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五人制足球训练计划范文

五人制足球训练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五人制足球训练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五人制足球训练计划

第1篇:五人制足球训练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校足球队 五人制比赛 技术 洞察力 交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17-02

1 五人制足球比赛是高校开展足球教学与训练的主要模式

五人制足球场地小和队员人数少,使每名参赛队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球。而队员相互之间距离小,双方争夺的更加激烈,攻守转换的速度更快、技战术更灵活。比赛中队员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足球比赛中产生多种比赛局面,能保证所有的学生得到重复的练习。对提高球员的比赛能力非常适宜。五人制比赛由于场地小,队员的密度大对磨炼、培养球员快速细巧的技战术的运用能力,提高战术意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五人制足球比赛它简化了11人制,是让学生逐步走向真正比赛的最好训练方法和教学手段,也是当今学习足球的较好方式。将高校五人制足球比赛引入高校足球教学与训练当中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技术,洞察力,和交流能力。所以高校足球教师与教练员要不断充分考虑足球比赛特征以及教学需求,研究设计出一些系列的五人制比赛教学的方法,使之成为一种教学模式。

2 T.I.C引入足球教学模式

在足球比赛中必须要具有T.I.C。足球比赛当中的基本能力和比赛的主要因素,包括的以下内容:

T是足球技术 Technical skills. Locomotors Skills: 技术和无球跑动的能力:基本的传,接,控,带球,射门技术和身体条件。

I是足球洞察力I: Insight into the game and Mental Skills:意识和预先判断的能力,辨别并做出判断所需要的经验意志品质。

C是足球交流C: Communication with teammates and opponents:交流能力是同伴之间的相互呼应和提醒,主动接应要球以及能够适应不同环境,场地,对手,天气和裁判的应变能力。

在足球教学中三者之间紧密联系,缺一不可。技术虽然是足球教学中的重要基础,但在训练与教学当中,教练员过分的强调就会限制球员和学生其他因素的发展。T是足球运动中的重要基础。I+C=洞察力+交流能力=足球意识,是足球运动中最重要的要素。T.I.C的综合能力越大,学生的球商就越高。荷兰青少年足球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是围绕着来T.I.C进行的。

3 通过五人制足球比赛来提高学生的T.I.C

3.1 对提高学生的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3.1.1 训练学五人制足球比赛体现了重复训练的原则

足球技能的获得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条件反射的结果,队员们在进行不断反复的训练,保证足够的次数,才能巩固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逐步慢慢形成正确的技术定型。而在五人制的训练连比赛中出现的多种场面能使参与者多次重复的不断练习。通过反复地在比赛中练习,运动条件反射系统得到巩固,达到建立了巩固的动力定型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五人制训练比赛中表现出三种重要的局面(本队掌握控球权,对方掌握控球权,控球权转换的时刻)可以得到多次的重复与练习。在五人制比赛和练习中传球多使用地滚球、低平球。脚内侧传球技术不断的重复练习、短时间的间歇这种传球模式加上其自身的比赛性质即非常符合足球原理,体现出重复性的训练原则,对提高学生的足球技能来有较好的作用。

3.1.2 生理学对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的解读

足球技能的形成是由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生理学上可以划分为建立,形成,巩固和发展三个重要阶段和生理规律。其形成过程可划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1)泛化过程是由于人体内外界的刺激,通过感受器传到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细胞强烈兴奋,另外,因为皮质内抑制尚未确立,所以大脑皮质中的兴奋与抑制都成扩散状态,是条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稳定,出现泛化现象。高校教师和教练员在这一个阶段应该注重抓住每一个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学习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注重解决主要问题和大的方向。不应过多的强调技术动作的细节,而应以正确的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2)分化过程是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由于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大脑皮质进入分化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教练员应注意对学生错误动作进行纠正,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细节,促进分化抑制进一步发展,使动作变得更加精确。(3)巩固过程是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见集中和精确,完成足球技术练习时感到省力和轻松自如。而精湛的足球技术是在经过不断的重复练习中促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学生可以根据局面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

3.2 对提高学生的洞察力具有重要作用

洞察力是足球比赛对场上形势的一种阅读能力,比赛当中通过不断观察和分析比赛的局面,从而提高识别比赛现局面的能力。五人制比赛的特点是场上攻防节奏快,而且战术灵活多变。这样需要比赛的队员要有较高的阅读比赛的能力,通过不断观察、分析比赛当中的局面,迅速做出反应,做出合理的技术动作。五人制比赛比赛空间较小,所以比赛中更多是处在短兵相接的对抗拼抢状态,这样每个队员重复由攻防转守和咽刈攻的局面次数较多。时间紧,空间小和人数少这样的特点,学生学能快速地做出各种技巧,要随时反应做出合理的技术动作。所以五人制训练与比赛能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

3.3 对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交流能力是比赛当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本方队员之间的交流,分析比赛,识别比赛局面,有裁判员之间的交流等。队员之间相互提示,要球,以及观察对方控球时意图。在教学当中包括着与教师的交流。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球队要想发挥出它的整体作用,那么队员之间首先要互相了解。语言、眼神、习惯动作等等,通过这样的交流。能准确地判断来球位置、落点,识破对方的意图,使自己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高校五人制足球教学可以是一种训练比赛,还是一种游戏,学生可以在训练与比赛中能体会到足球运动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兴趣。在进行练习时,保持心情的愉悦,这样有利于足球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3.4 五人制比赛在足球教学中的实例分析

