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范文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消毒灭菌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

第1篇:化学消毒灭菌方法范文

【关键词】H2O2;等离子;化学指示卡;变色不达标;消毒效果;判定;干扰

1 资料与方法

1.1 时间 2011年11月28日到2012年2月20日。

1.2 材料 被消毒物品有腔镜器械,光纤导线,光纤镜头,耳鼻喉科器械及动力系统,骨科和神经外科动力系统,眼科器械等不可以高温高压的精密仪器。使用的消毒设备是山东新华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PS-100型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被监测的试剂有其厂生产的批号为111008的低温等离子化学指标卡,批号为111002的自含式(嗜热脂肪杆菌芽孢)生物指标剂,带有H2O2指标条的纸塑包装袋。

1.3 消毒方法 将被灭菌的物品,指示卡,指示剂一同放进包装袋内,包装袋两端用加热式封口机封死,指标卡不要被消毒物品遮盖,压住,密封袋整齐地放入消毒用篮筐内,使其正面和背面对齐,避免叠放,使汽化灭菌剂有效接触灭菌物品,将生物指示剂放入一个特卫强包装袋中,然后放于生产厂家建议刀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位置设备的下前方。使用全循环程序灭菌程序,经过三个真空期:消毒强压力在60Pa以下,导入无菌过滤空气。两个扩散期:汽化H2O2(浓度60%计量2.2ML)扩散到消毒腔,消毒腔压力上升到1300-2000Pa。两个等离子期:消毒腔压力维持在60Pa以下,高频源激发产生等离子体灭菌。一个回空阶段:空气经过无菌过滤器进入消毒腔后,压力恢复到大气压,灭菌程序结束,时间在48分5秒到59分13秒之间。

1.4 对照观察,灭菌完毕后,将纸塑袋中的生物指示剂取出,确认标签的化学指示油墨调有绿色变成黄色后,压紧指示剂上盖,挤压塑料管压迫管内的玻璃管,与58℃有氧条件下培养48小时。同时另取一支同批号未灭菌的生物指示剂在安瓶夹破后,同条件下进行培养作为阳性对照。原有紫色不变色,无嗜热脂肪杆菌芽胞生长,表示灭菌合格。对照管颜色变成淡黄色,有嗜热脂肪杆菌芽孢生长,则判定灭菌不合格。化学指示卡油墨条有绿色变成黄色为达到标准色,表示灭菌合格。纸塑包装袋上的H2O2指示条也同样由绿色转为黄色,表示灭菌合格。在2011年11月28日到2012年2月20日共灭菌243个灭菌周期,化学指标卡变色达到标准色或更浅的只有65%-87%,纸塑包装袋上的H2O2指示条变色达标100%,其中在243个灭菌周期灭菌中,有13个灭菌周期5点位(上左,上右;下中,下左,下右)生物监测,40个灭菌周期下前方1点监测,共105个点位自含式生物指示剂生物培养均为阴性,无嗜热脂肪杆菌芽胞生长,其中包括生物指示剂与化学指示卡在同一密封纸塑袋中的12个化学指示卡的变色未达标的,而12个生物指示剂生物培养阴性无嗜热脂肪杆菌芽胞生长,灭菌合格。

第2篇:化学消毒灭菌方法范文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 消毒 灭菌 灭菌监测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物品消毒灭菌越来越高,切实做好消毒灭菌及监测工作,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点。

1. 灭菌

1.1脉动真空灭菌器结构特征:采用电动升降门和大门的密封采用空气密封技术,使自动化程度达到新的水平,触摸屏作为人机控制界面,可动态显示工作流程及工作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使操作更加直观方便。还可根据需要进行手动操作。通过真空泵对内室强制脉动真空,经多次抽真空,多次注入蒸汽,彻底消除灭菌室内的冷空气团,使空气排出量达到99%以上,完全排除了内室的冷点,和温度“死角”确保了可靠的灭菌效果,只适用于耐高温高湿的物品的灭菌,不可用于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1.2操作方法 织物程序设置:脉动3次,温度132℃, 灭菌时间10 min,干燥时间≥12min。器械程序设置:脉动3次,温度132℃, 灭菌时间8- min,干燥时间8min。待灭菌物品进灭菌室―关门―启动―脉动真空 ―升温―灭菌―排空―干燥―结束开门―取出灭菌物品。

1.3注意事项

1.3.1保证灭菌物品的清洁:清洁是灭菌成功的关键,如果不能有效的清除有机物等的污染,躲藏在有机物内的细菌不能被杀死,因此,如果清洗不彻底,整个灭菌将失败。必须注意的是通过延长灭菌时间和提高灭菌温度来降低清洗的要求。

1.3.2蒸汽源的质量 饱和蒸汽:是指含水量在5%以内的蒸气。而且饱和蒸汽的含量不得低于95%。否则,容易引起湿包现象(敷料包灭菌后的重量比灭菌前高出5%。

1.3.3物品的准备与摆放:物品包装时要松紧适度,以利于蒸汽的穿透,物品摆放相互之间保持10 mm的间隙,装载量不可超过容积的90%[1]以保证蒸汽顺畅流通。硬质容器应带有通气孔,尽量将同一类物品一批灭菌,避免器械包直接接触棉制品包,金属包应放在敷料包下方,难于灭菌的大包放在上层。包的体积不可超过30cm×30cm×50cm,重量不得超过5-7公斤。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贴有化学指示胶带。

