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设计与文化的案例范文

设计与文化的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设计与文化的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设计与文化的案例

第1篇:设计与文化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精益管理;电力企业

作者简介:郭飞云(1987-),女,福建福安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助理讲师。(福建福州350009);居和敏(1981-),男,广西桂林人,广西电网南宁供电局城西分局,助理工程师。(广西南宁530031)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123-02

安全是电力企业常谈常新的主题,安全文化是电力企业中个人和集体安全价值观、安全态度、安全能力和安全行为方式的总和,是电力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

建设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将每位员工的热情都引入到日常生产工作中去,积极地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进而建立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因此在电力企业开展安全文件建设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

一、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是改善和创新企业安全工作的必要前提,供电企业各级领导对安全工作均非常重视,将安全放在首位,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1]。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下,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所减少,不过相当于其他行业来说仍是不少。究其原因与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的特性有一定关系,与员工个人的操作也存在着很大的关系,但也与公司在安全文化精神引导的投入不足有关。定期的员工常规安全培训、事故案例分析、安全知识竞赛,虽然能起到一定的安全警示作用,但并没有让每个员工从自我意识上深入地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供电企业目前的安全培训还不够系统,很多员工对日常生产工作方面的安全知识了解较多,但当员工面临应急事件时该如何处置方面的安全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因此难免出现问题,违章作业、违规指挥、违反劳动纪律以及习惯性违章现象时有发生。

供电企业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引进了不少先进科技技术、设备,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员工的安全,但在引进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体系有所欠缺。

在电力企业工作中,完善的规章制度,健全的监督管理网络,先进设备的安全投入和奖惩的力度逐年加大,为确保发电厂安全稳定运行,确保职工生命安全与健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安全生产的硬件和软件的安全保障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的情况下,事故隐患依然不能杜绝。通过对班组安全生产现状的思考,我们充分认识到:技术的措施只能实现一定层次的基本安全要求,要实现“除不可抗力,任何意外和事故均可避免”的目标,要实现根本的安全,最终的出路还在于安全文化。安全生产不能再处于“发生事故―整改―检查―再发生事故―再整改―再检查”的不良循环中。

安全文化进班组不仅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促进安全生产的新的工作基石。实践证明,只有超越传统安全监督管理的局限,用安全文化去塑造每一位员工,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来激发职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才能确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

二、基于精益管理的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精益管理简介

“细节决定成败”已成为人所共知的常识,任何一个细节上的麻痹大意和管理上的疏忽失误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要远离事故,就必须克服细节上的疏忽和管理上的粗放。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安全生产必须走精益管理之路,唯有求精、求细,才能更好地为安全生产护航[2-3]。

2.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精益化建设的原则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根本,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其总体目标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建设安全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形成一种学习安全文化的良好氛围,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体系,最终形成安全生产的行为标准,实现持续的安全生产。

精益管理的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它通过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管理灵活性等手段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同时,精益管理把责任下放到组织结构的各个层次,采用小组工作法,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把缺陷和浪费及时地消灭在每一个岗位[4]。精益管理的理念符合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企业全员的精益管理意识。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是领导层的认识和决心,更要调动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强化职工的主动性,让企业全员都成为安全管理的参与者。通过创建精益安全文化,形成支撑员工与企业生命的一种精神力量,即创精益品牌,做精益人,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永无止境的追求零浪费及面对应急事件处置时的快速反应。

(2)坚持长远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的原则。由于安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因此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显著的、根本的效果,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过程,应该紧密围绕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分层、分步的实施。准确把握远景和近况的关系,做到远近结合,准确把握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做到全面统筹,准确把握主要和次要的关系,才能抓住根本和关键。从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每一项工作抓起,点滴创建,点滴培育,循序渐进,积累经验,扎扎实实地把创建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3)坚持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直接为安全生产服务,因而必须在建设的形式和具体措施上体现出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起到指导、规范职工意识、行为的作用。

(4)坚持注重应用、务求实效的原则。推行精益管理,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但关键还是要抓好应用,要在应用中牢固树立务实的工作态度,从空中落回实地,避虚就实,化思想为行动。力争取得实效,实现细化、量化和标准化,在安全管理体系各个环节用细节说话,用数字说话。比如在对事故可测算、可量化、可对比的实际经济效益。避免纸上谈兵,生搬硬套,努力将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与公司的实际需求、业务特点和管理基础紧密结合,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和提高,形成富有电网特色的精益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实践体系。

3.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精益化建设的实施途径

(1)以精益管理理念实施安全文化过程教育。班组员工的电力企业基层员工,对其安全文化建设是整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安全文化进电力企业班组不仅仅是一种安全文化发展的趋势,更是一种促进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基础。班组安全文化是为人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享受安全文化给员工带来的快乐和舒心。

精益管理的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而电力企业在经历事故的痛楚之后,便是教育、教育再教育,教育的成效可能是面对接二连三的事故。因此有必要注重员工的安全文化过程教育环节,从思想根源上解决无效的劳动。

