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篮球教学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模块教学的存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而教师是主导地位,关键是“导”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其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或两、三个专项才能,为终身参加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一、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选修模块,是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选择的,相对来讲,高中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与水平都相应比较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认真地备课,编写教案,但教案是相对的,不能因为要完成教案的内容、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运动参与积极性等情绪变化。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并给予采纳、执行,对学生来讲是一种尊重与肯定,对教师来讲,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应给予理解与认可。对于营造课堂气氛来讲,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一节田径必修课中的游戏部分,虽然教师认真地按教案布置学生游戏的内容,但几位学生就走过来诚恳地讲:“老师,我们想那样玩游戏。你看行吗?”要求是合理的,在安全许可的条件下,教师可以爽快地答应并及时地表扬他们,营造出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尽情地享受体育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乐趣。
二、给点掌声、给点赞许、给点鼓励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由于采用了模块教学,学生的整体水平提高了,但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对于后进生来讲,给点赞许、给点掌声、给点鼓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上力量素质课时,要求学生双臂支撑过双杠,对手臂力量好点的学生来讲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而对女生来讲,由于力量相对比较差,又加上害怕、恐惧等心理因素而影响她们练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充分鼓励她们,指导她们体会动作的要领,当她们在克服困难而走向成功后,都有一种挑战自我成功后的喜悦,更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赞许、掌声、鼓励,是学生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最有力武器。
三、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
在模块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每节课中的能力展示部分,教师要认真地发现学生能力的提高与进步,因为学生要得到教师的赞许与肯定,同学的称赞与羡慕,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有利于学生增强课外自我锻炼的自觉性,也有利于学生课外的自我探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四、平衡分组,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在模块教学中,由于学生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高中课堂教学比赛分组中,最好是平衡分组。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充分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合理地安排战术与对策,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互相鼓励,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也有利于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例如:在篮球教学模块行进间运球比赛中,由于每组的实力相当,关键看学生的集体配合与组织能力。各小组长与组员共同商量,合理安排本组的实力和人员对策,课堂教学气氛就比较浓烈,达到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效果。
五、教会学生自己做准备活动,提高放松练习的能力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中,由于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基础,能做一些简单的准备活动和放松练习,教师在带学生做准备活动和放松练习的基础上,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做准备活动和放松练习,努力培养学生在课外锻炼时自觉做准备活动和放松练习的习惯,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促使学生遵循体育运动规律,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六、重视高中学生理论知识的习得
高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有能力自我学习探索一些体育理论知识,可以更好地促进爱好与兴趣的发展,也可以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例如: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寻材料,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并发言,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完成一节理论课的教学。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效果奇佳。
七、放下架子,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练习中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练习中去,体会教学改革所带来的乐趣,不要允许“篮球上篮时会被学生盖帽而不好意思”、“跑、跳能力输给学生而不好意思”等尴尬心理存在。可以这样讲,如果教师不能教出一些“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学生,就是自己教学的失败。
八、重视安全教育和运动保健知识的教育
【关键词】课堂效益;减负增效;变式教学
在一次市教学研讨活动上,我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导数的应用――单调性”的第一节课.通过一些特级教师和专家课前指导和课后的研讨,我认真总结反思,就以这节课为例谈谈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益.
一、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
在一轮又一轮的课改下,高中数学的内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动,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我们很多老师往往就是从网上随便下载一个教案或者课件,直接拿到课堂上讲,将教材搁置一边.殊不知教材是经过无数专家精心设计和认真打磨过的.认真研读教材不难发现教材的每段话、每个例题与习题的设计都是别具匠心的.教材的编写的主线是渗透其中蕴涵的逼近思想、以直代曲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化归思想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需要将这些思想准确地教给学生.
如“导数的应用――单调性”这一节,我从网上搜索了很多教案课件等,但大部分的课件和教案开始的时候都是利用一个实例(过山车等),将其模型数学化,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直观地给出导数大于零函数单调递增,导数小于零函数单调递减这一结论.例子的恰当与否暂且不论,但由这模型直接给出结论,这只是直观的认识,并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数学本身需要强大的理论支撑,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他们的认知水平.
我的这节课是以刚刚结束的男篮亚洲锦标赛中国获得了冠军为背景,导入新课,这不仅是最快的新闻,更是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操,符合我们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而且让学生们很振奋,处于高度兴奋之中.进而结合篮球运动员将篮球投出,篮球在空中划过一条优美的抛物线,再结合高一函数的单调性自然引出新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而且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函数的单调性.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
三、精选例题,变式教学
变式教学应遵循适度适量的原则.适度,即是变式内容设计不宜过繁过多.否则,学生思维往往会出现“卡壳”,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问题的解决,降低学习效率,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培养.为此变式题要精选,要以不太难、不太繁但要学生动脑筋思考为度,使学生肯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从中发现规律.在例题课中可以采取适当的变式教学,有的教师在例题讲解方面采用的是“教师讲例题,学生仿例题”的公式化的教学,这种单纯性地讲授和简单地套用阻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教材中的例题富有典型性和深刻性,在中学数学教学例题变式教学中所选用的“源题”应以课本的习题为主,课本习题均是经过专家学者多次筛选后的题目的精品,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它.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和挖掘课本的习题,也可以是其他的题目,如选自辅导资料的题目或历年高考题等,编制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和多题一解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选取的范例应具有“四性”:针对性、基础性、灵活性和可变性.即对所学知识的训练有针对性,能用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解法灵活多变,可以进行题目变式,联题成片.
四、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教学观念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学不是只靠教师教,离开了学生的“学”就无所谓教师的“教”.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在课堂上我们应该从主导者转变成指挥者,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所有的活动应该围绕学生的发展来设计和展开.课堂上,我们不能只是单方面传授知识,讲解问题答案;而是应该师生双方合作探究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所能做的不是只教会他们知识,而是教会他们能自己去学知识.
