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

中小学创新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创新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学创新教育

第1篇: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

关键词 创新教育 美国 措施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1创新教育内涵

究竟什么是创新教育?前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说:“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郭文安教授认为:“创新教育是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创新教育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差异,以发掘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重点,以增强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

2美国创新教育的经验借鉴

美国中小学创新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1)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美国人有句名言“没有任何问题是愚蠢的”。因而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意打断教师的讲课,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便是无稽之谈,老师也会微笑着鼓励学生。教师在夸奖学生大胆创新的同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一起思考寻找答案。不同于我们课堂上的整齐坐姿和安静严肃,美国的课堂看似比较乱,学生课堂上可以来回走动,谈笑风生,老师不会制止和斥责。可能我们要质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听课效率,但是,美国的课堂教师是促进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获取知识的主体,他们可以采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自己动手去寻找答案。

(2)五花八门的课程设置。小学阶段并不以考核专业知识为重点,而是加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由于没有统一的教科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鼓励他们的质疑精神,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品质。

(3)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美国中小学多采用小组讨论法开展课程。教师把课程任务分配下去,学生自由组合结成小组,从不同的方面分析和解决问题。各小组之间和各小组成员之间思想的碰撞,使学生能够全面的、批判性的思考问题,同时在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新的知识渗透到现有的知识体系之中,拓展了他们的知识水平。通过对诺贝尔奖得主的教育背景调查发现,多学科的交叉是他们科研创新的先决条件。这种“主题策划”的授课方式增强了学科之间的连贯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4)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美国中小学的课外实践主要依托高校和社会开展。许多高校都与中小学制定了联合培养计划,高校提供权威专家和实验设施,辅助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开展。13岁的威廉・袁在波特兰大学的实验室发明了新型太阳能电池;18岁的普蕾雅・萨哈在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的实验室里发明了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的抗癌药物。另一方面,美国的学校从二年级开始就会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利用社会资源进行课程研究,学生自己调查走访进行专题汇报,例如小学生成立的“特威格勒特银行”,设计的“太空战略”等。

3当前我国中小学创新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课程设置单一,课堂氛围呆板枯燥。我国中小学的课程有统一的教科书和统一的教学标准,到高中阶段实行文理分科,区别教学。虽然推行了新课改,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程的设置,但是教学仍然停留在专业知识的层面。对于那些有特长的学生,例如音乐和美术,他们只有进入高中以后才能把它们作为专业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我国的课堂往往是教师 “填鸭式”的教,学生“被动式”的学,沉闷呆板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教育目的功利性强,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千百年来的科举取士虽然有利于人才的选拔,但其对教育功利性的影响依然没有消散。不少家长把子女受教育当成是对未来的经济投资,把教育的目的简化为获得经济收益,因而把子女成绩作为评定教育效果的唯一标准,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忽视了子女综合素质的提高。

(3)传统的教学手段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指利用声音、图像、互联网和仪器等多种媒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不少学校为了节约经费开支,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手段,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导,照本宣读,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仍旧停留在书本的介绍里,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了探索的兴趣,创新的活动也止步不前。

(4)理论研究多,开展实践少。我国学者对创新教育的深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创新教育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这些理论多半是对意义、作用等的高谈阔论,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的则比较少。除此以外,在中小学阶段,有关部门也推行了一些具体的创新教育措施,例如个别地方推行的“幸福教育”和“感恩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实践活动如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样,没有做到政策和实践的连贯性,结果雷声大,雨点小,多半草草收场。

4美国创新教育对我国中小学的启示

(1)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要丰富课程设置的范围,从知识和技能上加强对(下转第28页)(上接第19页)学生的培养,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利,增强课程吸引性。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参与者,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的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如山东省课题组提出的“活动建构课堂教学模式”,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教案个性化”、“多维互动作业创新”等措施。

(2)转变教育观念,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改革传统的应试性和功利性的教育观念,坚持和遵循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教育的吸引性和质量。爱因斯坦主张:“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成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对于教师来说,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多采用“问题教育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方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深入到学习的环节中,主动性地获取和把握知识,成为学习和科研创造的主体。

