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91—02
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主要包括、效果和效率两方面。英语教学实效性就是教学效果的实现和教学效率的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观认为,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活动和交际。教师应该以自主教学为主,采取体验式和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学生综合英语的运用能力。[1]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内化。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是英语教师的目标,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所学英语知识。
一、合理分配英语活动
英语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付出一定强度的劳动。英语课堂教学就是对有限时间内教学活动紧张程度的把握,充分发挥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发学生的最高潜能。英语教学强度过低就会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反之亦然。因此,英语教师合理地安排英语活动,既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又可以为学生提供英语练习平台。
结果反馈:上述教学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需求。上述方法的目的是让教师示范,学生跟读,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询问,并让部分学生示范,纠正学生的发音。上述教学方法持续时间为3分钟,但是平均每人只能训练8遍左右,不能实现熟练掌握的程度。因此,上述教学方法需要增加训练强度,延长全班朗读的时间。
改进反馈:学生都对英语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3分钟的英语活动,既调节了英语课堂气氛,又增加了学生的开口次数。改进后的英语活动,使得全班开口频率增加一倍。从英语语言学习角度来说,英语学习实效性与学生复现率的高低有关。在英语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朗读、拼读和动作等方式,增加了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深刻地掌握了英语知识的内涵。英语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得学生广泛参与到英语教学过程中。同时,英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反映,通过适当的动作,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二、重视传授语法知识
英语教师应该重视语法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英语单词和造句的规律,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了解和语言能力的提高。传统英语知识的传输,有效地避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弯路,提高英语课堂的实效性,减轻学生的英语学习负担。例如,现代进行时语法的学习,可以采用专项突破法,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语法规律。在现代进行时语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专研的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科学和恰当的语法知识,又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同时,英语教师可以列举一些贴近生活的语法,促进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掌握英语知识,对英语语法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实效性。
三、更新教学理念
英语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育中心,避免出现过重看待语法和词汇的现象。[2]同时,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依据学习目标和教学任务改进教学模式,并完善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标准。英语新课标提出任务型教学和研究性教学两种模式。任务型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全新模式,其将英语教学目标融合到英语教学活动中,在学生完成英语任务的同时,掌握英语知识。另外,任务型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单地说,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学习与应用的结合,在应用中掌握知识,在学习中侧重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中心,通过师生活动和学生合作来掌握英语交际能力。研究性教学模式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模式,其主要指学生在英语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英语的研究能力,以此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在研究性教学模式中,学生不需要英语老师的传授和教导,只需要老师的指导。研究性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实践和英语知识的应用。研究性和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真正意义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两种教学模式可以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历,创造良好的交际环境,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让英语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参与、合作和实践等方式,实现英语教学的预期目标,感受英语学习中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英语知识应用能力。
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提高英语实效性的主要手段,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英语学习起着导向和推动的作用,甚至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英语教学过程中兴趣的强弱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成败。例如,在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同学介绍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英语学习的意义。英语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英语演讲,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同时,英语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堂上播放具有代表性的英文歌曲,让学生了解英国的风土、人情、习俗、文化和地理等。[3]英语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看到老师的言行、举止和谈吐,在学生心中留下落落大方的良好形象。良好的形象有助于英语教师的教学,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教师应该进行正确的疏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4]英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不能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进行埋怨,防止学生失去英语学习的信心。另外,英语教师既要发挥英语知识的内在力量,又要通过自身的人格和品质去感染学生。因此,英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英语作业的完成情况,又要关系学生的思想情况。英语教师应该与学生成为朋友,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一旦学生和英语教师成为朋友,学生就会喜欢上英语,英语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也会得到提高。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标志着英语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计算机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英语教师创立语境,让英语教学更加新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媒体技术通过音形并茂,动静结合,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5]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英语教学内容的感染力,提高学生参与英语活动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可以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使得教学中心从教师向学生转变。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说等感官,实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的预期目标。
多媒体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方式,将英语知识进行分解,降低英语知识的复杂程度,减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负担。同时,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控制,实现因材施教,便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另外,多媒体技术可以让英语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和多变,优化英语教学,增加英语课堂的知识量,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英语教学是一项长期工作,英语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英语教师不能过于心急,应该长期关注和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6]从某一角度来说,教育就是致力于现在,关注于未来。英语教师应该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内涵,以此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英语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制定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划,从实际角度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马潇潇.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性方法之我见[J].教育艺术,2009,(7):47—49.
[2]王静.如何增强英语教学的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1,(2):153—154.
[3]鲁子问.中学英语教育学[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1).
[4]林培英.课堂决策—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及案例透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关键词】会计专业;理实一体课程;教学方法体系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是国内近几年来本着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而明确提出的职业学校教学模式,经过这几年的探索,职业院校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有了广泛的共识,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但采取那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对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都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会计专业还处于空白阶段。如何按照理实一体课程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组织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应是会计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1.构建会计专业理实一体课程教学方法体系的必要性
(1)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解决了分段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在知识上不连贯、不衔接等问题;特别是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保证了学生在学中求乐、在乐中求学。
(2)能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加以理解与把握,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能有效地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积极意义。
(4)能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不断地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5)使教师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模式下,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进行组合教学,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真正做到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果。
