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音乐美育教学范文

浅谈音乐美育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音乐美育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浅谈音乐美育教学

第1篇:浅谈音乐美育教学范文

中学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艺术类科目,文学、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虽然都有各自独特的艺术发展规律,有不同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式,但是,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人类的思想感情,去揭示、去描绘、去抒发、去展现各自的艺术魅力。在中学美育教育中各具特色,共同为学校美育教育构置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一、美育和音乐教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担负着培养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使命。

1.音乐教育可以培养中学生对音乐的共鸣能力

无论是中学生欣赏音乐或是自己演唱歌曲、表演动作,都能对音乐作品产生情绪上的共鸣,而不是机械地无动于衷地表演。

2.音乐教育可培养中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能力,积累音乐活动的经验

如中学生能主动地进行音乐活动,能力求做到在听觉上自我控制、自我监督,即在唱歌时会监督自己的声音是否唱准,节奏是否正确等,在音乐伴奏下做动作时,监督自己的动作是否符合音乐节拍、音乐作品的结构等。

二、音乐教育中构建美育的思路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美育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为让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技能,运用艺术形式表现美、抒发感情,教师应尽量利用和发现中学音乐课本中所蕴含的美的因素,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受到美的熏陶。学生接受了美育教育,便能初步掌握美学知识,以正确的态度去感受和鉴赏美,从而对现实生活作出评价,识别是非标准,发挥艺术创造能力。

三、音乐教育中美育的实施方法

1.在听中感受美

听包括听音训练和欣赏,通过欣赏各类中外优秀声乐、器乐作品,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发展想像力,培养高尚的情操,通过听觉的训练,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在情绪上产生共鸣进而产生联想,进一步感受各种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最终领悟到作品所表现的各种美。

如,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可以使学生联想到华彦钧(阿炳)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感受到作者一种悲恻的情绪;让学生欣赏世界名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异国他乡的风情美……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总之,凡是健康向上的音乐,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引导,都可以使学生在听中感受美,给学生以美的启迪。

2.在唱中理解美

唱是音乐教学中最基本的部分,教材中的歌曲均为内容健康、富于表现力、生动活泼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歌曲。所以,教师还应选择多种多样的演唱方法与形式,通过演唱来理解歌曲的外在美与内在美。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的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相信大家对老舍写的这几句话不会陌生。老舍被草原的景色陶醉了,很想唱一首歌来表示他的愉快。其实,大多数人置身于这种美景中,也都会选择唱歌这种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3.在动中表现美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动主要包括音乐游戏与歌表演、节奏与律动、器乐演奏。比如歌表演,有时光靠唱歌,还无法完全表现作品的主题。要学生运用歌声来准确表达歌曲作品所有的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也就是无法单纯用歌声完整地表现作品所要表达的各种美(特别是节奏)。但如果在唱歌的同时,加进一些简单的动作,就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较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最终达到在动中表现出作品各种美的目的。

四、音乐课外(校外)教学

第2篇:浅谈音乐美育教学范文

一、德育的培养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是无声的语言,也是全球公认的世界语言,音乐的美在于音乐的优美旋律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和听觉上的共鸣,能够在优美的旋律当中放松自我。音乐既是一门世界语言,同时也是我们生活的调节剂,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下,音乐能够让不同的人寻找到一种发泄的窗口,从而将自己内心消极的情绪释放出来,自古以来,音乐不断振兴和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古人以音乐会友的故事广为流传,比如高山流水的故事,不仅让人们体会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作用,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利用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教人们学会感恩。此外,音乐还是现在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逐渐从专才向通才迈进,鼓励学生多方面进行发展,尤其是学生的智力、体育、美术与音乐、劳动技能等,都做出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音乐是素质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在社会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德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标不只是培养音乐家,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德育方面来讲,音乐教育首先要能够培养人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而且,音乐教育能够引导人们健康的道德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形成理想人格。音乐教育更高层次的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正确的道德理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成人,其次才是成才。因此,音乐教育在中职学校的德育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要把德育和社会作用做为教育目的,努力做到以乐辅德,促智、怡性,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中职院校也是我国培养多方面人才的阵地,,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它的本质在于坚持以生为本,培养高技能的“四有”人才,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搭建平台。拓展音乐教育在培优育人中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功能,从而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二、美育的培养

音乐其实就是一种美的欣赏活动,它能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能维护人类的身心健康,开发潜能,陶冶情操,提高活动效率。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创造力,提高道德修养。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渠道。音乐教育对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其最大作用在于为个体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节奏与音调以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以美来浸润心灵。受到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感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中反映的自然界中的丑陋,但看到美的东西,就会赞赏它们,并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从而使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初步表现美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才艺才能,为他们将来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打下基础。发展学生的美育,首先要在音乐中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只有他们知道了什么是美,才能在之后表现美、创造美。

