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嫁接的基本技术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西瓜;嫁接育苗;技术
西瓜地连作多年后,极易产生西瓜枯萎病。西瓜枯萎病为西瓜一大病症,是土传性病害,多发生在果实膨大期,至采收前植株萎蔫枯死。 瓜农通过采用西瓜嫁接换根技术来克服西瓜重茬连作障碍、防治枯萎病,在西瓜生产上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笔者现将西瓜嫁接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一、嫁接砧木及西瓜良种的选择
合理选择西瓜砧木是提高嫁接成活率、保证西瓜品质、增加产量的关键因素。常用的西瓜砧木有黑籽南瓜、勇士(野生西瓜杂交1代)、地方葫芦品种和瓠子等砧木品种。西瓜品种的选择,原则上适合当地种植的西瓜品种均可作为接穗品种。
二、西瓜嫁接换根、培育壮苗
因西瓜嫁接宜在无风、无阳光直射、气候温和,且空气湿度较高的环境下进行,故生产上一般采用简易的塑料大棚内加小拱棚来提供满足西瓜嫁接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2.1苗场选择苗场应选背北向阳,避风光线好,水源方便,不易积水之地。
2.2大棚制作一般情况下,生产上为便于嫁接、管理和降低成本,棚架可做成宽4m、长10m、高1.5m的中等式大棚。棚架材料可就地取材,如树木、竹子等。棚内做成2个平行的畦面,畦面应平且疏松,畦面高10cm、宽1m、长8m,每个中等式大棚能出苗6000株左右。
2.3营养土配制营养土的土质要求疏松、肥沃、无病菌、无虫卵、无杂草种子。营养土配制:用70%稻田土、29%土杂肥、1%过磷酸钙等混合打碎过粗筛后堆制,并对营养土进行消毒杀虫处理。消毒杀虫办法:可用杀菌剂托布津、代森锌、敌克松和百菌清等对营养土进行灭菌,可用喷雾器喷雾,边喷边将营养土翻匀;可用敌敌畏、敌百虫等杀虫剂对营养土进行杀虫。消毒处理好的营养土要堆制好并用塑料膜盖上,于播种前7d将膜揭开。
2.4营养钵准备
营养钵一般制成高10cm,直径约7cm的纸质圆筒或用塑料营养袋,备足9万~10.5万个/hm2。于播种前将营养土填入营养钵中,填土时应松紧适中,并将填好营养土的营养钵紧靠整齐地排放于大棚的育苗畦上。
2.5适时催芽播种采用插接法要求砧木苗大一些,应先播种砧木,西瓜种晚播7~10d或砧木出土时再播种经催芽的西瓜种子。
2.5.1砧木种子的催芽、播种及幼苗的培育。先用55℃温水浸种,随时搅拌直至水温接近常温,浸种8~12h,取出后用毛巾将种子表面黏液擦去,用牙齿或其他工具将种子脐部轻轻嗑开口,再用湿毛巾将种子包好,放在30~35℃条件下催芽36~48h,待种子芽长0.2~0.5cm时即可播种。播种在大棚内进行,将种子播于畦上排放好的营养袋内,每袋1粒。播种时先用竹筷在袋中间插一小孔,小孔深2~3cm,然后将发芽的种子胚根朝下,种子平放,盖上细土,并立即一次性浇上水,使营养土湿透。畦面上盖上1层农膜,加盖小拱棚,再扣上大棚。砧木种子出苗后,若有些苗的子叶没有脱壳,应进行人工去壳,待苗长到适龄时进行嫁接。
2.5.2西瓜种子的催芽及接穗的培育。西瓜种子先用55~60℃温水浸泡15min,或用1.5%福尔马林浸种0.5h,然后洗净用温水浸种4h,取出擦净,将种子均匀地播在育苗盘的河泥沙培养基上,并撒上1层厚约1cm的河泥沙,并盖上湿毛巾,毛巾上盖严1层农膜保湿,将盘置于30℃的催芽场中,待种子发芽破土后,温度应控制在25℃左右,继续让其在盘中生长至嫁接适龄期,即可取出转移至大棚内嫁接。
2.6适时嫁接采用插接法,接穗西瓜以2片子叶的合掌期至子叶展开为度,砧木苗以第1片真叶长l~3cm时为最佳时期。插接要选择大小适宜的砧木,用刀片削除砧木生长点,然后用竹签由芯部插入呈45°的斜楔形孔,深度约1cm,以不划破外表皮,隐约可见竹签为宜,注意不要插入茎空心处。再取接穗苗,将穗苗用不受枯萎病菌污染的清冷水洗净,在嫁接苗子叶下1.5cm处用刀片切一楔形面,长度大致与孔的深度相同,然后左手拿砧木,右手取出竹签,随即把接穗削面朝下插入孔中,使砧木与接穗切面紧密吻合,同时使砧木与接穗子叶呈十字形,即嫁接完毕。
2.7嫁接苗的管理嫁接完毕后,应将小拱棚和大拱棚扣上,以保湿保温。
2.7.1保温。嫁接苗愈合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夜间不低于18℃,超过40℃或低于10℃都会影响成活率。因此,晴天应遮阴防高温(遮阴可用稻草制成草苫盖在大棚上降温),夜间采用覆盖保温。
2.7.2保湿。嫁接前苗床应一次性浇透水,要保证棚内相对湿度在95%以上,嫁接完毕用喷雾器喷水增加苗床内湿度,使湿度饱和。大棚和小棚膜要压严压实以防湿度降低,以瓜叶上挂有水珠为宜。如湿度过低,可采用喷雾器向地面、空间喷雾,但在伤口愈合前,勿往苗上浇水,约10d后嫁接苗长出新叶成活,可直接浇水。
2.7.3遮光。嫁接后棚顶用遮盖物覆盖遮光,避免阳光直射。3d后早晚可去掉遮盖物,以后视苗情逐渐增加透明度,延长透光时间,最后完全撤除遮盖物。
2.7.4通风换气。嫁接3d后,每天可揭开薄膜两头换气1~2次,5d后应逐渐增加通风量,通气时间由短到长,10d后嫁接苗基本成活,可按一般苗床管理,20d左右可定植。
关键词 番茄;高档;无公害;栽培技术;贵州独山
中图分类号 S641.2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111-01
番茄是贵州省独山县夏秋蔬菜主栽种类之一,常年栽培面积2 000 hm2,受水热条件和土地所限,连作障碍逐年增加,番茄青枯病逐年加重,制约了番茄产业的发展。独山长丰合作社蔬菜示范基地实施3项关键技术后植株长势强健,至10月下旬还能收到部分商品果。在综合采用嫁接、避雨栽培、病虫绿色防控等3项技术的条件下,只施用3~4次药可以控制番茄地的主要病害,平均防治效果80%以上;商品果无病斑、着色均匀,色泽光亮,果蒂无裂纹;植株长势强健;商品果产量、质量明显高于露地栽培的。
笔者连续多年在基长镇秀峰村长丰农产品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开展番茄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建设,现将该基地实施多年且效果良好、果品质量优异的高档无公害优质番茄生产的最关键3项技术(嫁接育苗技术、避雨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嫁接育苗技术
番茄嫁接栽培是防治青枯病等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一般在苗期进行,优点是:一能减少种子的用量,1株种苗通过嫁接成2~3株,降低生产成本;二能提高苗木成活率;三是砧木比接穗根系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强,提高品种抗病性,减少各种病害的发生和降低农药的使用次数,提高产量,增加种植收入。
1.1 嫁接方法
1.1.1 劈接法。当砧木有5片真叶、接穗有4片真叶时就可选择适合的天气进行嫁接;嫁接前3 d用高效杀菌剂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农用链霉素对所有的苗木喷施1次;嫁接时每切削10~15株苗后刀片须放在消毒水里浸泡(实际操作中,每人至少要准备2~3把刀片轮换使用),选择砧木苗切面横茎与接穗切面横茎大小基本一致、砧木苗中央垂直纵切口深度须与接穗楔形斜面长度基本一样(若粗细不一时须将接穗带表皮的一面与砧木任一方表皮纵向相接,可提高成活率)。方法是在砧木苗床内用刀片将砧木保留2~3片真叶横切断,并在横断面中央垂直向下切1.5~2.0 cm切口,然后截取接穗(保留顶部2~3片真叶),并向相反的方向各斜削1刀,呈小“V”字型,插入砧木切口,对齐后用嫁接夹固定[1]。