我的这节课,设置了3个例题,每个例题后面都设置了2个练习题,留了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自己动手做练习,根据学生当堂的练习与反馈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予以纠正.特别是在学生板演练习前,有预见地让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或失误的学生来板演.通过反馈再次强调、纠正,真正起到课堂练习的效果.课堂的达成度毋庸置疑.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十年的成果之一,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达成了共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内容、方式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教师自身完善和价值体现的必然趋势。纵观近十年有关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研究状况,无论是培养教师的高校职前教育,还是一线教师的职后(在职)教育,均在不同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然而,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效的过程,如何在现有的机制和条件基础上,探索出一条体育教师(以下简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当前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全市26所高中及市区中学全体体育教师。
2.研究方法
以各级各类教研培训活动为载体,通过文献资料法,了解国内外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我市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通过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发现与解决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学之间的矛盾,将教研与科研结合起来,并对研究过程实施监测与调节。既保证研究方向的准确性,又使研究尽可能处于最佳状态。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建立制度,集中学习,提升理念,达成共识
(1)建立教研会双月例会制度
俗话说:“打铁先需自身硬”,体育教研员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关系着一个地区课程实施的方向及实施的深度,为了及时掌握各地各校实施新课程的动态,制定了区县体育教研员双月例会制度。几年来共组织了十多次活动,每次会议都有明确的主题,着力研究当前亟待解决的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等问题,会后有实施情况反馈。这样有计划、有主题、有内容、有实效的活动,提高了教研员的“研究、指导、服务”能力。同时,推出理论学习读书目录供大家学习参考,提升教师对课程理念的认识,打好理论及人力资源基础。
(2)建立体能测试及竞赛制度
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为了确保体育教师的体能能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市教研室每年组织“市区中学体育教师体能测试及竞赛活动”,测试分竞赛组(35周岁以下)、达标组(36-45周岁)、参与组(46-55周岁,女教师46-50周岁),每人每年测6个项目,对每个教师的测试成绩进行统计、评奖,将结果公示并反馈给各校,至今已延续15年。
(3)建立教案检查制度
自1998年起,市教研室每学期都组织市区中学全体体育教师教案集中会查,制定了具体的评分标准,由各校体育教研组长根据要求,逐一互查教师教案,写上简评,打上等级,盖上特制的教案会查专用章。最后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学校,作为教师期末考核的依据之一。多年来,对备课特别强调了教材的选择、重难点的定位、教学法的设计、运动负荷的把握(每课必须含课课练)和教学反思的撰写,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4)建立教研活动出勤及质量统计反馈制度
市教研室每学期对各项教研活动情况即参与教研活动人数、参与活动质量(如对听课、评课人员发言记录、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公示结果,提高教研活动的参与面及活动的有效性。
2.创设条件,拓宽技能,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1)教师原专项调查
课改之初,为了适应高中体育选项教学要求,找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市教研室对全市26所高中教师专项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学校为单位共发放问卷26份,受调查教师156人,回收26份,有效26份。
调查结果显示:我市高中体育教师在个人专项上明显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整体上教师专项过于集中。在被调查的156名教师中,田径专项66人,占42.3%;篮球41人,占26.28%;排球、足球各13人,各占8.33%;其他专项所占比率较小,如乒乓球1人,游泳1人,武术5人,羽毛球无专项教师。而现实情况是:高中田径必修模块修完后,很少学生再选田径作为选学模块;选择乒乓球、羽毛球、体育舞蹈者较多;而游泳作为必备技能之一,只有1名专项教师。二是教师专项地区性差异问题。如A区85%的教师均为篮球专项,而田径作为必修模块,专项教师只占教师数的10%。
(2)教师第二专项培训
①教师第二专项选项调查。由于我市高中教师专项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学校都采取限制性选项的方法。为了优化教师专项结构,给学生提供更多选项学习机会,我市提出了发展教师第二专项方案。结合各地各校教师专项特点,开展教师第二专项问卷调查。保证选项既有一定的宽度又有一定的技能深度。问卷还选取了能胜任培训教练之职的教师,以解决外请教练经费不足的问题。
同时,为了增加培训的实效性和辐射面,减少培训成本,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我市教研室及时调整了研究规模,要求各地直属初中和职业中学教师共同参加培训。本调查以学校为单位,共发放问卷95份,回收95份,有效问卷95份,全市共554名体育教师参与了第二专项选项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理论知识的23人占12.7%,此为高中必修模块,所选者皆为高中教师;选田径选项的36人占19.9%,此选项结果以第一专项调查时篮球专项居多的地区人数最多,17人占田径总选项人数的47.2%;选足球和韵律体操的有很明显的性别特征,足球全部为男教师,韵律体操只有3名男教师;选择体育舞蹈、跆拳道人数明显超过了网球,各校也是在兼顾学校场地器材的条件下选的,体现了一定的合理性。选羽毛球、乒乓球的人数偏多,分别为74人和83人,分别占13.36%和14.98%;这既与项目的普及性有关,更与学生选项结果呈正相关。
②培训方法及周期。根据选项人数多少,确立各专项培训班,羽毛球、乒乓球因人数较多,均分成两个培训班。由市教研室集中全市优秀教师力量,聘请专项辅导员,制定好专项培训计划;以大市与各辖区集中培训相结合,再辅以校本培训与自学的方法,在四年内,使每位教师在第一专项基础上形成个人第二专项,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3.探索途径,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1)实施学科知识更新计划
在信息快速变更时代,很多在高校习得的体育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求,为了让教师始终拥有最前沿的学科知识,围绕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启动了“体育知识更新计划”。利用教研培训时间,有计划地在每学期开设专题知识讲座,用三年时间,将各项体育知识更新一遍。从2006年至今,已作了“田径、篮球、体操、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棒球、网球、跆拳道”等十多个专业讲座,以及“如何备课、说课与评课、如何撰写教学案例、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急救知识”等专题知识讲座,不仅有效更新了旧有知识结构,一些新兴项目的介绍也开拓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及实践水平。
(2)实施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以省重点课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为依托,以地区承担子课题研究的方式,全面实施有效教学研究。改变以往一个人上课,少数人评课的现象,努力提高上课、听课、评课活动的有效性。结合常规教研活动,推出了“校际间同课异构”活动,即以各校教研组为单位,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推出代表组内最高水平的精品课,进行校际间教学展示活动;使每次开课都成为一次提升组内整体实力的过程。
从有效性出发,在课前对听课任务进行分解,即以学校为单位,在全面听课的同时,各校各有侧重。如A校着重关注教师的教学语言和评价;B校关注教学法的运用;C校关注场地器材的使用;D校关注教学组织形式;E校着重关注运动负荷等。评课时,上课教师要说明组内备课的困惑、重难点的确定、选择教学法的依据等,评课时大家有话可说,既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研讨氛围热烈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3)开展多层面学科竞赛
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结合国家、省、市教师各类竞赛,如基本功(含通识理论、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说课、上课等)、体操类教材教学评比、说课评比、论文及教学案例评比活动,做好基础选拔及竞赛过程的裁判工作,将竞赛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生发点,以赛代培、以赛代研,寻求教师专业化发展新的突破点。同时,开展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系列活动,有力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4.教科研一体化发展途径初显成效
(1)明确了专业化发展目标
在市及各区体育教研员的引领下,我市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专业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从课改初期的茫然不知所措,逐渐进入了清晰明朗阶段,广大教师明确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工作责任感、敬业精神增强,主动寻求发展的意识、教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明显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均制定了具体的学校和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实现了教研员与一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双赢。
