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信息技术发展范文

生物信息技术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信息技术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信息技术发展

第1篇:生物信息技术发展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外包;风险;系统动力学

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炭、森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支柱产业,在这些行业中,大型企业众多,其中很多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信息技术部门。然而,由于信息技术并不是其主营业务,因此很难留住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基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聚焦核心竞争力、获取 IT 能力或者其他因素的考虑,将企业的 IT 业务外包出去,我们称之为信息技术外包(ITO)。一方面信息技术外包为企业提高了利润降低了风险,另一方面在企业进行信息技术外包时也充满了风险。只有正确地认识风险、分析风险、规避风险才能最大化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外包所带来的超额利润。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外包风险、发现其风险根源、找到控制风险的方法,提高企业的信息技术外包的绩效并最终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1.相关研究评述

Ballli定义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风险,他在其论述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企业实施信息技术服务外包过程中,外包风险一方面描述了完整的因果关系,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机制本身的作用,能够为相关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以及风险控制控制提供便利[1 ]。何勇也提出了基于合同――委托关系的信息技术外包风险的定义,指出企业以合同方式关系将全部或部分信息系统业务委托给信息技术服务商来完成,在这个外包合同签订及履约过程中由于自身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和项目认知等问题,与服务商合作不协调,以及 由于信息技术服务商的投机行为等原因,而造成的预期目标与实际外包结果出现偏差,甚至导致整个外包工作失败的可能性 [2]。Quelin和Bertrand等人提出了另一个层面的风险,即企业可能由于长时间利用外包的方式进行信息化建设,从而对外包服务商产生过度依赖,进一步导致企业失去了对这部分工作的控制。另外,服务商的工作效率及能力可能达不到既定目标, 影响组织绩效的完成甚至企业的整体绩效 [3 ]。Logistics Today杂志提出了外包中可能遇到的40种风险, 并将这些风险进行了分类,分别是:外包战略风险、外包选择风险、外包执行风险及外包管理风险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涵盖了整个外包过程可能会涉及的所有风险,包括企业战略决策上是否需要选择外包, 外包选择什么项目、什么外包商, 以及外包过程中企业内部的管理和与外包商关系的管理 [4 ]。

2.风险分析

信息技术服务外包风险的产生是多方面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研本文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风险分为两大类:服务商选择风险和履约风险,这两类风险又分别来自信息服务外包的接包方和发包方。

2.1 服务商选择风险

2.1.1 来自信息服务发包方的风险

(1)需求描述不清晰

发包方应该向服务商提供准确、稳定的需求描述,一方面清晰的需求有利于接包方更好地提供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不同的服务商具有不同的服务特长,只有针对自身需求去选择特定的服务商,才能有效降低选择风险。然而,在实际外包项目中,很多发包方只是大致知道项目需求,并没有深度挖掘潜在需求,没有区分持久的和易变的需求,需求文档的建立缺少详细的规划与审查,最终导致依照需求文档选定的服务商并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要,增加了服务商选择的风险。

(2)需求变更

需求变更同样会增加服务商选择风险,已经选择的服务商未必能够对新需求做出良好的调整,因为每个服务商所擅长的领域有所不同。需求变更指发包方主动对已决定的需求做出调整,这种调整在软件项目中普遍存在。变更的原因一般包括:随企业发展,原有设计模块无法继续满足企业需要;原有需求描述不清晰;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原有需求中有技术上不可行的困难。

(3)对接包方了解不足

对服务商的选择应建立在对其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如若了解不够充分就进行盲目选择,往往会对信息技术外包项目造成影响,形成较大风险。一般说来发包方须要对各备选服务商的技术能力做出评估,并充分了解其以往项目经历以及自身的综合经营能力。良好的技术能力是正确完成项目的必要保障,以往项目经历通常可以佐证其技术能力,良好的自身经营能力可以减少连锁风险的发生。

2.1.2 来自信息服务接包方的风险

(1)所在位置与发包方距离过远

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使得很多原本不能贸易的产品变得可贸易,因此很多企业在选择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商的时候可能会忽视物理距离,然而,物理距离过远会影响上门服务的成本和频率,进而增加风险。

(2)语言文化差异过大

这种差异所引起的风险尤其表现在离岸服务外包中,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服务过程往往会历时几个月乃至数年,发包方与接包方通常要组建项目管理团队,如果语文化差异过大则会影响双方的沟通,这是企业在选择外包服务商的时候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3)解决方案水平过低

一些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的目的是获得专业技术服务,这些专业技术服务的提供者就是接包方。然而,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服务商的专业技术能力千差万别,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不乏一些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的企业。因为接包方的专业技术能力是信息技术外包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如果其专业技术能力不足则势必会影响服务质量和效果。