1.1.2 贴接法。砧木、接穗苗的苗龄、大小与处理同劈接法。方法是在苗床内将砧木从下部第2片真叶上方2 cm处用刀片斜切1刀,切面呈30°的斜面,切口斜面长0.6~0.8 cm;将接穗苗上面留2叶1心在紧邻第3片真叶处用刀片斜切成30°斜面(长度在0.6~0.8 cm),然后将接穗苗切口与砧木苗的切口对准形成层,贴合在一起,用嫁接夹子夹住嫁接部位。
1.2 嫁接后管理
嫁接苗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药液防病害,长出侧芽再次取穗嫁接,可持续按接2次以上。嫁接后及时给苗盖上薄膜和遮阳网,在10 d内不能喷水和药剂,等嫁接伤口愈合好后才能喷水和农药。一般从嫁接至嫁接苗成活需7 d左右。嫁接后头3 d要求白天用遮阳网覆盖小拱棚。嫁接后4~6 d见光和遮阳交替进行,中午光照强时遮阳,见光后叶片开始萎蔫时就应及时遮阳,并逐渐加长见光时间;嫁接苗成活后,中午间断见光,待植株见光后不再萎蔫时即可去掉遮阳网正常管理,并及时抹除砧木上萌发的枝芽[2]。
嫁接后前3 d温度白天控制在25~27 ℃,夜间17~20 ℃,地温在20 ℃左右;3 d后,白天23~26 ℃、夜间15~18 ℃;7 d后撤掉小拱棚进入正常管理。小拱棚要做成拱圆型,不要让水滴抖落在苗上。嫁接后头3 d小拱棚不通风,湿度必须在95%以上;3 d后小拱棚内湿度维持在75%~80%,每天要进行放风排湿;苗床通风量要先小后大,嫁接苗发生萎蔫时要及时关闭棚膜。
2 避雨栽培技术
2.1 避雨棚的搭建
采用“T”型棚避雨设施,厢面连沟宽1.4 m,每一厢搭建1个避雨棚,厢面宽0.9 m,厢沟宽0.5 m;在厢面按4.5~5.0 m的柱距栽好水泥柱,棚柱高2.7 m,入土0.4 m;在每根柱的柱顶下0.3 m处架2.0 m长的横梁;在每一行的两头及中间的架柱,每间隔1根,横向用长毛竹将各行的架柱连在一起以加固避雨棚;柱顶和横梁两头拉3条铁丝,且每行的两头的边柱用内撑柱顶住或拉1条铁丝并在一起用锚石埋在土中0.4 m以下;用长2.2 m、宽3 cm的竹片固定在中间顶丝上,两端固定在边丝上,形成架面,竹片间距1 m;在栽好苗后用宽2.5 m、厚0.03 mm的塑料薄膜盖在避雨棚的拱片上,两端用竹(木)裹住膜并绑在两端的边铁丝上,最后用压膜带或塑料绳按拱片距离从上面往返压住塑料薄膜,压膜带固定在竹片两端;两厢棚边缘之间间隔10 cm。需栽水泥柱约1 500根/hm2[3]。
2.2 移栽与管理
搭好避雨棚后施农家肥45~75 t/hm2、优质复合肥1 125~1 500 kg/hm2,移栽前20 d均匀施于厢面并翻入土中,盖好地膜备用。在嫁接15 d左右移栽,每厢栽2行,株距0.6 m,移栽2.7万~3.0万株/hm2,移栽时应选择接口愈合完好、生长正常、长势健壮的嫁接苗移栽,移栽不能过深,栽种时接口应距离地面10 cm以上,后期如培土也应该防止掩埋接口。栽好后插架按单蔓或双蔓管理。当结果过多,光照不足,应及时疏花疏果,保持适当的根冠比例[4]。
3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3.1 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在番茄移栽前2~3 d喷施或浇灌防病药剂带药移栽;移栽后及时浇加入防病药剂的定根水,预防疫病、青枯病和枯萎病等土传病害;栽后视天气状况和苗情选用异菌脲(扑海因)、百菌清、戊唑醇、甲霜灵锰锌、霜脲锰锌、噻菌铜、氢氧化铜、恶露灵、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农药预防灰霉病、霜霉病、炭疽病、青枯病、枯萎病、疫病(注意轮换和交替使用农药并按说明书使用),并在药液中加增效剂提高药效,减少农药用量,同时严格执行安全用药和采收间隔期[5]。
3.2 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一是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以鳞翅目害虫为主的害虫。每年4―10月,每2~3 hm2菜地安装杀虫灯1盏,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 m,诱杀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荚螟、小菜蛾、瓜绢螟等蔬菜害虫的成虫。二是用黄色粘虫板诱杀美洲斑潜蝇、蚜虫等害虫。在成虫发生期菜田均匀插挂黄色粘虫板300块/hm2,黄板高出蔬菜30 cm,每月更换1次[6]。
4 参考文献
[1] 姚建萍.番茄嫁接栽培优势及嫁接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131.
[2] 李兴龙,陆忠权,周继清,等.“独山秀峰牌”西红柿幼苗嫁接技术应用研究[J].种子,2012(4):121-123.
[3] 孟凡钢.日光温室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43(2):92.
[4] 戴维,赖佳,文静,等.川西北丘区大棚春提早番茄无公害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4(4):26-27.
关键词:园艺植物;嫁接;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随着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及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呼声日益高涨,摆在实践教学面前的是如何不断的将新知识、成功的经验交给学生,让学生接受系统的知识与受到实践成功的启迪,又因目前全国有90多所高校设有园艺专业,按教学计划都应开设苗木繁育实践课,嫁接又是苗木繁育实践的重要内容,但实践场所的窘况却令人十分担忧,一是大多数学校因扩大招生规模学生人数成倍增加、同时又因合校、扩建、建新区等多种原因,形成实验实习场、站被挤占等多种原因或是原有实践场所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已不能满足需要。二是集体经济时代园艺企业都乐意接受学生实践,而现在的园艺企业90%以上都是私有或是承包经营,牵涉到经营者的经济利益,大多数的企业都会婉言谢绝带学生去实践。三是随着农副产品价格的大幅提升,嫁接实践所用的相关材料价格也随着涨价。对此、笔者就针对如何适当化解上述诸多矛盾,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的上好园艺植物嫁接实践课进行初步探索。
一、改进中的嫁接实践课
改进中的嫁接实践课,以《果树栽培学实验实习指导》中《果树的嫁接繁殖》为主干,综合应用《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园林苗圃学》、《果树栽培学》、《农业设施学》辅以新增内容,让其充满活力,附以生机。
(一)就目的要求充实了嫁接繁殖的由来、作用和为什么要进行嫁接繁殖
1.嫁接的定义
嫁接一词的科技名词定义是:将一棵植株的组织融合到另一棵植株上的技术。它是园艺工作者广泛应用的一种繁殖植株的方法。
2.嫁接繁殖的由来
嫁接繁殖是人们依据发现林中树木枝条相互摩擦损伤后,彼此贴近而连结起来的自然嫁接现象而采用的一种苗术繁殖方式,古代称为“木连理”。嫁接就是受这种自然现象的启发而创造的一种生产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古代欧洲,亚里士多德和古罗马学者等都先后提到过嫁接。5世纪枝接和芽接技术在地中海地区应用渐多。16世纪英国已有劈接和舌接等枝接方法。芽接技术在欧洲普遍应用是在17世纪以后,当时主要用来繁殖核果类果树的桃、油桃、杏等。
