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圆的认识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根据省人事厅关于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对**年度申报经济、工程系列高级职务人员进行专业测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业测评范围
凡申报**年度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和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任职资格的人员,均须参加专业测评。
二、经济系列专业测评
申报高级经济师人员专业测评采取闭卷方式进行,内容以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经济专业基础理论教程》为主。考虑到今年重新修订了教材,考生复习时间较短,因此指定重点复习内容。考生需重点掌握教材的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八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其它章节的内容也需了解掌握。
申报高级经济师人员的考试定于11月20日进行。考试时间为上午8:30-11:30,共180分钟。考试地点:山东省交通干部学校,地址:济南市无影山黄岗东路3号。乘车路线:从长途汽车总站乘32路或45路公交车到西苑小区下车,从火车站需到天桥南乘32路公交车到西苑小区下车,按照附件中的线路图行走即可。
参加经济系列考试的人员考试时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准考证,遵守考场有关规定,凡未能出示有关证件的,一律不允许参加考试。
三、工程系列专业测评
申报高级工程师和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人员专业测评采取面试答辩的方式进行,答辩时间为25分钟,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申报人员进行业务自述,时间10分钟。第二部分由测评委员会专家结合申报材料、业务总结和专业测试考题提问,答辩人员根据测试题目回答,时间15分钟。
申报高级工程师和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人员的专业测评定于11月17日-20日,时间为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具体时间安排见附件)。考试地点:山东省交通干部学校,地址:济南市无影山黄岗东路3号。乘车路线:从长途汽车总站乘32路或45路公交车到西苑小区下车,从火车站需到天桥南乘32路公交车到西苑小区下车,按照附件中的线路图行走即可。
参加工程系列综合考核的人员须按携带本人身份证。凡未能出示有关证件的,一律不允许参加专业测评。
四、组织领导和有关要求
经济、工程系列专业测评是评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测评成绩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凡未参加专业测评人员,一般不予提交高评会评审。对于专业测评工作,各呈报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与职称办公室的联系,按照有关要求,切实做好组织协调和专业测评的各项准备工作。
1、各呈报单位接到通知后,要指定专门联系人,负责本呈报单位参考人员的组织协调工作,按照通知要求和日程安排,尽快将有关事项通知参加专业测评的申报人员。对参加经济系列考试的人员,各呈报单位要将其近期1寸正面免冠照片2张(照片背面注明单位、姓名)收齐,于11月10、11日到省经贸委职称改革办公室办理准考证。对参加工程系列考核的人员,各呈报单位要核对好人员名单,落实带队负责人。
2、根据年度评审工作计划,专业测评工作按照日程安排集中进行,原则上不作调整、不安排补考。
关键词:线性认识;不惑;幕后利益;奇谈怪论;启示;广阔的;前景;空间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32(C)-0105-01
一、我们对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源于对理论框架的现解
经过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在教材编写者的笔下,这一历史规律成了唯一的一般规律。而不经过资本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虽然同样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却被描绘成“一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特殊规律”。尽管中国创立的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所证实,但仍不为教材编写者所接受;尽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在事实上破除了对所谓唯一历史规律的认识,但在我们的教材中却不承认这一点。究其原因,主要受我国无神论的一元化系统制约有关。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一元化的,由于中国没有以宗教为基础的国教,故这种一元化系统的特征是政权不和神权分享的。精神生产资料支配者和执政者的统一,使人们对问题、尤其是对理论的线性认识的成份占据了主导地位,因而,既已接受了为指导思想,也就很容易把马克思的经过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看作是唯一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这在一元化系统下几乎是很难避免的。孰不知,事物总是会向前发展的,这种马克思的无神论和中国一元化系统的无神论相结合形成的认识,也会随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转移的。而这恰又是中国无神论一元化系统能立于不败之地的特质之一。
二、事实上,教材传达给人们的上述信息所留下的后遗症,已经或正在给人们的认识带来不惑
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过去几个世纪中饱受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欺压和盘制,现在虽然表面上独立了,但仍有很多国家受原宗主国的无形实际控制。原宗主国在某些经济领域的撤退或资本控制,使中国在全球化这一线性认识的指导下,经济项目的介入遭遇了很大的障碍和困难。原宗主国多为西方国家,他们感觉中国经济项目的介入影响了他们的幕后利益,于是制造出例如:“中国到非洲是掠夺资源,搞新殖民主义”的谬论。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些原殖民地、特别是非洲很多国家,虽经几个世纪,却仍不能很完整地接受资本主义那一套。他们对工业化的天然反感,源于这些国家的处于无神论和有神论之间的文化传统。我们总是习惯于马克思对西方有神论国家革命规律的线性认识,演变到现在,把全球化看作是唯一。而实际上,我们自己恰是在无法搞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参与了所谓全球化的,那也只是利用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通性。因此,我们既已破除了对马克思的经过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线性认识,用新实践创立了不经过资本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又在事实上承认了中国无神论的文化传统在生产方式变革中的不可替代的终极动因作用,承认了文化传统不仅存在于意识形态层面,更存在于生产关系层面。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介于无神论和有神论之间的文化传统(或非西方有神论文化传统)的终极动因作用,在他们国家的生产方式变革中,予以承认、予以尊重、予以符合他们文化传统的认真研究呢?
