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舞台美术设计方案范文

舞台美术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舞台美术设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舞台美术设计方案

第1篇:舞台美术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民间文化元素;现代舞台美术设计;应用措施

舞台美术设计对于现代舞台表演过程中所呈现的表演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升,对于现代舞台的审美标准也越来越高,因此对现代舞台美术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1]。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将民间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通过民间文化表达出我国众多劳动人民的精神追求和心理思想,将我国劳动人民淳朴的审美理念完全展现出来。我国民间文化是由最质朴、简单的劳动人民所创造出来的,他们在实际创造的过程中,依照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实际情况就地取材,创作出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因此应该提升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融入我国民间文化元素的重视程度,通过利用我国的民间文化元素,使得现代舞台美术的形式和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灵活生动,进而提升我国现代舞台美术设计的审美效果,达到促进我国现代舞台美术更具民族特色的目的。

一、我国民间文化的审美特点

要想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应用我国民间文化元素,首先要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审美特点和形态概念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负责现代舞台美术设计的相关工作人员只有对我国民间文化有所了解以后,才能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将我国民间文化元素应用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2]。其实民间文化艺术主要是一种由我国最淳朴、普通的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和环境所创造出来的简单易懂的文化艺术,在民间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和弘扬。同时民间文化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种民间文化艺术与大众眼中较为优雅高贵的文化艺术有所区别,民间文化艺术具备更鲜明的人文色彩和民族特点。现如今,民间文化艺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因此,深层次地探究了解我国民间文化艺术十分有必要。民间文化与其他文化形式既是相同的,又具有自身与众不同的审美特点,全面了解和掌握民间文化的审美特点,有助于将民间文化元素更好地应用于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3]。就一般情况而言,民间文化的审美特点可以从四个方面体现出来:其一是自发性,自发性是民间文化尤为典型的审美特点。主要是由于民间文化具有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创作和调整的特点,因此概括出自发性的特点。在一些比较高贵优雅的文化艺术中,将艺术性作为精神追求,其表现形式较为系统化,规范体系更是严谨,但在民间文化中与之相反,不受规章制度、条条框框的约束和限制。我国劳动人民创造民间文化的主要目的是消磨无聊时光,使得自己的业余生活更具趣味性、娱乐性,所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体制对其进行规范约束,从而将民间文化自发性的审美特点完美地展现了出来。其二是传承性。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年流传至今,足见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极强的传承性。人们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传承和弘扬我国的民间文化,分别是“言传身教”以及“口口相传”。其三是趣味性和实用性。我国民间文化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民间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实际劳作的过程中为了愉悦自身所创造出来的[4]。与此同时,劳动人民将自身的思想感情也融入民间文化中,民间文化能够将劳动人民的情感完美诠释出来,所以其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其四是程式化。民间文化的程式化审美特点主要是指劳动人民在创作民间文化时采用的是极为常见且简单易懂的形式,因此社会大众很容易接受和认可这种文化审美形态。

二、民间文化元素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各个民族的思想感情、精神信仰以及审美品位是我国民间文化的灵感来源,民间文化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所以能够传承到现在[5]。现阶段,在我国舞台美术设计中将多种民间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包括皮影、刺绣、剪纸、杂技、蜡染、雕刻等。在新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审美品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基于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我国民间文化元素与众不同的魅力。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将民间文化元素应用其中,对于提升现代舞台表演效果有极大的帮助,能使现代舞台美术更具我国民族特点,美术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有助于陶冶观看舞台表演的人们的艺术情操。负责设计现代舞台美术的相关工作人员将民间文化元素融入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方案中,充分展现出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态度,从中探寻符合自身设计需求的文化艺术形式。除此之外,负责设计现代舞台美术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布置舞台时将现代化科学技术、材料资源与舞台美术相结合,营造出简洁、淳朴、自然的表演氛围,使得观看者在观看现代舞台表演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气势磅礴的美感。将民间文化元素运用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能够有效地激发人们对于大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为远离自然环境生活于城市中的现代都市人民带来与自然近距离接触的体验与机会。现代舞台美术设计师在实际设计现代舞台美术的过程中,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用心去感受和发现其中需要调整的地方,突破惯性思维的约束,充分展现出主观意识和感受,进而在实际表演过程中激发观看者的想象力,为观众提供无限想象的机会和空间。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应用民间文化元素的经典案例有:舞剧《霸王别姬》、歌舞剧《云南映象》、歌剧《苍原》等。与此同时,现代舞台美术设计师也将大量的代表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的传统图案应用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之中。传统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文化内容对我国民间文化影响颇深,因此代表民间文化的传统图案具备生动、形象、优美、简洁的艺术特点。在传统图案运用中对于形态上的相似度不是很重视,更加注重传达出具有趣味性的内心想法,大多都是以手工方式制作出来,并且具有鲜明的娱乐性,因为传统图案形态普遍都很抽象[6]。现代舞台美术设计师可以借助民间文化中的传统图案贴近实际生活的审美特点,采用夸张合理的手段和措施将其融入在现代舞台美术实际设计的过程中,从而将新时代背景下生活的人所具备的审美标准和思想感情全部展现出来。现代化的民间文化图案是以传统图案为基础的,结合新型多元化构图形态,从而促使民间文化图案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品位。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传统图案应用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过程中,不再按照传统单一的舞台美术设计模式制定现代舞台美术设计方案,对表达个性化思想提升重视程度,使得现代舞台美术设计在做到与时俱进的同时,还可以弘扬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民间文化艺术独特的魅力。现代舞台美术设计师通过这种设计理念将现代舞台美术内容变得更具层次感,使其内涵更加丰富,将现代化舞台形式和设计师自身独特的个性想法结合起来,通过现代舞台美术设计表现出来。总而言之,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民间文化元素有极大的作用,主要通过传统图案等文化艺术形式展现出来。