3.4.1 解决由攻转守的问题

由攻转守是足球比赛的一个重要时刻,五人制比赛解决由攻转守的问题时可以在设计方式上尽量使用较小的活动范围,压缩别赛场地的空间,增快学生在比赛当中的反应时间,这样就能使提高学生的触球时间,增加学生触球次数。在负荷强度上,也能够刺激其无氧阈。在整个实践教学中,学生比较积极,充分发挥出了自身的优势。在训练和比赛当中不断提示队员对于不同局面该如何来处理,这样就能使他们明确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那种情况下到底应该怎么处理自身所要解决的问题。

3.4.2 解决防守扎堆问题

学生在足球比赛中位置感不强,防守阵型不能随着球来进行移动防守。所以,我们在教学训练中使用了四个球门的5V5比赛,这样可以解决在进攻当中不能充分利用场地宽度将对方的防守阵型拉开的情况。同时设置本方防守的两个球门能够锻炼防守的整体移动,一旦进攻到某一方向,那么整个防守的阵型就应该往有球方向移动,这样就能形成较好的防守层次,建立良好的防守体系。所以在T.I.C要求上,可以将防守时所需要掌握的原则和技巧结合比赛的典型时刻告诉学生如何去处理,直观地解决问题。

4 结论与建议

(1)足球进入校园使高校足球发展迎来了一个重要时机,五人制足球比赛在高校中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高校足球工作者应抓住这时机,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2)在高校五人制比赛训练当中,比赛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充分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蕴含着提高技术非常有价值的实质内容,在高校足球教学中建议普及和推广。

(3)建议高校教师和教练员合理地采用五人制比赛模式来发展学生的足球技能 ,在足球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T.I.C。建立校、市、省级五人制足球比赛为普及校园足球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夫力.五人制足球运动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谷明昌.现代足球理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

[3]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

第2篇:五人制足球训练计划范文

一、引言

素质教育观下的学校教育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小学体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实现途径之一,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足球运动作为一项人人都能参与的运动项目,在小学校园中尤其受到青睐。自国家教育部门推进校园足球课程建设,提出“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体育工作指导思想以来,小学足球运动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组织有效的足球活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值得众位体育工作者持续探讨。

二、小学校园足球活动组织策略

1.落实足球教学活动,掌握技能

足球进校园活动应朝着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教师应组织积极有效的课堂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踢足球的过程中享受到运动的快乐,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纵观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我们普遍发现的问题在于体育活动的无序性、随意性。体育课上,每个班级至少30多学生聚集在一起,小孩子由于天玩爱闹,没有良好的纪律意识,教师稍不留神就会跑得满场都是,造成体育教学的低质量化。

组织足球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做好足球训练活动,让学生掌握踢足球相应技术,知道如何去踢,怎样才能踢得更好。足球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教学并不可少,教师要在理论课上让学生学会比赛规则、计分方法;对于脚背正面运球、脚背外侧运球、脚背内侧运球等常规技能,教师要为学生示范清楚,纠正易犯错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技术。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学生实际水平,有针对性、有计划、有层次地开展足球训练活动,学校在制定各学期、各年级体育教学计划时,必须将足球课程有条理、有系统地安排到周次、课次里,做到各年级足球教学有阶梯、有重点的发展。

熟练的足球知识技能是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方向、漫无目的的体育活动只是浪费时间、虚耗体力,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心理机能毫无意义。体育教师要依据本学科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好足球技术指导工作,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应用专业足球技术,让校园足球运动朝着专业化、技术化的方向发展。

2.开展五人制足球比赛,阳光运动

小学校园开展足球活动面临的又一难题在于教学资源的匮乏。足球进校园活动办学经验尚浅,各学校在教学资源积累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部分学校由于体育办学资金有限,甚至没有完整的球场,学生无法接受专业足球训练,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学校开展足球课程,还面临着教学时间有限、学生人数众多的问题。学生每周至多两节体育课,每节课短短45分钟,一场正式的足球比赛至少要花费90分钟;每个班大约有30多名学生,教师难以一一指导,很多学生连球都没摸到就下课了。

为解决当前校园足球发展面临的诸多掣肘,教师可组织五人制足球比赛,以缓解频频显露的教学矛盾。相比较于正式的十一人制足球,五人制足球无论是技术难度还是可操作性上,都远占优势。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为5人小组,每次10人上场比赛,时间控制在40分钟左右,采取队员轮换策略,使得替补队员也有机会上场踢球。暂时没有机会上场的学生,教师可安排他们依据课上所讲解的知识,组成裁判组、啦啦队,为参赛学生加油,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

校园足球不是某一位学生炫技的场所,体育课堂也不是学生放飞自我、“无法无天”的乐园,教师要在足球运动组织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正规、有纪律的体育活动,让足球运动的阳光普照每一位学生。

3.注重足球安全教育,合理运动

足球运动是一项激烈对抗项目,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足球训练时必须坚持 “健康发展”“安全第一”的原则,充分考虑天气、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安全因素,避免l生运动事故。学生运动过程中出现任何危及安全的行为,教师都要立刻制止。学生训练过程中有强烈不适反应,教师要及时上报医务室,将运动伤害降到最低。示范动作时,教师要提出注意事项,加强安全保护。小学生上体育课喜欢打打闹闹,教师要适当制止。

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增强足球器材保护意识,定期检查场地内运动器械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消除不安全因素,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解决。

三、结语

第3篇:五人制足球训练计划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校园足球;典型性;成因对策;持续性

足球运动是世界上开展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一个运动项目,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它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足球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各类人群――无论男女老少、不分民族、没有国界。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现代足球运动发源于19世纪的英国。然而,我国的群众性的足球运动推广和普及则较晚。现就农村初中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作如下思考。