首先,除了让员工学习必需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之外,重要的是增加自身的安全意识,具备正确的安全人生观。只有自己意识到人身安全最为宝贵,员工才会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其次,通过对事故过程的分析,认识到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事故的责任者和防范措施,举一反三,对类似作业进行危险源辨识,提早作出预防对策。再次,员工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或过于自信,需按规程标准化作业,将操作过程控制到安全状态。最后,企业要关心员工,对于他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面对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分散心理的因素,从心忠诚于企业的发展。

(2)以精益管理思想标准化组织措施、规范化技术措施。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其中一个重点就是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怎样去实践安全理念和完成生产工作。措施即是落实安全理念和具体工作的方法。

精益管理目标把缺陷及时消灭在每一个环节,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不能照搬照套电业安全规程,而是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性制定符合企业的组织措施,一个措施制度对应一个环节,把好每个环节也即是把好了组织措施的安全关口。

技术措施的标准化包括操作、巡视、检修三个环节的标准化。一是操作标准化要求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所有操作都执行标准程序,特别是对关键的步骤,有关部门负责人必须到场签字,保证从各方面督促操作标准化的实施。二是巡视标准化应着重体现在精细性、数字化、时间性和责任性。三是检修作业标准化着重以“事前分析、事后总结”为思路,实行现场作业标准化,纠正作业中盲目蛮干、习惯性违章等毛病,同时实行作业监督标准化管理,严把作业安全关、质量关、进度关。

(3)以精益管理思想完善安全目标管理制度。精益管理把责任下放到组织结构的各个层次,从公司到各生产部门、班组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通过建立组织、确立目标、落实责任、制定计划、开展活动、设计考核与激励机制、确立新的目标等一系列活动形成闭环管理,将精益项目安全管理模式建立起来。例如,运用科学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使安全文化建设体现于企业的组织、流程、政策之中,努力改善职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5]。

实行群众安全监督检查和重大隐患责任追究制度,实现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通过对安全目标的分解,使每个责任人都明确职责和任务。比如在线路和设备管理过程中,划分设备责任人,建立设备台账,让每个设备主人了解自己负责的设备,熟悉其运行状况,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为快速的事故抢修做好基础。

闭环流程中定目标、做计划都相对容易,关键环节是“开展活动”,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增加对精益管理的理解,从实际效果中感受精益管理的魅力。因此,要注重抓好培训和开展活动。

(4)以精益管理思想完善应急处置体系。精益管理注重提高质量,因此应急预案特别是电力企业重大活动仪式的保供电方案的制订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可能性,既要以常规预案为基础,又要从政治高度完善预案条款,增强电力人的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使预案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应急预案的实施不仅仅是对紧急事件的简单练习,需融入到各管理部门、职能部室、班组的日常培训工作中,通过实际演练及演练后的集中讨论可以发现应急预案中的不足和缺陷,并在实践中加以补充和改进;通过实际演练可以使应急人员和事故当事人了解当紧急事件发生时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如何协调各部门等,提高应急响应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使事故中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结语

安全生产必须走精益管理之路,需要从实事、细事做起。唯有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求精细、做到位、重实效才能真正地把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好、做扎实。但实现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精益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将是一条漫长的、需要在不断探索中前进的路。只有在实际应用中勤于总结,善于思考,不断积极实践探索有效的实现途径,才能真正的让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在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安军.对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研究[J].供电企业管理,2006,(3):40-42.

[2]连浩,赵向东,张东生.建设项目精益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62-64.

[3]艾嘉祥,冯浩.对电力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J].电力安全技术,2006,(8):18-20.

第2篇:设计与文化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 HSE管理;特种车辆;安全文化;安全行为

中图分类号:U4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4-0076-02

1 安全文化建设与 HSE 管理

HSE 是健康、安全、环境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按照规划、 实施、 验证、改进的运行模式建立实施。HSE管理的过程是运用人的策略和手段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很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保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正常,其安全文化是指企业的所有员工的共同文化和一致的思维,是指企业的安全意识和态度。而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决定其行为和习惯。HSE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安全文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企业必须在大力发展企业文化的同时,提升HSE管理体系的成效,促使文化和HSE技术的结合,更好的保证企业的安全。

2 以安全文化建设为核心的特种车辆HSE的管理内涵分析

安全是企业生产的最重要工作,实现安全生产的核心在于从业人员,为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企业可以在内部推行车辆HSE的管理工作,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员工的HSE管理水平,企业在提升员工的职业安全素质的同时,可以以考核为基础,用强制手段促进员工的学习,建立领导和全员相结合的责任制度。

3 以安全文化建设为核心的特种车辆 HSE 管理主要内容

3.1 精心铸造,践行实践,提升企业内部安全文化理念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提升安全文化理念的最重要工作就是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文化思想,这一措施需要贯穿落实到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要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车辆的保养,还是路况的探查,都要以安全思想为指导,以HSE管理为基石。俗话说的好,思维决定行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灌输给员工安全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员工对于安全的看法也会远高于其他事情。所以特车大队要把HSE理念看做是建设安全的重要内容。要求员工做到安全时刻在心中。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动手,综合治理,常抓不懈,只要安全在心中,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让特车大队共同努力,心存安全。