第2篇:舞台美术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舞台美术;传统文化;融入

舞台美术,以下简称舞美,是包括戏剧在内的舞台演出形式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美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要如何做好舞美设计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舞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舞美设计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一般通过制作服装、道具、设计灯光、化妆、布景等等来实现角色塑造、创造舞台环境以及营造舞台气氛。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各类演出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值得肯定的文化形态,不论是地方主题性演出还是国家庆典演出等等,都具有一种非常强大的市场推广效应以及浓厚的文化意蕴。从《印象刘三姐》(2004年)公演开始,标志着一种新的演出载体和模式出现,并开启了一阵印象经济。当然其特殊性并不在于开启了一阵印象经济,而是因为《印象刘三姐》将当地旅游资源与民俗文化融合在了一起,从舞美的角度来说,是开启了舞美设计的另外一个篇章。可惜的是,《印象刘三姐》并没有带来更加显著的进步意义,反而在舞美领域引领了一阵同型同质同样的风潮,舞台非常的奢华、灯光非常绚丽花哨、服饰非常华丽,这种现象虽然说是舞美技术在进步,使得舞台视觉效果非常震撼人心,事实上,尽管《印象刘三姐》开启了一种较为全新的舞美设计模式,但是后续所有的印象系列并未得到好评,反而引来了大量质疑。这让人不得不去反思一个问题——这样的舞台演出是否有“质”,这里的质表示舞台演出当中所展现出来的舞美的品相和格调。而要使舞美具备一定的品味,那么必定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意蕴,印象系列的开端是好的,但却走向了歧路——过分地重视技术的展现而忽视了舞台演出内在的意蕴。

二、舞美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是灵感源泉

(一)传统文化与舞美设计

中国拥有璀璨的文化,上下几千年历史形成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是各种观念形态、思想文化的总体表现。现在讲要做文化强国,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关键,这在当下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舞台演出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这就对舞美设计提出了要求,即可以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突破口,实现舞美的创新发展。舞台演出在文化产业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担负着建设精神文明的使命,担当着文化传递者的角色。传统文化应该成为舞美设计的一个纽带,通过舞台演出将现代人的审美情感连接起来,产生共鸣,笔者认为这才是舞美这种艺术形式应该追逐的目标。事实上,舞美设计当中传统文化元素是非常重要的灵感源泉。舞美离不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为舞美设计创造了一片沃土。比如大型音舞诗画《大好河山》,由张家口戏曲艺术研究院(原张家口演艺集团)出品、演出,国家著名编导、海政文工团原团长高山担任总导演,著名音乐人卞留念担任总作曲。作品灯光炫丽、舞美精致、服装多彩,以美轮美奂的舞蹈、震撼人心的演唱展示了张家口的发展历程,塑造了张家口的现代城市形象,是张家口一张崭新的旅游名片、文化名片和艺术名片。这是一部将张家口悠久历史文化底蕴、优秀民间艺术精华、奇美自然风光和现代城市发展融为一体的大型音舞诗画。作品以远古到现代的张家口人文脉源为线索,以历史文化名城张家口为题材,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美好愿景,波澜壮阔地展示了张家口人民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坐标地位,讴歌了传承古今、开拓未来的伟大精神,承载着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梦想。当然值得注意的是舞美设计是理性设计,声、光、形、色乃至机械、材料、控制设备等等要转化成艺术的元素,为演出主题服务,演出主题的关键就在于立意,这可以从传统文化当中吸取养分从而获得灵感。但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于现代人来说由于审美情感不一样,要在主题上让演出与观众产生共鸣,必须要创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第3篇:舞台美术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 民间艺术设计 民间色彩元素

我国的民间文化历史悠久,并且其中蕴含很多方面的内容,不管是在文化蕴意上还是在艺术设计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的艺术设计,民间美术艺术中的造型设计以及色彩元素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是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基础。根据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从中分析探索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以及色彩等元素的重要性,以及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很多方面体现出了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特点,与现代的美术艺术设计具有很多联系,针对两者之间的追求来讲,设计的目的都比较高尚单纯,同时设计的风格也比较简约时尚,非常重视在设计造型上的凸显以及设计内容之间的默契。两者之间在设计的色彩上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都比较重视色彩的亮度以及形式多样的特点。总整体上来讲,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与现代艺术设计的中心主旨相同,现代艺术设计的源泉来自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很多比较成功的、经典的民间美术艺术设计造型在现代的设计中同样能够达到相同的作用,具有丰厚的借鉴价值。

1.1刚柔相济的应用

在我国过去的设计中非常重视设计作品的刚柔相济,同时也可以称之为阴阳相济,利用全面的设计理念将其中的阴阳进行协调,不管是任何事物的设计都需要重视阴阳相济的特点,呈现一种柔和的美丽,这种比较中和的相调的美丽是中国非常重视的一种和谐【1】。在我们比较传统的一些艺术中包含很多这种形式的应用。例如传统剪纸中阳剪法、阴剪法等,在很多的山水绘画等方面也存在很多这方面的应用元素,其中不乏有山水画或是水墨画等。这种阴阳协调的设计方式在当代的现代艺术设计中也非常重要,同时这种设计形式是我国非常欣赏的传统美,特别适合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例如在一些包装上或是雕塑上都非常适用。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将民间美术艺术造型融入其中,可以将其中民间韵味以及整体形态等进行提升,更好的实现其中的刚柔协调,能够将画面进行协调,实现中和的效果。

