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欢乐时光英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这次香港的游学中,我们去到三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南元朗官吏小学,香港中央图书馆和基督教香港信义会信爱学校。
在南元朗官吏小学的一天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制作“心意木牌”的环节。那儿的老师先给我们讲解心意木牌的制作方法和过程,然后我们就开始了。首先我把自己的祝福语认真想好,并字迹端正的写在了木牌上,再给我的祝福语配上精美的配图,我看了看学校的资料,于是决定画一池荷花,用粉色的彩铅给荷花穿上了一件新衣裳,然后在木牌的反面加了一朵艳丽的蓝玫瑰,用作装饰。最后,我点缀了几只五颜六色的小蝴蝶,代表着我和香港的同学一起制作木牌的欢乐时光。当我正在欣赏自己的“作品”时,老师宣布交换木牌了。我非常激动,真希望对方会喜欢,也希望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第三天我们去了香港中央图书馆,我被那里的藏书数量给惊呆了。整个图书馆一共有十二层,每层都很大,而且每层都分门别类,共藏书230万册,是全香港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一楼是大厅,用来借书和还书;二楼是儿童图书馆,我就是在儿童图书馆看的书。三楼四楼是成人借阅图书馆,里面有很多大人在看书。五楼是地图图书馆,听讲解员说这里有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地图。六楼是青少年图书馆和语言学习室,可以学习各国语言。七楼以上是中央参考图书馆,对于我这个小学生来说几乎是看不懂的。我在儿童图书馆里,翻看着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发现这里有繁体中文,简体中文,英文,法文等等,还有很多是我看不懂的语言。
最后一天去的是基督教香港信义会信爱学校。学校的体育老师教我们怎样玩“彩虹伞”,原来彩虹伞是一项室外活动的游戏,我们和香港的同学一起玩得非常有趣。学校还送了我们很多礼物留作纪念。
五天的游学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美丽的校园,离开了友好的伙伴,离开了那热情的老师,离开了那神圣而快乐的地方。我们有欢笑,有收获,有不舍,有依恋。虽然这次旅途酸甜苦辣,但是在我们的记忆中是美好的,也是开心的,给自己的第一次游学经历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怀旧”的英文是nostalgia,这个词最早源于希腊语的nostos和algia,前者有“返回家园”之意,后者表示一种痛苦的状态,顾名思义,就是指渴望回家之痛苦;所以作为一个病理学用语,最初指的是“思乡病”,包含沮丧、抑郁,甚至倾向自毁等情绪的疾病。后来,“怀旧”这个词逐渐远离医学范畴,慢慢融入了社会,其内涵也有了扩展和延伸,指向个人的意识和社会文化趋势,被当作“某种人类疏离的基本状况”来谈论。
在今天,“怀旧”已经成为了一种正常的人类反应和一种社会学现象,已不局限于个体对自己过去的回忆,或是一种“年华渐逝”的印记,而是作为一种正常的情况,既带有浓烈的个人特征,也具有社会的普遍意义。
怀旧的社会成因
怀旧并没有特定的人群和年龄,它可以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也可以发生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是一种稳定的个人心理倾向。只是最容易发生在中年和退休之后,并且在过渡阶段表现得尤为强烈。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逐渐老化,新陈代谢及内分泌功能不断减弱,思维、记忆、理解等各种能力均有降低,但“阅历丰富”的大脑贮存的“往日信息”却根深蒂固,遇到某种刺激极易触景生情,往事在脑海中不断涌现,因而,当个体面临离职退休这样一些扳机性事件时,对自我能力衰退的恐惧,对外界掌控力下降的恐惧,对退休之后完全未知的生活的焦虑,很容易触发“怀旧情绪”,以期能获得心理安慰和情感支持,能抓住过去的掌控感与安全感。
也有些人在人生早期阶段就开始产生怀旧情绪。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新浪网在互联网上发起了一项调查:你认为,“80后”开始怀旧了吗?有89.7%的参与调查者为“80后”。结果显示,高达43%的人表示自己有时怀旧,37%的人经常怀旧。而从不怀旧的只有1.5%。71.5%的人表示,怀旧不分年龄,年轻人怀旧无可厚非。
怀旧是寻找一种安慰。所以,尤其是在危机之下或社会动荡时代,怀旧能给人以舒适、亲切等正性情感,成为人内心的庇护所。因为对于未来,我们总有着各种各样无法预期的焦虑,只有对于过去,我们能自由而单纯地在脑海里为之加工,进行评价分析,解读重构,甚至进行功能性的利用。
