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通运输管理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财务管理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企业,必须要加强自身财务管理,特别是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快速变化的今天,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有效规避市场环境的异化和内部管理的缺失,降低不可控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准确把握企业经营成本与收益现状,为保证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存发展,对防控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一、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会管理规范化意识不足
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财务管理意识,没有将其纳入到交通运输企业常规财务管理之中。在交通运输企业之中,由于财会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权责关系与治理体系不清晰,很多工作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并未对财务管理投入应有的重视,对企业原经营线路客流量等业务信息变化所产生的财务管理现实需求缺乏清醒认知,甚至认为交通运输企业没有财务管理的需要。
各种重视使用忽视管理、对钱与物重视程度不足等现象普遍存在。此外,在交通运输企业,缺乏建立系统、规范的制度的管理意识、职责意识,即便建立制度,也缺乏有效执行,在资金使用中出现了较多随意性、重复性的错误行为,甚至存在随意更改账目等严重违法财务管理规则的行为。
(二)运输项目账簿信息数据失真
一般而言, 公路交通企业账目包括车辆更新改造、承包线路回收、站场建设等很多隐性项目,然而在很多交通运输企业的财会管理中,存在账簿信息缺少这部分内容,因此数据残缺丢失、科目对应不当、记录相对滞后的现象,对财务管理带来不利影响。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意识弱化,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使原本可以规避的信息数据问题出现意外爆发。
(三)财务风险管控不足
很多交通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管制依然不足,我国交通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规范化、制度化、效益化的管理程度不高,不利于实现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有序稳定。
具体来看,交通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过程失之规范,对于如挂靠线路运营过程中产生的财务风险管控缺乏督导与评审,财务风险管控目标不清、责任不明、机制不全、监督不力,加之缺乏相应部门进行统一调配,调剂使用,导致存在一定程度的管理真空现象,诸如资金违规调拨、融资管理不严等问题在部分交通运输企业较为严重,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导致最终只能产生坏账、呆账,这样的风险管控无效的现象亟待解决。
(四)运输会计成本核算账实不符
交通运输会计成本核算是主要的会计管理内容,但是当前我国部分交通运输企业中的成本核算工作基础较弱,成本核算工作仅停留在表面,导致成本责任和奖惩制度存在很大差距。当前我国会计成本核算账实不符侧面反应出我国交通运输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规范化、制度化、效益化的管理程度不高,不利于实现交通运输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明确企业经营发展现状,把握宏观财务信息的作用。交通运输企业对于成本核算缺乏督导与评审,加之缺乏相应部门进行统一协调,导致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进一步加剧账目不符。
二、改进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增强规范管理意识,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交通运输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具有其一定的发展规律,必须要在一定技术与制度基础上,才能实现平稳跃升。因此。着眼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客观分析阻碍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科学风险管理的制约因素,摒弃全线并进的工作思路。而是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思路,循序渐进的选择操作性强、成效性高的财务管理科学风险管理突破口,以盘活交通运输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整体局面,推进整体工作开展。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加强整体、部门、岗位的多层次建设,提升相关部门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人、采、物整体规划与配置水平,减少不必要的运作损耗。二是强化财务管理科学风险管理支持建设,以推进财务管理风险管理水平提升为先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以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的终身问题体系,突出责任到人。同时,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程序,规范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针对汽车等有形的固定资产,以及报修、保养和管理中存在的财务管理工作细化要求,以提升综合监控、会计管理、数据分析水平。
(二)落实会计法规建设,防止建筑账簿信息失真
为了使我国交通运输企业会计财务管理能够快速打开局面,交通运输企业应加强交通运输企业的顶层设计,以《运输企业财务制度》和《运输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对此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实施步骤、保障举措进行系统规定。完善工作整体流程,并且根据不同单位的具体情况集中优势兵力,对全局性、关键性的问题进行重点攻克,解决会计财务管理的机制完善与制度构建问题。
具体而言就是从强化有效管理的基点出发,推动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机制,增强与其他组织单位的交流力度,吸纳他人其他单位的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为己所用,并进行相应的融合性的制度建设,构建财务管理的制度体系,而且据交通运输企业自身条件,强化信息化背景下的财务管理执行体系建设,通过信息化、集约化的处理方式,最大化的吸纳相关信息,提升相关制度的执行与监督力度,切实将会计财务管理落到实处。
(三)推进管理机制建设,提升财会预警能力
交通运输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较为复杂,因为其存在着汽车维修、运输风险、油费变动等较多的外在不确定因素,其资金流转与回笼,以及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相对较高。着眼此种情况,交通运输企业必须立足自身财会管理实际,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性追踪性、全面性、系统性分析,持久不懈的紧盯诸风险预警管理的难点、重点,加强当前交通运输企业风险预警现状研判,瞄准交通运输企业风险预警管理的现实动态、阶段特征与行业特点,强化“紧跟市场、重在预防、全员参与、责任到人、留足后劲”的交通运输企业风险预警管理理念,建立起体现交通运输行业特色与面向市场需求的财务风险管理预警体系,加强对于油费支出、大件维修、汽车报损等财务报表科目的规范管理,提升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机制与能力。强化公司领导、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资金流动、回笼分配的有效监管,严格执行财务预决算的相关决议,将风险预警管理当做财务管理的底线要求与首要任务,提升交通运输企业风险预警管理质量。
(四)夯实财务基础工作,确保财务管理真实有效
不同的交通运输企业有不同的组织环境,交通运输企业必须立足实际,对其他单位会计财务管理进行批判性的借鉴。持久不懈的紧盯当前财务管理制高点,加强当前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潮流的发展研究判断,瞄准交通运输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现实动态、阶段特征与发展方向,强化“有效利用、互通有无、强化节约、提升效能”的交通运输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理念,要着眼财务管理服务交通运输企业的现实要求,统筹交通运输企业的整体规划,将会计财务管理的建设、投入、改造、创新纳入交通运输企业整体发展发展之中,有步骤、有计划、分批次的完成会计财务管理改造。当管理不到位时,强化对呆账、坏账成本核算的长效机制建设,实现有会计成本核算的与时俱进与改革创新。
三、结语
财务管理不仅是制度层面的革新,更是管理理念的变革。我国大多数的交通运输企业尽管经过多年改革,已经发生重大变革,但是深层次的观念性、制定性的束缚依然存在,会计财务管理的理念与思路落后于时代。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交通运输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强化信息化、公开化、程序化建设,为提升交通运输企业会计财务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一、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把安全发展作为加强交通运输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贯穿于交通运输服务的全过程,以有效遏制和减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为目标,以落实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线,以提升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客车被动安全性,完善并落实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和规范,建立健全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制度,细化和完善客运站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为主要手段,深入开展“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努力解决道路客运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高道路客运安全生产水平。
