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田灌溉水利工程范文

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田灌溉水利工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田灌溉水利工程

第1篇:农田灌溉水利工程范文

关键词:农田 防渗 渠道

1、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措施的优势

渠道防渗是减少渠道输水渗漏损失的工程措施。在农田灌溉用水损失中,渠道输水渗漏损失是主要方面。传统的土渠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4~0.5,仅差0.3左右,通过渠道防渗技术处理后可减少渗漏损失50%~90%,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比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渠道防渗的好处:(1)节约灌溉用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2)防止渠道的冲淤和坍塌,加快流速提高输水能力,减小渠道断面和建筑物尺寸。(3)节省占地,减少工程费用和维修管理费用等。

2、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

2.1 施工准备

(1)地基处理。渠道防渗工程施工前,应对渠道进行施工放样,具体的放样尺寸应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放样出渠道底脚线和渠口线共四条线,然后进行开挖。土方的开挖应提前进行,使得地基的土的水分在自然风干下尽量降低以增强土基的强度,减轻冬季冻胀的破坏。在防渗砼工程铺筑之前必须先清理基底,确保渠基平整、干净、密实。对因雨水冲刷塌陷或开挖超深的断面,应清理基层后用土回填夯实或采用与现浇同标号的混凝。

(2)模板工程。在制作加工时模板的允许的偏差应符合规定要求。模板的安装必须按照设计图纸测量放样,对重要结构应多设控制点,以利于检查校核。模板要求拼装严密准确,不漏,表面平整,不产生过大变形。混凝土模板安装净距沿渠道纵向的允许偏差值为±10mm,沿宽度方向的允许偏差值为±30mm。安装尺寸允许偏差值不得超过《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的规定。

2.2 施工材料准备

2.2.1 水的质量要求

凡饮用的水、地表水、地下水皆可使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不能使用。

2.2.2 水泥的质量控制

在使用水泥的时候必须区分水泥的品种及强度等级,掌握其性能和使用方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水泥,这样既可提高工程质量又能节约水泥。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优先使用散装水泥。

2.2.3 骨料的质量控制

(1)骨料料场选择。骨料料场必须场地开阔,高程适宜,储量大,满足渠道混凝土对骨料的各项质量要求,其储量力求满足各设计级配的需要,并有必要的富裕量。

(2)骨料的质量要求。粗骨料质量要求:不应超过钢筋净距的2/3、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素混凝土板厚的1/2。对少筋或无筋的混凝土结构,应选用较大的粗骨料粒径。应由实验确定采用连续级配或间断级配,表面应洁净。细骨料质量要求:细骨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4~2.8范围内,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2~3.0范围内。使用山砂、粗砂、特细砂应经实验论证。细骨料的含水率应保持稳定,人工砂饱和面干的含水率不宜超过6%,必要时应采取加速脱水措施。

2.3 混凝土的拌和与运输

在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的情况下,大中型渠道的施工,应按最佳配料顺序和拌和时间进行试验,经试验审核后,达到设计要求方可使用,配合比单、顺序、时间,一经确定不得擅自更改,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运输是连接混凝土的拌和和浇筑的中间环节,必须做到随拌、随运、随用的要求。

2.4 混凝土的浇筑

2.4.1 浇筑前的预备作业

对于砂砾地基,应清理杂物,整平建基面,在新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老混凝土表面含游离石灰的水泥膜清除,并使表层石子半露,形成有利于层间结合的麻面。对纵缝表面可不凿毛,但应冲洗干净,以利灌浆。施工缝凿毛或冲毛后,应冲洗,使其表面无渣、无尘,在结合面铺水泥浆或小级配混凝土,才能浇筑混凝土后,确保施工缝结合良好。

2.4.2 入仓铺料

在浇筑混凝土前,假如渠床干燥应先洒水湿润,以避免浇筑好的砼板因水分过度流失表面出现细裂纹。混凝土衬砌渠道的施工多采用按伸缩缝分块浇筑,渠底、渠坡一般都采用跳仓浇筑。施工顺序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的方便操作来确定,通常是先浇渠底,后浇渠坡,最后浇压顶,其优点在于先浇的渠底衬砌板可作为渠坡浇筑时的支承。

2.4.3 平仓与振捣

卸入仓内的成堆混凝土料应及时平仓振捣,不得堆积,人工平仓。仓内若有粗骨料堆叠时,应均匀的分布到砂浆较多处,不能用水泥砂浆覆盖以免造成蜂窝麻面,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依次向上。混凝土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以开始泛浆为准,应避免欠振或过振,采用平面振捣器振捣时,则将混凝土按模板的高度全部铺满仓面,整平表面,即可开始振捣。第1遍振实,移动速度均匀而较慢,至表面泛浆为止。第2遍振平,速度可稍快,并注意混凝土板的边沿和坡角处的振实,必要时可采用人工振捣或插捣。浇筑渠底时,用平面振捣器待整个仓面铺满料以后再振捣,至表面泛浆为止。

2.4.4 收面

收面工作要求做到表面平整光滑,无蜂窝麻面,无石子外漏。浇筑完混凝土立即用原浆进行收面。其工序是先用长木抹粗抹1遍,使表面平整,稍停,再用铁泥抹细抹1遍,最后待大量水分蒸发后,再用铁泥抹压抹1遍,直至达到密实、平整、光滑。

2.4.5拆模

混凝土浇筑完待混凝土初凝后即可拆模,拆模必须小心,不要影响混凝土的结构。拆完后的模板应立即清理干净、整修、校核,然后平放以备用。

2.4.6 养护

最常用的养护方法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湿草帘、湿芦席。一般正常气温下,混凝土浇筑后6~18h即可养护,根据实用水泥和气温的不同养护的时间也不同,养护要勤洒水,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状态。此外,还可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为混凝土提供保温、保湿的环境,从而使混凝土充分得到养护。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减少渠道的水量的损失,提高渠系的水利用系数。我们必须保证混凝土防渗渠道效果和耐久性,除了正确合理的设计以外,还得严格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加强对施工材质的品质、配合比质量的波动以及拌和运输、浇筑、养护等施工工艺的监督和管理,以保证施工质量,做到优质、经济、安全。