3.2 规范员工的行为,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积极宣传HSE安全管理。企业的HSE安全文化体系也是企业制定的一种员工行为规范与安全价值观念,如果这种安全文化体系未得到宣传,那么久而久之,这种安全文化体系就会沦为一种摆设,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这种安全文化必须要得到推广,在推广时应该遵循全员参与的原则,注重对员工的渗透式教育,在企业内部外部形成一种浓厚的舆论氛围。

3.3 实行责任制度,做到谁做事谁负责。在企业HSE管理中,特车大队坚持责任化原则,做到谁承担谁负责,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责任和自己的职责,认真落实生产事故问责制度,做好特车大队的安全。安全责任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制度,该种制度可以将具体的工作责任落实到班组与个人中,是安全生产需要遵守的一种原则,为此,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制定出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明确班组与个人应负的责任。要注意到,特车大队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建立好完善的HES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签订好安全生产责任状,在安全生产责任状中应该明确好双方职责、保障措施、安全指标、奖惩方法等内容。在这一过程中,车队队长是主导,也是第一责任人员,需要承担安全、成本、进程、质量等责任,同时,也要加强对整个队伍的安全管理,将安全生产责任真正的落实到实处。除此之外,车队队长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安全责任制度,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保障各项职责都可以落实到实处。

3.4 做好安全教育与安全检查工作。种种实践证实,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外乎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人为因素,第二个是物的因素。有关调查显示,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超过了整个事故比例的80%,人为因素包括冒险蛮干、应变能力不足、违章作业、误操作等等。为了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必须要抓好人为因素,做好安全教育与安全检查工作。

在开展HES安全教育工作时,要遵循方式多样、内容科学、训练宜人的原则,并根据不同工种的需求制定好科学合理的训练制度,整个训练过程要严密、严格、严谨,注重实效。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将安全检查工作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及时发现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并在第一时间做好整改工作。为此,特车大队可以成立好专项检查组织,严格根据检查制度的要求落实检查工作,成立好专人负责,所有部门参与的安全检查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对于违章作业人员,要严惩,对于在安全检查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与组织,可以予以适当的奖励,这不仅能够激发出大家参与安全检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可以提升安全检查的成效。

3.5 遵循标准,按规操作,全面推进标准化作业和规范化操作。特车大队作为特种车辆运输单位,由于现在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车辆的不断变化,所以在生产中的正规操作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车辆的相关人员也要拥有比较熟练的操作技能,以确保生产的正常的进行,所以特车大队要严格地学习各项标准,以做到执行完美化,确保质量。考虑到这一因素,就需要推行一种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措施,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要根据不同车辆的作业环境来制定科学有效的岗位安全标准与现场管理规定,这种规定要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能够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同时,在这一基础下,还要与标准相结合,在每辆车与每个人身上下功夫,帮助作业人员养成科学的行为规范,避免违章操作的发生,为安全生产奠定好坚实的基础。其次,在车辆出发之前,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编制车辆组织计划,根据不同车辆的进度完善相关的作业指导书,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好安全防护措施。作业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的遵守工作规程、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若出现违规情况,必须要及时地制止,并予以相应的处罚。

3.6 提高安全监督人员素质,强化安全监督。安全监督的工作主要在车辆的停车场,须按特车大队HSE管理体系的规定进行处理:①对于违章操作、违规指挥、违反法律与其他作业规章的现象,要及时地制止,进行通报批评,并予以相应的经济处罚;②加强车辆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同时,做好资料管理、环境保护、健康检查、卫生检查等工作,积极的将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对于各类不符合管理规定的现象以及特殊作业监控不力等问题加大监督力度,不断提高的监督管理水平。

4 结束语

安全文化建设为核心的特种车辆HSE管理研究是特车大队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指标,可以很好的保证特车大队的安全,做到安全的出发,安全到家,必须严格学习与执行,这样才能保证人员和国家的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武涛,任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生产环境――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安全文化建设纪实[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0(12).

第3篇:设计与文化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体验式教学 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它是为了应用它,以解决我国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工作的产出是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使其在实践中能够运用人力资源规划、甄选、培训开发、薪酬、激励体系,来招聘、保留和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它的教学方法。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这样操作性和应用性都极强的课程来说,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教学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必须重视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探索具有东方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一、人力资源管理教学需要东方背景

水教授认为:“现代管理学是东西方各国人民生产实践、摸索总结与不断相互学习的共同结晶,一国的管理教育也应该是立足于本国管理实践与管理文化,不断学习借鉴外部成果的教育体系。” 他也指出:“要研究东方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在中国企业的实际运用,增强东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可行性,一方面要进一步丰富东方人力资源理案例的研究,尤其要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多年的实践,在融合东方人力资源管理与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探索用于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律;另一方面重视东方文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理的研究。在充分肯定定性研究价值的基上,在适当领域借鉴西方有意义的定量研究。”

二、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具有显著的不同。首先是自主性:案例教学法将课堂讲授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转换,学生成为主角,教师则成为导演或教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展示自己的才能,自觉地学习。其次是亲验性:通过案例使学生感受到真实、具体的现实问题,以情景模拟的方式使学生们身临其境,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地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第三是交往性: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看法,互相启发,开拓思路,有助于相互沟通。第四是实践性:案例教学的核心在于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形成独特而有效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因而强化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素质是案例教学法的一大特色。

