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区域材料的投放情况区域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各种能力的发展。因此,为何投放材料,投放什么材料,什么时候投放,投放多少材料就得务必慎重。在材料投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材料投放的目的不明确。大部分教师投放材料的目的性偏差,很少有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来投放材料的。有些教师投放材料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将区域布置的“能看即可”,至于区域的实际可操作性其实并没有真正被重视(譬如一些用纸盒做的娃娃家只是“中看不中用”)。其次还有材料投放随意。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基本上是就地取材,教师们利用废纸、包装盒、瓶子等原材料经过画、剪、拼、粘等各种方式制作出区域所需要的多种场景或道具,但是有时候不太实用(比如用纸盒制作的一些娃娃家里面的电视、床、桌子之类的,很容易就被弄坏了);幼儿从家里会带各种各样的材料来,个别教师将生活中废旧的纸盒、田地里生长的谷物以及自然界的树枝和树叶作为幼儿手工区的材料。这种“有什么用什么”的思想在节约材料的同时,也显示了教师的智慧,但也揭示了教师在材料选择上的随意性。
(二)区域活动指导的误区首先,教师快速给予幼儿指导。如橙橙是个做事较慢,自理能力及体力较差的孩子,找了半天他终于找到自己的区域,但还找不到托盘玩具,教师便帮他找来了印画的托盘玩具,知道他动作慢,也不会印,便握起他的小手教他如何画了。在上述情景中教师没有经过仔细观察就进行强行指导,针对性不强,教师的指导不但没有起到支持、帮助的作用,反而干扰了幼儿的活动,不便于幼儿继续活动,甚至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其次,教师指导语言具有表面性和随意性。如凯凯在玩小丑叠叠乐时,并没有根据大小的顺序来叠小丑,显得不够专心、也不太想玩的样子,教师走过去说道:“不是这样叠的,你要按照最大的叠起来,不能乱叠啊。”教师站到幼儿旁边,看幼儿慢慢叠,幼儿还是叠不出来。教师的语言及引导方式不对,没有与幼儿一起参与到玩乐的游戏当中,只站在大人的角度想问题,这样的方式也激不起幼儿再试试看、重新来一次的愿望。再次,利用教师权威进行自问自答的指导。如在数学活动当中,很多幼儿在学习插座圆柱体的大小、粗细、高矮的排序,有些幼儿一时掌握不了排序的规律,把顺序给排错了。教师一急之下,说道:“老师说要从最大的找起,给它们从大到小排排队,有些小朋友乱给它们排队,这样对不对呢?”接着又义正词严地说:“这是不对的,为什么不认真找,而是乱拿呢?希望小朋友们认真做事情。”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属于“传统模式”,以讲解传授为中心,重在知识技能的训练。但我们的教育理念应是鼓励幼儿主动学习,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最后,放任自流式,对幼儿视而不见。杰杰因为觉得自己做的手工很棒,希望与教师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不由自主地大声说:“老师,我做的花好不好啊?”教师简单地回答说:“好。”老师觉得幼儿不应该在安静的教室大声说话,所以回答得不带感情,也没有欣赏幼儿的作品。教师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关注到幼儿的努力过程及结果,漠然以对,这不仅会丧失教育的良机,而且也会扼杀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及和老师交流的主动性。
二、有效组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对策
(一)区域创设对策1.合理规划区域我们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同时在规划区域时不要把区域设得太密集,确保幼儿能够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划分区域时注意区域间的相关性,以图书区为例,它应该是所有区域中最安静的,应远离音乐表演区、角色游戏区等比较嘈杂的地方;丰富区域的类型,不局限于传统的几个区域,适当增加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区域。2.有效利用材料投放材料时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搭积木为例,小班幼儿适合提供体积中等、份量较轻、形状简单、颜色鲜艳的空心积木,但是到了大班,木制的本色实心积木则更能够满足幼儿构造的需要。还要把材料投放与教育目标结合起来,在材料投放前,预测对幼儿建构性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2]要及时补给材料,合理安排数量。新旧材料的数量会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教师投放材料要及时,以免导致新旧材料比例失调。[3]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来体验的,教师应当对区域内的材料进行适当他调整、更新、补充。
(二)教师的角色与定位1.教师是观察者:首先要观察幼儿,关注幼儿的活动,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关注、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了解什么是幼儿喜爱玩的,什么是他们不喜欢玩的。然后根据观察所得,考虑在哪方面给予帮助,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或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2.教师是参与者:善于发现和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在了解和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参与活动,以角色的身份采取建议、评价等方式影响、带动幼儿的游戏,巧妙地把教师的意愿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幼儿的意愿。3.教师是指导者:在用心地观察、适时地参与幼儿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应作为指导者,在幼儿需要帮助时,教给幼儿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激发幼儿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活动的质量。教师的指导应有的放矢,而不是没有重点,或在每个区域走马观花般地“游导”。4.