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动物实验方案范文

动物实验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物实验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动物实验方案

第1篇:动物实验方案范文

一、组织领导1、成立“**区城区锅炉烟尘污染整治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二、职责分工各成员单位要切实重视烟尘整治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各成员单位职责和任务,具体分工为:(一)区环保局:1、牵头协调烟尘整治联合执法活动;2、对烟尘污染基本情况调查摸底;3、负责环境违法问题的查处和整改措施的落实;4、掌握和通报烟尘整治工作进展情况;5、负责区直单位锅(窑)炉烟尘污染整治工作。(二)区经委:负责监督检查应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及产品,并依法提请区政府予以关闭、取缔。(三)区质监分局负责对锅(窑)炉安装、使用、检验、改造等监督管理,以及锅(窑)炉操作人员的资格考核。(四)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加强锅(窑)炉使用单位安全生产监管,促使锅(窑)炉使用单位完善安全生产条件,避免或减轻安全事故。(五)区工商分局对申办或年审营业执照的锅(窑)炉使用单位,严格进行核查。(六)区公安分局保障烟尘整治专项行动顺利开展,制止暴力抗法事件。

三、烟尘污染整治要求1、按照国家经贸委《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规定,“0.4-0.7吨/时立式水管固定炉排锅炉”应予淘汰,由经贸部门实施;2、经检验、检测,达不到安全要求的锅(窑)炉禁止使用,没有合法操作使用证件的司炉工不准上岗,由质监部门实施;3、对现有1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必须改油、改气、改烧无烟煤,1蒸吨以上燃煤锅(窑)炉,还必须配套使用除尘设施,以确保烟尘和噪声符合国家排放标准;今后,热电厂供热范围外新建或更换的1蒸吨以上燃煤锅(窑)炉,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由环保部门监督实施。4、对办理营业执照的锅(窑)炉使用单位,没有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经环保部门审批同意的,工商部门不予办理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年检;5、根据锅(窑)炉使用单位的具体违法情节,由具有相关行政处罚权的单位依法予以处罚;6、各成员单位要组织本单位执法人员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并积极参加联合执法检查活动。执法人员要文明执法、严格执法,采取积极稳妥的工作方法,以说服教育、引导为主,防止出现过激行为,保持社会稳定。各成员单位要加强联系,协调配合,互通信息,建立健全违法案件移送制度,确保烟尘整治专项行动的顺利进行。

四、实施时间专项行动自发文之日至**年8月31日实施。

第2篇:动物实验方案范文

活动主题:远离烟草,珍爱生命

活动时间:2012年5月30日上午8:30-10:00

签到时间:2012年5月30日上午8:00

活动地点:

活动领队:

活动流程:

1、8:00准时集合签到

2、和衡水学院爱心社会合

3、做活动动员和倡议

4、条幅上签名

5、向市民进行控烟宣传和发放宣传资料

6、参与活动志愿者合影,现场活动总结

联盟准备材料:主题条幅一个、控烟宣传卡片500张。

注意事项:

1、。宣传人员现场绝对禁止吸烟。

第3篇:动物实验方案范文

2019幼儿园世界无烟日活动策划方案

活动背景及目的:

2019年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起的第29个世界无烟日,口号是 烟草致命如水火无情,控烟履约可挽救生命 。活动目的让孩子们了解吸烟有害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吸烟更会污染环境,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活动时间:2019年5月30日

参加人员:中班组全体师生

活动地点:幼儿园内

活动内容

1、认识禁烟标志

2、了解吸烟对身体和环境的危害。

(1)通过故事、图片教育幼儿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图片上的人长得怎样?他为什么会咳嗽、生病?幼儿将自己调查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有吸烟的人牙、衣服、手指怎样?)

图上的人被什么呛得直流眼泪?阿姨肚子里的小宝宝为什么哭?

加油站为什么发生火灾?知道吸烟容易造成火灾。

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吸烟污染环境,使空气变得浑浊;吸烟既危害自己,又危害别人的身体健康;吸烟容易引起火灾,造成财产损失。理解词语:污染

3、宣传戒烟:

发放宣传单,通过大手牵小手的活动,向家长普及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

4、绘画 禁止吸烟 标志

指导幼儿每人制作1个 禁止吸烟 的标志带回家里,鼓励幼儿人人争做禁止吸烟的小宣传员。

【附件】控烟知识纳入教学内容

① 健康教育课 ②生物课 ③生化课 ④语文课 ⑤数学课 ⑥美术课 ⑦其它

学生参与控烟教育的形式

① 主题班会 ②同伴教育 ③科普教育 ④参与社区的控烟宣传活动 ⑤其它

组织拒吸第一支烟的签名活动情况

① 近年来连续开展签名活动 ②组织过二次 ③从未组织过

开展致亲人戒烟一封信活动的情况

组织情况

1、近三年来组织的情况

①一次 ②二次 ③三次 ④三次以上 ⑤从未开展(调查结束)

2、在三年开展活动中学生与家长的参与情况

①参加活动的班级数

②参加活动的学生数

③家长参与活动的反馈数

活动的效果

1、对创建无烟学校的影响

(1)有利于争取家长支持无烟学校的创建

①非常重要 ②重要 ③没关系 ④无所谓

最新幼儿园世界无烟日、三八节活动方案范例(3篇)策划书 策划方案

(2)扩大无烟学校创建活动的教育影响

①非常重要 ②重要 ③没关系 ④无所谓

2、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与作用

(1)加深学生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

①非常重要 ②重要 ③没关系 ④无所谓

(2)有利于学生与家长之间对控烟知识的交流

①非常重要 ②重要 ③没关系 ④无所谓

(3)活动对家长的吸烟行为起到劝导作用

①非常重要 ②重要 ③没关系 ④无所谓

(4)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

①非常认真 ②认真 ③不认真 ④无所谓

3、家长参与活动的态度

(1)表示戒烟或不在孩子面前吸烟

①非常支持 ②支持 ③做不到 ④无所谓

(2)家长在校园内做到不吸

①非常支持 ②支持 ③做不到 ④无所谓

4、学校对开展此项活动的认识

(1)有助于对学生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教育

①非常重要 ②重要 ③一般 ④作用不大 ⑤无所谓

(2)是对学生参与控烟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

①非常重要 ②重要 ③一般 ④作用不大 ⑤无所谓

(3)活动开展让孩子劝阻家长远离烟草,减少被动吸烟的有效方法

①非常重要 ②重要 ③一般 ④作用不大 ⑤无所谓

(4)此活动对学校其它教学的影响

①可相互促进 ②影响其它教学任务 ③不影响 ④无所谓

5、学校今后是否还组织此项活动

第4篇:动物实验方案范文

1 动物的选择

1.1 动物来源确定 动物来源要选择国家、省相关部门确定的医学动物实验室,其中包括《实验动物管理条件》、《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并取得医学动物实验条件的合格证明书。 其要求实验动物的同种属、同品系、同月龄、性别雌雄比例。

