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化学技巧范文

初中化学技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化学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化学技巧

第1篇:初中化学技巧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 个性化作业 设计技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72-01

作业是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在设计学生作业时,要依据教材文本展开深度解析,针对学生的学力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化学认知与学生生活有诸多联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作业,促使学生的学习认知与生活积累相融合,形成重要的学习探究激发点。

一、依据教材设计,体现作业科学性

教材文本知识点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展开学情调查,只有明确学生的学习维度,才能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训练内容,并依据教材完成作业设置,体现作业设计的科学性。

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空气”一节内容时,教师设计作业:①选择题: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矿泉水 B. 白酒 C. 米醋 D. 干冰 ②列举题:空气中比较固定的成分有哪些?③分析题:某市空气质量周报,是环保部门对某地区空气污染所进行的检测报告、检测结果分析,如空气中含有: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这是由哪种情况直接引起的结果呢?④根据本地空气质量报告数据,分析不同月份空气质量的特点,比对空气质量高低指数,形成较为完善的认知。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作业展开自主探究学习,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文本教材、展开自发讨论。作业完成后,教师给出具体评价。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其正确率是非常高的。

教师从学生的学习认知基础展开设题,无论是选择题、列举题,还是分析题,都需要学生对教材文本展开再学习、再探究。学生经过一番操作之后,大多数能够顺利完成相关任务,这说明教师设计的适合度是很高的。

二、联系生活设计,关注作业契合性

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诸多联系,为了让学生对化学认知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教师要注意关联学生的生活认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知识,通过作业的形式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在生活中具有个性化的特质,而化学知识具有共性特点,如何将学生的个性认知与化学的共性认知有机结合,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量的课题。教师应展开多元挖掘,对生活中的化学因素信息进行搜集、整合、筛选、优化,以获取最有价值的作业设计材料。

在进行《燃烧与灭火》作业设计时,教师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展开:①选择题:A. 酒精、味精、液化石油、食糖、汽油、火柴,这些物质中属于易燃易爆的物品是( )。B. 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一氧化碳和空气b.氢气和氧气c.天然气和空气d.氖气和氧气。②填空题:根据生活经验,人们在生活中通常用哪种方式灭火。油锅灭火采用( )、森林灭火采用( )、煤炉灭火采用( )。③简答题:对着一支燃烧的蜡烛吹气,蜡烛熄灭,而同样对着一支点燃的蚊香吹气,为何燃烧更旺?④列举题:生活中有哪些燃烧现象难以控制?

从作业设计的构成情况看,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知识积累,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因为题目设计紧紧围绕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作业个性化特点得以鲜明的体现出来。

三、结合实践设计,注重作业操作性

在化学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中获得学习认知。化学实验活动需要较高标准的操作环境,教师要注意对化学作业进行改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辅助手段,以提高实践性作业的可操作性,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

在《常见的酸和碱》作业设计中,教师给出一项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某学校成立环保小组,负责监测周边工厂的污水污染情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发现,有一个造纸厂继续向河里排放无色碱性污水,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两个实验来证明造纸厂有违规行为。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展开讨论学习。有学生建议:可以取少量排放的污水做水样,然后加入几滴酚酞试液,如果溶液变成红色,则说明溶液呈现碱性。也有学生认为:也可以先取少量污水水样,用pH试纸来检验,如果pH值大于7,就说明溶液呈现碱性。教师对学生表现给出积极评价。

第2篇:初中化学技巧范文

一、初中化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巧,愚者问得笨。”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误区:(1)整堂课教师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2)有的教师在提问时,盲目追求课堂气氛的表面热闹,提问停留在一问一答的低层次水平上,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3)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了主题。(4)提问面不广,倾向少数尖子生,对其余学生关注不够,缺乏平等,或对后进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5)提问时间仓促,学生没有时间思考。(6)提问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学生不知所云,无法回答。(7)对学生的回答不是完全正确,没有悉心保护学生回答的积极性,缺乏肯定和热情鼓励。(8)提问不到关键处,随心所欲,信口开河。(9)不能灵活应变,不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一直追问。

二、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1.导入新课中的提问

如在学习《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时,我是这样引入的:两杯开水,分别放入一匙白糖和两匙白糖,哪一杯较甜?学生:放入两匙白糖的那一杯。教师:这说明当溶剂的质量相等时,溶液的浓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与溶质的质量有关。教师:如何表示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呢?这样提问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提问

