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最忆是杭州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命中最纯真、最美好的记忆都是在出生地杭州。它就像如今深圳家中躺在角落里那个时间的储物柜,天天在身边,那里锁着我的过去,存放着我的回忆。每每回来,会打开那把只有我能打开的锁,河坊街有多宽,苏堤、白堤有多长,杭州的历史就有多重。在这里,我闻着那些杭州的味道,那烟雨三月的鸟语花香,让我想家——
我想念,苏堤春天的柳绿桃红,白娘子许仙的传说,带给少女的我最纯真的爱的憧憬;我想念在灵峰,和小伙伴们拿着手电筒去无名深洞探险的经历;我想念西湖上的泛舟,在大学读书时,周末与好友租船泛舟西湖,卧在船板上看书聊天,或任小船儿漂荡,或摇船于六吊桥桥洞下遮阴、小憩;我想念保俶山,那是记载下了我的初恋,在保俶塔旁的山顶上,我和他骑坐在石凳上晃着脚儿,远眺春烟雨雾中的西湖,怀有的那份朦朦胧胧的幸福;我还忘不了在黄龙洞上的葛岭山,小时候初春三月,毛昭晰叔叔带我上山识辨、摘采草药,如今荒芜的老家花园里,还留有当年移栽的白芨和益母草…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是啊,何日再重游,我在儿时在杭州城家中的那座小院?记得当时院子里种满了从各地移植来的花木,小时数过,有五六十个品种之多。两百多平米的院子里,春夏秋冬四季,花事不断,甚是醉人。难忘的是那株有两人高的黄、红双色双瓣腊梅树,每年都是她带雪催春,率领群花迎接春天的到来。现在,又是三月天了,梅树的枝头该已是满眼嫩绿了吧。喜花的我,在外这么多年从未找见这么雅贵的腊梅品种。那时最欢乐的时光,是绵绵春雨过后的初夏,每天从里屋浴室接上根长长的塑料管给满园的花树浇水,姐妹们边浇水边嬉戏打闹……
更想念在岳坟的岳飞墓前,父亲为我们讲述岳母刺字、岳家精忠报国的故事。如今,父亲长逝已整二十年,但岳庙依旧。我也无法想象,杭州,若是没有公元1126年的那场靖康之乱,这座城市的命运将会怎样地延续,可现在她的的确确已成为可以和西安、南京相提并论的古都,可这不应该是她的角色,她承担了太多的历史误会。建炎元年,建康失陷,逃难的赵构第一次来到了杭州,一来,他就不想走了,因为他被这“三秋桂子,十里荷香”迷住了,只是形势所迫,在短暂停留后,又不得不继续南逃,但他已经忘不掉杭州的倩影。所以,自建炎二年,这座城市实际上成为了南宋半壁江山的心脏,但在名义上,她还是只能被称作“行在”。这一叫,就叫了将近半个世纪,到了宋孝宗手里,1175年前后,也许真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君君臣臣的北伐之心,早已被风花雪月销蚀得干干净净,杭州作为南宋都城的名分,也终于被扶正。南宋定都杭州后,皇城外围,天街两侧,那些皇亲国戚们买地修房,将一条街道妆点得如花似锦,这就是我现在居住的河坊街;河坊街的前世,就叫做“御街”、“皇城根儿”。
杭州,这个做过王朝的都城,却不见兵戈之气,北方大漠胡沙,到此也化为如水温柔。马可·波罗称它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这个从意大利来的冒险家,被这个城市所惊呆了,他留下的游记里,极尽对这个繁华天城的描画,引动整个西方对东方的渴望。杭州之美,主要在西湖边。杭州城内西湖边,五步一个古人,十步一个故事,好挤也。好在有西湖一池水,这一池水容下了千年恩怨,容下了佛道儒隐,容下了儿女情爱,容下了兴亡悲欢。美人书生、才子佳人的故事,为杭州平添了几分宽容妩媚。
去年三月在杭州,重游保俶塔,坐在山顶当年晃着脚儿的石凳上,遥望孤山“放鹤亭”东北面的梅山,黄、绿、金本应分时节轮流斗艳的腊梅,因春早天暖,竟同时开放,美不胜收,那暗香铺满了整个西湖。想那隐士林和靖悠然持杯,吟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乐得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当真是隐逸了吗?书生十年寒窗,真的是为着放弃、逃离?既有今日,当日何必苦苦执着追求?