三、案例教学设计设计原则

在人力资源教学活动中,所选用案例根据用途可以分为课题引入案例、理论解释性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其中课题引入案例可以多选用带有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特色的案例,体现教学内容的东方文化特色;理论解释性案例选用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国本土企业的案例,同时兼顾外国企业的典型案例;分析讨论案例选取适合分组讨论或者独立完成的案例,这些案例中矛盾冲突明显且具有代表性。

四、案例教学内容设计

体验式教学内容设计,最主要的就是教学案例的选择。本文研究中将案例分为三大类,课题导入案例、管理理论的解释案例、课后学生的案例分析作业。这些案例要覆盖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具体所选案例见表所示。

从表中看出案例的选择有如下特点,首先引入案例均选择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相关案例内容,这些多是一些历史典故或故事,在教学活动中不占用大量时间,在起到引入课题的作用时体现出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管理理论的解释案例选择应该紧扣教学内容,能够对相关理论起到解释与示范作用。课后案例分析作业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讨论空间,让学生思考时有一个思辨的过程,同时还要能够复习课程所学内容。无论是解释案例还是案例分析作业都主要以国内企业的案例或国内社会与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五、小结

经过合理安排和选择可以实现体验式的教学实践活动。而且可以兼顾中国文化特色与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能胜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水:开放中的东方管理教育,[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年第6期 9-11

[2]水:具有浓厚东方管理文化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力作――评廖泉文教授的专著《人力资源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 2005 9107

[3]钱士茹, 顾敏, 何新敏:多元化HRM教学方法与实践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12月,第20卷第6期 31-34

[4]钱士茹,吴笛:亲验式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6月.第16卷第2期60-62

[5]黄年根:实验教学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07年4月 48-50

[6]辛继湘:试论体验性教学模式的建构,[J] 高等教育研究 2005年3月 第26卷第3期 64-68

[7]王兰芬: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的探讨,[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12月第7卷第4期 36-38

[8]张萌物: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的思考,[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5年5月第18卷第2期

[9]颜爱民,方勤敏: 人力资源管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8月

[10]吴宝华:人力资源管理实用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11]陈维政等: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

第4篇:设计与文化的案例范文

平面设计课程改革思路,改革平面设计的专业课程设置,是为了适应专业发展和社会的需求。首先,平面设计专业的公共课不能照搬美术学等相关基础课程的设置,应该把重点放在适合平面设计专业的形式基础、设计色彩、设计素描等课程上。其次,理顺平面设计专业的骨干课程与其他相关理论课程的协调和衔接关系,如学习营销学、设计心理学,了解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等,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素质。再者,增加实践环节的时间和比例,增设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拓展思维能力等的实践课程,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强化实践环节,贴近社会需求。增设实践性强的课程,是当今平面设计教学的需要,更是促进平面设计教育改革与进步的重要一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学生比较受大公司的欢迎,主要因为这些学生具有较强的设计能力,读书期间就与苹果、诺基亚等世界顶级的公司合作过。因此,国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通过与平面设计公司合作,参与实际设计项目,实现学校和公司的双赢;或者通过建立校办企业,参与社会的平面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案例教学法

1.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平面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和交流讨论等,教会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平面设计作品的讲解扩展学生设计思路,丰富设计手段。案例教学法贴近实际设计,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当代社会平面设计最前沿的设计理念。该教学形式遵循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指导思想,以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为基本教材,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思考和分析,重点培养其对设计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汲取前人的经验,形成自身的设计风格。

2.如何利用案例教学法

若要将案例教学应用于教学中,教师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按各种设计作品思路的复杂程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建立综合的设计能力。

(1)案例的准备和选取

进行案例教学前充分而周密的准备十分必要,这直接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效果。如果设置的设计案例与学生所学的设计理论不一致,或者超出了学生当前的知识范围,则会加大信息的传递,有可能导致学生无法理解甚至学过就忘。因此,教师在准备案例时要考虑学生已经掌握的设计理论,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在分析和理解案例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的作品。这样使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的平面设计理论知识,又能提高设计实践能力。所以在进行授课之前,教师首先要清楚学生的现有理论知识水平和设计能力,然后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取有针对性的案例,以加深学生对已有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的选取和安排也应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逐渐积累设计的理念和思路,从而提高其综合设计能力。

(2)课堂引导与讲解

平面设计工作需要借助软件,而软件的教学环节是一个十分注重动手能力的过程,如果过分注重软件技巧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平面设计能力的培养,就会本末倒置,使学生局限在软件技巧和操作方面,无法真正提高设计能力。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设计软件的推广,平面设计工作正逐渐标准化、流程化,如何在流程化的框架内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平面设计作品,就要求设计师具备自身的设计风格和特点,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设计本身就是创造,而这种创造来源于设计师长期积累形成的创造性思维。平面设计的课堂教学应该以隐含在设计作品背后的设计理论、人文知识为内容,进而引导学生在设计创作时灵活表现文化内涵和融入自己的创作理念,达到设计作品的鲜明性、独到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案例作品分解成可以独立操作的设计技巧和思维方式,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各种作品中的技巧和设计软件的功能。

