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研工作管理制度范文

科研工作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工作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科研工作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川东北地区;本科学历护士;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northeast of sichuan clinical nursing bachelor degree nurse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intention, for the region nursing management targe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easures,improvethe clinical nursing bachelor degree nurse job satisfaction,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duce the turnover rate. Methods Randomly chosen bachelor degree in northeast sichuan area comprehensive hospital nurse a total of 300 questionnaires, including general information, departure will scale and job satisfaction scale of three parts,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intention.Results ①bachelor degree nurse overall job satisfaction is low, among them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income; Followed by learning support and professional status, the highest degree of satisfaction is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work; Bachelor's degree in nursing work ha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severe optimism is poor and in the; Eight factors of scale, management, working load balance, work, family, or pers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mpact on job satisfaction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P < 0.05); ② 21.49% going to leave in 1 year bachelor degree nurse, leaving intend that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is satisfaction with income and personal progress. Departure will scale and job satisfaction analysis scale of the actual total sco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rating scale score of theor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Northeast sichuan bachelor degree nurse overall job satisfaction is low, especially in the value of contract nurses. The main factors that promote departure less chance is ascending with low income, personal progress, bachelor degree nurse to work in the northeast of sichuan optimism is lower, the lower the job satisfaction, the higher the departure intend. Therefore,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introduce relevant policies, improve the nurse salary system for bachelor's degree, bachelor degree in nurses, especially the management of contract nurses,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bachelor degree nurse, improve their salary, welfare and promotion opportunity, to provide support and platform for its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bachelor degree nurse job satisfaction and reduce its departure wil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loss with nursing resources.

Key words:The northeast sichuan area; Bachelor degree nurse; Job satisfaction; Departure will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法,随机选择2014 年6月~12月川东北地区各县市所在综合性医院在岗本科学历注册护士共300例。其中,三甲医院工作者 285例,二甲医院者15例;年龄20~30岁,平均( 24.5±2.61) 岁;职称:护士107例,护师166例,主管护师及以上27例。入选标准:①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1年;②能充分表达自己内心感受;③阅读本研究知情同意告知书后,本人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外出进修学习、长假等不在岗护士及护士长等护理管理者。

1.2调查方法 调查过程中严格遵守知情同意、匿名无关联原则,共发放问卷300 份,回收有效问卷300 份,有效回收率100%。

1.3评价指标 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离职意愿量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三个部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工作医院、科室、工作年限、职称、学历、毕业学校、家庭情况、婚姻状况等。离职意愿量表由6个条目组成,包括离职意愿Ⅰ、Ⅱ、Ⅲ三个维度。离职志愿Ⅰ由条目1、6 组成,提示离职的可能性,离职志愿Ⅱ由条目2、3 组成,提示寻找其他工作的动机,离职志愿Ⅲ由条目4、5 组成,提示获得外部工作的可能性。该量表使用 4 级计分法,量表为各条目分值相加,分值越高者,提示其离职意愿越强烈。工作满意度量表( IWS)由 A、B 两部分组成,共有38个条目,内容包括自主性、职业地位、收入、工作任务、组织决策、互动合作6个维度。此量表由管理、工作负荷、与同事关系、工作本身、工资及福利、个人成长及发展、工作被认可、家庭与工作的平衡8 个因子构成。该量表使用5级计分法,每个维度得分由所包含的项目得分之和除以项目总数,分值越高,提示其工作满意度越

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采用使用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

2结果

2.1本科学历护士总体工作满意度低,其中对收入最不满意;其次是学习资助和职业地位,满意度最高的是工作的独立性;本科学历护士乐观程度差且对工作感到严峻比例最高;量表的8 个因子中,管理、工作负荷、家庭或工作的平衡、个人成长与发展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最为显著(P

2.2 21.49%本科学历护士打算在今后1 年离职,离职意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收入和个人进步满意度。离职意愿量表及工作满意度分析量表的实际得分总数明显低于量表的理论得分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尽管有文献从不同角度调查分析了国内外护士工作满意度与离职率的相关性,但均有其区域性和笼统性局限,其研究结论能否完全适用于作为西部贫困山区的川东北地区各综合性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目前还不得而知。

本研究中,护士工作满意度各维度与离职意愿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维度实际得分数均显著低于各维度的理论得分数,川东北地区临床本科学历护士工作满意度偏低,尤其对收入或工资增幅不满意,这与大多数国内调查结果相仿[1]。工作满意度越降,临床护士的离职意愿越强。本科学历护士由于学历较高,工作能力强,对工作所得回报的期望值相对较高,加之学历高的护士担负的工作量和工作责任重,工作压力大,其所得回报远远低于其预期值,导致其工作乐观程度低,对工作感到严峻。其次,本科护士通过其学历优势可供选择的职业范围较广,有一定的优越感,职业选择倾向于省市级综合性医院[2],在规模较小的医院其工作能力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且工作岗位也可能限定发展空间,个人成就感下降,工作满意度显著下降,离职意愿高。川东北地区本科学历护士总体工作满意度低,尤以合同制护士为重。促进离职的主要因素是高学历低收入、个人进步提升机会少,川东北地区本科学历护士对工作的乐观程度越低,其工作满意度越低,离职意愿越高。因此,本地区相关部门应有机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出台相应政策完善护士薪酬体制,完善对本科学历护士尤其是本科学历合同制护士的管理工作,加强本科学历护士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工资福利和提升机会,为其发展提供支持与平台,提高本科学历护士工作满意度,降低其离职意愿,可有效减少高学历护理资源流失。

