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小学数学思维的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数学;创新;学习;方法;培养
“优秀的学生倒不在于他的优秀成绩,而在于他的优秀思维”。而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更在于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探索研究,而中,主要在于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品质训练呢?
一、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作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而应从教学思想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原则。
二、学生思维灵活能力的培养
所谓思维灵活能力是指:一是思维起点灵活,即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方向,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二是思维过程灵活,全面灵活地分析;三是概括迁移能力,运用规律的自觉性提高;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
三、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思维的创造能力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实际工作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
1.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适时,经常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有利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研究,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题地位,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而这些创造思维的产生,都不同程度来源于教师设计的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果设计的问题不具有挑战性,就不能使学生产生创造性的欲望。
2.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遵循互相转化,互相联系这一规律,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不例外。
3.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维的概括能力是指能够从大量而复杂的数学材料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基本特征。数学思维概括能力的培养,这需要教者仔细地研究探索,设计多方位的变式训练问题。
4.学生类比思维能力的培养
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智力发展理论认为:“智力发展是把新知识同化和顺应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中去的一个过程。”传统教学中,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常常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然后进行强化训练。我们应在课堂上引入开拓性的思路,通过类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究活动,主动地进行观察分析、对比、发现归纳,以明确概念的不同属性,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概括形成概念。还需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概念的理解。
5.学生运用数学意识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应用数学思维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教学时,应尽可能地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提供丰富多彩的实际背景材料,让学生亲自体验,尝试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注意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新课题。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从形式上看,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但它的内容却是客观的,具体的,从学生所熟悉的生产、生活活动和其它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去提出问题。如我在讲“实地测量――步测和目测”知识时,这样导入:你能否不用皮尺和其它测量工具测出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这样做,使学生一开始对新知识兴趣盎然,产生学什么知识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求知欲。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我们不要约束学生的个性发展,要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探究法、讨论法,创设一种自由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思维提供漫游的空间,进而产生创造的欲望,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让学生想象插上翅膀才能有利于创新思维品质的发展。
开篇
(1)“读”具特色——低年级学生数学读图能力的培养 薛全兰
课改纵横
(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与评析 闵爱红
(6)数学语言与教学 陈家梅(特级教师)
(7)为数学化教学搭建“脚手架” 方孔券
(9)在“做”中探究、生成、反思——谈“做数学”的实践与体会 李强
(11)小学数学分类思想的意义和教学策略 段丽莎 顾九华
(13)欢声笑语绽放精彩 张志红
(15)“趣”而“趋”:给孩子幸福的数学作业 孙保国
(17)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细节问题回顾及策略调整 董金霞
(19)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走向直观的有效策略 吴爱林
教苑时空
(21)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智慧生成——“认识角”教学设计与评析及反思 倪晋贵
(22)“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仇步川
(23)巧用材料关注经验——“笔算乘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沈新
(24)“可能性”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温桂珠
(25)“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朱冰
(26)教学设计,我们关注细节了吗? 贺艳
(27)数学文化教育典例——“有趣的七巧板”教学例谈 石丹
(29)“映日荷花别样红”——“分数化小数”教学案例对比及反思 赵春玲
(30)课堂有效互动促进思维优化——关于提高课堂对话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徐玉平
(32)在过程中体验在亲历中建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例谈 张云波
(33)在“寻找相等关系”中形成列方程的模型 张琳娜
(34)运用有序思考策略提高学生思维质量 曹敏华
(35)思维教育:数学教学的追求——数学公开课教学感悟略谈 陈昌萍
(36)让计算练习不再枯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教学片断及反思 冯晓萍
(37)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需求——听特级教师黄德忠执教“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有感 许广碧
(38)课堂教学需要“慢”的艺术 高明春
(39)让“美丽”的数学不再“冰冷”——浅谈课堂教学生成的精彩处理 宣建
(40)在交流中进发出思维的火花——“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案例 吴静芬
(41)精彩数学课堂演绎真正有效 刘雪林
(42)浅谈数学课堂中的问题引领教学法——以“圆的面积”教学为例 刘全姑
(44)以主题图为依托,使学生张开发现的翅膀 朱艳艳
(45)呼唤高效的课堂提问 石卫娟
&n
bsp; (47)有效导入精彩无限——浅谈课堂有效导入的创设 缪亚红
(48)浅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和建议 李烨挺
(50)如何开发和利用小学数学习题 莫洪宣
(51)谈角、垂线、平行线及三角形的教学 莫翠娜
(52)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鲁永华
(53)计算教学要把握好“三度” 罗柳青
(54)回归朴实,课堂后二十分钟同样精彩 陶花
(55)巧用情境,让计算教学变得魅力无穷 蔡守江
(56)创造性运用教材教学应用题 廖延芳