2.灭菌效果监测

灭菌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灭菌方法是否合理,灭菌效果是否可靠的必要手段。

2.1 物理监测

2.1.1仪表监测(工艺监测)灭菌器装有显示夹层及内室的压力表,并在触摸屏上显示温度及压力值,可打印记录使用程序的性质,脉动次数,灭菌时间。干燥时间等参数,通过观察这些值与要求是否相符,可初步判断灭菌效果的好坏。

2.1.2热点偶检测:是将热点偶放入灭菌器拟测试的的部位,关好柜门将导线引出,由验证仪进行数据分析,由电脑将所检测各点的温度值适时显示,利用该方法可检测灭菌器内各点温度的均匀性及温度的稳定性。

2.2化学监测

2.2.1化学指示卡:将指示卡放入待灭菌包中央或最难穿透的部位。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卡,与标准色进行对比判断,如果指示卡颜色由浅黄色变为黑色,则灭菌合格,反之则需要重新灭菌。

2.2.2化学指示胶带:可指示物品是否经过灭菌处理,又可作为封包胶带使用,记录灭菌日期、时间、锅次、锅号、有效期及责任者。灭菌结束后,通过指示剂颜色均匀变黑,证明经过灭菌处理。

2.2.3 化学 PCD批量监测:采用第五类化学指示物,用于对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的内室排气和蒸汽穿透能力要求,以测试灭菌器是否达到灭菌空腔器械的功能。唯一能够实现对含有管腔的和其他蒸汽难以穿透的器械进行灭菌效果监测。日常监测效果等同或优于生物指示剂,实现管理的过程控制和有效放行的标准方法监测。

2.3生物监测:使用活的微生物对灭菌物品进行检测来鉴别灭菌物品的微生物是否全部死亡来评定灭菌设备是否合格的最终检测手段。

采用最难杀灭,耐热能力最强的“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培养基及塑料外壳组成自含式生物指示剂,放入一标准测试包中,将实验包放在灭菌柜内不同位置,灭菌完毕,取出生物指示剂,挤破内装的玻璃管,与一支对照管一起放于56℃―58℃培养箱内培养,培养48 h后[2 ]判定结果。培养基颜色由原来红色变为黄色,说明灭菌不合格,若培养基颜色保持不变,若无变色,则可判定灭菌合格。

设备在正常使用前或大修后,应连续3次生物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采用新的灭菌材料和方法时必须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记录保存3年。生物监测用于灭菌效果的最终判断,但其成本高,时间长,可每周监测一次[3]。

2.4 鲍埃―狄克实验(简称B--D 实验),B--D 实验在每天第一次灭菌进行,现由B―D模拟测试装置替代,其优点是:稳定性强,装置可以上万次使用,敏感度高,结果保存方便,蒸汽对腔体器材的穿透力强,环保。

B―D模拟测试的原理、使用和结果的解释:(1) 所有六个色区全部变为黑色:蒸汽穿透成功而且彻底。(2)所有六个色区全部变为黄色:温度达到要求,说明无排气和蒸汽穿透。(3)色区的反应结果为黑色―黑色―黄色(由左向右):排气和蒸汽穿透不完全。(4)所有六个色区仍保持黄色:温度、排气和蒸汽穿透均未达到要求。

科学在发展,医疗器械也不断更新,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努力提高消毒灭菌质量,用我们的双手让物品的灭菌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 陈金波 刘海燕 谢刚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与质量控制指南 中国科技出版社2006,37

第3篇:化学消毒灭菌方法范文

[关键词] 消毒;隔离;监测;控制;院内感染

[摘 要] 目的: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达到预防和控制 医院 院内感染。 方法 :重视消毒供应室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在供应室的各个环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消毒物品、空气进行抽样,培训监测。结果: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每月无菌间抽样合格率为100%。结论:控制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质量,除了供应室做好消毒隔离外,还要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加之合理使用抗生素等结合治理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

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一大障碍,是评价医护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医院的飞速发展,应用介入性诊治越来越多,带着大量病菌的器械被统一收回集中到供应室,供应室又是医院供应各种无菌器材、敷料的重要科室,每一项工作都和医院感染、医疗护理质量、科研、患者的安危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 整个医疗效果。为了防止医院感染,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管理,采取各项措施,现将供应室就如何协助搞好院内感染工作总结分析如下:

一.方法:

1. 医院领导重视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是供应室工作的根本保证

医院领导重视对医院感染控制起着重要作用,医院管理委员会成立,由分管院长任组长,各相关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设专人负责院内感染管理及供应室消毒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每月由院感科定期对无菌物品进行检测,每季度对供应室的无菌物品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查找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使供应室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消毒工作质量,控制了院内感染。重视在职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理论学习,定期组织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等,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积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满足临床医疗护理的需求。

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1 加强供应室各区域管理和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