2.构建会计专业理实一体课程教学方法体系的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体系由两个基本部分构成:一是理论性教学方法;二是实践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的理论性教学方法适应理论性教学要求,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强调理论修养和知识创新。包括讲授教学法、阅读理解法、比较法、小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练习教学法等。
高职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方法要体现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注重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养成。包括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典型案例法、合作教学法等。
对于会计专业理实一体课程,要按照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安排教学;要遵循构建学习观、行动引导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的总要求,并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做到教学做一体化。特别是对于较难理解的理论知识,要在做中很好的理解与把握,直至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与实践,将会计专业理实一体课程的教学内容归纳为五大类,同时本着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教学方法的趣味性、直观性、可重复性、激励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通过亲自模拟体验、自己获取信息、总结归纳相关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的原则,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会计专业理实一体课程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归纳为五个方面,并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3.1名词、概念
采用阅读理解的方法进行教学。即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找关键词,并让学生代表发言,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并进行分析归纳。
例如: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做进一步分类形成的核算项目。
学生找出了并记忆理解了关于“会计科目”的关键词――核算项目,也就很好的理解并把握了会计科目具体的内涵。
对于某一些重要的名词、概念,高职学生可以不清楚为什么,但至少知道是什么。
3.2特点、特征、关系
采用比较法、小讨论进行教学。
首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并且在学习了所涉及的两个或多个问题之后进行对比、归纳总结。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例如:增值税与营业税的相同点或不同点。必须在学习了两个税种后,才能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二者的相同点,都是流转税,在一定时期,实现了营业收入,不论是否盈利,都要纳税。
二者的不同点,增值税是价外税,一般可以实行进项税抵扣,不重复纳税;营业税是价内税,按实现的营业额直接计算税金,存在着重复计税的情况。
3.3法规政策(准则、原则等)
对于国家的法规政策,是我们从事具体专业工作的准则,教师主要通过典型案例教学,让学生准确理解把握法规政策的精髓,以此指导学生未来的专业岗位工作。
例如: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的核算。
按照规定:对于企业发生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要按照实际发生的60%列入本期管理费用,但最高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在多媒体上呈现出“税法规定”,然后例举企业典型会计案例,并提出具体任务要求,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动手完成。
作为一名会计核算人员,首先必须清楚国家关于业务招待费核算的有关规定,然后才能保证核算的正确。
通过案例教和学,让学生在做中体会、理解、把握国家有关的具体法规政策的规定,从而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按照国家有关的法规政策的要求去从事今后的实际工作。
3.4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或办事程序)
一般采用图表演示法,让学生首先清楚某一项工作的具体程序,然后展现具体的工作内容。
例如:出差借款业务流程。
第一步,由借款人填写借款单。
第二步,由借款人(或经办人)将借款单交由部门领导签字。
第三步,主管会计审核签字。
第四步,单位主管财务领导审批签字。
第五步,出纳员根据审核后的借款单支付现金。
第六步,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借款单做会计处理。
3.5岗位工作内容(岗位工作任务)
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典型案例法、合作教学法等方法进行组合教学。
例如:《纳税实务》课程,就是培养企业报税员。作为一名报税员的工作:
第一,要准确计算企业一定时期应缴纳的各种税额。
第二,填报其相应的税务报表。
第三,实习网上报税及缴纳税款、或者去税务部门的报税大厅报税及去银行缴纳税款。
对此,教师采用一个企业的纳税案例,我们的每一名学生就是一名具体的企业报税员。
为了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报税工作之中,我们一般采用学生分小组合作来完成。
一、课题研究的三大优势
课题将充分利用新作文杂志社广泛联系各个层次的作者,联系一线老师及一线中小学、高校作文教育教学专家的作者资源与专家资源优势,为课题提供精到实用的学术信息支持;将发挥杂志发表推广的媒体优势,为课题研究的新鲜思想观点、新鲜经验做法提供第一时间推广传播支持;将依托新作文杂志社隶属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的出版平台与课题研究同步开启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性出版计划,动态出版生成课题研究专著等课题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三对关键词与三大基本方向
第一对关键词是:梳理与总结。与之对应的一大方向是全面梳理活跃在当下中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的方法与内容,思想与流派,为宏观上把脉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提供切实的依据。第二对关键词是:研究与推广。相应的方向是选择写作学界、作文教学界前沿的理论与体系,研发先进理论与教学一线实践对接,推广可行方法与途径,实现科研理论向教学实践的产业化转变。第三对关键词是:创新与发展。与之对应的方向是集大家智慧,百花齐放,催生更为新鲜的作文教学新理念、新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范畴
1.作文教学目的、原则研究
新课标所制定的作文教学目标与作文教学实践距离研究,微观课时、单元、学期、学年作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及结构研究,以“自悟”为目标的作文教学目的研究。
动力学原则、先放后收原则、自悟原则、大量读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个性化原则等。从这些原则中查找最根本、最普适的规律,并进行概念的准确界定。
2.作文教学内容与过程研究
兴趣、主题、结构、语言、语感、思维、文体、技法训练与方法研究,作文过程中思维外化与内化对比研究,作文基本功构成及提高研究。
作文步骤研究,作文教学阶段整体目标、知识结构及序列安排研究。
3.作文课堂组织研究
课堂实施过程研究,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经济发展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因材施教问题研究。课堂结构、课堂组织形式类别、个别辅导、小课堂、大课堂等。
4.作文教学教材研究
各类(含社会培训)作文教学教材特点及各自适用情况分析研究,作文教材编写与使用的应用原则研究,不同作文教材应用策略对比研究。
小学、初中、高中作文教材内容编排序列研究,小学、初中、高中各类相关训练的衔接研究,教材的结构、内容、容量、呈现形式研究。
5.作文教学教师研究
作文教师素养的构成研究,作文教师素养的提高途径研究,专职与非专职作文教师教学效果对比研究,不同教学风格与方法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6.作文教学资源研究
家长、学校教学资源,作家、教研机构等社会智力资源,作文教辅图书资源,作文专业报纸、杂志资源等诸多作文教学资源的优势与不足,开发与利用研究。
7.作文教学评价研究
作文评价的方法与途径研究,作文评价中的道德因素介入研究,作文评价的结果使用研究。作文升格的标准、方法研究。
8.现作学前沿理论与实践推广研究
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与实践推广,非构思写作学理论与实践推广,题型写作理论与实践推广。
9.传统写作及写作教学理论批判与借鉴研究
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梁启超、朱自清、张中行等作文教学理论研究
10.现代心理学、脑科学、思维科学与写作教学关系研究
作文教学中的左右脑协同思维的策略研究,中国人独特语言区对于作文教学的影响研究,学生语言发展心理进程对写作能力的影响,写作思维学研究。
11.作文教学新媒体教学手段研究
作文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网络时代作文教学的新特点与新方式研究,作文报刊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影响研究。
12.作文考试与日常作文训练研究
小学作文考试与学生作文心态能力发展影响研究,中考作文研究,高考作文研究,中高考作文与日常作文训练的关系研究。
13.各级各类作文培训专项研究
培训的规模,教材,方法,时间,效果,影响等研究。
14.作文教学流派梳理
建国以来形成的各种作文教学与实验研究。
15.国外及港台作文教学研究
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新加坡、台湾、香港作文研究。
16.读写直通策略与方法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学法的指导研究,以作文教学为主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对比研究。
17.作文教学跨门类借鉴研究
其他学科对作文的影响与借鉴研究,音乐、美术、戏曲、电影、电视等艺术门类对作文教学的借鉴研究。
18.涵养、自悟、自修、自审、自改、内生作文动力培植研究
对学生内在文化修养、道德修养、非智力因素养成的研究,自悟、自修、自审、自改能力养成研究,写作动力内在的自生长形成机制研究。
四、子课题申报条件
1.本着双向选择、自愿参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原则,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申报子课题,成立课题组。
2.子课题组负责人要有较强的作文教育教学和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原则上要求具有小教高级、中教高级、大学副教授以上职称,具备较高的科研组织指导能力。子课题组负责人必须是子课题研究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并在实验研究中承担实质性任务。
3.子课题组负责人所在的单位,必须领导重视,建立相应的组织系统,有完成子课题组研究任务的相应专业力量。
4.具备相对稳定的作文科研教改队伍和组织机构,并设置固定专员和总课题组定期联络、沟通、汇报工作。
5.除执行本方案的各项规定之外,还要遵照总课题组的相关要求,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五、子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培训
1.各学校在总课题研究的框架内,自主选择子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子课题选题指南见附件一)
2.填写《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申报表,一式四份加盖公章后交总课题组秘书处。子课题申报截止日期至2012年12月底(子课题申报表见附件二)
3.由总课题组组织专家完成对参加子课题学校的资格立项审定。
4.陆续审定合格的学校统一参加总课题组召开的课题立项开题培训会议(时间及地点另外通知),届时统一颁发“十二五”科研课题立项证书及课题学习资料。
六、课题的组织管理
为了认真抓好课题研究,落实总课题与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分会秘书处《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组负责课题的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总课题研究方案,负责对子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审定,对研究成果进行审核;组织对子课题的研究进行指导、培训、评估、检查;由总课题组秘书处承办课题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和成果推广等活动。
本课题管理采取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总课题组依据课题进展情况组织相关的研讨、培训、交流、考察;各地区的子课题学校也可以自行组织相关活动,邀请总课题组给予指导与支持。
总课题采用公开申报、审批、分子课题研究方式,鼓励各子课题承担学校和个人以校为本,切实优化研究过程。希望研究者树立成果意识,注重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一般情况下,承担子课题研究时间为2~4年。
希望参与单位自愿给予总课题一定的研究经费支持,额度由双方协商决定。
七、《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秘书处联系方式
曹 韧:0351-5256554 15535812691
聂艳宏:0351-4195579 13203419770
曹晓花:0351-5256564 15034062154
张东萍:0351-5256564 13754818519
附件一:《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申报指南
附件二:《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申报表(附件二略,该表可登陆新作文网站省略下载。)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
附件一: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
与实践研究
子课题申报指南
一、作文教学目的、原则研究
1.新课标所制定的作文教学目标与作文教学实践距离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2.微观课时/单元/学期/学年作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及结构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3.以自悟为目标的作文教学目的研究。