音乐的美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可以从音符中体现出音乐的旋律之美;2.可以从歌词中体现音乐的文学之美;3.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音乐的思想之美;4.可以从音乐体验中感受音乐的情感之美。音乐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音乐优美的旋律以及丰富多彩的歌词和节奏等,都能不知不觉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宝库,从听觉和视觉等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最重要的是,音乐中的情感会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以美的享受教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它主要是通过对心灵以及情感的塑造和表达对人们进行教育,教育的形式不拘泥,主要分为德育教育,此类的音乐主要侧重于红歌中对于党和国家的歌颂,对劳动人民的肯定和情感的抒发等;另外一种是情感的宣泄,例如许多流行歌曲等,它们侧重于对情感故事的宣泄,从而达到一种教育的目的。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首先应该将爱国教育、德育教育以及情感教育结合起来交叉进行,通过对各种音乐的欣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以情动人,另外要认真研究音乐教育学和音乐心理学,通过对于音乐教学的剖析,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形式,结合多媒体等技术丰富教学课堂,以游戏和娱乐的形式达到教育的目的。总而言之,音乐教育是一种积极的美育教学,教师要准备把握音乐美的节奏感和旋律感丰富教学方法。

第3篇:浅谈音乐美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对人的素质培养,历来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特别是进入后工业社会的今天,国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在初中素质教育中,美育具有重要的位置,音乐审美教育又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这不仅由于音乐本身的优势,也由于音乐美育思想在我国有深厚的传统。音乐审美教育涉及的是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的培养问题,它关系到内在人性、心灵的陶冶,人格的塑造。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初中音乐中融入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音乐的审美作用

音乐审美教育作为一种审美实践,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受到东西方哲学家的重视。

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对音乐教育十分重视,他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认为仁人君子的修成最终必学乐,因为“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拒绝诗与悲剧进入他的“理想国”,却对音乐推崇备致,认为“音乐是求心灵美善的”。亚里士多德指出音乐有“教育、净化、精神享受”三大功能。

出于实现某种理想社会的强烈愿望,这些先哲视音乐为教化人的手段,这是因为他们注意到了音乐的特殊作用。音乐是典型的表现艺术,它不直接模拟客观对象,而是通过声音在时间中的组合表达感情内容,直接诉诸心灵。黑格尔发现音乐在内容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所用的都是无对象的内心活动”,“耳朵一听到它,它就消失了;所产生的印象就马上刻在心上了;声音的余韵只在灵魂最深处荡漾”。音乐不再现客观事物,可以避免摹仿带来的副作用,而直接进入人的内在心性的塑造。柏拉图偏执地认为诗和悲剧“逢迎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却认为“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因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受过这种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准确地加以批评;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孔子“乐以治性”“成性亦修身”的观点,也基于音乐对人的德性的培育不是靠外在的强制,而是以音乐之美感化人的性灵,使“仁”成为内在情感的自觉要求。

总之,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通过音乐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培养人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人欣赏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在审美教育方面,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在很长的时间里,初中音乐教学都较“专业化”,音乐课也往往被视为是一个学习乐谱、歌唱等的调剂型的学科,这就使得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那么,怎样才能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

1.构建美的情境

音乐教学要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就是要使审美教育在审美主体身上得到效果反馈,创造一个美的意境,完善美的客体,并使这个形象性的客体能激起主体的浓厚兴趣与愉快的感受。在构建美的情境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形式,创造符合学生心理与情感发展阶段特点的美的情境,从而得到较好的教学实效。

例如刚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还不能一下子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情绪尚未稳定,这时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方法对注意力进行调控,中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基础和简单的乐器演奏能力,可让他们欣赏一段音乐,看一段录像或吹奏一曲适合他们吹奏技巧与本课新授歌曲主题旋律相似的乐曲。这种欢快愉悦的气氛可在短时间内消除学生课间浮躁以及连续主学科的学习、作业的过度疲劳,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上好本课作心理准备和必要的知识准备,还让学生在无意中受到了音乐的熏陶。如在教学《我的祖家是歌乡》时,可先让学生听一曲台湾高山族的民歌《阿里山的姑娘》,边做几个舞蹈动作,让学生说出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哪个民族的舞蹈。再来引出高山族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同学们的注意力马上就集中了起来。在教《春之声》时,可以师生一起配乐朗诵一下朱自清的散文《春》一、二自然段,同学们马上会跟着背,而且一下子就进入了春天的意境中去了。也可以让同学们背几首有关于春天的古诗: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等。同学们立刻对要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加强音乐欣赏,突出审美教育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2.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避免生硬地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2.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完整的,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会是很低的。因为,为使音乐欣赏课更为有效果,教师课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2.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有意安排一些情景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和配合将会提高欣赏效果。

2.4注意电教多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例如,VCD中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给音乐的意境提出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氛围中,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镜的画面、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起学习兴趣近而产生共鸣。兴之所至,趣味盅然。

