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通安全风险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开发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缓解城市公共交通压力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是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促进城市环境改善的重要措施。但是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时候风险较大,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较多,严重地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对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与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开发进行相应的分析,在完善管理发展与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基础上,结合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发出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将远程监控系统运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风险管理之中。

1系统架构

基于轨道交通建设的实际并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把握轨道交通信息系统架构设计过程中,我们采集和分析了计算机软件发展的最新开发技术和主流架构设计技术,同时也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易维护等要求。基于上述因素考虑,该系统采用了 Microsoft Silverlight 开发平台。服务器终端平台采用 Windows 2003 server 操作系统,数据库采用 Microsoft SQL Server2005 技术,网站开发采用.NET 技术,WEB 采用 Win-dows IIS 服务。客户端平台采用支持 HTTP 协议的各种浏览器,客户端采用支持 HTTP 协议的多种智能终端,包括各种 PC、PDA 及多种智能手机,软件形式均采用独立程序运行模式,也拟兼容 Web 方式运行。软件开发平台以 Microsoft Silverlight 4.0为主,底层核心控件拟采用 C++开发的 ActiveX控件。系统架构分服务器和客户端两部分,独立程序采用 C/S 模式,Web 程序则采用 B/S 模式。在用户角色上分为常规用户和管理员用户。该信息系统的软件模块应采用分层次开发的框架设计,力求应用界面层、业务逻辑层(该层又分为业务逻辑模块和核心技术模块)及驱动和平台支持层。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理念,尽量做到模块之间的耦合度降低,同时模块详细设计上务必考虑可扩展性。软件结构如下:

2 系统功能

系统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工程信息传递和交流存在的问题,如:信息内容的缺失、信息扭曲、信息传递的延误等,实现了工程信息存储的数字化和相对集中化、信息整理和变换的程序化、信息传输的数字化、信息获取的便捷和信息透明度的提高等。系统主要由我的关注、监测管理、风险控制、文档管理和综合管理等子系统组成。整套系统满足当前基本的数据传输、汇总及分析以及主流的视频监控技术。下图系统整体组织结构

系统可以根据某个特定用户要求进行图形和报告编制的模板定制,轻松实现图形绘制和报告编制。其灵活性就在于能满足轨道交通所有参建单位的制图及报告编制的需要。将专业人员从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充分时间进行专业分析。轨道交通工程基本信息模块该模块为整个系统基础的模块,产生系统数据源"可以输入轨道交通工程的基本信息:工程名称!总长度!主管部门!负责人!施工单位!设计时速!总编组!预计总工期!工程项目总额!项目简介等,实现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有4大块功能:

(1).基本信息输入

在工程建立初期,需要将工程名称、总长度、主管部门、负责人、施工单位、设计时速、总编组、预计总工期、工程项目总额、项目简介等数据录入系统,以保证后续功能的使用,这是工程安全管理的基础,在录入时,各字段都有有效值合法性检验,当输入不合法的数值时,系统自动提示,并不允许提交至数据库。

(2).浏览工程项目

该子功能是显示系统内所有的项目,并分页显示,管理员可以挑选自己关注或需要操作的工程项目,进行浏览详细操作,可以看到该工程的所有详细信息"同时管理员还可以对项目进行排序调整,可以把重要、紧急的工程调整到前面。

(3)修改工程信息

修改工程信息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当工程由于施工原因或者不可控的原因导致工程参数变化时,或者当初在录入数据时由于粗心数据有误时,这就需要对工程项目的部分参数进行修改,以保证下面的工作正常进行。

(4).工程信息检索

当管理员要寻找确定的某个工程资料时,可以选择工程的工程名称,施工单位,项目简介等其中一项进行模糊查询,很快定位到需要的工程资料,从而进行相关的操作,方便快捷。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开发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形式,此系统的运用和研发,拓展了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的功能和管理范围。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潜在风险并作出相应示警,能将潜在事故扼杀在襁褓中,有效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能够实现各个分散项目部的集中管理,通过信息共享,管理干预,使得决策层领导能够通观全局,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远程监控系统的使用能够及时得到施工现场数据,并作出分析,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了工程建设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系统的全面使用,充分整合资源,不仅降低了施工成本,保证了施工质量,提高了各单位的工作效率,而且从根本上形成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及时处理的风险管理链条,保障稳定的安全生产形势,有效降低和消除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王艳辉,罗俊,张晨琛.基于 GIS 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细心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10(4).

第2篇: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1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城市化进程也非常迅速,与此同时,交通拥堵问题更加严重,导致人们出行存在严重的问题,影响城市的全面发展。进入21世纪之后,具备较高节能性、通行便捷性的城市轨道交通被人们所关注,很多城市都在投入大量的精力组织开展建设,为当前我国地铁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2国内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地铁建设规模很大,发展速度也非常迅速,而轨道交通建设施工的环境比较复杂,所处的环境也比较恶劣,所以,要进行必要的安全风险管理和分析。轨道交通工程与其他工程存在明显的区别,规模大、风险高是主要特点,而地铁工程主要是在地下空间进行施工,所以,隐蔽性大、不可预见的因素也比较多,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会导致工程的质量难以达到标准的要求,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地铁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施工中,主要是在城市中心区域进行,周边建筑物比较多,地形条件也非常复杂,地下管线埋设比较复杂,影响工程实施的安全性。因此,地铁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工期要求紧张、社会影响比较大,因而导致其风险极高。因为存在这些因素,加上很多单位对于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足,或管理方式比较差,造成安全事故问题比较普遍。结合目前的地铁工程安全管理实际情况,传统的事后管理方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以促进总体安全水平的提升,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3国内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该项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效果得不到提升。这些问题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3.1相关技术标准、规范需进一步完善

当前已经应用的标准和规范难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于工程的实际指导不会产生有效的作用。从工程实际情况分析,对于一些风险较高的区域内,地下工程施工环节中极易存在某些指标难以有效地控制,或不能发出相应的预警,而有些指标值的控制过于严格,致使投入资金过多而导致损失严重。即使同一指标,也会因为不同环境而产生不同要求。因此,在制定地下工程施工方式时,应该结合不同城市特点、地质条件因素综合分析,且风险等级要进行合理的划分,使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经济、工期、质量协调进行,切实保证工程的质量,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在进行技术规范标准制定的过程中,要结合原有的规范标准进行更新,使其能够满足整体工程开展的要求,减少交通工程风险问题产生。

3.2建设单位对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在实施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建设单位应该设置专业的管理机构,比如,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或监管部门要实现全面的安全管理和控制。但当前企业在人员配置方面欠缺,导致一些经验不足的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岗位,也有很多没有设置安全管理人员的情况,使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都不能有效地进行,从而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同时,在安全管理上,缺少安全管理方法。

3.3第三方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水平欠缺

当前,我国的安全风险管理咨询评估工作人员并没有具备相应的资质,企业对于资质的管理也比较松懈,导致很多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主体单位还主要是科研单位,以科研项目的形式存在,对于工程安全风险咨询评估管理却不能有效地开展和进行,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致使各项工作无法有效地进行。此外,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差,也会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地进行。如果风险评估人员素质较差或不能按照标准开展工作,导致安全风险监控管理难以有序地开展和进行。