供应室独立,环境清洁,内部划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通风采光良好,墙壁、天花板光洁无缝隙,地面光滑,有排水道,便于洗刷消毒。设回收间、洗涤间、清洁物品包装间、敷料间、消毒间、无菌物品存放间、办公室、储蓄室,布局符合由污-净-无菌-发放的原则,污染路线与无菌路线不交叉,不逆行,同时在供应室各区域内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以便掌握消毒工作环境中的各项操作规程,使各区域责任明确,保证了消毒工作质量。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再生物品由回收到发放形成一条链索式循环,每一环节紧紧相扣,相互把关,所以供应室人员必须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中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1,2],做到供应的物品能满足临床需要和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2.2 严格物品回收 回收的医院器械其性能是否达标,是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关键。因此,回收时必须当面查对物品器械的名称、数量、规格、初步清洗处理情况及器械有无破损。 2.3 重视清洗质量关 器械清洗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国外供应室有一至理名言:“清洁可以不灭菌,但是灭菌绝对不能不清洁”,充分体现洗涤彻底的重要性。首先根据回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消毒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常水冲洗纯化水精洗烘干上油保养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 2.4 严把包装质量关 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包装的物品经灭菌后、打开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为确保包装质量,各类物品在包装前认真检查,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并注明品名、灭菌日期、灭菌有效期、责任人、质检者等,使包装包松紧适度,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灭菌包用于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体积≤30 cm×30 cm×50 cm,金属包重量≤7 kg,敷料包≤5 kg)。

2.5 正确的灭菌方法 灭菌是供应室工作的重点,灭菌物品的质量与医疗护理质量息息相关。因此,灭菌器应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灭菌过程中坚守工作岗位,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规程及检测手段,注重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每日灭菌前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检查和卫生清洁,管道内的冷凝水排完(≥10 min)后方可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物品手感干燥,水分≤3%,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

2.6 加强灭菌后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 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有效期、合格标志,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应按流水号登记在册,记录灭菌物品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作用时间、灭菌日期与操作者等,并归档备查。灭菌后物品应放入无菌间的柜内,并按有效日期的先后顺序分类固定放置。对发出去的物品,不论是否使用,均视为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不应再进入无菌间存储。

3灭菌及灭菌后物品的贮存

供应室空气消毒: 医院 感染多为呼吸道疾病,空气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要控制空气中的细菌量,减少病原菌借助空气传播,用三氧消毒机消毒空气,消毒或包装间由层流消毒空气,消毒后对空气中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进行监测,细菌、病毒灭活率≥99.9%。因其具有层流消毒性,室内不存在消毒死角,消毒效果好,但空气中臭氧浓度达到0.2 mg/m3可引起呼吸加速,胸闷等中毒症状

,因此空气消毒应在无人条件下进行,因医疗用品消毒、灭菌严把消毒关是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重要环节,医疗用品的性质、规格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 ,对油剂,应选用干热灭菌,对不能耐热、耐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原则上能用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首选高压灭菌,它具有高效、快速、方便、安全等优点,但是高压灭菌不能替代浸泡和洗涤质量,我院现用的三效热原灭活剂为复方含氯消毒剂,有去污、消毒和除热原作用,再严格按照四步洗涤法洗涤,达到玻璃不挂水珠,胶管不发粘,ph值中性等要求,配合正确的包装、灭菌及正确的装载、排列,保证了消毒灭菌的质量,灭菌后物品贮存:无菌区作为贮存和提供无菌物品的场所,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区域,无菌区采取封闭式管理,由无菌物品发放人员负责,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灭菌后物品放入无菌柜前逐件清点,合格者分类按灭菌日期或有效期顺序旋转,便于发放取用,聚乙烯塑料袋封存无菌包保存期,有文献 报道,用聚乙烯封袋的无菌包在灭菌8个月,包内物品仍然无菌,由于无菌包干燥,细菌无法通过水分进入而污染包内物品。塑料袋的封闭又阻断了尘埃及水分的进入,使无菌包长期保持干燥,延长了保存期。4. 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20__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颁布《消毒技术规范(试行)》以来,消毒灭菌被纳入国家正式法规,为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消毒灭菌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物品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

4.1 对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每锅次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纪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脉动真空灭菌器每晨第一锅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每月进行一次。

4.2 空气、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 每月常规进行1次,要求做到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200 cfu/m3;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 cfu/cm2。

4.3 使用中的化学消毒液 现配现用每日更换,每次配制后用化学试纸测试有效浓度,保证化学消毒液的剂量、浓度精确,并每月抽样1次,做染菌量监测,细菌菌落总数≤100 cfu/ml为达标。

4.4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每月进行1次,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要求照射强度≥70 μw/cm2,不合格者立即更换。

4.5 对医疗器械每周进行1次细菌内毒素法热源监测和微粒分析,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均按规定每批号作热源监测和无菌试验,结果阴性。微粒数200 ml洗脱液中含15 μm~25 μm的微粒≤1个/ml,合格后方能进行发放。

4.6 蒸馏水质量监测 每周进行1次,要求蒸馏水ph 5~7,无热源反应,氯化物、硫酸盐、钙盐、易氧化物、重金属监测,结果阴性,保证蒸馏水质量。通过落实以上管理措施,使我院供应室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了无菌物品质量,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 结果

1 通过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即我室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细菌培养1次,要求包装间、无菌物品间空气菌落≤200 cfu/m3,物体表面菌落≤5 cfu/m3,对无菌物品每月随机抽样培养1次,结果表明,合格率为100%,如灭菌包外用指3m胶带,标示物品是否灭菌,包内中心用化学批示卡或嗜热脂肪杆菌芽胞标本包内物品是否灭菌合格,每天早上对预真空压力灭菌器作bd试验,测灭菌器冷空气排除情况,如化学指示剂变色不全,及时分析查明原因,使监测效果准确,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2 提高供应室护士业务素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供应室工作人员日常接触污染后医疗用品及化学制剂较多,要求工作人员每月由主管护士或护师讲课1次,理论考试和晨间提问等,严格遵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各项操作规程,并列入年度重点考核 内容 ,从而增强了规范化操作的自觉性,同时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在接触易挥发化学制剂时,戴好防护口罩、帽子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并正确洗手,每次洗手持续10 s~15 s,从指端到指尖、手心和手背。

