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专业现状范文

护理专业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专业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专业现状

第1篇:护理专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 护理专业 临床教学 现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护理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对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临床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护生未来的职业素质和临床能力,甚至影响一名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目前,护理专业临床教学的改革仍是护理教育改革中关注的热点之一,护理人员在各个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现将国内护理专业临床教学的现状做一综述。

1 护理临床教学的现状

1.1 教学方式

护理临床教学的方式,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各个护理学院和医疗机构都有不同的做法,但总的来说主要有两种方式:

(1)临床教师带教为主。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护理院校基本采用此方式,即学校将权力下放,临床带教的管理及教学任务主要由临床的专职或兼职师资承担,校方只起联络、协助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为:临床护理人员要扮演多种角色:病人的护理者、护生的教师、病室的管理者等等,由于缺少必要的奖励机制,这就使得教学工作对她们而言具有暂时性和附加性,影响教学质量。

(2)学校教师为主、临床教师为辅。目前除了美国、日本和泰国等国家外,在我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等少数院校也采用此方式。即临床教学任务主要由学校的专职教师承担,临床教师只给予协助。这种方式的特点为:专职教师在病房可进一步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避免脱节,也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1.2 教学时间

关于临床教学时间的安排,我国大多数护理院校都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即在护生毕业前安排8~10个月的临床实习。这种安排对学校和实习单位而言方便了管理,但对护生而言存在一些弊端:其一,集中实习期间不安排课堂教学,学生需要花较多时间复习相关的知识点;其二,护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最后一年安排临床实习太晚,使护生缺乏临床思维能力及对服务对象的理解。

1.3 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及优质护理的推行,对护士的知识结构等各方面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为了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临床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经验型临床教学。传统的临床教学基本上是“师傅带徒弟”的方法,教师注重了临床实践,但由于自身的知识储备有限及临床工作繁忙,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以致学生的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为了重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王思琛等将护生的实习分为三阶段,每一阶段学习不同的技能,效果较好。元荣珍等为了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尝试了三维教学评估法带教,弥补了传统带教方式的不足。

(2)运用教育学理论进行临床教学。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将教育学的理论运用到临床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袁浩斌在临床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研究发现,护生在临床管理、科研,特别是自学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模式的护生,值得推广。

(3)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具有信息量大、形象直观、时效性强等特点,在理论教学中已经普及,近年来护理教育者们已开始尝试将其应用到临床教学中,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临床疑难病例、特殊病症、图片资料等,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弥补由于病员不足而导致无法实践的问题。

2 护理临床教学的主要问题

2.1 护生方面

(1)部分护生基础欠佳,缺乏主动性。由于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护生的就业情况良好,再加上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一些基础知识差的学生也能考入卫生类院校,一些中专院校甚至不考试就能入学,导致目前护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下降。表现为少部分护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工作中未进入护士的角色,缺乏工作热情和主动性,不积极思考,不主动寻求锻炼,甚至有旷实习的现象发生。

(2)角色转变与自我实现发生冲突。临床实践是护生向护士的过渡,也是护生在校的最后一年,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满意的工作或者继续深造是护生在实习期间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她们不得不利用实习期找工作或者复习备考,这些必然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护生角色转变及实习任务的完成。

(3)沟通意识差,法律意识淡漠。目前,患者对护理质量及安全的法律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而大部分护生在学校只接受了有限的法律知识教育,有关医疗及护理的法律知识所知甚少,所以,进入临床后,由于缺乏实践及法律知识缺乏,再加上主动沟通的意识及技能缺乏,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难免引发患者的不满甚至投诉,从而引起护生的自卑及恐惧感。

2.2 带教老师方面

(1)学历层次较低,教学及科研能力亟待提高。2003年护理人员构成比例调查显示:中专学历者64.5%、大专学历者24.3%、本科学历者1.3%。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护士以中专学历为主,学历层次偏低限制了其教学及科研能力。方秀新等对198名护生所在的实习医院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护理带教老师符合职业素质及护理专业能力要求,但教学及科研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2)带教意识不强,对临床带教不重视。首先,附属、教学和实习医院的护理人员具有三重身份,既是护理人员,又是带教老师,同时还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繁忙的工作使得部分护理人员不能正确认识临床教学的重要性,认为护理是本行,教学是副业,把承担教学任务当成一种负担;第二,有些带教老师认为实习生就是跑腿的,不讲专科知识和操作要领;第三,随着医院服务意识的提高,病人的满意度越来越受到重视,有些医院将满意度作为考核科室及个人业绩的指标,因此,为了避免由于学生操作失误而影响病人满意度等情况,临床教师让护生看得多,实际操作少,从而失去锻炼的机会。以上这些原因导致部分带教老师教学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在临床教学方面投入太多精力,从而影响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

3 对我国护理临床教学的展望

(1)培养敬业精神,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学生和护士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护士有很强的责任感。所以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首先要让护生在繁琐的工作中体会到帮助患者的责任感和快乐,感受到护理工作的意义,培养敬业精神。第二,通过知识培训,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让护生明确自身的法律身份与责任,学会用法律观念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患者也保护自己。第三,要注重培养护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告诉护生如何去做,通过实践让护生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潜移默化地影响护生的言行举止,提高综合素质。