他们要求:不经过工业化而实现现代化。听起来是奇谈怪论,或是天方夜谭,但从破除了对马克思理论线性认识的角度,从不经过资本主义、却经过工业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对他们的这种要求,作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条历史规律的探讨,未尝不可。我们在全球化的线性认识指导下,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通性,以经济项目介入发展中国家,而若不考虑他们的文化传统的终极动因作用,无疑给那些西方宗主国提供了造谣的借口。事实上,这种共通性体现的全球化已为他们的不能完全接受或长期抵抗的历史所变相否定。他们需要的是不破坏他们国家自然形态,不改变他们传统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我们中国人既已尊重了自己,又何尝不能尊重广大发展中国家呢?
三、在探讨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文化传统终极动因作用的过程中,和谐世界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这一问题的出发点和方法
在中国国内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能很好地对待以某种为特点的少数民族和他们的自治区域。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都知道东、中、西部的差距。我们不可能要求中部、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完全达到东部发达地区那样的水平。但我们可以通过政府调节,使中西部地区也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样,国内的种种作法,为我们在和谐世界的创建中作出了很好的启示。
《预算法》是财政工作的基本大法,用以调整国家进行预算资金的筹集和取得、使用和分配、监督和管理,被称为“国家的第二宪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公共财政领域的改革,我国现行《预算法》逐渐显露出滞后于形势发展的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分为一般预算收入、预算外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社保基金收入,这些部分构成全口径的政府收入。与逐年增长的财政收入相应的是,规模庞大的预算外资金成为不受监管的灰色地带。《预算法》的修订应彰显“全面完整、公开透明、分权制衡、收支平衡”的原则,草案二审稿也正期待通过增强预算完整性、科学性和透明度,健全财政管理体制,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预算执行规范性,完善预算审查监督规定以及规范预算调整等方面实现这一目标。
从财务与会计专业理论及实务工作的角度看,与预算功能发挥、预算资金分配和使用息息相关的财政支出标准或定额、财政支出绩效等方面,需要与会计等相关领域及其法律、行政法规、制度的衔接配合。
应与国家审计工作相衔接。审计工作的内容是从事经济监督,国家审计机关依据《审计法》,对财政收支进行绩效审计,形成审计评价。我国现行《审计法》于2006年修改颁布,较之《预算法》的修改超前一步。然而由于现行《预算法》预算项目未细化,法律责任不明确,且绩效评价技术与标准尚不完备,部分条款与《审计法》相左,给政府审计工作带来诸多掣肘之处。近年来,我国绩效审计在探索中成熟完善,进行绩效评价亟待在预算环节建立一系列衡量标准,这些标准和指标成为审核工作评判、评价的依据,才能更好地体现其目标和意义。《预算法》的修订若与《审计法》形成较好的衔接,将为国家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奠定良好基础,促进经济监督工作更加公正、透明、高效的开展。
应与《会计法》及其这部法律未来的修订工作相衔接。我国现行《会计法》颁布于2000年7月,在施行十多年时间中相当部分的条款逐渐呈现出难以满足现实需要的矛盾。主要存在未将制定会计准则列入法律规定、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不够重视、对会计违法行为的举报人员缺乏详细有效的保护措施等不足,这些方面影响政府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职业道德,最终影响部门预算的统一性、法治性。
1.对人力资源管理效用的促进作用
人事档案全面记录了医院医护人员的个人经历、德才表现、综合素质以及发展过程,医院管理部门通过档案信息可以了解医护人员的历史表现,掌握的工作态势,预测在未来的发展潜力。以人事档案信息为依据,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可对各类人才进行合理配置,使每个人能够扬长补短,充分利用人才的长处,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医护人员的效用,提升工作效率。其次,培训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通过人事档案信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全面掌握各医护人员特长与不足的前提下,可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以期弥补医护人员的不足之处,提升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此外,人事档案信息还有利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主要来自医院内部,有效的人事档案信息对分析医院内部人力资源结构与整体状况是否适应医院的变革与发展要求,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脱离人事档案信息所进行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必然是盲目的。综上所述,可见在人事档案信息的有力配合下医院能够更好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在其影响下进一步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提供重要保障。
2.对人力资源管理效用的制约作用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出现了新的趋势,在几乎所有经济组织开展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下,当前大多数医院人事档案信息的缺失已不能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制约作用也进一步显现出来。其一,人事档案信息的失真对医院人力结构配置造成了极大程度的影响,例如在一些医院的人事档案中,年龄越填越小,学历越填越高,资历越填越深,工龄越填越长,有些档案甚至出现涂改痕迹,这对医院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造成了冲击,并严重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工作热情。其二,有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人事档案信息的认识度不足,档案材料填写简单且雷同率较高,从而降低了人事档案信息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参考价值。此外,有些医院当前仍然停留在手写档案的基础阶段上,计算机被用作其他用途,缺乏相关软件,缺乏相关人才,这直接导致了人事档案信息的价值降低。
