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微企业直接融资范文

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微企业直接融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微企业直接融资

第1篇:小微企业直接融资范文

    论文摘要:目前“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这其中原因有很多。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有政府的原因,有结构政策的原因,有金融机构的原因等。我们通过对国外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分析,借鉴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经验,来帮助我国中小企业资金融入,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城市集体企业、农村乡镇集体企业和乡镇个体与民营企业等非国有的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2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到了70%和45%,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这说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运转的助推器。但是,最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尤其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数量少、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成本高。如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不到30%的国有企业占用了70%以上的银行贷款,但创造了70%的国民生产总值的非国有企业只获得30%的银行贷款。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充分改善,中小企业将难以持续快速发展,会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以银行贷款为主要外源融资渠道,直接融资匮乏。就其过分依赖的间接融资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获得的信贷支持相对较少,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国有银行增量信贷资金的70%~80%都投向了国有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得到的只有20%左右的信贷资金,而这仅有的20%信贷资金却是近1000万家中小企业抢夺的主要资金来源。从以上融资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融资难”已经严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究其根源,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银行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更有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 

1.企业自身原因 

(1)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信息观念淡漠。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结构单一且科技含量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经不起原材料或产品价格的波动,经营风险较大。加上中小企业信誉不高,信用观念淡漠,导致银行放贷慎之又慎。不少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意识不强,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信息缺乏客观和透明。此外,个别中小企业还恶意抽逃资金,拖欠账款、空壳经营、悬空银行债权,造成信贷资金流失,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 

(2)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造成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为中小企业融资增加了难度。椐调查,我国中小企业50%以上财务制度不健全,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身素质较低,缺乏应有的财务管理知识,对重大的财务决策全凭自己拍脑袋来决定,管理非常混乱。同时,企业为了应付监督部门的检查,还要准备两套账,甚至多套账,这样,企业很难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资料,银行也无法摸清企业的真实面目,增加银行对企业贷款的风险。 

2.银行方面的原因 

(1)体制政策上的失衡直接影响银行贷款与直接融资的渠道。我国金融机构仍以四大商业银行为主,银行业的高度垄断与产业的高度垄断相一致,导致四大银行只愿给国有企业贷款。这主要是企业与国有银行在所有制上的差异,造成银行与企业之间制度障碍。此外,国家还规定对银行的逾期、呆账等不良贷款实行追究制,因此银行方面对中小企业的放贷自然多一份谨慎和小心。 

(2)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并不能亲自参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它与资金的使用者(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带来了矛盾和问题。通常,中小企业资金在经营管理状况方面比银行拥有更多信息,因此,中小企业就有优势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或事后的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害银行的利益,使银行承担过多的风险。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保证、抵押能力上的差别,以及贷款规模导致管理成本上的差异,使银行缺乏为家庭式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服务的动力。 

(3)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在我国目前的银行组织体系中,还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虽然我国已有遍及城乡的中小商业银行如农村信用社、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但由于他们没有得到政策性融资权,自身问题还没有解决,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要。 

3.政府部门的原因 

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政府部门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的观念,长期以来,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倾斜,尽管这些年来国家政策有所改变,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是国家现阶段对国有企业实行大规模的优惠政策,而对中小企业仍然不能享受这些优惠政策。 

在我国,中小企业虽然采取了差别利率、两免三减或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但由于中小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本应享受的优惠政策往往实际最终无法实现。 

三、国外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分析 

美、日、韩在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上有很多的共同点: 

1.在政府意图上,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制定各种支持政策,旨在改善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弱势地位,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 

2.在金融支持上,普遍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或信用担保机构,通过政府直接贷款或给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来保障中小企业顺利融资。 

