前物资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和防范。本文立足江苏电网的物资供应公司,以其负责的物资管理全过程为分析对象,明确了前端各环节中可能引发后端财务风险的事项,并给出了应对措施。
二、从财务视角审视全流程风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江苏电力系统的物资集中管理一直是国网系统内的先行者,在多年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司开展风险管理活动多年,各个专业均以各种形式开展了多次风险识别、评价和应对措施的制定等工作,其显著的特征是针对性强、贴近公司的实际业务,对众多具体问题做了深入分析,但内容的体系性和框架的完整性有待提升。这些工作往往局限于各个专业自身的领域范围之内,各个部门风险管理活动开展的过程、结果等均用不同的专业语言表达,无法整合成公司全局性的风险管理整体举措。尤其是在财务风险的梳理过程中,对物资管理总体流程中容易引起财务风险的非财务性因素和前端业务中容易引起财务风险的潜在因素关注不足。因此,采用财务视角,对全公司物资集中管理模式的整体进行分析,明确各个环节的潜在风险并设定应对措施,便显得尤为重要。
三、基于业务流程的风险识别、分析及应对措施设计
当前省级电网企业典型的物资管理流程,将物资管理专业本身的管理标准和物资财务管理标准等进行比较综合,确定了5个主要流程环节,包括物资需求计划、采购管理与招标管理、合同管理、物资供应、物资结算与款项支付等。
(一)物资需求计划
物资需求计划编制环节主要的风险为:一是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储备质量不高,影响物资需求的准确性,而物资需求计划是整个物资管理的源头,从根本上决定了后续物资采购、配送及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电力行业当前的管理模式下,项目物资需求申报以保障安全可靠用电等生产技术方面的考量为重点,对经济效益考虑相对较少,影响了项目储备及物资需求的准确性与合理性。针对上述问题,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如下:一是物资需求计划不够准确的原因是高度集中的物资采购模式下,招投标和配送周期较长,使得物资需求单位为了保证项目进度往往倾向于多报、早报。对这一问题的根本性解决方案是借鉴其他行业公司的物资管理模式,降低物资管理集中程度,提高物资需求计划与实际的采购行动间的衔接和对应关系。二是清仓利库和废旧物资使用的进一步深化,重要前提是对仓库中既有的积压物资的物理状态、技术水平、存放情况等进行详细调查,由专业人员评估其可用性并形成专门的记录,以便于物资需求提报时进行细节审查,确定是否使用。
(二)采购管理与招标管理
采购与招标管理环节主要的风险如下:一是在采购方式的确定上,对于不同类型采购金额的物资,确定了清晰采购方式区分标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实际业务的分析不足,形式性控制完善而实质性控制有待提升。二是物资公司仅负责组织开展招标工作,尚未开展评标工作质量的实质性审核和事后分析,反馈优化的循环机制尚未建立。针对上述问题,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如下:一是招标部门平时应对违约或陷入财务困境的供应商进行持续分析,提炼其特征供评标环节参考,提供有针对性的决策辅助意见。二是根据历史上的招标结果及后续的合同执行情况分析评标工作质量,反馈后调整专家抽取规则,适时调整专家构成。
(三)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环节主要的风险如下:一是总体而言,当前物资公司侧重按流程签订合同,合同文本以总部确定的标准格式为准,对合同的实质性和内容性审核参与较少。二是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物资公司对产生财务风险的条款的调整权限有限,可控性较差。针对上述问题,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如下:一是总体而言,应提高对财务性条款制定的参与程度,同时适当提高供应商准入门槛,提前防控财务风险。二是具体措施上,重点是降低预付款比例,提高履约保函比例,消灭风险敞口。同时,要提高对保函真实性和可追索性的控制。
(四)物资供应
物资供应环节主要的风险如下:一是物资配送过程中出现较多延迟等问题,影响后续的工程施工、财务结算和物资款支付。二是逾期和延迟交货问题较为严重,伴之以物资接收单位和货款支付单位之间信息沟通不畅,供应商凭其开具的发票到物资公司结算过程中,影响财务结算及时性和货款支付的安全性。针对上述问题,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如下:一是逐步要求供应商提供详细的生产计划和交货计划,并与其实际交货时间进行比对,由实际的收货单位进行评价,纳入供应商评价范围内,提高配送准确率。二是可考虑在招标过程中要开发“供应商产能评价工具”,及时对比其招标结果和供应能力,防止同一供应商集中中标而无法及时生产和交货的情况。
(五)物资结算与款项支付
物资结算与款项支付环节主要的风险如下:一是预付款方面:目前预付款已大量减少且在系统中将保函提交作为前置条件,风险大大降低,但个别情况下仍然存在保函无法覆盖预付款的风险;保函的真实性目前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容易产生财务风险。二是各节点款项支付方面,在物资集中管理模式下,由于业务流程较长、各主体信息沟通不畅,业务部门提供的基础信息与实际可能存在不一致,影响了财务的结算,有潜在的资金风险。三是保函的期限风险,尤其是项目延迟时间较长后供应商履约保函到期,而一般情况下供应商不愿意再继续提供履约保函。四是项目执行后,对供应商的违约金和罚款可能超过其履约保函,导致罚金无法收回。针对上述问题,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如下:一是通过增强对保函真实性的审查和增加限制性条件(如只接收五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开具的保函),提高保函可追索能力,防范财务风险。二是对于可能产生的错误支付,通过完善信息系统功能提供信息对称性和透明度,加大舞弊后的处罚力度等手段,同时提高操作人员责任心。三是强化项目管理,尤其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提前发现质量问题进行处理,避免物资款项支付完成后才发现物资或设备存在质量问题,无法落实处罚的情况。
四、强化物资财务风险管理的整体性改进措施设计
在对物资管理全过程按照流程解构法进行详细风险识别、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设计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从整体的物资管理体系着眼,实施整体性的改进方案。从江苏电力的实际来看,当前的物资采购权限高度集中,所有物资都需要在总部或省级公司层面进行集中采购。建议可以对所有物资进行进一步分类,确定差异化的采购策略:对于重要的输配电设备和物资,将其作为战略性物资,由于专用性强,全社会范围内生产厂商相对固定,因此可以依旧沿用当前的管理模式,由国网公司统一采购;对于重要物资,如配网相关物资,可依旧采用框架物资等形式采购。但可将此类物资改为多次分批采购,同时允许项目单位对金具、普通的钢材等物资自行从市场采购,以提高灵活性,保障项目实施。对于一般物资,尤其是与电网无关的日常耗用品,可以考虑不再纳入集中采购范围。有些物资(典型的如办公用品)可以由各公司自行在目前已经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等)上进行采购,充分利用现代电子商务和物流发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COSO,2013,InternalControl–IntegratedFramework(Framework)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防范
一、财务风险的识别与确认
财务风险识别是对其进行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由于风险常常隐藏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识别财务风险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风险识别主要包括收集信息资料、分析不确定性、确定风险事件、编制风险识别报告等内容。