二、反思与建议
关键词:办文;素质;能力
公文是党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办理公文是行政机关的重要工作,也是基础性工作,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办文是公文处理的核心环节,需要办文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过硬的能力。
一、工作作风过硬
办文人员在公文处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天经手的文件数量多、种类繁、内容广,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和细致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一是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认识到办文工作对于机关工作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作为办文人员应该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二是要在行动上提升效率。办文人员要努力做到在数量众多的文件中厘清头绪,既要注重效率,又要保证质量,不能出现遗件、漏件、错件等情况,防止出错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比如:文件责任到人,成立办文小组,相互校验、互相纠错等有效手段。三是要在操作上提炼方法。面对数量繁多的公文,总结出好的工作方法,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对公文进行科学、合理分类,在心中有轻重缓急的衡量,哪些件是批示件,需要优先办理,哪些件是急件,需要抓紧办理,哪些件是常规件,可以按步办理,绝对不能杂乱无章,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工作态度严苛
公文是行政机关指令、沟通信息,进行公务往来的重要工具。公文具有法定性、规范性、权威性的特点,公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机关工作效力和决策执行力,同时也影响着机关的形象和威望。所以,办文人员在处理公文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办文程序,坚守原则,确保质量。一是要把好收文关。公文处理工作的第一步是收文,对于下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报送的文件,在接收时一定要先确认主送机关是否正确,文件内容是否属于本单位范畴,如果文件确实应该本单位接收,再看公文格式是否正确,包括文种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合法,表述是否严谨等基本内容,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退回重发。二是要把好发文关。按照公文处理流程,公文在发文之前,要经过审核的环节,对其文种、格式、内容以及结构、语言进行细致检查,确保准确无误,否则出错的公文无法运行,会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三是要把好保密关。办文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公文,办文人员一定要强化保密意识,对保密文件的流转,要使用专门的保密设备,做到不擅自复印文件,不泄露、遗失保密文件。
三、工作细节抓牢
公文处理是一项严密而细致的工作,办文人员必须时刻绷紧认真的弦,对于公文处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细节决定成败,同样在公文处理的众多环节中,任何一个细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公文的运行效力。一是掌握所以细节。对于接收的文件要做出详细的记录,包括来文的单位、时间、拟稿人信息、来文单位签发人、初核人信息、复核人信息以及承办部门信息等。二是盯住关键细节。通过对细节的掌握,办文人员了解到文件的基本情况,对于紧急的、需要领导批示的文件更要多关心、多留意。盯住文件的走向和进程,运行到哪一步了,下一步该做什么,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妥善处理细节。办文人员在办文过程中,除了严格按照程序运行,还要养成多思考、善于分析的能力,特别是要做到正确领会领导批示的精神,准确剖析领导批示的含义,保证领导批示能够及时准确落实。
四、业务素质加强
一、通晓专业理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对人的能力的挑战,而人的能力又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程度。要想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名合格的财会人员。必须有相关的知识作基础。
(一)熟悉会计基本理论
一名出色的财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会计实务技能。会计基本理论主要是研究会计学的质的规定性的,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会计学和会计工作中一些基本概念,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收益、费用、资金、营运资金、会计报表、合并报表等;二是会计工作质的规定性,如会计本质、会计属性、会计职能、会计对象、会计地位、会计任务等。这些是基本性的理论问题,构成整个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财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努力学习这些理论,力争熟悉这些理论,才能从较高的视角上把握工作的运行规律,提高财务分析能力,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二)掌握会计应用理论
在熟悉会计基本理论的同时,还应掌握会计应用理论。会计应用理论是研究会计工作量的规定性的,它主要研究会计工作的运行规则及完善问题,对会计实务有着直接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包括财务通则、财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应用理论是会计基本理论的具体化,是联系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实践的桥梁和纽带。会计应用理论是与会计实务联系最密切、关系最直接、应用最强的理论,而且包含许多政策性规定,对此,财务人员必须要达到准确掌握和运用的程度。
二、擅长计算机操作