(2)加强临床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合格的带教老师能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临床教师的选拔和培养。王玉玲等建立了临床护理教师资质准入系统,实施后医院护理教学水平显著提升,为医院护理教学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除了对临床教师的准入资格进行认定外,还要加强对临床教师的培训,使她们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以适应临床护理教学的需要。

(3)加强教学管理,改善临床教学环境。教学管理是临床教学的关键环节,规范的教学管理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前提。应主要做好以下方面:成立教学管理网络,强化管理;加强对带教老师的管理,建立带教质量监控制度和奖励机制;建立及完善临床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及反馈机制,保证教学质量。

(4)合理调整临床教学时间。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院校将护理实践集中安排在最后一年,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很多院校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正在进行相应的改革。建议可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的一些做法,调整课程方案,在理论学习阶段逐步加入部分临床实践,逐步使课堂学习与临床实践同时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玉玲,王建荣,皮红英,等.临床护理教师资质准入系统的实施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2):870-871.

[2] 宫玉花,郑修霞.我国护理临床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7):508-510.

[3] 刘红卫.护理临床教学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2004.18(10):1705-1706.

[4] 王思琛,张振路,谭坚铃.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2.16(8):488.

[5] 元荣珍,沈蔚倩.三维教学评估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0.15(10):621.

[6] 袁浩斌.在护理教学中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J].护理学杂志,2000.15(7):438.

[7] 冯岚,刘立捷,汪道萱.多媒体技术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87.

[8] 韩利荣.新形势下护生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4):381-382.

[9] 刘政江,孙红,丁毓磊,等.当前临床见习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垦医学,2006.28(3):208-211.

[10] 陆鸿燕.护理临床带教现状面面观及应对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 (24):120-121.

[11] 刘红梅.影响护理临床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 (5):606-607.

第2篇:护理专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态度;研究现状

职业态度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或者即将从事的职业所持的主观评价与心理倾向。对于护理工作人员而言,我国早期的文献研究已经指出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进程中,护士思想活跃,转业改行现象颇多。因此,护士的职业态度一直是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在目前经济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关系到国家一线卫生事业劳动力队伍的发展壮大与稳定。

一、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的研究现状

Bishop在1990年指出护理工作是使病人身心健全直至完美的道德观念的实践活动,大致包含个体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对专业价值的判断以及情感,如吴雅文等在2002年从理论上分析了护士职业态度特点,认为认知、情感和行为是护理工作人员职业态度的核心要素。在调查研究中职护生职业态度现状上,卢少萍等在2003年使用自制量表对132名中专学历助理护士进行调查,发现职业态度评分偏低,存在情感和行为与认知上的矛盾差异,即个体对职业的认知受到积极影响,但由于实际工作压力等因素导致情感和行为上的自觉不认同。巫章华在2006年对100名中职护生进行三届调查,发现职业的满意度逐年下降。曾建平等在2009年使用护士职业态度量表对260名中职护生进行调查,发现14.6%学生属于中立偏消极,85.4%为中立偏积极。鲁俊华等在2010年抽取120名中职护生发现,中职护生的职业态度显著高于高职护生职业态度水平,为中立偏积极。黄欢等在2012年使用自制量表对50名毕业实习生进行调查,发现64%的学生在报考专业前对专业现状一无所知,84%的个体愿意另择职业,但从行为上又存在矛盾,如70%的个体在实施护理工作时积极热情。尽管现阶段针对中职护生职业态度调查的研究颇少,但反映出的情况主要集中在:(1)中职护生职业态度中的矛盾冲突。中职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属于被动灌输,伴随对理想和未来憧憬的心理状态,不自觉夸大自身的职业特点,形成不恰当的主观评价,当面临现实,如实习、就业,外界压力造成了理想价值与时机的偏差,导致职业态度认知积极,情感和行为消极的现状。(2)调查研究存在样本不足、方法单一的问题。不能仅依靠问卷结构式访谈的模式,更多的是应该基于行为的观察,量表等测量工具还应进一步发展。

二、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曾建平等在2009年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职业兴趣、归属感、求职需求对学生职业态度达到了显著性的影响水平。黄欢等在2012年认为影响中职护生职业态度形成的关键因素依次为护理工作量的主观评价(100%被调查个体认为压力大、繁琐),社会地位低(96%),尊重感与理解感缺失(85%~86%)。由于中职学生的心理水平还未能完全成熟,对待职业的认识基本处于个体的喜好和利害的影响下,但本文认为影响其职业态度的核心应该是个体―社会变量交互的结果,希望能在将来的研究中得以证实。

三、提高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水平的对策

现阶段针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改革的模式进行,如曾建平等在2009年通过对6个班级使用传统教学法与职业态度(价值观、情感教育、兴趣培养)培养的比较,发现职业态度培养具有显著性效果。但大多数基于理论分析认为,首先,在实训、实习的过程中,带教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潜意识影响其产生职业认同的理念,给予充分的关怀和帮助,培养其感恩的心态。其次,从社会角度出发,认为应当减轻中职护生的就业压力。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为了稳定护理人员队伍,合理的分配工作任务,做到因岗设人,同工同酬是必然趋势。最后,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应当加强医院、社会医疗结构与学校合作办学的力度,逐步培养其职业理念和心态,从而能顺利地从校园过渡到实际的岗位。

参考文献:

[1]Bishop AH,Scudder,The practical,moral,and personal sense of nursing: A phenomenological philosophy of practice [M].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0:6-8.

[2]曾建平,姜德才,殷金明,等.中职护生职业态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09.