3.在税收政策上,对中小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制定各种中小企业税收的减免与宽限政策,给予财政援助,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4.在法律制度上,制定一系列有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中小企业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创新发明是在小企业实现的,小企业人均发明创造是大企业的两倍:中小企业对科技进步有很大的贡献,美国的高技术公司在起步阶段通常是中小企业。另外风险资本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创造产值、实现税收和外贸出口分别约占全国总值的60%,40%和60%。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小企业面临着国内大型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双重挑战,原本融资渠道窄、获资金援助困难的中小企业就更加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借鉴美、日、韩等国支持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通过美、日、韩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给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有了很大的启示。 

四、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支招 

1.强化自身素质建设,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1)强化财务管理,杜绝造假现象。中小企业提供给银行的会计报表资料应该数据准确、真实有效,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中小企业要赢得银行的信任与支持,就必须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财务管理,规范经营,自我约束,确保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这也是中小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谋求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要求的。 

(2)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对于中小企业自身而言,在目前直接融资渠道还不畅通的情况下,要想通过间接融资解决资本不足的问题,需要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提高自己的信用度。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竞争是公平竞争。它拒绝欺诈,排斥投机取巧,鄙视一切不讲信誉的行为。作为中小企业,要相互信任、恪守信用、以诚为本。

(3)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通过银行机构来实现的,渠道单一。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不仅会产生资金来源不足和资金紧张的后果,而且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应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并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以改变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获得资金的现状。 

2.加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改革力度,优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1)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我国应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或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未来的社区银行中扩充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业务,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要。 

(2)完善信贷人员考核制度,适当下放基层行贷款审批权限。根据<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银行应制定专门的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突出对分支机构和授信人员的正向激励。并且银行应将小企业授信情况纳入对分支机构的考核范围。对小企业授信人员的考核,可采取薪酬与其业务、效益和授信质量等综合绩效指标挂钩的方式。另外,适当下放贷款的审批权限,确需上收的,上级行要提高审批效率;银行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和金融管理能力、信贷资金占用和使用情况、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实行区别授信。 

(3)放宽抵押贷款条件,适当扩大贷款抵押率。银行应进一步放宽抵押品的范围。根据《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银行可接受房产和商铺抵押,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质押,仓单、提单质押,基金份额、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存货抵押,出口退税税单质押,资信良好企业供销合同质押,小企业业主或主要股东个人财产抵押、质押以及保证担保等。还应完善抵押物拍卖市场和中介机构,降低抵押成本和减少抵押手续。 

3.发挥政府扶持和引导作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1)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和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环境。风险投资是一项高风险的战略投资。由于我国在政策环境、退出机制、企业制度、个人信用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风险投资在投资总量上也只占很小的比例。政府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法规、经济体制、金融秩序等外部环境。政府应该培育我国真正的风险投资主体,为风险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和出台优惠政策。尽快降低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门槛,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2)要放松金融管制,引导民间资本发展中小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鼓励民间融资。中小企业将持续发展,大型商业银行肯定不能满足融资的需要。中国民间资本并不稀缺,稀缺的是民间银行。国家可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民营经济发达地区试点民间银行,然后加以推广。民间融资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简便、快捷的民间融资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最重要渠道。 

(3)政府规范和引导中小企业,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应借鉴《中小企业法》《中小企业投资法》和《担保法》等法规,构建以互担保为主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互担保的优势来自于民间担保的产权结构、社区性和互助、互督、互保机制。当面临风险时,政策性担保机构通常的做法是将风险转移给政府,而互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最终由会员分担,容易被潜在的被担保者接受,担保审批人与担保申请人相互较为了解,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互担保将银行或政府担保组织的外部监督转化为互担保组织内部的相互监督,提高了监督的有效性;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通过互担保联系起来,在和银行谈判时可以争取到较优惠的贷款条件;互担保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可以为政府与中小企业沟通创造新的渠道,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 

(4)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政府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我们还需要更努力。应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从融资角度,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可着手制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条例》和《中小企业融资基金管理条例》等配套的法规,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环境。必须制订专门的《信用法》,使治理我国的信用环境有法可依。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经济、金融在内的各项综合改革的进程,并通过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国中小企业最终走出融资困境。 

 

参考文献: 

