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急救重要性范文

儿童急救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急救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童急救重要性

第1篇:儿童急救重要性范文

儿童死亡高峰期发生在一岁之前,尤以新生儿死亡率最高,主要与围生期多种因素有关。其次为各种创伤导致心跳呼吸骤停,且通常发生在院外[1]。因此,制定有效易行的儿童院前急救措施是降低儿童死亡率的一项紧急任务。

据统计,大约10%的求助电话是儿童急救电话,而这其中只有约5%的患儿需要复苏[2]。院前急救人员通常在事故或者发病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所谓的复苏黄金时间)。这段时间简单的救助措施可以制止和延缓心脏骤停的进程。此外,还有机会对儿童的身体状况作出判断 ―― 这一点对创伤儿童更为重要(可以判断损伤机理)[3]。但儿童院前急救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 实施的环境困难

由于院前急救的随机性强,时间紧迫,环境复杂,危险性极大。一些有形的危险物可能容易被发现,但也有些不太明显的东西难以发现,如带有破坏性的围观者。

首先,急救设备是有限的,高额的造价不仅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同时也受到空间的影响。如救护车的内部空间不允许储备适应救护所有年龄段患者的急救设备。

其次,院外熟练救护人员的数量需求也因不同的事故而不同,急救技能训练程度也各不相同。当遇有涉及儿童的急救情况时,由于救护人员自身处于危险当中,往往过多担心或不愿意介入治疗[4-5]。

再次,在黄金时间内送该儿童去医院的决定需要急救人员更高的技巧和判断力。

以上因素都需要在制定培训院前急救人员项目时考虑进去。

2 急救技能的掌握

由于心脏骤停通常发生在很短时间内,所以及早对患儿进行处置至关重要。这一点可以讲授给那些经验不足的人,并引起辅助人员或者非本专业医生的警觉。比如:由于新生儿心脏骤停基本都是窒息性骤停,所以心肺复苏应当保留ABC复苏程序,并及时把患儿送往医院。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加之环境复杂,通常难以建立一般的静脉通路,因此骨内输液就显得尤为重要[6]。

因为多数急救人员处理的不是经常出现的严重疾患或受伤儿童。每年不到1%的急救人员被要求实施更高级的技术[7],如气管插管。一项研究表明,只有大约20%送往医院的儿童需要接受高级急救服务,没有一例接受气管插管或骨内输液[8]。如果急救人员实施某项急救技能的机会很少,再培训和重新评估就需经常进行。

3 “技能与抱起来运走”的困境

有些人的观点是,所有的抢救治疗都可能影响儿童送到医院的时间,所以应该不要任何治疗直接送往医院 ―― 即所谓的“抱起来运走”。也有人倾向培养院前急救人员尽可能多的技能,以便在黄金时间内尽早开展治疗[9]。目前的培训目标是开拓一条中间道路 ―― 教授足够多的预备知识,以便急救人员能在关键时刻对延迟送往医院的儿童施行最有效的救治。

4 培训的困难

在有关儿童急救的问题上,许多问题涉及到院前急救人员(主要是护理人员)的培训。在院前急救方面有许多经验丰富的人,在对严重病患儿紧急护理方面也不乏技艺精湛人员,然而在两方面都具有广泛经验的人员就不多了。那些没有受过儿科训练的人是不了解护理成年人和儿童的区别,也不清楚儿科需要专门的技术[10]。反过来,一些在医院工作的儿科医生和护士总认为他们有足够的经验能教授那些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人。

5 设备与费用问题

由于空间及场所的限制,对设备的选择要特别精心 ―― 如果没有设备来实施急救技术,教授这些技术就没有意义。所以儿科医生和其他从事儿童急救工作的人员都应积极呼吁,以便使那些管理院前急救资源的人懂得儿童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性

6 建议

目前,我国的儿童院前急救工作仍处于落后状态,一些培训机构、教材、器械等尚处于空白。希望能够尽快出版院前小儿生命支持课程,以补充“面向院内的小儿高级生命支持课程”的不足,并为院前工作人员提供技能和知识支持,使其能够在黄金时间,让受到生命威胁的患病儿童或受伤儿童受益。

参考文献

[1]Office of National Statistics.England and Wales 1997.

Lodon: Office of National Statistics.

[2]Advanced Life Support Group.Prehospital paediatric life support.London.BMJ Publishing Group,2009,8:21-3.

[3]Schindler MB,Bohn D,Cox P,et al Outcome of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or respiratory arrest in children. N Engl & Med ,2006,335:1473-9.

[4]Lacher ME,Bausher JC.Lights and siren in pediatric 911 ambulance transports:are they being misused ann Emerg Med ,2007,29:223-7.

[5]刘波.院前护理急救职业暴露及防护的初探[J].当代医学,2010,16(10):131-132.

[6]Cooke MW.How much to do at the accident scene BM& 2009,319:1150.

[7] Su E,Mann C, McCall M,Hedges JR. Use of resuscitation skills by paramedics caring for critically injured children in Oregon.Prehosp Emerg Care, 2007,1:123-5.

[8]Reisdorff E,Howeii KA,Saul J,et al.Prehospital interventions in children.Prehosp Emerg Care 2008,2:180-3.