3 严把一次性医疗用品购进关及医疗废物回收关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全程管理和医疗垃圾的处理,在一次性医疗用品全程管理上把好4关,质量关:凡购进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是获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许可证的产品,并且有产品合格证,经营许可证,要求齐全。保管关:专柜放置,包装不破损和超过有效期,凡是包装封闭不严,有效期及消毒日期模糊不清的一律不得发放。监测关:批批抽样检测,使用前要随机抽样检测热原及微生物,合格后才能应用 于临床。处理关:发放的数量要与回收数量吻合,并登记入册,在各科室设置一次性用品专用污染袋,分类放入,每天由下收下送人员统一回收,由科室初步浸泡消毒集中毁形处理,用消毒、毁形和无害化处理,垃圾严格分类包装,分别处理。

合理的管理制度,严格的管理措施及专职人员的目标监控和科室的自查自评,促进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由被动向自动监控转轨,达到自我约束,降低医院感染率的目的,真正体现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全过程中护理管理所起的决定性作用[3]。

三. 结论

控制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质量是一项全方位综合性管理,除了要求供应室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外,还需合理使用抗生素,慎用免疫制剂,认真做好监测工作等,只有做好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控制度,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我科由于得到领导重视,以管理为手段,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为目的,在控制和减少院内感染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 文献:

[1]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等.医院感染管理学 [m].北京:军事医学 科学 出版社,20__,2:4860.

[2]孙雪莹,王华生,宋婉丽,等.消毒供应室对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__,14(12):13981399.

[3]朱士桥,尹日葵.医院感染工作手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18.

第4篇:化学消毒灭菌方法范文

合理布局、规范作业

改造房屋,合理布局:我院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场地和资金新建供应室,为了布局合理,我们按照标准在原老供应室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建,内部结构是通过式,即按照由“污”到“洁”的流水作业方式,规划为3个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室内采光通风良好。

规范作业流程:严格按照回收-包装-压力蒸汽灭菌-质检-灭菌间存放1条龙的工作流程作业,严禁逆程操作和菌化操作。

调整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要搞好供应室的工作,配备好人是关键。调整了不合理的人员结构,组织科室人员参与医院感染培训班的学习和消毒隔离及控制院内感染的法律法规学习,造就出一支高素质的供应室人员队伍。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制订并完善了消毒供应室一般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自身防护制度、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管理制度、输液反应追究制度、差错事故预防及处理报告制度、查对制度、下收下送制度、业务学习及、考评制度、清洁卫生制度等10多个,并认真落实。

加强基础质量管理

器械清洗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供应室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牢固树立一个理念-清洁是最重要的消毒。首先根据回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按照技术操作规程。

严把包装质量关: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包装的物品经灭菌后、打开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为确保包装质量,各类物品在包装前认真检查,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并注明品名、灭菌日期、灭菌有效期、责任人、质检者等。

加强灭菌后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有效期、合格标志,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应按流水号登记在册,记录灭菌物品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作用时间、灭菌日期与操作者等,并归档备查。

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为了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物品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

对压力蒸汽灭菌监测:⑴每锅次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纪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脉动真空灭菌器每晨第一锅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每个月进行1次。⑵物理监测:通过直观瞬时地查明灭菌器运行情况,对于新的或维修后,或常规检修后使用的器械及时物理校正各灭菌参数,确保各种仪表的正确性和灵敏度。⑶化学监测:①过程监测,不论包大小,每包内必须放灭菌指示卡,外贴灭菌指示胶带,灭菌后检查标准包。②特殊监测化学指示剂,B-D试验,我院现用的“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使用跟踪的化学监测中,按照标准包的大小、材质、放的位置、试验的温度,时间,每天灭菌前试验,B-D纸变色均匀,结果合格。③单参数化学指示管,及留点温度计,监测柜内温度达到最高时是否与柜外显示器相一致。④生物监测:是灭菌效果监测中最可靠的即区别于抽样无菌试验,又不能用其他方法代替,用生物指示剂,经灭菌全过程后,按无菌操作要求取出培养,每个月1次。

空气、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每个月常规进行1次,要求做到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3;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使用中的化学消毒液:现配现用每天更换,每次配制后用化学试纸测试有效浓度,保证化学消毒液的剂量、浓度精确,并每个月抽样1次,做染菌量监测,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为达标。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每个月进行1次,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要求照射强度≥70ìw/cm2,不合格者立即更换。

对医疗器械每周进行1次细菌内毒素法热源监测和微粒分析,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均按规定每批号作热源监测和无菌试验,结果阴性。微粒数200ml洗脱液中含15~25ìm的微粒≤1个/ml,合格后方能进行发放。