4.作文教学原则研究。
二、作文教学内容与过程研究
5.兴趣、主题、结构、语言、语感、思维、文体、技法等作文内容分类训练方法研究。(小学、中学)
6.学生作文基本功构成及提高研究。
7.作文教学阶段整体目标、知识结构及序列安排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三、作文课堂组织研究
8.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经济发展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因材施教问题研究。
9.作文课堂结构、课堂组织形式类别、个别辅导、小课堂、大课堂等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四、作文教学教材研究
10.社会作文培训教学教材特点及各自适用情况分析研究。
11.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教材特点及适用情况分析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2.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教材特点及适用情况分析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3.语文版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教材特点及适用情况分析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4.作文教材编写与使用的应用原则研究,不同作文教材应用策略对比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5.作文教材内容编排序列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6.小学、初中、高中各类作文相关训练的衔接研究。
17.作文教材的结构、内容、容量、呈现形式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五、作文教学教师研究
18.作文教师素养的构成研究,作文教师素养的提高途径研究。(小学、中学)
19.专职与非专职作文教师教学效果对比研究。(小学、中学)
20.不同教学风格与方法的教师对学生作文写作影响研究。(小学、中学)
六、作文教学资源研究
21.家长作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2.学校非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3.作家、团体、教研机构等社会作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4.作文教辅图书作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5.作文专业报纸、杂志资源等诸多作文教学资源的优势与不足,开发与利用研究。
七、作文教学评价研究
26.作文评价的方法与途径研究,作文评价中的道德因素介入研究,作文评价的结果使用研究。
27.作文升格的标准、方法研究。
八、现作学前沿理论与实践推广研究
28.言语生命动力学作文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推广运用研究。
29.非构思写作学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推广运用研究。
30.题型写作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推广运用研究。
31.――写作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推广运用研究。
九、传统写作及写作教学理论批判与借鉴研究
32.叶圣陶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3.张志公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4.吕淑湘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5.梁启超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6.朱自清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7.张中行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8.――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十、现代心理学、脑科学、思维科学与写作教学关系研究
39.作文教学中的左右脑协同思维的策略研究,中国人独特语言区对于作文教学的影响研究。
40.现代脑图研究成果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41.学生语言发展心理进程对写作能力的影响及教学策略研究。
42.写作思维学研究。
十一、作文教学新媒体教学手段研究
43.作文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44.网络时代作文教学的新特点与新方式研究。
45.各类作文报刊的优势、特点以及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影响研究。
十二、作文考试与日常作文训练研究
46.小学作文考试与学生作文心态能力发展影响研究。
47.中考作文研究。
48.高考作文研究。
49.中、高考作文与日常作文训练的关系研究。
十三、各级各类作文培训专项研究
50.小学作文民间培训的内容、方法、教材、规模、时间、效果、影响等研究。
51.中学作文民间培训的内容、方法、教材、规模、时间、效果、影响等研究。
十四、作文教学流派梳理
52.――作文(法)专题研究。
十五、国外及港台作文教学研究
53.美国作文教学研究。
54.日本作文教学研究。
55.韩国作文教学研究。
56.英国作文教学研究。
57.台湾作文教学研究。
58.香港作文教学研究。
十六、读写直通策略与方法研究
59.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学法的指导研究。
60.以作文教学为主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对比研究。
十七、作文教学跨门类借鉴研究
61.学科作文研究。
62.不同艺术门类对作文教学的借鉴研究。
十八、涵养、自悟、自修、自审、自改、内生作文动力培植研究
63.学生内在文化修养、道德修养、非智力因素养成与作文关系的研究。
64.学生作文自悟、自修、自审、自改能力养成研究。
65.写作动力、动机内在自生长形成机制研究。
申报者可以以某一地区教科研部门为单位申报区域性课题;也可以以学校为单位申报学校课题;还可以个人单独申报个人课题。
上述课题供申报者参考,申报者可以结合本单位或个人的实际情况,在总课题总的研究方向的前提下,自行拟定课题进行申报。
上述课题从18个大的研究方向分解出60多个子课题,申报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条件,将子课题进行合并,选择大的研究方向为研究范畴进行申报。
关键词 液压传动 教学 FluidSIM软件 MOOC 微视频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54
Abstract Hydraulic drive as a practical course, in the teaching of hydraulic transmissi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for more abstract and complex content is difficult to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thoroughly.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dopted modern new educational methods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such as simulation software and video teach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m in the actual teaching examples or applications, and analyze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the use of modern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hydraulic transmission course.
Keywords hydraulic transmission; teaching; FluidSIM software; MOOC; micro video
液压传动是一门涉及机械、电子、控制等多学科重要的专业课程,以其高效率、高精度、高性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①②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多媒体教学基础上使用仿真软件、微视频和网络课程进行辅助教学不断在高校中普及。本文分别介绍了这些现代教育手段的特点,通过教学实例介绍它们的应用方法,分析对比优点和缺点,提出建议。
1 Simulink简介及应用
1.1 Simulink软件简介
Simulink由美国Mathworks公司推出,属于Matlab的一框图仿真工具,可以进行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③在Simulink中提供了许多基本数学模型,使用者将所需的功能模块拖出模型库,通过直观的鼠标操作,就可构造出需要仿真的系统。凭借Simiulink图形化操作、清晰的仿真流程结构可以灵活地对液压元件或系统、回路的特性进行模拟仿真。通过scope模块能直观地看到结果,并可通过改变参数来观察系统中发生的变化。
Simulink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直观展示系统中各类数据曲线,如时间、压力、行程等动态响应曲线。并通过对参数的改变,观察响应曲线的变化,以此来让学生对液压元件、液压系统的性能参数进行直观的了解学习。因此Simulink更偏向于辅助在课堂中对微观理论知识教学。
1.2 Simulink教学实例
以进口节流调速液压回路为例,运用Simulink软件可以对系统中液压缸响应进行仿真,其示意图如图1所示。
建立好数学模型后,利用Simulink中提供的求和运算模块、微分子模块等各类功能模块建立其仿真模型,如图2。
图2可以得到回路在不同节流阀通流截面积下的液压缸速度响应曲线。通过在Simulink中进行仿真模拟,并对其中参数做出更改再进行多次模拟对比,可以将枯燥的理论变得更加生动,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各参数对液压回路的影响。
1.3 Simulink教学建议
Simulink进行液压传动仿真首先得建立数学模型或传递函数,建立子系统后合成总系统。虽然其操作方法比较直观和方便,但是需要强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较好的数学功底,其仿真内容一般用于优化结构参数,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晦涩难懂。在液压传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Simulink进行拔高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加以进一步的培养。
2 FluidSIM简介与应用
2.1 FluidSIM软件简介
FluidSIM软件由德国Festo公司开发,是专门用于液压与气动方面的模拟仿真软件。FluidSIM同样为图框操作,其软件界面直观,仿真时只需要从元件库中将元件拖出,使用鼠标进行连接操作后即可完成油路仿真的建立。FluidSIM可以查找回路存在的断点并标出,从而能够在设计完回路后,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并演示其动作过程。④和Simulink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仿真不同,FluidSIM是通过建立回路图,对液压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进行仿真。在FluidSIM中可以直观地看到液压阀的启闭,液压缸的往返运动,油路的走向、各液压元件的动作都能清晰、动态地显示出来。所以FluidSIM在教学中,能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液压元件、分析、设计回路。
2.2 FluidSIM教学应用
由于FluidSIM有着直观,简便的特点,它在可以在液压传动教学中有许多发挥之地。FluidSIM自带有100多种液压元件的原理作用说明、液压图标、详细运作动画和实物图。在对液压元件的教学中,利用软件可以详细展示各类元件的结构,对于复杂的元件结构,软件中清晰明了地以不同颜色标出。此外点击“工作原理”菜单,能以动画的形式演示液压元件的工作过程,学生就能对其原理有着直观的理解。并在“元件说明”菜单中附有对元件的技术说明和实物照片,补充学生对元件的而在典型液压回路和系统分析的教学中,FluidSIM也有着很多应用。FluidSIM能动态展示液压回路的运作过程,并可以手动或自动进行换阀,每种油路的走向都能清晰动态地展示出来,免去了教师抽象的讲解,大大提高了上课效率,学生也能更直观地理解回路运作原理。⑤
在课下自主学习或是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在FluidSIM中进行回路绘制和模拟,免去了使用纸笔的作图时间,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软件可以为学生自动找出回路中的错误以改正和完善。
2.3 FluidSIM教学建议
FluidSIM软件操作简单,借助软件很容易仿真出液压回路的动作过程,仿真过程直观易懂。其仿真内容相对比较宏观,不属于深层次的数据仿真,非常适合用于液压传动的基础内容的教学工作,可以对多数学生进行广泛的应用,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分析、设计回路或系统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3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与微视频教学
3.1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简介
MOOC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或组织的、散布于互联网上以视频为主的开放课程。⑥借由网络的帮助MOOC的资源非常多元化,其学习工具和内容包罗万象、丰富且非常新颖。并且它突破传统课堂时间地点的拘束,学习者不管何时何地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进行学习。MOOC的受众面非常广,并且需要学习者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
3.2 微视频教学
微视频是指将教学内容录制成为一段短视频,长度一般在10分钟以内。其内容可以是实验实践也可以是动画解析。因为微视频内容比较精简之所以其目的性较强,知识点明确,科学性规范性强。
3.3 MOOC和微视频在液压传动中的教学应用和建议
MOOC和微视频的教学手段都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其表现形式是动态的、具体形象的。对于液压传动课程来说这种教学方式既帮助老师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在课堂上无法实际操作的内容,同时又真实地记录了教学内容,方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反复学习。视频教学可分为:课前用微视频,主要功能是讲解基础知识点,与课堂结合,为学生讨论做准备;课中微视频:丰富资源,增强体验,起着增加和补充课堂内容的作用;课后为视频:辅导学生,培优不差,主要纠正难点、易错点。