1.2协调过度与和谐设计的应用

我国的民间艺术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对于艺术设计方面非常重视和谐过度的方式,在设计中不仅要包含显示中存在的设计形态,还需要结合一些想象方面展开设计,进行有实物的描绘与无实物的想象。当然在进行想象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比较抽象的表述以及完美的过度更好的保证设计的协调,重视在视觉上的醒目与冲击。在民间设计中的协调过度以及和谐因素方面是现代美术设计中非常稀缺的一方面,将这些特点逐渐的渗透到现代美术设计中,实现美术设计的抽象与设计的试题之间协调过度。根据美术设计的理念进行现代化设计中,将一些民间元素巧妙的融合在其中,将设计的理念与整体的内涵进行提升,更加丰富作品的设计思路,为美术设计赋予更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唯美的视觉感受。例如现代设计中对于一些没有具体形态的物体进行设计中,一些水或是空气以及云朵等设计中,根据设计的实际需要建立逻辑性的设计思路,将一些具有实体与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区别,从其中的线条与构架上进行设计,更好的表达出想要表达的美观,呈现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例。

2.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元素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美术设计来讲不仅包含对于设计理念的制定以及设计方案的探索,还包含对色彩元素上的设计。色彩元素的设计对于美术艺术设计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美术艺术设计整体协调的基础,同时也是呈献给欣赏者最直接的视觉感受。人们对于美术设计的关注首先在于色彩方面的渲染,同时色彩也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在很多方面都在不断的改善与优化,我们本身在生存环境声的不同以及民族等的^别,不同民族之间存在不同的民族观以及色彩元素观念【2】。我国在很多民族设计中都比较喜红色,红色是一种朝阳的象征,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特点以及文化。我国的民族美术设计对于色彩上的运用等都非常的熟练,在很多方面都指的现代美术艺术设计进行借鉴。

2.1视觉色彩的作用于应用

在很多设计元素中对于视觉色彩上的设计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其中民间艺术对于色彩设计以及需要等不仅在色彩元素自身,还包含很多的情感在其中,利用色彩元素将设计的情感融入其中,为设计的作品赋予生命力。在民间艺术中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在设计中的意义同时具有很多的不同。在现代美术设计中将这种设计元素进行应用,利用色彩元素中存在的区别为设计的作品赋予不同的含义,比较深的色彩元素表达出的情感都是比较深沉,颜色比较浅的元素表达出的感情是比较轻松愉悦的,这是色彩元素中最简单的描述。

2.2色彩元素的应用实践

在设计中需要注意,色彩元素方面应用比较灵活,不同的色彩元素以及相同的色彩元素能够同时应用在同一个设计作品中,特别是我国的民间美术色彩元素更是应用非常广泛,并且灵活。色彩元素产生在多方面,简单到一些农作物的设计高深到一些的信仰或是理念等方面,其中不仅包含很多色彩元素自身,还能够根据具体的需要逐渐进行改变。对于色彩元素的实际应用需要根据设计的整体需要着手,根据设计理念上的不同进行不断的变化与运用,能够将色彩的真正元素进行改善与创新,更好的实现色彩元素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尝试。很多民间色彩元素的设计与现代美术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其中不仅包含一些关于色彩本身的变化,还包含很多色彩元素的灵活运用,更好的现代美术设计中对于色彩元素的应用于实践。

结束语:

民间美术中的色彩元素以及设计造型等方面对于我国的现代美术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民间美术设计中的色彩元素与设计造型在现在美术设计中的具有作用进行阐述,更好的实现现代美术设计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第4篇:舞台美术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戏剧舞台式理念;舞台美术设计;建筑美学;九寨天堂;九寨沟

1戏剧与建筑

1.1戏剧与建筑的关联

在古希腊美学中,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德谟克利特认为人类因为模仿鸟叫而学会了唱歌,这是一种直观的、简单的表达,而非理论。亚里士多德将艺术的起源上升到了理论阶段,他认为艺术尤其是造型艺术的绘画、雕塑等,是对自然与现实生活的模仿。而戏剧的起源与原始的巫术以及神圣的祭祀活动相关,人类早期对于自然的不了解造成了崇拜与恐惧,而巫术与祭祀活动则是人类对自然崇拜与恐惧的表现,呼喊式的舞蹈以及模仿表演是巫术与祭祀的特点,则逐渐演变成了戏剧。在原始巫术和祭祀活动中,空间的需要演变成特殊的、有别于世俗世界的空间创造,即人类需要创造一个特定的神圣空间用于巫术仪式和祭祀活动,比如玛雅文化中的金字塔、中国古代祭祀的天坛、礼拜的教堂等,都在建筑空间上反映了巫术、祭祀活动与世俗隔离的神圣与精神价值。可以说巫术和祭祀的内容成就了戏剧,而配合巫术和祭祀内容的空间需要,造就了建筑。戏剧与建筑在历史上找到了某种同源性。西方戏剧界的“世界即是剧场”,在中国也同样能找到“剧场即是世界”的说法,戏剧将生活搬上了舞台,其本质特征在于“演员围绕着某种充满矛盾内容的生活,以群体性的情感体验,是解决矛盾冲突的一种过程。”在18世纪,由于人们意识的觉醒,以古代英雄为描写对象的古典主义戏剧开始向现实生活发展,法国启蒙运动家狄德罗提出了人物关系构成了情境,而情境的联系组成戏剧的情节,所以在西方传统戏剧理论中,情境是构成戏剧形式的基础。而中国古代艺术中,对于“情境”也早有揭示,但更多地侧重统一“人我”和“物我”的关系,在明代戏曲中“情境”说被沈璟引入到传统的曲论中,不仅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将空间、景别等诸多因素纳入到戏曲中。而“情境”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尤其是园林建筑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园林建筑中空间的命名通常不以功能性为依据,而是更多以极富诗性意境的名称,如拙政园中的“雪香云蔚亭”、“待霜亭”以四季观景之异而命名,而“香洲”则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体现了传统园林建筑在空间意境上的无尽想象,园林的设计不满足于空间和环境的一般设计,而是在创造“情境”,在特定的空间环境里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了诸多的环境与事件,在空间设计上赋予了更多的意义,而园林的整体是由众多情境的组成,漫步其中好似经历了不同的情景,犹如欣赏了一出美妙的戏剧。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与戏剧都是在创造特定的情境,在精神层面上有异曲同工之处。