参考文献

第2篇:农田灌溉水利工程范文

[关键词]农田 水利 节水灌溉技术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198-01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我国各级政府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此同时,也积极的推动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随着我国农村、农业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和节水灌溉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因此,研究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情况,分析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存在的问题,探讨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对策,成为了当下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关键,也成为了广大农民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则从当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基本情况入手,探讨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基本概况

(一)喷灌技术

喷灌机水是我国发展最早,相对较为完善,农民较为欢迎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喷灌技术主要是通过增压的方式,通过输水管道,利用喷头的方式把水均匀喷射到农田之中的技术。喷灌技术的优点则是能够保证农田灌溉的面积均匀。相较于传统大水漫灌的方式,水资源的利用率能提高百分之六十以上,节水率能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此外,喷灌技术还有节省劳动力、节省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等优点[1]。但是,喷灌技术的缺点较为明显,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尤其是受大风影响较为明显,而且设备投资较大,在应用喷灌技术的过程中技术也较为复杂。

(二)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是改良喷灌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可分为滴灌、微喷灌、渗灌、小管涌流管等方式。微灌技术相较于喷灌技术来说,设备更为复杂,包括水资源工程、输水管道网、首部枢纽和灌水器等四部分[2]。但是,从节水效果、灌溉效果来看,微灌技术要比喷灌技术的效果更好,而且,对农作物的准确输水更能适合农作物的对水分的吸收,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产量更高。然而,微灌技术也有着比较明显的缺点,如喷头易堵,对水质要求较高、不能调节小气候、在使用微灌技术设备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农作物的经济价值等。

(三)步行式灌溉技术

步行式灌溉技术是以农用机械和电力资源基础,与灌溉设备相配套的移动式灌溉技术。目前,移动式灌溉技术比较受到农民的欢迎,从设备制造成本来看,步行式灌溉技术较为节省资金和劳动力,由于适应性强、移动式灌溉,能够适应众多地区、各种地形,而且机动性强,能够对急需灌溉的农作物进行灌溉。但是,相对于喷灌技术、微灌技术大规模灌溉,步行式灌溉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整体灌溉。而且在使用步行式灌溉技术的过程中,对农作物的类型也有要求,只适合一些小型农作物,对中高型的农作物在应用步行式灌溉技术的过程中会伤害农作物。

(四)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相较于以上三种农田水利灌溉技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具有更大的局限性,对干旱、半干旱或者季节性干旱地区较为适应。同时,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优点也较为明显,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3]。但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造价也较高,不仅需要建设储水设施,同时还需要建设集水渠道和输水管道,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实施难度也较大,对建设地点也有一定的要求,但是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民利用水资源的情况来看,又较为适合这些地区农民的使用。

二、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应注意因地制宜

我国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多样,纬度跨度较大,导致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不一,农作物种植类型也较为丰富,因此,在发展农田水利工程时,尤其是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过程中,不可能采用大规模推广和一刀切的形式,而是应该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形特点、农作物种植类型进行合理应用,并且要根据当地的农业发展水平适宜发展。如在东北平原地区,由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地形、气候的差异,可以适宜的在黑龙江采取喷灌技术或者微灌技术、在吉林可以发展喷灌机水或者步行式灌溉技术、在辽宁则可以发展微灌技术或者步行式灌溉技术[4]。同时,也可以根据各地不同的农作物种植类型,在进一步选择适合发展的节水灌溉技术。因此,在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当地的地形、种植农作物特点,因地制宜。

(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应注意性价比

目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发展的较为完善,但是,从农田水利工程造价来看,几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价格差距较大,价格最高的是微灌技术设备,价格较低的步行式灌溉技术。但是,从灌溉效果来看,价格最高的微灌技术工程也是灌溉效果最好的节水技术,而价格较低的步行式灌溉技术在节水效果上相较于其他几种较为不理想。然而,从农民的接受度和满意度来看,步行式灌溉技术又是最受欢迎的节水灌溉方式,不仅造价低廉,而且能够进行集中灌溉[5]。因此,各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研发性价比较高的节水灌溉设备。同时,农民在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节水灌溉技术应的性价比。

(三)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应注意设备维护

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时,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则是必须对节水设备进行维修保养,这一方面是为了能够延长节水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省农民使用节水设备的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保证农田水利工程节水设备能够最大程度的节水。节水灌溉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渠道渗水、管道漏水等情况,造成农田灌溉水资源的浪费。同时,渠道渗水、管道漏水很容易造成渗水、漏水地方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因此,在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必须是定时的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进行维修保养,从而最大程度上起到节水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较为完善的有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和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四种,这四种节水灌溉技术从整体上来说,由于不同节水设备工程的造价不同,农民的接受度也不同,所起到的节水灌溉效果也不同,因此,使得不同的节水灌溉工程在各地发展的情况也不同。但是,在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注意因地制宜、注意性价比、注意设备维护,其中,因地制宜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是当地政府需要注意的问题,性价比是农民选择不同节水灌溉需要注意的问题。更为关键的一点是,随着农业的发展,我国也必然会走向集约化生产的道路,因而发展农田水利工程节水技术也必须考虑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的适应性与长期性,以免造成生产资料的浪费。

参考文献:

[1]牛.简析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的应用及发展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1(1):46-47.

[2]马英.新时期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发展分析[J].北京农业,2015,4(3):166-166.

[3]李方领,董春叶.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7(19):3932-3933.

