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智力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3-10岁,均为玩耍或行走跌倒受伤。伸直型16例,屈曲型7例,均为闭合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24h内者13例,3-7 d者10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氯胺酮麻醉,上止血。取肘外侧入路[1],骨膜下剥离,显露骨折断端,清除骨折端凝血块并牵开嵌压于骨折端的软组织;术者与助手先持续轻柔的牵引纠正骨折前后重叠移位,再纠正侧方和旋转移位;骨折端复位时遵循桡侧嵌插、尺侧稍分离、尺偏型矫枉过正或轻度桡偏、桡偏型不矫枉过正的原则[2]。复位时配合左手食指和拇指夹持、推顶作用,并触摸尺骨鹰嘴窝和冠状窝判定复位准确的情况后,伸屈活动肘关节观察恢复提携角后,利用左手拇指及其他各指推顶稳定维持骨折,持电钻克氏针从外上髁斜行45°向内上方钻入直径1.5-1.8 mm的克氏针,使针尖穿出对侧近端骨皮质约3 mm左右,内上髁穿针时注意触摸,避开尺神经沟,依照前法交叉钻入克氏针至对侧皮质,伸屈肘关节,检查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骨折部位稳定性,必要时可于外髁处再加一枚克氏针。直径2.0mm钻头于骨折近端外侧距骨折线2cm处前后方向钻孔,穿入一根一号强生爱惜康产品PDS-Ⅱ可吸收线,8字绕过外侧克氏针针尾加压固定,再次伸屈肘关节无异常后,剪断克氏针多余部分,针尾折弯留置皮下,注意内上髁折弯的针尾对尺神经的嵌压,放松止血带,确定无搏动性出血,桡动脉搏动良好,冲洗伤口,逐层关闭切口。石膏托固定于屈肘100位。
1.3 术后处理
术后使用抗生素3-5d预防感染,适当脱水消肿处理,石膏托固定于屈肘100位。早期开始右手右肩主动功能锻炼,两周后拆除石膏,行肘关节主被动屈伸锻炼。术后8-10周摄片检查骨折愈合后拔除克氏针。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达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切口均一期愈合。5例于三周后出现钉尾外露,给与拔除外露钢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
所有病例骨折均一期愈合,根据李稔生等[3]肘关节术后功能评判标准评定疗效。优:肘屈伸受限<10°,肘内翻<5°。良:肘屈伸受限10°~20°,肘内翻6°~10°。可:肘屈伸受限21°~30°,肘内翻11°~15°。差:肘屈伸受限>30°,肘内翻>15°。 转贴于
本组结果:优18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5.6%。无一例出现骨折再移位和尺神经损伤。
3 讨论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对无移位或移位轻、患肢肿 胀轻者可行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但对于严重移位、肿胀明显或伴有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必要的,不主张多次手法复位,不仅患儿痛苦大,更加重局部软组织的损伤,增加肘关节功能障碍的风险。手术时机应避开肿胀高峰期,肿胀重者须抬高患肢悬吊牵引,加强脱水治疗,待肿胀减轻后再手术[4]。
目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以交叉克氏针较为常用。杨勇等[5]报道,通过生物力学实验证实了改良张力带固定效果明显优于交叉克氏针,其稳定性能满足术后早期主动活动肘关节的生物力学需要。连洪凯[6]等证实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牢靠,并观察到应用张力带后由于外侧加压,使内侧稍有分离,纠正压缩缺损,防止肘内翻,可有效避免肢体重力及前臂旋转所导致的肘内翻的发生。作者认为: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符合肘关节生物力学要求,能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是较理想的方法。但二次手术取出钢丝时的创伤较大。采用可吸收线代替钢丝,免除二次取出,留于皮下的克氏针可局麻下轻易取出,减少了二次手术的创伤。可吸收线为爱惜康产品PDS-Ⅱ,其强度是同直径普通缝线的2.5倍,双股PDS-Ⅱ线其强度为普通缝线的5倍。术后4度为始强度的75%,6周为50%[7],可达到骨折固定的要求。显然,生物可吸收张力带可为病人早期功能锻炼提供足够的强度。随着骨折的逐渐愈合,骨的自身强度不断增加,而可吸收线逐渐被降解吸收,从时间上可完全满足骨折愈合过程。
因此,交叉克氏针加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既实现了内固定的稳定性,有利于骨折端的加压,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肘内翻的发生,又减少了二次手术的创伤,是一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参 考 文 献
[1]胥少汀.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424.
[2]徐英杰,张树伟,张子元,等.21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改进的探讨[J].中华骨科杂志,1998(8):463-466.
[3]李稔生,陆裕朴.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82(5):264-267.
[4]钟泽莅,谭伦.小切口外侧入路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J].四川医学,2007(10):1158.
[5]杨勇,王建华,邵斌等.改良张力带钢丝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其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1):36.