中国关于嫁接的早期记载见于《汜胜之书》,书中有用10株瓠苗嫁接成一蔓而结大瓠的方法。北魏的《齐民要术》对果树嫁接中砧木、接穗的选择,嫁接的最佳时期以及如何保证嫁接成活包括嫁接对植株的影响等有细致描述。在6~13世纪的几百年中,嫁接技术在果树以及观赏植物牡丹和的应用方面有很大发展。南宋时韩彦直在其著作《橘录》中赞美柑橘嫁接技术时称“人力之有参于造化每如此”。13世纪由于蚕桑业的发展,桑树嫁接开始受到重视。17世纪王象晋在《群芳谱》中谈到嫁接和栽培技术相结合可促进植物变异。到了清初,《花镜》等著作进一步肯定了嫁接在保持果实品质和改变植物性状方面的效果。
3.嫁接繁殖的应用
应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嫁接的历史还不到100年,但发展十分迅猛。嫁接在果树生产上除用以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外,也用于提早结果、克服有些种类不易繁殖的困难、抗病免疫、预防虫害;此外还可利用砧木对生态的适应性而扩大栽培区域、提高产量和品质;以及使果树矮化或乔化等。在观赏植物的生产上,常用补接根的方法来恢复树势,方抢救和保存古树名木;用桥接的方法来挽救树干被害的大树;用高接法来改换原有的劣种,还可以用于解决自花授粉不结实或雌雄异株果树的授粉问题。对特殊观赏树木品种如龙爪槐、垂枝桃、垂枝梅进行繁殖造型等。这些应用都得益于工业革命带来了绑缚材料塑料薄膜的发展,使嫁接用的绑缚材料走过了草缚、加泥、加牛粪到使用薄膜的漫长时代,塑料薄膜的出现加速和扩大了嫁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
4.嫁接繁殖与生产的紧密联系
随着对园艺植物栽培和研究的深入,后来发现嫁接繁殖是属于果树无性繁殖范畴,即只要采用选定优良品种的枝、芽进行嫁接繁殖苗木就可以保持母本优良性状而不发生变异,随着人们对果品消费需求的质量和数量的大幅度提高,带来了果树生产大规模发展的需要,也由于果树栽培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产量、最优品质、最高经济效益,只有用嫁接繁殖的苗木才能保证苗木品种、质量的一致性、数量最大化,达到栽培果树的最佳目的,为经济发展主战场服务。
(二)形象比喻嫁接成活的原理
果树嫁接成活的原理,是利用植物受伤后具有愈伤的机能来进行的。嫁接时把砧木与接穗削去嫁接部位的皮层,使两个方面的形成层贴合在一起,结果因细胞增生,彼此愈合成为维管组织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整体.形象比喻人的肢体修复必须把血管接通一样.当砧木与接穗的养分水分输送管道被接通,被嫁接的芽就会萌发由此而长成新的植株。
(三)不可忽视的材料用具
1.材料
(1)练习材料
同学在没有掌握嫁接基本要领之前,可提供园区周边的杂树,以供对植物木质部、形成层、靭皮部的认识。从数量上满足同学们的反复练习,可以不计成本。
(2)砧木与接穗的选取
关键词:核桃;室内;嫁接技术
1 稼接技术
1.1 选好砧木
嫁接所用砧木,一般选用一年生的核桃实生苗,最好是自育现挖现接。如果是外购生苗,储运时间不能过长,不能失水,根系不能发霉,尤其不能遭受冻害,要确保砧木苗生命力旺盛。需优良品种或无性系,要求是一年生健壮枝,粗0.8 ~1.5 cm,长10~15 cm 具有两个饱满芽,在下面芽的反面削一个长4~5 cm的马耳形切面,再在切面下部1/3处向上纵切2cm,形成一个舌状。选用本砧或异砧1~2 年生实生苗,距根6~7 cm 处截断,削一长4~5 cm马耳形切面,同样在切面上部1/3的处向下纵切2cm , 形成一个舌状。
1.2 安全扎捆
将接穗、砧木舌状切面互相钳接,用细绳或薄膜绑缚,钳接牢固的也可不绑。若砧、穗粗细不一致,要使一边形成层对准。嫁接时速度要快,切口不能放置时间过长,以免树液过多溢出氧化,影响切口愈合。最好将粗细相当的砧木和接穗事先搭配好,用熟练工嫁接,并将切工与接工合理搭配,确保流程顺畅。插后及时将接穗上端5cm左右蘸蜡密封,防止在温床愈伤催芽过程和栽后接穗上端外露失水。接后要细心捆扎接口并打成小捆,每捆以6苗为好。打捆时要注意将健康饱满的芽孢外露在两苗相贴处,既保证芽孢的发育空间,又可防止芽孢遭操作损伤。上床前最好用50mg/ml萘乙酸生根水对苗捆根部进行6~10h的浸泡处理,以利栽后早日生根。
2 愈合技术
2.1 嫁苗愈合
接好后立即放人温床湿锯末内,成排放置。嫁接苗上部一个芽要露出锯末,否则易腐烂。嫁接苗埋好后,温床上部要搜盖两层塑料薄膜,并搜盖草帘,一般6~8 天开始愈合,12~15 天基本上都能较好地愈合并开始发芽,这时,要去掉草帘,20 天时可以愈合好,但此时输导组织还没有很好接合,叶片窄小也不能平滑的展开,30 天时绝大部分愈伤输导组织已经很好愈合。此时根部能向接德供应养分,叶片比较大并能平滑展开,同时嫁接苗高度也达10 cm左右,并开始生出新根。至此,可向田间移栽。
2.2 栽前分类
栽前分类,栽后覆膜。苗子出床解捆栽植前一定要进行分类。苗势强的要跟苗势弱的分开,苗体大的要跟苗体小的分开,避免出苗早的、长势强的苗影响出苗晚、长势弱的苗的生长,保持苗圃长势均匀整齐,提高高等级成苗率。另外。栽苗最好采用宽窄行,以利田间管理,栽后最好覆盖地膜,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有利早日出苗生长。移栽极土嫁接苗从温床向田间移栽时,要深栽被土,栽植深度要以被盖住嫁接部位为原则,栽植方式最好采用开沟垄状栽植,关键是用细土将嫁接苗锯末畏盖层以下部分全部覆盖,为防止土堆塌陷,土堆高度超过锯末覆盖层3~4cm。使嫁接苗原来的接穗埋没在土堆内,在温湿度较稳定情况下,逐步适应大田环境,使嫁接苗继续完成愈合成活过程。
3 灌水和施肥
嫁接苗在栽植后一个月的缓苗期内,要及时地灌水,使嫁接苗根系和土壤密切接合,恢复损伤的根系,继续生出新根,并形成大量根毛,以便从土壤中吸敢足够水分,供给地上部分,保证嫁接苗对水分的需要,使其更好地愈合和生长。灌水量和灌水次数视土坡墒情和天气情况而定,以保持土壤温润状态为宜。除灌水外,还要及时进行松土,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嫁接苗预植田间后,一定要精心管理。5叶以内幼苗期由于新根尚未生出或不发达,因采取喷施2~3遍叶面肥的办法补充养分。苗茎长至30 cm以上应追施尿素, 10~15kg/667m2为宜。四是中耕除草。及时清除杂草,疏松土壤,为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4 总结与建议
注意炕式温床的建造,可根据需要适当扩大温床面积,但建成后温床要能够满足3个条件:生火后能长时间保持28℃ 左右;温床湿度在生火后要达到90%以上;温床上要覆盖, 进行弱光或无关处理。
注意嫁接过程的各个环节,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认真对待,因为从采穗、嫁接到接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关系到嫁接的成败。为了避免一个人嫁接耗时过长,出现切面伤流液氧化,最好由多人同时嫁接、嫁接后及时放入温床。
嫁接工作是靠操作者来完成的,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嫁接成败。多人嫁接时,最好进行l~2 h的操作培训,以提高成活率。对于嫁接未成功的,可进行补接,对于个别腐烂变质的,要立即除掉。