3挖掘美的内涵

音乐审美属于感觉信号系统,不是语言信号系统,它是通过“音乐语言”传达一种信息,给予视听者明晰的感情意义。它最基本的语言有四种:旋律、节奏、角色及和声。教师在教学中围绕四种语言挖掘美的内涵,丰富学生的审美内容,掌握审美方法。以旋律为例,阿炳的《二泉映月》开始处、刘天华的《病中吟》及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乐第一乐章全部主题曲都有一个共同点——表现叹息的旋律,但仔细分析不难看出,阿炳叹息,直截了当,是饥寒交迫的人的内心暴露;刘天华的叹息,起伏婉转,忧国忧民;柴可夫斯基的叹息,起伏小,表达了不满现实,呼吁正义,不象刘天华的思绪万千,也缺乏阿炳的沉重。但都体现了一种忧愤之美,阴柔之美。当明白了这点以后,带领学生用不同的情感去体会,去欣赏,就会尝到不同的美的快慰。以节奏为例,《渔舟唱晚》中第一部分富有歌唱性,第二部分活泼流畅,好像是渔民紧张捕鱼时的情景,而第三部分音乐速度很快,表现了渔民捕到很多鱼时的激动心情。学生可以联想到在碧波涟漪的湖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正像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渔民正紧张地撒网、收网,动作是那样的利落、带劲。“加油!用力!”合作是多么默契,不时还传来爽朗的笑声。由此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体验、感悟音乐。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对歌曲的思想、意境、旋律、节奏等潜心分析,通过启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需要。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审美过程中,情感因素常常充当感知和想象的动力。人们在日常也有情感,但审美情感比日常情感往往包含着更为丰富、更加深刻的社会内容,因此学生的审美情感也要加以培养。

例如在教学《月之故乡》时,笔者先引导学生讨论离别亲人的思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诵歌词,细细体味歌词中那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然后在范唱时将渐慢的速度、渐弱的力度,恰到好处地运用到歌声中,声情并茂地演唱使学生们的情感与歌曲的情绪产生共鸣,仿佛他们也沉浸在不尽的留恋之中,情真意切。在教学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可先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讲述同窗三载的欢乐、十八相送的依依惜别、英台抗婚时的悲愤以及哭坟时的悲痛欲绝。动人的音乐调动了同学们的情感,他们在音乐中与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

3结束语

总之,我们应采取多种手段,把音乐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体验,教师是我们描述音乐的进行,而不是解释音乐,音乐具有不确定性,这就有了它的特殊功能。我们只有通过审美教育,才能培养出学生的个性、自信心和创造性。我们一定要增强以审美为核心的观念,弄清技能、技巧只是手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才是我们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4篇:浅谈音乐美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课堂语言;韵律;意境

一、音乐教学课堂语言要有韵律美

韵律即声韵和节律,原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现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音乐课堂语言的韵律美包括教师课堂语言的韵律美和歌唱课上学生语言的韵律美。

2011年,笔者观摩了山东省音乐教学能手比赛,日照一中唐老师的课就完美地诠释了音乐课堂语言的韵律美。他的课题是《古琴》,其中运用了大量的古诗词,古诗词讲究字词的搭配、音调的和谐,再加上他语调的抑扬顿挫和速度的张弛有度,使整节课的语言氛围和音乐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学生们和旁听者沉浸在经典的诗词“韵律”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艺术的感染与熏陶,不知不觉,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得到了提升。再如,在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堂中,对歌词的理解能更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音乐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律的朗读歌词就是一种直接有效的办法。如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适合用深情、赞美、平稳的声音朗读,而、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则适合用坚定、昂扬、激动的声音朗读。通过真挚情感的运用、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语言的韵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不同音乐作品的内涵,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对表达作品思想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音乐教学课堂语言要有形象美

音乐教师的肢体语言是教学的无声语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手势、仪表等手段来传达感情,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和感情交流价值的沟通工具。研究表明,充满生气和激情的教师会极大地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生动活泼,避免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对节奏把握不准,强弱不分,音乐教师可灵活运用“打节拍、做手势”等方法,配合合适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使学生加强理解,化难为简。如《孤独的牧羊人》,这是一首约德尔唱法的歌曲,为了让学生感受真假声的迅速交替,教师可利用手势的高低不同位置让学生感受高低音的变化、真假声互换和“手势”高低动作同步进行,这样学唱起来自然形象生动,使抽象的感觉变得直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音乐教学课堂语言要有意境美

法国名家卢梭说:“除绝少例外,音乐家的艺术绝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摹仿,而是在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接近于(被描述的)对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这强调的就是音乐教学要营造美好的艺术氛围和意境。