——以二年级师生共读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为例 【摘要】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态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语文综合素养和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过程中融入游戏精神,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提高思维深度及广度。
【关键词】
阅读游戏;“林-树”课程;拓展思维;发展性评价
【前言】
“阅读游戏”,即通过小组合作、社群学习的形式,围绕学习目标,开展的人人参与,交互合作的,具有趣味的阅读“教与学”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设计有趣的、形式多样的游戏,引导学生快乐地参与阅读,学习方法、激发兴趣,不断提升自主阅读、自我评价的能力。[1]低年段的儿童知觉的意识性和目的性都在逐步发展,在阅读的时候更倾向于浅显易懂,情节精彩,趣味性强的童话故事。成尚荣先生在《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一文中提出:教师需要走近儿童, 耐心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解决问题。阅读过程中融入游戏精神,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本学期,围绕我校“林-树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以《木偶奇遇记》作为年级组的师生共读书目,并将其作为期末课程,通过设计一系列阅读活动,带领学生逐步走进文本,与故事人物亲密交流,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一、共选适切读物,激发学习期待
低年段的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容易分散,因此选取的读物要具有吸引力。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个年段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形象性思维仍占据主体地位,他们还无法快速习得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时需本着“游戏精神”,创设阅读情境,循序渐进,让学生既乐读也会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多本童话故事,进行了作者创作背景、故事情节简介,组织学生投票表决,根据表决结果,最终选择了《木偶奇遇记》为本学期共读书目。
《木偶奇遇记》是意大利作家卡洛·克洛所著,其作品以想象夸张、情节生动而闻名。该书以主人公匹诺曹从木偶变成真正的小男生为故事主线,以夸张幽默的语言,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紧紧吸引了低年段学生的眼球。阅读活动中的主人翁姿态将有助于激励学生成为主动的发现者、探索者,激发他们的学习期待。
设计阅读游戏,提升阅读情趣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最好是把儿童的学习编程一种游戏似的,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这是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学生在课程中是主要的参与者,如何激发他们的阅读情趣,使其乐读、会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本期师生共读课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关注阅读情境的创设、阅读游戏的开发。
1.好词佳句对对碰
“佳句对对碰”,是一个佳句摘抄的游戏。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种,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低年段的学生基础能力的掌握占据重要地位。在学习阅读方法的时候,我们将策略的教授放在重要位置。二年级课外阅读要求学生培养阅读积累的习惯,能主动积累优美词句。读书笔记是读和想的产物,把那些最好的、最精彩的、对自己最有用的部分记下来,可以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使阅读更加深入,提高阅读的效率。[3]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笔记样式,发挥自己的绘画优势,给读书笔记“添砖加瓦”。本期共读书目《木偶奇遇记》的读书笔记共计五份,学生完成后自主将笔记装订成册,设计封面封底(如图)。
2.我是小小漫画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语文园地中有看图讲故事漫画《父与子》,学生已逐渐了解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并且已习得一系列观察漫画及讲漫画故事的方法。本次课程中,我们及时把握住了这个“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根据情节来画漫画。看似简单的绘画过程,实则会让学生的复述、表达能力得到很大的锻炼。 3.英雄人物榜
精彩的故事情节离不开正反人物的演绎。《木偶奇遇记》中人物的形象生动,每个人物在丰富精彩的寓言故事中活灵活现。低年段的学生在读这么生活的故事时会人物的正反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例如故事中仙女和杰佩托,是很明显的正面人物。他们真诚善良、忠厚老实。而狐狸和狼是反面人物,做了不少坏事。而正面人物的品格及其英雄事迹时有典型的教育意义的。因此我们让学生们把他们所知道的关于这个故事中的正面人物的信息和细节画出来,然后完成一张“英雄人物榜”。任务完成后,班级里组织了一次以“我要做英雄”的主题讨论。学生讲述着眼中的英雄人物,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更有学生结合实际学习生活,积极阐述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像《木偶奇遇记》中的杰佩托一样,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得到更多正能量的启迪。
4.游戏棋盘步步为营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关注的更多的是情节是否生动,插图是否精彩,而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则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发现及体会。但这不是一个机械式单线授受的过程。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中有一课指导学生做游戏棋盘。对此,我们进行了学科整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照飞行棋来做做《木偶奇遇记》的道德棋盘,即以匹诺曹的行为对错来设计骰子的六个面,掷到正确的行为即前进相应棋格数,错误行为即后退相应棋格数(如图)。
除以上游戏活动外,结合低年段儿童的认知接受特点,我们还设计了学生动手设计人物书签、故事接龙等阅读游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增加积累、理解故事情节、增强是非观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中获得有效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强低年段儿童的阅读兴趣并让激发其主动阅读、主动学习语言文字的愿望。
搭建分享平台,拓展思维深度 在游戏中获得阅读的体验和能力,这个过程应该是一种活泼有趣的教学与活动结合的形式,它有清晰的、层层递进的学习目标,并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读完《木偶奇遇记》后,我们设计了一定的拓展环节,带领学生走进不一样的《木偶奇遇记》。在此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的迁移、阅读思维的拓展。
1.分组演出,提升综合能力
在本期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游戏情境中学生很乐于进行阅读思考。由于低年段的儿童形象直观思维比较强,自我意识逐渐开始发展。因此,当阅读完整本书后,我们设计了演情景剧的环节。每班分成若干小组,成员之间合作编剧本、制作道具、排练、表演。这一过程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很大提升。具体表现在: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通过故事的加工创造,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准备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通过表演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产生分歧时,通过自主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合作及集体意识。