毫无疑问,怀旧是对于过去的一种重构与思念,包括对一种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可掌控感和安全感。而将这一保护或认同进一步放大,怀旧也可以唤起共同兴趣社团成员间的亲密感并获得群体性的认同。从社会学角度看,在人生经历重大转变的时刻,人们需要用怀旧来保持身份,而对过去的感知可以唤起过去的自我,清晰地认识、定义自己,因此怀旧是自我感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位网友搜集了许多曾经伴随“80后”成长的事物,譬如动画片《葫芦娃》《变形金刚》,电视片《恐龙特急克塞号》,塑料小兵人、铁皮青蛙,酸梅粉里吃出来的小勺子,跳跳糖、棒棒冰等,然后将它们制成一段名为《“80后”回忆录》的视频。在互联网一经播出,立即引起巨大反响,一度热播,很多“80后”在此找到了相同的回忆,引发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怀旧还有实用的商业价值。上世纪90年代的中学英语教科书中有两个情节人物Li Lei和Han Meimei,可以说是20多岁年龄段的人学英文的标志性人物。前段时间,佐丹奴推出了Li Lei & Han Meimei为主题的文化衫,一经推出便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年轻人真正怀念的并不是Li Lei和Han Meimei,而是那时的自我。
怀旧的心理起因
怀旧文化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产物。有学者认为,早在公元前6世纪的孔子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怀旧文学,主要体现在乡愁以及感叹时光飞逝的主题。于是,我们听到了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听到了曹操慨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听到了李白慨叹“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听到了苏轼慨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可以说,怀旧是人类传统社会的常见现象和人类文学的突出主题。
怀旧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从上文可以看到,表现为美化“故乡”、感叹夸大“过往”的人和事,其中更多的是优点,甚至忽略了不足,呈现出了想像胜于实际的特征。如故友相见,杯酒正酣,对少年亲密无比的朋友关系之怀念,对社会复杂人际关系之感慨;如锦衣华服,荣归故里,独自站立于已然干涸的小溪前,感慨昔日下河摸鱼力逮泥鳅黄鳝之欢乐时光。一般的怀旧总是甜蜜的温馨的,甚至都有点不自觉的幻想成分。或许这也是人们喜欢怀旧的一个原因,如果怀旧总是噩梦,相信就没人喜欢怀旧了。
从更深的心理学层面分析,怀旧隐含着人的“退行”心理,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面临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我们就会通过怀旧,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来寻求安全保护。这种冲突可以是内心的(如自己的本能与道德、良心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是外界的(如自我和现实的冲突)。特别是在老年人当中,因为他们意识到生命所剩无多,心里隐隐产生恐慌,于是反复回想过去的时光并加以美化,安慰自己。在这些时候,怀旧通过退行到过去替代性地满足了人的本能欲求。它所造成的时空错觉,正好能以一种象征的方式带给人安全和爱。
一般来看,怀旧更多的是情感记忆,而不是认知记忆,这种记忆是有选择的,其所包含的情感结构比较复杂,既包括温暖、喜悦、感激、友爱和单纯等正面情感,也有失落、悲伤和渴望等负面情感。但总体而言,怀旧情感多是正面的,是通过过滤掉不愉快因素来保持或强化个人的自我认同。
怀旧心理几乎每个人都会产生,但正所谓过犹不及,因为怀旧而否认现在和将来,就会陷入病态。这是因为当事人遭遇社会变迁、价值观改变,或是因生活环境改变等引发个人的失落感,当面对突变,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去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反而自我收缩,采取了回避或对立的态度,避免直接面对这不适应的现实,陷于怀旧不能自拔。更糟糕的是,过于怀旧会造成更大的挫折和不适应,继续强化对过去的依恋,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个体与环境的隔阂便如同滚雪球一般不断扩大,形成了病态的怀旧心理和行为。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对策;SWOT
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指教师通过得到幼儿的尊重、认可、热爱,全面地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和对教师工作的满意程度。主要体现在工资及福利待遇水平、工作环境、自我对职业认同感、社会对职业认同感等方面,当身心得以愉悦,自身价值得以体现,教学成果得以认可时,则可大大地提升了自我职业幸福感。我园是心理教育的特色园,要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真正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才能更快乐地开展工作。因此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幸福的因素,研究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势在必行。
