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学校管理的建议和措施范文

对学校管理的建议和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学校管理的建议和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学校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第1篇:对学校管理的建议和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校管理管理问题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50-01

大学生群体因为聚集性强,群体行为一致性强,因此,高校的管理工作显得格外重要。以往的高校管理在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和后勤保障方面作出很大努力,但在经济、文化理念都在时时更新的形势下,高校管理还需要作出更多的改革,以适应学生和社会的要求。

1.高校管理概述

1.1高校管理的主要工作

高校管理说到底是对组织进行的管理,进行学校日常的人、财、物、事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保证学校的教学目标完成是高校管理的主要工作。

1.2高校管理的重要作用

高校管理首先为学校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规则,协调学校财务的收支状况、督促学生按照学制规定进行学习,并为学生生活提供保障;高校管理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即通过有效的管理,使学校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更好的培养人才提供保障。

1.3新形势下探索高校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教育的根本思想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学校是提供“教学服务”的机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负有责任,学校管理,尤其是学生管理日趋专业化,是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主要趋势。发现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为高校顺应新形势进行改革提供建议,是当下高校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2.目前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理念不符合时代要求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达成仍以“违反规则的惩罚”作为主要手段,学生对某门课程的缺席会被扣掉相应的“平时成绩”;学生在寝室熄灯之后仍进行某些活动,会被扣掉相应的“德育分数”;学生违规使用电器会被处以严厉的警告甚至开除学籍的处分。尽管开设符合学生兴趣的课程、为学生的正当的课余生活提供更舒适的空间、利用寒暑假整修寝室的电路或者更换电线,可能会大大减少学生违反校规的情况,但学校管理方面很少从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生活需要方面考虑学生们违反学校纪律的原因,这是由于管理理念的落后造成的。学生为学校教育支付学费,那么从经济的角度上看,学校是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学生违反校规,可以看成对学校提供的服务不满的表现。而高校在管理理念上,仍不以“提供教育服务”作为出发点,一味将学生视为“被管理者”,使学生管理工作变得困难。

2.2 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

学生的学校生活包括学习和日常生活两方面,高校教育对学生提供知识教育,也对学生进行人生发展教育,这两方面的教育重要性应该是一致的,但学校的管理制度却对这两方面的教育制定了不一样的规则。高校对学生的课堂教育方面的管理已经十分成熟,但对学生的发展教育方面的管理却十分松懈,大多数学校的后勤管理都有漏洞,对学生的社团活动管理基本处于不管的状态。由此可见高校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缺乏系统性,管理工作力度分配不均衡,限制了高校教育职能的发挥。

2.3管理队伍缺乏专业性

前文所述,高校管理包括对人的管理、对财务的管理、对事务的管理三个主要内容,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和教学管理都可谓是专业,然而对人和事务的管理,仅在教师管理方面有着国家教师制度的支撑,对学生的管理缺乏专业性。在寝室管理方面,国外高校的寝室管理者的工作责任多与保护学生安全,提供生活服务有关,而我国大多数高校寝室管理员更像是“门房”,对学生不起到任何的保护作用,更谈不上提供服务;以学生社团管理为例,国外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大多数高校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社团指导教师,而内地高校社团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兴趣爱好团体,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带领社团发展;在学生德育教育方面,我国大多数的高校辅导员只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安排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的心理教育方面有缺失。可见,高校的管理队伍在很多方面是不专业的。

3.针对高校管理问题的几点对策

3.1将“管理”理念转为“服务”理念

管理理念的转化是解决高校管理问题的基础性措施。传统的教育思想对高校管理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如何使高校管理部门意识到“学校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是管理理念转化过程中的难点。建议高校负责各管理部门工作的分管校长和主任们,应该多参加管理方面的培训,学习那些发展较好的高校的管理方式,认真思考高校的社会角色和学校教育的社会职能,从根本上理解“服务型管理”的含义,通过动员全校管理者改善管理方法的形式,推进高校管理理念的转化。

3.2完善学校管理体制

在进行高校管理改革时,建议高校应从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从“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出发,对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发现目前学校管理体制的缺失,逐步完善学校各方面管理制度,使整个学校管理从管理内容到管理方法都更加完善,从而增强学校管理的效力。

3.3积极建设管理队伍

为了提高高校管理者的集体素质,建议高校通过广泛招聘人才、进行管理者培训的方式,积极建设管理队伍。对学生后勤生活的管理,应重视管理者的责任划分,明确后勤管理工作的根本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加安全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对学生日常活动的管理,应重视社团管理对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校有能力的教师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去,为学生提供指导;对学校辅导员建立从辅导员职业能力到职业态度的全面考核制度,以保证学生德育教育进行的全面而有效。

综上所述,目前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使高校面临着管理方面的改革。现有高校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队伍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高校应该首先将管理理念转向“服务”的角度,通过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和积极建设管理队伍的方法,使整个学校的各方面管理效能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林,高校教学管理的思维变革[J],湘潮(下半月),2010,(3):64-65.

[2]王剑辉,浅谈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才智;2011(10):36-37.

第2篇:对学校管理的建议和措施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校管理;现状;改进对策

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发展差距,教育方面也不例外。要想增强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需要规范学校的管理,缩小教育差距,这是农村学校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以下就对农村小学学校管理现状和改进的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给广大管理者提供更多的建议和意见。

一、农村小学学校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是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更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前提。从目前来看,农村小学学校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学校管理班子的工作效率非常低

农村小学学校管理者的人数不多,工作效率非常低,这主要是因为一名管理者或者教师身兼多个职位。这是农村小学管理上存在的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农村学校管理者在工作上十分关注工作的程序化,经常沿袭传统的管理方式,墨守成规,生搬硬套其他学校的管理经验,不仅浪费了时间,耗费了精力,而且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难以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程序化的管理工作学校有明文规定,但是管理工作比较细碎,无法有效开展。农村学校管理上的突出问题就是管理的僵硬化,缺少灵活性,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

(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缺乏力度

农村小学学校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硬件设施落后等问题,教师过于关注自身的利益,并没有从学校的长远发展去进行自我提升。管理者只看重成绩,缺乏积极主动性,缺乏人性化管理方式,导致校园育人环境非常差,缺少人文气息。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单位采取的都是行政集权式管理方式,教育体系也不例外。集权管理让学校不能进行自主教学,学校管理基本是从方针政策出发,不能有效从实际出发,对学生和社会的了解非常少,根本不能有效发挥出学校育人的根本优势。

(三)农村学校管理闭塞

管理的闭塞,缺少和外界的交流,使得学校和社会的接触非常少。这样,管理人员只能从书本中获取经验,对于实践无从开始。此种问题会让学校对社会教育课程目标以及内容反映出现迟钝化的现象,不能体现出农村学校管理特有的特点,使得学生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也极大地降低了[1]。

二、农村小学学校管理改进对策研究探索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

伴随着学校改革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管理工作当中逐渐确立起来。农村小学管理更需要秉承这个理念。以人为本主要是将管理对象即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上,给学生更多自主发挥个性的空间,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管理者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潜力和优势,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展现。管理者在教育以及管理当中,需要对学生、教师和其他被管理者做更多的了解,只有充分了解管理对象,才能够让管理更加有效,才能够健全管理体制。

