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篮球传球基本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篮球 传接球技术 体育教学 意识培养 比赛
一、篮球传球、接球技术分析
(一)篮球传、接球技术在篮球比赛中的作用。
篮球是综合性的同场直接对抗的项目,影响胜负的因素很多,而传接球起着特殊的作用。篮球比赛中,球的推进转移靠传接球和运球,一场比赛传接球达千次之多,可以说传接球的速度在加快比赛节奏方面起重要作用。传接球是队员相互联系、组织进攻的纽带,全面掌握传接球技术才能及时把握比赛态势的瞬间变化。
(二)篮球的传、接球技术特点分析。
1.传球技术特点分析
传球是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有目的地转移球的方法,它的技术动作很多,常用的有双手胸前传球、双手头上传球、单手肩上传球、单双手反弹传球、单双手低手传球、单手体侧传球、单手背后传球、点拨球等,可以在原地、行进间或跳起后完成。传球方法虽然多样,但基本上是由持球方法、传球出手动作和传球后的身体姿势三个环节构成:(1)持球方法。持球方法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传球的质量高低,是传球的前提。(2)传球出手动作。控制球飞行速度方向、路线和落点的关键,传球时指腕手法是重要的,下肢蹬地、腰腹的伸展和手臂用力也不可忽视,传球时指、腕、臂、腰、腹及下肢要协同配合。(3)传球后的身体姿势。队员将球传出后,无论任何情况下都应保持正确的基本站立姿势,以利于根据本队配合和场上具体情况,及时转入下一个进攻行动。
2.接球技术特点分析
接球是持球进攻、抢篮板球和断球的基础。一般情况下,接球时要做到:(1)接球要观察场上情况,要积极移动前接球或领前接球,移动接球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符合战术要求。(2)移动接球时要判断持球者的视野范围和传球的可能性,以及预测自己的时间、位置和接球后有无进攻机会。(3)摆脱防守接球时,要利用身体、上肢和脚步动作抢占空间位置,挡住对手可能断球的路线,同时伸臂,显示传球和接球目标,以保证传球的安全。(4)接球的同时要为转入下一个进攻的动作作好准备,和下一个进攻动作投、传、突有机地衔接起来。(5)接球后要及时地转移球,以免球在手中停留过久而贻误战机。
二、篮球传、接球的教学及意识培养
当前攻守双方在限制和反限制的对抗日趋激烈,因而对传接球的技巧和战术性要求也愈来愈高,提高传接球能力成为各队提高比赛能力的重要环节。导致普遍传接球能力不强和缺乏的重要原因,是长时间内忽视对传接球能力的提高,没有将其放在应有的训练地位。前国家队教练钱澄海在评述我国篮球状况时说:欧洲人对篮球的理解是“抢”,美国人是“要”,而中国人的理解是“投篮”,运动员对传接球意识的兴趣远远不如得分。实际上培养传接球意识的工作已经远远超出了提高传接球技术本身。
训练传接球技术的意识培养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队员的团队配合意识的培养。
每个队员必须明白,篮球运动是集体的项目,一场比赛不是靠一个人就能赢的,所以队员要学会配合,要有较强的配合意识、有较高的团队合作精神,掌握配合技能。配合必须通过彼此多交流,队员在平时的训练必须互相了解个人的技术风格和技术特点,做到看到队友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姿势,就知道他下一步的动作,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人到球到,传球准确及时到位。
在平时的教学训练应要求队员做到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信心十足;增进和加深感情,更多地彼此了解;认真学习技术和战术,严格训练,娴熟运用技术和战术;能较好地贯彻教练的战略、战术。
(二)技术能力意识的培养。
技术能力包括选择传球方式、准确落点、掌握球速、运用传球时机和做到强弱手均衡。为了有利于选择合理的传球方式和掌握时机,必须善于运用假动作迷惑对手,使对方出现破绽,而且还必须考虑到采用何种进攻动作持球方法和部位。很多运动员不懂这门艺术而贻误时机,造成失误或使自己处于被动状态。在基本教学中,持球要保持“三威胁”姿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三威胁”姿势并不是固定死板的。尤其是因缺乏严格训练和忽略,很多队员都养成了某种持球姿势的固定习惯。很多球队认为提高传接球技术能力的练习,仅限于一般的基本技术训练,以提高一般情况下的传球的准确性,增加腕指力量,加快球速,除此之外,大多是在对抗练习中让运动员自己从实践中去提高,这是远远不够的。
提高技术能力的专门性训练,需掌握传球方式的训练,在有防守的情况下选择传球方式、落点和掌握时机的训练,在行进中与其它进攻动作相结合的传球技巧训练,结合本队战术配合进行实战训练,并使这些训练有机结合。
