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加强企业诚信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企业管理;诚信守誉;品牌文化
企业诚信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近年来企业界、学术界广泛讨论的问题,前者涉及企业经营理念、职业道德、企业形象、企业商誉、市场开拓能力、产品品牌等方面问题,后者涉及资金、产品、技术、管理、发展潜力等方面的问题。二者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企业又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诚信文化,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
一、建筑企业诚信文化与企业良好形象
企业诚信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企业员工认同的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人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处事规范。诚信文化体现于企业中每一位员工、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待消费者或社会公众的态度和道德习俗。诚信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
根据企业诚信文化的概念和涵义,可以把企业诚信文化分为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次。
表层企业诚信文化,指可以见之于形,闻之于声的企业诚信文化现象,其最具代表性的是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中层企业诚信文化,指企业的质量管理体制,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网络及诚信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等。
深层企业诚信文化,是指沉蕴于企业全体员工心灵中的诚实守信的经营意识与观念。包括诚信思想方式,行为准则,道德价值观,企业风气与习俗。它是员工对诚实守信的个人响应与情感认同,是企业诚信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表层、中层企业诚信文化的基础和保证。
诚信文化对企业的功能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规范员工的生产与服务行为,提高员工素质。诚信文化的价值观一旦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头脑中,则员工的心理就能产生与之相应的感觉和认识,就会在其工作和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按诚信价值观处事。一旦违反这种价值标准,无论别人知道与否,自己都会感到内疚与自责。并能在员工中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帮助,规范其行为的局面。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产品质量优异并稳定,服务质量人人称道,言而有信,言出必行,毫不隐瞒自己的缺点与缺陷,及时纠正不利于消费者的经营行为,消除影响,天长日久,在社会公众中必然树立起自己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自己的商誉。
二、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
早在90年代初期美国企业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就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又简称核心能力,它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企业在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诸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但企业核心竞争力究竟包括哪些内容要素,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和涵义在学术界早已形成共识不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涵义一直是理论界至今争论不休的问题。
我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指的是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多种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并据此获得超越其他竞争对手利益的独特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
特殊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特定方式沿特定技术轨道逐步积累起来的,是其个性化发展过程的产物,不易被竞争对手完全掌握。即使竞争者知晓了其中的方法、要素,也无法模仿或复制。
相融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特定企业融为一体,它不仅包括企业独特的技术性能,而且更包含企业理念,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与企业实物资产不同,核心竞争力难以从企业主体中分离出来,从而使企业与竞争对手产生质的区别,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的根本源泉力量。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包括:掌握专项技术;具有创新能力;专有的品牌形象;拥有可靠的市场网络;有特色的顾客服务;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上述六点如果从深层次分析,实质上可以归纳为二点:一是企业创新能力,二是企业诚信文化。前者可看作企业核心能力的硬件,后者可看作企业核心能力的软件。二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缺一不可。
三、建筑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与优秀品牌文化
关于企业创新能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关系,企业界、理论界早已心知肚明,形成共识,所以我国企业界已经形成一股奋力打造企业创新能力的热潮,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入世后的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但是对于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关系,至今却未形成足够的认识。在实践上更是严重滞后。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的诸多优势在市场表现中的反映,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而企业诚信文化则渗透于企业智力、企业产品、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经营活动等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个方面或领域,其对于形成和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企业诚信文化反作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然要求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必须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才能真正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诚信文化与产品品牌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从非品牌经济向品牌经济发展过渡的历史时期,非品牌经济意味着不发达经济,消费者侧重于以价取物,消费者注重的是产品的质量而不是品牌,而当一个国家富裕起来时,当社会大部分消费者脱离温饱进入小康阶段时,品牌的作用便逐渐放大起来,品牌发展战略就有了用武之地。品牌产品的利润在很大程度上不与其生产成本相联系,比如一件消耗了同样物质成本的服装,如果是品牌产品其价格往往要高于非品牌产品。所以品牌往往是昂贵的代名词,非品牌往往是廉价的代名词。
品牌所以有力量,主要表现在它是建立在质量、科技含量和先进文化的基础之上的,依仗着技术和文化的优势,品牌产品与消费者建立起熟悉和密切的联系,从而拥有较大的市场并可以获得比非品牌产品高很多的利润。从表面上看,品牌产品主要依靠其先进科技含量而拥有优异的性能,质量保证市场地位。但是从深层意义上看,真正的能长久地赢得消费者信赖的品牌,必须依靠企业对广大消费者诚实守信的经营承诺。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向全世界宣布可乐类第一品牌的可口可乐要焕然一新,口味让消费者更喜欢,但是事与愿违,可口可乐口味的改变,让消费者大为不满,可口可乐的销量迅速下降,可口可乐被逼无奈,只好宣布恢复原来口味,仅仅三个月这场改变原有产品核心特征的举动以失败而告终。事后可口可乐认识到,可口可乐品牌不仅属于公司,也应该属于其广大忠实的消费者,包括口味在内的一切核心特征都是不应该轻易改变的。
2、企业诚信文化与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统一协调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工作,最有效地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和智力等资源,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企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则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取决于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水平,取决于企业员工的高度组织性、纪律性和自律自制能力。1944年冬,盟军已完成对德国的合围,此时德国百姓生活陷入困境。冬天非常寒冷,燃料极其缺乏,政府只有让居民自己上山砍树生火取暖。砍树前先由林业人员寻找老弱病树和劣质树,并在这些树上画一个红圈,再让居民去砍,砍伐没有红圈的树要受到处罚。而当时的德国,行政管理已名存实亡,公务员已被调往前线,市内找不到警察。全国基本是处于管理真空状态,但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乱砍滥伐事件,他们忠实地执行这个没人监督的规定。这样的奇迹是日耳曼民族的严格自律创造出来的。