首先,以师为本。师资力量是教育的基础,优秀的师资队伍更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教师在学校中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因此,在农村小学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关注教师,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关心教师的基本生活,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等,为教师能够放心、安心、有效地开展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后盾支持。管理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帮助教师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这样才能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为教师后续的教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2]。

其次,以生为本。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始阶段,管理者需要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和基本优势,让学生正确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更加和谐地发展,健康地成长,挖掘学生的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尊重和信赖[3]。

(二)关注精神文明建设,打造良好的学校管理软环境

现代化学校管理比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在小学学校管理中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学生学习的软环境。这里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努力。

首先,要关注学校的校风建设。良好的校风对学生的语言、行为举止等都具有极大的影响。校风能够显现出一个学校的管理成果,并且在各个环节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班级的班风、教师的教学风格还有学生的学风,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管理者要细化每一部分的规定,在纪律上、行为上,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语言进行约束,为教育教学环境提供良好的保障[4]。

其次,民主平等的学校管理。这是进行完善管理的关键步骤。在日常管理中,管理者需要树立起主人翁意识,激发起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每一位人员都具有工作热情。民主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校务上的公开性制度、校务委员会制度等。不同等级人员、不同身份的管理人员都可以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逐步对学校的民主化和完善化管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另外,还可以进行民主性评比,评比的对象为教师、管理人员等,评比打分者是学生,学生对管理者和教师的喜爱就是管理成效的显现,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效果和教师的职业素养。除此之外,由于农村小学资源有限,因此需要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多媒体设备,让管理和教学走向信息化,让学生的视野得到有效的拓展[5]。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是农村小学学校管理的重要主体。教师劳动成果就是学生的成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就是师爱。教师若缺少对学生的爱,缺少对教育事业的爱,是绝对无法成为优秀的教师的。教师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就是热爱学生,不仅要爱护优等生和中等生,而且要爱护后进生。在农村小学学校管理过程中,学校必须要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利用一切机会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参与职业道德学习,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当今社会中,教师作为特殊的群体,具有全社会的表率作用,教师已经成为公众文明的一种表率和典范。因此,教师必须要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坚持自律,将社会美德有效内化,使其成为自身的高尚品德。也正因如此,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就是培养教师的自律行为。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要保持自律,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在教学活动中,注重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将有效、实用、学得懂以及用得上作为目标,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组织教师研究和讨论,通过树立模范教师来鼓励教师投身于职业道德建设中,进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管理层可以通过制度管理来规范师德建设。合理的制度是规范行为的法宝,想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师德工作制度。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在遵守教育法规的前提下,制定考核师德和师风的具体办法,将教师师德修养具体的要求有效细化。例如,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做到“七不准”: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故意责难家长,不准乱推销和乱收费,不准赌博,不准不平等对待学生,不准通过作业来惩罚学生,不准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和组织活动。总之,通过建设健全制度来对教师的言行进行规范。

(四)注重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

农村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较为闭塞,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削弱了学生对于整个社会的适应能力。小学生对于社会和世界存在很多憧憬和向往,闭塞的环境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农村小学管理层应注重运用多种方式来加强学生和外界的交流,如鼓励学生充分运用互联网来查找信息,组织学生外出郊游等,使学生明白社会就是学校,生活就是教育。只有走出去才能够有发展,能够学以致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职业,如扮演医生、律师、编辑、记者等,通过为学生讲解职业的利弊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此外,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和开阔视野,为学生讲述新鲜的见闻,与学生共同成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农村小学学校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农村学生的管理策略以及教师的教学进行探索,促进学校的整体性进步,让学生在充满人性化的环境中成长,对管理者的管理更加认可,以此激发其发展潜力,使其自由自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周海滨.浅议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在小学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5(06):158-159.

[2]王国勇.浅析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J].学周刊C版,2014(12):129.

[3]李会军.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239.

第3篇:对学校管理的建议和措施范文

教育承载着教书育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和谐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教育和谐的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构建和谐教育”为课题,先后考察了__中学、大桥高级中学、宜陵中学、丁伙中学、麾村中学、龙川小学、仙女镇中心小学、大桥小学等十多所学校,分别召开了部分中小学校长座谈会和部分中小学教师座谈会,对现代学校所期待的管理、当前学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

二、调研获得的基本结论

(一)现代学校管理应是和谐教育管理

构建和谐教育管理,既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又是学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落脚点。学校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必须充分发挥和谐教育管理的基础性作用。我们所期待的现代学校管理是和谐教育管理。

(二)和谐教育管理的内涵

所谓和谐教育管理,就是以先进的学校文化引领,将个人愿景与学校愿景凝练为共同愿景,运用人性化的手段,通过人财物的最佳配置和各种关系的协调,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和谐教育管理的特征

第一、和谐教育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教育教学的诸因素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以人为本,不仅是对人本身的尊重、对劳动和创造的尊重,也是对学校未来发展理念的最好诠释。以人为本,对学校而言,就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本;对校长而言,就是以教师为本;对教师而言就是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教育管理,在办学思想方面就是要尊重人性人格,发展个性特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领导而言,要求校长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关心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促进教师成长。对教师而言,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第二、和谐教育管理的要义是实现教育管理和谐。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包括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等)永远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诸多的关系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管理的根本的任务是人的管理,实现被管理者与管理者目标的一致、思想的契合和情感的融通。通过和谐教育管理实现教育管理和谐,不仅可以减轻管理者的负担,而且能够使被管理者增强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自身价值。

第三、和谐教育管理的根本方法是人本管理。和谐教育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增强管理的人文内涵,追求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管理不是单纯凭借权力和制度,而是把制度管理的科学化和人文管理的人性化刚柔相济,更多地通过经常的对话与沟通机制,实现被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目标的趋同、行动的一致,使被管理者自动自觉地执行制度,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心甘情愿尽责尽力,从而使管理变得愉快、轻松。

第四、和谐教育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事顺其理”。人尽其才:善于用人,最大限度发挥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才能和潜能;物尽其用:合理用物,最大限度利用物质资源;事顺其理:正确办事,最大限度遵循客观规律办事。

三、当前学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不足

当前学校管理中存在诸多的问题,重物质文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重制度建设,轻文化建设;重考试学科教学,轻非考试学科教学;重智育,轻德育和体育;重目标管理,轻过程管理;重计划,轻实施;重教师使用,轻教师培养;重眼前利益,轻长远规划;重制度管理,轻人文管理;重“管”,轻 “理”,等等。比较突出的问题与不足有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教育方向偏移,育人目标异化。当前,许多学校缺乏科学合理的办学目标和正确的办学方向,特别体现在初、高中阶段,片面追求升学率,使教育越来越变得功利。教育的功利性表现为执行课程计划不严肃,开齐开足只是要求;重学校教育,轻家庭、社会、终身教育;重知识教育,轻德育和实践技能教育等现象普遍存在;招生行为不够规范;乱收费行为尚未杜绝;有偿家教、有偿补课事实上存在。