例如我在讲《燃烧与灭火》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教师把红磷和白磷放在铁皮架上,将铁皮放在热水的上方,同时将另一白磷放入热水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铁皮架上的白磷燃烧了,而红磷不能够燃烧。教师:为什么铁皮架上的白磷能够燃烧而红磷不能燃烧?学生:因为铁皮架上的白磷的温度已经达到了它的着火点,红磷的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教师:水中的白磷所处的温度较铁皮架上的白磷的温度高得多,为什么它不能够燃烧?学生:因为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教师:可见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经思考回答燃烧的条件。这样层层设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

3.化学知识应用性提问

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紧密联系生活,构建化学走向生活理念,从学生的以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化学情境。”所以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化学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例如在学习碳单质的化学稳定性前出提出了以下问题:(1)人们在书写档案内容时所用的是蓝色墨水还是碳素墨水呢?为什么?(2)古代人们所书写的字画为什么能够长久保存,他们是用什么颜料书写呢?

4.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

富有趣味性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兴趣,以愉快的心情积极思考,直至问题得到圆满解答。例如,我在讲《饱和溶液》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一定温度下,在一杯已经不能溶解氯化钠的溶液中,能否溶解其他种溶质呢?通过同学们充分讨论后,我向该杯溶液中加入几粒高锰酸钾,发现高锰酸钾溶解并扩散到溶液中,溶液逐渐变红,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5.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学习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设计好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后,要避免直接提问。因为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内部学习动机最核心的成分,中学生心理特征之一是好奇、富有新鲜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组织教学时,在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全面、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其思维火花,使学生能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教学过程变成几个回合的问题探索、研究并解决的过程,使课堂活动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教师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学习欲望达到旺盛状态,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意事项

第3篇:初中化学技巧范文

关键词: 初中化学竞赛 计算题 解题方法和技巧

初中化学竞赛试题中常设置新颖、灵活的计算题,借以考查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为了提高解题速率,提高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技巧非常必要。我现将竞赛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归纳如下。

1.守恒法

例1.某种含有MgBr和MgO的混合物,经分析测得Mg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4%,求溴(Br)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析:在混合物中,元素的正价总数=元素的负价总数,因此Mg原子数×Mg元素的化合价数值=Br原子数×Br元素的化合价数值+O原子数×O元素的化合价数值。

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00克,其中Br元素的质量为a克,则:

×2=×1+×2a=40(克)

故Br%=40%。

2.巧设数据法

例2.将w克由NaHCO和NHHCO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热,排出气体后质量变为w/2克,求混合物中NaHCO和NHHCO的质量比。

解析:由2NaHCO=NaCO+HO+CO和NHHCO=NH+HO+CO可知,残留固体仅为NaCO,可巧设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06克,则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06克×2=212克,故mNaHCO=168克,mNHHCO=212克-168克=44克。

==。

3.极值法

例3.取3.5克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2.5克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4 B.40 C.56D.65

解析: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克×18.25%=9.125克,9.125克盐酸溶质最多产生H的质量为=0.25克。由题意知,产生1克H需金属的平均质量小于3.5克×4=14克,大于2.5克×4=10克,又知该金属为二价金属,故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8,大于20。答案为A。

4.十字交叉法

例4.取100克胆矾,需加入多少克水才能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铜溶液?

例5.解析:结晶水合物(CuSO*5HO)可看成CuSO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0%=64%。设加水(溶质质量分数可看成0%)的质量为x,则:

,=,x=60克。

5.估算法

例5.将13.2克可能混有下列物质的(NH)SO样品,在加热的条件下,与过量的NaOH反应,可收集到4.3升NH(密度为17克/22.4升),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A.NHHCO、NHNO?摇?摇?摇?摇?摇?摇?摇B.(NH)CO、NHNO

C.NHHCO、NHCl?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D.NHCl、(NH)CO

解析:假设样品为纯(NH)SO,则由(NH)SO2NH可知,能产生4.48升NH,大于4.3升。因此样品中的杂质造成样品NH的含量小于纯(NH)SO中NH的含量。这就要求选项的两种物质中至少有一种物质的NH含量小于(NH)SO中NH的含量,都大于是不可能的。可将备选答案化学式变形后进行估算:

NHHCO(NH)(HCO),NHNO(NH)(NO),NHCl(NH)Cl。部分“式量”:(HCO)=122,(NO)=124,Cl=71,CO=60,而(NH)SO中,SO=96,故答案为D。