1.2 熟悉并了解实验动物 在实验前,准备阶段要到相应动物实验室对参加实验的动物进行初步的观察、了解,主要观察其生活习性、了解饲养要求等,重点掌握实验的组织、器官等生理解剖部位、特点、并作初步评估。

2 预实验

预实验是对研究技术、方法的训练,对设计方案的实践评估,同时可以了解实验动物对各种处理因素的反应情况,以及在试验过程中,动物在生理、精神状态、饲养等方面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以了解,以便在正式实验过程中作好提前的预防、分析,保证实验过程的顺利实施。

3 实验方法

3.1 保证动物或预行实验静脉的随机分组 采用抽签法,在正式实验前1周对动编号、打印分组,并保证实验静脉的完好。

3.2 设置对照组 实验组、对照组应具有可比性,包括对象、饲养环境与方法,操作、处理因素等。

3.3 设计方案 要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设计方案。

3.4 做好观察指标的管理 选择必要的观察指标,如实验室检查、X线、病理、细菌 培养等,记录结果要拟订专用表格,必要时建立实验动物病 历与档案,具体项目包括日期、时间、实验者、取标本者以及样本的编号排序等要逐一详实记录并签字。

4 实验效果

动物实验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对整个实验过程必须周密布置,诸如以上各项做法,尽最大限度地保 障动物实验的质量。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5 讨论与分析

动物实验尽管有一定的不足,但在人体实验之前,动物实验是很重要的医学研究方法,因此,从事医疗科研人员应该更多熟悉、了解和掌握有关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为临床科研工作做好基础。

第5篇:动物实验方案范文

一 什么是3R

实验动物作为人类的替身为人类的科学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实验动物使用数量猛增,实验动物的痛苦及其权利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在西方动物保护运动的推动下。1959年拉舍尔和微生物学家伯可(Burch)在其著作《人道实验技术原理》(Principles of HumaneExperimental Technique)一书中第一次系统提出了3R(reduce,refine,replace)理论。之后,欧美各国成立了许多科学研究用动物福利的保护组织,如成立于1969年的英国医学试验用动物中替代法基金会(FRAME)和国际动物福利基金会(IFAW),1980年成立的人道对待动物协会(PETA),1981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动物试验替代中心(CAAT)成立,这些基金会或研究机构的成立,推动了实验动物福利立法的进程,也促进新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快速发展。

3R理论自形成以来一直影响着西方发达国家有关实验动物的法规,如美国的动物福利法案(1966年),瑞士的动物福利法(1979年)。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等发达国家动物福利法的发展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如英国的动物科学实验程序法案(1986年),瑞典1988年公布实施了《动物福利法》(2002年修订),丹麦1991年实施了《动物福利法》,1993年德国实施了《动物福利法》(1998年修订),葡萄牙1995年公布实施了《保护动物法》,日本《人道对待和管理动物法》(2005年)。总的来说,欧洲大多数国家的动物福利保护立法是比较完备的,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1988年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科技部2006年了《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在规范我国实验动物管理的同时,也顺应了国际对动物福利的要求,但我国还没有制定专门的动物福利法。

二 3R的含义

3R中减少的含义是指在科学研究中,使用较少的动物获取同样多的试验数据或使用一定数量的动物能获得更多试验数据的方法。如果某一研究方案中必须使用实验动物,同时又没有可靠替代方法选择,则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降低到实现科研目的所必需的最小量。优化是指通过改善动物设施、饲养管理和实验条件,精心设计技术路线和实验手段,精炼实验操作技术,尽量减少实验过程对动物机体的损伤、减轻动物遭受的痛苦和应激反应,使动物实验得出科学的结果。优化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简单概括就是实验设计科学化、动物试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过程。替代是指一项试验方法能减少动物使用数量,或能优化试验程序以减轻动物痛苦或增加动物福利;或者能用非动物系统或者系统发生学上比较低等的动物种类代替高等级动物进行实验,如用无脊椎动物代替哺乳类动物。根据是否使用动物或动物组织,替代可分为“相对替代”和“绝对替代”,前者指使用脊椎动物细胞、组织及器官进行体外试验,或用低等动物替代高等动物的试验,而后者则是完全不使用动物,如采用培养的细胞或组织、计算机模型等。根据替代的程度,替代可分为“部分替代”和“完全替代”,前者指利用其他实验手段代替动物实验中的某一部分,后者指用新的非动物实验方法取代原来的动物实验方法。

对于化妆品安全评价中替代方法,可以选择体外培养物(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培养物)代替实验动物、低等动物代替高等动物、人群研究资料、数学和计算机模型的应用,以及物理和化学技术的应用(如皮肤功能的测定)。可以说开发新的体外试验方法,减少、优化和替代动物实验既是保护动物权益的需要,也是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 欧盟化妆品安全性评价动物福利的背景

欧盟有关动物实验的法规体系由区域层次和国内层次两个体系组成,既有欧盟及其大多数成员国参加的欧洲条约,又有欧盟各国各自动物保护的法律规定,还有由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管理规定和标准。

1986年3月18日,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通过了《用于实验和其他科学目的的脊椎动物保护欧洲公约》(European Conventionfor the Protection of VertebrateAnimals used for Experimental andother Scientific Purposes,CETSno.123),该公约于1991年1月1日生效。公约旨在减少各成员国实验的次数以及使用动物的数量,鼓励成员国积极开展动物替代方法的研究,并仅在没有动物替代方法的情况下才用动物做实验。实验动物的选取应遵从明确的定量准则,并应得到良好的照顾,尽可能免受可避免的痛苦。

为了落实欧洲公约的要求,协调各成员国的国内立法,消除贸易壁垒,防止竞争出现扭曲,避免影响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功能,欧洲共同体于1986年11月24日在布鲁塞尔颁布了《关于使各成员国有关用于实验和其他科学目的动物的保护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接近的理事会指令》(即指令86/609/EEC)。指令正文和附件的规定与公约的规定基本一致。指令实施24年来,已成为欧盟范围内从事科学研究、检验用动物普遍遵守的准则。最新的报道指出,为了适应欧盟范围扩大和新的形势发展,如何使欧盟新成员国在实验动物福利方面协调一致成为立法者考虑的问题,2008年,欧洲委员会决定重新修订86/609/EEC指令。2010年9月8日,欧洲议会表决通过了新指令2010/63/EU,取代已实施25年了旧指令,成为保护实验用动物共同遵守的法律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中得到实施,以规范每年在欧洲实验室超过1200万只动物的使用。BBC认为,随着2009年12月欧盟里斯本条约的推出,动物福利与反歧视、推动性别平等、保护人类健康和维护人类福利,共同成为欧盟的4个核心价值。新法规修订体现了以“3R”为中心的原则,具体涉及动物试验的伦理评估和建立持续的伦理审核制度,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使用,加强法规的透明度和执行力,加