教师是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还要多鼓励幼儿对自己的游戏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有针对性地评价有利于深化活动内容,并为下次游戏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将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指导和活动后的评价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促进区角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主体性;合作;本土化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各个环节,以活动和游戏为主要形式来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如何在幼儿园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呢?结合实践经验谈几点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强调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倡导以儿童发展为本,所以在区域活动的安排与创建和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要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注重幼儿发展差异,从而解放幼儿的手和大脑,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把幼儿从被动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活动中,教师要结合本班幼儿年龄、兴趣、需要和发展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区角活动,选择适合的材料,给幼儿尊重和自由,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自由交往、自主操作并尝试同伴互助,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交往和认知能力,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主体。
二、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现在的幼儿独生子女居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其交往与合作能力缺欠,有必要在幼儿教育起始阶段进行引导和培养。幼儿区域活动是自由、开放的,孩子们可自愿选择活动区域,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不断进行探索、交往与合作,使幼儿活动兴趣得以激发,活动欲望得以满足。如在爱心医院游戏中,有几个孩子都想当医生,可是医生只能有两个,怎么办呢?老师引导孩子们自己商量想办法解决,孩子们或改变角色,或选择了护士、药士等,或采用轮流的方法解决问题,整个活动孩子们学会了协商,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角色变换。
三、创设本土化的区域活动
教师在区域活动的设计中应灵活多样,切合本地区和幼儿实际年龄,要注重凸显区域活动的本土性、季节性和可变性。首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段特点和发展目标来设置相应的活动区域,根据季节及时令变化,合理安排每个区域位置及布局。其次,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材料与幼儿活动的关系来有目的、有区分、有针对、有层次地在区域中投放活动材料,从而营建适合的区域环境。最后,教师要及时扮演角色参与活动,与幼儿共同游戏,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做好指导,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幼儿活动的主动性,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富有个性的发展。
区域的共享打破了原来局限的区域,利用两班之间的区域作为共享的区域,不仅减少了材料投放的重复性,而且增加了材料的品种,材料面变得更广更有层次了,相邻的班级一起计划活动,有利于幼儿们的发展。他们能在共享的区域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进行操作,也能在挑选中与材料有了更多的互动。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之间的经验共享,相互学习和激发其他幼儿的发展潜能。如某幼儿园在学校的某一块空地上建立了“社会一条街”,里面有理发店、超市、学校、银行和饭店等等,有些幼儿喜欢在超市里购物,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然后结账算钱,在这里面就能学到一些简单的数学经验和学会了超市购物自由和出口必须付款的经验。有些幼儿喜欢玩饭店游戏,当服务员的幼儿询问当客人的幼儿想吃些什么,然后用纸写下来,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学到一些语文的经验和学会一些服务别人的意识等。
二、材料的丰富多样性和有层次性
材料的丰富多样性可以更好的发展游戏的内容,也同时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幼儿可以在各种各样的材料中选择、变换、操作不同的玩法,这样就可以激发出他们的积极和探索性。丰富多彩的材料才能满足到不同层次的幼儿,也有利于教师的指导,让幼儿们在原来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如果单一的材料,幼儿们本来就厌倦了玩同一种游戏,想探索的心都没有了。又如图形接龙可以让孩子们掌握不同的形状和构造,包括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等,还有颜色的分类,水果接龙就可以让孩子们掌握水电的外形和分类,还有颜色的分类。点数接龙比较难点,它要求孩子们要掌握1~5的点数,还有认识颜色的分类才可以接的对。
三、开展共享区域共享材料和共享经验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有效指导
一、引言
实际上,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主活动方式,而教师在整个课堂之中也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所以,无论是知识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需要幼儿自己主动,积极参与其中,而这样也更加利于区域活动教学课程开展目的的实现。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竭力为幼儿区域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当然,也极其需要意识到适时对幼儿进行有效指导的重要性。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基本定义