参考文献:

第2篇:科研工作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科研;管理;现状;对策

一、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科研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伴随着教育科研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及教师参与到科研课题的研究队伍中来,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科研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高等医学教育科研管理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主要体现在:一是科研管理意识得到提高;二是科研管理组织逐渐增多;三是科研管理达到了一定水平;四是科研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都促进了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改革,但伴随着科研课题的不断推广,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科研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

(一)科研管理制度层面

1.科研管理体制不完善。在这一层面经常出现的问题有:(1)管理制度缺失:由于缺乏规范的教育科研制度管理,对教师科研工作的指导、督促不够,教师教育科研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整体协作。(2)管理制度定位不准:学校教育科研制度的建立是学校科研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部分学校并未意识到教育科研制度的建立对学校科研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所产生的重要意义。(3)管理制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不深,主要表现为以偏概全和条款不明。(4)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其一是由于制度本身让教师无法执行、无从执行;其二是制度没有问题,但由于没有做好落实工作,使教师对于制度中的相关内容模糊不清。

2.常规管理需要加强。教育科研常规管理包括科研计划管理、课题管理、科研机构管理、组织队伍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制度管理、科研信息情报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等。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常常导致科研常规管理薄弱,科研管理的随意性很大。

(二)科研人员素质与结构层面

1.教育科研管理、研究人员素质需要提高。目前,在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科研管理实践过程中,教育科研管理、研究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分工需进一步明确,其中表现为:(1)教育科研管理人员业务不熟练,部分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的相关理论知识,缺乏教育科研内在规律和方法的掌握,不能规范、科学的开展教育科研工作。(2)教育科研部门专职工作人员少,不能满足教育科研管理与日益增长的研究的需要。(3)有些青年教师此前大都没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经历,要进行课题研究,难免有些力不从心。

2.科研队伍结构不合理。高等医学院校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最突出的就是科研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反映在:(1)知识结构不合理:以学科知识为主,缺少教育理论、心理理论等知识;(2)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居多,中老年参加科研的较少,比例不协调。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科研队伍的薄弱,直接影响着教育科研工作的质量。

(三)科研管理效益层面

科研发展步子缓慢,教育科研管理效益不高。当前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科研管理效益是不理想的,主要表现为:(1)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仍有部分教师滞留在科研的门外;(2)教育科研成果不多,许多成果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有分量能直接产生效益的就更少,“科研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3)由于医学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尤其是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严谨性,在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科研管理过程中,常常表现为投入大,费精力,周期长,而且见效缓慢,难以立竿见影。(4)科研成果的推广未引起重视。

二、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科研管理发展对策研究

高等医学院校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深入挖掘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讨解决办法,是切实提高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最具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完善管理制度

1.建章立制,健全和完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制度。高等医学院校在科研管理实践中应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规章制度,包括课题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经费资助等各个环节都要有一套规范化的文件制度,使课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加强常规管理。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是一个由教师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成果管理和情报档案管理等环节构成的、各环节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和闭合回路。要搞好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管理各环节的有效途径,科学地驾驭这一管理体制,使教育科研管理真正实现规范化。

(二)提高人员素质

为提高课题管理效益和学校的科研水平,高等医学院校应采取符合高等医学院校特色的、能够反映医学院校教育特点的,切实、准确、有效的方式,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对教育科研管理者的业务培训或进修学习,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培养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努力使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经常化、制度化,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增强学校教育科研的后劲。同时,课题管理者和教师自身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理论素养和教育理论素养,通过内外兼修来提高自身的水平,进而提高学校的教育科研整体水平。

(三)加强科研成果的效益管理

教育科研成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对成果的评价应该在避免科研成果的低水平重复的前提下,既肯定成就,又指出不足。对成果的奖励应物质与精神并举,两者有机结合。管理心理学认为:“激励”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将它运用于教育科研管理,就是调动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评出信心、评出干劲,树立典型,带动全体。在成果的推广上,必须从学校和成果的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性和群众性,努力体现和创建学校、学科自身的教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科研成果在校内生根开花,同时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光辉,黎杰. 教育科研管理现状及其

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9(3):18.

[2]王玉德.基层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J].教育革新,2008,(9):3.