第二、单纯注重制度约束,忽视平等对待与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用制度管理不可缺少,但有些学校的制度管理过于僵化、苛刻,那些一天到晚的签到、签离,中间抽查坐班的行为控制方式和随意减少教师休假时间的做法,必然影响师生的情感和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质量。领导和教职工平等沟通是学校和谐管理的重要因素。教职工渴望得到学校领导的平等对待、平等沟通、认可与支持,盼望学校能够帮助自己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减轻一些压力,减少一些后顾之忧。然而,我们有的领导者面对普通群众,只有权力意识,没有群众意识;只有管理意识,没有服务意识和平等意识; “只见制度不见人” “得理不让人”,“得理不容人”,让群众感 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这样,不但不能给群众解决问题和困难,也不能真正维护领导者的权威,反而,增大了教职工与领导者的距离和心理压力。这些现象的存在,难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难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难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的和谐发展也难以实现。

第三、忽视人文关怀,淡化过程管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几乎所有学校的领导都愈来愈重视目标管理,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一些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却偏离了目标管理的基本原则,走入了误区:目标不是由上下级共同制定而是由上级制定、用任务的形式下达,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强调服从性,忽视自主性,实在有点强人所难;单纯强调结果,到时抹秤杆秤斤两,不计过程或淡化过程;强调对教师的控制、监督,忽视了对教师的尊重、关怀;强调教学质量目标的实现,忽视思想情感目标的达成。这种管理是一种非和谐的管理,不但不能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反而挫伤了教职工的积极性。

第四、学校领导体制存在弊端,约束机制不够完善。我市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 在学校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学校工作负全面责任。这种制度对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校长采取个人决策的方法进行学校管理决策,迅速且效率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有些校长的独断专行,一校之长俨然成了一家之长,自以为是一言堂,自行其是家长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长决策的正确性,并最终影响了学校发展。党支部在校长负责制中的政治核心、监督保证和战斗堡垒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以教代会制度为核心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必须进一步完善。

第五、农村学校师资弱化,优质生源流失。我市十重视农村学校建设,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的差距不断缩小。但由于城乡差别的存在,城区学校比农村学校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城区教师享有更多的优越性,这是不争的事实。不少农村教师向往城区,特别是一些优秀教师总在为自己的调动和进城作努力。每年都有一批在农村学校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师从流失,每年都有一批孩子从农村进入城区或外县市就读,有的进入公办学校,大部分进入民办学校。农村教师、生源流失已成为当前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保障农村学校的生源,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四、对策与措施建议

在学校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责任主要在学校领导者身上,应该从自身查找原因,不断反省自己,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创新思维,积极推进和谐教育管理,采取正确对策和措施解决存在问题,保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更新教育理念,端正办学方向。教育主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目标和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和谐社会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公共服务性;坚持教育均衡化和公平公正性;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确立科学的质量观、教学观,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实现教育的发展目标、政策重心、资源配置结构和教育工作评价标准的整体性变革,推进教育战线从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导向机制等方面有一个大的变化;以创新德育工作机制为切人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义务教育阶段为重点,抓住督导和体育这两个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减负增效”。

要遵循客观规律,执行法规政策,自觉规范办学行为,特别要规范课程开设、收费、招生等行为。

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坚持为基层学校服务、为教学一线师生服务的原则,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在实行目标管理的过程中,目标最好上下级共同制定,力求个人、团体目标与上级总体目标一致,最大限度减少矛盾和冲突。

(二)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艺术。学校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的建立,应该有教职工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建立的制度,既要具有时代气息、符合规范要求、切合学校实际,又要为广大师生接受和认同。制度管理过程,不仅要有教职工的参与,而且还要接受教职工的监督。应该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坚持民主的原则,最大程度发挥教代会民主监督作用,使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彻底改变重“管”轻“理”的做法,把“理”作为主导面,以“理”为前提。“理”不清必然“管”不好。这个“理”,包括物理、事理和心理。也只有把握好物的本质、事的规律和人的心理,才能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真正“管”到关键处。制度只能约束人的行为,它不能束缚人的情感,要把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学校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相结合,营造一个良好、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人文化。管理目的要符合伦理道德,管理措施要合乎广大师生认同的人伦、人性、人道、人权的基本理念。日常管理要有理性,危机管理要有理智,冲突管理要立足化解。尊重合理化建议和合理要求,鼓励教师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尤其要注意“情感管理”,关注师生的情绪,关注特殊群体的情绪变化,保护积极情绪,调整疲劳情绪,转化消极情绪,化解极端情绪。

(三)重视过程管理,加强人文关怀。学校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要使学校管理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和每个方面都服从和体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目标;学校整体目标与个人、团体目标要尽可能和合、趋同,凝练成“共同愿景”;“压制性”的管理方式应变为“自主性”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事情做得更好,而不是过得去。

要健全和完善目标评价制度和奖惩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导向激励功能,使目标管理成为学校凝聚人心、引领方向、激励干劲的有效方式。学校领导要关注过程和环节,加强督查和指导,不能放任自流,自主性管理不能变成自由管理。

要更多地在管理过程中倾注人文关怀,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

(四)提高校长素质,和谐各种关系。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学校的长足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能极大提升广大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效率。首先,校长要以身作则。以高尚的品德感化教师,以优良的作风影响教师,以和谐的人际关系凝聚教师,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教师,使领导和全体教职工关系更加融洽,从而使教职工激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提高工作绩效。第二、校长要提高管理艺术。管理理念由“管人”转变为“人的管理”,管理方法从刚到柔、从家长式管理转变为民主决策,管理重点由制度管理到人文管理。第三、校长要构建学校内部和外部和谐关系。在学校内部,建立起团结奋斗的班子关系、互助合作的教师关系,互帮互爱的学生关 系。在学校外部,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合力,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

(五)加强农村师资建设,稳定农村生源。

第4篇:对学校管理的建议和措施范文

关键词:小学学校;规范管理;研究措施

如今,教育事业在蓬勃发展,但我们国家的基础素质教育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在小学学校的管理上。基础教育在小学教学上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相关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对学校的管理工作加以重视,使得小学教学工作秩序得到保障,进而使得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以充分提升。

一、小学学校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1.小学学校管理体系不够全面

一个学校中的管理机制十分重要,它就像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对整个学校的运作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管理机制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但是在我们国家有的小学里并不具备完善的管理机构,它的制度可能非常不完善,其中对教师和学生的约束制度也许更加不完善,这样可能会导致教师在工作上出现懈怠等问题。身处小学的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如果他们从小就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不仅对他们是不公平的,对整个中华民族也是不公平的。教师如果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学校的相关机构也没有给教师提供正确的引导,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还影响了学校整体的运作。

2.小学学校管理方式不合理

很多学校认为把学生管理好了就可以,其实不然,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如果没有对教师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传统的教育理念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如果没有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管理,会导致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低、教育模式不正确等现象,如果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低或方式不正确,那么就无法把书本中的精华传授给学生,这样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绩。

3.小学学校管理存在漏洞

很多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并没有做好,他们认为学生只需要成绩优异即可,甚至认为成绩优异就可以对学生的家长有所交代,合格的学校管理不应该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应该让学生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些学校为了体现自己学校的教学优势,从外面购买了贵重的教学仪器,把学校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方面,导致其他方面资金短缺。在学校的管理中不应该让学生对教师有恐惧心理,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要让学生觉得教师是自己的朋友,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的相关策略