2.1.3 选择风险消除因素

第2篇:生物信息技术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现状

农业信息技术是通过信息技术采集、保存、分析、处理农业生产生产、管理等信息的技术,其应用可以为农业生产者、管理者以及研究者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以促进农业发展。

一、 国外发达国家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现状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尤其是美、法、德三国在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上成效突出,为农业生产力提升提供支持。下面对这三个国家的农业信息技术进行逐一介绍。

第一,美国农业信息技术。美国的农业属于现代化、一体化农业,集合了自动化技术、机械化技术、计算机网络以及遥感遥测等新近技术,其在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模式与经验上受到多数国家认可和借鉴。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已经超过百分之六十,从七十年代初期,美国已经着手建立农业技术数据库,而后又产生一系列相关数据库,为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在农作物生长自动化管理、预测与诊断病虫害、保护农业资源等方面应用广泛。现阶段,美国农业部已经建设形成健全、完整的信息制度与体系,全球化的信息网络。

第二,法国农业信息技术。在欧盟中,法国是第一农业大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相当先进,可以收集、、处理农业信息,具有高效、准确的特点。农业信息服务主体多元化、复合化,形式多样化,互联网以及计算机均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优势。农业部是农业信息下达的主要部门,而信息的收集与总结是由大区农业部门担任,省级农业部门负责配合、协助大区农业部门工作。在法国,农业信息具有较为广泛的收集面,不仅包括种植业、渔业以及畜牧业,还包括食品生产、林业以及农产品流通等。通过各个部门将经营者与生产者的信息需求串联在一起,进而出现多个服务主体共存的局面。

第三,德国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信息技术上,德国已经进入电子计算机网络应用阶段,连通于北美、欧洲等国,其农业信息技术的实施主要应用以下三种计算机网络:首先是电子数据管理系统,由各州农业局研发并运营,用户仅需把电视机或计算机用电话线和该系统联机,再交纳费用即可使用,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实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状态、预防病虫害、获取防治技术、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等。其次是电视文本显示服务系统,由邮电局研发并运营,用户仅需购置该系统的主机以及键盘,再与电话、电视相连接,就可以利用邮电局网络,实时获取农业技术相关信息。最后是植保数据库系统,由农业生物研究中心研发并运营,其宿主机为大型计算机,用户仅需与宿主机联网,联机之后便可检索出农业信息相关的信息。

二、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现状与建议

我国农业信息网络起步比较晚、分布不均,在1994年才与国际互联网正式链接,多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另外,在网上资源与利用效率方面与发达国家比较均有一定差距。在1990年,我国物价局从35个城市收集了28类农副产品价格,研制出农产品价格数据库,具备检索、查询、报价以及对比分析等多种功能。现阶段,我国已经建设了多种类型数据库,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农业信息技术中,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人机会话,对决策者的决策给予支持,使决策有效性提升,区别于管理信息技术的数据,重点在于模型驱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发了第一个农业领域的决策支持系统,主要用于平衡中国食物的供需,该系统为我国食物战略发展提供方向,通过模型库、数据库以及方法库运算、处理大量的数据及其复杂关系,使得整体研究效率得到提升。

针对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因我国信息化设施处于落后状态,使得先进科研成果无法发挥,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是用户方面的问题,因此可以强化硬件基础建设,并增加教育投资,使软、硬环境均得到发展。第二,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应与国情相结合,即便是国外最新研制的信息技术,也应以跟踪、学习为主,而对于经过发达国家实践证明的技术,按照我国农业发展需求,可视为重点研究与应用技术。第三,建立并不断完善以国家为主、从上至下的信息传播渠道,使信息化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完善、合理的信息制度能提升技术与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农业信息技术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应积极学习与借鉴其先进模式。

结语:

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而言非常重要。相比于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存在一定差,但随着我国对农业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使其朝着专业化、网络化以及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这对现代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生物信息技术发展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大学物理教学; 积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O4

一、前言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随着学生求知欲和教学难度的增加,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单纯依靠课堂讲解难以实现对物理原理和现象的描述。在这种状态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给了大学物理教学以可靠的支撑。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其中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影响最为明显。应用了信息技术之后,大学物理教学实现了对物理原理和现象的准确描述,将难懂的物理原理变成了易于理解的视频信息,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应认真分析信息技术发展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影响。

二、信息技术发展使大学物理教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实现了有机结合

通过了解发现,大学物理存在较多的理论和实验,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由于理论和实验相对复杂,单纯利用讲解的方式难以达到教学目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了大学物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以有力的支撑。