第3篇:科研工作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院;科研档案;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27

[中图分类号]G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1

科研档案管理,是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医学科研活动中,医院科研档案是极具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源,是对医院医学医疗实践及科学研究的重要历史记录,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占重要地位,同时也是科研服务和推广“专利”的核心佐证资料和医学科研成果鉴定的重要依据。在医院科研档案管理中,只有合理管理档案,才能有效发挥医院科研档案蕴含的科学价值。

1 科研档案管理重要性

1.1 基础和先决条件

在科学研究中,医院科研的信息源和情报源是医院科研档案。这些信息源和情报源能为后续科研提供参考,避免后续医学科学研究的重复和物质与精神的浪费。能让工作者在科研成果基础上进一步革故鼎新。

1.2 医院科研档案是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

在科学研究中,各个领域间的交流尤为重要。而医院科研档案是交流的载体,只有建立在实践和研究基础上论断才有说服力。因此,医院科研档案是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

1.3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动力

只有将科学研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才能在社会发展中起到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因此,在医院管理中,要加强科研档案管理。

2 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四个”不足

2.1 档案数据资料归档处理不够科学和详实

医院科研档案有其自身特点,如专业性强、专题突出、连续性紧密、载体形式多样、数量巨大、档案学科综合性高,且与此协调的项目繁多等。这是医院档案的特点,也是其难处。再加上在档案收集过程中其他因素,造成对归档处理不细致。医院档案归档不详实重点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在分类上模糊和混乱。二是对医院档案资料保存随意,造成系统资料不完整。三是医院档案资料欠缺,存在许多空白。

2.2 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医院档案管理制度缺乏科学和完整性。其根本原因在于科研管理部门没有将科研档案工作真正归入科研管理日程中。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由于制度不完善,缺少检查和监督手段,使档案管理责任感丢失,造成科研档案在归档时不全面、不具体。

2.3 科研工作人员对档案认识不足

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科研工作人员对档案认识不足,对探究中的数据不够重视,造成医院档案原始资源丢失和不完整。其只关注科研成果申报方面的材料,而缺乏对申报资料的归档和收集的关注。此外,还有部分科研人员由于业务素质低下,不熟悉归档范围,造成档案数据不完整。

2.4 管理技术呈现滞后状态

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积极运用信息处理技术进行管理,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能有效提升医院档案管理效率。但是,目前,医院档案管理技术落后,仍使用传统档案管理方法,造成档案资料不完整,信息混乱,严重阻碍医院档案管理进程。

3 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对策

3.1 强化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积极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

首先,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其次,加大对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使其充分认识到科研档案的重要性,积极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

3.2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组建档案管理网络系统,由院长带头负责档案管理网络,在医院中形成一种从上到下的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医院档案人员岗位职责制度,使档案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此外,还要建立档案借阅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鉴定制度、档案保密制度及对档案管理的具体奖惩制度等,增强档案管理的规范性。

3.3 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应积极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尤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将档案进行合理分类,便于档案资源的检索、阅读,真正实现医院档案资源共享。为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管理水平,要在档案硬件设施上加大投入。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洋华.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5):127-128.

第4篇:科研工作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研管理;建议

科研管理不仅仅是管理一些的科研档案,还包括学术活动、科研信息、科研计划、课题实施和科研成果等方面的管理。科研管理工作是科研工作中一个重要辅助的组成部分,它能够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运行。争取到各类科研项目能给科研单位带来一定的科研资金,并能够提升科研单位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因此“重立项、轻管理、重成果、轻执行”的现象在大多数科研单位都会出现,这类现象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于科研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造成的。农业科研管理面对的是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在工作上适当的引导、严格地把关以及热情的服务对于科技人员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求科研管理人员除了具有“严谨、求实、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外,还要有“甘为孺子牛”的服务意识。为了解决在农业科研项目的申请、执行及验收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严格规范农业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1.1 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档案制度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尤为重要,是科研活动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农业科技档案记述和反映了科研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储备科科学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是保障农业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资源。管好用好科技档案是提高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必须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档案员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收集科技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和保管,并提供科技档案的利用服务;项目负责人在科研计划立项实施之初,要按照档案管理制度的要求认真积累各种资料,直到成果验收鉴定后,提交给档案室。科技档案主要包括:(1)调研报告、可行性报告(开题报告)、课题立项申报书、课题论证材料、文献综述、计划任务书、项目合同书、会议记录等;(2)总体设计书、年度试验设计、年度总结、照片、计算机软盘、图表以及试验记录等;(3)课题总结、技术总结报告、研究应用报告、研究工作报告、检索查新报告、各种数据的检测报告,鉴定(验收)申请表及审批材料、专家鉴定意见,鉴定证书、成果登记报告表、成果证书以及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认定) 证书等;(4)奖励申报书及审批文件、奖励证书;(5)推广应用技术文件和工作总结、技术转让协议和合同、用户反馈意见、效益证明及宣传报道材料。

1.2 建立健全农业科研管理制度 科研管理工作之所以能够顺利的进行,首先必须建立一个规范的科研管理模式,其次还要有一个科学的、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这就要求以国家科研项目制定的管理办法为依据,以科研管理为核心,以优秀科研成果为目标,以规范化服务为宗旨,制定适合本单位特点的科研管理制度,充分调动科研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科研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制定比较完整的科研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项目(课题)申请立项、组织实施、成果鉴定、经费管理、科研评估、科研奖惩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形成《科研管理制度汇编》,并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制度。

1.3 坚持动态跟踪管理 首先,抓好项目(课题)的前期申报工作、建立科研档案。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撑握科研项目(课题)申请信息,并及早通知单位的科研人员,为项目(课题)申请者有充分的撰写时间。当项目(课题)被批准立项后,应及时将立项通知及相关的管理办法转发给课题组,使其掌握研究程序及注意事项。重点抓好课题组研究人员、实施方案、科研经费的组织落实,增强项目(课题)主持人的责任感,从而保证课题研究计划的及时顺利开展。同时为立项的课题建立跟踪档案,确保各项文件资料可以及时归档。