1.2建筑符号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运用

舞台美术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内有一个舞美设计顶半个导演的说法,可见其重要性。舞台美术包括布景、灯光、服装、化妆、道具等,是一门以演员为中心的空间艺术,在统一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剧中环景以及更复杂、更多元、更丰满的人物形象,渲染舞台气氛。在舞台美术的创作中,戏剧的舞台设计与建筑的结构设计颇有相似之处,在舞台布局和结构样式上借鉴了许多建筑的语言符号,呈现在舞台造型中[1]。比如,中国园林建筑设计中的“留白”,最早源于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利用园林中的“留白”符号,在舞台上以点睛之笔余留空白,让观众产生无限的想象空间,使之回味,其表现力更加空灵、丰富、更具魅力。此外,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取景”符号,则是园林以局部借景,丹青屏障,由繁入简,有挡有露,或取或舍来表现出外部万千的山山水水,而在舞台上同样以有限的地域空间,进行不同的组织,产生多层次的丰富变化,以小见大,运用了园林中隔断、镂空等部分景别的选取,变化出更多更有层次的构图,让舞台在观众心中无限地延伸,以达到戏剧演出效果。再者,建筑在戏剧舞台的表现形式也有体现:(1)对“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以对自然环境的真实再现,以客观、真实地创作艺术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这类舞台美术的设计以真实场景再现,表演者与观众如同身临其境。(2)超现实分解与重构的表现手法:提取建筑符号元素中的特色,融入到戏剧舞台美术设计中,以夸大等手法二度创作在舞台美术中的应用,在保留建筑元素的同时,重新分解和重构了其中的元素,创作出具有超现实主义的全新艺术形象。(3)极简主义:极简主义是西方20世纪初期的现代主义。在建筑中多有体现,以简约雅致的设计风格,以“少就是多”为核心思想。在舞台设计中的极简主义,以简单明了的舞美设计,比如黑白等单色调作为舞台主体颜色等,从而在戏剧表演中与人物的性格、情境等结合起来的戏剧空间,体现舞台的纯粹。“艺术来源于生活”,舞台美术设计师将生活中的种种元素吸纳进戏剧舞台的创作中,以舞台造型艺术的形式再度表达,而建筑符号元素也是舞台美术设计的重要来源之一。戏剧与建筑在历史发展初期的同源性,就注定了两者之间无法剥离的关系,舞台美术设计对于建筑元素的借鉴由来已久,但可否运用戏剧舞台设计的思想去指导建筑设计,将建筑群视为戏剧舞台上的种种元素,将戏剧的时间、人物、地点、故事等整体构思放入建筑设计中,用戏剧舞台理念讲述富有丰富建筑文化内涵的故事?在美丽的九寨沟国家自然保护区旁,一座超五星级的国际会议度假中心完成了从戏剧舞台美术到建筑的跨越。