6.差量法

例6.4.0克+2价金属的氧化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完全转化为氯化物,测得氯化物的质量为9.5克,通过计算指出该金属的名称。

第4篇:初中化学技巧范文

关键词:化学课堂 提问技巧 引导

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它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有计划的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回答。所以要求教师应在课堂的提问和引导上掌握一定的技巧,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使我们的教学效果更加满意。

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如果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或者把提问当成课堂的一个环节而走走过程,这样的提问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又浪费了课上的宝贵时间。所以提问必须恰到好处。如何恰到好处的提出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提问时不仅要注意教学的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接受问题的能力。

一、提问

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语言要简练、明确,使学生确切掌握教师的要求。提问时要使全班学生都注意所提的问题并思考,不应先指定回答者,避免只限于指定学生参与所问问题的思考。具体来说应遵循以下几点:

(1)清晰(学生一听就知道问的是什么)

(2)问题的价值(提出的问题必须有思考的价值,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层的思考和把握)

(3)趣味性(引人入胜,深入浅出)

(4)大众性(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共鸣)

(5)广度和开放性(好的提问能激发不同角度的思维,因而也有不相同的回答)

2.停顿。提出问题,不要要求学生立即回答。要稍停片刻,给全体学生思考问题、组织语言的时间,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复杂程度,掌握稍停时间。这是由于学生要回答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必须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对问题做出深层次的探究和多向的判断,并选择比较准确的语言,尽可能对问题做出完善的、富有创造性的答复,这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保证。为了科学地把握思考时间,教师可采用“观”(看学生的表情)、问(听学生的议论)等手段来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学生的表情,学生思考问题时的动作和体态、手势等都是教师提问后的反馈信息。

3.回答。指定回答与自由回答相结合,其程序为:先指定回答后自由答。指定回答的范围在中等生、希望生;自由回答的范围是优秀生。课堂上必须控制住那些优秀生过早抢答,以免影响教学正常进行。操作方法:指定答的一般2~3名,答不完整、不准时,可以问谁来补充?这时发挥好学生的作用。回答问题时注意时间控制,当学生站起不能回答时,此时不要等他回答,以免耽误时间,老师应立刻说:请坐下再想想,继续指定……,教师要亲切地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沉着地将自己的认识有系统的表达出来。教师不应该打断学生的发言,以免学生感到紧张,并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表扬。同时,教师要善于抛砖引玉,借题发挥,埋设伏笔,促进学生思考。

4.鼓励学生反问。那些经过精心设计好的课堂提问能迅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理论或专题上,引导他们追忆联想,运用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创造性思维,解决疑难问题,获取新的知识。因此,合格的教师不会直接向学生奉献真理,而是通过讲授、试验、提问、自学等方式诱导学生去探求真理。学生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新的问题,创造新的情境,提出新的问题,发表新的见解。这样能使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好的教师非常欢迎学生向老师提出不同的意见,发表不同的见解,而绝不是仅仅满足于学生倾听教师讲解、自己有话说不出的局面,这势必有意无意地压抑学生发表各种创新性见解、提出疑难问题的积极性。

二、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当你把精心设计的一个问题拿来向学生提问时,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如人意,不是回答得不够全面就是回答得不够正确或不够深刻,甚至有的学生一无所知,面对这种局面,有经验的教师当然不会马上把正确答案抛给学生,他会采取一些恰当的措施来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下去,直到让学生回答正确为止。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接通思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茫然无知,表现在学生,根源在教师。主要原因是学生理解跟不上去,找不到问题的正确答案。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指给学生思考方向,接通学生的思路。具体方法有:(1)问题肢解法:将所问的问题分为几个更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2)抛砖引玉法:教师可以给一些小的建议或提示,逐步的引导。(3)触类旁通法:再举一个已经做过的和本解题方法类似的例子进行分析,这样学生按教师所给的方向思考问题,对问题就会做出正确的解答。

2.拨正思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不理解偏离思维方向,回答得不够正确或出现了答非所问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1)教师首先就应该让学生好好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来拨正学生的思路。(2)将错就错,按照学生的思路分析下去,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源。学生知道了错误所在,找出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拨正了思路,经过再读再思之后对问题就可能做出正确的答案。

3.广开思路。教师提出某个问题,有时学生理解得不够全面,或部分正确,但不完善,教师就应该通过广开思路予以指导。教师通常采用的问题启发式,教师通过提出一些有见解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广开思路,这样学生对问题就会有较全面的理解,经过充分思考,做出完整的答案。