强成员国之间动物伦理的合作等内容。新条款中也提到了相关的宗教规则,传统习俗和民族传统应该受到尊重。根据程序,各成员国转换为国内法的立法限期为2012年11月,各成员国法律条款的实施期限为2013年1月1日。

四 欧重化妆品安全性评价动物福利的要求

欧洲是唯一有法规禁止使用动物实验进行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的地区。众所周知,欧洲化妆品管理的法规是76/768/EC。1986年欧洲保护试验用动物的欧洲公约和理事会指令后,迫使药品、生物制品、化学品等与安全评价相关的行业执行这一共同的法律规定,化妆品行业也不例外,研发新的体外试验方法成为化妆品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欧盟成员国先后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1989年,德国成为首个建立国家替代方法研究验证中心的国家。1990年欧盟在意大利成立了欧洲替代方法验证中心(ECVAM),专门从事替代方法的验证和法规认可工作。欧洲化妆品、盟洗用品和香水协会(COLIPA)建立了动物实验替代方法委员会(SCAAT),以执行法律的规定和保障化妆品工业的发展,接受应用非动物的替代方法进行化妆品安全性评价。各大公司投入巨额经费从事替代方法的研究。欧洲框架计划也投入巨额研发经费资助非动物试验方法的研发,一大批新的化妆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体外试验方法被提出,进入科学验证程序和被法规接受。科学家和管理者逐步认同不再信赖于动物实验的新的毒理学试验体系。

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2003年,欧委会通过了关于76/768/EEC的第七次修订,即2003/15/EC指令,该指令明确了取消动物实验的时间表。指令明确规定自2009年3月11日起,禁止使用动物进行化妆品急性毒性、眼刺激和过敏试验,2013年将全面禁止在动物身上进行化妆品和原料的安全性测试,也不允许成员国从外国进口和销售违反上述禁令的化妆品。该规定对欧盟内部成员国和非欧盟国家进口的产品的要求是一致的。

这一指令的出台,可以说是在欧洲范围内,将动物福利和3R的原则从最初的理念(1959年),到立法约束(1986年)、再到技术进步(2003年),再到最后形成法律禁令(2009年),稳步推进分步实施。客观上形成了技术壁垒,影响到化妆品的进出口贸易。为了进一步明确2003/15/EC指令的要求和提高可操作性,2006年6月7日欧盟委员会颁布了《依照76/768/EEC没有使用动物实验的声明指引》(即2006/406/EC)。指引规定,对不使用动物试验的化妆品,其产品制造商或负责产品投放市场信息的个人(商),可以声明其产品没有经过动物试验。这一声明不是强制性的。对于“非动物试验”的标签声明的使用不能误导消费者,消费者能从知情的选择中获得真实的利益。该声明的使用不应导致以该类声明作为市场手段的生产商和(或)供应商之间不公平的市场竞争。

2009年12月,欧盟了新的化妆品法规1223/2009/EC,在过度期后将取代指令76/768/EC成为欧洲的化妆品统一法律。该法律保留了原指令对动物试验禁令的规定,进一步明确3R的原则,列为第五章第18条,同时对禁止动物试验的情形和豁免条件作出了规定。

五 美国化妆品法规对动物福利的要求

1976年和1980年,在美国动物福利协会(AWI)、动物联合行动组织(UAA)和动物保护协会的共同努力下,《动物福利法》(制定于1966年)和《人道主义饲养和使用实验动物的公共卫生方针》重新修订。通过这两个法规性文件,使3R在动物实验方面的应用得以落实。另外,修订的《动物福利法》还规定了减少动物痛苦的标准,并要求研究者在可能引起实验动物痛苦时考虑替代方法。1981年,CAAT成立,1986年美国国会提出了关于在研究、检验和教育中动物应用替代物的技术评估报告。1993年CAAT作为东道主举办了第一届生命科学中替代物和动物应用世界大会。在美国,许多国家部门的工作中渗透了动物替代实验的原则。1993年,一个由多部门参与的组织,替代方法验证跨部门协调委员会(ICCVAM)成立。ICCVAM由15个联邦管理和科研机构组成,包括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农业部、国防部、能源部、内政部、交通部、环保局、食品药品管理局、国立癌症研究所、国立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等联邦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技术协调和评估新的和修订的实验方法。到目前为止,经ICCVAM评估验证的体外方法涉及许多安全评价终点,包括急性经口毒性、发育毒性、内分泌紊乱、眼腐蚀/刺激、遗传毒性、热原试验、皮肤腐蚀和皮肤敏感性。

在化妆品行业,20世纪70年代美国动物保护主义者抗议使用动物进行试验,强烈抨击化妆品毒性鉴定中的眼刺激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使动物遭受痛苦、损伤甚至不正常死亡。世界知名的Revion化妆品公司被迫与动物保护者谈判,同意提供250万美元资助洛克菲大学研究Draize眼刺激试验的替代方法。1980年,美国化妆品、盟洗用品和香水协会(CTFA)共同赞助成立了CAAT专门致力于替代方法的研究。1993年,美国的“动物权利法”强制研究单位建立“伦理考察委员会”,鼓励化妆品公司和研究单位开展动物替代方法和优化试验程序的研究,同年美国国会成立了ICCVAM和机构间替代方法管理小组(IRAG),后者由美国FDA、环境保护局(EPA)和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为代表,早期开展了一个三年研究计划(1991-1994),从41个实验室29个不同试验方法得到的60个实验数据评价眼刺激替代试验方法的有效性。进入21世纪,美国替代方法的研究、验证以及认可进程明显加快。

六 国际社会对动物试验替代技术的认可

2002年,OECD正式成立了动物保护国际委员会(ICAPO),许多非政府组织、企业界和环保界的代表共同参与。欧洲、美国和日本等主要国家统一在OECD的框架内发挥各自作用,在化学测试指南中倡导有关实验动物保护的建议。ICAPO成立以来,替代方法的验证和认可明显加快,从2002年起已有10多项替代方法被认可,2009年新的健康和环境评估的替代/优化方法多达9项,2010年重新和修订的方法超过6项。在方法验证和认可方面,上世纪90年代初,国际社会对于替代方法的验证还存在争论,虽然当时OECD内部没有成立专门的替代验证机构,但在积极协调成员国的立场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替代方法认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5年,OECD制订了替代的验证和认可指南,2004年和2007年,OECD还分别提出了(Q)SAR模型的验证指南。2007年在加拿大召开了由欧洲、美国和日本参加的化妆品法规国际协调会议(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on Cosmetic Regulation,ICCR),推动替代方法的国际合作和促进3R的发展。

