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范文

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

第1篇: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范文

在他看来,未来的一个方向是大数据分析。“很多数据都是没价值的,特别对于传统产业。现在要解决的是信息数据深度分析过多的问题。”

据悉目前信息的数据类型复杂多样,包括行业数据、LBS (Location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数据、网络图片数据、交易数据、语音数据、文档数据、网络视频数据、可穿戴设备数据、大街小巷的摄像头数据等等。而百度在手环、眼镜等智能硬件上收集了很多数据,却没有发现什么具体的用途。如手环虽然可以记录跑了多少步,消耗多少卡路里,却没办法预测疾病的发生。

“我们需要的是新数据。”他说。因此他认为,新一代数据收集的难点不在于制造新型硬件,而在于找到什么数据是相对有价值的。“没有找到合适的数据,过去不管产生过多少(数据),都浪费掉了。”在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数据,则需要跨领域思考的能力。而应用大数据分析也一直是以技术见长的百度公司着力发展的方向,最近他们又“培养”了一个用于深度数据分析的“小脑袋瓜”。

百度在其技术开放日上提出了“大数据引擎”这一概念。所谓大数据引擎,也称百度大数据引擎,指的是对大数据进行收集、存储、计算、挖掘和管理,并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和数据建模技术,使数据具有“智能”。这些“智能数据”可以被传统行业所利用,推动其行业升级和业务创新。

李彦宏在演讲时说,“技术创新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行计算能力不断提升和云存储等技术产品成本的不断降低,使人数据真正走到了技术变革的临界点。”

他表示,目前大家可以看到的是互联网行业正在改变传统行业、改变每个人的生活,而技术也正在改变着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行业经历了20年的发展历程,每个人都能感觉到互联网正在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当技术的发展累积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就会从量变向质变过渡。通常,人类的思维能够爿惯地想象到未来不长时间的量变过程,而很少有人能够想象到中长期的质变过程。

同时,他也对外披露了百度目前正在推进的一个名为“百度大脑”的项目,它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人脑,目前电肭的运算速度已经与一个2-3岁的小孩智力相当。“百度人脑”将百度此前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能力开放出来,主要是大规模机器学习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此前它们被应用在语音、图像、文本识别,以及自然语言和语义理解方面,被应用在不少App中,还通过百度Inside等平台开放给了智能硬件。现在这些能力将被用来对大数据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学习、处理、利用。百度深度神经网络拥有200亿个参数,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它拥有独立的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和较早的布局,在人工智能上百度已经快了一步,现在贡献给业界表明了它要开放的决心。

这个两三岁的“小朋友”是百度大数据引擎的三大组件之一,另外两项分别是开放云和数据工厂。百度希望通过大数据引擎向外界提供大数据存储、分析及挖掘的技术能力。李彦宏表示,人工智能出现已经多年,但还未真正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可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创新和产品成本的不断降低,人工智能将会逐步深刻地影响人的生活。因此企业应该为人工智能做相应的准备和创新,才能抢得先机。

同时他还表示,新的企业级软件不仅要解决内部流程,还要兼顾外部连接。“餐馆可以依靠动态的定价,让足够多的人以足够高的价钱进入餐馆。航空业、酒店业等服务型行业也是一样。”他举例道。在他眼里,用这一类软件提升效率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作为企业级软件开发出来,不光是企业内部,整个社会的效率都会有极大提升。”他说。

“这倒不是一个新东西,但是在未来会变得很新。”李彦宏口中的“新企业级软件”,并非传统企业信息化系统。在他眼里,未来的新企业级软件“不仅仅可以解决企业内部流程的问题,而且能够解决企业从内部到外部的链接问题。”

他以91无线内部使用的一款类似即时通讯的办公软件为例,这款软件可以搞定ERP(企业资源计划)的审批、报销、员工绩效考核、任务的分发……什么都能干,“把我们过去在企业里面需要买的各种各样的企业级软件都代替了”。

这样的新企业级软件之所以蕴含着巨多发的产业机会,原因在于过去很多制约这一行业发展的因素如今已经开始发生根本改变:中国劳动力成本正在飞快上升。于是,利用新企业级软件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的运营效率”。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使用习惯已经形成。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向消费主导方向转型,和消费密切相关的服务、零售等行业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机票、酒店、餐馆、歌厅等很多服务型企业,目前的运营效率是非常低的。”在李彦宏看来,这些行业亟待通过新企业级软件自我升级,由此将催生“未来五年左右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方向”。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志峰则表示,李彦宏心目中的“新企业级软件”,“是一种全面提升包括企业管理、运营、生产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效率的新模式。对正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的中国经济,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李彦宏眼中,一说大数据时代到来,就认为自身掌握了海量的数据,就明示或暗示要解决的是“信息爆炸、数据太多的问题”,其实是一种“误导”。

现有的数据应用基本停留在一些宏观层面的分析,比如预测景点游客流量、变通情况等,而“我们真正想要的数据现在还没有搜集上来”。对此,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深有同感:“目前,世界级的科技企业部投身到火热的大数据收集处理当中,但对大数据的收集不应是粗线条的,盲目的。”

对李彦宏而言,最关键的是要思考清楚在不改变用户习惯的前提下,什么数据能真正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以此为基础,“新一代的数据收集,不管是收集工具也好,或者说数据本身也好,都会有很大的发展。”对于如何收集处理有价值的新数据,李彦宏则期待“每一个行业,以及拥有行业知识、行业经验的人,来积极拥抱互联网,来跟互联网进行结合,碰撞出新的火花。”

