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慢性病的管理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慢性病;慢性病管理;管理模式
慢性病主要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支气管扩张、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恶性肿瘤、神经病等一类疾病[1]。慢性病的病程比较长,病情原因复杂,对患者的健康损伤和对社会的危害比一般病症严重,因此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非常重要[2]。目前研究发现,近年来慢性病的发病率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高,为了解决这一严重危害居民身体健康的慢性病问题,需要根据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特点,综合分析影响慢性病管理效果的各种因素,采取合理的慢性病管理模式,达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的目的。
1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现状分析
1.1技术人员的不足
在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工作中,首先需要一支专业的技术人员队伍,保证慢性病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决定慢性病预防和治疗工作成效的关键。调查发现,本地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技术人员配置上大部分单位的人员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普遍存在全科医师少、没有心理咨询师和营养师、护士人员为主的问题,造成患者随访质量低,患者档案和体检表内项目填写不完整、漏项、缺项、错误填写等,严重影响患者疾病信息的真实性[3]。
1.2保障不足,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增强
公共卫生服务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各项经费理应由政府公共财政提供全额保障。近几年尽管各级财政对于公共卫生的投入有所增加,但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民营医疗机构拨款更少,严重制约了相关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有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单位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出于生存需要,只能“重临床、轻公卫”,积极加强自主创收,势必影响慢性病管理服务。
1.3慢性病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够
慢性病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为患者和居民发放慢性病预防和治疗相关知识手册、举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和在高血压日、无烟日、糖尿病日等开展宣传活动[4]。但本地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各活动实施单位对活动管理工作重视不足,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上门建档、年体检工作和随访工作存在较大的困难,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受到限制。
1.4慢性病患者的发现登记过程存在问题
慢性病患者的发现是进行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基础,目前长沙市慢性病患者的发现途径比较单一,主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责任医师、护士等工作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并登记慢性病患者,建立患者慢性病档案,而不是在患者就诊的时候发现慢性病进行登记[5],多少服务机构内部临床与公共卫生未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此外,各级医疗机构慢性病登记报告体系未建立,也影响慢性病的登记、管理率的提升。现我市高血压的发现管理率约为41%(成人高血压患病率按18.8%估计),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率为23%(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按9.7%估计),比例较低。
1.5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干预问题
慢性病的高危人群包括伴有肥胖、血压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嗜酒、吸烟等情况的人群[6]。及时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延迟疾病的发展是慢性病管理的重点,但目前本地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仍处于形式化阶段,只是在慢性病患者中调查有上述高危情况的人员进行登记建档,没有大范围规范开展针对性的干预工作。
1.6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难度大
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是指一年内对患者进行4次以上面对面的随访、药物使用指导、生活方式评价和一次免费的体检[7]。但目前要对管理的慢性病患者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仍存在较大难度,主要存在一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服务人员不足,往往身兼数职;二是部分慢病患者健康意识不高,不愿接受随访、不规律服药现象比较普遍;三是人员流动性大,如外出打工、跨区域居住等;四是部分患者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信任度不高,认为不能解决其实际问题,从而配合度不高。综合上述几方面原因,导致患者随访、体检等服务不能正常进行,使规范化管理率提升困难。
2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模式探索
2.1设立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中心的管理模式
第一种方式: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中心直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管理 ,是卫生局下设立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目前多为该管理模式。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管理的监督、人力资源的调用与培训、技术标准的采用、社区服务领域的选择、社区服务项目的选择、社区服务机构药品的统一采购及配送、社区服务质量的监督等。
第二种方式: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中心属于卫生局某职能部门,例如属于基妇科,这种方式可以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中心归入到专门科室和专人管理之中,也是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中心的一种职能分工[8]。该方式由于直接属于卫生行政部门,而不是其下设机构,势必大大增加卫生行政部门的编制。
第三种方式: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中心属于地方街道政府 管理,是一个独立的法人组织,能够承担政府下达的事务性任务,主要包括基层卫生服务,该方式有利于调动街道办事处力量,从政府层面推进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2.2行业分散管理模式
基层社区机构自行设立服务机构中心,根据自己的管理模式运营,其补偿机制为所有公共卫生投入政府均不承担,均有主办单位、集体或者个人采取股份制的形式进行支付,属于一种市场化运行模式[9]。
2.3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心一体化管理是指在自己所辖范围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站,将其行政、业务、人员及财务等各方面归在一起统一管理,根据服务站经营情况及绩效考核决定员工的报酬及奖励。
2.4委托管理模式
在卫生局的组织下,通过招标等方式委托某个组织或机构经营管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发展的政策环境,但不承担卫生投入,卫生投入由委托机构自行负责。
3小结
目前对慢性病的防治与管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积极有意义的工作,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一方面对慢性病患者进行治疗和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慢性病的预防工作[10]。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社区不同要求开展相应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其便捷、综合、连续的特点,可以有效推进慢性病健康教育宣传、检出、预防及管理工作的发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模式的优化,能明显改进慢性病管理过程的错误,值得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宫桂英,王文礼.慢性病的随访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01.