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欣赏的每一首歌曲都是音乐与文学结合的综合艺术体,只有教师运用生动风趣的语言,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各种场景、人物情感入手,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营造出歌曲要表达的意境,才能使歌曲更具美感,进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比如,管弦乐曲《春乐序曲》这一作品展现了我国人民在节日里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喜庆欢腾场面。欣赏这一作品,教师可以先分段播放《春节序曲》的音乐,同时有意识地描绘音乐配合的场面:多姿多彩的秧歌舞、优美飘洒的彩绸舞、滑稽活泼的民间杂耍、歌唱者欢快的表情等,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憧憬、去体会、去感受。最后再播放整个曲目,让学生们完整地想象和感受,听完后还可以进一步做简短地讨论,描述节目中各种喜庆热闹的场面,效果更佳。再比如,鉴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样的经典名著。教师可以先对该民间故事进行详细的介绍,然后对乐曲的创作和内容进行介绍,挖掘出作品的潜台词,并以强烈的感彩讲述作品。让学生在音乐鉴赏的时候,与故事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有了这样的情境作铺垫,学生会更有针对性,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并产生强烈的内心共鸣。

第5篇:浅谈音乐美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健美操;音乐;选择;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64-02

一、引言

健美操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它可以把音乐、体操和舞蹈三者结合为一体,让身体得到有氧训练,从而能够使身体更加健康、形体更加优美、身心更加愉悦,是大众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项目。健美操之所以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在于音乐这一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健美操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如果没有音乐的伴奏和指挥,那么健美操的动作也是很难进行和完成的。健美操动作的速度、幅度、风格和表现力都是要受到音乐的制约的。可以说,没有音乐,健美操将失去灵魂。因此,健美操音乐的选择与应用也是极其重要的。

二、影响健美操音乐的因素

1.健美操音乐的主题。健美操音乐的主题是一首曲子的关键,它表达的往往是比较完整的乐曲中心思想,在乐曲中处于显著地位并具有明显特色的旋律,是整首曲子形象的表述。由于音乐是需要用听觉去感受的,因此很难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要想使音乐不再转瞬即逝,就需要让人们明确音乐的主题。一般情况下,采用重复或变奏等方法可以有效地表达出主题,让人们过耳不忘。在健美操中,无论是动作的改变还是情绪的变化都会受到音乐的影响,因此要想让音乐变影响为帮衬,就要掌控好音乐的主题与节奏,编排恰当的动作来赋予健美操活力。

2.健美操音乐的。健美操音乐的,顾名思义是指整首曲子感情的最高峰,也是健美操动作强度及难度的最高点。由于音乐可以烘托健美操动作,所以一般会在阶段编排强度大、难度高、吸引眼球的动作,来让表演更加优美到位。因此,巧妙地利用健美操音乐的部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3.过渡和衔接。一个完整的乐曲都是由若干个部分构成的,每个部分之间都会有过渡和衔接,并且基本上都是相互对应的。在健美操编排时,要注意音乐的过渡与衔接部分,多听多想,设计适当的动作,避免出现与整体动作脱节的现象。

三、健美操音乐的选择

(一)健美操音乐的选择原则

1.风格的一致性。一套完整的健美操动作一定有其独特的风格,而这种独特风格的形成就需要与健美操音乐进行完美的配合。只有音乐旋律的风格与健美操动作的风格保持一致,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健美操的艺术性。

2.节奏的一致性。音乐节奏的快慢与健美操动作快慢是成正比的,如果音乐节奏较快,那么健美操动作一般也比较快,表现出一定的活力。因此,一定要根据健美操动作编排的节奏来选取合适的、与之搭配协调的音乐,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健美操音乐的选择方法

由于音乐的种类多,旋律也分轻快、激昂、优雅等多种类型,健美操在音乐的选择上范围也比较广。选择恰当的音乐与动作进行搭配,可以使健美操动作在音乐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具有生命力和艺术表现力。可见,健美操音乐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音乐与动作二者除了在节奏上要保持一致以外,在感情的表达上也是要相互吻合的。因此如果能掌握健美操音乐正确的选择方法,对编排健美操是非常有利的。

1.根据动作性质选择音乐。健美操音乐的速度大致上可以分慢速、中速和快速三种。每10秒做16~18拍的动作可以称为慢速动作;每10秒做20~22拍的动作可以称为中速动作:每10秒做24~26拍的动作可以称为快速动作。根据不同的动作性质来选择适当的音乐是选择健美操音乐的最后的方法。通常来说,像双腿半蹲,弓步等无冲击力的动作,我们一般采用慢速的音乐来与之配合;像踏步,v字步,并步等低冲击力的动作,我们一般采用慢速或中速的音乐来与之配合;像吸腿跳、开合跳、踢腿等高冲击力的动作,我们一般采用慢速或中速的音乐来与之配合。这样动作与音乐相互配合,对动作的到位程度以及健美操的表现力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动作的高低起伏与音乐的节奏快慢相一致,从而更具艺术表现力。