3.4 MOOC和微视频在液压传动中的教学应用和建议
通过MOOC和微视频能为教师开辟一条新的教学路径,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平台。教学过程中将液压系统或是元件内部结构等一般课堂上无法呈现出来的内容录入视频,即帮助了学生快速理解原理重点难点,课后学生也依靠视频教程进行巩固和复习。其最大优点在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对于学习积极性强的学生会起到极佳的效果。
4 结论
各种仿真软件、微视频及MOOC能大大提高液捍动课程教学工作效率,快速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让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而形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液压元件和液压回路或系统的原理特性。这些现代教学手段着相对于传统教学更直观、方便的优势,是液压传动教学中一条可以深入探索的道路。本文通过对比了解FluidSim、Simulink、微视频及MOOC在液压传动教学中的应用和特点,分析它们的优势所在并提出了针对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建议,尝试将现代教学手段引进液压传动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理论学习效率,培养综合能力做出努力。
上海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项目(J201621)
注释
① 胡增荣,李晓村,吴明,刘鑫培,张卫华,杨娜.“卓越工程师计划”背景下液压与气动课程的改革[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4(8):1-3.
② 钱振华.基于FluidSim 的液压与气动课程仿真教学研究[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9(4):25-27.
③ 石红雁,许纯新,付连宇.基于Simulink 的液压系统动态仿真[J].农业机械学报,2000(9):94-96.
④ 王青.FluidSIM 在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34):300.
关键词:毕业论文 实验 体育教育专业 科研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4-0044-03
1、引言
高校是培养体育师资的主要场所,体育教育专业是高校体育类本科专业中办学历史较为悠久,相对比较成熟的专业,近几年来,体育教育专业设置单位增加,除了办学悠久的体育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综合性大学开办也较普遍,体育类专业办学竞争越发激烈,培养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而毕业论文是体育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关键环节,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其中还谈到“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也提出培养学生掌握科研方法,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由此可见,本科最后阶段的毕业论文工作已成为考核学生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历年来重视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存在问题
2.1 选题困难且缺乏新意
国内学者黄汉升口]研究近年来国内体育类优秀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特点,发现存在题目过大、缺乏准备、随意性大、题目不知所云等问题。通过查阅近五年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但作为地方院校,还存在很多其他问题。
首先是学生不知道如何选题,选什么样的题目。选题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极为薄弱,文化知识学习兴趣较差,对理论也不够重视,当毕业年碰到不得不面对的毕业论文工作,很多学生选题显得极为迷茫,不能选出适当的题目。通过访谈,笔者发现除个别学生能通过理论学习和自身爱好发现研究专题外,很多学生选题更多求助于教师,有些人盲目选题,如同完成普通作业任务,并不考虑研究的可行性,个别人甚至在数据库上寻找体育学术论文题目直接挪用,没考虑自身研究能力和涉及的研究范围。此类选题如果及时被导师予以纠正,并给予合理选题指导,问题尚可解决,问题是个别指导教师学术能力有限或疏忽大意,如果开题通过,将导致学生后期无法完成论文,造成骑虎难下的局面,最后不得不大改,勉强通过,敷衍了事。
其次论文选题严重重复,近五届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尽管强调不得重复,但由于学生选题方法和途径单一,导致选题重复严重。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例如上届学生调查本校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下界学生就选择调查其他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还有学生拟定一个唐山市区学生的体育消费的研究内容,尽管学生可能在实践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并严格进行调查分析,但这样的题目无新意,而且学生的论述内容大同小异,结果是学生很难通过论文写作获得初步的科研方法和技巧,难以达到培养质量。另外学生选题集中在大众健身和学校体育领域,反复研究,思维不能发散,个别学生选择在体育产业和运动训练领域挖掘新题目,而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运动人体科学方向极少有人挖掘题目,导致学生很难有机会利用实验室完成论文。
最后是选题缺乏监控,一般学校都是学生进行选题,根据选题分配指导教师,但随着体育专业的扩招,每届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一些院校指导教师负担普遍超负荷,导致个别导师缺乏对学生选题的监控,直接结果就是题目过大或者选题偏离培养大纲,从而导致学生以后不得不使用一些不熟悉、偏冷的研究方法完成,常见的实验法等方法反而遇冷。
2.2 研究方法和手段单一
针对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生选题结果进行统计,关于调查研究的选题占82.5%,与往年基本一样。特定的选题内容决定了后面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中尽管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仅仅使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余方法并未真正使用,流于形式。
出现以上情况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的学生研究方法能力掌握极少,平时学习中教师没有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研究方法,仅有极个别学生参与到任课教师课题研究项目,经历一些研究学习,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巧,而绝大多数学生对研究方法仅仅从体育统计学等课程中零星掌握一点,且缺乏实践训练,因此自身论文设计中只能选择文献资料法及问卷调查法,而文献资料法是学术论文研究最基本的基础性研究方法,因而学生论文主要使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研究论文也是对调查数据做一个简单归类,进行定性描述,缺乏精确的统计分析。研究方法能力的不足反过来也限制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内容很少涉及,实验法、测量法、统计法应用偏少。
客观方面,地方院校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本身科研能力有限,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法上缺乏有效指导,另外学校毕业论文规范中对综述性文章比例有一定限制,因此学生更多选择调查性研究论文,但本科生具备的理论水平有限,难以在拟定选题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深层次挖掘与分析,单一的研究方法限制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3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局限性
直到1991年,国家教委出台的第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才在限制选修的课程模块中,设置了“体育方法学”课程,并明确规定在第8学期安排“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2003年教育部出台新课程方案中“体育科研方法”规定为一般必修课程,但不硬性规定学分、学时,明确其为研究方法的入门课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培养体育科研的能力。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掌握,撰写毕业论文至关重要,但目前唐山师范学院相应课程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点,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大纲虽然将“体育科研方法”列为必修课,但考核性质安排为一般考察课,平时和期末考核比较松散,学生简单完成一个考核作业即完成任务,大纲修订时学分、学时的调整比较频繁,效果不理想。第二点,课程安排和“体育统计学”重合较多,“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和“体育统计学”课程学时都安排为32学时,两门课程在研究方法的章节教学中重合较多,较多内容重复教学,而且两门课程都是以课堂理论面授为主,内容枯燥,课后实践较少。第三,教师执教能力有待完善,同其他院校类似,“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由本专业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该课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不但要掌握一定扎实的统计学知识,对本学科科研特点及学术前沿要有深入理解,但近几年教学工作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学习,只是根据自身优势科研方向对“体育科研方法”进行一定角度的阐述,而且以理论性灌输为主,与体育科研实践结合较少。结果就是授课内容与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不相符合,如教师讲授很多调查性研究方法,一旦学生选择应用实验法相关题目,论文如何撰写就将极大困扰学生,不得不求教指导教师。
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引入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1 选题内容可行性分析
体育学属于交叉性学科,各专业均涉及大量文科及理科课程。根据黄汉升对2004-2009届全国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是学士论文中总体质量较高的文章,选题能够反映该学科热点问题,实验设计较严谨,仪器比较先进,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较强,优秀论文多集中在运动生理、生化方向。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虽然培养方向不一样,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依然保留大量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可以从理科方向选题去探索体育实践问题,分析动作技术特点,可以从运动生物力学方向选题,涉及人体机能评定,研究评价方法可以从运动生理等角度选题。
但体育教育专业选题一大问题就是大量重复,选题困难,无新意和亮点,实验方法应用太少,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存在同样问题,学生选题追求简单、易写,以学校体育调查类选题为主,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极少。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理论基础极为薄弱,缺乏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去深度挖掘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的内容,不敢有质疑,不了解通过何种渠道去获取文献资料,因此对此类选题不敢涉及,实践访谈中有学生对大学生减肥方法感兴趣,但考虑到要进行实验设计,使用体成分仪进行测试获取数据,还要进一步统计分析,感觉困难,选择放弃。此类情况不少见,实际上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和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并不复杂,需要相关课程教师,尤其是理论课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扎实掌握理论基础。其次,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不足,学生实验课学习不够扎实,不能利用现有条件去设计实验思路,还有一个常见原因,那就是学生有良好的实验基础,但不了解此类选题而遗漏,个别地方院校教学和毕业工作思路较为保守,墨守成规,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以稳为主,很多指导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在自然科学方向去选题,一届照搬一届,选题内容上无新意,没有突破。
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针对以上情况,2010年开始引导学生选择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并进行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合理实验设计,个别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取得不错效果,证明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完成运动人体科学类毕业论文是可行的。例如,有学生对运动性疲劳评价感兴趣,设计体育课后各类恢复手段对疲劳消除影响的实验,测定不同方式恢复方式后人体心率、血压和血乳酸的水平,实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观察到了积极性恢复手段的应用起到加速心率和血压恢复的过程,学生通过论文的完成也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另有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比较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对跆拳道大学生运动员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影响差异,取得预期效果,论文均入选本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以上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采用实验性、测量性等方法,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可扩大选题范围,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价值和质量。