(4)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在推行创新教育的同时,要积极打造“第二课堂”,多开展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自由和民主的氛围。我国中小学要从自身特色出发,密切与高校的联系,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创造条件。同时,社会和家庭也要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支持,让他们能够走出学校,深入实践运用和获取知识。例如南通市就定期举办中小学生科技大赛;武汉市开展“争当专利发明人”活动,在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使不少新发明新创造应运而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5结语

推行创新教育是21世纪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和未来,面对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要转变观念积极改进,提高中小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88

第2篇: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

一、音乐素质的内涵

一是音乐知识素质。音乐知识素质,即有关读谱及音乐表现要素(音高、音色、建度、力度、节奏、节拍、放律、调式、调性、曲式、和声、体截、题材等),为保证学生参与音乐学习过程及音乐实践活动所必须掌握的简单的基础知识。二是音乐心理素质。即以音乐感受能力为核心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运动觉能力、音乐联想能力、音乐想象能力。三是音乐能力素质。即学生参与听、唱、视、记、奏、创、动等具体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四是音乐文化素质。即音乐史、音乐常识、音乐作品的涉猎范围,音乐与其它艺术的关系,音乐与艺术以外其它学科的关系,音乐与生活、音乐与社会的认识等方面的综合音乐文化知识结构。音乐同其它基础课程一样,以其特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才成为一种需要传函、研究与发展的学科。音乐教育如不突出它自身的特有属性也就不是音乐教育本身了。音乐教育所有价值,都必须以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发展与提高为载体、为过程、为手段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是音乐教育的本位价值。

二、“会”是兴趣的根本

古人云:“乐其道,善其事”,其含义不讲自明。迁移到学生学习上来,那就是要先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及具体知识的兴趣,首先实现乐其道。这样,学生就会学得积极、主动,学得事半功倍,以便达到善其事。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再来思考这句古话,我认为反之亦然,即善其事,更能乐其道。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对自己善长的专业和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也往往是对学得好的学科再投入的更多。一个不懂球规的人不会成为球迷,一个不懂象棋的人,不会在一盘残局前观棋不语两小时。学习的“知难而退”,不正是学不懂、学不会而使兴趣丧失,弃“事”而逃吗?通过调查得知,在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不懂、学不会而没办法学,是学生学习音乐兴趣逐渐降低的一个最本质的原因。所以,学生就是在“乐其道,善其事,更乐其道”的隐性而多次的反复中,其好强、好胜、自尊等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并实现学习兴趣的激发、深化、巩固、升华。因此,“会”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这就要求我们不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音乐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都要始终注意并做到让学生有一个我想学,我会学,我能学会,我能行,我已经学会的良好的学习心理感受,优化学生学习的“心境”。

三、走出域属的误区

音乐教育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国民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域属于国民音乐教育。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这种隶属关系却偏偏走进误区,其表现就是忽左忽右,走向极端,要么是正规专业化,听“效果”谁高谁低;要么是谈虎色变,敬而远之避开“专业化”之嫌。凡此种种,都会使中小学音乐教育误入岐途,与真正的音乐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究其原因,就是没能科学地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联系与区别。专业音乐教育也好,中小学音乐教育也罢,所教所学的知识与能力本来就同出一脉,又都属于教育的范畴。而中小学音乐教育更注重的是全体教育对象的可接受性,人才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实现美育功能的艺术性,教育过程的愉悦性等等。相对专业音乐教育要浅显、容易、简单得多,但绝不是没有必须掌握的内容,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上,中小学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相比,就不是那么机械、严格、枯燥、求精,而是激发兴趣,轻松愉快,自由解决,学乐交融。基于这种认识,将专业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等同视之,或将两者泾渭分明地对立起来都是不科学的。

四、实现审美体验价值

1.音乐的美是以音乐为载体的

音乐的美,就是音乐唱(奏)的形式的美,使音乐现实化的声乐的美,这些声乐所表述的音乐内容的美,这些内容所包含的情感的美。音乐的美是以音乐本身为载体的,离开了音乐,音乐的美就不存在了。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强调音乐性,即在音乐中进行教育,音乐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学生不断地感受、感知、理解、探索、表现及创造音乐的过程。而语文课式的大段讲解与诠释,美术课式的以“画”代“音”,剥夺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和权力,就无从谈到音乐的美。