3.4安全风险控制信息化程度不高

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安全风险,当前地铁建设施工城市已经逐步建立完善的安全信息工作平台,但应用效果一般,主要是经验不足、技术人员设置不合理所造成的,很多平台只能进行信息数据的监测,缺乏相应的监督与预警管理,经验总结工作也不能有效地进行。同时也没有积极地应用大数据技术,不能总结分析当前的安全事故实践经验,造成安全管理的总体效果较差,给整个系统的运行造成不利的影响。

4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4.1建立适合本地区的风险指标管理体系

我国各个地区的地质条件相差比较大,市区内部的环境比较复杂,根据当前设定的监控指标值,与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还有着明显的差异,极易导致工作中存在缺陷,或造成施工成本的上升。要想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参数值很难,监控指标值应综合分析周边环境和工程的具体情况后再确定,这样才能够反映出当地的地理条件和特征。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环境来确定合适的指标值,进而充分掌握各项工程力学的变化规律,为整个地铁施工提供指导,以保证地铁工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时,在进行本地区风险指标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指标的要求进行构建。并且在该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制定风险指标的管理原则,从而保证构建出来的风险管理指标内容满足当地的要求【1】。

4.2应考虑对于重大风险源的应对措施

当前设计理念相对比较落后,要合理确定当地的风险指标,并充分考虑地铁工程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同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工程风险等级,然后组织专项设计工作,这是很多城市都在使用的方法。但很多专项设计却只能从机构自身的安全性考虑出发,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因素却没有从根本上考虑,导致整体的效果较差。地铁在穿越这些周边围护结构的情况下,虽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建筑保护措施,但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项建筑进行区分对待,造成防护措施的管理比较差,现场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充分的掌握,使施工费用增加,产生不利的后果,所以,需要通过重大风险源的分析来确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4.3严格执行施工阶段重大风险源的条件验收

对于重大风险源在具体实施前,就应该组织相关专家来论证、分析,然后确定最为合理的专项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根据工程验收的程序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使得验收工作可以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确保工作可以顺利完成。在施工阶段,重大风险源条件验收的过程中,还要按照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验收的指标内容进行研究,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将相应的方案制定出来,从而保证该项工作的开展能够符合实际要求。

4.4深入开发信息化平台的运用

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要结合实际工作的管理需要进行建设,同时,系统中应该明确具体的风险等级、风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等,对于当前所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合理的划分,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明确具体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以更好地落实各项风险管理工作,消除安全隐患问题。同时,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对于超出安全标准的事故问题要及时发出一定的警报,做到能够随时监控整个隧道项目运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问题,将一些安全事故排除掉,排除安全风险,提高隧道工程的总体质量水平。比如,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将预警响应体系建立起来,具体操作可以由以下方式进行;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分为单向预警和综合预警,并且对于每种预警的方式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例如,黄色、橙色,红色作为三级预警警示。同时,根据不同分层的预警进行综合管理,配备相应的救援队伍,当交通工程出现预警情况时,就可以采用救援模式。这种方式能够对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降低安全风险问题。

5结语

第3篇: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民航交通 安全管理 战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V3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190-01

安全是民航空中交通永恒的主题,安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指的是一种状态,即可以通过可持续的危机分析和风险管理等途径来实现安全管理过程,将人员损伤、财产损失等各种类型的风险降低到最低,或者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范围内。随着我国民航交通的快速发展,如果我国民航空中交通安全依旧停留在目前的水平,那么随着民航交通的快速发展所引致的风险事故将是我们无法承受的,因此我们民航空中交通应该将安全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最大程度地提升我国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需要将主动预防模式作为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方式,科学地实现民航空中交通风险识别与管理,提升中国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整体水平。

1 中国民航交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民航空中交通在十一五时期飞行累计时间已经达到了两千万小时,与十五时期相比飞行时间多了一倍,而民航空中交通飞行百万小时事故率可以达到0.05,与十五期间的事故率相比降低了70%以上,在很大程度上比世界平均水平好。从2004年到2010年我国民航空中交通安全飞行了两千多天,创造了我国民航空中交通历史上时间周期最长的安全期。百万离场架次全损事故率是民航交通事故发生常用的数据之一,据统计,我国民航空中交通这种类型的事故率为0.1,比全球西制航空器的事故率要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已经开始步入了世界领先行列。随着我国近年来对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的日益重视与加大投入,我国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正在与日提升,但是如何更好地实现我国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降低风险事故率还需要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分析[1]。

2 中国民航交通安全管理目标分析

安全管理目标是安全管理方在进行安全管理实操过程中所设定的预期结果,安全管理目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与普通目标有一定的差异,普通的目标往往只是涉及到预期结果而忽略了如何去达到这种结果,安全管理目标则更多地考虑如何应用科学的方法来实现安全管理预期目标,由此可见,安全管理目标包含了安全预期结果和未达到预期所使用的安全管理措施。在此基础之上我国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目标主要包含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目标界定: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需要有效保障空中交通安全与通畅,因此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的内容包含了交通服务、流量管理以及空域管理等几个方面,根据空域属性以及空中交通的特性,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目标需要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完善的机制管理、设备设施、优势服务,有效促进民航空中交通安全运行;二是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目标分解涉及到安全生产指标、安全指标以及空中交通安全措施指标等,其中安全生产指标指的是提升民航交通运行能力以此满足市场需求,安全指标指的是合理确定公众认可、科学认可的风险安全指标,空中交通安全措施指标指的是通过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措施优化实现安全管理[2]。

3 中国民航交通安全管理战略建议

中国民航交通安全战略管理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实施。

3.1 设立安全优先级目标、展开主动防御战略

民航交通安全战略管理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安全第一”,并根据国际标准设立安全优先级目标。航空运输作为我国的一大支柱性产业,对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国家生命财产安全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安全第一”是我国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的核心发展观,针对当前现状需要确定“安全第一”的安全管理原则,在确保航空安全的前提之下实现效益发展;主动防御战略指的是将我国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作为民航事业发展的基点与重点,我国民航交通安全管理战略需要将安全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目标,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全局意识以及充分的责任感意识等,健全行业标准、管理激励机制等,全面提升我国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整体水平[3]。

3.2 系统化与精细化充分结合战略

系统化管理指的是需要预先做好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计划,从而保障整个管理组织在安全管理计划的指导之下展开工作,为了确保民航空中交通风险能够得到快速准确的识别,需要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充分考虑民航空中交通所涉及到的人、技术、运行环境以及程序等方面的因素,运用系统的方法去进行分析评价,有效排除潜在的民航空中交通风险,并对各类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协调优化,保障系统以最佳的状态进行工作。民航空中服务随着需求的日益提升需要不断增强服务标准与要求,因此民航空中交通管理需要从顾客需求的视角出发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规范化、系统化的前提之下以更高效率和更优质服务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同时需要确保精细化服务的“精”、“准”、“细”、“严”标准,重视细节、准确、严格标准等,保障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的品质性[4]。

3.3 开发战略与持续优化战略

我国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是为了提供更优的服务,需要敞开视野、树立开放性的安全管理观念,不断吸收不同国家的民航空中交通先进安全管理理念与方法,构建良好的利益合作关系,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的优势互补等,不算优化我国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措施以及战略模式,促进我国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往国际化更高水平发展,有力提升我国民航事业的安全系数以及综合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付令.中国民航交通运输高等教育改革构想[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7(11):133-134.