想起前日在大连与带我们出游司机的一番闲谈,禁不住莞尔。那天刚坐上司机的车,他一听说我是杭州人,就打开了话匣子。说他刚从杭州回来,女儿和太太都迷上了杭州,女儿在北京大学毕业竟到杭州找工作,并住了下来。在中国北方人眼里大连是最美的是最适宜居住的地方,而开旅游公司的他家还有临海靠山的大套房,就这样的条件,妻儿竟还跑到杭州不回大连。他前天刚从杭州探亲回来,问起他的感受,他朗朗地说:“去了二十天,竟然下了整整十八天绵绵的细雨,真是受不住。”
我笑着说:“你真好运气,那可是杭州最有诗意和情调的季节。”
当晚,难以入梦,躺在身边记忆的储物柜又打开了。杭州三月的烟雨如雾如梦般笼罩了整个房间。在我的梦忆中,春天里的杭州,时有蒙蒙烟雨,给周围景物罩上淡淡的光晕,那雨丝柔化了杭州的景致,一切宛如少女披上了薄薄的面纱,湖边苏堤、白堤,伴着隐现桃红的如烟柳丝,更增添了江南独有的意境和韵味,那北方大汉所说的十八天绵绵细雨正是我追梦已久的西湖印象。我想,杭州的烟雨神韵还未销蚀这个粗犷的北方男人,大约是他认识杭州时间不长吧。
读过太多的诗词关于江南,看过太多的影像关于江南,江南,作为概念,是桃红柳绿,是烟雨如画、是才子佳人。于我,过去是画中的景,现时是景中的画,初到杭州,感悟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杭州得天独厚,环山傍水,气候宜人。以前对江南不以为然,因为没有身临其境,这次徜游杭州,宛若进了公园,这才收敛起自以为是的偏颇,赞叹油然于心。见识江南名城的美,让我在西湖岸边流连忘返,清秀隽美,委婉多姿,风拂杨柳像极了婀娜的美人,浓妆淡抹总相宜。城市建在风景里,唯独杭州了吧,从小门小户的小巷人家,到遮天蔽日的林荫大道,亭台楼阁散落其中,没在山水间,不用布局就已浑然天成,不经意间便已意境非凡,更不用提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曲院风荷、柳浪闻莺,断桥残雪,单是扁舟叶叶的烟雨湖面,就如泼墨丹青,使人如坠画中了。
让杭州****千古的不止是美景。文人骚客、才子佳人,使杭州的历史记忆留下深深的文化痕迹,杭州的景、杭州的境,在风雅的笔端,有了风骨、有了思想,当然,风花雪月搅动的如蓝湖水,更为人津津乐道,就像雷锋塔的夕照,苏小小的坟茔,梁祝的书院,凄美了多少人的情绪?所以,爱情到了这里也唯美了、也如诗如画了。不过杭州也不只有温香软玉的婉约一面,它还有白居易、苏轼、还有岳飞、还有秋瑾。也许因由这样的美景,杰出人物才层出不穷,捻指算来,中国古、近代史上的名人,竟大半与之有缘,杭州地位超然。
运河的巧,是字里的一钩,精细芊质,濯洗悠悠流水。
运河的秀,是字里的一撇,轻灵文气,回眸拈花微笑。
运河的俊,是字里的一横,刚平中正,常怀敬畏之心。
运河的逸,是字里的一捺,挥洒自然,犹如闲庭信步。
运河的奇,是字里的一点,缥缈隐然,留下无限想象。
小编点读:这是最早可考的颂赞杭州运河的诗之一,白居易生活的唐代,京杭运河贯通不久,可以想见,当初行舟河上的新鲜和热闹。再加上舟船的精巧装饰。不引起大文豪的诗情倒不正常了。
巧
《杭州回舫》唐,白居易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奇
运河边上(节选)
当代・王安忆
还有河道里大船的马达声,所运大多是石料。船的吃水很深,三岔河口壅塞了船只,交错避让而过,各往茫茫远方去。沿河随一架大船走,那船头立一女子,着水红衬衫,裤管挽到齐膝,伸展臂和腿,指挥舵手通过桥墩。船的大,衬托出女子的娇小和威风,真是好看!