积极辩论,明辨是非观念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书本中的知识往往深信不疑,缺乏独立的思考。对于《木偶奇遇记》的主人公匹诺曹,低年段的学生会片面对他定性为顽劣不堪、不爱学习等。然而故事中的匹诺曹经过一系列的奇遇,最后变成了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为了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增加思维厚度,我们开展了以“我心中的匹诺曹”为主题的辩论会。在这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最后引导学生关注匹诺曹内心世界的成长,带着辩证的思维去评价匹诺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知错就改;通过学习能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慧的道理。通过对匹诺曹性格的多元解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变得更加深刻。阅读活动的拓展,能促进学生进行多元积累。学生通过分享交流,让智慧的火花得以碰撞,阅读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吸纳思考,优化视野结构
有效的阅读是一个先“读薄”再“读厚”的过程。由《木偶奇遇记》改编的电影、音频资源较多,我们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版本的资源进行分享。通过观看多版本的电影动漫、听故事等,引导学生比较异同,说说自己喜欢的版本及原因。通过这一吸纳思考的过程,使得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也在学生心里埋下一颗比较思维的种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教学应是开放的、整体的、综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景,对感兴趣的人物和时间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本次师生共读《木偶奇遇记》课程,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身心发展及年段特点,开展多元阅读游戏。这不仅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更让学生会读、乐读。
4.量化评价,关注过程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而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了量化评定细则,使评价主体多元化。为了确保在评价过程中有据可依,我们在每项活动开展前对评定细则进行了量化(如图)。学生根据评定细则完成相应任务,能提高完成的质量,也在一种有效的自我监督。
在课程尾声,我们根据评分表授予了表现优异的学生“会讲故事的匹诺曹”“会画画的匹诺曹”“会积累的匹诺曹”“会表演的匹诺曹”等多项荣誉。除单项奖外,我们还设置了综合奖,根据综合等级评选出十五位“全面发展的匹诺曹”。通过评价评奖,学生本次课程的成果得到了展示和肯定,也体现了课程的完整性。
现代课程评价理念提倡发展性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关注阅读活动过程中的生成。此外,在评价主体方面,应将师生评价、自主评价、生生评价有机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变得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孙丹.小学语文“悦读”游戏的开发和实施策略的研究[D] [2] 陈迎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游戏策略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7.10
怎么开发儿童智力宝宝长大了聪不聪明,其实从小的时候其最好就开始锻炼,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如何开发儿童的智力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如何开发儿童的智力
(一)丰富知识,开拓眼界
智育包括发展智力,掌握知识技能两方面。单纯灌输知识,机械地背,容易抑制学生智力的发展,如果不从掌握知识技能和活动来发展力,搞什么单纯的智力训练,也只能是一种训练的游戏,没丝毫的价值。
因此,要发展智力,必须正确处理智力与知识的关系。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掌握知识的过程,智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草之木。例如,狼孩,因没有掌握人类知识的过程,所以不具备人的智力,他有狼一样的生活能力,却不具备人的思维能力。
又例如一对双生子,出生后不久,一个生活在密林中,一个生活在大城市。他们长至四岁左右时,林区的孩子来到城市,此时对他们进行智力测验,结果林区的孩子身体强壮而智力差,因为林区的孩子接受文化科学知识少。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智力能否顺利发展,还要看给儿童传授知识是否全面,方法是否得当。
如果仅仅引导儿童(学生)片面地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知识,则不仅不能促进智力发展,甚至会妨碍智力发展。有的孩子学会了加、减、乘、除及乘方、开方运算,但不一定表明是智力高度发展。
因为这是一种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熟练运算。中间缺少创造性和思维成分,只是一种主要靠记忆和熟练完成的技巧。如对一个6岁的儿童进行测验,可以说明这一点。
他可以做多位数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在符合速算法则的范围内,计算速度很快,超过具有大专程度的人,但给他一张同年级学生其末考试卷,其答卷速度和同年级的优等生差不多。对他进行记忆广度、图形知识、智力游戏等测验,成绩和同龄儿童基本一样。综合各项指标说明,该儿童只是在算术方面接受了大量速算法的训练,表现异常,在其他方面与同龄儿童差不多。
由此可见这种训练对智力有好处,但长期停留在这一点上,不仅不能促进智力发展,而且会形成智力发展的障碍。如有一个11岁男孩子随时给他1880~1950年时期的任何一天,他能立即说出是星期几。他的加法更惊人,10到12位数相加,只要数字一念完,他马上就能说出答数。但他的一般知识却不如同龄儿童,许多诗句倒背如流但不知意思,他不能进行逻辑推理,涉及到抽象概括的事,他就目瞪口呆了。
另外传授知识不得法,也会成为智力发展的障碍。如死记硬背,“满堂灌”,“填鸭式”的方法,都会成为智力发展的障碍。当然,练习甚至背诵也是很重要的,但必须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在背诵中要注意材料的逻辑加工,内在联系,更好地发展记忆力,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引起智力的量变和质变。
智力和知识截然不同。不能以掌握知识多少作为衡量智力高低的标准。知识的掌握依赖于智力的发展水平。如25+18=?有的孩子用(25+15)+3=43来计算,有的孩子用数手指头的办法计算,有的孩子利用实物符号计算。虽然答案一样,但智力大不相同。
智力的形成比知识的掌握要慢得多,智力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而知识技能完全是后天学习获得的。智力发展有一定限制,到一定时期停止。有的认为16岁是顶峰,有的则认为可达30岁。知识的掌握是无限制的,智力发展停止了,知识可在智力停止发展后不断获得,智力不能传授,而知识是可以传授的。
(二)发展幼儿的语言
语言是人思维的物质外壳,它调节支配着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发展。没有语言的发展,就没有人的心理发展,更谈不上智力发展。1~6岁的儿童是口头语言逐渐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有作为的科学家、艺术大师、文学家等,都有良好的语言训练。如法国的法学家威特、大诗人歌德,都是在5~6岁前接受3~6门语言训练的,在此基础上启迪智慧,后来才成了不平凡的人。
(三)利用多种艺术形式启迪孩子的智慧
音乐、美术、故事都是具体形象的教育,它生动、活泼、有趣。孩子喜爱它们,它们是发展儿童智力的最有效方法。
(四)游戏是儿童智力开发的手段
游戏能使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勤用脑、会用脑
人脑是人的心理器官,是智慧的物质基础,智慧与心理不能自然产生,需人坚持不懈地学习。大脑皮质细胞有特异功能,一定数量的神经细胞往往构成好似“0”形的神经环路,许许多多神经环路组成相当复杂的神经网络体系,脑就通过这些网络体系实现它的功能。脑子里的神经环路,极少数是先天建立的,绝大多数是靠后天勤奋学习,实践建立和巩固的。因此,早用脑、勤用脑能促使神经环路功能的建立、强化和巩固