反观我们许多企业,规章制度繁多,措施规范应有尽有,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人员过剩,但管理效率低下,管理质量不高,其原因就在于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水平低下,员工自律性差。
3、诚信文化与技术创新
应该说技术创新与诚信文化建设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针对目前我国许多企业急功近利,只做表面文章,不肯下功夫,不肯花钱投资于实质性技术开发,甚至有的企业把心事和智力用在造假冒伪、偷税骗税、以次充好坑害消费者的旁门左道上,诚信文化建设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便变得直接和严峻起来了。看一下学生考场的纪律我们就会清楚地认识到,考场上只有那些刻苦努力、用功学习、遵守纪律的诚实学生才会有真正的出息,即使他们考不出好成绩。而那些不肯用功学习,在考试时应付突击一下,依靠打小抄、传条子、违规作弊的考生,即使偶尔也能考出好成绩,他们也是不会有作为的。
关键词:诚信缺失 社会诚信建设 政府作用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的诚信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推崇,各企事业单位纷纷将诚信建设列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个人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诚信记录,把“诚实守信”奉为追求的“价值目标”。但诚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互动的、全而的系统工程,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中,个人是基础,企业是重点,政府才是关键,政府应在诚信建设的过程中发挥旗帜、导向作用。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为推动诚信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从系统和发展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必须积极正视这些问题,科学界定政府作为的方式、范围和程度。
一、我国政府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作用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的作用也是关乎全局,不可或缺的。但在社会诚信建设中,必须明确规定政府职贡义务,以防缺位,严格限制政府发生作用的范围,以防越位。根据诚信建设的自身规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政府在诚信建设中应发挥好以下几方而的作用:
(一)示范引导作用。在日常经济社会管理事务中,政府讲诚信,则会给企业和个人树立榜样,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使社会公众“见贤思齐焉”。反之,政府失信,社会主体也极有可能加以效仿,对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产生恶劣的“传递效应”,误导社会的“价值取向”。
(二)规划协调作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内容杂,任务重,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所及部门来看,包括银行、工商、税务等;从所涵盖的内容来看,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的诚信建设。因此,要使诚信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用地有条不紊开展,就离不开政府对诚信建设的统一规划,对方方面面的利益协调,对不同行业特点的兼顾,否则,各社会主体就极有可能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而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地区、行业的割据、垄断。当前各地区、各行业盲目地自成一体、大建数据库就是缺乏规划、协调的恶果。
(三)监管保障作用。社会诚信制度的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并非一个自然而然的嬗变过程,其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会出现或强或弱的利益冲突。要把这些矛盾、冲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仅靠社会公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教化是远远不够的。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垄断组织应在其中发挥监管保障作用,大力强化诚信行为,坚决惩处诚信缺失,使得诚信建设沿预定的规划、设计顺利、高效开展。
二、我国政府在推动社会诚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计划经济思维惯性的影响和诚信建设在我国刚刚起步的缘故,政府对自己在诚信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和作为方式等都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行动上的不力并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自身诚信缺失现象大量存在。受传统权力思想的影响,很多政府工作人员常常误认为讲诚信只是个人、企业的事情,政府的权力是为社会公众谋福利的,只需着眼于大局和长远,对于局部和个人利益宜倡导“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不必“谨小慎微”,可以不讲诚信。
(二)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的互动关系不明确。“自主经营、自负赢亏”的市场化运作是企业“重合同、守信用”的根本动力和最大约束。然而现实情况是,“政企不分、产权模糊”仍是我国很多企业的重大弊端,市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也并不健全或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在政府对诚信建设的调控中,各种“缺位”、“越位”现象时有发生。在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过程中,政府应确实分清“作为”与“不作为”的界限,分清“主体”与“支持”的区别。但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在调控诚信建设时,就没有把握好上述的界限,没有分清上述的区别,作了许多“不该做也做不好的事”,同时“该做的事”却没有做好。
(四)在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各级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危害极大。这一方面造成了信用信息的割据和垄断,增加了一些政府机关索贿的砝码,另一方面也使得大量的信息不能按价值规律自由流动而闲置浪费。
(五)政府对诚信服务机构的监管存在着重“事前审批”,轻“动态管理”的倾向。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片面地认为,加强对诚信服务机构的监管就是强化对服务机构的“资质认证”和“行政审批”,于是便想方设法增设“准入条件”,千方百计抬高“准入门槛”。与此同时,又对己获准入的机构缺乏必要的检查、考核和淘汰机制的设定。
(六)与社会诚信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框架不完善。如我国的产权制度仍不清晰,企业缺乏追求长远利益的稳定预期,很难始终做到恪守诚信,“奉信誉高于一切”。对于信用信息的管理也缺乏可操作性强、效力适中的法律规章。
(七)我国社会诚信建设的运作机制不完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缺乏统一的层次高、专业化水平高的政府诚信服务管理部门,管理多头、分散,政策不一;(2)诚信服务行业标准尚未确立,造成对行业的管理弹性大,可操作性差,行业整体竞争秩序混乱。(3)诚信服务机构人才匮乏,设施落后,很难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信用服务,影响了市场主体的信用服务诉求;(4)诚信服务的供给与需求脱节。很多的服务机构缺乏市场意识,缺乏对诚信服务市场的调研,不能敏锐把握市场对诚信产品的需求,导致诚信产品的市场转化率低,影响了其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我国政府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作用
(一)以制度创新打造诚信政府。首先,创建和完善社会参与决策的机制。其次,力促信息公开,透明行政。再次,要制约政府权力,规范权力运作机制,促进依法行政。最后,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的原则大力消减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以杜绝各种借审批机会乱收费、乱设卡的现象。
(二)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没有道德约束的诚信体系是不牢固的,没有道德内涵的诚信制度也是没有生命力的。诚信道德教育应是诚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把诚信教育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来抓,同时又要注意把诚信建设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关键词] 电网 企业 发展 诚信 建设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必须看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受经济利益驱使,一些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的不诚信事实还大量存在、不胜枚举,在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正日渐毒化着社会风气。社会诚信建设的缺失已困扰和制约着市场经济的规范运行与发展,人们对不诚实、不重信的深恶痛绝。对诚信需求日益增长、对诚信建设的呼声也愈加强烈,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文明社会首先必须是诚信的社会,党和国家将传统意义上的诚信文化作为社会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认真面对。