财务风险识别的方法有风险分析问卷、核查表法、财务报表法、流程方法、现场视察、合约分析、损失记录分析、事故报告等方法。风险分析问卷和核查表法一般是通过进行文件整理、面谈和检验以获得财务风险性质和来源的资料。财务报表法是通过分析企业的各种财务报表,逐项检查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财务预算以及企业资源的应用消耗等情况,以此来判断企业承担的财务风险及其程度。流程方法是通过研究企业的业务范围及操作流程,进而确定具体环节中是否承担着某些财务风险的方法。现场视察是风险管理人员必须进行的过程,通过现场视察,检查企业的设施、设备、生产经营进展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来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合约分析是通过分析企业与不同主体签订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合约,检查合约界定的双方权责范围,恰当的合约签订可以有效的保护企业财务利益和权益。损失记录分析法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可以从过去的损失记录中分析损失发生的原因、性质、程度和影响范围。事故报告法需要企业建立有效的机制,把日常的损失及伤亡事故详细记录下来,风险管理人员通过检查损失及伤亡事故记录来掌握整个事故的全面资料,确认财务风险损失的程度及影响范围。
二、财务风险的分析与评价
当企业的财务风险确认后,需要对其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对于风险的规律性进行研究和量化分析。事实上,能够识别罗列出的企业每一个风险都有自身的规律、特点、影响范围以及影响后果,它们的影响后果以货币单位来度量,最终转化为企业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分析的内容包括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时间分析、风险的影响和损失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析、风险级别、风险的起因和可控性分析等内容。对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时间进行分析即分析风险可能在生产经营周期或施工项目的哪个阶段、哪个环节上发生。有许多风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建筑企业有的风险直接与具体的工程活动相联系,这个分析对于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有很大的作用。
对于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和损失进行分析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建筑企业面临各种风险,各种风险之间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有的风险影响面小,有的风险影响面很大,可能引起整个施工工程的中断或报废。有的风险之间常常是有关联的,例如,某个施工工程活动因为财务风险的存在,受到干扰而拖延,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的其他活动。对建筑企业而言,经济形势的恶化容易引起物价上涨,一方面可能会导致业主支付能力的变化,另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建筑工程材料物资的采购、员工薪酬及各种费用支出,最终会影响整个工程的工程费用。财务风险的影响一般通过以下过程分析:首先,考虑正常状况下,假设没有该财务风险的情况,如建筑企业的工期、成本费用和收益情况;其次,考虑财务风险,看施工过程、施工消耗等各个方面有什么变化;最后,两者的差异确定为财务风险的影响。
由于财务风险因素很多,涉及很多方面,人们并不是对所有财务风险都予以十分重视,通常对财务风险进行评级,考虑财务风险的损失以及发生的概率,计算财务风险损失期望值,一般而言,发生的概率很大而且损失金额很高的风险,要重点防控,对于发生的可能性一般而且损失也一般的风险,企业要进行一般防控,对于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而且损失也很小的风险,企业可以不予考虑。
对于风险的起因和可控性进行分析,是风险预测、风险防控、风险责任分析等工作的前提。有的财务风险企业可以进行控制,减小其发生的可能性;有的财务风险企业对它的发生与否却无能为力。企业需要根据财务风险的可控与否选择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包括财务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杠杆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决策树分析法、因果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变量分析法等方法,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可结合自身特点选择使用或组合使用。
三、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摘要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临市场竞争环境的必然产物,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之中,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说,财务风险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必须要在正确认识和分析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制定有效措施来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以此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基于此点,本文对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财务管理成因防范措施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中,受无法控制或难以预料的因素影响而对财务状况造成的不确定性,从而极有可能为企业带来财务损失。简言之,企业财务结果和财务收益若达不到预定目标,即认定存在财务风险。企业形成财务风险的原因既包括外部环境的作用,又包括自身经营管理的不足,如何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强化财务管理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外部环境的作用
企业经营管理所处于的宏观环境较为复杂多变,如法律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等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是企业形成财务风险的客观原因,企业难以预料,也无法改变,只能依靠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对财务风险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随着通货膨胀、汇率、利率、油价等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的加大,使企业不得不面临无法实现预期财务收益的风险,甚至既有可能造成企业存亡危机。现阶段,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通常表现为反应滞后、应对措施不力等现状。
(二)财务决策不科学
我国企业在投资决策上存在主管决策、盲目决策、经验决策的问题,这主要源于企业管理者经常在没有深入进行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决策,没有按照科学、严肃的决策机制作出决策,导致决策随意性、主观臆断性的出现。在这种决策环境下,极易导致企业决策失误,形成巨额不良资产,甚至是出现严重经济损失,从而增大企业财务风险的危害程度。
(三)资本结构不合理