李彦宏在百度联盟峰会上所做的趋势洞察,曾经带动了中间页、读图时代等一批产业热点,也推动了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加速融合,今年李彦宏指出的两大机会或将引发新一轮的产业热潮。

著名经济学家指出,企业级软件和大数据都不是新事物,但李彦宏对两者的概念进行了再思考和更新,李彦宏点出的不仅仅是这些领域目前存在的症结,更重要的是指明了如何解决投入和产出效率的问题,这对于宏观经济的良性运转意义深远。

在李彦宏看来,当下火热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已经出现一些畸形:都在疯狂地追求大,追求海量,数据包袱越来越沉重,但分析、挖掘的技术却还相当不成熟,海量数据的收集浪费大量资源,后期却并不能有效转化为价值。因此他表示大数据未来需求的是慢数据,具有颠覆性创造意义的大数据,其应用与操作也必将是一个慢动作。除了霸权利益、系统顽疾,颠覆性科技事物还需要攻破例如文化伦理、秩序规范等更艰难的防线。

之所以要“慢”下来,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让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大数据技术与专业知识进行更精细的对接。另一方面,手持大数据利器的互联网人要戒骄戒躁,人数据技术向商业价值的转化是需要与传统行业配合完成的,而不是简单的一拥而上“卖手环”、“存数据”就可以实现的。

第2篇: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范文

刚刚过去的2016年,中国企业的整体经营环境没有得到改善,未来除了面对寒冬,还增加了雾霾一般的不确定性。虽然政府力图重振制造业,避免产业空心化,但实体企业要转型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发展,困难重重。现实中,一路走高的房地产吸引了太多的投资,互联网带给制造企业的冲击大于融合,此起彼伏的“并购潮”也逐渐走了样。实体经济的脉搏仍在走弱,企业在纷扰中蹒跚前行。

由于房地产的金融属性不断加强,自2015年年末开始,房地产价格不断飙升,宽松的信贷和各种金融创新产品放大了投资的杠杆效应,社会资本纷纷流向收益更高的房地产领域。无论身处何种情境,人人都在讨论买了几套房,并坐等升值。离谱的是,当上市企业业绩欠佳时,卖上两套房便可能扭亏为盈。楼市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避实就虚迹象非常明显,浮躁心态使得企业普遍缺乏远见。

这种大环境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品质升级、工匠精神等,自然成为空中楼阁。中国产品品质一般,“海淘”应运而生,在消费品领域,甚至连电饭锅、圆珠笔、菜刀等日常必需品都大量从国外带回来。消费外溢使中国经济发展又缺失了一个重要的动力。只有让制造业踏实做好品质,改变当前品质洼地的困境,才能把消费者吸引回来。

此外,还有互联网的冲击。实施“互联网+”的原意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价值链的效率,然而,互联网和传统产业还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暂时对实体经济形成了挤压。互联网改变了工业化时代分工协作的专业性,品质差异不再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主要特征。电商时代,网络经济的秩序还没有形成,假货驱逐真货、劣质驱逐优质,价格高低成为市场竞争的决定性要素。实体经济要打造品牌,优化消费者体验,就要承担沉重的税负、房租、员工成本,以及消防、社保等非税收成本。

在房地产和电商的双重挤压下,家乐福、华堂等传统商超关门的消息此起彼伏。街头活跃着房产经纪和快递小哥,社区经济带给人们的情感交流和社交空间日趋逼仄。电商强调价格竞争,一些劣质品当道,使得实体企业差异化和品牌化发展的转型路径越发艰难。未来的机会将更多在B2B产业互联网领域,例如装备制造等,互联网将转向物联网,推动企业向工业3.0甚至4.0方向发展,逐步实现智能制造。

每当经济不景气,就会形成并购潮。2015年以来,全球并购之活跃令人难以想象,企业之间的合并规模超过了全球商业史上的历次并购潮。中国资本市场也不遑多让,并购浪潮正在形成,然而动力却不尽相同。

对于国有企业,受“做优做强做大”的号召,央企曾传言要减少至30到50家,合并重组过程中,企业往往身不由己,但“以大并小”肯定是最后的结局,于是110多家央企,前50家磨刀霍霍,后50家势成惊弓之鸟。合并经营的逻辑,是业务互补还是战略相关,尚不清楚,但市场机制将无从发挥决定性作用。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一些国有企业专注经营。

第3篇: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范文

美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战略,在90年代获得成功,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1995~1998年间,美国1/3的经济增长来自于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在国内总收入(GDP)4.1%的增长率中,信息产业的贡献达1.2个百分点;计算机和电信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4%。到2006年,美国将有一半工人受雇于信息产业或成为信息技术的使用者。高新技术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催生了一批新兴关联产业,如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1970年,美国每辆汽车电子装置的价值只有25美元,1990年上升到1383美元,2000年,美国汽车电子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上千亿美元。在1998年美国资本设备实际投资16.5%的增长率中,信息设备的贡献就占9.6个百分点,占总增长率的58%。美国信息产业占经济的25%,生物产业将使新经济的比重再增加15个百分点。

以美国带动的信息全球化,已经全世界达成了共识。2000年9 月在冲绳举行的8国首脑会议通过了<全球信息社会冲绳>,指出:信息通信技术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最强有力的动力之一。信息通信技术将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变革。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2/3的8个国家达成共识,要协调一致,最大限度利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成果和益处,同时要在这种革命性变化中制订信息技术的各种相关规则。