第3篇:农田灌溉水利工程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

引言

农田水利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效节水灌溉则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目前,节水灌溉工程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效节水灌溉的有效开展。因此,要理清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目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的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主要问题:

一是对农村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不合理。在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进行规划的时候,依据的资料常常是过时的,已经不能适应现如今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从而使得设计的水利灌溉工程并不合理;二是不够重视农田水利灌溉节水工程的管理工作。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工艺要求相对比较高,工程管理人员比较重视对灌溉节水工程的施工阶段,然而在节水灌溉工程建成以后,出现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对其进行管理的现象;三是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种植结构不是十分合理。建立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然而因为受传统的种植方式以及种植观念的影响,节水灌溉工程的种植结构没有多少变化,采用的种植方式还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这就使得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不能充分地发挥增效以及增产的作用。为了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在农田的节水灌溉工程的区域之内,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努力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进而改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种植结构。

二、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具体发展思路

2.1 合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我国水资源相对来说比较贫乏,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时,要了解当地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合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树立农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建设思路,促使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这样才能得到合理、科学地统筹,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建设水利工程时要积极进行有效的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估。在水资源的具体分配上,要始终坚持对总量进行有效控制,对配额进行有效管理的主要原则,使每一个用水单位的农田灌溉用水量和每一个灌区的农田灌溉用水量非常明确和具体。并努力让各用水单位和各灌溉区进行有效的管理,让他们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将有限的水资源科学地运用到每一个最需要利用的地方,实现高效用水的最终目的,促进农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2.2 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有利于带动整体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健康发展。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要特别突出高效节水灌溉的主要特点,对各项主要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实行农业连片或分区,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成为现代化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这就需要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时,要进行合理、科学地选址,主要遵循以下比较重要的原则:对不能进行自流灌溉的地面高低不平并且严重缺水的地区,对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并且种植的农作物一般是经济作物的地区,对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相对来说比较先进、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积极支持的地区,对社会治安整体状况较好的地区等有优势的地对进行优先选择。在这些地区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能够加快建设速度,提高建设的整体效果,对周边地区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2.3 积极引进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关键。因此,要积极引进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有效提高高效节水灌溉效率。要努力加强节约用水的灌溉工程技术、灌溉用水资源的优化调配技术等传统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还要积极引入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新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2.3.1 根据生物技术研究而成的比较方便的调控灌溉技术

这个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农作物生理特征的认真研究,发现农作物的主要生理周期,让农作物逐步适应在特定的生理期内进行亏水生长,进而控制农作物的疯涨,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同时实现高效节水和增加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2.3.2 利用3S 技术研究而成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遥感技术,简称RS,也就是通常所说的3S 技术,利用这些现代技术研究而成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利用3S 技术,可以对农作物生长的各种信息进行准确的掌握,并利用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农作物在某个阶段最适合进行灌溉,从而实现高效节水的目的。

2.3.3 结合微电子及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和生物学

将微电子及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和生物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建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全程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实时监测农作物内的水分,以及土壤水分,然后经过计算机的精密分析,实施变量灌溉,实现高效节水的目的。

2.3.4 重视并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

这就要求建立健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制度,村组和乡镇协助进行管理,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切实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相关的责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并促使其长期发挥积极作用。

2.4节水灌溉政策的制定

在我国,农村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在实施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方面,需要国家扶持。对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农业节水灌溉设备的订购,需设立专项补贴政策。若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国家可以通过金融单位制定一些政策,也可以采用降低税收等政策,鼓励农民购买节水灌溉设备,提高农民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因此,我国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要得到大力发展,政策的制定十分重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努力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节水灌溉,不仅仅能节约用水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还可以节约能源,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高静萍,姚萍.对农业节水灌溉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

[2]杨志刚,柳京华,姬燕茹.漯河市节水灌溉工程现状及发展思路[J].地下水.2010(05)

[3]陈芝键.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思考[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05)

第4篇:农田灌溉水利工程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

1农田水利灌溉与工程的特点

从当前农田灌溉的实际情况看,大规模的农田灌溉工程短期内无法实行,大多数都采用小型灌溉工程来满足最为基本的生产需要。随着我国农作物种类增加与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利用农田水利灌溉系统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是当前所要思考的问题。而当前形势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便民性与公共服务性两个方面:

1.1便民性

便民性指的是灌溉工程建设为农民群众带来的便利性。在农作物生长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今天,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可以使得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为农业提升生产质量和效率的同时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此外,小型农田灌溉工程与农村供水系统的有机结合也能为村民生活用水带来诸多便利。

1.2公共服务性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让并未受到过高等教育的村民掌握足够的灌溉工程储备的相关知识,了解灌溉工程的特性以及好处,从而使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为村民提供更多的便利,让所有村民都能从中受益,这恰恰体现出了水利灌溉工程的公共服务性。

2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现状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地区的水利灌溉工程都十分落后,且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误区,究其原因主要是建设与维修资金投入不足和管理维护意识过于薄弱。只有对这两方面给予深入解决才能有效地改善当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遇到的问题。

3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优化措施

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引入十分符合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地区。而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为了加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进程,有必要对其提出相关优化措施。

3.1健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机制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开展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重要前提,相关管理人员要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对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使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更加高效。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责任,各司其职,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与监察体系,使灌排溉工程建设高效进行。

3.2提升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地下管网的施工技术

水利工程地下管网的科学合理是顺利实施灌溉工作的有效保证。在施工过程中,管道底部的杂物清理、加强管道的质量以及安装过程中的细节处理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有效提升水利灌溉工程地下管网的施工技术对于提升整体工程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3增加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成本投入

加强项目资金的筹措力度是水利工程建设十分重要的前期准备。其中对各地政策进行分析、与政府、乡镇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申请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资金、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是为后期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稳定发展的必要保障。

第5篇:农田灌溉水利工程范文

关键词: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farmland irrigation project planning design standards,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of water way and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irrigation canal layout, finally summarized the farmland irrigation project advantage.