[2] 吕小平.中国民航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发展总体框架[J].中国民用航空,2007(8):158-159.

第4篇: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 安全;危险性评估;认知;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8-0683-02

Cognitio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Safety Among School Physicians in Suzhou/LU Ping*, XU Yong, TENG Chen-gang, et al. * Department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School of Radiation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school physician's cognition of risk and risk evaluation of school safety,and to explore the content, approach and method to school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The school physicians from 154 primary schools in Suzhou were surveyed by questionnaire, which were finished by the doctors or teachers in the schools.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5 highest risks and 5 most important risk assessments were food safety, electric use risk, water drinking safety, corridor safety, and traffic safety.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ss the safe management of food safe, electric use , water drinking safety, corridor safety, and traffic safety in schools.

【Key words】 Safely;Risk assessment;Cognition;Student health services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儿童安全与伤害日益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1]。而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是预防和减少儿童伤害的保证。

安全风险性评估是安全管理的基础[2],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同样对于学校安全管理来说,它不但是学校建立安全和突发事件应对预案的基础,而且是学校预防安全和突发事件的依据。英国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学校应对学校内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并对评价出的风险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美国教育部专门制订了《学校威胁评价指南》(threat assessment in schools)。笔者通过对学校教师、员工进行有关学校安全风险认知和安全风险评估重要性的调查,探讨学校安全风险管理的内容、途径与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按比例抽样方法,选择苏州市各辖区共154所小学,对学校校医或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54份,有效应答率为100.0%。其中,男性32人(20.8%),女性122人(79.2%);初级职称59人(38.3%),中级职称72人(46.8%),高级职称23人(14.9%);年龄≤29岁28人(18.2%),30~49岁98人(63.2%),≥50岁28人(18.2%)。

1.2 方法 使用“学校安全风险评估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各种安全风险及重要性,题型均为选择题。学校安全风险认知分为高、中、低3级,学校安全风险评价重要性评分为4级评分(1~4分)。所有问卷调查均由研究者和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组织被调查者匿名填写,当场独立完成,问卷统一发放,统一回收。

1.3 统计分析 有效问卷是指通过逻辑性题目检验合格并且答案可用于某个题目的计数描述者。单题未答或错答不符合逻辑者,则单题不进行统计分析。

剔除无效问卷后,统一使用EpiData 3.0软件,采用双录入方式输入并校对调查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学校安全风险种类及重要性 见表1。

表1结果表明,在所列的19种学校安全风险中,排在学校安全高风险比例前5位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教室用电安全、学校饮水安全、教室楼梯走廊安全、学校周边交通安全和学校建筑安全。

2.2 对学校安全评价认知 对各项评价得分排序见表2。

表2结果表明,在所列的21种学校安全风险评价中,排在学校安全风险评价重要性的前5位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评价、教室用电安全风险评价、学校饮水安全风险评价、教室楼梯走廊安全风险评价和学校周边交通安全评价。

3 讨论

关于学校安全风险评价的种类,笔者根据近年国内学校发生的事故和伤害情况,选择了传染病传播风险、教室环境安全风险、课桌椅安全风险、教室用电安全风险、教室楼梯走廊安全风险、学校实验室安全(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学校厕所安全风险、学校操场安全风险、学校体育器械安全风险、学校内道路安全风险、学校建筑安全风险、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学校周边食品安全风险、学校饮水安全风险、学校社会安全风险、学校周边交通安全风险、学校周边环境污染安全风险和学校辅助用房安全风险等内容,这只是比较粗略地反映学校安全风险评价的范围。由于国内外有关学校安全风险评价研究较少,国内更是空白,本文仅是一个初步探讨。

关于对学校安全风险认知及对学校安全风险评价的重要性认知,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排在学校安全高风险前5位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教室用电安全风险、学校饮水安全风险、教室楼梯走廊安全风险和学校周边交通安全风险;根据学校安全风险评价重要性,认为在学校安全风险中需要优先进行评价的前5位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评价、教室用电安全风险评价、学校饮水安全风险评价、教室楼梯走廊安全风险评价和学校周边交通安全评价。因此,不管从对学校安全风险认知还是对学校安全风险评价的重要性认知,这5种学校安全问题都应当受到学校、教育和公共卫生管理部门的重视。当然,对于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条件的差异,所面临学校安全风险可能也有所不同,每个学校应根据各自的情况,有所侧重。

对于学校安全风险评价,英国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校方应对学校内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并对评价出的风险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评价范围包括学校的教师、员工、学生,以及其他外来人员。学校应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安全卫生的管理工作,专职人员必须受过专门培训,能够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能够制定风险控制计划,以消除、减少或控制学校的安全卫生风险。该机构提出了下列5个步骤:第1步,寻找危险源;第2步,确定可能的受伤害的危险人群;第3步,对相关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现有的预警方式是否有效,是否需要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针对上面几个步骤中发现的问题,有关组织中的管理人员要对其产生危险的可能性做出评估,从而为是否采取进一步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第4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存档记录;第5步,重新察看整个评估过程。

学校安全风险评价是一项科学性比较强的工作,但目前国内基本处于空白,因此需要加强和推广学校安全风险评价工作,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预防和减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 MARGIE P, KAYODE O, JOAN OS,et al.World report on child injury preventio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8.

第5篇: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方法

Abstract: the safety risk analysis is the urban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oper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guarantee. Based on the related risk management theory, from the 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of rail transit projects of the risk analysis, and with practice, provide several typical risk analysis evaluation metho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rail transit projects for future risk analysis evaluation is a certain significance.

Keywords: urban rail traffic safety evaluation the 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evalua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S78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对于缓解交通压力,节约资源能源,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进入2012年,各大城市纷纷开始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据统计,目前已有29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规划获得了批复。根据相关计划,至2015年前后,全国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有96条,建设线路总长将达2500多公里,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标志着轨道交通行业已经步入了黄金期。随着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负面影响也日益增多。为了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和运输能力,对轨道交通项目进行合理的风险分析与评价显得愈加重要。

1 城市轨道交通风险管理的理念

随着轨道交通项目的快速发展,在其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于轨道交通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影响范围广的特点,所以简单的风险分析和规避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必须要树立风险管理的理念。

项目风险管理[1]是指对项目风险管理组织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规划、辨识、估计、评价、应对的过程,以科学的管理方法控制和处理项目风险,防治和减少损失,减轻或消除风险的不利影响,以最低的成本取得对项目安全保障的满意结果,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风险分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2]:一是将积极因素所产生的项目风险管理流程影响最大化;二是使消极因素产生的影响最小化。本文所述的风险分析只要是指第二方面的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风险分析与评价虽然逐渐被重视,但是还为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目前的评价分析方法[3]大多是借鉴铁路工程经济评价或者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这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均与城市轨道交通实际不符,另外针对项目安全的评价研究也较少。本文是针对影响项目安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并对典型风险给予相应的评价方法。