三、结语

第5篇:设计与文化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课程思政;手工与印染设计;教学研究

1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

课程思政是基于各类课程,如专业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实践类课程,并将课程知识、技能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相结合,形成协同合作的效应。将立德树人融入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热爱党热爱祖国,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塑造学生在道德情操、人格及人文素养、智力思维方面的品格,以及对专业伦理方面的职业道德、行为、精神等的认同感与责任心。

2《手工印染设计》课程概述

《手工印染设计》是服装与服饰设计的专业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该课程既具备服装与服饰设计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特点,同时融合了传统非物质文化的家国情怀、实践劳动的素质养成。

3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手工印染设计》课程教育意义

《手工印染设计》课程在知识技能目标、文化情怀目标以及素质目标上一方面强化文化基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化职业素质养成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强化大学生创新探索精神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实践实训无缝对接。因此,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手工印染设计》课程教学,教师首先梳理知识点及实训点所对应的思政元素,以点连线,以“隐身”的方式贯穿整个课程内容、项目训练等环节之中。通过课程教学设计,深化学生对传统非遗文化的理解,从而促发学生进行更好地创新及表达,提高人文情怀及民族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对待职业、专业的匠心精神。

4《手工印染设计》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和融入路径

4.1从“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

知识点是教学环节的基本单元,也是课程思政元素的基本承载点,要通过知识点的连接,合理拓展专业课程内容的广度、深度与温度。《手工印染设计》可分为手工印染艺术理论部分与染色技术实训部分。在理论部分的知识点主要体现了如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美学精神等思政内容;在技术实训部分的知识点主要体现了如创新思维、行为规范、职业素养、匠人精神等思政内容。

4.2结合具体知识点建设思政案例库

在授课过程中,单纯地对知识点进行理论性、机械性表述,会使课程内容呈现呆板、无生机的状况,同时将会导致学生学习单调且无兴趣。若在课程知识点授课过程中将主要知识点结合故事、图片、视频等来呈现,会使得整个课程内容丰富、具有趣味性且充满生机,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及知识吸收度。案例形式上可以以图片、视频、故事讲述等为主;内容上可以以学术发展史、大师、民间匠人、教师个人经历和感悟为主。课程思政的重点要通过挖掘其案例背后的意义,呈现和升华出内在价值观,从而建立一个较为丰富、具有思政导向的案例库。案例的类型不但有正面示范案例,也要有失败案例,从失败的教训中提炼警示性问题。《手工印染设计》课程的案例库主要以图片、工艺美术大师故事、民间匠人故事为主。分别体现出中国美学精神、文化自信、匠心精神、职业责任、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润物无声的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如图2)。

4.3坚持正反示范性实践内容引发思政思考

《手工印染设计》课程的实践部分主要集中于工艺的印与染的环节中。以手工扎染为例,首先教师要以规范与不规范两种示范操作来引导学生对“扎”的规则进行梳理与总结,让学生认识到规则在实践操作中的重要性;其次教师以认真与不认真两种示范操作来引导学生对做事态度的认知,让学生们认识到态度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最后以完整及不完整两种操作来引导学生对工作责任的认识,让学生们体会到责任心在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4.4与课程知识理论关联的社会热点与国家战略拓展

《手工印染设计》课程与国家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文化强国战略有着紧密的关联。在染色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绿色环保植物染色。在非遗文化学习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

5总语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手工印染设计》教学涵盖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职业规范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以当代大学生创新发展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本课程为学生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素质、情感素质、职业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通过对本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和融入路径的研究,使学生具备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完善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第6篇:设计与文化的案例范文

一、乡土案例教学目标整合

近些年,陕西袁家村在发展乡村旅游、壮大乡村经济、推动乡村现代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走出了一条面向市场需求,依靠乡村内在力量,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的成功道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结合地理核心素养对教学目标调整如下:

二、乡土地理案例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们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乡土地理案例——陕西礼泉袁家村,进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教学设计。2.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以任务驱动、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方法,设计典型的、身边的案例,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提前下发“陕西礼泉袁家村旅游资源的评价”学案让学生查阅,有效地运用讨论法、案例探究法和小组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掌握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对区域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提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的评价。(2)教学难点:旅游资源对区域的影响。4.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问题式教学法。5.教学过程环节一:视频图片导入,直扣主题导入语:袁家村,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没有名胜古迹和独特山水资源,十年前还是一个只有62户人家的小乡村,如今十年过去,却一跃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的第一网红地,被称为“关中第一村”,获得“中国十大美丽乡村”荣誉称号。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利用陕西袁家村特色乡村旅游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环节二:案例分析,合作探究学生阅读案例中的材料,思考相关问题,然后小组进行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案例1:袁家村位于咸阳市礼泉县境内,地处关中平原腹地,距西安市60多公里,距咸阳市40多公里。号称“关中第一村”的袁家村主打关中民俗和美食文化,它虽只有62户,286人,却带动了三千多人就业,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集餐饮、零售、酒吧、住宿等多种产业,仅餐饮业的日营业额已超过200万元,一年加上其他收入,基本上超过10亿元。近年来,袁家村打造了以关中院子典型老宅为建筑风格的多样化住宿产品,但同时也存在游客在袁家村留宿较少的现象。简述游客在袁家村留宿较少的主要原因,并为当地吸引游客留宿袁家村提出合理建议。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材料,经过探究讨论后,展示讨论结果。主要原因:(1)袁家村距离西安市、咸阳市近,大部分游客在观光旅游结束后容易返回市区。(2)袁家村旅游主要以关中饮食和关中建筑为主,旅游项目相对单一,游客选择余地较少。合理建议:挖掘袁家村现有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建立各类文创基地(如美术写生基地等),开展深度体验游。充分利用袁家村周边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打造“唐昭陵+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拓展旅游农家乐等乡村休闲体验游,改善袁家村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与水平等。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概括作答并点评,最后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掌握现实中存在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评价。设计意图:以陕西乡村旅游袁家村为例,引导学生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分析袁家村游客留宿较少的原因,同时学以致用为袁家村乡村旅游提出合理建议;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梳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案例2:袁家村自2007年始兴起旅游,借助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如今游客百万,资产已经过亿,2017年年接待游客量更是达到500万人次,被奉为乡村旅游黑马之典范。(1)说出2007年~2017年袁家村旅游人数变化的特点。(2)分析袁家村近年来发展乡村旅游资源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学生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后展示讨论结果。(1)袁家村旅游人数逐年增加。(2)袁家村乡村旅游资源的有利条件:①与咸阳市、西安市距离近,客源市场丰富。②通过关中乡土方式的重启,打造了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唤回了一代人的乡愁记忆,主打关中民俗和美食文化,吸引力较大。③高速公路、铁路、国道交通便利。④离唐太宗昭陵近,旅游资源分布较集中,集群状况好。袁家村乡村旅游资源的不利条件:①袁家村旅游资源类型相对单一,地域组合状况不佳。②袁家村旅游资源的非凡性不突出,游览价值不高。③袁家村为游客提供的服务,比如餐饮、住宿、购物、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地区的接待能力不强。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对具体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评价,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旅游规划与设计;通过对身边旅游业发展现状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材料一:袁家村通过打造以关中民俗和乡村生活为核心内容的关中印象体验地景区,形成村景合一、三产融合的乡村旅游商业模式。并逐步建成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的既有田园风光,又享时尚生活,既有现代气息,又有乡愁民俗,宜业宜居,开放多元的特色小镇。袁家村的发展就是陕西乡村旅游富民的一个窗口,乡村旅游发展给当地农民带来的不光是家庭收入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文明程度的提升和文化生活的改变,思想观念的升华,生活面貌的改观以及幸福指数的提高。由此可见,完善的制度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保障。请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袁家村旅游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意义?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得出以下结论。有利方面:①袁家村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②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③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④促进历史文物古迹和传统民居的保护,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⑤促进地区旅游区卫生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等。不利方面:①旅游业的不稳定会导致区域经济的不稳定。②旅游业的发展会导致消费品价格的上涨。③给旅游区的社会治安带来隐患。④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设计意图:运用时事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热点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分析地理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关心、了解国际和国内热点事件,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环节三:知识梳理,总结归纳教师活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结合区域特征分析旅游资源的形成和保护,能够掌握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的影响。

三、教学实践与反思

第7篇:设计与文化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分析;政治课堂;西方文化

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是当前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在高中政治课堂实施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指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精心选择案例,并将其融入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在不断分析的过程中提高政治课堂的效率,活跃课堂氛围。

下面以教学《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等等。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文化的继承性,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分析了下面的案例。

案例:明末清初时期,西方的耶稣会士带来了欧洲的古典哲学、美术、音乐以及自然科学等。固然有一大批士大夫知识分子关注西方耶稣会士带来的西方文明,但同时亦不乏严拒者。拒绝者的理由,就是“中国之教,自伏羲以迄周孔,传心有要,阐道有宗,天人之理,发泄尽矣,无容以异说参之。”也就是认为儒家文化已尽善尽美,反对吸纳西方文化。

请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评析上述拒绝者的文化态度。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原封不动地全面照搬传统文化,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同时,案例教学法结果的多元化还给学生营造了开放的环境,对发散学生的思维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总之,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将适合的案例引入课堂供学生分析,这样可以在不断练习中掌握案例分析试题的解题技巧,最终为高考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8篇:设计与文化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埃及留学生 文化体验 案例分析

目前,多数的对外汉语教学相关文献更加侧重于欧美国家和日韩国家的留学生进行中文语言教学策略的研究,相对于埃及留学生的研究却比较单一。因此,本文借助对本校暑期埃及留学生班教学的机会,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针对埃及留学生进行文化教学的策略。

一、课内文化体验及案例展示

文化体验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实现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融合。针对埃及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过多讲解文化还可能挤占语言训练的时间。让埃及留学生在教学中经历“感知文化―了解文化―理解文化―比较文化”四个阶段,从而促进训练学习者使用汉语进行叙述、描述、表演、概括、解释、比较、评价等语言功能的过程。

埃及留学生教学案例分析一

这里用吹画课为例来讲解下教学案例分析。吹画,它是一种比较独特的美术艺术绘画形式,通过借助创作者口里的空气,吹动颜料形成艺术图画的美术形式。由于埃及的国花是莲花,在传统习俗和中,他们认为莲花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圣灵之花;而在中国,莲花历来为我国人们所喜爱,认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具有忠贞、高洁的品质。从这一点出发,共同的文化便能激发埃及留学生的兴趣点,削弱两种不同文化间的障碍。因此本次吹画课则以《采莲》为主题进行授课。