2戏剧舞台式的建筑设计理念

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位于九寨沟甘海子地带,距离九寨沟自然保护景区20km,占地3000多平方公里,建筑总面积15hm2,由五星级酒店、超五星级度假酒店、蚕陵古镇博物馆、温泉中心等建筑群组成。建筑群采用扇形布局,酒店客房犹如伸展的五根手指,深入到繁茂的森林之中,与秀美的原始森林融为一体。鸟瞰整个度假中心,2排7栋具有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五星级及超五星级酒店呈扇形排列,组成了1200多间各种标准的酒店套房,5万多平方米的钢拱架全透明玻璃结构的酒店大堂与1万多平方米的温泉中心组成了两个贝壳型的室内建筑单体,紧挨着的是2.6hm2的餐饮中心与会议中心,由各式的藏羌餐厅与西餐厅组成,酒店大堂外是天池滑冰场,旁边是功能各异的9个会议厅。[2]整个建筑背靠群山,像一片绽放的花瓣,与这优美的群山峻岭融为一体。主导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大堂、古镇、古建筑及温泉泳池设计与施工指导的设计师罗平,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一直在艺术创作领域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工作,在业内颇有名气。舞美设计专业的罗平对于符号有着特别的敏锐,而舞台美术与戏剧、影视、美术、建筑、文学均有交织,这一切给予了罗平在设计构思上的宽度,而多年的舞台设计经验又塑造了他专业的深度。舞台美术专业是根基,在多年的积累下,向其他专业领域拓展,而舞台设计出身的罗平,以多年舞台美术与大型文艺活动设计的经验,对场景叙事策划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看他来舞台就是一个世界,以戏剧舞台为整体的设计思路,将建筑设计融为舞台上的种种元素,而每一个元素都组成了内涵统一的“戏剧整体”,因此他在设计中更多地从大环境场景、建筑群的有机结合以及建筑文化内涵、故事等作为设计思路,将戏剧的时间、人物、地点等整体戏剧舞台式的全盘构思放进了建筑设计的理念内。1999年,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项目进入设计阶段,在这样一个充满藏羌传统文化、犹如人间仙境的原始森林里,建造一座五星级会议度假中心,是一种挑战与冒险,是现代工业文明和悠久自然生态的对立与统一,在协调好现代建筑与原始自然环境的关系的同时,让建筑讲故事成为了设计师最初的大胆设想。会议度假中心应该是一个复合型多功能建筑群体,已有的案例让太多的现代景区建筑和当地传统文化远离,用现在的话讲叫“不接地气”。设计团队开始思考摒弃常规,寻求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在历时两年对当地藏羌文化艺术的考察后,设计团队拿出了现代建筑与藏羌文化结合的主题式酒店设计方案,用实体建筑搭建出了现代文明与传统历史之间的“戏剧舞台”。设计团队提出了随坡就势、因材设计、就地取材、就料施工的建筑设计理念,意在突出以人为本,给予宾客独特的居住体验。建筑采用了原始森林中的石料和木料作为主体材料,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完全采用古老羌族的营造法式,选取周围的石秃山为石料源地,在考虑了能耗、成本、材料运输、游客便利性以及后期的经营管理等问题后,最后决定选择一块已经砍伐过、较为集中与平坦的灌木地作为建筑的落脚之地,而砍伐的灌木就作为建筑的用料,在全国的木料砍伐禁令出台以后,以周边地区更换下来的木质电线杆为原料,大幅度的节省了材料成本、运输成本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小了环境破坏的代价。建筑群采用扇形布局,以酒店大堂为中心,客房区犹如五根手指一样依地势插入森林之中,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其次设计团队经过反复论证,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自然生态,即使得到许可砍伐的树木,最后仅使用了计划中的2/3不到。而随坡就势、因材设计、就地取材、就料施工地设计理念,也成就了九寨天堂国际度假中心建筑的不可重复与独特性,设计师的坚持不仅体现在建筑设计风格与当地传统藏羌文化结合,实现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对立与统一,更是为建筑群整体落成后,戏剧式两种文明的对话做好了铺垫。

3古老石头建筑与现代高技派钢结构建筑的戏剧式冲突

石头是人类建筑历史上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其坚固、永久、耐用的材料特性符合人类追求永恒的生存观念,石头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在九寨沟地区,由于独特的少数民族风俗与文化,闭塞的生活环境塑造了藏族羌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在川西地区的羌族人民,由于历史的战乱逐渐迁往青藏高原的东部高原地带,在这崇山峻岭中繁衍生息,形成了世代依山而居、垒石为屋、铺木为路的独特文化,而当地的藏羌石头建筑据《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依山居之,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设计团队在对当地藏羌文化历时两年多的调研后,选取了羌族的碉楼、民居、石墙、图腾石柱以及木制栈道等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带领着一群有着精湛技艺的当地老工匠,采用了最古老的营造法式修建,在酒店大堂内打造了一个完整的藏羌部落,用最传统的工艺打造出具有浓郁藏羌文化的传统建筑群。在修建期间,设计团队对木料精心挑选,对周围环境的岩石、水质、土壤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摒弃了机械施工,用最原始的人工操作方法完成了藏羌建筑的修筑,虽然难度很大,效率也不及机械施工,但却从内到外的保证了最原汁原味的藏羌建筑,也在客观上降低了对自然景观的破坏,让宾客享受到了最原始与真实的世外桃源生活。而九寨天堂的现代建筑则以高技派钢结构建筑为代表,酒店大堂与温泉中心采用了全钢结构支撑的弓形玻璃材质结构,以暴露的粗线条钢结构作为支撑,以高效施工、大跨度空间设计、大面积作业展开等现代建筑的特点,以现代科技文明为基础,完成了超五星级国际度假会议中心对现代化建筑的要求。从古老的石头建筑到高技派建筑是历史的演变,是文明的进化,也是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但在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的建筑布局中,却巧妙地将两者融入到了一个整体建筑群中。设计师在粗犷的钢结构立柱支撑的玻璃穹顶下,采用营造法式修建起来的古老藏羌石头建筑结合小桥流水等将自然景观引入其下,形成了和现代文明遥相呼应的藏羌古寨,寨内的石砌房屋、碉楼、石墙、图腾石柱、木质栈道等建筑,创造了一个充满浓郁藏羌民俗和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朴部落。此外,设计师在寨内特意修建了藏羌文化的活动场所,在夜晚到来之际,人们可以围着篝火举行跳舞、烤羊肉等各种活动,游客似乎忘却了身处一个超五星级的国际度假中心,而是拥抱了九寨沟特有的藏羌传统文化生活,仿佛世外桃源一般。设计师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从设计、施工到建筑群的落成,传承了古老的建筑文化,其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意识不仅存在于汉文化中,也体现在了藏羌文化中,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多元中的统一性。而代表现在科技文明的高技派钢结构玻璃穹顶与古老石头藏羌建筑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两种文明在对话,而置身其中的宾客,既是这历史舞台上的“演员”,又是彼此欣赏的“观众”,仿佛经历着在这穹顶之下,世外桃源般的古老生活与现代文明之间上演的跨越3000多年的故事,满足了戏剧舞台的时间、空间、故事、人物等元素,盘活了建筑的文化内涵,也将现代景区建筑融入到了当地的传统藏羌文化中。建筑群中面积为5hm2的酒店大堂以及1万多平方米的温泉中心采用全钢结构支撑的弓形玻璃材质结构,满足了酒店大堂的空间需要,并在后期的施工中便于现场森林面的施工展开,缩短了建设工期。全玻璃穹顶的设计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生态环保理念,将自然的森林、湖水等都融入到了透明的玻璃穹顶建筑体内,与支撑的钢结构形成了四面透明的通体,解决了建筑采光的问题并减少了能耗。白天整个酒店大堂无需任何人工照明,游客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而酒店大堂没有安装中央空调,充分地利用了太阳能和地热,建筑内采取恒温控制的自动化环保技术,以保持恒温。整个酒店大堂在设计团队的多方手段运用下,不见一根管道,不见任何人工设备,隐藏了所有可见的高科技,保证了宾客远离城市的喧嚣,尽情享受这世外桃源的生活。九寨天堂利用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搭建的舞台更是在向后现代主义戏剧致敬,其突破了传统戏剧中镜框式舞台的限制,打破了戏剧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第四面墙”,将“舞台”与“观众席”融为一体,当宾客进入到酒店大堂的环境空间时,无意识地成为“建筑舞台”中的演员,又做了彼此欣赏的观众。至此戏剧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因素都融入到了舞台式的建筑群里,将戏剧冲突引入到石头建筑与高技派建筑的古老与科技文明对话中,将藏羌部落与水引入到全钢结构支撑的玻璃穹顶之下,在现代文明的穹顶之下,隐藏着一个与世隔绝的古老部落,仿佛在舞台上述说着两种文明对立与统一的故事。