21世纪全球发展的巨大的动力,仍然来自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到2025年,全球人口将增长1/3,达到80亿,2050年达到89亿,人口老化现象将影响全世界。今后几十年知识激增和因特网将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一场真正的知识革命正在开始,知识量每五六年就增加一倍。通过实践得来的知识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本尤其受重视,它的重要性超过体力劳动、自然资源以及实物资本。富国创造的的财富都归功于人力资本。在美国高效率的知识工作者在就业者中占2/5到2025年,在新的“知识经济”中老的工业部门将降到10%的比例。

信息产业在全球发展方兴未艾。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崩盘,并不说明信息产业的失败,它可能标志着积极的转折:美国的信息产业进一步与传统经济结合,美国信息革命的进一步全球化,“新经济”将继续发展。

3。“信息高速公路”:全球化信息产业的基础

美国政府于1993年制订<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指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是一个能给用户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完备网络”。

1991年戈尔提出“建立地球村的基础结构”,1994年提出“维持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创建连接各个网络的全球网。。。。必须建成并开通一个全球性的信息基础结构(CII),为每个人提供周游世界的环球信息高速公路。通过这个网络,消息和图象能够以光速从任一大城市通往每个大陆上的任一小村庄。”

信息高速公路,是21世纪信息时代手段社会基础结构,相当于工业革命初期美国的铁路网。目前,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掌管的INTEINET网,又称为互联网,已经成为跨国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与155个国家和地区的计算机网络连接,有400多万台主机,15000万用户。它本身不是信息高速公路,但它是未来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随着微机的普及,全球上网人数以每月15%的速度增长。美国的微软,麦克考,波音公司合作,到2001年由90亿美圆发射288颗卫星,使互联网,商业,金融和互动媒体服务24小时覆盖全球。100多所大学和IBM合作,计划推出第二代互联网,比现在的互联网快100---1000倍,其能量直接为媒体产业带来革命。

互联网是社会资源大规模重组的根本工具,这种分配是一种全局式的联动,是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可避免的。最近五年美国互联网创造的百万富翁比过去五十年所有工业创造的百万富翁还要多:在1992-1999年,有409家互联网公司上市,市场价值达1.3万亿美元,其中仅1999年就有309家互联网公司上市。互联网经济成为美国的第一大经济,美国在大概五、六年的时间里,把资源从一些传统行业转移到了年轻人手中,使整个国家重新焕发了活力。美国信息产业已经占经济25%,再加上生物技术将有15个百分点。互联网的特点是:通讯互联网化。微机通讯与可视电话。网络电视装置。不用买微机,可以在电视机上直接上网,收发电子邮件,购物。网络微机和简易电脑。不用大硬盘,用网上软件和空间。内联网。银行,保险公司,大企业,院校和国家机关在互联网上建立全球范围的内部使用网络。卫星通讯的互联网高速入口。卫星上有500个频道的电视节目。网上服务公司跨国化,比如互联网全球漫游服务,用户可以在外国上网。互联网的多样化功能。可以在网上直接购买信息产品,传递照片和录象带。

信息高速公路的特点是:高速化,多媒体化,智能化,按照完备的,交互式的,用户驱动方式运行。它由高速通信平台和大量的应用信息系统组成,关键技术有13项: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高效率软件系统,超大容量计算机高速接口,光纤传输技术,同步数字系列,异步转移模式,高速通信协议,数字图象压缩,大容量存储,智能网,多媒体通信,个人通信,信息安全。信息高速公路由通信网,数据库,计算机应用系统,网络规则和个人5个部分组成。

4.信息时代的特点

第一,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主要体现在信息和知识上,新型生产力有高技术含量,高速度跳跃性发展,高度竞争性,高度社会化和人性化。

第二,生产方式是计算机处理信息,信息高速公路传输信息。传统产业向自动化,柔性,分散型生产发展。

第三,智力资本作为独特的生产要素取代人力资本并且排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首。传统经济中的直线管理正向扁平型管理转变:围绕工作流程而不是部门职能来管理。由于资本的全球化与创新快速化两者的合力,项目管理正改变着传统的职能性的组织管理。社会知识化,公司扁平化,势必使更多的权力下放,从根本上改变企业文化,低层员工参与创新,被授予决策权,并对业绩改进负责,信任与对过错的宽容,成为核心文化。

第四,知识经济将传统教育推到产业前沿,知识老化的周期不断缩短,人们无法满足小学、中学、本科、硕士、博士等阶段性学习,学习将成为终生行为。

第五,伦敦、纽约、东京三个世界级的国际金融中心的一批精英正进入硅谷、上海等新兴的资本市场,形成前所未有的新经济全球人才中心。新经济中,留人则日益成为人力资源的瓶颈。

第六,从科学管理到数字化管理,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量化管理对象和行为,实现计划,组织,协调,服务,创新等职能。基于网络,企业的知识信息资源和财富可数字化;运用量化管理技术解决企业管理问题。定量化,智能化,综合性,集成性,动态开发性,系统性。

第七,新型市场交换方式:扩大交换客体和市场空间,提高交换速度和频率,改变交换方式和手段,交换电子化,信息化,符号化。信息产生附加值,电子信息量急剧膨胀,对经济流动产生决定性影响;

第八,主导产业将以信息技术为中心,人的智能和创造性获得前所未有的发挥。新型劳动方式:生产和办公自动化,劳动者摆脱劳累,危险的工作,许多人在家上班。高科技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和主体性提高。使用计算机记忆和模拟,逻辑思维,知识积累,记忆反应能力为计算机代替,悟性(灵感,直觉和顿悟)最为重要,人将更有创造力。

第九,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发生质的转变,遇事“拆零”的分析方式将由整体性思维方式所取代,高科技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和主体性提高。使用计算机记忆和模拟,逻辑思维,知识积累,记忆反应能力为计算机代替,悟性(灵感,直觉和顿悟)最为重要,人将更有创造力。