3.2 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毕业论文引入实验性工作,一个前提是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及大学实验室评估标准明确了高校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目前我国体育类院校、师范类体育院系均不同程度建有实验室,唐山师范学院自2007年迎评以来,实验室经过扩建,添置先进设备和仪器,条件满足现有教学和师生的科研要求。
实验室条件满足需要,但部分师生对实验重视不够,实验课程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仪器利用率不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实验室的利用,这也是学生毕业论文利用实验室较少的原因。
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室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首先思想上予以重视,不能把理论课实验边缘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利用实验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中,使其熟悉实验,喜欢实验,有能力完成运动人体科学选题论文。
学院可以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提高科研水平。以前学生毕业论文大部分是问卷调查类型,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利用率不够,实质上与院系整体科研业务水平不高相关。不但实验教学人员科研业务水平要提高,其他理论教学人员也需要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室加深了解,熟悉相关仪器的原理和用途,形成普遍能够指导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选题的能力,建议定期培训师生了解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和功能定位,也可通过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术讲座给师生提供相关信息,要鼓励师生积极学习实验理论。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性学习;高中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4.014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爱因斯坦)这是因为“提出问题”的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意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国家课程标准促进探究性学习实施的问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是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在课程结构改革上也有了许多新的变化,从重知识轻能力,到重视学生情感的发展;从封闭办学观的影响,课程忽视社会性实践,到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加强了对学生与社会实际的联系,特别是对社会需求的能力的培养。这些变化表明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改革措施,已日益为教育者所理解接受并主动实施。
1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性质和内涵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人类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一种活动,在学校教育的背景下,它既是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程形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所以,“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初步学习、体验科学研究的活动性课程。
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有如下特征:第一,经验性和体验性。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积累实践的经验,并在亲身经历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这种经验性和体验性显示出研究性学习与记忆书本知识的不同。第二,过程性和生成性。接受式学习是学生掌握即定的知识,但研究性学习则是在探究的过程中运用知识、建构知识、生成知识。第三,开放性和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具有开放性,学习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研究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同时,研究性学习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只要学生“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之中,学生便会自觉地认识到,这是一项认识客观事物的实践活动。第四,自主性和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研究活动的主体,学生的研究活动是自主进行的,他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学习计划是自已设计的,学习活动是自已亲身经历的,其中的困难又是在个体的努力和同伴的协作下一起克服的。同时,研究性学习是基于问题解决的一种学习,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探求结论。
3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3.1 指导学生选题
学生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确定,通常要反映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兴趣,以及特定的文化传统、自然资源状况等,只要是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相联系,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可以作为研究课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特定的情景,向学生展示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兴趣、认知、理解、应用的实际能力及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能性,提出一些研究性课题供学生选择。为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自行选题。学生的选题宜小不宜大,应尽量适合自身能力的课题。围绕学生的学习、身边生活的事物,切入口小的课题去引导学生选题。例如“中学生体能素质的现状调查”、“肥胖学生的体质状况及折因研究”、“ 高中学生生活方式的研究”、“学生睡眠状况的调查”、“ 耐力跑对增强体质效果的调查”、“学生学习焦虑情绪的调查研究”等进行研究。广东实验中学研究性学习成果“广州娱乐性体育场所举隅”就是由余乃明老师指导,由何聪、陈翰波、张津冬等7位同学组成的课题组研究完成的。专家评价是学生一项很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是一项较好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经验的课题,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和取得研究成果。
3.2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败。制定研究计划以引导研究过程,学生初步进入科学研究领域,缺乏科学研究的知识,难以把握研究的全过程,因此,确立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研究计划的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调查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预期结果、课题组成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可采用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的形式进行)和研究分工,研究进度,研究措施等。
研究方法是研究计划中的核心部分,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法,就是组织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的过程。收集资料、调查访谈、问卷调查、实验、统计等科学研究中的一般方法也适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围绕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内容,要达到的研究目的,指导学生去选择研究方法。资料研究、调查访问是不可缺少的,至于是否要进行实验、是否要测量,是否采用问卷调查,就要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来确定了。问卷调查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为课题研究获取很多研究资料和信息,学生学习编制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作一次问卷调查的实践,是很有意义的。
3.3指导学生实施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实施阶段,主要是学生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中规定的具体安排,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
资料研究主要是指导学生围绕研究目的和内容,阅读有关理论知识,或邀请老师作专题讲座,开拓理论视野,以理论去指导研究,并为撰写论文提供理论支撑。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阅相关的文献信息和资料,收集相关历史的、现实的资料,从历史的、现实的资料中对研究象进行分析。调查访问、问卷调查、实验、测试等,都是观察研究对象的状态、变化、问题和与相关因素的联系,收集研究资料。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典型资料收集,典型引路路最明,典型说话话最灵,典型资料对研究问题的阐述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调查访问、问卷调查都要根据研究的需要,事前拟好调查问访提纲,选择好调查对象,进行访谈,收集研究资料;学生初次做问卷调查,问卷设题不宜太多,以封闭式问卷调查为主,目的在于学习编制问卷的方法,体验问卷发放和回收的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如“ 耐力跑对增强体质效果的实验研究”、要指导学生做好实验方案,内容包括实验目的、任务、实验时间、实验形式(单组对照或双组对照)、实验施加因素、实验测试指标、实验分工、实验步骤安排等,实验法要与文献资料研究、访问调查、观察等方法结起来,列入实验方案,收集实验资料,一步一步逼近研究目标。
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教师都要指导学生及时整理、分析资料,认识研究对象内部和外部各因素的关系,形成观点,逐步达到对事物规律的认识。
3.4指导学生撰写论文
在撰写论文之前,要指导学生整理资料,学生结合亲身实践,得到的实验现象、数据,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得出初步的结论。在资料整理、分析过程中,认识研究对象的状态、本质和问题,形成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撰写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是科学研究的一次总结,对学生逻辑思维、写作能力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体育课程研究性学习成果,一般以调查报告、实验总结(实验研究报告)、小论文、研究论文等形式呈现。
不管什么形式,结构都要严谨,全文要有论点、论据、论证。指导学生提出的立论观点鲜明,论证有据、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收集到的资料,如访谈材料、观察材料、文献资料、实验或测量的材料、典型材料等,作为论据去论证和支持自己研究提出的论点。
3.5指导学生总结交流和评价
研究性学习成果的交流和评价,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最后环节,研究成果的处理可以有多种形式,最常用的是组织研究成果报告会,宣读论文,交流心得体会,让更多同学分享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征求同学们对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提出意见和改进建议,师生对研究成果做出评价。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可推荐到出版单位发表,发挥研究成果的作用。
4 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人为本,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和学会发展的学习理念, 高中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我国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让中学生提早进入科学研究领域,接受科学研究的教育和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问题意识和科研素养。促进学校体育改革,提高体育课程的质量,以推进素质教育。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经验的建构者,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而获得感悟和体验,重在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科研实践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社会调查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中学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在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研究性学习仍是一个比较簿弱的环节,我们有责任推进这项活动的开展,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2001.