其次抓好项目(课题)中期检查。改变简单的档案管理,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根据课题的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做好项目的中期检查、评估以及督促工作,重点关注中期科研成果,以保证及时了解(项目)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对计划实施和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对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支持、协调解决,确保科研课题能够顺利进行。

第三要做好项目(课题)验收结题的奖励工作。科学研究工作水平的目标和最终体现就是出成果,这也是衡量科研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科研项目(课题)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是督促项目(课题)主持人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完成科研总结。因此,在后期管理中根据项目(课题)的进度安排,按期结题,并组织好成果鉴定、评审以及申报奖励工作。对于实际应用意义大、推广效果显著的科研成果要予以高度重视,扩大科研成果的宣传及推广应用力度,使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实际当中。

第5篇:科研工作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01

档案是记录历史的重要资源,而医院的科研档案,则是对医学方面相关研究理论等的过程及其细节的原始记录,通过这些整理好的科研档案管理资料,相关科研人员就能够更好的专心于科研工作,为自身和医院带来更好的发展。它承载了一定的历史使命,甚至对整个医学科研领域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医院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保存其历史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在当下医学工作中的作用。

一、医院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

医院在自身的规划发展过程中,相较于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更重视病人档案的管理,显然,科研档案管理在整个医院的发展运行过程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意识疏忽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医院本身作为盈利机构部门的身份,注重追求市场方面的经济效益,[1]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医院人力资源分配不够合理所导致,医院的科研工作人员大多重视个人科研项目的进展,而对科研档案管理本身却并不关心。

2.责任分工不明确

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的情况下,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责任的边界就会变得模糊,一些急功近利者便趁此机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关心科研经费是否到位,或者自己的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亦或是对自己的科研成果有所保留,而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却表现出推卸责任,漠不关心的态度。对于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医院没有设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所以才导致“踢皮球”现象频出,科研人员不配合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者也对此不闻不问。

3.科研档案管理机制落后

科研档案管理机制的落后主要体现在制度不健全、人手分配不能保质保量、管理手段落后等几个方面。[2]

首先,治病救人是医院的首要任务,这是大众所公认的医院的职责所在,也正因此,医院的管理制度都是围绕着医疗救护来展开,从而忽视了对其他方面工作制度的完善,这样,医院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会在整个医院管理工作系统中显得边缘化,制度上也就相应的没有得到保障。

其次,也正是由于医院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上的疏忽,其重视程度没有得到提高,医院在人事方面的设置安排上也就显得较为随意,目前甚至在很多医院中,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都交由文化素质不高的人员来执行,档案管理专业水准较低,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也较为常见。

最后,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手段落后也是一大诟病。科技发展到今天,电子产品无处不在,医院的科研档案管理如果仍停留在纸质材料的整理上,那就未免显得太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了,然而目前,这种现象却较为普遍,一些医院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流程,管理手段亟待调整。

二、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对策

1.提高医院和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

作为医院,在践行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在为自身创造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医院作为一个大型的医学专业机构,不仅要吸收前人的医学研究成果,还应当承担起整个医学行业的科研重担,为医学行业未来的发展添砖加瓦。因此,医院一定要提高对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知识经济时代努力培养自己的专业档案管理能力,同时,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要相应的提高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出于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自身的一些特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医学科研方面的知识要有一定水平,另外,档案管理过程中,其完整性、系统性和准确性都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耐心细致,[3]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以高度负责认真细致的态度对待工作。

2.优化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将会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它能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合理之处进行约束的同时,充分发挥科研档案管理的价值。在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注重明确责任、完善保密制度、实现档案管理流程的规范化。此外,在科研档案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参考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相关制度,严格固定档案管理的范围,明确各项档案的类别并对其进行细分归类处理,对于不符合规定的档案应退回相关机构,重新收集相关资料,补齐资料不足的档案,[4]在每个具体环节上落实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促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化。

3.逐步推进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

以往的科研档案管理由于技术上的发展有限,因而绝大部分为纸质材料的收集整理,而纸质材料由于其易被腐蚀、不易保存、占空间等缺点,会给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优化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信息化管理相对于传统的科研档案管理而言,具有诸多优势,如减少人力财力的消耗,信息保存较为便捷,整个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信息化后,与其他部门的工作交接也相应的更为容易。所以,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医院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迅速建立起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流程。

三、结束语

医院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医院乃至医疗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规范医院的科研档案管理流程,为科研人员的工作扫除障碍,推动医疗行业科研工作进展。本文提出的医院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档案管理意识、管理制度以及责任分工等方面,针对这几个方面,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优化方案表达了一些个人见解,希望能够与同行相互学习。

参考文献:

[1]杨伟红.如何加强医院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18):22-23.

[2]王志阳.浅谈医院科研档案的管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9):35-36.