蒸馏水质量监测:每周进行1次监测,保证蒸馏水质量。通过落实以上管理措施,使我院供应室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了无菌物品质量,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供应室在保证全院的正常工作,特别是在控制医院感染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确保医院消毒与灭菌工作质量,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必须加强对供应室的质量管理。供应室全称消毒供应中心,它是医院供应各种无菌器械、敷料、用品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危。供应室又是医院重要的消毒灭菌科室,是医疗护理工作的重要枢纽,它是保障医疗质量,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关键科室。随着供应室工作日益专业化、标准化、科学化,供应室的管理方式由过去的分散式向集中式转变,卫生部对消毒供应室也有了新的质量管理标准和要求。因此,为了防止医院感染,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管理,供应室护士长的科学管理核心是消毒灭菌的质量管理,采取个性化及规范化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是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作为医院消毒供应室所从事的消毒灭菌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重视人员素质培养,强化质量意识,完善监测过程,严格操作规程,实施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使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水平走向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科学化,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临床护理人员要自觉的执行好各项操作的规程。而医院感染的管理也要做到规范化与制度化,医院的感染率才会显著降低。综上所述,把医院感染的相关管理规范均纳入到护理管理中,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的护理质量,还能促进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第5篇:化学消毒灭菌方法范文

【关键词】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管理

供应室是专业性比较强的科室,与医院各科室都有直接的联系,合理的布局和做好供应室消毒灭菌、质检等工作是密不可分的,都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

1 材料与方法

1.1 物品灭菌的监测

1.1.1 化学监测 用132℃压力蒸气灭菌指示卡监测消毒物品。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在每个灭菌包中心位置或容器内放置指示卡,封口用3M胶带。当灭菌过程达到设定132℃,压力达到了0. 21mPa,时间6 min时,指示剂发生化学反应变色,指示卡及3M胶带的颜色如由黄色变为标准黑色则灭菌合格。

1.1.2 B-D试验真空测试图 其方法是将B-D试验真空测试图水平放入试验包中间位置,将测试包放在灭菌器排气口处,关闭柜门,当温度达到134℃时持续3.5分钟,真空测试图由原来的浅黄色变为均匀的深褐色或黑色为合格。

1.1.3 物理监测 每次灭菌前将甩至50℃以下的留点温度计放置在标准试验包或容器中心部位,装入灭菌柜内设5个点。灭菌后,根据所显示温度分析灭菌效果。同时,可检查灭菌器内外的温度是否一致,一旦发现异常及时维修。

1.1.4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采用布点法和(或)平板暴露法对供应室无菌区、清洁区进行监测,空气中的细菌总数控制在无菌区≤3200 CFU/m3,清洁区≤500 CFU/m3。

1.2 消毒灭菌方法

1.2.1 物品灭菌医院供应室对物品灭菌是采用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法,并定期对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检查、校验,保持各种功能良好,确保灭菌物品合格率100%。

1.2.2 空气消毒方法 应用紫外线灯照射、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等方法定时消毒。

2 结果

由于医院消毒供应室合理的布局,工作中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加强质量控制与监测,未发生因消毒灭菌不严格所造成的医院感染。

3 讨论

3.1 合理工作环境 供应室是无菌物品储存、供应的中心,也是污染物品回收、清洁、消毒灭菌的场所。合理的区域划分是确保无菌物品安全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1]。医院在建设中充分考虑到了供应室在医院工作中的重要性,把供应室应设在受供单位中心。其外环境宽敞、干净,交通方便,水、电、气供给充足,墙壁及地面均铺设瓷砖,易擦洗。房间布局为污染区、一般工作区、清洁区及无菌区,各区之间均有隔离屏障。并设置供应室专用回收、输送物品的电梯通道,实现了物品由“污”到“净”的流水作业方式。

3.2 重视人员培训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做好供应消毒灭菌工作的保证[2]。首先,要学好消毒灭菌知识。如:定期开展专科知识讲课、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无菌操作技术培训、派出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医院感染消毒供应识培训班学习等。其次,对新调入科的同志需严格要求,让熟练人员进行专业指导,使她们尽快熟悉掌握质量标准和各种操作技术,如器械的识别、清洗、保养和如何打包消毒等。

3.3 重视清洗、包装质量 首先,清洗是消毒灭菌必要的前期工作,是决定消毒灭菌质量的关键[3]。对于回收的器械等物品,先根据污染程度、类别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冲洗、浸泡、清洗烘干、上油保养和检查等操作流程,使清洗后的玻璃、金属物品光亮清洁、无污物,腔管类物品表面光滑、管腔通畅。其次,在包装前认真检查各类物品,保证质量。做到包装后物品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包裹尺寸规范(体积≤30×30×50cm),包外标志清楚,有灭菌有效期、灭菌标志、包裹名称和责任人签名。不达标不能进行灭菌处理。

3.4正确的灭菌法 供应室所用的灭菌法有多种,如: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紫外线灭菌、微波灭菌等。目前,医院供应室使用的是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器,有灭菌可靠、消毒时间短、效率高、对物品损坏程度轻和操作室内温度正常等优点,为保证灭菌物品的灭菌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工作中需严格执行灭菌操作规程,把握物品包的大小、分类,物品包要竖式摆放,各包之间留有间隙,玻璃瓶等开口向下或侧放以利于蒸汽进入和空气排出。同时,保持装载量在柜式容积的10%~90%之间。灭菌过程中注意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等三大要素,确保消毒质量。

3.5完善检测制度 医院供应室有质量监控小组,定期对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检查、校验,保持各种仪表功能良好和准确。同时,定期采用化学、物理、B-D试验测试图等方法对物品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并定期对供应室空气消毒效果进行监测,总结经验,指导供应室消毒灭菌日常工作,确保了自供应室发放物品的合格率为100%。

3.6 消毒后保存法 灭菌后物品均放入无菌间柜内,并按有效日期的先后顺序分类固定放置。实行专室专用,专人负责。无菌物品储存柜及运送无菌物品的工具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无菌间每日清洁并保持干燥,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30 min,温度保持在18℃~22℃, 相对温度35% ~50%[1],以防止无菌区物品再污染。

总之,医院感染是影响医院质量的一大障碍,是评价医护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做好医院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确保消毒灭菌物品质量完全合格,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刘丽珍.供应室消毒隔离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 41.