2.音乐素质是基础

再好的佳肴,对于一个正在严重伤风感冒的人来说,也难以吃出什么味道来,原因是味觉功能出了问题。音乐的审美也是如此,是以人们对音乐的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诸音乐要素等表现手段的感受为基础,再对这些感受到的音乐信息进行整合分析,进而品尝到音乐的美。而这种感受,必须凭借一定的音乐素质基础,只有赖以不断提高的音乐素质,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神秘音乐殿堂。有了这样的素质,音乐审美才有了通道,有了桥梁,有了可能。否则,就审美而空洞地谈审美,将永远是浅层次而外在的。

3.情感参与是关键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强调的审美体验,情感体验是主体。在感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的过程中,在美妙的音乐音响形式作用下,学生的情感与音乐旋律共起伏,与节奏同张弛,与音乐同悲、同喜、同欢、同乐。在这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中,学生获得一个新的真善美的世界,感受理解了崇高与伟大,和谐与美好等多种情感,触及到了音乐创作者的美好心灵,为之吸引,为之陶醉,为之同化。在这样的过程中,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解放学生情感,并调动学生情感的积极参与。

第3篇: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49-01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教育,其将学生发展、学生利益、学生潜能以及学生地位放在核心的位置上,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创新教育的职能就是最大程度地将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激发出来,从而使学生更加具有个性风采。与此同时,创新教育还可以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彻底改变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具有更多的空间以及时间来实施创造和探索。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下面笔者就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体现自身意义

当今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所谓的创新教育就是指将培养人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将培养一种创造型的人才作为根本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的提出不仅仅是弘扬人的创新本性的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深化教育改革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需求。实施素质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只有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这一前提和基础之上,学生创新能力、创造精神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由此可见,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创新教育具有自身十分鲜明的特征。

自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都是小学生自身的弱点。如果教师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十分巧妙地利用创新教育的优势,就能够有效地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并对小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进行适当的调节,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思考力以及观察力,并且有利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些小学音乐教师以及家长认为小学生学习时间本就十分有限,学习音乐就是在浪费时间,这种想法是十分不科学的。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审美教育,美化音乐教室其实就是一种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的措施,能够使学生刚刚步入教室就产生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再加上对优美音乐的欣赏,学生会更快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从而大大优化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所以,音乐教师必须要勤于动手和动脑,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来布置小学音乐教室。比如,教师可以改进原来横平竖直的座椅排法,设计出更加具有艺术性的半圆形、方形以及圆形的排法,这些排法具有更强的美感。音乐教室的墙壁上也可以张贴一些山水画或者著名音乐家的画像等,从而使小学生在这样优美的教学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感染。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今的音乐教育领域,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就是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究竟谁才是教学的中心。有些小学音乐教师认为,教师才是课堂的主宰者。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必须要保障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权威人士,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有的时候教师偶尔唱错了音,小学生也不敢指出来,这样做容易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抵触心理,也就更谈不上实施创新教育了。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必须要认识到,音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必须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追求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双向交流、和谐、自由的音乐教育教学氛围,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小学音乐课堂没有强迫性以及权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进而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融洽、宽松的学习环境。

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提升自身素质

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要拥有一桶水,小学音乐教学同样如此。想要在小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就必须不间断地加强自身音乐专业素质的培养。有些小学音乐教师只是安于现状,多年来都一成不变地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这也就从本质上阻碍了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发展。事实上,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所谓的创新精神就是指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方法、技能、信息以及知识,提出新观点以及新方法的精神。而要想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的音乐教师,我们就必须要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以及扎实的音乐专业基础,这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此外,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而不能墨守成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因此,我们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实施创新教育,从而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阎小青.浅析小学音乐教学小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4).