第6篇:科研工作管理制度范文

众所周知,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规范性和持久性。因此,幼儿园的管理必须把科学的思想以及管理理念渗透到幼儿园的方方面面,从而建立科学有效的幼儿园科研工作的管理模式和体系。首先,应成立教科研小组,定期交流教学经验,并对教研活动进行商讨,带领教师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其次,建立教科研工作的网络平台。最后,让学生的家长也参与到有关专题的研究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家长和教师参与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二、结合自身情况,做好课题研究

想要开展好幼儿园的教科研工作,就必须结合幼儿园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教师应致力课题的研究,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还要通过教学质量的提升来拓宽研究课题的深度,这样的课题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才能加速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进程。在选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两方面:首先,所选的课题必须要有实践的意义,也就是说,所选的课题应有利于幼儿园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所选的课题应结合幼儿园自身的实际,并和课程改革方向相一致。

三、提高对教科研工作管理和指导的重视度

在科研工作开始后,就进入实践研究的阶段。这时候,就容易出现诸多的问题,教师也会产生较多的疑问,因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理论进行完善和改正,所以,有一些问题出现是很正常的,但是,如何保障科研取得的成果,就成为摆在幼儿园管理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一阶段如果疏于管理,就会使课题研究流于形式。所以,幼儿园管理者应提高对教科研工作管理和指导的重视度,具体做法如下:

1.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让教师能够真正掌握科研的方法

在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之前,很多教师由于知识理论较为匮乏,对科研方法只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幼儿园的管理者应从课题研究的基础知识入手,组织教师对课题研究进行初步的学习。同时,幼儿园管理者也可以采取集中学习的模式,对每个教师申报的课题,进行讨论和研究,这样就能使教师的思路变得开阔,提高他们对工作模式进行创新的能力。

2.帮助教师解决在课程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从而扫清他们前进的障碍

由于教师之间的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就导致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那些教师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这就需要幼儿园管理者的有效指导,从而扫清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障碍。

3.建立教师之间有效的学习方式

幼儿园应以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指导,建立教师之间有效的学习方式,比如,可以让一些教学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跟着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学习,同时,还要鼓励教师进行公开课的开设,并让其他教师进行观摩、学习以及评价,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对教科研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奖罚机制

第7篇:科研工作管理制度范文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d analyzes the data for management of research funding and the realities of research funding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poses the research ideas and content for the adjustment of the research funding management, to further enhanc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polytechnic academy, strengthen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management.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research fund;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233-02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加强科研管理工作。高职院校能否科学地管理科研经费,能否合理地使用科研经费,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进一步提升科研质量和科研水平,影响着广大教师、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影响着学术风气的健康发展,影响着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更是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1 高职院校科研经费及管理制度的现实状况

1.1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逐年增加,科研经费总规模稳步扩大 现阶段我国从国家战略层面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增强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基础研究,大幅提高创造知识产权和前沿技术的创新能力。国家加大财政科技拨款力度,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简称R&D)投入稳步增长。先从前几年的数据来看,2003年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是1539.6亿元,比上年增长19.6%,与当年GDP的比例为1.31%;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是3710亿元,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49%。2003年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是1539.6亿元,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是3710亿元,仅2003年至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年均递增22.3%,可见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是高于财政收入增幅的。

1.2 在普通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层面科研经费比重较大,高职院校较低 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作为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聚集了大批的科研和管理人才,形成了较强的科研团队力量,享有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中的大部分资金;其中高职院校则由于研究基础和研究力量相对较弱,科研项目获得资助的途径、层面和经费总量有差异,故而享有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资金比例较低。所有的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既要完成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还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随着国家、高校、企业等对科研经费投入逐年上升,科研经费总量不断增加,复杂的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出现了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不良现象,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1.3 高职院校层面的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化,科研经费管理呈现复杂化 科研经费是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高职院校获得科研项目资助的途径、经费额度不同,资助单位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要求也是各有异同,按资金来源分项管理的内容日益复杂,加大了科研经费预算、核算、结账、管理的难度。有的高校会计科目设置不尽合理,项目经费也没有按项目管理,没有了解科研资金的筹集与取得、拨入和运用、耗费和补偿等过程,只是简单核算课题的收入与支出;忽视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的指导和监督职责[1]。

1.4 对科研经费管理认识不到位,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存在误区 有些高职院校的科研人员存在财务方面的知识盲区,在所难免片面地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凭借个人能力和学术声望所取得的,科研经费如何使用应由项目负责人支配,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无需监管个人如何使用科研项目的科研经费。此类观点是对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的课题负责制,由项目负责人对课题立项、经费使用、项目验收及项目科研成果进行全程管理负责的制度产生了不全面的理解,忽视了科研项目的资助使用主体是国家是各类组织,并不完全是自由职业者服务于某个人,促使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机构必须思考更加完善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

2 科研经费管理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的研究资料

2.1 关于科学学和科研管理的内容

2.1.1 科研管理是科学学的研究内容之一,科研经费是科研管理的要素之一。贝尔纳是“科学学”创始人,认为科技研发不仅是单个科学家、发明家的兴趣使然,而且是一种职业化、组织化的社会活动,它是有建制、有经费,有目标、有选择的。十九世纪末期的科研工作出现专业化分工,研究方式产生生明显的变化,开始由个体研究转变为社会化的集体研究。我国科学学研究从1979年7月中国科学院学部办公室和自然辩证法杂志社联合举办第一届科学学学术研讨会开始,同时对具体的科研管理也引起关注。