区域活动是一种针对幼儿学习的自主活动形式,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会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为其创设更加立体化的育人环境,比如:利用各类教育资源,集体、分组等活动形式,积极组织幼儿更加自主地探索发现学习、生活中的有趣活动。
三、如何实现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1.加强对幼儿各种类型的指导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必定是离不开专业教师指导的。为此,启发式的指导,以及个别式指导这两种模式就需要得到较为充分的运用。所谓启发式的指导,主要就是教师在区域活动进行过程中,会尽可能地帮助幼儿开启思维,而不只是一味地向他们灌输知识。通常情况下,启发式的指导往往是适用于发现幼儿存在活动等操作失误的情况下。比如:在结构区域,幼儿按照教师的指示要去建一座教学大楼,然而,由于幼儿搭建问题,从而也促使这座大楼出现了头重脚轻等问题,为此,幼儿们只能牢牢地用手将其扶助。在此情形下,教师就可以及时地提出一些极具思考性的问题,比如:这座大楼它的脚为什么站不稳呢?有没有好办法让它站得更稳?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大楼是怎么样的呢?在教师的正确启发式引导下,幼儿也就很容易想出:增加柱子、加宽大楼底部、增建围墙等方法来进行修补。由此可见,加强启发性的指导,幼儿不但在区域活动中掌握相应的建筑建构经验,而且还能有效提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于个别式指导则更是“因材施教”理念的有效贯彻,毕竟,每一个幼儿在认知水平,认知方式上都存在有巨大的差异性,如果能够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个别式指导,那么则能有效帮助幼儿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游戏区域活动中设置了“买水果”的游戏,但是却发现有的小朋友对角色安排很不满意,这时候教师则可以了解他们不愿意的原因,并重新进行角色的设定。又比如:有的小朋友性格比较内向,在区域活动中也常常是对其他小朋友言听计从,教师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就要对他们多加鼓励,这样才能促使其自信心的有效增强。总而言之,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幼儿不同的区域性指导,这对于幼儿获得更加良好的发展也是相当有利的。
2.幼儿区域活动良好的教学环境
如果幼儿区域活动的环境更加良好,那么教师的教学指导成效也更加的明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创设幼儿区域活动的场地。众所周知,场地是幼儿做活动的必备空间条件,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室内墙边、门前、楼道等场地,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同时,还可以运用架子、柜子或其他物体对区域进行划分,当然,也能通过地面不同的颜色、图案或质地来划分区域。其次就是要尽可能地为幼儿区域活动提供适宜的材料。主要遵循两点:多样性和层次性。所谓多样性,就是为幼儿提供各类逼真的玩具,比如:娃娃、餐具、听诊器、注射器等。至于层次性,其实就是通过不断投放不同层次性的材料、不同难度内容,进而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求,比如:对于那些年龄稍大的幼儿,为其提供的区域活动材料则可以是自然材料、废旧物品及半成品等。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考虑“一物多用”的原则,不过还是要注意不同年龄段材料投放应各不相同。
3.加强对幼儿区域活动开展前的指导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想要在玩得高兴的同时也学到相应的知识,作为教师,对他们进行提前的活动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比如:在角色游戏区进行《健康医院》这一区域活动的时候,教师就要在幼儿正式活动之前,将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计、医院标志等摆放好,然后再让幼儿自己选择医生、护士、病人等角色。如果部分幼儿在角色的选择上存在有问题,那么教师就要及时进行协调。从而也将使得幼儿在认识基本医疗器械的同时,更加深刻的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并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又比如:在“小小医生”这一主题区域活动中,教师则要实现告诉幼儿基本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比如:如何正确的给病人打针,如何正确使用手电筒和听诊器等。总之,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提前给予幼儿相应的指导是相当重要的。
4.充分遵循幼儿的活动规律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相当明显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的时候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尤其是要遵循幼儿的活动规律。比如:对于小班幼儿,在生活区就可以开展喂娃娃吃饭、包饺子等活动;而对于中班的幼儿,则可以尽量提供自主性较多的区域,与此同时,在提问上也可以进行更加巧妙的引导,比如:在语言活动区域,则可以进行图字匹配的儿歌教学等;至于大班幼儿的区域教学,教学则应该适当加强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
四、结语
区域活动对于幼儿而言是一个非常愉快的学习活动场所,而他们则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区域性活动。与此同时,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他们自身的活动等能力也将会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文对此进行浅议,也是希望幼儿教育教学事业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邢瑞寅.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J].教育,2016,05.