1.完善小学学校管理体系

要想提高并且完善小学的管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校方面的管理者一定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学校的管理漏洞,从而对这个漏洞逐步改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完善了学校管理方面的漏洞,才能更好地提供给学生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才能够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化的提高。

2.改善小学学校管理方法

这其中最重要的改变在于让教师知道不要把自己放在主导位置上,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引导而不是指挥。学校要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对于教师的做法进行规范处理。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拥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做出改变

每一个学校都应该按照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对应的工作改变,不仅仅要按照国家所规定的条款进行改革,还要结合学校本身做出对于本学校而言最有效的改变。学校本身要对各个方面的支出做出详细的表格,对于学生真正需要的仪器设备一定要备齐,不需要的额外支出一定要杜绝。不能把钱浪费在没有用的地方。学校管理的真正提高不管是对于学校、对于教师或者是对于学生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它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以后的发展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学校能够保证管理规范化,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使得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教师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规范化管理,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进而为学生以后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春娟.试论小学德育规范管理与学生自主发展关系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

第5篇:对学校管理的建议和措施范文

取得的经验

(一)通过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健康发展的优秀团队

我校把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设一支高效务实的领导班子和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技艺精湛、为人师表、富有爱心的教师队伍,实现师资建设大提高的目标。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带动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

2.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渠道。针对我校教师年轻化的特点,学校将有目的地请名师、专家、优秀教师到校作报告、搞讲座,开设教师论坛,开展校本研训研讨,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3.加大对先进教师的表彰奖励力度。学校将对在班级管理、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年内评选出感动XX的“十佳班主任、十佳备课组长、十佳模范教师”,充分发挥模范的带头作用。

(二)让管理文化促进学校成长

我校把管理作为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把服务作为育人的主要方式,倡导“人文关怀、人性化管理、发展性管理、自主化管理”的理念,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工程。

1.是落实岗位责任制度

管理过程做到人定岗、岗定责,责有奖惩、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岗位责任细化到每个人,努力做到让责任无法逃避,让学校管理无缝隙、零缺陷。

2.树立服务意识,管理过程人性化

学校要求教师与学生同学、同吃、同住。教学楼和宿舍楼的每层都要有教师值班,在人流拥挤的时候,疏导学生上下楼的安全。学校建立起校长信箱,校长与师生平等对话,并责成专人落实师生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要求。坚持开展“我最欢迎的老师”评选活动,让最受欢迎的老师走入学生的心中。

3.实行民主化、自主化管理

公开学校管理要素和细则,班级值勤全天候管理。学校把各项管理交给班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管理和被管理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升华,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自觉、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与行为习惯,形成完善的道德品质。促发学生独立意识的觉醒,自主意识的确立和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

4.实施班级“十星级”达标评比制度

“十星”即:礼仪星、勤纪星、学习星、进步星、节俭星、文舍星、体育星、音艺星、诵读星、环卫星。实行日考核、周评比、月授星制度。通过星级班级评比这一载体,促进班级与班级的均衡发展,保障学校日常管理目标的落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班级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

5.加强控辍保学,关注困难家庭孩子的成长

(1)建立“控辍保学”有效机制,广泛开展好宣传工作,采取相应巩固措施。

(2)决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学校通过“阳光爱心社”,与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世界宣明会、香港达科公司等社会团体建立了长期帮扶关系,救助贫困学生。让他们感受集体温暖,坚定求学信心,提高学校的学额巩固率。

6.艰苦创业,创建节约型校园

班级设有废品回收箱,学校设立废品回收站。学生自觉地把生活中的有效垃圾积攒、分类,学校统一回收。这样既净化环境,让校园保持洁净,又能培养学生的节约节俭意识。此项工作,学校继续把全部资金作为奖学金和救助金返还给班级,发放给学生。

7.建立学校岗位责任管理网络,层层细化分明责任,落实责任

学校组织机构分为三个管理层次,最高层次为指挥决策层,即以校长为核心的管理层,中层为执行管理层,即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如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办公室等。基层为具体工作层,即各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岗位责任管理网络见附图)最终形成的校长为核心,以分管具体工作的副校长和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为管理主线的岗位责任管理网络。各层面的管理都要明确工作职责和学校的管理规程,明确岗位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要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管理强校,质量立校”的意识,自觉地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把落实岗位责任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大计来抓,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制度、教职员工工作制度、效绩考核奖励制度、学校会议制度等,而且必须保证各个职能部门的精诚团结、同力合作,才能使各种制度发挥出最大的合力作用。另一方面要狠抓规章制度的全面落实,要真正做到分级分层管理,上一层只管下一层,下一层只对上一层负责,一层人办一层事,最终形成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保证学校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8.突出岗位责任的量化考核与评价,确保“常规常新”,确保按标准和质量达标达效

落实岗位责任,首先要求“有岗必有责,岗岗有常规,岗岗必评价”,这样就要求在所有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等方面人无特殊、人人平等,对学校统一规定和统一要求的岗位人员就要以“统一”为前提和基础,努力创造工作特色,向“统一加个性”的目标方向努力,逐步形成个性化的常规,形成自己特有的工作特色,让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工作常规,以此来提高对自身岗位责任的自主和自律程度。其次要重视和落实岗位责任的过程化管理,重视过程的检查、督导、指导、、矫正各个环节的作用,例如对任课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考核——教务处、教研组和学校领导在加强平时了解的同时,要深入课堂听课,从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及课上学生的配合程度,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上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然后再通过期中、期末的常规教学检查(教案、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最后再进行自评,教师之间互评和学生评价,经学校考核小组认定评定出最终结果。所以要求对教师的工作质量评价,不单纯看其学科教学成绩,不单是看结果,而是要重视过程和效果的结合。强化过程管理,最终形成的是工作态度、工作实绩(德、能、勤、绩)、教育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与评价,以此来落实教师岗位责任的绩效,综合各方面情况得出对教师评价的结论。

9.加强安全管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把安全工作贯穿学校工作始终,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达到各个环节有人抓,时时处处有人管。

(三)强化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建立副校长分包年级组制度,每个年级都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并安排一名主任主抓业务,实施领导班子分包学科制度,同时执行领导班子听课评课制度,充分发挥校长和主任的职能作用,强化教学管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加大教学常规检查的力度,成立督查督办小组,实施动态管理,随堂听课,随机查课等,对各项工作进行督导评估。

3.探索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推进课程改革。

坚持“以学为主、课堂互动、讲练结

合、当堂达标”的教学方针,做到“降低难度、控制进度、减缓坡度”。按照“起点低一点、步子小一点、抓的实一点、辅导多一点”的教育要求开展教学工作,向课堂要效率。深入教科研工作,向科研要质量。

二、对加强、改进学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应加强对班主任、年级组的管理。做好班级、年级组常规工作的布置落实检查与验收,抓好班风、学风、教风建设。

2.提高班主任、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的待遇,搞好班主任培训及指导工作,做好阶段性总结与评价工作。

3.培养好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各学科都要有3—5名骨干和带头人,抓好市级以上名师建设工程,并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