儿期智力发育的特点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2至6岁是儿童前运算思维发展阶段,具有如下特点:
1.符号思维:用一个物体代替另一个物体
孩子把矿泉水瓶贴到脸上,假装给妈妈打电话,这是用矿泉水瓶替代了手机。这种行为就是最基础的符号思维,是儿童思维能力的一个革命性演变,进而将实现用文字替代具体事物。
2.守恒
一块正方形的橡皮泥,当把它捏成圆形,孩子认为橡皮泥的大小改变了。皮亚杰认为在幼儿期儿童无法理解守恒,即正方形的橡皮泥和圆形的橡皮泥只是改变了形状,而体积并未改变。
3.泛灵论
孩子会对布娃娃说话,这是因为孩子认为布娃娃是有生命的,不仅是布娃娃,幼儿期的孩子认为所有物体都是有生命的,这就是泛灵论。
4.词语、文化和数学
1个西瓜,2个苹果……这时的孩子开始记录数字,进而开始理解时间,知道晚上8点要睡觉,早上7点要起床,再进一步理解顺序,跑在最前面的人是第一名,跑在最后面的是最后一名。
如何开发儿童智力
01
配对游戏
孩子1岁半时就可玩配对游戏了:摊开几张字母卡,让孩子将2张相同的字母卡配对。如果孩子把外形相近的2个不同的字母混淆,大人可在纠正的同时形象地指出它们的区别。如,在解释字母B时可将其描绘成宝宝的一只耳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将配对游戏发展为“归类游戏”。如:可要求2周岁左右的孩子将不同姿势的同一种动物的图片配成一对。
02
观察云朵
在晴朗的天气里,带孩子观察天上的云朵,启发孩子将不同形状的云朵看成动物、仙女、天使等。日本人普遍认为,这是最简便的利用大自然锻炼儿童右脑的好方法。
03
仰望星空
孩子仰望星空,讲述“牛郎织女”类的神话传说,同时还可以要求孩子张开想像的翅膀,自己编织有关月亮或星星的故事。专家认为,想像本身就是一种“右脑体操”。
04
以小猜大
遮住孩子熟悉的动、植物图片的大部分,让孩子猜测这是什么动物或植物。这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推断能力。
05
多用左侧
由于身体左侧部位的活动主要是由右脑指挥的,多用左眼、左耳和左手就意味着锻炼了右脑。不妨让孩子多多训练“左视野”;左耳戴耳机听音乐或故事;有意识地用左手拿东西、做事等。
06
综合刺激
视觉、听觉和语言的“综合刺激”特别有助于开发孩子的右脑。幼儿园老师常常利用多媒体,在1小时内接连不断地给孩子看昆虫、鲜花图案等,其间穿插儿歌、外语、故事等语言刺激。不过,“综合刺激”须分成若干小单元(如每次3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因为幼儿难以对长时间的相同刺激保持兴趣。
07
经历新鲜
尽量不要让孩子老走同一条路、老看同一本书、老跟同一个小伙伴玩。送孩子上幼儿园时不妨有意改变路线,为孩子选择的图书不妨种类多些,努力创造条件让孩子有机会结交各种性格和爱好的小朋友。新鲜的经历对激活右脑功能好处多多。
08
重视才艺
培养孩子在棋类、乐器、绘画、插花、折纸等方面的才艺,也是一种积极的开发右脑的活动
学生的学业成绩一直都是家长、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在国外,对与此相关问题的探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早在上世纪初就展开了学术研究。在我国,最关键的一个事实是每年的高考和中考制度都把学生的学业成绩放在了第一位。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业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能否继续升学或深造的唯一参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学生都投入了相当的精力和时间,但良好的愿望和投入不一定都能得到满意的回报,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受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影响。家庭是影响子女学业成绩的第一重要因素。学生学习成绩的首要基础就是智力水平,而智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同时,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培养和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学生学业成绩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更需要对此做进一步研究,从而用于指导实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把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笔者检索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资料,发现当今对于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因素所做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智商及其影响因素。(2)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①将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相关分析;②将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影响。(3)也有学者通过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调查,来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
1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研究
学者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依据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排列比较,结合教师和学校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定位,分为诸如好、中、差等数个等级。研究对象包括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及其他类型的学生。研究结果发现,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性别上的差异,女生优于男生,小学生在这一方面则无明显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习成绩间的差异无显著性。但有文献报道[1,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智商存在差异,独生子女的智商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的智商;单亲子女与非单亲子女学习成绩间的差异有显著性,单亲子女学习成绩低于非单亲子女[3]。
2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
近年来,诸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找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学生智商学业成绩的基础就是学生本人的智力发展水平,而我们通常会用智商来进行衡量,在对智商进行调查时,国内学者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婴幼儿和小学生。儿童的智力因素是影响儿童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对智力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学习成绩优秀组在智力水平上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流体智力水平对优秀儿童起关键作用。流体智力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而取决于个人的禀赋,先天的智力潜能是其获得优秀成绩的基础。