一、SWOT分析,规划发展,增添幸福动力
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WOT分析法对个体进行自我分析具有指导意义,通过这种方法,个体能够客观地进行自我认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为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作出最佳的决策。我园运用SWOT帮助教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方面进行全面清晰的自我定位,借助SWOT分析,帮助教师进行专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增添职业幸福的动力。首先,将我园教师进行教龄分层、骨干分层、特长分层,接着对不同分层的教师进行了分析,根据她们的自我发展分析和愿望,针对性制定了相应的专业发展指导措施,并扎实落实。20年以下教师:1.借助优秀案例,培养反思能力;2.借助实践场景,培养问题意识;3.借助教研磨课,培养驾驭能力。20年以上教师:1.广泛阅读,增加积淀;2.鼓励探索,督促反思;3.激发成就,感受幸福。骨干教师:1.发挥个人特长,搭建发展平台;2.关注有效教学,增强科研能力;3.及时梳理总结,彰显研究成果。特色教师:1.点燃专业特长提升的热情;2.夯实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石;3.提供特长教学展示的机会。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规划是自我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之源,运用SWOT分析,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我、分析自我、设计自我,较科学地、有针对地设定措施,更好地帮助教师走上专业发展之路,从而获得幸福动力。
二、人性管理,愉悦身心,增强幸福体验
教师作为创造与营造乐园的幼儿园教育管理者与实施者,首先应该具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用自己的心和情去创造和营造温馨的乐园,因而教师阳光心态的培养,成为近几年来幼儿园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作为教师师德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着“以情育人,以理服人,以诚待人”的人本管理理念,采用情境参与,营造宽松和谐的集体氛围,体现自我价值,增强教师幸福的体验。师德教育重体验:为给教工精神以抚慰和放松,享受工作的愉悦,每学期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验式活动,使得教师的专业思想得以锤炼、师德修养进一步提升。如,有关斯霞老师的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传递着童心母爱的思想,让教师感受着斯人斯事的力量,从优秀教师身上吸纳到正能量,从而更加热爱工作、用心对待工作。又如,带领教师一起观赏“教师必看的十大经典影片”,深刻地感受和体验到关注个别特殊儿童,体会有爱心的教师对孩子们成长是多么的重要。每月一次的分享教育小故事,让教师学会怎样了解儿童、走近儿童,体验爱的温暖、教育的浪漫。为了让每位教师做会工作、爱生活的小资女人,我们还多次进行了生活DIY,制作海鲜饼、学做牛轧糖,学习插花艺术、尝试服饰搭配、学画生活妆容,让教师们学会享受生活、品味生活,充分体验工作之余悠闲生活的愉悦。游戏活动添生机:每周开展“快乐游戏之旅”活动,组织心育游戏、学做保健操、推荐一首歌曲、说个幽默笑话,舒缓神经、放松心情,营造快乐氛围,学会快乐工作。多样化游戏活动的组织,让幼儿园充满了欢声笑语,教师们也常常期待着这一欢乐时光。倾心交流换真情:我们注意在沟通上提高技巧,努力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教师阳光心态的养成。每周有重点地与不同教师促膝谈心,针对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寻求包容理解,达成对问题的共识,乐于接受建议,完善自我。采用说说你的委屈、教你一招的方式与个别有不良情绪的教师沟通,让她们学会敞开心扉,解开心中疙瘩;学期结束时,给每位教师送上爱心卡片甜言蜜语中有鼓励也有激励,激发教师们内在积极性,获得心理满足。关注细节暖人心:在管理中,善做有心人,从一日的细节和小事着眼,关心和体恤教师,让她们真正感受家的温暖。入园离园时,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声轻轻的问候;走廊里告示栏中不定期更换温馨提示和友情提醒;教职工无论家中发生何事,要么短信问候,要么抽出时间看望解决;在制度的执行中,能有机将情感因素融入其中,从小事中凝聚人心,激发教师更加积极地工作。
三、文化引领,传承发展,走向幸福之路
幼儿园文化是一所幼儿园行为规范总和和共同的价值观念,它涉及到幼儿园整体的发展、内涵发展和长远发展。用文化引领幼儿园的发展,让园所更具生命力,让教师拥有幸福感。我们进一步盘点幼儿园发展历史、过程,进一步找寻与拓展幼儿园文化的传承点。开展多形式的解读和对话活动,让教职员工自觉理解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文化,并真正内化为理念,外化为行为。如在主题沙龙活动中,让教师们畅谈“我园的文化内涵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又是如何落实的”。