2 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5](PreliminaryHazardAnalysis,简称PHA)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损失,属定性评价。即:讨论、分析、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触发条件、现象、形成事故的原因事件、事故类型、事故后果和危险等级,有针对性地提出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2.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功能主要有:

(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

(2)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

(3)估计事故出现对系统产生的影响;

(4)对已经识别的危险进行分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2.2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

(1)对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

(2)收集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判断所要分析对象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

(3)根据经验、技术诊断等方法确定危险源;

(4)识别危险转化条件,研究危险因素转变成事故的触发条件;

(5)进行危险性分级,确定危险程度,找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

(6)制定危险防范措施。

分析的结果最终以表格的形式表示。

2.3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等级

PHA分析的结果用危险性等级来表示。危险性可划分为四个等级,见表1。

表1 危险性等级划分表

3 风险的分析评价和处置对策

3.1火灾风险分析方法

对火灾风险采用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 火灾动力学模拟)评价方法。FDS一种火灾驱动流体流动的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其原理是火灾的场模拟计算,场模拟是利用计算机求解火灾过程中状态参数的空间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模拟方式,场是指状态参数如速度、温度、各组分的浓度等的空间分布。场模拟的理论依据是自然界普遍成立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以及化学反应的定律等。火灾过程中状态参数的变化也遵循着这些规律,因而可以用场模拟方法求解火灾过程。FDS通过大涡模型对连续方程、动量、能量方程以及压力收敛方程进行求解,可得到温度、压力、气体成分、可见度等参数的空间分布。

火灾风险分析采用大涡场模拟模拟软件FDS version 3进行数值模拟,对车站隧道火灾情况进行模拟,其分析评价内容为:

1)针对典型站台和通道结构,研究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获得站台的通道内不同局部位置的温度和烟浓度分布等;

2)研究不同传热状况(辐射、对流、导热等)下典型站台和通道内的热效应和作用区域;

3)火灾条件下烟气的动态扩散和传递特征,获得烟气在站台和通道内的分布规律和对人员的影响;

4)火灾、烟气条件下典型站台和通道内的人员疏散模拟;

5)基于对典型站台和通道内火灾和烟气的发生、发展、扩散和传递的规律的研究,获得防范安全事故、人员疏散和救援的操作预案。

3.2地压稳定性风险分析评价

主要运用三维有限元计算程序对地下车站及隧道进行分析,分析典型地铁站及隧道的稳定性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其内容和目的是建立反映典型隧道围岩状态的三维模型,模拟围岩的力学状态和变形破坏状态;确定典型车站和隧道的工作边界条件及周边材料参数;运用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显示车站、隧道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应力、变形情况;根据计算提出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建议。

评价采用Itasca公司的FLAC3D程序,该程序为国际公认的三维岩土分析程序,可以进行非线性及线弹性计算,并可以很方便的模拟施工过程。

3.3人员疏散模拟分析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一般采用人员疏散速度来衡量,可以通过人员疏散模拟来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为BuildingExodus模型,即模拟人员疏散的精细网格模型。该模型针对大型空间及大量人群逃生设计,适用于模拟大型超级市场、医院、电影院、车站、机场航站楼、危险建筑物、学校等场所。可输入各种人员行为特征(如逃生人员生理、心理、行为属性),及火灾危险特性(如浓烟、温度、毒气危害属性)等逃生影响参数进行模拟,以展现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较佳化人员逃生模拟结果。Exodus输入紧急情况下有关人类行为的各种信息,资料来源包括火灾的影像记录、已公布的调查报告和与受伤害者的交谈资料等。在建筑空间充分利用前提下,以拥挤人群、内部存在座椅等障碍物与设有警报设备等状况下进行疏散模拟。同时考虑逃生者年龄、性别、生理状况与熟悉度等属性阐述,进而了解每位逃生者开始疏散位置与出口的路径、人群拥挤程度及持续时间、逃生者反应时间与达到出口时间、出口使用人数、疏散行动时间与每个出口流量记录等信息。对于其它未考虑的影响参数,以最不利状况进行模拟。

3.4大客流输运模拟评价

本评价主要针对典型地铁突发大客流情况下的进出站控制、售检票、疏散通道、行车组织等措施进行模拟研究分析和验证。

评价采用模拟仿真的方法,利用基于个体的人员动力学模型,建立地铁车站疏运模型,设定客流量时间曲线、进出站通道、闸机、售检票模式、限流方案等,对最大极端客流和实际客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评价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数值模拟方案

现阶段国内外针对大客流输运公认的模拟软件为人员动力学模型Legion进行模拟仿真研究。Legion模型为人员疏散的矢量模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基于个体行为(agent-based)和矢量连续空间(Vector)解析,能够兼顾人员个体行为描述、人员规模和空间区域三个方面,可适用于大规模大区域的人群模拟仿真。模型以每个行人个体为单位,行人的每一步在行走平面路线和方向上都通过计算机算法计算,即每个行人个体有决定自身行动的决策权,在决策时考虑周围环境(建筑及障碍物等)和与其他行人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行信息交流,做出相应的决策。该模型主要用于研究人群疏散行为、疏散时间、疏散策略与技术等。

4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广大乘客的生命安全。进行科学的安全风险分析评价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本文结合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风险分析,从预风险的辨识即预先危险性分析着手进行研究,并就典型风险提供了分析评价方法,对今后轨道交通风险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军,冯爱民等.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风险分析研究[J]. 都市快轨交通,2004(6)8-11.

[2] 裘丽强.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探讨[J]. 工程管理,2012,114-115

[3] 何迪旋. 轨道交通项目风险评价研究[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 2008,9-18

[4] 燕飞,唐涛等.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研究[J]. 都市快轨交通,2010(6)32-36

第6篇: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地铁运营;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U23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城市人口流动性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越发紧张,公共安全形势却也越发严峻起来。而国内地铁事故的不断发生更是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随地铁发展的广泛性,地铁事故更是影响到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因此,为避免地铁安全事故的发生,地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则刻不容缓。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根据地铁运营安全的各方各面,明确风险管理在地铁日常运营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地铁运营安全的现状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应对管理措施,从而保证地铁交通的安全运营。

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评估及评估目的

我国地铁安全理论系统的构建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且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系统。因此,在地铁运营中便出现了具有以下特点的安全风险:

1.运营安全对管理的依赖性。地铁运营是一个较为庞大的人类操控机械的动态系统,因此,地铁的运营离不开人类管理的协调,使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的有效性。

2.地铁运营的反复性。因地铁运营系统是多工种联合作业,昼夜不断、周而复始,因此各种不安全事件和事故大多数是重复发生的。

3.受环境影响的特殊性。地铁运营即受内部人为操作失误和机械故障的影响,也受自然环境条件或社会环境的影响。

4.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地铁运行列车处于半封闭单向高速运行状态,由于其通风、照明及救援困难,所以,一旦出现意外,必将引起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5.社会影响的恶劣性。地铁是整个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发展的命脉。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直接造成城市交通瘫痪,大量人员拥挤、社会影响恶劣,甚至可能引发部分乘客的骚乱,影响城市政府的信用,造成无法估量的危机。