>>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探析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环境创设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研究 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 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实践策略 环境创设策略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应用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探究 浅谈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指导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和设置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 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 扩大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和利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否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教师除了需要关注材料的投放之外,还应加强对其环境创设质量的思考。区域活动不仅为幼儿个性发展提供了机会,而且是幼儿习得活动规则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应重视区域活动中标识性环境的创设,通过适宜的标识帮助幼儿内化活动规则,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同时减轻教师管理区域活动的压力。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不仅应在材料上求多求新,更应善于发挥材料激发与引导幼儿探索的作用,采取多种策略,为幼儿创设支架性环境。此外,教师加强区域活动中与幼儿的互动反馈,创设互动性环境,对维持幼儿的探索兴趣与提高幼儿的探索能力也十分重要。 关键词: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活动材料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指教师为幼儿区域活动所提供的条件,既包括区域空间和场地的设置提供的操作材料等物的因素,又包括隐含在环境中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及区域学习氛围等人的因素。[1]在目前区域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在创设区域环境时普遍只是关注了设置什么区域,投放多少材料,而忽略了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效果,忽略了为幼儿区域活动提供适宜的帮助。加强有关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研究将有助于改善这一现状,推动幼儿园区域活动课程建设,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区域活动条件。
1.在区域活动中创设“标识性环境”
一部分教师总是认为区域活动以尊重幼儿个别差异、满足幼儿个性发展为目的,因此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往往过分强调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与自由,[2]以致出现了教师对幼儿区域活动放任自流的极端现象。然而,无规矩不成方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样必须依靠一套由班级幼儿及教师共同约定形成并遵守的集体规则和行为习惯,才能诱发幼儿主动参与、有效学习。在区域活动中创设“标识性环境”,以此提醒幼儿遵守一定的集体规则,使幼儿养成一定的学习生活习惯由此成为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首要要求。
所谓“标识性环境”是指教师和幼儿因地制宜,根据某种约定俗成的学习生活习惯与规则而创设的环境,它对幼儿参与区域活动有明确的标识和指示作用。例如,区域活动时为了控制进区的人数,教师在区域的入口处粘贴若干脚印图案,提醒幼儿自己判断自己是否还能够参加该区域活动。这种为标识区域人数而创设的环境即是一种“标识性环境”。不过,在笔者看来,此种“标识性环境”除了能够起到控制进区人数的作用外,还有以下功能值得深入挖掘。
2.在区域活动中创设“支架性环境”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幼儿与活动材料的互动来实现的,因此材料投放是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重要内容。[1]然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在活动材料的投放上往往只求“多求“新”,只是鼓励幼儿与材料进行简单的“玩一玩”的互动,而忽视了材料本身可以发挥的支架与引导作用,创设“支架性环境”,使材料隐含一定的教育目标,由此成为提升区域活动环境创设质量的重要策略。在此,教师可以使用的策略主要有:一是“添砖加瓦”的策略。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直接投放到区域活动中,高品质的区域活动要求教师投放的材料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并能激发幼儿接受挑战,跨越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这就需要教师精心添置可以发挥支架作用的材料。例如教师在操作区若只提供穿线板和绳子这两样材料供幼儿进行小肌肉的穿线练习,由于缺乏一定的支架,幼儿往往会按自己的意愿随意穿绳,导致穿线板上布满了杂乱无章的绳子。这时只要教师添加一张完整的穿线步骤提示图,就能为幼儿提供很好的学习支架,帮助他们穿出一定图案,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2.1“改头换面”的策略。材料是支持幼儿学习的支柱,如果区域里的材料总是一成不变,那是无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的。此时,教师就应想法设法对区域活动环境做出改变,撤掉一些玩具,放上一些新的玩具,往往可以重新激发幼儿对环境的兴趣。如教师让幼儿在操作区练习穿鞋带的方法,就应随着幼儿水平的提高,定期更换不同材质或不同颜色的鞋带,以维持幼儿练习的兴趣。