[1]周天勇:发展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10 

[2]李 国:自主创新任重道远[n].经济日报,2005,(4) 

[3]张意翔:建设循环经济实现新型工业化[j].特区经济,2005 

[4]廖元和:中国西部工业化进程研究[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5]朱光华,陈国富:中国所有制结构变迁的理论解析[j].经济学家,2001,(3) 

[6]张 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j].经济研究,2000,(4) 

第2篇:小微企业直接融资范文

论文摘要: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而且还是维护出资者权益的重要保证,公司治理结构不仅影响着企业融资方式,对企业融资模式也有着重要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甚至治理结构缺失,影响了中小企业融资效率,造成融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要想克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就必须完善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实际上就是规定公司董事会、经理层、股东等公司各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的方式,是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体系。世界银行的Iskander和Chamlou从狭义上认为企业治理是企业内部调节管理层和股东利益关系的一整套规则和机构,以及调节其相互关系的一套运行规则。公司治理结构对于企业融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Iskander and Chamlou,2000),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经济效率、维护出资者权益的重要保证,因而探讨企业融资行为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对于构建高效的金融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伯格洛夫(Berglof ,1994 )认为“融资方式的选择实际上是法人治理结构的选择”,法人治理结构的确影响着资本结构的决策和效率。“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能够确保经理层得到正好为其投资所需项目,而且这个项目不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完成,换句话说,也就是资本结构可以通过债权和股权特有作用及其最优的合理配置来协调投资人之间、投资人内部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和行为。”美国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曾在19%年和2000年通过两次调查,从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两方面来研究对于资本结构的影响。

在以大股东、机构投资者、管理者和外部独立董事等为代表构成的内部治理结构中,各方都非常有意愿监督经理层的经营管理活动,以保护自身利益。其中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的意愿动力更强。在大股东的有效监督下,经理层将不能按照自身的偏好调整公司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将能更好地反映大股东偏好,促使公司拥有更高的债务比率,这是因为公司大量债务的存在能使大股东降低风险。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因为它们在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具有持股数量大的特点,使得其对于管理层的监管比一般股东更有效率。Kim和Sorensen (1986 ) , Agrawal和Mandelker(1987)的实证研究认为管理者持股与公司债务比率、股利数量成反比,并且样本公司之间盈利能力、增长能力的差异将对上述关系产生影响,使其变得不是很显著。独立董事因其专业性、客观性以及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能够对企业融资决策产生重大正面影响。这些都说明了内部治理结构中每一组成部分都对公司的资本结构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并且管理者持股、机构资者、独立董事监督等治理机制都是有效的,而独立董事监督是显著有效的治理机制。

在以债权人治理、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等为主要特征的外部治理中,以银行为主的债权人对于企业管理层的约束主要是通过银行的监督和严厉的债务条款来实现的。债权人会对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在投资、融资、股利分配和经理收人等方面进行限制,这会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控制权市场对企业资本结构有着显著的影响,制约着公司经理不作为行为,强调经理层应更加重视公司利润和提高所有者回报的行为。经理人市场的存在促使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使经理人更能专注于企业经营管理,不断提高公司利润,同时经理人市场又为规制管理人员的行为提供了基础。但经理人市场的监管也会产生成本,从而会对企业资本结构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具有完备的企业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结构会促使企业资本结构不断优化。从企业财务理论角度讲,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体系的重要反映,治理结构优化会通过资本结构传导于企业的财务决策,财务决策将直接影响公司的融资行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形式上是有限公司,实质上是私人企业或者家族企业,没有形成规范的财务决策制度,往往是个人决策或内部人决策为主。这种财务制度不健全,导致了企业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降低,投资者的权益就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进而企业融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这往往都是治理结构不健全所致。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必须建立规范的企业制度,在做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的前提下,规范和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只有这样,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权才能得以节制,所有者的权利才能得到保护,纯粹的所有权(不参与经营)才有价值。规范的治理结构要求股东必须做出一个集体决策,以保证股东的平等权益,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新股东参与其中,才会更有利于企业融资。