第6篇:动物实验方案范文

关键词:兽医;实验动物;主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S858.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1-0034-01

兽医在动物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实验动物是特殊的动物[1],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离不开兽医,其实验的每个环节、每个应用过程中,都有兽医的职责,兽医在实验动物工作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对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提升及实验动物质量提升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1 兽医在实验动物设施建设、运行与管理中的作用

实验动物饲养需要一定设施,设施是基本保障。动物在饲养过程中,需要兽医的观察与指导,用来提高实验动物饲养的质量,保障实验动物的成活率等。兽医需要国际认证,认证都是科学公正的,能对实验动物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兽医在实验动物工作过程中起着指导与保护作用,可促进实验动物健康可持续发展,符合现代实验动物发展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兽医在动物实验的设计与实施中的作用

兽医都是了解动物机能的,在动物实验过程中,兽医能科学地进行实验的设计。实验设计是一门艺术,合理地进行动物实验设计,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2],对保障实验数据、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起着重要作用。在动物实验的过程中,兽医可以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兽医了解实验动物的成长过程,在实验动物使用的过程中兽医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3 兽医在实验动物运输管理中的作用

实验动物的运输管理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动物易受到刺激,对其心理、生理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这需要兽医加强运输过程中的管理。实验动物在运输到目的地后,一般情况下不能立即进行实验,需要兽医对实验动物进行全面检查,看其各项指标是否符合做实验的标准,如不适合做实验,兽医必须给实验动物进行科学调节,让其恢复相应的指标,符合实验动物的标准,让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合理。

4 兽医在实验动物福利监督与管理中的作用

当前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加,实验室对实验动物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为实验动物提供必要的福利,兽医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监督与管理作用。首先,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舆论与民众要求对实验动物增加福利与待遇[3];其次,兽医本身在动物实验中也有着相关的管理职能,既是实验动物的整个管理者,又是实践者。因此,要不断提高兽医的职业素养,除了专业领域的卫生监督、实验方案审查、实验操作复核、提供咨询与建议外,还需要仁爱之心,要培养兽医的高尚道德情操,完善其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兽医的实践技能,这样才能在实验动物工作过程中起到合理的指导与保护作用。

5 兽医在生物安全评价与管理中的作用

生物安全评价与管理在实验动物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安全是重要的因素,评价必须建立科学的发展基础上,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评价,符合现代生物发展过程。在生物安全方面,兽医承担着很重要的职责,要求其站在人类的角度,从生物整体发展、延续与增殖的角度综合考虑问题;另外,兽医需要对每个实验动物的死亡原因等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关的报告,尤其是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新问题应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告知大众,防止疫情的传播和流行。

6 兽医在实验动物药品和废弃物管理中的作用

药品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毒性,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特别是废弃物的管理,这些工作都需要在兽医的指导下完成,兽医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尤其对兽药有一定认R,能起到专业指导作用,符合实验动物药品的相应管理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维国,赵 勇,师长宏.高等院校实验动物教学中动物实验体系的改革和构建[J].山西农经,2015(5):7-8.

第7篇:动物实验方案范文

在开展生物医学研究时,研究者通过正确地运用统计学知识,可直接影响研究的质量。统计学设计的任务在于对研究的部署、实施,直到研究结果的解释进行系统的安排,力争做到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获得可靠的结论和信息。其目的在于确定某种处理是否会表现出某种特定的效应。在实验设计时应遵循惟一差异原则,即在进行两组比较时,两者之间仅有因处理因素不同而引起的差异,而其他实验条件相关的非处理因素都应保持等同。然而,处理组与对照组在反应上表现出的差别并不一定意味着是处理的结果。另有两种引起差别的可能性,即偏倚和偶然性。偏倚是指系统性差别,它不是因组间在处理上的不同所引起。生物医学实验中统计学设计和分析的目标就是消除潜在的偏倚,减少偶然性[2]。

1.1实验的偏倚和控制

偏倚是在研究中从设计到实验实施和结果分析的各环节存在一些人为的、有系统倾向的非随机误差,它不是由于抽样造成的,而是某种偏性使得实验结果偏离它的真值。从所选择的生物医学问题到研究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实验的完成过程、实验的分析与解释,乃至实验结果的发表,均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偏倚[2]。这种偏倚常常表现为系统误差。偏倚的大小取决于研究的方法和具体的实验条件。常见的偏倚主要有选择性偏倚、观察性偏倚和混杂性偏倚。必须认识实验过程的偏倚,从实验设计起直到整个研究过程结束均要加以控制。正确的实验设计可控制选择性的偏倚,事前人为控制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可避免和减少观察性的偏倚。对于混杂性偏倚,可将重要的混杂因素在设计阶段进行分层随机设计,使混杂因素在组间分布均衡;在统计分析阶段将混杂因素作为分层因素或采用有协变量分析方法,以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只有有效地控制或消除偏倚,方可减少结果的假阳性或假阴性。

1.2减少偶然性的潜在影响

偶然性因素的作用可以减少,但不能完全排除。因为即使是在精心实施的研究中,接受同样处理的动物,其反应也不可能完全一样。适当的统计分析可使实验人员评估出现假阳性的概率,即根本不存在处理效应的情况下观察到差异的概率。这种概率越小,实验者发现真实效应的可能性就越大。为了更有把握地检测出真实效应,有必要减少偶然性的作用,并通过实验设计确保能在“噪声”之上识别真正的“信号”。