[2]吴军,沈安,陆F.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家庭医生绩效考核的方法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1):3543-3545.
[3]钟宁,吴克明,刘德安等.全科团队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2):71-75.
[4]何婷婷,洪倩.安徽省社区慢性病防治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探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6(3):233-236.
[5]徐文君.健康管理理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0.
[6]玄泽亮.上海市社区全科服务团队模式的比较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2):3903-3904.
[7] 钟宁,郑平,方军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全科团队长角色的再认识[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A):1825―1826.
[8] 韩敏燕.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及现状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253-25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郭晓蕙教授介绍,我国是名副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然很低,分别为30.1%、25.8%和39.7%,反映出中国糖尿病高流行趋势、低水平控制的现状。”
“其实不只是糖尿病,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指出,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慢性病防治刻不容缓。
慢性病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专家介绍,慢性病分为4个主要类型: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以及糖尿病。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日前,报告统计,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与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10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71.8/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前5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
据统计,中国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近3亿人,其中,一半慢性病负担发生在65岁以下人群。
烟酒等4大因素易导致慢性病
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我国城市和农村因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分别高达85.3%和79.5%。即使在贫困地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也不容忽视,许多贫困县的这项比例也已达到60%。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慢性病的发病原因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同时还与遗传、医疗条件、社会条件和气候等因素有关。在生活方式中,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烟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是慢性病的4大危险因素。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常务副主任王临虹说,近年来,中国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温饱问题已逐步解决,但农村卫生资源及居民知识水平都相对较低,“富贵病”就有了可乘之机。农村地区糖尿病患病率迅猛增长,成为糖尿病的高发地区。2002年中国农村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8%,2010年上升至8.4%,上升速度超过了城市地区。
王临虹分析,农村生活水平改善以及种植方式机械化使人的身体活动远不如前,不合理膳食和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肥胖、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增多,加之农村卫生资源及居民知识水平都相对较低,像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病易发高发。
王陇德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从2002年的18.6%上升到2012年的21.2%,近3亿人患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都很低。农村特别是偏僻边远地区的人们,很多都没有量过血压,并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如果高血压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卒中还会持续上升。”
合理膳食参考“10个网球”原则
王陇德表示,体能消耗过少,包括体育锻炼过少和日常活动的减少是慢性病发生的首要因素。他建议每周至少要锻炼3次,且平均每天半小时以上。锻炼的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包括快走、慢跑、游泳等耐力型运动和器械、哑铃、拉力器等力量型的运动。耐力型和力量型运动要结合,即便是65岁以上老年人每周也应该进行2~3次、8~10种的力量型锻炼。
王陇德说,合理的膳食可以用“10个网球”原则:每天食用的肉类不超过1个网球的大小、主食相当于2个网球的大小、水果要保证3个网球的大小、蔬菜不少于4个网球的大小。此外,每天还要加“4个1”,即1个鸡蛋、1斤牛奶、1小把坚果及1块扑克牌大小的豆腐。
“我国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为32.9%,脂肪含量较高的猪肉摄入量明显增加,超过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25%~30%的合理膳食的上限。”王陇德说,解决膳食结构不合理问题,要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指导,大力倡导平衡膳食,坚持中国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适量摄入动物性食物,增加果蔬类、大豆类和奶类的摄入。
【关键词】 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高血压;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21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提高,人口老年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已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我于2007年对所干预的老年人进行随机入户调查,了解老年人患慢性病情况及卫生需求,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昆区友谊16社区≥60岁的老年人