4室内现代设计与室外自然生态融合的“观众”体验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审美中,崇尚天地的自然思维模式下,中国人把自然的山水风景作为审美的观照对象,由此巧妙地将建筑之美与自然环境之美相结合,特别在儒家与道家文化的影响下,山水中的“中和之美”得以特别推崇,如概括“山以五行,以木山为佳,水以多曲,以冠带形为丽”。而“中和美”之核心在于“和谐之美”讲究建筑之美与环境之美的和谐,在气质上追求和平、宁静、雅致、自然而不造作等。环境和谐之美最集中的案例便是中国的自然式园林艺术,其审美情趣与蕴含的哲理与西方几何式园林的直露之美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建筑美学的最高理想是“意境之美”,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情趣是建筑内涵精神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而人类、自然环境、建筑三者的发展关系是建筑领域永恒的主题,中国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创造建筑改善自然,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应该达到和谐统一,这样的和谐不仅指建筑内外空间的和谐,更是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使建筑成为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这样的观念也无时无刻不体现在九寨天堂的设计中,设计团队坚持戏剧舞台的整体设计理念,建筑好似戏剧舞台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但对于整个戏剧舞台结构,它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必须和其他元素以及舞台的整体结构达到和谐统一,形成舞台式的整体观,设计理念不是在原始森林中劈出一块度假中心,而是要将度假中心融入到周围的自然环境中,宾客来到九寨沟是想逃离城市的喧嚣与禁锢,而不是在原始森林内再次被困于钢筋水泥中。酒店大堂采用全钢架支撑的穹顶型玻璃结构,以山势为基准,采用架空局部、填土局部等方式调整室内外地坪的衔接,让整个度假中心消失在茂密的森林之中,四面青山树木环绕,丛林密布,而穹顶玻璃内则布满了树木、植被、小桥、花鸟和引入的活水,个别高大的树木甚至破顶而出,伸向玻璃穹顶之外,整个建筑物与森林融为一体,玻璃穹顶内外的植被森林毫无隔阂,既接了景又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宾客在酒店大厅内,完全感觉不到这是一个超五星级酒店的大堂,而是身处在原始森林之中。度假中心的天然浴池也处于半椭圆的玻璃穹顶之下,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具有高技派建筑特色的白色钢柱上,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室内的光线明亮,树木、花鸟、活水内外交融,几十颗大树让游客亲密地与自然时刻拥抱。而这样的建筑设计被誉为消失了的建筑,建筑已经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成为整体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仿佛建筑从来没有存在过,宾客身处的不是一个度假中心,而就是在这原始森林之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的观念。九寨天堂不仅在在空间上探索了室内外环境关系,设计师还将戏剧中的观众体验引入到了酒店设计的宾客体验中。舞台表演艺术体验的重点在于演员与观众之间的沟通,一个优秀的舞台设计会为艺术与观众之间的审美关联创造条件,促成艺术与观众发生联系。因为从营销学角度分析,戏剧演出也是一种体验产品,且有如下特点:(1)无形性。演出是无形的,体验也在无形之间产生,观众购买无形的产品比购买实物产品会有更高的要求。(2)戏剧演出创作生产与消费不可分割性。演出的生产和消费是发生在同一空间和同一时间,观众购票欣赏演出实则是购买一种体验而非一种可以拥有的实物。(3)独特性。演出产品的效果和质量以及表现形式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同一个演出剧目,因为创作者和演员的不同,完全会成为另一个演出产品。所以一场演出的是否成功不仅取决于演出本身的质量,更多地是由现场的观演氛围决定。什么样的宾客会选择九寨沟与九寨天堂,那一定是向往回归自然的城市居民,他们厌倦了钢筋水泥般的禁锢生活,逃避到森林中去感受一种平时难以体验到的生活状态,获得身心的放松与愉悦。设计师非常清楚地定义了九寨天堂所能给予顾客的体验:差异性、参与性、价值性和深刻性,九寨天堂不仅是提供食宿的酒店建筑,而是为宾客营造独特感官体验的场所,其赋予宾客的体验式感官可以分为审美体验、娱乐体验、遁世体验,审美体验的关键在于身临其境的对周围环境审美所获得的愉悦,而娱乐体验则更加注重亲身感受,遁世体验则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向往与钢筋水泥生活的隔离,感受自然原生态的生活。所以在九寨天堂的设计中,既要有现代化高科技的设施,又要充分利用原始森林环境资源的优势,营造出独一无二的感官体验场所,满足宾客向往原生态生活方式的猎奇心理、体验独特的少数民族人文与享受自然生态的意愿。设计师将酒店视为剧院式的某种媒介,给宾客创造出独特的视觉、听觉、嗅觉以及触觉的感官体验,通过宾客对建筑体的感官体验,获得某种独一无二的经历,好似观演了一场无与伦比的优质演出,而这场演出只有在这里,只有在九寨天堂内才能获得。

