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亮剑精神范文

亮剑精神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亮剑精神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亮剑精神

第1篇:亮剑精神范文

李云龙。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何等的凛然,何等的决绝,何等的快意,何等的气魄!

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这是李云龙在《亮剑》里的一段台词

“亮剑精神”体现了一种勇气,一种魄力。

魄力是面对困境时的果断抉择,是永不言败的信心,是锲而不舍的执着。魄力让敌人望而生畏,让队友充满信心。李云龙曾经对他的士兵说过:“我最喜欢狼,它又凶又滑,尤其是一群狼更可怕,就连老虎见了也要怕它三分。我希望我的部下也能变成狼,一群有着共同信念的狼。”具有这种魄力的人,才是真正的战士,真正的军人,真正的领导者,是国家、民族、团队真正的不屈的脊梁!亮剑精神讲的就是惊天骇地的气魄。

“亮剑精神”体现了一种力量。

“亮剑精神”是一种团结。历史证明,英雄往往以集体的形式出现。

"亮剑精神"是一种气魄。一个有魄力的果敢领导者,才能带领团体无惧无畏,勇往直前。魄力是面对困境是的果断抉择,是永不言败的信心,是锲而不舍的执着。魄力让敌人望而生畏,让队友充满信心。具有这种魄力的人,才是真正的战士,真正的军人,真正的领导者,是国家、民族、团队真正的不屈的脊梁!亮剑精神讲的就是惊天骇地的气魄。

“ 亮剑精神”不但是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更是一种人性的升华。凡事争取就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不争取成功的概率就只能为零。只有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用更广阔的视角去筹划一件事,去洞察周围的世界,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人的存在很简单,但是人的生存很艰难,成功更艰难,因为它需要我们给予生命更强大的智慧和力量。这本《亮剑精神》汲取了《亮剑》精华,教你在工作中如何亮剑,以气势和本领攻克一个个难题和堡垒,劈出一片让自己能施展拳脚的天空,和大部队——企业一起朝着阳光奔跑,拥抱成功的太阳。

看《亮剑》,让人无不感叹于李云龙和他的兄弟们所创造的一幕幕激情场面。

无论敌人如何强悍,逢敌必亮剑,而一旦亮剑,血溅七步,所向披靡。亮剑精神是种过人的胆略,必胜的气势,一息尚存,战斗不止的坚定决心。市场如战场,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是我们的敌人,存在的各种困难也是我们的敌人,而我们的同事就是我们同闯枪林弹雨,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兄弟。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剧中,李云龙带领他的队伍打了无数的胜仗,他的队伍从新一团到独立团再到师,最后到二军。队伍在变,可都一样能征善战,原因就在于那不变的军魂——亮剑精神。企业也一样,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是企业的核心的竞争力。

服从是军人的天职,保家卫国是军人的使命,在攻打平安县城的战役中,李云龙给一支阻击敌人援兵的小分队下达命令是坚守阵地八小时,在敌人强大的火力下,小分队弹药用尽,只剩下五人,战斗的惨烈难以形容,最后这五人用剩下的唯一一箱炸药与曰军同归于尽。遵守命令,为了完成任务,哪怕失去生命也不退缩,这是种怎样的精神啊!一息尚存、战斗不止。企业的核心文化是执行文化,如果下级没有执行力,再好的指挥官也不可能带领队伍打胜仗,下达的命令必须去落实才会有现实意义。令行禁止,没有借口,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执行。

狭路相逢勇者胜,兵贵神速。李云龙带领他的队伍以那么差的装备打赢了武器装备远远先进于他们的曰军,他以出其不意之举挫败曰军,不按常规出兵。李云龙敢于冒险,敢于为别人所不敢为,这也是因为亮剑精神,因为有过人的胆略。战场的残酷性,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战场的瞬息万变,要求必须去拼,必须抢占先机。市场也是如此,必须敢于出招,没有其它什么理由,战胜对手就是真理。

军队是一个团队,企业也是。本剧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战争的胜利不是来自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小队的单打独斗,是大家团结一致奋斗而来。大家亲如兄弟,互相配合,才会发挥出最大的力量。企业亦是如此,同事应该就是兄弟,每个人都应该有大局感,要为整个企业的利益着想,大河有水小河才会满。

工作是很具有挑战性的,时刻都可能遇到许多困难,但为了成就自己的事业,就如同李云龙他们为了革命胜利一样,需要我们努力拼搏,无所畏惧。视困难如草芥,亮出自己的剑,是男人就冲出去。其实胜利的原因很简单,剧中其手下败将七师师长问李云龙:为什么当时你们那么快就打败了我们,当时你是怎么想的?李云龙的回答是:因为我根本就没把你们当回事。成功就是在于自己战胜了自己,失败过多的是被自己打败的。

第2篇:亮剑精神范文

关键词: 亮剑精神 高中学生 坚强心理

面对越来越多的因学生心理健康引发的令人痛心惋惜的事件,教师强烈地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坚强心理高于一切。都梁在抗战小说《亮剑》中刻画的风云传奇人物李云龙,在我军缺吃少穿、缺枪少炮的艰苦条件下,在敌寇兵强马壮、武器先进的不利情况下,用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塑造了独立团战士的坚强心理。独立团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让帝国主义豺狼遇独立团战士而胆寒,闻独立团威名而丧胆。面对心理脆弱、“鸭梨”山大的高中学生,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尝试用亮剑精神培养他们的坚强心理,收效甚佳。具体做法如下:

一、让学生具有锲而不舍、永不言败的亮剑勇气

在遭受日伪劲敌重创之后,独立团仅存的一点力量化整为零,重整旗鼓。当李云龙紧急召集“化零”分散的各部战士,准备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时,他欣喜若狂地发现他的独立团远不止一个团,几近一个师的兵力,此举让独立团锲而不舍、永不言败的亮剑勇气体现得淋漓尽致。笔者班上有个叫晓宇的男生,刻苦勤奋、好学上进。可是在高三上半学期的一次月考中,他考得很不理想,与平时落差很大。其实主要原因是那段时间他生病住院了,在这期间各门功课都落下了。出院后,还没来得及补课,就参加了考试,成绩肯定好不了。但是他觉得本次成绩与以往相差悬殊,整个人变得精神萎靡、一蹶不振。笔者找他谈心,和他讲到了《亮剑》,讲到了李云龙……听完这些之后,他当即决心要用锲而不舍、永不言败的亮剑勇气重拾信心、迎头赶上。

二、让学生具有勇往直前、虽败尤荣的亮剑魄力

独立团“初生”不久的骑兵连与敌人经验老到的精锐骑兵正面遭遇的时候,骑兵连全体战士用生命诠释了独立团勇往直前、虽败犹荣的亮剑魄力,让敌人心生敬畏。笔者班上有个阳光自信、勤奋好学的女孩雅娜,虽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下位置,但她却始终未曾放弃过努力。在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中,成绩仍然不够理想,可是这次,当她得知成绩的那一刻,整个人都变得郁郁寡欢、垂头丧气。笔者发现这一不良苗头之后,主动找她谈心,和她谈到了《亮剑》,提到了骑兵连……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聊天,她随即明白:在漫漫人生路上必须具备勇往直前、虽败犹荣的亮剑魄力。即便最后在高考的战场上失利,也要从容面对、坦然接受。条条大路通罗马,高考并不是走向辉煌人生的唯一通道。选择别样的道路,也许就会成就别样的人生。