2.根据对象的特点选择音乐。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因为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可以娱乐身心。但是由于人类的个体差异,人们在性别、年龄、体质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特点,因此健美操的动作也有节奏快慢上的不同、成套动作的完成要求不同、动作的难易程度不同、运动强度的不同等等方面。因此在健美操音乐的选择上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方面,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音乐来加以配合。一般对于初学者来说,动作相对简单,所对应的音乐也应该是速度相对缓慢、节奏比较明快、强度趋于适中的曲子,这样有利于初学者能够尽快适应节奏、学会动作。对于已经具有一定基础的对象来说,就可以选择速度稍微加快、节奏相对强烈、强度比较高的曲子,使其更具活力,更加顺利地完成整套动作。

四、健美操音乐的教学应用

音乐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激发和鼓舞人的情绪。健美操音乐同样如此,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可见音乐在健美操教学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1.在开始部分的应用。在教学的开始阶段,由于机体活动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其工作能力还较低,无法马上进入状态,多数学生刚开始都是处在消极态度阶段,兴奋度不够高,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吸引学生是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应该选择一些音乐速度相对较快、节奏也较鲜明、富有朝气的音乐,这样可以利用音乐使学生的精神开始集中并产生兴奋情绪,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基本部分的应用。健美操课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基本部分,也是运动量最大的部分。这是学习主要健美操动作并跟着音乐不断进行练习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部分,要根据动作的不同类型来选择音乐的不同风格。比如说,搏击健美操就要选择音乐速度较快、节奏感强烈的音乐;拉丁健美操就应该选择拉丁舞曲来进行教学等。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健美操,音乐节奏过快或者过慢都不利于动作的学习与练习,影响掌握的情况以及教学进度。在基本部分快要结束的阶段,由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剧烈运动,人体的肌肉能力开始下降,疲劳程度也开始加深,这时如果能够将音乐的节奏与动作紧密结合,相互协调一致,就能够节省能量的消耗,达到最好的练习效果。

3.在结束部分的应用。经过了一节课的大运动量练习之后,结束部分的音乐应该选择比较轻柔、舒缓、优美的乐曲,比如说可以用华尔兹舞曲或者优雅的钢琴曲等等。在这些音乐的配合下,紧张的肌肉和心情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放松与恢复,兴奋情绪可以逐渐减退并开始转移注意力,同时配以简单舒缓的动作来调整呼吸状态、促进血液循环,这样才是一堂优秀健美操课至关重要的部分。

五、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是健美操不可获取的一部分,它不但能够培养节奏感和表现力,而且可以调动人们的情绪,从而减轻疲劳状态或者减慢疲劳现象的出现。因此,正确地选择健美操音乐并将其应用在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黄力艳.健美操教学中音乐的选择与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文纵横),2011,(4).

第6篇:浅谈音乐美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模式;传统模式;两者对比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086-02

一、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现状

在农村或者是一些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中学音乐课堂里,教学设备与教学形式都相对单一,多数的中学音乐课堂上,都采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进行。

在城市或者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在中学音乐教育领域中得到政府、学校、教师及家长的重视,大部分的中学音乐课堂里都采用了先进的教育教学体制,教学设备与教学形式越来越丰富,多采用多媒体的音乐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许多教师过多的注重教学目标,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作为整节课的重中之重,没能从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的角度出发,一味地给他们讲解大堆的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在这样的音乐教学下,没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更不用说对音乐的审美与鉴赏。在多媒体的音乐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虽丰富,但是许多教师,利用多媒体所拥有的丰富教学资源,贪图便利,大量地给学生们观看视频或者试听音乐,教师不再给学生做过多的讲解,也不要求学生做基础练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渐渐少了。过分的依赖多媒体的教学器材来完成教学任务,未必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本该有的互动渐渐的少了。久而久之,对音乐课,学生们也同样会失去兴趣。

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如果没能得到合理的运用,都会造成教学上各式各样的问题。两者间各有优略,在不同的课堂教学要求下,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联系。

二、中学音乐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

在当今的中学音乐课上,部分中学还在延续使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内容相对封闭和单一。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下,部分教师在上音乐课时,过分的强调自己的权威性,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前,教师大都是拟定好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利用现有的教材来指导课堂教学。如果学生的答案与教师之前所设定的答案出现偏差或偏离教师的思路的情况,教师就会立刻纠正学生的答案,以保证其所设定的课堂教学能够按计划进行。甚至在音乐欣赏课中,在对一些音乐作品的理解上,教师还是先给学生分析表达清楚,他们觉得没必要让学生来发表意见。这样的教学模式,脱离了教学的现实,学生只是被动的获得了一堆“死”知识,因而缺少了对知识的探究与发现。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一。教学内容就仅限在教材上的那些歌曲,教师所使用的教学用具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一副嗓子、一部录音机、一台琴。课的内容就是唱歌、听唱和试听三个环节。这样的教学,缺乏对学生的鉴赏力、表现力与塑造力的培养,无法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特有的魅力并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中学音乐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多媒体音乐教学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做到课堂上的音乐与画面的有效结合,而且其感染力非常的好,能很好的辅助音乐课的教学。音乐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仪器,可以让音乐的表现更加的生动活泼,中学生对于周围世界琳琅满目的色彩都及其的好奇,对美妙的声音自然也是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样的多媒体课堂不但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且能让他们对艺术形象产生概念,从而便于教师的讲解。多媒体教学课堂除了氛围好以外,最突出的一点就在于给学生们音乐方面的启迪,使其拓展思路。在课堂上能看到清楚的画面的同时也能听到音乐,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身临其境的感觉,从中理解音乐、享受音乐,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喜爱音乐。