2.2创设“游戏情境”的策略。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创设符合他们兴趣、具有游戏情节的环境也相当重要,能够有效引发幼儿探究和操作的兴趣,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例如教师通常都会在操作区为小班幼儿提供小勺和用小积塑块象征的“食物”,供小班幼儿练习使用小勺舀东西的小肌肉动作,然而这种单调、重复的动作练习很快就会使小班幼儿失去操作的兴趣。这时,教师只要将一张小动物张开嘴巴的图卡贴在小碗上,创设“为小动物喂饭”的游戏情景,就能重新激发和延长幼儿参与操作的兴趣。
3.在区域活动中创设“互动性环境”
区域活动虽然主要是为幼儿提供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机会,但其有效开展仍然离不开教师和幼儿的互动。教师必须为幼儿营造安全、愉快、宽松的区域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容和谐的气氛中能够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进行探索与学习。[2]为此,教师还应把区域活动环境建设成“互动性环境”。然而,目前在区域活动的组织中普遍存在“教师少幼儿多”“区域多战线长”的情况,教师很难和幼儿发生积极有效的互动。同时这也与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往往过多地把自己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而忽视了与幼儿的回应和互动有关。为了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探索行为与创造,教师需要在言语与情感上回应幼儿,对幼儿的行为与想法给予表扬、鼓励或反馈。例如教师可以为美工区的剪纸练习提供一张可供幼儿记录自己是否完成的记录单,幼儿每次完成剪纸作品后及时用适当的符号进行记录,教师通过这张记录单即可了解全班幼儿参与剪纸练习的情况,并据此给予表扬或奖赏。通过“记录单”这一看似简单的媒介,教师与幼儿实现了双向互动,提高了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
正如支架学习理论所揭示的那样,幼儿的自主建构和发展离不开教师适时提供的适宜的支架。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积极提供与幼儿发展水平与需要相匹配的支架,在幼儿能力较低时提供更多的帮助,在幼儿能力提高时减少帮助。例如在语言区,为了养成中班幼儿正确阅读图书的习惯和方法,仅仅靠教师提供的图书是不可能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教师还需要提供幼儿可模仿的具体行为与方法。此时,教师即可借助照片,将幼儿独自一人怎么看书、两人一起怎么看书、三个以上的同伴一起怎么看书的方法鲜明生动、形象具体地展示出来,为幼儿提供可看、可讲、可模仿的环境,从而促进幼儿的探索、思考与学习。总之,区域活动中教师能否提高环境创设的有效性,关键在于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并使教育观念转变为正确、适宜的教育行为,才能为幼儿的发展创造一个真正“有准备的环境”,才能不断提升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有效性,为促进幼儿自由自主、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JIANG P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uihua University, Suihua, Heilongjiang 152061) Abstract Regional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 the teacher's guide can stimulate children's interest to participate in regional ac- tivities, promote children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foster children's social and so on. However, currently the guid- ance of teacher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namely a lack of timely and appropriate guidance teacher, instructor too often, instructor-content too small, lack of guidance, such as the actual operation.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guiding role of teachers in the area of activities, teachers should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avoid vague guidance; teachers should encourage diversity, unity abandon; teachers should observe, individualized;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to be timely and appropriate. Key words kindergarten; regional activity; teacher