我所处的学校江苏省海门市包场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现有18个教学班,三个年级,六轨制,在校学生有760人左右,体育专职教师只有5人,2位教师已经五十多岁,3位教师四十岁左右。但是没有足球教师或经过足球运动训练的教师,也就是说我校原足球活动基础为零,环顾周边兄弟学校也大多如此。经过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领导和学校领导的共同关注下,有了明显的改观,尤其是在各方综合努力下,我校成为全国足球试点学校后,先后有三位老师参加了国家级、省市级组织的足球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培训。更为可贵的是2016年暑期,海门市教育局组织的体育教师暑期培训,在海门市教研员江晓东校长精心组织下,专门对全市体育教师进行了足球理论教学和足球文化探讨专题研究,后期又组织了体育教师足球技术教学及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及近期的校园足球联赛活动等。各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试行)》和《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试行)》的通知及《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南通市、海门市也相继出台了《南通市校园足球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海门市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海门市校园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的总体要求。纵观社会各级各部门对校园足球的“青睐”,间接领导与直接领导对校园足球的“关注”,政策保证,创新支撑,层层推进。体育老师作为最直接的责任人,应该身体力行,勇往直前。真可谓“众人拾柴火焰高”,由此,有力地推动了校园足球工作的开展,丰富了校园足球文化,营造了良好的足球氛围和促进了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

开展农村初中校园足球,首先要关注足球教师。关于农村初中足球教师的想法,前面已说过,各级各类的足球技术、理论、教练、裁判的培训风风火火地搞了起来,通过培训的教师起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姿态。但培训过的教师需要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且用于实际教学及带动帮助其他没有培训过的教师,且还要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要有长远规划。作为体育教师要具备承担专业足球训练的教学能力,才有能力完成培养学生的任务。作为足球教师,在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探索合理、科学的教学与训练模式。不同的教材内容,它的教学模式、布局及教学方法,都应该随之而改变。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作为足球教师,自己的基本技术、理论知识、战略战术是否具备?随着“校园足球”的推进,是否有改进和提高?我觉得还要不断进行业务学习、交流、培训来巩固和提高。此外,还应该关注运动训练学、心理学、生理学、及安全救助等涉及足球教学中的基本知识,要不断充电,且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更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同时,借着现在大力推广“校园足球”的“劲风”,加大对“校园足球”文化内涵的探究,搞好“校园足球”文化的宣传,营造“校园足球”的良好的氛围,挖掘学校的有限资源,促进学校足球的发展,可以借助校园网、广播站、校刊板报等平台提升宣传力度,正面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认识足球、了解足球、喜欢足球、爱上足球……且给予足球更多的关注、热情和帮助,最好组织一些趣味性的展示活动:颠球赛、足球花样舞蹈、三人传接球、四人移动球门的比赛、五人制足球赛……活动的人数视情况给予调整,教师是行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观众……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自身现有的条件,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所能上升的空间,更要使学生能有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信心,树立良好的“足球”品质,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心理,促进身心和谐地发展,把“校园足球”这一抓手使用好,要让学生在“校园足球”活动中身心愉悦、获得技能、增强体能,并为他们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试行)和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试行)[Z].2016-06-30.

第4篇:五人制足球训练计划范文

关键词:校园足球;体育教师;足球比赛;运动场地

校园足球是近年来我国提倡、扶持和实施的一项以校园为教育主体的足球运动推广政策,它以小学校园为起跑线,以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为出发点,将足球文化、足球技能、足球训练和足球比赛引入校园,旨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多元兴趣,训练足球的后备力量,提高我国的足球运动水平。“校园足球运动体系”是贯彻政策号召的重要体现,其在深入学习政策精神的前提下,通过完善足球运动设施、培养师资力量、优化教学实施,重点突出了“足球运动”这一体系的构建,旨在培养小学生的足球兴趣,形成校园足球风尚,加强足球技能训练,为我国培养足球后备力量。本文对校园足球运动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深入诠释,探讨了打造“足球战略”的有效策略。

一、配备“标准化”足球设施

足球是一项场地运动,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对场地的要求都很高,其中包括足球场及其他足球运动配套设施。校园足球运动体系的构建有赖于标准化的足球场地和设施,为足球运动的开展提供硬件支持。

其中包括:(1)场地尺寸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即长100~110米,宽64~75米;(2)场地标记应清晰全面,能够满足常规比赛需要;(3)球门区由两根距角旗杆等距离的垂直的柱子和连接其顶部的水平横梁组成,两根柱子之间的距离为7.32米(8码),从横梁的下沿至地面的距离是2.44米(8英尺)。两根球门柱和横梁具有不超过12厘米(5英寸)的相同的宽度和厚度;(4)罚球区,距每个球门柱内侧约16.5米(18码),距球门柱之间等距离的中点11米(12码)处设置罚球点,距每个罚球点9.15米(10码)为半径画出弧顶;(5)旗杆不低于1.5米(5英尺),场地四角、中线两端和外线均设置旗杆。

标准化足球设施的设置是校园足球运动体系的基本硬件,只有让各项配套设施符合国际标准,才能体现校园足球的严肃正规,让学生感受足球比赛的严谨,从而在校园营造出足球运动的热烈氛围。

二、培养“正规化”师资力量

目前,由于我国运动员和足球教练员培养体系的薄弱,造成我国足球教练员的足球实战经验不足,理论和科研方面的研究都比较薄弱,由此也导致了“校园足球”运动体系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小学体育教师的能力由基本能力和特殊能力组成,其中,为满足构建校园足球运动体系的要求,必须要将“足球教练员”从“小学体育教师”群体中分离出来,设立专业的足球教练员岗位,让教练员的基本能力满足足球训练、比赛计划、组织、管理、调控、专项技能、教学能力、球队的控制能力、适应比赛生活环境的能力等专业要求。同时,足球教练员的特殊能力包括对足球运动员的选材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科研能力等,而这些都是校园足球必须具备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能力。此外,足球教练员应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思想素养、体育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学校应将培养正规化师资力量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体育与健康、终身体育结合起来,促进足球教学改革的进行。