[3]曾建平,姜德才,张展,等.中职护生职业态度培养的实践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9.

[4]鲁俊华,田冬梅,高秀霞.中职院校实习护生职业态度与护患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

[5]黄欢,翁琛婷,郭永梅.护理中职学生职业态度调查分析[J].科技信息,2012.

[6]巫章华.对中职护生护理职业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6.

[7]张文波.实习护生职业态度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4.

第3篇:护理专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 临床实训课 教学现状 调查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38-01

当前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其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就是通过实验与实训对在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培养与发展,从而使其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为了了解现阶段中职护理专业临床护理实训课的教学情况和教学反馈,从已经参加实习的2011级和正在校学习的2012级学生中抽取150名进行问卷调查,并作出报告。

一、问卷

包括10个问题,抽取其中6个内容进行分析,主要内容为:①临床护理实训课程的基本教学达到了培养具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及适应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A 是的B一般C较差D没有②目前临床护理实训课教学达到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全面临床护理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A 是的B一般C较差D没有③目前临床护理课在实训中达到培养护生的创造能力、评估及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A 是的B一般C较差D没有④目前临床护理课在实训中采用仿真模拟病房、角色扮演、病例考核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和应变能力:A 是的B一般C较差D没有⑤临床护理实训课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锻炼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运用于护理实训课的教学中:A 是的B一般C较差D没有⑥临床护理实训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A教材内容的滞后导致学生的临床适应期延长B教学与临床实践脱离,缺乏人文关怀理念C实训课教学目标局限,教学形式过于机械D操作只关注过程而忽视效果E考核标准较为片面F实训资源相对不足,实训教师较少,实训场所拥挤,开放时间短。

二、结果

52%的学生认为临床护理实训课教学未达到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全面临床护理能力的要求;62.7%的学生认为临床护理课在实训未达到培养护生的创造能力、评估及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训资源相对不足,实训教师较少,教学与临床实践脱离,缺乏人文关怀理念以及实训课教学目标局限,教学形式过于机械等,具体见表1。

三、结论

中等职业临床护理实训课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临床护理实训课开出率低,教学效果差,教师和学生都不够重视。教学方法局限在教师示教―学生模仿,没有意识到临床护理实训课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就无法发挥临床护理实训课的重要作用。这级大地阻碍了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同时也阻碍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实现。

四、对策

1.实训教学信息化 随着网络科技与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专业实训课教学的信息化趋势逐渐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革[1]。现如今的教学已不在局限于教师,学生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家师可以将需要教授的学科内容通过QQ、微信、微博、朋友圈等聊天平台发送给学生,从而使其更加方便地学习,并且在此过程中还能形成互动,对存在的疑问通过网络途径进行解答[2]。

2.实训室建设临床化 学校可以投资建设小型实训室或大型的实训基地,并且引进各项临床仪器机械来模拟真实的临床操作情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实训室,亲身体验各项临床仪器与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了实践能力与仪器操作水平[3]。

3.实训课堂翻转化 在实训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能够有效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训教学目的,并且学生能在做中学、学中提升,教师则能在做中教、教中引导。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信息检索能力,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实训课程整合化 基础护理学是当前开设较为完全透彻的一门学科,临床护理实训课程中的大多数内容都能在基础护理学中学到,例如鼻饲、心肺复苏等。重复教学不仅导致教师资源严重浪费,更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对基础实训课与临床实训课进行整合优化是必要举措。在基础实训课教师与临床实训课教师相互协作配合的情况下,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操作技术水平以及现场应变能力都将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志英.中职护理专业临床护理教学改革浅谈[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283.

[2]卢玉彬,袁晓萱.院校合作开展护理专业临床课教学的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4,24:77-79.

第4篇:护理专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高职 护理专业学生 学习策略 现状 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94-02

我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提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强调教学要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重要标志,它有助于知识的整合和经验的激活,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高度的指向性。

1 学习策略的实质

1.1 学习策略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于1956年首次提出“认知策略”的概念,随后,西蒙和纽厄尔等人共同创建了信息加工心理学,从而形成“学习策略”概念。梅耶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任何被学习者用来促进学习效能的活动。温斯坦认为学习策略是指那些为有效学习以及为以后使用而保持信息所必须的能力。

1.2 学习策略的构成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从不同的研究视野,得出了不同的学习策略分类体系。

二因素说。典型代表是丹伯(Dembo)和平特里奇(Pintrich)根据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前者指对信息直接加工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后者指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的有关方法和技术。而认知策略又可以分为浅加工策略和深加工策略,浅加工策略是指复述策略,如重复、划重点等,其作用是帮助学生将新信息编码到短时记忆中;深加工策略包括了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如对材料概括解释或给出要点,其作用是使信息顺利贮存到长时记忆中。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监控和调节,它们帮助学生控制和执行自己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获得对自己学习状况的了解,并有助于他们决定如何调节其学习策略和进程。

三因素说。典型代表是比格斯(Z.Biggs)把学习策略划分为表层策略、深层策略和成就策略三个层次。其中,表层策略的可迁移性最小,距学习任务最近,最容易掌握,是初学者常用的方法;深层策略是通过一定时间对学习内容的把握和对学习方法的摸索而总结出来的,迁移性比较大;成就策略距学习任务最远,与掌握目标有关,教学的可迁移性最大。迈克卡(Mckeachietal)等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多因素说。典型代表是温斯坦(Weinstein)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信息加工策略、积极学习策略、辅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我国史耀芳认为,学习策略是由动机和情绪策略、组织策略、联想策略、注意策略、情境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等构成。钱含芬则认为,学习策略可以概括为课堂学习策略、巩固记忆策略、解题思维策略、创造学习策略和总结考试策略五种。