第十,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家庭生活:可视电话,电视与卫星的联网,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脑,人脑控制的计算机全面进入家庭。特别是互联网的终端,将由目前的计算机,手机,继续向微型化发展。微型芯片将起到关键作用,一个芯片相当于一部微型电脑,将被安装到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门窗,灶具,钱包,纽扣,首饰之中,自动行使各种功能。

第4篇: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7-0221-02

0引言

世界全球化程度是日渐加深,科技信息技术也是飞快的进入到各行各业的领域当中,信息技术经过很多年得发展创新也慢慢的变得成熟了,因此就出现了一批高科技含量的运用在特殊领域的计算机,计算机的到来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带去更多的便捷。

1 计算机分类

1.1超级计算机

由数百数千的处理器组成的是普通PC机不能计算完成的大型复杂课题的计算机就是超级计算机。超计算机是计算机中运算速度最快的,也是计算机中功能和存储最大的,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超级计算机所代表的。超级计算机承担大规模、高速度的计算任务的应用的范围特别广泛,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能源、军事和探矿等领域。

1.2网络计算机

1.2.1服务器

服务器指一个管理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计算机软件,通常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服务器。运行以上软件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也被称为服务器。服务器相对于普通PC来说,在安全性、稳定性等性能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主要是因为普通的PC和CPU、芯片组、内存、磁盘系统、网络等硬件是不相同的。

1.2.2工作站

英文名为Workstation的工作站,由分布式网络计算和个人计算机为基础,具有强大的图形、图像处理能力和数据运算能力,并能满足工程设计、动画制作、科学研究、软件开发、金融管理、信息服务、模拟仿真等专业领域。工作站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图形交换能力,因此在图形图像领域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得到了迅速应用。典型产品有美国Sun公司的Sun系列工作站。

1.3工业控制计算机

工业控制的计算机是对对生产过程和机器和工艺设备进行检测和控制的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主要是由计算机和工业工作时的输入输出两大部分组成。工控机的主要类别有:IPC(PC总线工业电脑)、PLC(可编程控制系统)、DCS(分散型控制系统)、FCS(现场总线系统)及CNC(数控系统)五种。

1.4个人计算机

个人计算机也叫个人电脑英文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从笨重的商业电脑到超薄高性能机器,而且个人电脑的应用也是很广泛的,除了商业用途外,休闲娱乐也是必不可上的。

个人电脑主要有两大机型,一个是放在桌子上的台式电脑,一种是便携式的笔记本电脑。

1.5纳米计算机

纳米计算机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计算机。纳米是一个计量单位,相当于10m~9m。而且纳米的导电性能是非常强大的,质地也是很坚固的,纳米制造计算机主要是替代计算机的硅芯片制造。计算机里的纳米技术研制的内存芯片的体积只有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那大大小。并且纳米计算机的性能是非常强大的比今天的计算机要强大的多,而且也不需要耗费任何的能源。

1.6生物计算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生物工程学家就对人脑、神经元和感受器进行了很深的研究,希望可以制造出一种相当于人类思维的生物计算机。这种生物计算机的电脑芯片是用蛋白质制造的,存储量的大小比普通电脑大的特别多,相当于10亿左右。生物计算机的电脑配件的密度是人类大脑神经元的100万倍左右,因此,生物计算机的信息传递速度也是非常迅速的。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分类也越来越多了,例如:生物计算机、分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神经计算机等。

3 未来发展趋势

计算机经历了机器语言、程序语言、简单操作系统和Linux、Macos、BSD、Windows等现代操作系统四代,而且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也是日渐升高,第四代计算机的速度已经非常快了,都达到每秒几十亿了。原来的计算机仅仅用于军事科研使用,现在已经发展到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地步了,面对市场的不同需求,计算机也有相应的强大功能相匹配。

3.1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为了适应尖端科学技术的需要,发展高速度、大存储容量和功能强大的超级计算机。不仅在军事和科研方面对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储存空间的要求日趋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渐渐的离不开计算机了。因此,计算机的功能就应该向多元化发展。

3.2微型化

计算机的处理器(CPU)在出现了微型的处理器以后,计算机的体积就变小了,从而成本也缩小了。同时,因为软件行业也在快速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迆变得方面多了,并且计算机的设备也慢慢的区域完善。微型计算机凭着本身的优点很快的就出现在各行各业的领域里。因此,掌上电脑,微型电脑的体积是越来越小,功能也是越来越强大,从而更好的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去更多的便捷。

3.3网络化

互联网真是一个非常强大和使用的,它的到来,使人们从此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它可以将全球各地的计算机连接在一块,然后人们打破了以往的通讯沟通方式,通过互联网人们就可以进行交流和沟通,很多教育资源和信息查阅资源都可以进行共享,特别是无线网络的出现,使人们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更加便捷,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是未来计算机努力的方向之一。

3.4人工智能化

未来发展的方向一定是人工智能化的计算机。虽然现代计算机的功能和运行速度已经非常强大了,但是和人脑比较的话,逻辑思维能力和智能化确是需要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怎么样让计算能够很好地反应人的思维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目标,如果可以让计算机和人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一样的话,就可以不用通过编码程序而是直接发出指令和人类进行沟通了。这是我们需要不断提高和探讨的地方。

3.5多媒体化

传统的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主要是字符和数字。事实上,人们更习惯的是图片、文字、声音、像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信息。多媒体技术可以集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文字为一体,使信息处理的对象和内容更加接近真实世界。