三、优化足球教学实施和活动开展

在校园足球运动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依照小学生的身心、体能、认知等方面的特点,教师也要制订适宜他们练习和竞赛的方法,其中包括练习和竞赛的人数、时间、规则等等。例如,学校每学期应举行校内足球比赛(男、女),以班级为单位组队参与,举行小学低年级场地五人制,高年级场地七人制,同时开展与足球有关的各种足球游戏竞赛等等。竞赛的人数依据具体状况制订经过竞赛增强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要以树立校园足球文明、足球传统为目的,要淡化竞赛效果,让更多的足球赛事不计名次,以鼓舞更多的学生参与竞赛为核心,从根本上培养小学生的足球兴趣,营造以足球运动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此外,在足球教学训练方面,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三个方面优化教学环节,强化基本功训练。

1.重复练习情节化、示范动作正规化。小学生的兴奋度与抑制力呈现不平衡状态,对传统的练习方法容易排斥,所以要注重练习内容的多样性和有趣性。在进行脚背的外侧运球教学时,在强调技能方面,要采用一些参与性更强的活动方式,如直线运球、“之”字运球、绕杆运球、看手势变向运球、运球接力赛或集中运球方式相结合的组合循环练习等等。

2.教学语言“儿童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很多小学生具有对有趣的形象性语言领悟快、印象深刻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尽量将教学语言“儿童化”。如在进行射门教学时,采用“站稳、看准、脚快、脚狠”的顺口溜,方便学生熟悉足球的基本动作。

3.改革教学程序化。目前,对我国小学生足球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长期研究后发现,小学生的足球入门练习就只踢足球,浪费了课堂时间。此外,正确的本体感觉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实现,而单纯的踢是无法建立正确的本体感觉的。对此,要改革教学程序化,引入正规科学的训练方案,从根本上改变足球教学落后的面貌,提升教学质量。

总之,校园足球运动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学校到班级,乃至教师与学生,都需要配合“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第5篇:五人制足球训练计划范文

首在强师

2017年3月10日,中山市省级以上特色(推广)校工作暨培训会议在中山市实验小学召开。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中山市将通过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进一步提升足球师资水平,会后,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就组织了一批骨干足球教练前往恒大足球学校进行能力拓展培训。

为什么中山如此重视足球师资的培养?事实上,在发展校园足球的过程中,足球教练这一“师资”问题无疑是每个地区都必须解决的第一大难题,中山市也毫不例外。而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截至2016年12月,中山市培训出了800多名学校足球教师,为开展校园足球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切实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借助“洋资源”力量,中山市快速提升了足球“好教师”的数量与能量。2014年以来,中山市相继与阿根廷、英国、巴西等国相关足球专业机构签署了足球培训协议,通过与世界一流教练团队的合作与足球文化交流,中山市有效推进了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

除了学校体系内的校园足球师资培训,中山市还倡导各校要善于借助校外专业结构的资源合力推进校园足球的开展。例如,为了更好的在校园里普及和开展足球运动,中山市实验小学与中山市的专业足球俱乐部合作,引进两名专业的足球教练,每天下午到校配合学校足球教师一起参与校足球队的训练。比较充足的师资,保证了校园足球的全面开展。现今学校已把足球教学纳入常规体育教学当中,每个年级、每个班级每周都实行一到两节足球课,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

兴于竞赛

竞赛,是推动校园足球蓬勃开展的突破口之一。

从2014年3月开始,中山市以小学为试点,改变以往比赛都是采用赛会制的方式,举办主客场制的足球联赛,全市24个镇区报名参加了决赛阶段的比赛,整个赛程历时2个多月,大大增强了校际之间交流,提高了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自2015年起,中山市又创新式地开展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教师、家长的校园足球“4+2级”联赛,不仅学生参与,更有教师与家长一同参与其中。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展班级足球赛,力争做到班班有球队、级级有比赛、校校有交流,在青少年校园中形成浓厚的足球竞赛氛围。

为保障赛事的顺利进行,中山市在发展校园足球的过程中采取多角度、全方位的策略,因地制宜改革创新,多管齐下解决遇到的种种难题,比如资金、场地等难题。为解决资金难问题,中山市在保障各级财政现有校园足球专项经费的基础上,从三方面加以化解,一是设立由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共同扶持的校园足球发展专项基金,改善中山市校园足球活动的条件;二是成立由社会热心人士为法人代表和会长的校园足球协会,负责筹集社会资金牵头推广校园足球;三是加强工商各界社会热心人士的沟通,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校园足球,扩大了校园足球社会影响力和公益回报。为解决场地匮乏难题,中山采取了两种行之有效的做法,一是整合校园体育场地资源,科学规划校园足球场地,鼓励学校利用天台、“校园边角料”建设五人制足球场;二是利用2014年每个镇区建设2个以上社区体育公园的契机,有条件地配建小型足球场,同时,通过财政资金扶持,鼓励社区和社会建设足球场馆。

根立文化

“踢球影响学业”“文化课不好的学生才会去踢球”是很多家长根深蒂固的观念。但在中山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里,这样的观念正在消逝。