例如:在讲授非惯性参照系中惯性力的引入时,首先通过视频演示小球相对加速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提出问题,使学生先对非惯性系产生感性认识;进而通过动画演示利用引入惯性力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最后再给出生活实例(人在汽车启动和刹车时的反映和转盘上小球惯性力提供向心力视频)加深对惯性力的感性理解。

通过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大学物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找到了新的教学方式,对理论的讲解已经从单纯的平面讲解向视频讲解和多媒体讲解转变,讲解的总体效果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持续提高。在实验教学方面,在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之前,对于一些实验现象,难以做到深入描述,更难以让学生迅速接受。应用了信息技术手段之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将许多实验过程做成了多媒体教材,利用动画演绎的方式,诠释物理实验过程,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物理实验,加深对物理原理和物理现象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为此,我们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发展对大学物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重要影响。

对于三类本科学生而言,考虑到物理基础比较薄弱,理解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三类本科提供了有力的时机和良好的了解机会,使三类本科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定理的理解,提高物理学习效果。

三、信息技术发展使大学物理教学的抽象规律变得更加具体形象

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可以有效的解决物理现象及规律的讲解问题。对于有些不能用实验演示的物理现象,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将宏观现象缩小,将微观现象放大,让客观存在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得形象逼真,营造一种真实氛围。

考虑到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较多的抽象规律及原理,要想加深学生对抽象原理和规律的印象,单纯依靠讲解的方式难以奏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赋予了大学物理教学更多的教学手段,不但改变了教学模式,同时也实现了教学方法创新,信息技术发展对大学物理教学抽象规律的介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使大学物理教学抽象规律的介绍更加容易

信息技术的采用,为大学物理教学抽象规律的介绍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大学物理教学抽象规律的介绍更加容易,满足了大学物理抽象规律教学需要。

2、信息技术改变了物理教学中抽象规律的教学方法

应用了信息技术之后,物理教学中抽象规律的教学改变了过去单纯讲解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技术及方法,对大学物理教学抽象规律的讲解促进作用明显。

3、信息技术提高了物理教学中抽象规律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对大学物理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为抽象规律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保证了抽象规律的教学效果满足实际需要。

从三类本科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来看,普遍对抽象定理的理解存在困难,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定理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为此,我们应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对三类本科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影响。

四、信息技术发展增加了大学物理教学信息的传递量

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在给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前沿、物理学史或物理趣闻等内容时,总是苦于只有一张嘴,无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料,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后,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可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资料,从而在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大学物理教学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其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给大学物理教学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新的方式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大学物理教学信息的传递能够以新的方式进行,在传递效果和传递速度上都有明显提升,改变了大学物理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促进了大学物理教学信息的传递。

2、信息技术解决了大学物理教学信息的传递瓶颈问题

受到传统受到的限制,大学物理教学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质量难以得到继续提升。在这一制约下,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了大学物理教学信息传递以有力的支持,保证了大学物理教学信息的快速传递。

3、信息技术优化了大学物理教学信息的传递过程

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大学物理教学信息以全新的模式,使大学物理教学信息能够在传输速度和传输质量上都能有明显的提高,对大学物理教学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影响非常明显,只有加深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做到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才能为大学物理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实现信息技术对大学物理教学的有效支撑。

参考文献:

[1] 蒋晓明;刘旺盛;施国栋;胡春来;;大学物理网络考试应用与分析系统[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年14期

[2] 刘淑娥;拾景忠;孙镭;;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建设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6期

[3] 刘浩广;王海威;李昊昱;;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4] 陈波;杨茂田;;独立学院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第4篇:生物信息技术发展范文

【关键词】现代;建筑技术;发展方向;

一、引言

建筑技术的发展向来都是基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背景,以及地域的风俗文化、气候特点等因素发展起来的。近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建筑技术发展迅速,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解决我国日益增多的人口,并不断适应人们提出的高质量生活水平要求提供了可能。本文将主要从仿生技术、生态技术、高新材料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等角度出发,介绍了分析这些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然后进一步总结出我国建筑技术发展的总体方向,对于促进我国建筑技术的发展意义深远。

二、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理论在我国建筑技术中的应用

建筑技术的发展是伴随着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起来。近年来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进步,我国建筑技术的发展迅速,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理论在我国建筑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比如仿生技术、生态技术、高新材料以及计算机技术等。

(一)仿生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仿生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仿生技术在生物学和工程技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是通过分析一些生物过程和结构,总结出生物学基本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科学的应用到工程技术当中去,对于解决工程技术难题,优化、创新工程技术设计等提供了帮助。建筑物是人类居住的主要环境,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建筑环境应该与自然环境保持一致,达到一种有机共生的状态。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广大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渐的将仿生技术应用、融合到建筑技术当中去,比如建筑造型仿生技术(如国家体育馆“鸟巢”)、建筑功能仿生技术(如德国不莱梅高层公寓)、建筑结构仿生技术(如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美国馆)、建筑材料仿生技术(比如轻质高强的泡沫蜂窝材料:泡沫混凝土、泡沫玻璃、泡沫塑料等)。