三、让学生具有聚沙成塔、排山倒海的亮剑力量

运筹帷幄,巧设伏击全歼日军观战团;沉着冷静,分散突围智胜辛庄突围战……一场场惊心动魄、鼓舞人心的胜利凝结成了聚沙成塔、排山倒海的亮剑力量。班上有个基础不好但勤奋有余的男孩王潇,高一时,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表现平平,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在默默用功。高二伊始,成绩仍然一如既往,他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不再那么用功。笔者发现他的不良表现之后,课余找他谈心,谈到了聚沙成塔、排山倒海的亮剑力量。从他那豁然一亮的眼神中,笔者读到了他的幡然醒悟。后来每次考试从全年级排名情况来看,他总能前进几个名次,各科成绩也由以前的忽上忽下逐渐趋于稳定。当他遇到不懂的难题时,总喜欢不耻下问,主动向老师或者同学虚心请教。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在高三最后的冲刺阶段,他的摸底成绩次次都有大幅提升,回回都让师生啧啧称赞,最终他如愿以偿地步入了心仪的大学。

综上所述,教师要让学生怀着锲而不舍、永不言败的亮剑勇气,经历学习中的大考小考,跨过生活中的深沟浅壑;带着勇往直前、虽败犹荣的亮剑魄力,看轻学习中的成败得失,看淡生活中的功名利禄;携着聚沙成塔、排山倒海的亮剑力量,破解学习中的新知旧难,化解生活中的艰难困苦。让每位高中生以坚强的心理为笔,用阳光的心态为墨,在未来人生的画卷上书写出五彩斑斓的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王晓理,陈林波,刘言正.论“亮剑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11).

[2]王国林,程薇薇.谈亮剑精气神.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4(21).

第3篇:亮剑精神范文

作为一名教育者,从教学的角度去理解《亮剑》,同样可以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受益匪浅。生活中的每个优秀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不管方法如何,都有相似之处: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不拘一格的创新能力;幽默的性格;敢于拼搏的精神,强烈的自信……从《亮剑》中的男主角李云龙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教师,也就是课堂上学生的“领导者”,我们该如何做好“领导”,如何赢得学生爱戴,如何带领学生在高考这样的“战场”上所向披靡。可以说,李云龙就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最好的老师,李云龙身上所具备的品质,就是我们作为一个好老师所应该具备的品质!

特有的亲和力

战场上的一个好将领,首先要在自己的士兵心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能让士兵爱戴。李云龙虽未受过正规教育,但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首先,他豪爽而幽默,爱吹牛皮。比如说在与丁伟和孔杰相聚的时候,吹牛太过投入,忘记门帘外面有女同志。和两个老朋友大吹特吹自己如何和自己家乡的未婚妻相互在草堆相拥的爱情故事(事实上并没有这回事)。其次,关心爱护下属,比如他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带突击队偷袭楚云飞总部,而不是坐办公室去指挥自己的手下。还有,每次大战前,李云龙都会亲临前线视察,让战士知道,自己就在他们身边。这样关心下属,与自己的战士同甘共苦的领导,下属怎么会不喜欢,怎么会不乐意听他的指挥呢?再次,自身有过硬的本领。李云龙自身的魅力还在于他并不是人们眼中的只会吃喝的领导,而是有过硬的本领。这样的领导在下属的心中才能竖立起威信。

作为一个老师,要想让学生爱戴,我们同样要具备这样的品质,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幽默感很重要。在上课之前,先在教室转一圈,与学生做简短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这个老师没什么架子,自然上课就没压力。课堂上的幽默不可或缺。课本知识固然要讲,但不能照搬,应把要讲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话。同时可以穿插一些与所讲内容相关的典故、神话、笑话、新闻等。让学生在大笑之余得以集中精力,不至于课堂睡觉。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才会喜欢你讲的内容。关心体谅学生也同样重要,有时候,学生实在太困,如果强迫他们去听,他们未必能听的进去。课堂上,偶尔打瞌睡我们没必要对他们进行处罚,允许他们的一些小错误,先简单的去了解下情况,给他们适当的关心和体谅,学生会从心里喜欢你,喜欢你自然就会喜欢你的课。对于自身知识,同样要过硬,如果学生有问题问你,你一次不会,多次不会。学生就会认为你水平不行,会从心里看不起你。因此,我们要时时充电,充分准备。让自己自身知识过硬,要让学生从心里佩服你。

不拘一格的创新能力

李云龙之所以让对手害怕,在战场上所向披靡,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拘泥于常规,凡是有利于己方而不违纪的方法都可以使用。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不能拘泥于常规,固步自封。凡是有利于学习的方法都可以用。比如说语文,我们可以让学生看电视,从电视中获得知识。如《非诚勿扰2》中,葛优给自己活着的朋友致悼词,追悼词独树一帜:说自己的朋友是坏蛋,小时候逃课、打架,为人又小气又爱钱,但是他喜欢这个坏蛋朋友。欲抑先扬,别出心裁。与学生平时写自己的朋友完全不同。这样的例子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创新。还有听音乐,一些音乐的歌词特别的好,比如《蜗牛》:“小小的心有大大的梦想。”《祈祷》:“让时光懂得去倒流啊,叫青春不开溜;让贫穷开始去逃亡啊,快乐健康留四方;让世界找不到黑暗,幸福像花开放”……都是可以引用摘抄的好词句。新闻也一样,我们可以就现实中的一些时事发表议论,写一些好的议论文,开阔自己的视野。还有像小小说,武侠小说等等,只要是可以提高学习成绩的,我们都可以拿来用,不必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规规矩矩去做去听。这样,学生既不会厌烦,也不会有什么压力,是自己喜欢的,他们也爱学,何乐而不为呢?老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

高度的自信

李云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让一只狼去领导一群羊,那么这群羊就会变成一群狼;如果让一只羊去领导一群狼,那么这群狼就会变成一群羊。”可见,领导者在队伍中的作用之大。任何一场战争,李云龙领导的队伍从没在气势上胆怯过,再强大的对手,再危险的境地,他的队伍都是以昂扬的斗志投入战斗,表现出高度的自信心。

生活中的我们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对于学生来说,考试就是战场,考试就是一场无烟的“战争”,尤其是高考。有些话也许太现实,但事实就是如此。面对着高考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争”,没有高度的自信心和必胜的勇气是不行的。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前提。战场是残酷的,平时的训练不刻苦,战场上丢掉的可能是生命,所以平时的训练中李云龙宁可让士兵断几根肋骨。考场虽没那么惨烈,但竞争是必然的,日常教学中要引导他们胸怀大志,敢争天下先。不惧怕竞争,不惧怕压力,不惧怕任何一个对手。同时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对待现实中的失败。

可歌可泣的团队精神

在《亮剑》中,李云龙和丁伟、孔杰是有名的铁三角,默契的配合让人侧目。尤其是在打平安县城时形成的品字形阵势,在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李云龙的队伍中,虽有小摩擦,但在战场上从不丢下一个兄弟的团结精神,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第4篇:亮剑精神范文

[关键词]招商引资 招商人员 经济发展 亮剑精神 实际工作

当前,招商引资工作在各个地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一般认为,哪个地区的开放度高,招商引资多,哪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就快,竞争力就强。他除了有利于促进本地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壮大工业规模外,还有利于提高一个地区的企业管理水平,有利于推动社会事业上新台阶。同时还有利于扩大当地的就业,有利于促进本地经济与发达地区经济接轨。可见,招商引资在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重轻的地位,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因此,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招商人员的责任就显的格外重要。本文从招商人员的心理素质出发,结合招商工作的艰苦性与抗日题材电视剧《亮剑》中的“亮剑”精神。着重研究招商人员利用“亮剑”精神的实际作用与意义,以及如何利用“亮剑”精神。希望能从思想方面为招商引资工作人员提供借签。