当前,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谋求进一步发展而倾向于负债经营策略,导致大部分企业均出现了负债融资过高的现象。虽然负债经营可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提高企业所有者的收益水平,但是基于收益与风险并存的关系,负债也会导致企业筹资成本的加大,削弱偿债能力,极易使企业面临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引发的巨大财务风险。
(四)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健全和切实落实财务管理制度,致使企业内部面临财务关系混乱的局面,这也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在资金管理方面,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没有将管理权限、管理责任等事项进行详细划分,导致企业资金流失严重,资金使用效率无法提高;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企业缺乏对欠账单位的管理和控制,导致资金难以及时回笼,严重降低了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易形成呆账坏账引发企业财务危机。
(五)风险管理系统不完善
我国大分部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致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处于管理真空的状态,无法依据财务风险预警信息快速、及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此外,由于风险管理系统的缺失,使企业财务风险无法得到预测、衡量、监测,致使企业融资决策、投资决策、经营决策等活动缺少科学依据,从而导致企业抵抗和化解财务风险的能力较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实施动态审视
外部环境是造成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客观因素,既能为企业提供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又能够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为了有效防范和减低外部宏观环境对企业正常经营造成的影响,企业应当树立主观能动意识,建立对外部环境的动态审视机制。强化对环境变化的研究、分析工作,使其能够大致掌握环境变化的趋势和对企业的影响,同时制定出与此相适应的应变措施,通过及时完善财务管理方法,调整财务管理手段,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等方式以降低宏观环境变化对企业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确保财务决策科学化
为了防范由于财务决策失误而导致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建立健全决策程序,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前期,充分考虑市场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等各种因素对决策产生的影响,在决策过程中对应用定量计算的方式建立科学的决策模型。此外,企业经营者还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决策能力,避免由于主管臆断影响决策的正确性。
(三)选择最佳资本结构
作为能够为企业带来最佳经济效益的最佳资本结构,企业应将其视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生产经营管理以及利润分配管理的重要依据。企业要在充分考虑当前行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战略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力求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实施资本积累约束机制,合理确定负债规模,准确把握借款时间,科学预测负债经营成效等一系列措施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缓解企业偿债压力,减低融资成本,确保资金正常运转。
(四)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机制
首先,企业应明确财务管理的地位、作用以及各部门在财务管理中应承担的职责和权利,使各部门可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其次,企业应正确认清财务管理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设置完善的财务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具有较高业务素质、较强业务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再次,企业应切实执行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做好财务管理各项基础工作,确保企业财务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以防范由于财务管理混乱而引发的财务风险。
(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首先,通过编制现金流预算,构建短期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应当以短期生产经营目标为根本依据,将预期未来收益、财务状况、投资计划以及现金流量予以量化表达,以合理、科学预测未来企业现金收支情况,编制以年、季、月、周为期间的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为企业提供准确的风险预警信息,以利于管理者尽快制定防范措施;其次,通过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长期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战略发展目标,建立以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发展潜力、经济效率等典型性指标为主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一旦企业实际财务指标不能够满足预期财务分析指标要求,就意味着企业存在风险,必须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再次,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与信息反馈,做好财务风险预测工作,以利于企业能够提前做好融资、投资计划,确保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有效规避融资风险、投资风险对企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结论:总而言之,财务风险是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因素,严重时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企业应当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高度重视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提高财务风险危机意识,通过分析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防范措施,力求将财务风险的危害降至最低,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运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浅析.中国农业会计.2010(1).
[2]徐玉秀.我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控制.中国科技纵横.2011(20).