第6篇:化学消毒灭菌方法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根据卫生部2005年5月1日实施的《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口腔诊疗器械消毒规章制度、诊疗器械能否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医务人员是否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口腔诊疗区域与器械清洗消毒区域是否分开、对消毒、灭菌效果是否进行监测等9项内容。采用现场监督检查、询问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查阅有关部门管理资料等方法填写检查表。

2 结果

对37家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进行了监督检查,其中市级医院4家、中心卫生院7家、乡镇(街道)卫生院10家、民营医院1家、民营门诊部8家、牙科诊所7家,结果见表1。

检查结果显示,仅有43%的单位建立了口腔诊疗器械消毒规章制度。100%的市级医院、71%的中心卫生院、80%的乡镇卫生院、62.5%的民营医疗机构开展了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口腔器械的灭菌。100%的市级医院、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68.8%的民营医疗机构开展了接触病人完整黏膜、皮肤的口腔器械的消毒。只有5%的单位对修复正畸模型送技工室前进行消毒。有30%的单位能对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他配套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清洗、消毒。78%的单位牙科医务人员上岗操作时能戴口罩、帽子,能洗手和进行手消毒。只有41%的单位能规范处置口腔诊疗产生的医疗废物。有14%的单位对医疗废物处理单独设置,布局合理,不存在交叉污染。有11%的单位对灭菌和消毒效果进行监测。有41%的单位能按照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程序进行清洗消毒。

3 讨论

本次检查发现,有些单位口腔诊疗器械消毒规章制度不健全,职责不落实。主要是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口腔诊疗器械和清洗消毒器械缺乏。要真正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首先要有足够的口腔诊疗器械,才能满足其病人周转使用,其次要有快速消毒灭菌的器械,才能保证达到消毒灭菌效果后给病人使用,并满足病人的求诊需求。但目前矛盾最突出的是牙科手机,因牙科手机价格较高,一般医疗机构配备数量不足,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牙科手机数量很少,多数是在没有灭菌的情况下给病人使用。其他如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数量也不足。在消毒灭菌器械装备上除少数单位已有快速高压高温灭菌器和超声波振荡清洗器外,相当多单位还在使用手提式高压消毒锅,甚至个别单位连最基本的手提式高压消毒锅都没有,无法保证有效的消毒灭菌。

一些单位未严格按照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程序进行清洗消毒,无专用器械清洗消毒间。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包括清洗、器械维护与保养、消毒或者灭菌、贮存等工作程序,但实际消毒工作中往往忽视清洗过程,只用流水简单冲洗,不采用手工刷洗或者超声清洗,有的甚至不清洗,直接放入消毒液当中,如车针、根管治疗器械等;用化学方法进行浸泡消毒或灭菌后,在器械使用前不用无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多数医疗机构未设置专门的器械清洗消毒间,与口腔诊疗区域混合在一起。一些口腔科医技人员消毒灭菌意识和个人防护意识淡漠。相当多的口腔科医技人员搞不清灭菌和消毒的区别,哪些器械需要灭菌,哪些需要消毒,用化学方法消毒灭菌,不知道需要多少浓度和时间才能达到消毒或灭菌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中用过后的口腔诊疗器械随意堆放在治疗台上,牙科综合治疗台血迹斑斑,更不要说每日清洗消毒了。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采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但用后污染的和已灭菌待用的器械混合放置,失去灭菌的作用。口腔科医技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不戴口罩、帽子、手套,特别是不习惯戴手套,认为戴手套会影响操作,却没有做到操作前及操作后严格洗手或者消毒,不能做到每治疗一个病人更换一副手套,这样既对病人不利,也失去对医务人员自身的防护。接触过病人体液甚至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在送技工室前多数未经消毒,从事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或灭菌人员也未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如戴口罩、防护手套等。

多数被查单位未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采用压力蒸气灭菌的可能会进行化学监测,但没有记录,其他的生物学监测、化学消毒剂浓度和微生物污染监测均未开展。总之未把监测工作作为常规工作来做,化学消毒剂是否有效,消毒灭菌是否达到标准,都是心中无数。一些单位医疗废物处置不够规范。口腔科诊疗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危险的医疗废物,如接触过伤口、血液的探针、针头、棉球等,但医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置要求分类收集及时处置,医疗废物随意处置现象比较普遍,如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不使用专用的医疗废物袋和利器盒,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2e及一次性口腔诊疗器械放置在操作台上,棉球随地可见。

第7篇:化学消毒灭菌方法范文

关键词:医疗机构 医院感染 消毒效果

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持续、系统、有针对性的开展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1]。为了解本溪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与消毒效果情况,加强医院自身消毒效果、灭菌情况和监测管理力度,探讨医院消毒工作重点,从而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在我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中,共抽检了10所二甲级以上医疗机构,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医疗用品、灭菌器、治疗用水、紫外线灯管、医院污水等消毒灭菌情况进行监测调查,从而进一步提高并规范我市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为我市人民就医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提供安全保障。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标本取自全市10所二甲级以上医疗机构,检测物体表面、空气、消毒剂等各类样品582份,其中,空气样品95份、物体表面33份、医务人员手55份、化学消毒剂48份、医疗用品170份、灭菌器37锅次、治疗用水87份、紫外线灯管25支、医院污水32份。