第4篇: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中小学教师;主题单元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8-0088-03

看到教育技术,如果你还认为它只是通过多媒体手段(包括PPT、白板与视频等)呈现教学内容,通过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教学,那就未免太狭隘和片面了。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提出:“教育技术就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并且与此对应的培训正在全国展开。

电脑与互联网的出现使教师迫切希望能充分运用这些新媒体来服务教育教学,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化水平,这催生了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育方式或形态,即信息化教育。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以后,我们发现提高信息技术的能力并不等于提高了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更不等同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民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方式都在不断翻新。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与航运中心,也必须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基于这个现状,上海出台的《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未来20年关于教育信息化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探索建立信息化教育新模式。信息化教育新模式包括以下内容:

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开放、互动与共享的教育模式,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从学生角度来说,需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使用电子书包,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丰富课外学习和研究,加强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增强学生正确理解、合理运用大众传播媒体等信息网络的能力,提高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

从教师角度来说,需制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引导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

单看上述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新一轮的教育信息化浪潮正汹涌而来,教师、学生以及学校都将面临新的挑战,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设计的创新与教育手段的革新等,都将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更大空间,创新性和个性化要求也更高。从服务平台来说,需要建设数字化教研服务平台。

在当下教育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没得以很好解决,比如,教学课时不够、教学内容零散且重复、教学过程讲授居多、探究型教学活动开展过少、教学目标统一化以及教学评价的唯分论风气,以致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普遍感觉学业负担过重等,这些问题的形成均与当下教育技术有关。

如果要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好,学得有兴趣,就不能只是“教教材”,而要转变为“用教材教”,变零散的课时设计为整合的“主题单元设计”,通过设计一组以学习目标为核心的开放性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活动。问题化设计和任务驱动是主题单元设计的核心概念,这就好比学生发现了问题、领到了任务后,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新课程背景下,从问题视角对课程进行建构,将“知识问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国际著名教育技术学学者梅瑞尔在他的“首要教学原理”中也强调,有效的教学应该围绕问题展开。

那么该如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呢?学生自有他们的一套方法。作为教育者,只需要给他们提供完成任务过程中所需资源、工具以及所要达到的标准,即主题资源包和形式多样的评价量规,并进行适当指导和示范,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并没有盲目探索,也没有被动受教,而是置身于一项有目的且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

主题资源包是学生完成主题单元任务所需的一切背景支持资源,一般以网站形式呈现,包括所需要用到的相关主题的知识、工具、案例、评估与素材,呈现载体可以是文本、动画、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及其他应用类软件。大量信息资源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评价量规包含评价要素、评价指标、权重及分级描述的差异化评价工具,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重视学生的创造性和合作性,同时是质性与量化评价的有效结合体。

上述学习过程是我们服务社会所需习得的工作技能。发现与探索问题,同时根据考核标准制定目标任务,然后凭借各人的智慧和技能通过独立完成或合作解决问题,最后展示与汇报成果,进行经验总结。该过程更加符合人的学习心理,也更适应社会工作的需求,在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搭建桥梁,更好地弥合两者的差异。

社会的发展促使教育与时俱进,甚至要有超前意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上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基础,探究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创新和合作能力、媒介素养以及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都对其未来的终身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教育要信息化,教师在运用教育技术过程中的创新素质将起到关键作用。

以八年级语文课文《雁》为例,其单元主题:生命的沉思。A教师的教学设计是:默读―概括故事梗概―根据问题圈画词语―说理由―再朗读―再根据问题圈画词语―提升主旨―布置作业:随笔“我想对你们说”;B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初读课文,一句话感想―续写结尾―交流汇报―齐读结尾―提问: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语气―指名读结尾―提问:为什么把他们当作人来写―旁征博引其他名家关于生命的箴言―提炼主旨:爱生命,并友好相处。由此可见,B教师的设计比较中观,从整体出发,注重创新,以任务驱动(续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所以相对而言,现场课堂学生的创新性回答居多,并且形成了课后热烈议论的学习效果。

《纲要》为了提升教师创新素质,提出设立青年教师创新基金,资助青年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等新手段,开展跨学科、跨学校与跨地区的创新教学和科研活动,为教师提供创造性地发挥智慧的宽松教学、科研环境,所以教师们可大胆去开展实践研究,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学生的信息化教育模式。

当然,要实现教育的信息化,除了要实现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与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外,必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系统建设以及相应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与体制也必须跟上,然而这需要有个过渡阶段来解决一些问题。