小编点读:许多人说王安忆的文字里能看出张爱玲的影子:贵族气、怀旧、伤感。读读她写运河的笔墨,看点也和别人不尽相同。运河上的女人,怎一奇字了得。
秀
《临江仙半道春红》明,聂大年记得武林门外路,雨余芳草蒙茸,杏花深巷酒旗风。紫骝嘶过处,随意数残红。有约玉人同载酒,夕阳归路西东,舞裙歌扇绣帘栊。昔游成一梦,仍问卖花翁。
小编点读:至今杭州武林门外还有半道红,可惜运河边已经不见了芳草、酒旗、舞裙和歌扇这些田园景致。当年运河之秀,在这首词里跃然纸上。
俊
《望北关门》宋,岳珂万里云开瑞日明,雕甍遥接九重城。觚连丹凤红云绕,关度青牛紫气迎。新第千门俱改观,旧溪二纪漫关情。令宵且向桥头宿,又听咚打六更。
小编点读:在名将岳飞之孙岳珂的笔下,运河少了几分秀气,多了几分雄和俊。遥想当年的北关门气魄,与将门之后俊朗的背影忽然重叠起来,构成了运河最“俊”的一幕。
兔
塘栖(节选)
现代・丰子恺
2、忆江南三首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梦湖的春夏多美丽呀!那千亩湖面的早晨在阳光的照耀下,平静的湖水红似火。湖面上的雾气像银幕一样渐渐拉开,那翠绿色的叼鱼郎在湖面上飞来飞去,紧盯着水里自游自在的鱼儿。湖边的绿色柳枝像少女的头发随风飘动,那湖边绿油油的草坪与蓝蓝的湖面相媲美,这迷人的景色能说谁比谁差吗?
梦湖秋天更叫绝,那秋湖变得更蓝。日落时也能使蓝水变得红彤彤,湖面粼粼地笑着,好像对着岸边金黄色的草地说:“你多美呀!”金色草坪也对着湖水说:“你呀!还是那么年轻,一年过去别来无样。”再看湖边的枫叶红于二月花,樟树青青如画,你看梦湖秋色美不美。
转眼北风呼呼刮个不停,一夜之中下起了鹅毛大雪,金色的草地盖上了银色的白被,光秃秃的树枝穿上了透明的冰衣,樟树确变成了一个冰青玉洁的大蘑菇。鱼儿呀!你藏在哪里,我们看不见呀!小鸭子在湖边干着急,美丽的湖没见了,可他却在湖边补充了一幅美丽的现场画——枫叶。
长沙是橙红色的?
“它给人一种浅薄和没有底气的感觉。”在色彩规划机构西蔓公司推荐红橙色作为长沙主色调之后,一个湖南人给出了如此评价。同时,他把选票投给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青灰色。
长沙可能是最热爱为颜色投票的城市――长沙的的士、公交车的颜色都由市民投票。2003年,长沙票选出租车颜色的时候,出租车司机主张用黄色的有80%,市民有60%,然后是绿色、蓝色、银灰色和白色。有长沙市民称,黄色给人感觉舒适清爽,在夏日给人带来清新,在冬天则能让人感到温暖,应是出租车的首选色调。
长沙也是一个最喜欢PK的城市,“超女快男”的热度就可见一斑。投票就是要通过一场PK来选出最适合长沙的颜色――在最终确定城市主题色之前,湖南红网把橙黄、青灰、红橙三种候选色彩放在网上供网友PK。虽然PK没有决定作用,但网站编辑还是郑重其事地说:“安身立命在这个城市的网友们,对于它所可能发生的变化,需要自顾自地发出各种声音,表达各种意见。”然而,这次投票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通过行政法令的方式,长沙的主色调被定为西蔓公司推荐的红橙色。市民们始终没有能够通过网络投票决定自己居住的城市的颜色。
西蔓首席策略师李彦廷惊讶于长沙人对于城市色彩规划参与的积极性:“当时一起开会讨论的项目包括交通局的项目等。但媒体采访市民的时候,没有人谈别的项目,唯独色彩讨论的很热烈。我们所谓的红橙色和市民理解的红橙色有很大不同,具体来说,就是以暖色系的红橙黄为表现的暖灰色,这种色调其实是给长沙一个温暖而雅致的感觉。而市民所理解的红橙色,比我们选择出来的色彩,要鲜艳很多。”《长沙晚报》曾有报道,在长沙居住了40年的张华老人表达过对长沙街头植物颜色的纳闷:“走在这条路上,植物是绿色的:走到那条街上,植物还是绿色的。现在已是深秋,怎么长沙的城市绿化看不出一点季节的变化啊?”市民想要的是杜英和楠树,因为“一到秋天,杜英的叶子会变成红色,与附近的绿树草坪互为点缀,红绿相适,十分夺目。”
其实无论是行政手段,还是市民的投票选择,这些都在说明着一个城市的色彩的确引起了自上而下的关心和关注。作为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都希望自己的城市最具代表性,而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够更加从另一个角度增加这个“城市的色彩”,从积极方面来说,这个过程就足以让这个城市更具魅力个性和色彩斑斓了。
杭州是灰色的?