中山市东区朗晴小学的一位体育教师对记者表示,学校足球队的学生并不会因为踢球而耽误学习,相反,加入足球队对于学生学业还有着一定的增益作用。足球教练必须掌握学生学业与足球训练之间的平衡,一旦有学生出现学习持续性退步现象,就会让他暂停训练进行整改,直到成绩有所恢复或进步。一位学生家长说,自从孩子参加足球队训练后,不但学习成绩提高、学习习惯变好,连生活习惯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有了这些良性变化,家长当然就会破除固有观念,从而更加支持孩子参与校园足球运动。

没错,学业优秀的孩子在踢球。这不是一所学校在改变,也不仅仅是中山市3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或推广学校正在进行中的变化,而是整个中山市校园足球运动中所逐渐凸显出来的变化。

“让有足球发展潜力的孩子,凭借足球特长进到名牌学校。”这是中山市实验中学一直坚持的足球生培养理念。2015年开始,中山全市所有足球特长生都集中在实验中学学习、训练,改变了传统体校体制下“重训练、轻学业”的局面。针对一些足球特长生在文化课方面存在的短板,市实验中学制定了专门的辅导方案,通过为他们“开小灶”等方式将文化课水平补齐。中山市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积极解决小升初、初升高各个学习阶段足球运动员的衔接问题,让学生可以因为足球特长有好学校念书,有好出路。依托重点名校和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做好体校足球班下放到普通中小学来办,是中山市校园足球的一大创举。2015年开始,针对校园足球发展渠道的建设,中山市决定市实验中学与市体校共建足球班,计划通过小学一年级、初一和高一各招一个足球专业班,用六年时间做好足球项目的梯队建设,同时通过评选创建市级足球特色学校高(职)中12所,初中24所、小学72所,逐步构建“123”金字塔形的项目布局。与此同时,从2016年起,中山把足球列入中考体育考试选考科目,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创造条件开设足球课;还将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

不仅仅是学业,还有更基础性的足球文化氛围的营造。所以,中山市鼓励各个学校充分利用足球社团和家委会调动校外力量开展足球活动。朗晴小学组建的足球亲子社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每天下午放学以及周末,家长们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在体育教师和足球教练的组织下开展足球活动。足球亲子社团让家长们亲自参与其中,不仅让家长理解、支持足球教育工作,也拉近了家校关系。朗晴小学还由学校健美操队和舞蹈队负责组织了足球啦啦操和足球宝贝,为足球活动增光添彩,成为校园足球文化活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采访手记:“足”以树人

在中山市的实地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现象。一个是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最担心的安全问题,其实在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的过程中并没有成为大问题。这是如何做到的?记者了解到,为解决安全问题,中山市统一为自愿参保的学生购买了运动意外伤害险,在原有的校方责任险上又多一层保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除了保险,更为重要的是,各学校通过优秀师资确保学生做到科学、合规则地踢球,并在平时的足球训练与竞赛中做好了安全教育与准备运动,从而有效解决了安全问题。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山市校园足球的优秀运动员不再是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学习后进生,他们往往多才多艺,或者品学兼优。究其根源,这与中山市校园足球运动的“文化味”与“教体合一体制”息息相P。

2017年3月7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在中国教育报刊社2017年两会E政录中接受网络直播访谈,重点提出“推动校园足球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所在”。中山市在总结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经验时,曾提出了“七个破解”,即聘请外教吸引退役运动员任教,破解“师资”难题;设立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破解“经费”难题; 改造场地完善设施,破解“场地”难题;完善特长生招生制度,破解“观念”难题;为学生购买意外险,破解“安全”难题;举办“4+2级”联赛,破解“氛围”难题;定期开展足球文化活动,破解“文化”难题。在我们看来,这“七个破解”就是中山市校园足球的“七巧板”,有了它们,才建构起了中山校园足球的美丽图景。

第6篇:五人制足球训练计划范文

关键词:运动队 管理 对策建议

1.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后,全国高校更加重视体育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管理。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作为培养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其科学管理水平对于学校乃至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体育教育已经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成为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1]。运动队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制约运动员成才的重要决定因素,是获取优异比赛成绩的必要条件,是提高竞技水平的充要条件[2]。目前,从我国体育制度改革的成果以及国际竞技体育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整体上没有满足高校体育发展的需要。众多高校虽然很早就创办了高水平运动队,但其管理和运行水平较低,仍然处于成长期[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下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弊端逐渐浮出水面,如何更加有效的管理运动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研究北京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管理,总结出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成功模式,从理论上丰富了现有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理论,以“体教结合”和“人本管理”理念,探索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之路,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北京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现状

北京工业大学自1984年开始创办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的运动项目主要包括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等,并于1987年被国家批准为普通高等学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试点学校。为能在全国高校体育比赛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自1994年开始,北京工业大学与北京市体育局联合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先后与先农坛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和木樨园体育运动技术学校签定了联合办学协议。通过全国统一高考,当年招收了18名现役田径运动员,取名为健将班。在1998年和2000年又先后招收了第2期和第3期健将班,项目扩大为2个,分别为田径、游泳项目。经过多年的建设,健将班学生在体育竞赛中多次取得较好的成绩。

目前,已培养出国际级健将28人、运动健将84人、一级运动员152人。健将班学生100﹪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传统项目班95﹪以上本科毕业、90﹪以上获得学士学位。

3.北京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分析

3.1训练模式创新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研究,北京工业大学逐步形成两种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模式。一种是“体教模式”,招生对象是现役运动员,其目标是培养参加世界级体育比赛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其特点是人才身份的特征表现为运动员学生,他们在籍(北京工业大学的注册学生)、在学(攻读工商管理专业)、不在校(在体育局训练)。根据运动员学生的培养目标等情况,“体教模式”又分成两种运作方式,即“冠军班”运作方式与“健将班”运作方式。冠军班招收的运动员学生都是世界冠军,将来退役后将成为专业运动队的领队、教练员或其他类体育人才。每周2个上午、3个晚上加上双休日安排文化课学习(课程设置由运动员学生本人、运动队和学校三方共同研究决定),其余时间为运动训练。