由于地铁运营涉及到大量不确定和不确知性,因此只有针对地铁运营中风险的特点,通过对风险特点的深入研究,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发生的隐患,并将其事故对社会或城市的损伤率将至最低。

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的管理概念及现状

概念:

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指的是对地铁运营阶段存在的潜在性安全风险进行的界定、辨别、分析、控制和管理的综合过程,实现以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发现、控制和处理解决地铁运营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尽可能的减轻和消除风险的不利影响因素,并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地铁运营安全效益,最终保障地铁运营的正常进行。

现状:

国内相关地铁运营管理单位通过对多年来地铁事故实际案例的累积、分析和归纳,从而形成比较成熟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总结出管理体系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及特点: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有的地铁运营公司没有对运营安全设立针对性的安全应对管理部门,没有对安全风险做出系统性,全面性的的应对策略。更甚至,部分地铁运营部门没有对安全风险及风险管理概念形成意识,更不会积极主动,系统性的进行风险管理,而事故发生后,管理方案的应对也形成了一定的随意性。

2.有的地铁运营公司安全风险的管理基本采用旧的、被动管理手段来应对地铁运营中出现的新的问题,而这样的思路虽然对重复出现的事故管理有相对作用,但却不能适用于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需求,从而达不到对地铁安全进行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

3.地铁运营风险管理活动多数是间断或瞬间性,只有意识到才去管理,目前国内有的地铁运营公司不能做到未雨绸缪,缺乏长效实施机制。

4.有的地铁运营公司的安全风险管理部门缺乏定期对风险的复核性检查和评估,降低了风险管理体系适应环境变化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5. 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部门缺乏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方法指导,缺乏科研项目的引入。

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策略不同。有些地铁运营公司的风险管理产生基于某类安全事故,属于被动管理模式,其虽能避免事故的重复性发生却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运营安全风险的产生。而运用现代科学手段研究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可能性,而这类的管理体系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并将管理的主动权抓在手里。

2.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的管理系统程度不同。随城市地铁建设的不断发展,地铁运营的管理方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且随科学管理技术化在我国地铁运营中的普遍性,在风险评价和分析中便相继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方式。虽然得到了相应的应用。但是相对分散,系统性和局域性的缺乏也使得管理没有显著的效果。

3.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侧重点不同。国内部分地铁运营公司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多侧重于以设备和技术为主导方式来达到管理目的,其具有直接、见效快的特点;但也有部分公司侧重于人为管理因素,他关注的便是运营过程中人的行为、人的技术素质和技术要求。本质从人的安全性出发。对人的安全、健康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控制,从而达到整体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

三、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的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的评估与现状分析,结合国内地铁运营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以下结论:

1.通过对比国内各地铁运营公司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得出实行地铁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运营工作的严谨设计和监督执行是值得国内各运营公司借鉴和学习的。

2.从根本上增强国内城市地铁建设运营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并将风险管理纳入地铁运营公司的日常管理之中,做到各方各面的防安全风险意识。

3.我国地铁运营部门科学性的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即以较低的投资成本取得对地铁运营安全保障的有效性,最终保障地铁运营的正常运行。

4.国内地铁建设部门通过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理论和管理方式,建设更加合理的风险管理组织。

5.创建高效的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与指挥体系。

建议:

1.在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的管理中,相关部门考虑的目标不应只是一个,例如在地铁运营管理中,往往要考虑到的成本、风险、时间等多个因素,而实际过程中,多个目标矛盾具有不可协调性,一个目标的优化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另一个目标的退化。因此,结合效应理论,提出多属性决策方法。

2.通常的风险管理方案就是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计划。其主要途径就包括预防风险、减轻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和自留风险等。因为实际情况的限制,任何一种策略的实施更需要安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最后在采取风险管理中的一项或几项措施进行实施。

3.地铁运营部门设立应急预案。因为地铁安全事故的发生均为突发事故,因此,地铁运营部门应设立相对情况的应急方案措施。在事故发生之后,及时采用预备安全风险管理措施进行急救,将事故发生后的损失降到最低。

4.地铁运营公司针对地铁运营安全风险定期做出紧急事故疏散程序的演练,各部门配合协调能力需要不断检查,提高对地铁安全风险的响应和应急能力。

5.地铁运营公司要对地铁运营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对于重点设施部位,要及时检查和登记,保障各种设施工作的安全性,使电器设备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不断完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的管理体系,实现保障地铁运营的正常进行的管理目标。

[1] 罗俊鹏,何勇.道路交通安全统计生命价值的条件价值评估[J].公路交通科技.2009(06).

[2] 钱七虎,戎晓力.中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相关建议[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04).

[3] 李彤.论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管理[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03).

[4] 周华杰.我国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9(01).

第7篇: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铁路集装箱运输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货物运输的发展方向,做好铁路集装箱运输安全工作对于确保铁路货物运输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推行铁路集装箱运输安全风险管理,对于推进铁路集装箱运输事业科学、安全、健康发展的意义重大。中铁集装箱北京分公司是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18个分公司之一,分公司下辖大红门直属办理站,安全风险管理重点是确保大红门办理站和管内集装箱运输安全。按照安全风险管理的要求,分公司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基础建设,强化集装箱运输安全风险防控,狠抓安全风险应急处置,以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因此,笔者将结合实际工作,对铁路集装箱运输安全风险管理等相关问题加以探讨。

1.风险管理及其在铁路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

1.1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是指危险、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用定量模型可以表示为:风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事故发生的损失程度。风险管理是指为了降低风险可能导致的事故,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所进行的风险因子识别、危险源分析、隐患判别、风险评价、制定并实施相应风险对策与措施的全过程。从宏观角度而言,风险管理的对象是存在于系统中的人、物和环境,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系统;从微观角度而言,风险管理的对象是指风险因子、危险源、隐患和事故。目前,风险管理的三大主要应用领域为财务风险管理,环境风险管理,以及安全风险管理[1]。

1.2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

安全风险是铁路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风险之一,对铁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有着重要的影响。铁路集装箱运输安全风险可以理解为铁路集装箱运输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安全风险,其内容主要是人身的伤害程度或概率,安全风险管理以能满足可忍受人身最低伤害程度,并以考虑资源在提升安全质量方面的经济效率为基础[2]。

在铁路集装箱运输系统中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要结合铁路集装箱运输安全工作实际,通过安全风险识别、风险研判和规避风险、转移风险、驾驭风险、监控风险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和消除风险,形成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铁路集装箱运输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在于对安全风险识别、安全风险评价和安全风险控制等要素的重点管控。(1)安全风险识别。对系统中尚未发生的、潜在的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的、连续的识别,并加以归类,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安全风险指标。(2)安全风险评价。按照制定的安全风险指标,对系统中存在的各个风险因素所造成的伤害和损失,以及对其接受程度等进行相关评价和估计,作为进行后续风险控制的基础。(3)安全风险控制。在对安全风险分析评估的基础上,从管理制度、安全措施、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安全预防措施,掌控安全风险发生频率和损害程度,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安全风险识别、安全风险评价和安全风险控制在推行铁路集装箱运输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是基础,风险控制是核心。首先,要结合工作实际,科学确定铁路集装箱运输安全风险点;其次,围绕安全风险点,做好风险研判,制定详细的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和办法;最后,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做好安全风险处置,最大限度减少人身和财产损失[3]。从铁路安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可以得出,只有尊重铁路安全生产规律,确立安全风险管理新思路,从根本上提高铁路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从而实现铁路运输安全的长治久安。