二、活动内容
(一)强化道路客运驾驶人安全素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切实提高驾驶人的安全意识、驾驶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严格客运驾驶人培训、考试。运输管理处、驾培所要进一步加强对驾培机构培训质量的监督,组织推广计算机计时培训系统,突出驾驶人安全意识的培养,督促驾培机构落实培训大纲。从5月1日起,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考试,必须增加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增加复杂条件实际道路驾驶考试项目,从严查处违规考试违法行为。二是把好客运驾驶人从业准入关。运输管理处要加强考点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道路客货运输驾驶人从业资格考试大纲,进一步规范从业资格考试,切实提高从业资格考试的权威性。要会同公安部门建立客货车驾驶人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驾驶证信息、从业信息、交通违法和事故等信息共享;建立被吊销从业资格证件的营运驾驶人“黑名单”库,并定期向社会公布。三是加强道路运输驾驶人继续教育。全局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单位要督促运输企业按照《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办法》要求,组织好本企业运输驾驶人的继续教育,重点加强典型事故案例警示以及恶劣天气和复杂道路驾驶常识、紧急避险、应急救援处置等方面的教育,着重突出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的培训,提升从业驾驶人的职业道德和文明安全素质。四是强化经常通安全宣传教育。在全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辟专栏,以文字、视频、动漫等多种形式普及安全知识,在全社会营造驾驶人积极学习安全知识的良好氛围。
(二)全面落实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认真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和安监总局制发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提升客运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及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促进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一是加强客运企业规范化管理。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单位要依据职责,督促运输企业结合各自实际,切实落实《规范》要求,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强化运输组织管理,严格落实客车安全告知、双班驾驶员、途中落地休息、夜间禁行等有关规定,严禁客运车辆夜间在达不到安全通行要求的三级以下山区公路运行。二是联合组织宣贯活动。运输管理部门要会同公安、安监部门,组织对所有客运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的负责人、相关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相关领导、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宣贯培训。督促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对照《规范》要求,进行企业安全管理情况自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逐一落实整改,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三是强化安全检查。7月底前,要对所有客货运企业和有车单位组织一次全面排查,签订安全责任状,严格责任倒查。运输管理部门要会同公安、安全监管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采取明查暗访等形式,加强对本辖区内道路旅客运输企业贯彻落实《规范》情况检查,确保《规范》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同时及时总结和推广《规范》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切实督促企业落实好、执行好《规范》。
(三)建立健全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车辆动态监管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卫星定位装置的应用水平,规范联网联控系统平台、车载终端的运行管理和安装使用,落实企业监控主体责任。一是要认真执行国家四部局和省政府关于“两客一危”营运车辆强制安装卫星动态定位装置并实现联网联控的有关规定,严格落实我省四厅局《转发交通运输部等四部局<关于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规范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安装、使用行为,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和制度,明确运输企业监控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切实发挥好动态监管系统的作用。对拒不安装、逃避监管的车辆不予年审。二是运输管理机构要按照《省道路运输车辆动态信息系统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切实加强对道路客运企业落实企业监控主体责任的监督检查。对拒不接受监管、故意破坏或关停车载终端的企业和驾驶员,对的企业监控值守人员要严肃处理。三是完善联合监管机制。运输管理机构要利用动态监控手段加强对运输市场秩序管理,道路运输车辆动态信息系统应用技术平台应尽快向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开放数据接口,实现车辆动态信息的共享。
(四)加强和改进旅游包车客运安全管理。运输管理机构要联合公安、安全监管部门,开展旅游包车客运整治,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切实加强和改进旅游包车客运安全管理。一是运输管理部门要研究加强旅游包车客运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旅游包车运营行为和路线,认真执行客运包车管理规定,严格审核办理包车运营手续并按照“一次一办理”、“谁发放,谁签字,谁负责,谁回收”的原则,严格包车牌证管理,严禁发放加盖公章的空白包车牌证,严查擅自变更旅游行驶路线和私自外出包车等违法行为。二是联合开展旅游包车专项整治。运输管理部门要联合公安、安全监管部门对辖区内所有旅游客运企业、车辆及其驾驶人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整顿,重点清理企业、车辆和驾驶人的资质,包车牌证的发放,车载卫星定位装置的安装和使用情况。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要依法撤销相应许可证照;对未按规定安装车载卫星定位装置或未接入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的旅游包车,一律停止营运。
(五)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客运使用安全带。针对乘客佩戴安全带意识淡薄的实际,通过开展“安全带一生命带”专项行动,提高道路客运企业和旅客对佩戴安全带预防交通事故伤害的认识,提高高速公路客运安全带佩戴率,有效减少事故伤亡人数。一是联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大力宣传使用安全带的重要意义及正确方法,刊播公益广告。二是运输管理部门要督促运输企业对通行高速公路未按规定安装座椅安全带的客运车辆,联系客车生产厂家进行安装改造。对新进入运输市场的客运车辆,必须全部安装座椅安全带。三是道路客运企业和客运站场要建章立制,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把握好客运车辆出站前、上高速公路前、服务区休息发车前等环节,提醒、检查旅客佩戴安全带。6月1日起,客运站要把高速公路客运车辆安装安全带的情况作为出站检查的一项内容,7月1日起,高速公路长途客车旅客不佩戴安全带的禁止出站。四是加强执法检查。客运站要将高速公路长途客车旅客佩戴安全带作为出站检查的内容,旅客未佩戴安全带的,禁止出站。
(六)严管客运车辆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对于所属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多发或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客运企业,运输管理部门要依法对客运企业及其负责人进行处罚。要每月检查客运车辆GPS记录,每月清理营运驾驶人违法记分。
(七)进一步加强客运站安全监管。相关运输管理部门要按照《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规范》及有关要求,加大对客运站的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客运站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客运站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客运站安全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规范危险品查堵、车辆安全例检、出站检查等工作流程,积极推行客运站安全监管的标准化作业。
三、活动安排
“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贯穿全年,分为制定方案宣传发动、全面推进、总结评比三个阶段。
(一)制定方案宣传发动阶段
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安监局已于3月28日联合召开的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上就“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作出全面部署,各单位要按照会议精神和本方案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明确组织机构、目标任务和活动内容,做好思想动员和宣传教育工作。
(二)全面推进阶段
各单位要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的实施计划。全面推进“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各项工作的落实,不定期地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区交通运输委将对各单位开展“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情况,适时组织专项督查。
(三)总结评比阶段
各单位要对“道路客运安全年”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修改完善制度规定,评选出活动开展好的先进运输企业。