(2)享受专业化发展成果
以省立项课题《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为抓手,利用我市教科研人力、时间、资源等优势(如:市教研室规定每周四上午是体育教研时间,各校教师均不得排课等),将教研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教科研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帮助教师形成个人第二专项,有效地保证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深度及其效率,并将成果转化为一种动力机制。同时,各校体育教研组建设得到加强,涌现出多个研究型团队,培养了一大批锐意进取、勇于改革创新的研究型教师人才。四年来,在全国、省级等赛课活动中,有6人次在全国录像课评比中获一二等奖,有30多人次在省录像课及省教学能手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名列全省前茅。更有二十多位教师相继走上了学校及教育局领导岗位,为提高学校体育的人文环境,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研究认为:要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首先,要建立长效的学习机制。制度是效果的前期保障,通过长效系统地学习,掌握学科发展的最前沿知识,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多方创设条件,拓宽技能。立足学生发展及教育教学需要,努力创设培训研究条件,全面拓宽体育教师技能。第三,要积极搭建平台,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学科内环境。通过各级各类竞赛、观摩、培训等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开辟更宽广的路径,在学科内或跨学科寻找体育专业教师发展的动力,实现资源的共享。第四,教科研一体化模式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它充分结合了教科研的现有优势,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高位运行和高位发展。同时,发挥团队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学校、地域体育特色,成就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幸福感。
建议:学校领导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视与支持,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最直接的动力之一,希望各级部门能引起关注。同时,基层教师,特别是农村体育教师主动发展愿望与专业发展的引领问题,仍是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今后,我们将有针对性地加强研究,希望能得到同行们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陈向明,林小英.如何成为质的研究者——质研究方法的教与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6]钟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构建[M].北京:教师教育研究,2005.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五年制高职 体育教学
五年制高职学生是一群不同高中生和大学生的特定人群。不同于高中生是因为他们在中考中往往是属弱势群体,江苏省五年制高职的录取分数线一般定在所在市中考总分的60%―70%,这些同学大多数由于在初中和小学中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而在中考失利,相比同龄高中生,他们的自控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较差。不同于大学生是因为虽然他们的后两年从年龄上说已经达到了大学生的年龄范畴,但是由于没有经历过高中繁琐的学习过程,也没有体会过沉重的高考压力,因此在心理上成长的速度远远低于同龄人。经过多年的教学观察,这些同学往往具备以下特质:学习主动性、注意力、集中力差,反感于灌输类教学,各方面综合基础较差;虽然对社会的接触度较高,但受接触模式的局限,对社会常态类知识了解不多,相反对一些社会娱乐、游戏、文化潮流方向上的信息追求度较高,比较喜欢自由度较高的生活模式和没有压力的学习生活模式。目前的高职教学是建立在大学的教学基础之上的,相比大学而言,高职教学更趋向于实践操作,但由于两年制高职和五年制高职学生层次的区别,如果简单地用两年制高职的观念去指导或者套用五年制高职的教育,就肯定难以达到既定的目标。体育课在所有课程中具备一些独特性,那就是对学生的文化基础要求较低,学习的积极性较大程度依赖于兴趣,因此更能在教学中体验“以人为本”的精神。
“以人为本”顾名思义就是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的舞台;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学习的场所,发展自我的场所。五年制高职体育教学的“以人为本”就是为高职学生学习体育项目营造一种积极、主动的氛围,通过发现、利用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情况,尊崇大纲教案的统筹指导却不拘泥于教案的设定,因势利导地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怎样才能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四方面去加强。
1.在课堂上要及时发现学生情绪的变化,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体育的优势在于室外环境。室外对学生的新鲜刺激维持时间较长,但是也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轻易转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关注学生情绪的变化,并相应地改变教法。我曾经上过一课,内容――足球,但是所上班级是计算机班,女生的比例远远超过男生,历年此类班级的足球课效果都不佳。每次课后总结都明白是由于女同学对足球不感兴趣导致的,但换了多种方法均不见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在课堂上同学们并不是一点兴趣都没有,而是兴趣的转移速度比较快,例如足球的传球练习,如果按照教案的事先设定按部就班地教学,那么,虽然能够完成教学内容,但是课堂的学习氛围实在是不敢恭维。于是我尝试在大纲和教案的大方向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临时改变教学方法,首先我先让同学们两人互传,当发现同学们由于捡球等原因积极性不高的时候,马上改为小门传球即将球穿过宽约2米地自设小门。当发现同学们的兴趣出现在踢门柱时,立即将小门传球改成传球踢准练习,即通过传球,将球击中指定物体。最后将物体转化为同伴,课堂内容传球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情绪的变化是学生积极性的晴雨表,而五年制高职生这类特定群体的情绪变动较大,注意力、集中力较差,如果僵化地执行课前的教案,忽视学生的情绪变化,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反抗,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不同年级的同学教学方法不一样,不同的同学教学方法也不一样。就算是同一个人,他在每堂课的出现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新个体,应该用新的方法去教授和接触他。而感受情绪的变化就是教法变换的启动钮。
2.在课堂上不能拘泥于课前教案的设定模式,要因势利导、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并给予指导。
学生的情绪是晴雨表,教法的适应性就是掌控天气的法宝。这时候教学工作者不能拘泥于教案的事先设定,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而是应该充分利用教法,完成教法的使命。因为教案属于课前准备范畴,是对课堂情况的预估和假设,当某一项教学方法在甲班适用时,到了乙班不一定起到同样的效果。例如我所教授的3个班级分别是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班级,计算机班女生比例为80%,而机制班,男生比例为95%,我做了一个实验,在教授足球射门技术时,采用了两个不同的方法,一种是请两名男生守门,其他人在指定位置听教师口令用指定技术射门,踢不准的男同学换门将(此处将其设定为方法A),另一种则是在射门墙上设定得分区,要求同学们在指定位置用指定技术踢准,并积分(此处将其设定为方法B)。我一开始只采用A或者B去进行教学,在计算机班,B方法由于女生力气太小,每次得分差距都不大,比赛激励效果不明显。在机制班,由于男生踢球力量过大,没人愿意去守门,也难以推行。然后针对这些情况,我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在计算机班,由于大部分女同学无法将球踢到指定的射门区域,于是我为了激发女生的积极性采用了方法A。在机制班,由于大部分男生都能轻易地将球踢到射门墙上,我则采用了方法B并分组累计积分比赛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有效地调动了两个班同学的积极性,使得课堂的学习氛围相对比较热烈和融洽。事实证明,这两类班级如果采用同一种教法效果肯定就不会太好。相反如果做出适当的教法选择,情况就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法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做到因势利导,遵循与学生兴趣的发展,不要抱死教案的条条框框,做到随机应变。
3.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网络文化的特点,用一些合理的网络语言和一些热门的网络热帖拉近与学生的关系。
体育理论最早是通过体育理论课传达的,然而由于这个特定年龄段的同学大多数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对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因此理论课往往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们既是提问,又是诱导,试图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来改变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实际的效果确实难以恭维。五年制高职学生绝大多数都有上网的经历,上网方法多种多样,网吧、自带无线笔记本、手机等。据我统计,他们的上网时间普遍在每周14小时左右。因此能够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减少师生间的隔阂,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于这些外界的媒介。语言是沟通最好的方法,如果能够在语言上形成一个相互平等的载体,用他们常用的语言、常见的事例去说服他们,效果可能就会更好,师生间的沟通将会事半功倍,对体育知识的传递也会容易很多。我在教学中体会到同学们在网上关注一些适龄文化的同时也会大量地关注体育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后,同学们的体育热情相对于过去而言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特别是一些网络上热炒的体育名人例如:刘翔、姚明、易建联等。一些体育项目例如篮球、足球原来就拥有一些群众基础,现在它的拥趸者更众。而一些以前的冷门项目例如曲棍球、网球等也由于中国队成绩的提高,逐渐被同学们提及。借助这个契机,我经常利用一些休息时间与他们聊天,一般都是从某一个网络事件或近期网络上的体育热文来展开,一开始聊天的人并不多,主要是集中在一些体育积极分子中,不久同学们发现原来老师也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有所了解,从而觉得与老师拥有共同的语言,乐于与老师一起交流。当交流的人群逐步扩大,这种聊天也从师生转化为同学们之间的辩论,这时老师只要适时控制辩论的范围,并用相关的知识解读辩论的关键,就可以使同学们理解体育的丰富内涵,了解体育所涉猎的范围涵盖了包括数学、文学、政治、物理等所有一切他们接触到的和未接触到的知识,从而达到从思想上重视体育课程,明白为什么学体育、学体育有什么用、体育怎样学。