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 的一种类型,也逐渐被社会关注。区域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健 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区域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幼儿园的区 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区域活动中教师 的指导将直接影响到区域活动的效果。 1 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在幼儿园的 区域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可以提高幼儿参与区域活 动的兴趣,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能够增加教师和幼儿之 间的交流,使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有利于提高幼儿 参加区域活动的积极性。
(2)有利于促进幼儿获得知识与经验。幼儿园区域活动 中教师的指导有利于促进幼儿获得知识与经验。区域活动的 内容一般是依照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的,在教师的引导下, 幼儿能够较为迅速地掌握操作的技巧,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 与经验。例如,在玩积木时,对于任何一个幼儿来说均可以把 积木摆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幼儿拼出一些 需要幼儿做些努力才能拼出的造型,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 获得新的知识或经验。① (3)有利于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其动脑思考。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进行指导,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 其它方面的技能。例如,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绘画活动,有的幼 儿画的是汽车在天上跑,有的把苹果画成蓝色,有的把花画成 黑色,而有的幼儿还不会画画,教师可以对不同的幼儿进行绘 画指导,特别是对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幼儿,应鼓励他们尝试创 新绘画。事实上,教师在鼓励其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进行合理 的引导是非常有重要的,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创 新思维的能力。 (4)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在活动区域中教师的指 导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性,例如,幼儿在娃娃家区进行角色 表演或在沙水区做泥碗,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之间进行合作,此 举不仅能增加幼儿之间的合作机会,能使幼儿认识自身的表 现,学习其他幼儿的优点,加强幼儿之间的相处,提高幼儿的 社会性。 2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 区域活动具有的自选性、自主性,其教育价值依托于操作 材料、活动情境等,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对幼儿区域活动的指 导更多地应以间接的方式进行较为合适。相关调研结果显示, 80%的公办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频率为每天 2 次,每次为
关键词:区域活动;区域设置;主题教育
孩子们之所以喜欢区域活动,就是因为在区域活动中,他们能不受活动内容和材料的限制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索,这种活动的氛围轻松、愉快、自由,而且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选择。
一、活动区的设置
在班级区角的设置中,我们根据幼儿人数、活动室空间状况,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来创设活动区。活动区的设置与班级月主题内容紧密结合,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与成长。通过不断地探索与思考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将区域进行以下设置:1.区域数量:班级创设5个以上区域。2.区域分割:活动区界限要明确,可利用桌子、玩具架、装饰架作为区域分割物。3.区域布局:较为安静的图书区、美工区可设置在相近的地方;建构区应设置在远离安静活动的地方;益智区和科学区可以选择靠近墙面的区域,充分利用墙面进行操作活动;4.区域标志:每个活动区域要有明显的标志,并且附上图文的区域规则,让孩子们能清楚每个区域的规则。区域标志可以根据各年龄段的班级幼儿进行设计,如:小班区域标志以图画为主,中班区域标志以图画和简单文字为主;大班区域标志由幼儿商量制定,动手设计以数字图画为主的内容。5.区域人数:每个活动区都要有人数限制,让幼儿知道当这个区域的人数够时,应当去其他区域进行活动。可采用脚印、区域卡、阿拉伯数字等限制每个区域的人数。
二、结合主题,提供丰富多元的操作材料,满足幼儿的需求
1.区域活动是幼儿的“探索天地”。区域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大多数幼儿如果对某一活动的感兴趣,我们就将这一活动内容继续拓展来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颜色的探索活动中,幼儿对两种不同的颜色融合在一起会变出的第三种颜色产生了兴趣,我就在美工区中提供12色的颜料供幼儿探索,幼儿在不断地尝试、探索中得出结论:大多数颜色可通过红、绿、蓝三种颜色按照不同的比例产生。当幼儿混合出第三种颜色时,又有了新的探究“为什么有的颜色明显,有的颜色不太明显呢?”原来这与混合的各色量多少有关系。这样幼儿就自然而然在玩中获得了知识。2.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延续。区域活动还是主题活动的延伸,在主题活动中未能充分探索的内容,可以延续到区域中去,让感兴趣的孩子继续对其进行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各区域的幼儿进行分享与评价,良好的讲评会引发幼儿的学习与模仿,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和进步的目的。