1.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工具:毛笔、宣纸或A4纸、墨汁、吸管、化学实验室使用的滴管。

教学视频:吹画作品演示视频《采莲》,在操作前给留学生介绍吹画文化,播放视频感受吹画艺术魅力。

口语练习:“我喜g吹画,我们一起吹采莲这幅画。我喜欢用红色的墨作画……等等”。

2.课堂活动设计。将中国的笔、墨、纸、砚一一展示给埃及留学生,并介绍用法用途。再播放笔墨纸砚简介的视频(5分钟)给埃及留学生观看,让他们初步了解这个文化点,引起兴趣。教其使用毛笔学写“莲花”两个字,体会与硬笔书法的差异。写完后再互相使用汉语评价对方作品以练习口语。最后有老师示范指导“采莲”吹画,让埃及留学生亲自操作,感受用不同的吹画方式描绘出他们喜爱的莲花。最后模仿中国画盖章签名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的吹画作品上签名。

3.教学效果。吹画文化教学课程整堂课学生都积极参与,乐在其中。一改传统中国式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相反实现了埃及留学生参与和体验文化过程的最大化。教学期间,以莲花为主题达到了文化共同,不仅有作画体验过程,还包括汉语口语练习,全程汉语交流满足了埃及留学生的学习动机,操作中的互相协助合作又符合其群体式交流方式,一堂课下来,埃及留学生状态极佳、酣畅淋漓,这样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也使得中国语言与文化的传播变得轻松快乐。

二、课外文化体验及案例展示

国外学校课外教学实践更多追求的是内容和形式上的丰富多彩,只要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艺术修养,不管是课堂还是外出教学,都能达到别有用心的效果。Field Trip其实就是我们说的课外活动。学校里一切与学校教育活动有关的外出活动,包括踏青,去动物园,博物馆,去宇航中心看飞船,去参加橄榄球比赛,去听音乐会等等,都统称为Field Trip。目前Field Trip盛行于欧美国家中小学教育,在此,本文加以借鉴应用于埃及留学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

埃及留学生教学案例分析二

1.教学资料的准备。设计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研究课题,分小组进行资料查阅、问题分析、调研对象等,按照要求制定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题。

2.教学设计。(1)全班12人,每4人一组,共分成3组。(2)以“环境污染和保护”为实践主题,划分成环境污染现象、环境污染原因和环境保护解决办法三部分,三个小组各负责一部分进行调查分析。规定时间为3天,留学生按时间要求上交社会调查结果,否则会降低综合评分成绩。要求问卷调查、调查报告纸质版为拼音版,查阅资料做采访时要求中英双语交流,并给出了一些常用词,如“和……有关系”、“是……的原因”、“因为……所以……”、“……引起了……”、“解决的办法有……”、“是……的责任”、“我建议……”等。

3.教学效果。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中,充分调动了埃及留学生的积极性,由于“环境污染与保护”是中埃两国共同关注的课题,即使身在中国,留学生也非常愿意投入实践,同时联系本国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另外在口语老师和写作老师的要求下,留学生积极配合,汉语能力在短短一个月内有了不小的提高,同时在时间和成绩约束下,一改往日迟到作风,实现了文化共通。

文化体验的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主体,注重的是文化教学的过程,教学方法包括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这种模式深受留学生欢迎,特别是短期来华留学生。

第9篇:设计与文化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1问题的提出

跨文化交际学是研究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问题和冲突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冲突的学科。[1]SteveKulich强调,21世纪是我国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能力的时代,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将使学生终身受益。[2]《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终稿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应具有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英语文学赏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3]这凸显了当代教育背景下对英语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那么,在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中,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采取什么教学方式才能使英语专业学生多角度、深层次研究和分析目的语和本族语文化,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国内许多学者已经开始探索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主要集中在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上,有关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实证性研究比较欠缺,跨文化交际课程信息量大而课时少、知识输入多而输出少的窘境要求教师必须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将“翻转课堂”模式引进跨文化交际课程,对于提高学生在国际思潮中的文化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2翻转课堂的内涵

2.1以建构主义为指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为认知的主体、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建构,而不是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核心思想包括:(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知识“外化”,并实现自我反馈。(2)强调“情境”对意义的建构:创设问题情境,使学习者能充分调动原有的认知储备,去接纳和吸收新的知识。(3)强调“协作学习”:开展会话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批判地探讨各种思想、观点,并进行辩论。在翻转课堂上,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课前通过“微课”视频完成知识传授,课堂上通过与老师同学的共同协助来实现知识的内化过程,这正好与建构主义的理论思想保持了高度一致。

2.2以信息技术发展为依托

“翻转课堂”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以移动互联、云计算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了教学手段的革新。“微课”是“翻转课堂”的主要载体,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针对每堂课的主要知识点,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录制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一种微型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和理解,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为课堂讨论做准备。同时,“MOOCs”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吸纳了在线开放课程的优势,强调“互动、交流、反馈”和“在线学习社区”,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2.3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