[3]田茂礼.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企业导报.2009(11).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类型;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显著提升。企业作为经济建设的基本单元,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企业逐渐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这为企业的自我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更大的生存风险。尤其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引入,很多财务风险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于我国的很多企业处于财务风险之中。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一)外部影响因素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势必会与其他企业或者一些管理部门接触,而这些便构成了企业复杂的外部环境,其中主要包括:经济、法律、市场以及国际环境等等。这些因素势必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中便很可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人员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足够认识
尽管企业的很多财务管理人员都认为避免财务风险很重要,但是,其并没有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认识,对其存在的规律性并不清楚。很多企业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只是简单地认为,只有将企业的资金管理好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然而,事实上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进行财务活动,就会存在或大或小的财务风险。对财务风险认识缺乏全面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缺乏科学的财务决策
企业财务决策失误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其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其中,决策失误主要包括:缺乏科学性的决策、固定资产投资决策错误以及对外投资或者筹资失误等决策结构不当。
(四)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较为混乱
目前,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常常会出现权责不明、管理混乱问题。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常常在资金管理、使用以及利益分配等问题上存在权责不明问题。并且,很多工作因为无法分清谁对谁错,所以常常借用“平均主义”做法。以至于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积极性、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以及资产流失加剧等问题。从而影响到企业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适应能力
外部环境是企业无法改变的,但是,并不是不可以利用的。面对形势复杂的外部环境,企业首先需要对外部环境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掌握其发展规律,明确哪些对自身发展有利,哪些需要合理规避,制定出详细的应对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运行与调整。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增强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1.增强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尤其是高层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牢固树立在财务管理、投资管理及运营管理等各方面的风险意识是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消减财务风险的重要前提。如果一个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就不能自觉遵守《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各项财会制度,即使有再多再好的制度最终也不会产生作用。
2.进一步完善会计风险责任制,实行严格的会计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权利与责任相匹配。对于高层财务管理人员,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制度。企业主管领导对单位经营风险要负总责,对违章操作和疏于管理的、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3.发挥财务部门的监控作用。会计风险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财会部门除了自觉做好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外,还必须要通过特有的核算和监督手段,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使之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三)建立健全风险预警体系,加强财务风险信号监测
1.财务信息收集和分析功能及预警信息功能。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通过收集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定、制度信息,企业经营状况和竞争对手经营状况的对比信息,以及企业的各类财务信息,并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依据财务运行特点和相关规律从中筛选出能及时、准确反映财务状况变化的指标,当达到预警界限时发出预警信息。
2.诊断功能与预测功能。诊断功能是指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对比、分析,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诊断技术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做出判断,找出企业运行中的问题及其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预测功能是指通过对过程监视和预测信息进行处理,可以跟踪企业的经营过程,监控日常财务状况。当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因素出现时可以提出警告,提醒企业经营者尽快寻求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3.辅助决策功能。财务信息收集和分析及预警信息的、诊断和预测可以及时为企业决策层提供经营决策所需的信息,决策层据此可以做出正确判断。
(四)理顺财务关系,在企业内部实现责、权、利相统一
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各相关部门要明确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职责、作用和地位。权、责要对等,分工要明细。在利益分配时要坚持严考核、真兑现、奖优罚劣,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以此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
三、结论
在任何情况下,企业只要存在经营活动,都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其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对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方法就是非常关键的。很多企业,常常会因为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而使得企业陷入财务风险之中,这在国内的众多企业中是普遍存在的。为了更好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领导者要对财务风险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认真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完善的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王丽敏.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控措施[J].科技信息,2011(17).
[2]万绍玫.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风险探析[J].科技广场,2009(06).
[3]张兴旺.浅析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对策[J].网络财富,2009(17).
【关键词】 医院 财务风险 防范 控制 策略
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面临财务风险,因而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至关重要。通常来说,财务风险是指在医院运营过程中,受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使医院资金难以正常运转,医院的各项经营活动也难以开展,从而遭受一定经济损失。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财务风险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医院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应该从切身做起,加强财务管理意识,针对潜在的财务风险应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这样才能促进医院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风险意识不足