中学生的审美还处在发育阶段且并不完整,是需要提高的。如何去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成为教师们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发挥好音乐艺术对人的感动和感化,对人美感的塑造,是教师们努力的目标。现在的中学音乐课教学,如果有多媒体教学仪器的帮助,这些教育上的难题就变的好解决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会让音乐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学生能更有兴趣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多媒体教学实现的音画结合让音乐课丰富多彩,就像看电影一样,这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四、音乐课堂中两种模式的对比

(一)两者在培养学生感知能力方面的对比

首先是听觉,这一方面的培养自然是先从各种声音的辨别开始。音乐课当中老师会教学生音色和音调等方面的知识,从声音中辨别乐器也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各种不同乐器所演奏出来的旋律,加强学生们听觉的识别。这显然多媒体教学更为优秀一些,通过多媒体教学器材能较全面的做到这一点,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听觉。而传统教学只能通过老师发声和钢琴的琴音,方式较为单一,教到其他乐器时,如果学校里没有配备此种乐器的话就只能跳过不讲,从而做不到对学生听觉的充分调动。

第二是视唱。视唱就是让学生看着乐谱来唱歌,这关系到唱歌技巧的培养,同时也是学生视觉能力的体现。音乐课当中,老师会教学生们发声,能让学生演唱歌曲,从而教会学生视唱。这需要教师对学生速视的培养,还有讲解过程的同时让学生练习,可以把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当中来,让学生逐渐的学会如何识别乐谱,怎样才能更好的演唱一首歌曲,这就是提高学生在视觉和唱歌能力的关键。说到这方面,传统教学比多媒体教学更好一些,老师可以直接纠正和解决这一过程所出现的问题,而多媒体教学只能让学生对唱歌有些模糊的概念,没有老师直接教导来的有效。

(二)两者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方面的对比

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则是教学另一个重要的目的,音乐教学就能做到这一点。之前所提到的视唱,加上音乐课当中重要的教育形式――音乐欣赏,都是提高视觉和听觉的重要手段。这不仅是能力的提高,还是使学生产生活跃思绪的重要因素,能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达到培养和开发学生想象力的目的。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两种教学模式同时使用,因为如果只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就没有那么活跃的心理活动,视觉和听觉能力不能更好的提高;而如果只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又不能对学生的视唱有直接的帮助。

(三)两者在培养学生理解力和表现力方面的对比

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是音乐教学目标的又一重要部分,这是音乐教学是否能成功的地基。教师通过教材的不同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学习,使学生先从旋律的节奏开始,逐步的去体会乐曲的风格和主题思想。相比之下,传统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唱歌基本功方面有着直接的帮助,手把手的教会学生演唱歌曲,让学生能很快接受歌曲的节奏变化和演唱要求。多媒体教学不能从基础上去直接指导学生。

(四)两者在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方面的对比

情感的培养则是音乐当中最能体现的一个方面,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在情感培养方面得到加强,使学生得到审美情趣的培养。例如在一些爱国主义歌曲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祖国的壮丽山河,然后教师配合多媒体课件所呈现出来的内容作出有情感的讲解,让学生们真切的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使学生们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并且激励他们的情感,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一方面,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完全的体现出来了。传统教学模式在这里就显得力不从心。

(五)两者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对比

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是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单单是欣赏教材中的作品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许多教材以外的作品如果被合理运用到课堂上的话会有更好的效果。比如让学生欣赏几种不同乐器所演奏出来的旋律,并且强调这些乐器中不同的音区,这样能让学生对不同乐器的音阶有正确的认识,还能让学生欣赏到更多的优美旋律。这种形式对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有很大的帮助,但在选择乐曲的时候一定要符合学生们的意愿和喜好,这样学生们才能更好的接受乐曲。在这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将又一次展示出其优越性,比之采用口语和琴声的方法效果更好,多媒体教学仪器能更好的胜任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任务。