第2篇:儿童急救重要性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妇幼卫生岗位技能大赛,进一步推广普及产科、儿科急诊急救知识和妇幼保健服务技能,强化“三基三严”训练,推动产儿科应急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全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临床急救能力,规范妇幼保健服务,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队伍,为全市妇女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岗位技能大赛,激发广大妇幼卫生工作者的学习热情,营造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的工作氛围,以精益求精、持续改进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全市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确保医疗安全,群众满意。

三、活动范围

全市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所有产科、新生儿(儿)科医生和助产人员,未设新生儿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全体儿科医生应接受培训和参加初赛;全市各医疗保健机构从事妇女保健、儿童保健服务的人员。

四、大赛内容及规则

(一)内容

1、产科技能。理论考核:产后出血、羊水栓塞、胎盘早剥、产科DIC急诊急救相关知识;操作:成人心肺复苏术。

2、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理论考核: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知识;操作:新生儿窒息复苏。

3、妇女保健服务。理论考核:妇女保健相关知识;操作:产检四步触诊手法、宫高腹围的正确测量及骨盆测量、乳腺癌自检、妇科检查方法、母乳喂养手法。

4、儿童保健服务。理论考核:儿童保健相关知识;操作:0-6岁儿童体格测量的项目及方法、高危儿筛查。

(二)规则

大赛分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两部分,总计100分。其中,理论考试采取笔试闭卷方式进行,占总成绩的30%;技能考核采用现场模拟方式进行,占总成绩的70%。

五、参考教材

产科急诊急救: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教材《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第6版、《省第二周期新生儿复苏项目工作实施方案》;

妇女保健: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教材《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

儿童保健: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教材《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新生儿访视与儿童保健技术规范》、《儿童眼及视力保健等儿童保健相关技术规范》。

六、组织程序

本次大赛分各医疗保健机构初选和市级决赛两个阶段进行。

(一)各医疗保健机构初选

各医疗保健机构初赛选拔工作于7月15日前完成,按照卫生局分配的参赛名额(附件5)确定参加市级决赛的选手名单,并于7月16日前报市卫生局业务科。

(二)市级决赛

各助产机构选派产科医师、助产士各2人,新生儿(儿)科执业(助理)医师1人,妇女、儿童保健专业各1人;未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镇(街道)卫生院选派妇女、儿童保健专业各1人参加比赛。其中,产科技能操作由产科医生及助产士各1人协作完成;新生儿窒息复苏由产科医生、新生儿(儿)科医生、助产士各1人协作完成。两组参赛成员不得冲突。妇女保健及儿童保健专业均独立操作。

决赛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七、表彰奖励

(一)团体奖

大赛设团体一、二、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二)个人奖

根据个人综合成绩(理论及操作)分组别设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举办全市妇幼卫生岗位技能大赛,是增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学习意识,提升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全市卫生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实施省妇幼安康工程,确保妇女儿童普遍受益的具体体现。各医疗保健机构要充分认识本次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领导,精心安排部署,确保圆满完成比赛任务。

第3篇:儿童急救重要性范文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健康来自

无论是医务工作者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很注重医疗,而预防、保健这最重要的一部分,却往往被忽视了。做好预防,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可少。建议大家,无论从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要建立健康的习惯,树立保健的意识,具备一些保健常识,比如,饮食上一少一多,盐要少菜要多;运动要巧落实,平时没事儿可以走走路,也可以打球、爬山,关键要走出去;心态要积极,有问题也要多想想积极面。

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我也一定会抽出时间来运动。平时,每天晚上吃过饭后,就会出去到附近走走,周末的时候,有时间就去爬山。这样的好习惯,也“惯”出了好身体。

马冠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

天天都是步行日

“今天你走了吗?动动才健康,何乐不动?”在我眼里,天天都是步行日,不管什么天气,每天都坚持一万步。现在我们吃得太好,但动得太少,这才招致各种慢病找上门来。我平时故意把车停在离单位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再步行上班,外出开会时,提前下车步行前往,等等。关键要有健康的意识,并付诸行动!

为健康而走!不用刻意抽时间,走着看电视,晚上遛狗,工作期间起来走走,见缝插针,积累自己的运动量,对预防慢病非常有益。

对于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动,成绩差两分不是问题,健康才是第一位。现在城市儿童超重肥胖发病率不断增高,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身体活动水平,我率领的团队打造了“快乐十分项目”,让孩子在课间十分钟进行科学、有趣的活动。

于 康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做自己的营养医生

重视营养,要从娃娃抓起。有一次录制节目,现场来了一位6岁的小粉丝,不但自己学营养,还带动一家六口人来现场学习,甚至还准备在班里成立营养兴趣小组。2012年,我作了多场营养健康讲座,这件事令我至今难忘。平时,台下大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小粉丝的出现让我备受鼓舞,也认识到了为儿童青少年普及营养知识的重要性。

营养知识的普及要从孩子开始,也要重视中青年人。20~40岁是给身体打底子、打基础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如果不注意饮食、不进行运动,想着退休以后再补课,恐怕就来不及了。

自己常说一句话:做自己的营养医生。因为自己的健康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获取正确的营养知识,亲自实施到自己的厨房和餐桌上,就能收获健康,提升幸福感。希望大家牢记这句话,从现在开始,做自己的营养医生。

罗大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

养生养心 一起进行

以前,老百姓只是想学点养生知识,但现在不同了,大家除了关心身体上的问题,也逐渐开始关注心灵上的问题了。健康,不仅仅是养生,而是养生与养心一起进行。

养心有多重要呢?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心平气和,五体安宁。”我们人体就像是一台电脑,身体各部位如同电脑的硬件,而精神情感这颗心就如同电脑的软件一样,只有在软件的合理调控下,硬件才可以顺利运行。

很多健康问题,其实都是因为心灵的失调引起的。比如,压力太大带来焦虑、烦躁、郁闷等不良情绪,很容易引发身体各机能的失调。

所以说,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保证身体的康健;而一旦生病之后,也需有良好的心态,才能让身体尽快康复。

王立祥

中国武警总医院急救中心主任、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指导专家

家庭急救很重要

在被问到关于重大灾难的救护时,我会反复强调自救互救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为救援和生命赢得时间。据我在急救科这些年的经验,想提醒的是,普通人考虑救援不能只关心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其实,家里的每次意外,都需要急救知识!

自己展开救援行动,不懂专业知识,怎么办?