建筑仿生学技术目前在国美外还属于一个比较新的应用与研究领域,因此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设计、研究理念的创新,建筑仿生学技术在建筑技术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多。

(二)生态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生态技术主要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研究生物(包括人类)与其周边环境和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现阶段急需寻找一些可再生资源,因此太阳能、风能、水力资源等绿色环保能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起来。太阳能建筑是生态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一个很好的实例,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监控建筑物内部的供电、供热以及供暖情况来条件太阳能面板的角度,从而实现建筑物内部湿度、温度的有效控制,降低水电等能源的消耗。此外还有防噪声建筑,可降温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等。这些生态技术的运用,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还有效的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生态环境。

生态技术是人类反思传统技术后进行的一种新的技术选择,代表了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进入21 世纪以来,人们对于未来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以及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生态技术是基于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而兴起的一项技术,必将成为未来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而且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对于美化建筑外观、保证建筑安全、优化建筑内部环境,进而提高人们生活品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智能化建筑就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成功运用,随着现代建筑功能要求的复杂化,传统的建筑型式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类的生活需求,因为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办公楼、智能化图书馆、智能化商场等现代智能建筑应运而生。这些只能建筑多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调节建筑内部的温度、湿度环境,或是满足建筑内办公、购物等特殊要求。比如巴黎的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该建筑内部装置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外幕墙上设置了仿相机采光孔,能够自由调节建筑内部光线的强弱,同时建筑内部还装备了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从而为办公人员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办公环境。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近年来发作起来的一种高新技术,通过与仿生技术、生态技术的结合运用,能够有效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极大的促进了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

(四)高新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材料科学的发展也极大的促进了现在建筑技术的发展,通过在建筑工程中应用高新材料,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还可以节约工程成本。目前应用的比较多的自修复混凝土,就是在混凝土中掺加树枝纤维材料,可以在建筑结构出现裂缝时,流溢出来的树脂会自动封闭并及时将裂缝粘结住,从而保证了建筑结构的强度和安全。此外还有光纤混凝土、有机结构构件、新型防水保温材料等,这些新型材料的应用保证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提高了建筑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因此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三、我国现代建筑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

通过对以上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发现,我国现在建筑工程技术总体向着现代化和舒适化的方向发展的。

(一)建筑技术的现代化发展

现代建筑技术的现代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筑服务功能的现代化,另一个就是适应经济的发展需求。其中服务功能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建筑内部通信功能的多样化,以及供排水系统质量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建筑使用的便捷性,并优化建筑内外的环境。

(二)建筑技术的舒适化发展

现代建筑技术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就是提高了建筑物居住的舒适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现代建筑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了舒适度的要求,更多的引进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来保证建筑物的温度、湿度、光线、空气质量、色彩以及无障碍特性等要求。

四、结束语

建筑技术是一项由建筑力学、材料科学、建筑设计、工程技术等多个技术学科组成的综合技术体系,其中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都将带动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将会不断提高,因此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要不断的研究和创新,善于学习国内外各种先进的建筑理念和技术,勇于探索和提高更加节能环保的建筑技术,为我国建筑技术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夏海燕,夏利民. 现代建筑技术发展浅析. 河南建材,2011,5:145-146

第5篇:生物信息技术发展范文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和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网络的信息传播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双向交互作用性强,它在时间、地域、学习的内容、师生的交流方式、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上都是开放性的,学生在自我独立学习方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网络来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校园内的生物课外活动

以往我们宣传生物科普知识,都只能采用现存的资料,通过黑板报、宣传栏等载体来进行简单的图片、文字宣传,既费力,内容也不丰富,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厚,往往达不到宣传的目的,效果不是很好。学校安装了多功能教室后,从多个角度开展了信息技术课,我们就有机会通过网络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科技活动是我校的特色,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十多年来,我们的科技活动主要都是通过黑板报和课堂教学进行的,除了带领学生搞发明创新外,在我校,把每年三月份的第一个周,定为“爱鸟护鸟周”,我们学校成立了科技辅导员协会,由协会带领学生进行了爱鸟、护鸟的宣传活动。在宣传栏进行了“爱鸟护鸟”的介绍,由辅导员做专题讲座,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展示“爱鸟护鸟”的知识,下载丰富多彩的图片,做成幻灯片,供学生欣赏和学习,并把内容丰富的片段刻录成VCD光盘,发放到每一个班级(象《朱》、《红腹锦鸡》、《丹顶鹤》等有关珍贵鸟类的纪录片),有的学生甚至翻录带回家去观看。我们的“爱鸟护鸟”宣传不但在学校搞得非常好,甚至也影响到很多家庭。周末,科技活动小组的老师和同学们利用休息世界,在校园的走廊上、大树下、电杆上挂上人工鸟巢,上网查询鸟巢的做法,为鸟类的栖息提高优良的环境,并定期投食。在这个地方,多年不见的麻雀、喜鹊、乌鸦、大雁、白鹭等在我们学校里都有栖息,小河边,水田里,小山上,校园里,到处都是“欢声”一片,甚至在教学楼的走廊上,随处可见燕子的巢穴。这与我们的同学和科技辅导员老师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