(57)数轴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和思考 张新
(58)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例析 于海云
(59)让学生不再“听”数学 侯小卿
(60)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践行 王静
(61)优化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探索与尝试 汪迎英
(63)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初探 李荣
(64)中年级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问题及纠正策略 林希光
(66)小学数学中的简单速算与巧算 陈银珠
(67)高效课堂的引路石——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时目标拟定的思考 张小红
(69)浅谈小学探究型数学作业的教学 方逸
(70)生本理念下课堂练习设计“三性” 王浩
(71)养成习惯提升悟性 季国林
(72)浅谈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误区 周建超
(73)用好教材,提高课堂实效——有效教学的一点反思 蒋静
综合平台
(74)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 王宝清
(75)从克服心理障碍人手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蔡锦民
(77)莫道都是粗心惹的祸——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孔淼森
(78)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 李少娟
(79)开发素材性教学资源发展实践型作业能力 靳颖
(80)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张素华
(81)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的有效策略 姜海强
(82)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思考 姚齐梅
(83)经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载体 马红艳
(84)差错,让儿童的思维落地 王加林
(85)数学练习课要抓“实”善“练” 孙妍
(86)数学日记:解读学生心灵的工具 陈小芳
(87)智慧理答;让课堂更精彩 相辉
(88)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讨 胡全会
(89)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两
点思考侏建成 朱建成
(90)探寻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策略 丁江立
(91)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反思 李红才
(9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张颖
(93)浅谈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汪静
(94)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学数学学习 徐春林
(95)关于数学课堂资源的思考——从数学课堂中的错误谈起 王瑾
(96)数学课堂因“问题”而精彩 陈丽霞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提高效率
所谓复习课,就是在学生的学习暂时告一段落,或者整个学期的学习都完成以后,在由教师帮助学生对于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处理的过程。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完全掌握所学习过的知识,并且能把它们用于解决实际的问题。由此可见,复习课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的。下面,本文就来探讨一下关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效率的策略。
一、小学数学复习课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实践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堂看,常会出现一些阻碍复习课顺利进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在平常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因为教师的原因造成的。比如,现在大多数教师之间都喜欢比,比成绩、比业绩、比进度,这样就造成了教室上课为了赶时间,赶进度,而导致教学内容分配不合理。有时候一节课上出了两节课的内容,由于教学内容过多,而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又有限,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等到了复习课时,教师又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需要复习的而学生并没有学会的知识,长久下去就会引起学生的厌倦心理,从而导致学生厌学。除此以外,还有因为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复习方法不恰当等所导致的阻碍小学数学复习课顺利进行的问题。
二、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联想回忆式复习,创设生活化问题
小学生是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人,他们现在正是记忆力特别好,想象力非常丰富的时候。而复习的过程正是一个由老师引导帮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知识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采用联想回忆法,来引导学生通过一个知识点联想回忆出另一个知识点。比如,教师可以先抛出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来引导学生联想出“正方形的周长”。除此以外,教师还能根据小学生亲近生活的特点,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如可以让学生由汽车的轮胎来回忆“圆”的知识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能让他们乐于去思考,有效地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
(二)因材施教,一视同仁
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不同,特别是小学生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因而教师必须要接受这种差异性,并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来引导学生学习,只有二者相互之间配合好了,才能建立一个民主、气氛优良的课堂教学环境。小学生性格的培养与思维能力的开发,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学校的课堂教育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复习课时,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待不同情况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复习方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复习课上有收获,从而最终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三)及时反馈,培养创新精神
多数的小学生对于课堂上老师的提问,都是比较紧张的,因而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教师首先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其次,教师设置提问时要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问题最好有具体的形象指代性;因为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刚开始具有逻辑思考能力,但是还缺乏形式运算的能力,无法完全脱离具像来进行逻辑思考。最后,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要及时给与反馈,并要以鼓励为主。这样要才能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进而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巩固了数学知识。
三、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效率的实践方案
(一)设置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最后让这几个小组进行组与组之间的PK。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通过和同学进行讨论,更加发散自己的思维,达到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而在进行PK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同时培养了他们与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的精神,更是有效的提升了复习课教学效果。