我们自己每个人都要储备一些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落实到每个家庭,做好四步骤就可以了。一是建立登记卡片,不定期结合以往诊治病历,评估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锁定家庭成员中的高危患者,为其建立健康情况卡片。二是预设急救通信,根据个人情况、家庭条件以及所在地区医疗环境,酌情选择相应的通信方式。三是准备急救药箱,包括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血糖仪等监测仪器,硝酸甘油、心痛定、阿斯匹林等急救药品,提压泵、氧气袋、口咽通气道等应急物品和手电筒、开口器、牙垫、剪刀、镊子等辅助工具。四是拟定转运路线:勾划出家庭高危者发病时,预期到达急救地点最快捷的交通路径图。

张 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

健康就是顺其自然

整天和心脏病人打交道的张澍教授,谈及对健康的感悟,仍离不开“心”。但此心非彼心,而是指要有个健康心态。

“我的生命哲学或是对健康的理解,简单说是四个字——顺其自然,深入一点可总结为两个讲究:一是讲‘缘’,一是讲‘度’”,张澍教授说。

所谓缘就是随缘,应有个好心态适应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不要和自己太较劲。大的环境来说要遵循自然规律,天热要降温,天冷需保暖,具体到工作中,很多人纠结于升职、加薪等问题,其结果反而会被不良情绪所控制;家庭中,只提示一句话:家是一个讲究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好心态是健康的基础。”张澍举了个例子,同样是生存期只有两年的晚期癌症患者,美国患者往往会计划在这两年还有什么心愿没有满足,中国患者则一听到癌症这两个字,精神就垮了一半。愁苦、慌张、失望的情绪只会加重疾病进展。

第4篇:儿童急救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模拟医学教育;儿童重症医学;临床教学

医学生的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学研究生需要在儿童重症医学科进行实习轮转,学习对重症患儿的抢救和诊治。儿童重症医学科是培养儿科医学生重症抢救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的重要场所。但危重患儿病情变化快,潜在医疗纠纷的风险大,医学生短期内获得动手操作和参与诊疗的机会少,往往会降低研究生在重症医学科实习效果,影响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医学教育进步,模拟医学教育(simulationbasedmedicaleducation,SBME)的应用为临床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1]。在既往重症医学科实习教学中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以患者为主要操作训练对象。而SBME则打破了这一模式,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和仿真模型模拟各种危重症的临床场景,以供临床教学;SBME贴近真实,具有内容丰富规范,重复性和安全性强等特性,对于医学教育有重要作用[2-3]。本文初步探讨对儿童重症医学科轮转医学生开展SBME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1SBME是社会发展和伦理学的必然要求

“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最早提出医学的“不伤害原则”,不伤害原则指在医疗诊治过程中不使患者的身心遭受损伤。目前对医学生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伦理学,要求以患者为中心,不伤害患者[4]。没有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的医学生如果多地进行医疗操作,即使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也可能有违“不伤害原则”。SBME在培训医学生提高其医疗技术的同时规避对实际临床教学中对患者伤害的风险。因此,大力开展SBME符合伦理学的要求。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自身健康和疾病治疗越来越重视,较多人希望能在大医院进行诊治,使教学医院的医疗负荷不断上升。然而目前患方对疾病和医学认识不足,期望值和维权意识高,易造成医疗纠纷。儿科又是目前医患矛盾的高发区,儿科医闹现象和伤医案不时被报道。与以前相比,紧张的儿科医疗环境使儿科医学生无法在临床工作中获得相应的操作实践机会。在此社会环境下,SBME可以帮助医学生不断接受培训提升其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减少医疗风险。

2SBME是提高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手段

危重症抢救分秒必争,救治过程中有时可能无法向医学生讲解和示范,重症医学临床教学工作有其困难之处。SBME能模拟休克、呼吸衰竭、室颤等各种危重症,结合急救设备,能给医学生提供相关临床场景和救治演练。SBME实践性、重复性强,不受时间限制,是提高医学生危重症抢救临床知识和技术的有效手段。受时间限制,医学生在重症医学科学习期间不一定有机会面对特定的危重症,比如室颤。在儿童重症医学科中室颤发生率低,电除颤使用也少,室颤发生的时间不定,进行相关教学时学生往往感觉空洞,教学效果差。但是采用SBME就能很好地进行室颤急救教学。通过计算机软件使与仿真人相连接的心电监护上出现室颤心电波形,同时仿真人大动脉搏动消失,医学生通过心电波形和重要体征评估,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并进行电除颤治疗或抢救药品推注。指导老师通过SBME完整地讲授室颤识别、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并作示范。再通过考核来检验学生掌握情况,评估教学效果,并通过摄像回放来纠正错误和不规范之处,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以传授和讲解知识为主,医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来切身体会知识要点,并核实掌握程度。而SBME能帮助受培训者完成知识到实践运用这一转变,提高其临床知识和技能,同时保障患者安全[5]。

3SBME有助于培养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危重患儿的抢救既需要指挥者的决策,又必须依赖团队力量来完成。传统医学教育注重知识单向灌输,各种考试考核也仅仅关注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培养医学生在危重病情下的诊治决策和应变等方面严重缺乏。而在SBME中可设定场景,并指定某位医学生带领团队,由其负责指挥,着重培养和锻炼其治疗决策和应变能力,利于全面培养医学生。在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间的沟通、协调合作非常重要。但在儿童重症医学科中指导教师无法有效地在临床急救工作中去培养和锻炼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然而,SBME可以提供培养团队精神的良好机会。面对模拟的临床危重场景,参加培训的数名医学生需要群策群力短时间评估病情、抢救施治,整个环节都必须相互信任和协作,以达到成功救治患儿的目的。如在心跳呼吸骤停场景中,医学生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各行其是势必引起抢救的紊乱和错误。经过SBME培训的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明显增强。

4SBME在儿童重症医学科医学生临床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

仿真人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儿童重症医学科开展模拟医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它们并不能模拟危重患儿全部的症状、体征和情绪变化,如果医学生仅仅满足于SBME培训成果而脱离临床可能引起不良后果。因此SBME并不能完全替代重症医学科内危重患儿诊治的床旁教学和技术指导。另外,SBME抢救的主要情节步骤来源于临床,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临床抢救工作。因此指导教师在情节设计和考核评估中均应考虑到实际临床工作中的可能情况进行纠正和补充。医学是一门爱的科学。但是SBME在医学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医学生在面对仿真人时容易存在这是在面对“机器”,是在技术培训的思想认知,可能无法产生对待真实患儿的责任心、同情心和关爱,在培训室中也认为无需就患儿情况与患儿或家属进行相应医患沟通或病情告知,从而造成与实际临床工作的脱节,不利于医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因此,指导教师在SBME时需要进行医学职业素养、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教育。让医学生尊重仿真人,像对待真实患儿一样对待仿真人,牢记“不伤害原则”。综上,SBME能有效提高医学生临床知识和技能,并有助于培养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但是,也必须正视SBME存在局限性,可以通过与临床工作结合、精心设计和加强人文教育等方面克服其不足。

参考文献

[1]梁菊,李瑛.模拟医学教育:医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2015,24(3):266-269.