在进行婴幼儿智商调查研究时,能够采集到数据的机构主要是幼儿园以及妇幼保健院,这两类机构较易获得研究的样本和数据。国内采取的研究方法是:一方面,在医师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智力量表对研究对象的智商进行测试,所使用的智力量表主要包括《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希内学习能力测验》、《Wechsler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等。另一方面,获得研究对象的个人以及家庭相关资料,接下来采用单因素分析,对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从而筛选出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的主要因素。对婴幼儿智商的分析显示,我国婴幼儿的智商呈正态分布,符合智力发育规律。但有研究显示,我国儿童智商中上者明显多于智商中下者,男女之间智商差别无显著性。而不同年龄组儿童智商各不相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智商值逐渐增加。儿童的智商不完全取决于遗传因素,它与后天的教育、环境因素也密切相关,包括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养育方式等。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与母亲的接触最密切,母亲文化程度越高,越能科学地引导幼儿学习更多的知识,幼儿智力就越高。不同学校和师资水平、教学方法可影响儿童的智力水平,教育设施优越、教学方法先进、师资水平高则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父母职业对儿童智力发展也有影响,父母从事相对稳定的工作,生活时间相对规律,有一定的业余时间,就拥有较多的时间能够和家人在一起,从而为孩子创造较好的智力、语言、运动、社交环境,反之则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作用。与婴幼儿相比,针对小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多,同时也有一部分是关于初中学生的研究。各年级学生的智商也呈正态分布,年龄因素在言语智商方面有一定的显著性,而性别因素在操作智商方面有一定的显著性。同时,环境是影响学生智商发育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早期教育能够很好地促进中小学生的智力发育,进而提高其学习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在对中小学生的研究中开始出现了对智力低下儿童的研究。武桂玲等所做的研究发现,儿童智力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前提,生活环境和教育是智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父母教育方式的不一致性,学前未经过讲故事能力训练,生活无规律和母亲文化程度低是造成儿童智商偏低的主要家庭因素。同时,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智力水平也有差别,独生子女的智力水平总体来说优于非独生子女,主要原因可能是独生子女在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相对存在着优势。另有研究显示,总体上反映数的概念、知识兴趣范围、想象力和抓住线索能力等智商分项对儿童智商影响较大,而反映抽象、概括能力和社会适应、道德判断能力等智商分项对儿童智商影响较小。
影响学生智商的社会因素主要是由学校提供。有研究表明,师范学校学生智力水平与普通学校学生智力水平有明显差异,师范学校学生的VIQ和FIQ明显高于普通学校的中学生,这充分说明环境是影响学生智力发育的重要因素。
2.2学生个体的其他因素除智力因素外,学生个体能够影响学业成绩的其他因素包括学生人格、读书态度、学习自觉性、学习方式等。学生人格中的合群性(A)、聪慧性(B)、独立性(Q2)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兴奋性(F)、世故性(N)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儿童行为问题总分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学生的读书态度、学习自觉性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两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学生的平时表现是学习成绩的间接反映,良好的学习方式十分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有调查也发现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性别相关,女生优于男生。
2.3家庭因素家庭环境中首要的因素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在这一问题上,不同的学者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也有一定的差别。在统计父母的教养方式方面的数据时,所采用的主要的方法是问卷法,使用国内外信度和效度都较高的问卷,如《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在对父母的教养方式作出评价后,将其与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相关分析显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优差生的父母教育方式有显著性差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父母多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育方式;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父母用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的教育方式较多。即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善于理解的教育方式呈正相关,与父母的拒绝、否认,严厉、惩罚的教育方式呈负相关。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的危险因素之一。父母的文化程度较高的子女学习成绩也较高,母亲的文化程度在影响子女的学习成绩中占重要位置[3]。研究还进一步显示,不仅在遗传方面,而且在儿童后天培养中,母亲智商都对儿童智商起着关键的作用。
生活水平也是影响学生智力水平进而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济南市学龄儿童的调查显示,若学生的生活水平较好,父母文化程度较高,则其智商水平较高;若学生生活水平较低,父母为工人阶层和个体商贩较多,则其智商较低,而智商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中不只是简单的听听,要科学地选择音乐的素材与教育的方式方法。有效地调节他们的兴趣与专注度,真正地能听进去、感受到、参与了音乐的完美过程。
一、多种感官协调,使音乐教育不是独立的教育
有些歌曲形象鲜明、生动、呼之欲出,具有很强的视觉联想效果,因此比较适合用绘画手段反映歌曲的表达内容,辅助教学。比如《小小牵牛花》、《八只小鸭》、《春来了》的教学,让儿童听、画,根据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加入自己的想象画出来,使儿童不只是听了还动手画了,加强了对歌曲的理解。幼儿可以通过线条、色彩等简笔形式表达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二、用表演伴随音乐开发幼儿的丰富想象力
还有很多儿童的歌曲可以有动作的参与,会极大地提高幼儿歌唱的兴趣,鼓励幼儿从实际的音乐中获得节奏的印象、经验、逐步形成节奏的内心感受,使节奏活在身体里。这一过程要结合各种活动形式。比如《跳绳歌》、《数鸭子》等,让儿童在听歌曲的同时去表演更好地对歌曲进行理解表达。因为爱动是儿童的天性,那么在音乐中去动,可以更好地让儿童动的有节奏、有美感,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三、把音乐变成故事与童话,激发学生的想象创造
音乐的歌词有的就是在述说一个故事,老师可根据歌词把歌曲改编成故事或童话,让幼儿在听故事中想象,加强幼儿的记忆与理解。比如《刺猬背瓜》、《敢问路在何方》等。这样就把学生感到枯燥的音乐变成了感兴趣的儿童文学了。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试着说说对歌词的理解,简单地说一说,逐步到连成故事。
四、充分运用辅助手段,增进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幼儿时期是人类大脑成长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幼儿时期,教师和家长要密切关注幼儿的成长。而美术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成长。本文从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作用以及策略三方面来探讨幼儿美术教育与幼儿成长。
一、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形、有色、有情节的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的过程,是一种感受、思考、幻想相结合的活动,对幼儿能力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对美术部分的阐述:“在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等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美的欣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1.幼儿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幼儿美术教育把培养全面发展的、独立完整的人作为根本目的,它重视发展幼儿的感性认识,保护生命的活泼和原创力,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天然的联系。没有美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美术教育在开发潜能、培育智能,发展创造力及形成和谐的个性方面,有着不可估计的价值。