第5篇:初中化学技巧范文

一、初中化学计算题的计算依据

学生在化学计算题中经常出现错误最基本的原因是学生不能准确掌握基础知识,对基本概念的印象不深刻.如果老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没有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思维指引,学生就会走进死胡同,甚至出现厌学的负面情绪.但是如果老师能够及时引导学生思维,教授学生解题方法,难题就会随之瓦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信心也能得到增加.以下就解题方向列出了几点解题方法: 首先,在解题过程中以化学式为依据计算,其中包含化学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项元素质量分数以及化学式含义等等.其次,可将化学方程式计算作为解题依据,其中包括化学元素质量守恒、方程式配平、化学物质质量、杂质计算等等.第三,以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溶质溶解度大小等因素作为计算依据,得到最后解题方法.

二、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1.联想法解题

初中化学计算题中经常出现问题涉及微观粒子的计算,例如分子、离子、原子的计算,由于这些微观粒子太小,学生没有直观感受,因此在对题目的理解上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借助比喻,将微观事物转换成宏观事物,让学生借助宏观物质进行联想,这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速度也可以得到提升.

例如,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一氧化碳28、二氧化碳44,老师在教课过程中结合身边事物如乒乓球等,建立对微观物质的直观感受.当学生在心中对物质的组成有了解之后,所有的难题都可以具象,无需过多计算,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2.列式法解题

解决化学计算题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难度不大但是求解过程非常复杂的题目,在求解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或方法不当,学生不光花费大量时间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还极易出现厌烦的情绪从而在解题上出现失误.

例如,在求解相同质量的锌、镁、铁、铝四个物质分别和相同质量的硫酸反应时释放的氢气质量.在解答这道题目时需要学生写出这四种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可以最直接了解四种物质和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在化学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勤动脑、多分析,找出各个物质的共性.对于计算繁琐耗时较多的题目进行综合考虑,再将知识难点逐个击破.

3.代换法解题

有的化学题目乍看之下非常复杂,学生的知识深度还未达到,但是只要稍微将物质进行合理代换,将没见过或者不了解的物质代换成已了解的物质进行解题,难题就慢慢变得容易,学生的解题思路就渐渐清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例如在比较相同条件下两种物质与某种溶液反应后的溶解度大小,其中两种物质中有一种物质是学生熟知的,另一种是学生未知的.当学生求得已知物质的溶解度后,可以根据未知物质在元素活动表中的排列,基本得到它的活跃性,用和已知物质求溶解度同样的方式求解,就可得出两者之间溶解度的排列.

由此可得,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借助一些已知的问题,引导学生用代换的方法将难题一一解决.

三、初中化学计算题审题步骤

审题第一步,找到试题中涉及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审题第二步,逐条查找题目中的数据,找到一个是反应中消耗的物质的质量或者是新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作为已知条件.简单题目通常直接告知,而较复杂题目往往有多个数据.倘若题目中所有数据都不是消耗的物质的质量或者是新生成的物质的质量,那么就有可能是差量法计算或过量判断法计算.

第6篇:初中化学技巧范文

【关键词】中职数学;“几何画板”;激发;兴趣;主动参与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6)03-0086-03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一直是广大一线数学教师头痛的问题。学生起点低、差异大、厌学情绪严重,再加上目前中职数学的被边缘化,使中职数学教学进入“老师几乎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这样一种窘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当前中职数学正在进行新一轮课改,“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合理的应用”已成为一条重要课改理念,利用“几何画板”作为辅助教学软件,相关内容结合“几何画板”开展教学,它给中职数学教学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下面将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实践来谈一点体会。

培养学习兴趣

1. 感受数学魅力

“几何画板”和其他的教学软件相比较,在图形处理和数据处理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可以动态地展示几何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比如用“几何画板”做的“伞”“自行车”“摩天轮”“三叶涡轮”及斜板滚球的动画演示等,都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他们从中感受到了“几何画板”的强大魅力。我们还可以提供给学生专家作品,课后学生可以主动深入探索,同样还可以上网查找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学生很快就喜欢上这个既有用又好玩的教学软件。