一、诚信是企业发展之基、员工的立身之本
诚信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我们身处的电网企业而言,诚信建设也经历过一段艰难的蜕变过程,在计划经济时期,供电企业在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同时,本位主义、不正之风也随之蔓延,人情电、关系电、向用户敲诈勒索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给社会和广大客户造成了“电老虎”的不利印象,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日益进步以及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电企业先后以优质服务月、电力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年、供电服务社会承诺等品牌活动的开展为契机,通过市场的准确定位以及社会责任履行能力的加强,在不断完善内部制度建设以及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效的遏制了制度执行不严、行业作风不正的现象,树立服务理念、强化责任意识成为员工的共同操守,企业对外形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好转。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供电企业的管理成效和品牌建设得到了较大的飞跃,在社会与客户中的诚信美誉度与日剧增,特别是在2008年抗冰抢险、抗震救灾及奥运会保供电等突发事件处置或重大活动保障中,供电企业及其员工战冰雪、抗震灾、保供电,以顽强的作风和奉献精神,出色的践行了对党和国家、对广大用电客户的庄重承诺,有力保障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居民的正常生活用电,抗冰抗震保供电精神不仅煅炼和凝聚了队伍,也感动了千千万万的国人,这是供电企业最大诚信之举。
(一)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加强诚信建设的外在要求。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电网企业,不仅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责任和政治责任,而且在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公平诚信的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只有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优化服务举措,才能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才能让客户变“有电用”为“用好电”,努力构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和谐,进而推动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发展是加强诚信建设的必然选择。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打破了制约公平竞争的枷锁,电力市场已逐步朝向买方市场转变,人们已进入花钱买满意、花钱买享受的消费时代,供电企业要主动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不断完善和创新服务手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诚信的供电服务。
(三)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内部执行力,推动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是加强诚信建设的内在要求。诚信是一个企业组织文化的重要内涵,员工的成长和企业内部管理关系的理顺,需要诚信文化作为支撑。要让员工在诚信文化的熏染中提升自身的品性和修养,也要通过诚信文化的建设,使诚信成为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让“诚实为人、诚信做事”的理念体现在实实在在的管理应用之中,着力提高员工的诚信执行力,实现企业内部的政令畅通,推动公司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二、正视企业诚信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与自身纵向比,电力企业的诚信建设有所进步。但是还应清醒的认识到,同新形势下,推动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以及社会各界和广大客户对电力供应、服务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比,我们的诚信建设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在自我修养、为人处事上丢弃诚信:诚信是修身立业之本。然而在公司内部,一些员工平时不注重道德修养,在与人交往上不以诚相待,作风不正、处事漂浮,对同事漠不关心、对领导阳奉阴违;有的不比贡献大小、只问待遇高低;有的对正确的事不愿坚持,对歪风邪气还推波助澜;有的喜欢以讹传讹,唯恐天下不乱;还有的员工对诚信搞双重标准,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味要求别人讲诚信,对别人指指点点、处处计较,而自已守不守诚信、重不重诚信置若妄闻,这些都是个人修养和诚信缺失的严重表现。
(二)在履行职责、执行决策上丧失诚信:履职尽责是员工作为企业一份子践行诚信的重要体现。有的员工对自身要求不严,标准不高,工作推推动动,甚至推也不动,执行力极差;有的干部对工作不敢抓、不敢管、看见矛盾就上交,原则性不强、责任心不重;有的领导不能以身作则,对人高标准,对己低要求,有的作风不实,弄虚作假,搞表面文章;这些都是严重个人主义和极度缺乏诚信的表现。
(三)在忠诚企业、服务客户上不重诚信:电力行业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我们深深感受到供电服务工作是一项如履薄冰的工作,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度也愈来愈高,每位员工都代表企业的形象,员工干的每件事,事事都关系行风。然而在对外交往中,有的员工不观场合,对企业的不实传言和恶意诋毁,不解释、不辟谣,甚至胡乱附和,令客户对企业的误会加深;有的人置企业的声誉于不顾,仍然以“电老大”这一愚蠢的观念,肆意违反并粗暴践踏供电优质服务种种承诺,对客户的请求不予理睬、对工作上的建议横眉冷对,言行不规范、举止不文明,服务态度不耐心、服务质量大打折扣,给客户造成十分反感的不良印象。有的更是胆大妄为,抱着捞一把是一把的卑劣心理,干一些内外勾结,损害企业利益、中饱私囊的勾当,扰乱了正常的供用电秩序,严重败坏企业的对外形象。这些都充分反映了一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还不够,对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鱼与水”的关系认识还不透。
以上这些问题虽然都是个别现象,只存在于少数人或部门(单位)之中,但影响却不容忽视,是与“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彻底消除,否则不仅给我们的职工队伍带来不好的影响,也严重影响现代公司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三、统筹兼顾,注重实效,有序推进公司诚信建设
在深刻认识开展诚信建设的重要性,正视企业诚信建设方面存在不足的同时,应统筹兼顾、注重实效,有序推进诚信建设。
(一)深化诚信教育,规范诚信行为。有一句话叫作: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开展诚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员工认识诚信的主旨与内涵,明白讲诚信的意义、清楚不讲诚信的后果,才能将对诚信的认知付诸于实际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贯彻执行能力,遵章守纪、知行合一、忠诚企业、爱岗敬业,做诚信员工;电网企业要始终坚持“四个服务”宗旨,规范服务行为,信守服务承诺,提升服务水平,依法诚信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铸诚信企业。
(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诚信机制。诚信倡导自律,也需要他律。首先要加紧制订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对于理顺内部关系,统一管理口径,推动公司各项决策部署的执行发挥积极作用。否则单位或个人在履行职责的方向上就会模糊、履行职责的能力也会大大减弱,工作执行中讲诚信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从谈起。
其次要设立员工诚信档案。诚信机制的建立要通过一定形式加以体现,企业应就员工在遵章守纪、履职尽责、优质服务、维护企业利益、塑造企业形象等方面的现实表现,建立人手一册的诚信档案。要结合工作实际,按年度评定员工的诚信等级,对于诚信等级较高的员工要在职务任用、待遇发放上适当倾斜,有效发挥诚信建设的激励作用。
最后要健全诚信的监督与考核机制。企业要定期查找各部门和广大员工在诚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违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诚信建设有所缺失,造成损害客户利益、影响企业形象、扰乱管理秩序的不讲诚信的部门和个人,要进行严肃处理,确保诚信体系建设的平稳有效推进。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积淀的传统美德。人无信而不立,企无信而不振,国无信而不兴。树立诚信观念,不管是对于一个人,还是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的保证,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根基。构建和谐社会,既要靠法律规范,也要靠道德修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健全现代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积极推进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是价格主管部门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实践,这既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的治本之策。通过推进经营者价格诚信体系建设,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还可以找到新形势下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实现“放得开、管得好”总体要求的新路子。