一、亮剑精神概述

所谓“亮剑”精神,是一种在逆境中敢于拼搏,全力争取胜利的精神。“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当前,各地招商引资工作日趋激烈,招商引资工作人员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除掌握一定的专业方法外,还必须要有一种勇敢的“亮剑”精神,整个招商局系统也要有一种“亮剑”精神,这样才能在激烈的招商引资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亮剑”精神在招商引资工作的应用

1. 信心和勇气是成功的基础。“亮剑”精神提高勇气,永葆信心。

在招商引资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无法打开局面的情况,这时候首先自己不能认输,要有一股必胜的勇气和信心,在继续努力中前行,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古人以信心和勇气取得胜利的例子不胜枚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把信心一直深藏于心,关羽过五关暂六将凭的是舍我其谁的勇气。汶川地震中救援队伍更是发扬“亮剑”精神,在道路全部被泥石流淹没、随时有余震的情况下继续前进,奋进抢险,是信心与勇气的结合。电视剧《亮剑》中说“亮剑精神是一种气魄,体现了一种力量”。那么我们在招商引资实际工作中,就要靠这种气魄和力量来推动我们的工作,使招商引资这份特殊的任务能取得尽可能多的收获。

2.发扬“亮剑”精神,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智慧。

工作中发扬“亮剑”精神,并不是只靠气魄就能解决问题。需要前面做很多工作,在这种基础上去发扬“亮剑”精神,才能体现出智慧。招商引资实际工作中,第一步要掌握对方资料,熟悉自己的政策和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潜心研究,知己知彼,打有准备的仗,方能全面出击,取得胜利。俗语说“有勇有谋”,就是这个道理。

3.“亮剑”精神的辐射作用。.使自己的热情、朝气感染团队,感动对方。

一个招商团队的士气往往取决于团队的领导,但有时候还受一种积极气氛的影响。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被分配到一个边远小站,入伍生涯中基本看不到什么希望。一个班只有四个人,整天死气沉沉。但许三多凭着一股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没有沉沦下去,并最终感染了战友,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们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也经常是几个同志组成一个小分队,如果人人发扬“亮剑”精神,将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反之,就会在枯燥、烦闷的工作环境中蹉跎下去。另外,在和企业接触的过程中,“亮剑”精神也能给企业家们带来感动,所谓英雄惜英雄。也许某个招商人员的能力和成就还不能和已取得成功的企业家相提并论,但一个积极进取、不懈努力的员工谁都喜欢或者佩服,也许就是这种无形中的好感会帮助招商人员取得最后的胜利。

4.“亮剑”精神的延伸,“钉子”精神。

勇敢、自信是“亮剑”精神的本质,坚持、不放弃是“亮剑”精神的延伸,也就是“钉子精神”。招商引资实际工作中,想办法拜访企业老总是很困难的事。这时候就要发扬“钉子”精神。“钉子”精神就是善于钻和挤。百天找不到晚上找,工作日找不到休息日找,办公室找不到家里找,要以诚恳礼貌的态度,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发扬“钉子”精神,达到拜访老总的目的,取得招商引资的第一步胜利。

5.“亮剑”精神使人更加勤奋,避免蹉跎。

招商引资工作辛苦而又枯燥。招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差,要远离家乡和亲人,特别是在工作逆境中,往往会磨掉人的韧性,易使人变蹉跎。招商引资是良心活,更多的需要招商人员自己调节积极向上的情绪。发扬“亮剑”精神会支撑着招商人员不断进步、专研,让招商人员更加勤奋,避免蹉跎。为招商引资这种需要长期奋战的工作增添了保障。

三、结论与分析

“亮剑”精神是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凡是努力了就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不努力结果就只能为零。光说不做也不行,那会是死路一条。无论能做与否,先做了再说,这也验证了“狭路相逢勇者胜”。招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发扬|“亮剑”精神,并潜心研究、充分准备,至少在心里方面已经取得了优势,也体现了以系统招商,科学招商为原则,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泉.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07

[2]李兴玉.浅谈招商引资方式的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7)

[3]何龙斌.我国招商引资创新途径研究[J].经济纵横.2005(11)

[4]李方向.招商引资应把握好六个细节[J].领导科学.2004(06)

第5篇:亮剑精神范文

关键词: 职业学校 体育教学 “亮剑”精神

一、问题的提出

什么是“亮剑”精神?电视剧《亮剑》的剧中人李云龙说得好:即使面对天下第一高手,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生死相搏。在遇到困难时,必须知难而上,想办法把困难解决,即使最后失败了,也不算丢脸,那叫虽败犹荣。这种精神叫人折服。我们把这种面对困难,勇于拼搏,敢于“亮剑”的精神称为“亮剑”精神。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或其他能力的不足,总觉得低人一等,普遍对自己的学习、前途丧失信心,特别是他们在初中时期,可能长期生活在“笨蛋”、“不可救药”等斥责声中,自尊心、自信心早已荡然无存。没有信心,也没有责任心,这种心情不但严重影响到学业,而且使身心不能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培养的进程,这与充满竞争和创造的未来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在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格,要积极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措施,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在面对困难时都有勇于拼搏的“亮剑”精神,这正是体育教学中需要培养的,为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教育,尤其是“亮剑”精神的培养。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下来与各位共同探讨。

二、方法与措施

1.引导学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亮剑”精神首先必须唤回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必须克服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基础差的观念。他们之所以成绩差,并不是因为智力低下,而是因为老师、家长的关心不够,批评不当,或帮家长干活,或生病,或沉迷网吧等,所以教师要耐心教育,正确引导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其次,要让学生克服低人一等的心理,走出“上职中没出息、没前途”的心理阴影,唤醒他们的自信与自尊。启发学生只要有信心、有决心、敢拼搏,就一定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作出贡献的都是人才,上职业学校一样也能成才。

再次,要做好正面的宣传教育工作,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平时,凡是有关表现坚强意志品质、增强自信心的体育新闻,都可以向学生传播,以激励学生顽强拼搏、奋勇向上,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如引用中国人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把被认为是欧美人天下的110米跨栏的金牌挂在自己的脖子上等例子向学生讲解。在教学过程中还充分利用乐于苦练,顽强拼搏,表现突出的学生做模范,引导其他学生向该同学学习。在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时,当出现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以小胜大的现象时,都是做宣传的好机会。

2.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亮剑”精神应注意教学内容的安排,职业学校学生生活经验,技能、技术积累等不一致,个性色彩浓厚,素质综合素质差异很大,实施因才施教很有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学目标,只有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才符合学生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规律。因此,对教材的安排要科学化、合理化、灵活化;课的内容要开放化、多样化、全面化;课的设计要新颖化、趣味化、个性化。尽量让枯燥、单调的教学变得新颖、活泼、轻松,让学生的身、心、德、智在愉悦的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体育课教学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索,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在实践中优化。只有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表现出活泼开朗、自信大方、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良好意志品质,从而为培养“亮剑”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

3.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亮剑”精神的培养。方法很多,如:

(1)激励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亮剑”精神,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适当的评价,要尽量多表扬,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以尝试成功的快慰。中学生最难以忍受的挫折是他们在追求成才的过程中遭到的各种阻碍。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对成功不抱希望,自暴自弃,萎靡不振,学习不好怕别人笑话,长此下去,便会形成练习次数减少、掌握不了动作技能、情绪更低落的恶性循环。如果此时教师能及时地给他们热情的鼓励,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在练习中寻找他们的局部优势和点滴进步,及时加以肯定,给予表扬,长此下去,他们的情绪就会高涨,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就会敢于接受困难的挑战,从而掌握动作技能。如在篮球的投篮技术教学中,在他们投篮不好时,要说:“不要紧,再来一次,下次就好了。”当他们投中好球时,要及时加以鼓励:“好,很好。”这样,他们通过自己一次次的努力克服了困难,取得了成功,就会越学越有乐趣、越学越愿学。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人们往往有一种习惯,对优等生指导多、表扬多,而对后进生指导少、表扬少。这样就会使优等生积极性更高,而后进生就会逐渐丧失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后进生,对他们多肯定,及时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改变自卑心理,积极要求上进,形成自强心理,从而增强拼搏意识,为培养“亮剑”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疑法。求知欲是推动学生自己探求知识并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的内心渴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增强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需要讲授的知识要点,通过问题提出,启发学生思维,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定向思维获得学习的主动权,以提高学习积极性。设疑法可以使学生掌握认识规律,独立思考,从而将潜在的智能发挥出来。如在教男生头手倒立前滚翻时,我先提问:“做头手倒立前滚翻时为什么要快速屈膝收腿?”学生思考,然后找一两个学生回答,再帮助学生总结: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当运动半径减少时,他的角速度增大,使物体快速运动,在头手倒立前滚翻时,快速屈膝收腿,减少了人体的转动半径,可使人快速完成翻滚。这样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了屈膝收腿的作用,最后让学生自己边练习边体会。几次练习后,学生就掌握了动作要领,学习起来得心应手,畏难情绪自然就消失了。设疑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知难而上,努力解决困难,正是“亮剑”精神的体现。

(3)分层法。由于学生的体能、身高、运动技术水平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了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动作,教师在数量上、练习的要求上就应当注意层次化,不搞一刀切,力争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如:在篮球原地跳投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习学生的身高、力量、投篮动作熟练程度等因素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三个组,即好的、中等的、差的,每个组距离蓝圈的距离都不同。技术好、力量大的距离蓝圈远一点,技术差、力量小的距离蓝圈近一点,技术中等的在两组中间。这样好、中、差三组学生在不同的距离上进行跳投练习,结果学生个个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后两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都要求老师把他们重新组合,并加大跳投的距离。分层法让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战胜困难的过程,正是培养“亮剑”精神的过程。

(4)模块法。针对学生的爱好特长和专业特点的差异,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能给学生带来身心上的满足和追求,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会自觉地去约束和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因为他们凭借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这本身就是一种主导作用的动机,他们会在行为上自觉地从严要求自己,听从教师和教练的正确引导,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投入体育锻炼之中,对自己选择的锻炼模块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会努力想办法怎样去拼、怎样去练。这样才有利于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塑造“亮剑”精神。

4.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影响培养学生“亮剑”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美、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而不良的环境会制约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教学环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硬环境,如摆放整齐的器械、布局合理的场地等。二是软环境,指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睦的班级组织等。学生只有近其物,才能发其情,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此,教师上课除了利用好物质条件外,还应朝气蓬勃、态度和蔼。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教学组织,甚至亲身参与学生的活动来达到教学目的,而教师的言行举止是一种生动、直观,很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教育手段,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要把面对困难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渗透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必须先有这方面的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态和实际行动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拼搏,“亮剑”精神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目标,更是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三、结论和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使绝大多数教学对象能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熟练掌握技术动作;必须不断地获得信息,学习新的知识,对教学中的技术动作有新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认真指导外,在课外还应耐心帮助与辅导,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他们明白教师确实是为了教学,为了他们的全面发展而在花费心血。在此基础上,进行恰当的思想工作,学生就不会产生厌烦情绪,就能够自觉地接受老师的指导,满怀信心地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

对学生“亮剑”精神的培养,单靠一个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它需要各科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同时在培养过程中,还要沟通信息,不断地改变方法,形成教育合力,才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真正使“亮剑”精神得到贯彻和体现。

参考文献:

[1]耿培新.体育与健康,2004.5:36-40.

第6篇:亮剑精神范文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环保问题。在今年的“两会”上,“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成为了一个热点议题。围绕“低碳”开展的一系列经济发展结构和模式的转变正在悄然拉开序幕。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召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让“低碳经济”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倡导低碳消费也正在成为世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九三学社提交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成为今年“两会”的“一号提案”。再次为我国的“低碳”活动指明了方向。

在2009年福布斯的绿色产业富豪排行榜单上,玖龙纸业为张茵创造了330亿元的个人财富,太阳能行业的“尚德”给施正荣带来75亿元的个人财富,而王传福从充电电池和汽车行业中也受益60亿元。精明的商家抓住了绿色产业这个商机,在低碳这个崭新的领域淘到了满满一桶金。据有关资料显示,以低碳为主题的绿色环保经济覆盖面,几乎涉及工业、农业、服务业、公共设施、家庭等所有领域。如果相关技术及产品大范围推广应用,必将在全球形成一个数十万亿美元规模的实体经济新产业,很有可能带动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并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领头羊”。

“低碳经济”成为“两会”的“一号提案”,不仅有非常明确的指导作用,而且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为我国在产业转型、经济模式转变方面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从国家发改委规划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到福布斯绿色产业大亨现身,都给我国的产业发展指明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有“湖南省新农村建设十佳单位”美誉之称的湖南省圣毅园现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近日向媒体透露,拟建立一个采用组织培养和工厂化育苗生产新技术,结合无土栽培、立体种植以及现代温室等先进栽培技术和生产设施的文心兰鲜花生产出口基地。这一基地的建成,让原本就在生态经济领域里成长的“圣毅园”再次跨上一个台阶,也为圣毅园在今后的发展中找到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了解,该基地规划总面积为2000亩,规划建设组培室1个,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主要用于文心兰花种苗的组织分离、培养等。全自动化智能温室3个,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主要用于种子苗与组培苗的培育以及成花生产。普通温室10个,建筑面积为4万平方米,用于种植当年开花的花种,作为上市产品的“储备库”。铝合金玻璃温室1个,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用于花卉的观光、示范与宣传。该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种苗生产能力2000万株,培养文心兰成品花和未开花植株500余万株,在我国的同类产业中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目前,项目招商引资已经启动,前期计划投入资金1.56亿元,分期完成整个产业链的投资实施。

花卉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保护生态、美化环境实施低碳战略的一个典型产业。近年来,在我国有条件的地区,花卉产业已经发展的较有规模,并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云南昆明,已经创造了中国花卉产业大发展的第一个奇迹。1994年,昆明市政府提出把花卉生产,特别是温带鲜切花的生产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来抓的决策,到2003年全市鲜切花面积已达4.5万多亩,鲜切花产量20多亿支,花卉产业总产值达13亿元。昆明“斗南花卉”已成为中国花卉行业的知名品牌,以昆明为主的云南鲜切花产量至今已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昆明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鲜切花批发市场和价格指导中心。昆明在花卉产业取得成功,充分证实了花卉的市场发展有足够的空间。

文心兰属于热带兰花的一种。热带兰花是世界花卉产业中价值最高的品种,花姿绚丽,品种丰富,花期长,可广泛用于切花、盆花、礼品花、胸花、配餐花。目前世界兰花贸易额每年增长20%左右,第一大兰花出口国泰国有兰花企业2000多家,2004年向87个国家出口了4亿枝兰花鲜切花,预计到2010年兰花出口值有望从目前的5000万美元激增到1.5亿美元。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大城市对洋兰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目前,仍有很大缺口。据统计,仅北京一个地区目前每年就可消化3亿支文心兰和石斛兰。如此庞大的数量约需要5000亩的种植面积,相当于海南省目前兰花种植总面积的5倍左右,加上其它的大城市的不断膨胀的需求,国内洋兰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第7篇:亮剑精神范文