健将班有自己单独的培养计划,有独立的学籍管理档案和毕业资格审查要求,其他方面的管理延续专业队管理制度和模式。为保证训练和比赛质量,在文化课学习方面采用灵活、弹性的学习时间,学籍管理方面实行学分和学年制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学制6年。另一种是“教体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参加全国体育比赛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特点是人才身份的特征表现为学生运动员,他们在籍(北京工业大学的注册学生)、在学(攻读工商管理或其它专业)、在校(在学校训练)。根据参加体育比赛任务的不同,“教体模式”也分成两种运作方式,即五人制足球运作方式与传统项目运作方式。

运动训练方面,每个队每学年、学期都能认真制定训练计划与总结,并由主管领导负责监督训练计划的执行。对高水平体育人才严格管理,制订了《运动训练课成绩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运动员奖励制度,从各方面激励运动员为北京市、学校争光。校内外训练密切结合、统一思想、优势互补,确保运动员竞技状态。尽量多参加全国高水平大赛,以达到锻炼队伍,丰富比赛经验,提高竞技水平为目的。加强与重点运动员、教练员的交流和沟通,及有针对性地加大经费投入,力求教练员、运动员全力以赴投入竞赛与训练。

3.2 文化教育模式创新

为了便于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北京工业大学针对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区别于其他学生的培养计划。根据运动员的特点,选择工商管理(体育)为运动员在大学期间的专业,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制定了适应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教学计划以及学分激励机制;实行了灵活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组织形式;实行了训练周期制,打破了学校的学期制和寒暑假制,按照训练竞赛周期安排教学周期。各运动队高水平运动员基本上集中在经管学院,在文化课学习和日常管理方面以经管学院为主。对体育班的管理实行“双班主任制”,即体育部和经管学院各派一名班主任,体育部派的班主任主要负责训练、比赛等方面的管理,同时起到同学生所在学院及时进行沟通的作用。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智育培养,首先抓学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派教练员查课,检查学生出勤及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从体育部主任、主管领导到普通教练员,都与任课教师、班主任、所在学院的主管领导、工作人员有密切地联系,相互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问题及时解决。

3.3管理方式创新

学校领导历来重视体育工作,特别关心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在主管校长的主持下,每年9月份召开一次体育运动委员会的专题会议,总结前一学年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汇报新学年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工作计划。对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予以研究和解决,保证了高水平运动队的日常经费、训练场地、学生住宿、训练竞赛的时间协调、文化课学习等方面的正常运行。于2001年11月制定了《北京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管理办法》并在2002年正式开始试行。

为实实在在办队,让运动员获得真才识学,“体教模式”在学籍管理方面,采取延长学制方式,单独编班,实施“2+4”的教学方案,即前两年全部学习基础课程,后四年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执行“边学边补”的教学方针,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教学计划以增加学时、放慢进度、保证质量为原则。选聘有高级职称、有经验、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老教师给高水平运动员授课,他们既教书又育人,教学效果好,深受尊重和爱戴。“教体模式”培养方面,高水平运动员基本上集中在经管学院,在文化课学习和日常管理方面以经管学院为主。对体育班的管理实行双班主任制,即体育部和经管学院各派一名班主任,体育部派的班主任主要负责训练、比赛等方面的管理,同时起到同学生所在学院及时进行沟通的作用。

4.关于进一步提升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与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创先理念,规范招生渠道,坚定不移地推进“体教结合”

提高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水平是国家提出“体教结合”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高校参与体育竞技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举措。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提高运动素质不可忽视文化素质,提高竞技能力不能以牺牲文化教育为代价,“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应贯穿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始终。为进一步提高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管理水平,首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和科研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起管理层的重视并给予足够的支持。其次要规范招生渠道,完善竞技体育机制,同时要关心运动员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再次要突出体育锻炼与教育相结合的功能,对运动员实行全方位的与普通大学生统一的教育目标管理,保证“体教结合”落到实处,通过推进“体教结合”的管理模式,把运动员培养成既具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又具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体育人才[4]。

加快建立一套完备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体制,把体育与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高水平运动员在成材过程中既能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又能根据个人特长不失时机地挖掘自身的运动才能,在运动领域表现自己的价值。体育与教育有机结合的培养体制是以夺标育人为中心、以训练与教育为支柱、以优化管理为横梁的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新体制。保证培养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具备高超的竞技运动能力、学术水准;保证道德规范均衡与同步发展;保证他们接受大学教育、身心健康、参与竞技、完成学业,能成为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

4.2 加强对教练员的分层次、多形式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

针对目前部分教练员直接从体育院校毕业后便从事教练员工作,虽然有扎实的理论,但缺乏高水平运动经验的积累,业务能力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化运动训练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水平运动队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有效地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应尽快制定教练员培训方案和实施计划,通过分层次,采用出国培训学习等多形式的方式对教练员进行培训,加快提高其业务水平,满足高水平运动队快速发展的需要。

4.3 积极响应体育竞赛制度改革

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健全的高校体育竞赛制度,应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在建立和健全大学生竞赛制度的基础上,使其与全国竞赛制度相衔接,通过增加运动员比赛次数,使训练与竞赛结合起来,以此提高运动队的训练水平[5]。另外,积极响应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参与制定高校体育竞赛制度,并纳入国家体育竞赛计划。总之,要加快推进高校体育竞赛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把竞赛搞活,通过举办高校联赛和各种单项赛事,与兄弟院校共同推动体育竞赛制度改革。