推进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各级价格主管部门一定要克服困难,勇于开拓,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努力把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推动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通过多种途径,增强经营者价格自律意识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推进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政府是外因,企业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努力为企业搭建价格诚信平台,使价格主管部门倡导的诚信理念变为经营者的自觉行动。一是要加强舆论宣传。结合各种价格宣传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活动,宣传价格法律法规政策;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扩大影响,倡导诚信经营观念,鼓励诚信经营行为。二是要开展培训教育。组织开展企事业单位物价员培训工作,充分发挥物价员的作用,通过物价员达到加强企业内部自律的目的。三是要帮助企业完善各项价格管理制度,引导企业制定价格诚信准则或规范,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道德义务和职业操守,并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使经营者的价格诚信行为变为自觉和习惯。四是要综合运用提醒、告诫等手段,引导和督促经营者正确运用自主定价权,严格价格自律,依法诚信经营。
(二)推进明码标价和价格收费公示制度,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
在经营者、消费者之间形成的交易行为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信息弱势的状况,推进明码标价和价格收费公示制度,是价格主管部门提高政策透明度,促进诚信、公平、和谐交易氛围的重要途径。明码标价和价格收费公示制度实行以来,各地进行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标价率、公示率都有明显的提高。要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继续分行业制定明码标价实施细则。应当看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仍时有发生,少数企业甚至将明码标价当成了实施价格欺诈、坑害消费者的手段,虚高标价、虚假折价、连环返券设置消费陷阱等价格违法和不规范销售现象屡禁不止,与推行明码标价制度的初衷明显相悖,消费者对此反映强烈,应该进行正确引导和依法打击。因此,真实标价、合理标价、规范标价成为全社会的呼声,成为对经营者价格诚信的迫切要求。值得庆幸的是,目前一些崇尚诚信经商的经营者已经认识到,价格诚信的关键是明码实价,做到明码实价是通向价格诚信的必由之路,是从源头上扼制不正当价格行为的重要手段,并开始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尽管目前推行明码实价的企业所占的比重还比较小,影响还不大,甚至还可能出现反复,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积极引导,充分发挥明码实价企业的示范作用,就一定能取得工作的新进展。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有赖于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市场价格运行规则。为此,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修订相关的法律规定,探索全面实施商品和服务明码实价的法制途径,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
(三)继续开展价格诚信优秀单位创建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开展价格诚信优秀单位创建活动,是价格主管部门开展比较早、取得成效比较明显的推进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的一种工作方式。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完善社会评价机制,继续深入开展“价格诚信单位”、“百城万店无假货”、“价格诚信一条街”等价格诚信优秀单位创建活动。在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失信约束还不明显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政府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的引导作用还是非常必要的。要继续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消费者认可、社会监督的基本思路,把完善社会评价机制作为转变工作方式的内容。要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务求实效。要科学制定创建标准,严格规范创建程序,逐步扩大创建范围。要公开创建的标准和程序,加强监督,保证创建结果的公正性和公信力。要适时制定诚信创建活动的实施办法,明确指导思想、组织机构、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工作程序、考核标准、时间范围、创建方法等。要认真总结过去开展这项工作的经验得失,好的要坚持,不足的要改进,力争有所突破。要注意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扩大社会影响。要注意巩固工作成果,加强对价格诚信优秀单位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发现问题的,及时敦促整改,问题严重的,要坚决取消荣誉称号,不搞终身制。
(四)建立并逐步完善经营者价格诚信信息记录公布制度
建立并逐步完善经营者价格诚信信息记录公布制度,主要包括对经营者价格诚信信息的采集、建档、管理、使用等内容。这既是推进经营价格诚信建设的一种长效管理机制,也是价格主管部门服务社会的一种方式。要把诚信激励与失信惩戒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价格诚信信息数据库建设,创造条件,融入政府主导的社会信用体系平台。要从正反两方面记录经营者的价格行为信息,把经营者的价格诚信信息同其他社会信用信息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守信者获得竞争上的比较优势,使失信者受到相应的处罚和约束。要善于形成和使用价格诚信产品,逐步实现经营者价格诚信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互通、成果共享。通过依法公布经营者价格诚信信息,为市场交易行为提供辅助决策,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这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也是确保价格诚信信息能够切实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有的地方已经开展了这项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提高水平。没有开展这项工作的,要制定方案,积极探索,着手实施。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价格欺诈等有悖价格诚信原则的价格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使不守信者、不讲诚信者不仅不能得到好处,还要受到处罚。
二、加强领导,扎实工作,确保推进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价格诚信工作,深刻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把做好价格诚信工作当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抓紧抓好,把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做成价格主管部门的又一个品牌工程,从而赢得政府的信任与支持,赢得经营者的理解与欢迎,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与拥护。各地要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加强工作指导。要结合当地实际,充实机构力量,选拔一批责任心强、工作思路清晰的干部负责这项工作,统筹兼顾,稳步推进。
二是要提高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诚信建设工作水平。主要把握好:一要务求实效。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一切以实际效果为检验标准。二要整体推进。诚信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只有多方入手,才能取得总体的预期效果。三要突出重点。要选择好工作切入点,哪一项工作容易突破就首先做好哪一项工作。四要不断创新。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推进经营者价格诚信的实现途径,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政策,改进措施,提高效果。
三是要坚持德、法并重。讲诚信既是一个道德概念,也是一种法律要求,既要依靠道德约束,也要依靠法律约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心态浮躁和急于求成的短期行为大量存在,促进诚信经营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内在规劝和法律的外在强制,坚持德、法并重,努力推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经营者道德体系。同时,价格主管部门开展诚信活动也必须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为开展诚信活动提供法律保障,加强制度建设,为开展诚信活动提供规范,这是诚信建设的基础。要加强调查研究,针对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法规政策的不足和漏洞,借鉴国外诚信建设的经验,抓紧完善对价格欺诈、价格串通、低价倾销、牟取暴利等不正当价格行为进行监管的法律规范,适时修订明码标价规定,提高针对性,增强可操作性。本着轻重缓急、先易后难的原则,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四是要发挥整体合力。经营者价格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工作,并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衔接,一方面需要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努力工作,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业务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信用管理职能机构、新闻单位等方方面面的配合与支持。要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善于调动、引导各方面参与经营者价格诚信活动的积极性,既要做好价格部门系统内的协调与指导,也要做好系统外的沟通与磋商,形成多方参与、共同促进的良好局面,