计算机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和支撑点,互联网是知识经济的高速公路,它们是知识经济的重要工具和载体,目前已大面积地渗透于各个经济领域和管理部门。因此,要求每个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还必须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在会计核算、资金预测等工作中的运用,由于计算机的使用和网络的发展,使得数据的取得更加全面快捷,计算更为精确。会计工作既是一种生成信息、供应信息的工作,也是一种利用信息参与管理的工作。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也对财会人员的提高有了更高的要求。财会人员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创新精神,并利用一切先进的技术,掌握全方位的信息,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用财务软件是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起步,企业要想规范内部流程和完善内部控制,只能从理顺企业财务人手,因此,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科学交叉知识,既要精通财务又要懂得管理。还要熟悉高新技术在财会工作中的运用。
三、运用外语交流
据有关权威机构统计,互联网信息中有93%是以英文形式,常见的网页设计及程序也都以英文为基础。英语作为语言体系中的支撑语言在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会计信息实行电算化管理的今天,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如果在英语方面有所欠缺,何谈能够娴熟掌握计算机操作知识。何谈对财务软件的常规使用和简单维护,何谈计算机在财务工作中的中枢工具作用?
四、良好的职业道德
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就是财会人员在会计事务中,需要正确处理的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财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它体现了会计工作的特点和会计职业责任的要求,既是会计工作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衡量一个财会人员工作好坏的标准。财会人员职业道德修养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熟悉法规、依法办事。财经法规是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基础。财务工作涉及面广,为了处理各方的关系。要求财务人员做到“不唯上、不唯权、不唯情、不唯钱、只唯法。”
(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财务人员追求的一种境界。
德国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
德国的职业学院把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双元制”引用到高等职业教育中来。 在办学上,采取职业学院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双元制”办学模式,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采用工读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
与德国的综合大学、应用技术大学相比,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生源广,与企业联合招生。职业学院招生生源面较广,既招收普通高中的毕业生,也招收专科高中的毕业生。入学之前,学生需要找到一家企业,与企业签订为期3年的培训合同之后,才可注册入学。这也意味着,学生身兼双重身份,既是职业学院的学生,同时也是企业培训的员工。与学生签订培训合同的企业,必须具备培训资质。企业要在硬件教学设施、充足数量的持证培训师、培训计划和内容等方面,通过行业协会的评审之后方可获得培训资格。
与综合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相比,学生在职业学院的学习紧凑而节约时间。据统计,职业学院毕业生的平均年龄为23岁,而综合大学和高等应用科学大学的毕业生为29岁。这也意味着,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可以更早就业,自力更生。
第二, 校企结合、理实一体。职业学院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同时也传授一些基本技能。而企业以传授实践经验和技能为主,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职业学院和企业两个教学地点,既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也缓解了学业的枯燥性,调节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得益于企业和职业学院合作办学的模式,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可以节省一年的入职适应时间,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绩效。
第三,学制短、就业早。职业学院的学制为三年,学生必须修满180个学分。在职业学院的课程按照模块进行教学,每个模块结束时需参加模块考试。每学期12周在职业学院学习理论,12周在企业实践操作,如此交替循环进行教学和培训。职业学院的学生没有寒暑假,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和在企业的实践操作压缩至六个学期完成,学制结构详见图1。
第四,师资结构合理,教师素质高。职业学院的专职教师约占30%~40%,兼职教师除了来自于综合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之外,主要还聘请了来自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该师资结构,一方面可以将企业中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传播给学生,另一方面也大大节省了师资成本,通常情况下,在德国雇佣一名专职教师的费用,可以雇佣3名兼职教师。
第五,企业参与专业设置,毕业生就业率高。德国的职业学院在设置专业时,都充分调研企业的需求,按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来配置专业,从而保障了相当高的毕业生就业率。德国德累斯顿职业学院2012年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2%,其中62%的毕业生继续留在入校时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业;19%的毕业生在毕业后选择了其他企业;4%的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5%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见图2。
2011年德国萨克森州教育和高校规划能力中心针对与职业学院开展合作办学的企业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376家企业计划在2012~2014年间共招聘797名职业学院毕业生,该数量远远超过计划招募的德国综合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见表1。