[2] 钟启泉,崔允潡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美]斯特弗、盖尔主编.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2001(5):16.
[5] 许镇辉等.如何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6):62.
[6] 刘赞英等.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的难点和突破点[J].中国高等教,2008:(13),(14).
[7] 刘久成.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9:(1):68-70.
关键词:排球;跨步垫球;运动学分析
一、前言
排球跨步垫球及以其为基础的各种低姿势垫球是排球比赛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垫球技术动作,它又是各种低姿垫球动作的基础。现代排球教材中,缺乏对其技术动作科学化的描写和分析,导致在现实教学中,教学标准不统一,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本文采用三维高速摄影解析技术对跨步垫球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寻跨步垫球技术的动作结构特征,丰富和完善排球技术教学和教材理论,给动作技术教学、训练、评价、诊断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湖南师范大学男子排球队的3名和湖南师范大学女子排球队的1名主力运动员。研究内容为排球跨步垫球技术。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实验法,运用三维高清摄像解析系统对优秀排球运动员的排球跨步垫球技术进行运动学的研究。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里近二十年来关于排球垫球技术及运动生物力学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相关论文和著作中对排球技术的研究情况和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并形成了文献综述,为本研究打下了扎实的研究基础。
(2)专家访谈法
咨询有关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专家和教师,向其请教以往写作过的论文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设计及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问题。
(3)实验法
采用三维高清摄影图像解析技术,对技术动作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
(4)数理统计法
数据利用QToolS软件和Excel软件对获得的数据指标进行计算和统计。
3.测试程序
模拟比赛情况,受试者进行充分准备活动后,按实验要求,在专家的指导下让四名受试运动员在测试范围内作跨步垫球动作,每名测试对象完成两次跨步垫球,按规范标准进行拍摄(以右侧跨步动作为例)。由现场专家选定效果较好、技术较规范的两名运动员的跨步垫球动作作为分析对象,然后计算数据的平均值。
4.测试方法
采用三维定点摄像的方法,用两部高清摄影机,对实验测试对象的跨步垫球技术进行三维定点拍摄,运用相应的解析系统对其动作技术进行解析,得出测试指标参数。一部置于运动员的右侧,一部置于运动员的前方,两部摄像机主光轴约成 90度,拍摄频率为50Hz。高清录像拍摄,频率25帧/秒,经奇偶场分离后频率相当于50场/秒。采用2台sony FX-2000E高清摄像机拍摄视频。
标定框架采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的PEAK辐射式三维标定框架,标定精度高。选择被分析的动作时,选择的整个动作位于框架标定范围内。
使用SIMI motion视频解析系统对技术动作进行解析,采用扎齐奥尔斯基人体模型,人体模型取系统软件自带的人体模型,分析数据包括身体重心、躯干、各关节点位移速度、以及各关节和躯干的角度和各时段的时间等数据,所得数据采用数字化滤波法进行平滑处理,截断频率为10,用EXCEL 2000对视讯系统得到的数据进行坐标转换、计算得到运动学数据,并编辑公式计算人体基本平面方程系数以及关节点在各个平面的投影坐标,再用Q-Tools计算关节角度。用Origin7.0做三维坐标图。对解析出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并做参数间的相关分析,运用相关参数数据描述动作过程,建立整个动作结构相关环节间夹角、角速度、角加速度、速度、身体重心等量化指标和参数,揭示动作过程的运动学特点和规律。
三、动作阶段的划分
动作阶段划分是研究技术动作的重要环节。排球运动员跨步垫球技术是由准备姿势、跨步、垫球、随后动作四个环节组成,而对击球效果起决定作用的是跨步和垫球两个环节。为了确定动作结构和时相划分方便,本文首先确定了不同动作阶段的临界点,它可表征各动作阶段基本力学特征与动作质量。我们依照排球跨步垫球动作的顺序把跨步垫球动作分为:跨步阶段(1.4s-3.3s)、击球阶段(3.3s-4.1s)、随后阶段(4.1s-5.2s)。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排球跨步垫球技术下肢各环节运动学分析
(1)膝关节的运动
膝关节的角度特征如下:
从图1中可以看出左、右膝关节角在0~2.64s时段的变化趋势并不相同。2.64s时刻为跨步脚刚着地的时刻。右膝关节角变化曲线在该阶段有一个明显的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而左膝关节则是一个逐步下降的过程。右膝关节在跨步阶段要向前跨出一步完成跨步动作,在跨步过程中右膝关节先屈曲后伸展。在跨步阶段身体重心落在左脚上,此时左脚起着支撑整个身体的作用,并保持重心稳定性,因此左膝关节角在跨步阶段变化很小。在2.64s后,左、右膝关节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同,当跨步脚着地后,左、右膝关节开始同时屈曲,降低身体重心。到击球前屈曲值达到最大,身体重心此时处于最低,随后双脚蹬地,同时双臂上摆击球。
跨步垫球技术在跨步阶段膝关节有一个屈膝重心下降的动作,这个动作是跨步垫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拉伸膝关节蹬伸主动收缩肌群,增大肌肉收缩初长度储备弹性势能,同时增加垫球时的垫球距离,为后继膝关节蹬伸动作做好准备。而且在判断来球的方向和速度后通过跨步动作还能及时调整击球的最佳时机和部位。在跨步垫球技术中左膝最大屈曲角度为60.6°。右膝最大屈曲角度为59.89°。下肢屈膝身体重心下降的动作幅度太大或太小都不能产生最佳的蹬伸效果,不利于整个垫球动作的完成。如果膝关节屈曲幅度过大,就会造成膝关节伸肌群过大的对抗负荷,进而影响膝关节的伸展速度及躯干和上肢各环节的整体配合。反之,膝关节屈曲幅度过小,又不能充分拉长伸膝主动收缩肌群,影响主动收缩前弹性势能的储备,进而影响到蹬伸效果。跨步垫球技术下肢的蹬伸动作主要是使髋关节产生向上的运动,通过下肢的蹬伸带动手臂向上摆动,保证击球时动作的稳定性。由于不同运动员的身材和身体素质的不同,因此不同的运动员最佳膝关节的屈曲角度和身体的下蹲深度也不相同。合理的膝关节屈曲角度有助于运动员发挥最佳技术动作。
(2)踝关节的运动
由图2可知:从跨步开始,右踝关节角度不断增大,而左踝关节角度不断减小,这是由于跨步开始时,身体以左脚为支撑,右脚向前方跨出一步,随后身体重心下移,直至跨步结束。由于右脚向前跨步,右踝关节与左踝关节正好相反,不断增大,直至跨步后右脚脚跟与地面接触时增至最大。
2.排球跨步垫球技术动作整体分析
排球跨步垫球合理的动作节奏应该是身体自下位关节至上位关节的速度依次递增。各运动环节的递增量越大,说明动作的动量传递效果越好。跨步垫球技术动作的跨步阶段,单脚向前跨出一步,同时身体重心下移,躯干稍向前倾,双手手臂伸直下压,为后继击球动作调整好击球的时机和方位,同时储备了弹性势能,增加了肌肉收缩做功距离。击球动作阶段,通过下肢蹬伸、躯干和上肢各运动环节的依次加速与制动,将速度传递至手臂,手臂通过从来球的下部向上抬,以达到最佳的击球速度,将球平稳而有力地击出。击球时身体主要环节的活动顺序为膝―髋―肩―肘和手腕。从完整技术动作上看,跨步垫球是在拉长相关主动收缩肌的条件下,首先由下肢肌肉主动收缩用力,然后是上肢各环节肌肉群的收缩用力,这种动作时序符合垫球技术动作力学原理。合理的技术动作能充分发挥躯干肌肉和下肢肌肉的爆发加速作用,不要过多地单纯依靠上肢运动环节加速,这样才能使上肢肌肉有较大的能量储备,同时保证动作的稳定。在击球动作阶段上肢肌肉感觉敏锐,控制手臂的方位和调控击球时间,并保证击球最佳的击球点和击球时机。因此应加强下肢的蹬伸力量,并在击球时加强下肢的蹬伸作用,从技术上保证下肢和躯干肌肉合理的爆发加速功能,为上肢各环节的依次加速提供运动初速度。
五、结论
1.跨步垫球技术动作结构的分类
本研究对排球跨步垫球技术的尝试性划分是对目前排球跨步垫球技术划分理论的大胆尝试。笔者根据运动生物力学中关于技术动作的阶段划分原理,根据动作结构与动作任务的不同,把排球跨步垫球术分为跨步阶段、击球阶段和击球后的随后阶段。
2.跨步垫球技术下肢的运动学特征
左膝最大屈曲角度为60.6°,左膝最大蹬伸角度为159.5°,左膝关节的活动幅度为98.9°。右膝最大屈曲角度为59.89°,右膝最大蹬伸角度为119.8°,右膝关节的活动幅度为59.1°。膝关节屈曲幅度过大,就会造成膝关节伸肌群过大的对抗负荷,进而影响膝关节的伸展速度及躯干和上肢各环节的整体配合。反之,膝关节屈曲幅度过小又不能充分拉长伸膝主动收缩肌群,影响主动收缩前弹性势能的储备,进而影响到蹬伸效果。
六、结语
跨步垫球技术在比赛中与其他垫球技术相比应用广泛,技术结构较为合理。采用跨步,身体重心位于两支撑脚之间,支撑比较稳定。跨步垫球有利于肌肉用力的控制,也就可以较好地控制来球。
今后应结合三维动力学进行进一步的其他同类研究,通过同步装置,对跨步垫球进行运动学与动力学的同步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分析跨步垫球的技术特征和内在规律。
对于排球运动的技术原理等课题还有待于我们去深入研究,揭示其科学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科学化发展,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使排球运动得以更广泛的普及和更科学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桑迎春.排球正面垫球的教法分析[J].集思广益,2004(4):30.
[3]邹灵通.谈排球教学中垫球的三个问题[J].学术论坛,2009(3):287.
[4]陈新祯.排球垫球技术的练习及在比赛中的运用[J].泰安师专学报,2001,23(3):83-85.
[5]林森.对排球垫球技术在比赛中运用状况的理论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1):98-99,104.
[6]叶永延.运动生物力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邵伟德,等.论现代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几个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4):454-456.
[8]罗建新.论现代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104-106 .
[9]洪友廉.国际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前景[J].体育科研,2009(2):54-60.
[10]杨慧馨,杨雷.运动生物力学在武术动作技术分析中的应用现状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5):145-147.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questionnaire, teaching experiment and expert interview, this study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inadequate present teaching plan and content of physical therapy practice, put forward that the new teaching content of physical therapy practice must be compil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the teaching material of practice is too easy and learning separates from clinic practice. Instead of confining in the traditional therapy practice, the subject should enlarge its contents, increase the new equipment knowledge and clinic practice periods, students' master of physical therapy theory and practices will be the good base for future's career of sport team doctor, researcher, P.E recovery doctor, and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关键词:《理疗学》;实践课;教学计划