“在新崛起的闲林地块上,新楼盘一个紧挨着一个,砖红、墨绿、唐朝红、深蓝,各色外墙杂阵,令人眼花缭乱。”“站在中河高架桥上往两边看,写字楼、住宅楼、历史文化景观建筑……大红、深蓝、明黄,建筑外墙颜色随心所欲,视觉混乱。”一个记者这样描写他眼中的杭州。在他看来,被称作“天堂”的杭州,似乎在色彩迷乱之中丧失了自己的城市本性――他文章的标题是《天堂陷于色彩之乱》。
旧日记忆中“天堂”的黑白灰,在这座城市当中越来越少。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把原因归结为现代化的冲击:“杭州长时间有着稳定的城市色彩――灰色系,但在遭遇现代建筑冲击时,它被抛弃了,后果是杭州城市颜色杂乱无章。”
这或是杭州市进行新的色彩规划的初衷。在一个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里,“变化”并不是什么好事一一有人在论坛上发言,“我还是习惯‘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杭州”。
找回杭州原来的颜色,是色彩规划的第一步。色彩规划主导者宋建明和他的团队用了长达半年多的时间,才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宋建明和他的助手,几乎踏及杭州的每一个角落。
“青砖木构、褐色的涂料和老石板,粉墙黛瓦,整体看上去,浓得像一幅水墨画。”这些构建了我们对杭州记忆的旧日风物,正是宋建明团队最为看重的因素,而在最终的规划结果当中,最符合杭州老城区特征的也被界定为灰色――当然,“色彩学上的灰色有几万种”。“浓墨”只是杭州老城区的色彩意象,在扩张的区域内,将有更丰富的色彩出现,宋建明总结称之为“淡彩”。
城市的色彩到底应该由谁来决定?
无论是无奈的长沙市民,还是幸运的杭州人,他们都无法决定自己居住的城市的色彩。然而,近日在开心网站上悄悄流传起来的“秀你颜色异彩传城”活动,却让全国网友可以在网站上,通过上传自己最喜爱的城市照片,来决定各个城市的色彩。
和传统的城市色彩规划相比,这个活动的参与度更广。全国网友可上传最喜欢的自己和城市相关的图片,通过色彩分析软件分析出该图片的主色调,然后生成一张新甲壳虫车贴图片。车贴图片可以送给自己的朋友,从而号召更多的网友参加活动,为自己新欢或者居住的城市色彩投票。通过分析大量网友上传的图片,色彩软件将最终分析出这个城市的主色调。
这个活动唤起更多人对自己居住的城市色彩变幻的回忆,从另一个方面折射出了一种现象:现在市民在选择汽车或者其他消费品的颜色时,其实潜移默化地受到了他所居住城市色彩的影响。而车的更替更成为了城市变化的一部分,诠释着这个城市的文化与变化。
其实我们生活在城市之中,每天穿梭于城市之中,也是穿梭于色彩之中。色彩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城市、一群人的喜怒哀乐,色彩的丰富性恰好诠释了人文、生活的多变性。按开心网新甲壳虫活动目前的城市色彩排名,我们记忆中最能代表北京的红色,与很多人上传照片分析得出的结果,正好不谋而合,也是“城砖红”。
日月同欢映花季,斗转星移梦青春。“江南”的四季总会吸引我们停歇匆匆步伐,驻足痴望。