RobertTalbert[4]总结出翻转课堂的实施结构:在课前,学习者采取自主学习模式,通过教师提供的视频上对知识点的讲解完成信息输入,并发现问题;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讨论来解决问题,并总结、反馈。在翻转课堂的课前设计中,教师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中消化知识,发现问题,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重点突出的是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采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演讲、辩论等形式来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跨文化交际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3.1教学目标

跨文化交际研究著名学者MikeByram[5]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跨文化公民素质”的人才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几个方面:(1)了解文化对交际活动的制约与影响,把握交际活动的丰富性、复杂性,熟悉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构成。(2)学生认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作用,培养跨文化意识。(3)形成和发展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和宽容,摆脱“文化定势”,开放大脑,解放思维,用包容的方式去和与自己有不同文化价值取向的人进行交流。(4)提高跨文化交际技能,提高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的能力,加强跨文化敏感性和反思意识的培养。“翻转课堂”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方式和途径,通过强调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协助能力,来促进知识内化,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自主性培养和可持续发展。

3.2实施条件

3.2.1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设计并制作完成的微课或慕课。跨文化交际课程中涵盖的内容不仅仅是对各国文化知识的平面展示,还需要有形式多样的、不断更新的素材和技术来进行对比分析和立体展现。跨文化交际课程内容繁杂,涉及面广,课程分为不同主题,每个主题需要提炼成约10分钟的小视频,其内容既要包含文化知识,更要能引发思考、启发思维,因此,教师在掌握良好的跨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提高信息技术能力,这样才能发挥微课或慕课的优势。3.2.2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将传统的知识传递过程放在课前,学生通过教师提供微课来学习和思考,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基础,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独立的、个性化学习,自主安排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师生面对面地互动交流,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内化;课后学生进行自主的复习和巩固,这种“逆向”的教学模式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的主观认识、亲身体验和自主学习能力,这是认知活动、实践体验、探索思考的重要保证。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已趋于成熟,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自我意识和意志力更强,这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3.2.3学习者的心理需求翻转课堂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前,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下有足够的时间去自由选择和接受,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堂上,学生在做好的知识准备后在课堂上会更自信,表现也会更活跃,这正能符合学习者的心理导向。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并给以足够的时间,多数学习者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在翻转课堂的课前自主学习阶段,学生有宽松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不必受传统教学模式中时间、地点、教师教学方式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能力调节学习进度,在课堂上,依据自身的学习基础,更有“勇气”来提出问题和想法,与教师或同伴交流,有充分的机会来展示自己。

3.3操作步骤

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许力生教授主编的《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中的unit9intercultur⁃aladaptation为教学内容,笔者尝试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3.3.1课前教学设计在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一般由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来完成。教师可以在自己制作的视频中,从网络开放教育资源中寻找与interculturaladaptation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源来补充课程教学内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教学视频的内容充实度、互动程度以及视觉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对文化知识点和术语(如culturalshock,sojournerad⁃aptation,ethnocentrism,disequilibrium等)进行讲解时可以借助图表,图片,动画、视频来突出视觉效果,强调知识要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构建内容丰富的学习平台。完成教学视频的学习后,学生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巩固知识要点并拓展思维。传统的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学生被灌输大量的文化知识和“文化事实”,学生只是被动的记忆,并不懂如何应用和实践,更谈不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将知识点融入具体的案例中来,从文学作品、新闻案例或影视作品中选取一些“文化适应障碍”的案例为学生创建问题情景,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结合学生自身的切身经验,如howdoyouusuallyfeelwhenyoubegintoliveinanewplace?Doyouhaveanysuggestionsforadapt⁃ingsuccessfullytoanewculture?在真实情景中掌握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利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向新知识进行过渡。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工具与同学进行互动沟通,了解彼此在适应不同文化环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心得。3.3.2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前做好知识储备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内化的最大化。教师在安排课堂活动时,应鼓励学生通过协作、对话等方式来充分发挥主体性,完成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促进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具体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知识点的巩固。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课前视频中提出的问题,将重点难点(如honeymoonstage,euphoria,rebuilding,transi⁃tionalshock,futureshock)再提炼,一方面能检测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解决对知识点存在的理解问题。(2)案例分析。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案例的讨论,每组约3-4人。学生在课前已经对案例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在课堂上要将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们进行交流和探讨,分析过程有理有据,目的性更明确,这就避免了出现无意义的争执,与传统的课堂讨论环节相比,大大提高了讨论的效果和效率。在翻转课堂的互动活动中,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动态,及时解答问题。学生经过课堂协作学习之后,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分享心得,提供多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办法,打破“固定思维”和“答案唯一论”,鼓励学生开阔思维和发扬创新精神。(3)教师反馈。学生课堂讨论阶段结束后,教师要对案例中包含的文化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同时从学生分析问题的切入视角、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方面来指导,纠正在讨论中反映出来的普遍问题,最终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评判性思维来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适应问题。课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和总结,撰写反思日记。(4)评价。翻转课堂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小组协助学习中的表现、成果展示、案例报告、反思日记等方面来综合判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敏感度以及跨文化沟通技巧,帮助教师改善教学,引导学生自我修正,应对各种纷杂的文化现象。

4教学启示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