2. 体验学习快乐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然而中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对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不感兴趣,但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感兴趣。对此,可将几何画板应用于中职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如“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研究中,可以选择在机房上课,先用描点法画出两个函数图像。然后,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这两个函数的作图过程,紧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合作,自己动手作出的函数图像。在这过程中,学生就会观察到底数对函数图像的影响,与此同时学生可以自己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由特殊到一般归纳性质,在主动参与收获结论的同时更能感受到“学”数学的快乐。

创设生动课堂

1. 情境教学,让学习兴趣“高”起来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几何画板创设具体、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明了,改善学生的认知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如在讲椭圆定义及标准方程时,教师先复习圆的定义,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圆的生成。紧接着,教师把定点F拉开分成F1、F2,同时提出:如果把一个定点改成两个点呢?由“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长的点的轨迹”入手,先让学生猜测这样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图形。学生各抒己见之后,老师演示动画,学生这才知道原来是椭圆。经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能很深刻地掌握椭圆的定义,更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2. 动态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中职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方面都很欠缺。数学家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几何画板”使许多抽象深奥的数学理论和数学图形动态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为数学教师做到了常规教学方法不可能做到的事,让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形象,大大减少了学生思维的障碍,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

比如,在学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 的图像和性质时,先用几何画板绘制几组具体的函数图像,然后让学生观察猜想,最后利用几何画板设置参数。通过动态演示值的变化观察函数图像的变化,学生思维马上“活”起来,最后很容易得出结论:当>1时,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在它们的定义域内都是增函数;当0

又如,在正弦型函数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就的几个有限的取值描述后就加以归纳。利用几何画板,教师可以新建参数,把这些参数作为动态参数,拖动图像上一点改变的值,函数图像的振幅随之变化;拖动图像与轴的交点改变的值,函数图像的周期随之变化;拖动整个图像改变了参数的值,函数图像的初相随之变化。运用几何画板可以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再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大多数中职学生初学立体几何时,不具备较强的平面与空间图形的转化能力及丰富的空间想象的能力。如正方体的各面不能都画成正方形,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不一定画成交角为直角的两条直线等。这便给中职学生认识立体几何图形增加了困难,于是中职学生不得不根据歪曲真像的图形去想象真实情况。而应用几何画板可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如求空间图形中的异面直线所成角,可以让异面直线动态平移,然后相交,学生很快能找出所求角。又如正四棱锥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利用几何画板让图形动起来,使图形中各元素之间的度量关系和位置关系惟妙惟肖,使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图形,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问题迎韧而解。

改变学习方式

1. 变被动为主动

改变了以往填鸭式被动学习的局面,在掌握了“几何画板”的基本操作后,课堂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比如“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研究中,可以选择在机房上课,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函数图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观察到底数对函数图像的影响。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们自己动手验证猜想,在整堂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学生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教师还可以鼓励他们在课后用“几何画板”去钻研一些问题,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享受到主动快乐的学习。

2. 变个体为合作

从讨论简单的画函数图像,到验证知识结论,再到建立适当的交流平台,学生在相互帮助中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比如在“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研究中,教师可以选择在机房上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合作,动手完成的函数图像,观察底数到底如何影响指数函数的图像,最后动手验证猜想。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他们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提高应用能力

数学课程教学在中职学校中不仅承担着为文化基础课服务的任务,同时还必须更好地为学生的专业课服务,让学生通过学好数学而有助于他们的专业课程学习。所以,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挖掘中职学生的潜在数学应用能力,鼓励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潜在的数学应用能力往往在学生接触到复杂的实际问题的时候发挥作用,当所学知识不够用时,潜在能力会使得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解析几何辅助教学,如一元二次函数,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记住它的图像随的变化关系,一直是传统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几何画板”构造参数进行作图,让学生观察动态图形,猜测、发现和验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当学生具备了这个能力以后,他们就会把这种能力过渡到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来,数学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就建立起来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机械电子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几何画板”模拟常见机械运动,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7篇:初中化学技巧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作业设计;问题;策略

初中化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将课堂上的知识点总结归纳,融入习题中,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习题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习题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学生应付作业、相互抄袭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对此现象不以为然,没有认识到消极对待作业带来的严重后果。应付作业使很多学生平时学习时不注意知识积累,知识随学随忘,总结知识难度大,学生过于依赖他人,思维也逐渐僵化,缺乏创新。

一、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问题答案僵化死板

中学化学中答案设计僵化死板,尤其是选择题,给了学生一种“蒙对”的错误印象,这种单一死板的固定答案已经让学生丧失了兴趣,学生不能根据自己所学知识给出答案,却要在已经设定好的答案中选择,固化了学生的思维。