2.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的措施(以中铁集装箱北京分公司为例)

2.1夯实安全风险管理基础

(1)狠抓安全责任落实

针对干部职工安全责任意识不强、规章制度落实不细、工作作风不扎实、制度执行不彻底等问题,结合安全风险防控点,制定下发《管理干部安全检查制度》,对检查时间、检查内容以及签认标准提出明确要求,并在抓好落实的同时,强化检查过程的考核,以干部作风的转变带动职工标准化作业的严格落实。安全管理人员深入一线,深入现场,第一时间掌握现场作业情况,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隐患,第一时间进行整改,形成从分公司到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链条,实现全员、全过程、全部作业环节的不间断监控,形成自觉遵章守纪、严格落实作业标准、认真整改安全问题的良好风气,实现安全管理由下发文件和检查模式向现场管理过程控制模式的转变,体现安全管理的“实”字。

(2)坚持安全关口前移

将分公司安全监察室日常办公地点前移到大红门办理站,全面加强现场作业安全风险的过程控制,通过安全管理重心前移,安全管理干部随时掌握现场的安全管理情况,指导办理站认真落实各项制度标准和关键作业的现场盯控,为做好安全风险防范控制打下坚实基础。大红门办理站货装部门专业管理人员办公地点也相应前移到外勤办公区,全面盯控各工种、各岗位、各作业环节的作业制度、作业标准落实情况,实现安全风险全覆盖控制。

(3)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按照“逐级负责、专业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的要求,健全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办法、考核制度和作业流程、作业标准,把风险责任和控制措施落到各工种、各岗位,分层次控制安全风险。建立安全管理日常检查和定期分析制度,加大现场检查力度,随时了解掌握日常安全生产中关键时间和重点部位作业标准和作业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针对办理站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基础性、反复发生的惯患问题,及时组织分析,深刻剖析原因,狠抓落实,确保不留死角。按照安全风险管理的要求,举一反三,努力寻找安全管理的规律性和倾向性,从制度和作业标准落实上消除安全隐患。

2.2强化安全风险过程控制

安全风险过程控制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构建安全风险常态监督和过程控制体系,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根据铁路集装箱运输作业性质和流程,结合北京分公司安全管理实际,将安全风险划分为人身安全、作业安全、装备安全、货物安全、消防安全、施工安全、交通安全等7项内容。将每一项内容进一步细分,确定了人身安全防护、作业标准落实、集装箱质量检查、机械设备运用及维修、现场作业过程监控、箱内货物品类安检及装载质量检查、集平车装卸车质量检查、敞车装载超偏载监控、消防隐患防范、场站施工安全监管、交通安全教育等11项安全风险点。对每一项安全风险点,细化制定了防控措施,明确责任人员和责任部门,确保防控到位。

(1)加强作业安全防控

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作业流程。围绕承运检查、“三品”查堵、装载加固和现场作业等关键环节,充分利用现有视频监控系统,指定专人全方位监控各项作业过程;装卸火车作业时值班干部带班指导,严格落实《集装箱作业标准(试行)》,对违章蛮干、擅离职守等严重“两违”行为坚决制止;严格执行安全作业“三控”制度,确保作业制度的落实,各项作业过程安全有序可控。要严格落实逐级安全责任,严格进行装车后三级签认,杜绝掉箱、箱门开放、重箱当空箱装运导致的严重偏重情况的发生;双层集装箱运输必须严格执行《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管理办法》、《关于加强集装箱运输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双层集装箱连接锁具的使用管理应符合公司下发的《双层集装箱连接锁具使用管理办法(暂行)》的要求,损坏和技术状态不良的连接锁具不得上箱使用。

(2)强化人身安全防控

吸取公司系统近年来发生的几起正面吊作业造成作业人员死亡的教训,针对大红门办理站装卸设备均为正面吊的特点,而正面吊作业和敞车清理作业是最易造成人身伤亡的安全风险点情况,强化过程控制,防止事故的发生。重点对正面吊司机和清扫、防护人员进行宣传与教育,清理敞车必须白天挂标牌、夜间贴挂闪光报警器,确保正面吊作业的人身安全。

(3)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贯彻落实公司《机械设备管理办法》,突出设备春检和冬季作业等设备安全风险卡控关键点,加强设备的管、用、修工作,重点对大红门办理站场站设施、特种设备、衡器、信息设备进行全面隐患排查,特别对正面吊装卸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安全可控。

(4)突出排查火灾隐患

突出冬春火灾易发高发期的消防安全风险防范点,对大红门办理站防火关键处和重点部位消防措施落实以及消防器材的配备及状况进行检查,确保各类消防器材设施配备充足有效,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第8篇: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油气集输;交通风险;交通事故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2-0108-02

1 油气集输交通事故风险分析

作为油气集输安全风险的主要类型,交通事故风险事故涉及多方面因素,笔者根据运输大队多年风险管理经验,从人、车辆、道路、环境四方面对交通事故风险展开如下分析:

1.1 “人”方面的风险

交通运输风险的控制主体是“人”,而人的主观意识失误会导致风险的发生。人作为交通参与者,包含驾驶员和其他交通行为人,最基本的应当是懂得交通行为规则,并以该规则进行交通行为,对于驾驶员来说,要转变观念,过去只要能把车开走就叫会开车,现在的观念应该是安全把车开走并安全到达目的地才叫会开车。要达到这一要求,驾驶员需具备的素质应包含身体及心理条件、反应判断能力、驾驶技能和防御性驾驶能力等。以上条件同时具备才能有效避免由于人的因素而产生交通事故风险。结合运输大队工作实际,人的风险因素主要为无证驾驶、超速驾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不系安全带、超员超载、开车时接打电话或吸烟等。

1.2 “车辆”方面的风险

车辆作为交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安全技术状况直接影响车辆的安全行驶,例如刹车、灯光、轮胎、转向传动系统、油、水、电等,一旦存在安全隐患,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另外,不同车型具有不同的安全技术要求,不同使用情况也应有不同的检查保养周期,车辆每天都在奔波,车辆安全隐患随时都可能产生,为车辆的安全行驶带来风险,所以,对车辆开展安全技术状况检查是日常车辆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道路”方面的风险

人驾驶车辆在道路上行驶,道路的路面情况、道路等级、曲线设计、交叉路口等都影响车辆行驶的困难程度。例如道路等级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乡村道路等,路面情况有湿滑、坑洼、泥泞、积水等,曲线设计有急弯路、连续弯路、上下坡等,交叉路口有十字路口、T字路口与斜交T字路口、立交路口等。由此可见道路情况的复杂性,在不同道路条件下采取的驾驶措施相应也是不同的。当驾驶员在某一特定道路条件下,发生紧急情况而采取错误的驾驶操作,后果难以想象。