1.2 调查方法:采用每户调查问卷方法、用包钢职工医院社区部自制的入户调查表,进行家庭成员的问卷填写,入户率达到85%。
1.3 调查内容:主要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患病率及患病人数,卫生需求进行问卷调查。
1.4 调查结果:调查中1922名老年人中有5.46%的患有各种慢性病,各年龄组患病率之间的线性趋势有显著性的意见(p<0.01)见表1。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排在前几位的是:慢性高血压占3.5%,冠心病占2.6%,脑率占0.51%,慢性支气管肺炎占0.31%,见表2。调查中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主要是一些健康咨询、定期体格检查、对行动不便者建立家庭病床以及上门康复护理,见表3。
2 讨论
2.1 我国老年人口目前正以每年约3%的速度递增,研究和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做好卫生需求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调查中显示60岁老年人在逐年增加,在这个老年化的卫生保健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给我们社区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课题。
2.2 调查显示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为8.71%,慢性病已成为老年人主要的健康问题。由于慢性病住院费用高而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做为长期的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措施,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设立家庭病床,医务人员上门服务。不仅能治疗老年人慢性病,而且也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正可以减轻家属负担,降低医疗费用,可满足广大老年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
2.3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影响其医疗保健服务要求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冠心病和脑率中已对老年人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高血压又是冠心病和脑率中的重要发病因素,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对保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有着主关重要的意义。老年人患高血压已成为其健康的”无声杀手“,也反应了社区居民常见病的流行特点,为社区居民常见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提示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对心血管发病的影响。因此动员人们积极参与高血压防治工作,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增强全民自我保健意志,有效地实施干预措施,使老年人健康得到保障,减少高血压的患病率、致病率及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调查研究中发现社区居民对高血压防治存在三高(即生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高)三低(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的不正常现象),因此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要重点对高血压防治进行指导。
2.4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病的认识,应定期、连续、循环进行,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积极防治本病发生,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意识,开展促进活动。
2.4.1 首先,对高血压病概念有一个深的认识,其次要认识清楚引起高血压病诱因。例如肥胖遗传、饮食过咸、吸烟饮酒及精神紧张。在社区工作中对肥胖者指导患者控制体重,体重不得超过其标准体重20%。同时对有家族史者指导其本人,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g,同时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指导患者饮食要做到一二三四五,红白黄绿里的原则,要禁止吸烟饮酒,加强体育锻炼。从心理上减轻思想负担,放松自己,养成一个良好的心态,做到劳逸结合,这样对疾病预防起到积极作用。
2.4.2 其次对已患有高血压病人,一定要根据病情合理用药,坚持长期规律用药原则,禁止乱服药,服药中停药、补药的原则。最好在社区医生指导下服药,并选择最佳服药时间。因上般人血压变化与时间、性别、情绪、饮食及运动有关,因此根据自身服药特点,服药中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服药中的不良反应,发现问题随时就医解决。由于血压在一天内波动起伏,因此为更好地控制血压最好学会自我监测血压,指导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方法及测血压注意事项,提高血压控制率。
2.4.3 高血压病及其它慢性病不仅给老年人的健康家庭的幸福造成很大的不幸,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社区进行健康教育是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健康宣教是一个动态的、全面的、系统的互动过程。社区医务人员首先要提高慢性病的认识,应定期、连续的循环进行。采取早期预防、早期诊断,积极防治本病的发生,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根据高血压病的分级管理方案,社区医务人员,应及时了解每个患者危险因素的特点及导致不健康行为的原则,针对其存在并发症情况和自身具备的客观条件,护员双方共同制定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案,定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座谈交流,帮助患者克服对高血压病及其它慢性病的担忧,自然心理,与患者进行良好的医患关系,赢得患者信任,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倡行为示范法,控制减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精神紧张、食盐多、肥胖、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血脂异常,加强药的治疗,促进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戒烟戒酒减少食盐摄入量,提高心理卫生水平率。制定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入户随时干预法完成,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卫生需求,满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 结论