每个学期,学校青辅协最少要主办一次“爱鸟护鸟”、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抢答、网页制作比赛,对获奖的学生,学校要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我们把比赛获奖的网页到学校绝域网上,这样,所有的同学在学到生物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相关的网络知识,老师和学生随时都可以通过学校网络教室进行浏览。

现在,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鸟儿,了解世界各地生物的习性,学到更多的生物知识。

三、校园外的生物课外活动

我们学校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建立的老牌完全中学,几十年来,老师和同学们都只能通过野外考察,照照相,做做记录,回到学校再进行整理,所收集到的资料无论从种类或数量上都相当有限,并且生物的多样性也只能停留在一定的范围内,我们到朱昌周边的五箐、沙垮梁子,甚至离朱昌镇三十多公里外的戈罗等地进行实地活动,观察和记录到的鸟类也就是几十种,有些时候多,有些时候少,这么多年来,我们的记录比较凌乱,没有统一的格式,现在网络方便了,我们制定出标准的表格、标签等等,对现在和原来收集的资料进行规范整理,无论是野外实地考察,还是网上搜寻,各种资料都规范多了。每次野外考察回来,我们师生都要在网络上做大量的工作,搜寻相关资料,保证资料的完整度。

四、县市之间网络下的交流

第6篇:生物信息技术发展范文

1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学加大了对教学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如建设校园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室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电子阅览室等现代教学设施。通过举办教育技术培训班,普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国内各类学校已经有较长时间,由于其种种优势,对课堂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应用,使教师以语言、粉笔和黑板为形式的“满堂灌”,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以语言加网络化多媒体为形式的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依靠教师的语言讲解,形象化程度有限。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可以综合使用图片、影片、声音、动画等多种表现方式,形象生动地演示教学内容,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兴趣。传统的教学信息主要依赖于书本教材和教师的积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获取各种信息资料的重要途径,同样各种教学科研数据库中可以获取大量的教学相关材料,丰富我们的课堂内容。

2 生物实验课程授课特点

2.1 实践性强,讲解难度大

生物实验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旨在系统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生物实验课程中,往往使用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作为实验模型,生物体的复杂结构及微小特征常常给课程的讲解造成一定困难。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或部分教学模型来辅助讲解,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往往会使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产生一定的错误,影响教学的效果。这是实验课教学中较为困难的环节之一。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课件的制作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图片、影片、动画等的运用将有助于实验课程中细节难点的讲解。

2.2 内容丰富灵活,重视创新

中学生物实验课程仅限于验证性实验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在部分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创新性实验或者综合实验。目前许多中学已经开设生物学创新实验,在本科阶段就对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进行培养。创新实验的开展融多个知识点于一体,是在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不同的实验条件,独立设计实验内容和方案。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利于调动学习的兴趣。同时,创新实验对学生的基础和知识面也有较高要求,实验设计需要收集大量的相关科研资料,制定实验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中大量的科研论文以及实验实例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互联网中丰富的科研资料,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3 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课程中的运用

3.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普及到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结构等进行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定制出较为优化的教学方案。而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并不是简单的使用计算机进行课件设计、教学演示这么简单。现在大多数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有计算机、投影仪的设备,但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应用就必然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把信息技术的应用当成了简单的多媒体演示。

在实验课教学的讲授部分大量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是传统教学的延伸,运用多媒体系统进行实验课教学,不仅可以加强讲授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和直观性,还可以容易地讲授教学内容的难点。信息技术在思想方法上和实验课程有着相近的功能和内涵。实验课程在教学目的上强调理论到实践的转变,重视创作,强调动手设计,根据实际实验需要灵活选择技术方案。这同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的内涵不谋而合,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摆脱了单纯的教师教,学生重复的模仿方式,使学生能够容易地获取大量相关知识,根据实验目的灵活选择完成实验目的的方式,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了独立思考和设计的能力培养。