2.1.2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从发挥它应有的社会功能上看,不管是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还是直接服务社会都离不开科研;另一方面,科研又是高职院校实现自我发展,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保障[2]。近期国内有研究者认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就是通过科学的手段,使科研工作高效运行、资源合理配置、科技成果迅速产出、科技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3]。李进在书中系统介绍了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内容,包括科研经费管理原则、管理制度、来源及分类、支出范围等各项内容[4]。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能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能增强学校软实力已经成为共识,同时高职院也逐年加大了投入科研经费的力度。

2.2 世界各国的研究活动、科研经费主要还是政府导向

2.2.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完善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投入制度,提高高等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根据国家教财[2005]11号文件 《关于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应纳入学校统一管理,实行 “课题组长负责制”,并对科研经费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全过程控制、全成本核算制度。 2011年 1O月17日在推进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视频会议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强调,在为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环境的同时,必须建立起一套权责明晰、各负其责、运转高效的管理和问责机制[5]。

2.2.2 高职院校根据科研项目来源,把科研项目经费可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指国家、省、市科学基金项目经费,国家、省、部(委)及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下达的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创新团队、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的专项科技经费,国内外各种团体和个人基金资助项目经费等。第二类是横向科技项目经费,指企事业单位委托学校完成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制与开发、工程勘测与设计以及软科学等科技项目经费,包括科技开发、科技转让、科技服务与科技咨询等科技经费。第三类是学校科研基金项目经费:指学校科研基金立项的项目经费。

3 提出现阶段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3.1 关于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研究思路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其次可以围绕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这个主题,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展开研究;主要调查分析本区域的高职院校和科研院所,适当了解调查区域外的高职院校和科研院所;另外再运用个案法和调查法,选择1-2所多学科的综合性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为主要案例研究单位,注意选择依托单位是否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是否重视教育科研与应用技术研究,是否在高职院校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这样便于分析评估结果,便于下一步推广研究成果,积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3.2 关于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研究方法,可以从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各个环节入手,运用比较研究,行动研究,经验总结并辅以问卷调查、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研究。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等全程参与工作,发挥对科研管理业务和财务管理业务比较熟悉的优势,充分考虑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制度等诸多因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考察调研,案例分析、征求意见、借鉴国内有关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形成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分析报告,力求形成适合区域经济和学校发展的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草案,以期推进和完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充分调动高职院校教职工参加科研项目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研项目组科学规范、合理合法地完成研究项目预期成果。

3.3 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比较全面地把握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理论体系的一致性及其内在规律,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快速发展时期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关注不同行业类别高职院校的实际操作指导的差异性等,力求形成适合指导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理论,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改革的新趋势,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

3.4 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需要制定出能与现阶段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更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科学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引导广大科研人员有一个更为清晰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思路,促进高职院校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和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4 提出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思路的意义

提出研究思路力求引导高职院校结合各自行业、区域经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科研经费管理实施科学、有效地管理和监督,积极推进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加强促进内部财务控制完善管理制度建设,防止学术不端行为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保证高职院校科研人才队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玉霞.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现状看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路[J].经济师,2006,(8):125-125,148.

[2]黄伯云.特色发展:大学办学之理念[J].现代大学教育,2003,(1):4.

[3]毛丁初,蒋永光.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理念与机制创新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9,(6):9l-92.

第8篇:科研工作管理制度范文

(一)管理制度上的执行性迷失

1.制度的一贯性一项好的管理制度是基于现实,经过几代人不断打磨而成的。随着人员变动,特别是校长和教科室主任的更换,学校原有的具有一定适应性和适用性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可能出现散失、断裂,也可能出现教育科研制度重建。但是,科研制度从提出到成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暂时性的制度必然有不完善性。而且校长、教师流动周期比较短(江苏的规定是6年)新的科研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善,人员又要变动,所以会出现执行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永远都是不完善的尴尬局面。

2.执行的有效性制度都是由人来执行的,指向的也是特定的人或人群。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的执行需要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的共同努力,才能在执行上有所建树,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人员的变动不仅给队伍建设带来了难度,而且对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的执行提出了挑战。

3.调试的适应性制度是需要不断吐故纳新的,进行必要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调整,以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达到以制度的渐进发展保障学校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在承认制度的相对不完善性的同时,必须看到好的制度和相对比较差的制度在调试的力度和效度上的作为大有高下,频繁变动的制度在一定意义上阻滞了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

(二)管理文化认同上的价值性冲突

1.对教育科研价值的认同度有差异重视和不重视是两个极端,其中还有几个层级的中间地带。比如,有一定自主创新的科研、按照上级要求做的科研、纯粹应付了事的科研,等等,表现出来的是不同的科研氛围、教师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校际差异。在教育科研价值的认同度上会有一定的差异甚至是差距,这取决于校长以及学校领导班子对于教育科研价值的认同,还有就是教育科研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贡献份额,总的来看,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和提升。

2.对教育科研操作的认同度有差异是真做科研还是假做科研,是重视过程还是重视结果,是个体科研还是群体科研,是探索研究还是印证研究,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在教育科研实践中表现出来。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科研群体会有不同的关照。