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构建
社区卫生服务站中的六位一体标准,要求服务站必须将居民的健康作为服务的中心,以家庭作为单位,在社区范围之内,把居民的实际需求作为导向,因此,针对社区居民的家庭、身体状况等构建出科学健康档案至关重要。本卫生院主要以孕期妇女、老年人、儿童、慢病患者以及残疾人等居民作为重点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并逐步往建立全社区人员档案的方向发展,档案由各个科室人员进行构建与管理,如孕期妇女的档案由妇科进行管理,儿童的档案则交由预防保健科室管理,慢病患者档案由慢病科室管理等[1]。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构建方式比较多样化,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六位一体服务过程中,就可以进行居民健康档案的构建,例如,在预防、医疗门诊服务中,对老年人的保健指导、残疾人的康复指导以及其他的健康教育中,在对社区慢性病进行筛查、于社区内进行义诊以及开展社区宣教活动时,都可以在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收集居民的信息资料,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实现筛查、义诊、建档、健康教育以及指导等多种服务同时进行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2]。
2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与慢病防控对策
2.1构建社区居民健康电子档案
社区卫生服务站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运用市卫生局统一使用的系统软件,把社区居民原有的纸质档案输入到标准的电脑健康档案表格中,构建出完整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制出社区居民健康信息卡片,要求社区居民每一次到院就诊时,都必须携带健康信息卡、医疗保险卡以及身份证等,以便提取居民的电子档案,让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到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对该次就诊中出现的问题与实际的处理效果进行记录[3]。对于需要转诊的患者,可以使用双向转诊系统平台,通过平台与上级医院进行患者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为患者的远程医疗创造条件,达到医患双赢的目的,并以此实现社区慢性病档案的动态性监控与管理。
2.2科学管理社区居民纸质健康档案
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构建完成之后,社区服务站应该对纸质档案的书写和记录进行严格的规范,并将档案资料保存于专室、专柜中,安排专门的人员对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完善、补充以及归类。正常情况下,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可以划分为六种类型,不同类型以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如普通的健康居民档案,无颜色;老年居民的健康档案,以绿色标记;高血压患者档案,以红色标记;糖尿病患者的档案,以黄色标记;高血压与糖尿病合并患者的档案以红色与黄色标记;老年高血压伴随糖尿病患者的档案,则以红、黄以及绿三种颜色标记。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该将社区健康居民与慢性病患者的档案分开存放,并依据档案号上面标注的顺序,放置于对应的档案柜里,以便日后查找[4]。
3构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
3.1提高社区慢病管理的人数与管理率
本中心卫生院社区辖区内的常住居民在10874人左右,医务工作人员共有3个服务队,主要是由责任医生与护理人员构成,以分片方式进行管理,每个星期入户建档与随访,且定期进行各种健康教育活动,从2014年至今,本卫生院共建档约9839份,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人数累计为936人,发现的高血压患者1048人,糖尿病患者372人,健康档案的完成率为90.4%,明显高于2013年的83.2%。
3.2提高社区慢病的防控效率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构建,让社区卫生院可以依据居民的实际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的人数与管理率,社区居民对于卫生院的认可度也日益提高,居民的健康保健知识不断增强,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改变,例如,慢性病患者的不规律服药情况、嗜盐以及懒动等行为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许多肥胖的居民也通过健康的饮食与适当的运动,体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经过合理的饮食控制、规律服药以及适当锻炼等方式,血压与血糖指标逐步恢复平稳,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大幅度提高了社区慢性病的防控效率[5]。
摘要:本文就65岁老年人健康体检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做如下报告。
关键词:老年人健康体检 情况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17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49-01
为进一步实施党的关怀,深化“预防为主,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的工作方针,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怀,完成卫生局的工作安排,与2011年7月和2012年8月开始对全场65岁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以便了解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探讨影响老年人的主要疾病及预防策略,为制定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知宣传到位,将全场65岁老年人采取自愿的原则,免费进行体检,体检的项目有血压、血脂、血糖、血尿常规、心电图、B超等。根据体检结果分析,2011年体检统计人数462人,实际体检人数369人,完成79.87%,其中男189人,女180人,患病率依次是高血压103人,占27.91%,高甘油三酯人96人,占26.01%,冠心病79人,占21.40%,糖尿病人16人,占4.33%,其中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血糖4人,占1.08%,高血压、高甘油三脂、冠心病11人,占2.98%,血常规检验,除个别有生理性贫血外,其余无血液系统疾病,尿常规白细胞阳性5人,占1.36%,红细胞阳性4人,占1.08%。2012年8月又对全场65岁老年人做了健康体检,统计人数581人,体检人数472人,占体检人数81%,体检情况如下:高血压110人,占体检人数23.31%,高甘油三酯81人,占体检人数17.16%,冠心病76人,占体检人数16.10%,糖尿病24人,占体检人数5.08%,其他体检结果与去年体检结果相近,而且都有所下降,通过两年的体检发现,我场老年人还是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虽说比去年有所下降,还是占慢性病第一位,说明这些老年人对盐的摄入量过高,暴饮暴食,不注意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甘油三酯患病率也比去年有所下降,说明有些老年人开始注意膳食结构,但大多老年人饮食偏油腻,动物脂肪摄入过多,这是生活条件改善后,营养过剩所致,所以今年糖尿病比例比去年有所增加,应该引起老年人重视,根据这两年的结果分析,老年人慢性病除了糖尿病外,其他慢性病较去年都有所下降,说明我场65岁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已经开始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愈来愈多的老年人开始注意预防保健,健康意识在改变,健康质量在提高,保健意识在加强。