4.加强学生自主化、民主化管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管理要素中的重要角色。

5.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及处室管理人员对学校制度的执行力,这是管理是否有成效的关键。

6.目前学生管理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和学生自觉学习习惯的培养。

7.三结合教育工作还没真正上位,特别是许多学生的家长不配合学校工作。应考虑办好家长学校。

三、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难点及建议:

(一)难点

1.学生跳墙逃课、逃学问题。

2.因不正常交往产生因女生打架的问题。

3.教学楼和宿舍楼因突然停电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

(二)对策

1.加强督查,对缺课学生一定要立即查明原因,对不请假私自外出或跳墙出走的学生,请家长到校帮助教育,并写下相关保证,对屡教不改者,予以劝转甚至直接清除。

2.加强教育,注重舆论导向,利用校本课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要注重调查和预防工作,发现苗头,及时说教,直至与家长进一步沟通,共同做好相关工作,定期与不定期地收缴管制刀具和棍棒等,课余时间加强巡逻,值班人员全天候在岗。

3.针对突然停电现象,一是要教育学生就地等待,不走动,不拥挤,不叫喊,不出怪声,不说怪话,保持肃静。二是值班人员立即到指定位置维持秩序。三是购置大功率发电机,以备急需。

四、学生辍学成因及建议

(一)成因

1.因各种原因造成家庭贫困导致辍学。

2.因成绩太差产生厌学心理而导致辍学。

3.因外出务工的同龄人的不良影响而导致辍学。

(二)对策

1.家庭贫困原因很多,父母离异、死亡、疾病、盖房、嫁娶、天灾人祸等,除了政府加大造血扶持力度外,应集中使用一补资金,让最应该得到救助的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资助。

2.加大对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评估力度,让老弱病残及能力水平太差的教师早日退岗,选聘新人,提高师资水平,尽量减少学困生,为更多的孩子打下一个好的学习基础。

3.寒假辍学的,有不少就是因为同龄人的不良影响而走上了出外打工之路,这部分学生,家长管不了,学校想家访劝说时,人早已在工地等地方打工了,国家应在控制未成年人打工使用童工方面加大打击力度。

五、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有那些方面,有什么好的途径和措施?

1.重点:树立远大志向,养成良好习惯,感恩社会、家庭和他人,勤俭节约,消除攀比心理,对异性之间的交往,加以疏导,避免产生早恋现象。

2.对策:从小事抓起,从细节做起,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督促小学教师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反复教育,坚持经常,中学再进一步加以强化。

六、对加强师德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对师德考核的力度,提高师德量化权重,从制度考核方面加以侧重。

2.加强法律法规、师德规范的学习,提高知识含量,增强自律意识。

3.典型引领,树立师德楷模、标兵,学习先进师德模范事迹,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引领教师的言行。

第6篇:对学校管理的建议和措施范文

农村中心学校是乡(镇)级教育的行政管理机构,是事业法人,它管理着分散于全乡(镇)的多个村完小和教学点,肩负着农村义务教育的组织实施,完成小学阶段的学历教育和相关的社会服务使命。笔者在中心学校会计岗位上工作了十八年,工作变动到了审计机关,参加了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保障经费的审计项目,在审计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多数都是学校内控不健全,违规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造成的。目前农村中心学校内部控制存在以下问题 :

一、领导不重视,观念不强

从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学校校长,工作重心是学校安全工作、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学质量、硬件建设以及日常的教育教学业务,对建立健全学校的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学校经济活动的要么沿用一直以来的做法,要么认为是财务人员的事情,对内部控制不重视,观念不强,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内部控制职能和作用的发挥。

二、部门预算管理薄弱

部门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但农村中心学校的部门预算管理相对薄弱,重资金,轻预算的贯性思维较严重,简单地为了获取预算结果而编制预算,一般就是由单位会计按财政局的要求,做了就完了,预算编制时没有实际依据、质量不高,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大,预算缺少权威性和约束性。

三、财务人员配备不科学,工作分配不合理

由于机构编制的限制,农村中心学校校点分散、有人烟的地方就有学校,有学校的地方就得有教师,那怕是只有几个学生也得有教师。学校的编制数与教师的需求数矛盾突出,教学都难满足,财务人员的配备更是很难做到即有数量,又有质量,不科学。普遍都是不管学校大小、业务多少,就配一个会计和一个出纳,并且多数财务人员都是从教师中抽出来的,不具备会计相关知识专业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专业胜任能力不强。财务工作安排不合理,多数学校的财务人员财务工作只算半个工作量,不能全身心投入到财务工作中。导致学校财务管理薄弱,特别是对村完小和校点的财务管理非常薄弱。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普遍学校未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内控管理薄弱。比如:普遍学校收入业务管理薄弱,小卖部租金、捐款、代收教师水电费、节日活动赞助费等不入账,私设“小金库”,贪污、挪用公款;学前班收费不上缴,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截留、挪用、私分应缴财政收入;票据、印章由出纳一人保管,收取现金不交会计入账,贪污公款;乱收费,由副校长、办公室、教务处、食堂管理人员等人收取费用,长期占用、直接支出、私分等。支出业务管理不严格,支出未建立审核、审批制度,虚列支出,套取资金,贪污公款;未加强建设项目管理,虚假资料套取工程款,工程量不实,多付工程款,导致移送纪检监察、检察院处理。食堂管理混乱,收支无记录、报账不符合会计核算要求、材料采购无计划、验收、出入库无登记等等。

五、加强农村中心学校内部控制的建议

综上所述,农村中心学校在内部控制存在着许多问题,学校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为了加强农村中心学校内部控制,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强化领导责任,加强内控意识

学校校长应当对学校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教育主管部门要培养校长的内控意识,让他们掌握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认识到内控的必要性,增强内控意识,将宋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执行结果作为考核的一个指标,促进学校内控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有效执行。

2.加强部门预算的管理

中心学校要切实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建立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等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编制与审批、执行与评价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按照规范的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按照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编制年度预算。领导要重视、内部各部门要参与、方法要科学、内容要完整、项目要细化、数据要准确,各项收入要全部列入预算,不得遗漏;支出预算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基本支出在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间不得挪用,项目支出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要高度重视预算执行管理工作,充分认识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要性,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预算一经批复,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3.科学配备财务人员,合理安排财务工作

合理配备财务人员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切实保障,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配备必要的财务人员,合理安排财务工作。单位要根据业务的多少、资产的规模、管理的要求,科学配备财务人员,合理安排财务人员工作;从质量上要遵行德才兼备原则,实行持证上岗制度,重视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合理分配工作量,实行绩效考核,确保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意识。财务人员要遵纪守法,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不要只做一个记账的工具,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进行新知识、新法规、新制度的学习,在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基础上,要有管理者的高度,对学校的预算执行、财务状况进行有效分析,为学校的经济决策提供有效的、准确的、可靠的财务信息。

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控管理

普遍学校的内控,在制度建设上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是一项个性化的工程,是对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 学校要系统分析自己经济活动的风险,根据财政部2012年11月29日最新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结合学校的实际状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并督促执行,实现控制目标。中心学校内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