五是要注重经验交流。通过不断的沟通情况、交流经验,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互相促进,从而提高全系统诚信建设工作水平的目的。
作者:马周坤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诚信”在现代转型中其基础也受到严重动摇,古代家庭教育功能逐渐分离并弱化,优秀的儒家诚信文化继承受阻;违反诚信道德文化的刚性惩戒逐渐弹性化与轻度化以至于失范;传统主流文化伴随着近现代各种思想解放和社会运动以及采用的各种适宜和不适宜方式都使其逐步转变为亚文化甚至某些成为反文化,这样诚信文化社会化与继承被边缘化;再加上转型期间,教育主体在教育上的缺位,新的引导机制、监督机制、制约机制无建构或不健全,则诚信因素失去了发挥其有效性和功能的基础。我国社会的迟发展对诚信的影响我国工业化和市场经济与欧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较迟,属于迟发展之列,因此我国社会实际上是一种迟发展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迟发展效应的影响。1、我国的市场经济脱胎于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本身也为诚信缺失埋下了潜在条件,特别对于企业、个人来说,“国家、政府以统购统销的方式直接调配资源,政府是企业、个人信用的支撑,企业和个人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承担起信用的责任”。再在后面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政企分开、权责明确,每个企业、每个个体都成为独立的主体,他们不再直接借用政府的信用,而信用的承载者在从政府到企业、个人的置换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空缺,这种空缺会导致不讲信用的出现”。当市场经济地位基本确立且有了一定的良性发展后,我国企业、个人、以及新产生的各种营利和非营利的组织都成为一个独立主体,正如风险社会理论提到的“致使自己成为一个以市场为媒介,对自己的生存、发展进行规划与组织的行动者”。但市场经济有其固有的弊端与缺陷,市场行动主体总是会在“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功利观念冲击下,规避诚信原则,这即使在较健全的市场制度环境下也会发生。2、迟发展中的转型效应对诚信影响较深。所谓转型效应,“主要指由社会体制、社会结构等转换的不同步性而对社会运行产生的影响和制约”。在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确立,然而适应其发展和保障其发展的社会结构、制度、体制还很不健全3、政府信用建设问题凸出和法律引导惩罚倒逼机制不力。今天的社会改革发展进程中,政府的信用建设与执行效力至关重要,它不仅保证行政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关系到的政府公信力、权威和对群众的密切联系以及对市场经济的调控,而且对整个社会起表率作用。然而,我国有些地方政府和人员却严重破坏了政府诚信形象,给社会诚信氛围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再就是我国法律还不健全,司法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对违法惩罚不严,特别有些执法部门本身存在不忠实执行法律的信用问题。
重视和利用社会化途径,培养社会各组织、群体和个人现代诚信理念通过社会化途径,进行诚信教育。一方面要发挥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主体从各方面并以各种方式开展教育与培训,加强和内化现代诚信理念;另一方面要构建现代诚信文化,培育良好诚信氛围,抓住当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体制改革的良好机遇,调动各种文化资源,培育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二)加强政府诚信建设,为社会树良好形象并起表率作用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并为社会诚信建设起强大的示范作用。政府部门是整个社会的领导、管理与公共服务部门,良好的诚信形象将为整个社会诚信建设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为此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建设:提高公务员诚信意识;加强政府诚信组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开展“廉洁、亲民”活动和“树标兵、做榜样”活动;依法行政;政府选举、决策透明化;建立强有力的奖励与惩处机制等方式。积极培育和发展关于诚信建设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兴起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结构和功能组成部分。培养诚信建设方面的社会组织,有利于为诚信建设承担载体作用;有利于诚信文化和诚信体系建设;有利于承担政府转移和无力承担的诚信发挥的功能;有利于弥补政府、企业以及其它主体诚信失灵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为社会主体提供了“诚信测量与监督”的功能。实行诚信档案建设,跟踪诚信发展状况,促进诚信建设实行诚信档案建设,有利于了解社会各组织以及个人的诚信发展状况,诚信档案应与升学、就业、升职、提拔、企业经营管理、享受福利、评优等联系在一起,使不守诚信之人或组织付出诚信代价,更好的督促社会中各组织以及个人的诚信建设。建立完善的诚信机制体系健全诚信机制体系,为解决诚信危机提供可靠路径。一是建立诚信常态化的教育导向机制,为社会主体提供引领作用;二是建立诚信评估机制,测量社会主体诚信等级,以利于诚信危机警示和提高诚信系数;三是建立诚信激励机制,有利于加强调动社会各主体积极性,促进诚信氛围的培育和诚信理念的内化;四是建立强有力的诚信监督机制;五是建立有效的法律保障机制,加强引导,对违反有关诚信方面法律的组织与个人予以严厉惩处,倒逼诚信建设。总之,构建完善的诚信机制有利于保持良性的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 诚信;改革 ; 和谐
Abstract: With the excessiv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of China, a lot of social issues occur, especially the lack of integrity of market subject is more prominent.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markets,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been gradually moving towards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us a sound integre construction system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 integrity; reform; harmony
中图分类号: D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它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近几年建筑业鼎盛发展,紧紧绷动着人们的神经。但是发展过快随之带来的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火爆的炒房扰乱了建筑市场正常、稳定、健康发展,用户和开发商的矛盾日益升温,建筑市场经济纠纷接连不断,相关资料表明,由于失信行为,我国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每年逃避债务造成的损失约1800亿元。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建筑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市场主体诚信缺失现象较为普遍。信用的缺失不仅造成建筑市场的混乱,同时也给企业和行业的正常运营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推行一套完善的诚信建设体制势在必行。从2002年起,建设部为推行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制定了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总体框架、五年工作规划、工作重点和市场行为信用标准等,2005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组织召开了全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研讨会,2006年出台统一了建筑市场责任主体行为诚信标准及记录公示办法。并重点抓了长江和环渤海两大区域试点工作,2007年颁布实行了《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
诚信是市场交易的灵魂,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诚信体系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治本举措,也是建筑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保证。近年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建筑市场诚信建设工作,把诚信建设列入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环节,积极探索诚信建设的机制与途径。作为现阶段建筑业的一份子,我们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努力做好诚信建设,维护稳定、健康的经济秩序。
一、全体动员,从我做起,诚信为本,合法经营。
一个良好的社会诚信秩序和体制光靠制度和纪律去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关键需要大家去自觉维护,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时刻以社会利益为重。人人树立“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观念。从道德的层面树立诚信,以不断强化诚信意识形态。