2.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开发儿童智力,促进儿童智力发展
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认为,儿童绘画可以被当作我们检验儿童智力发育状况的参照物。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需要双手、脑及身体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有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认识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认识与表达事物的能力,还要耐心、恒心,以及快乐的心情和对美的体验,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而这一切正是早期智力开发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进行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很好地发展幼儿的智力。
3.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一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力潜能,只要得到适时而科学的开发,都可以成为高创造性的人。通过美术教育挖掘幼儿的创造力,使每个幼儿能画、会画、想画、创造地画,这对培养高素质儿童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幼儿的这种创造能力,就有可能使他们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自己未来和人类美好明天的创造者。
4.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在美术活动中,观察是幼儿创作的基础,他们在活动中所能表现的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对生活的感受。孩子们作画,通常都是经过观察以后才进行的,要让孩子们学着在观察的基础上去画画。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而从小培养孩子观察的能力,就犹如给予他们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让他们走进知识的宝库,这种能力是极其宝贵的,对幼儿的终身学习会有很大的益处。
5.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创造力是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集中体现,但它离不开想象力的支持。可以说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就无从谈起。每一幅幼儿的绘画作品,都又其想象的成分,对于还未涉足社会的幼儿来说,一切都来自于想象。洪红说:“没有比绘画更能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梦想的彼岸。”绘画能够更自由、更直接地表达出孩子用语言不能表达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和自己内心的感情。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用自己的思维,新组织、加工、重建生活中所见的形象,异想天开,变化无穷。
6.幼儿美术教育能促进幼儿操作能力的发展
幼儿是喜欢摆弄的,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操作性强的环境中,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操作活动,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
7.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塑造儿童良好个性
如今的美术教育已不是过去的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幼儿美术教育以它独特的方式发挥其发展和完善人格以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从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儿大胆、主动、热情而敏感,有的则呆板、懦弱、缺乏独立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美术作品,去有意识地诱导、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8.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其他作用
美术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交往与合作的能力,通过集体作画让幼儿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和合作。另外,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绘画的训练和学习,可以有序地培养孩子的耐心、自我控制的约束能力,调动多种因素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美术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让幼儿学会爱父母、爱别人,不仅仅以自己为中心,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和良好的品德。
三、如何开展幼儿美术教育
1.创造轻松愉快的绘画氛围,诱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儿童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儿童创造自由表达,自由探索,自由创作的机会,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2.走出教室,多看、多听,积累生活感受,提高观察能力。鼓励儿童自我发现,自我创造,培养儿童的学习主动性。
3.用儿童喜爱的文学形式进行欣赏活动,并让幼儿用绘画形式反映故事情节,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引导并评价幼儿的美术创造活动,在孩子中间多比较,加强孩子之间的交流。让幼儿大胆表述,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5.把多媒体技术引进美术活动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
6.对儿童的作品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学习的信心。在美术活动中要强调个性表现,欣赏儿童美术作品,并给于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
四、总结
对于幼儿来说,美术是他们认识世界、表达对世界理解的一种手段,其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儿童的发展,提高儿童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悟。作为成人,应创造机会让孩子进行这样的美术活动,先通过观察,然后让孩子在想象的海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真正实现幼儿美术教育,真正促进幼儿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周艳秋.美术教育对儿童成长所起的作用研究[J]美育,2007(07),第118-122页.
[2]孙丽华.论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J],新发现(教学交流),2008(3),第77页.
[3]夏素梅.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学前教育),2008(1)第44页.
锻炼五官 人是通过五官来认识世界的。孩子的视、听、嗅、味、触觉愈发达,认识世界的能力就愈发展。因此,要尽早给婴儿提供声音、形状、颜色、气味等各种刺激。一般来说,可以为一、二个月的婴儿多创造昕、看、摸的机会;给三个月以上的婴儿每天听2、3分钟柔和的音乐,并在每月变动一次乐曲,逐渐延长听音乐的时间(视婴儿兴趣而定,最长可达10分钟),可随乐曲节拍摇动孩子的双手或身体。要有计划的让婴儿看不同颜色的东西,抓摸发响的玩具,注视东西的移动,以训练婴儿感觉的灵活性。还可以在墙上贴些图画,指点让孩子认识,然后只讲东西的名称由孩子看或指出。