1.3实验设计的要素

要消除生物医学实验中潜在的偏倚,减少偶然性,就应对实验对象、处理因素和实验效应这三个实验设计要素,按照对照、重复、随机化和均衡四项原则进行周到的设计与控制[3]。1.3.1实验对象实验中处理因素所作用的对象称为实验对象。不同性质的实验研究需要选取不同种类的实验对象,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中所需实验对象的总数称为样本含量。生物医学试验中考虑动物实验对象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动物种属的选择:选择实验动物的种属与品系时,尤其需要注意其背景反应的水平。为了将反应“信号”水平最大化,常常意味着应避免选择那些背景反应水平极低的动物种属或品系,但如果采用过度反应的动物种属或品系也同样会出现问题。动物物种选择中的其他问题,无论是实际问题(寿命、体型、易得性、对动物学特征的了解情况)或是理论问题(生化、生理或解剖结构与人的相似性),都需要从专业的角度认真加以考虑和权衡。②动物的数量:虽然从统计设计角度考虑可得出某项实验所需的动物数(样本含量),但所得出的数值往往很大。因此,虽然样本含量估计是保证结论可靠性(精度和检验效能)的前提,但基于实验的可操作性及经济原则方面的考虑,应结合统计学的计算结果与以往的生物医学研究经验予以确定。③动物的体重与年龄:为确保实验对象的同质性,实验中所使用的动物体重与年龄应尽可能相近;动物体重的标准差不应超出平均值的10%;啮齿类等小动物年龄相差不应超出1周,大动物年龄相差不应超出1个月。④动物的分层:为了准确检测一种处理因素引起的差别,各处理组在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非处理因素方面应尽可能具有同质性。当存在动物亚系间的差别时,有两种方法可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一是在结果分析阶段将亚系作为一个“分层变量”处理,包括对两个亚系的结果进行单独分析,然后将结果综合,得出处理效应的总结论;二是将亚系作为实验设计的“区组因素”,这种情况下可使对照组与处理组中每个亚系动物数量相等。除以上所讨论的“亚系”之外,其他的非处理因素,如性别、窝别、体重段等也可作为分层变量进行局部控制,并据此进行分层随机化分组。1.3.2处理因素设计实验研究时,要明确研究中的处理因素和影响实验效应的非处理因素。研究者希望通过对研究设计进行有计划的安排,从而能科学地考察其效应大小的因素称为处理因素或实验因素;研究者往往忽略对评价实验因素作用大小有一定干扰的重要的非处理因素或非实验因素(如动物的窝别、体重等);其他未加控制的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统称为实验误差。实验结果是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实验效应,因此如何控制和排除非处理因素的干扰,正确显示处理的效应,是实验设计的基本任务。1.3.3实验效应实验效应是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的反应和结果,是反映实验因素作用强弱的标志,它通过观察指标(统计学常将指标称为变量)来体现。如果指标选择不当,未能准确反映处理因素的作用,获得的研究结果就缺乏科学性,因此选择好观察指标是关系整个研究成败的重要环节。指标的观察应避免带有偏性或偏倚,要结合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选用客观性强的指标,在仪器和试剂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多选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可靠的客观指标。对一些半客观(如尿液pH试纸读数值)或主观指标(行为测量、病理观察),一定要事先规定读取数值的严格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分析实验结果,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1.4实验设计的原则

为了防止结果的偏倚,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最大化的表达,在进行生物医学实验设计时必须遵循统计学设计的对照、重复、随机化和均衡四个基本原则。生物医学实验中对照组的设置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对等原则,即惟一差别原则,除处理因素外,对照组具备与实验组对等的非处理因素。在相互比较的各组间,除了给予的处理因素不同外,其他方面应与实验组具有一致性,如相同的实验单位来源(动物种属、体重等)和相同的实验条件、操作方式和喂养环境等。②同步原则,对照组与实验组设立之后,在整个研究进程中始终处于同一空间和同一时间。③专设原则,任何一个对照组都是为相应的实验组专门设立的。不得借用文献上的记载或以往结果或其他研究资料作为本研究之对照。

1.5生物医学中常用的实验设计类型

如果需要在同一实验中同时评价几种不同的效应,实验者应该安排能区别各自效应差别的实验设计方法。生物医学中常用的实验设计有以下几项。1.5.1完全随机设计完全随机设计是生物医学动物实验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它是一种单因素有k个水平(k≥2)组的实验设计。即实验设计可设置一个对照或多个剂量组的实验方案。本设计保证每个实验动物都有相同机会接受任何一种处理,而不受实验人员主观倾向的影响。本设计应用了重复和随机化两个原则,因此能使实验结果受非处理因素的影响基本一致,真实反映出实验的处理效应。1.5.2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简称随机区组设计,又称配伍组设计,是配对设计的扩展,它将几个条件相同的受试者划分在同一个区组或配伍组,然后再按随机的原则,将同一配伍组的受试者随机分配到各实验组。该设计方法的优点是每个区组内的k个实验单位有较好的同质性,比完全随机设计更容易察觉处理间的差别。这种方法须特别注意的是要求区组内实验单位数与处理数相同,实验结果中若有缺失值,统计分析将损失部分信息。1.5.3拉丁方设计拉丁方设计从横行和直列两个方向进行双重局部控制,使得横行和直列两向皆成区组,是比随机区组设计多一个区组因素的设计。在拉丁方设计中,每一行或每一列都成为一个完全区组,而每一处理在每一行或每一列都只出现一次,也就是说,在拉丁方设计中,实验处理数=横行区组数=直列区组数=实验处理的重复数。1.5.4析因设计析因实验设计又称全因子实验设计,属于多因素、多水平单效应的设计。它不仅可以检验每一因素各水平之间的效应差异,而且可以检验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是指一个因素不同水平间的效应差受另一因素的影响,包括协同交互作用和拮抗交互作用。析因实验主要用于分析交互作用,当因素及水平数过多时,所需的实验对象数、处理组数和实验次数大幅度增加,故一般采用较简单的析因实验。含有较多因素和水平的实验一般采用正交实验设计[5]。

2生物医学动物实验的描述统计学

2.1生物医学实验资料的类型

生物医学实验对实验对象(动物)进行干预后测定的观测指标通常有以下类型:①连续性数据:测定结果表现为有数字大小和单位的数据,统计上称定量资料,如生理、生化指标,体重值,器官重量等。②分类数据:测定结果表现为按某属性划分的定性类别,统计上称为定性资料,具体又可以分为二值资料、多值名义资料和多值有序资料。如某反应为出现或不出现,死亡或未死亡,有畸形或无畸形;病理损害的严重程度(无、轻度、中度、重度)等。