今后农场应该对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健康情况制定对老年人慢性病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坚持不懈的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另外,对本次体检发现的高危人群慢性病,农场将根据师市卫生局的有关相应政策纳入相应的规范化管理,对可疑的慢性病、传染病等疾病的患者转上级医院确珍,并及时随访,做好跟踪服务。今后农场需要做的是,继续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优惠待遇,通过宣传改变人们多年来的生活方式,多食蔬菜,饭菜清淡,积极参加有意义的运动,社区应进行有的放矢的干预,积极引导,以达到全面提高居民的总体健康水平的目的,使全场老年人都有一个健康幸福安逸的晚年生活。
王陇德说,慢性病快速上升原因是:第一,群众合理营养的意识不强,具备的知识不足。城市居民进食高热量的食物过多,比如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合适的每天植物油的摄入量只是25克,而调查显示北京居民每天植物油的摄入量是83克。100克植物油的热量为899千卡,而100克猪肉的热量才有395千卡。专家作过测算,如果每天多吃5克的植物油不被消耗的话,十年以后体重就多长10公斤。过多的热量造成肥胖,肥胖正是导致慢性病最主要的因素。第二,政府引导不够。
王陇德说,经济水平发展以后,政府给群众以正确的健康知识引导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现在不及时开展正确的干预,就会步一些国家的后尘。如我国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是3∶1,如果不正确引导,这些超重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将会发展为肥胖。现在一些国际药厂把目光瞄准中国,他们认为中国将来糖尿病的发生率肯定要超过西方,而糖尿病的很多并发症严重影响健康,可以致残。据调查,现在我国15-64岁的劳动人口中,慢性病的发生率已经达到52%,死亡已经占了30%。这将会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和损失。因此,控制慢性病是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
我国政府已注意到慢性病迅速上升的趋势。1994年卫生部把原来的防疫司更名为疾病控制司。防疫司主要工作是防控传染病,疾病控制司的工作还要加上对慢性病的防控。“九五”和“十五”期间,卫生部分别制定了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的防治规划,开展了一系列干预项目,特别是在一些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了干预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合理营养并不必然需要收入的提高和增加,两者并不平行。营养知识非常重要。“我曾在农村访问一个农户家,这家养着鸡,但是孩子的母亲把鸡蛋拿到市场上去卖了,给孩子买点巧克力和糖果回来,而没让孩子吃鸡蛋。”王陇德说:“现在农村广泛缺乏维生素A,但胡萝卜到处都是,我们的妈妈不知道让孩子去吃胡萝卜,只要吃了胡萝卜,而且膳食里有足够的脂肪,就不会缺维生素A。”
王陇德说,我国目前缺乏营养师,为此,卫生部正在起草有关营养师的一些管理制度和要求,今后一些集体供餐单位都应具备营养师。但是,营养师主要是做具体的营养指导工作,而全国合理营养原则的宣传要靠营养专家来制定,要靠大众媒体广泛宣传。
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营养缺乏与营养失衡并存。一方面,居民膳食质量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和居民贫血患病率下降。另一方面,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地区儿童营养不良仍然比较严重。城市居民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农村地区婴儿哺食添加不合理。另外,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
针对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问题,政府在部分贫困地区已经实施了一些项目。像维生素A胶囊的补充,卫生部从1999-2001年和联合国儿基会一起在青海、宁夏、甘肃、贵州、新疆、实施了一些维生素A的补充项目。维生素A的缺乏可以影响免疫力,甚至可以影响儿童的生命安全,这个项目的实施,每年使7万儿童的生命得以挽救,另外7万儿童减少失明。铁缺乏,在中国也是一个严重问题,我们和全球营养联盟正在实施一个覆盖14个省份的铁强化酱油项目。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附近社区2013年1月~2014年12月慢性病患者120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其中男78例,女4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70.6±8.4)岁,慢性病类型:高血压20例,糖尿病18例,冠心病12例,同时患2种疾病以上10例,病程1~27年,平均病程(12.8±6.9)年,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公费医疗22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0例,自费医疗8例。研究组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62~89岁,平均年龄(73.9±7.2)岁,慢性病类型:高血压22例,糖尿病19例,冠心病19例,同时患2种疾病以上6例,病程2~26年,平均病程(12.5±7.8)年,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公费医疗24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1例,自费医疗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针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工作、疾病诊断结果、病情进展、基本的治疗措施及长期服药物名称、剂量、服药时间、地址和联系电话等。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社区慢性疾病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安全用药的健康教育措施:①向患者介绍服用药物的基本知识,药物服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口服药物时的食物及药物之间的禁忌;学习阅读药物说明书;理解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与副作用;学习记录用药后身体反应。②向老年患者发放安全用药的手册: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安全用药的知识,增加对药物的基本认知,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可能引起的并发症。