(1)加强收入业务控制。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收款、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明确由财会室统一管理各项收入,严禁账外设账、私设“小金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所有收入开具财政票据,收缴分离、票款一致;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票据与印章要分人管理。

(2)加强支出业务控制。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支出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各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按照规定办理支出事项;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支出申请和审批、付款审批和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加强支出的事前申请、审核、审批、支付、会计核算的控制;加强支出业务的分析控制。

(3)加强维修费的管理。中心学校的基本建设一般都是由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核算,日常公用经费中的大额资金支付,主要是校舍的维修,学校应当加强管理。维修的建议和可行性研究要经过集体讨论,并保存相关资料;维修费的预算与审核,工程量决算与审核要明确岗位责任,不相容职务要分离;验收要组织验收领导组、维修事项的管理人不能参与验收,要互相牵制,防范虚假资料套取工程款,工程量不实,多付工程款等违规、违纪、违法现象。

(4)加强货币资金及实物资产控制。学校应当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要合理设置岗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出纳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严禁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私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负责保管印章的人员要配备单独的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要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是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学校应加强对实物资产管理,明确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落实资产使用人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建立资产台账,对资产的采购、验收、进出库、保管、领用进行登记,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要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账实相符;财会、资产管理、资产使用等部门应当定期对账,发现不符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第7篇:对学校管理的建议和措施范文

关键词:学生;工作;管理法制化

在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形势下,对于学校学生进行法制化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在不断的改革发展当中法制作为一个稳定的前提,受到长期的追捧。从国家的发展趋势来看,法制是否健全完善对于社会是否能够稳定发展有相当大的作用。而如今在我们高职当中,培养的都是一些专门型、专业化的人才,而这必不可少的就是经常实践。那么在实践当中我们就必须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去约束和有效的管理师生行为。而且在如今信息化科技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学生的思想观念很容易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在这个培养国家人才的地方加强法制的管理和理念的普及对于他们的人生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而在发展当中对于学生工作管理法制化方面已经呈现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在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法律法规等方面,接下来我将具体论述呈现的问题和一些解决方案。

1 学生工作管理法制化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法律素质欠缺

在依法治国的重要要求之下,高校也不断更新理念,与时俱进建设法制化校园。然而在建设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却不够成熟。在对于管理者的选择当中,许多人都往往是看重他的领导才能或者是能够较好的扩张人际关系的范围,我们并非说这个不重要,可是在实际管理学生当中,管理者要达到的是一种能够有效管理学生的效果,这不是简单的人际交往的问题,而是需要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组织管理协调能力的。因此校园的高层管理者对于具体管理学生工作的人员选择应该更加慎重。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一个机制能否顺利有效实行的重要因素,而如今许多管理人员往往有行政才能,却没有法律素质,严重影响了学生工作管理法制化的发展。

(二)依法管理,维护学生权利的理念缺失

学生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就是校园的主体。而一种学习氛围,校园文化的建设情况在精神道德领域都是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出来,也是由学生逐步创建形成的。

(三)法律法规不完善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对于一个组织的管理当中,及时准确合理是什么必要的。况且在我国的宪法以及不断增加完善的各种法律制度当中对于学生权益都有明确的规定。而在实际生活当中,在校园当中却不能很好的运行。或者说许多学生都根本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些权利,因而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当中并没有明确师生各自的权利。这不得不说是学校管理失当。这也就表明了校园法律法规制定的重要性,它对于规范学生行为,维护学生权益有很大影响。

2 完善学生工作管理法制化的措施

(一)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

作为管理者在长期的管理当中或许会滋生腐败观念,而且由于法律法规是由人来管理,这就使得在管理过程当中存在弹性空间。或者说对于一些情节严重的事件从轻处理,而对于一些仅仅是迟到的问题却大加斥责。要防止这些处理失当的情况出现,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正确观念。学校不仅要在人员选择方面谨慎抉择,在同等能力下优选法律意识较高者,而且还要对现有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进行培训,以期提高他们的法律和管理能力。同时要制定相对完善的学生管理法规,不因个人好恶或者是利益驱使而使处理方式和行为有失偏颇。此外高职的学生已经成年,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也应该向学生进行一定的法律常识教育,使他们不仅能够懂法、守法,而且能够运用法律的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管理者应该做到公正公平。

(二)改进工作程序

在对于学生工作的管理当中,稍有不慎都会对学生未来发展带来阴影。这就要求管理机构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应该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推进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发展,在内部确立明确的职责分工,当学生有问题或者矛盾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相关的部门进行处理。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这样能够加快体制的完善。在建立完善的时候充分考虑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以及生活环境的差异,安排心理医生进行定期的辅导和检查。程序的完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哪个部门的事情,它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结合当地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提高工作效率,使各个程序之间达到环环相扣,遇事能够明确责任到人。

3 小结

本文结合我自己的实际经验和观察具体分析了在当前的学生工作管理法制化当中存在的管理人员、学生以及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同时又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改进完善的措施。而法制化并不是像口号一样随随便便就能够建立起来的,它需要我们所有人在生活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法律和维权意识。然而这只是我的粗浅理解,希望对于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推进有一些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篇:对学校管理的建议和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控制;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力度的加大,高等学校的扩招力度也不断上升,为满足急剧增多的学生需求,各高校也加紧了建设新校区的脚步,但是由于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许多高校在建设过程中存在预算超出、资源浪费的现象,导致资金运转困难,甚至出现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因此应当改变以往落后的观念,树立起成本控制理念,使高校可持续发展。

一、目前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成本控制的意识度不高

我国高等学校的经济和财政受政府控制管辖影响,很少会对教育成本控制加以关注和实施,虽然目前成本控制机制在企业中应用较多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高等学校对其积极性和关注度并不高。大部分高等学校的高层管理者对其意识程度不高,更重视的是学校的政治、科研等,忽略了成本控制,其作为非盈利性质的组织,在经济上过于依赖国家和政府,认为做好培养人才工作即可,由此在成本控制中不仅仅效率低下,经济支出还存在过于浪费的情况。

2、教育成本控制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战略指导

要建立完善的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控制机制需要具备一定的标准和战略指导,但是目前国家、政府、教育部门以及学习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各个高校的教育类型、教学重点和实际情况均有所不同,制定统一的标准相对困难,无法适应不同高校的不同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发展。在缺乏战略指导的情况下,高校的资金投入过于盲目,无法从根本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应当在对高校实际情况清楚了解的基础上,找准发展方向和控制目标,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建立可靠的成本控制机制,从而在复杂的竞争中不断发展[1]。

二、建立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控制机制的原则

1、战略发展原则

战略发展原则是基于高校的长期规划下,以适宜的成本控制机制匹配高校的办学目标、发展理念和实施计划,高校的战略发展和成本控制机制是密切相关的,首先战略发展决定了高校成本的支出,成本控制机制的制定和运行与高校的战略定位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成本控制需要以战略发展为原则;其次成本控制的目的不仅仅是当下的成本支出降低,其是长期发展和持续的过程,追求的是在良好的机制运行下,通过科学合理的指导,达成高校环境持续长久的成本降低目的,因此其也具备战略发展的性质。