核桃简易温床嫁接方法的最主要优点,就是投资少,成本低,技术简单,可适合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也是大量繁殖核桃优良无性系苗木,实现核桃良种化和品种化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广东;杂交松;嫁接
0.前言
杂交松是湿地松与加勒比松的杂交子代,又称湿加松、杂种松,适合在我国南方低山沿海地区生长,能综合其父母本的优点,具有早期生长快、生长量大、分枝良好、树干通直、耐水湿、抗病虫害能力强等优点,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林树种,其木材可用于据板、造纸。此外,杂交松树干富含松脂,可为林产化工提供加工原料。[1]杂交松是我国南方地区一种优良的造林树种,为选育良种,推广种植,有必要掌握杂交松的嫁接技术。
1.杂交松嫁接
1.1砧木培育
1.1.1砧木选择
杂交松嫁接宜以湿地松作为砧木。如选用杂交松或加勒比松做砧木,砧木伤口愈合过快,嫁接成活率低,嫁接接活的苗木上山种植的保存率低。
1.1.2 砧木苗播种
每年10月-11月播种。播种前先将当年采种的湿地松种子用0.4%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分钟,取出后用清水洗净,再用大约60℃的温水浸泡至自然冷却,一直浸泡24小时,然后捞起种子,稍经晾干即可播种。用洁净的河沙筑催芽苗床,把催芽苗床淋透水,刮平床面,然后将经消毒浸种的种子每平方米床面播种100-150克,撒播要均匀,并用细沙盖种,厚度0.3-0.5厘米,不宜太厚,以不见种子为度。注意淋水保湿,防虫害,防老鼠。[2]
1.1.3砧木苗种植与管理
(1)芽苗移植。芽床上的芽苗出土后约10-15天,把芽苗移植到营养袋。移苗前,先将催芽床淋透水,移苗完毕后浇定根水,用遮阴网遮阴。
(2)营养袋苗的管理。注意淋水保湿、除草、防治病虫害,移苗上袋后20天左右天根系恢复稳定后,可以浇少量低浓度的复合肥水。
(3)把营养袋苗种到嫁接圃。次年3-4月份,当营养袋苗长到大约20厘米的时候,就种植到嫁接圃。种植前,把营养袋苗换上大杯(规格20*20cm的无纺布袋),大杯撒20-30克复合肥,最后把大杯埋入土中。砧木苗大杯种植能提高嫁接苗上山种植后的成活率,起保根蓄水的作用。
(4)砧木苗的管理。主要是除草、松土、防旱、防涝等一般田间管理,同时还应注意防治松梢螟等病虫害。
1.2接穗采集和保存
1.2.1穗条选择
接穗条最好选取采穗母树树冠中上部刚木质化的健壮新抽侧枝。接穗母树要求是茎干通直、生长优良、无病虫害的杂交松优树。
1.2.2穗条采运
用高枝剪或枝剪把接穗条从采穗母树剪下来,保留约25厘米长,仅留顶端10来束针叶,分类捆扎挂牌,放在盛有清水的桶里浸至三分之一部位,捆扎枝条的基部要剪平。需长途运输的接穗条,要注意保湿,防止高温。异地采集穗条还要进行病虫害检疫。
1.2.3穗条保存
穗条采后要及时嫁接,最好采集当天嫁接。当天接不完的穗条,要剪去基部约1厘米,并浸至盛有清水的盆里三分之一部位。装有穗条的水盆放在阴凉处,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把聚集在盆里的松脂去掉,使其再排脂,以便穗条吸水,易便于剖削。
1.3杂交松嫁接技术
1.3.1嫁接方法
松树嫁接有多种方法,如髓心形成层贴接法、截顶劈接、松苔切接、芽接、侧劈接法等。[3]根据笔者所在单位台山市红岭种子园林业技术人员多年的实践经验,穗心形成层贴接法是最适合杂交松的嫁接方法。穗心形成层贴接法要求接穗比较粗壮,已经基本木质化。如接穗太嫩太细,侧适宜采用截顶劈接法,成活率也比较高,但嫁接苗成活后的生长表现不如穗心形成层贴接法。以下主要讲解杂交松的穗心形成层贴接法。
1.3.2嫁接时间
杂交松嫁接的适合时间因各地气候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要看接穗母树的抽梢情况,砧木成长情况而定。砧木苗最好是一年生,地径达到1.5厘米以上,树高不超过40厘米。在广东省台山市,杂交松一年抽梢7-8次,每年3-4月份是杂交松嫁接的最适合时间。这段时间,雨水较少,接穗母树所抽新梢已经老熟,砧木亦进入快速生长期,嫁接成活率比较高。
1.3.3嫁接操作
(1)准备用具和材料。用具主要是嫁接刀、嫁接带(宽1.5厘米左右的塑料绑带)、标签牌、磨刀石、酒精、棉花、枝剪、铅笔、报纸和篮子等;材料是杂交松接穗和湿地松砧木苗。
(2)操作要点。采用松树穗心形成层贴接法,依据砧木选择合适的接穗,砧大穗大,砧小穗小。接穗应接在砧木从基部数起的第一轮枝上的主干部位,该处皮色有光泽,外皮层不厚,内皮层青绿,径粗约1.5-2.0厘米;接口也可以在第二轮主干部位,但离地面不宜太高,一般不可超过30厘米。嫁接刀要经常用棉花沾酒精擦拭松脂。嫁接操作人员要必须较熟练地掌握松树嫁接中的技术要点:速度要快,切面要平滑,绑扎要严紧,接口部位上下口封闭要严密。
(3)切削接穗。将接穗条上的针叶除至仅剩三五束,然后截取长约8厘米的带芽的上段作接穗。用嫁接刀快速在距顶芽0.5厘米处按与髓心成20度的夹角向下切削,快切至穗心转为纵切,刀刃沿穗心移动,直达接穗末端,得到形成层切面,最后将接穗末端修成楔形。
(4)切削砧木。将砧木主干嫁接部位上的针叶去除,按与髓心成15度的夹角进刀,自上而下快速地切深入木质部时改为纵切,刀刃沿木质部移动,当切口长达7至10厘米时停止切削。具体长度视切削好的接穗长度而定,切削深度以见到木质部为度。
(5)接穗和砧木贴接。切削好接穗和砧木后,迅速将接穗切面贴上砧木削面的一侧,上下左右对齐,尤其是上端的切面必须对准贴紧,不可让接穗切面上端突出于砧木削面之上,接穗上端切面可略低于砧木上端削面。使得形成层与穗心贴的紧密,增加接触面。然后用嫁接带从上端开始捆扎至下端,之后再往上捆绕扎紧。关键在于砧木和接穗上端对准扎紧,因接穗上端的细胞分裂能力较为旺盛,易形成愈伤组织。
(6)挂牌记录。接好接穗的砧木挂上标签牌,标签牌写下接穗代号、嫁接时间和砧木位置,同时记录在案。
1.3.4嫁接成活调查
杂交松接穗用穗心形成层贴接法从嫁接到成活需要80-100天。成活的标志是接穗顶芽开始膨大,若顶芽不膨大,尚有绿色针叶的,说明接口没有愈合或者愈合不良,这样的接株,有的以后会自然枯死,有的能够成活,过数月后才开始抽梢。
1.4接株苗木的管理
1.4.1砧木截冠
嫁接成活的植株,砧木树冠要适时截除,一般分2-3次进行修剪。确认接穗成活后,将砧木顶端主干截除一部分,待接穗抽梢生长至10多厘米时,可在接口部位以上10厘米处再截砧木主干一次,再过4个月后可将接口上方的砧木全部削掉。接口下部的砧木侧枝应保留2年左右,以辅助接穗生长,当接穗自身能正常吸收养分维(下转第372页)(上接第352页)持本身生长发育所需时,再剪除砧木下方的全部侧枝。
1.4.2解除嫁接带
当接穗与砧木完全愈合,接穗已迅速生长,要解除嫁接绑带,以免抑制生长。一般在接后5-6个月方可完全解除绑带。
1.4.3土壤管理和防止病虫害
对嫁接成活的苗木要经常淋水、松土、除草、合理施肥;同时要注意防治松梢螟、松毛虫、梢枯病等病虫危害。
2.结语
杂交松嫁接技术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髓心形成层贴接法,不同人员由于对嫁接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同,接活率存在明显的差异。熟练的技术人员采用该方法嫁接杂交松,接活率可达到90%以上。因此,必须请熟练掌握嫁接技术的人员对新的嫁接手进行培训,培训合格的,方可进行嫁接。
【参考文献】
[1]黄永权,赵奋成.广东湿加松良种选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7,34(1):158-162.