关键词:案件质量;审判管理;上诉发改率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12)02-0043-06

审判管理是基于对审判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对审判行为与过程实施调控、评价、引导的一种重要的司法工作机制。多年来,人民法院的审判管理改革实践,主要侧重于强化审判组织职权、完善审判流程管理、加强审判监督制约等方面。然而,在绩效评估引入公共管理领域的今天,审判管理方面通过开展案件质量效率评估,推进人民法院审判管理改革,依然显得较为薄弱。司法实务界对审判管理改革特别是案件质量评估,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但是并未受到学者们应有的重视,出版和发表的论著较少。直到2010年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教授主编的《审判管理理论与实务》一书出版后,案件质量评估语境下的审判管理改革话题才引起法律人的关注。

截止到目前,通观案件质量评估与审判管理改革的所有研究成果,其主流观点均是从应然意义上论述案件质量评估体系的导向、运行、功能等问题,并阐述其对提高科学审判管理水平的功效。最高人民法院已于2011年3月下发《印发(关于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正式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目前,全国大部分法院均在以各种形式开展案件质量评估活动。本文则是从实然角度总结和反思案件质量评估语境下的审判管理改革。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通过专项调研统计,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以重庆市三级法院案件为研究样本,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总结。二是以上诉发改率这一重要指标管理为视角,通过调研分析,指出目前运行的案件质量评估体系缺乏数据区分与审核机制,引发学界、实务界对其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的质疑。三是“小创新也有大实效”,明确提出引入申辩程序,完善裁判机制,完善司法统计基础工作,建立数据区分与审核机制,进而完善案件质量评估机制,以更好地推动当前审判工作的良性发展。

一、评估原理:二审裁判结果是一审案件质量的直观反映

从总体上看,案件质量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裁判质量,二是程序质量,三是审判行为质量。因此,衡量一审案件质量高低也应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考虑。从司法裁判的过程来看,我国司法裁判遵循三段论逻辑,即事实认定为大前提,法律适用为小前提,判决结果为推论。在这一过程中,要保证判决正确,必须保证大前提、小前提正确;反之,如其中有一个错误,则判决结果必然错误。因此,二审法官审查一审判决时,就应主要依据上述逻辑公式,审查大前提和小前提是不是都是正确的。经过审查,如果认定一审判决的大前提和小前提都正确,就可做出维持原判的二审判决。反之,如果大前提错误,即事实认定不清,证据不足或事实认定错误,就应待查清事实后予以改判或发回重审;如果小前提错误,即法律适用错误,则直接予以改判。同时,司法公正是实体(结果)公正与程序(过程)公正的统一,它不仅包括裁判结果的公正,而且更包括裁判过程及裁判行为的公正。三段论逻辑下更多作用于实体公正范畴,而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回避、辩论、陈述等各项程序性权利的行使,既关乎程序公正,也将关乎实体公正的实现,因此在二审程序中,如发现一审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应裁定发回重审。综上所述,如果上诉案件被二审发回重审或改判,则意味着一审案件存在质量问题,其质量水平较低;反之,如果上诉案件被二审维持,则意味着一审案件裁决正确、程序合法,其质量较高。因此,上诉案件的裁判结果就成为一审案件审判质量的直观反映。

或许有人认为,二审法官受价值观、劳动环境、职业保障等因素影响,其裁判并不绝对正确,如以二审裁判结果评判一审案件质量自然也不可靠。但正如美国一位联邦最高法院法官所说:“我们能够作出最终判决并非因为我们判决正确,相反,我们之所以判决正确,是因为我们享有终审权。”②在法律意义上,我们似乎只能推论二审裁判结论是正确的,这也构成了上诉发改率评估的逻辑前提。同理,生效案件再审发回重审改判率评估的逻辑前提则是再审裁判具有无可争辩的正确性。

二、评估模式:上诉发改率始终是案件质量评估的“重中之重”

受二审裁判结果是一审案件质量直观反映的启示,长期以来,大多数法院将上诉发改率作为评判一审案件质量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指标。然而,一方面“效率”与“公正”在上个世纪成为司法的“永恒主题”,“效果”在新世纪也成为司法质量的重要标准;另一方面,司法实践中有的法院为片面追求指标数据的“优化”,采取了一些背离审判工作规律的做法,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复合指标综合评估势在必行。2005年初,《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以下简称《二五改革纲要》)提出:“建立科学、统一的审判质量与效率评估体系,在确保法官依法独立判案的情况下,确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完善评估体系。”

在《二五改革纲要》的指引下,各地法院纷纷探索建立多指标的综合案件质量评估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绩效考核”制度。2008年1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通知》,首次将上诉改判率、上诉发回重审率纳入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评估指标体系,在11项公正指标中,二者权重合计为18%。2011年3月,在全国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估试点既有经验和评估指标修订工作的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在全国法院正式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修订后的《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将上诉改判率和上诉发回重审率指标合并为一个指标,称为“一审判决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为公正指标项下三级指标,权重提高到19%,成为31项指标中其权重占第二位的重要指标。而权重第一的指标仍然是衡量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的情况。

三、实践难题:不可归咎于一审裁判错误的二审发改案件

既然二审发回重审、改判对评价一审案件质量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追问两个看似相互关联实则各有意义的问题:一是二审发回重审改判一定是正确的吗?二是所有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的案件,不论何种情形,都可归咎于一审裁判错误吗?对于第一个问题,如前文所述,上级法院的判决总是被推定为正确的,而且由于不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任何人无权评价二审判决,所以该问题不具有审判管理上的意义。对于第二个问题,则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审判管理的探索。因此,我们对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的原因进行了专项调研统计。

(一)关于样本和方法的说明

二审裁判文书是反映二审法官裁判思路的重要载体,是二审程序如何评价一审法院裁决的重要依据,借助于二审裁判文书即可掌握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的具体原因。鉴于此,笔者以某直辖市法院作为研究样本,随机抽取了2010年全市法院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679件,抽样比为37.65%。为避免审核的主观化,笔者借助该市法院建立的审判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设立的“三级业务”对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原因进行自动统计,并就统计的案件发改原因与网上电子卷宗进行比对,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原因统计

1 民事案件。经统计,可归咎于一审裁判错误的案件有:认定事实错误的80件(其中部分事实认定错误的72件,占该类案件的90%,全部事实认定错误的8件,占该类案件的10%),适用法律错误的75件,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的29件,违反法定程序的5件,超出或遗漏当事人诉讼请求被二审改判的5件,赔偿金额计算错误的8件。不可归咎于一审裁判错误的案件有:新证据案件188件,属自由裁量事项的91件,其他不可归咎于一审裁判错误的案件37件。从总体上看,在民事案件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的案件中,一审裁判错误率仅为38.99%。(参见图1)

2 刑事案件。经统计,可归咎于一审裁判错误的案件有:认定事实错误的6件,法律适用错误的7件,量刑不当的3件。不可归咎于一审裁判错误的案件有:新事实案件54件(包括因赔偿损失取得受害人谅解而改判刑罚的30件,占该类案件的55.55%;因被告人立功而改判刑罚的14件,占该类案件的25.92%;其余为因被告人退赃、缴纳罚金、有悔罪表现等而被二审改判刑罚),新证据案件24件,自由裁量事项32件,其他不可归咎于一审裁判错误的案件3件。从总体上看,在刑事案件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中,一审裁判错误率为12.4%。(参见图2)