4结论

科技发展不断地进步,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而又崭新的时代,计算机已经从功能单一、体积较大发展到了功能复杂、体积微小、资源网络化等。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有很大变数的,但是计算机的功能和速度肯定会有更深层次的提高和发展,而且我相信计算机不仅仅是在性能和速度上有很大的提高,对于计算机的人性化方面的发展和环保问题也是会越来越有更高的发展的。

参考文献

第5篇: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范文

关键词: Web技术; Web1.0; Web2.0; Web3.0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03-08-03

0 引言

Web技术可以提供一个可以突破时空局限、交流各种信息的互动平台,使得用户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够通过网络充分共享全社会的智慧。在Web1.0时代,网站提供的信息只能阅读,不能添加或修改,作用相当于图书馆;Web2.0的本质是互动,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信息,同时人们也可以通过它进行交流,更多地参与信息产品的创造、传播和分享;Web3.0先进的技术和独特的信息服务方式,为更好地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1]。

1 Web 1.0

最早的网络构想来源于1980年由Tim Berners-Lee构建的ENQUIRE项目,这是一个超文本在线编辑数据库,尽管看上去与现在使用的互联网不太一样,但是在许多核心思想上却是一致的。Web 1.0时代开始于1994年,其主要特征是大量使用静态的HTML网页来信息,并开始使用浏览器来获取信息,这个时候主要是单向的信息传递。通过Web万维网,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在一个网页里比较直观地表示出来,而且资源之间,在网页上可以任意链接。

Web1.0的本质是聚合、联合、搜索,其聚合的对象是巨量、无序的网络信息。Web1.0只解决了人对信息搜索、聚合的需求,而没有解决人与人之间沟通、互动和参与的需求,所以Web2.0应运而生[2]。

2 Web2.0

2.1 Web2.0简介

Web 2.0始于2004年3月O’Reilly Media公司和Media Live国际公司的一次头脑风暴会议。Tim O’Reilly在发表的“What Is Web2.0”一文中概括了Web2.0的概念, 并给出了描述Web2.0的框图——Web2.0 MemeMap,该文成为Web2.0研究的经典文章。此后关于Web2.0的相关研究与应用迅速发展,Web2.0的理念与相关技术日益成熟和发展, 推动了Internet的变革与应用的创新[3]。在Web2.0中,软件被当成一种服务,Internet从一系列网站演化成一个成熟的为最终用户提供网络应用的服务平台,强调用户的参与、在线的网络协作、数据储存的网络化、社会关系网络、RSS应用以及文件的共享等成为了Web2.0发展的主要支撑和表现。Web2.0模式大大激发了创造和创新的积极性, 使Internet重新变得生机勃勃[4]。

2.2 Web2.0的特点

Web2.0是区别于Web1.0的一种新型Internet应用。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用户是网络信息的使用者;而Web2.0更注重用户的交互性,用户不仅是网站使用者和信息接受者,更重要的是能参与其中,成为信息内容的制造者。在Web2.0时代,用户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消费,开始拥有了信息生产者的权利。用户在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行为,展现自我信息和观点的同时,也无形中影响了社会信息传播和舆论导向[5]。

Web2.0的本质特征是参与、展示和信息互动,它的出现弥补了Web1.0的不足。如果说Web1.0主要解决的是人对于信息的需求,那么Web2.0主要解决的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参与、互动的需求。

2.3 Web2.0的典型应用

Web2.0的典型应用包括Blog、Wiki、RSS、Tag、SNS、P2P、IM等[6]。

⑴ Blog(博客)。Blog是一个易于使用的网站,用户可以在其中自由信息、与他人交流以及从事其他活动。Blog能让个人在Web上表达自己的心声,获得志同道合者的反馈并与其交流。Blog的写作者既是档案的创作人,也是档案的管理人。Blog的出现成为网络世界的革命,它极大地降低了建站的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使每一个Internet用户都能方便快速地建立属于自己的网上空间,满足了用户由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向信息提供者转变的需要。特别是目前流行的微博(MicroBlog),成为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2012年1月,据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7]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微博用一年时间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Internet应用。

⑵ Wiki(百科全书)。WiKi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Wiki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的网络系统,网民可以方便地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操作;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那些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了必要的帮助;最后,Wiki的作者构成了一个群体,Wiki系统为这个群体提供了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他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简便且开放的优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网民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个领域的知识。

⑶ RSS(站点摘要)。RSS是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用户可以通过RSS订阅Blog的文章,也可以从相关站点订阅各种新闻。对用户来说,RSS订阅没有广告或者图片来影响标题或者文章概要的阅读,同时RSS阅读器会自动更新你定制的网站内容,保持新闻的及时性。用户可以定制多个RSS摘要,从多个来源搜集新闻整合到单个数据流中;对于网站来说,通过RSS扩大了网站内容的传播面,也增加了网站的访问量,因为访问者调阅的RSS文件和浏览的网页,都是从网站服务器上下载的。RSS的出现是Internet时代信息爆炸的必然产物,它能帮助忙碌的现代人在海量的信息中, 获得自己关心的新闻和观点。目前,RSS已被广泛地应用于Blog,WiKi和网上新闻频道等。

⑷ Tag(标签)。是一种更加灵活、有趣的日志分类方式。我们可以为每篇日志添加一个或多个Tag,可以看到Blog空间上所有具有相同Tag的日志,并由此建立起与其他用户更多的联系和沟通。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显示和突出搜寻的重点关键词或者词条,以便更好地索引和指导用户浏览和索引。Tag体现出群体的力量,它增强了日志之间的相关性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性,让Internet用户看到一个更加多样化的世界,一个关联度更大的Blog空间,一个实时播报热点事件的新闻台,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体验。