在学习策略构成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倾向认为学习策略是一个多层次、多水平、动态的有机系统。问卷法是目前了解学生学习策略掌握水平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目前使用较广的测量策略的问卷有温斯坦(Weinstein)等1989年编制的标准化学习策略量表(LASSI),其分类包括认知策略(学习辅助、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元认知策略(自我测试、专心、考试策略)、资源管理(时间管理、态度、动机策略)。

2 我国中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现状

2.1 不同层次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重点不一,有效资源管理可以提高学业成绩

金虹[1]认为专心程度、自我测试与一、二年级学业成绩显著相关,专心程度、选择要点与三年级学业成绩显著相关,信息加工与四年级学业成绩显著相关,而态度维持、动机激发、时间管理、考试策略与四个年级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业成绩均显著相关。杨玉梅[2]认为善于处理焦虑、优化时间管理、获取信息能力强者学习成绩就好。

2.2 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不明确,导致学生不会运用学习策略

申伟君等[3]认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绝大部分学习比较盲目,绝大部分仍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大部分死读书,没有学习方法,不会预习,不会记笔记,不会归纳总结;大部分护理专业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失,不与同学交流、向教师请教,不会多途径(网络、参考书、期刊)查阅学习资料,学习合作能力不强;部分学生不适应职业院校的学习方式,自我约束管理能力不强,注意力不持久,抄作业。虽然大多护理专业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现状不满意,但毅力不足,努力持久度不够。金虹[4]认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策略水平较低,其中态度和动机是学习策略水平中最差的两个维度,与护理专业学生未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关,对完成学业任务的责任感不强。

2.3 教学方法陈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导致学习策略使用水平较低

我国护理专业学生善于使用简单、低层次的学习策略如选择要点、态度和考试策略,但不善于使用较高层次的信息加工策略、时间管理、动机和自我监测策略,传统教学法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使学生缺少反思,较少使用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去分析、加工信息。林毅[5]等认为护理专业学生较少应用精加工和批判性思维这两种学习策略。张扬[6]认为护理专业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不能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学习活动,可能与传统教学法过于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忽视了提高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能力有关,但用人单位考察学生重视的反而是后者,因此提出护理教学应注重临床所求的实际能力,实现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的零距离。

2.4 失败归因偏差,自我效能感不足影响学习策略运用

金虹[4]认为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未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与护理专业学生自我职业意识逐渐增强,但对社会问题认识不足,导致理想与现实产生差距有关。成绩差者常见失败归因于能力因素或外界因素,因而缺乏学习动机与自信,时间使用效率低下。温贤秀等[7]认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时间规划、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对负性情绪的自我调控力差,自我效能感不足,对失败与挫折的认知归因错误。

3 我国中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策略改善措施

3.1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形成性评价

金虹认为学习策略的使用是受主观和客观众多因素影响的动态过程,建议护理教育应立足整体,着力于核心要素,加强学习策略教学干预,用正确的专业理念协助护理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建立稳固的学习动机,促使护理专业学生去关注知识的内涵和价值,而不是局限于分数和考试。护理教师应具备策略性教学意识,激发和优化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计划、监测和调解自主学习过程,提高元认知水平。申伟君等建议教师和家长给予长期的指导和监督,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将自主学习能力纳入护理专业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3.2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自主学习

杨玉梅[8]认为PBL教学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认知策略水平、元认知策略水平,优化护理专业学生的资源管理策略,是学习策略教学的最有效途径。并建议合理设置PBL教学问题的内容、难度、课时、教学进度,结合传统教学,是改进PBL教学、促进学生策略性学习的有效手段。金莲玲[9]认为现场教学法能充分调动护理专业学生的感官和智能,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加强心理指导,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强化情商教育

张艳艳[10]认为护理专业学生适应力不强,对传统教学法有依赖,而PBL教学法需要护理专业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护理专业学生会因难以接受而产生焦虑,甚至丧失自信。因此提倡PBL教学实施中应重视情商教育,促使学生情商领域积极变化,达到专业学习和情商培养双发展。

易隽[11]等对筛选出学习策略欠佳的102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10次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发现通过榜样力量、个案分析、目标激励、场景模拟、实地演示及主题演讲等手段激发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有助于改善学习策略,促进了创新能力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王云琼等[12]建议可以通过心理理论讲授和团体辅导组成的综合心理干预措施,提高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纠正了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欠佳的问题,是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认知策略使用的科学方法。

3.4 树立近期目标,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强化认知归因

温贤秀建议教育中应协助学生建立近期易实现的目标,鼓励反省,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自我完善的觉悟,引导护理专业学生拟定实施学习计划,督促有效利用时间和资源,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强化自我情绪调节,协助其调整认知归因偏差,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5 应因人而异、分类分层有针对性实施干预措施,强化干预目的

苏伟[13]建议对不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比如对一年级新生加强入学专业教育,确定学习目标并指导护理专业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对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加强学习思想教育,增强学习动力;对三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协助职业生涯规划。金虹建议对低年级护理专业学生要加强专心、自我监测、考试策略的元认知策略指导,而对高年级护理专业学生要关注情感策略的引导。

综上,虽然施维德(Shweder)和谭顶良[14]等认为学习策略问卷量表中所测到的是一种观念而不是一种真实的行为,所测到的结果与其真实的学习行为表现或学习策略实际应用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在今后我国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研究中应将量表法结合观察法、访谈法等,使测评结果相互补充和验证。我国尚缺乏不同学历水平、不同年龄层次的多中心、大规模、前瞻性的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策略运用情况研究,存在重复研究过多、研究深度不够、动态及纵向研究偏少等,但从总体上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均取得了不断的进步。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我国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策略研究会迎来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虹,孙国珍.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J].全科护理,2012,10(17):1613-1615.