1.学校需要保障每一位学生都有电脑,每一台电脑都能连接网络,每一堂课都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2.教师需要处理好日常琐事、各类教学培训与单元计划实施之间的矛盾,协调好课时安排,尽量让课堂成为探究性学习的场所,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慢慢习惯主题单元设计,而不是课时计划设计。

3.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虽然从小学到高中都开设信息技术课,但学生要达到熟练操作网络与使用Word、PPT与 FrontPage还是有相当难度的。

4.家长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接受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放宽孩子接触网络的尺度,尽量引导孩子文明上网,在加强自身媒介素养的同时,提升孩子的媒介素养,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与资源库,倡导家庭学习的氛围,推动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师〔2004〕9号)[EB/OL].http://.cn/show.aspx?id=46,2006-01-17/

2012-11-15.

[2] 解放日报.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cn/l/2010-09-14/113619

第5篇: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

【关 键 词】中小学;生命教育;内容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1-0128-02

我国学生中轻率对待生命事件频频发生,说明学生的生命观出现了很大问题,现阶段则需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那么,生命教育该如何理解呢?生命教育包含健康教育、终生教育、生活教育、生死教育、信仰教育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不断提升的五个层次,健康教育是基础,信仰教育是最高需要。

一、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设计的基础

生命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育教学中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作指导,并遵循德育的基本原则,从根本上就是要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明确指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在当今社会,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就要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和现代性,不断挖掘和开发人的潜能。那么,基于教育的层面理解,教育必须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生命教育就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的教育。

思想政治品德一般按照心理――思想――行为和习惯的过程循环升华的形成与发展。[2]生命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遵循这一基本规律。中学生对生命和生命价值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这些基础主要源于学校教育,同时,还受到社会、家庭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生命教育在国内的较少数学校被作为教育内容设置,大多数学校并没有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将生命教育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范畴。

那么,在设计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同时,需要坚持三个重要的理念。首先,生命教育应该符合一定的情境。生命教育需要为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帮助高中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心理调试,评价应该考察学生的生活表现。同时,生命教育应充分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质,将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中,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价值判断中提升人文素质。其次,生命教育的顺序性和持续性,整体性和完整性。生命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一项终生的教育,具有持续性;从心理学的维度考量,生命教育需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而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同时还需要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全面地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活动,通过内化――外化――再内化的过程循环进行。最后,生命教育是一项综合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情感,锻炼意志,坚守信念,最重要的还是要落实在学生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使得生命教育能够实现其现实意义。

二、合理建构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内容

生命教育的内容建构要依据科学理论的指导,要符合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发展需要,选择和确定科学合理的、有用的、专业的学校生命教育内容。我们认为,生命教育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并且不间断地经初中、高中进行,直至大学,最终脱离学校教育后,能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继续开展自我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是做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生命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三者内容间也具有整体性、持续性、一贯性特征。

1. 一至三年级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一至三年级生命教育的内容设计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制定,内容既略高于大多数学生的能力,也不能低于学生的能力。可以确定为有趣的生命、自我保护、特别的生命三个主题。[3]小学一年级设计为有趣的生命,包含发现生命、坚韧的生命、有次序的家庭;有趣的发现、如果没有生命、我要保护生命六个章节的内容,这样为学生们从身边动植物的生命逐步牵引到人类生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二年级的内容设计为自我保护,包括神奇的护身术、我学护身小技能、身体的界限;谁是坏人、我不会上当、保护自己,爱护别人。这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在认识生命的基础上锻炼本领,学会判断情况,并且保护自己。小学三年级的内容设计为特别的生命,具体包括特别的生命、特别的自然界、特别的你我他;特别的美、特别的爱、特别的行动,这一部分的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平等的,不仅要爱护和保护自己,还要保护他人、保护自然,理解特殊的生命现象。这三个主题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这三个学年的课程设计在本质上就是让学生对生命的概念、保护和赞美有充分认识,最终都能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这样的内容虽然较少,但是每一部分都具体到教育内容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不仅让学生知道生命的珍贵,对生命的有正确的态度,还要在生活中有正确的行为和习惯。

2. 四至六年级生命教育课程设计。四至六年级,小学生命教育拓展阶段课程设计。这一阶段的内容设计是要让学生学会判断生命中的现象和行为,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坚定的信念,并积淀生命意志,设计自己的人生。具体设计如表1。