4.巧用一些小道具,顺利引导学习。
示范是体育教学的常用方法,然而在课堂上学生由于对自己的动作没有直观的认识,往往很难达到通过观看示范,学习动作的效果,因此往往需要老师进行个别指导。五年制高职生,由于特殊性,他们对个别指导往往很反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缺点,也不大愿意接受他人的指导。一般我都采用学生互帮互助的方法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长期的单独学习、单独处理自身事务的现状使得这种合作模式遇到了教学瓶颈,一些同学不愿意接受帮助,而另一些也不愿意去帮助他人。这时我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几乎每个同学都拥有手机,而手机一般都具备摄像功能,而在体育训练中就有通过摄像机或者镜子来帮助运动员体会动作的方式,所以我在课堂上做出如下布置,将一些同学们个人练习的动作通过每个人的手机记录下来,并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动作的规范性。虽然录下的段落效果可能会不好,但是由于主角是自己,同学们的兴趣显而易见。他们往往在笑声中理解了、体会了动作学习过程中的分化、泛化、自动化。这样不仅解决了课堂上学生玩手机,老师没收手机这种师生对抗问题,让同学们掌握了自我学习的方式。
其实在五年制高职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有许许多多不同的情况,每个学生也都具备与众不同的特点,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下也会展示出不同的状态。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不能将他们一视同仁,要善于捕捉他们的变化、看到他们的提高、发扬他们的优势、转化他们的劣势,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以上只是我在多年教学中的一些总结,面对教学中的各种新老问题,相信同行们还有更多更好的与时俱进的方式,只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就一定能够将他们培养成为一个健康、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肖前瑛.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一、实_的目的与要求
安排教学实_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教学工作的现代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2、了解和熟悉学校的运行。对师范类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实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实践。
3、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_,让自己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_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基本情况
我们十月十一日来到湖南永州双牌县第二中学,到十一月__日实_结束。我被分到高一(172)班进行实_。
实_的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基本情况如下: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六份,试讲次数为六次,上课节数为六节;批改作业五次;监考十场;自_辅导十二课时。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主题为网络的利与弊的班会;组织本班学生与实_老师之间的篮球赛两次;找学生单独谈心、了解情况十一人次。
这次实_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每上完一节课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当好一名老师真不容易啊!
试教工作开始以后,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听优秀化学教师的课写教案试教修改试教,这样反复练_,完善。直到把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练到烂熟于心为止。即使这样,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还是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事先也没有料到过的难题。毕竟试教的时候和正式去教室上课的时候的心态是很不一样的。
教学生知识如果我们仅仅只懂得书本上的知识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求我们能够旁征博引,而且平时学生也会提一些书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这时候你不仅要自己对这些知识点有所了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你要能够以学生容易理解的平实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比如有一次我分析基础训练的时候,有一个题目是说往饱和的碳酸钠溶液里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此题只要知道了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的小,就能得出可见到有白色晶体析出的结论。由于事先我觉得此题很简单,也就没有深入地思考。出乎我意料的是,无论我怎么讲,同学们也无法理解为什么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的小就会有晶体析出。后来只好向他们的原任课老师请教此处该如何表达。通过这次的经验,我深感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来揣度学生的思维,自己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对于刚刚涉及这一知识的学生来说很可能就会是一个无法理解的地方,这时候,我们以何种方式将此知识点向他们表达清楚就显得犹为重要了。于是,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我就不在象以前一样只要自己弄清楚了就了事,而是更加侧重于如何将知识的来龙去脉向学生表达清楚。我的这一举措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听完课后普遍都说我讲得较清楚。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在当实_班主任的过程中,我从他们原班主任那里学到了很多关于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确实让我受益不少。比如如何与学生谈心,如何帮助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等等。虽然这些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但是我也没有完全照搬,第一是我觉得我的身份毕竟与他们原班主任不同。第二是我觉得我与学生年纪相仿,不象原班主任一样与他们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代沟,这是我的优势所在,应当加以利用。所以,在与学生的长期交往中,我渐渐形成了一套既有自己风格,又吸收了原有宝贵经验的行事方法,而且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说我和我们班上一位同学谈心的时候,她告诉我她读初中时成绩很好,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的第一名,数学成绩犹为突出,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那时侯学数学简直就是一种乐趣,但是现在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不仅整体成绩直线下降,就连自己的强项数学也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当我问及其中的原因时,她告诉我,由于中考的失误,进入高中以后她就失去了信心,再加上高中的课程本身就比初中的要难,使她的成绩更加后退了,以至于现在对读书失去了信心,想一心从事自己的爱好去学声乐算了。而这些她都没有和原班主任说过,原因是班主任太凶了。我听了之后并没有直接反对她的观点,而是从客观条件、学_条件以及以后的前途等方面和她分析了她的这种想法,使她明白了学_和爱好之间谁轻谁重,并引导她自觉得把心思放到了学_上来。实_报告
一、实_的目的与要求
安排教学实_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教学工作的现代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2、了解和熟悉学校的运行。对师范类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实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实践。
3、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_,让自己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_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二、基本情况
我们十月十一日来到湖南永州双牌县第二中学,到十一月__日实_结束。我被分到高一(172)班进行实_。
实_的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基本情况如下: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六份,试讲次数为六次,上课节数为六节;批改作业五次;监考十场;自_辅导十二课时。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主题为网络的利与弊的班会;组织本班学生与实_老师之间的篮球赛两次;找学生单独谈心、了解情况十一人次。
这次实_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每上完一节课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当好一名老师真不容易啊!