③强调不规律服药或者不按照剂量服药的危害:自觉症状改善不能代表治愈;服用药物存在个体差异,别人的经验不能作为参照;保健品只能辅助治疗而不能代替药物。④对于记忆力较差的老年患者可以采用三色口服药杯和闹钟结合的方式进行服药,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老年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行为评分情况针对两组老年慢性病患者购买药物、研读说明书、服药依从、药效自我监测、贮存药物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一项满分为100分,安全用药行为评分越高,安全用药行为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老年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行为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参合农民的愿望,发挥新农合制度互助共济的作用及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卫生服务的功能,扩大受益面,引导参合农民有病早治,减少不必要的住院。
二、基本原则
1、保障门诊基本医疗,满足参合农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需求。
2、以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门诊服务为主体,引导病人就近就医。
3、普通门诊统筹与慢性病门诊统筹同步推进,扩大门诊受益面。
4、对医疗机构实行“金额包干、超支不补”、对病人实行“按比例补偿封顶”的方式,双向控制门诊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力求基金平衡。
三、资金来源、用途及管理
新农合基金在提取风险金以后,按20%的比例用作门诊统筹资金。
门诊统筹资金只能用于参合病人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普通门诊费用和慢性病门诊费用的补偿。
门诊统筹资金由县级经办机构统一管理。
四、门诊费用的补偿与结算程序
参合门诊病人须持《合作医疗就诊证》(慢性病患者持《慢性病就诊证》)等有效证件在县(市、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普通门诊:由定点医疗机构当场为就诊病人垫付应该补偿的门诊医药费用,垫付的费用由医疗机构与新农合经办机构结算(在实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乡镇,乡镇卫生院可以代表村卫生室结算);定点医疗机构须提供“门诊补偿登记汇总表”、“收费发票(或电脑打印的收费清单)”、“复式处方(结算联)”等材料向经办机构申报资金。
慢性病专科门诊:由病人自付全部医药费用,然后凭门诊收费发票或电脑费用清单或专用处方,携《慢性病就诊证》到新农合经办机构申请报销。
五、门诊费用的补偿比例与额度
普通门诊费用补偿不设起付线。乡镇卫生院(含一级医院)单次门诊费用补偿比例为20%,村卫生室单次门诊费用补偿比例为25%,县医院单次门诊费用补偿比例为15%;乡镇卫生院(含一级医院)、县医院单次门诊补偿封顶额10元,村卫生室单次门诊补偿封顶额8元。参合农民的年门诊补偿次数,户均不得超过8次。
在县外以及县内非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门诊费用一般不予补偿。
慢性病应由专家鉴定或先期病历核查认定。不设起付线,费用累计计算,半年或一年结报一次。按30%的比例(名义补偿比)进行补偿,全年累计封顶线(补偿所得)为2000元。
六、门诊费用补偿范围
1、《*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目录(20*年版)》内的药品费用。
2、注射费、清创缝合及外科换药费、针灸及拔火罐费用等常规治疗费用。
3、X线、心电图、B超、化验等常规检查费用(仅限于县乡两级医疗机构)。
慢性病专科门诊费用补偿范围不受上述第2、第3条限制。
七、门诊定点资格和医疗规范的管理
1、门诊统筹定点资格的管理。由医疗机构自愿申报、县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考核评估、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发证,确定医疗机构的门诊统筹定点资格。符合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可优先考虑定点资格。同时由县合作医疗管理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门诊服务协议。
2、门诊医疗规范的管理。门诊定点医疗机构须使用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制作的门诊登记本、门诊补偿登记表、合作医疗门诊专用双联处方和专用三联收据(或发票)。得到补偿的门诊患者在门诊补偿登记表或专用处方上签名,并留下住址和联系电话号码。
八、门诊费用控制与支付方式
1、我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次均门诊医药费用控制为:县医院70元,乡镇卫生院45元,村卫生室25元。
2、门诊费用支付方式,以“总额预算、分期支付、绩效考核”(PFP)的方式,向定点医疗机构支付门诊统筹费用,严禁定点医疗机构以分解处方的方式增加门诊人次、以开大处方的办法提高单次门诊费用。
3、县、乡定点医疗机构应安排专人承担本院门诊费用的结报服务工作。乡镇必须安排专职人员对村卫生室门诊费用的结报凭据进行初次审核和检查,并建立门诊费用补偿台帐。
九、门诊统筹的监督管理
1、县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应根据医院等级统一诊疗收费项目标准和药品价格。
关键词 社区 义诊 健康保健
AbstractPurpose:taking the gratuitous treatment in the Dadong Street,Yuexiu District,Guangzhou as an example,by gratuitous treatment regularly,we go into the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and have more 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health condition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in the community,by this way,we can establish the relevant therapeutic principles and so on.Methods:by taking part in gratuitous treatment,we give services such as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moxibustion,cupping,massage and set up health records.Result:giving gratuitous treatment regularly,which has a common recognition in the residents,has some importanc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system.conclusion:gratuitous treatment,on one hand,can improve the health of the residents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on the other hand,it is a feasible way to treat chronic disease and prevent epidemic of the season,meanwhile,to a certain extent,it can increase the chance for medical students to practice and access the society early.