通过拓展阶段的生命教育内容的设计,就让学生明确生命的价值标准、生命的逆境、人生的理想,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树立远大的理想,真正让学生能够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并且把自己的价值实现与社会的价值要求能结合在一起。

3. 七至九年级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七至九年级,初中升华阶段生命教育课程设计。初中年级的生命教育内容设计应该是小学生命教育的升华,目标也应该高于小学生命教育,主要包括欣赏生命、赞美生命、信仰与人生三个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学生的身体结构教育、疾病预防教育、性教育,从而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用科学的眼光、正常的心态看待自身的成长和变化;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教育,享受成功和生活的教育,正视挫折、生于忧患,增强本领,解决困难,正确对待成败,学会享受生活,学会生存;信仰科学,社会参与的教育,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敬业乐业,学习本领,有远大理想并有坚定信念的指导,为美丽人生而奋斗。

三、生命教育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生命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遵循其原则,还应注意教育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尤其是面对一些问题学生或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特殊的教育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而对其他学生也应该创新教育方法和途径。

1. 专业教师的培养。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初中和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对健康标准有一定了解,初步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并在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实现教育的目标。高中生命教育课程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比较复杂、深奥;现在的科学技术媒体传播的各种信息也充斥着高中生,对于生命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水平亟待提高,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也势在必行。那么,培养专业教师显得尤为重要,不仅需要挖掘和培养学校内部的人才,还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4]而对于已经从事本专业教育的人,也要进行继续教育,不断地提升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在教学基础上还要鼓励专业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一方面研究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另一方面,还要研究问题学生的发展状况。在学校内部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坚持为学生服务的原则,把学生面临的问题尽快解决,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 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社会、家庭的影响也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追求和人生观念。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家庭环境足以影响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判断和选择。因此,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当前事情的具体实际进行教育。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能够对现阶段的具体实际有充分的认识和科学理解,并将其与理论相结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面传授,帮助学生讨论和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得这门课程能够发挥其作用,实现其实效性。

3. 教育方法的创新,教育载体的拓展。教育内容的实现必须要用一定的教育方式表达出来。生命教育课程所包含的健康教育、终生教育、生活教育、生死教育、信仰教育五个方面的教育应该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真正落实到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那么这就需要创新教育方法,拓展教育载体。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革新教学方法,多启发、多沟通,建立相互沟通和理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言论和参与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和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学校要不断开发网络教育平台、素质拓展平台、校园文化平台,进而拓展教育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和学生业余生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整体的教育活动,贯穿于人的终生,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具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意义。全社会都应该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并且努力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生命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王定功,路日亮.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探析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1,01.

[4]林思林.发展生命教育事业的再思维[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第6篇: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比知识还重要,这是已被实践证明过的.瓦特就是对水沸腾时掀动壶盖的现象感到惊奇,进而激起求知欲,经过大量的实践探究,发现蒸汽是有能量的,从而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就是对苹果落地感到好奇,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经过不懈努力发现了“万有引力”.有了好奇心就有了求知的欲望,求知欲是建立在好奇心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时,笔者先让全体学生每人画一个凸多边形,并顺次连接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四边形,然后说:“只要你告诉我所画四边形的形状,我就能说出顺次连接各边中点所得到四边形的形状,不信,同学们可以试一试.”就是这个新颖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作用下,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样教学效果就特别的好.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要具有新颖性,难度要适中,能调动学生寻求问题答案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去发现新的问题,主动去探究,去创新,这样创新意识也就得到了不断的培养.