3.2 多样的教学内容,知识的良好载体

信息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众多不足,改变了知识的传授、存储和组织方式。多媒体技术可以使用图像、声音、动画、影响、文字等多种形式综合表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知识的存储和组织模式,互联网可以及时地获取丰富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访问各种网络教学资源库,取得相关课程的最新信息。电子邮件、BBS以及视频方式可以快速地实现信息的沟通。

4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教师素质的提高

第7篇:生物信息技术发展范文

任何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都是以育人为根本,通过TAPCK解决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中的个性发展。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生物教学;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起,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历经了WebQuest和TELS两个阶段。“前者关注的是学生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后者关注的则是中学理科课程的设计——把初、高中的理科的各学科内容重新设计成18个主题模块,将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以便能更有效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课内整合”。“上述两个阶段的整合都强调技术和学生对技术的自主应用,而没有认真的关注教师所需的知识和教师在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针对上述的缺陷,2005年密歇根州立大学的MatthewJ.Koehler博士和PunyaMishra,在20世纪80年代ShulmanL.S提出的PCK的基础上,提出了整合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全新概念框架:“整合了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即TPACK,并于2006年对TPACK框架中的七个元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从2007年起连续三年举行的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协会国际会议SIET均对TPACK进行了探讨。2008年美国教师教育大学协会AACTE编辑出版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者手册》,它的重要影响在于,使TPACK由一种全新的知识理念演变为可以应用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具有可操作性教学模式。尤其是在美国K-12课堂教学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时展的角度看,现代网络技术发展和移动互联通信技术的普及,使得现代社会的教学行为已经大大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班级授课制下的教师主导。课堂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最主要途径,高中生对新生事物有着很强的接受力,有创新思维,喜欢求新求变,思想独立。这使得班级授课制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在新时代受到了挑战。生物教学不应只是由教师向学生展示生命科学的认知成果,而是让不同的主张和见解在课堂中相互碰撞;教师与学生以教学资源为媒介共同探讨生命科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生成对生命科学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但可以促进教学在信息时代的蜕化,同时也可以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学情特点,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学习的兴趣。近年来,多元化评价已经受到学校教师普遍的认可,而多元化评价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在大班额的现状下更是难以深入开展。“教学评价应该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技术手段记录学生日常的学习痕迹,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检验评测,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因此,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多元评价在大班额下生物教学活动地展开和深化提供了便利的资源和条件。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TPACK教学模式下,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得与分析能力的加强并不是以讲授法为主的方式培养的,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与其他学生的协作探讨中发展起来的。在实施TPACK模式的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依照任务说明并借助教学平台,主动地进行知识归纳和整理,遇到瓶颈问题时通过教师的指导或在课下通过平台的有效即时沟通,解决了疑惑,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巩固知识的同时也对问题有了自身的思考。TPACK框架强调情境性,将一些实际问题引入课堂,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学生可以对问题材料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思路或对策,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一实践摸索,对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促进高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佳。学生不仅可以解决基本问题,同时从中提炼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二、丰富生命科学知识

TPACK模式相比较其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很大的不同就是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新课改之后,教学理念呈现出“以学为主”。而这恰恰忽略了学生与学生在认知水平上的异质性的现实。学生主体的异质性,要求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掌控学生的学习。这种掌控需要教师明确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任务。为此,教师就要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只有结合生物学科的学科特点发挥教学理论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教学机智“教学机智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教师瞬间做出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创新行动,体现在教师身上则是一种实践性的知识”。而技术知识是TPACK框架中最灵活不定的元素,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思考和使用技术的方式,即“信息技术流畅性(Fitness)”,才能达到在TPACK框架下的良好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教与学是师生不断地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教师也要根据课堂状况顺应教学行为。而TPACK模式本身存在的劣结构特点也决定了多元素下的教学是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技术、网络等因素的加入,使得学生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容量比以往大大增加。这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对知识的解释力提出了挑战,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应对能力,这样,在面临学生的质疑和困惑时,就能够灵活应对,及时处理,做出创新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或者运用自己的学科知识进行应对,或者运用技术,如查找新的素材、文章,同学生进行探讨。在TPACK框架下,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不再表现为教师的课堂权威,而是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机智,即对课堂出现的问题的解释力。任何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都是以育人为根本,通过TAPCK解决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中的个性发展。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孙璐 单位:海拉尔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第8篇:生物信息技术发展范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7

信息技术发展早就了全球市场的统一,企业的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大,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传统企业管理不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由信息技术支撑着的企业管理有着与时俱进的战略意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更高层的全新管理革命。