[2]万学红,孙静.现代医学模拟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4-23.

[3]SchroedlCJ,CorbridgeTC,CohenER,etal.Useofsimulation-basededucationtoimproveresidentlearningandpatientcareinthemedicalintensivecareunit:arandomizedtrail[J].JCritCare.,2012,27(2):219.

[4]魏恒顺,李燕姿.医学伦理学教学路径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6):887-890.

第5篇:儿童急救重要性范文

1 临床资料

2005 年 1 月~2011 年 7 月,我科共收治高热惊厥患儿46 例,均符合小儿高热惊厥诊断标准,其中男 28 例,女 18例,年龄 6 个月~14 岁。体温在 38.5℃-39℃6例,约占 13.05%,39℃-40℃之间 38 例,约占 82.60%,>40℃ 2 例,约占 4.35%,多由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临床表现多呈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少数呈肌肉阵挛或失神性发作。

2 急救及护理

2.1 发作处理与安全防护:发作时立即使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衣领,有舌后坠者可用舌钳把舌拉出,以防舌后坠引起窒息。在患儿上下臼齿之间放置牙垫或厚纱布包裹的压舌板,防止舌咬伤。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其口鼻分泌物,必要时用吸痰器吸引痰液。准备好开口容器和气管插管等急救用具。

2.2 氧疗:惊厥患儿因呼吸不畅,加之耗氧增加,导致组织缺氧。脑组织缺氧时,脑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致使惊厥加重。故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并适当提高氧流量,以迅速改善组织缺氧的情况。待患儿面色由青灰或紫色变红润,呼吸规律后,给予小流量氧气吸入。当屏气时间长,紫绀严重时,一般的吸氧法如鼻导管法、面罩法等方法无法改变SPO2,只有用简易呼吸器才能解决这种短暂的呼吸暂停,扣紧面罩,挤压呼吸囊,压力视患儿大小而定,反复而有规律进行,以胸廓起伏为准,达到良好的通气效果。

2.3 控制惊厥

2.3.1 药物止痉:立即遵医嘱给予止惊剂,如地西泮或咪达唑仑,每次 0.1-0.3mg/kg,静脉缓推,速度小于 1mg/min,防止呼吸抑制,必要时给予 1-4g/(kg.min)静脉维持,苯巴比妥钠 5-10mg/kg肌肉注射。要选用方便、作用快、毒性小的止痉药物,剂量要给足,使患儿在短时间内达到减轻或停止惊厥的目的,必要时可联合使用两种药物,如安定、10%水合氯醛、氯丙嗪、苯巴比妥等。及时准确有效地使用止惊剂,使患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停止或减轻抽搐,是抢救的关键。并注意观察抽搐停止即停静推安定,以免抑制呼吸,必要时 20min 后可重复使用。

2.3.2 针刺止痉:针刺止痉是既简单又经济有效的止痉方法,常用于药物暂时缺乏时。常用针刺或按压人中、内关、合谷、百会、涌泉等穴位,一般仅需 1- 2 个穴位,注意不要太用力,以免损伤,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痛苦。2.4 高热护理:采取适当方法使患儿体温控制在 38℃以下。

首选物理降温。

2.4.1 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局部降温采用冷毛巾、冰袋等置于颈旁、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通过传导方式散热;全身降温可选用温水或 25%- 35%乙醇擦浴达到降温目的。

2.4.2 药物降温:药物降温是通过机体的蒸发散热而达到降温的目的,可口服小儿泰诺退热滴剂、儿童美林退热糖浆,也可肌注或静滴复方氨基比林,持续高热者可静脉给予地塞米松。合并癫痫患儿慎用激素。

2.4.3 液体降温:患儿因高热引起机体代谢增快,酸性代谢产物增多,需要的水分及营养物质增多,在心肾功能良好的情况下,给予足够的液体既能纠正代谢紊乱,又能补充所需要的能量,利于代谢产物及细菌毒素的排出。

2.5 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对于频繁、持续抽搐继发脑水肿者,可在应用止痉药的同时应用速尿、甘露醇或地塞米松、高渗葡萄糖,并使用营养脑细胞的药物,以减轻缺氧对脑细胞的损伤,否则,可加重惊厥或出现脑疝,危及生命。持续而频繁的严重惊厥往往都是由于脑水肿存在,适当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也是治疗某些严重惊厥的有效措施。

2.6 加强基础护理:(1)密切观察患儿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及时发现病情转归。(2)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室温以 24℃~26℃,湿度 65%为宜。(3)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应轻柔,并集中进行,尽量减少对患儿搬动。(4)惊厥发作时,禁止饮食,等待病情稳定后,再喂奶或鼻饲。(5)注意安全,防止坠床及碰伤。2.7 出院健康教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率为 35%,首次高热惊厥发生后 30%- 40%的患儿可能再次发作,75%的患儿再次发作发生在首次发作后 1 年内,90%在 2 年内。而惊厥反复或持续发作可以造成永久性脑损伤,因此,加强患儿家属关于疾病知识、用药知识、防护常识及饮食起居的积极宣传和正确指导,对于去除诱发因素及正确紧急处理发作至关重要。。多数高热惊厥患儿首次发病多在家中,症状持续时间短,待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发作多已停止。因发作突然,病情严重,家属往往惊慌失措,采取一些不正确方法处理,可能会延误病情或加重患儿的脑损伤,影响智力发育。因此,对患儿家庭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让家属思想上做好准备,掌握一些小儿惊厥的防治和急救知识,认识到高热惊厥复发的可能性及预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备好一切必要的急救物品和药品,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药、止痉药等。