2.2统计描述指标

描述性统计学(或归纳统计学)是对样本观察/测量数据频率分布的定量研究,描述性统计的目的在于:①对测量值或观察值进行归纳浓缩,用统计量、统计图或统计表的形式表现;②估计总体分布的参数。2.2.1资料的整理与探索对于某一测量指标,一般应从文献资料中了解其分布类型。如果没有判断概率分布的理论基础,应重复以大样本测定,绘制样本的频数分布图(理论上样本量要大于100),并经统计学检验拟合其分布。2.2.2数据的描述统计量①连续性数据的频数分布:通过对样本资料编制频数分布表或做茎叶图,以确定资料分布的类型、频数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估计总体参数,也便于发现离群值。②中心位置的描述统计量:描述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常用指标为算术均数、中位数、众数、几何均数等。③离散程度的描述统计量:描述数据分布的离散趋势,常用指标为标准差和方差、极差和四分位数间距、变异系数和离散系数等。④统计学图表:统计图包括连续性数据分布的直方图、茎叶图,表示数据中心位置和离散程度的点杆图(做图时表示均数和标准差)和盒须图(做图时表示中位数、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描述构成比数据资料的百分条图、饼图,描述经时变化趋势的线图,以及预测和检验分布类型的概率-概率图(P-P图)等[6]。统计表具有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便于比较的优点。编制统计表时原则上应当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避免层次过多或结构混乱。一般的统计表应为三线表,表中只有横线,无竖线和斜线。统计表的标目应层次清楚,不宜过于复杂。

3生物医学动物实验的假设检验

生物医学动物实验中最常见的情况是给予不同受试物后进行组间比较,通过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说明受试物的作用。假设检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3.1检验方法的选用依据

3.1.1资料的类型和变量的数目不同类型的资料(定量、定性)的组间比较应采用不同的统计检验方法。单变量、多变量的统计检验方法也各不相同。3.1.2实验设计类型应该根据实验设计的具体类型选择对应的统计检验方法,以便得到处理组效应的真实结论。3.1.3检验方法的前提条件选用假设检验方法前,应了解所分析的数据资料是否满足相应检验方法的前提条件,如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参数检验方法要求数据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χ2检验要求样本含量大于40且理论频数大于5。

3.2正态性检验及拟合优度检验

统计学假设检验须判定样本的频数分布是否符合某一理论分布,如符合要求就可按此理论分布来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正态分布可采用正态性检验,其他分布可用拟合优度检验。通常可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实验参数符合何种理论分布。

3.3方差齐性检验

连续性数据未达到参数法统计分析前提的第二种原因即为方差不齐。一般而言,数值愈大,其固有的变异性也愈大。例如,若某组动物的平均反应值为100,其数值范围可能为80~120;而另一组动物的平均反应值为300,其数值范围可能会扩大至240~360。解决方差不齐的措施是进行数据转换。若数据的标准差与平均值成正比,在统计分析前宜将数据转换为对数值之后再进行分析,据此,不仅数据的变异度与平均值大小无关,同时还可确保其更符合正态分布。若数据变异度增加幅度与平均值的关系不太明显,采用平方根转换则更易使数据的变异度与平均值大小无关。某些数据经对数或平方根转换后可能仍存在方差不齐,此时宜采用非参数检验。

3.4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

检验假设选择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应事先根据专业知识做出选择。一般而言,若研究目的仅须了解是否存在组间差异、实验者无法预测组间变化的方向以及实验者希望获得正负两方面的结果时,应采用双侧检验。若事先可预测组间差异的变化方向,实验者仅对某一方面的重要性感兴趣,实验者仅希望了解与对照组差异或正或负一个方向,则应采用单侧检验。此外,剂量设计预试验中应采用双侧检验,正式试验在了解相关信息后可采用单侧检验。

3.5多重比较及多重性问题

生物医学实验经常在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做多个变量的比较。即使不存在真正的实验效应,也有可能纯粹由于偶然性而有一个或多个变量在5%检验水平出现显著性差别。除了上述均数多重比较导致Ⅰ类错误概率增加的多重性问题之外,其他的多重性问题还包括多次的中期分析、关注多个结局、亚组间的多重比较。处理多重性问题的原则包括:①预先计划进行多重比较;②限制比较的次数;③多重比较时采用更严格的界值标准;④多重比较具有生物学方面的依据。

3.6观察值或实验对象的独立性

许多统计检验方法要求比较的观察值或实验对象相互独立,如二项分布的率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但是,有的生物医学实验中观察单位并不独立。例如,生殖和发育研究中就存在窝效应:由于遗传因素、宫内的发育环境和药物的代谢环境相似,与异窝胎仔相比,同窝胎仔之间对毒性效应的反应概率趋于系统,即同窝内数据为聚集性数据,这就是一种常见的非独立数据。在统计学分析时,忽略数据的窝内相关性具有潜在的风险;因同窝母鼠所产k个胎仔的观察值存在共性,其所提供的信息不及k个独立的来自不同母鼠所产胎仔所提供的信息;窝内相关性愈大,其信息量愈少。聚集性数据的均数标准误小于独立的数据,因此,若基于观察值独立的统计分析方法,就会增加犯Ⅰ类错误的概率,即假阳性的风险增加,降低实验的有效性。

3.7历史对照数据的应用

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发生率较低的情况下,单项研究可能提示处理可影响肿瘤发生率,但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可能想到的分析办法之一是将处理组的数据与来自其他研究的对照组动物相比较。虽然历史对照数据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强调的是,众多原因可导致不同研究之间的变异度大于研究之内的变异度。动物来源、饲料及饲养条件,研究期限,研究中的动物死亡率、读片的病理学家等均可能影响最终的肿瘤发生率。故此,忽视这些差异,将处理组的肿瘤发生率与合并的对照组发生率相比较,可能得出严重错误的结果,并进而明显夸大统计显著性水平。Tarone[4]曾对历史对照组的比率数据分析进行过综述。

3.8假设检验的局限性

第8篇:动物实验方案范文

关键词:大鼠; 小鼠; 疾病; 证候; 四诊客观化; 辨证; 辨证论治; 药性

中医药及辨证论治的研究和发展,需要开展大量的动物实验,其中大鼠和小鼠是最为常用的实验动物。因此,建立大鼠和小鼠辨证论治的方法和标准,成为中医药行业的关键学术问题、基本方法学问题。

1  大鼠和小鼠辨证论治标准的建立

   

大鼠和小鼠辨证论治标准的建立,涉及到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学术问题。(1)能否模拟中医临床,用于开展大鼠和小鼠的诊法和辨证研究?大鼠、小鼠能够采集到多少四诊信息,与人类异同如何?能否满足辨证论治需要?(2)能否实现其四诊和辨证的标准化、计量化,如何便于操作与普及?(3)正常大鼠和小鼠是否存在体质的差异和证候表现;疾病大鼠和小鼠是否会自发形成证候,是否会发生证候的演变和兼夹?是否与人类近似?(4)证候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如何观察?(5)能否开展大鼠、小鼠个体化的辨证论治?能否计量化地比较与评价其疗效?为回答以上系列学术问题,我们开展了长达十年的研究,建立了系列标准。有关研究仍在继续,部分进展介绍如下。