二、坚持原则,构建建筑市场诚信体系。
十六大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作为社会中的各方建设主体都应坚持原则,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完善企业的诚信管理制度和水平,努力提高自己的诚信度,更好的为健全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维护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建立诚信信息平台,形成社会公开监督约束机制。
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各种媒体,形成企业信用记录,使诚信信息能得到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和充分运用的重要技术保障。定期公布社会,接受社会监督,形成社会公开监督约束机制。促进市场各方主体信用意识的提高,强化自身信用建设。
各企业内部也要务必建立自己的诚信信息网络平台,并与互联网连接,形成自己的信用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平台形成对员工诚信度和企业诚信管理制度的有效约束,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以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和维护市场秩序。
四、强化政府作用,促进监管部门执法水平。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监督职能,加强管理部门监管力度。把诚信管理列为一项考核管理目标和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的信用意识。政府的信用是关键,而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是政府信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部分企业忽视了诚信建设。
北京2008年1月举行的“北京建筑行业2007年优秀外地进京劳务企业施工作业队表彰大会”让企业深深的认识到:荣誉是社会对自己的最大褒奖。各地区、各部门应充分利用监督职能,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及时监督企业做好诚信建设。
五、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发达国家诚信体系的建设经验。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____*“aa”级诚信企业暨“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命名大会。这对我县深化改革,建设诚信社会,加快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刚才,县人民政府对县昌达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县人造板厂等11家获得“aa”级诚信企业和新疆____*等5家“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进行了命名。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向获得“aa”级诚信企业和“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誉称号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
诚信是投资创业的基础,是改善投资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为加强我县企业信用管理,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全县开展了企业信用诚信管理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我县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和建立企业信用制度,讲信用、办实业、创品牌、求发展已在全县企业界达成共识。今天被命名为“aa”级诚信企业和“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单位,从行业来看,有建筑业、金融业和其他行业等;从企业所有制来看,有国有、集体、股份制和个体私营企业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这标志着我县各行业、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走向成熟,诚信度进一步提高,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希望获此殊荣的各企业、单位要继续保持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做好示范带头作用,为____*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____* 企业诚信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诚信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诚实守信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信用体系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市场经济本质上既是契约经济,又是信用经济,要求必须坚持以诚为本、信誉至上。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不讲道德,互不信任,市场经济就失去了根基。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解决了企业的信用问题,也就抓住了社会信用问题的主要环节,同时有助于带动全社会信用观念的养成和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并给社会各界带来直接的利益。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推进企业诚信建设,以诚信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诚实守信是企业立业之道、兴业之本,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诚实守信,依法经营”是我县与邻近兄弟县市及区内外经济发达地区接轨,企业参与经济交往与合作,提高企业竞争力最基本的要求。一个企业讲不讲信用,信用度的高低,关系着它在经济往来和市场竞争中的整体形象。信用缺失了、客户跑了、市场也就丢了,企业将难以发展。从目前我县的情况来看,个别企业有意无意的损害宝贵的诚信资源,假冒伪劣、不守信用、不讲信誉的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____*形象,影响了我县在全州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强化诚信建设,通过加强信用管理,促进企业诚信守约,自觉照章纳税、守法经营,引导、督促企业转变经营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宣传是开展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关键。今后要坚持集中宣传教育与经常性宣传教育相结合,做到长流水、不断线。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开办专题专栏,对诚信建设进行立体式、多层次、综合性的动态报道。要加大《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等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既要善于发现和大力宣传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信用道德优良、信用行为过硬、信用制度健全、信用效果显著的先进典型,使企业经营者学有目标、见贤思齐;又要对社会上出现的不道德、不文明、不守信行为,进行适度曝光,促使那些社会信用较差的企业和单位深刻反思,尽快改变面貌。切实在社会上形成“诚实守信光荣,不守信用可耻”的强大舆论氛围,引导企业、单位和个人自觉维护信用关系,逐步在社会上形成诚信为本、信用是金的良好风尚。
三、深入开展“诚信”活动,全面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虽然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已成为提高企业信用,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迫切需求。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总结开展“诚信”活动的方法和经验,把加强和完善“诚信”企业的确认工作与建立企业信用制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深入广泛开展“诚信”活动,加强信用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一是按照“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加强监管、提高信用”的要求,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及时为征信管理部门提供企业在经营中的各类信息。二是鼓励企业加强自身信用管理,在制定“诚信”企业标准的基础上,指导企业建立自身的信用管理制度,同时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签约前的资信调查等一系列制度,提高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三是解决信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既要通过开
展丰富多采的“诚信”活动,发现和树立一批质量信得过、服务信得过、合同信得过的诚信典型,引导企业强化信用意识;又要确定一些干扰市场秩序、影响发展环境、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治理行动,务必见到实效,使一些社会信用较差、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尽快改面换貌,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企业信用带来的成果。四是认真研究信用服务的最佳运作模式,精心培育信用市场需求,使之产业化,实现从初期以政府推动为主,逐步向市场化运作方式转变。