3.对教育科研评价的认同度有差异教育科研对于学校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力是对教育科研评价的关键,怎样归因,体现了管理者的立场和价值观。要使教育科研有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力,就必须在对教学型和科研型教师的评价上找到平衡。评先评优、绩效考核中教育科研的占比是一个敏感而又现实的问题,不同的管理者、不同的学校之间在认识上和操作上不仅存在差异,差异度也可能相当悬殊。

二、原因分析:理性追问中的必然

(一)人力资源配置上对于科研力量的思考缺位

参与流动的教育工作者主要由三个群体构成,包括校长、骨干教师和在同一所学校任教满六年的教师。校长流动主要考虑破除“门户之见、视野狭窄、思想僵化、创造力下降以及经验主义和人际关系复杂化等一些消极因素”“为校长的成长提供新任务、新要求、新认识与新实践的机会和环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事业心,逼迫其产生出新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流动一定要考虑到学科问题,比如一个学校语文教师严重过剩、数学教师严重超额,都不利于发展,学科间的平衡一定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在考量的体系中没有教育科研的因素,没有将教育科研人员的均衡纳入其中,教育科研力量均衡就很难有保证。

(二)科研制度上对于科研文化的思维缺失

从教育行政在科研制度引导上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校科研文化发展的弊端看,宏观的科研制度不健全,笼统、大而化之的制度居多,落实的、有个性的制度少之又少;教育科研工作推进上主要还是以活动为主,呈现出的状态是有一阵没一阵,连续性较弱;教育科研交流机制不健全,各自为战的情况很普遍。教育科研发展缺乏教育行政的有力支撑和引导,致使低水平发展的情况普遍存在。加上一些地区应试教育横行于校园,科研文化建设事实上在应试文化的挤压之下生存空间极为狭小。

(三)评价政策上对于教科研绩效的思想缺席

这里的评价主要集中表现在对于学校的综合评估以及对于教师的绩效工资考核上。以某地区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方案为例,教育科研在150分的总分中占20分,反应出重视的程度偏低。学校的绩效考核中教育科研占比始终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教育行政的规定相当笼统,所以各校之间的做法差距较大。有些地方片面强调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严重窄化了绩效考核的本义,教育科研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急剧下降。校际间教育科研在绩效中的占比呈现出个体性大于整体性的不均衡态势。

三、路径探寻:方向沉思中的应然

(一)教育行政,在均衡上着力

1.均衡人力资源配置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抓手就是要破除“单位人”“学校人”的门第鸿沟,将教师变成“区域教育人”,实施义务教育师资“无校籍”管理制度。进行区域内教师流动,不仅要考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资源的均衡,也要关注学科之间的均衡,在此基础上将教育科研骨干作为一个重要的观察视点予以关注,以科研骨干力量的相对均衡保障区域内教育科研质量的均衡。

2.统筹评价制度改革科学设置教育评价的项目和权重,将教育科研工作列入考核细则,突显教育科研工作的地位,为教育科研发挥对教育工作的先导性、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奠定基础。特别要强调的是在评价体系中破除学生学业成绩“一家独大”的局面,为包括教育科研在内的其他工作争取适当的生存空间。

3.协调区域共同发展教育科研工作区域间的不均衡性是一定的,这就和教育均衡发展不能保证所有学校、所有学生发展的完全一致是一个道理。但是不断缩小差距,在制度设定的框架内均衡配置资源是可以做和能够做的。区域内的教育科研不仅要在均衡配置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确立动态均衡的理念,在发展中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要摒弃“削峰填谷”式的庸俗均衡做法,在为学校注入强大前进动力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大力推进学校教育科研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实现动态、追逐、高位的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在本质上是一个管理概念,也就是发动的主体在行政,特别是直接领导的教育行政。立足于教育科研管理的视点,教育行政在均衡发展上有很大的可作为空间。

(二)学校层面,在优化上着手

1.打造研究文化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扁平发展,更不是矮化发展,需要在均衡理念指导下的自发、自为、自省式的文化发展。站在学校的角度必须要在打造科研文化上下功夫,倡导全员研究、草根研究和全方位研究,让研究成为校园中最亮丽的风景。教育科研在学校中的生存和发展只有植根于全体教师的心中才能够实现,将研究寄希望于少数科研骨干(包括校长)是不正常,甚至很危险。因为,研究的目的除了达成研究本体目标以外,更重要的是培训师资,达成全体教师的个体、个性发展。立足于教育教学实际,为了实践、在实践中、改造实践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三个着力点。立足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教育科研的生命,也是草根研究的本义。唯有打造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科研文化,才能使教育科研工作存续并新生。

2.协调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在立项的时候就要准确定位,属于重大研究、学校整体研究的要列入单位立项范畴,而个体研究、局部研究的则要列入个人立项范畴。当人员流动的时候,对这两类课题要有不同的要求,单位立项课题不能随主持人流动而带走,个人立项课题可以由课题主持人带到新学校继续研究。这里比较复杂的是校长主持的单位立项课题,当校长流动时课题的归属就会出现矛盾:带到新的学校,研究的基础条件发生变化,原来设定的实验因子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留在原来学校,新任校长的研究旨趣不一定与该课题相符,由其它学校流动过来的校长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要破解这个难题,主要是在课题立项的时候关注校本,将学校主课题定位在学校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的层面,这样,不管作为课题主持人的校长流动到哪里,学校仍然坚持既定的研究方向不变,通俗地说就是“换人不换车”。