试教工作开始以后,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听优秀化学教师的课写教案试教修改试教,这样反复练_,完善。直到把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练到烂熟于心为止。即使这样,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还是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事先也没有料到过的难题。毕竟试教的时候和正式去教室上课的时候的心态是很不一样的。
教学生知识如果我们仅仅只懂得书本上的知识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求我们能够旁征博引,而且平时学生也会提一些书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这时候你不仅要自己对这些知识点有所了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你要能够以学生容易理解的平实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比如有一次我分析基础训练的时候,有一个题目是说往饱和的碳酸钠溶液里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此题只要知道了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的小,就能得出可见到有白色晶体析出的结论。由于事先我觉得此题很简单,也就没有深入地思考。出乎我意料的是,无论我怎么讲,同学们也无法理解为什么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的小就会有晶体析出。后来只好向他们的原任课老师请教此处该如何表达。
1. 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3份,上课数4份.
2. 班主任工作:负责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和组织班级活动
3. 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经历了六个星期的实习生活,让我尝试了身为一名教师的苦与乐,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在这两个月里,我能以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仪表,关爱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教学及班主任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能够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完成我们的实习任务。
一、 数学教学工作
我教的是高一理科实验(1)班的数学,经过向老师了解和几天的答疑情况,我发现这个班的数学基础还不错,但由于初高中知识的跨度相当大,大部分学生对前段时间的数学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课下聊天时,都纷纷向我诉苦:“老师,数学好难啊!”我一边以坚定的语气鼓励他们:“不怕,万事开头难,高中知识相对初中知识可以说在难度上是一个质的飞跃,但只要你们咬牙坚持,不断地在平时学习的碰壁中摸索高中的学习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慢慢地找到学数学的感觉了。”给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一边在心里苦苦思索着如何去帮助他们尽快地把学习方式从初中转变到高中来,适应难度较大的高中数学学习。
我主要通过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体现在平时上课和答疑时对他们的思路引导和方法总结上,基于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脱节较严重的状况,给他们那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补充,如十字相乘法、二次函数最值问题求解、二次不等式的求解等内容。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上课时注意学生情绪的调动,利用学生的好强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为了尽量给学生更多的课后辅导,每天两节晚自修,我都会到班上进行答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都较高,课上听不懂的地方、作业、练习册遇到的问题都纷纷举手提问。经常在一个班一答疑就是一节课,根本抽不了空到另一个班去。为了公平,只能一节课去一个班。从学生的问题中,我发现他们的课堂效率很低,课堂上重复了好几次的题型,还是不会做相同类型的作业,如二次函数最值问题,至今仍有好一部分学生是不懂的。学习方式也存在较大问题,没有养成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该记的公式、定理、知识点还没记好就做作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导致作业无从下手或乱造公式。一节课甚至整个晚自修就做几道数学作业题,学习效率非常低。针对这个问题,答疑时,我会让这种类型的学生先复习书上的相关知识再做作业,若还是不懂,再给他们讲解,避免让他们太过依赖老师,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批改作业和批改试卷的工作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做好记录。对学生做法不大肯定时,虚心地向老师请教后再批改。同时,在评卷中,学会了如何酌情给分。此外还参与了一次大型的月考和期中考试的评卷、统卷工作,学会了如何使用excle软件进行统计、排名。
上课阶段,学校给我们安排的课不是很多,共四节,而且给我们安排的课时间间隔较长,这使我有充分的时间细心琢磨教材,与队友组成的数学备课组一起讨论教法、例题、习题设计等内容,进行集体备课,详细写教案,做课件,每一样都是紧紧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改了有改,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听懂,很好地吸收相关知识,让课堂效率达到最高。然后才交给知道老师审批,在指导老师地批改和建议下再做修改,并且在上课前进行试讲。
我的每节课指导老师都会非常负责地坚持去听,做出全面细致地评价,细心地指出我上课过程中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及有效的实际教学建议,并且肯定了我的亮点,鼓励我形成具有自己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教态、语言、板书、提问技巧、与学生互动、对学生的思路引导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我认为自己也还存在不少缺陷,如课堂时间掌控得不是很好,语速稍快,有时希望多给学生讲点,忽略了给学生思考得时间。
上课之余,我还积极去听学校其他老师的课,如本实习队所有数学指导老师,还有一中最为有名气的阮贵荣老师和巩福德老师的课都一有空就争取去听,做好听课记录,和老师交流,学习老师们的长处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二、 班主任工作
(1) 在工作准备方面
我担任高一理科实验(1)班的班主任,首先我通过指导老师较快地了解了整个班的情况特点和个别好动生的基本情况,同时了解班级地一些日常工作。
其次,我通过与学生多接触沟通,细心观察的方法较快地熟悉和掌握学生的情况。每天早读和晚修我都会去教室,慢慢地融入了这个班集体。学生也很喜欢实习老师,能像朋友一样和我聊天、诉苦,一些调皮的学生也能虚心听取我的教导,努力改正,和学生相处得非常融洽。
在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节课时,我故作若无其事地讲课,却不敢多说一句话,也不敢多看他们的眼睛,就怕自己善感的性情泄露了秘密,包藏不住脆弱的眼泪,那一节课气氛很沉重。或许孩子们也知道我们要分别了,他们都很认真地听讲,谁也不说话,可我却从他们的眼里读到了浓浓的依依不舍。
尽管听了无数次“老师好”,但每每回应的时候我依然带着欣喜的笑容。每当站在讲台上,被一双双纯净的眼睛聚精会神地望着时,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了。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并没有做到一名好老师,也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我,但只要有一名学生记住我,那么我的实习生涯就有了难以泯灭的闪光点。
在实习中,我还发现了,有些东西不能选择,有些东西却可以选择。份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 在班级日常管理方面
在六周的时间里,我更多的是抓学生的学习,纪律和卫生,每天早上都很早到教室,巡视早读情况,监督打瞌睡,发呆或赶写前天晚上作业的同学,提高早度效率。登记好迟到的同学,进行时间观念教育。
学生的纪律方面,理科实验(1)班的学生较为活跃,部分学生很调皮,自修自习课常有讨论问题的现象,偶尔有看课外杂志的,课前课后五分钟较吵,影响到安静学习的同学。根据观察,问题主要出在那三四个学生身上,只要管理好那三四个学生,整个班就可以正常化了。因此我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首先向班主任指导老师了解了那四个学生的一些情况,如学习情况,入学以来的一些表现等。然后在平时的早晚读、自修时间对他们重点观察,对他们不良习惯进行约束。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对他们进行个别教育。
个别教育时,首先让他们作自我评价,看他们那是否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学生对自己的缺点还是有一定认识的,有些还是清楚地认识到,但约束不了自己去改正。认识得不到位的,我再以“老师发现,老师觉得……你觉得是不是呢?”这种方式与学生对话,给学生辩解的机会,避免对学生的片面了解而伤了学生的自尊,甚至造成逆反心理。学生虽然很调皮,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服理、重事实,容不得老师半点夸大;但,是就是,能勇敢承认。这时,再对他们进行指导教育,学生才能放下防备武器,真正从心里接受老师的教育,认真思考老师的教诲,真正去努力改进。
(3) 在班级活动方面