1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效用

扩展人信息功能的技术都可以被称作是信息技术,这是信息技术基本的定义。信息技术主要指通过计算机或者现代的通信手段获得、传递、存储、处理、显示和分配信息等相关技术。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两大支柱,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地位。与生物、航天、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一起被视为20世纪重大的科技成果。信息技术在当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信息化是把企业生产过程、现金流动、事务处理、客户交互业务的过程数字化,用信息系统网络把它们加工成为新的信息,给各层人们提供洞悉观察各动态业务的一切信息,从而作出更好决策,使得企业资源分配合理,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不同企业信息化建设着重点不同,方向和规划不同,但都要考虑的因素却不变。信息组织架构分为两种:一种为内部信息资源,生产计划、产品、财务、人员信息等,另一种外部信息资源,宏观经济、竞争者信息、国际信息和市场等。信息基础设施决定企业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能力的重要方面,由网络、软件和硬件组成。硬件有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办公和生产自动化设备等。软件有各种专业软件工具盒面向企业的应用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水平和企业规章制度是否规范有密切关系,信息化建设要有规范合理的流程作支撑,而合理规范的流程则需要制度保证。

2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具体实现策略

2.1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利用信息技术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指在管理、作业、经营各个层次、环节,选择先进适用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充分开发以及广泛的利用企业信息资源,实现企业运行全面的自动化。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构建对市场快速作出反应的现代企业过程。企业信息化核心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是将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全过程加以运用,使得企业高起点的采用世界先进信息技术研发和生产,从而带来相关技术和产品的跨越发展,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的利用效果,会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状况。通过改造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加强技术和产业结合,节能降耗,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数量;以信息技术和设备作为依托,实时监控和决策,提高资金的周转次数以及使用效率,降低库存积压和能耗,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开展企业信息化应用使企业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赢得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2.2现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分析

美国是信息技术以及高新技术创新发源地,美政府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发展。80%的美国制造商拥有自己的网站,电子商务交易使用率达到32%,采购商电子商务利用率达38%。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美国提出企业资源计划,标志着当前信息化技术发展最新趋势和方向。美国各行各业,率先兴起电商的零售业,金融服务业,汽车飞机传统制造业,在线经营管理和支付从趋势变为商务惯例。美国近年的经济繁荣,同信息化程度有很大关系,信息技术行业在经济中比重,从90年的5.8%到2000年的8.3%。过去5年,美国超过33%的经济增长是信息化带来的。

日企在信息技术方面重视市场调研,分析消费需求变化,行业间信息的共享,以确保信息渠道畅通。日本政府推进网络建设,完善信息网络的布局,从而实现企业内部同行业之间技术、经营、市场等资源信息以及数据的共享。日本企业利用ERP(企业资源计划)改造生产经营模式做了很多工作,根据传统的习惯,修改软件,使先进手段适应过去工作习惯,使科学的管理软件丧失先进性和统一性,不能发挥作用,日企主导思想和管理模式和欧美企业信息化水平存在差距。2002年7月25日,中国通钢开始第一笔电子商务交易,外商样惊奇这个偏远的钢铁企业,竟拥有如此先进技术。如今通钢集团通过电子商务注册的供应商两千多家,电子的招标达到100多场,交易额超过20亿。特别在2008年非典期间,电子商务发挥它独特优势。通钢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在全国钢铁行业处在前列,部分技术领先地位。成功案例还包括海尔和联想集团企业,这都是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中的结果。20多年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尤其是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达到新高度。

2.3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职能分析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组成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前提。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管理重要性,纷纷的上ERP、CRM系统,却忽视了计划策略等高端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做好,不仅买电脑设备、搞网络、建系统的问题,重要是使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或者信息服务网络。企业管理是“策略、计划、执行和控制阶段循环交叉过程”,企业信息化管理,是用IT技术,提高管理阶段效率准确性。传统企业管理是按照职能开展,这种组织结构使内部信息的采集传递分散重复,很难发挥企业各个部门合作主动性,从而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加大。现代企业管理中运用各种办公自动系统,使得企业扁平化管理成为现实,实现了各部门运作并行化,大大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4发展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能快速准确分析信息数据,并且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类,从而避免人工处理的遗漏或者滞后等弊端。节约了企业的资金和人力,为决策者提供真实有效数据信息,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前提。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在根本上解决困扰企业的部门、财务、仓库和车间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帐证不符等问题。全面的实现了信息自动化管理,同时也发挥了财务部的能动性。企业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销售是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于控制经营成本,带动销售额增长,增加企业利润有重大作用。

我国市场经济处于发展时代,很多企业都在与国际社会快速接轨。为巩固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必须接受现金管理理念,大力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升企业销售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用信息技术打通走向国际市场的快速通道,保持企业持久竞争力。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现代化经营管理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丁秋林.现代企业信息化重构[J].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6).