幼儿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了办学品质,提高了社会认可度,也进一步增强了教师们的归属感。在逸乐童心课程文化的建设中,充分留给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幼儿园成为教师们的乐园。园本培训设计主题系列式的活动,运用游戏互动坊、教学现场会、学科沙龙吧等方法,将小组与大组、交流与点评、观摩与讨论、讲解与操作相结合,为每位教师提供展示、交流、分享的机会,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调动教师参培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快乐反思、树立自信、体验成功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共同到达幸福的彼岸。
总之,管理者要有宽广的教育情怀和浓郁的教师情结,为教师的职业幸福铺路搭桥,使教师的精神生活不断得到丰富,心理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职业品位不断得到提升,个体价值不断得到体现,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尽情享受职业的幸福。
作者:陈晓娟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逸仙小学附属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闫慧敏.教师的幸福感,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陈栋.关注师生生命成长构建和谐幸福校园,《视野(教师成长)》
西部牛仔夏令营
西部牛仔一家的生活和美国牛仔大片里描述的会一样吗?有没有梦想着在真正的美国西部的旷野农场上感受真正牛仔的生活?这个夏天为何不去美国怀俄明州的牛仔夏令营基地,和孩子一起学习驾驭与牛仔生命合为一体的烈马,在这里,无须有骑马的经历,纯正的牛仔会帮助新人从最基础的做起。体验牛仔的一切生活,享受这里的原始、热情、奔放……
西部牛仔夏令营基地在怀俄明州的中西部,占地近66000英亩,有三个北京城区那么大,整个基地中心方圆近百公里内少有人访问,车程一个半小时就能抵达黄石国家公园。景色原始而目山水的布局令人叹为观止。
在基地里,当地专业人士会热情地根据访客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喜好选择骑马。头戴毡帽颈围一块色彩鲜艳夺目的印花大方巾,脚蹬刺马钉的高筒皮套靴,腰挂匕首和短枪,两腿用力一夹,胯下坐骑顿时绝尘而去……当然,你也可以带上孩子悠悠骑行,带他到附近的小镇或草原上参观;也可以和孩子留在基地内的农场,一起体验骑马牧牛的情趣。
想象一下吧,多么美好的一个假期。
时间:7月10日至23日
费用:36800元/人
主办方:北京安捷之旅
提示:从北京、上海或广州出境,8至18岁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学生及其家长均可报名。
莎士比亚话剧夏令营
亲自走上《仲夏夜之梦》的舞台,与当地的老人、青年和小孩一起用英语演绎“乱点鸳鸯谱”的故事,在这部本就轻松活泼的话剧中任意穿插些小闹剧,迭起、笑料不断,在舞台上享受喜剧带来的轻松和狂欢。这仅仅是莎士比亚话剧夏令营中的―个小。 参加这个夏令营,怎能不去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特福德看看?在皇家莎士比亚公司壮观的庭院剧场,特别设计了带有凸出舞台的观众席。在这里观看英国的国粹,算得上是原汁原味的享受了。这里被《金融时报》描述为“近年来最好的戏剧场所”。
无论《哈姆莱特》《奥赛罗》还是《威尼斯商人》,无论是是悲剧、喜剧还是正剧,无论是坐在剧院里观看还是走到舞台上表演,在莎士比亚的一个个话剧中实地体会英伦文化的魅力,想必这个夏令营不但对英语交际大有裨益,也是享受自己制造快乐的最文雅的方式。
如果英文不好,或者对莎士比亚或是文学毫无根底,显然不会报名参加这样的夏令营。营友们都是志趣相投的“文化人”,自然在一起的谈资也很多。
想要靠近莎士比亚,当然不只是通过话剧。白金汉郡的莎士比亚小屋,是隐匿在典型英国乡村里的。因为莎士比亚曾经在此住过而出名。小屋里没有任何电灯,只有壁炉的火光忽明忽暗,阳光透过窗隙投射到桌上极其精美的瓷盘、茶壶上,斑斑驳驳,虽然是中午,却幽静暗暗得让人沉浸。如果愿意在这里过夜,价格也相对便宜。如果没有时间,即使绕道来喝个下午茶也是非常值得的。那种伊丽莎白时代乡村生活风格的体验千金难买。
时间:8月4日至13日
费用:24800元/人
主办方:神舟国旅
提示:持旅游护照前往。使馆会抽查面试,且客人回国后使馆也有可能抽查面试消签,面试费用自理。
哈利・波特魔幻夏令营
风靡全球的啥利・波特电影,让中国的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对这个神奇的男孩以及他的魔法学校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渴望。“哈利,波特魔幻夏令营”以哈利・波持电影拍摄场景为主要行程,囊括了哈利・波特魔术蒸汽火车、伦敦国王十字车站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霍格华兹式城堡、牛津霍格华兹魔法学校、阶梯与魔法大餐等等。