一、碧秀苦瓜嫁接技术
1.接穗、砧木选择采用双依丝瓜(台湾农友)作砧木,碧秀苦瓜(台湾农友)作接穗。
2.播种育苗苦瓜、丝瓜播种时期从3月至5月均可。一般可根据苦瓜上市时间选择播种育苗时间。3月份嫁接育苗约5月底上市,5月份嫁接苗约6月底7月初上市。
苦瓜、丝瓜种子先用55℃温水浸种20分钟,自然冷却后在冷水中浸种10小时,涝出沥干水分,在30℃温度条件下催芽,露白时(约需36小时以上)播种。丝瓜宜播种于营养钵内,最好选用10cm×l0cm规格的营养钵,营养钵可保护根部且便于移动,每钵播1粒丝瓜种子。苦瓜宜比丝瓜晚播7~10天,播于苗床中即可。苦瓜、丝瓜幼苗都不耐低温,育苗温度宜控制在20~35℃范围内,特别是出土前,土温宜控制在30℃左右,以利于快速出苗、齐苗。出苗后增加通风,适当降低温度,以培育壮苗,防止徒长。
3.嫁接当丝瓜子叶平展、真叶(心叶)约0.5cm长、苦瓜出土子叶略为展开时即可开始嫁接。采用劈接法嫁接,嫁接时先将丝瓜心叶打掉,用刀片在丝瓜苗两子叶中的茎秆上向下直切1cm左右长的切口,将接穗苦瓜苗子叶下约0.8cm处切断,茎秆两边各切一刀(0.3~0.5cm长)成楔形,然后将苦瓜苗插于丝瓜苗切口上,用嫁接夹夹住,将营养杯放入苗床即可(如下图)。
4.嫁接管理嫁接成活的关键在于管理,管理主要从水、光、温三方面着手:①水:嫁接前先将床底浇足水,砧木浇1次水,要求将营养土基本浇湿透,接后适当浇1次面水,保证1周内不脱水;②光:接后立即用农膜盖严,上面覆盖2~3层遮阳网,前3天全天遮光, 防止直射阳光(散射阳光可适当透一点),3天后早、晚可适当去掉部分遮阳网,逐渐增加光照(散射光),1周后可逐渐全部揭除遮阳网;③温度:温度宜控制在20~35℃,最好在25~30℃之间, 不能低于15℃或超过40℃;④其它:接前1~2天或接后3天可以打1~2次防病农药,如多菌灵、百菌清等广谱性杀菌药剂,防止病害发生,提高成活率。
5.接后管理嫁接后约1周,植株基本成活,可以揭去遮阳网,但仍应防止强光照射。同时砧木子叶基部会发生出枝条,长出丝瓜茎叶,应及时打去,保证苦瓜接穗的营养供应。
二、碧秀苦瓜嫁接苗的栽培
1.整地、搭架尽量选择近年来未种过瓜类的肥沃田块,定植前先深翻整地,每亩施入有机肥3000~5000kg(注意要完全腐熟,鸡粪等肥效高的有机肥不能用太多,50~100kg即可,以免烧苗)、过磷酸钙60~80kg、硫酸钾10~15kg,肥料撒施均匀后深翻起垄整畦。在预栽培处各垒一个高15cm、直径40cm左右的有坡度的小土堆,种苗定植于土堆上。畦宽5~6m,四周作深30cm左右的沟,畦中间作一浅沟。棚架所用材料最好是直径3cm左右的竹子,基部深插入土后,尖梢与畦对面的竹架尖梢对接捆绑,最终做成高度为1.80~2.00m的隧道形拱棚,同时在拱棚的两腰都加一横拉杆,以确保棚架的稳固性。中后期挂果量剧增,要及时在棚架下用大量直杆撑住加固以防倒架。
2.定植选晴天下午,按株距2.5~3.0m,每亩100株左右定植。取穴盘苗时,用右手轻轻挤压穴盘每孔的四周,然后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轻轻夹住苦瓜种苗的茎基部,缓缓提起,即从穴盘中取出种苗,带土定植于垒好的圆土堆上,栽苗深度与介质高度一致为宜,上面盖一层薄土,不得将覆土压实,以免伤根,定植后一定要及时浇足定根水,若露出根部,可少量覆土。嫁接苗定植时一定要将嫁接口尽可能的远离土面,浇水施肥尽量不要弄到伤口上,在定植10天左右,伤口完全愈合后取下嫁接夹。在4月份前定植于大田的,应加盖小拱棚保温。
3.苗期管理定植后10天左右,用农友公司的叶绿精500倍液灌根2~3次(嫁接苗在苗期切不可用含氮量高的化肥),有利于及时提苗,增强植株抗性。定植成活后的苦瓜抽蔓很快,要及时用细编织带牵引以利瓜蔓上架。
4.整枝管理从基部算起,1m以下之侧蔓通通摘除,只留一根主蔓上架。到了中后期,满架的枝蔓挂果极多,此时要及时摘除过分密闭和细弱的侧枝以及黄叶、病叶,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延缓植株衰老。
5.肥水管理苦瓜结果量大,采收期长,需肥量也大。在开花初期用农友公司的开花精喷施,促进开花结果。从结果初期开始,一般5~7天追施高效复合肥每亩10kg和适量的农家肥。苦瓜需水量大,田间应保持一定的湿度。
6.病虫害防治
(1)瓜食蝇多发于7~10月。可用毒饵诱杀成虫。用香蕉皮或菠萝皮(也可用南瓜、番薯煮熟经发酵)40份,90%敌百虫晶体0.5份(或其他农药),香精1份,加水调成糊状毒饵,直接涂在瓜棚篱竹上或装入容器挂于棚下,每亩20个点,每个点放25g,能诱杀成虫。在成虫盛发期,选中午或傍晚喷洒灭杀毙(21%增效氰・马乳油)、50%敌敌畏乳油、2.5%溴氰菊酯等均有效。因成虫出现期长,需3~5天喷1次,连续2~3次。
(2)蚜虫多发于4~7月。可用尿洗合剂防治,即亩用尿素250g,洗衣粉100g加水50kg搅拌成尿洗合剂,待尿素与洗衣粉全部溶解后喷雾,吡虫啉、大功臣、快杀灵、扑虱蚜、一遍净、灭蚜菌、敌百虫等(同时防病毒病)。
(3)根结线虫多发于6~10月。幼苗时易被侵染。定植前用3%的米乐尔颗粒剂或10%益舒宝颗粒剂5~7kg/亩混细土50kg撒施,定植时用2.5%阿维菌素5kg/亩穴施。
(4)病毒病多发于5~6月。苗期喷施病毒2000、病毒必克、病毒灵、毒尽等药剂预防,同时注意防治蚜虫。
(5)霜霉病多发于5~10月。选用雷多米尔、安克锰锌、杜邦克露、烯酰吗啉、乙膦铝锰锌、克露等农药防治。
(6)枯萎病多发于6~10月。选用五氯硝基苯、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敌克松防治,如果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毁,撒施生石灰。
关键词 刺槐;利用价值;嫁接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2.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173-01
Abstract The utilization value of locust was introduced.Aiming at two types of methods such as branch-grafting and bud-grafting,the grafting propagation techniques of locust were summarized,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locust seedlings.
Key words locust;utilization value;grafting technology
刺槐原产美国,引入中国后称为洋槐,又因其与国槐的叶片等基本特征相近,加之其枝具皮刺,故命名为刺槐。刺槐是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林建设及发展畜牧业的优良品种,而且因为其生长快、适应性强、材质优良,所以是我国主要的造林树种[1-2]。刺槐具备一定的抗旱能力,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在盐碱土(含盐量
1 刺槐的利用价值
1.1 工业用材
刺槐木材属硬杂木,具有材质坚硬、厚重的优良特性,可以用作矿柱用材、运动器材、工具把柄、机械部件、车轴、车轮、桥梁构件等,经济价值高。木材负荷超过抗压极限强度70%时,破坏面呈纤维状犬牙交错状,产生“咯吱咯吱”的警戒响声,可以耐受较长时间的破坏过程。刺槐木材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和韧性,可以用于海带养殖、造船等各类工程,还可以制作农具零件、滑雪板、地板、铁轨枕木、木橇等。
1.2 景观绿化
刺槐树形美观,树冠高大,叶色鲜绿,常作为庭荫树和行道树进行栽植,其花朵为白色且具香气,在开花季节与绿叶相衬十分美丽。结合刺槐的生长特性,还可作为先锋树种用于荒山荒地、工矿区的绿化工程。
1.3 食用与药用
刺槐的花具有食用功能,可泡茶或者烹制菜肴;槐花可以保健护肤,其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芳樟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苄醇、橙花醇等;根皮、枝叶可以用来健胃通肠、抗菌消炎,颇具药用价值。
1.4 用作肥料与燃料
刺槐的枝丫、树根易燃,是上等薪炭材,燃烧时具有发热量大、火力旺、着火时间长等优点。此外,槐树的叶还可作为畜禽养殖的饲料,也可以沤制绿肥用于农业生产。
2 刺槐嫁接技术
刺槐可以运用嫁接技术进行繁殖,一般于夏秋季进行,采取枝接和芽接等嫁接方法均可。对金枝国槐可以进行就地嫁接,即对1~2年的国槐进行截干,高度距离地面10~30 cm,随剪随接,并将接穗用塑料薄膜封顶。高接换头也是常采用的方法,将3~5年的实生刺槐树截断后,选用健壮枝嫁接,断口处直径在3 cm以上均可,每个枝头上接上接穗1~3个,并用塑料薄膜将穗封顶。还可以采用离地嫁接的方法,挖出1年的实生苗在室内嫁接,接穗可以不封顶,但是为了减少水分散失,栽植时必须将其埋入地下,封顶栽植时接穗可露出地面。通过嫁接栽培,可以使母本的优良特性得以延续,从而生产出优良的苗木,因此有必要掌握刺槐的嫁接技术,从而为刺槐苗木的扩大生产提供保障。
2.1 枝接
枝接法也称为插皮接法,是刺槐嫁接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选择普通刺槐作为砧木,一般2年左右的即可。选取带有4~5个芽的枝条作为插穗,于清明前截取,待树皮脱离、树叶开始流动时进行嫁接。进行枝接的时候,先从树枝下端芽的背面削一刀,应当超过髓心,形成平直的削面,长为3~5 cm。于长削面背面末梢再削一个小削面,长为0.4~0.7 cm。平滑地剪断,避免劈裂,留芽2~3个。将接穗长削面两侧分别削成尖削形,注意削口应当平直,操作力度要轻。树干上选择相对光滑的部位进行垂直切入,根据接穗长度的1/3~1/2确定切口长度。插穗的长削面朝向木质部,于树干的木质部与韧皮部中间插入接穗,接穗背面对准树干切口正中,注意削面的上部应当留出0.2~0.4 cm。在完成嫁接后及时除萌,以保证接芽的养分供应,提高嫁接成活率[3-4]。针对不同立地条件,设置保护措施。为了防止接芽劈断或风折,应当设置支撑物。在确保树木成活后,应当解除捆绑物,以免阻碍生长,同时做好松土除草的工作,及时防治病虫害。嫁接后未成活的树木还可以有效利用,可以从树干中选留健壮的一株翌年再次嫁接。