四、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各单位一定要提高对开展“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的认识,认清当前道路客运安全工作压力依然很大、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进一步增强做好道路客运安全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为确保“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的有效开展,区交通运输局成立“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运管处),承担办公室日常工作。各单位要按照本活动方案的要求,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工作任务,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二)周密部署,狠抓活动效果。各单位要按照本《方案》和上级要求,认真分析研究道路客运安全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抓住重点,周密部署,加强调度,确保“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取得实效。
(三)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时段。各单位要按照“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的整体安排,扎实有效地开展好“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同时要结合市政府的“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总体部署,重点加强五一、暑期、十一、冬季等重点时段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制定阶段性活动方案和事故预防措施,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一、提高认识,切实做好公交站亭、站牌的设置工作
公交站亭、站牌是城市重要的公共设施,对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创建文明、卫生县城,方便市民出行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县城区公交站亭、站牌布局不合理,建设和管理不到位,现有站亭、站牌设施普遍陈旧且毁损严重,对改善居民生活、提升城市形象和服务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与我县建设豫北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中等城市目标极不相应。为此,各乡(镇)人民政府、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及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对发展公交基础设施重要性的认识,将发展公交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及时解决公交站亭、站牌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切实做好公交站亭、站牌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促进县城公交健康快步发展。
二、落实责任,搞好公交站亭、站牌的规划建设
(一)县规划局、县公安局、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县电业局、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规划,配合县交通运输局做好公交站亭、站牌设置的规划建设和实施工作。在新建或改建道路时,公交站亭站牌的站台(位)要作为城市道路建设的组成部分,与道路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二)公交站亭、站牌作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要依照有关文件精神,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道路占用挖掘费、绿地(含树木)占用补偿费等费用。
三、规范管理,加强公交站亭、站牌的监管
(一)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公交公司对公交站亭、站牌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由公交公司负责对现有公交站亭、站牌进行改造,县交通运输局负责进行监督和管理。
一是整个国家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二是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服务性行业的战略地位没有变;三是各级政府对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视支持和人民群众持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没有变;四是中央优先发展交通运输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更加突出强调了“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因此,未来五年,交通运输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关键词二:科学发展
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科学发展作为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基础和“总钥匙”,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谋划、统筹安排,推动“十二五”交通运输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继续前进,不断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三:转变方式
必须紧紧抓住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这是关系交通运输发展全局、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持续推进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必由之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增强加快转变、促进发展的紧迫感,把转变发展方式贯穿到交通运输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
关键词四:调整结构
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
关键词五:完善网络
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适度超前,继续保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规模和速度,确保国家扩大内需的重点在建和续建项目顺利建成并发挥效益,完善国家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
关键词六:升级路网
以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为龙头,加强省际连接线(“断头路”)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修订国家公路网规划,强化国省道改造,力争“十二五”末路网整体结构优化升级,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七:力推水运
有序推进沿海港口建设,完善煤油矿箱等主要货种港口布局,加强资源整合,推进以临港工业为依托的沿海港口新港区开发建设。到2015年,我国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适应度达到1.1∶1。加快推进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实施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荆江河段治理工程、西江航运干线和京杭运河扩能工程等重点项目,到2015年,内河高等级航道达1.3万公里。
关键词八:优化民航
优化机场布局,增强机场保障能力,到2015年,民用机场覆盖全国80%以上的县级城市和人口。
关键词九:加强邮政
加强邮政基础网络建设和增强快递发展能力,基本完成空白乡镇邮政所补建,到2015年,全国邮政局所数达到6.2万个。
关键词十:对接通道
深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综合运输规划体系和协调机制,优化通道结构,合理配置综合运输通道和枢纽资源,推进国家运输通道建设,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机衔接、安全环保的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加快综合运输枢纽建设,为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创造条件,提高综合运输优势和组合效率。“十二五”重点建设与铁路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100个,在36个中心城市重点建设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完善集疏运基础设施。
关键词十一:深化物流
积极支持运输站场向物流站场特别是物流园区转型,加强货运站场与物流园区规划衔接,改造、提升现有货运站场,发展内陆无水港,拓展服务领域和功能。引导和支持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优化运输组织,积极发展多式联运以及集装箱、江海直达等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加快甩挂运输试点工作。推动邮政快递加快发展、提升水平,积极扶持农村物流配送,拓展城乡客货运输服务领域。
关键词十二:推进低碳
积极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开展低碳交通城市试点工作,鼓励混合动力、替代燃料运输工具的发展,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到2015年,全国营运客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分别下降6%和12%,全面实施营运车辆燃耗限制标准;海洋和内河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分别下降16%和14%;沿海港口单位吞吐量平均能耗下降8%。探索建立绿色交通发展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淘汰落后工艺,降低车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空驶率,鼓励路面材料、施工废料、弃渣、废旧轮胎、港口和航道疏浚土等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
关键词十三:深化监管