2.作业“一视同仁”,学生没有提升空间

作业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差异,一份作业要求全体学生通篇都做,要么会造成整体低水平,要么会造成两极分化,学生能力无法得到提升,自信心受到打击,无法正确估计自身能力。

3.作业形式单一封闭

初中化学的作业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合作”与“探究”的重要性,书面问答的传统作业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学生无法得到交流的乐趣,也不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新知。

二、初中化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1.难度系数均匀分布

不同的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就不同,因此,其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也不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作业方式和题目尽量多样化,给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首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于知识掌握速度快的学生,可以允许他们减小单纯性概念类的习题量,增加一些开放性和综合运用的题目。对于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则应当要求他们在认真完成基础型题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些具有难度的题目。其次,作业内容分层次。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可以鼓励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对题目进行延伸,根据题干内容设计题目,例如,在学习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学生可以通过变化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比值来对题目进行变形。

2.注意实际应用,关注热点话题

化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化学作业在设计时应当注意贴近生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化学的巨大作用,通过学习化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首先,化学作业贴近生活,让学生处处留心化学。例如,在学习《燃烧与缓慢氧化》这一节时,设计作业时可以关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氧化现象,例如,炒菜时锅起火、煤炭燃烧,再比如,在生产中,缓慢氧化作用使钢铁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等等。同时,化学作业也应该关注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如全球关注的温室效应和哥本哈根会议,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特点;如全社会提倡节能减排,让学生了解现有能源紧缺和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当今的热点话题,并适时运用所学知识,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化学作业。

3.作业形式多样化

教师出题、学生解答的传统作业形式已经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设计化学作业时,要注意多样性。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充分运用手中的资源,开展调查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同样以“燃烧与缓慢氧化”这一节的作业习题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消防部门,并采访消防队员,学生从消防队员口中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燃烧的相关知识,比如,火灾高发的季节有哪些?由此了解影响燃烧的因素,灭火器的设计原理是什么?常用的防火措施有哪些?等等。通过总结调查报告,学生能够在交流中获得更为生动的化学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除了实践调查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设计作业。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为对方设计作业题。

4.一题多解,总结规律

多种答案是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打破思维定式的好方法。学生在思考答案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答案,锻炼了总结归纳的能力。例如,某金属氧化物的式量为102,已知此氧化物中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则此氧化物的一个分子中含几个氧原子?

分析:此题已知氧化物的式量和金属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求此氧化物一个分子中所含氧原子数目,可根据质量比9∶8和式量102列出一个“含氧量=含氧量”的算式,如解法二;也可用解法一的方法,根据氧元素的原子为16,将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9∶8化为18∶16,则很容易求出此氧化物中所含氧原子的数目。

解法一:氧的原子量为16,此氧化物中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18∶16,

■=3,即此氧化物的一个分子中含3个氧原子。

解法二:设此氧化物的一个分子中含x个氧原子。

■=■,x=3

化学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掌握知识点的必要途径,化学教师在设计化学作业时,应当灵巧多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吴兆根.在作业设计中如何突出以生为本.化学教学,2008.

第8篇:初中化学技巧范文

一、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最主要的推动力。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学生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兴致很高,他们被电脑中优美动画、先进的教学设计所吸引。教师将这种兴趣及时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效果就会很显著。如我校教师庄少芬所执教的“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时分秒的教学设计课题研究”实验课,上课伊始,我播放迪士尼英语动画片段:tick tock time(时钟滴滴答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新颖的画面,动听而又滑稽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这时,老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钟表有什么作用?由此引出:我们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时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间的有关知识,适时板书:时分的认识……像这样,播放一段精彩的故事,引入课题,就会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不仅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注意力,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吸引,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愉快,过渡自然,顺利进行,并且效率很高。

二、再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和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现代教学论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精讲多练”、“要有趣味”,“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呢?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制作课件,用以优化教学效果和节奏。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借助多媒体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四、创设悬念,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如我在执教“比的意义”一课时,电教室的屏幕上出现一面鲜艳的红旗,长3米,宽2米。通过两种量的比较,同学们都知道什么叫做“比”了,并掌握了比的各部分名称,很快就学会求比值,如果进行反复练习,学生估计会厌倦了。这时,我立即打开“生活中的比”的网页,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飘扬。这是一面特种型号的国旗,谁能找出它的长和宽是多少米?长和宽的比值又是多少?巧设如此悬念,同学们一听,兴趣来了,争着上网查阅……最后学生查出长5米,宽3.33米。这时,学生好奇极了,有的学生在说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有的求出长和宽的比的比值,有的在议论和比较我们学校的国旗……下课了,他们还在议论。