第6篇:儿童急救重要性范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妇幼保健年”活动,强化妇幼保健公共卫生职能,建立完善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和长效工作机制,提高妇幼保健服务水平,预防、控制出生缺陷发生,增强广大妇女安全分娩意识,促进住院分娩,保护妇女儿童健康。

二、主要指标

住院分娩率达到90%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50/10万以下;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婴儿死亡率降至20‰以下。

三、工作任务

以妇幼保健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妇幼保健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探索妇幼卫生运行机制为动力,以公共财政保障为支撑,确保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目标实现。保护妇女儿童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采取综合措施,提高住院分娩率

1、加强限价接生管理,促进住院分娩。在省市正常产免费接生通知未下达前,全县住院分娩正常产收费仍执行《**年度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实施计划》限价标准,即二级甲等医院800元/人,二级乙等医院700元/人,一级医院600元/人,无等级医院400元/人。县新合办对相关收费项目要严格审核,对违规收费、巧立名目收费、超过限价收费的要严肃处理;县降消办要加强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费用支付情况的督查,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新合办处理。

各医疗保健机构要做好准备,为农村孕产妇正常产免费住院分娩创造条件。

2、加强妇幼保健宣传,促进住院分娩。全县医疗保健机构要结合*年度降消项目、“妇康惠民工程”项目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住院分娩、母婴保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知识,增强群众安全分娩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⑴积极协调宣传、广电、妇联、共青团、学校、村委、社区等共同做好健康教育促进工作。

⑵推行和完善以妇女为核心,以家庭、“孕妇学校”为最佳场所”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孕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母乳喂养等知识的宣传教育。

⑶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和卫生保健知识,提高群众,特别是农村妇女参与系统保健、住院分娩的积极性;加强产科急救电话、限价接生和住院分娩贫困救助等内容的宣传,提高群众产科急救电话、限价接生和住院分娩贫困救助知晓率,促进群众自觉住院分娩。农村孕产妇安全分娩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⑷落实贫困救助,促进住院分娩。组织实施好*年度降消项目,认真落实贫困救助,让所有孕产妇都能住院分娩;完成项目相关数据调查。

3、加强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建设,确保安全分娩。按照《*产科急救工作管理意见(试行)》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全县孕产妇急救网络体系、急救队伍和绿色通道建设:县产科急救中心(县医院妇产科)年内达到二级甲等医院产科标准;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产科达到相应等级医院产科标准;各乡、镇(中心)卫生院产科分别达到《四川省乡镇卫生院产科工作规范(试行)》标准;80%的乡卫生院配齐接生人员,开展正常产接生;落实村级孕产妇保健管理和高危孕产妇筛查、住院护送工作;实现孕产妇急救村乡县快速联动,为孕产妇住院分娩提供保障。

(二)落实干预措施,防控出生缺陷

1、倡导婚前医学检查,做好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结合艾滋病、性病等传染病防治、妇女卫生知识宣传等健康教育活动,全面开展婚前健康教育,切实加强婚前保健宣传,同时要积极协调婚姻登记机关宣传婚检目的意义,倡导、动员准备登记结婚者自愿进行婚前医学检查。

县妇幼保健院是我县合法婚前医学检查单位,要依法开展婚前检查,不断改进服务模式,努力提高婚检率。

2、全面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认真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全县依法提供接生助产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均应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按规定程序完成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保存、报送血样,并做到“三个确保”:

⑴确保新筛率:*年度,新生儿疾病筛查采样率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分别不低于80%;各中心(镇)卫生院、李馥乡卫生院、各私立医院分别不低于70%;其余具备条件的乡卫生院不低于60%。

⑵确保信息对称:各有关医疗保健机构要积极主动向孕产妇及其家人宣传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意义和及时采血、筛查的重要性,要尽可能让孕产妇及其家属信息对称,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在知情同意情况下主动参与新生儿疾病筛查。

⑶确保新筛质量:县新筛办(县妇幼保健院)要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各有关医疗机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解决筛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筛查安全与工作质量和采样任务按时完成,认真做好阳性儿的治疗管理工作。

3、完成产前诊断筛查网络建设指令性任务。

(三)做好妇女病普查工作

以省卫生厅、省妇联、省扶贫基金会、省康利公司联合组织开展的扶贫公益事业活动?D?D“妇康惠民工程”项目实施为契机,开展全县25?D?D60岁妇女妇科病免费普查工作,并对患病妇女给以免费或报账治疗。要求适龄妇女普查率达60%,项目实施期间群众项目知晓率达90%。

(四)加快体系建设,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

1、县妇幼保健院年内完成改扩建项目主体工程建设。

2、加强妇幼卫生信息报告管理,按省市要求完成乡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妇幼卫生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建设,提高妇幼卫生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

3、强化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妇幼卫生人员服务能力。

⑴举办全县产科医生培训班一期,重点学习产科出血处治、产科合并症的处理、产科急救技术、剖宫产技术和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等。各级产科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达80%以上。

⑵举办全县妇幼医生培训班两期,分期学习妇幼保健工作规范、健康教育宣传技巧、妇幼信息收集管理与报表填报、产前检查、高危孕产妇筛查管理知识、产科急救基本知识。

⑶举办新筛知识培训班一期,重点学习新生儿疾病筛查操作规范。

⑷完成10名乡级接生人员培训。由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负责培训10名乡级接生人员,经培训人员通过重点学习产科基本技能、正常产接生操作规范和产科应急处理知识,达到家庭接生员水平,能独立处理正常产。

⑸鼓励妇幼保健人员在职学习、业务进修、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积极为妇幼保健技术推广创造条件。

4、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⑴进一步落实母子系统管理。各有关医疗保健机构对所辖范围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进一步落实,孕产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分别达到90%。

⑵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要以生殖保健为目的,认真开展青春期保健、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遗传咨询、围产保健、老年保健等妇女保健,要加强儿童早期综合发展、营养与喂养指导、生长发育监测、心理行为咨询、儿童疾病综合管理等儿童保健服务。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要拓展妇幼保健服务内容,满足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⑶进一步规范妇幼保健服务。按照《母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产科技术准入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依法查处产科违法行为和违反规定出具出生医学证明、进行胎儿性别鉴别行为。