掌握传球方式的训练,应全面掌握各种传球方式,在每一种传球方式练习之前,都必须清楚这种传球方式的运用时机和方法,对弱手要采用专门性训练。如在基本技术训练中,注意强弱手练习次数均等,采用只能用弱手传、接球的练习和对抗性游戏等。
在有防守的情况下选择传球方式、落点和掌握时机的训练,此种训练采用两种相互结合的程序,一种是防守接球队员,对传球队员无防守;一种是防守传球队员,对接球队员无防守。第三种是对传接球队员均有防守,另一种是逐步增加难度从假设防守到破坏性防守,从原地到行进间。为获得良好的传球机会,保证使球安全地越过自己的防守者,传球时应隐蔽自己的真实意图,合理运用假动作迷惑对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实践证明,防守者防守有球队员时往往注意他的眼神和手中的球,根据这一特点,传球者传球时可以主动地运用眼和手的假动作诱使对手产生错觉,然后进行巧妙的传球。
在行进中与其它进攻动作相结合的传球技巧训练,这种训练采用二对二、三对三的进攻配合和逐步增加防守难度的方法,作有计划的安排。如:先分别地与某种进攻动作相结合,逐步增加结合的复杂程度;采用各种位置之间和战术配合作为训练形式;逐步增加传球难度,如何以任意运球到限制运球,限制持球时间等。
(三)观察能力意识的培养。
观察和判断力欠佳是导致失误和失机的主要原因,观察和判断是同时表现出来的。首先是观察,在上述技术能力的训练中亦相应提高了观察判断能力。在篮球运动中观察的方法有其自身的要求和方法:(1)攻守双方之间的干扰和反干扰、破坏与反破坏都是在动态中进行的,因此传球队员在观察某一机会时应把它视为某一过程中的瞬间,以此作出行动。(2)要求队员始终观察全场,更确切地说是观察到敌我双方的每个队员,队员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必须掌握。观察范围由主要注意力和次要注意力分配,并随着位置、时间、双方动态的改变和战术进行过程而不断转移注意范围和分配,在转移过程中仍要对以前的情景在脑际有个残留的表象。
提高观察能力一般所采用的训练方法有:(1)把观察和注意的方法、要求教给队员,不断加强其意识,使之能自觉运用。(2)在任何技术动作的规范化要求中,头眼注意都是重要部分,因此在教学训练中对此严格要求。(3)在技术训练中采用提示观察能力的专门性训练,如设置观察讯号的练习;不准运球、不能停留的攻守对抗传球练习等。(4)在战术和对抗训练中不断提示和纠正队员的缺陷。
(四)战术能力意识的培养。
战术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理论知识教育,对比赛的实例和声像资料的分析、总结来提高队员的战术意识和智力水平,引导运动员的钻研精神。另一方面在配合和战术训练中要经常采用对传球作出具体的规定,如设定传球路线、不能超过三次等方法。
(五)传接球心理因素的培养。
在篮球比赛中,技术固然重要,但是心理表现也直接影响到传接球的质量。往往一场比赛给人们留下印象是紧张有余,精彩不足,越是关键时刻,传接球成功率越低,暴露出许多因心理障碍而导致传接球失误问问题。如国家前女篮主教练宫鲁鸣在一次女篮训练后的总结大会上,对前女篮存在的一些问题,曾作出下表情况的分析:
打好每场比赛,队员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关键,平时的训练可以多安排队员的教学比赛,年级间的比赛、兄弟学校间的比赛,增进比赛经验,在比赛中运用和贯彻技术、战术安排,感受各个情况下的心理压力,以及应付的方法和怎样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在任何情况下,切勿使队员失去信心,觉得不能战胜对手,随时提醒他们无论是领先还是落后,都要保持沉着、冷静的战斗作风。要强调所暴露的不足之处很可能成为对方的突破口,必须采取相应的传接球措施。如果失败离,为了坚定队员的信心,可以指出他们在比赛的传接球有哪些表现不错,哪些传接球还可进一步提高,指出它们在其它比赛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切忌漠然处之,或惩罚球员,或埋怨裁判;如果取胜了,要使他们从胜利的喜悦中解脱出来,防止骄傲情绪的滋长。
在技术、观察能力、战术能力、配合意识和心理训练五方面结合的训练,能很好地培养意识。
三、结论与建议
比赛中传球是在防守严密情况下进行的,一次有战术意义的传球,不仅要避免截获,而且要使同伴接到球后转入下一个攻击动作,因此,要想在比赛中合理地运用传球技术,就必须掌握传球的基本要求:准确、及时、隐蔽、多变。在此提出建议:在篮球传接球教学中,不应将传球技术放在首位,而应将传接球与传球意识放在同一层次,共同发展。对队员加强文化学习,写训练日记、训练小结,比赛分析,开总结会等。注重队员观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两个技术动作组合和衔接。
参考文献:
[1]李正巧.如何培养妙传手.篮球,1992.1.
[2]篮球编写组.篮球.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
[3]周雪亚,腾朝阳.浅谈篮球的传球教法.四川体育科学,1998.2.