五、回归生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找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化的素材。

六、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不管学生水平差异都做同样的练习题,结果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而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如“圆的周长计算”的巩固练习,我在电脑上就作了如下的设计,分三个层次进行指导。1.利用公式计算的单项练习。有一个圆(如图1),求它的周长。2.知识运用的练习。有一个半圆(如图2),求它的周长。3.训练思维的练习。有一个图形(如图3),求它的周长。

要求学生在电脑上作答,如果正确,树上就会结满苹果,电脑会让学生做下一道题目;反之,苹果树就会落叶,电脑要求学生重做一次。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享受成功的喜悦,达到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的目的。

七、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第9篇:初中化学技巧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初中物理教学 措施

新时期全新的教育背景以及日益多元化的学生成长需求推进了我国的传统教育在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深入改革。对于初中物理来说,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于机械式的理论讲授以及题海战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已经很难将教学方法转为现代化教学。以至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一度成为了束之高阁的花瓶,中看不中用。而究其原因则仍然是教学观念以及应用水平的严重制约。从当前来看,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量要求,特别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的教学也逐渐的与时代脱节,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深深的感觉到时代的落差和力不从心。因此,多媒体技术又一次被广泛的试用,我们发现有多媒体技术参与的课堂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与教学效率低下的窘境。时至今日,作为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其在物理知识的讲授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为了巩固实践教学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我们必须要继续不断的探索与钻研,争取运用多媒体参与初中物理教学的巨大优势,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在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深度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质

初中物理包罗万象,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物理教学不能脱离社会和生活实际而单独存在。而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辅助物理教学则可以更好的打破传统物理课堂的机械、沉闷,完全冲破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了物理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通过多媒体所展示的生活实例来感受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感悟研究物理的无限魅力。让学生们体会看似复杂难懂的物理知识其在生活中则是普遍存在的,这样一来就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门槛,增强了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信心。特别是在听与看的过程之后,往往会直接调动学生思考的热情,这对于学生思维的开发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增强物理课堂的互动与交流

物理课堂上,教师所设计的多媒体习题库,可以让学生一边学一边练,当学生解放了双手的同时,思维与口被打开了,学生的提问以及教师的回答,增强了课堂讨论的效果,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同学交流,不仅团结了班级全体学生的向心力,更牢牢地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全身心的投入到物理课程的学习中来。一个良好的学习物理知识的大环境就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出来了,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知识的讲授,教师的工作则是事半功倍,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教学可以增大课堂的教学容量

传统教学方式由于设备简单,多数情况下是由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以及一本教科书作为主要的教学条件,特殊情况下则会增添一些演示设备、实验设备,而这些内容都十分有限,不仅耗费时间,效果也十分不理想,教师手忙脚乱的动作足以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转移注意力。然而在多媒体技术出现之后,教师只需要将课堂内容轻松地制作成PPT课件,然后按照教学计划在物理课堂上逐一展示出来,再通过点对点的讲解,从而大量的节省了教学时间,增加了物理课堂的信息容量,将争取下来的时间用于那些要着重强调的知识内容上,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举例来说,在复习“电流定律”这物理知识时,由于这个内容所涉及到的仪器、物理量、以及实验较多。此外本单元的欧姆定律又是整体电学基础。这就不可避免的使这一内容成为了教学的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将内容在课前制作成演示文稿课件,在课件的第一页将全部重点内容诸如规律、物理量以及仪器等列成一系列的菜单,然后运用“超链接”把目录和各单元连接起来,这样一来就可以清晰明确的将复习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课堂教学能够更好的展示教材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多媒体课件因其具有交互性、多元化以及高度的集成化特点,能够更好的、更细致的把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轻松的分解,它强大的表现力能够更好的将信息充分加工,详细的图解以及动态演示,为学生铺平了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特别是课件的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够降低内容的难度系数,使学生有门路可以展开思考。举例来说,很多初中物理教师都知道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是多年来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攻坚点,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去诠释知识内容往往效果并不显著,经常要反复加以讲解,不仅教师耗光了热情,学生仍然是理解的不够深入。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则可以更好的创设教学情境,用生动的光学科教画面来演示光的传播以及光从多方向射向界面时所发生的反射、折射现象,这样直观的表现使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知识点所诠释的内容,复杂的知识不再抽象,不仅使学生真正的学会了知识,还增强了他们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所以说,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物理教学,能够把物理课堂上的一些抽象内容和规律直观地呈现于学生眼前,降低思维难度,使教师的教学效果更佳显著。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能够很好地融入物理学科性质以及具体的内容特点,它可以展示更多的实验背景而不受到空间的束缚,并且能够在实验中真实地还原生活中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现象,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让学生在这种熟悉、轻松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运用这种思维模式将更多的生活现象与知识点联系起来,启发学生的思考热情,督促他们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烈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将知识完美的融入故事之中,增强课件的趣味性,用这种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从而更好的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也是切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出发点的最好体现。