4.4 多方筹措资金,为高水平运动队奠定物质基础

经济体制决定体育体制,经济体制的转轨方向也决定了体育体制的转轨方向。目前,北京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学校拨款,外助和赞助资金仅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充足的经费是办好高水平运动队的物质保证,解决训练经费不足和改善训练条件,除教学经费中体育经费部分外,还可以如下筹措途径:(1)可借助学校高科技的雄厚实力与个人、企业挂钩,使其在财力方面给予支持;(2)争取更多的企业、社会和个人等赞助;(3)争取地方财政给予更多的投资。

4.5 加强体育科研工作

普通高校不像体育院校科研单位以及体育工作队那样,在竞技体育的科学研究方面具有专长,由此制约了高校体育竞技的发展通常来讲,高校在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与建设方面的最大优势在于拥有大批科技人才,具有一定的科研优势。但对全国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方面的科研论文分析发现,目前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专业科研队伍并不多,这样的问题同样存在于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的科研潜势尚未转化为现实优势。这要求必须加大投入,想方设法引导体育专业的科技人员利用自身学科优势,积极介入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与实践中来;另一方面,加强与体育院校科研单位合作,争取得到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刘铮,赫忠慧.北京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实践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06(05):66-68.

[2]巨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战略方策论.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02):165-167.

[3]邹娟花,黄明. 未来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体育世界,2008(12):15-16.

第7篇:五人制足球训练计划范文

[关键词]体育赛事;经营城市;绿色环保;经济发展

[作者简介]林敬华,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高级经济师,管理学硕士,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C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8-0060-04

玉林地处广西东南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泛北部湾中等城市。近年玉林实施“强柴兴玉”战略,以工业带动城市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的成本在不断提高,资源损耗加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玉林市以工业推动城市发展的道路遇到了瓶颈。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玉林市需要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一条无污染、可持续、创造“绿色GDP”的道路。

一、玉林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分析

(一)玉林市历年经济发展情况

2009年玉林全市人口653万余人,GDP产值连续8年排在广西第四位。

从表1中可以看出玉林市近5年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连续5年的GDP增长速度实现2位数增长,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由36%上升到40%,初步实现工业推动城市发展的战略。

(二)玉林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1、经济支柱过于单一。从玉林市以“强柴兴玉”的战略考虑,分析近几年玉林市的GDP构成,发现全市GDP对玉柴集团产值的依存度比较大。

2006~2009年,玉柴的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在逐年递增,2009年达到了36.7%,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强,约占全市GDP的15%。可以说,玉柴的增速就是玉林市的增速。一个企业一支独秀,撑起本市经济的半壁江山,对于一个地级市经济来说可谓利弊各半。利是“强柴兴玉”战略取得一定效果,只要做好玉柴各方面的保障支持工作,提供政策税收等便利,就可以确保全市经济稳步增长;弊是其他企业对GDP贡献较小,没有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经济上对玉柴集团依赖度较大,一旦玉柴经营不善或受国内外市场经济不利形势影响,GDP就会大幅下降。

2、支柱工业对环境污染较大。玉林市的支柱工业有机械、陶瓷、水泥等行业。陶瓷行业主要集中在北流,水泥行业主要集中在北流、兴业、陆川等地,都是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陶瓷、水泥行业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属需要转移淘汰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但在玉林地区却是当地经济的支柱,可以持续贡献GDP,解决就业问题。以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作为经济支柱,发展了经济,却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日后在治理环境上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利于玉林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对内消费不足。投资、出口、消费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玉林市2009年GDP的增长有78%是投资拉动的,GDP中消费比例过低、投资比例过高,这也是制约玉林市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问题。

(三)与广西区内其他地市经济的对比

比较广西各地市的发展,可以看出各具优势。南宁是广西的首府,每年举办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具有其他地市不可比拟的优势;柳州是广西工业重镇,柳钢、柳工、柳微、东风汽车等大企业云集;桂林是全国著名旅游城市,阳朔漓江天下闻名;百色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平果铝业、德保铝业发展后劲很足;北海、钦州、防城位于北部湾经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国家有政策、资金上的倾斜。

玉林市在对外方面,地域位置、自然资源、土地税收、政策优惠等与其他地市相比并不占优;在对内方面,遇到经济支柱单一、资源成本增加、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等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玉林要在广西全区14个地市中保持领先地位,仅仅以工业推动城市发展还是不够的。

二、玉林市实施“体育经营城市”的发展思路

所谓“体育经营城市”,就是在城市定期举办大型国内国际体育赛事,以体育旅游的方式,将体育项目和旅游景点结合在一起,波及市内优秀旅游景点,吸引国内外广大体育爱好者及观光游客,推动玉林市第三产业,创造“绿色GDP”,开拓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由于对大型体育赛事注意力资源的富集作用而使举办城市的经济阶段性加速发展,充分开发和利用这种注意力资源,将给举办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举办大型赛事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1、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拉动GDP的增长。大型体育赛事投资所带来的“乘数效应”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拉动力。与赛事直接相关的产业包括建筑、建材、信息产业、现代制造、服务业等。这些产业会因体育竞赛因素的注入而快速发展,并对经济产生第一轮拉动作用。在这些行业的带动下,其他与之密切相关的行业也相应发展,从而产生新一轮的经济拉动作用。

2、对旅游业的巨大促进作用。旅游业是体育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型赛事的举办会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为城市带来巨大的收入。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接待海外游客约48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约为49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约1.0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约为1490亿元人民币。大型体育赛事结束以后,体育对城市形象的提升作用也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为旅游业创造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和更大的发展机遇。