3.培养研究梯队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队伍是学校重点工作之一,在均衡化背景和教师流动的现实状况下,固化的研究队伍结构肯定是要被打破的,但不是说教育科研队伍就进入无序、散乱的状态,而是在动态过程中不断建立结构、打破结构、优化结构。具体说,就是要在教育科研人员队伍上有“几手”准备,既要有“独当一面”的领军人物,也要有在一线“冲锋陷阵”的科研骨干,更要有“时刻准备着”的骨干预备队和群体性科研队伍。

(三)教师个体,在发展上着眼

1.精炼研究意识教师身处教育教学一线,火热的教育生活应该是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舞台,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应该是广大教师的追求。在平凡但不平淡的教育现实场景中潜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形成观察教育、审视教育的心理动因。对于习以为常的教育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形成随时随地、对任何事物都进行教育思考的习惯。

2.锤炼研究能力研究重在过程,重在对行动的思考和改进。中小学教师要加强自我反思,对已经解决了的、悬而未决的、实难解决的问题都可以进行反思。借助反思的工具,分析情境、主体、事件,找出问题症结,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这样的过程就是在建构自己的实践性教育,也是培养教师个体实践研究能力的主要途径。

第9篇:科研工作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精细化管理;科研工作

高等院校知识与科技力量高度密集,是我国科技创新研究领域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然而随着高校科研工作创新体系建设的不断加快,提高科研创新水平,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加强科研管理工作,对于创新科研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推动科研工作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思想源于西方的企业管理理念,它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追求各个管理环节的高标准、高质量;讲究精益求精,注重工作细化,强调对每一项管理活动都要制订规范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落实,精细化管理使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和规范管理,最大限度节约管理资源,减低管理成本。

2 高校科研工作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2.1 强化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精细化管理意识科研管理的主体是人,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要在思想上增强精细化管理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准确理解精细化管理的细节,通过培训与理念的更新,强化科研工作管理者对精细化管理思想的理解,规范每个管理人员的行动。在研究、规划和部署科研管理工作中,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和能力,并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措施。科研工作管理人员只有准确领会精细化管理思想的真正内涵,才能在具体工作中真正负起责任,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因此,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是实施科研管理精细化的前提,对于科研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2.2 高校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科研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断推进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是不断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科研项目立项、科研项目实施,科研项目结题、科研成果管理等。科研项目立项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是指对项目申报者条件进行严格审核,对于申报内部立项的科研项目,科研管理部门要按照相关申报规定,重点做好申报项目的筛选工作,并对项目申报书内容进行严格审查,认真组织有关技术专家进行严肃认真的开题论证,确保科研立项项目选题方向的正确性。成功立项后科研管理部门人员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协调控制。在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中,要加大监督力度,并对科研项目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同时要求项目负责人上交原始科研记录本及经费本。当科研项目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了绝大部分的研究内容后,就进入了项目结题阶段,结题率体现了科研管理人员对项目全过程的管理能力,也反映了高校的科研水平和能力,管理人员要认真对照申请书预定的研究计划,检查项目是否基本按照原定目标完成,内容是否真实,可以邀请相关专专家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议的方式,对项目研发水平和质量进行考评,确保项目组能提交高质量的结题报告。

2.3 科研成果管理精细化

成果管理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科研成果的形式多样,通过建立科学、量化的体系,从而对科研成果进行相对客观的比较,对于提高科研成果管理质量至关重要。对科研成果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评价鉴定科研成果,审查评议成果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对优秀成果进行鼓励、奖励、登记、汇总和上报科研成果材料,并协助有关部门建立科研成果档案等。做好成果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影响科研工作的效益,也将对科研工作的预测、科研计划的决策、课题选择等一系列科研管理活动有反馈作用。

2.4 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

科研管理工作者要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财务制度规定,加强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合理分配科研项目经费,使项目经费得到有效使用。科研项目经费可开支范围涉及财务规定的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差旅费、会议费、设备费、专家咨询费、印刷费、劳务费等费用,且经费的拨付领取,所开票据是否符合规定都需要严格审核,这就需要科研管理工作者重细节、重过程,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实施严格的审核、监控,对项目进展、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所有项目经费按实际到位经费核拨使用,保证科研经费专款专用。

2.5 精细化管理制度创新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矩落实到工作中就是工作制度。制度创新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加强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创新,需要让每个管理人员都知道工作应当如何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要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中抓细节、抓落实,让每项工作有目标、有监督。如果科研管理规章制度模式太过粗放,不能做到精细化,就会导致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科研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对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影响科研服务工作效率。

3 高校科研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将精细化管理思想引入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高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校科研工作管理中,将精细化管理思想贯穿到高校科研管理的各个方面,才能在具体管理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保障科研工作的科学发展,增强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不断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1]张雅君.试论高校的细节管理及其制度化[J].世纪桥,2006(9):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