[2] 杨玉梅,邱会芳,胡民勤,等.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0):899-900.

[3] 申伟君,陈运英.形成性评价下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6):94-96.

[4] 金虹,孙国珍.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策略水平调查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0):1138-1141.

[5] 林毅,李智军.护理大专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06,13(10):7-9.

[6] 张扬,王燕,张磊.不同专业方向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准备度、学习过程、学习风格现状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6):33-34,72.

[7] 温贤秀,邓静,易隽,等.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心理现状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2,26(30):2794-2796.

[8] 杨玉梅.PBL教学法对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学校策略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4):69-71.

[9] 金莲玲.现场教学:提高护理专业学生操作能力的策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4):99-100.

[10] 张艳艳.从学习策略的测评看PBL教学模式对护理专业学生情商影响的探讨[J].全科护理,2009,7(9):2428-2429.

[11] 易隽,温贤秀.团体咨询对提高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5):468-470.

[12] 王云琼,温贤秀,邓静,等.综合心理干预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认知策略使用的影响研究[J].全科护理,2012,10(24):2211-2213.

第5篇:护理专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 护理学生 人际沟通能力 现状 原因分析 培养方法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现代护理的发展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学习护理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知识和技能,使护理对象能够得到全面、系统、整体护理。因此,护生的沟通交往能力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关键能力。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这对以后在工作岗位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1.1学生适应能力差,缺乏自信。

学生从高中走进大学,身边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心理上还没有做好准备,还需要时间去适应这些变化,而各院校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与高中相比具有弹性,注重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期形成了依赖心理,不能适应现在的生活,尤其是在处理同学关系、宿舍关系等问题时,感到迷茫,同时部分学生高考后,看到同学考上比较优秀的大学,心理上会产生失落感,而社会和企业盲目追求学历则给高职学生造成更大的压力,致使部分学生自觉不如别人,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甚至产生不愿意和别人交往的心理,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给人一种孤傲处世的感觉,在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己封闭起来,从而无法与别人沟通。

1.2学生认知能力不完善。

大学是学生的社会认知体系建立和完善的重要阶段,他们多为独生子女,入学前接触的社会关系简单,且多是学校到学校,缺少社会经验,在人际交往中,一部分学生与别人交往时以自我为中心,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利益,不懂得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感受。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甚至压抑自己的性格,有意讨好别人,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色。

1.3教育教学存在一定不足。

教师多为专职理论教师,缺乏临床经验,其教学重点只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训操作时重视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从而忽视了与病人的沟通。缺少让学生去体验病人,用自己的感受和语言与病人沟通。

实训教学是护生进入临床护理工作之前的一个重要模拟演练基地,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场所,但是在实训课中,很多操作练习面对的都是模型、模具,交流时不能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缺乏真实感,以至学生交流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同学感到好笑,从而影响了沟通能力的培养。

2.培养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高职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较弱,在思想意识上、主观心理上和沟通技巧上均存在不少问题。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2.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社会实践。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宿舍文化评比、社会实践等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可以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会自我调节,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及环境,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宽容别人,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个性,鼓励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院各项活动,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同时也注重了情感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和谐、友好、信任的育人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2.2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教师对护患沟通意义的理解、带教责任心、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病人关爱的态度等,会直接影响到护生人际沟通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能恰当地引入护理沟通知识,采取适当的方法教学,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沟通方法。

如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讨论、演示、角色扮演、模拟和上台表演操作等方式以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那些胆小内向的学生应多给予鼓励并提供锻炼机会,帮助她们建立信心,提高她们的语言技巧。鼓励学生自觉进行语言训练,如上新课前,先由学生上讲台简述上节课内容,教师酌情加以评价。这样做给了学生锻炼胆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同时利用教室、实验室的场地,营造“病房”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进行语言训练。教师结合病例进行模拟情境,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与“病人”交流。

总之,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适应职业环境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在临床实践中,学习使用有效的沟通手段,帮助病人适应角色的转变,为促进病人康复起到重要作用。我们通过教学与实践,加强学生人际沟通技能训练,让学生在临床学习中能够自觉运用。

参考文献:

[1]刘朝晖,温梅,李惠超.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

第6篇:护理专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护理;新生;心理健康;对策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079-02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护从业制度改革的深入,护理专业的学生面临着激励的竞争和巨大的压力,而大学阶段也是护生身心发育成熟的重要时期, 加强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护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适应现代护理事业的发展,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研究对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制护理专业2010级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分析教育对策,探讨有针对性地心理干预措施,为有效地开展护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维护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制护理专业2010级全体新生为对象,共发放问卷909份,回收909份,回收率100%。其中男生17,女生892人,均无明显的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史。