2.2 芽接
利用芽接方法可以成功育出当年成品苗,砧木苗在温室中培育,当年6月即可进行芽接繁殖。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将刺槐种子与湿度为80%的沙子进行混合,于0 ℃条件下进行沙化低温休眠处理,放置于背阴处,但应避免结成冰块。处理约50 d即可进行温床催芽,当40%的小芽出现时可在温室进行栽种。小苗在温室中生长至基部达到5 mm时可以用于嫁接。为避免嫩芽失水,接芽应随采随接,以利于成活。选取与接穗直径较为接近的枝条,否则难以吻合,易造成死亡,接刀在砧木基部向下斜切一刀,剪除预接部位以上8~10 cm处其他枝条。从砧木切口上方2.5 cm处向切口削1个舌状槽,深度以达木质部2 mm为准。对接穗采用相同的方法切取舌状芽片,大小与切口相同,然后用塑料膜绑紧。为集中养分,并促使接芽迅速愈合,从接芽向上保留叶3~4片,其余部分全部剪去。
高枝嫁接一般在春季进行,并且注意及时除萌。为防止被风吹折,当接芽长到4~6 cm时,要及时固定在预留的砧木上。秋季芽接的苗木,翌年入春后在芽接点以上18~20 cm处截干。夏季剪去砧木长出的枝条,一般修剪3~4次即可。接芽枝条长到8~10 cm时,在靠近基部处将其缚在活桩上;长到20~25 cm时,再在上端缚1次。接枝木质化后可以切去活桩,继续留在大田培育大苗。
3 结语
刺槐嫁接技术总的要求是做到“快、准、光、净、紧”。所谓“快”,就是指动作要快,道具要快;“准”是指树干配接穗形成层要对准;“光”是指接穗的切面要光洁平整;“净”是指刀具、削面、切口、芽片等要保持干净;“紧”是指绑扎要紧。在嫁接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三不”原则,即下雨天不接、刮大风不接、不适时不接。
4 参考文献
[1] 王国利.刺槐的特性、栽培技术及作用[J].绿色科技,2010(4):80-82.
[2] 宋永芳.刺槐花的化学成分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1992(4):321-325.
5嫁接成活率为80%,其他两个后代达到了100%。结合枝条综合性状考虑,杂交后代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1生长势强,枝条伸长性好,少刺,有望成为抗月季根癌病、根腐病的复合砧木品种。
关键词:月季根癌病;根腐病;砧木
中图分类号:S685.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
近年来,月季(Rosa hybrida Hort.)的根癌病和根腐病对花卉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月季根癌病是由根癌土壤杆菌[Rhizobium radiobacter(Bei. et Van Deldan) Prilzam][1]引起的一种土传根系病害,一旦感染,会扩散至植物全株,导致植株生长迟缓,生长势减弱,而且目前还没有办法防除。月季根腐病于2001年在日本被发现,是由Pythium helicoides Drechsler引起的一种高温型土传根系病害[2],一旦感染,根部褐变,叶片黄化,最终导致植株死亡。在花卉育种领域,抗病育种与高观赏价值育种同样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所重视;抗性品种的育成,不仅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在栽培方面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这对于发展可持续性环保型农业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在月季生产中,国外已广泛应用了嫁接苗,嫁接植株在生物产量、冠幅及抗病害等方面都高于自根繁殖植株;繁殖月季嫁接苗在中国的推广也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并且抗病砧木的应用,无论月季接穗品种有无抗病性,都能使其在病害防治方面具有可能。因此,选育抗病砧木品种成为当前月季应用研究的重要课题。筛选对月季根癌病表现出一定抗性的砧木品种虽然有报道[3-5],但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却未见普及。周林等[6]利用组织培养幼苗接种法对24个切花月季品种进行根癌病鉴定,发现R. hybrida cv. PEKcougel对根癌病表现出极高的抗性,并且抗性能够遗传给后代;而R. hybrida cv. Dukat和R. hybrida cv. Golden Emblem为易感品种[7]。在月季根腐病方面,虽然蔷薇(R. multiflora Thunb.)品种R. multiflora cv. Matsushima No.3对根腐病具有很强的抗性[8],但由于枝条细弱,不适合嫁接,而未能推广。因此,试验利用R. hybrida cv. PEKcougel对根癌病的抗性与R. multiflora cv. Matsushima No.3对根腐病的抗性,将这2个品种进行正、反杂交,并利用胚挽救技术,得到杂交后代;然后对获得的杂交后代进行根癌病、根腐病抗性评价,通过无性繁殖及嫁接亲和性试验,筛选抗根癌病、根腐病的后代,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2009年5月, 以R. hybrida cv. PEKcougel为母本,4倍体R. multiflora cv. Matsushima No.3为父本[9],进行了人工杂交授粉,再利用胚挽救技术成功获得杂种后代,并利用R. multiflora特异引物SCAK16[10]进行杂种鉴定,最终确认获得了3株杂交后代,即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1、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5、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6。
1.2 根癌病抗性鉴定
1.2.1 供试菌株 供试菌株为日本国岐阜县从月季肿瘤分离得到的根癌土壤杆菌R. radiobacter菌株GOU1[6],原菌活化采用YEB培养基(Bacto牛肉膏5 g/L+Bacto酵母提取物1 g/L+蛋白胨5 g/L+蔗糖5 g/L+MgSO4・7H2O 0.493 g/L,pH 7.2),活化后菌液浓度为1.0×1010个/mL。
1.2.2 接种 接种鉴定法为岐阜大学开发的瓶外浸蘸法。根癌病鉴定的抗病对照品种为R. hybrida cv. PEKcougel,感病对照品种为R. hybrida cv. Dukat。选择杂交后代从植株根部发出的15~25 cm长新梢,从上部完全展开的幼叶开始,把向下的头2个节间作为鉴定材料。样品用洗洁精溶液清洗,再用流水冲洗20 min,然后用70%乙醇灭菌1 min,于超净工作台内,先用1% NaClO灭菌20 min(加2~3滴Tween-20),然后用无菌水浸泡冲洗5次。再在超净工作台上将节间横切成厚度为(5 mm±1 mm)的小段,放入浓度为1.0×1010个/mL的菌液内浸染5 min后,置于没有添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内,25 ℃、3 000 lx、16 h日常条件下共存培养72 h。然后将节间小段依次浸入浓度为100、200、500 mg/L的Claforan溶液内约1 min,振荡洗净,再置于添加了100 mg/L Claforan的MS培养基内继代培养6周,每周更换相同的培养基。试验重复3次,每次每个杂种后代月季节间小段接种培养30个以上。
1.2.3 抗病性评价 培养6周后,观察是否形成愈伤组织,利用Otten纸电泳法[11]分析成活的愈伤组织是否为肿瘤。将需要鉴定的愈伤组织研磨、离心,取上清液点样于层析滤纸上,以胭脂碱(Nopaline)标准品为对照,10 mg/mL的亚甲基蓝作为电泳标记。电泳液为甲酸∶乙酸∶灭菌水=1∶3∶10混合液。电泳结束后,将层析滤纸干燥,喷染色液(Phenanthrenequinone 10 mg+99%乙醇50 mL∶NaOH 5 g+60%乙醇50 mL=1∶1),再次干燥,然后用紫外灯检测仪观察是否出现荧光斑点,判断是否为肿瘤。
愈伤组织形成率=形成愈伤组织的成活节间茎段/成活节间茎段总数×100%。
肿瘤形成率=形成肿瘤的成活节间茎段/成活节间茎段总数×100%。
1.3 根腐病抗性鉴定
1.3.1 供试菌株 供试菌株为岐阜县从微型月季根部分离得到的高温型土传P. helicoides菌株B5[2]。接种源为利用Glassblade法[12]形成的游走子,再利用血球计数板将游走子密度调整为1.0×103个/L。
1.3.2 接种 接种鉴定法参照文献[8]的方法,根腐病鉴定的抗病对照品种为4倍体R. multiflora cv. Matsushima No.3,感病对照品种为R. hybrida cv. Nakashima 91。分别取杂交后代从植株根部发出的70~100 cm长的新枝条,剪成含一个芽点的3~5 cm长的插穗,基部轻蘸0.5%吲哚丁酸(IBA)粉剂,扦插于含草炭的混合培养土与蛭石为2∶1的基质中。将生根的插穗进行接种,1周后调查根部褐变度,褐变指数按以下7个级别实施调查,①0.0,健全的白根;②0.5,轻微褐变;③1.0,少部分褐变;④ 1.5,全体50%褐变;⑤2.0,全体75%褐变;⑥2.5,地上部存活,根部褐变;⑦3.0,地上部枯死,根部褐变。再按下列计算公式算出褐变度。试验重复3次,每次每个品种鉴定30个插穗以上。
褐变度=Σ(褐变指数×褐变株数)/(最大褐变指数×调查株数)×100%。
1.4 扦插成活试验
对照砧木品种为香水月季[R. odorata(Andr.)Sweet.]及4倍体蔷薇品种R. multiflora cv. Matsushima No.3。剪取新发的成熟枝条,去掉下部较粗部分和上部未成熟部分,每个插穗留一个芽眼,轻蘸0.5% IBA,利用穴盘进行扦插,扦插基质为2∶1含草炭的混合培养土与蛭石。扦插环境为温度(23 ℃±2 ℃)、湿度90%以上、光照度4 000 lx的全光照自动喷雾育苗室。扦插生根培养一个月后,调查生根率。5个品种(单株)都重复3次,每次50株以上。