深化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对有机结合,加快基础设施、安全监管、专业救助、治安防控、协调机制建设,逐步实现管理规范化、监管法制化、手段现代化、人员专业化、应急高效化。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链和长效机制,加快建设安全生产和应急保障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继续完善水路、公路等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健全应急预案,加强应急运力和物资储备。
[关键词]交通运输;服务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U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4-0142-03
1 交通运输服务业的内涵
交通运输服务业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交通基础设施为基础,以运输生产活动为核心,以及所有为维护和保障运输生产活动顺利实施的服务活动总和。根据维护和保障范围的不同,可以将交通运输服务业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具体来说,狭义的交通运输服务业包括运输生产活动以及直接为运输生产活动提供服务的所有服务行业,即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中划定的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不包括通用航空和农产品仓储);而广义的交通运输服务业是指在狭义交通运输服务业的基础上,还包括其他未包含在狭义交通运输服务业范围内的所有为运输基础设施、运输主体(司机和运输工具)以及运输对象(旅客和货物)提供运输保障服务活动的服务行业。
在本文中,将交通运输服务业界定为广义的交通运输服务业,即以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为基础,以及其他为五种运输方式所承载的运输生产活动提供运输保障服务活动的服务行业。从本质上来说,交通运输服务业仍然是服务业,是以传统运输业为载体而建立起来的一个产业集合体。根据这个概念,交通运输服务业已经超越了传统运输业的范畴,具体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1.1 是以服务性为本质特征,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服务行业
交通运输服务业的定位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特性实现了由传统的运输基础性向现代经济社会服务性的转变。交通运输服务业的发展模式要实现以生产增长为导向的发展向以服务质量为导向的发展转变,不仅包括服务内容的转变还包括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的转变。交通运输服务业提供的生产,面向国民经济的所有生产部门,服务过程贯穿于社会生产、流通的各个方面,是与国民经济其他生产部门关联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交通运输服务业提供的消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普遍,服务对象涵盖所有社会群体和个体。
交通运输服务业不仅仅是某一种运输方式,提供的某一种运输服务形式,而是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运输服务总体。它不仅是各种运输服务的简单加总,同时也是各方式运输服务之间的协作。
1.2 是交通运输多产业的有机集合体
交通运输服务业不是一个单一的运输服务行业,而是由一系列运输相关的产业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国民经济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合体不仅包括传统的运输产业,而且还包括以运输产业为基础而衍生出的一系列交通服务行业。同时,在整个交通运输服务业内部,无论是传统运输产业还是其衍生产业,都以相关服务活动为核心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1.3 是传统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延伸
在交通运输服务业内部,主要分成传统交通运输服务业和现代交通运输服务业两个层次。随着新技术和管理方式在现代物流行业的广泛应用,传统交通运输服务业已经越来越多的融入了现代物流行业。使得传统的交通运输服务业不再局限于运输系统内的狭隘视角,而是从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求,坚持满足客户需要,从采购、运输、仓储和库存生产环节发展为现代交通运输服务业。
1.4 融生产和消费于一体
交通运输提供的生产,面向国民经济的所有生产部门,服务过程贯穿于社会生产、流通的各个方面,是与国民经济其他生产部门关联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交通运输提供的消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普遍,服务对象涵盖所有社会群体和个体。因此,交通运输服务业不仅满足了生产的需求,而且最大限度地解决了人们生活的消费需求。
2 江苏省交通运输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江苏省是全国的经济大省,经过20年的发展,江苏的交通运输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1 交通基础设施全国领先
在省委、省政府和交通部的坚强领导下,江苏交通建设投资近五年来一直维持在高位,2009年完成投资882.2亿元;2010年完成投资908.7亿元;2011年完成投资802.4亿元;2012年完成投资677.3亿元;2013年完成投资647亿元。五年里,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超3900亿元,居全国前列。
2.2 交通运输服务业增加值持续快速增长
2013年江苏省公路、铁路客运量增幅分别为8.4%、10.2%,公路、水路交通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800亿元,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9.5亿吨,连云港集装箱铁水联运完成30.3万标箱,居全国首位;机场客货吞吐量2107万人次、36.8万吨。
2.3 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初步形成
目前,江苏省已经初步形成公路、水路、铁路和航空四位一体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受省交通厅统一领导,部分城市公交、出租车和客运已实现统一管理。在这种模式下,根据四大运输方式各自的经济技术特性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统一协调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江苏省交通运输服务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组织有所改善,但仍不合理;交通运输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交通运输服务业内部关联程度较低,有待改善;运输装备水平虽有提高,但仍需进一步改善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3 江苏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业的发展策略
3.1 规模化发展
目前江苏省运输市场的主要特点在于运输企业和运输业户数量多、规模小,从而导致了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较低和资源配置能力较弱。运输企业的规模小使得不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包括人力资源成本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单位管理成本不能得到有效降低和单位固定成本过高。另外运输企业的规模较小,使得资源配置能力较弱,不能对运输的区域范围的优势运输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影响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资源的优化利用。因此,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优化资源配置,必须对运输企业进行规模化发展。
运输企业规模化的形成过程,就是运输成本不断降低、运输效益递增的过程,同时也是运输资源向效率较高、协作更紧密的单位和区位集中的过程,从而使运输资源得到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将不断提高。运输企业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成本,一是人力资源特别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充分利用所导致的人力资本的相对节约,以及企业内部可供动员的资源的增多,而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开发效率进一步提高;二是管理费用和交易成本的节约,大量运输活动所导致的单位运输费用的节约,大量运输装备的采购所导致的单位装备的成本的节约,以及有关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充分利用而导致的管理费用的相对节约等。
规模化发展的措施如下:
3.1.1 降低准入门槛、提高准入标准在放宽准入门槛,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和私人进入交通运输市场,建立公开、平等的准入制度的同时,提高运输市场准入标准:一方面要提高最低的开业技术经济标准,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市场进入方式、经营服务类型等方面的要求,鼓励采用创新方式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可根据运输企业资质管理的规范,对江苏省进行运输市场的企业经营范围、业务种类进行分类准入指导。在全省范围内,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市场规模,参照运输资质管理规范,制定相应的准入限制,以提高运输主体的经营资质。对符合准入标准的企业和个人,无论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平等对待。最终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运输市场准入制度。
3.1.2 加大运输市场的优胜劣汰力度
一般情况下,市场竞争机制可以通过优胜劣汰法则将市场上的劣势企业淘汰,从而给优势企业以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发展空间。但是,由于目前我省的运输市场上的竞争机制不健全,经营业户基本上处于“多进少出”的状态,优胜劣汰法则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导致了目前道路运输市场上的过度竞争、恶性竞争、无序竞争等一系列问题,使劣势经营业户难以被市场淘汰,比较有优势的经营业户难以得到规模化发展所需的运输资源和市场份额,严重制约道路运输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在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必须依靠政府力量,运用技术经济、行政管理、行业政策等多方面的手段,加大运输市场优胜劣汰的力度,使劣势经营业户尽快退出运输市场,给优势经营业户的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资源和市场条件。