四、组织实施

县卫生局成立由局长朱勇任组长,副局长宦梅、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唐少军任副组长,县卫生局李洪东、县妇幼保健院王光华为成员的*“妇幼保健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活动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宦梅、副主任:唐少军,成员:李洪东、陈德仲、唐晓玲、王光华、李武、郑莘丽;办公地点:县卫生局防保股)负责活动日常工作;各有关医疗保健机构主要领导对所在地、单位“妇幼保健年”活动工作负全责;县妇幼保健院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并承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妇幼保健年”活动的指导任务。

四、工作进度

*年1-3月,制定《**年妇幼保健年活动实施方案》,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第7篇:儿童急救重要性范文

广东深圳市儿童医院,广东深圳 518026

[摘要] 目的 探讨案例学习法结合情景模拟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多年抢救患者的经验,应用案例学习法结合情景模拟的方法,对手术室工作0~5年低年资护士进行应急能力的培训。并反复强化演练,培训小组每月逐个进行考核,实行个体评价。结果 通过培训,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的急救知识、急救操作技能、临床综合应急能力和医生的手术配合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案例学习法结合情景模拟可以强化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急救意识、增强临床应急能力、拓展急救理论知识、增强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凝聚力、提高护士的自信心、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适合手术室的工作特点。

关键词 案例学习法;情景模拟;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b)-0119-02

[作者简介] 赵宏波(1974-)女,吉林省通化市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邮箱:986731561@qq.com。

作为外科患者治疗与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经常会出现各种经由医院绿色通道送到的紧急患者,如重度休克、由于术中意外或病情变化需急救等类型的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手术室护士急救应急能力,有效参与患者抢救,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成为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1]。为探讨案例学习法结合情景模拟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2012年1月—2013年5月该院采用选取代表性案例,寓抽象理论概念于具体情景中加以阐述的案例学习法(Case-Basedstudy,CBS)[2],并结合情景模拟[3]教学的方式对16名低年资手术室护士进行应急能力培训,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取的16名护士中有4名男性,12名女性,所有护士均为在手术工作不满5年的低年资护士,年龄18~27岁,学历为本科5名,大专11名;职称为护师2名,护士14名。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CBS案例情景模拟的制定由护士长挑选5名在手术室工作10年以上,具有丰富急救经验的护理骨干成立应急能力培训小组。培训小组根据手术室的急救特点,从实际临床病例中精心筛选制定CBS案例(如直接通过绿色通道送到手术室的脑外伤、肝脾外伤、多器官复合伤、交通伤、坠落伤、多发外伤引起的休克、术中大出血、麻醉意外、气道梗阻、主气道异物等等)。在每个CBS案例中涉及应急护理理论知识和急救操作技能;并且根据CBS案例制定抢救配合分工流程及急救手术流程图,最后制定CBS案例的评分标准。

1.2.2 培训方法 CBS案例情景模拟的培训每个月选择一个的CBS案例,培训小组先对此案例的急救流程、实施要点及重要操作(如气管插管的配合、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徒手心肺复苏、除颤仪和简易呼吸囊的使用、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导尿、术前洗手和巡回的准备等等)进行讲解和培训,并强调各参与抢救人员的分工和相应职责。当接受培训的低年资护士对CBS案例的流程、实施要点和操作熟练掌握后,再由护士长或小组成员模拟病人(stimulate patient,SP)作为载体,模拟急救场景,由SP配合声音刺激,形成一种紧张的现场气氛,据病程进展描述病情变化。在据流程完成一对一培训结束后,培训小组再把CBS案例模拟的整个过程录制下来放在科室的电脑上,以便低年资护士利用上班空闲或业余时间逐项逐步地进行模拟练习,以达到对每个角色的每项技能操作动作规范、熟练、迅速、准确。同时每天利用晨会后10~15min的时间, 让低年资护士进行随机分组反复演练,并进行角色转换。在演练过程中,培训小组对演练的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每月底护士长与应急能力培训小组对演练结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再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下一个CBS案例情景模拟的培训。

1.3 评价方法

1.3.1 问卷调查 对临床医生和麻醉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相关护士应急抢救配合的满意度。

1.3.2 考核评分 对急救相关知识、技能、综合能力进行测试, (应急能力成绩=急救相关知识成绩×0.3+急救技能成绩×0.3+综合急救能力×0.4) 。①急救相关知识(权重30%):手术室紧急抢救的认识、心肺复苏的知识、除颤仪、急救物品及手术器械、手术配合、护理记录等知识。②急救技能(权重30%):心肺复苏(CPR) 、配合气管插管和准备急救物品、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和描述心电图信息、使用除颤仪、术中手术配合等;③ 综合应急能力( 权重40%) : 观察方法及病情评估准确、处理问题效率与效度、反应能力、抢救配合能力、心理素质、沟通效度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应急满意度

发放问卷50份,全部收回,问卷结果显示临床医生和麻醉师对相关护士应急抢救配合的认可率达到95%。

2.2 技能评分

培训后,患者在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和综合急救能力上均有显著提高,相关项目评分较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由于临床经验、专业知识的欠缺,低年资护士在抢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由于对病情复杂程度及紧急抢救状态认识不足而导致的出现恐惧、慌乱、不知所措的心理,容易导致延误患者的最佳的抢救时间。而相关文献报道表明,伤后1h是挽救生命、减少自残的’黄金时间’,对严重创伤30min内给予急救,则可多挽救18%~25%伤员的生命[4]。可见护士应急反映能力在外科手术中的重要性。CBS案例情景模拟正是通过仿真真实抢救场景的方式,使低年资护士更为有效地学会应急处理危急情况,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5]。该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实施CBS案例情景教学,16名护士在急救意识和综合应急能力都较培训前有了明显的提高(P<0.01)。该研究中对临床医生和麻醉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对培训后护士的应急反应满意度较高,达到了95%。

