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认知障碍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老年认知障碍康复训练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认知障碍康复训练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认知障碍康复训练方法

第1篇:老年认知障碍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早期;康复治疗

缺血性卒中(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占全部脑卒中的80%其致残率、病死率及复发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表现有肢体运动功能、言语、认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其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卒中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最大障碍[2]。近年来,很多学者提出早期介入康复,认为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体征不再发展后48h康复即可开始[3]。在我国,多数医院已经形成了综合康复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笔者对康复治疗手段做一下分析和探讨。

1.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摆放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脑卒中偏瘫痉挛姿势表现为上肢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下肢外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包括健侧卧位、痪侧卧位和仰卧位。无论何种,均需要2小时翻身一次,并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王静等研究了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作用,结果良肢位摆放治疗组在肢体痉挛、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痛、足下垂、废用综合征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4]。王淑会等通过对186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早期康复中良肢位的摆放对减少残障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5]。

2.关节活动度训练

从早期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可以维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有效防止肌肉年废用性萎缩的发生,促进全身功能恢复。刘学文等研究了关节活动度的维持对患者肌力的影响,结果使用关节活动度训练的康复组肌力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6]。侯丽双通过对65例脑卒中患者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后观察得出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以减轻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7]。对患侧肢体的关节多采用被动方式,训练时患者取舒适、肌肉放松,治疗者手法要轻柔、缓慢,由近端大关节到远端小关节依次进行。关节的活动应在正常活动范围内进行时,避免引起疼痛和组织损伤。

3.高压氧治疗配合康复训练

高压氧治疗可提高脑组织的氧分压及血氧含量,加速氧的弥散速度,改善脑细胞氧供,恢复部分存在重组能力的脑组织功能;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血液流变,提高受损脑组织区域的细胞功能;增加脑干和网状激活系统供血,促进大脑整体功能恢复,改善认知功能。王毓雯等人的研究证实高压氧+综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8]。

4.神经促通技术

神经促通技术是指为促进中枢性瘫痪患者正常运动模式、姿势、控制力及平衡反应的形成,抑制和避免异常运动模式而采用的一系列训练方法,包括两方面:①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姿势反射、平衡控制能力形成;②抑制原始、异常的运动形式[9]。李莉华运用促通技术持续治疗8周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结果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有显著提高[10]。

5.健侧代偿训练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会因老化逐渐出现一些生理和心理的改变,包括器官系统的储备能力下降;内环境调节能力下降;外环境适应能力下降;应激能力下降;产生消极的心理,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认知障碍[11]。对于患侧肢体预后不佳的老年患者应尽早采用健侧强化、代偿的训练方法,而且,我们在长期的康复工作中发现许多脑卒中偏瘫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其健侧肢体也出现一些运动障碍,这使得健侧强化、代偿训练更有必要。

6.患侧下肢负重训练

患者的平衡与步行功能脑卒中偏瘫患者常有平衡功能障碍,它影响步行等日常生活活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加跌倒发生率。以功能实用动作为目标,在常规平衡训练基础上,在负重率反馈下加强患侧下肢负重训练。金挺剑[12]等人观察了该方法对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常规平衡训练基础上,负重率反馈下强化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治疗可加速患者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能极大地发挥脑的“可塑性”,对于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萍,胡静仪,张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和纤溶的变化[J].血栓与止血学,2006,13(4):158-159.

[2]关晔,王茂斌,励建安.临床康复学[M].2006,1:36―37.

[3]李剑,袁文斌,冉春风,等.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2):144-145.

[4]王静.偏瘫早期良肢位摆放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9):123-125.

[5]王淑会,程晓霞,李淑萍.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良肢位的护理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2.

[6]刘学文,陈淑江,杨丽.关节活动度维持及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5:59-61.

[7]侯丽双.早期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9:63-65.

[8]黄东峰,丁明辉,陈少贞,等.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特点与早期康复干预的标准[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5)272―274.