德国职业学院的专业设置
德国职业学院的专业设置不仅体现专业的多元化并且以满足和服务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为目的。以德国萨克森州职业学院为例,其专业设置主要分为两大类:经济类和技术类。各地职业学院的专业以服务当地的支柱产业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为设置原则,致力于对接当地企业的需求。例如,在德国萨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顿市,当地的支柱产业有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媒体技术等,因此德累斯顿职业学院围绕此类产业,开设了生物信息学、木材工程学、信息技术、媒体信息更新等技术类专业。此外,开设的经济类专业有农业管理、金融经济(银行类、保险类)、企业经济(工业类、贸易类)、税收、咨询、经济信息。见图3。
德国职业学院的教学模块化特点
目前德国各职业学院已广泛开展模块化教学改革,以模块考试来结束每个模块的学习,较好解决了课程设置的体系化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问题、素质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关系问题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问题。与德国综合大学和应用技术型大学每年各设一个寒暑假相比,职业学院的学制中不设任何寒暑假,因此学生可以在紧凑的6个学期(3年)后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但是,职业学院的学生可在企业休假,全年休假时间为20天左右。休假通常安排在学生企业实践学习阶段,具体的休假时间可由学生与企业自主商定。
德国职业学院通过教学模块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在职业学院传授理论的同时,使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项目教学、演讲报告、参观企业、试验练习、研讨会等。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培养出直接为企业服务的实践型、应用型职业高技能人才。
德国职业学院的教学模块授课采用小班制,每个班级的人数上限为34名学生。在进行主题研讨、小组学习时,各班将再分为若干小组,以此方便教师进行指导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
企业参与合作办学
德国职业学院的双元制培养模式,积极参与的企业为“一元”, 职业学院为另“一元”。这里所谓的“企业”是必须具有相关资质有资格成为职业学院的合作办学企业:
一是企业法人和经理没有违法犯罪记录。
二是企业中配有一定数量的培训师,可指导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践学习和操作,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
三是在教学培训方面,企业的硬件设施和设备能满足实践教学的相应要求。
对双元制培养模式感兴趣的企业可向职业学院提交合作申请,由职业学院设立的审查委员会审核其资质。通过审核后,可正式成为职业学院的合作办学企业。2011年对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90%以上的合作办学企业在企业中配备了专业培训师,负责职业学院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践学习,并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程和结果。参与调查的企业中,3/4以上的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范围,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培训计划。超过半数的企业与职业学院共同评估考核在企业中的实践教学流程和结果。
目前,德国萨克森州7所公立职业学院共与2464家企业合作办学,其中德累斯顿职业学院与约850家合作企业共同开展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从企业的规模来看,合作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虽然企业所在地遍布全德国各州,但主要来自萨克森州。2011年对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对职业学院培养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除2004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外,企业连年的合作培养的名额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见图4。其中,有23%的受访企业计划在2012至2014年间每年为职业学院提供6至10个合作培养的名额,超过半数的企业计划提供2至5个合作培养的位置,1/4的企业计划提供一个名额。受到德国近几十年持续的低出生率和人口负增长的影响,企业每年提供的培养名额都处于不饱和状态,至少1/3的培养位置找不到合适的青年人来充实。
德国萨克森州教育和高校规划能力中心针对合作办学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企业与双元制职业学院共同培养人才的主要原因和动机来自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深入了解各位学生并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组织管理形式,以此长期为企业培养和储备人才。
第二,学生毕业留在企业后,节省了半年至一年适应岗位和了解企业的时间。
第三,在培养期间,学生可以参与企业的项目研究,帮助企业完成科研项目的开发和实施。
此外,大部分职业学院的在校学生在企业学习和工作的同时,每月可以领取300至900欧元不等的薪酬。2013年对企业的调研数据显示,萨克森州86%的职业学院的学生从企业领取月薪,比2010年的同比调查结果上升了3%。
相关启示
德国企业与职业学院积极合作办学的景象与我国高职当前发展的境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办学上的主要矛盾是学校“热”而企业“冷”,高职教育与企业严重脱节,校企合作办学未能实质性的实施。德国企业与职业学院之间双元制合作办学模式为我们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很多启示:
第一,调动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学校必须与企业紧密结合,必须通过为企业服务实现与企业的合作,从而获得企业的支持和帮助,逐步形成高职院校提供教学管理场所和基础理论课教师,企业提供实习实训设备、技术、指导技师和就业机会的校企合作办学格局。