(二)复习方法要巧妙,选择例题要精准
在复习前教师要给学生制定一套合理巧妙地复习方案,比如: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列出一份复习引导单,让学生按纲复习;然后要给与学生指导,让他们能够抓住重点知识进行组织复习;最后,对于有辩证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与学生正确的答案,给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知识点,以免模糊了认识。而对于复习课中所需要用到的例题,教师一定要选择精准。第一,要选择那些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看就知道是讲哪个知识点的例题;第二,不能选择过于深奥的例题,以免会给学生的复习造成负担;第三,例题最好能体现综合性,让学生学会把单个知识点串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点。
例如,四年级下册中《生活中的小数》中小数这一知识点。教师就可以举例,今天你陪妈妈去水果商店买了一袋苹果,这袋苹果的重量是?这样的例子,既准确又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不仅能够精准的描述出小数这一个知识点,还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课堂训练要灵活,问题矫正要及时
在复习课上教师所选择的巩固训练方式一定要灵活多变,在内容上要选择一些思路灵活、内容新颖的习题来给学生进行知识训练。尽量的把点对面运用好,让学生能够把知识点串成一个知识面。更要多活用一题多解的例题进行训练,让学生多寻找新的解题思路,活跃他们的思维。而对于复习课上学生所产生的错误,教师要进行及时的纠正,以免学生走入误区。而且对于个别学生的误区和整体误区要有清楚的分界线,对于个别学生的误区要进行个别矫正,而对于整体误区就要对产生误区的原因进行会诊,最后进行集体纠正。
结束语
小学数学复习课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需要小学数学教师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在今后的实践教学工作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切实关注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效率,想办法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果。本文综上所述的几点建议方法,还望能给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效率的提高提供一点帮助,为小学生的数学发展提供一点助力。
参考文献:
[1]季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效率[J].新课程导学,2014,11:47.
[2]王锋.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下),2014,06:13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的出发点始终是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以达到全面发展。小学数学不仅要充当起一个知识传输的责任,更应是一种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它让小学生在遵循和掌握数学知识和规律过程中逐渐形成从书本到实际的过渡过程,从实际生活出发,逐渐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桥梁,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建立起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模型,同时为其提供一个正确的应用和解释,从而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对数学问题的正确理解。另外,在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强化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制订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进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通俗而言,思维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思维包罗万象,具有多种类型,小学数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小学生思维特点和数学综合能力的训练过程。数学学习少不了创造性思维的协助,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则是逻辑思维的建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倘若缺乏必要的逻辑思维,可能无法进行有效有序的生活和发展,而对于学生而言,缺少了逻辑思维能力,则缺乏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契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计划地进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值得教育界人士重视和深入研究的。在小学不同年级实施不同的逻辑思维培养措施,结合教具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一个形象明了的概念印象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不能一概而论,还需要顾及学生的个性和共性,需要适当地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从根本上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相关策略
1.引出问题
任何一种思维的建立和培养都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来引出,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也不例外,数学知识的学习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一种问题的解答和思考过程,换言之,就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思维活动。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需要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问题的发现和探讨,最终解决问题。如果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的引导效果较好,那么学生就能很快跟上教师的节奏,从而使学生受益匪浅。
通常小学数学教学都是借助相关问题的提出而展开的,换言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离不开问题,只有通过有价值的知识点的问题解决,才能达到知识点活用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做到知识点的活用,训练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目的、有意识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过程无疑对于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是有益的,通过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的思路进行学习,对于整体思维的提升也有重大意义。
2.重视方法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恰当的数学教学方法,并且精心准备和设计每一堂课程,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有的放矢,形象生动,具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会主动结合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问题思考,并且做到融会贯通,进而通过自身努力将相关问题解答出来。
3.设计习题
数学练习题不仅是一种知识的强化过程,更是一种知识的深化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相关的习题加深对于知识点的印象,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初衷,结合教学目标和课程知识点内容进行相关习题的设计,把握好难度,尽量使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自身的知识运用将问题解答出来,以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学生从解题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积极地营造良好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独立空间,从根本上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全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发展,全面地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彩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1(11).