关键词:信息技术 表象训练 篮球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085-02
心理学家认为,任何一项运动技能的形成,都与复杂的心理体验分不开。表象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训练手段已成为体育运动实践中较为广泛采用的心理训练方法之一,它对学习动机的培养激励、运动技术掌握和心理障碍的克服都起着重要作用。篮球运动是世界上影响最广泛的一项体育运动,它具有对抗性强、争夺激烈、技战术灵活多变的特点,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高校篮球选修课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战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意识。而改进或创新教法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本文运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表象训练,在高校篮球选修课技术教学中进行了实验研究,以便提高学生表象训练的技能水平,尽快掌握正确的篮球技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石化工程系篮球选修课学生;主要研究方法:采用教学实验法,并根据数理统计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主要实验场地、器材:多媒体课室,笔记本电脑;研究时间:实验期为2007年9月~12月间,教学时数为36学时。
2 实验设计及实施控制
2.1实验对象的选取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石化工程系06级两个篮球技术教学班80名男生,入学前均无篮球业余训练经历。实验组学生40名,平均年龄18.49岁,平均身高172.25cm。对照组学生40名,平均年龄18.52岁,平均身高173.48cm。经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之间各方面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说明实验对象是合理的(表1)。
2.2实验方法
在相同师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考核标准、场地、运动器械等条件基础上,对照班以常规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班着重进行运动表象训练,事先不告诉学生正在进行教学实验。
2.3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为半场往返运球上篮、两人直线传球推进上篮、1分钟中距离投篮、三人传球配合和五对五攻防练习等。
2.4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重点放在动作要领的讲解,分解、完整练习,重复巩固练习,及时纠错等方面。以单个技术为例,基本教学流程见图1。
2.5实验班采用表象训练法
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加入表象训练的内容,以单个技术的教学为例,采用表象训练,分别在单个技术教学的不同阶段进行,教学流程见图2。
上课时由教师对动作进行讲解、示范,并以视频、动画等信息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篮球技术动作表象,在对该技术动作进行模拟和练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所理解的动作加以描述。
练习中要求学生在大脑中有意识地再现正确的技术动作图像,并与自己的这一技术动作建立主动的联系和对照,找出自身的差异和不足之处,使自己的动作逐步向“表象”逼近,产生正确的动作定型效应。
针对篮球技术受心理因素影响较明显的特点,表象训练法要求学生在训练中从实战的角度建立一套适应自己身体特点的训练程序,融表象、动作和思维于一体。其要点是:对动作的全过程进行“过电影”式的连贯想象,力求完整、细致、准确;运用思维的能动性去协凋心理活动与篮球技术动作之间的关系,调动尽可能多的心理和技术能量去提高技战术水平。
2.5.1完整技术表象训练
主要教学步骤:教师示范,优秀运动员技术录像演示,学生深呼吸放松闭眼,大脑回放动作图像,教师提醒记忆动作要领,深呼吸放松睁眼,结束。
2.5.2分解技术表象训练
主要教学步骤:教师分解动作示范,优秀运动员录像慢动作重复演示,教师提醒记忆动作要领,学生深呼吸放松闭眼,大脑回放分解技术动作图像,深呼吸放松睁眼,结束。
3 结果与分析
3.1结果
经过在预定时数的教学训练后,由几位资深的体育教师进行技术评定,内容为半场往返运球上篮、两人直线传球推进上篮、双手胸前传球、1分钟中距离投篮、五对五全场比赛的达标和技评,结果见表 2及表3。
在半场往返运球上篮、两人直线传球推进上篮达标测试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表2)。在篮球单个技术评定中,投篮、运球上篮的技评测试中两者同样存在显著差异,反映出运用表象训练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实验组普遍优于对照组(表 3)。然而在双手胸前传球技评测试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评定却没有显著性差异。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在篮球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表象训练来提高复杂技术的规范性、完整性、合理性都有着较好的效果。
3.2 分析
3.2.1在传统表象训练法基础上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
运动表象训练能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表象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记忆、分析、思维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过程所形成的,所以提高视觉和听觉效果,感受物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提高表象训练的重要因素。采用表象训练教法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通过对事物的仔细观察,获得准确的映像,形成瞬时记忆,为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提供良性刺激。抓住了表象训练法的核心环节 ,表象的来源丰富、清晰、正确,便于大脑的图像记忆及辨析,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表象训练法的教学效果,缩短教学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表象训练教学法是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对刚刚建立起来的技术动作图像在大脑中反复描述,不断强化,使正确、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形成表象,以便根据动作表象进行技术动作的练习。因此,我们可把表象训练的核心环节分为3个阶段,即图像的采集(表象的来源),大脑的动作图像记忆及辨析(表象的建立),表象指导下的动作练习(表象训练)。可以看出,课堂传统的表象训练教学通常仅仅是通过视、听觉观察教师的示范和讲解,以获得的信息建立表象,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图像采集来源单调,规范程度不确定,不便于记忆,大脑图像的辨析针对性不强。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则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它可使学生观看到各种不同难度,不同规格的技术示范和“逐帧”分散示范,便于学生领会技能的基本要求。以运球上篮为例,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同步解说、慢动作示范,更别说空中动作和定格,而通过信息技术就很容易做到。学生通过图形和动画的同步解说、移动、旋转、定格、慢速播放,生动直观地掌握后空翻的动作要点、加深理解、掌握正确的动作概念、迅速形成动作表象。
3.2.2不同的篮球单个技术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表象训练的教学效果不同,动作要领复杂的技术教学效果优势更为明显
由于篮球技术包含的单个技术比较多,在运用表象训练法时,要针对性的进行运用,越是复杂的单个技术,采用传统教学法,由教师重点讲解和纠错,很难在短期内让学生完整学会动作,而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表象训练,让学生把优秀运动员的动作结构、完成过程反复在大脑中进行回放,深刻记忆其动作要领和发力顺序,再通过运动实践反复练习和体会,能够大大缩短教学时间和提高动作掌握的质量。
4 结论与建议
表象训练法运用于篮球技术课的教学中,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技术动作,提高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积极作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表象训练抓住了表象训练法的核心环节,表象的来源丰富、清晰、正确,便于大脑的图像记忆及辨析,提高表象训练法的教学效果,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不同单个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表象训练的教学效果不同,复杂动作要领的单个技术的教学效果更为明显;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表象训练,可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对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运动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鉴于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表象训练在本实验中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建议在其他技术和其他球类教学中对表象训练法进行实验研究和应用研究,使之不断得到完善、推广。
参考文献:
[1]潘志琛.竞技运动中心理训练方法的应用[J].体育科学,1988,(2).