医院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意识不足,没有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容易使医院财务面临风险。目前来说,很多医院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医院内部也没有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从而导致风险发生。医院财务人员通过将精力放在日常财务的处理上面,而没有针对财务管理体制上面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很多医院缺乏专业性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根据当前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条件进行针对性分析,从而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发生,给医院造成了经济损失。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医院内部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意识不足,医院内部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因此不利于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很多医院采用较为传统落后的管理体制,对于财务管理方面,没有与时俱进,采用较为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因而在财务管理方面容易出现漏洞。而不少医院工作人员也缺乏相应的约束,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化操作、欺骗等行为,从而不利于医院财务管理,给医院财务方面带来风险。很多医院缺乏相应的财务监督机制,没有对资金的来龙去脉进行监督和管理,也不能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和判断,从而不利于医院发展。有些医院虽然设立了财务管理监督机构,但一般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
3.财务决策失误
医院管理层在进行财务决策过程中,一旦决策失误也容易造成财务风险。有些医院高层在做出重大决策时一般凭借个人主观意识和经验办事,而没有针对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环境需要做出决定,从而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导致财务风险。例如在设备采购方面,在进行采购方面,医院管理层如果没有对采购设备面临的风险和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容易造成高投入、低产出等现象,使医院无法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4.医院收支不平衡
目前来说,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朝着市场导向型方向发展,因而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尤为重要。然而,很多医院容易缺乏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没有对医院内部财务进行科学的预算控制,内部资金随意使用,从而造成内部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医院收入小于业务支出,从而使医院面临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1.加强财务风险意识
医院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应切实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加强财务管理,从而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将工作重心放到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预测上面,积极引进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医院工作人员的财务培训,使大家树立财务管理的意识,从而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各部门应树立自己岗位的职责,切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有效减少财务风险点,有利于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
医院为加强财务管理,减少财务风险,应切实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通过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约束医院工作人员的行为,将财务管理的工作真正落实,从而有效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针对目前财务制度方面存在的不足,医院在做出重大财务决策之前,应切实加强财务制度的改进和调整,从而使财务制度能够与时俱进,满足当前的需求。医院还应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和审计制度,对财务的处理进行评估,并向财务管理人员及时反馈意见,从而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3.加强财务人员的管理
财务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对财务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应加强财务人员的管理,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医院应积极引进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并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从而有效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减少财务风险。此外,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财务人员考核和奖惩制度,对财务人员及时的考核和奖惩,督促财务人员努力工作,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一、担保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
要想对担保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就必须首先了解担保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别的风险特征和形成原因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本文主要从担保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方面进行了研究,将担保企业的财务风险分为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四种类型。
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对担保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是强制性的。在经济发展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国家就会出台相应的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例如各种调整性的经济政策和行业政策的改变。而在经济发展中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各种企业,而一旦企业的经营环境受到影响,担保企业必然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进而为担保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政策风险。
2.法律风险
法律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完善,将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更是与各种法律法规息息相关。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各种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地完善,在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如果担保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没有及时了解和应用修订后的法律法规,就有可能使企业面临各种法律风险,增加了担保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
3.市场风险
市场对企业的影响是最大也是最直接的,市场中的企业容易受各种市场条件变化的影响。例如市场利率的变化、新的行业竞争者的加入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对担保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
4.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主要是由担保企业的主观经营状况引起的,企业可以通过改善战略计划、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来应对经营风险。但是,一旦担保企业的管理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和经营战略、或者与其他方面产生纷争导致诉讼失败等,都会使担保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
二、担保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
担保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内外两个方面,从担保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来进行研究,其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受保公司
由于很多受保公司都是中小型企业,其信用和偿债能力都不是很高,而且很多企业的贷款资金不是用于自身的生产经营而是用作其他的风险投资,为担保企业的资金收回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这种情况会导致受保公司的经营风险增大,一旦发生债务危机而违约,很多受保公司都会消失逃债,影响担保企业的正常经营。
综合来看,受保公司带来的财务风险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方面是受保公司在进行贷款的时候,没有提供真实的财务会计报表,没有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如实的反映,增加了担保企业的财务识别难度;另一方面是受保公司的抵押物的评估价值与其实际价值不相符合。一些企业为了获得贷款额度,与评估机构串通一气,对受保公司的抵押物做出与实际?r值不相符合的价值评估,或者是抵押物的信息不够全面,评估机构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也会导致抵押物的评估价值与其实际价值不相符合。
2.合作银行的风险