1.2 研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填完后当场收回。调查工具是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由90个项目组成,包括10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采用5级评分制,统计各因子分和总分,总分≥160分或者各因子分≥2分为阳性,提示有轻度和轻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得分越高,表示越严重。

1.3 数据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 研究结果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由表1可见,各因子得分中,2≤因子分

由表2可见, 三年制护理专业的新生在SCL-90量表总分以及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其他等因子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3 分析与对策

调查结果表明,三年制护理专业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新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心理困扰,主要心理问题为: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其次为恐怖、焦虑、偏执、敌对、抑郁,我们认为,原因主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形势的严峻,很多学生表现出对未来的茫然感。近年来,高校扩招,高职院校属于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的学校,部分学生由于高考失利才进入高职院校,部分学生选择护理专业,并不是处于本人意愿,随着对护理专业的逐渐了解,以及社会上某些人对护理专业的负面评价,而三年制护理新生心理发展仍处于半成熟阶段,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很容易受这些负面评价的影响,很容易产生对前途的困惑,自信心的动摇。再加上护理专业特殊的性别构成,日常生活中雨男流与沟通的机会较少,而女生特有的敏感、小心,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问题。而且,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人到外地求学,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的巨大差异,对大学全新的学习、生活的适应问题,都是导致护理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作为未来的护理人员,护生将要面对的是形形的以病人为主体的特殊对象,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技能,才能适应护理工作,适应社会竞争,提高护理质量,而本次调查显示,三年制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极其必要。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卫生、人际交往等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引导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增强自信,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同时,学校应开设更多的心理健康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如,针对护理专业的性别失衡,应加强各系之间的交流,通过开展活动增进各系学生之间的交流;;开设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等途径,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同时,对于护理新生,在入校时学校就应做好专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就业前景,帮助学生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习护理的兴趣和自信。在二、三年级应加强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

因此,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高度重视,应结合护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与干预,促进护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1)

[2] 王娟娣等.提高护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途径[J].护理杂志,2008,7:70~71

第7篇:护理专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46-02

《医学生物化学》作为本科护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是学生学习生理学、病理学及后续医学专业课程的基础,在医学课程教学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因为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强,涉及到物质的分子结构、化学式、复杂的物质代谢途径及调节方式、遗传信息的传递及分子生物学最新进展等,它也是医学科目中较难掌握的课程之一[1]。近年来,随着本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授课学时被逐年缩减,受重视程度越来越低,加上课程内容枯燥、不易理解,课时的减少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整体素质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课程组尝试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以适应目前形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课程教学现状

1.授课学时逐年减少。课时压缩是国内许多院校课程存在的普遍现象,根据我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专业课程及专业实训技能的讲授和培训力度,消减的学时就包括医学生物化学。近几年来,本院护理专业医学生物化学总学时数从72逐步缩减至45(详见表1)。学时大幅度消减之后,教师只能缩减教学内容,加快进度,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增大了学习难度。同时,由于学时减少,讲授内容不多,学生感觉这门课程与护理专业关系不大,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不重要,学习积极性不高。

2.教材更新不及时。虽然护理专业的学时数逐年减少,但是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使用的教材还是高国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学》。教材中内容多、理论性较强,教师顾及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难做取舍,也不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和理解知识要点。

3.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由于课时减少,教师为了完成主要内容的讲解,只能加快进度,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强调课程核心内容,减少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及最新研究进展的介绍,有的教师会采用少量的启发式教学,但需要时间较多的讨论式、案例式教学等方法很难开展。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课堂不够生动。此外,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无法发挥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学生觉得课程内容枯燥,兴趣不高,自然无法有效提高。

4.学生基础不平衡。本院的护理专业实行文理兼招的招生模式,这使得护理专业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很多文科生的物理、化学基础相对较差[2],一提起化学就头痛,他们从心理上很排斥。经常有学生在第一次上课时就跟教师说自己是文科生,物理、化学肯定学不好之类的话,心理负面暗示很强。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也使得教师难以正常实施教学计划。

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优化教学内容。根据护理专业的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修改教学大纲,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在总学时减少的情况下,保留课程的主要内容不被删减,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如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三大物质代谢、血液生化及肝胆生化。主要讲授概念、结论、生理意义及临床应用,淡化烦琐、抽象、复杂的物质代谢过程及反应机制,至于复杂的化学结构及化学反应,对化学基础较弱的护理专业来说不做要求。遗传信息传递这部分在中学的学习中涉及过,因此选择让学生自学。增加理论与临床病例的联系,如蛋白质变性与消毒灭菌、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的饮食护理、基因突变与癌症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丰富教学方法及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加入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及案例式教学等,增加课堂互动,增强理论与临床的联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讲解重点内容,不能讲授的部分可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学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针对某个内容一起交流合作解决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程网络学习资源,开展课后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书写心得报告。这样既能弥补课时缩减的影响,又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课程组还建立了学习交流QQ群、网上互动平台等,方便学生在课后学习时能及时与教师联系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3.加强实验教学改革。疾病的发生发展几乎都有异常的生化改变,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增加了实验学时比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加深学生对复杂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3]。对于在大一第二学期就开设医学生物化学的护理专业来说,我们在实验内容上选择与临床联系密切及其他实用性较高的项目,如谷丙转氨酶及胆固醇含量的测定、血糖含量测定、血清蛋白质的分离及含量测定等内容,让学生明确生物化学与临床的联系,重视课程内容的学习。此外,精简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项目,让学生自己完成试剂的配置、仪器操作、结果的记录及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完善考核评价方法。考核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课程组改变之前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增加了形成性评价,将学生平时出勤、课堂提问成绩、课后作业、阶段性测试及实验成绩都计入学期总评。实验成绩除了实验报告还包括实验操作,即教师对实验过程中学生操作是否规范、步骤是否准确等进行评价,避免出现学生实验不动手只抄结果的现象,让教师对学生做出更客观、全面地评价,也能督促学生巩固所学,提高整体素质。