[2](日)多明泽.自我心理暗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1.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篮球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4]马启伟.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谢新春,胡启林.在篮球教学中应用表象训练法的实践 [J].理工高教研究.2003(2)
【关键词】高职院校,篮球选修课,改革教学
一、篮球选修课开展的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高职学生人数在逐年上升,在体育选修课的开设上篮球课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学生选课人数也逐年增加。
在学生人数增加后就出现学生体育基础不相同、学生对上课的内容、上课的形式及期望达到的目标不相同的一些情况。源用以前的上课形式就存在有的学生“吃不完”,有的学生“不够吃”。学习内容单一,学生觉得枯燥。考核内容简单,学生不用怎么努力考核成绩就相当高。学习内容随意,学生没有系统地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战术知识。根据新的形势,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二、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
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进行学习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学生选修篮球课,说明学生比较喜欢篮球,在篮球的基本技术上有一定的了解。在运球、传接球、投篮、进攻、防守等基本技术上有一定的掌握。在基本战术上如传切、掩护、策应等配合上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
在学习的初期对学生的篮球基础进行摸底,可以按学生已掌握的基本技术分成基础小组、提高小组及精英小组。
基础小组总体要求对篮球的基本技术部分如运球、传球、投篮要基本掌握及简单的配合战术了解,篮球的基本规则及裁判法了解。提高小组要求要高于基本部分学生,除对基本部分学生要求内容掌握外,还要求掌握如三步上篮技术、二人快攻等技术,会用基本的如传切配合、掩护配合及二打一及三打二配合。精英小组则要求更高,个人基本技术要会熟练运用,能有一些个人的特长技术。在战术上对常规的多打少、快攻及联防及区域进攻或防守都要比较好的掌握。
三、创编一套适合篮球选修班的校本教程
在篮球选修班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往往是凭经验,所选内容没有体现连续性和系统性,内容也没有分层次。特别是在教学的后阶段,多以教学比赛为主而忽略了基本技术内容。教师应在教学的初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化,把每学期的36学时分为四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内容学时具体化。在教学初期告之学生,让学生知道几单元该学哪些内容心中有数。
设置如图
在确定了基本内容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调整。同时,每一个教学单元又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有些知识点进行精学,特别是教学比赛后总结出来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根据学生的情况也可以对教学内容的的先后顺序进行适度调整。
四、多渠道提高学生的比赛实战能力
学生选篮球选修课的初衷除锻炼身体外,更多的是想学好技术后打比赛能赢,能为班集体或系或学院争光。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上就要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后就可以安排半场三打三、半场四打四练习,在练习中要求必须用到规定的技术和战术个数。在半场比赛后可进行分组的全场比赛,规定分数后输球方下,赢球方继续打或反过来进行。下方必须完成下蹲或俯卧撑之类的素质练习,学生的积极性往往非常高。在完成班级内部比赛后可预约其他班级进行比赛,为提高参与度可规定一二节是不同的队员上场,三四节不作限制或一二三节是不同队员上场等方式进行。如果有条件也可与其他学校或单位进行比赛。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或不足,为今后的努力找到方向。
一、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在讲授高二教材的《鱼跃前滚翻(复习)及排球:垫球(新授)》这一课时,课的开始部分以慢跑(鸭子步走、直膝跳、跨步走)来揭开帷幕,让学生觉得好奇、有趣味来进入课的形式中去,使学生从单一的体育课形式中走出来,让学生在无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主动参与练习,使学生从“要我上体育课”变成“我要上体育课,这样围绕主教材做各项辅助练习,激发兴趣,创造环境,能更好地使学生进入状态中去。在讲授高一《体育》课本教材的《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同时达到热身效果,安排了配乐游戏“小渔网”,在游戏中配上舟山民乐,运用了情境教学、乡土教学,提高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操。
二、理论与练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与练习相结合,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途径。在讲解体育动作要领知识的同时,很注意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要领知识参加必要的练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模仿创新能力。在讲授高一《体育》课本教材的《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这一课时,为了进一步建立运球的动作概念,使学生在运球过程中护好球,眼视前方把球控制好,采用了学生散点看教师示范模仿练习,同时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身体的姿势、手型、手法和球的运行要准确,着重解决手对球的按拍力量和方向。上下肢协调配合和眼视前方,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
三、故设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精心设计悬念,有意创造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一些“困惑”,从而在似懂非懂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渴望解决悬念的亢奋心理状态中,激发追根求源探索奥妙的兴趣。在讲授高二教材的《反弹传接球,跑中的耐久跑》这一课时,本课确定反弹传接球为主教材,耐久跑为辅教材。我们知道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的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篮球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有一定基础,但对单个技术的学习并不满足,而对学习的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对枯燥乏味、周期性强的耐久跑却存在畏惧。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提高身体对抗能力的关键是要从提高耐久跑能力入手。耐久跑为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地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四、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为主体,给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启发、多引导、多比较、增信心,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地学习。在讲授高一《体育》课本教材的《鱼跃前滚翻》及《负重搬运》这两课时,采用“创造尝试法”,鱼跃前滚翻采用“自由组合,分组不轮换的教学方法:“听讲解―看示范(教师、学生)―分组练―纠动作”。负重搬运采用“四环递进教学法”:“听清问题―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创造动作―尝试练习―集体练习”。总之,在课的构思和设计上体现了“寓教于创、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作一点尝试。
五、开展课堂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适当开展一些竞争性的体育比赛,使学习活动热烈紧张,有利于激发求知兴趣和培养竞争意识。在讲授高一《体育》课本教材的《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这一课时,先进行一对一的“抢运球”对抗练习,然后进行分组“抢运球”对抗练习,目的是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进攻意识和协作配合能力,善于隐藏自己的传球意图,以及运球假动作新式单个战术行动与提高传接球技术相结合。为了使运球技术有一定的升华,特意安排这一练习,这一练习旨在加强学生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表扬,为下部分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比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提高传接球的准确性、熟练性以及快速传接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在教学中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术进步时,对他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影响并对此项活动更加关心。因此,要想使学生有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体育教学中应将科学性、娱乐性、直观性、新颖性和启发性结合起来,并根据活动内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创设不同的条件,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通过成功的练习体验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