银行业在我国属于垄断行业,在与企业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双方处于一个不对等的地位。银行在进行贷款业务的时候,总是想获得更大的贷款利益但是又不想承担可能出现的贷款风险。此时,银行就会利用国家政策的影响,随时提高企业的贷款门槛或者是提前收回贷款,而一旦企业无法偿还贷款,就需要第三方担保企业进行偿还,使担保企业的资金周转发生困难,极大地增加了担保企业的财务风险。
3.行业环境风险
担保行业的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担保行业发展迅速,但是市场准入条件不完善,很多没有足够的注册资金的担保企业也能进入该行业,担保企业的实力差距悬殊会导致相互之间的恶意竞争,十分不利于担保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很多担保企业的制度不够完善,业务操作简单随意,从而为自己带来了不必要的财务风险。
4.担保行业的资金担保业务带来的风险
任何企业的经营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担保企业也不例外。很多担保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收入,盲目地扩大业务范围和提高担保额度,但是很多受保公司到期时又无法按时足额还贷,使担保企业发生财务困难,为担保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
5.担保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担保行业的风险虽然很大,但是其收益相应地也很高,因而吸引了很多人员不断加入该行业。但是这些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在进入行业的时候得不到有效的考察,所以很多素质不高、能力不够的人员就流入了这个行业。如果担保企业的工作人员没有具备一定的专业胜任能力,就会在担保业务的过程中与他人勾结、受贿,或者不能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担保服务,为担保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增加担保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担保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担保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寻找有效的方法去应对各种风险,全面考虑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
1.完善来自于受保公司的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受保公司带来的风险是担保企业财务风险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对受保公司带来的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担保企业可以从保前和保后两个方面来采取应对措施。一方面,担保企业要对受保公司进行详细的保前调查,对受保公司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认真地分析,核对其财务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同时对受保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调查,对其信誉度和偿债能力进行合理的评估,减少担保企业的担保损失。此外,还要对受保公司的抵押物的真实价值进行评估,避免受保公司虚报抵押物的价值骗取高额的担保资金,为担保企业带来损失。
另一方面,要对受保公司进行直接和间接的保后风险控制,实时掌握受保公司的经营情况,对其偿债能力进行及时的评估,使担保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资金收回的压力。
2.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努力建立平等的风险共担机制
担保公司在平常的业务往来中要加与银行的合作和沟通,及时了解银行的贷款动向,使担保企业能及时做好风险防御准备。此外,担保企业要与银行进行协商,争取与银行建立平等的风险共担机制,尽量减小担保企业的财务风险,促进担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及时掌握有关的政策和法律变动情况,降低担保企业的经营风险
国家的政策和法律变动对于担保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担保企业要及时掌握国家的政策和法律变动情况,并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政策和法律的内容进行学习、分析和研究,及时对企业的经营业务进行相应的调整,切实保障担保企业的合法利益。避免担保企业进行盲目地经营,而没有有效地利用政策和法律来提高自己的经营效益。
4.加强对担保企业的业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企业的运行是靠人来操控的,而一个企业要想长期有效地运行,就必须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担保企业要加强对企业业务人员的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促使业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加强自我约束,提高业务办理能力,为客户提供高效、高质的担保服务,提高企业的权威和知名度,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了粗略的梳理和分析,对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成因做出归纳、提出观点,提醒企业集团管理者们,警惕相关集团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
正文
现代商业环境正经历的巨大变化,促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企业的价值取向。从以前的单纯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战略管理,逐步转向如何构建新型的商业模式、建立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等核心问题。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使企业面对的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迅速增多,使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现代商业环境所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大大拓展了市场需求和要素供给,为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巨大机会。在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任何一家企业的生产经营都不会是独立的、封闭的、区域性的。企业之间的资源依赖性和互补性大大提高,企业集团的数量和规模呈现了爆发的态势,这又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经济竞争的激烈程度。
具体到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中国,市场经济竞争环境的白热化状态,使得小型单一企业在融资渠道与融资能力方面形成天然的弱势,使其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不堪一击。要想持续化经营,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集团化发展几乎是必然的趋势。
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源实力雄厚的母公司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以协同运营为手段、以实现整体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群体。
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上具有的产权关系复杂化、投资领域多样化、财务主体多元化、财务决策多层次化、关联交易经常化等特点。严格监控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对财务风险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将会对企业经营带来巨大影响,甚至产生严重损失。
(一)警惕企业集团财务的高杠杆化倾向
企业集团在融资渠道与融资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集团强劲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增强集团外部资本市场的融资实力。
2、集团内部的财务资源一体化整合优势,尤其是资金集中管理和内部资本市场功能,大大强化了集团财务的“金融”功能。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天然的优势’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是‘天然的劣势’,企业集团的规模化发展运作所带来的高杠杆化倾向效应,在财务风险上造成的破坏性,会比单一企业严重得多。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金字塔效应’。放大的负债能力带来了放大的财务风险,当收益率降低时,偿债能力的下降程度也会相应放大,从而产生更严重的财务风险后果。另外,企业集团内部的相互担保也会为集团财务带来更多的隐患,担保环节的断裂,带来的后果是连锁性的,它会给整个企业集团造成无法控制的财务风险。
曾经“年营收总额超百亿”的山西海鑫钢铁集团,在2014年3月负债累累、全面停产,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该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表明,2002年末的资产负债率仅为39.28 %,而在2014年底,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100 % 。高达100亿人民币以上的债务,使得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不得不面临破产清算的局面。
(二)警惕忽视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所带来的恶果
现代商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使得企业集团管理者必须要及时调整经营的观念和目标。在新的目标下,企业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个体,而是一个基于全球产业链整合、基于内部流程优化等,并由一系列作业系统所构成的经济组织。这意味着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和确定新环境下的企业经验模式――商业模式。而商业模式的创新要求变更组织结构,以使公司战略和组织结构相匹配,使组织结构与组织控制体系相适应,所有这些都会引发新的管理变革。