一下大巴,营友们就被安排在牛津当地的友好家庭入住。上午,孩子们和从其他国家前来的学生一起参加15人小班的英语培训。下午则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从参观牛津大学到户外游戏,从走进博物馆到撑船泰晤士河,更有还原《哈利波特》拍摄地的探宝和魔法活动。周末更是安排全天游览,每天晚上则在友好家庭中其乐融融。这样的夏令营怎么不会让孩子们乐不思蜀呢?
虽然这个夏令营更符合孩子们的胃口,但也没有忘记那些希望跟随孩子们一起去寻找童真的父母们。每天上午的英语课自然是不会欢迎父母的参与了,夏令营后颁发的结业证书对成年人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但这并不妨碍父母们与各种肤色的孩子们一起畅快享受欢乐时光。与孩子们一起记录下来的照片和文字,可以参加主办方举办的“英伦印象摄影展”和“英伦游学散记集”,说不定能在境内外的媒体上曝光。
时间:7月17日至8月6日,或7月21日至8月10日
费用:29800元/人
主办方:环球雅思学校、中广国际旅行社等
提示:报名之后放弃前往,将导致名额、机票、酒店等诸多方面的变动,境外合作单位将视国内组团方单方违约。若提供虚假材料而导致拒签,可能造成签证部门对组团方的信誉减损。以上两种情况还都可能对夏令营的其他成员造成损失,因此组办方不会对发生以上两种情况的报名人全额退款。
真实、和谐的外语生活环境,是克服恐惧心理,树立自信,提高口语能力的最佳方法。同时还有难得的机会去亲身感受国外的文化与风情。回国后与接待家庭继续保持书信往来,或者双方家长互访,的确是开阔视野和快速提高外语水平的最有效方法。
友好家庭夏令营
通过组委会,与异国他乡的一个家庭结成友好家庭,就仿佛在国外攀到了亲戚。这个暑期完全可以举家到对方家庭长住几个礼拜当然,作为礼尚往来,对方家庭的回访邀请也应该得到满足。 尽管组委会有对友好家庭的接待能力作出评估的义务,但家长最好还是要求未来的“洋亲戚”能出示当地警局出具的良好信誉证明。如果放心让孩子只身前往,最好选择那些有过接待“友好家庭”经验的家庭。他们更会关爱、尊重和鼓励孩子们,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和他们成为朋友,使他们成为家庭的一员。
组委会会将家庭或单独前往的孩子们精心分派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里,环境良好而且有当地家庭的孩子与宠物陪伴。在纯外语的环境中,营员们只能用外语来解决衣食住行方面的各种问题。真实、和谐的外语生活环境,是克服恐惧心理,树立自信,提高口语能力的最佳方法。同时还有难得的机会去亲身感受国外的文化与风情。回国后与接待家庭继续保持书信往来,或者双方家长的互访,的确是增加视野和快速提高外语的最有效方法。
时间:7月14日至7月26日
费用:17500元/人(法国)26800元,人(美国)
主办方:中商国旅商务一部
提示:有随队工作人员处理语言交际、身体健康等特殊问题,可随时联系。另出国前应准备少量个人物品,常备治疗感冒、腹泻等的常规药物。尽量尊重当地和入住家庭的生活习惯,不单独外出,不随入住家庭前往外地和偏远地方,每天参加夏令营集体活动,每天保证和国内家庭联系。
日本主题公园夏令营
日本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喜欢建主题乐园的国家了。在山间、海滨或是城市中,随处可见不计成本营造出的巨大的奇妙天地。
东京的迪斯尼乐园自然是当地人的骄傲。不但是全球最大的迪斯尼乐园,比美国本土的两个迪斯尼乐园还要大,而且接待游客量长期处于全球五个迪斯尼乐园的前列。五个“园中之园”占据了七八十公顷,而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35项精彩的表演,其共同特征是一切都是活动的,有声有色的。奇异、新颖、惊险、激烈的情景和人物,会使游客忘掉现实,进入另一个世界。这里最大的魅力是,从开园到现在,一直不断添增新的游乐场所和器具。如果曾经去过这里,也不妨故地重游。新增的乐趣和体验,同样让人不虚此行。
在亚洲,没有任何地方比豪斯登堡更像荷兰,理由很简单,这里不仅建筑上仿照荷兰风格,还郁金香遍地。鲜花与阳光、运河与风车共同织就了城堡的浪漫。一进入豪斯登堡,3。万株郁金香便会令你宛若身处荷兰,三座大风车在阳光下慵懒地转动,其中一座还可以让游客进入其中。
坐落在北九州市的太空世界是NASA认可的唯一境外训练中心。在这里可以参加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的无重力训练,或是进入“未来都市”,进入太空舱,喜好探险的还可以进入黑洞探寻奥秘。
女孩子更喜欢Kitty猫。三丽鸥彩虹乐园是一个以七项游乐项目为中心的全天候型室内Kitty主题乐园。在这里可看见Hello kitty、Cinnamoroll、USAHANA等彩虹乐园的卡通明星。固定上演的Hellokitty歌舞秀,是彩虹乐园最受欢迎的节目。华丽的布景和服装,浅显简单的故事情节,大人们也能强烈感受到失落已久的单纯之心。
时间:7月4日至8月底均可出发,每周两至三团
费用:6980元起/人l四天7480元起/人(五天)13880元/人(十天)
主办方:中青旅出境旅游公司
关键词:李商隐;隐晦诗;阐释;表现模式;说话者:主人公
中图分类号:12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1)05-0063-08