学生较喜欢打篮球,在实习期间,很庆幸有机会观看了一场学生自行组织的班赛,为他们呐喊加油的投入中,理解了学生对篮球的热爱。但学生还是学生,对事情的度把握得不好,组织班赛过于频繁,心思都放在篮球赛的组织和开展上了,很难投入到学习中来。因此,我们老师对打篮球采取了硬管理:近期不允许组织班赛,让学生先投入到学习中来,顺利完成初中到高中的转变。
10月份,在学校举行的田径运动会中,我给学生加油,与学生玩在一起,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本班在本次运动会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4) 互相关心,相互学习
实习期间,与队友团结合作完成的任务,相互帮忙,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互相借鉴经验。从不同队友身上学到很多不同的教学风格,班主任工作技巧。
四、教育调查
我们实习队的调研课题是《铜陵一中中学高二学生文理分科选择》,分别对未分科的学生、已分科学生、学校的领导老师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队友们积极配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问卷派发与回收,数据统计与分析,访谈及访谈整理与分析,最终顺利整理成文,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
五、结语
回顾这40天的时间,我是用心的,但用心不一定等于成功,我毕竟是一名实习生,在知识的构建上还存在着许多断章,还缺乏教学经验,甚至因为读错了某个英语单词或某个字后,学生把错误指出来而无地自容、羞愧几天的事情也有过。
一、高中体育课堂合作学习现状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以讲解示范为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进行学习,最终以团队协作和整体成绩来考评学生表现。相比较而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相对自由,且创意性较强的学习方式。该模式一改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化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虽然,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在各个高中体育课堂广泛开展起来,但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仍然存在一些阻碍教学发展的问题。
1.小组活动过分注重形式,缺乏实质合作
调查发现,很多学校实施小组学习都只是形式上的分组,缺乏真正的合作。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我行我素,独自练习,很少有学生按照团队要求相互配合,而且指导教师也没有及时纠正这些行为,任由合作学习流于表面形式。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在走访调查的一个学校中就存在这样的情况:一堂篮球教学课,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合作学习,规定在要求的时间内掌握教师演示的动作技能,并选出代表进行汇报。任务在被执行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情况,篮球技术好的学生参与度高,表现力强,他们被要求或是不自觉地扮演一种帮助后进学生的角色,这样一来技术逊色的学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模仿教授者的动作。而且,在课堂结束前的小组汇报中,代表发言的通常也是技术好的学生,技术差的学生因此丧失了学习热情,甚至所学到的技能比班级教学模式还要少。
3.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体育课堂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课堂,学生言行自由,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影响了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二、如何有效改善高中体育课堂的合作学习模式
1.抓住合作学习契机,选准合作学习内容
并非所有的课程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高中体育课选择教学内容一定要注重把握分寸。
以高中武术教学为例,为了贯彻合作学习的精髓,就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下功夫。武术是中华国粹,但是很多学生没有武术基础,如果动作技术太难,即使学生合作学习,课堂场面也会混乱。所以,建议高中教师可以选择技术含量不高,容易学会的简化太极拳为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假设班级容量为56人,教师可以把男生、女生各分为4个组别,选择有一定武术基础或者动作相对协调的学生担任组长。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将全体学生集中在一起观摩正确的太极拳动作,并详细讲解动作规范和重点难;然后选择表现良好的学生做示范,安排各组组长带领组员各自学习;课堂结束时分,教师要把8个小组长召集起来,仔细询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下节课针对性地设置解决方案。
2.建立小组合作规则,提升课堂效率
在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要有明确规则。首先,每个组员要听从组长指挥,不可随意散漫;其次,课堂上要遵守纪律;最后,小组成员要尽可能集中在一起学习,这样才能相互帮助,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还以太极拳教学为例:太极拳动作相对简单,因而很多领悟能力强的学生容易在学会之后就分散注意力,甚至干扰别的学生学习。如果建立小组合作规则,学生以集体为单位,有了小组规则的约束,教学过程中就会规避敷衍懈怠、滥竽充数现象的发生,学生也能有序、有效地掌握动作要领,还能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建立竞争环境,保证奖励互赖
虽然小组学习强调的是合作意识,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小组成员为了小组以及自身的胜利,会努力学习并相互帮助,同时在给定测评成绩的时候要保证奖励互赖,确保小组学习的优势得以发挥。
4.让学生均衡发展
让学生每天都有所进步,每个学生都能均衡发展,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保持全体学生的均衡度,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均衡地分配到小组中,保证每组的整体实力处于同一水平。这样每组的整体实力都是相等的,体现了平等性和竞争性。比如,在进行拔河比赛时,教师可以进行异质分组,当某个小组失败时,教师不能一味批评,可以用语言进行激励,这样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另外,教师应该给学生多提供一些交流的机会,小组成员可以讨论失败或成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保证在下次比赛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5.精心进行教案设计,创造更多学习机会
【关键词】微课 高中 物理 起始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常以讲解物理知识为主,所以学生对物理知识只是强制性的死记硬背,完全处于应试状态,觉得不能与实际生活对接,似乎学习物理毫无用处。然而,物理知识是对现实生活的总结,所以如何才能用科学的方法对高中物理课程进行教学,使学生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使学生能够养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对本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不是被迫地机械式学习。
一、什么是微课
大多数人对于微课都简单的认为只是利用教学视频进行教学而已。实际上微课不仅仅指的是视频教学,它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虽然说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但是它还包含所有与该教学活动有关的教学设计、课件素材、练习测试、教学反思、学生反馈以及教师点评等一系列辅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由于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核心内容,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一般较长或较短的视频都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的需求,所以微n的时长一般是在5-8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0分钟,一节课40-45分钟,所以微课是调起学生学习激情的更有利武器。
(2)教学内容较少;微课主要是突出课程教学中某个重要知识点,或者是展现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所以微课对教学内容更加聚焦、主题更加突出,并不像传统课程的冗长,这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更能满足教师的上课需求。
(3)资源容量小;从教学资源大小来说,微课视频及相关配套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也能够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主流媒体格式,师生可以实时在线流畅观看,甚至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下载课例、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真正实现学生移动学习、时时学习的需要。