扦插成活率=生根插穗数/插穗总数×100%。
1.5 嫁接亲和性试验
对照砧木为香水月季,处理砧木是3个杂种后代,接穗品种是R. hybrida cv. Samurai 08,嫁接法为贴接,用夹子夹住。嫁接2个月后调查了嫁接成活率。每个嫁接组合一次性嫁接100株。
嫁接成活率=成活植株数/嫁接株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月季根癌病鉴定
继代培养6周后,统计了存活茎段的愈伤组织形成率,结果见图1。从图1可见,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1、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5、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6的愈伤组织形成率分别为28.8%、27.3%、20.5%,显著低于R. hybrida cv. Dukat的91.2%(P0.05)。在仍醇に氐淖饔孟拢即使根癌病菌侵染未成功,茎段也会形成愈伤组织,肿瘤与愈伤组织用肉眼无法判别;因此又对存活茎段形成的愈伤组织是否为肿瘤进行了鉴定,其肿瘤形成率见图2。从图2可见,R. hybrida cv. PEKcougel的肿瘤形成率为0,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1、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5、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6的肿瘤形成率分别为22.4%、26.4%、20.5%,显著低于77.2%的R. hybrida cv. Dukat(P
2.2 月季根腐病鉴定
供试植株接种一周后,插穗褐变度情况见图3。图3所示,感病品种R. hybrida cv. Nakashima 91的褐变度为55.5%,抗性品种R. multiflora cv. Matsushima No.3的褐变度为8.8%。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1、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5的褐变度分别为24.1%,25.8%,都显著低于感病品种R. hybrida cv. Nakashima 91(P
2.3 月季扦插成活率
扦插易成活是作为砧木的重要指标之一,试验的扦插成活率情况见图4。从图4可见,对照砧木香水月季和蔷薇R. multiflora cv. Matsushima No.3都达到了100%,而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1、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5、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6的扦插成活率分别为73.6%,68.5%,71.8%,3株杂交后代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2个砧木品种的成活率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P
2.4 月季嫁接亲和性
作为砧木品种,嫁接亲和性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试验达到的嫁接成活情况见图5。从图5可见,砧木品种香水月季与接穗品种R. hybrida cv. Samurai 08嫁接后的成活率为100%,杂交后代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1、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6作为砧木与接穗的嫁接成活率也达到了100%,但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5的嫁接成活率却为80%,低于香水月季及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1、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6的水平。
3 小结与讨论
采用日本岐阜大学开发的月季根癌病鉴定的瓶外浸蘸法,测试得到的根癌病抗性品种R. hybrida cv. PEKcougel、感病品种R. hybrida cv. Dukat的肿瘤形成率分别为0、77%,与In vitro法鉴定得到的发病率情况基本一致[4,6],表明瓶外浸蘸法鉴定根癌病具有实用性。Zhou等[13]报道,鉴定月季根癌病的In vitro法,首先需要将试验材料进行组织培养,达到能够进行根癌病鉴定的要求后才能实施,其操作费时、费工。而新开发的瓶外浸蘸法,可以直接使用植株新梢,操作简便、可行,如果要进行大批量实验材料的鉴定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时间与人力。但此方法使用的新梢容易受栽培环境、施肥时期、修剪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要求将鉴定植株在相同条件下栽植管理。本试验所采枝条的月季均定植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保证了试验材料栽培管理的一致性。
试验在侵染茎段培养过程中,出现了褐变枯死的茎段,而且还发现了有已形成愈伤组织而枯死的茎段,未形成愈伤组织褐变枯死茎段的枯死时期与病菌感染成功时间的前后无法判定;此外,植物外植体离体培养时,条件适宜可形成愈伤组织[14],分析试验里形成愈伤组织的枯死茎段可能是受根癌病菌感染后形成的肿瘤,也可能是未感染、单纯形成的愈伤组织,所以,以上2种情况的褐变枯死茎段的肿瘤形成率无法判断。由于试验只使用了生存的茎段统计肿瘤形成率,根癌病抗性品种R. hybrida cv. PEKcougel、感病品种R. hybrida cv. Dukat的肿瘤形成率与前人结果[4,6]对比基本一致,表明了数据统计的可行性。5个试验材料间虽然愈伤组织形成率与肿瘤形成率的趋势基本一致,但经鉴定,形成的愈伤组织并不一定就是肿瘤,所以建议对形成的愈伤组织进行肿瘤鉴定,以肿瘤形成率为判定结果。
3株杂种后代根腐病褐变度都为20%左右,对根腐病都具有较强的抗性,进一步表明抗根腐病品种R. multiflora cv. Matsushima No.3的抗性是可遗传的,这与文献的研究结果[15]是一致的。目前,虽然日本以外的国家没有月季根腐病发病的报道,但由于月季在国际市场上日益频繁的流通,增加了各种病害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可能性。同时,月季嫁接苗的使用也必将是月季产业的发展趋势,所以,抗月季根腐病砧木品种的育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试验里杂交后代的扦插生根率为70%左右,虽然未达到常用砧木品种100%的成活率,但据日本月季生产者说也是充分达到了砧木品种的要求。并且扦插生根率受环境条件及枝条状态影响较大,其扦插成活率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嫁接亲和性试验的嫁接法是在日本普遍应用的将砧木与接穗的接合部分用夹子夹住的方法,接穗R. hybrida cv. Samurai 08是日本红色月季的主栽品种。虽然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5的嫁接成活率为80%,但整体来看,杂种后代具有较高的嫁接亲和性。另外,试验还对不同嫁接组合的愈合情况做了石蜡切片观察(数据未使用),其接口均愈合良好,没有发现不良现象。
试验结果表明,3株杂交后代均具有较强发枝力及枝条伸长性,其中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1、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6的刺密度较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5少,与香水月季同等程度。综合考虑后认为,R. hybrida×multiflora F1 No.1更有望成为抗根癌病、根腐病的复合砧木品种。
参考文献:
[1] YOUNG J M,KUYKENDALL L D,MARTINEZ-ROMERO E, et al. A revision of Rhizobium Frank 1889,with an amended description of the genus, and the inclusion of all species of Agrobacterium Conn 1942 and Allorhizobium undicola de Lajudie et al. 1998 as new combinations:Rhizobium radiobacter, R. rhizogenes,R. rubi,R. undicola and R. vitis[J]. Int J Syst and Evol Microbiol,2001,51:89-103.
[2] KAGEYAMA K,AOYAGI T,SUNOUCHI H,et al. Root rot of miniature roses caused by Pythium helicoides[J]. J Gen Plant Pathol,2002,68:15-20.
[3] BOELEMA B H. Resistance of rose rootstocks to crown gall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J]. Int J Exp Pathol,1969,75: 147-150.