5.提高教师素质。作为基础课程的教师,往往缺乏临床经验和相关的临床知识,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还可以有目的的学习护理学相关的专业课程,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熟悉与生物化学有交叉和联系的内容及临床知识,及时补充到理论和实验教学中,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护理临床工作对人才的需求,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让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联系,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4],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闻人庆,严春霞,何国产,张鸿鸣,陆伟宏.浅谈如何提高高职护理生物化学课的教学质量[J].当代职业教育,2015,(1):48-50.

[2]魏春华,苏燕,杨文杰,张晶晶,闰巧梅,王步云.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104,4(2):16-18.

第8篇:护理专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工作现状调查

一、我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指导教工作现状调查

本文依据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并在考察了我省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以实证调查为依据,从实习生职业技能建设和实习指导教师职业素质建设两个着眼点的分析入手,以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个时间段为切入点,对不同实习基地的实习生和指导教师的学习和工作现状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并分别揭示出实习生和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的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与效率、增强实习带队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从而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提出校外实习基地之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以此推进我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并推动整个高职院校的校外实习基地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我省其他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人才队伍建设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本次研究以我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指导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相关社会学原理和方法,对湖南十几所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带队教师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700份,有效回收率100%。

(一)指导教师实习前的工作准备情况

指导教师的实习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也是影响学生最终的实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研究中,对带队实习指导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做好带队实习心理准备的指导教师占86.7%,了解实习单位基本情况的指导教师占73.3%,掌握实习基本流程的指导教师占66.7%,而实习指导计划的教师只占26.6%。这一结果表明,指导教师对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实习运作流程都比较熟悉了但对整个实习工作的计划缺乏全局的概念,因此也会影响到实习工作有效性的发挥。

(二)实习中的工作过程调研

1.实习过程中问题处理情况

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和带队指导老师对问题处理存在很大差异。这也是体现出他们所受过的教育层次以及他们的专业素质的的差异。有44.5%的实习生在遇到问题会不知所措,此外还有12.5%的实习生选择逃避无法解决的问题,选择能从容地处理工作中的问题的实习生仅占5.5%。可见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待提高。而带队指导老师选择基本能对付工作中的问题和能从容地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占到86.8%,选择逃避无法解决问题的带队教师为0,这说明我们旅游系的实习带队教师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在学生们最困难和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指导老师始终都选择不逃避、不放弃并积极应对一切困难和问题。

2.带队教师指导情况

本次调研中,选择“实习过程中接受过教师现场指导”的有51%,在接受教师指导的学生中,通过电话接受指导的学生有 8%,通过互联网接受过指导的有26%,从没受过实习指导有12%,可见在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付出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的校外实习工作。

(三)教师指导学生与单位签约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实习结束后,有13%的学生和单位签订了工作协议,有43%的学生还在签约的考虑中,但是由于期望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所以举棋不定。而还有44%的学生不会与实习单位签协议。在对没有签订工作协议的学生进行进一步调研中发现,这些学生未与实习单位签订工作协议的原因主要是:实习期间所做工作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待遇不理想、工作环境差等。其次,实习单位的员工需求量已经饱和,不再需要招人也是这部分学生没有签约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于就业现状过于乐观、好高骛远的问题已经凸显,需要实习带队教师对学生进行理性的就业指导,争取让学生早日找到满意并且适合自己的工作。

二、实习教师的指导

1、教师的定期巡查

学生到陌生环境中工作最希望得到学校教师的关怀与鼓励。教师的访视会让他们感觉温暖,就好像见到亲人一样,知道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因此,带队指导教师应该到亲临实习基地现场多对学生进行定期巡查。

2、实习指导与监督

在实习的过程中和实习生朝夕相处的是带队指导老师,所以实习老师可以发挥的作用远比学校老师大。而实习单位所提供的支持,不仅可以影响实习生在服务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同时影响实习生在实习工作期间的工作表现与工作满意度。因此,实习带队教师应该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与学生一起深入实习一线,并亲力亲为指导和监督学生的实习工作,这将比课堂理论教学获得更大的收益。

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实习指导教师不断深入旅游行业,但仍需加强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工作。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教师通过走出校园、走人企业进行赴企业的挂职锻炼的学习促使他们不断与旅游行业对接,提高了专业技能,增加了感性认识,扩大了专业知识面,使教学内容与旅游行业的实际相结合,以适应企业的变化与进步,更好地为学校的专业教学服务同时也为实习指导工作服务。但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选择“实习过程中接受过教师现场指导”的有51%。此外,通过电话接受指导的学生有8%,通过互联网接受过指导的有26%,从没受过实习指导有12%,可见在实习指导中带队教师应以自身为榜样成为学生良好的学习典范,并且可以采取更多的方式、付出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的校外实习工作。学生从象牙塔中的莘莘学子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的这个过程中,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们去适匝,比如导游的实际带团工作关、酒店实习中的体力劳动关、观念转变关、角色转换关、环境变化关、社会适应关.诸如此类的关非常多。可见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有时甚至影响正常的实习工作乃至对其学专业的失望心态,有些院校旅游管理实习生甚至放弃了毕业证而选择了中途退出实习。为此,指导教师成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应该是一位非常好的指导师,是学生心理的按摩师,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培养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加学生的服务和服从意思,努力适应旅游行业的复杂环境,勇敢走出实习的第一关。给予学生耐心的指导和情感上的支援、鼓励,学生才能更好适应工作上的种种压力与困境。