⑸ SNS(社会网络)。SNS的理论依据是六度分隔理论。通过Internet的方式,可以将人际关系网的资源完全挖掘出来。在SNS的帮助下,可以轻松认识“朋友的朋友”,通过认识的人找到需要的人,扩展自己的人脉,还可以更科学地管理人际网络资源,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目前世界知名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有Facebook,Myspace,Twitter,Google orkut等,在中国有人人网、开心网、腾讯朋友等。

⑹ P2P(对等网络)。P2P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点对点的意思,是让所有的客户端都能提供资源,包括带宽,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因此,当有节点加入且对系统请求增多,整个系统的容量也增大。

⑺ IM(即时通讯)。IM软件可以说是目前我国上网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软件。聊天一直是网民们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网上聊天的主要工具已经从初期的聊天室、论坛变为以MSN、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即时聊天已经突破了作为技术工具的极限,被认为是现代交流方式的象征,并构建起一种新的社会关系。

3 Web 3.0

3.1 Web3.0简介

Web3.0是Internet发展的必然趋势,是Web2.0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Web3.0在Web 2.0的基础上, 将杂乱的微内容进行最小单位的继续拆分,同时进行词义标准化、结构化,实现微信息之间的互动和微内容间基于语义的链接。Web3.0能够进一步深度挖掘信息并使其直接从底层数据库进行互通。并把散布在Internet上的各种信息点以及用户的需求点聚合和对接起来,通过在网页上添加元数据,使机器能够理解网页内容, 从而提供基于语义的检索与匹配,使用户的检索更加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8]。

对Web3.0的定义是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相关信息进行交互,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使用;用户在Internet上拥有直接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网站上使用;完全基于Web,用浏览器即可以实现复杂的系统程序才具有的功能。Web3.0浏览器会把网络当成一个可以满足任何查询需求的大型信息库。Web3.0的本质是深度参与、生命体验以及体现网民参与的价值。

3.2 Web3.0的技术特性

⑴ 智能化及个性化搜索引擎。为用户营造个性化的信息空间,是未来搜索引擎应该追求的方向,包括如何表达信息需求,如何改变浏览搜索结构,如何针对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建立模型等。Web1.0中用户的被动角色以及在Web2.0中用户的有限参与必须得到改变,因为网络看起来是供给者的网络,但实际上应该是消费者的网络。

⑵ 数据的自由整合与有效聚合。只有克服数据信息的不兼容性,才能实现自由整合与有效聚合。任何一个用户通过一台连接网络的计算机,就应该能获取到他在技术可能下所可以获取的信息,这符合用户浏览网络的根本目的。也只有这样,网络提供者才能获得更高的效益。

⑶ 适合多种终端平台,实现信息服务的普适性。方便地获取信息就应该让用户可以离开电脑屏幕,也就是说Web3.0应该实现不同终端之间的兼容。

3.3 Web3.0与Web1.0、Web2.0的区别

Web3.0与Web1.0及Web2.0的区别可以概括如下[9]。

从用户参与的角度来看:Web1.0特征是以静态、单向阅读为主,用户仅是被动参与;Web2.0则是一种以分享特征的实时网络,用户可以实现互动参与,但这种互动仍然是有限度的;Web3.0则以网络化和个性化为特征,可以提供更多人工智能服务,用户可以实现实时参与。

从技术角度看:Web1.0依赖的是动态HTML和静态HTML网页技术;Web2.0则以Blog、TAG、SNS、RSS、Wiki、六度分隔、XML、AJAX等技术和理论为基础;Web3.0的技术特点是综合性的,语义Web、本体是实现Web3.0的关键技术。

从应用角度来看:传统的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网易等是Web1.0的代表;博客中国、校内网、Facebook、YouTube等是Web2.0的代表;iGoogle、阔地网络等是Web3.0的代表。

4 Web技术展望

Web1.0主要解决的是人对于信息的需求,Web2.0主要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参与、互动的需求,而Web3.0主要解决机器理解、信息集成和语义服务的需求。万维网从Web1.0到Web3.0,使万维网能更好地为用户服务。Web2.0的技术和服务在未来将是一种长期、普遍化的存在。应用程序Web化,软件和服务都基于Web操作,这种趋势将越来越明显,Web2.0在继续实现自身创新与提升的同时,与传统Internet的各项应用也正加速融合,而随着Web2.0的逐渐成熟、整合,最终必然向Web3.0方向发展。Web3.0的时代是让Internet真正互联起来,人与Internet的融合会更加和谐。

对于Web3.0的研究,我们认为今后在研究手段和方法方面,将会有更多的计算机科学、传播学、情报学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和手段被引入Web3.0的研究。在研究对象方面,将会有更多的研究关注Web3.0的整体建设问题,将会有更多的研究关注Web3.0的具体技术实现。在应用研究方面将进一步深入,例如:如何建设标准化的、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在Web3.0背景下如何解决版权问题;如何改造现有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使之适应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等。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新的信息服务形式的出现,未来的Internet必将是一个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设置、人性化的设计、友好的界面、简单易用的信息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超.Web3.0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21(7):118-120

[2] 刘畅.“网人合一”:从Web1.0到Web3.0之路[J].河南社会科学,

2008.16(2):137-140

[3] 王伟军,孙晶.Web2.0的研究与应用综述[J].情报科学,2007.25(12):