[4] ZHOU L,SUZUKI K,NARUSAE T, et al. In vitro testing of rose rootstocks resistance to crown gall disease[J]. J Japan Soc Hort Sci,2000,69:171-175.
[5] 赵晓兰,苏晓华,韩 益,等.抗月季根癌病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J].林业科学研究,2005,18(6):676-681.
[6] 周 林,木邦典,福井博一,等.In vitroにおけるバラの根^がん[病抵抗性の品Ng差[J].@WjI,1999,68:440-445.
[7] ZHOU L,TAN B S,FUKU I H,et al. Resistibility against crown gall disease in progenies between resistant ‘PEKcougel’ and susceptible‘Dukat’ of rose[J]. Acta Hort,2001,547:69-74.
[8] LI L,KAGEYAMA K,KINOSHITA N,et al. Development of bioassay for resistance to rose root rot disease caused by Pythium helicoides[J]. J Japan Soc Hort Sci,2007,76:79-84.
[9] FUKUI H,YOKOTA T. Tetraploid induction by colchicine and oryzalin in Rosa multiflora[J]. Acta Hort,2007,751:313-322.
[10] ZHUANG D,AOKI Y,KAGEYAMA K,et al. Development of species-specific SCAR markers for identification of rose species,Rosa multiflora[J]. J Japan Soc Hort Sci,2013,82(1):78-82.
[11] OTTEN L M,SCHILPEROORT R A. A rapid micro scal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lysopine and nopaline dehydrogenase activities[J]. Biochim Biophys Acta,1978,527:497-500.
[12] WATERHOUSE G M. Key to Pythium pringsheim[J]. Commonw Mycol Inst Mycol Pap,1967,109:1-15.
[13] ZHOU L,FUKUI H,MATSUMOTO S. In vitro inoculation test to resistance of crown gall disease on rose[J]. Combined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Plant Propagators Society,1996,46:750-754.
关键词: 西瓜;嫁接育苗;技术
西瓜地连作多年后,极易产生西瓜枯萎病。西瓜枯萎病为西瓜一大病症,是土传性病害,多发生在果实膨大期,至采收前植株萎蔫枯死。凯里市榕江、黎平等地瓜农通过采用西瓜嫁接换根技术来克服西瓜重茬连作障碍、防治枯萎病,在西瓜生产上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笔者现将西瓜嫁接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1 嫁接砧木及西瓜良种的选择
合理选择西瓜砧木是提高嫁接成活率、保证西瓜品质、增加产量的关键因素。常用的西瓜砧木有黑籽南瓜、勇士(野生西瓜杂交1代)、地方葫芦品种和瓠子等砧木品种。西瓜品种的选择, 原则上适合当地种植的西瓜品种均可作为接穗品种。
2 西瓜嫁接换根、培育壮苗
因西瓜嫁接宜在无风、无阳光直射、气候温和,且空气湿度较高的环境下进行,故生产上一般采用简易的塑料大棚内加小拱棚来提供满足西瓜嫁接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2.1 苗场选择 苗场应选背北向阳,避风光线好,水源方便,不易积水之地。
2.2 大棚制作 一般情况下,生产上为便于嫁接、管理和降低成本,棚架可做成宽4 m、长10m、高 1.5 m的中等式大棚。棚架材料可就地取材,如树木、竹子等。棚内做成2个平行的畦面,畦面应平且疏松,畦面高10 cm、宽1 m、长8 m,每个中等式大棚能出苗6 000株左右。
2.3 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的土质要求疏松、肥沃、无病菌、无虫卵、无杂草种子。营养土的配制:用70%稻田土、29%土杂肥、1%过磷酸钙等混合打碎过粗筛后堆制,并对营养土进行消毒杀虫处理。消毒杀虫办法:可用杀菌剂托布津、代森锌、敌克松和百菌清等对营养土进行灭菌,可用喷雾器喷雾,边喷边将营养土翻匀;可用敌敌畏、敌百虫等杀虫剂对营养土进行杀虫。消毒处理好的营养土要堆制好并用塑料膜盖上,于播种前7 d将膜揭开。
2.4 营养钵准备 营养钵一般制成高10 cm,直径约7 cm的纸质圆筒或用塑料营养袋,备足9万~10.5万个/hm2。于播种前将营养土填入营养钵中,填土时应松紧适中,并将填好营养土的营养钵紧靠整齐地排放于大棚的育苗畦上。
2.5 适时催芽播种 采用插接法要求砧木苗大一些,应先播种砧木,西瓜种晚播7~10 d或砧木出土时再播种经催芽的西瓜种子。
2.5.1砧木种子的催芽、播种及幼苗的培育。先用55℃温水浸种,随时搅拌直至水温接近常温,浸种8~12 h,取出后用毛巾将种子表面黏液擦去,用牙齿或其他工具将种子脐部轻轻嗑开口,再用湿毛巾将种子包好,放在30~35℃条件下催芽36~48 h,待种子芽长0.2~0.5 cm时即可播种。播种在大棚内进行,将种子播于畦上排放好的营养袋内,每袋1粒。播种时先用竹筷在袋中间插一小孔,小孔深2~3 cm,然后将发芽的种子胚根朝下,种子平放,盖上细土,并立即一次性浇上水,使营养土湿透。畦面上盖上1层农膜,加盖小拱棚,再扣上大棚。砧木种子出苗后,若有些苗的子叶没有脱壳,应进行人工去壳,待苗长到适龄时进行嫁接。
2.5.2 西瓜种子的催芽及接穗的培育。西瓜种子先用55~60℃温水浸泡15 min,或用1.5%福尔马林浸种0.5 h,然后洗净用温水浸种4 h,取出擦净,将种子均匀地播在育苗盘的河泥沙培养基上,并撒上1层厚约1 cm的河泥沙,并盖上湿毛巾,毛巾上盖严1层农膜保湿,将盘置于30℃的催芽场中,待种子发芽破土后,温度应控制在25℃左右,继续让其在盘中生长至嫁接适龄期,即可取出转移至大棚内嫁接。
2.6 适时嫁接 采用插接法,接穗西瓜以2片子叶的合掌期至子叶展开为度,砧木苗以第1片真叶长l~3 cm时为最佳时期。插接要选择大小适宜的砧木,用刀片削除砧木生长点,然后用竹签由芯部插入呈45°的斜楔形孔,深度约1 cm,以不划破外表皮,隐约可见竹签为宜,注意不要插入茎空心处。再取接穗苗,将穗苗用不受枯萎病菌污染的清冷水洗净,在嫁接苗子叶下1.5 cm处用刀片切一楔形面,长度大致与孔的深度相同,然后左手拿砧木,右手取出竹签,随即把接穗削面朝下插入孔中,使砧木与接穗切面紧密吻合,同时使砧木与接穗子叶呈十字形,即嫁接完毕。
2.7 嫁接苗的管理 嫁接完毕后,应将小拱棚和大拱棚扣上,以保湿保温。
2.7.1 保温。嫁接苗愈合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夜间不低于18℃,超过40℃或低于10℃都会影响成活率。因此,晴天应遮阴防高温(遮阴可用稻草制成草苫盖在大棚上降温),夜间采用覆盖保温。
2.7.2 保湿。嫁接前苗床应一次性浇透水,要保证棚内相对湿度在95%以上,嫁接完毕用喷雾器喷水增加苗床内湿度,使湿度饱和。大棚和小棚膜要压严压实以防湿度降低,以瓜叶上挂有水珠为宜。如湿度过低,可采用喷雾器向地面、空间喷雾,但在伤口愈合前,勿往苗上浇水,约10 d后嫁接苗长出新叶成活,可直接浇水。
2.7.3 遮光。嫁接后棚顶用遮盖物覆盖遮光,避免阳光直射。3 d后早晚可去掉遮盖物,以后视苗情逐渐增加透明度,延长透光时间,最后完全撤除遮盖物。
2.7.4 通风换气。嫁接3 d后,每天可揭开薄膜两头换气 1~2次,5 d后应逐渐增加通风量,通气时间由短到长,10 d后嫁接苗基本成活,可按一般苗床管理,20 d左右可定植。
2.7.5 摘除砧芽。砧木摘除生长点后,仍有侧芽陆续萌发,要及时抹掉。
参考文献
[1] 满红. 西瓜多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6(11):15.
[2] 章东方,潘泽义,顾江涛,等. 嫁接西瓜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J]. 农技服务,2007,24(3):68-69.[3] 吴永堂,彭乃高. 西瓜田间管理技术[J]. 农技服务,2007,24(7):35-36.
[4] 陈舟霞,钱丽芳. 西瓜高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7,2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