1.2 采样及检验方法:

按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2-3],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医疗用品、灭菌器、治疗用水、紫外线灯管、医院污水等进行采样检测并按其规定的细菌菌落数计算方法和卫生标准值进行判定[4]。

2 结果

共检测样品582份,其中合格558份,合格率95.88%,较上年92.60%比上升了3.54%。各监测项目中,空气合格率为95.79%、医务人员手83.64%,物体表面96.97%、化学消毒剂97.92%、医疗用品98.82%,灭菌器100%、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91.95%、紫外线灯管强度100%、医院污水100%。检测的样品中,医疗用品、化学消毒剂、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灭菌器、医院污水、紫外线灯管强度合格率均较去年比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空气合格率较去年比有所下降,检测样品合格率最低的是医护人员手。见图1。

图1 2016、2017年本溪市医疗机构消毒检测结果比较

图1 2016、2017年本溪市医疗机构消毒检测结果比较   下载原图

2.1 空气消毒效果:

检测95份空气样品中,合格91份,合格率为95.79%,其中Ⅰ类环境洁净手术室56份,合格率100%,Ⅱ类环境普通手术室、妇科分娩室、ICU共计23份,合格率82.61%,Ⅲ类环境注射与治疗室16份,合格率100%。洁净手术室、妇科分娩室、烧伤病房、ICU、注射与治疗室空气消毒质量均合格,普通手术室有不合格样品,见表1。

表1 空气监测结果     下载原表

表1 空气监测结果

2.2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

检测33份物体表面样品中,Ⅰ类环境洁净手术室4份,Ⅱ类环境普通手术室、妇科分娩室、ICU 17份,Ⅲ类环境注射与治疗室12份,除洁净手术室1份样品不合格外,其余全部合格。

2.3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

检测5 5份消毒后卫生手样品中,合格46份,合格率为83.64%,其中,普通手术室检测样品22份,合格17份;ICU检测样品2份,合格2份;妇科分娩室检测样品10份,合格7份;注射室与治疗室检测样品21份,合格20份。

2.4 化学消毒剂:

检测48份消毒剂中,合格47份,合格率为97.92%,其中,戊二醛10份、酒精8份、碘类消毒剂30份、含氯消毒剂14份及其他类消毒剂(过氧化氢)1份,不合格样品为过氧化氢,其有效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2.5 医疗用品消毒效果:

检测170份医疗用品中,灭菌医疗器械136份、消毒医疗器械34份,合格率分别为100%、94.12%。消毒器械中胃、肠镜17份,合格15份,合格率为88.24%,其他消毒医疗器械(患儿用奶瓶、奶嘴、温箱)14份,合格率为100%,见表2。

2.6 灭菌器:

检测37锅次灭菌器中,合格率100%,其中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14锅次,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9锅次,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4份,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10份。

表2 医疗用品消毒效果情况     下载原表

表2 医疗用品消毒效果情况

2.7 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

检测87份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中,合格80份,合格率为91.95%,其中,透析液54份,合格48份;血液透析处理水10份,合格10份;A液11份,合格10份;B液12份合格12份;,合格率分别为88.89%、100%、90.91%、100%。

2.8 紫外线灯管强度:

采用紫外线照度计现场抽检6所医疗机构使用中紫外线灯管25只,合格率为100%。

2.9 医院污水:

检测10所医疗机构污水处理样品32份,合格32份,合格率为100%。

3 讨论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时评价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更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环境、医疗用品和手卫生等消毒灭菌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安全和患者的生命健康,做好医院消毒灭菌工作能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5-7]。根据现场督导检查及监测结果分析,消毒灭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空气净化设备未按使用要求及时维护和检定;房间布局不合理,人员流动频繁;个别医疗机构自我监测能力不足;个别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重复使用的毛巾未定期清洁消毒而导致二次污染;多数科室没有配置洗手液,配置的速干手消毒剂数量不足;化学消毒剂:个别医院消毒剂浓度不能自我监测;使用新型消毒剂前没有经过预评价;消毒剂未按国家标准及产品说明书或包装标识使用;医疗用品:灭菌的医疗器械无灭菌标签或灭菌日期,造成灭菌器械超保质期使用;灭菌物品保存方法不当;灭菌物品消毒方法、包装不符合国家规范;消毒器械中胃、肠镜配备数量不足,不能满足临床需求,造成消毒灭菌时间未达到国家规范要求;血液透析室治疗用水:血液透析室治疗用水包括透析液、血液透析处理水、A液、B液,检测不合格样品均为B液与透析液,主要原因是B液为碱性液体,有利于微生物生长。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水平,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新改扩建房屋、新投入的消毒设施设备的管理,确保医疗机构消毒场所、设施设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医疗机构应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操作的消毒、灭菌制度与标准操作程序,并具体落实;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消毒灭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提高消毒及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保障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医疗机构要重视内部器械和外来器械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实现全过程、所有环节的可追溯性,是质量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的轨道[8]。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的监督指导,确保医院感染控制相关国家法规与标准能够得到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谢亮,顾伟玲,周哲华,等.嘉兴市6所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11):1024-1025.

[2]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

[3]WS/T 367-201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S].中华人名共和国卫生部,2012.