作为一个诗人,李商隐的诗歌创作风格可谓多样。然而李商隐之所以成为今日读者心中的李商隐,主要却还是因为他那些隐晦难懂的诗。这些诗的语言并不艰涩古怪,有时甚至近乎直白,然而我们却不能清楚地理解它们的意思。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隐晦诗的难解性可以被定义为一种不确定性,即同一首或同一句诗有多种阐释的可能性。由于中国古代诗歌语言的特性,以及诗人的主观处理,李商隐诗歌的不确定性往往源于说话者和主人公的模糊性。从说话者和主人公的关系着眼,本着除了有变化标记之外保持说话者同一性的原则解读李商隐的诗歌,从而确定什么是确定的,什么是不确定的,以及不确定性的成因,便是本文主旨所在。除此之外,本文也会试着分析这种不确定性是如何使不同的阐释成为可能的。
一、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说话者与主人公
刘若愚先生认为,作为一种“完全没有语尾变化的语言,中文没有‘格’、‘性别’、‘语气’、‘时态’等等的重荷”。这一特点一方面“使作者能够集中于主要重点而且尽可能地简洁”,另一方面“却容易导向暖昧不清”。就中国诗歌语言而言,这种“暧昧不清”的特性常因主语的省略而增强。基于中文是一种以话题为主的语言,而非像英文那样是一种以主语为主的语言,本文选择广义上的“主人公”(即主要描写对象)而非“主语”一词与“说话者”相对应。
就唐诗而言,虽然一首诗可以有多个主人公,若无变化标记,一首诗的说话者却往往是同一的。当然,说话者并不一定是诗人自己。诗人可以用自己的身份说话,也可以用他人的身份说话(代他人说话或者投入他人的角色说话)。当诗歌中无代言标记以及当诗歌的说话者性别与诗人相同或者性别问题不影响对诗歌的理解时,说话者一般被等同于诗人自己。
因为本文旨在讨论说话者(无论说话者是不是诗人自身)与主人公的关系,所以不会深入探讨说话者的身份问题。不过,在李商隐的一些隐晦诗中,尤其是那些描写女性或者爱情的诗中,说话者的性别问题与主人公一样会成为理解这些诗歌的关键。
中国古代诗歌中说话者和主人公的关系可以依表现模式概括为以下三类:
1.第一人称表现模式:主人公即说话者。在此模式中,或隐或显的主人公都以第一人称呈现。这种模式加强了描述的可信性,并拉近了说话者与受话者、读者之间的距离。而当说话者为诗人的时候,第一人称的表现模式亦强化了诗歌的自传性。
2.第二人称表现模式:主人公即受话者,或隐或显皆以第二人称呈现。这种表现模式因说话者对受话者的直指性而时刻吸引着受话者(有时即读者)的注意力。
3.第三人称表现模式:主人公既不是说话者,也不是受话者,而是以第三人称呈现的另外的人或事物。在此表现模式中,说话者因置身于其描述的内容之外,故能以全知全能的方式展开叙述。
二、说话者与主人公的关系确定
的李商隐诗歌
在李商隐大多数的应酬、咏物、咏史诗,以及部分关于女性、爱情的诗歌中,说话者和主人公的关系都较易从以下几种途径推断出来:
1.从诗题上推断
一些诗歌的题目(尤其是应酬诗)往往包涵着丰富的信息,可供我们确定诗歌中说话者与主人公的关系。如: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新人桥上著春衫,
旧主江边侧帽檐。
愿得化为红绶带,
许教双凤一时衔。
由诗题可知这是一首代言诗:诗人是以官妓的口吻写这首诗的。因此,此诗的说话者是官妓,受话者是新旧两任从事。第一联的主人公表面上虽然以第三人称的词“新人”、“旧主”指代,但此二词所指的是受话者(两个从事)。因此第一联用的实际上是第二人称的表现模式。第二联中,我们不难看出被省略的主语就是主人公(即本诗的说话者官妓),因此第二联的表现模式是第一人称表现模式。
虽然诗人通过题目表明他是在为官妓代言,仿佛置身于整首诗歌之外,但第一联中对两从事风流形象的戏剧化描写以及第二联中官妓所直接表达的有“猥亵”之嫌的愿望,却使此诗更似诗人假借官妓之口对两从事的调侃之作。
2.从人称代词上推断
一首诗中的人称代词也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主人公与说话者的关系。在李商隐的诗歌中,人称代词最常见于应酬、叙事、咏物及咏史诗中。比如《蝉》一诗,其说话者与主人公的关系由于第一、第二代词的对举而十分明晰: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通读全诗不难发现,尾联中的“君”即指蝉,“我”指说话者。首联的主人公即省略之主语“蝉”。虽然颔联的主要描述对象是蝉的声音及蝉的栖身之所,但二者皆以蝉为中心,故其主人公还是可以被认为是蝉。因此首颔二联所采用的是第三人称的表现模式。颈联被隐含的主人公即说话者,所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表现模式。包含第二人称代词“君”(即蝉)的第七句的主人公和受话者都是蝉,但与以第一人称为表现模式的末句联系在一起,我们不难发现第七句的主人公“蝉”是作为末句主人公“我”的参照物或者铺垫而出现的,因而尾联的整体主人公仍可被认为是说话者。
此诗无代言标志,由“薄宦”可知说话者为男性,所以说话者可以被认为是诗人自己。全诗由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表现模式的转换,使被咏之物“蝉”与吟咏之人“说话者”(在此处即诗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对照关系:不仅蝉鸣对诗人有警戒作用,蝉的存在本身也让诗人看到了自己。许多评论家将蝉视为诗人的自喻:蝉的高洁秉性可被视为诗人的自指,而蝉鸣也往往被比作诗人的苦吟。因而首二联中对蝉的特性及其生存环境的描写成了诗人第三联中回忆自身仕途漂泊而无家可归的引子。而诗之末联中作为“我”之参照物的“君”又与首联之蝉相呼应:“我”及“我家”的清贫正似蝉之高洁难饱。全诗如纪昀所云:“前半写蝉,即自喻;后半自写,仍归到蝉。”
3.从上下文推断
当诗题无明确指示,诗中亦无人称代词时,说话者及主人公的关系有时亦可从整首诗的内容上推断出来。如李商隐之《即日》:
一岁林花即日休,
江间亭下怅淹留。
重吟细把真无奈,
已落犹开未放愁。
山色正来衔小院,
春阴只欲傍高楼。
金鞍忽散银壶漏,
更醉谁家白玉钩?