(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的在物理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德育与美育

在初中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科中合理的融入德育与美育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对于初中生的教育与不能仅仅从文化知识角度入手,更要注重学生的品质培养。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学来说也不能例外的要适时的融入德育和美育的引导。时展至今,新一代的初中生的身心发展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教育会使学生感到僵硬和跳跃。因此,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德育和美育教育更加丰富而富有趣味,并且能够不着痕迹的与物理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时多媒体技术就凸显了在这一方面的巨大优势,多媒体技术不仅声色并茂,更是形象生动,是寓教于乐的良好平台,虽然物理教学不同于文科内容在德育和美育教育中占据先天的优势,但这不代表物理学科没有德育和美育的熏陶,更不代表物理教学就不用承担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以及正确价值观念的义务,比如我们用多媒体设备在《液化》一课的讲解中,我们运用3号火箭发射的一系列介绍,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了那些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伟大航天设计师。用他们的励志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满腔热情。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更好的辅助物理教学,更能在教学之外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重要收获。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原则

多媒体设备作为教学的辅助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够完全代替教师的积极能动性。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务必要秉持适度原则,要注重物理现象的动态还原,而不是运用课件来代替教师的努力和表达。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课件的应用也必须要与教师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多媒体教学应该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精华与结晶,而不应该是华丽的追赶潮流的噱头,教师切不可为了赶形式而顾此失彼。必须要明确多媒体教学只是物理教师授课的辅助手段之一,要注重传统观教学与现代技术的互补,取长补短,才能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方法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来说,我们要想更清晰地把知识点表现出来,就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帮助。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入门阶段,对于刚学习物理的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在第一时间让学生完全理解和消化教材的重点内容,不仅没有让学生学会知识,更是极其容易促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良好的教学局面也就无从打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演示与知识点内容相辅相成的的情境画面,将思维意象转化为学生的视觉盛宴,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的思考中来,促进学生过程的参与以及课后的思索,从而更好的减轻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负担。

(三)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广泛搜集学习资料,做好课前预习

物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来收集与当前物理课程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学生在搜索资料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知识点的前期记忆,首先将知识内容有了内心定位。这种资料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则是很好的课前预习,精心的准备往往会收获更大的成功,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前做好了思维的热身,已经对于知识点的背景和内容有了粗浅的概念,从而在课堂上能够更快速及时地与教师的讲解接轨,而不至于措手不及地赶不上教师的思路。与此同时,教师在预习问题的布置上也要重视科学性,要积极地为学生指明探索的方向,继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形成。

(四)课件的制作必须要符合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能只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只是为了好看而使制作的内容偏离物理学科自身的基本特点。以避免学生对教学的内容产生误解。举例来说,光的反射、折射,机械波的产生、传播等内容,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以及对物理学知识的高度理解。

(五)积极运用校园网络平台,促进师生的学习交流

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来增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与沟通。物理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络平台上创设物理学习论坛,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问的平台,要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将反馈意见做好记录,引导学生在校园网中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学生踊跃发表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成就了我国初中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断提升,作为初中物理教育,积极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课堂的教学从宏观上来说有着极大的教育战略意义。这也是有效开展素质教育的新契机、新思路和新手段。因此,我们必须要群策群力,积极借鉴国际国内优秀的多媒体教学经验,完善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继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质成果,并最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廖伯琴,陈峰.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实施[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3.8.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

[4]张大钧.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

[5]莫旭钟.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与体会[M].中学教学参考.2009.(17).

[6]彭立主.有效教学--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7]王志茜.浅论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M].冲国科技信息.2006.(2).

[8]高金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