Keywords: irrigation project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工程,在建设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水利部门应该严抓、严管工程的设计工作,以发展农业、建设农场、利惠农民为基本指导方针,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水利灌溉工程。灌溉规划是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灌溉规划,选择合适的灌溉设计标准,正确地决定灌溉工程的布局,并进行灌溉工程的设计,对于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灌区的经济开发都有重要的意义。

1设计标准

河流的径流量是随着四季不断变化的,农田种植面积和作物种类等也是不断的在变化的,这就决定了灌溉用水量是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在不同年份来水量和用水量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的规模,也就需要有一个灌溉设计标准为依据,以便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一般来说灌溉设计标准要以灌区水源来水情况、现有水利设施情况、农业发展要求和当地经济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再综合考虑加以合理确定。灌溉设计标准是表示灌溉水源对于灌溉用水的保证程度。设计标准高,意味着灌溉用水的保证程度也高。因此,它直接影响着灌溉工程的规模大小。 一般来说,灌溉设计的标准有两种:一是灌溉设计保证率;二是抗旱天数。

1.1灌溉设计保证率

灌溉设计保证率指的是某个灌溉工程在长期使用期间,灌溉用水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用符号“P”表示。例如P=80%,就表示某工程在100年内有80年能满足全灌区的灌溉用水要求,其余20年不能完全保证有缺水现象。P=80%就是这个灌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因此,在设计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时,设计方必须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情况,来确定灌溉工程的规模,特别是当地水源状况和作物种类。在水源缺乏地区和以旱作物为主的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可以取50%~80%;在水源丰富地区和以水稻为主的地区,可取70%~95%。

1.2抗早天数

所谓抗旱天数,就是以灌溉设施,如小水库、塘坝等的供水能力为依据,以连续无雨(“连续无雨”,不是指抗旱期内绝对无雨,而是指降雨量很少,一般将日降雨量小于日蒸发量的情况都当作无雨处理)的情况下,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天数为标准。例如灌溉设施可以满足连续80天的作物灌溉用水,则该灌溉设施的灌溉设计标准为抗旱80天。抗旱时间应规定为当地主要作物需水要求迫切的灌溉时期,抗旱天数的确定,要按不同地区的情况来确定,在设计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取水方式的设计

取水方式的设计是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灌溉水源,决定其取水方式的设计方向。一般来说灌溉的水源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流取水灌溉;二是提水取水灌溉。水利工程的取水设计要针对这两种类型进行设计。

(1)自流取水灌溉。以河流作为水源时,又可分为两种:一是无坝取水;二是有坝取水。在设计时,为了保证自流灌溉的水位高程,开渠建闸引水的地点要选河流上游水位较高的地点,引水口地点的选择决定了取水方案的设计,包括建设成本的投入。因为引水口的不同决定了需要修建的水干渠长度不同,所要增加的土石方工程量,以及沿程水头损失和水量损失以及各类建筑物数量也各有不同。

1)无坝取水。在设计无坝取水的渠首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为有建闸和不建闸两类。但是考虑到不建闸的引水口在洪水期间不能控制流量,渠道易被洪水冲毁,农田会被淹没等情况。因此,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建设建闸控制的方案。通过把进水闸的中心线与河道水流方向的夹角(叫引水角),设计为锐角(30~45。),保证入渠的水流平稳,而且引水量也大,又可以减轻对引水口下方的冲蚀。

2)有坝取水。如果工程所在地的河流水源丰富,但是由于地势或者其他原因水位较低,无法满足自流灌溉引水要求。此时,在设计时就应在河道上修建阻水建筑物(低坝或节制闸),提高水位,以保证引水自流灌溉。这种取水方式的设计虽然会增加筑坝的工程投资费用,但引水口位置离灌区较近,引水干渠长度较无坝取水大为缩短,可以减少了土石方工程量和交叉建筑物的数量。①溢流坝可以起到横拦河道。抬高水位,同时排出河道多余的水量和汛期洪水的作用;②进水闸可以用于引水灌溉,并能控制入渠的流量。其平面布置有两种类型,一是侧面取水;二是正面取水。由于侧面取水不能在引水口处形成横向水流,会导致大量的泥沙入渠,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工程水源的情况,如果工程地处多泥沙河流则要选用正面取水的方案。正面取水是指进水闸引水方向同河道水流方向一致或斜交时,在引水口处能形成横向环流,可以达到使水流表层清水入渠,底层含沙水流离开引水口的效果,是农田有坝取水的常用取水型式;③排沙闸可以起到防止泥沙入渠的作用,是多泥沙河流低坝取水枢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过水能力一般应大于进水闸的过水能力,其底板高程则要低于进水闸的底板高程,以求良好的冲沙效果。其他防治泥沙入渠措施还有沉沙槽、冲沙廊道和沉沙池等,要因地制宜选用;④防洪堤为减少拦河坝对上游的淹没损失。洪水期间保护上游城镇、交通和农田的安全,还要在拦河坝上游沿河岸修筑防洪堤。

3灌溉渠系布置的设计原则

3.1总体规划布置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灌溉渠系规划时,要把当地的国土整治,山、水、田、林、路的规划密切结合,同时还要考虑其他用水部门如发电、航运、人畜饮水的需要,全面安排,统筹兼顾,做到科学合理,便于管理,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扩大灌溉面积,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其规划布置一般应遵循下述基本原则:

(1)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的原则,灌溉渠道应布置在高处,与其相对应的排水沟道布置在低处,力求自流灌溉、排水,建成灌排分开,各自独立的灌排两套系统。对局部高地或洼地,可分别采取小片提灌(排)等措施处理,不必为了照顾局部而影响全局。同时,在渠道线路布置上要考虑到经济因素,渠线布置尽可能直、顺、整齐,减少交叉建筑物,避免更多良田和民房被占。

(2)安全为主的设计原则,渠道工程必须要安全可靠,在渠道布置时尽可能避免深挖方、高填方和难工险段。山丘区地形的渠道设计要尽量避免靠近沿河、溪布置,以防止被山洪冲毁。干渠沿线的地质条件要好,避开风化岩层和节理发育的破碎带以及透水性强的土质地带。沿渠应有合适的排洪、泄洪设施,如溢洪堰、泄水闸等。