第一句描述的是一日之景,而其主要描述对
象是“林花”。二、三句的主人公即被省略之主语,也就是说话者。第四句的主要描述对象虽为省略之主语“林花”,但其又通过“未放愁”与说话者联系了起来:林花被拟人化附上了说话者的情感。颈联又以第三人称表现模式开始描述自然景物。经过第七句以第三人称表现模式描述的离别景象之后,说话者又以第一人称表现模式回到了末句。虽然整首诗交叉着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表现模式,但由第三人称模式所描述那一日的场景都是与说话者的行为情感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就整体而言,整首诗的主人公可被认为是说话者,写的是他的所见、所为,及所感,主要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表现模式。
4.从虚词上推断
李商隐是好用虚词表达情感的诗人之一。如下《偶题二首(其二)》所示,一些虚词的使用也可以帮我们判断诗中说话者与主人公的关系:
清月依微香露轻,
曲房小院多逢迎。
春丛定是饶栖夜,
饮罢莫持红烛行。
首联采用的是第三人称的表现模式,说话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描述时、景,及“曲房小院”中的人来人往。第三句中的副词“定”表明说话者在对主要描述对象即春丛中隐藏的一景作一种猜测,而末句的副词“莫”也表明说话者在对主人公即受话者提出一个建议。
全诗前三句采用的是第三人称的表现模式,主要描写对象是景;末句采用的是第二人称的表现模式,主人公是诗的受话者,无论是说话者自己还是参加宴饮的其他人。
三、说话者与主人公关系不确定的
李商隐诗歌
李商隐诗歌中相当一部分,尤其是那些描写女性及爱情的诗,其表现模式是模糊或者无法确定的。我们称这些难以理解或者难以确定其内容的诗为隐晦诗。这些诗中往往没有上述能帮我们推断说话者和主人公关系的因素。而且这类诗由于内容涉及女性,所以说话者的性别常常会直接影响我们对这些诗歌的理解。在分析这些诗时,“说话者同一性”原则无疑成了诗歌阐释的向导,减少了不同阐释的可能性。下文将本着这一原则着力解释说话者与主人公关系的不确定性是如何使我们对这类诗歌产生不同理解的。
1.在李商隐描写女性及爱情的一些隐晦诗中,说话者的性别是可以确定的。左右这些诗歌内容甚至表现模式的是受话者或者主人公的不确定性。如李商隐著名的《无题四首》其一便是此例: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与人称代词相似,尾联中的“刘郎”典故是推断此诗说话者的关键。说话者用刘郎与自己比较:说话者离所爱的距离比刘郎离蓬山的更远。由参照者刘郎的性别,可以断定说话者为男性。
如脚注所示,此诗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以“说话者同一”原则为基础对主人公(或主要描写对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一些确定的信息。
第一句中的主人公一定是说话者想见之人(如他所爱之人),她或的确曾经来过,或答应来实际上却没有来,或只在说话者梦中来过。由于无题诗缺乏信息,这一句采用的可以是第二人称表现模式(若此诗写给说话者所爱之人),也可以是第三人称表现模式(向别人描述所爱之人)。第二句的主要描写对象是时间,即采用第三人称表现模式:指示说话者至五更还未睡着或在五更时醒来。
第三句以梦的形式展现出一种强烈的个人经历,因此主人公很可能就是说话者:他在梦里哭泣,但却无法唤回远去的爱人。不过我们仍无法确定一些细节:这描写的可能是说话者常做的一个梦,也可能是五更以前他做的一个特定的梦。第四句的被动语态暗示主人公仍是说话者,写信可能是他经常做的一件事,抑或是他在五更梦醒后做的一件特定的事。总之颔联所采用的主要是第一人称表现模式。
第三联中以第三人称表现模式描写的细节都与一个潜在的人物息息相关。它可能是说话者(他在凝视着卧室中那些令他回忆起他与所爱之人度过的欢乐时光的痕迹,或者准备好了这一切在等待所爱之人的来临可她却没有来),也可能是说话者所爱之人(说话者描述的是想象中她的卧室的场景)。无论是哪一种阐释,卧室中的这些细节都传递着说话者对他所爱之人的思念。
第七句虽然用的是第三人称的表现模式,但它是采用第一人称表现模式的末句的铺垫,故尾联总体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表现模式。
由于每一联意思的不确定性,全诗可以有多种阐释。但一些基本信息,无论是有关爱情的抑或是有政治寓意的,在不同的阐释中保持不变:说话者与其所爱之人分隔两地,他于深夜绝望地想念着他的爱人。
不考虑《无题》诗代言标题遗失的可能性⑤,此诗尾联说话者的男性标志使读者倾向于将说话者等同于诗人自己。而此诗颔联和尾联所采用的第一人称的表现模式及此诗说话者与其所思之人的恋爱关系使读者很容易将此诗作为诗人对自我感情经历的真实写照。
2.李商隐一些隐晦诗中,主人公是可以确定的,但其表现模式不可确定,说话者的性别也影响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如:
《无题二首》
其一
凤尾香罗薄几重?
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
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
断无消息石榴红。
班驹只系垂杨岸,
何处西南待好风?