3 行政案件。经统计,可归咎于一审裁判错误的案件有: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的6件,适用法律错误的3件。不可归咎于一审裁判错误的案件有:新证据案件5件,自由裁量事项10件,其他不可归咎于一审法院裁判原因的8件。从总体上看,在行政案件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中,一审裁判错误率为28.12%。(参见图3)

(三)问题焦点:现有模式下二审发回重审与改判原因无法区分

管理就是管理主体为了达到既定目标,在一定信息支持下,运用相应的管理手段,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管理的实质在于信息运用,是信息不断输入、输出和反馈的过程。审判管理作为特殊的管理,其要义就在于使审判质效信息在各级审判机构、审判组织、法官等主体间实现合理分布,使各自获取和拥有对方所掌握的信息,实现信息对称。因此,审判管理中基础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管理效果和管理目标的实现。然而,上述统计清晰地反映了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并非都系一审裁判错误所致,新证据、新事实、自由裁量事项、其他不可归咎于一审法院的原因等,都可能导致二审发回重审或改判。虽然现行《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2011年)对一审判决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四个指标拟定参考标准时,明确将因新证据等原因排除在指标计算公式的分子项以外,但却未规定相应的区分办法。因此,现有的案件质量评估机制未能合理区分具体的二审改判和发回重审的原因,只能将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一律纳入计算。这势必影响适用上诉发改率指标评估案件质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相应地也必然影响管理行为的有效性。

四、破解之道:构建案件质量评估数据区分与审核机制

(一)事前与事后两种模式的探索

为了有效区分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的原因,切实掌握上诉发改率指标真实数据,近年来部分法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体可归纳为两种模式:一是事前消除模式,即建立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意见交换制度。对属于法律认识不同而可能改判或发回重审的案件由两级法院进行判前沟通,并记录在案,在考核时则不将该类案件纳入错误案件范围。二是事后消除模式,即建立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原因区分与审核制度。通过区分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的原因,将不可归咎于一审裁判错误的案件排除在一审发回重审改判率计算之外。

(二)数据区分与审核机制的基本架构

就上述两种模式而言,事前消除模式仅针对法律认识不同的案件,对于二审阶段出现新证据、新事实等其他案件则不能全面涵盖,且沟通机制明显有侵犯二审法院独立裁判权之嫌疑。故笔者赞成建立和运用事后的数据区分与审核机制。结合重庆市人民法院及其他人民法院的已有实践,笔者认为,健全该机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完善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裁判机制。案件信息是司法统计数据的来源和依据。要正确区分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的原因,前提便是规范二审裁判权力,即要求每一起二审案件明确其裁判的具体原因。二审裁判文书作为反映二审法官裁判的理由,和认定一审判决的重要载体,当然应作为评定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原因的主要依据。基于此,应规定二审法院在裁判文书中明确表述发回重审或改判的具体理由,并注明相应的事实依据或法律依据。对属于一审裁判错误的案件可按诉讼法分类予以列明,对于不可归咎于一审裁判错误的原因,可按照主观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进行分类。对客观性因素,如新证据、新事实、当事人部分和解等原因,二审法官在裁判文书中应直接予以明确。对主观性因素,如自由裁量事项、案结事了、其他不可归咎于一审法院的原因等,应将此类案件提交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并形成相应的讨论笔录。这样既可保证发回重审和改判的准确性,又使发回重审和改判的原因客观化。

2 完善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的统计机制。统计是形成数据的手段和方法,科学的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统计制度和机制,是科学的上诉发改率考核评估的基础。为此,应当从两个方面完善现行司法统计制度和机制:一是完善现有的司法统计报表。目前,在民事二审案件司法统计报表中,已将改判原因分为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和其他等四类,将发回重审原因分为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违反法定程序和其他等三类。然而,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的司法统计报表却仍未区分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的原因,从而导致数据统计的不准确。因此,应改革刑事、行政类案件统计制度和统计办法,参照民事案件司法统计报表,详细区分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的原因,进行分类统计。二是建立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专项台账。为保障评估的便捷性,二审法院应按照民事、刑事、行政等业务部门分类,以月、季、年为统计区间,以原审法院、原审案号、二审案号、二审结案方式、发回重审或改判原因等为统计内容,建立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专项台账。其中统计项目“发回重审或改判原因”项下,可设立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以及其他等类别。在其他项下,还可以区分出新证据、新事实、案结事了、其他不可归咎原因等细目。

3 建立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审核机制。为防止二审法院对发回重审和改判原因故意或过失作有利于下级法院的信息填报,“失之于宽”,对于在司法统计报表或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专项台账中,因新事实、新证据、自由裁量事项、案结事了等不可归咎于一审裁判错误,并在司法统计中发改案件项下归人“其他”类的案件,可全部纳入案件审核范围,由承担案件评审、核查任务的专门机构,通过调取案件卷宗、交叉审核等方式随机抽查和审核填报信息的准确性。此审核为形式性审查,审核的依据是二审裁判文书或审判委员会记录等“客观性”证据。经审核后,发现信息填报错误的,在以后的司法统计中“找平”,在绩效考核中予以抵扣并追究相关填报人员的责任。通过该项数据“正向”审核机制,可以保证二审法院专项统计和司法统计数据填报的准确性。

4 建立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申辩机制。为防止二审法院对个别下级法院的数据填报“失之于严”,保证对一审案件质量的公正评价。可将应归人而未归入司法统计发回重审改判原因“其他”项的案件纳入申辩范围。即该类案件的一审法院享有异议权利,可通过提交申辩请求、客观事实或证据等,向上级法院负责案件质量评估的专门机构提出申辩。上级法院专门机构对于一审法院提出的申辩申请,应进行形式和实体性审核,形成书面的支持或不予支持的材料,报经院长审定或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从而最终形成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原因的“反向”校正数据。

五、效果展望:由案件质量评估推动审判工作良性发展

在案件质量评估过程中,机械套用裁判结果,不加区分地对数据进行简单累加,必然影响案件质量评估的实际成效。通过上诉发改率评估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可以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脉络及出路。据介绍,自2009年起,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在中层和基层法院工作绩效年度考核中引入申辩机制,不断完善司法统计的基础工作和审核申辩程序,并将审核申辩范围逐步扩大到二审发改率、再审发改率、立案变更率等重要评价方面。“小创新也有大实效”,笔者认为,通过增加数据区分与审核程序,完善案件质量评估机制,将会更好地推动当前审判工作的良性发展,其主要功效体现在“准”、“严”、“全”、“强”等四个方面。

(一)评估数据更准确,更能反映审判的客观实际,更能作为决策的依据

科学决策的基础在于主客观的一致性。审判决策必须建立在对审判工作正确分析和科学判断的基础之上,要与审判工作的客观实际相符合,防止主观随意。通过数据审核与申辩,合理区分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的原因,将客观上不可归咎于一审裁判错误的案件排除,可使上诉发改率指标评估更能反映审判工作的实际。经过数据“甄别”,凸显事实不清、法律适用错误、程序不当等案件,可以更准确地掌握一审裁判错误的主要原因,从而为改进审判工作,提高审判质量,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数据审核与申辩机制将使审判决策建立在客观的信息数据基础之上,从而使决策更为科学、更具有针对性。