3.1.3 鼓励运输企业之间兼并与合并
积极推进道路运输企业兼并与重组,促进企业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要采取联合、兼并、破产、控股、参股、收购、拍卖、嫁接等多种形式,促进公路水路运输业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要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清除那些阻碍企业存量资产合理流动的障碍,降低企业退出壁垒,在政策上对劣势企业的退出加以引导,鼓励企业之间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兼并,以有效地提高运输资源配置效率,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政府相关部门要从体制上、市场结构上对企业兼并的操作原则、操作标准加以规范,使运输企业兼并和合并做到有法可依。
3.2 物流化发展
传统运输企业无论是在自身的资源方面,还是在其经营管理机制上都面临着许多问题。由于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产生条块分割、自成体系、运输各环节相互分离等诸多弊端。在新的形势下,这些问题一定程度阻碍了运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势必要求传统运输企业在体制和经营管理上作出一定的转变。通过对传统运输的物流化整合,不仅可以整合运输服务业务,而且可以实现经营管理体制的重新组合,实现不断发展。
在运输的基础上全面介入物流服务,满足客户对运输服务更高层次的要求,以客户为中心,全面提高门到门的物流服务水平,会给企业自身带来各方面的竞争优势。随着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不同,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够获得比其原先传统的运输核心业务更多的利润。因此,改善传统运输企业的体制和经营上的困难,必须走物流化整合的道路。
3.2.1 对传统运输企业进行物流化转型
对传统运输企业,立足现有资源,积极向仓储、搬运、装卸、配送、信息处理、包装等领域延伸,形成以配送物流为支持的信息、配送、多式联运、仓储、保险、服务等一体的货运物流体系。整合方式按主导资源、产业关系分为两种类型。一般按主导资源分为以客户资源为导向和仓储设施、运输资源为导向两种整合类型。按产权关系一般分为兼并型整合和合作型整合。
主导资源导向型的资源整合方式,是指物流企业在制定资源整合战略时,以维护和获取主导资源为目的(主导资源是企业维持生产经营的最重要的资源,它的多少和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通过控制主导资源来限制竞争对手的发展。一般按主导资源分为以客户资源为导向和仓储设施、运输资源为导向两种整合类型。
按产权关系一般分为兼并型整合和合作型整合。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在多数情况下会发生财产所有权的转移,这其中包括兼并和成立合资公司等形式;在兼并条件不成熟,且双方对长期合作关系没有十足把握时,也会采取业务上的合作方式,来实现资源整合,这时就不涉及产权的转移。其中合作型整合又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形式。
3.2.2 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整合运力资源
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范围包括仓储、配送、流通加工、运输等供应链全程服务。通过第三方物流的运输组织模式利用信息优势,与运输企业签订协议或通过股权合作的模式,将其运力资源纳入自己的运营范围,扩大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营业边界和规模,从而达到整合社会运力资源。
框架协议模式即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与运输企业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建立业务联系。通常的模式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和运输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合同,运输企业按照协议规定整合一部分运力资源,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力储备,运输工具的性能标准、服务的标准在协议中都有明确规定。运输企业按照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指令,遵循合同标准,提供运输服务,然后从第三方物流企业获得运费。
股权合作模式是一种关系更为紧密的合作模式。通常第三方物流企业和运输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新的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占出资的较大份额。投资双方用股权来维系合作关系。比框架协议模式更具有稳定性,投资双方为了保证一定的利润率,都会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2.3 依托货运站、开发区和产业带建立物流中心,为物畅其流提供平台
鉴于公路铁路站点是运输复杂系统中的一个结点,通过分布在全国范围的各个结点可以形成一个有效的运输网络。通过公路铁路站点,可以将全国各个物流环节、各子系统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效的运输网络。在仓储、装卸搬运、运输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逐渐向配送、、包装、保险等服务行业延伸,从而建立物流中心,实现运输总体的最优化。
重点开发区和江苏“四沿”产业带对于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大量的资源要素流入和商品流出为发展物流中心提供了广泛的货源基础。因此依托重点开发区和“四沿”产业带,分层次、有重点的发展产业特色和交通地理相结合的物流中心,为物畅其流提供平台。例如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服务集聚带依托苏南国际机场重点发展空港物流;东陇海线加工产业服务集聚带依托陇海铁路和连云港重点发展铁路物流和海港物流。
3.3 信息化发展
由于全省综合交通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运输结构将加快调整,对运输速度、质量、服务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交通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推动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企业效益,改进和优化企业业务流程,使企业经营管理更加系统化、高效化,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全行业的运输组织和管理效率。同时,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多种运输方式间信息的快速采集、处理、传输和控制,从而将各种运输方式进行有效衔接,推进一体化综合运输发展,促进交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同时为减少无效出行、空驶运输、重复运输、迂回运输,降低物耗和能耗水平,避免交通拥堵与事故,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实现洁净运输和绿色交通,保障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运输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不断提升运输组织管理和服务水平,应用交通优化与管理系统。
信息化发展的措施如下:
3.3.1 建设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充分整合公路、水路、铁路、航空各种运输方式的规划、建设、管理、养护、规费稽征等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并根据业务管理的需要,加大相关信息采集与更新力度。通过资源整合和共享,突破地域、行业内部门间的限制,优化配置公路、水路、铁路和航空资源,发挥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业整体效益。
3.3.2 建设运输管理信息平台
通过运输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完成运输业户、港航企业、营运车辆、运输船舶、营业性驾驶员和从业人员以及执法检查数据库标准规范和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实现全省综合运输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共享,以及和区域、全国运输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对接。在执法检查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建设公路运输业户和港航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实现运输企业信用动态监管。
3.3.3 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通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为货物流通和居民出行提供信息服务,包括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和综合出行信息服务平台。
在交通主管部门的引导下,推进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公路、铁路、港口、管道等其他多种运输方式之间以及与国际贸易、海关通关、口岸管理与服务部门之间的信息融合,逐步实现政府、物流服务企业、工商企业之间实时、可靠的信息交互,拓展物流信息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能力,促进运输加速融入现代物流体系。
积极整合各类交通信息资源,针对出行信息全方位、综合性和个性化的需求,抓紧建立公众综合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将实时路况、道路(铁路、航道)施工、气象、交通控制、客运班线、班次、换乘、旅游等信息通过呼叫中心、互联网、图文电视、调频广播、手机短信、可变情报板、公共场所内的大屏幕等多种媒介和渠道提供给广大出行者。
参考文献:
[1]谢雨蓉.调整内需结构与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策略[J].综合运输,2010(10):23-27.
[2]李盛霖.着力转变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J].求是,2010(11):32-34.
[3]张茅.关于转变交通发展方式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8(6)1-6.