与前一首《无题》一样,此诗描写的亦是一段爱情故事。
诗的首句描写的是一个场景,而次句省略之主语――缝“圆顶”的女子,正是首联的主人公。若如大多数评论家(包括《集解》作者)所言“圆顶”是婚嫁时所用之物,我们可知主人公在缝“圆顶”之时期盼着婚礼。
颔联无人称标志,但我们从“扇”之典故与“羞”不难推断出第三句的主人公应为首联所述之女子,而第四句的“语”应发生在女子与她所爱之男子之间。虽然我们无法确定坐车的是女子还是男子,结合两句之意,颔联的主人公应为女子。此联亦无时间标志,但根据颈联中标志过去的“曾”及尾联中男女不在一地的现时状态,我们可以推断出颔联的这一场景很可能发生在过去,如回忆初见之情形。
第五句中的时间标志“曾”暗示此句所写一方寂寞地等着另一方的场景发生在过去;而第六句则回到了现实并呈现了时间的流逝:自那以后另一方毫无音讯。由第七句中的“班驹”我们断定离开的是男子,因此颈联描写的是等待离开男子音讯的女子,即主人公为女子。
第七句中的班驹显然是男子的坐骑,而末句中待好风之人即为待男子之女子,因此末联的主人公仍可被认为是女子。
虽然我们推断出全诗的主人公为女性,但由于缺乏信息的诗题及很多诗句中省略的主语,全诗的表现方式有三种可能性:若此诗采取的主要是第三人称的表现模式,说话者的性别则不成问题(全诗从旁观者角度描写了一个女子回忆、思念她所爱的男子,并期待他的归来);若此诗采取的是第二人称的表现模式,说话者的性别也不是
大问题(全诗以第二人称描写一个女子对她所爱之人的思念);此诗还可能采取的是第一人称的表现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说话者是女主人公(诗人以女主人公口吻描述对她所爱之人的回忆、思念和期待)。
虽然此诗描写的是明显的男女恋爱关系,但诗人不是以第一人称表现的爱情故事里的男主角,故大多数传统评论家赋予了此诗政治寓意,而非将其当做诗人亲身经历的一段感情描述。
3.在李商隐的一些更为复杂的隐晦诗中,主人公、表现模式及说话者的性别都不能确定,每一联甚至每一句都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模式。这种多重不确定性无疑使诗歌阐释有了更多可能性。如下列之《促漏》诗,标题因取诗文首二字而不含任何信息,所幸我们本着“说话者同一”原则可以从上下文及一些关键语词推断出主人公及说话者性别的可能性:
促漏遥钟动静闻,
报章重叠杳难分。
舞鸾镜匣收残黛,
睡鸭香炉换夕熏。
归去定知还向月,
梦来何处更为云?
南塘渐暖蒲堪结。
两两鸳鸯护水纹。
通读全诗,虽然我们可以知道此诗讲述的是一对已经分离或即将分离的男女的故事,却无法确定前三联的主人公。
由于首联中动词“闻”和“分”都是被动语态,并无明显性别标志,因此我们无法断定与之相联系的主人公的性别。不过由感官动词“闻”和心理副词“难”可知第一联很可能采用的是第一人称表现模式。
颔联描写的是同一人房中的细节。由于注解所提及的“收”字的多重含义,此处描写的可以是男子住处之女子用过的镜匣(主人公为男)、女子闺房之镜匣或女子合上镜匣的动作(主人公为女)。
颈联为全诗最不确定之处。第五句由于“归去”、“向月”两动词主语的省略,我们不知道说的是男子的离开还是女子的离开。若此句的主人公是男子,可以是男子表达自己离开后还是会望着月亮思念女子或女子想象男子离开后一定会望着月亮思念自己;若此句的主人公是女子,可以是女子预测自己离开后很孤独或男子想象或者预测女子离开后的孤独。第六句虽然主语又被省略,但根据巫山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典故,我们可以断定主人公是女子。由第五句中的关键动词“定知”可知说话者揣测的是自己所恋之人,或表达的是自己的决心。而五、六两句中动词方向补语“来”、“去”的对举,更佐证了此联的说话者为男女主人公之一。此诗无转换说话者的标记,故全诗的说话者即男或女主人公。
尾联是以第三人称表现模式所写的一个春天日景,旨在传达动植物适时团圆,反衬男女主人公业已分离或即将分离的事实。
由于全诗的说话者为男女主人公之一,所以全诗的受话者可以是另一个主人公(主人公一方写给另一方)或其他人(主人公之一将自己的故事写给其他读者)。按受话者分类,下列两表总结了对此诗的不同阐释:
由以上两表得知,无论受话者是不是男女主人公,全诗主要采取的是第一人称的表现模式。此诗诗题无代言标志,所以当说话者是男主人公时,很容易被等同于诗人自己,全诗亦成为作者对自己所经历的一段感情的描述。而当说话者是女主人公时,与《无题二首》其一类似,此诗的“闺怨”易被传统评论家披上政治外衣。
4.由上述隐晦诗所示,当诗中说话者的性别、主人公或两者皆不确定时,我们通常需要从诗歌内容上判断说话者与主人公的可能关系,并根据各种可能的组合对全诗进行阐释。这种内容上的不确定性也反映出这些隐晦诗重在传达细腻的感情,而非落实的内容。就诗歌赏析接受而言,这种不拘于事实的细腻情感的抒发具有一种普适性,即很容易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这或许也是李商隐的隐晦爱情诗受历代读者欢迎的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诗歌批评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传统时刻推动着传统评论家们赋予这些写女性或者爱情的隐晦诗“更深刻”的政治寓意或者把它们与诗人生平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对应起来。当诗人与其所描写的女主人公并无个人关系,或者当说话者为女主人公时,女主人公常被看作是诗人的自喻;当说话者为男性,并是诗中所描写之爱情故事的男主角时,虽然这种男女之情亦可被看做诗人与上级关系的比喻,但更多的还是被当做诗人真实的情感经历。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