总之,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寓教于乐、激发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只有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高中体育的教学工作,关键在于教师要时刻留心,只要我们抱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关键词】职业教育 幼师专业 体育教学 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或技能人才为主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主要以专业技能学习为主,他们一出校门就要面临择业、就业,所以,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强健体魄、练就职业保健习惯、为胜任职业岗位提供保证,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教学内容单调乏味、要求过高且脱离学生实际等问题,其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厌烦心理,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学生的择业、就业。可以说,目前的中职体育教学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其传统教学思路需要改革。
幼师专业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培养学生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幼儿健康教育的知识和能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幼儿教师。幼师专业学生的体育素质包括身体素质、体育心理素质(包括体育知识)、体育实践素质和幼儿健康教育素质等。幼师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和普通中学的体育教学相比,幼师体育教学具有很强的专业定向性,必须与专业相结合,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指向择业和就业。
中职幼师专业要实现体育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必须在教材、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开发校本教材,凸显专业特色,寻找幼师专业体育教学的有效载体
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须考虑幼师专业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包括幼儿体育教育的要求,根据幼教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新要求,使幼师专业体育课程体系更趋于科学合理,更加贴近幼儿园岗位实际。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必须引进了新的中职体育教学观念、新的教育模式,博采众长。应充分体现中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零距离贴近幼儿园教学,使学校教学与幼儿园教学相结合;侧重岗位应用能力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结合我学幼师体育教学的经验,我们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地方的教育要求编写了一套幼师体育教材,主要包括体育舞蹈、形体练习和健美操、韵律操、艺术体操等,以及大小球类、田径、体操以及武术。这些教材是学校教师对本校的环境因素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后,针对本校学生进行编制的教材。它同职业学校统一使用的规划教材相比,它在对幼师专业学生认知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提升上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改革体育教学,渗透专业特点,提高幼师专业体育教学效果
在进行幼师体育教学时,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与专业相渗透,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报考幼师专业学生,一般需要进行乐理、视唱、舞蹈等方面的考试。在体育课堂上要根据她们的特长和专业需要安排体育内容和设计活动方式。
在准备活动时我们可采用“弹钢琴”练习法,让学生排成四列横队站着,分别代表简谱中的“duo、lan、mi、fa”四个音符,老师唱到某个音符时,代表该音符的一列下蹲,其余为立正姿势。再如,上教材内容“快速跑”时,我们如同前例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分别代表两个音符,“duo、lan”第一组,“mi、fa”第二组,“suo、la”第三组,“xi、duo(高音)”第四组,四路横队在操场中间排成“口”字形,面朝外,在“口”四边前方20米处分别划有一条线,教师站在“口”字中间,请一位同学和老师站在一起,当这位同学唱出哪个音符时相对应哪组就往前跑,跑到20米线马上跑回起点,让学生在与专业相渗透的玩耍中学生学会快速跑。“耐久跑”是幼师专业女生最讨厌的体育项目,我们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欢快、节奏感强的《一分小铜钱》,在活泼、欢快,充满节奏感的《一分小铜钱》音乐伴奏下,用小碎步和跑跳步进行拼图案的练习,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练习了幼师专业学生专业体育项目中前脚掌着地的动作,又完成了“耐久跑”的教学目标。
对篮球,幼师专业的女生也不喜欢,在上篮球课时,我们让学生跟着《兔子舞》的音乐练习,letf、letf左手向前运球两次――right、right右手向前运球两次――go、turn around急停急起――go、go、go原地低运球三次,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会了,对于幼师班学生而言,当音乐响起,同学们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体育课就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在篮球练习中配上不同节奏的音乐,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提高篮球各项技术。
由于幼师专业学生在清晰、欢快音乐节奏伴奏下做体育练习,加上对音乐的理解、想象和受音乐感染力的影响,很自然地从心灵中产生共鸣。所以,它对清除由运动中出现的单调感和疲劳,陶冶情操等具有其它手段无法代替的作用。这种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学生学得有趣,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们会感到体育课的学习也能对专业有促进作用,自然就喜欢体育课了。据我们对幼师专业学生的观察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发现经过这种与专业相结合的专业体育教学后,学生能轻而易举的完成每天5小时的站位工作,能不费力地大声讲话,也具备了能适应各种集体活动的体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了特级教师孔丽珍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四季》光盘后,被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主动表现欲所震撼。于是我们就编排了以《四季》为主题内容的一堂体育与保健课。在幼师班开课,同学们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然后由她们自己去组织、去设计。我对同学们只有一个要求:你们是幼师专业,希望你们编的内容能结合本专业。同学们的创造性在这节课中可谓表现的淋漓尽致,不过在这里我还要说的就是体育学科的综合性和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多听、讲和学习其他学科你会得到启迪,甚至会激发你的灵感。
幼师专业如按正常体育教学,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来。由于幼师专业中美术教学占有一定分量,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内容画出来,如“跳远”、“跳高”、“跨栏”、“投掷”等,也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告诉他们下一堂课要上的内容,要求他们把整个动作过程画成图画,等下次上课在全班展示,全班同学按照各同学画的图画进行练习,从中得出哪幅图画的动作最好、最有利于我们提高体育成绩。另外,在上课做动作时,有的同学动作有明显的错误,我们可以以写生为突破口,叫其他同学把动作有明显的错误的同学当时的动作画下来,以便与正确动作进行比较,使学生快速接受新动作。其次采用漫画激趣,凭借漫画的富趣味性和幽默感,恰当地将漫画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增强体育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学习“排球传球”时,可让学生作几幅漫画,要求他们用夸张的手法把大拇指、食指、中指画的大些,同时配上一句话:排球传球就靠我们三兄弟。在欣赏漫画的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动作要领。