训练动作 婴儿的神经,肌肉、骨骼是按从头到脚、从内向外的顺序逐步成熟的,因而动作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从抬头、翻身、坐、爬、站到走、蹲、跑、跳,从无目的地挥动手臂、抓握、拇指与食指配合的拿东西到学会用匙、端碗、推车、握笔,每一新动作的掌握都在智力发展上前进一步。
父母不能抑制孩子好动的天性,而是要略为提前地为孩子各种活动创造机会。从婴儿一个多月起就可以让孩子握住成人的拇指,成人轻握孩子手腕,作两臂前举、平举的动作,再握住孩子的两脚作上举的动作,各二次;五、六个月的婴儿,可以让他抓住成人的手站很短时间,或作跳跃动作,每天练8~5次。孩子会站以后,让他扶着东西,推着板凳开始学移步;会走以后,可以通过游戏让他练习拍手点头踏脚,作小鸡下蹲啄食、学小鸟飞等,促进手脚协调的运动。
婴儿学动作有一个练习的过程,成人不能性急。可以在8、4个月婴儿的床头挂一些鲜明或发响的玩具,引起婴儿的注意,当他偶然用手碰到或抓着了用嘴咬时,便得到了手指及嘴部触觉的兴奋,以后一看见东西就想抓,多次抓握的成功,便会产生有目的地一抓就牢的眼手协调动作。这种练习很有意义,从来很少练习机会的婴儿可能到8个月左右还不能眼手协调地抓握悬挂着的玩具。走路也是这样,由于婴儿体质的强弱和练习机会的多寡,独立行走的时间就有早有晚,父母要耐心鼓励,用游戏的方法启发婴儿学走,而不要强迫叱责。在保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父母应当给孩子在阳光、空气下充分自由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爬、走、追、跑,养成活泼的性格。反之,久坐不动的婴儿,手脚迟笨、目光呆滞,容易哭闹和发育不良。
尽早教说话三个月的健康婴儿就开始会咿呀发声,六、七个月已经能模仿说一、二个字音,听懂一些简单的话,一岁多的婴儿会说不少生活中常用的词,如“帽帽”、“亮亮”、“”之类,能知道自己的名字,会称呼成人,还会把语言和具体的东西联系起来,会指点娃娃的眼、耳、口、鼻的位置,说出玩具的名称。因为一岁半到两岁的孩子学说话的积极性特别高,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教他适当的语言,如。“看!白饭、青菜、肉,宝宝快来吃。”“你的小手在哪里?伸出来给妈妈看看”。同时,尽量让孩子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而不要用哭声和动作代替语言。可以常常向孩子提问:这是什么?××在哪里?不会说的话,让孩子跟成人模仿一遍,千万不要迁就孩子,猜测他的意图,使孩子不能多练习。在两岁前,成人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因此要提倡讲普通话,说话时要口齿清楚,发音正确,语句连贯。对孩子口吃或发音错误,不要感到好玩而学着讲,要逐步给以纠正。父母要注意丰富孩子的词汇,帮助他掌握对成人的各种称呼,物件和动作的名称、以及一些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颜色等)、量词(一双鞋、一条裤子、一件大衣等)等。在发展语言的过程中,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也可以得到发展。
人的创造精神的造就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多方面综合培养的结果。尤其对青少年学生,富于启发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促进创新人格的形成尤为重要。
美术教学属于美育范畴,是美育的重要途径。美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陶冶情操,形成完美的人格。美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创造美”,这与当前的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一致性。
美是有着情感性的,是灵动的。审美主体由于历史、民族、文化、修养、心理、情绪、环境与体验的种种差异,对美的感受、认识和创造欲望也因此而千差万别。这既决定着表现美的多样性,也决定着创造美的丰富性。因此,对美术教育来说,这里蕴含着极为广阔的实践开掘空间。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育思想是“教师中心论”。即把教师放在教学的主要地位,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儿童则处于消极从属地位。如儿童美术教育多局限于课堂教学,儿童按老师示范画临摹,单纯进行技能训练。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儿童创造性与创造思维的发展。所以,培养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是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讲改为主导,以启发引导为主。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儿童的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进行开放式、启发式教学。鼓励儿童大胆探索,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对促进儿童智力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二、启发训练儿童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作思维能力是创造的核心,是思维的最高境界;启发儿童的想象和创造力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到户外“儿童乐园”活动,或打雪仗、堆雪人、讲故事、唱歌等,这些生活中的游戏大大增加了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力和绘画兴趣,使学生在玩的乐趣中构思出一幅幅活灵活现的、有故事情节的幼稚可爱、忠实于自然的新奇画面。
例如,以“种太阳”这首歌为题材教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结合歌词内容中的太阳、南极、北极、北冰洋、冬天、夏天等内容,在老师肢体语言的启发下让学生联想太阳是宇宙万物生长之本,夏天百花盛开、树木茂密,地面如同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冬天的雪景晶莹剔透,南极的企鹅憨态可掬,北极的熊又是那样的可爱,就像放电影一般。这种贴近自然,富于变化和色彩感染的教学思路,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创造热情,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充实扩大了画面内容,训练儿童发散性思维,“同中求异”使儿童思路灵活、开阔,促进了创作思维的发展。
在美术学习中,观察、描绘、加工、创造所需要的素材直接来源于自然和社会。高山大川、奇花异草是大自然神工鬼斧、天造地设的创造物。人化自然是人类巧夺天工、奇思妙想的智能结晶;社会中异彩纷呈的万千事物更是人类科学思维和艺术构想的产物。美术教学所传授的内容无不和吸取大自然的营养与人类的创造的能力有关。
在《春天的色彩》这节课中,我打破传统单一的示范画临摹课堂教学模式,把绘画和优美的大自然风景摄影图片、动物图片等资料让学生欣赏,并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有趣的声调来吸引、启发、诱导学生。春天一片生机勃勃的嫩绿,杨树、柳树新叶圆圆的形体,正在伸展它美丽的身影,花坛里那毛茸茸的嫩叶摇摆着,仿佛无数只热情的小手,在向你招手致意。各种各样的树木都穿著绿装披着融融春光,在绿色的地毯上迎着悠悠的春风翩翩起舞。黄色的迎春花早也等不得了,仿佛急不可待地告诉人们春天到了。成群的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着采蜜。天空是那样的蔚蓝,河水是那样的清澈,芳草是那样的鲜美,阳光是那样的明媚,春风和煦,森林茂密。以故事、图片的形式将学生带进故事中去,到自然中去自由联想,并引导学生用丰富的技法表现出来。通过“自由的我”无拘无束地把心灵中所想的美好的事物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便出现了一幅“生动鲜活、情趣各异”的儿童画。在这样的艺术教学中,儿童的天性被诱发出来,在一定的环境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长,使儿童的审美力、敏感力、观察力、创造和道德情操能够健康发展。
In recent years, interest in design in the children' s clothing has become a new trend.This paper start from the various stages of children psychology, profoundly read the applying of the interesting design element in thechildren' s wear and sum up the method in it to be better applied to children' s clothing.