二、重视和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表现欲是人的基本欲望,是个性突出、有生命力的表现.尤其是中学生,更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展现自己的智慧,体现自己的价值.当你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他们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成就感,从而会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最终便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笔者出了几道简单的口答题让成绩一般的学生回答,并看谁回答得对,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会找一些灵活性大一点的题目让他们去完成,并同时提出看谁的思路新颖,谁的方法简便等要求.我在每次教学活动中注重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体现自我价值,感受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欢乐,从而培养他们在数学中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要肯定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鼓励学生追求新知识时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和精神.教师要经常使用表扬用语来表示对学生的赞赏和关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今天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真正变成高效课堂.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规律、性质和联系.”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规范办学的今天,数学教学已不能单纯地靠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增进对数学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四、激励学生质疑问难

第7篇: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

[关键词] 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素质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J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293-1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创新性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促进小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日常教学工作实践,就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方法及在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展开讨论。

一、小学音乐教育理念的创新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创新性教育是指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求知精神,善于发现新的事物欲望、掌握新的学习音乐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学生运用已有音乐知识创造性学习音乐的能力。过去传统音乐教育只是注重如何知识传授, 采用的是灌输式音乐教育,影响了学生探索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创新性教育的理念指导下,老师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去开启学生学习音乐的大门,帮助他们拥有发现和探索未知闸门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育中也提出“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应全面渗透在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之中。”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要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鼓励学生自己去表现音乐,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能充分体验蕴涵在音乐学习中的丰富的情感和音乐之美。

二、小学音乐教育方法的创新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开展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应该加入多媒体等现代科技的辅助教学,因为生动活泼的多媒体教育是一种颇受小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能把声、像、色的综合运用到音乐教学中,能真实还原音乐活动内容和情景,使学生学习音乐时由于身临其境。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各种感觉,通过不断的训练可以开辟学生的多向立体思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学习音乐的情绪能够得到振奋,主动积极参与,完全自由想象而不受外界复杂因素干扰,从而激起学生学习音乐创新的火花,使学生学习音乐的思想发散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拓展。不仅让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增加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而且还能引起他们用音乐来表达美的欲望,陶冶了学生的精神情操。

(二)综合其他学科的灵活教学特点来开展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小学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是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的一个创新发展模式,对于增加不同学科交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着重要意义,也是素质教育的意义所在。在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中可以将音乐与美术、舞蹈、文学等人文等多学科综合起来,也可以将音乐与物理、生物等自然学科结合起来的创新性教育结合为一体。真正体现多学科的交融教学,让不同学科的优势可以相互交融,利用不同学科的优点,对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起到推进的作用。

三、小学音乐教育组织形式的创新

(一)小学音乐教育情景式教学创新。小学音乐教育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教育学科,小学音乐教学应力争与实际相结合,能将小学音乐教学还原到音乐原有的环境中或在在类似的现实环境中模拟进行,能让学生切身体会音乐所带来的精神提升,让学生在与音乐的融合中体会音乐的美,这样有利于学生快速的学习音乐、牢固地掌握音乐知识。到达小学音乐教育创新的目的。

(二)小学音乐教育多元化教学形式的创新。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的音乐课应该是多样形式的。教授音乐的老师不但要教学生声乐与乐理知识,还要教他们对音乐作品、作曲家以及创作特点进行分析,有条件的学校,还要教他们制作和演奏几种简单的乐器。这就要求老师要敢于创新,敢于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可以以做演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讲故事的形式给学生讲解如何学习音乐,结合历史和语言知识进行作品分析等等。在授课中,应注重老师与学生互动和坚持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到达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的目的,老师与学生之间要多方位的有效互动,能以动态生成小学音乐教育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三)小学音乐教育和谐民主的教学形式的创新。在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中,避免老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老师只是教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合作者,对音乐教学进度起着主导作用,而不是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起主导作用,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音乐的承担者。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这种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进而使学生在学习音乐中增加自觉性和主动性。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育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了要求,也对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完成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的改革也是推进整体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使学生全面的发展,才是真正的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建东.对新理念下音乐教育的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3,(12).

[2]樊国生.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2003,(4).