[2]杨冬菊.怎样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情景教学 灵活运用
数学是一门抽象且严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学需抓住学生好奇、好动和好问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对小学数学课的热爱。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中运用好情景教学,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学生在高昂的学习情绪下轻松地掌握各种数学知识,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当中去。
一、情景教学的定义和设计原则
情景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程的需要,刻意的引入或者创设一些具有情感色彩和生动形象的具体场景或者环境氛围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掌握所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情景设计要注意以下原则。第一,要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第二、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出发,以教学内容为情景设计的基础,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任务目标,帮助学生的思维形式从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第三,要能积极调动课堂的活跃程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二、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一)生活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对于对于日常生活东西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且有科学实验证明,越是贴近生活的东西,学生自发自觉接受程度就越高。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生活情景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授课内容中有要求学生掌握元、角、分的单位换算。很多孩子对于钱的换算,不是能立刻弄清,但是钱币在生活中会经常使用。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场景:准备好教学用的钱币发给学生,让学生到老师这里购买想要的物品,老师报出价格之后,学生会算出自己需要拿多少钱去购买,能找回多少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的提问其它的学生,“他给老师的钱是不是可以购买这件东西”等等,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找钱的时候,老师还可以故意找错,问问所有学生是否正确。这样,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也让他们在模拟的生活实践中掌握了钱币的换算。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在提高。
(二)游戏情景创设,学习轻松自如
上课时间尽管很短,但是对于行为约束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如果老师对学生提出批评,不但不能改变现状,还会使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结合教材内容,适当的加入游戏情景的创设,不但能让学生注意力变得集中,而且在轻松点氛围中学会知识。游戏情景创设,在低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但效果明显,还有助于学生的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在复习十以内的加减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由教师准备一些卡片,让几个小朋友拿着上面写了数字的卡片站在不同的位置,其它小朋友则会拿到上面写上十以内的加减算式的卡片。在老师说开始后,要学生迅速的算出卡片的得数,并站到相应的那数字卡片的同学身边,看那些学生又快又好,并要其它学生帮助算错的学生改正。找朋友的游戏,能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情景的创设,能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三)故事情景创设,激发探索欲望
故事往往能吸引学生,将故事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利用故事的鲜明特性来吸引学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自觉地进行学习。
在圆锥的体积的教学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于图形学习会感到枯燥,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激发学生对于探索欲望。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先编一个故事让学生思考。在教圆锥的面积的知识的时候,笔者使用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在夏天的中午,小熊买了一支圆柱形的雪糕,当他准备吃的时候,来了一只小狐狸,狐狸看了看自己手中的圆锥形的雪糕和小熊的圆柱形雪糕,发现这两个雪糕是等底等高的,转动了一下眼珠,对小熊说:“小熊,我们换一支雪糕吧,你看我的更漂亮呢?”然后对学生提问,如果小熊和小狐狸交换,小熊有没有上当?如果小狐狸是用两个雪糕和小熊交换,你们觉得公平吗?故事一说完,学生举手开始回答,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这个时候,引入新课圆锥的体积,能成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
三、结束语
对于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打基础的时期,就如建立一座大厦的根基建设时期。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使用情境教学法教学的时候,还可以采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使小学数学课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红.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路径探析[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1).
[2]邓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教育探索,2005(7).