(二)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中指导学生理性就业

旅游类高职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要到旅游服务企业的一线岗位工作,极少数能升学或到其他行业就业,如果实习带队教师能把学生实习和就业工作作为一项工作联手抓,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习能力、减轻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负担还能提升学校的就业率,起到“一箭三雕”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讲,这样既减轻了毕业到处找工作的负担,还不用再经历试用期、考察期。对于实习单位来讲,自己培训出来的实习员工比较了解,不用再培训,不用过渡期就可以直接上岗,降低了培训、试用的成本。但调查结果显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于就业现状过于乐观、好高骛远的问题已经凸显,这就需要实习带队教师对学生进行理性的就业指导,同时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企业归属感,让他们认识到实习不是短期行为,是和就业结合在一起的。鼓励学生与相对满意并且适合自己的实习单位提前签约,实习与就业两不误,减轻学生毕业时的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 徐子琳. 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成效调查研究 [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33(1)

[2] 吴兰桂.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管理研究.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22)

第9篇:护理专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 护理 男性 职业价值观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需求的增加及护理专业的发展,男性从事护理专业越来越显示出他们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和医院开始培养、接受并使用男护士。因此,应该鼓励和培养更多的男性加入到护理队伍中来。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它不但决定了人们的择业倾向和工作态度,而且对人们的职业选择、工作目标、努力程度、自我实现等有重大影响。因此,护理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和动机。

本研究采用访谈的方式,对某医学院校2005―2009级护理学本科男生10名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行为、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访谈本着自愿原则,访谈前让男生充分了解本研究的目的、方法,访谈时间每人半小时,访谈过程中充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护理专业男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

通过访谈,对护理专业男生择业动机、职业价值观现状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逐步分析、整理和归类,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护理专业男生在择业时的盲目性、随机性、从众性倾向明显。参加访谈的10名护理专业男生入学时均非第一志愿,其中1名为第二志愿,其余均为服从分配或调剂,学生不清楚或不了解护理专业的性质。其中8名学生选择专业时参考家长或亲属朋友的意见,认为护理工作稳定,以后可以保障基本的经济来源,从而接受护理专业。由此可见,护理专业男生的择业动机非个人理想和个人兴趣的选择,而是迫于其他压力,对护理工作缺乏激情和投身护理事业的信念。

(2)护理专业男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多样性。护理专业学生处于发展的不稳定状态,他们正处在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期,其职业价值观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职业生涯来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处于一种发展的不稳定状态。受访的护理专业男生表示在学习护理专业之前,对这个专业并不十分了解。虽然他们大多肯定护理专业的职业价值,但是他们表示护理职业不是自己理想中的职业目标,仅将其作为自己人生的一个跳板,即使将来干得不错也不会长期从事。

(3)护理专业男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众所周知,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上都要承担事业、家庭的重任。婚姻、养家、购房等问题就成为许多男生择业时必须面对的难题。访谈显示,护理专业男生大多缺乏明确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和就业缺乏一致性,大多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短期行为想法。这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以实现自我价值和兼顾经济收入为标志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护理专业男生的职业价值观取向消极,处于一种发展的不稳定状态。

2培养护理专业男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对策

针对护理专业男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家庭、医院都要共同努力,帮助护理专业男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稳定他们的专业思想和加强他们对护理职业的认同。

(1)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培养护理专业男生正确、积极的专业价值观。学校教师要加强多学生就业观、价值观的教育。要切实提高护理专业的学科水平和社会地位。应充分认识护理专业男生在专业思想问题上的特殊性及其产生的重要原因,理解学生的感情,尊重学生表达专业态度的权力。通过人生观教育和学科教育的综合作用激发学生的专业感情和共鸣,发展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积极的护理专业价值观,热爱护理专业,立志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和贡献。

(2)学校还要加强对护理专业男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有效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调整就业期望值,引导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就业优势。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

(3)医院要重视护理专业男生的临床实习,稳定他们的专业思想,强化他们对护士职业的角色认同。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获得社会所期望的职业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的重要社会化过程。因此,营造良好的有利于男生成长的工作环境,对稳定男生专业思想,吸引大部分学生安于所学的专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具有重要意义。让他们了解医院临床上对男护士的需求及国内外男护士的执业情况、工作心态及各种成就,使他们看到护理工作的价值和发展前景,进而激发他们的工作兴趣和热情,提高从事护理职业的稳定性。

总之,护理专业会因为男性的加入而更趋完善、合理,并且必将对提高护理质量、推动我国护理事业的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而护理专业男生积极、正向的职业价值观的建立过程,既需要男生自身能够勇敢面对现实、迎接挑战,又需要学校、医院和全社会的支持与关注。

参考文献

[l] 孙静,张新宇.护理本科男生职业价值观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