[4]周会霞,徐逸鸣.某医院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3):290-291.

[5]赵喜荣,张文玲,黄小燕.2011-2013年我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4):116-119.

[6]陈香郡,胡振龙,李小燕,等.合川区2009-2011年医院消毒效果检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9):92-93.

[7]王金星,宋伟,刘系.合肥市庐阳区2011-2012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检测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4,8(1):40-41。

[8]李运萍.西宁地区十七所二级以上医院感染管理现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3):284-286.

第8篇:化学消毒灭菌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469-01

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整个医院重复使用再生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等供应工作。再生物品的清洗不彻底常常是灭菌失败的主要原因。要达到灭菌的要求并确保达到最佳清洗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清洗程序,注重清洗效果。在学习执行消毒供应中心新规范的工作中,笔者摸索了一套节能、低耗、省力的清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清洗

1.1 清洗方法

1.1.1 做好个人防护污染区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经过初洗-清水冲洗-酶浸泡-刷洗-精洗的流程清洗换药碗。临床使用者进行初洗后,消毒供应中心下收人员密闭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污染区清洗。

1.1.2 冲洗将换药碗置于流动常温水下冲洗。

1.1.3 酶浸泡将冲洗后的换药碗浸泡在水温30~40℃、1∶200的多酶清洗液中浸泡5 min。

1.1.4 清洗浸泡后的换药碗在流动水下用软布擦洗或软毛刷刷洗防止产生气溶胶。换药碗清洗干净后沥干水分。

1.1.5 消毒采用对人体和环境无刺激、无污染的高氧化还原电位酸性水冲洗换药碗。流动常温水冲洗后,用上述方法沥水1~2 min。1.1.6漂洗控沥水后的换药碗用流动的蒸馏水、纯化水或软水冲洗,再用上述方法沥水1~2 min。

1.1.7 干燥将沥水后的换药碗置入烘干设备中烘干,90℃、15min。

1.1.8 特殊清洗如遇特殊感染,根据感染不同病原菌,选择不同的消毒剂处理后,按上述流程清洗。

1.2 清洗质量

1.2.1 影响因素任何残留的有机物都会妨碍消毒灭菌因子与微生物的有效接触,形成细菌或芽细胞的保护膜而影响灭菌效果。

1.2.2 日常检测采用目测及放大镜检测方法,检查包装前换药碗清洗质量,包括:无污渍、血迹、水渍、锈迹、有机物颗粒无破损、清洁干燥、光亮。阴血试验阴性。

1.2.3 评价方法蛋白残留测试评价清洗质量,通过颜色变化判断清洗效果。

2 包装

选择一次性医用无纺布单独包装换药碗。包装前,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闭合包装,包外粘贴化学指示胶带并注明包装者姓名、灭菌日期、有效期、灭菌者、灭菌锅号、灭菌锅次等。

3 灭菌

3.1 灭菌标准按照《消毒灭菌操作规范》执行。

3.2 灭菌后检测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合格,包外指示胶带有米黄色变为黑色。细菌培养为阴性合格,生物监测阴性合格。

4 感染控制

4.1 空气消毒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区,每日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二次,污染区可随时消毒,记录累计消毒时间、签名,每月空气监测1次。

4.2 手消毒工作区域操作前后按照六步洗手法清洁洗手,每月对工作人员手、空气、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并记录。

第9篇:化学消毒灭菌方法范文

【关键词】灭菌过程;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中图分类号】R18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2)10一0034—01

灭菌过程灭菌效果(生物与化学)监测是对压力蒸汽过程中有特定灭菌难度的部位作出评价。在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310 3—2009中第4.4.1.6提出“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监测”。此类装置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在压力蒸汽常规灭菌监测中,将PCD批量放行监测,作为灭菌器每锅灭菌物品的灭菌过程合格放行的重要依据,具有及时、方便、准确的优点。

为观察压力蒸汽灭菌PCD批量放行监测的准确性及方便性,我们将生物指示剂与爬行式化学指示剂同时放于自制PCD(按规范规格材料,棉布制作)监测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

1 方法

1.1监测方法选择容积为0.6m3、1.0m3山东新华双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作为监测对象。

每日灭菌工作开始之前对两灭菌器进行常规B—D测试合格后,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装载灭菌物品,按规范常规生物监测及移植物器械包每批次生物监测,PCD包内中央放置爱斯牌生物指示剂与3m第5类移动式化学指示卡(爬行卡),将监测包放在灭菌器排气口,选择常规灭菌程序,灭菌温度132℃,灭菌时间10min。

1.2监测结果灭菌结束测试包打开散热10min后取出生物指示剂,同未灭菌同厂家同批号的生物指示剂(阳性对照管)放在56℃-60℃恒温箱培养,查看结果时间:第一次24h,第二次48h,阳性对照管液体变为黄色,灭菌后生物指示剂液体变黄色的为阳性,灭菌过程不合格;灭菌后生物指示剂液体不变色仍为紫色为阴性,表明灭菌过程可以接受,见表1。

灭菌结束后通过肉眼观察取出的移动式化学指示卡的染料标识爬行距离来判断,只要染料进入规定区域,就可以判定灭菌参数合格,可以放行本锅次灭菌器灭菌物,反之不合格。

2 结果

经过480包生物性与化学性灭菌过程实际监测,其包内中央放置生物指示剂全部无菌生长,合格率100%;包内全部爬行式化学指示剂内染料均进入规定区域,合格率100%。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