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锻炼,培养体育兴趣的一个重要措施。我们的改革措施主要是,结合幼师专业及女生特点组织比赛,吸引每个学生参加竞赛。比赛项目的设置、规则的制定要求符合女生身心需求,增加竞赛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如跳绳花样赛、幼儿体育基本动作比赛、韵律操比赛、器械操比赛等。幼师女生球类比赛则要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对现有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如足球赛可安放四个门,增加上场人数,羽毛球赛则降低网的高度,等等。
三、重视体育理论,加强业前辅导,适合幼师专业学生就业需要
当前,幼师专业体育教学存在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我们应引导学生从理论知识入手,教会
学生用体育知识指导课堂实,适合幼师专业学生就业需要。体育理论课应作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重点讲授卫生保健、自我锻炼法、体育游戏等内容,并进行理论考试。据我们对所在学校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情况的调查发现,学生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很多女生对自己所处的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的生长发育状况与膳食知识都缺乏了解。在体育课中渗透有关保健知识、营养与锻炼等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加强这方面的业前辅导,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将来作为一个幼儿教师的素质。
四、改革体育评价,强调专业需要,构建专业体育评价体系
改革体育评价,要根据幼师专业学生的就业需要,体育成绩应包含体育课成绩、学生课堂教学能力、裁判执法能力等几部分:
体育课成绩可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科目考试的综合评定成绩,即:体育课成绩=科目成绩×70%+平时成绩×30%;(注:科目成绩是上课项目,经考试所得的平均成绩;平时成绩是早操、体育课考勤、体育竞赛及课外活动成绩。平时成绩加、减分规定:校级比赛获第一名或破校纪录者加2分~5分;获市、省比赛名次者加10分;体育课:旷课一次扣5分,迟到或早退一次扣2分)
课堂教学能力评价。课堂教学评价与单元教学结束时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评定是不尽相同的。是对幼师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能力评价(教态自然,具有创设和谐教学气氛和教学情景的能力,能驾驭教学全过程,具有及时处理偶发事件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讲解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难点明确;口令清晰,示范正确优美,节奏感强,保护帮助得力;讲解与示范的针对性强,时机合理,效果好。从这几项中打出优、良、合格)。课堂教学能力=体育课成绩×50%+学生课堂教学能力×50%。
裁判执法的能力。通过学习裁判了解体育项目的规则,组织学生担任班级比赛和测试工作中的裁判任务,培养组织能力和协作完成任务能力,对于裁判工作优秀、良好、合格可以在体育总成绩中加分。
总之,中职幼师专业体育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要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的择业、就业,研究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接近生活,还原生活,通过中职幼师专业体育教学的改革,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胜任职业岗位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马树超.新世纪职业教育走向抉择[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3]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关键词】以本为本 情境教学 分层教学 集体训练
以生为本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体育训练必须遵循的原则。体育课程主要以训练为主,而训练离不开学生个体的积极参与,在体育训练项目中凸显以生为本意在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对提升体育训练效果的作用。体育教师如何紧扣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训练项目,有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借情境激兴趣,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曾有教育者说过,学生情感触发往往和情境有关,由此可见,创设情境对渲染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情感是多么重要。体育技能训练相对枯燥烦闷,对于性格活泼学生的来说,并不是一项快乐的活动。如何突破?只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训练的趣味,学生才能以积极的情感参与训练。情境教学和游戏教学是激发学生情绪,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的重要策略,教师要巧妙结合训练课堂融入此方法,从而有效调整学生的训练状态。
如,在学习立定跳远时,教师在前两节课程让学生围绕着训练方法大量的练习,但训练效果却不尽人意,不少学生以应付心态参与练习。为此,教师改变训练模式,创设比赛情境,并将比赛与小游戏相结合,训练课堂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有趣的游戏激活了学生的热情,而比赛又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动作技巧的学习期待,从而有效提升了训练效果。又如,快速跑,它是初中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不少老师会让学生在跑道上持续训练加速跑和快速跑,机械的训练模式使学生对快速跑产生了抵触情绪,练得越多,情绪越不好。为此,教师引入比赛情境,将迎面接力比赛和换物接力赛融入其中,虽然比赛不是很正规,但学生的热情却空前高涨,每个团队都希望在比赛中获胜,学生训练的热情被大提升。
二、借分层促进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每个学生由于天生的体质和后天训练的差异性,他们的运动技能存在差异性是客观事实。在体育训练课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必须正视学生的运动技能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策略,从而让学生在训练课堂能找到训练信心,并积极参与训练。在训练课堂,教师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面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实施针对性的评价能让学生产生信心,特别是运动技能比较不好的学生,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训练信心,并产生积极的训练情绪,从而达到不断增强体质。
如篮球技巧的学习,初中生接触过篮球的不在少数,而没有接触过或者对篮球不感兴趣的学生也不在少数,有接触过篮球的学生基础水平也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进行篮球技巧的示范教学时,教师必须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巧妙实施分层教学,如没有接触过篮球的学生宜从基本的运球教起,而对于有一定篮球基础的学生,教师则可以传授给他们一些篮球训练技巧,如单手肩上篮球、配合传球等,为了让不层次的学生对篮球训练产生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通过比赛提升学生对篮球的训练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接触过篮球的学生可能会对训练产生害怕心理,一方面,由于刚接触篮球,他们的进步慢,另一方面,有篮球基础的学生会让他们产生心理压力。因此,教师实施积极的教学评价,并针对学生的训练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从而帮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篮球技巧,最终促进学生体能的增强。
三、借集体共训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想让体育训练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教师必须紧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挖掘体育训练中的趣味项目,有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训练。在初中体育训练项目中,不少项目需要学生集体活动才能达到效果。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就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体育训练的主人,而教师需要积极搭建平台,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训练的乐趣,并在互动中达到共同进步。