[3]王小婷.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J].魅力中国.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建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制订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其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转变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
以前多数学校和教师强调和重视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考试能力,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有一点要求非常明确,即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初步的思维能力则是二者的基础。基于数学科目的特点,即数学有大量的数学术语、逻辑术语及相应的符号系统,有很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通过逻辑推理,一些理论生成新的理论,一些判断生成新的判断,数学就是由这些理论和判断组成的。虽然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思维能力尚处于萌芽或者说起步阶段,教学内容也比较简单,不需要推理论证,但只要学习了数学科目,就离不开判断或推理。或者可以总结出,数学学习,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还处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针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为其日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途径
逻辑思维能力是多层次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此提出几点看法。
1.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思维方式,提高思维灵活性。
数学有着“唯一性”的特点,即“一就是一”,但如果从思维方式看待数学,它在很多时候也具备“灵活性”的特点。这个认知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数学解题过程中,经常一题可以多解,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题目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身思维的灵活性。数学教师可以在讲解前,让学生根据题型的不同,尝试着通过转变思路,寻求一种更适合、更简单的解题方法。如:200千克海水能够制盐2.5千克,那么50000千克的海水能够制盐多少千克?这属于一题多解,可以通过2.5÷200×50000;50000÷(200÷2.5);2.5×(50000÷200)几种方法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从表面现象寻找和发现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它是思维品质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习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引导和帮助学生尝试从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内在规律与内在联系,从而找出更多、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这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基础。
3.打破常规,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具有独立创造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寻找多种解题方法,不受到常规的解题模式的限制,找出解题最简单的方法。例如:把2、5、6三个数字卡片进行组数,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模式,组成的数就只有25.26.256.265.52.56……除了这些数外,学生还会发现“6”的特点,把“6”反过来是“9”,从而组成更多的数,也是思维创造性的一种表现,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培养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培养,对于其今后的学习及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结合实践,提出几种训练方法。
1.延展法。
延展法可分为单向延展法、多向延展法及反思延展法等。单向延展法应由易到难、由因导果,逐步延展;多向延展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及单元内知识点的联系等;反思延展法则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解题后对整个审题过程和解题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与总结,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解题后会进行反思的良好习惯,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2.破思维定势训练法。
所谓的破思维定势训练法,其实就是指教师呈现一组一组的题目,通过题组训练,打破思维定势的一种思维训练方式。打破思维定势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因此,教师可通过题组进行教学,选取的题型一般为基本题与变式题的结合。
3.常规求异法。
常规求异法对教师及学生提出的要求更高,需要学生改变常规的定向思维方式,不受固定思维支配,独辟蹊径,使之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思维训练方式。以12根火柴棒摆6个相等的正方形为例。按照学生惯有的思维方式,多数学生只是摆弄摆弄,这样显然无法达到题目的要求,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已学过的正方体的特征(12条棱的长度相等,六个面的面积相等)。学生的思路打开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摆出的正方体中找到了六个相等的正方形。
四、结语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讲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峰.浅谈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2012.
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已为创新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而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这是我们小数教师不断实践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语言的发展是儿童获得知识的先决条件,因而在数学教学中也应努力地发展儿童“说”的能力。下面就小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谈几点看法,谨供大家参考。
1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认真“说”
兴趣和爱好是入门的向导。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就得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小数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正确使用激励的方法,在概念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概念进行正确表述;在计算教学中鼓励学生说清计算法则和顺序;在应用题教学中鼓励学生说清条件和问题,并阐述解答的思维过程。初说时要求不能过高,对于说得较好的要给予及时的表扬。难说清楚的暂不让学生独立叙述,而由教师适当进行启发、引导。训练的形式可以多样,必要时可设计一些填空形式的训练题,以降低难度,有利于逐步提高。例如:针对题目“捕鱼船五月份捕鱼140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了1/4,六月份捕鱼多少吨?”可以要求学生这样口述“根据题意,把(捕鱼这件事)看作单位‘1’,已知(五月份捕鱼1400吨),要求(六月份捕鱼量),六月份捕鱼量的对应分率是(1/4),综合算式应该列成(1400×(1+1/4))。”课堂上还要给后进生以适当的“说”的机会,给他们布置比较容易的题目,必要时还应给于启发、帮助。只要基本说清,就要热情鼓励,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再如:对于数量关系“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为此,我们设计出“说”:“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单位‘1’任务的比率,就是‘工作效率’”。通过让学生说,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和畏惧感。实践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兴趣大增,课堂上争先恐后地发言。学生的“说”的能力不断提高。
2鞭策学生结合操作清楚“说”
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薄弱,有时感到无话可说,特别是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试题的计算是无从说起。此时,教师应该布置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并引导他们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密切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得数是11的加法时,教师先讲述:“‘9+2’,首先看大数,然后分小数。因为9和1凑成10,2可以分成1和1,9和1凑成10,10再加上1就等于11。”这样做,即发展了学生说的能力,又使学生明确算理,有利于举一反三地学好20以内的加法。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在口头表达方面,应逐步提高要求,使学生做到观察有顺序,思维有条理,说话有根据,表达严密正确。例如: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动手从具体图形的割补中明确方法,发现规律。在此基础上,老师应及时引导学生,使他们能这样口述“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割补成一个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即S=ah。”接着,对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同样要求学生进行口述,这样训练的结果,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也使学生弄清了这此公式的来龙去脉,收到了过程说得清、算理懂得透、公式记得牢的功效。实践表明,通过操作与表述相结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的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启发学生变换角度灵活“说”
在学生说得清楚、正确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还应当启发学生对同一问题变换角度说。在概念教学中,这样做能够使学生深刻、全面地理解概念;在应用题教学中,这样做寻找到不同的解题思路。例如:质数的概念,不仅要求学生按课本表述,还要求他们从约数的个数入手进行考虑。结果有的学生能够这样口述:“也可以认为质数是只有两个不同约数的自然数。”又如:在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复习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原计划每小时行40千米,从A地去B地需要7.5小时,实际8小时行了40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大部分学生能这样口述:“路程÷时间=速度,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设行完全程需要X小时,依照正比例关系比例式是400:8=40×7.5:X。”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口述不同,他们说:“速度×时间=路程,因为两地间的路程一定,所以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设行完全程需要X小时,依照反比例关系比例式是(400÷8)×X=40×7.5。”我肯定了以上两种口述后又问:“还有什么不同的思路,谁会说?”于是又有学生举手发言:“这个题目也可以列比例式,而按准能行程问题求解,路程为40×7.5千米,速度为每小时400÷8千米,按数量关系时间=路程÷速度,可以列出综合版式40×7.5÷(400÷8)。”实践表明,引导学生变换角度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知识的融合,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很有益处。
参考文献:
[1]孙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Z1).