那绿意盎然的江南,是美丽的,是轻柔的,是温暖的。踩着“嘎吱、嘎吱”响的木板桥,听着流水的淙淙声,成片成片的紫藤罗误打误撞地入了眼帘,它们摇曳着,生生不息。
明媚六月,偷偷在抽屉里藏满了阳光,谁都知道,这是属于我们的夏天。晨雾已然消散,风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花草香,沁人心脾。夏风吹开了荷花,吹醒了知了,吹密了浓叶满枝头。
秋风夹裹着金桂的清香和艳红的枫叶与小山坡上的我们拥抱、亲吻。雨滴哗啦啦地穿过密叶翠竹,滚落在手心嬉戏打闹,溅起水花一片。
满城的银装素裹,那在指尖跳跃着的,是雪花的快乐。萧瑟寒风里,呵着白气,脸颊冻得通红,可留下的却是在操场全力奔跑的身影。我们期许着来年的春暖花开,对着阳光许下青春的诺言。
“江南”,留给我们的绝不只是美景。回望身在“江南”的点点滴滴,有太多忘不了的欢笑和泪水,更有太多不舍的激情和友谊。
我们按捺不住美好青春的烈火燃烧,中饭过后的红跑道依旧欢声笑语,运动场上那群爱笑爱疯少年们的脸上写满了朝气蓬勃。
“篮球王子”心中永不磨灭的执着,“飞毛腿”小子神奇火箭般的劲道,“大力神”拔河瞬间扭转乾坤,一次又一次赢得了阵阵喝彩。“阿福”带病跨栏收获了无数同情的目光,“黄莺播报”第一时间传递着赛场上的捷报,“蓝猫”耍酷摔伤胳膊的痛苦,“胖神”跑步笨拙的无奈……这些昨日的青春激荡已经占据了全部回味。
“江南”,绝不是教学楼的简单拼凑,也不是知识简单连贯的传递。它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块石头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江南”不仅是我们快乐学习的地方,也是我们青春永驻的地方,它珍藏着记忆深处那份最真挚的怀念,我永远记得我的“江南”!
(指导老师 郭永军)
吴宛谕是谁呢?
四年级,签下“成功约定”
“官窑,是指官办的瓷窑,所制产品特供皇室,专烧专用。800多年前,杭州成为南宋的都城后,在临安设官窑,这就是南宋官窑的来历……”2008年5月的一天,一个小女孩兴致盎然地游览着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她一边参观,一边在小本子上记录着看到的内容……
她就是吴宛谕,1999年9月生于浙江金华市一个书香之家。母亲是高中语文老师,父亲吴重生是业余画家。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吴重生觉得,要让女儿心胸宽广,还要让女儿见多识广,只有见多识广者才能心有天地。也正是这个原因,他与妻子总是利用假期带女儿去各地旅游。
2008年暑假前,吴重生看到一则新闻:杭州对青少年免费开放71个场馆。他对女儿说:“唐代诗人白居易著名的《忆江南》词中有‘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我们要不要先去看看杭州这些场馆?”
爸爸的建议和饱含感情的吟诵,引起了女儿的共鸣,她立刻回应道:“好啊!我们课文里便有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呢,我听同学说杭州有些博物馆挺好玩的,那我们也去玩玩呗!”