第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工学结合、工读交替灵活的学习制度。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应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技能、能力与素质兼备。工学结合、工读交替的模式恰恰可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培养学生通过运用理论知识,来提高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模式应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模块课程、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第三,高职教育应以服务企业为本,按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和开发课程,从而促进毕业生的良性就业和高职的健康发展。当前,一方面,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难,找不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岗位;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所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德国职业学院的毕业生之所以深受德国企业青睐,主要原因是采用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德国职业学院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按照企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技能、能力和素质而开发,保障毕业生的对口就业,促进了职业学院的良性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任教师, 聘任, 方法, 研究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untry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ttention and commitment, and to buil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reasonable team of teachers in the frame, and build a reasonable system of teacher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full-tim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teachers of the procedures, methods and full-time teachers ability training.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full-time teachers, employment, method,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针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和课改力度的需求,以及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行教师队伍的重组,特别是要聘用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专业特长的专任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实行专任教师的聘任制度,以保证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更具有适应企业的需求,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应聘专任教师基本条件
1、应聘专任教师应符合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需要,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服从组织安排,有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2、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仪表端庄,口齿清晰,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3、身体健康,年龄在45周岁以内。
二、学历及业务能力要求
1、应聘专任教师岗位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第一学历),学士学位,专业实践经验10年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国家承认的干部身份,在专业领域知名度较高,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同时具有行业(专业)注册职业资格证书。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同时具有行业(专业)注册职业资格证书,在专业领域知名度较高的应聘人员不受学历和年龄限制。
(3)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4)高校统招研究生毕业。
三、专任教师招聘原则
按照“公开、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四、招聘工作程序
1、报名要求
所有报名人员需提交个人自荐材料(自然情况、学习、工作经历、特长、联系方式等,A4纸打印)一式一份;各类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职称证、获奖证书、主要科研成果的原件及复印件及其他能证明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材料等)。
2、资格审查
由学院人事部门按招聘条件要求,对应聘人员基本条件、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学术水平、综合素质等进行资格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应聘人员,由学院人事部门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通知其本人到学院参加考核。确定参加考核的人数与招聘人数之比原则上保证3:1以上。
3、考核办法
学院成立考核工作小组,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笔试和试讲考核。考核评价实行打分制,面试、笔试、试讲满分分别为100分。面试采取自述和问答的方式对应聘者进行思想品行、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从师素质方面的考核;试讲的考核内容主要涉及仪表、语言表达、板书、教态、专业知识运用等其他相关方面的能力;笔试主要考核应聘者对应聘岗位必要的政治理论、文字能力及教育学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水平。面试和试讲结束后由考核专家组进行现场打分,现场合议,对被面试人进行综合评价.