三、活动区的材料投放
区域活动中,活动材料可直接影响到区域活动的质量,关系到幼儿在操作中获得知识和经验的程度。因此,在投放材料时我们不但要考虑材料能否吸引幼儿的选择和操作兴趣,也要考虑材料是否能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更加注重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1.美工区:主要材料有:绘画类,折、剪纸类,泥塑类材料与工具;相同的材料放在一起以便幼儿寻找和取放。纸张最好放在分类盒中,这样既不占地方又易于取用。还应提供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和自然物,满足幼儿创作的需要。大自然中的材料收集方便,如我们用藕、芹菜等,将它们切成一小段放在盒中,让幼儿蘸上颜料进行印画。还有废旧物,许多废旧材料只需稍做加工,就会变成孩子喜欢的玩具,如让幼儿在一次性纸杯和纸盘上用彩笔画、粘土粘、彩卡纸贴等进行装饰就会变成美感的装饰品或是小动物的造型。2.语言区:适合幼儿阅读的各类图书。(故事类、科学类、工具类、常识类、童谣儿歌等)支持幼儿讲故事的手偶、指偶、卡片,制作、修补图书的工具和材料。3.科学操作区:数学(数与运算、空间图形、测量、分类、排序);自然(自然物收藏、百科和观察用的生物体);促进感官、手眼协调的材料(操作性材料、拼图游戏)。4.角色区:角色游戏应注意帮助幼儿了解日常社会生活,学习交往、合作、协商、互助(医院、超市、理发店、餐厅、银行等)等能力。需要投放的主要材料:家具、电器、厨具、服装、礼盒、饮料瓶等,提供的物品应考虑实物和替代物相结合,充分利用废旧材料。5.建构区:不光加入废旧材料、插塑、积木,还应添加辅助材料,如:人物、路标、植物、动物、交通工具等。区域活动的设置离不开教师对幼儿各种主题活动中的表现观察,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根据幼儿的已知经验然后精心设置相应的区域活动,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更多直接、有效的经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事件与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 教育前置法 渗透 遵守游戏规则 共享游戏乐趣 规则意识 学会合作
正 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它将教育目标渗透人教育内容与材料中,将教育内容分成若干个区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材料,自主操作、实践,从而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其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但是在组织的过程中,我们很多老师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
场景举例:区域活动开始了,机灵的小家伙们纷纷选择进入了自己喜欢的区域,萌萌是个内向的小姑娘,当她缓步走近最喜欢玩的娃娃家的时候,人数已经满员了,可萌萌还是很想进去玩,撅着小嘴,看样子不想到别的区去,这时候老师走过来对萌萌说:“萌萌,这儿的人已经满了,咱们去看看哪个区还有空,这个区下次再来玩,好不好?”萌萌看看老师,又看看区里其他小朋友玩的不亦乐乎的样子,她没动弹。 教师半推半拉地将她拖到旁边的建构区,边走边对她说,下次区域活动时一定让她到娃娃家来玩……
这样的区域活动安排,通过人数限制自我调节,这样做在时间上似乎对每个人都有了公平性,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机灵一点的,主动一点的的孩子总是能进入自己想要去的区域,而内向点的孩子往往由于动作慢而被调整出去。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个场景很正常,平时也基本上都是这么做的,这位老师做的没什么错。那让我们再看下去:萌萌坐在建构区中,一脸地没精打采,索然无味,手中拿着积木,眼睛却不时地往娃娃家瞅上几眼。
我们都知道,区域游戏活动在幼儿园中是必不可少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在的区域活动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是一个愉快、放松、不受限制的自我表现的地方。但是,像萌萌这类幼儿原本应该愉快的区域活动中得到快乐了吗?没有!为什么?缺少真正的自主。是的,老师们肯定又会提出问题来:这是无法避免的啊,由于活动区域有这样那样的限制,有一些比较受欢迎的活动区域就是会吸引大多数的孩子。那么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呢?就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我给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取名为――教育前置法,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渗透教育,把这类教育放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在任何一次的区域活动中不断的渗透,直到孩子们能够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针对这个案例,我想教育前置法的教育内容就是设立隐形规则、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任何一种区域活动,必须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才是科学的、长久的。有效的引导幼儿参与各种区域活动,是我们老师的职责。
让我们来看看这节课,老师是如何处理的。这节课的课题是中班社会领域的《轮流玩》,活动目标是能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学习与同伴互相协商交流,在游戏中能够遵守游戏规则,有序参与游戏。
授课环节大体如下:老师设定了手偶情景表演,引出问题,让幼儿参与讨论:
情景一:一天小兔骑了一辆自行车,好朋友小猴看到了,也要骑,两个好朋友都想先骑车,互相争吵好不好?