(3)综合利用的原则,山丘区的灌溉渠道应利用集中落差,结合水电、水力加山丘区的灌溉渠道应利用集中落差,结合水电、水力加工,开展多种经营,一水多用,充分利用水土资源。还应考虑采用库、塘、渠并用,蓄、引、提结合的长藤结瓜灌溉系统。平原地区要采用河水和井水灌溉相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的灌溉系统。

3.2干、支渠布置的设计原则

在确定干、支渠的布置方案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的地形地貌进行设计。

(1)山地、丘陵型灌区山地、丘陵型灌区的地形起伏,复杂多样,坡度陡,耕地多为坡地、梯田。修建农田的工程多有渠道弯且长、建筑物多、施工复杂等特点。在设计干渠沿等高线布置时,要考虑到灌区位于分水岭与山溪或河流之间,呈狭长形,等高线大致与河流方向平行,灌区上游坡度较大,地面狭窄等实际情况,在设计时应该以求“水不低头”,即水位少降低,为方向,以求最大限度地自流控制全部灌区面积。支渠在干渠一侧引出,这种设计的特点是:干渠纵比降平缓,水头损失小,控制面积大;筑渠堤结合开挖山坡截水沟,拦截坡地暴雨径流,既拦山洪,又防止水土流失。

(2)平原型灌区一般来说,平源地区大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形比较开阔,而且有大片集中的耕地。设计时可以把地理条件与洪、涝、旱、渍、碱等灾情的程度结合起来,进行干、支渠的布置。

(3)山麓平原型灌区当排水条件好,但是地下水埋藏深,开发比较困难,因此,设计时可以着重利用地面水发展渠灌;而当地下水较易开采、水质符合要求时,则着重兴建井灌或井渠灌溉。山麓平原型灌区等高线与河流平行或斜交,地面坡度倾向河流,上部地面坡度陡,近河地面坡度缓。干渠多沿山麓方向布置,支渠与干渠垂直或成一角度布置,主要视地形情况而定。在灌区前缘与河流邻近部位,地下水逐渐升高而接近地面,应修建排水系统,排除地面水和地下水,实行灌排分开的布置形式,以求互不干扰。

(4)冲积平原型灌区针对这类地形,在设计时当工程位于在地面水丰富、排水条件较好的地区时,应该采用灌排分开的的布置形式。灌溉渠道进行灌溉和冲洗压盐,排水沟道则除涝、防渍和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4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优势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议,推广水利工程建设新技术从根本上讲,农田水利建设首要解决的就是农田的灌溉问题。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水利建设应与时俱进,立足创新,为发展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农田水利系统要安全、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就要依靠新技术。目前得到认可的“湿地”节水灌溉的优势有:

(1)高效节水

能够合理地取到适合的水量,保证粮食的持续高产,是广泛节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种经济体系。有利于保护地下水。该体系能够保护环境,特别是能减轻由于灌区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农药失效的后果,能够全面地保持对农业水源的改善,保持了地下水位的动态平衡,改善水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一直深受国家和人民的重视。节水体系能够为当地提供安全的、标准生活用水。

(2)洁净环保

以往的湿地农田灌溉系统主要在中国南方平原和浅丘陵地区进行建设,因为其间分布着洼地、塘堰和荒沟等。湿地农田灌溉节水体系主要是利用这些天然的塘、坑、洼地等,将其改造成“人工小型湿地”,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植物的生长作用。将排水沟略加扩宽,种植对降污作用强的植物,形成沟渠湿地。将这些小型湿地、生态沟与原有沟渠相连,形成“排灌沟渠―人工湿地”的综合系统。这样一来,从农田排出多余的灌溉或雨水,可进入下游邻近的小型人工湿地或生态沟。经过湿地净化后,水从另一端排入生态小沟,排入下游小型水库或湖泊等。这种技术主要是依据了国外的成功经验,能够保持农田排水中氮、磷含量的湿地面积为其承接排水农田面积的5%~7%,而且水已经过排灌沟渠和小型湿地综合系统的净化后会更加洁净环保,其水质符合灌溉标准。这种水循环的科学技术是探索节水的新路,是对农田灌溉的一次有效创新。

结束语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利用的工程,在建设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水利部门应该严抓、严管工程的设计工作,以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利惠农民为基本指导方针,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水利灌溉工程。

参考文献:

[1]李永善,陈珍平.农田水利[M].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第6篇:农田灌溉水利工程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开始彰显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想要保证农业获得稳产并增收,因此有必要把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做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一、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的发展状况

建设农业水利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快速地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其与农业经济、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对存蓄降雨、调剂用水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我国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如下:

1.政府的主要工作思路出现了全新的改变,从传统陈旧的水利管理中转变为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而农田水利的发展状况也变为了可持续发展,促使许多重要的水利工程得到了显著的进步。以往的水利项目观念并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发展趋势,而且也无法跟上新形势的发展步伐;由以往的工程经济迈向环境经济发展,该属于当代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方向。

2.农田水利工程主要以政府组织为重点,运用层层分散的责任机制,按照不同的领域对水利工程实施均衡安排,造成了建设风格的统一性而毫无特点,因此,农田水利工程需充分遵照农民的想法,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还需实施“一事一议”的方法,把政府组织工程慢慢更换为行政组织,以农民为主、以政府为辅。

3.投入方式的转变。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以人力投入为主,如:农民义务工、劳动积累工,资金投入则属于国家、地方政府的投资为主,自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慢慢消失之后,以往的投入形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发展要求。新时期的水利投入由以往“社会投入为主,国家投入为辅”的模式,转变为谁投资谁受益的基本方式。针对社会经济实体、个体大户、企事业单位、社会的闲散资金进行广泛吸引,完成了普遍意义上推动了农田水利的建设发展。

4.工程模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从以往的数量规模型更改为质量效益型。(2)水利工程达到了“开发一处,辐射一方”的效果。(3)以往的水利工程建设以抵御自然灾害和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为主,而现阶段则以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为主。

二、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于水利灌溉的设计原则,要进行综合,将我国水、田等各个方面的规划设计都要考虑在内。从而使得我国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能够最大化的进行有效的结合。