(二)裁判机制更严格,更能约束裁判者,更能有力地保障审判质量的提高

数据区分与审核机制的基础,在于二审的裁判机制必须提供更多的“客观性”因素。不论是在裁判文书中明确发回重审和改判的原因,还是将种种不能写入裁判文书中的发改原因写入审判委员会记录,实质上都是对裁判者的一种约束,甚至包含对院长、庭长职权的约束。由于申辩这种“反向”机制的存在,二审或再审裁判必须说得清、道得明,而且必须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据重庆市人民法院反映,过去有的案件并非因一审事实不清、法律使用错误或程序不当,而是因为院长、庭长作为“程序终结者”的个人行为而发回重审或改判,在二审裁判文书中只能笼统地以“案结事了”为由予以表述。而建立申辩机制以后,此类案件只能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只有在讨论记录中有详细阐明的“案结事了”等特殊需要的相关记载,才能将其不作为一审裁判错误的案件处理。故为了保障一审法院的申辩权利,二审法院院长、庭长也必须按相关程序办事。由此,数据区分与审核机制的存在,将对二审审判质量的提高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三)审级功能更全面:推动二审审级职能由“单一”走向“多样”

从三段论的裁判过程来看,二审法院主要集中于对一审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法律程序的审核,其主要职能侧重于“纠错监督”。通过数据审核与申辩,对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的具有新事实、新证据、自由裁量等事项的案件进行分类统计,将促使二审法院不再停留于对一审裁判进行监督纠错职能的发挥,而是全面扩展其审级职能。新事实、新证据案件的统计,可以强化二审程序的“吸附功能”,即通过有效吸收当事人因新证据、新事实因素导致的不满情绪,并将这种不满纳入合法的程序范畴,从而使裁判结果更易于为当事人所接受。而对自由裁量案件的分类统计,将促使二审法院对一、二审裁判标准不一的案件,通过汇总分析,典型推广,“统一裁判尺度”,保障对同类案件作相同的处理。对因案结事了等不可归咎于一审裁判错误案件的分类统计,可以消除对二审法院为特殊需要发回重审或改判的担忧,促使二审法院更好地发挥“纠纷解决”的职能和作用。由此,二审审级职能将从“纠错”职能为主扩展到多种职能并存。

(四)评估效能更强大:从“模糊评估”到“精细测评”,激励更有效,保障更有力

第8篇:亮剑精神范文

《经济》:作为民间团体,海协会和海基会在两岸经贸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

殷存毅: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和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都是经官方授权的民间团体,因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两岸官方之间是不能直接接触的,为了便于处理一些受官方委托、具有官方公权才能解决的问题,“两会”应运而生。虽然海协会和海基会都是民间团体,但在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首先,“两会”的成立和协商机制的建立标志着两岸“互不往来”的结束,自此以后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扩大,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下,“两会”起到了解决矛盾纠纷、互通信息、相互磋商的功能,这是非常重要的。两岸经贸互动的协商,我们一般称作事务性协商,其分为两大块,一是两岸人员的交流,二是经贸往来。在经贸往来中,尤其是在2008年以前,大量的台商来大陆投资,在投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基本上是通过“两会”平台来解决的,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在2008年以前“两会”在两岸经贸关系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

其次,2008年至今两岸关系保持和平发展,“两会”的角色就更加重要了,它们是两岸关系制度化建设的平台。到目前为止,两岸之间签订了二十几个协议,都是通过“两会”来组织签订的,其中标志性的事件有“两岸直航”、《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以及最近签订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这些协议在整个两岸关系发展中都是里程碑式的成果,都是通过“两会”的协商机制和协商平台来完成的。

《经济》:现在很多人都在提深化两岸经贸合作,在您看来这个“深”字着重表现在经贸合作的哪些方面?

殷存毅:在两岸关系取得了诸多标志性进展之后,深化两岸经贸合作已成为一种共识,“深”就是说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再往前走。随着来大陆投资的台商越来越多,两岸之间在某些产业领域难免会产生竞争,这种竞争关系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妨碍两岸的经济合作,甚至会妨碍两岸经济的进一步交流。

因此想要实现双赢,两岸就需要遵照市场规律在产业规划发展中进行一定的分工合作。因为台湾在技术层面上也没有特别强大、特别自主的新兴产业力量,还是需要大陆为其提供发展平台和销售市场。所以说深化经济合作实际上就是深化产业合作,在新兴产业的发展、新品牌的创立、新标准的制定这些方面进行深化合作,这样不仅能够惠及两岸百姓的生活,还能提升两岸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深化两岸经贸合作,扩大产业融合不但能够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就业和消费,而且还能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经济实力,我觉得深化的“深”就表现在这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制度的建设。

《经济》:要规范两岸经贸领域的竞争,目前存在着哪些制度缺口?

殷存毅:举个例子,比如人才的竞争,台湾方面埋怨大陆把他们的高端人才吸引过来了。这就反映出一个问题,台湾方面没有主动地和大陆建立起良性的人才流动机制。试想如果两岸之间签订了一个人才流动方面的协议,让人员的来去都是自由的,这样不仅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共享,也有利于双方在研发上的合作与分工。此外,台湾方面的制度缺口还表现在《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上,这部1992年3月23日由台湾“立法院”通过的条例,缺乏深化两岸经贸合作的内容,已经不符合两岸关系发展的需求,也声称修正该条例,但至今无果。

就大陆方面而言,在制定全局性的经济发展战略的时候,也应该将台湾纳入其中,比如“十二五”发展规划。如果不从宏观层面把台湾纳入到整个国民经济规划的范畴,那么大陆对台的经贸规划就只能是对台部门和商贸部门的事务,纳入的话就能让相关部门有法可依,还可以减轻大陆内部部门之间的协商成本。所以在制度健全上,海峡两岸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经济》:政策在两岸经贸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应该何如处理市场规律和政策的关系?

第9篇:亮剑精神范文

Rethinking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ervice Stations

Zhang Yutao

(中国石化陕西咸阳分公司,咸阳 712000)

(Sinopec Shaanxi Xianyang Branch,Xianyang 712000,China)

摘要:伴随着中石化海外扩张计划的不断深入,成品油零售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国际化背景下,如何突破现有成品油零售业的传统销售模式和服务理念、如何与国际尤其欧美接轨是摆在成品油零售行业面前的一个大问题。本文即是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

Abstract: With the overseas expansion planning of Sinopec deepening, the retail trade of refined oil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new international context, how to break the existing traditional sales model and service concept of retail trade of refined oil and integrat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specially European and American is a big problem of the retail trade of refined oil. This article is to think of this issue.

关键词:中石化 加油站 安全建设 服务意识 全球化 企业文化 海外扩张计划

Key words: Sinopec;service stations;security building;service awareness;globalization;corporate culture;overseas expansion plans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146-02

0引言

近三十多年以来,成品油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商品,从1950年至1985年的30多年里,一直是由原商业部统购统销。经营业务的重点主要是批发、实行三级批发体制和“三固定”(固定批发环节、固定供应范围、固定倒扣率),作为零售环节的加油站数量很少。我国加油站快速增加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2年国内零售市场试验性开放,成品油价格实行“双轨制”以后,由于经营成品油批零差价大、利润丰厚,国内社会各业和各种经济成份纷纷进入涉足加油站,数量急剧增加。从此,审批、兴建加油站成为社会各业追逐的利润增长点,到目前为止,社会各业加油站数量约占社会总量的一半左右,其中一些经营管理比较规范的加油站加入到了两大集团特许加油站体系,成为特许加油站;在此期间,国外几大石油公司也各种变通或合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目前国外石油公司与地方、中国石油合资的加油站约有几百座左右。①