为扎实做好迎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各项准备工作,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的意见》(X府厅发〔2018〕XX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迎接“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工作实施方案》(X府办字〔2020〕XX号)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迎接“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为契机,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构建现代养护管理体系为引领,以专业化、市场化、绿色化养护和人本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服务为重点,推动公路养护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努力构建更加畅通、安全、智慧、绿色的公路交通网络,为公众营造畅通、安全、舒适、美观的公路出行环境,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出行信息服务。
总体任务:普通公路方面如期完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路面大中修、危桥改造、安保工程、灾害防治工程、服务设施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等工作,确保路面PQI(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数)达到80以上。
二、组织机构及责任分工
为加强迎“国评”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XX县迎接“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工作协调小组(组成人员名单详见附件),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公路局。
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落实协调小组的决策部署,提出相关工作建议,牵头落实迎“国评”各项具体工作。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路政、治超站点服务及规范化内业资料整理汇编、路域环境整治、非标清理等工作。
县交管大队负责迎“国评”项目施工期间及迎“国评”路况检测时的交通维护及非标清理工作。
县住建局负责国省道城区路段路况维护及修复。
县城市管理局负责国省道城区管理路段路域环境整治。
县公路局负责组织普通国省道公路养护、养护工程项目建设、服务设施建设、示范路建设、路域环境整治、规范化内业资料整理汇编等迎“国评”各项工作。
各乡(镇)政府负责本辖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沿线路域环境整治工作、落实公路服务建设项目及养护项目的征地拆迁、优化环境、组织建立“路长制”和迎“国评”以及治理超限超载、路域环境整治等工作。
三、工作安排
迎“国评”工作从2019年12月份开始到2020年年底结束,分为动员部署、组织实施、迎接省交通运输厅模拟“国评”、迎接交通运输部“国评”、总结五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2019年12月-2020年3月)
组建迎“国评”领导机构与办事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迎“国评”方案,召开全县迎“国评”工作动员会,部署迎“国评”各项工作,明确各级责任和工作目标任务。
(二)组织实施(2020年4月至2020年8月)
此次“国评”围绕综合质量效益、治理能力、公众满意度三个方面开展评价。综合质量效益评价,重点检测2020年公路路况,在检测平整度、破损率两项指标基础上,综合考虑养护资金使用效益以及区域发展特点;治理能力评价,重点评价公路网络规划实施和推进、公路行业涉及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公路养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投入、养护科学决策、桥隧专项养护、养护市场化、路网运行监测、路政管理及超限治理、行政许可及执法、应急保障、公路服务、地方政府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检查与监督指导力度;公众满意度评价,采用发放问卷、网络问卷方式,开展公路出行服务满意度调查。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完善各项内业资料(2020年3月-2020年7月)
2020年3月开始,对各项内业资料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收集整理反映我县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情况的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2020年4月开始,对各项内业资料进行整理和汇编,确保内业资料完整、齐全、规范。2020年6月开始,对照规范化管理内容和考核评价实施细则进行模拟自查,6月底全面完成各项内业资料的整理与完善工作。2020年7月开始,对各项内业资料进行集中审查和汇编成册,7月底完成迎“国评”书面汇报材料、评估材料和典型经验材料,并报XX市交通运输局及XX市公路管理局办公室统一汇总与提炼。
2.完成养护工程项目(2020年3月-2020年8月)
县公路局作为养护工程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要科学安排施工计划,有序有力推进养护工程实施,全面完成迎“国评”工程项目。2020年7月底前,完成公路安全防护工程、路面保通、危桥改造及维修加固。2020年8月底前,完成路面养护大修、中修、预防性养护、示范路创建及服务设施建设。
3.开展路域环境整治(2020年3月-2020年10月)
由各乡(镇)政府主导、路政执法部门协同配合,大力整治路域环境。从2020年4月开始,持续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治理违法搭建、违法采挖、违法堆放、违法占道经营等“四违”现象。2020年7-8月由属地乡(镇)、城管执法部门、交通执法、公路养护开展一次路域环境集中整治,实现路域环境“八无”目标(公路两侧交通标志前后500米无非法广告、无违章建筑和地面构筑物、无违法搭接道口和占用挖掘公路、无违法跨越和穿越公路的设施、无违法非公路标志、路基路肩边坡无非法种植物、无摆摊设点和打谷晒场、公路用地范围内无堆积物)。2020年9-10月,待“国评”检测路段确定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路域环境专项联合整治行动,确保达到迎“国
评”要求。
4.强化路政治超工作(2020年3月-2020年8月)
建立“路长制”长效机制,制定出台“路长制”实施意见,形成“政府主导、行业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养护管理工作格局。加大路产路权保护力度,积极推进我县依法依规划定本行政区域内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并公告。大力实施科技治超,加快推进不停车检测点建设应用,对已建成并通过检定的检测点开展非现场执法。继续坚持“四个一律”,严格落实“一超四罚”,保持治超高压态势,确保我县普通国省道超限超载率控制在1%以内。
5.提升公路服务品质(2020年3月-2020年8月)
完善国省干线路网运行实时监测体系,加密普通国省道路网运行监测设施建设,积极推广桥梁健康监测技术,在特大桥、大桥、公跨铁立交桥等重点桥梁安装“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实现对桥梁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大力推进公路信息化,加强公路数据库建设,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探索“互联网+”、无人机等新技术应用,实现应用系统和数据库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公众出行提供智能化信息服务。
6.打造亮点特色工程(2020年3月-2020年8月)
积极打造旅游示范公路和智慧绿色公路示范工程,推动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创建部级示范路,2020年8月底前完成S214马都线15.794公里旅游公路作为亮点品质提升工程打造。加快推进普通国省道机械化养护进程,按标准统一配备养护机械设备。提升公路应急保障水平,加快服务区和公路道班建设,如期完成XX道班公路驿站建设,逐步完善集养护管理、公共服务和应急抢险“三位一体”的基层场站布局。
7.开展公众满意度调查(2020年3月-2020年8月)
采用与新华网智库合作、12328服务监督电话,编制公路出行服务舆情报告;采用发放问卷、网络问卷方式,开展公路出行服务满意度调查。评价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公路使用者基本信息及出行特征。包括公路使用者基本信息、个人出行特征、最近出行基本情况、行业总体满意度。二是公路设施。包括公路路网通畅水平、沿线交通工程和附属设施完善性、公路服务设施合理性、公路与自然景观协调性。三是公路服务。包括出行信息服务、服务区服务、应急救援服务、公路投诉及咨询等方面的满意度。四是行业管理。包括公路养护质量、涉路施工组织管理规范性、公路法规建设、行政许可审批、行政执法、超限治理规范化等。
(三)迎接省交通运输厅模拟“国评”(2020年7月-8月,以省交通运输厅正式通知时间为准)
根据交通运输部评价内容和评定方法,2020年8月,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组织对普通国省道总体路况、路容路貌和路域环境,超限超载检测站、养护中心(道班)、服务驿站的规范管理情况,示范路创建、桥隧管养、路网服务、交通综合执法等情况进行模拟评价,重点检查养护工程完成情况,查找内业资料的遗漏环节。对模拟评价查找出来的问题,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相关单位下达整改通知单,2020年9月,按照要求限期整改到位。
(四)迎接交通运输部“国评”(2020年9月-10月,以交通运输部正式通知时间为准)
按照全县统一安排,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全力以赴配合交通运输部评估组开展评估工作,积极做好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人。全县以优良的公路路况,优美的路域环境,优质的服务水平和一流的行业管理,迎接“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
(五)总结
对全县普通国省道公路迎“国评”工作进行总结,将视迎“国评”情况进行表彰。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乡(镇)政府及交通公路部门要高度重视迎“国评”工作,深刻认识到当前我县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与迎“国评”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差距,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牢固树立全县统一的思想,扎实做好到迎“国评”各项准备工作。
(二)精心组织,落实责任
各乡(镇)政府及交通公路部门要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围绕既定的目标任务,成立迎“国评”协调小组及制定相应的迎“国评”倒计时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排出各项工作重点及完成的时间节点,层层分解并落实相应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保证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有人抓。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完善措施,精心组织,尽一切可能凝神聚力,勇克时艰,打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攻坚战,全力以赴做好迎“国评”各项准备工作。