3、极大地繁荣城市商贸业。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时,商业零售、酒店住宿、餐饮行业会直接从中受益。

4、提升房地产业价值。大型赛事举办地点周边的房地产业会聚焦全社会目光而变得人气大增。另外,体育设施建设快速带动了城市建设发展,如玉林市体育中心一带形成了集行政、教育、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城东新区,提升了周边土地经营价值。从体育中心打下第一根桩后短短两年时间,玉林城区往东推进了2公里,昔日荒芜之地变成如今黄金之地。

5、促进全民健身活动。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人民群众的体育消费、运动健身观念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全民健身活动会逐步深入人心。在体育赛事的影响下,从城市社区到各县乡村形成多层次的全民健身区,每天都有不同规模、不同年龄段的全民健身活动。举办体育赛事,可以让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比翼双飞,完美地诠释体育魅力的内涵。

6、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体育活动作为第三产业,可以容纳较多的劳动力。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会给北京市增加接近10万个就业机会。

(二)国内体育经营城市的成功案例

1、厦门兴办国际马拉松赛。马拉松赛事为厦

门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根据2008年厦门马拉松赛经济数据测算,厦门全市宾馆、酒店接待的专程前来观看马拉松赛的各项收入约2095.39万元;运动员和后勤人员带来各项收入约6601.26万元。合计全市宾馆饭店中专程前来观看马拉松赛客人及运动员和后勤人员带来收入约为8696.65万元。一届马拉松赛(2008年1月3日至1月6日期间)给厦门的企业带来上述各项收入总额约1.18亿元。

2、广西荔浦县举办2009年全国汽车短道拉力锦标赛。全国汽车短道拉力赛在荔浦县举办,荔浦县的旅游收入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每年的平均增速超过10%,仅2009年1月至11月就接待游客超过1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1亿元,预计全年同比增长15%以上,创出历史新高。

3、广西平果县成功举办了2008~2009中国CBA季前赛、中国一东盟国际篮球邀请赛、2009~2010全国女排联赛等一系列赛事,走出了“体育经营城市”的历史性一步。

三、玉林实施“体育经营城市”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玉林总人口653.41万人(截至2009年末统计数据),玉林人民崇尚体育运动,有扎实的群众体育基础。2007年玉林市政府提出了“运动改变城市、体育促进发展”的口号,要把玉林建设成为“最适宜投资创业,最适宜运动健身,最适宜常有赛事”的城市。

(一)玉林实施“体育经营城市”战略的有利条件

1、成功举办过大型体育赛事。要成功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经营人才及体育赛事的群众基础缺一不可。玉林市在2007年成功举办了广西第十一届运动全。在当时场馆建设一片空白的情况下,玉林市通过资产置换和市场开发方式以及“BT”融资方式,迅速建起一批适合大型运动会的体育场馆。在筹资办赛过程中,实行总冠名和分项冠名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市场资源,显示了玉林市超强的策划管理水平。

2、政策支持。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重振广西体育雄风”行动计划。2010年1月15日马主席视察自治区体育局时提出“努力实现群众体育有新发展、竞技体育有新突破、体育产业有新跨越、民族体育有新进展、体育对外交流有新成效、体育基础设施有新改善、体育人才有新涌现、体育改革有新机制、体育政策有新完善”的要求。玉林市应抓住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体育的有利时机,先人一步,实施“体育经营城市”战略,全力打造广西“运动之城”。

3、体育设施齐备。玉林市有投资3.96亿元占地300余亩的市体育中心,配套有网球场、游泳馆、射击馆、综合训练馆、体育学校、体育公园;另外还有大型的博白县综合训练馆、兴业县综合训练馆和都峤山网球中心,具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基础设施条件。

4、体育风气浓厚,群众基础扎实。自古以来玉林人民就热爱体育运动,建国后更是涌现出了乒坛宿将梁戈亮、“亚洲女飞人”田玉梅、“碧波蛟龙”钟洁瑕、田径新秀韩玲等一批名震中外的体育健儿,展示了玉林人民爱好体育运动的风尚。

5、交通便利。玉林地处广西东南部,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南接北部湾,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也是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铁路、公路网络发达,无论铁路还是公路,从广州、南宁、北海等城市到玉林仅为几小时的车程。

6、旅游景点众多,体育旅游大有可为。玉林素有“岭南美玉、胜景如林”的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真武阁、四大名关之一的鬼门关,著名风景名胜有云天民俗文化城、佛子湾风景区、大容山森林公园、谢鲁山庄、都峤山等120多处景点。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借助人们对体育竞赛的兴趣和广播电视的辐射力,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观众都会对玉林市有更深入的了解,对玉林市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产生兴趣,这有利于玉林市旅游业进一步开发。

玉林市实施“体育经营城市”战略,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条件皆已具备。

(二)玉林市适合举办的体育赛事

选择好适合本城市举办的体育赛事,体育经营城市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玉林是广西的二线城市,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文化内涵及体育爱好。体育赛事是否适合在玉林市举办,是否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有三个因素必须考虑。一是玉林市现有的体育设施是否满足承办此项体育赛事;二是这项运动在玉林的普及程度;三是这项运动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

经实地调研,玉林人民比较喜爱的运动主要有汽排球、羽毛球、网球、跑步等运动。考虑在玉林举办的赛事可以参考以下项目:国际马拉松赛、国际网联女子巡回赛、全国女子篮球俱乐部联赛、中国一东盟男子篮球邀请赛、中国一东盟网球大赛、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五人制足球赛、三人制篮球赛、广西企事业单位汽排球赛。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