(4)资源组成更“情景化”,资源使用更方便;微课内容的选取一般要求主题明确,相对完整。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线,整合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时使用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教学反思、学生反馈及学科专家的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化、结构紧凑的主题资源包,营造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使得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的案例教与学情境中更易于隐性知识的学习,无论是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是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都有质的飞跃。
三、微课在高中物理起始情境中的应用
大多数人观念中的微课仅是教师通过视频讲课或者是以表演的形式讲课,这些都是片面的。微课根据不同的上课情境需要又分为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讲授式、谈话式、启发式和讨论式微课;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演示法微课;以实际训练为主的练习法、实验法微课以及以欣赏活动为主的表演式微课。那么如此多的方法和类别什么情况下使用最合适呢?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一般都是知识的迁移,学生对于学习物理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大多数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只是应试,这就使得物理教学课堂过于沉闷。高中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物理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并学会一些常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螺旋式上升。无论是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还是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光的本性等知识的讲解,通常教师都是通过一些抽象的例子进行描述,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那么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学习起来就略显轻松,对于想象力不足的孩子,学习就会变得格外吃力,所以教师需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为直观的看到老师所要描述的场景,学生的更多精力应放在对本知识的理解以及发散至相关知识的学习。例如:对于运动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初播放一些亚里士多德或者是伽利略的实验视频,通过史学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以及这些学者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演示法微课,它主要是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做示范性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授知识。
当然,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往往以实验教学为主。传统教学中教师都是先讲解相关物理知识点,然后再配上相关的实验来印证所授内容。但是这种方法学生学习相对被动,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那么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就会变得异常轻松。例如:关于滑动摩擦、静摩擦规律以及胡克定律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同一个人在不同材质的地面如光滑水泥地面、橡胶地面、木质地板、沙地、地毯等材质地面上拍打篮球的视频,学生仔细观察篮球弹起的高度,让学生带着想要解释这种现象的好奇心进入本次课堂,学生会带着疑问去寻求相关原理。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而是更为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真理。这就是微课在起始情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整个课堂都是在寻求知识的道路中前进。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实际训练为主的实验法微课,这种方法通过科学实验引出本次课所有呈现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视频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获取新的知识,实验类微课也是物理课程中用的较多的微课方法。
那么使用哪一种微课方法才更为理想呢?这是根据教师上课内容所决定的,但是对于起始教学来说,最重要的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微课方法的选择上尽可能使用启发式、表演式、实验类、讨论法等方法,在微课的录制上也尽量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而不是对课本知识的重复讲解。
总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达到最佳,尤其是在课堂的起始教学中。微课教学将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习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
参考文献:
1.访谈法围绕本专业近几届毕业生及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及对学生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共召开了2次座谈会。2011年5月23日,在光明初级中学召开了上海市黄浦区部分体育骨干教师座谈会,主要有来自大同中学、光明中学、市南中学、尚文中学、市八初级中学、光明初级中学及商贸旅游学校等校的骨干教师。同年5月29日,在上师大徐汇校区体化楼310会议室召开了上海市部分体育教研组长、教研员座谈会,出席人员为七宝中学、市二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莘庄中学、汾阳中学、一师附小等校的体育教研组长及徐汇区、黄浦区、原卢湾区、静安区、杨浦区等区的体育教研员。
2.问卷调查法针对上师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后,请有关体育教育方面的专家进行了效度检验,表明此问卷效度颇高。问卷发放对象为上海师范大学体教专业2012届留在上海工作的毕业生,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69份,回收率为98。6%;其中有效问卷67份,有效率为95。7%。采用重测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重测时间与第一次问卷时间相隔10d,将2次问卷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到相关系数为0。87,表明此份问卷信度较高。
3.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结果在EXCEL统计软件中进行百分比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本专业学生存在问题及上海市中小学的要求
1.1生源质量在下降,教学技能需加强近些年上海生源的减少导致学校可选择的体育生不足,生源质量亦下降较大。不少学生是因学习成绩较差高考前临改体而“误”入此行的,只能称其为体育积极分子。这些学生进入了体教专业后,因为身体素质较差、体育基础较弱,发展空间不大。由此出现教学技能较差状况,尤其是在教案书写、吹哨、口令、讲解、示范、队列队形及队伍调动等方面。中小学要求在平时教学中及教育实习前能加强教学技能方面的学习与培训。
1.2运动技能多不足,培养方案要突出学生的运动技能较差、专项能力不突出,失去了上师大多能一专的优势。尤其是体操方面技能较差。中小学希望能恢复上师大多能一专的传统,重视术科教学,并严格把好考核关。培养方案中的术科、学科比例有些失衡(3∶7),术科比例偏低,未能突出运动技能类课程。公共必修课及教育类课程的比例偏高,选修课中学科类课程偏高。中小学希望增加术科比例,与学科调整为5∶5较为合适。
1.3大中小学相脱节,各级学校应对接大学与中小学教学相脱节,对二期课改理念、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学内容等了解较少。同时,对中小学的教材教法了解不多、分析不够。中小学要求加强教材教法及中考项目的教学,大学不仅要重视教的环节,还要创设学的环节,并希望多到中小学观摩、学习与交流。
1.4实习形式不完善,毕业论文待改观本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教育实习及毕业论文两个方面。目前的分散实习形式存在一定弊端,原来的集中实习值得借鉴。中小学希望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互结合,并加强高校教师、基层教师的指导及联系。此外,实习的时间要提前并要有反复,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改进提高。学生的论文基础比较薄弱、科研能力有待加强,对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科研方法掌握不足。中小学要求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此外,本专业学生还存在着诸如职业认同感不强、主动学习意识较弱、男生阳刚之气不足等其他方面的问题。
2.本专业课程存在问题的反馈