为逐步建立起符合县情、满足学生需求、规范有序运行、职责权力明确的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用车(以下简称学生用车)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中小学生和幼儿乘车安全,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用车管理的意见》(政办发〔〕53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县学生用车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学生用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学生用车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体现。县直有关单位和各乡镇(区)要站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把加强学生用车管理摆在突出位置,作为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全县学生用车安全隐患得到根本整治,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和其他安全隐患得到根本遏制;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大,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学生用车步入政府主导、管理规范、用车安全、群众满意的良性发展轨道,中小学生和幼儿上放学坐上安全车、放心车。
二、明确学生用车的管理模式
逐步推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管理、财政补贴”的学生用车管理模式。当前,主要采取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自主租用合格营运车辆接送学生,乡镇(区)政府(管委会)属地管理,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模式。
三、建立健全学生用车准入审批管理制度
学生用车应选用大型、中型、小型客车,道路等级低的乡村可选用微型客车作为过渡车辆。严禁报废车、拼装车、货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摩托车接送学生。乡镇(区)政府(管委会)、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好学生用车管理职责,切实抓好“三关”:
(一)严把审批标准关。学生用车应符合以下条件:依法登记注册的7座以上、使用年限在8年以内、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相关设施齐全有效的车辆;购买了相关保险(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第三者责任险和承运人责任保险);驾驶人必须是持有准驾车型驾驶证3年以上、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内无累记记分满12分记录、无犯罪或严重违法记录、身心健康的本地居民;3年内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记录。
符合上述条件的拟接送学生车辆应按以下程序申报营运业务:车辆驾驶员向学校、幼儿园和所在的乡镇(区)政府(管委会)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且车辆安全性能经检测合格后,再到县交警大队、县交通运输局办理学生用车《准驾证》和《准运证》,然后到县教育局登记备案,并统一张贴“学生用车安全性能检测合格证”标识,方可从事营运学生业务。
(二)严把安全检查关。乡镇(区)政府(管委会)及学校、幼儿园应建立统一规范的学生用车管理制度和工作台帐,除正常的定期检测外,每学期开学前由乡镇(区)综治办强制对车辆安全状况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三)严把驾驶人管理关。乡镇(区)政府(管委会)、学校、幼儿园要配合交警、教育等部门对学生用车驾驶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两次交通安全集中教育培训。乡镇(区)综治办要与学生用车车主签定安全管理责任状。学校、幼儿园对学生用车牌照号码、核载人数、驾驶人、购买保险及接送学生时间、趟次等情况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在上放学高峰时,为每辆车安排学生照管人员,维护乘车秩序、监督驾驶人按照安全运行要求规范操作、文明行车。
四、加快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建设
乡镇(区)政府(管委会)要制订农村客运发展规划,把通校等级公路建设作为优先规划和建设对象,因地制宜、分步实施。财政、交通运输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投入专项资金,切实改善农村公路安全状况,对具备客运车辆通行条件的线路,由乡镇(区)政府(管委会)提出申请,县政府组织交通运输、交警、安监等部门进行勘验,做到成熟一条、规范一条、开通一条,并适时开通农村公交车,扶持农村公交发展。暂不具备开通客运班线的农村道路,要增设和完善安全设施,验收合格后,尽快开通。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适用型车辆从事农村公路运输和学生用车营运,逐步引导学生乘坐农村公交车上放学。
五、明确职能部门责任
教育局:1、具体承办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规范、落实学校、幼儿园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层层签订交通安全责任状(教育局与县直学校;乡镇中学与民办教育单位,乡镇中学与小学、幼儿园;学校、幼儿园与教师、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家长或监护人与学生用车驾驶员),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2、负责学生用车安全管理的组织与协调,检查督促相关部门履行职责,组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对专项整治进行总结考评。3、负责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印发交通安全告知书。4、督促学校、幼儿园完善自有学生用车的相关手续,并配合交通运输、交警部门做好学生用车申办《准运证》、《准驾证》和标识标牌的审核工作。
交警大队:1、负责开展学生用车安全技术检验、学生用车驾驶人审验及安全教育和培训,按程序及时审批学生用车《准驾证》。2、依法严厉查处非法违规接送学生,学校、幼儿园自备或租用接送学生车辆超员、超速等交通违规违法行为。3、配合教育部门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与学生用车驾驶员签订安全责任状。学校上学放学时段在学校周边以及复杂路段要安排交警执勤、巡查。
交通运输局:1、按程序及时审批学生用车《准运证》。2、按照公路分级管理职责和权限,保证学生用车运行线路的路况完好。3、做好学校门前及村镇公路交通标志的设置和维护工作。4、加强对学生用车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营运学生行为。
安监局:按照“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学生用车事故的调查、处理、追责工作。
宣传部门:1、加大对学生用车交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的宣传报道,营造强大的宣传声势。2、制定宣传计划,组织报刊、广播、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学生用车管理宣传教育,宣传信息,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氛围。
乡镇(区)政府(管委会):1、成立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对辖区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负总责,不断完善中小学、幼儿园交通安全设施,对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时,要充分考虑交通安全因素。2、定期组织开展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并建立台帐,充分利用本地合格营运能力,解决学生周末乘车难的问题。3、配合职能部门加大对违规违法接送学生及学生用车超速、超载等交通违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配合职能部门查扣违规违法车辆。4、加强对学生家长或监护人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村(居)要安排协管员,加强对学生上放学重点路段、危险路段的监督管理。5、建立健全辖区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及时排查、调解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学校、幼儿园:1、对本校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履行主体监管职责。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班级、教师、教育工作者,保证责任到岗到人。同时,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2、对本校学生用车建立台帐,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全面落实定车辆、定线路、定人数、定时间、定学生监督员、定安全包保干部教师的“六定”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做好师生集体外出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3、配合交通运输、交警、乡镇(区)政府(管委会)等单位做好《准运证》、《准驾证》及统一标识的审核及执法检查工作。4、加强对学生、幼儿及其家长或监护人的交通安全教育。要将交通安全教育带进课堂,并采取多种方式教育学生不坐非法车、不坐超载车、不坐不安全车辆,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规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要教育学生家长或监护人配合学校、幼儿园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预防学生交通事故的联动机制。要采取路途队、“小黄帽路队”等形式,确保学生行路安全。
六、强化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配套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分管教育、交通运输、交警的副县长任副组长,教育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交警大队、安监局、城管执法局、农机局及宣传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教育局,教育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综合协调、调度督导、考核奖惩等的日常工作。各乡镇(区)是本辖区学生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乡镇长(管委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以“发展现代交通、奉献一流服务”为目标。努力践行行业服务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深化改革、强化管理,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交通协调发展,统筹不同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统筹“建、养、运、管”协调发展,提高交通运输的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柞水率先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二、目标任务