由人事部门汇总应聘人员综合考核情况,学院考核小组依据应聘人员的综合考核情况,提出聘用意见,提交学院党委会议研究,决定拟聘人员。
4、公示、聘用
对拟聘人员在校园网和省人事编制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或发干部商调函,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报相关部门批准调转。
5、体检
已确定的录用人员需经学院指定医院体检,体检合格者方可办理聘用手续。
6、试用期
学院公开招聘的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3个月。试用期满合格者,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者,取消聘用资格。
四、专任教师的能力培养
1、职业道德教育能力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的真谛是要首先交会学生如何“做人”,所以,职业道德教育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前提。教师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做到全面和谐的育人。
2、教学研究能力
教学研究能力是一种源于教学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能力。当前,高职教育正经历着重大变革,提高质量是重点,改革创新是主题。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任务,围绕当前职教
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积累工作经验,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3、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就是在教学选择的基础上, 整合各种教学因素,确定教学实施的目标、内容、策略和方法的过程。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来自实践,应与企业的工作任务紧密相关 ,教师要善于接受来自行业中的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 , 善于捕捉来自岗位上的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
4、教学组织能力
教学组织能力是指教师在安排好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 运用多种媒介和渠道有效组织教学的能力。它包括语言组织能力、对话能力、学习指导能力、课堂协调能力、多媒体操作能力以及运用科研成果的能力。由于大学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同时还承担一定科研任务,如何将最新科研成果与实践相结合,是高职教学应该具有的特色。
5、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能力
教师要依托教学资源建设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水平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方面。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职教师需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 群 ) 的任职要求 , 参照相关的职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并积极开展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
6、教学创新能力
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到教学中,并且有独到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的教师。教师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因素,引导、示范、感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能力,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的能力。
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要素资源。如何有效开发人的活力,实现人的价值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机结合,人力资源市场承载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调节功能。当前普遍存在的用工、就业“两难”问题,虽说多种因素并存,但在某种意义上透出人力资源市场调节功能的不足。“十二五”时期,就业形势和任务会更加复杂,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人力资源市场在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中扮演的角色也会愈加重要,承担的服务功能也更多样。从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制、机制和功能建设入手,加快建设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对实现劳动力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促进城乡、区域之间的人力资源互动,统筹和扩大城乡劳动力就业,进而推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时期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面临的新任务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就业促进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以上政策和法律规定表明,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要围绕促进就业这个宗旨,在体制体系上要实现“统一”,在市场管理上要加强“规范”,在服务效果上要保证“城乡平等”,在总体运作上要体现“竞争有序”,真正建立起“体系统一、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监督有力、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新格局。“十二五”时期,加快统筹和扩大城乡就业,必须牢牢扭住人力资源市场这个抓手,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理顺体制,要完成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整合,实现人力资源的统筹开发利用。二是完善体系,要构建城乡均衡的就业服务网络,使城乡劳动者享受平等的就业机会。三是强化功能,突出人力资源市场的内涵发展,搭建多功能于一体的人力资源交流服务平台,使市场择业主渠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四是管理规范,要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加强对各类中介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构建人力资源市场的诚信服务体系,从就业源头上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当前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的共性问题
当前,大部分地区人力资源市场在运作机制、体制和功能建设等诸多方面与社会需求还不相适应,功能作用发挥存在瓶颈,主要体现在:一是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未能完全实现有效整合。二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力资源市场发展不平衡,乡镇基层平台在经费、场所和人员配备上严重不足。三是各级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缺乏统一标准,未能制定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体系。四是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不够通达,城乡就业信息不对称,特别是缺少与各类高校、职技校之间的信息互通。基层信息网络硬件数量不足,软件不健全,信息传递不及时。五是市场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对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力不够,服务功能辐射面不宽。人力资源的测评机制不健全,市场化配置的效率不高,尤其是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服务不够理想。六是缺乏社会协同运营能力,未能充分集聚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市场运营。七是民间劳务市场秩序不规范,民营职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按统一流程、统一标准进行业务运作,存在着“劳务黑中介”违法、违规经营的问题等。总体上看“,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任务既相当繁重,也十分紧迫。
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应把握“四个导向”第一,统一建设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就业优先战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应把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作为促进和扩大就业、改善和保障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任务,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中统筹考虑,单独编制《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举措以及重点建设项目。对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建设,要从服务场所、设施配备、功能建设、信息网络、人员队伍、经费资金等方面作出统一规划。第二,统一“两个市场”。新一轮机构改革完成后,要按照“统一市场、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管理”的思路,打破人才和劳动力身份界限,将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进行有效整合,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一体化,统筹调节配置城乡人力资源。第三,统一标准化服务。引入标准化机制,对人力资源市场实行统一、标准化的服务制度,做到统一要素名称、统一标识、统一基本服务标准、确保劳动者在各级就业人才服务场所都能享受同样标准、机会和效果均等的服务,充分体现现代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理念。建立就业服务“星级标准”评比机制,与补贴奖励相挂钩,促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质量。第四,统一规范管理。围绕促进就业和优化人才配置,大力加强对人力资源市场行为的监管,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规范管理和有效监督,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行业自律,制定行业公约,规范行业服务,实行信用等级标准评定,维护行业的公平竞争。严厉打击非法劳务中介行为,建立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