在创新的商业模式下,不仅要求企业集团的管理者扩展其经营管理的维度与视野,更要及时转变经营管理的观念,充分重视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而在实际的企业集团经营管理模式中,纵观最近几年的大型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相当数量的企业集团管理者对风险管控方面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
笔者在对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的企业战略实施模式和财务风险管控的效果进行分析后,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当企业经营处于高速运营阶段,公司战略实施采取成长型战略,以发展壮大企业为基本导向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了对企业集团重大财务风险的识别和控制,一不小心就步入了盲目扩张的怪圈。而当经济环境恶化,企业不得不采取稳定型甚至收缩型战略的时候,才会把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高到一个相当严格的控制水平。
而实际上,这个时候,往往已经晚了。
就像一个高大的巨人,虽然力大无穷,但在行动力和灵巧性方面必然会有所逊色一样,企业集团在管理思维和文化模式上的变革速度不具有优势。一旦企业集团出现管理上的偏差,在惯性的作用下,很难及时纠偏,而等到问题暴露,很可能带来严重的连锁反应。
如果我们把一个企业比作一节车厢的话,那么,一个企业集团就是一列由众多车厢连接而成的高铁。在列车的起步阶段,司机会小心地控制速度,确保起步的安全。而当高铁的运行速度提升,有经验的驾驶者会将列车的运行速度控制和稳定在安全的范围,并且随时警惕和注意路况。
要知道,在列车以超过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运行的时候,一个小石块也可能会对其产生威胁,造成列车出轨倾覆的可能。火车司机有严格的运营手册对其操作进行规范和控制,而企业集团的运作往往会缺少严格有效的规范和监控,当风险隐患暴露,往往已经刹不住车了。
曾经在几年前暴露出高达40亿元人民币的海外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四川长虹集团,就是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过于心急,忽略了风险控制,造成大量的货款无法及时收回,形成坏账,损失惨重。
“长虹事件”并不是一个被海外商欺诈的简单个案。实际上,常有中国企业为了在海外拓展市场,进行低价销售或者甘冒赊账风险,导致了严重的不良后果。“长虹事件”所暴露出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是财务管理问题(应收账款风险),而探其根源,是企业集团对财务风险控制的轻视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从“长虹事件”中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由于过于心急而忽略了风险控制,导致应收账款大幅上升,产生坏账的风险或事实。我国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在诸多方面还不完善、不健全;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架构也不完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集团经营运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贯穿于企业集团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且,它也与营销、财务管理相联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因此,企业集团的风险控制管理部门能否摆脱营销压力的干扰,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独立地监控,科学地评价各种内部和外部风险,以达到收益与风险最佳配置的目标,就成为摆在企业集团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三)警惕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识别与分析的错误判断
现代商业环境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制造、信息技术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引发了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进一步加快了企业集团管理战略化的进程。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企业集团化管理提供了高效率的互动平台,企业集团内部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得集团管理者有了直接地获取企业内部、竞争对手和全球市场的关键信息的可能。
然而,信息更新的时效性所带来的机会也是稍纵即逝的。它对信息使用者和企业集团管理者的文化程度、管理素质和风险识别分析及应对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企业集团管理者转变思维,从全新的角度去关注集团财务风险,充分利用相关信息去更加准确地把握机会,正确地识别风险、分析风险,采取更为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而一旦企业集团管理者缺乏管控大型集团的经验,对风险没有进行正确的识别和分析,对风险事件产生的影响不能充分预计,其带来的后果往往是致命的。
在现代商业环境下,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给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了不确定性。通过对企业集团财务活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融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对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成因进行相应的识别和分析。
1、企业集团融资战略的评判,主要有三个基本评判维度――是否和企业战略相匹配并支持企业投资增长;风险是否可控;融资成本是否合理。
从企业集团角度看,大多数企业集团管理层都存在做大企业规模的冲动,如果企业投资项目过多、投资需求过大,当企业内部融资无法满足需要的时候,就必然求助于外部融资。过度借款使企业集团面临的偿付风险,是造成企业集团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2、企业集团投资活动的财务风险――归根结底一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导致的实际收益水平与预期目标相差太大。一个大型企业集团的投资决策,一般是战略性的、重大的经营活动的调整或加强,投资项目一般也会持续很多年。重大项目的投资会在不同程度上减弱企业的财务弹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融资决策。
纵观近年来暴露出的一些因为盲目投资导致的财务风险事件,可以看出,因为对投资预期目标过于乐观和盲目自信,对投资风险的识别分析不足,导致的资金流断裂,企业陷入困境,比比皆是。对企业集团投资风险的管控,亟需警惕和重视。
3、企业集团资金营运活动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现金流量风险。财务风险与资产的流动息相关,在资金营运过程中,资产配置失当,导致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出现财务危机。
企业集团资金营运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的现金流量风险是对应收账款管理失控。通常,母公司对企业集团内部的各个主体单位会有一定的财务数据考核指标,这些指标的设定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不能单纯地偏颇于某一方面。例如,当考核指标主要偏向于利润值时,下级子公司为了完成指标,就有可能冒风险、盲目扩大赊销范围和额度,而一旦应收账款超出可承受范围,资金回笼过缓,就有可能产生财务危机。而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的连锁关系,又使得这种财务危机有发生蔓延的可能。债权人对集团某一个成员单位的信用产生疑虑,就很有可能会对整个企业集团失去信任。一旦企业集团整体失去信用,债权人集体挤兑,产生的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给整个企业集团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4、企业集团收益分配策略失当造成的财务风险――对企业集团来讲,过高的股利支付或过高的收益留存都是不可取的。当股利支付过多,企业的留存收益过低,很有可能无法满足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需要,使得企业集团不得不寻求外部融资渠道,从而加大财务风险。而过低的股利支付政策又可能造成投资者的不满,导致股价下跌,从而导致企业集团的整体价值评估偏低。
所以,对一个企业集团来讲,如何适应现代商业环境的变化,正确识别和分析财务风险,迫在眉睫。
(四)警惕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错误应对
传统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获得竞争的优势主要来自于资金和核心技术等。而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知识取代资本成为企业的核心生产要素,学习创新能力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核。这种学习创新能力不仅是为了避免企业脱离既定目标,更重要的是形成超常规的洞察力,通过战略行为的实施,选择合理和正确的财务风险应对措施,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获得竞争的关键致胜因素。
