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篮球滑步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体育教学;非典型;安全事故;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5-0034-02
在学校及广大教师的重视下,常规的教学安全事故虽然说越来越少,但一些“非典型”的安全事故造成的“学校、家长、教师”间的纠纷却越来越多。如何减少“非典型”安全事故的发生,已成为目前学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非典型”事故成因及案例回放
在体育课上,“典型”安全事故都能够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发生率也逐渐减少,而“非典型”安全事故往往不可预料或因教师忽略某些特殊因素引起。
1.简单的经验判断
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中老年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都不能只凭经验来估测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处理。
案例一:教学内容:50米测试。测试前已经向学生强调过要跑在自己的跑道里,要跑成直线,但仍有两位女生手臂因不规范的横向摆动超越了分界线,撞到了一起,两位同学在煤渣跑道(多年前,现在已经为塑胶跑道)上严重擦伤,但能自主站起,我也认为只是擦伤而已。在校医务室简单处理好后,两位学生回教室参加了接下来的其他课程学习,其中一位女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感觉异样,在班主任的陪同下到医院,一检查竟然是脾脏破裂,医生说如果再晚来几个小时可能就有生命危险。
成因分析:虽然规定了学生跑直线,但可能会发生跑偏现象;学生在临近终点为了比拼用尽全力,发生的碰撞应该是很激烈的,虽然学生能自主站起,但有些隐形的伤情可能是看不出来的,切不可只凭经验判断。最好的办法是先交校医处理,并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后期跟踪观察,必要时及时送医院检查。
2.危险预知情况考虑不全
对于高难度或高危险度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师更要考虑周到。排除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加强保护与帮助,做到万无一失。
案例二:教学内容:铅球。一次铅球练习课上,练习前我集中对学生进行了投掷安全教育,学生在练习时也确实很注意,并按要求站在安全区域,有的学生还躲得远远的。谁知有一位男生在滑步时滑偏了方向,使投掷方向大大改变,看着铅球从四处逃窜的学生缝隙中飞过落地,我吓出了一身冷汗。
成因分析:铅球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投掷区域内的危险性是预知的。案例中教师对静态的常规投掷安全考虑得也很充分,集中进行了安全教育,投掷时要求站在安全区域等,但对学生在投掷过程中动态的安全考虑还不周全。学生投掷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持球姿势不对而脱手、滑步后方向控制不准”等因素,造成危险,因此对此类项目产生的可能“纯属意外”的危险预知还应该充分考虑。比如案例中的学生投掷方向以90°方向改变,教师在教授此类项目的时候要尽可能把危险预知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些,不能仅按照常规设想、布置,尽可能考虑到可能的“意外”情况,预想的越多,风险系数就越低。
3.教学组织严谨性欠缺
在学生分组练习照顾不到位时,教师在课前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安排,还要有具体的安全提示,否则也可能导致安全的失控。
案例三:教学内容:篮球。篮球课上,5~6人一组,每组3个球进行投篮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一组女生的一个篮球滚到了男生的场地边上,一位女生跑过来想捡回这个篮球,一位男生也跑过来想抢捡这个球。两人在追抢球的过程中撞到了一起,在摔倒时,男生压在了女生的身上,造成了女生的锁骨骨折,花了2万多元的医疗费进行锁骨的钢板固定及拆除手术。最后还因为治疗费的支付问题,女生家长还与学校及男生家长打了官司。
成因分析:从案例反映来看,教学组织“5~6人一组,每组3个球进行投篮练习”还算合理,其事故看似纯属意外,但细细分析教学分组的合理性仍有欠缺。首先,中学生练球的时候都希望自己手里有球,那么无球的学生应该安排什么任务?是观察本组学生投篮动作还是协助本组学生捡球,还是无所事事东张西望的等待?由于无球学生练习中无任务为事故埋下了伏笔。其次,球滚出练习场地谁捡球教师是否有规定安排?再次,两学生尤其是男生试图抢捡球时教师是否看见并加以制止?这都反映了教学组织的严谨性不足。
4.学情定位欠深入
案例四:教学内容:双杠支撑摆动。一名学生(学困生)刚上去轻微地摆了几下,就感觉肩膀疼,到医院一检查是锁骨骨裂。
成因分析:日益繁重的文化学习压力、日益发达的电子科技造就了不少“书呆子、电子游戏宅男、宅女”,所以,看似很简单的一个支撑摆动就造成骨裂似乎也就见怪不怪了。我们时常谈起“原来的学生怎样怎样,现在的学生怎样怎样”,这也许就是新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所以在教学前我们应该深入分析新生活时代的学情,采取循序渐进的练习手段,可先采取杠下的上肢支撑练习,再进行杠上练习。现在很多教学项目的强度比前些年降低了很多,练习方式手段也做了调整,对新生活时代学生的学情分析应重新定位与审视。
5.课堂常规落实不严
在场地小、器材少或多班上课的情况下,课堂设计上应尽量避免与其他班级的同学发生冲突并加强常规教育。