2、全员参与原则

虽然成本控制机制的决策权在于高校的领导,但是其具体实施需要学校的全体员工协同共进,从校级再到各院系的部门,再到与教育活动相关的教职工和学生,均需要理解和支持此机制的实施,从而确保成本控制实施的顺利性。只有全体职工具备成本控制的意识和理念,注意到其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才能在共同参与下,通过日常的工作加以注意和节约,主动的寻求成本控制的措施和方法,齐心协力的贯彻实施成本控制机制,因此校方领导应当不断倡议和提升管理员工的成本管理动力和积极性。

3、成本效益原则

如果成本控制机制中运行的某一项的人力、物力以及其他资源的成本等于或者超出了其控制的成本,那么该项控制是不成功和没有必要的,在成本控制机制的建立中一定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分析统计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尽可能的用最少的支出赢取最大的利益,实现其最优结合。在高校教育成本控制中其控制环节和控制点相对较多,需要严密科学的运行机制才能取的良好的控制效果,但要综合其控制成本,提升其最终的效益[2]。

三、建立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控制机制的建议和对策

1、建立高校教育规范的成本核算制度

建立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控制机制需要首先建立其规范的成本核算制度,其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对成本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保证成本控制机制的顺利运行。可在现行的财务制度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形成规范有效的新制度,只有正确核算成本才能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办学理念,在参照成功企业相关的会计核算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适合各院校发展情况的成本核算体系,例如其具体内容可报考核算目的、程序和细节、成本消耗定额以及分析和控制方法等。

高等学校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要依照学校成本的支出分为事业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经营支出三项,其中事业支出应当包括教育事业、科研事业以及参与社会保障活动三方面的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为新校区的建设、维修和新建校内各项设施所等建设方面;经营支出则分为教育经费的支出、日常行政管理支出等为维持正常经营所耗费的成本。依据这三方面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规章,综合成本信息进行分析,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实现提升办学效益的目的。

在完善成本核算体系时,高校首先应当正确划分成本核算项目,教育经费支出中主要针对教师的工资和薪资以及各种补贴进行核算;学生事务的成本支出从每年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学生每月的饭费补贴、学生的医疗费以及活动支出费用等进行核算;行政管理的成本核算为需要完成和实现行政管理的目标和任务而支出的费用。其次应当依据学校实际的重点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制定不同比例的分配方式,力争科学有效。例如教育经费可依据不同的专业需求,尽量将可算清的费用计入到该专业的教育成本中,将学生事务和行政管理的支出则平均到各专业学生成本中。最后要保证成本核算的各项管理工作实施到位,例如建立完善的原始记录和相关凭证,针对仪器和材料设备的消耗做好验收、管理、保存和统计等工作。

2、建立高校教育合理的成本控制制度

为实现高校的成本控制目的,达成成本节约目的,需要对其建立合理的成本制度使其贯彻整个成本管理过程,包括成本预测、计划、控制以及分析和核算等。在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制度需要优先考虑教育成本,制定标准的教育成本制度,依据学校历年的教育习惯、办学理念和客观的条件具体分析核算,实现成本运行过程中的控制。可建立成本责任制度,限制成本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从全员实施全方面的成本控制。

建立合理的成本控制机制,还应当对其成本控制结果进行考核,增强机制运行和合理性,分析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便于及时调整和改进。高等学校可依据成本控制结果阶段性的对数据和成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查找成本差异的直接原因,再依据具体的原因追查责任,做到有惩有奖提升众人对教育成本控制机制实施的积极性,控制偏差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为改进成本控制制度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资料。

此外,要及时纠正成本控制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一旦发现执行过程中所取得的结果和预期的成本控制目的相差较大,应当及时依据偏差出现的原因和具体情况积极改进,制定合理的方案将偏差范围控制到最小。通常调整偏差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为修改教育成本的大小,降低成本控制的要求;第二种增加投入的人力、物理、财力等加强对成本控制的执行力度,提升成本控制效果。成本控制机制的运行过程较为复杂,受到许多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为使其成为有效的系统,发挥最佳控制功能,应当持续不断的优化系统的结构,首先要健全责任机制,通过增强学校领导和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而发挥其实施成本控制工作的能力,从而在明确各岗位成本管理职能基础上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其次要提升相关管理的人员的综合素质,可通过培训进修提升其管理财政和合理支出财政的能力。

3、从各个环节不断增强成本控制

建立成本控制机制需要加强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首先要从人力资源成本上进行控制,高校的人员经费占据了教育费用的40%-60%,因此合理控制人力资源成本可有效降低成本支出。在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中,第一要精简机构,在保证校园教育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压缩人员编制实现学校管理队伍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增强人员的自我提升、自我管理的意识。可将一些工作内容类似、联系紧密的机构进行合并,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第二要在教师录取上推行全员聘任制度,满足新时代的人才战略需求,通过竞争流动的用人形式提升教师的质量,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尤其应当通过人才聘任制度引进善于后勤服务和成本经营的骨干人才,从而充分实施成本控制机制,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不断降低教育成本提升办学效益。

在基本建设成本控制中,高等院校在新建校区时花费了较多的成本支出但很少加以控制,据数据显示近几年一些建新校区的学校投入实际资金普遍超出预算的50%,导致了不断上升的经济压力,因此应当加强基础建设成本控制。在控制基础建设成本中,首先要强化对学校的相关负责人的培训,从学校的高层领导到建设的负责人再到财务掌管负责人,一定要具备深刻的成本控制意识,充分把握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因素,针对各个建筑物建设的可行性、经济性进行分析,通过对最终的经济效益和资金情况进行科学的论证对比后,再做出最终决策。其次要在建设过程中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借鉴其他企业的管理会计的内控制度,在建设之前要参与预测和决策,在建设中间应当主动控制和管理,在建设之后予以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从而充分发挥财务内部控制的功能,减低基础建设的成本,提升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语

目前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控制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要遵循战略发展原则、全员参与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从规范成本核算制度、建立成本控制制度和加强各项成本控制方面不断改善,提高成本控制效果,实现高等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第9篇:对学校管理的建议和措施范文

一、学校互助共同体的功能分析

考察一个组织的效能可以从组织的功能和绩效两方面进行。学校互助共同体是一种非正式组织,其功能可以从共同体活动在促成城乡学校软实力均衡中发挥作用的形式以及共同体组织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两方面进行考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助共同体有助于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干部队伍素质

针对互助共同体学校之间存在核心学校优势强、共同体之间差距大的特点,共同体活动开展充分体现了“互助、共享、共赢”的工作要求。例如,共同体机制建立后,城区的共同体核心学校,纷纷选派骨干教师到农村成员学校支教,成员学校也选派相应学科的教师到核心学校挂职交流。城镇教师到农村不仅传授了先进的理念与经验,而且自身也在农村学校得到了锻炼。因此这一举措也取得了一种多赢的效果。

几年来,许多学校借助学校互助共同体这一平台,在经过各种方式、多种层面的相互学习交流中,能比较理性地认识到自身学校管理的优势与缺点,及时反思、积极改进。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借鉴有效教育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能和校园文化建设,从而达到建立共同体、有效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目的。