1.农田水利灌溉的建设实施不得影响到当地的整体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平衡,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状况,如地形、水资源分布以及农田分布特点等进行合理设计,在灌溉时充分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使蓄水、引水、排水相互结合,使当地水资源达到利用最大化。

2.水利灌溉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农田的用水需求,还要注意与农田的防洪、排涝以及工业、生活用水的有效结合,以使得农田对于干旱和洪涝都能具有有效的防护功能。

3.农田水力灌溉在进行灌溉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依据发展计划来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以此来确保水利灌溉能够充分的满足农田灌溉需要,最大限度的使得水力灌溉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无论是技术指标还是经济性指标,都能够达到工程预先设计的要求。此外,还必须要针对水利灌溉本身进行裁弯处理,使得渠线能够呈现出较为平顺的状态。

4.对于我国农田的水利灌溉设计要以实际情况为主要的设计基础,重视实地考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是水利灌溉设计中最为关键的设计原则。

5.出于对农耕田地的保护原则,在进行设计时要尽量避免灌溉占用过多的田地,尤其是在一些中转地方或蓄水地方,更要注意合理规划,要使所设计的灌溉施工方案既满足技术要求又满足经济要求,还要符合当地农田生产规律。另外,灌溉的设计要尽可能的使曲线保持平顺,这有利于灌溉时水流的快速流动,提高输水效率。

三、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措施

1.建立以基本农田水利为核心的用地调整管理机制

从农田水利利用尺度上,设定基本农田水利优先权,首先根据基本农田水利规划空间范围确定城市禁建区,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速度,并主动避让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从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尺度上,区内禁止改变用途。通过土地整理逐渐减少区内零星建设用地所占空间。新增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2.制定针对基本农田水利功能的分类管理措施

针对生态功能、隔离功能和应急生产功能 3 类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制定分类管理的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实行分类管理。生态功能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积极支持区域内生态建设工程,构建耕地、林地、水系、绿带等生态廊道,加强各生态用地之间的有机联系;应急生产功能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强调以建设促保护,提高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

3.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要求

(1)需根据当地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小型灌区在当地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依据大中型灌区以及当地旱作农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粮食生产目标,试分析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总体需求,进而确定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模、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及发展灌溉面积的规模。

(2)耕地资源对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的素质潜力分析根据当地耕地资源状况,分析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素质以及发展潜力。

(3)可供灌溉水资源对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潜力分析以县为单位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复核,从水资源角度论证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潜力。则需要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灌溉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及其使用情况等诸多因素,分析农业内部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分析规划改造区域可供水资源量。进一步证明改造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

(4)小型灌区灌溉面积发展规模预测通过上述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模、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及发展灌溉面积的规模。

5.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灌溉设计

灌溉规划与抗旱规划、农作物种植规划和乡镇道路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考虑人畜饮水需求,统筹兼顾,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科学、合理、充分地扩大灌溉范围,保证灌溉用水单位水量,实现最大效益。灌溉设计规划符合农村城市化进程发展需求,突出抗旱、防洪等灾害重点区域的防治,选定最适合的灌溉设计方案。联合利用水库、沟渠、河流及深井开挖等方式,充分利用灌溉区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6.加强对节水设备、节水技术的制造研究

当前,我国农业节水设备的科技含量不足,节水效率不高,因此,我们仍有必要继续加大投入,研究节水设备,提高节水设备的节水效率和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劳动力,还要重点研究节水灌溉农具。针对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的特点,还需结合区域特点进行针对性研究,制造符合本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节水灌溉设备,例如对于经济作物的灌溉,可研究一种智能控制的节水灌溉系统,能自动分析空气湿度、温度和墒情,做到既能保证农作物健康成长,又能节水灌溉。此外,政府部门也有必要加强财政投入在节水灌溉方面的倾斜,加强扶持力度,为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综上所述,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项目时,要熟悉我国整体的经济结构,并充分的结合,同时要制定一套完善和健全农业经济的发展规划。通过各方面来综合的进行降低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成本,并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农田水利工程的利用率,这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生成、关于如何开展节水灌溉的几点思考[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02)

[2] 吕玉宏,黄承林,陈秋华、浅析解决郓城县农业灌溉节水技术措施[J]、科技信息、2009(35)

第7篇:农田灌溉水利工程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2024

引言

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稳固了我国农业大国的基础性地位。在农业的生产中,要想使得农作物实现高产量,其主要的前提就是利用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但在目前的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当下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1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1.1 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不合理

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开始之前,工作人员应对所要开展工程的具体区域内的水资源做一个全面的地质勘查,也要对相应灌溉农田的种植结构以及土壤水源等的实际情况做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只是凭借着以往的设计经验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设计,设计出来的节水灌溉工程是根本无法满足实地灌溉要求的。

1.2 灌溉技术与种植作物不匹配

伴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农民开始灌注对农田灌溉的技术,要求也进一步提升,他们希望能够用高效节水的灌溉技术对农田水利进灌溉,这样既省力,又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发生灌溉技术与农作物不匹配的情况,如有的时候农民种植了生长较为疏松的作物,可是他们采用的却是适合作物生长较为密集的灌溉技术,这样一来,他们不仅没有实现节水灌溉的目的,反而严重地浪费了水资源,另外,这也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农民不了解节水灌溉技术,而水利部门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力度还是不够,所以才造成技术和资源的双重浪费。

1.3 水利灌溉节水工程的管理未得到重视

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施工工艺较高,资金投入及时到位,但投入使用后并没有及时的维护,一定数量的节水灌溉设备已经无法使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是节水灌溉工程设施产权模糊,权责不明。灌溉管理问题尽管年年强调,但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灌溉设备经常出现严重损坏,工程老化失修,因经费的短缺,未进行及时更新修复,灌溉效益不断降低。

1.4 不够重视采用综合技术发挥整体效益

在传统的节水农业中,我国一般只注重单项的工程技术,就像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等,但是并没有很好地将农业增产措施形成一种综合性技术。所以,常造成虽节水但产量不高。