[9]励建安.康复医学[M].科学出版社,2008:7-108.

[10]李莉华.促通技术及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J].现代康复,2001,5-7.

第2篇:老年认知障碍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 脑血管病;语言障碍;康复护理;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

脑血管病是一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多发。国内研究资料显示,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脑血管病患者可产生各种言语障碍[1],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觉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障碍、书写障碍等,对患者的正常交流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改善患者语言障碍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脑血管病语言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脑血管患者语言障碍的临床康复护理方式和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脑血管病语言障碍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40-79岁,平均(67.50±10.23)岁;其中脑梗死患者38例,脑出血患者24例;按照失语症分类,其中Broca失语37例,Wernicke失语14例,完全性失语8例,命名性失语3例。失语程度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检查。言语障碍的评估标准为:0级:无有意义的语言或听觉理解能力;Ⅰ级:言语交流有不连续的言语表达,但听者在言语交流中感到困难;Ⅱ级:在听者帮助下,可能进行熟悉话题的交谈,但对陌生的话题不能表达,双方都感到交流有困难;Ⅲ级:对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经历能较快地领悟或表达,对不熟悉的事物或经历则表达困难;Ⅳ级:言语流利,但有时出现理解障碍,;Ⅴ级:言语障碍极轻,不易被他人察觉,仅患者自己有所体会[1]。根据评估标准,0级6例,Ⅰ级21例,Ⅱ级20例,Ⅲ级13例,Ⅳ级2例。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护理方案不同,将6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1例,观察组患者31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环境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康复护理干预:

1.2.1 心理护理 脑卒中后常有肢体偏瘫、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易怒。病人一般都需要家属陪伴,希望得到更多关心。患者虽无正常的语言交流,但是可以从非语言方式中获取到对方的信息,护士在为患者服务时应该做到热情、微笑、亲切,采取非语言方式在互相交流中建立起可信任的形象[2]。鼓励患者面对现实,维护其自尊心,耐心说服其克服害羞,自卑心理,要尽早开口大声说话,即使不清楚或不流利,也要给以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增强患者的自信心。责任护士、家属及亲朋好友多与病人交谈,缓慢清晰的解释每一个小问题,直至病人理解。当患者说话时,要认真倾听,并经常随时点头表示理解,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如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失败多次后,要给其讲一些真实的病例及趣味小故事,缓解病人的尴尬局面[3]。

1.2.2 康复护理干预 ①言语治疗通常都是由言语治疗师制订计划并负责具体治疗实施的,责任护士应了解训练内容,重点是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学习和运用各种交流技术,促进言语功能的恢复。利用每天做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治疗的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并指导患者家属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言,将每天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动作告诉患者,并帮助其学习、复述出对应的词语,如:吃饭、喝水、睡觉、起床等。②协调安排好各种治疗时间,言语治疗宜安排在上午,每次训练不要过久,最好在30分钟左右。训练内容要适合患者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能够引起患者的兴趣,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③按照语言康复要求,加强日常语言训练,训练中所选择的内容应设计在成功率的70%-90%的水平上,每次让患者感到有成功的希望;重视每一次与患者接触的时机,尽量与患者多交流。④与患者交谈时,语速要慢,力求简练、通俗、易懂,对伴有认知障碍的患者还应配合手势、图片或实物等。

1.3 评定标准 治疗后患者语言障碍的评估标准提高2级(如由Ⅰ级提高到Ⅲ级),为显效;评估标准提高1级,为有效;治疗前后患者的语言障碍情况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采用院方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χ±s)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

3 讨 论

脑血管病是当前临床比较常见的病症,其导致的语言障碍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交流造成较大影响,临床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和康复训练能够循序渐进地帮助患者改善语言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科学地评估失语的类型和程度,根据其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充分调动患者语言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综合康复训练护理干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李胜利.语言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8-98.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