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时,人们受教育水平、审美能力也相对比较薄弱,大部分童装仅仅以保暖为目的。如今,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素质在不断提高,尤其中国加入WTO以来,更多的资源不断流入国内,人们的思想也得到了很大的解放。童装正由一种以保暖为目的的物品转换为以儿童心理为基点,以开发智力、提高审美、防寒保暖等多种目的为一体的综合体。
一、趣味性童装设计的重要性
近年来,趣味性设计被人们在各种领域提及。Betsey Johnson因其设计的服装能使人开心而著名,2009年获美国国家艺术会终生成就奖。一家著名时装杂志的编辑评价说:“她是真正的美国原创艺术家,她是第一个将趣味性带入时尚的美国时装设计师。”在各大知名品牌近年来产品结构的变化中可以看到,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好玩、有趣”类产品已经成为重要的环节。服装产品一方面在内在上侧重于环保、科技含量的深层内涵,一方面在显性的特征上转向符号化、休闲、能够愉悦身心、不带来任何负担的娱乐化产品。不难看出,趣味性设计成了近来服装行业的一种新趋势。
童装中的趣味性设计是指在童装中加入具有趣味性的元素,如在造型、款式、图案等方面,最终产生一种吸引儿童眼球、开发儿童智力、提高儿童审美的效果,它是建立在儿童心理特殊性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儿童是通过周围的人和事物来认识世界的,因此童装设计中运用趣味性元素大有意义。一方面,趣味性元素可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增加儿童对于产品的认知度,对于产品的营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趣味性元素在某种程度上传递了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开发儿童的智力,增强儿童的记忆力。另外,趣味性设计元素对于提高儿童审美、增强儿童想象力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儿童时期是指从出生到 16 岁这一年龄阶段。根据其生理特点和心理特性的变化,可以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少年期。
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到 1 周岁,这个时期基本处于躺坐阶段。其心理特点是缺乏体温调节能力,易出汗,排泄次数多,皮肤娇嫩,心理容易接纳明亮的颜色。1 ~ 3 岁为幼儿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于醒目的色彩和活动的东西极为注意。4 ~ 6 岁为学龄前期,这个时期的儿童服装也是进行趣味性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设计师应根据这个时期的儿童心理适当的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通过设计他们的穿着打扮,对他们进行美的启发和引导,逐渐形成儿童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6 ~ 12 岁为学龄期,这个时期的儿童逐渐脱离了幼稚感,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判断力,但尚未形成独立的观点,渴望模仿成人的装束和举止,活动力极强。13 ~ 16 岁的中学生时期为少年期,这是少年身体和精神发育成长明显的阶段,也是少年逐渐向青春期转变的时期。这时期的儿童在心理上很注意自身的发育,情绪易于波动,喜欢表现自我。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对于儿童服装中的趣味性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三、从儿童心理出发解读童装中趣味性元素的运用
趣味性元素在童装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可以从童装的款式、图案和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解读。
1. 款式
款式是服装的内外部样式,是指从造型角度呈现的构成服装的形式,是进行服装设计的主要内容。款式设计包括外轮廓、内部组织结构和部件设计等。在童装中,部件设计应该是进行趣味性设计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我们通常可以看到的虎头帽子、心形口袋、蕾丝花边等,这样的例子在童装中举不胜举。也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使童装设计的信息传达更加生动传神,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仿生设计就是部件设计的一个体现(图 1(a)、(b)为仿生设计的童装,图 1(c)为仿生设计的儿童睡袋),它是指对服装的各要素(款式,色彩,面料,等等)及各服装部件和细节模仿自然界生物体或生态现象某一形象特质而进行的设计。因为有许多动物在生活中是人们的宠物,它们的形态非常可爱,让主人喜爱和感兴趣。如女童的蝴蝶装,不仅能生动营造儿童特有的纯真感受,还能教孩子学习有关蝴蝶的科普知识,让儿童能感知蝴蝶的美丽,培养儿童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喜爱昆虫、动物,既美观实用又富于趣味性。仿生设计造型手法,不仅具有独特的装饰作用和趣味性,而且有助于孩子认识美好生活。
2. 图案
趣味性的服装图案是人们在服装上通过有趣的纹样色彩来形成标志性特征,它的作用是使服装更加美观,同时也使人们在选择服装时有了一定的自我空间。
在趣味性设计图案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例子当属童装中卡通图案的运用。如世界知名儿童服装品牌米奇妙就是以米老鼠、唐老鸭、布鲁托等卡通人物为设计主题的的儿童品牌,其图案围绕着机智勇敢、活泼善良的米奇和它的好朋友们身边发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而设计,带给小朋友全方位梦幻般的感觉,成为儿童用品世界中的佼佼者。
3. 加工工艺
工艺元素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比较常见的有辑线、褶裥及省道的处理,此外还有各种印花、烫钻、刺绣等装饰工艺。这些工艺使童装闪耀出耳目一新的光彩,表现了统一与变化的情趣美,使得作品达到了完美的艺术效果。
下面就以刺绣为例简单介绍一下童装中刺绣的趣味性设计。在所有的童装刺绣工艺中,最常见的当属贴布绣。贴布绣也称补花绣,是一种将其他布料剪贴绣缝在服饰上的刺绣形式。贴布绣绣法简单,图案以块面为主,风格别致大方。例如2008/09春夏韩国童装ping kids就有许多趣味Q版贴布绣款式,简单的T恤额上绣以各种小猪、小熊、小兔子以及各种花卉等自然形态的图案,里面加以填充,使图案更具立体感,这些装饰都使得简单的T恤趣味十足(图 3)。
四、结语
目前儿童服装的设计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设计产品并没有很好的运用趣味性元素,即使用到了也只是简单的模仿,比如运用卡通图案,各种造型的口袋、领子等,这些设计都缺乏创新和灵气。这些问题都说明趣味性设计还有待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