2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

2.1 将优化水资源配置融入农业的发展之中

将优化水资源配置融入在农田水利工程当中,在设计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区域水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勘察,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证,要坚持控制总量,优化利用,这样才能很好的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2 加强对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

想要提高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效率就必须做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工作。节水灌溉的相关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工作,要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安排一定人员定期监督和管理节水灌溉工程,及时发现工程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安排维修人员进行检修,使得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效率实现最大化的实现。另外还应建立管理责任制,做到谁建设谁负责。

2.3 分区发展和规模化发展相结合

将分区发展及规模化发展相结合可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利用率,使新的生产模式更加适应农业发展趋势。优化和改革农产品种植,并结合节水灌溉技术和种植工艺,促使整个农业生产成为一项更具规模化的系统性工程。

2.4 大力加强建设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可以推进发展地区的水利工程。在高效水利灌溉工程的施工阶段,相关施工人员必须按照高效节水灌溉的特征,制定高效节水灌溉的相关指标,且严格按照这些指标进行施工。要分区进行农业种植,以追求生态和经济利益以及提高农民的收入为出发点,建设现代化与信息化并存的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节水灌溉工程的选址上,首先需要先进的干部和群众思想给予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相应的支持;然后是优先选择经济比较发达以及种植种类比较多的地区;再是选择严重缺水或是地面高低不平的地区进行灌溉;最后可以选择综合治安比较好的地方。如果做到以上几点,不仅可以缩短工程建设的周期,更能够提高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农业灌溉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农田水利的灌溉上,我们应大力的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这样不仅可以使农作物吸收到足够的水源,也可以有效地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从而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国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要点[J].吉林农业,2015(08).

第8篇:农田灌溉水利工程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能源危机也相继爆发,因此节能环保无疑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发展方向。作为农业大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保障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鉴于此,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能灌溉发展思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建设的结合

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可以以生态的发展思路指导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从而完成对水资源的涵养和节约。由于受到气候特征和天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降水量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使得不同地区的天然降水量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本文主要以某省市为例说明如何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节能灌溉。本文中例举的省市,其地势特征为自西北向东南,平面、山地和丘陵依次呈现阶梯状分布。气候特征是典型的亚热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该地区四季分明,降水量在不受到特大环境变化影响时也表现的较为稳定,其年平均降水量可以达到1380mm,最大降水量为2280mm,年最小降水量也可以达到880mm,降水月份大多集中在5-8月,鉴于该地区有比较明显的降水特征和分布特点。因此,本文在充分分析其降水特点的同时,对该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提出一些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强的建议措施,具体方式内容总结为表1。通过表1中的四种措施可以发现,通过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充分的利用天然降水实现对农田的灌溉可以有效的保证节水效果。此外在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实施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应性较高的策略。其次,由于每个地区的补贴政策不同,在建设过程中也要注意经济性和价值效益,针对于增加绿化种植面积的举措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效应,因此在其基础上也要通过其它方法进行农田水利灌溉的巩固。为了保证工程灌溉的高效性和经济性,对相关的渠道进行防渗技术的加固,并以最低的成本投入保证储蓄水可以快速的从渠道引入到田间,从而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在该省市的实践过程中,据统计渠系输送水与土渠输送水相比可以节约30%~50%的水资源,并且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最高可以达到80%。因此在这种灌溉方式下可以保证高效节能灌溉的发展需求。其次,上述工程建设过程中还采取了微灌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的输送。微灌技术是微灌系统通过压力作用于水资源输送的技术,其在喷洒过程中不仅可以保证对田地的均匀灌溉,同时也可以保证节水增产的效果。这种灌溉技术可以被广泛的应用于大面积种植过程中,例如蔬菜和果园等。

3.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

3.1采取引调模式充分利用地下水

在引用地下水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引调模式,在充分分析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对不同的水源进行合理的引调。通过科学合理的引调模式可以保证地下水库的容量处于合理的范围内,且可以有效的避免洪涝灾害的出现。本文的举例县城共有4条主要河流,共有拦河闸坝11座,在引调模式的选择过程中,主要依据水流特点分为洪峰期间和平稳期间,并依据水流的上下游水位的高低不同,采用不同的引调策略。一般情况下,洪峰期间水流太过迅速很容易导致地下水库容量的失控,因此要少引,将重点引调放在平稳期间。在下游水位高时少引,低时多引。这种引调模式可以有效的利用地下水,优化水源的管理。

3.2采取合理的配水方案

合理的配水方案与天气特征以及农田作物生长情况密不可分。一般在耕种初期进行田地灌溉时可以优先使用储蓄地表水进行灌溉,其可以有效的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从而为后期用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出现旱情时,要优先灌溉作物受旱较为严重的地块和作物。在浇筑耐旱作物之前要时常关注天气变化,在提示雨水来临之前可以放缓灌溉的速度,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对水资源的浪费。尽管,这种配水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从作物生长的角度以及高效节水的角度均是值得借鉴的良策。

4.积极推广农艺措施节水

可以达到高效节水和农业健康发展的农艺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多选则一些耐旱植物,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旱情带来的危害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具有较高耐旱性的农作物包括葵花、豆类和一些特殊品种的玉米等,在合理调整这些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灌水量。②划锄保墒,降低地表水分蒸发的速度。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与土地特征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苗期或者春季耕种时节要划锄保墒,避免土地板结,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提高土地对雨水或者灌溉用水的渗入量。与其具有相同原理的措施还包括秸秆覆盖,其也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这种加护措施除了减少水分蒸发以外,还可以保证对雨水的涵养和储蓄,提高对雨水的利用率。③结合一些化学抗旱剂,增强农作物的抗旱能力。为了实现高效节水灌溉除了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入手以外,还要加强对农作物的管理,其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以营养元素的方式将化学抗旱剂施加于作物成长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保证作物的抗旱效果,从而节约水资源的使用量。