1.4 “环境”方面的风险

从环境方面来讲,主要指不可抗力,例如暴雨、暴雪、雾霾、暴风、沙尘暴、高温、低温、地震等恶劣天气与地理条件。在盘锦地区,常见的环境风险只有雨、雪、雾三种恶劣天气。当发生恶劣天气时,人、车辆、道路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交通事故风险相比以上三方面单一作用下要大得多,所以务必要将其作为交通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2 油气集输交通事故风险的控制措施

鉴于技术交通事故风险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笔者将根据运输大队的交通风险管理工作需求,按照风险因素的四方面进行阐述。

2.1 “人”方面的风险控制

在把关驾驶员资质的基础上,从制度和规范要求的层面上,控制存在的风险:

2.1.1 驾驶员准驾资格审批上严格把关,不具备相应条件的绝不允许驾驶大队车辆,同时根据驾驶员动态评估和ABC分类标准,对驾驶员分类管理,对A、B类驾驶员出车任务进行不同程度的限制和监控。

2.1.2 通过在车辆上安装GPS监控报警系统,对市区内、市区外和高速公路进行分段限速,实时有效地监控并制止驾驶员超速驾驶和疲劳驾驶行为;通过每天对驾驶员进行出车前状态确认,保证驾驶员以良好的身体状况执行出车任务;通过每周安全例会对全体驾驶员进行教育,每月集中对全体驾驶员进行培训,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通过路检,监督检查驾驶员不系安全带、开车接打手机、吸烟、超员超载、证件不齐、不按规定路线行驶等不安全行为;通过车管干部夜查及车辆回场告知,对驾驶员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掌握,杜绝驾驶员脱离管理跑

私车。

2.1.3 通过双休日、节假日车辆“三交一封”,杜绝驾驶员私自动用车辆;通过通勤客车驾驶员进行强制中间休息以及对长途通勤客车采取领导跟车、中间休息和两名驾驶员轮流驾驶等措施,杜绝驾驶员疲劳驾驶;通过开展文明交通驾驶员评比活动,促进驾驶员安全行车积极性,使驾驶员自主学习安全驾驶技术,降低车辆行驶的安全风险;通过开展驾驶员实际驾驶能力跟车评估活动,对驾驶员的实际驾驶操作进行长时间的跟踪考评,提高驾驶员安全驾驶能力的同时,也起到协助安全驾驶的作用;利用视频行车记录仪监控资料,观察驾驶员遵章守法、风险识别、超前预判、防御驾驶等能力,按照评估标准对每个驾驶员进行考评,对存在不正确驾驶习惯的驾驶员进行培训指导和批评教育。

2.2 “车辆”方面的风险控制

车辆是运输工作的载体,也是交通风险事故的主体,其风险控制措施为:

2.2.1 对车辆进行定期安全技术状况检查,每周二进行集中检查,全部车辆每月检查率达到100%,尤其是对长途车、长期驻外车辆及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严格审批,出车前由车管干部进行安全检查,同时对驾驶员进行相应内容的教育,确保任务车辆安全技术状况完好。一般情况下,通勤客车乘员多,因此大队对通勤客车的管理更为严格,每周二的集中车检,通勤客车必须参加检查。

2.2.2 要求驾驶员在每天出车前、行驶途中和收车后对驾驶车辆进行自检,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针对发现的车辆安全隐患作出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并对整改后的车辆进行验收,做到闭环管理。另外还要为每辆车都额外配备灭火器、救生衣、应急手电及应急锤,尽可能使意外产生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2.3 “道路”方面的风险控制

道路风险控制要点在于路线、危险点源两方面,内容如下:

2.3.1 对车辆经常行驶的路线、道路维修变更以及新增路线进行道路危险点源排查,由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实地考察并摄制照片,规划大队车辆行驶路线,确定路线上的危险路段或地点,研究制定出正确的防范措施,对全体驾驶员进行教育,同时以此为内容制作成手册,驾驶员出车时随身携带,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的实效性。

2.3.2 鼓励驾驶员主动发现道路上的危险点源,并提出自己的防范措施建议,大队获知后去现场进行勘察确认,核实后对现有危险点源库进行更新并开展教育。

2.4 “环境”方面的风险控制

针对恶劣天气升级管理,严格按照油气集输公司恶劣天气预警管理规定安排部署车辆管理工作,做到“预警机制、防范措施、监督检查”三个到位。恶劣天气时,根据预警级别采取车辆出场控制、车辆出场检查、驾驶员出车前风险防范教育、重要车辆领导跟车以及出场车辆GPS重点监控等措施,大幅降低恶劣天气交通事故风险。

3 结语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风险事故涉及多方面因素,主要因素为人、车辆、道路、环境四方面,对此,运输大队要持续保持交通安全形势的稳定,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消除这些风险,为公司的良好有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杜建.石油行业车辆运输安全控制措施[J].劳动保护,2013,(1):89-91.

第9篇: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道路安全;审计;基本原理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8月1日

一、道路安全审计的起源与目的

道路安全审计(简称RSA)的实践开始于英国,最初是在铁路工程师检查铁路安全的方法上发展而来,这里所指的道路包括公路和城市道路。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就在1974年道路交通条例中,笼统地提出了对新建道路进行安全审计的必要性。1990年英国运输部颁布了道路安全审计标准,以规范道路安全审计的基本内容、方法和基本步骤。1993年英国把有关道路安全审计的要求,写进其道路桥梁设计手册,其相关条款同时适用于其他道路项目,并在其中提出了道路安全审计的目的:

1、使道路运营管理人员对道路工程项目中的安全隐患有一个清醒认识,意识到安全审计是进一步改善安全的有效措施。

2、使设计人员认识到,尽管道路设计的有关标准和规范中已经考虑了安全因素,但由于设计人员可能缺乏事故分析或道路安全工程经验,仍然可能在设计上出现问题而留下事故隐患。

3、使道路管理部门充分认识改善道路安全的重要性,并利用该手册提出的要求来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4、道路安全审计就是要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道路安全运行经验,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数降低到最低水平。

5、道路设计小组应包含具有道路安全工程经验的人员。当然,这些人员不能再担任该项目的安全审计人员。

二、我国道路安全审计现状

我国较早的有关道路安全审计方法研究等基础性工作,主要是由同济大学、长安大学、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进行的。近年来,在世界银行和亚洲银行的推动下,我国许多省份陆续开展了道路安全审计工作,这极大地推动了道路安全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的道路安全审计工作,交通部2004年正式颁布了《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2005年交通部与世界道路协会在北京举办了国际公路安全研讨会。与会代表重点讨论了怎样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推动道路安全工作社会化、法制化,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更好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方法,探求预防特大交通事故的有效措施,并建议引入国外道路安全审计模式,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监管。