学校在上海工作的毕业生对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结为三类,即课程总体、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课程总体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课程设置缺乏本校特色、课程整体结构不太合理、课程设置与中小学脱节、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必修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公共必修课的比例过大、专业必修课个别作用微、专业必修课术科学时少;选修课程总体上存在的问题为选修课门类少且学科多、选修课术科少且项目缺,限定选修的主要问题是限定选修的专项课时少、限定选修缺乏第二专项,任意选修的主要问题是任意选修术科少学科多、任意选修缺乏新兴项目。本专业2012届留沪毕业生对课程问题的看法如下。
2.1对课程总体的看法(表1)从表1选择同意及比较同意的人数可以看出:在课程总体存在的问题方面,约68%的同学认为课程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近54%的同学认为课程设置缺乏本校特色,约46%~48%的同学认为课程整体结构不太合理、课程设置与中小学脱节。
2.2对必修课程的看法(表2)从表2选择同意及比较同意的人数可以看出:在必修课程存在的问题方面,约67%的同学认为专业必修课术科学时少;约58%的同学认为公共必修课的比例过大;过半的同学认为专业必修课个别作用微弱,用处不大,例如体育概论与体育史2门课。
2.3对选修课程的看法(表3)从表3选择同意及比较同意的人数可以看出:在选修课程存在的问题方面,近54%的同学认为选修课术科少且项目不全,近48%的同学认为选修课门类少且学科偏多;近63%的同学认为限定选修的专项课时少(仅108学时),近57%的同学认为限定选修缺乏第二专项,这些都无法满足中小学教学、训练的需要,尤其是目前上海的高中正在实施体育专项化教学,要求大学实行项目的专业化教学,差距还很大,甚至连基本的课时都保证不了;约58%~60%的同学认为任意选修术科少学科多、缺乏新兴项目。相比山东师范大学及福建师范大学体教专业的培养方案,他们的专项课时多且有第二专项,任意选修课术科的门数亦远多于上师大本专业。
3.本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俗语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上述问题的形成既有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亦有社会环境的原因。所以,本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只能是渐进式的,不宜一蹴而就,可先在几个可做的点上有所突破,再由点到面、全面铺开。经过慎重考虑、多方讨论,拟先采取以下几项具体措施。
3.1培养目标多能一专,秉承传统适时创新从以往经验看,上师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最大特点在于“多能一专”,即在掌握多项运动技能的基础上,还有一门拿得出手的专项。这也正是上师大与上海体院、华东师大体教专业抗衡甚或超出的特色所有、资本所在。然而,近些年来,由于主导思想的失衡,渐渐模糊了体育的本质属性———技艺性,逐步迷失了自己的最大优势———多能一专,慢慢走向了文化主导、理论主导、学科主导的并不完全适合体教专业特色的办学模式与课程设置,使毕业生的特点也发生了不小的退变。正如大同中学的一位老校友所言,现在上师大的学生专业基础薄了、专项能力弱了、专业特色少了。多能一专———这正是本专业的传统优势与精髓所在,也是历届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之源,培养目标应该彰显这一特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多能一专的亦有了更多更新的含义。多能的“能”并不仅仅指运动技能,更多的是指体育教学技能,包括理论技能与实践技能两类,理论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案书写技能及看、评课技能,实践技能包括项目运动技能及课堂教学技能,每一种又包含更为具体的技能。一专的“专”亦不仅仅指专项,而是指在这些教学技能中要有自己最拿得出手、最具竞争力的一两项技能。多能还有更宽泛的意义,还指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科研能力等等多种当前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所以,培养目标在秉承传统、多能一专的基础上,还要与时俱进、适时创新。
3.2选修课增术科门类,专项课加学时学分目前,本专业培养方案的6门学科类限定选修课(音乐与体育教学、体育游戏、人体测量学、体育统计学、运动训练学、医务监督与健身处方),每门2个学分,共占去12个学分,这意味着每门都是必修课而非选修课,学生并没有选择余地。而专项技术类选修课只占8个学分,且大专项(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六选一)仅108学时6个学分,小专项(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体育舞蹈四选一)仅36学时2学分,明显偏少。所以,应从学科类限定选修课中释放出一定的学分到专项技术类中,以增加大专项及小专项的学时学分,拟将大专项增至216学时、12学分(共3个学期、每学期72学时、4学分),小专项加至72学时、4学分(共2个学期、每学期36学时、2学分),不足的部分学分可从任意选修课(目前为16个学分)中略加释放。在本专业培养方案目前的10门任意选修课(奥林匹克运动、体育课件制作、体育美学、体育英语Ⅰ、体育英语Ⅱ、体育市场营销学、常用运动负荷实验、营养学、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公共关系学)中,皆为理论性偏强的课程,而实践类、实用性、术科化的课程几乎没有,应该在这一环节增设实践类课程,鼓励广大术科教师开课。拟先增加教师形体训练、艺术体操、花样跳绳、棒垒球、高尔夫球、板球6门术科课程,以弥补这方面的空白;以后根据基层中小学需要,再增新课。
3.3教学技能切实提高,实践环节不断加强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首先要加强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学校体育学》与《体育教材教法》两门学科中加强教学设计、教案书写、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等方面的理论教学,更要在各门术科中加强这些要素的实践教学,如在各专项选修课中加强学生教案书写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教案要按照上海市二期课改“体育与健身”课时计划的规范格式书写等。除教师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如做好术科课后回忆笔记、写好学科课外作业等。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要多进行教学技能方面的比赛,如教案比赛、说课比赛、技能测试等,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在实践环节的教育实习方面,首先要加强学生的见习环节,为适应学院“4+0”模式下的办学需要,拟在奉贤校区建立6个实习基地,中学4个(奉贤中学、弘文学校、阳光外国语学校、柘林学校),小学2个(南桥小学、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小)。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让大二、大三甚或大一的学生深入中小学进行教育见习,以了解基层所需、发现自己所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针对性。在毕业论文方面,主要强化论文选题、撰写、答辩三环节的监督控制,加强教师指导与学生配合两方面的制度建设等。
3.4俱乐部促课外锻炼,督导组保教学质量在目前术科课时尚显不足的情况下,加强体育俱乐部建设使其成为课堂的延伸,是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学生课外锻炼自觉性的良好举措。不过俱乐部要加强教师指导与政策引导,需要与院学生工作组一起做这项工作。退休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学院的宝贵人力资源。以他(她)们为主体成立教学督导小组、以恢复体育学院教学督导的优良传统,是保障本专业教学质量的绝佳途径。教学质量是本科教学的生命线,唯有高质量的教学才会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唯有高质量的毕业生才能经得起用人单位的最终检验。
3.5请进来专家上讲台,走出去师生下基层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加强与本市中、小学的联系,是解决大学与中小学体育教育脱节问题的良方。拟请基层一些高水平的专家(体育教研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走上大学讲台,为本专业学生教授中小学最鲜活的案例、最实用的方法、最需要的人才等;同时,教师、学生也需要经常走出去,看看市级、区级、校级的公开课。
3.6紧扣体育课标中考,渐进修订大纲内容应该有效利用各门术科的有限课时,教授中小学最需要的内容。二期课改“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及体育中考的项目,应该是本专业各门术科的精教内容。具体有:(1)课程标准教学内容:队列队形与基本体操,体操(垫上运动、杠上运动等),篮球,武术,游泳,田径,体育舞蹈等;(2)体育中考项目:篮球、排球、足球三选一,双杆、单杠、垫上、横箱四选一,男1000m(女800m)、200m游泳二选一,男引体向上(女仰卧起坐)、1min跳绳、25m游泳、实心球、50m、立定跳远六选一。各门术科的专业必修课应以上述内容为基准,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内容。可先选几门术科作为试点,若效果颇佳再逐渐推开。
三、结论
(1)上师大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本地中小学的要求有:生源质量在下降、教学技能需加强、运动技能多不足、培养方案要突出、大中小学相脱节、各级学校应对接,实习形式不完善、毕业论文待改观。
(2)上师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课程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缺乏本校特色,专业必修课术科学时少、公共必修课的比例过大,限定选修的专项课时少且缺乏第二专项,任意选修术科少学科多且缺乏新兴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