1907-1912

[4] 李湘媛.Web3.0时代互联网发展研究[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4

(17):54-56

[5] 单成现.Web2.0时代SNS与国家安全问题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

2011.6:60-62

[6] 叶小路,邹霞.Web2.0综述及其发展趋势展望[J].软件导刊,

2008.12:72-74

[7] 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EB/OL].

http://.cn/dtygg/dtgg/201201/W02012011633-

7628870651.pdf(2012-5)

[8] 熊回香,陈姗,许颖颖.基于Web3.0的个性化信息联合技术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4(8):95-99

第6篇: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范文

关键词:SPOC;翻转课堂;网络技术;教学模式

当前以移动互联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教育信息化、教育全球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和变革的强有力工具[1]。社会新形势下,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对高等教育产生了结构性的影响。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由原来的单一教育变为了教育+互联网模式。2012年Udacity,Coursera,edX三大网络学习平台发起的大型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席卷全球,开启了高等教育教育全球化的新征程。同时,2013年国内也有自己的MOOC平台,例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等。MOOC的课程全部针对高等教育,旨在构建全新的、更公平的教育新模式。其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突破了学校围墙,国家疆域,促进教育全球化的知识网络共同体形成,实现知识共享。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的一些顽疾,比如,没有规模限制,注册率虽高而课程完成率低以及师生间交流少等问题,使得它的教育效果饱受争议,且很难得到改观。MOOC继续不断改进,并进入了后MOOC时代。2013年,相对于MOOC,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rmandoFox教授提出了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SPOC)。不同于MOOC一个课程注册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特点,SPOC采用精细化教学,授课对象主要是针对高校内的在校学生,对学习人数也进行了限制,一般限定在几十人到几百人之间,增加师生面对面交流机会,以期提升学习参与度和课程完成率[2]。SPOC吸收并传承了MOOC的先进思想,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上课形式多采用线下传授和线上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现行课堂的有效翻转,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近几年翻转课堂的理念逐步被国内教育者们所接受,翻转课堂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3]。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特点,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方法,通过SPOC利用MOOC诸多平台教学视频音像资源,来实现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与主动学习能力。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考取专业方向研究生的必考科目之一。在以往的该课程学习中,师生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取得的成效甚微。具体表现有:期末考试一个班大多数学生的成绩都集中在60~75分之间,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多,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情绪不高、甚至及格就好的侥幸心态。学生的网络规划能力依旧薄弱。另外对学院毕业生求职情况进行统计,在网络技术方面就业的学生人数相比较软件工程方面就业人数差别较为明显。究其原因,除了学科自身的市场因素外,反省自身,不难发现,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学生对所开课程性质认识不足。由于学生每学期所学的专业课程较多,大多学生疲于应付获得课程学分,而无暇去思考所学课程的目的,不知道为何要开设这门课,不多去考虑学了该课程能获得什么样的必需技能和以后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大多教师在讲课时,多注重于课本知识点的讲解,很少和学生进行该方面的交流。因此,学生从课程开课时起,就缺乏对课程学习整体规划和职业技能规划,难以树立正确思想,学习兴趣低。(2)学生轻视课程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做实验时,仅能照搬实验手册中的命令,而不理解其作用和意义,课程综合性实践较少。(3)学生课前预习较少,大多寄希望于教师上课讲解。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时间相对固定,不能满足随时随学习的要求。上课课程内容较多而老师每次授课时间有限,为了按时完成教学进度,主要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方式,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较少。由于师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熟练程度不一样,往往出现师生思维不同步,这种授课方式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效果甚微。学生不能很好消化教师上课所讲内容,课后的复结也不到位,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4)传统课堂学习没有可重复性,无法实现重新学习;学习进度固定,不太容易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对高层次学生和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均带来不便。SPOC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解决以上传统教学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通过实施翻转课堂,将线上SPOC与线下课堂学习进行细致融合,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授课内容多、学习时间空间有限、实践性较强所存在的问题。

2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SP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实践

2010年以来,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网络技术,物联网人才的需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原来开设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基础上,针对计算机类所有专业学生增开了一门网络方面的延伸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该课程着重以思科、华为设备为背景的网络技术详细知识讲解与设备配置技能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力。期待借助自身优质的师资力量和特色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受人才市场欢迎的网络技术中高级人才。学生毕业即可就业,不必再经过社会上IT培训机构培训,节省学生的时间成本和财力。在此教学过程中,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对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分享对该课程的一些教学经验。

2.1SPOC教学平台及教学资源建设

SPOC平台是师生学习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平台本身的建设至关重要,平台本身要具备诸多功能可扩展性。经过多方认证,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最终采用的是超星公司的泛雅技术平台,如图1所示。此平台链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教学系统,班级安排同步于教务处的学生选课系统。当选课人数大于20人时,平台上相应班级及学生名单自动生成,无需教师手工编排录入。另外,从功能应用上,有上传文档、图片、视频、网页链接等,另包括学习资料、资料共享、在线讨论、在线章节作业测试、学生管理、成绩管理、在线考试等等诸多功能,能基本满足日常教学需求。在每学期课程初始,教师都会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泛雅平台的操作流程。另外,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该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教材资料、试题资料与教学视频。教学资源建设和课堂组织方式也与别的学校或网站上的MOOC和SPOC教学有3点不同,第一,每个教学视频不是以十几分钟短小精悍讲解某几个知识点为主,而是采用屏幕录像软件录制教师以往上课的整堂课视频。视频长度与上课章节同步。第二,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特点,授课视频里大多是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使用网络仿真软件对所讲理论的动手验证。讲解内容详实,易于学生理解。作为补充,也会在平台上给学生一些来自著名MOOC平台相关课程的视频资料网址链接开阔学生视野。通过实践,笔者认为,有了这样完备详实的课程资料,只要学生肯花时间,完全有能力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大部分知识。为教师课上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第三,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都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属配套的华为网络实验室上课。由于设备数量所限,采取小班授课,每周3个课时连上(1个理论课时+2个实验课时),每次上课的班级人数不超过42人。恰当地采用SPOC+翻转课堂,使得授课效果明显提升。课程开课第一周,根据教学班级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项目小组分配,每小组7人,以方便学生交流互助学习,演示网络实验时进行小组合作。