这主要是由于通过CBS案例情景模拟教学,一方面弥补了传统上低年资护士缺乏系统培训,急救理论知识和手术室专科知识在教科书上内容有限的缺陷,让护士在仿真场景中进行病情判断,并对判断结果、药物使用、仪器操作等相关知识进行提问和指导,将零碎的认识融合起来,使理论与临床技能融会贯通,让护士能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知识的薄弱点和努力方向,提高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使专科业务水平和急救知识掌握度显著提升。此外,该种教学方法还有利于增加团队凝聚力,采用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共同参与的模式,加强相互协作,高年资护士帮助低年资护士指出演练中呈现出的隐患与不足,促使其更好地融入到护理团队之中,形成互帮互助,相互协作的良好氛围,提升凝聚力。此外,该种培训方法还有助于提升低年资护士的自信心,减轻了护士的心理压力。而这些方面的提升有利于护士有助于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提高[6]。

参考文献

[1] 倪乐丹.抢救流程图结合情景模拟训练提高手术室护士抢救应急能力[J].护理学报,2010(12):1008-9969.

[2] 顾志华.案例学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B):106-109.

[3] 葛云霞.急诊护士情景模拟训练的实践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上海护理,2008,25(24B):59-60.

[4] 左玉兰,董晓慧.情景模拟下心内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的实施[J].中国医疗前沿,2009(7 ):1673-5552.

[5] 程红群,吴乐山,陈文亮,等.军队医院的的应急医学救援[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13(2):118-2119.

第8篇:儿童急救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左旋门冬酰胺酶;脱敏治疗;超敏反应;护理

L-ASP是目前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联合化疗方案中主要药物之一。该药有过敏、休克、肾功能异常、消化道反应、血液及胰腺等毒副作用。其中,最严重的是急性胰腺炎及过敏反应。用药前需做药物的敏感试验,皮试阳性应放弃用药,必须用此药,应进行脱敏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99年至2009年收住156例 ALL患儿,给予VDLP诱导化疗和强化疗, 25例出现变态反应,在脱敏治疗中出现超敏反应6例,男4例,女2例,2~11岁,平均6岁。临床表现为口唇、眼睑、舌水肿,四肢及面色紫绀,呼吸困难,皮疹,搔痒,腹痛,呕吐,烦躁。

1.2 方法 脱敏疗法的机制是少量多次接触过敏原,以抑制肥大细胞一次性大量脱颗粒。脱敏的方法是从最少计量1 U开始,加5%葡萄糖10 ml/10 min,逐步加倍增加L-ASP量至累积总量达10000 U/d。见表1。

2 结果

本组6例患儿在脱敏治疗中出现腹部不适,面色发绀,呼吸困难,烦躁,口唇及眼睑水肿等不适,立即停止脱敏注射,经抗过敏治疗后,患儿症状逐渐缓解消失。

3 护理

3.1 在进行L-ASP脱敏治疗前做好家属及患儿的解释工作。

说明此药对患儿治疗的重要性,及可能出现的一些副作用及过敏反应交代家长,如皮疹、烦躁、胸闷、气急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取得家属的支持及配合并嘱其在病历中签字。出现过敏反应时应积极抢救,安慰家属,稳定其紧张的情绪,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3.2 饮食护理 在进行L-ASP脱敏治疗中,给予患儿低脂肪,高维生素,易消化软质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饮食。所进饮食须加热消毒,以预防消化道感染。避免避免吃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以免影响对行L-ASP过敏的判断。

3.3 在行L-ASP脱敏疗法前,可以预防性地使用一些抗过敏的药物,如非那根,10%葡萄糖酸钙等,尽量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3.4 用此药之前,须事先准备急救物品如氧气、吸痰机、呼吸机即气管插管等,并准备好急救药物,以便发生严重反应时及时抢救。

3.5 在脱敏治疗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全身反应情况。如出现寒颤,高热,皮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应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01 mg/kg,然后吸痰,吸氧,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并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3.5 其他护理 在进行L-ASP脱敏治疗护理的同时,还需监测有无骨髓抑制、出血倾向、急性胰腺炎等表现,定期查血常规、凝血常规、血尿淀粉酶等指标。如发生异常及时与医师取得联系,进行相应的处理。

参 考 文 献

[1] 王燕.左旋门冬酰胺酶脱敏法治疗7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

第9篇:儿童急救重要性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患儿发生舌部压疮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2月79例气管插管患儿中5例发生舌部压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诊对原因判定护理对策。结果:气管插管患儿发生舌部压疮是由于气管插管时间长、烦躁不安、抽搐及肌张力增高等因素,加强口腔护理、每日更换固定气管插管的注射器、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教育、正确使用镇静镇痛剂等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儿舌部压疮的发生。结论:气管插管时间长、烦躁不安、抽搐及肌张力增高的患儿是发生舌部压疮的高危人群,对经口气管插管的患儿应加强口腔护理、每日观察评估、遵医嘱给予有效的镇静、镇痛、止惊等可预防舌部压疮的发生。

关键词 :气管插管;舌部;压疮;护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71

经口气管插管是临床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急救复苏、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而气管插管固定良好是呼吸道通畅的保证[1]。有文献报道[2-3]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高达22.5%,而未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是气管插管意外脱管的重要原因之一[4]。为避免气管插管的移位和意外性脱落导致非计划性拔管,我科对于已出门牙的婴幼儿及年长儿采用牙垫防止咬穿甚至咬断气管插管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我科根据患儿年龄的大小常规使用注射器2 ml或5 ml固定气管插管,79例经口气管插管的患儿中,有5例在插管5 d后出现舌面及舌底部的压疮,现将发生原因及对策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2月我科经口气管插管的患儿共79例,男32例,女47例。年龄在10个月~13岁。原发病:重症肺炎35例,脑炎12例,车祸多发伤4例,脓毒血症6例,急性喉炎6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其他疾病14例。均使

作者单位:215003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洪忠芹:女,本科,主管护师

用注射器2 ml或5 ml固定气管插管,弃去针头,剪断注射器,并用砂轮将断端磨整齐、光滑,保留活塞当做牙垫使用,固定在气管插管的左侧或右侧,置入口腔注射器距门齿月1 cm,保证固定部位干燥、擦净口水,再用3M弹力绷带将气管插管和注射器缠绕固定,胶布两端分别交叉固定在两侧面颊。在气管插管5 d后有5例患儿出现舌面及舌底部的压疮,其中男2例,女3例。