如耐久跑是初中体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但耐久跑本身比较枯燥,在训练过程中,如果教师向学生讲解耐久跑的训练方法后,让学生自己在操场上一圈又一圈的闷跑,相信不用过多久,能坚持参与训练的学生是少之又少,因为训练过程太枯燥,而初中生又活泼好动,显然,没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体育训练的主人。如何突破?耐久跑表面上看个人可以训练,学生集体也可以训练,但如果从深层次分析,作为一项耐力训练项目,集体之间的互相鼓励、互相影响特别重要。
总之,以生为本凸显了新课标的理念,也符合体育训练的特点,只有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体育训练,才能让体育训练过程更扎实,训练热情更长久。想在体育课堂凸显以生为本,需要教师紧扣初中生的特点,结合体育训练项目为学生搭建训练平台,通过灵活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唤醒每个学生的自主训练意识,从而让体育训练绽放魅力,促使学生爱上体育训练。
【⒖嘉南住
[1] 钱小平.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策略[J]. 甘肃教育,2014(19).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学;策略
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学要善于满足新形势下对人才素质的需要,要以生为本,针对学生的体育素质结合社会对体育教学的需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位中专学生都能激发起体育锻炼的欲望,提高体育能力。
一、教师要以生为本,与时俱进,合理制定教学策略
1.以生为本,教师要想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喜欢上体育教学
在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分析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的权利,包括选择课堂内容以及任课教师的自,让中专体育不仅能够成为学生增强体质的途径,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让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能够在中专体育的学习过程中体育能力得到发展。作为中专体育教师,要积极选择学生适合的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每一堂体育课,真正愿意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2.以学定教,确定教学策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中等专业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大课程改革,摒弃现有的中专体育教材中已经明显与时代脱节的教学内容,同时加进一些学生喜欢的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能够在体育课堂中有所体现,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另一方面使中专学校的学生能够实现终身体育习惯,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采用现代化教学仪器进行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体育思路
1.采用现代化教学仪器进行辅助教学,提高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现代教学仪器辅助体育教学是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体育教学也面临着冲击。教师要改变过去单凭教师口传身授的讲解方法,引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如,在篮球运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调动学生练习篮球的兴趣,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世界篮球大赛的视频,当学生在视频中看到自己喜欢的球星的时候,必将激起一腔热血,愿意投身到篮球训练当中。而一些篮球运动的动作,教师也可以在自己进行身授的情况下,播放球星运球、传球的动作,让学生在不断地模仿中提高篮球技艺。
2.教师要通过现代化教学仪器拓宽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自己的兴趣点
在中等专业学校,尽管现代学校的办学规模都在不断地扩大,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中专学校都具备训练每一种体育项目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让学生多认识一些体育项目,就可以采用多媒体录像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如学生想学游泳,但是如果学校没有现成的场地,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游泳的要领,播放世锦赛以及奥运会的游泳比赛等,让学生在教师初步的讲解中了解游泳的技巧,然后自主选择校外合适的运动场所进行游泳训练。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类运动项目,还可以拓宽教学思路,让学生喜欢上体育,热爱体育,自主强化自身体质。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积极创新运动方法
1.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挖掘自身体育潜能。中专生毕业以后大多数要走向社会进入工作岗位,而在工作岗位中更重要的是团队合作。因此,在体育课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对于学生日后是否能够顺利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合作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中专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兴趣以及体育认知层次的不同,根据同组异质以及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体育小组,让体育能力强的学生带动体育运动能力稍差的学生,让小组之间在共同交流中集体成长。而在交流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都会从同伴那里获得启发,从而调整自己的运动方式,达到提高体育能力的目的。如,在仰卧起坐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进行训练,这样既便于教师管理,又便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2.积极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共同发展,提高体育能力
关键词:体育游戏;智慧;选择
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补充,它融身体锻炼和智力开发于一身,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竞技性、教育性为一体,把所要学的内容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整合,在设立规则、方法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体育游戏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在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体育游戏的合理选择
体育游戏不仅是为了完成教学和训练任务,还应考虑到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游戏者的意志品质,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许多游戏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体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智力。小学阶段主要是7~14岁的学生,根据年龄、心理特征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其不同的心理特点,他们对体育课与体育游戏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都希望在体育活动中表现自我,他们好胜心强,有较浓的竞争意识,但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情绪的意识还不太明显,容易受外界感染,有少部分同学遇到困难时有害怕退缩的表现,小群体意识较浓,充满对未来的幻想。因此,在选择游戏时要给学生一定的创新机会,不应拘泥于形式,要充分发挥游戏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游戏的方法也不一定规定得过细,应注重学生思维活动和效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根据以上的特点,在小学体育游戏的选择中,教师要选择灵活多变、开动脑筋、强度相对较弱、趣味性强的游戏方式融入教学。在选择游戏时要考虑到游戏者的年龄、身体素质、心理特征及训练水平,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身体素质,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并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水平一阶段:选择身体发展为主要活动的游戏(如:贴药膏、拉网捕鱼等),选择配合基本教学任务的辅助游戏(如:迎面接力跑、运球接力等)。
水平二阶段:选择某些相当于教学训练手段的游戏(如:垫子障碍跑、冲过封锁线等),选择能使大脑皮层兴奋,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来的游戏(如:三人篮球赛、传球接力等),选择能拓展学生知识面的游戏(如:台式排球、三门球等)。