Key WordsGratuitous treatment Health care
社区是指以地域为基准的实体,由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组织、机构或群体等社会系统所组成,彼此依赖,行使社会功能,以满足社区内各类人群的各种需要。社区医学是以提升社区之医疗保健水准为目的,以推展卫生及疾病预防观念为主的一种医疗服务型态。包括义诊、社区保健活动、提供医疗保健咨询、居家护理等。而社区义诊,近年来已成为广大社区居民较为认同和支持的一种方式。
当今义诊,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一是有一定诊疗技术的人(不一定有行医资照)出于热心、同情、关爱的善良感情,为亲友同事义诊,或为乐于接受者义诊;二是医学学员、学徒及医学爱好者,为了参与临床实践,主动进行义诊以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三是正规医院在政府(卫生、民政、科技等)管理部门或协会的组织下,选派有执业资质的医师免费为群众提供诊疗服务。而当今最常见的有2种途径:一是志愿者团体或医学院校为主的社区义诊,作用主要是传播基本卫生常识,提高居民健康保健意识为主;二是医院为主的,针对专科开设的义诊,有利于市民认识疾病,并得到较科学的治疗原则。对医学生而言,参加社会义诊,能够从医学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上更好地认识自己所涉足的领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交流技能。
在此我们以广州市越秀区大东街为代表进行了本次调查。我队义诊点位于越秀南路和三角市的交界,辖区内设有20个居委会,户籍居民人口为87042人,家庭26287户,男女比例为0.992:1。大东街人口中儿童约14.7%,育龄妇女约21.84%,60岁以上老人约13.8%。因此,在该社区举行义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居民举行不同内容的健康保健项目。
社区义诊的现状
多数参加义诊的居民都在60岁以上:我队义诊点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大东街的一个小区休闲广场,通过为期3周的义诊,我们发现,每次参加义诊的人群多数是集中在60~80岁的老年人,男女90岁以上的老人有2位,工薪族少见。
参加义诊的居民多数以询问慢性病为主:为期3周的义诊,每天义诊时间是早上9:00~11:30,在这段期间过来参加义诊的居民主要以询问高血压、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为主,其中,以高血压最为普遍。一方面,这与参加义诊的居民年龄相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高血压病在现代生活中的普遍性。
参加义诊的居民对社区健康建档仍不太熟悉:多数参加义诊的居民,对于量血压、推拿、拔火罐、艾灸等活动比较积极参与,但对于健康建档这方面仍然不太主动接受,社区居民的健康建档,是越秀区卫生局、疾病控制中心及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共同参与的,针对老年慢性病人的一项保健服务制度,凡是在60周岁以上的广州居民,如果患上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就可以到越秀区附近的华西医院每年有一次免费的体检,其目的是便于居民,特别是老年慢性病人能更快捷,方便地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等。义诊期间,符合条件的居民都是在医生的询问下才了解到健康建档这项服务,而有少数符合条件的居民在了解这方面的服务后,仍不打算参加健康建档活动。
居民普遍对社区义诊持肯定态度:大东街义诊点是固定的义诊服务点,主要是由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队负责,每周六固定开设,周围的居民都对这个服务点持肯定态度,在询问中得知,居民都对这个义诊点非常熟悉,并认为义诊能为它们解决很多问题,给他们很多生活上的保健建议。
社区义诊的意义
提高居民的卫生保健意识:义诊的意义,一方面能够让患有疾病的居民,更了解病情及基本治疗原则;同时,其具有的健康知识宣教作用,在社区居民的生活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每当夏季登革热流行之际,举办义诊,能够为居民讲述登革热的来源、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将大大减少社区爆发登革热的机会;当季节转变之际,多数人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及风湿性关节炎等,而将该方面纳入义诊之中,既能有益于百姓的健康,同时也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的治未病观念。
培养中医业余爱好者,逐步实现基础医学技能全民化:艾灸、推拿、按摩、拔罐等技能皆为中医的基本保健方式,操作简单,容易上手,疗效可观。除了可在队内培养一批中医业余爱好者,还可以在服务的同时向服务对象传授基本技能,做到点成线、线成片,逐步实现中医生活化、基础医学技能全民化。
更合理分配和利用社会卫生资源: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10次学术年会上,卫生经济学家提出的小康社会健康素质目标的对策中包括:政府应加大对卫生领域,特别是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实施方案与配套措施;关注弱势人群,重视优先卫生领域,加强健康促进工作,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与自我投入意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满足居民卫生服务的需求。因此,社区义诊的推广及普及,将缓解如今“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同时,这也将有利于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常规护理和定期复查,分担大医院常见的排队看病的压力,同时,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将让公共卫生资源整整为广大人民的健康利益着想,真正走进社区,走向基层。合理分配和利用社会卫生资源。