2发生舌部压疮的相关因素

2.1发生舌面压疮与机械通气时间有关本组5例患儿舌面压疮都发生在气管插管5 d以上发生的,而在2~3 d的短期气管插管患儿无舌面压疮的发生。

2.2发生舌面压疮与疾病有明显关系本组5例舌面压疮的患儿诊断分别为车祸多发伤、Ⅳ度喉梗阻、脑脊髓脊膜膨出术后、重症脑炎。5例患儿在气管插管期间存在烦躁不安、抽搐及肌张力增高,可见烦躁不安、抽搐及肌张力增高的患儿发生舌部压疮的几率明显升高。

3原因分析

3.1气管插管固定因素气管导管与注射器固定后,儿童口腔的解剖空间较,气管插管和注射器并列置于口腔内相对于儿童的口腔体积较大。有文献报道[5]其周径有7 cm左右,放置时间长易造成口唇、牙龈、口腔黏膜损伤;且患儿都有抽搐及肌张力增高的症状,有牙关紧闭、上下牙咬紧,甚至在每日更换气管插管固定胶布时发现注射器被咬扁;气管插管和注射器置于口腔后,口腔护理死角多,更易产生口腔感染,导致口腔溃疡;口腔护理不到位,溃疡面逐渐扩大导致大面积的舌面压疮形成。

3.2人工气道因素经口气管插管患儿由于不能进食,吞咽、咀嚼功能受限,口腔处于经常性开放状态,容易造成口腔黏膜干燥,唾液减少,使口腔的自净作用和局部黏膜抵抗力减弱,会使大量细菌在口腔内繁殖[6]。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一系列非正常生理状态的存在,导致患儿的痛苦、不适等引起紧张、烦躁不安,而镇静镇痛不到位,患儿存在不适感,对这个“异物”的存在患儿会不停地咬动,在口腔内来回移动,而造成机械性的损伤。

3.3患儿因素当患儿患病时机体抵抗力降低,自我清洁口腔的能力下降,为细菌在口腔内迅速繁殖创造了条件,常引起口腔的局部炎症和溃疡[7];患儿往往病情危重、病程长、机体免疫力低下,常伴有口腔黏膜炎的发生[6];反复抽搐、肌张力增高的患儿,导管后舌头位于气管导管与下牙床之间,而由于疾病因素止惊镇静效果不到位,患儿反复抽搐、肌张力增高,牙关紧闭,很容易导致舌部下方被下牙床咬伤,再因观察不到位、口腔护理不到位,导致舌部压疮的形成。

3.4护士因素由于气管导管阻挡了口腔护理的通路,实施口腔护理时,护士往往采取犹豫的态度,同时担心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也是影响有效口腔护理的一个主要原因。护士对气管插管患儿口腔护理的重要性认知不够,责任心不强,在舌部早期发生小的口腔溃疡时未重视,未给予积极干预,而导致溃疡渐渐变大变深,引起了舌面压疮的发生。

4护理对策

4.1加强口腔护理口腔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8]。并且可以减少口腔溃疡及舌面压疮的发生;口腔护理的目的是保持患儿口腔黏膜的清洁,便于观察口腔黏膜的完整性;机械通气的患儿每6 h做口腔护理1次,常规使用生理盐水;口腔黏膜出现小的溃疡时可选用康复新液做口腔护理,促进黏膜的修复,加快愈合。

4.2每日更换固定气管插管的注射器移动气管插管的位置,从口腔的一侧移至另一侧;每日晨间更换气管插管胶布时,应全面评估口腔黏膜及舌面的完整性;注意观察患儿舌苔的变化,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分泌物等;更换新的注射器,这样可避免注射器同一位置的长期机械性摩擦导致的舌面溃疡或压疮。操作时最好2名护士一起操作,防止气管插管滑出。

4.3遵医嘱正确使用镇静剂正确使用镇静镇痛剂是使患儿能耐受人工气道的存在、渡过气管插管的不耐受期,保证机械通气治疗有效进行最重要的治疗措施,镇静剂和镇痛剂能改善患者的舒适程度,增强患者安全感[7]。

4.4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教育加强对护士口腔护理操作的培训和考核,强化有效、彻底的口腔护理对气管插管患儿的重要性,把更换气管插管胶布的操作制作标准操作流程,并加入年轻护士操作培训及考核中。

5总结

气管导管保留时间长、烦躁不安、抽搐及肌张力增高的患儿是发生舌部压疮的高危人群,而口腔护理不到位、每日观察评估不到位、镇静镇痛止惊等不到位是导致舌部压疮的主要原因,护士应尽最大的能力避免此类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能避免给患儿带来额外的不适和疼痛,避免家属对医护产生不满情绪。目前,我科针对上述问题集思广益,借鉴成人的气管插管固定器,根据儿童的特点提出建议,请医疗设备公司设计出适合儿科的气管插管固定器,现在图纸设计已经完成,会很快应用到临床。

参考文献

[1]李英珍.注射器在经口气管插管固定中的应用[J].中国危重症急救医学,2009,21(11):651.

[2]Moons P,Sels K,De Becker W,et a1.Development of a risk assessment tool for deliberate self-extubation i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J].Intensire Care Med,2004,30(7):1348-1353.

[3]Yeh SH,Lee LN,Ho TH,et a1.Implications of nursing care in the occurrence and consequences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in adult in-tensive care units[J].Int J Nurs stud,2004,41(3):255-262.

[4]高丽娟,万红,李星.气管插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2):3157-3158.

[5]刘亮英,冯湘萍,赖旭春,等.应用改良注射器固定经口腔气管插管的效果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04,3(5):14-15.

[6]邓洁,郑修霞,宫玉花.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623-624.

[7]李华,杜俊兰.口腔护理临床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1B):104-105.

[8]沈锡珊,吴爱霞,丁菊飞,等,ICU患者口咽部护理的新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3):92-94.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