水平三阶段:选择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游戏(如:快乐定向、校园越野等),选择能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的游戏(如:星火传递、抗洪救灾等)。
二、游戏规则的合理简化
所谓“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兼顾省时、省力、高效的原则。一堂体育课中,对体育游戏运用成功与否的评价,除了看教师选择、创编的体育游戏内容之外,还要看体育游戏选择是否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游戏而达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基本思路。只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及身体发展的特点,遵循科学规律,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练习的任何游戏手段都是值得运用借鉴的。
例如:小篮球游戏中,如简化规则,降低要求和标准,将两次运球和走两步变为可以理解的运动范围,学生不会因为烦琐的规则和复杂的动作而缩手缩脚,反而兴趣大增,享受到了篮球运动的乐趣,体会到了快乐篮球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在活动中彰显。看着孩子们兴奋的笑容和满头大汗的小脸,我们会觉得弱化规则,可以使本来复杂、有难度的游戏变得有趣、生动,更加适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已有游戏的合理拓展
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最重要的辅助方式,可将已有的游戏合理拓展,加以提炼,重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经验也是体育游戏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教师的专业不同,所掌握的技能也不同,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体育游戏的创设,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传统的体育游戏形式,在原有基础上加一加,减一减,扩一扩,缩一缩,变一变,改一改,联一联,学一学,代一代,搬一搬,反一反,定一定,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心理等特点进行体育游戏的改变。同时还要注意通过游戏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等能力。将学校现有的资源物尽其用,学生各得其趣。把一般的大众竞技进行科学选择并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如投掷教学中,将学生喜欢玩的纸炮、飞机、飞盘、花色空心球等引入课堂;接力跑先用学生喜爱的五颜六色的羊角球、七彩胶圈为器械;利用旧报纸揉成球做抛、接、投的练习……同时将一些其他的类似于日常生活的活动进行改造、创新,学生不仅学得积极而且学得愉快。所以说,体育游戏对实施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终身锻炼的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明伟,吕东旭.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2004(6).
关键词: 小学 体育 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自觉锻炼的能力和意识差,因此在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教学中,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
一、游戏教学法
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由多种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教学手段,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活动。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特点。在游戏教学中要注意教学的设计:
1.课堂常规方面的游戏设计。
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会感到特别枯燥乏味。站队时,给每个学生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能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并能很迅速地站好队。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可以通过“找动物”、“吹泡泡”、“图形跑”和“无声操”等游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
2.教材部分的游戏设计。
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由游戏构成,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不仅要教会学生这些技术,而且要让他们兴趣十足,自觉练习。因此游戏要设计得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地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更是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类教材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如“月月花”、“击响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如果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邮递员送信”、“抓尾巴”、“小动物赛跑――圆周跑”、“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地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奔跑着、欢笑着,从而达到“走”、“跑”教学的目的,在游戏教学中提高孩子的“走”、“跑”能力。
3.放松部分的游戏设计。
放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使身心放松、愉悦。游戏方法较其它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4.过渡性游戏的设计。
游戏不仅可以作为主要教材出现,它还可以作为过渡性教材出现,其目的是使课中所有教材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如在篮球和实心球教材中,拿球、放球的小游戏就要精心设计,比如“头上胯下传球”、“腰部左右传球”、“传地滚球”、“双脚夹球跳去跳回”等等。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孩子人手一球,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教学法的运用,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
1.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
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几项(通常为两项)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易于接受。
2.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
如学习立定跳远,可以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教学内容。教师用语言描绘法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青蛙妈妈,于是引出青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3.作为开始准备、整理活动的手段。
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火车、马车、大气球等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如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汽车,然后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进行主要教材教学之前的热身运动,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4.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
要求学生(小组或个人)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的场地位置,或站成规定的队形,或完成布置场地、器材的任务而创设的情境活动。如将梯形队调成半圆形队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燕子飞过去、蚂蚁搬家的游戏走过去,或者是四队可分别模仿开汽车、开拖拉机、赶马车、推着小推车,跑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5.作为渗透思想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设计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如设计“不怕远征难”的游戏,在模仿爬雪山、过草地、过铁索桥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学叔那种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在困难面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小团体”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