[2]邹声林.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J].小作家选刊,2015(23).
[3]闫东芝.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J].引文版:社会科学,2015(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有重要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及时了解教育的发展趋向,并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程标准改革后,如何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一大任务。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各种问题。比如有一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论和要求没有充分理解和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不能有效结合起来。其次,很多教师没有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不能很好地驾驭教材,教材上的内容就不能有效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内容。再次,课堂利用效率比较低,课堂结构安排的不够合理,教学效果达不到应有的水平,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外,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还不能跟上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没有详细了解学生的情况,无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分层教学,导致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做题的训练,忽视了向学生渗透数学的基本思想,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不够重视。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情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在其学习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情境教学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比如教师在讲解单价计算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题目,小花去商店买橡皮、铅笔、书包不知道要带多少钱,你能帮她算一下吗?让学生分组在课前就去调查铅笔、橡皮、书包的价格各是多少,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情况开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单价问题也就被引出来了。教师适当创设与学生思维水平相当的情境,势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
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探寻未知的事物,使学生在发现、分析、探求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乐趣,通过不断的解决问题,使学生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的情趣,从而有效促进数学思维水平的发展。
2.改变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会学习、善学习,教会学生思维方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思维。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可以在实际教学中用问题存在的疑点来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其次,教师还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诱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3.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贯穿到小学数学课堂的全过程。不同年级的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上有不同的任务,从一年级就要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可以通过大小、长短等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数学教师还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贯穿到每一节课中,不论是学习新知识、做练习题还是复习旧知识,都要根据具体内容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另外,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也要贯穿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讲解数学概念、计算法则或者应用题的解答技巧时,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适当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数学知识,还能启发思维,教师在讲解题型时,可以增加一些开放型习题,能有效解决学生思维呆板的问题。比如在讲解真分数和假分数时,当学生掌握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和意义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a/b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由于a和b都是不确定的数,因此无法判断是真假分数,当学生经过严密的思考后,得出结论:当a小于b时,a/b是真分数;当a大于等于b时,a/b是假分数。这时教师进一步启迪:a和b可以是任意的数吗?这样的一步步启发不仅使学生对在知识点加深了理解,还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开放型的题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缜密性。
三、结语
总之,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机会和材料,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其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贺成珍.小学数学思维培养方法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29-01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1.创新情境数学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讲授知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由情境可认启发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的想法与思路,这一过程既是形成数学构思的过程,也是展开合理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并积极主动地发表对解题思路的见解,从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培养起来了。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数学语言的使用要与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情境教学模式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稳定性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本身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理论的讲解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也有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程有着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还要注重将数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拉近数学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3.通过交互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合作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对其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通过交互式的合作,在学生之间能够对问题进行广泛讨论,也能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走曲径小路,观赏美景时就可以假设问题:对于曲折的小路,如何计算出它的长度?并号召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说用尺子,有的说用步测……通过学生之间交互式的合作讨论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型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势必会增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来实现,例如逆向思维的训练,有时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产生更为简便高效的作用;联想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对全面思考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联想能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创新意识对个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从小学阶段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研究探讨。笔者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包括情境时教学模式的采用、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交互式合作的方式以及实践活动的方式。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地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