Key words: Physical Therapy;practice;teaching pla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266-02
0引言
“理疗学”作为现代医学科学中重要的学科,对于促进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体科学、卫生保健和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普及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事临床医学与运动医学的实际应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逐年增多。针对体育类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理疗学教学人员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能否按过去的教学模式进行?能否沿用过去的经验安排?答案是否定的。医学院校或医院理疗科培养实习生,虽然课程都是理疗学,但所学专业不同、学生基础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原有统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培养高质量学生。
1研究目的
“理疗学”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各种物理因子对人体的作用原理及治疗作用等,常见的理疗方法包括各种电疗、光疗、超声波及磁疗、蜡疗、水疗、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等。目前,我国体育院校理疗学实践教学内容基本沿袭着20世纪70年代的教学模式,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实验类型简单,学生多以机械被动地参与程序化操作为主,而对临床物理治疗性实践涉之较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许多专家、学者对体育院校的理疗学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意见。“理疗学”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是运动康复,对本科生的临床理疗技术实践操作技能就提出很高的要求,只有达到一定要求才能拓宽就业面,所以改革理疗学实践课教学内容就成为必然趋势。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为西安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2005级、2006级、2007级本科学生 共计64人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64份,回收64份,问卷回收率100%。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国内大量有关理疗学实践课教学大纲、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计划及其相关实验课教学内容改革方面文献资料,为理疗学实践课教学内容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
2.2.2 专家访谈法。为了准确的了解各体育院校以及医学院人体运动科学专业理疗学实践课教学计划、内容及存在的问题,对从事多年理疗学教学的10名专家、教授(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南京鼓楼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进行理疗学实践课教学内容改革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问题的面访、会议走访、电话咨询及电子邮件联系。
2.2.3 问卷调查法。对西安体育学院2005级、2006级、2007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对理疗学实践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积极性、教材和多媒体教学以及学生对学习理疗学对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期望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2.2.4 数理统计法。数据资料使用SPSS10.0、Excel 2003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2.5 项目教学法。突出实践能力目标的实现,理疗学教学内容上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临床治疗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将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程序化。在教学内容整合和程序化的基础设计了电疗、超声治疗、光疗、热疗、磁疗等八个综合项目。每个综合项目分为若干个子项目。如电疗作为一个综合项目,又分成低频治疗、中频电疗、高频电疗三个子项目,而各个子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既引导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又使学生在临床参观学实习中尽早熟悉实际的理疗情境和场景,强化学生对理疗治疗模式的认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提高动手能力。
如电疗模块的教学,原有的传授模式是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依次介绍直流电疗法、低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高频电疗法各单项技术,学生学习后虽然各单项技术掌握的较好,但对所学的单项技术何时、何病应用仍感茫然,既无法将单项技术,临床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以临床治疗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安排,第一次教学设计为临床参观,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陕西省人民医院的康复理疗科进行4学时的实际情境参观体验,授课教师通过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电疗仪、针对各种疾病开具理疗处方,制定理疗方案、这样就把理疗治疗操作中涉及到的单项技术,和临床疾病治疗联系起来,授课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在“做中学”,教、学、练相结合完成项目教学。
这样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解决复杂临床实际问题,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既可达到职业能力目标的要求,又可在完成综合项目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2.2.6 教学实验法。2006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采用原有的理疗学学实验课教学计划,2007级采用改良后的实验课教学计划,两个自然班均由同一教师进行实验课的教授,两级学生的入学分数,年龄,生源均相似,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两个班实验授课课时相同均为24学时,其中2006级学生使用旧的实验计划教学内容授课,实验单一而且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机会不多,实践内容多以简单理疗仪器和火罐、按摩为主,2006级学生因为已经开设了体育康复学和运动保健学以及伤科与按摩,很多物理治疗实验重复所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基本上学完后对所学知识应用比较差。而2007级学生使用新的实验课教学计划,虽然课时一样,但是增加了音乐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多个实验内容以及PT师的工作内容介绍等使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理疗治疗方案和操作中去,教学反应效果非常不错。在医院见习期间,学生系统学习了阅读理疗医嘱及处方、执行医嘱、调整治疗剂量、记录治疗结果等程序,学习与康复治疗的患者交流沟通,将患者现存的所有理疗治疗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思考,确定合理的理疗方案,并使PT学生明确在患者所有的物理治疗方法中理疗的独特治疗作用及理疗的最佳适应症。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学中,由于实验学时数按大纲的要求不变,而内容增加,因此在教法的选择与运用上,我们根据不同的章节,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有传统的观摩实验法,又有改革创新的多媒体教法,如有的章节以作业形式完成,有的章节提出问题设计情景进行分析讨论,同时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过不同教法的综合运用,不但节省时间,增加了内容,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分析、判断、诊断、操作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理疗学实践课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的质量。
3研究结果
3.1 专家访谈结果。通过课题组对10名从事理疗学教学的专家进行访谈,认为原有的理疗学实践课计划不合理有8人,占80%;认为学生运用物理治疗实践能力与理论结合差的有9人,占总人数90%;大部分专家都认为理疗学实践课教学内容需要改革,专家认为应该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实践课教学,通过不同教法的综合运用,不但节省时间,增加了内容,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分析、制定计划、操作以及熟练运用物理治疗设备的能力。
3.2 学生理疗学考试操作考核情况。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是教学效果的反馈环节,考核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影响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是课题实施过程中通过对人体系2006级和2007级学生的理疗学的实践考核发现由表1显示,两个班在不同教学计划实施下其他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人体系本科生2006级和2007级期末理疗学实践考核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