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义诊,通过医生主动走进社区,为居民带来方便,针对性强的健康咨询和服务,则直接拉近了医生与居民,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更能体现医者为民的本质。同时通过义诊,一方面能从百姓生活中,收集到较多的临床疾病信息,让居民了解到某些疾病的典型临床特征,以更好地做到对疾病的提早发现,及时治疗;另一方面,能让医生观察到更多百姓常态,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
医学生接触临床的不错途径:医学,是一个需要不断将书本知识转变为临床技能的过程。对于医学生来说,足够的临床见习有助于其临床技能的提高,同时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临床经验的过程。参加社区义诊,是一个不错的途径。因为,一方面来说,义诊针对的是广大的老百姓,其疾病类型较集中分布,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同时,通过和老百姓面对面的交谈,能基本掌握问诊的技巧,以及能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因此,社区义诊将为在校的临床医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所学,服务社会的平台。宣传中医、传承中医的有效途径:中医学,作为祖国医学凝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她既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也表示我国精湛的医学技术。然而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学的发展却未能收到应有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宣传中医、肯定中医、传承中医显得愈加重要,社区义诊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将中医知识带到与群众最贴切的生活中,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医从而建立对中医的信任,进而信赖中医,学习中医。
对社区义诊的建议
增加宣传手段:通过3个星期的义诊活动,我们发现,这几次的义诊活动,除了常规的服务外,针对疾病的健康医疗保健,治疗等注意事项,多数仅为对个别居民的简单口述,但缺乏在纸质上的宣传,其实,针对慢性病,季节性疾病,或平常相关养生之贴士,通过制作小册子,宣传单张等形式,将能吸引更多市民的参与。
可与医院挂钩,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多数医院的义诊和健康讲座都集中在本院举行,因此,多数情况下,需要居民亲自到医院去参加或询问,有时可能因为没空而错过了某些义诊及讲座,如果社区义诊能够和医院合作,定期在社区举行健康讲座,专科疾病的咨询等等,将一方面方便社区居民获得更多健康资讯的同时,也可以拉近医院和居民之间的距离,缓解当今紧张的医患关系。
增加更多基础医疗设备:如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已经成为老年患者最容易患上的疾病,但通过这3周的义诊,以及其他相关的社区义诊发现,如今义诊最主要的医疗工具是血压计、火罐、艾灸,但这只能针对高血压或腰腿疼痛的辅助工具,但对于冠心病,糖尿病的测控,就显得不太对口,如今,政府已出台相关政策加强社区医疗卫生,因此应加大对社区医疗器械的投入,义诊的相关医疗工具应该加上心电图检测仪,血糖检测仪等基础设备,一方面,能提高居民医疗保健水平,同时也能促进社区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加强管理规范,保证义诊质量:当今义诊走进社区,走进基层,已经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趋势,但如今,社区义诊质量良莠不齐,许多不法药商借助义诊这个名义,出现了欺骗消费者,推销药物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义诊的质量,给广大百姓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因此,相关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合法,对大众有益的义诊,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一切不合法的义诊,以保证义诊质量。
适时壮大队伍,开拓更多义诊点:志愿者服务队如今已成为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对一些比较成熟的服务队,其服务质量已有一定保障的可适当壮大队伍,吸收更多志在这一服务的人员,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与此同时开拓更多的义诊点,让更多的群众受益,让中医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杨璞.浅谈社区义诊的重要性[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10:90-92.
2 叶金朝,马志华.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讨[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5,5(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