“你这么喜欢游览博物馆啊?怕是三分钟的热情吧?”见女儿兴趣盎然,吴重生不动声色地问,这是激将法。
“我就是喜欢游博物馆,这能让我看到许多新奇的东西啊!”吴宛谕坚定地说,“我想游完杭州的博物馆后再去外地游玩。”
为了让女儿兑现自己的承诺,且预防女儿中途打“退堂鼓”,父女俩约法三章,签订了《共同成功约定》协议:1.吴宛谕保证走遍百家博物馆,决不半途而废;2.吴宛谕想去参观,或全家人共同商定要去参观时,爸爸保证当好驾驶员,没有时间,挤出时间;3.妈妈保证当好摄影师,并负责在参观前搜集相关资料。
当然,要让一个四年级的小孩子持之以恒地游览参观百家博物场馆、名人故居,是很不容易的。为调动吴宛谕的积极性,暑假里吴重生还特地把吴宛谕的两个表弟接到杭州来玩,让吴宛谕当小导游。
9岁出书,《百馆游》成课外读本
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在许多孩子眼中索然无趣,但在吴宛谕的眼中却好比百花园,她看到的是知识的火花,感受到跳动的快乐:探索科技馆里神奇的声音,在南宋官窑博物馆内学做陶器,鉴赏印学博物馆中各色印章,穿梭于碑林间考证历代碑文,领悟求是书院内“求是”精神……她尽情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乐在其中。
从2008年春假开始,到10月国庆假期的不到半年时间,吴宛谕走完了浙江省内100家博物馆、科技馆、名人故居,而且边走边写。有几篇游记发表在报纸上,并引起了杭州出版社编辑的注意,觉得文章以小孩子的视角观看一些文化、历史,很新颖生动,可以结集出版。
2008年12月,10万字的《百馆游》由杭州出版社正式出版,还被浙江省教育局、杭州市文明办等部门选评为浙江小记者学习读本,杭州第二课堂导读本。
一个小学生写的书成了中小学生的课外读本,这真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事。
吴宛谕并未停止游览名胜古迹的脚步。2009年暑假,吴宛谕又和曾经的校友吴漾,开始了“小脚丫寻根”活动:从祖居地浙江浦江前吴村出发,追根溯源到江苏吴姓始祖泰伯陵、仲雍墓,再到大禹陵、炎帝陵、黄帝祠宇拜谒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并记录所观所感。之后,他们的游记又被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相中,并取书名《小脚丫寻根》,于2010年5月出版。
如今,小小年纪的吴宛谕已出版《百馆游》《小脚丫寻根》《名篇伴我成长》《向祖国妈妈敬礼》共四本书。
交流求学,送书剑桥被收藏
2013年,吴宛谕参加了由杭州文澜中学组织的赴英校际交流。10月3日,吴宛谕来到英国Harrogate Grammer school(哈罗・盖特中学),这是杭州文澜中学的友好学校。
带队老师徐青青向校长理查德隆重介绍了吴宛谕和她的书。理查德接过书微笑着说,一定会好好珍藏。合影留念之后,理查德校长像个孩子似的,迫不及待地将这套书拆开,请吴宛谕在上面签名。这也许是英国人热情开朗的一面吧!
五天之后,他们来到了剑桥大学。剑桥大学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全世界的作家都以自己的著作能被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为荣。吴宛谕起先并不知道这个事,她只是作为礼节,准备将自己的四本书作为友好礼物赠送给剑桥大学图书馆。但她没想到遭遇了和哈罗・盖特中学完全不一样的境况。 吴宛谕(右二)在剑桥大学赠书合影
图书馆接待人员脸上写满尴尬,似有拒绝之意时,她自己也尴尬了。幸运的是,在学校领导和有关方面的积极联系、沟通下,剑桥大学图书馆同意破例收藏这一套书。
为什么说是破例呢?因为按照剑桥大学及其图书馆的有关规定,捐赠必须提前数周乃至数月联系,由图书馆的专家在对图书的内容进行评估后,才能决定是否接受捐赠。不然,纵然剑桥图书馆再大,恐怕也难收藏全世界的图书。而且,到了剑桥图书馆,吴宛谕才知道,剑桥大学图书馆是不对外开放的。
但我最习惯、最喜欢的地方,还是我那待了六年的校园,那儿虽然不大,但却有我许多美好的记忆,在那里,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我的同学和老师。
每到星期一,我都特高兴,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校园,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一起玩耍,没有任何生疏感。我还没上小学时,总觉得老师是非常严肃、严厉的,但我上了学后,我才知道老师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而是给人一种亲切、和蔼的感觉。每当在我遇到挫折,灰心丧气的时候,是老师和同学给了我鼓励,让我渐渐地对校园习惯了,亲近了,觉得它是一个大乐场。
小孩喜欢习惯穿梭在游乐园的玩具里,我也一样,把学校当成了个游乐园,书本是我的玩具,我贪婪地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