而对大型企业集团来讲,其核心的优势往往明显地表现在传统的方面――大型企业集团往往占有强大的资金,从而在风险的应对上占有更为主动的选择权利。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强,在面临风险应对措施的选择上,往往会大意地选择了错误的风险应对方式。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采取或者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来干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例如,忽略了对存货或者资产的管理,放任其潜在的失窃或者损毁的风险等。在某些情况下,根据成本效益原则,采取风险承受方式是可以的,但其前提必须是正确地识别和分析了风险,评估了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一旦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采取或者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来干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很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关键词】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应对策略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财务风险,需要采取措施予以应对;较低的财务风险可以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压力,增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生产经营环境,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高经济效益。能源企业是一个高投资、高风险的产业,并且我国是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企业的经营活动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但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能源企业也出现种种财务问题,要想在竞争中立足,能源企业就要加强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并根据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采取策略予以应对以增强我国能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就是根据上述情况,根据我国能源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找出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改进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对我国能源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1.管理层尚未形成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
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才起步,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很浅薄,甚至有的管理层连财务风险管理是什么都不知道,更不会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和防范;管理层对财务风险识别滞后,等到风险发生了再采取措施,就难免会于事无补;管理层的管理活动具有间断性,而不是进行实时监控,也缺乏对风险进行定期的复核和再评估;管理层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有调查称只有18.12%的管理层较为重视风险管理,大多数管理层只是一般重视,还有13.04%的管理层不太重视对风险的管理。
2.我国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第一,现金预算控制制度不完备。不注重对现金预算的控制,而现金预算对于加强财务风险的识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进行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的预算,可以有计划的开展日常活动,避免资金不足带来的偿债压力和资金过多导致的收益下降、机会成本增多的现象。第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内部控制是由人来执行的,就难免会出现管理人员、、故意误解等现象;内部控制发挥不好其中一个原因是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交流不畅,我国能源企业中近两成没有构建良好的信息系统;企业激励机制没有发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3.我国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健全
我国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不完善,机构设置不健全,缺少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经理,并且财务风险承担的主体不明确,相互之间推卸责任的现象普遍。调查发现,有过半的能源企业组织结构设置合理,但是组织内有专职风险管理人员的企业只有1.45%,而绝大多数企业(81.16%)内部组织中根本没有风险管理人员,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了。再者,有29.71%的企业权力、责任分配不合理,组织中各个部门和岗位的人员权责不清,没有明确的风险责任制度,使得成员之间将风险相互推诿,不能形成独立、高效的风险管理体制,也使各部门不能承担起有效管理风险的职责。
4.我国能源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
首先,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复杂,并且在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具备较好的数理统计等知识,随着技术的发展,软件技术也开始运用到财务风险管理中,而我国能源企业财务人员存在不能适应岗位职能要求的情况,缺乏主动意识,不能主动去学习最新财务管理知识,树立新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
其次,财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薄弱、职业道德缺失。目前,我国有大多数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不仅仅在能源企业中,财务人员不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根据财务报表及时识别企业现在面临的风险,盲目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不需要进行风险的评估,这样当然会导致企业蒙受巨大损失。还有的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为了谋取个人私利,不顾企业整体利益,进行暗箱操作,制造假账,,向竞争企业泄露公司机密等等。
二、强化我国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1.强化能源企业管理层财务风险管理理念
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可以到国外企业中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引进先进的技术,运用到本企业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最新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加大对管理理论的了解程度;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将其放在工作的重心,切切实实成为其工作的一部分,培育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加强对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加财务风险管理经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高水平的财务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对于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的问题,管理层应定期对其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和讲座,通过专业系统的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和外语、计算机操作能力,增强风险意识;对于财务人员积极性不高、不能自主学习的问题,管理层可以优化完善激励机制,将财务风险管理效果和工作薪酬相挂钩;对于财务人员存在故意作假、的现象,管理层要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国家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企业通过制定相关惩治规定等对此类行为予以惩罚。
2.完善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核心制度
建立完善的预算控制制度。首先要合理制定企业的预算控制管理目标,然后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在董事会下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其常设机构是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在此体系基础上,各部门制定出各自的预算管理指标并予以推行。之后通过实际执行结果和预算的比较,确定各部门人员的工作业绩并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激发员工努力工作。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高层领导者要严于律己,增强财务风险意识,营造诚信和道德的价值观,使财务风险管理成为公司的文化,让企业内每个员工都受到感染;企业员工要提高自身素质。其次完善内控程序,岗位的设置要合理,应该在董事会下设财务风险监管机构,设置具体的财务风险监管岗位,明文规定各个岗位上的职责和权限,各司其职,实行风险责任承担制度;合理授权,并且授权人员能对其授权权限内的经济业务有管理权,定期对各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采取定期向董事会报告的方法,建立主要负责人批复制度以及内控责任追究制度,使内控机制有效落实。
建立完善风险预警制度。将现金流量指标引入预警系统,如债务保障率、每元销售现金净流量、现金再投资比率等,建立起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同时以反映企业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周转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指标建立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长期监测,防范财务风险。
3.完善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确立董事会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中的核心地位。董事会应该组建财务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专门负责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增加机构设置,组建风险管理小组,配置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一种全方位的信息网络,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设立临时指挥中心,即财务风险管理中心,该中心需要配备一些必要的工作设备,如电话联络网,计算机,最新的人际联络信息以及其他基本资料。各部门各司其职,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周斌.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决策探索,2006.11.
[2]荀星,张瑞霞.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