5.加强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灌溉的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实现了行业和领域的跨越,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必备武器,在农作物灌溉过程中也不例外。“3S”技术是信息时展的产物,其融合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地球定位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其可以被应用于农业灌溉过程中,提高对水资源的高效节约利用。3S技术作用于田地灌溉的主要功能表现在对土壤和作物含水量的估计和监测,通过监测系统的实时统计和汇总可以有效的为农业抗旱减灾和农业灌溉用水提供服务,从而使农业灌溉更加科学合理。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相结合,实施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监测也是必然的。因此,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的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对农田水利灌溉整体流程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分析,从而保证各种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借鉴一些成功的工程信息化建设经验,对农田水利工程实施精益化管理,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和实施策略,保证农田水利灌溉效果。

6.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共提出了4项农业水利工程高效节水发展的思路,分别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积极推广农艺节水措施与加强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灌溉的结合。鉴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实现对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同时还要结合一些有效措施以及现代前沿技术保证灌溉的高效节能。

作者:吾热古丽•肉孜 单位:库尔勒市水事务管理局水管总站

参考文献:

第9篇:农田灌溉水利工程范文

关键词:节水灌溉;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前言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用水量呈现日趋紧张的趋势,因此迫切要求我们在工业用水、 生活用水以及农业用水上节制使用。 总体来看,在农业用水上有更大的节水空间。在农田水利的建设上,只要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在一定程度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能够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促进我国节水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节水灌溉及其重要性分析

节水灌溉就是指采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的生产率。节水灌溉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灌溉形式。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业用水比重一般为总用水量的50%左右,而我国不管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都严重缺乏水资源,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水资源需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和生活用水将会急剧增加,而农业用水只能是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因此,在农田水利中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实现适时适量的节水灌溉,以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现状

水利节水灌溉技术作为农业水利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对于农田水利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不仅仅关乎到整个农业建设的发展状况, 更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相比较而言,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起步晚、技术相对落后、资金也比较紧张, 某些新技术还得不到有效的发展与利用。除此之外, 我国水资源相对比较缺乏且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这也为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主要针对目前灌溉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从而改善灌溉技术的灌溉方式,真正意义上促进农田水利的发展,节约水资源浪费等现象,这也是我国农业高效发展的必然趋势及最佳选择。

三、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

对农田进行灌溉一般要经过调配水资源、输送灌溉用水、浇灌以及作物吸收四个阶段。灌溉量=灌溉用水总量-输送蒸发渗漏-灌溉地表径流-田间蒸发在输送水资源以及灌溉的过程中,由于输送渠道的渗漏及土壤蒸发等原因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的浪费,必须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合理调配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农业的产出和效益。

1.农田灌溉输水过程中的节水措施

在实际的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主要输水方式是挖土成渠将水输送到农田之中,但这样原始的输送方式在输送的过程中就会浪费掉了很大一部分水分,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在输水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恰当的措施来节约水资源:第一,用防渗透材料将输水渠道修成防渗透的渠道,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另外要针对农田的地势、地质、水土条件、农业结构选择适当的断面形式、防渗材料以及止水材料,依据防渗材料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塑料薄膜材料防渗、浆砌、石头衬砌以及混凝土衬砌等;第二,运用管道输水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输水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的蒸发,而且还可以实现输水过程中的水资源节约。

2.现代化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1)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即喷洒灌溉技术,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一种灌溉技术,这项技术是我国当下农田节水的主要技术。主要原理是通过水泵、动力机等设备将水增压,还可以利用水自然下降产生的势能将自来水或水泵的水压缩到管道里,管道终端的喷嘴将水喷到空中,将水在空中分散成细小的水滴落到所要灌溉的区域。其优点是喷水速度均匀,水量也较为适中,能从很大程度上避免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地板结,利于植物根部透气,适用于所有的农作物灌溉。

2)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继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之后农田水利建设所采用的节水灌溉方式,是指通过管道系统将水输送到灌溉地段,并且利用安装在末梢管道上的灌水器,将作物所需的水以小流量,均匀的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溉技术。其优点是改变了以往大水漫灌对灌溉水量无法控制的现象,实现了对水量的严格把控。

3)集蓄雨水技术

集蓄雨水技术是指用相关的集水设备将自然降水收集起来,一旦农田需要灌溉时就可以将收集到的雨水,通过输送管道输送到田地的技术,较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该技术优点是:一是有效解决了农田的灌溉问题;二是解决了人畜的饮水问题;三是可以预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农业健康发展。

4)步行式灌溉技术

步行式灌溉技术实现了节水技术和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完美集合,是将农村现有的各种农用机械与电力作为灌溉动力,支持相应的配套灌溉设备,增强移动灌溉的适用性。该技术特点是:不要求配备复杂的设施,利用组装的方式进行机器装配,设备拆装比较方便,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流动性,需要用到拖拉机等运输设备。优点是:不需要进行大量的修渠工程,节省了劳动力和资金,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且保证了灌溉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四、节水灌溉技术在未来农田水利应用中的发展措施

1.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地进行推广

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气候与作物类型都不同,因此,各地区发展节水灌溉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因地制宜地,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选取最适宜本地区的节水灌溉技术与模式。

2.大力宣传,提高农民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全面认识

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是发展节水灌溉的首要任务,让群众了解到水资源是有限的,使其主动节水。另外,有关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力度,切实让农民充分了解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以及实施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后所带来的间接收益与直接收益。通过大力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宣传,以使全社会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关心与重视,营造与形成一个良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3.规范制度,形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

建立与健全相关法规制度,要通过制定与运用好水价、水权这些经济手段,实现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的调控。加快研究建立水市场,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来促进节水意识。建立"谁收益,谁补偿"的机制,鼓励与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到节水灌溉工程中来,使广大农民群众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使农民群众自觉的主动、自愿进行节水灌溉。

结语

综上,通过节水灌溉技术的大力推广,我国部分地区的水利系统明显提高,粮食产量也有大幅度的提高,但节水灌溉技术仍存在很多的问题等待解决。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希望能有进一步的研究。相信我国节水灌溉技术会有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华.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 大科技,201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