企业要重视塑造良好的信用形象,把诚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树立名牌战略,强化信用意识,规范信用服务,以真诚赢得信誉,用信誉保证效益。一是各相关部门单位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经营。要深入学习与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法律意识,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的观念,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自觉接受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二是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认真贯彻有关诚信经营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政策,端正企业经营理念,强化企业诚信经营自律意识,从企业文化、治理结构、奖惩机制、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从合同的签订、组织生产、质量检验到合同实际履行等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明确各自的责任,使企业诚信经营有章可循,防范和化解诚信危机。三是严格财务管理。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依法建账,严禁弄虚作假,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四是增强产品质量第一、用户利益至上、满足用户需要的质量观念,严格按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强化质量检验和计量标准化工作。五是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及时、足额缴纳应缴税款,做到不欠(漏)税、不骗(抗)税。六是妥善处理好劳动关系。这是企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方面,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更关系到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全县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它不仅是企业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企业界和社会各界应引起重视,要坚持“双维护”原则,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切实做到既要维护职工的利益,又要维护企业的利益,建立起良好的劳动关系。
四、加强领导,通力合作,确保诚信建设取得实际效果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诚信建设,问题,方法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建筑市场信用体系逐渐形成并完善。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市政公用工程都是由政府进行投资的,容易出现政府利用职权,对当地与外地企业在经济上差别对待、新进入的相比在位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违背市场经济秩序的信用缺失与道德失范等等状况,使得公平竞争和追求效率的市场秩序变得混乱,经济发展道路受阻。
二、市政公用工程的诚信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种行为之中:
(1)政府行为
各地政府在组织进行建设单位考核评定时,把建设单位的项目业绩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并且加大参与门槛,实行当地与外地企业在经济上差别对待这样的地方保护主义,有的还形成让新进入的相比在位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行业壁垒。
(2)招投标行为
甲方在组织进行招投标时,会出现违背公平的情况。在招标和投标过程中出现的犯规作弊行为多种多样,如违反国家和相关行业法律规范、暗示围标、陪标、隐蔽招标、泄露底价、收受乙方回扣等等。这些违规的招投标行为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市政公用工程的行业秩序。
(3)执法行为
作为监督管理部门,本应公正执法,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社会上仍有一些执法人员借自身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在其位不谋其政”,不顾法律法规和肩负的责任,收受建筑单位贿赂或对建筑单位的违法行为采取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使得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4)建设和施工单位行为
当前我国各类市政公用工程的建设通常是由政府出资的,但是有些地方政府对绩效评估的认识存在误区,过于注重执政业绩,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工程的招投标。资金匮乏带来许多负面后果,导致工程款不足,建设单位不能付给工人报酬,无法购买建设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拖欠银行借贷款项。施工单位将工程转移给进行施工的承包方,又要从中获取部分工程利润,而进行施工的组织继续唯利是图,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于不顾,使用劣质材料和设备进行施工,使得工程多虎头蛇尾,难以善始善终。这样的行为不但不能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容易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不能保障人民安全,最终既降低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又导致社会人力和财力遭到损失。
三、改进市政公用工程诚信体系建设的方法
(1)建立诚信的市场竞争环境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样的条件下,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倡导树立诚信意识,加强竞争能力,让市政公用工程的建设向优质、安全、公平的方向发展。除此以外,针对部分政府和企业的违法和失信行为,应加以曝光和惩治,才能为市场竞争提供一个诚信公平的环境。
(2)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
市政工程行业的诚信建设任重道远,要想改善目前诚信缺失的行为,并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加强对政府和民众的诚信教育,明确诚信的重要意义。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的方法有:利用教学、书本、网络等加强对诚信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增强诚信意识,树立全民诚信观念,建设自觉反思和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凝聚中国力量,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3)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立法执法水平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信用体系的建设需要法律的保障。国家立法机关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现状完善法律法规,让市政行业的运作依法进行,明确违法行为,防止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促进市政公用工程行业的诚信建设。
(4)提升政府公信力
针对社会出现的各种腐败问题,应采取措施规范政府的各项行为,扩大各项民生政策的透明度,努力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加强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的诚信建设。这样也有助于保持政府的优秀形象,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5)完善诚信监督和失信惩戒体系
之所以当前市政公用工程行业会出现信用缺失的局面,是因为在现阶段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得到完善和落实,相关人员思想道德修养较低且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建设诚信监督和失信惩戒体系至关重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监督,对违规现象进行检举和处罚,有助于诚信文明的建设。例如,可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调查和整理各个工程单位的概况、经营状况、银行资金记录、项目工程实施等具体情况。接着对他们的从业资格、招标投标、施工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加以警告、记录和通报,根据情节大小予以相应的惩罚。
(6)加强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现代社会已进入数字时代。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适应时展的潮流,加快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企业诚信档案的建设。具体来说,即做好建筑行业的信用信息采集与归整,按照要求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利用。该数据库和数据档案还可以用于对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综合全面地评价和管理,成为招标投标、评价评优的参考。该体系的建立也有助于提高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减少市政公用工程行业中的暗箱操作行为,整治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壁垒。
四、总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我国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说过:“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今天更需要诚信。加强诚信建设对于规范市场秩序,推进国家市政公用工程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杨福炬.施工企业加强诚信建设之我见[J].管理观察,2009(06).