整体推进全县农村公路建、养、运、管工作向纵深发展。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创建总体目标是农村公路“建、养、运、管”水平四到位。通过树立典型、以点代面。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实现交通率先发展。
1工程建设目标
1全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5000万元。其中:干线公路1554万元。客运站建设1000万元。实施S102省道溶洞段改线工程1.3公里;实施石镇后街改造800米,农村公路2446万元。石七路改造7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改造200公里;实施县城北关乾佑河桥52.04延米、迎春路乾佑河桥54延米;积极配合做好山柞高速的前期准备工作。
2实施县镇公路改造。完善干线路网布局。消除白皮路,提高路网整体技术水平。整治特坏路,打通断头路,实现100%行政村和60%自然村通水泥路、95%以上的行政村通班车。
3基本建成全县公路循环网络。达到安全、快捷、舒适、便捷”满足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2养护管理目标
1建立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全年列养农村公路1365.15公里。巩固示范路12条241.114公里。按照“有路必养、有路必管、养必优良、管必到位”工作目标。实现年均好路率65%年末好路率达70%新创建养护管理示范路24条200.93公里。
2完成全县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建设。县镇道以大中修工程、安保工程、危桥险路和特坏路段治理为重点。全面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安全性能和综合服务水平。完成年度养护工程计划任务。
3创建资金足额到位。年全县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按照相关配套标准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广泛发动群众筹集村组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按照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里程和日常养护配套资金标准。按季度拨付到位。各镇要充分发挥职能。
4加强路政治超管理工作。村镇段环境治理到位,养护管理规范。路政事案查处率达100%,绿化美化及时。农村公路的超限率控制在3%以下。结案率不低于90%做到路宅界限清晰。
5夯实管理养护责任。县交通局是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管理主体;县农村公路管理局是管理养护的实施主体;各镇是本辖区内村级公路管理养护的管理主体;村委会为本辖区内村级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
3运输管理目标
力争在今年年底前投入运营。构建联结城乡的客运网络。优化运力结构,建成县城二级客运站。新建五级客运站3个。增强服务保障能力,积极推进农村公路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以客运站公司化改造为切入点,加速淘汰老旧高耗能车辆,逐步实现客运车辆高档次、管理高水平、安全高系数的目标。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组织动员阶段。成立农村公路交通运输示范县创建活动的组织机构。分解细化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制定活动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认真组织实施。全力投入创建工作,按照创建标准。动员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确保完成各项任务。同时,做好省、市交通主管部门对我县示范县创建的随机抽查工作。
第三阶:总结评比阶段。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向省、市申请对我县市级农村公路交通运输示范县创建工作进行验收。对示范县创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办、交通局、发改局、财政局、住建局、林业局、水务局、公安局及交警大队、农村公路管理局、运管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由县交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成立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指导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交通局。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创建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制定完善具体工作方案,做到工作有计划、有重点,确保创建顺利开展达标。各镇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专人,包村包组,按照县上的统一要求扎实开展创建工作。
(一)大力宣传宪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放在首位,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我局及下属单位党员干部和公民牢固树立依法治交、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全局干部职工的宪法意识、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同时积极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和各专项法律的宣传月、宣传周和宣传日等平台,组织开展好集中法制宣传活动,进一步形成干部职工人人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二)深入宣传与创新交通运输系统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突出宣传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省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维权、、投诉、调解、诉讼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二、以加强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为抓手,扎实推进“法律六进”活动深入开展
(一)突出抓好“法律进机关”,加强对全局领导干部和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局属各单位要按照上级要求做好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学习宣传计划,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坚持运用党委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考核等多种方式,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全面抓好全局职工队伍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切实制定好职工队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学习宣传计划,落实好“法律进机关”活动,深入推进职工队伍学法用法工作。
(二)切实抓好“交通法律进企业”活动,大力促进交通企业依法经营。一是要围绕工作实际制定法制宣传教育方案,健全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学习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的关系。二是加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等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能力。
(六)积极抓好“法律进单位”活动,加强专业法律的宣传教育。局属各单位要积极引导单位职工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定期组织职工参加法律知识培训、轮训,增强广大职工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依法承担责任的意识。同时要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现依法建制、依法管理。努力做到执法有依据,执法受监督,执法为群众,切实树立交运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依法治交,深入开展“法治交通”创建活动
(一)根据中央、省、市、县“六五”普法规划要求,积极探索党委依法执政的有效实现方式,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的依法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二)深入推进依法治交,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宣传教育,全面开展“法治交通”创建活动。各单位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制定能切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干部职工尤其是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三)开展“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不断寻求新的载体,创新普法形势,结合交通法制工作,开展有声势、有影响和丰富多彩的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并组织好“12·4”法制宣传日活动。
四、深入加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推进依法治理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交通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实行执法人员信息动态管理,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库,坚持一年一审,及时对持证人员进行清理和调整,将不在执法岗位的人员证件注销或收回,适时掌握人员动态。建立健全在岗培训制度,开展灵活多样的岗位培训;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执法证年审法律知识考核;确保在岗执法人员更新执法知识培训达到规定要求。
(三)加强作风建设,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执法作风整顿工作,积极开展文明执法活动,结合便民利民和公正公平的主题,各单位要有针对性推出本单位的文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