2.互助共同体有助于促进共同体学校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

校本培训作为一种越来越推崇的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比较符合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等的实际情况,成为一种与离职培训优势互补的运作方式。有识之士认为共同体的最大作用在于拓展了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资源,因为一所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总有“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的味道,而在利用全市的资源来开展一个学校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在时空上又不大可能,学校共同体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例如,晨曦小学互助共同体,其成员学校河桥小学、板桥小学、马啸小学、呼日小学等充分利用晨曦小学教育理念新、教育科研能力强的优势,相继开展了教育教学管理通识培训、课堂教学示范、教科研交流等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互助,成员学校教师感到自身素质提升很快。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通过核心学校“送教下乡”、成员学校“登门求教”“校际手拉手,同上一堂课”“换位体验互学互助”等校本培训和教研形式,教师们多了许多学习、锻炼、展示自己的机会,对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无疑是起着明显的作用,无论是核心学校还是成员学校,达到了“双赢”和“多赢”的效果。

3.共同体有助于丰富和优化学校文化资源

共同体学校充分挖掘各校的优势教育资源,通过体验在不同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的感受,丰富少年儿童感情世界,增强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以此增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交流。例如,衣锦小学共同体,其成员学校之一新桥小学处在偏远山区、革命老区、欠发达地区,“三区”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衣锦小学共同体组织远赴百公里以外的新桥乡开展了“追寻红色之旅,过有意义的‘六一’”校际学生交流活动。又如,於潜一小共同体核心学校於潜镇一小,其少先队组织自2006年以来两度被评为浙江省红旗大队。於潜一小利用自身的这一优质德育资源,将省少工委所授的象征少先队荣誉的雏鹰队旗在成员学校对石小学、千洪小学、堰口小学中进行传递,同时利用这一契机开展校际少先队活动及经验交流。这一形式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从以上案例得到验证,共同体的建立无疑为学校增加了许多的德育资源,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活动所获得的体验是其他活动难以得到的。

综上所述,学校互助共同体的功能体现在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的发展上。通过几年的共同体互助结对活动,一批农村学校由粗放式、经验式管理转向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一大批教师由以师为本、教为中心转向以生为本、学为中心,出现了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城乡学生互动日趋频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2009年本市开展了发展性办学督导评估,共有12所学校被评为优秀级学校,农村学校表现突出,大部分完成了其三年发展规划中所制定的学校发展目标,有10所学校被评为优秀级学校。2011年上半年,本市又组织了办学水平综合督导,督导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水平实现了较大幅度提升。

二、学校互助共同体的绩效考量因素

学校共同体绩效指共同体活动在促成城乡学校软实力均衡中达成预期目标的程度或共同体发挥作用的程度,具体而言,就是在提升薄弱学校管理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效果、效益和影响。

绩效分析是一种成本效能分析,成本效能理论的一种创新思路:从单纯地降低成本向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来获得更大的产品价值转变,以成本支出的使用效果来指导决策,这是成本管理的高级形态。用成本效能理论对学校共同体进行绩效分析。共同体的运转消耗了学校一定的资源,有时间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但在分析学校共同体开展活动需要这些资源的同时,也得到了以往校际交流这一传统产品许多原本并不具备的功能,这些功能都可以成为考量共同体绩效的有效参数。

其一,构建学校互助共同体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寻找特定背景下一定区域内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的模式,更主要的在于探索常态情境下,通过学校共同体的组织和实践,形成区域内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的基本范式,达到更大区域范围教育结构的优化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其二,学校互助共同体打破了原先学校之间的壁垒,体现出鲜明的“破壁”功能。它打通了学校之间的文化界限,分享校际间优质教育资源,交流校际先进管理理念与经验。核心学校与成员学校之间并非“削峰填谷”,事实上共同体内部校际之间达到了各取所需、共建共赢的效果。

其三,通过构建学校互助共同体组织网络,无形中又得到了原先所没有的发展平台。丰富多彩的共同体活动,成为全市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全市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平台、全市各个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平台、全市学生加强交流的平台。

三、影响互助共同体效能的因素与提高效能的对策建议

提高组织的效能是组织管理的主要目标。通过几年来观察学校共同体的运作情况以及对共同体效能的理性分析,笔者也发现了一些影响共同体效能发挥的因素,围绕这些因素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1.实效性和成本问题的制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

从近年来共同体的运转情况来看,受时空所限,活动召集困难,参与人员有限,受益面窄;活动组织与开支、时间精力耗费大,但效率较低;难于共享,惠及面小,是当前共同体活动面临的重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认为有效利用网络平台来开展互助活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举措。而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结对互助活动已成为可能。学校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以目前一些学校开展的相对成熟的网络教研与传统的教研活动相比,一是形式灵活多样,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二是环境宽松,易于教师表达;三是成本低、效果好。而且网络的利用,除了行政驱使之外,事实上也已成为许多教师的个人自觉行为。博客、QQ、远程教育等已经成为教师们追求自该实现个性化反思,专业化成长的又一途径。如今,共同体的许多活动正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以有效降低活动成本,并且扩大受惠面。

2.核心学校的权威中心和成员学校的边缘化参与与共同体内部凝聚力建设

由于学校共同体是学校自愿组合的非正式组织,没有行政领导,其实际上的“领导者”是核心学校的校长,依靠个人魅力和威信进行领导。在学校共同体中,核心学校往往处在强势的地位,而成员学校则处于依附的角色。因此学校共同体需要维护它的自由精神,需要警惕共同体内部的“霸权”与“专制”,以及对权威的盲从。学校共同体的发起人和组织领导者在共同体形成的初期起引领的关键作用,但是如果在共同体形成后还是一成不变则是非常有害的。长此以往将使共同体丧失持续发展的动力,也使成员学校长期地处在受血状态,发展不了自身的造血功能,失去自主发展的能动性与能力。而核心学校也会始终处于输血状态。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除了进一步强化核心学校的责任意识和成员学校的参与意识,以及通过行政干预采用共同体成员学校的捆绑考核制度等强化措施以外,加强共同体组织的凝聚力建设更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校共同体是学校自愿组合的非行政组织,虽不必形成严密的组织机构,但需要有凝聚力,使学校共同体形散而神不散。团体内部的一致、团体内部思想和个性 (如彼此的信念、观点、动机、兴趣、态度等)的一致与相似程度越多,团体凝聚力越强。因此凝聚力建设是学校共同体内部建设的重要问题。

3.共同体核心学校互助目标的偏离与分类目标设置

如果一个组织战略目标不清楚,组织就不可能有较高的效能。在共同体建设实践中,我们发现了目标设置中的几种问题:一是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结对;二是以宣传自身为目标的结对;三是以纯“练兵”为目标的结对。所有这些情况归结为是互助结对目标偏离的表现。

按照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的观点,非营利组织战略目标不清楚时,可以通过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对本组织的战略目标进行评估,确立明确的战略目标。(1)组织的使命是什么?即思考组织存在的目的与价值、活动的根本宗旨。(2)组织的服务对象和支持者是谁?对组织的服务对象进行调查,明确组织的工作对象。(3)组织的工作对象和支持者的认知价值是什么?这一问题包括工作对象和支持者对工作的建议和要求、长期追求。(4)组织期望的结果是什么?即思考组织所要达到的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