关键词:诚信建设金融环境思考
Abstract:Thecountyterritory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isthecountyterritoryeconomydevelopmentmainbody,financesthedifficultquestiontobedaybydayobvious.Thisarticlegoesroundthepolicyfactorinfluence,triesanothermethod,fromgoodfaithconstructionangleanalysis,indiscussionmeltcountyterritoryfinancingenvironmentquestionway,solutionenterprisefinancingdifficultproblem,solidcashbusinesswinwinbuildingadvantageousenvironment.
Keywords:GoodfaithconstructionFinanceenvironmentPonder
当前,县域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受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银行“惜贷”现象愈加突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排除政策性因素,诚信意识淡薄、诚信观念缺失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尽快建立起政府主导、基层央行推进、银企互动、诚实守信的金融生态环境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缺燃眉之急的不二选择。
1.县域融资环境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
1.1低廉的违约成本和地方保护主义客观上纵容了失信行为。当前,县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中和个人意识里轻重不同地存在着某种错误认识,片面地认为银行是国家集体所有,信贷资金是政府给企业的金融支持,可还也可不还。此外,少数县区政府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突出,企业失信即便被诉诸法律,胜诉后银行债权也因地方上的袒护而存在执行难现象,往往是赢了官司陪了本钱,银行债权在根本上得不到真正保护。认识上的偏颇和盲目的地方保护主义,加重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在严格的信贷责任追究制度下,为保障信贷资产质量,银行不愿也不敢对非优质客户进行授信。
当然,也有部分经营者具备较强的信用观念,项目及产品发展前景也被银企双方看好,但有时却因市场变化或管理上的失误导致产品暂时失去竞争力,项目实施受阻,经营陷入困境,企业无力履约,被动失信。金融危机冲击下,这种现象尤为普遍。商业银行应分清企业失信性质,区别对待。对那些有市场潜力因经济环境变化而遇到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应该给以适当的信贷支持,帮助其化解融资难题,加强管理,调整策略,走出困境。
1.2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上存在制度上的缺陷。
1.2.1信贷权利上收导致授信效率降低。出于对信贷风险中道德风险的考虑,目前商业银行普遍上收县级的审批权限,个别行甚至剥夺县级机构贷前调查权利。即便是正常的信贷审批业务,按照授信额度划分的权限,经过层层审批,既加大了信贷成本,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1.2.2授信模式固化影响诚信环境建设。理论上讲,银企之间的信用关系应建立在企业经营与信用基础上,应区别情况,采取信用、担保或资产抵押等方式办理。然而,当前情况是只要企业申请贷款,就必须提供抵押担保,人为抬高信贷门槛,某种角度讲会由此误导企业进入只重视担保抵押品的有无而忽视诚信建设的误区。这既不利于构建诚信基础上的银企关系,也会影响到诚信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大局。
1.2.3权责利不对等的信贷制度给银企互信基础上的诚信建设造成负面影响。目前,商业银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推行的贷款损失终身追究制和违章违纪贷款赔偿制,只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却缺少无责条件下对等的奖励条款。惟罚不奖的硬性政策挫伤了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即便是遇到优质客户,有时也会因心存顾虑而错失放贷良机。久之,企业会因此产生银行有意刁难、恶意失信的错觉,势必影响正当的银企关系,不利于培养企业诚信意识。
2.优化县域诚信金融环境的建议
2.1政府主导推动辖区诚信金融环境建设。政府作为主导经济的管理者,应积极着力于推动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全力培育社会诚信意识,塑立并弘扬诚信品牌,在区域诚信建设中发挥领导和推动作用。
2.1.1提高认识,推动诚信建设。政府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诚信不仅是意识观念,更是一种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区域合作日益加强,行业依存度愈加提高,资本市场呈现异地化发展趋势,经济体的诚信度已成为考量投资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诚信环境建设滞后,商业银行在不突破信贷指标控制前提下,统一调度信贷资金,把贷款异地调配到诚信度更高的地区,造成资金外流。单纯靠地方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显然难以满足中小企业日益紧张的资金需求。为增强资金的吸引力,创造有利融资环境,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政府应率先转变观念,采取有力措施,硬性规定约束企业经营行为,优化投融资环境,精心培育企业诚信意识,推动诚信环境建设,尽快使诚信转化为投融资的重要资源。
2.1.2营造氛围,优化诚信环境。首先,由政府主导,广泛借助媒体,扩大宣传深度和广度,营建诚实守信的社会舆论氛围。其次,政府要做诚信的表率,自觉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狭隘思维,下大力气推动诚信环境建设。再者,制定长远建设规划,明确目标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协调金融、司法、工商、税务等部门共同加强和改善金融生态,形成齐抓共管的诚信环境建设格局。
sp;2.2中小企业要承担起县域诚信建设的主力军作用。
2.2.1企业要自觉树立诚实守信理念。市场经济实质是信用经济,失去信用,就无市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原因之一就是失去了诚信,经营发展中得不到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特别是缺少原始资本积累的中小企业,失去银行信贷支持,一旦遇到资金困难,企业发展必将难以维继,走向破产境地,付出沉重代价。而恪守诚信的企业会及时得到银行的支持而度过难关。一定意义讲,作为县域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诚信关乎企业发展大计,要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勇当诚信金融环境建设的主力军。
2.2.2完善管理,健全制度,实际行动赢得信赖。县域内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经营效益不错、发展潜力较大,但因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低、管理不规范而达不到银行授信标准,长期被拒之门外。因此,中小企业要逐步内部完善管理,健全内控制度,达到银行授信的标准,赢得银行信赖和支持,为自身发展壮大扫除障碍。同时,以实际行动提高诚信度,在地方金融诚信环境建设中充当排头兵。
2.3商业银行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促进诚信环境建设。
2.3.1解决难贷款问题。在业务经营方面,要针对基层地区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业务创新,适当下放信贷发放权限,努力缓解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困难,支持地方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