1.1  大鼠和小鼠可以用来模拟中医临床实施四诊和辨证  基于在长期动物实验中观察到的动物个体差异,以及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我们提出了大鼠和小鼠基于四诊的辨证论治假说。研究证明,大鼠和小鼠是可以开展“四诊”及辨证论治的[14]。比较大鼠和小鼠与人类所能采集到的所有四诊信息的异同后发现,所采集到的大鼠和小鼠四诊信息,是可以满足辨证论治需要的,具体内容可参见《大鼠和小鼠辨证论治实验方法学》(科学出版社)。

1.2  利用大鼠、小鼠可以实现四诊和辨证的标准化、计量化,所建立的方法便于实验操作与普及  我们提出大鼠和小鼠四诊工作站的假说及设计原则,创建了四诊工作站,并不断有所调整和发展。同步开展了大量正常及荷瘤小鼠证候研究和常见不同虚证造模方法的比较研究。期间不断检验、发展和完善四诊工作站及其标准,实现了基于大鼠和小鼠四诊的辨证。发现常见虚证模型动物间存在复杂的证候差异或表现为复合证,证明其证候属性有待再辨证、再评价。在早期建立小鼠四诊采集项目标准、小鼠四诊工作站及其操作标准、小鼠常见证候辨证标准等的基础上,进而发展出大鼠、小鼠系列诊法和辨证标准。大量的实验证明,所建立的四诊工作站,有助于大鼠或小鼠的四诊检测,可以开展大样本的动物实验[514];有助于发展和建立标准化、计量化的四诊检测与辨证方法,实现计量化的辨证及疗效评价。以上研究,被授权专利一项,我们出版了方法学专著《辨证论治实验方法学——实验小鼠诊法与辨证》(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获得1项部级成果三等奖。

1.3  正常大鼠和小鼠存在体质和证候的差异,常见疾病大鼠或小鼠会自发形成证候,发生证候的演变和兼夹,与人类近似  为了进一步观察常见疾病动物是否存在“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的现象,我们开展了大量的疾病动物实验[1521],涉及肝癌、肺癌、胃癌等荷瘤小鼠(包括裸鼠、C57近交系小鼠、昆明种小鼠),糖耐量异常、2型和1型糖尿病及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肥胖模型大鼠,高血脂模型大鼠,不同方法造模的高血压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以及不同方法造模的胃溃疡大鼠、小鼠等疾病模型。发现与人类近似,正常大鼠或小鼠普遍存在体质和证候的差异;不同常见疾病大鼠和小鼠普遍存在证候的自然发生、演变和兼夹,没有必要叠加证候造模;不同疾病大鼠、小鼠既普遍存在“有是病便有是证”及程度差异,又普遍存在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充分证明,疾病模型大鼠、小鼠的证候是可以标准化、计量化采集的,并可准确地评价其证候及其严重程度。荷瘤小鼠早期的邪毒壅盛证预后差,这对于治未病是有意义的。

1.4  证候存在复杂的物质基础,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各组织基因表达与剪接的差异  为准确和客观揭示证候复杂的物质基础,我们采用了多病种、多证候同步研究的方法。

1.4.1  疾病和证候的选择  第一阶段实验,观察了H22荷瘤小鼠早期邪毒壅盛证、气虚证,中期阳气虚证和中晚期气阴阳虚证等4个常见证候(淘汰不典型或复杂兼证小鼠),与正常无证候小鼠对照。其中邪毒壅盛证、气虚证是典型的同病异证。第二阶段实验,观察正常、气虚大鼠,气盛、气虚证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自发性糖尿病大鼠(非典型证候大鼠留作它用),以及早期邪毒壅盛证、气虚证,中期阳气虚证、气虚证,中晚期气阴阳虚证、气虚证荷瘤小鼠等(淘汰非典型证候小鼠)多病种、多阶段的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

1.4.2  检测的目标组织  检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和组织,其中荷瘤小鼠增检胸腺、脾脏、肿瘤,高血压大鼠增检肾脏,糖尿病大鼠增检胰腺。

1.4.3  主要检测技术  主要采用Affymetrix GeneChip Mouse Exon 1.0 ST Array和Rat Exon 1.0 ST Array。初步研究发现,以上不同疾病或证候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及相关组织普遍存在基因表达和外显子剪接的差异,表明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有其复杂的物质基础,而外显子表达谱芯片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检测技术[2227]。这在多层次组织分子层面证明了证候是客观存在的,该研究仍在进行之中。

第9篇:动物实验方案范文

【关键词】

医学生;实验动物福利;教育

作者单位: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通讯作者:顾为望 E-mail:

1 实验动物福利的提出与发展

19世纪末,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动物越来越多地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实验中,实验动物的福利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实验动物的福利就是在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实验动物的生产和使用中最大限度地保证动物健康、安乐、舒适,从而获得客观、科学、准确的科研数据[1]。

近几年实验动物福利问题受到了国际关注,2008年11月,欧洲实验动物科学协会联盟称,它希望更新法规以更好地保护整个欧洲的实验动物;2010年4月,新闻报道称,欧盟将实施动物实验新法规,新的欧盟条约中有条款提到,“联盟国应该给足动物应有的福利,因为动物是有感知的生物[2]。”

落实和贯彻实验动物福利已成为国际趋势,是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未来建立一个国际通用的实验动物福利标准已成为共识。

2 我国实验动物福利的现状

中国实验动物科学的起步很晚,基础很差,但自8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前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主席罗塞尔曾感慨道:“我亲眼看到中国的实验动物科技事业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走完了西方国家半个世纪的路程。”尽管我国的实验动物科学突飞猛进,有关政策及标准不断完善,实验动物福利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维护实验动物福利方面,我国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的实验动物福利只有相关的管理办法和部分条款,可操作性不强,缺乏明确具体的处罚规定,导致人们普遍漠视实验动物福利;在教学中,由于施教者动物福利意识的淡漠,并不会在涉及到动物实验的实际操作和演示中向学生传达有关维护动物福利的信息,而给学生造成实验动物只是一种资源和工具的印象:动物在清醒的状态下或未麻醉彻底就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不给予人道处死使动物在巨大的痛苦中逐渐死亡、在垃圾堆中也时常会看到奄奄一息的实验动物,这些场面令人极为难受;只有少数实验性专业和研究生教学中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导致医学生对实验动物福利缺乏认识,甚至毫无概念,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切实维护实验动物福利,其中有些人甚至无视实验动物的痛苦,戏弄甚至伤害它们。目前情况,因为没有受到正规的实验动物福利教育,大部分医学生在设计实验和实际操作时根本不会顾及到实验动物的感受。