案例五:两个平行班级在操场上课,甲班教学内容是篮球,乙班是足球,乙班的男生在进行足球小组比赛。上课前甲班教师收到一张由体育委员代交的学生A写的请假条,说生病不能参加体育课。谁知课后半段乙班教师告诉甲班教师说甲班有一名学生在他们班级踢足球受伤了,甲班教师很奇怪,跑去一看原来是刚才交请假条的学生A从教室偷偷跑到乙班去踢足球时被绊倒摔伤,后经医院检查为“腓骨开放性骨折”。教师说学生已经请假为自己开脱,但家长说学生受伤发生在学校而且是正常体育课期间。为此教师委屈,家长有理,纠纷不断。
成因分析:该案例中有两个课堂常规问题值得叩问。一是课堂常规中的请假手续、程序问题。该学生一张由别人带来的请假条即可成为体育课不参加的理由实在不妥,首先其请假理由的真实性无法核实,是真生病还是逃避体育课无法知晓;二是请假学生该如何安排的问题,是在教室自由复习还是在操场上“自由活动”,这点教师应该有明确规定。从该案例可以看出,教师甲对课堂常规落实不严,是造成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教师乙也存在课堂常规问题:一个外班学生到自己班级踢球,是否问明缘由?是否加以制止?看似委屈,其实都存在着前因后果。所以,课堂常规细节必须严格落实。
二、对策与建议
师爱艺术缺失的表现
小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一般对体育课很感兴趣,最愿意接近体育教师,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最容易表露出思想、品德、意志和情感。如果体育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抓住适当时机对学生进行自然的、细致的、深入的、绘声绘色的、实实在在的体育工作,往往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最直接、最直观,教与学的矛盾表现最明显,处理也最棘手。
体育教育教学中,教师缺失爱的现象常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态度:教师语言呆板,尤其是教师心情不好时学生的行为更容易受到粗暴的干涉,甚至强行贯彻某些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
教学模式:承袭军事式、运动训练式、师徒传习式的一套,强调教学时的整齐划一,一味以运动量的大小来评定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不能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能力运用情境化、人性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气氛沉闷、观念陈旧、练习手段枯燥。
教学评价:不能客观看待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评定成绩时采用统一标准、同一要求,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上述现象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背离了课程心理学与社会学的目标,从体育教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看,体育教学急切呼唤教师爱的能力与艺术。
师爱艺术的研究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体育组教师确定了《体育教学中师爱能力与艺术的实施途径》这一课题,自2011年10月16日开始进入研究阶段,研究对象为二年级3个班共计117人。研究的内容为:在体育教学中挖掘教师爱的能力与艺术,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培养爱的能力与艺术;分两个学期对实验班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获取学生成长的数据;做教学实验研究课,对加强教师爱的能力与艺术、培养教师爱的能力与艺术的方法、实施教学建议的可行性、效果等问题进行研讨。
在教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如讲解法、引导法、示范法、直观法、游戏法、竞赛法等。人们的心理活动因年龄、性别、社会环境的不同而不同。采用这些教育方法,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根据学生年级、年龄、性别的不同,找出其中的共性与个性的差异指导教学实践。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的研究实践与研究成果。
教师爱的能力与艺术的实施途径
1.巧妙处理教学生成
在体育教学中,承认并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师爱的能力与艺术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本质上的尊重。只有承认个体差异,教学时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体察生情、了解学情,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运用教法、处理偶发事件时才能体现教师爱的能力与艺术。在教学评价时,教师才能从实际出发,看到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成长。
下面,通过一则小课例体现师爱的艺术。
在一节30米快速跑的教学课中,三(6)班的学生们正摩拳擦掌、斗志激昂地准备比赛。学生们上了跑道,教师组织好队伍以后,比赛开始了。“加油,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学生们个个争先,技术动作也比以前好多了。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跑得更快。学生开始讨论,有的认为摆臂姿势很重要,有的认为步子要迈得大一点,有的认为……