作者:成啸 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菁菁.中国古建筑元素与现代戏剧舞台的碰撞[J].上海,戏剧文学,2013(5):69.

[2]张宏伟,夏向宁.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J].建筑学报,2004(6):54.

第5篇:舞台美术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服装设计;戏剧服装;艺术设计;表现;审美;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801文献标识码:A

戏剧艺术是以演员为中心的表演艺术。戏剧服装从属于舞台美术的范畴,在戏剧艺术中,协助与支撑演员完成表演任务的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化妆和服装的人物造型。戏剧服装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体现角色的身份、年龄、个性、习惯等等,显示出剧定的时代、民族、国籍、地区和特定的情境。服装伴随演员在灯光、道具、音响、编排的共同支配协调下,通过服装的语言来体现戏剧过程角色人物的矛盾冲突,以装扮的形象展现剧本所规定的内容。可以说戏剧服装是以典型空间中具体服装来表现人物转换过程中的变化,随着剧情的变化服装也相应地变化,以体现和贯穿主题。一般戏剧舞台上的服装应从服饰上再现剧中的年代,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戏剧情节。但同时戏剧服装又要以不同的造型、款式、风格,带给观众赏心悦目的视觉美感,某些时候需要对生活进行适度的夸张和概括的设计。戏剧服装设计基本过程是设计师在反复阅读剧本后,分析剧情,收集剧本要求的那个时代的服装资料并加以艺术的提炼,与导演沟通,了解其构思,提出设计方案,包括造型、色彩、面料选材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最终通过演员、化妆,布景美术设计共同创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

一、任何一部戏剧的服装设计都要考虑到诸多因素

(一)戏剧情境是首要设计因素

戏剧反映现实生活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体现为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冲突。在戏剧表演过程中,通过一幕到另一幕的转换,完成时间和空间的转化。其中戏剧服装就成为戏剧作品的构成要素之一,戏剧情景决定了戏剧的外在形式,而戏剧服装又烘托了戏剧情景产生的氛围。一般来说,戏剧情境主要用以展示戏剧主题,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活动的时空环境、对人物发生影响的事件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情境作为一种客观的推动力,促进人物凝聚起具体动机并导致人物的行为方式,是戏剧冲突、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构成情节的发展并展现人物性格,同时也形成了着装场境。着装场境是指从视觉上对戏剧服装的各种功能产生影响的一切事物。人、服饰、场境之间形成相互影响,服饰呈现的整体效果依赖于与场境的或协调或对比的因素。戏剧服装设计就是把服饰与穿着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把个体放在一个整体中去考虑,要符合TPO原则,与环境达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高层次美感。戏剧情景决定了人物年龄、身份、职业、性格特征等,不同人物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矛盾冲突,通过服装的转换可以表达人物情感的变化。

中国台湾导演赖声川的首部大陆原创舞台剧《陪我看电视》是一部反映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变化的现实主义话剧,这部戏以一台九英寸牡丹牌电视机从城市到农村、数次易主的流浪经历为主线,用喜剧的方式重现了30年来属于中国社会、中国百姓自己的集体回忆。剧中人物服装的变化,从个体而言表现了人物的年龄变化,进而反映其心理变化;从整体而言展示了30年来人们着装习惯、服装审美的变化,进而折射了时代变迁以及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造型因素有规律可循但要适度夸张

戏剧服装造型是指服装在剧场的环境空间中所形成的立体形态。在日常生活服装的款式设计方面,一般将比例、均衡、节奏、呼应、强调等形式美法则用于服装的外在设计上,以体现不同的服装风格。戏剧服装在大方向上也是遵循这个原则,但对某些场景或角色却会对服装进行夸张、渲染甚至有反形式美原则的倾向。戏剧服装首先要配合表演者的需要,高度突出精神价值,把塑造艺术形象放在第一位,服装造型是展现戏剧人物性格和身份的一个重要外在符号特征,夸张、简化、隐喻是戏剧服装设计典型的创作手法。

由于健导演,张柏源担任服装设计的大型史诗时尚舞剧《绝代佳人》以中国古典四大美人的故事为基础,演绎了美人与战争这个亘古不变主题。其中貂蝉的服装造型线条流畅紧凑,颇具犀利感,暗指诸侯割据时代的权力之争;杨玉环的造型华贵雍容,以红色和金色为主调,饰以精美的牡丹刺绣图案,大气非凡;王昭君的服装面料有厚重感,以白色为主,配以皮草饰边和典型的蒙古服饰纹样,表现塞外边关的寂寥空旷;西施的服装造型清澈灵动,蓝绿色的薄纱层次堆叠,将其飘逸的情态表达得淋漓尽致。四位主角的服装造型既有史实可依,又创造性地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让在场观众无不感受到四大美人穿越时空时那种千回百转和诗情画意。《绝代佳人》在人物服装造型上,用符合现代审美的手段让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美给予接受和认同,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三)色彩因素最能体现视觉冲击效果