3 重视医学生实验动物福利教育的意义

3.1 培养术德兼备的合格人才的需要

“大医精诚”,“精”指专业熟练,“诚”指品德高尚。所谓“大医”,除了高超精湛的医术,还要仁慈博爱,悲天悯人。仁慈博爱方能做到“以天地之心为己心,视人之子犹己之子,勿以势利之心易之”,悲天悯人方能做到深切同情,感同身受,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医学生在学习阶段,生理、病理、毒理、解剖、外科手术等多门课程都要涉及实验动物,毕业后无论从事科研还是临床,依然离不开实验动物,如果对动物的痛苦和福利漠视,纵使可以“精术”,却很难“立德”,更难以确保对病患“一视同仁,贵义贱利”、“一心赴救,视病犹亲”、“廉洁淳良,不唯名利”、“宽厚仁和,倾诚无忌”,有“术”无“德”是教育的失败,更是社会的损失。

3.2 有助于医学生道德上的自我完善

残忍的对待实验动物会使人堕落。同情和怜悯是人性的组成部分,人类如果对动物残忍,就会钝化和减弱他们对动物的痛苦的恻隐之情,进而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弱化甚至泯灭自身可以助人的本性。对动物残忍实际上是“恃强凌弱”,长期如此,这种心理和行为会投射到人类内部,演变成强势个体虐待弱势个体,丧失良知、爱心和同情心。

3.3 提高医学生的思辨能力

加强医学生的实验动物福利教育,还有助于他们学会辩证地、科学地思考问题。动物福利和动物利用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提倡动物福利,不等于人类不能利用动物,不能做任何的动物实验,重要的是应该怎么合理、人道地利用动物,怎样科学地设计实验使实现研究目的所使用的实验动物数量降低到最少,怎样改善条件使饲养和使用过程中实验动物受到的损伤和痛苦最小,著名的“3R”原则就是在平衡科研欲求与动物痛苦的基础上产生的。

3.4 获得准确、真实、可靠的实验结果的需要

动物实验能够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提是必须选择符合标准的、健康的、遗传背景清楚的实验动物,同时还要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消除不利影响。受污染、受虐待以及发育不良、营养欠佳的实验动物用于实验,其结果必然失去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此外,实验实施之前,如果对动物进行温柔地抚慰,动物会显得比较平和、温顺,有的甚至能配合操作者进行实验;反之,如果操作者态度恶劣、动作野蛮粗暴,动物也会产生反抗情绪,有时动物会有意与人作对,拒不配合,实验很难继续进行,即使勉强进行下去,也得不到真实、准确的实验结果[3]。

3.5 发表学术文章的角度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以及符合一定的社会伦理原则,严谨的科学刊物在接受和发表涉及实验动物的文章时,都要求动物的来源、饲养和操作等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或条例[3],比如《CELL》的投稿规定,当实验动物是脊椎动物或更高级的动物时,在实验操作部分中要有明确的实验方案得到专门委员会认可的陈述;《NATURE》杂志对作者的要求与《CELL》的基本一致;《Biology of Reproduction》的投稿须知更详细,其中提及了美国三个部门对受试动物管理和爱护等方面的规章。因此,从发表学术文章的角度也应该加强医学院校学生的实验动物福利教育。

3.6 打破贸易壁垒的制约

目前中国的医药产业蓬勃发展,中国成为新药研发中心的必备因素都已具备[4],需要大量的医学生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和承接生物医药合同外包服务,而药品的检定中实验动物的质量以及福利状况都会影响对外贸易。因此,我国加入WTO后,必须重视实验动物福利,加强医学生的实验动物福利教育,否则这将成为制约我国对外贸易的技术壁垒[5]。

3.7 人类有善待实验动物的责任

实验动物作为特殊的动物群体是生物医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和支撑条件,实验动物以及较早的普通动物对生命科学特别是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1901年到2006年总共10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70年的获奖直接涉及25种动物,其中常规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兔、犬、豚鼠、地鼠、猫、猪、猴、鸡、蛙的使用频率是91次,非常规实验动物如鸟类、马、鱼、蛇、果蝇、蜜蜂、线虫等是27次。过去半个世纪的医学与兽医学的进步大于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假如没有进行涉及动物的实验工作,这种进步是不可能的[3]。

3.8 体现社会文明的进步

一个国家的国民对待动物的态度如何,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智慧和潜能的生命,但人类也归属于动物大家庭,与其他动物共享这个星球,而没有“主宰”其他动物的权利。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应当扩大关怀的范围,设身处地考虑动物的处境,善待动物,尤其应善待对人类有着巨大贡献的实验动物,尊重生命,尽量减少动物不必要的痛苦。爱因斯坦说:“我们的任务是一定要解放我们自己,这需要扩大我们同情的圈子,包容所有的生灵,拥抱美妙的大自然。”加强医学生的实验动物福利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求。

4 如何加强医学生的实验动物福利教育

4.1 普遍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加大实验动物福利教学比例

实验动物福利的内容作为实验动物学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贯穿实验动物学的各个方面予以强调突出,生物学、医学、药学、护理学专业以及其他有关生命科学的在校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都应把实验动物学和实验动物福利的内容作为必修的课程;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凡涉及到动物实验部分,始终贯彻“3R”原则:即替代、减少、优化,将科学发展的需要与实验动物福利相结合,阐明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实验动物。

4.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实验动物福利教学

切实保障实验动物福利,要做到知行合一。这要求培训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素质,师资队伍比较稳定,身教胜于言教,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对动物福利内涵的认识,定期接受以实验动物福利规章制度、相关技术为主的培训,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影响,潜移默化中使动物福利的观念和意识深入人心;涉及到动物实验时,在实验的设计和实验动物的使用上做到最大程度的科学、合理并兼顾仁爱,同时依据自身条件并参照相关法规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实验动物福利制度,遵照执行。

4.3 定期开展讲座,广泛宣传教育

医学院校成立实验动物保护协会,定期宣讲实验动物福利理念,对本校教师和学生以及社会民众普及实验动物福利知识,举行祭奠实验动物的仪式等,以促进培养医学生、科研工作者和全体教职员工善待动物、尊重生命的观念,同时近一步敦促全社会推动实验动物福利事业的发展[6]。

综上,重视并保障实验动物福利是科学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医学生进行实验动物福利教育意义重大,无论是从高校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角度,还是为了医学生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加强实验动物福利教育都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参 考 文 献

[1] 贺争鸣,李根平,李冠民,等.实验动物福利与动物实验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3.

[2] 王宁,王萧,王金林.基于动物福利的实验动物管理.第九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论文集,2010:522.

[3] 秦川.医学实验动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2-153,13,8.

[4] 卢胜明,赵德明.中国实验动物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方向研究. 实验动物科学,2008,25(4):33-44.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