五、结语

传统教学应与多媒体教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本身就具有创新性,它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起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可以融声汇色,设境悟情,深化思想教育,拓展审美视野,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虽然音乐教学发展的逐渐成为必然的趋势,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教育模式在音乐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因此,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利用和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从而有效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这样能使学生能更为有效地参与到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中来,让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谷勇.电脑MIDI系统与多媒体音乐制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第7篇:浅谈音乐美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音乐; 美术; 互融Discuss how the music and the combination in fine arts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Niu Guangping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sic and art course will both cleverly combined together,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namely the right into the art elements in music teaching, art teaching, can also be appropriate in music element in the visual arts and auditory combined with an efficient combination of dynamic and static, let students enjoy the charm of art in all directions, thus improve the effect of music and art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Music; The fine arts; Each other in harmony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具有抽象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属于动态美,它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带来快乐和美的享受,可以说,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因此,在日常音乐教学中保持学生的良好心境,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是音乐教学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这是音乐区别于美术、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基本特征,也是体现音乐艺术特殊性的基础。而美术亦称“造型艺术”,又称“视觉艺术”,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属于静态美,还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艺术形象的艺术,通过造型的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教会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教学。笔者在教音乐课的同时,又兼任学校美术课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将二者相互融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 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美术的元素

1.1 在引入歌曲名称时,使用绘画艺术。这样图文并茂的引入,帮助学生容易记住歌曲的名称,也为学生理解歌词做了铺垫。同时,激起学生学习下一环节的兴趣。如:我在上七年级音乐《第一单元 春之声》这节课时,教唱歌《渴望春天》这一环节上,在板书“渴望春天”四个字后,又在黑板上很快画了一幅有燕子、小河、垂柳的简笔画,这样,学生很快记住了歌曲名称,我从学生明亮的双眸里读出了渴望。

1.2 用绘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歌词内容。如:在教歌曲《渴望春天》的歌词时,我是这样做的:第一段歌词:“亲爱的五月,给树林穿上绿衣,让我们在小河旁,看紫罗兰开放,我们是多么愿意,重见那紫罗兰,啊来吧亲爱的五月,让我们去游玩。”我在课前准备了这样一幅画,画上有小孩、绿树、紫罗兰,帖在歌词的旁边。第二段歌词:“冬天也曾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喜,在雪地上在灯下,大家欢聚一起,用纸牌盖起小屋,还做各种游戏,在自由可爱的大地上,乘雪橇旅行去。”我准备了有雪地、小朋友、纸牌小屋这样一幅画帮助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第三段歌词:“当小鸟唱起歌儿,报告春天来临,在青青地上跳舞,又是一番欢欣,啊来吧可爱的五月,快带来紫罗兰,也多多带来布谷鸟,和伶俐的夜莺”我又准备了有紫罗兰、布谷鸟和夜莺的绘画作品,当我在枯燥的文字旁边配上美丽的绘画作品后,我发现学生记忆和理解歌词相当容易,也帮助学生认识了什么是紫罗兰、布谷鸟、夜莺。这节音乐课,由于融入美术的元素,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厚,教学效果非常好。

2 在美术教学中使用音乐元素

2.1 在美术课前和开始恰当使用音乐。如:我在上八年级美术《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综合 探索]》课前,就放了一首《吉—-我的家》来稳定学生上课的情绪,学生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准备着课堂用具,耐心等待老师的到来。上课开始,我又播放了《家是温馨的港湾》这首歌,并作为课题的引入,使本来比较静的美术课,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对学习下一环节充满了渴望和好奇,为课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2 学生作业时,我会经常使用音乐,让学生在进行手工、绘画、雕塑的同时,又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目的就是让学生上美术课不枯燥、不单调,动静交替。如:在上《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活动三《色彩、设计、实践、体验》时,在学生作业的时候,我选择了一首安静、优美钢琴曲——在《梁祝》循环播放,学生一边用色彩设计各种图案,一边欣赏音乐,课堂效果很好。

3 音乐和美术在课堂上相互融合时应注意的事项

(1)音乐和美术在课堂上的互融,意味着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要学习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美术的功底和素养,同时还要求教师熟练掌握课堂上的技能技巧。这也是未来对教师的挑战。

(2)二者互融时要有度,把握好尺寸,不能喧宾夺主。如:引入歌曲名称时,选择的绘画要简单,不能太复杂,最好用简笔画的方式很快表达出来。要么,在课前事先画好,课堂上能快速展示出来更好,在音乐课上,不能让美术占去很大的成分。同样,在美术课上选择的音乐要恰当,学生作业时,尽量选择安静、优美的音乐,让学生静心去作业,假如选择一首欢快的江南Style,,学生听到音乐后,不想画画了,反而会高兴地跳起来,这样就会适得其反。

第8篇:浅谈音乐美育教学范文

摘 要:本文就音乐教师如何把素质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声乐教学中作了探讨。关键词:声乐教学;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J616;G40

>> 浅谈高职声乐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浅谈素质教育视野中的大学美育课程 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联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试论大学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浅谈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 浅谈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西方音乐文化在涉外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素质教育中拼音教学浅谈 声乐表演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浅谈蒙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浅谈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浅谈涉外大学声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涉外大学声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李冬兰")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就音乐教师如何把素质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声乐教学中作了探讨。关键词:声乐教学;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J616;G40―014