3.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各学校在制订理疗学教学进度和大纲时,基本上是按教材的顺序制订的,我们认为教学进度的制订与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从事某种活动的精神力量,学生对某个知识点能否产生兴趣,教学的内容起着主要作用,理疗学所采用的教材前后内容联系不大,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合理地安排实验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刚接触这门课时就对本学科发生强烈的兴趣,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今后的学习。以实际操作在先、理论讲解在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改善提高了学习效果。比如在讲授“电脑中频治疗仪”时,我们设计了几个符合教学要求的,真实的典型的病例,在上课前把典型病例和“电脑中频治疗仪”的操作说明书发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设计理疗方案、开具理疗处方。
课上由教师引导,小组代表分先后讲解、示范小组成员的学习讨论结果,再由教师进行正确的电脑中频治疗仪的操作演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求教师思维活跃、知识全面,善于组织和引导,善于总结和归纳,教学相长,促进了教学活动的良性循环。
3.4 加强理疗学实践课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对理疗学中重点、难点问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资料等充实教学课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功能,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部分章节可采取PBL(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自我指导学习和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式讨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加深对授课知识的理解。
4结论
4.1 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理疗学实践课教学,通过不同教法的综合运用,不但节省课时,还增加了临床医学内容,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4.2 理疗学实践课教学计划的重新修订把一些前面开设的教学内容重复的知识进行了删减(要对照学生培养计划中有无重复课程内容或交叉内容),根据各个院校理疗仪器设备的不同条件,因地制宜的开展实验课教学工作。
4.3 实践课以电、光、声、磁、蜡、水疗的治疗技术和方法、操作注意事项等为重点,在每节理论课之后安排相应内容的实践,通过在实际治疗场景下教师集中讲解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练习,使学生系统熟悉和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并加深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
4.4 体育类院校可以让学生到医院的理疗科进行实习或见习,学习与康复治疗的患者交流沟通,将患者现存的所有康复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思考,确定合理的理疗方案,使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理疗学的理论和技术,还能通过实际情景下的临床参观实践,边学边做、融“教、学、做”为一体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专业情感、和专业素质。
4.5 通过教学改革打破了原来的理疗学实践课教学常规,原来的自然班的教学可以根据课的教学内容不同进行自然班教学和分组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操作理疗仪器设备的机会。
参考文献:
[1]丛芳,朱迎九,侯勇伦.新建康复治疗专业理疗学课程教学实施的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1:1096-1097.
[2]柯红.高职理疗学的教学体会[J].现代企业教育,2008,12:23.
[3]钟玲,等.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4):328-329.
[4]欧阳燕.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学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3):76-78.
【关键词】:网球选项课 合作体育教学模式 实验研究
随着普通高校选项网球课的普及,想选上网球课的学生逐年增多,网球课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考核形式不断探索与改革的今天,网球选项课改革主要是如何完善与改进,在教学内容上满足大学生们的知识渴求,在教学形式能为学生所接受,使他们专项技能在较短时间里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并能终生受益。在传统网球教学中发现,学生开始兴趣很浓,但到一定的时期会出现积极性下降,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网球选项班级随机抽取2个自然班,共50名学生,随机确定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把这两个班作为本次实验的测试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数理统计法。
现代科学研究中,数学方法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成为一种趋势。它们之间的互补性作用,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真实性。本试验均采用常规统计,并利用SPSS13.0对问卷所统计的数据进行t检验。
2、实验法。
根据合作学习的理论,实验班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和设计
(一)合作学习设计的理论基础。
1、发现教学理论。
发现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理论应当注重个体处理各种环境信息的内部过程,而不是外显的刺激与反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设置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促使他们将所学习的原理应用于对新问题的解决。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中要尊重学生,要理解学生的行为和其看待自己的方式,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的个人意义,因为这才是信息保持的决定因素。
3、群体动力理论。
群体动力理论认为群体是成员之间的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所谓“集体动力”,是指来自集体内部的一种“能源”,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其次,合作的集体学习有利于学生自尊、自重情感的产生。
4、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理论。
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无一不是在大脑皮层的条件反射下,形成动力定型的结果。整个过程可分为“泛化过程、分化过程、巩固过程和自动化过程”四个时相,时相之间紧紧相连密不可分,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实验期间采用的合作学习的方式。
1、合理分组学习。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互补学习和互相帮助,在编组时按不同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能力把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组内优劣互补,组间水平相当。
2、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提高、深化的作用。比如,在学习某个动作时,通过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比赛,相互指出不足,并根据错误的多少或能完成动作的人数多少打出分数,最后评出优胜组。通过比赛,学生认真观察,互相指出不足,促进动作技能的掌握。
3、评价学生成绩时引入团体分数的教学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学生成绩评价时以各小组完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和个人成绩的平均成绩作为学生的最后成绩,促使了小组内紧密合作,发挥了每一个成员的最大潜能来共同完成预定的目标。各小组成员在练习过程中互相指导、团结协作来争取集体竞争的胜利。
三、结果与分析
(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网球基本技术掌握的影响。
为了了解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干预后对学生基本技术的影响,我们对两班学生进行了基本技术的前测和后测(表1,表2)。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后的基本技术测试中,截击和底线正手抽击球两项测试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只有发球这一技术环节的成绩差异达显著性水平。这证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都能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基本技术成绩。在截击技术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是因为:截击技术本身比较难掌握,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在这一技术的练习时间和次数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态度的影响。
体育兴趣、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它调节着人对体育项目或参与的行为的选择和行为反应,对学习效果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把学习兴趣、态度作为一个重要的测试指标(表3,表4)。
由实验结果可知,在未实施教学干预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态度没有呈显著性的差异(表3;实验以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呈显著性差异(表4。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网球学习兴趣、态度的影响优于传统的个体竞争性教学模式。
四、结 论
(一)自主,合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有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二)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社会性的提高,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
(三)自主,合作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的享受了运动的乐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四)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符合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需要,并且可操作性强,易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导论[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1994
[2]陈祥慧,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院系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