第8篇: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

关键词:创新;自信心;独立性;乐观态度

创新,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阔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老教师,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从小学抓起。我们的教学改革在借鉴西方的教学之后,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流,二十一世纪的创新教育,将是决定中国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能否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与常规思维相比,创新思维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而这些特点又需要鲜明的创新个性作保障。英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对1500名超智儿童进行了跟踪调查,把其中800名男性中成就最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者最显著的差别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何不同,而在于他们之间个性品质的差异,即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点。

从心理学和人才学的研究看,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勇敢和冒险精神、独立性、自信心、顽强的创新意志、面对挫折的乐观态度、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等几个方面。

一、勇敢和冒险精神的培养

勇敢和冒险精神是创新个性中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具备勇敢和冒险品质的人,才会具备创新精神。一部科学史表明,没有勇敢和冒险精神,就不可能有科学的发展,只有勇敢无畏的攀登者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在课堂上,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思维、勇于提出不同观点、勇于辩论和勇于反驳的课堂环境。安全的环境对学生非常重要,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再幼稚的想法都不会被嘲笑,再大胆的想法都不会被轻易否定,鼓励和促进应该成为创新型课堂的标志。

二、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指在对自己做出正确估价的基础上,对事业充满信心,是一个人的气魄、胆识、求胜的信念。自信心是创新的立脚点,没有坚定的自信心,创新思维能力再强,也很难做出创新。自信来自于实践的成功,在课堂上,老师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一次回答问题之后的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可能使一个自卑的学生彻底改变,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表扬与鼓励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来源之一,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老师,一定要记住,呵斥与责骂是毁掉学生最快的方法。

三、独立性的培养

创新个性的独立性是指创新活动中不盲从、不随俗、不守旧的习惯的束缚,不屈从外界的压力而能坚持自己的见解。创新者必须具有独立性和自主精神,在产生一个有意义的设想后,不应该受环境和他人意见的左右,也不应该受已有观念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善待那些“固执己见”的学生,对那些个性强烈和“不听话”的孩子,要看到他们性格中可贵的“独立性”,而不能歧视和打击他们。要适时地引导、帮助他们认清自己性格中的特点,辩证客观地对待自己,保护学生的独立性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四、顽强的创新意志的培养

发明家爱迪生说过,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们有坚强的意志。巴尔扎克说,天才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则是顽强的意志。的确,创新型人才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他们拥有常人难以想象的顽强意志,没有顽强的创新意志,艰巨的创新事业将难以完成。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处处有体现意志培养的机缘,老师要善于捕捉。如按时到校、准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体育达标活动等等。在努力完成任务的意志培养中,注重方法的创新和探索,使学生逐步具有完成任务的魄力、能力和意志力,为创新品质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面对挫折的乐观态度的培养

心理学上讲,挫折是指由于妨碍达到目标的现实的和想象的阻碍力而产生的心理状态。挫折是一种主观感受,同一种境遇,因个体主观判断不同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因此,创新者在遇到挫折时,必须调整心态,笑对失败。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教育学生如何面对暂时的挫折。如,考试失败、演讲受挫、体育比赛中未能得到好成绩、评优选模的失意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笑对挫折,奋发图强,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勇气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要用名人名言及各类典型事例去鼓舞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从小养成积极乐观的个性品质,为一生的创新生活打下良好的品格基础。

六、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培养

惊讶和好奇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求知欲是对知识和未知的渴望,好奇心是求知欲的具体表现,一般来说,好奇心愈旺盛,渴求获得知识的心情就愈迫切。在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反对满堂灌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善于引领学生深入未知的领域去探求知识,和学生一起去解决问题,要学会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永远让学生保持对知识的渴望状态,这是一名成功教师的标志之一。

第9篇: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改进四措施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本地化实践探索 教育部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基于位置服务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研究 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思考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策略 湖南省澧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集中培训回顾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于绩效技术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探讨 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启动 北京市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贵州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如何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效果的评估研究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若干思考 基于校园网的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有效性研究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12):3-4.

[6]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DB/OL].

[7]中国教育信息化网.广东深圳评选出智慧校园示范校100所[DB/OL].

[8]祝智庭,雒亮.从创客运动到创客教育:培植众创文化[J].电化教育研究,2015(7):5-13.

[9]钕置瘢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10](美)Ronald A.Beghetto James C.Kaufman.培养学生的创造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6-89.

[11]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 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4-21.

[12]马仁海,吴颖.“导训研考思”五合一:教师集中培训的新模式[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8-90.

[13]奥鹏教师教育网[DB/OL].http://.cn.

[14]王唯嘉.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培训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6):21-24.

[15](美)Ronald A. Beghettod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14.

[16]克里斯・安德森.中国制造将属于“中国创客”[J].中外管理,2015(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