1加油站的国际国内形势

2008-2009年成品油的销量出现大幅度下降,社会需求减少,但石油的生产并不能停止,这就导致了库存增长,为促进销售,缓解储藏压力,各公司根据各加油站点的需求环境对成品油价格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部分民营加油站在发改委公布的最新油价基础上再次自发下调成品油价格,打起了价格战。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国内市场缺乏成熟的相关立法,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恶性竞争,造成的部分效益下滑。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这就意味着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将直接面临国际市场竞争。面对全球性跨国公司的重组及全球战略的变化,加之这些公司在成品油分销业务上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加之国际油市的动荡不安,未来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竞争将十分激烈,国内成品油销售行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审视国内成品油市场环境,一个微妙的变化日益清晰,那就是作为成品油销售最前端的加油站被推到了市场最前沿。作为石油工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加油站行业同样维系着国民经济命脉。它不但关乎整个石油供应行业企业目标的实现,而且关乎着能将石油这种最基本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更顺畅的发展。如果将中石化比作人身体的整体的话,那么每个加油站就是四肢,我们头脑中的思想,必然要通过四肢的具体动作来实现。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曾经讲到,无论对于任何宏大的计划而言,细节不但是成功的起点,而且关乎到整个计划能否实现。

日本著名跨国公司“松下电器”创始人、被世人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曾经讲到企业宗旨和使命的问题。他认为,对于企业、尤其是关乎国民经济整体的企业而言经营的第一理想应该是“贡献社会”,企业要将社会大众作为企业发展的前提,这也是做好企业、并同时能够盈利的秘诀……“担负起贡献社会的责任是经营事业的第一要件”。他甚至把企业当作宗教事业来经营。正因为把自己的企业、事业纳入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中,才要不折不扣地强调赚钱、赢利,只有这样才是对社会的贡献;相反,不赚钱,亏损,社会也必将“亏损”。反过来说,如果组成社会的团体、个人都亏损,何来社会的“赢利”?社会何以发展?赚钱赢利与贡献社会的矛盾,是不难解决的,困难的是树立服务、贡献社会的信念,并把它付诸行动。这种经营理念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对于“松下电器”是如此、对于作为中国石油行业的龙头老大中石化更是如此,如何将“盈利”和“服务社会”结合起来,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产品、保证国名经济的顺畅发展。就需要我们开动头脑、解放思想、勇于实践。但如何将这种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成品油的销售的细节中,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善于分析问题,对于加油站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要有清晰的把握,而后才能谈及如何正确的解决问题。

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加油站服务行业面临着前所唯有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管理和销售不光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而且要着眼全球,将自己企业的发展定位到全球竞争的大背景中,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制胜于先机。要首先在头脑中、思想中做好准备、而后才能谈到在实践中做好准备,只有在头脑中取得胜利、而后才能谈在实践中取得胜利。如可以作为管理竞争行为的经典《孙子兵法》开篇讲到的:“夫未战而庙算者胜,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②在全球化行业竞争的背景下,这种挑战不但变现在销售模式和服务理念方面,而且表现在我们的制度化建设方面。

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大的国家,尤其近三十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密度快速增大、城市扩建日益迅速的同时也导致城市人口密度快速增高,交通运输密度迅速增大。再加上城市小区扩建,直接导致了原本处在郊区或者安全区域的加油站就被动的处在了交通交叉点周围、或者人口密度很大的小区楼盘周围。这就无疑先天性的增加了加油站事故发生的风险。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整体经济总量的快速增加、交通工具如汽车、拖拉机、摩托车等机动车迅速成为与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运输、交通工具,而且数量不断增大。这些情况均会导致加油站作业频繁,且加油站流动车辆多,人员来往复杂,稍有不慎,易燃、易爆的油品及作业过程中挥发出的油气都可能因打火机、烟头、电气火花、静电等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由于加油站火灾事故具有突发性、高热辐射性、燃烧与爆炸交替发生那么如何保证加油站安全问题,就成为提高服务质量、规避企业风险的第一问题。

2如何保证加油站安全问题,提高服务质量

在保证成品油销售供应顺畅的情况下加强安全生产建设,就是石油销售行业应优先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要进一步规范加油站的审批工作,并在报批前做细致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要求提供详实严谨的调研数据。否则就有可能造成先天性的安全隐患,例如2000年1月4日,厦门海沧镇一加油站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该加油站为石板条搭盖的半地下式建筑;1999年8月10日,位于江苏省如东县前姚加油站发生特大油罐爆炸事故,死亡7人,多人重伤;2011年1月12日16时45分许,河北省廊坊市和平路一中石化加油站发生起火爆炸事故等等。事后就其事故原因分析,主要为早期加油站审批程序不够严格,未考虑到周围的交通环境、道路情况、以及周围小区分布情况所致。为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就要规范加油站审批工作,严格按照《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及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来执行。并将相关管理办法落到实处、责任到人、将规避事故风险落实到具体的每个细节上。要敢于突破传统的“人管人”的模式,要走制度化、法制化、标准化的道路、做到让制度“管人”,并在实际工作中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

2.2 要加强加油站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注重服务理念的养成,将中石化企业理念在每个员工的具体服务中体现出来。这就要求要定时性的加强对员工的规范化培训,重点在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转变只能,养成服务社会、一切为客户着想的思想意识,并自觉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

近几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更深层次的参与到国际经济分工,外国石油公司进入中国成品油零售业是迟早的事,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远的将来,不但要面对国内同行的竞争,而且要面对全球化态势下的来自欧美日韩的更为复杂的竞争。势必要求我们首先要在经营模式上、服务理念上以及服务质量上要敢于解放思想,和国际接轨,而后才能谈在日益复杂的竞争中获益的问题。就这点来说,加强员工培训势所必然。我们要善于学习和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的培训经验,先进的制度规范。在适当是时机,有必要组织员工赴外国观摩学习,或者聘请国外培训机构来进行培训。

2.3 要勇于实践中石化为适应新时期竞争战略制定的企业新文化。近年以来,中石化在新的形势下,结合在市场经济新实践中取得的新经验,大胆学习和吸收国内外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在继承中创新企业文化,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了中国石化企业文化的新内涵,即“竞争、开放”的经营理念,“扩大资源、拓展市场、降本增效、严谨投资”的经营战略,“公司利润最大化、股东回报最大化”的经营宗旨,“外部市场化、内部紧密化”的经营机制,“规范、严谨、诚信”的经营准则和“永不满足、各得其所”的激励机制。经过创新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竞争、开放、规范、诚信”。对于领导层而言,要结合本地实际和销售环境,制定并形成高效的监督机制,将本辖区加油站看成一个实践本企业文化的整体,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落到实处。

3结束语

当然,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尤其在全球化进一步深入的前提下,我国成品油零售业也面临着前所唯有的机遇。例如:2009年,中国史上最大的海外交易案――中石化72.4亿美元收购瑞士公司addax获得中国政府批准的同时,其另一海外项目找到了风险共担的合作伙伴。8月12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宣布,其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向台湾中油转让澳大利亚海上NT/P76勘探区块40%的权益;2010年10月,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已于近日与西班牙石油巨头雷普索尔公司巴西子公司达成确认性协议,将认购雷普索尔巴西子公司的新增股份,认购后的股份比例为40%;2011年3月,中石化与沙特阿美签署建立伙伴关系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共同在沙特西海岸城市延布投资建设一座世界级深度加工炼油厂项目,并分别持有该炼油公司37.5%和62.5%的股权,双方共同投资的炼油公司红海炼油公司计划于2014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等等。中石化一系列的海外并购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有利于促进盈利模式的多元化,为中石化下一步你进军海外成品油零售做出了必要准备,同时也增加了资本安全风险,尤其中东地区的政治动荡会影响中石油的资产安全。这不仅表现出我国海外原油市场控制力和话语权的不断增强,原油收购的进一步扩大、以及海外成品油市场的拓展,都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盈利模式和服务模式的机会。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