“老师,我能不能横着跑?”一个稚嫩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们的哄堂大笑。
“这不是捣乱吗?”我纳闷了,寻声儿去,一个小男孩正满脸疑问地看着我。原来是第一轮小组赛的最后一名天天同学。
“为什么要横着跑?”我装着一点不生气的样子,耐着性子又问了一句。
“我喜欢横着跑。”天天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有一点生气了,天天又说:“有一次,我抓螃蟹,螃蟹是横着跑的,而且跑得很快,抓了很长时间才把他抓住,螃蟹既然能横着跑,那我为什么就不能横着跑呢?”又是哄堂大笑。
“怎么有这种道理。”我暗暗发笑,觉得无可奈何,不知如何是好,忽然灵机一动,有办法了。
我说道:“同学们可能觉得天天的想法很好笑,但是老师觉得他很聪明,平时很注意观察,我们的确还能横着跑。接下去,第二轮比横着跑,我们先请天天同学做一下示范。”大家鼓起掌来。
天天走出队伍,侧身对着跑道,像小螃蟹一样张开双手开始示范,虽然跑的动作看上去有点古怪滑稽,但确实挺快的。其实,他的动作就是篮球训练中的滑步动作。学生们不由自主地模仿他的动作练习起来。
第二轮比赛开始了,比赛气氛比第一轮还要激烈,想不到学生们对这种怪异的跑法还挺感兴趣,但是由于动作的不协调,跑的动作令人发笑,有的还跑成交叉步。而天天成为了小组赛的冠军。
“同学们,老师还想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到底哪一种跑法能跑得快?”比赛结束后,教师又给学生出了一个问题。
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开始讨论。片刻之后,有的小组自发组织比赛,大多数的比赛方法多采用两个直跑、两个横跑。教师特意观察天天这一组,天天在两次采取横跑的比赛中,都是最后一名。结论可想而知,大家觉得直跑是跑得最快的动作。这时侯的天天躲在队伍的最后,低着头,他也觉得横着跑不是最佳方法。
这时候,教师微笑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快速跑的动作,也知道了跑得最快的动作。还有,我们应感谢天天同学,他让我们有机会学会了横着跑的动作,这也是一种跑的方法,在篮球比赛和排球比赛需要用到。如果没有他,我们还学不到这种跑的方法呢。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学习上敢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此时,天天脸上流露出了洋洋自得的神情,同学们也投去羡慕的目光。这样,“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产生了求知欲,乐于学、乐于练、主动学、主动练,使体育课上得富有生气。
2.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教师爱的能力与艺术的基本出发点。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用自己的信任和关怀来激发他们的成长。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手段上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自然,注重人性化。其次,在教学态度上要和学生站在同一视点上,与学生平等交流,要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心换心,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第三,在批评方式上,要考虑学生的觉悟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以平常心对待学生可能出现的过错,多运用善意的、能保护学生自尊心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无痕”。
以下这个案例体现出了尊重学生人格的师爱艺术。
临近三年级的期末有一次理论知识测评,七班有一个很不显眼的小女孩,那时成绩平平的她好想有个机会能一鸣惊人。在一次午间休息,除了班主任在班里,其他科任教师都去开会了,她蹑手蹑脚地走进了体育办公室,那时办公室里没有人,我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刚刚打印好的理论试卷。在她刚要翻阅试卷的时候,我因一些特殊情况回到了办公室,在我推门走进的一瞬间,她惊呆了,赶忙从试卷上抽回了那双哆哆嗦嗦的小手,紧紧地把脸捂了起来,顽强地守护者着她最后一点自尊。我看到了桌面上被动过的试卷,也看出了惊慌失措的她一定认为我会让她把手拿开看清她的脸,但那一刻我保持了沉默,等她渐渐平静我才开始说话。
“你不要露出你的脸,也不要说话。你回答我的问题用点头或摇头就行。你来这里是想找一件你想要的东西吗?”我平心静气地问她,她点点头。“这东西属于你吗?”她摇摇头。“不属于我们的东西不管它的价值如何,我们都不应该拿走,对不对?”她又点点头。“记住我的话,你走吧,小姑娘,明天你上学的时候,依然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我缓缓地走出门去,感觉到背上投射了温暖的目光。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师的每一次尊重与宽容,都会使学生终身难忘,都会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经常激发他要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上述案例中,面对一位不小心犯错误的小学生,教师既让学生明辨了是非,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表现出了教师爱的能力与教育艺术对学生的影响。
3.积极发展与完善学生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