第6篇:舞台美术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现代建筑、发展背景、理念派别、发展趋势

一、现代建筑概念性分析

现代建筑在20世纪初期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建筑的统称,又称为新建筑(newarchitecture)。在一些英文文献中,常用小写字母开头的modern architecture表示广义的现代建筑,以大写字母开头的Modern Architecture或Modernism表示狭义的现代建筑。在本文中用“现代建筑”表示广义的,而效益方面则通常称之为“现代主义建筑”或“现代派建筑”。

二、现代建筑发展背景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初期,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状况对于建筑学领域的改革创新是有利的。一些大银行、大保险公司以及很多纪念性建筑和官方建筑仍然采用的古典柱式建筑结构,这在许多国家中复古主义建筑仍然相当流行。1924年建成的伦敦人寿保险公司、美国最高法院大厦以至到40年代完工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等都是较为明显的例子。但总的说来,总结了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由于一战战后初期,无论是从经济还是其他什么方面,都是十分艰难的一种状态,这种艰难造就了讲求实效的倾向,抑制了片面追求形式的复古主义作法,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建筑材料、结构和设备方面的进展,对于建筑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促使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走出学院派的象牙之塔,不断的突破自我建造更多新的建筑类型。另一方面,人心思变,大战后社会思想意识各个领域内都出现许多新学说和新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祸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人强烈的震动,新观念、新方案、新学派层出不穷,建筑界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

现代主义首先向北欧和拉丁美洲扩展,近代以来,在30年代已迅速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区,并在20世纪中叶已成为现代建筑的主导趋势。比如这一时期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芬兰建筑师阿尔托和巴西建筑师尼迈耶,他们的建筑主义思想都是30~40年代期间的建筑作品的典型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现代主义在美国得到了迅速的扩展,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范・德・罗迁居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50~60年代现代主义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在世界各地的城市,新的商业建筑,工业建筑,文化建设和大型住宅几乎都摆脱了传统风格的羁绊的建设,具有显著的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例如,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的建筑是巴西议会大厦、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府大厦等,充分把这一时期的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许多政府建筑物和纪念性建筑在这种大环境下,更重要的是舍弃了历来沿用的传统建筑形式而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形成这种形势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比较符合建筑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派别分析

战后初期风格派、表现派、要素派和构成派占据十分重要和普遍的地位,例如这一时期的法国、德国、荷兰以及十月革命后最初几年的苏联等等,都是这些新流派最活跃的地方。其中,建造于1919~1920年的德国波茨坦市的爱因斯坦天文台就是表现派的代表作品,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1929~1930年,苏联美术设计师B.E.塔特林所作的第三国际纪念碑建筑设计方案是构成派的作品,1924年建筑师G.T.里特弗尔德设计的荷兰乌德勒支市一所小住宅也充分的体现了风格派的典型特征。

四、现代建筑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艺术是建筑师赋予建筑物的灵魂,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不仅要求建筑外表具有形式美,而且要求建筑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便捷健康的生活环境。现代建筑中优秀艺术作品不断涌现,很多建筑都给人类留下了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如澳人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法国埃菲尔铁塔和中国国家体育馆鸟巢等,伴随着人们对绿色世界的追求,不断进步的科技将使建筑更加智能化,他倡导节约能源、可循环利用、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绿色建筑”逐渐等上了人类住宅的舞台,从而给人们提供更为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本文作者以下就建筑艺术、绿色建筑和建筑智能化三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的趋势分析:

4.1 建筑形态艺术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建筑审美的提升,建筑形象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建筑艺术是按照形式美的规律,包含客观形象和审美的双重含义,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对人的感染力也多种多样,通过建筑形象充分的表现出来。不同特性的建筑要求具有与之相配的建筑形式,韵律是任何物体各要素重复出现所形成的一种特征,不同建筑物之间的韵律能够赋予城市以者乐美,一个建筑物的大部分艺术效果,就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洁性来取得的,从而给城市规划注入了活力。

4.2 走绿色建筑的道路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为人们提供健康、使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节能、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今后建筑科技将围绕保护环境,节省资源,降低能耗而展开,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4.3 建筑智能化

建筑智能技术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之间紧密的结合,为生态、节能、太阳能等在各种类型现代建筑中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生态建筑与智能建筑相结合。生命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智能建材,智能建材是除作为建筑结构外,还具有其他一种或数种功能的建筑材料,如:可自动吸收和释放热量、调节温度、湿度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光学纤维技术、纳米技术、声控技术和有效利用自然能源是建设智能生态建筑的关键技术之一,建筑智能化已不再是梦想,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技术日趋成熟并被广泛的修建利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随着人们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现代建筑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功能之上了。系统来说,艺术、绿色、智能将是人们未来进行建筑建设时所追寻的三大必然方向。由此,我们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现代建筑的发展问题,从时代中寻求灵感,在满足需求中不断推动进步和发展。然而,我国现代建筑研究的程度还不是很足够,很多基于这种层面的研究还停留在表面之上。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发展现代建筑建设体系以及设计理念是今后我们所要面对的一大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陈小艺. 世博会建筑与现代建筑发展的相互作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2]陈晨. 太原现代建筑风格的发展与演变[D].太原理工大学,2013.

[3]王众献,王文英. 建筑设备的发展对现代建筑的影响[J]. 森林工程,2002,04:56-58.

[4]刘松茯. 现代建筑在哈尔滨的发展轨迹[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03:424-429.

[5]孙子健. 现代建筑室内节能设计发展趋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