文献标识码:B

第9篇:浅谈音乐美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审美价值;教育价值;结合;教学应用;分析

引言

音乐课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选修课,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越来越高,在进行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为了实现对于学生音乐能力培养与提升的目标,应注意充分引导学生对于高职音乐教学的价值意义进行认识,以激发与培养学生对于高职音乐教学与学习的兴趣,促进高职音乐教学发展。

1 音乐的美育功能与高职音乐教学审美标准的实现

1.1 音乐教学具有美育功能

在概念意识领域中,美育具有审美形态教育与麦秆教育两方面的含义。对于音乐来讲,情感是音乐形象的基本特征,更加形象的讲,也就是说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可以认为是对于音乐的某种敏锐审美知觉以及对于音乐美的欣赏、创造能力等。音乐具有突出的美育功能,音乐的美育功能在对于人类产生作用影响时,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的,甚至音乐的美育功能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受教育的本人也不一定能够明显的察觉出来,但是就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受到了音乐美育功能的作用影响,从而产生了某种情感体验。

1.2 音乐教学的审美性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主要是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发掘与培养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于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建立构造,以实现心灵陶冶与人格塑造的目的,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与创造能力。而在实际中,音乐作品是作曲家美好情感与高尚心灵结合所产生形成的信息,充满着美的情感特征,对于引导与教育学生进行美的心理与意识构建,都有积极作用和意义。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本身还处于一个思想意识可塑性与变化性比较大的年龄段,因此,通过音乐教学中审美价值与意识的引导、培养、形成,都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与价值意义。

1.3 音乐教学审美性价值实现的途径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对于音乐教学的审美价值进行教学实现,首先应注意对于音乐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在对于音乐的聆听以及感受、理解认识当中,对于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进行培养提升。其次,高职音乐教学中应注意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艺术化的教学方法,实现高职音乐的教学目标。

2 音乐的教化功能与高职音乐教学教育性价值的实现

2.1 音乐教学具有教化功能

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学是一种人类社会意识活动形式,因此,对于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过程中,必然会包含有音乐本身以外的其他东西。而从另一方面来讲,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本身就包含着很多教育因素与信息,因此学生在对于音乐作品欣赏、感受的同时,必然也会对于音乐作品所包含着的教育内容与信息产生感受与领悟等情绪,并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某种习惯与能力意识的形成,从而就形成了音乐教学的教化作用和功能。

2.2 音乐教学的教化性价值

在进行音乐教学中,不管是对于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教育理解,还是对于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形式进行教育理解等,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音乐学科中的情感教育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与音乐相关知识学科理论广泛传播过程。此外,音乐教学中的教化性价值作用还体现在,通过音乐的情感教学过程,实现对于受教育者整体人格塑造与大脑潜能开发的作用功能上。

2.3 音乐教学教育性价值实现的途径

为实现高职音乐教学的教育性价值,首先,在高职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高职音乐教学内容,对于高职院校来讲,音乐教学的内容应当在音乐欣赏的同时能够具有兼顾精神内涵与情感内涵的教学需求;其次,进行高职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艺术社团活动中,通过音乐艺术类的社团活动,对于音乐教学的教育性价值作用进行发挥实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与鉴赏能力。

3 高职音乐教学如何实现审美性和教育性的结合

3.1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

传统的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多以科学实践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音乐教学的开展,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偏离了生活实践与情感世界的教学感知与接收体验,对于音乐教学的目标实现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在音乐教学开展中,应注意对于音乐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调整,以“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音乐教育潜移默化效应,实现对于学生音乐能力与素养的培养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应用上述教育思想与方法进行音乐教学开展中,应注意教学过程中对于音乐要素要进行充分揭示,同时注意以整体方式进行音乐作品的体验,使学生对于音乐的魅力进行感受和体验。

3.2 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年龄阶段与心理特点,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实现自信能力的发展与培养,而音乐教学中,要求学生具有当众、自信以及有表情的歌唱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正是音乐教学的这种价值作用的反映和体现。而音乐教学多是以集中教学的方式开展与进行,这就需要学生进行群体和谐意识以及个人音乐技能的树立发挥,同时通过这种形式与教学,实现对于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以及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培养实现。

3.3 提倡研究性学习

在高职音乐教学中,提倡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在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进行改变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乐意通过创设研究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动机,同时注意信息数据的收集,通过对于音乐的感受,进行研究主题的展开,最后在启发引导与帮助分析下,进行研究内容的深入,实现学生音乐能力素养培养提升的目的。

4 结语

总之,高职音乐教学具有审美性与教育性双重价值,在音乐教学开展中,应注意对于这两种价值作用进行教学应用,以实现对于高职院校学生音乐能力与素养的培养提升,促进高职音乐教学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莫煜红,俞晓康.高职表演艺术类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20).

[2]何乌云高娃.浅谈高职音乐分析性教学实施与探索[J].中国科技投资.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