三、道路安全审计基本原理

道路交通安全一般采用事故总数、事故严重程度和事故率等指标共同来表征,不能单单使用单个指标,如果只使用单一的指标,往往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道路的交通安全问题。当然,不管道路安全用什么指标来度量,这种安全智能是相对的,绝对的道路安全是不存在的。道路安全审计就是设计辅助程序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预计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道路安全审计基于两个基本假设:1、道路运营安全与道路设计是直接相关。改进设计或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交通运营可以改善道路安全,从而避免成为运营事故的黑点。道路设计不只是提供甲乙两地之间的连接线,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道路使用时的交通安全。事实上,融合了使用安全理念的道路设计能够大大降低驾驶员失误的可能性;2、道路安全审计即使完全按照现行的设计标准进行设计,也不一定完全保证道路安全。这是因为设计标准的不完善,同时由于道路使用环境千差万别,而设计中对方案的安全评价主要是定性的、不系统的、不全面的或是粗略的。道路安全设计的理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满足用户期望。用户期望是用户对道路这种公共产品使用性能的预计和期望。由于道路本身的用户覆盖整个社会,用户主体非常多,不同用户对道路设计的期望是不同的,即使同一用户在不同条件下,其期望也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用户期望也很复杂,这种复杂性是和道路使用环境分不开的。由于道路分为不同的功能和等级,交通控制和管理措施则包括各种与道路硬件相匹配的交通指示、诱导和控制设施,这样对动态的驾驶人员来说,其期望也会变化的。道路安全审计的基本任务就是从设施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等角度寻找那些对用户期望考虑不周或遗漏,从而有可能使用户尤其是不熟悉路况的用户迷惑的不安全情况。所以,怎样使实施开发更好地满足用户期望就成为道路安全审计的标准和最基本的任务。运营车速是用户驾驶期望的一个集中反映,评价运营车速是安全审计的一个可行的办法;另一个道路安全审计的办法就是判断设施设计是否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所以在道路安全审计中,要重点检查新型设计是否与人们传统的使用习惯相符。比如,人们在使用高速公路时习惯于右侧出口,假如出口在左侧但没有充分的交通指示设施,就不能满足人们的期望。道路安全审计中还必须考虑不同用户的不同使用期望。比如,交通信号灯的间隔时间不仅要考虑正常行人的通过速度,而且还要考虑老年人的通过速度。所以,在道路设施开发中应采用多用户的综合服务水平进行评价及改善,从而更好地满足各种用户的使用期望,即全用户服务水平的概念。

(二)满足视距要求。视距是具有指定标准视线高度的驾驶员对路上标准高度障碍物连续可见的道路长度。包括停车视距、超车视距、分流视距、合流视距和各种交叉口视距。停车视距是所有视距中最小的,包括停车反应时间所走距离和必需的制动距离。分流视距是周围环境复杂,感知信息困难,驾驶员容易做出错误决定的地方应提供的视距。我国《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规定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处的分流视距为10~13秒不减速行程。相关研究表明,视距不良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货运汽车尤为如此。所以,视距是道路设计中的重要设计项目,是道路是否安全运营的关键因素,也是安全审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减小速度差。速度差是指同一车道不同车辆之间运行速度的不同。速度差往往迫使跟驶驾驶员以明显低于正常期望速度行驶。这常常诱使跟驶车辆因急于达到期望车速而强超硬会,这就会增大事故隐患。研究发现,很多交通事故特别是追尾事故几乎都与运行速度差有关。不同道路用户在分享道路空间时,由于他们的驾驶期望、能力、方式、习惯以及年龄、性别、出行目的不同,必然会导致即使他们在相同的道路条件下也会采用不同的行驶速度,造成速度差。例如,本地驾驶员和第一次来本地的外地驾驶员的驾驶速度就可能不同。还有不同等级、功能的道路衔接过渡段、平面交叉口、交通控制路口、收费点、突发事件造成的拥挤车流等都会产生速度差。所以,见效速度差是设计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也是安全审计的重要依据之一。通常认为,速度差超过15km/h就成为安全隐患。《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建议设计速度与预测运行速度要保持协调,并指出当同一路段设计速度和预测运行速度的差超过20km/h时,应对该路段的相关技术指标进行安全性验算。笔者认为,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与预测运行速度差审核重点应放在进出口匝道及匝道与地方道路的交叉点。

(四)利用交通控制设施管理冲突点。交通冲突泛指车流之间如果不加控制就可能同时同地争抢统一道路设施的交通现象。一个普通的十字交叉路口就有8个合流、8个分流和16个交叉,合计32个冲突点。交通冲突是交通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道路设施的交通设计中必须采取措施对冲突点采取时空分隔。信号灯、停牌、让牌等禁令性质的控制设施从时间上分隔交通冲突,交通岛、专用转弯车道、单行道等特殊交通设计从空间上分隔交通冲突,减少冲突点,保障交通安全。作为基本的交通工程原理,控制设施的安装使用通常奉行渐进的原则,即较不严格的控制先行原则。而只有在它还不能解决问题时,才考虑更加严格的控制。很多冲突点的管理控制可以追溯到道路的设计阶段,好的交通设计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未来交通运营的安全因素。比如,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就是这种好的设计的代表。

(五)路测安全设计。路测安全设计主要在于容错设计,也就是说即使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用户,而道路设施也可以帮助减轻事故的严重程度。路测安全设计是指行车道以外空间的安全设计,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工程手段尽量减少车辆冲出路外的事故数量,降低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从而减少事故损失。设置路测护栏是路测安全设计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是防止失控车辆驶离路面并与路边障碍物或其他车辆相撞,设置路测护栏的主要依据包括事故的可能性、严重性、事故的历史和路测净空等,同时还要考虑一些特殊因素,如相邻两段护栏之间小于60米的空档应该封闭;相邻两过渡段之间如果小于8米,则该过渡段应连续设置等。在安全审计中,审计人员主要根据这些路测安全原理来判断设计的符合性。

(六)道路开口管理。所谓道路开口管理就是通过减少主要道路对次要道路的开口数量、增加开口距离、优化开口的形式来减少对主要道路的横向干扰,从而提高主要道路服务水平的一系列技术与方法。道路开口管理一般通过两大措施来实现,一是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开口规划;二是开口本身交通运营的工程设计。就道路安全审计来说,开口管理的主要审核标准是就开口的设置条件,即开口可否关、停、并、转和开口设置形式是否符合基本的交通工程原理。众所周知,交通安全问题的防治永远是防大于治,就是说主动预防为上,被动处置为下。因此,充分利用开口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手段,尽量避免后续的运营管理阶段的安全问题是开口管理审计的精髓。

(七)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除道路开口管理外另一个主要安全管理措施。它不仅涉及到道路的规划和设计,还涉及道路的正常运营和管理。其实质是依据设施使用中可以预见的紧急状态的管理需求进行设施硬件设计,同时,紧急管理方案的制定本身也受到设施设计制约因素的影响。针对风险管理的安全审计,就是要求在设施开发过程中具有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于确认的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并反馈到设施的设计中去。同时,还要求在设计阶段就具体可能的道路设施应急反应的各个方面,从而避免后续补救工作的困难。

以上从道路安全审计的原理做了分析,实施道路安全审计还要得到道路管理部门的有力支持。同时必须强调的是,对某一阶段的安全审计结果只适用于该阶段。由于道路安全审计是在事故发生前所采取的主动和预防性措施,它不同于传统上的事故评价。道路安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从道路用户的角度来确定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便于有关部门采纳消除交通事故隐患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和降低事故的严重性。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剑.交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探索,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