2.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翻转课堂要取得成功,首先离不开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模式设计。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特点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实际情况加之查阅文献,笔者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大体分为3个阶段:课前、课中、课后,如表1所示。(1)课前。教师将下节课要讲授的章节知识点和视频资料,PPT资料及上课要演示的实验项目,通过SPOC平台或者QQ群给学生。学生上课前提前观看视频,阅读上课要讲的课本资料,并动手尝试用网络仿真平台(EnterpriseNetworkSimulationPlatform,eNSP)做相关的网络小项目实验。所布置的上课要讲的演示实验,采用上课时教师演示或者让学生演示的方式进行,演示实验不事先指定分配,而是上课随机点名学生演示,演示成绩为该学生课堂表现加其所在小组表现成绩(均按百分制计算)。学生也可通过在线讨论与同学或者教师进行交流,获得帮助。(2)课中。师生双方围绕课前教师所提供的视频,预习测试题、实验案例等学习资料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对章节重难点和学生所存在的知识疑点进行解惑答疑,并在此基础上,有序地进行章节知识拓展提问,与学生交互式研讨。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的同时,也引导学生进行专业思维的训练。接着,教师对本堂课所讲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用相应同步实验进行网络技术理论知识验证与剖析,或让某小组学生代表进行实验演示,并对回答问题或者实验演示的学生或者学习小组进行课堂平时成绩记录。快下课的时候,布置下节课上课所讲章节和视频资料。(3)课后。SPOC的优点之一就是能进行课堂重现。课后学生如果对课堂上所讲知识点仍有疑问,可以重新观看章节教学视频,以加深知识点的学习与巩固,也可以和同学或者教师进行课下交流,分享学习感悟,以完成课后网上作业。教师在课后要及时反思并总结本次课中学生所提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必要时也需写授课心得体会,并根据学生课上的表现以及学生学习中反映的课程意见对教学内容或方法进行及时调整。另外,在现阶段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在课程的每一次课中都采用翻转课堂方法,而是根据章节知识的难易度,在重点章节和知识难点上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师讲课方式。但上课前仍要求学生预习观看SPOC教学视频资料,这一点对顺利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和提升教学效果很重要。

3对SPOC+翻转课堂的思考

依据上述计算机网络SPOC教学模式,近几年培养出来的受到互联网企业青睐的网络技术方面高质量的学生数量明显增多。不过,以下是笔者在实施后的一些经验与反思,主要包括一些非技术性思考和技术性思考,以期通过不断总结课程经验,使得教学方法至臻至美。

3.1非技术性思考

当今中国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国民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迅速增长。互联网时代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观念。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随之发生着结构性变化。互联网学习也有了一定的社会认同性和可行性。另外,构建互联网学习所需财力、技术和硬件设备上的投入也已不是主要问题。因此,SPOC+翻转课堂成功实施的前提是师生要有教育理念上的真正转变。大学接收的是经历了从小学到高中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的学生,要让他们一下子转变成主动学习方式,可能不太现实,这需要时间。这样的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教育学生要从思想意识上和教师保持真正的意识认同性。强调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课外学习和课内学习的同等重要性。思想上的统一,是保证自主性学习成功的前提,是新的教育方法成功的前提和动力。

3.2技术性思考

在互联网时代,相比传统教育方式,SPOC对教师的各方面要求也相应提高。教师除了本身专业课程知识以外,也要熟悉网络教学平台、掌握网络教学技术。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实际上扮演课堂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角色。因此,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带来了新挑战。针对课前和课中,对学生而言,课前知识的预习工作量较大,要求提高。而对老师来说,课中实施翻转课堂进行讨论式教学时,讨论何种问题?如何找到有足够内涵、深度、广度的可讨论课程内容?讨论问题时,是使用启发式讨论还是使用通过提问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的验证性讨论?针对某个问题,用的讨论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都要有所选择。从而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专业思维训练,从课堂问题探讨中,提升思维习惯与创新型思考能力。以上这些,都依赖于授课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课堂应变能力,带有较高的技术性。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目的都是培养出优秀的具有一定创新、批判式思维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强调自主化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要用合适的机制去督促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因此,除了传统的通过成绩测试手段外,还需要采用何种评价衡量指标或者量化指标,需要笔者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4结语

实践表明,将SPOC+翻转课堂混合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后,优化了教学资源,让课堂教学回归学习的本质,使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通过交互式学习、探索、协同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笔者下一步的工作,针对本文提出的几点思考,要扎实落实,总结经验,最终形成具有高质量特色的课程教学经验。总之,在网络技术课程中引入SPOC+翻转课堂教学新方法,是对传统教育融合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时代先进科技的教育方式的创新,对现行高校本科教学工程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最后,期待这种教育方式,对我国的教育特别是高校高等人才培养方式有所贡献,使得我国的教育尽快步入现代化,能尽快从传统的“教育+互联网”走向“互联网+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岚,叶育鑫.计算机专业课程群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7(2):7-9.

[2]胡静,陈立潮.基于MOOC+SPOC混合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7(4):12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