这时候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想了好多办法,最终确定了一个办法,剪子包袱锤,谁赢了谁先骑车。然后老师就跟孩子们一起讨论怎么玩剪子包袱锤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什么;
情景二:确定了用剪子包袱锤的办法,小猴子赢了,它先骑上了自行车,但是骑多久才能轮到小兔子骑呢?老师又让孩子们讨论,再想一个办法,有的孩子说在车上安装一个定时器,每个人玩5分钟,然后轮到下一个小朋友玩;有的孩子说小猴子围着场地骑上一圈,一圈后就让小兔子骑……经过讨论,老师和孩子们共同选择了第二种方式;
情景三:老师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师,活动场地上有四辆滑板车,12名幼儿看见后都忍不住一哄而上,刚才课上商量的那些办法都抛在了脑后;老师及时把幼儿集中起来,重新回顾故事里的小兔和小猴的做法,让孩子们商量究竟怎样才能有序的玩,怎样才能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玩到滑板车,然后孩子们开始讨论,用剪子包袱锤的办法首先进行了分组,每3人一组,分成四组,然后每个组的幼儿再利用毽子包袱锤的办法确定了玩的顺序,最后三人商量滑板车的行驶范围,12名孩子都开开心心的轮流玩上了滑板车,并且还玩了很多次,体验到了轮流玩的乐趣。
课的最后,老师进行了活动总结:今天老师感到特别高兴,因为小朋友们不仅帮小猴和小兔想办法,而且的知道了遇事情懂得了先商量,互相合作,听取别人的意见,轮流进行活动来解决问题。
一、区域活动的特点和作用
区域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的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由选择,自主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在获得游戏般快乐的通知,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对幼儿而言――它是一种开放性的、低结构性的活动。对教师而言――是一种实施差异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1.区域活动的特点: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的非正规教学活动。它具有幼儿的自主选择、可操作、随机活动、自由组合、互动合作和自娱自乐等特点。
2.区域活动的作用:
区域活动丰富了幼儿的一日生活,它不仅能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支持幼儿的各种探索活动,满足不同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好动的天性,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才能,培养幼儿勤于探究、乐于合作分享的品质。
二、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幼儿是否有兴趣自愿参与区域活动,也直接影响着幼儿在区域里是否能够获得个体的自主的发展等等,所以在环境创设上我们要把握以下原则。
1.总体布局应科学合理、协调和谐
班级内外的区域必须做到整体布局合理.动静搭配协调一致。既要考虑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又要考虑多个教育领域的全面覆盖,还要考虑每个区域能容纳的幼儿人数和活动的空间,并留有一定的余地,更要考虑如何体现班级的教学特色和风格,以较好地发挥其整体的教育功能。
2.创设适宜的区域小环境
活动区域的小环境氛围会对幼儿的好奇心、求知趣向、情绪趋向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塑造作用。当教育主题确定之后,我们必须考虑如何围绕教育主题创设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让幼儿能及时根据环境条件以及自己的意愿、能力,找到自己的选择定位。
例如:要注重区域墙饰环境的布置,给不同的区域起一些童趣化的名称。如果能使墙饰更具有趣味性、观赏性,让幼儿与墙饰互动起来,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能更加浓厚。
三、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
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往往是间接和隐性的,而材料对幼儿的心理影响则是直接和显性的。
1.材料投放考虑安全性
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材料使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定期进行清洁工作,以保证材料的安全性。
2.材料投放考虑年龄特点
《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要充分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配合教育主题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提供适当的材料和器材,并做到一物多用、适时更新和替换。
3.材料投放考虑活动领域
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中我们可以从《纲要》中的五大领域进行考虑,所有的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综合反映幼儿的发展需要。
例如:在语言领域投放:看图编故事、我说你猜,在艺术领域投放:自然角写生、看图制作玩具,在数学领域:拼图、迷宫,在科学区投放:玩水、天平,在音乐领域投放:图谱、乐器等等,满足五大领域的不同需要。
4.材料投放考虑探索性
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所以,投放材料时应考虑到材料能否支持幼儿动手动脑,积极探索。而那些能留给幼儿更多操作空间和创造空间的“半成品”最具有探究性。这是因为,相对于“成品”来说,“半成品”能够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间,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
5.材料投放考虑自然性
儿童在活动中不是只是学习规定的操作程序,一个更多的享受千万变化摆弄材料的过程,尝试不同的活动方式,获得多种活动经验。所以自然性材料好,因为自然所以还生活以本来面目。
例如:我们可以有师生变废为宝的作品,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小飞机,有巧手父母制作的电动玩具和印刷用的丝网,还有大家一起搜罗的各种纸张等等,甚至日常最普通的衣架都可以用来探索平衡的原理,幼儿在玩衣架平衡时可以清楚地比较水果的轻重,并可以自己动手用积木使左右平衡。生活即教育,区域活动的材料要打破局限,发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真正做到生活化。这样的教育不仅能使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还能让孩子学会勤俭,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还能让幼儿学会创造,体验到创造能使简单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真正地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乐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