第9篇:生物信息技术发展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发展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101-01

自第三次产业革命中计算机技术被发明应用之后,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应用,短短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科技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更是带动了整个工业时代走向了信息时代。而计算机技术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如此大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创新。本文就对计算机技术发展期间的技术创新进行探究分析。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技术作为当前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科技技术,其给社会所带来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说计算机技术是一种划时代的科技技术,极大了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变革。目前,从计算机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先进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现代微型处理器。

总所周知,处理器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为此对处理器的技术改进是计算机技术中的重中之重。从处理器的发展趋势来看,其正向着越来越小的体形发展,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处理器已经相当小,但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微型化处理,受一些量子效应的影响与限制,目前处理器中所采用的紫外光源由于波长过短,已经不是适宜再应用在计算机处理器技术中,为此,我们就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提高计算机处理器的研发技术。

1.2 纳米技术在电子元件中的应用。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扩大,使得计算机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更大,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与处理信息速度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当前大多数计算机仍然是采用电子元件作为数据信息处理的基础元件,而电子元件的信息处理能力还较为欠缺,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需求。而纳米技术的应用,形成了新的纳米元件,极大的提高了计算机元件的集成度,使得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大大提高。

1.3 分组交换技术。

通过分组交换技术将要进行传输的数据进行分割,使其成为长度相等的数据段,然后再每段数据的前面加上相应的信息,来对数据发送的位置进行标识,然后根据这个标识进行数据的传输。这种数据传输方式采用逐段的方式对通信链路进行使用,使得通信的效率大大的提升。

2、计算机技术创新发展的趋势预测

按照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计算机技术还会在未来得到更为广阔的应用与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计算机技术仍然需要不断创新。在此,笔者对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趋势进行了大胆预测,认为计算机技术会向着以下几个发展方向不断创新改革,进一步的提高计算机的技术水平。

2.1 大力发展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用于计算机元件中,能够有效的打破当前所使用的电子元件的性能限制,从而发展出生物计算机甚至是量子计算机,从而使计算机的性能得到质的飞跃,而这种计算机是当前计算机发展的重要趋势。由于纳米技术不受计算机集成以及处理速度这两方面的限制,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该项技术。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可以产生量子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无论它们的运算速度,还是它们的存储能力都远远超过目前的计算机。

2.2 改善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当前计算机在结构设计方面主要是进行多任务的并行计算,这样可以利用同一台机器进行多个任务的处理。为了提升当前计算机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性,应该重点发展集群性的计算机系统,强化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兼容性。

2.3 网络技术的应用与软件技术的发展。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网络技术的研发应用也在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使用实现了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局面,提高了计算机的应用水平,扩大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再加上各种软件新技术的不断研发,更是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目前软件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相信在未来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软件技术会更加完善成熟,从而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更好的提供服务。

2.4多媒体性能。

多媒体性能的开拓与进展把服务器、路由器以及转换器诸多互联网需要的设施的技术明显提高,其中包含有用户端、内存、图形片诸多硬件性能。互联网使用人不再像原来一样被动地接受解决信息的形态,而是更加以踊跃主动的形式来进入现在的互联网空间。除此以外还有蓝牙技能的发明运用,令多媒体通信技能无线电、数字信息、个人区域网络、无线宽带局域网等快速更新。基于新一代的互联网络的多媒体软件开发,结合以前的各类多媒体工作,便可以令PC无线网络发挥得淋漓尽致,兴起互联网新时期的潮流。多媒体性能数字化是促使将来技能扩展的主要方面,数字多媒体芯片性能就会变成将来多媒体性能生命里的核心。

3、创新是促进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计算机技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其拥有永不衰竭的源泉,那就是创新能力。正是在不断的创新下,才促使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其相关的产业技术不断发展,才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这巨大的转变。而在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中,要注意结合实际需要,并注重与传统产业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

创新发明许多有关计算机科技用品的假设都是因为受到社会需要而产生,但是与此同时,又受很多外在条件的影响,比如经济条件、文化差异、组织的规模等也会对计算机科技的创新产生阻碍。另外,传统、专有、封闭的科技体制的文化、构造、机构产生了与计算机科技体制相似的由专有发展到开放的变化。由此可见,计算机科技的创新基于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及需求也带动了计算机科技的创新,是协调一致的。计算机科技的迅速发展,由此也产生了许多比起人们需求还要多的有效科技。

4、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对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并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成为了一种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而这些,都依赖于不断的技术创新。在软件、互联网、纳米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必将会实现高速化、智能化、多元化和微型化的计算机技术,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