二、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对融资行为影响

(一)从融资方式的视角看公司治理的影响

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治理结构与融资结构是关于企业资本来源、各个利益主体分配方式和对各方约束度、激励度的制度安排,特别是就提高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委托一效率等方面的制度安排问题。

首先,股权或债权等融资方式的选择,影响着公司治理,影响着企业破产的概率。就股权融资方式看,在一般情况下,股权出资者能够较为轻松地获得企业控制权,进而实现对企业的控制;就债权融资方式看,它与股权融资有很大的差别,主要在于债权出资者只有在公司不能支付本息时,才能获得企业的控制权。由此可知,不同的融资方式,就决定了企业控制的获得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控制权也只有在破产时才能向债权人转移,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融资方式的不同,企业选择的治理方式也就不同,治理方式不同,也决定了企业破产的概率的不同。

其次,企业股权结构不同,出资者对公司控制和干预程度也是不同的。实践也证明,公司股权的有效适度集中不仅有利子股东参与治理,而且还会有助于企业权争夺,从而不仅有利于企业间的收购兼并提高企业竞争效率,而且还能更好地发挥公司治理机制作用。因此,公司融资方式决定投资者对企业的控制程度和干预方式,从而影响着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

再次当企业进人破产清算程序时,融资方式决定着企业破产清算控制方式。当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通常会选择重组或者申请破产。对于股权融资而言,股东更乐于选择重组,而对债权融资来说,债权人更愿意选择破产清算,因为债权人更期望企业用现金偿付。从另外视角来看,公司股权与债权融资的数量比例关系也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换句话说,当企业选择股权融资比重高时,“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机制将发挥作用并直接影响着公司治理中董事会控制和公司控制权两个方面;当债权融资比重较高时,可以减少经理层用于私利的现金量并抑制其过度投资,同时还可以优化担保机制,使管理层的投资决策更科学。因此,公司采取的股权与债权融资方式不同,解决公司治理中成本问题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川。

(二)从融资模式的视角看公司治理的影响

银企在长期融资过程中,主要形成了两种融资模式,即保持距离型融资和控制导向型融资,其中控制导向型融资又称为关系型融资。保持距离型融资模式主要是银行不介人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干涉企业的内部治理,而是按照协议规定,通过目标性控制来干预企业决策。与此相对应,控制导向型融资则是直接介人公司的经营决策,通过自己监督经理层经营活动来减少问题。由于存在问题,企业内部人在降低外部融资成本的前提下,更倾向于科学地使用筹集的资本。从另一层面讲,在保持距离型融资的情况下,银行主要以企业的资产抵押来实现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相反,在选择控制导向型融资的情况下,银行就需要以亲自于预的方式来实现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从更深层次看,融资模式选择和公司治理实际就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融资模式选择决定了公司治理结构,反过来公司治理又影响着融资模式或融资方式的选择。 成本理论表明,当企业存在外部股权时,在经营者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的情况下,从经营者的工作角度讲,经营者将承担全部成本却收获部分收益,而从经营者的消费角度出发,他更希望自己得到全部收益而在把自己消费的全部成本由全体股东承担,如果是这样,经营者就不会全心全意地工作,而是把更多的精力甩于在职消费上,于是股东必将增加对其工作的监督成本,这就是外部成本。如果出资人在投资时就能够较为理性地预期到这一外部成本的情况,他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就会使这一成本由经营者来承担。如果企业选择债权融资或者在企业中进一步提高债权的比重,加大经营者的股权比例,经营者自己就会主动减少消费成本,进而达到降低外部成本的效果。但是,债务融资也会产生新的成本,就是经营者作为利益既得主体,会加大对较大风险的项目的投资,大风险往往意味着大的收益,但是,大收益也预示着大的风险,由于制度的安排会把失败的损失转移到债权人,债权人要想降低或减少这种成本,就必须提高债权融资的成本,这就导致债权的成本将由经营者来承担。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都会对公司治理的效率产生影响。公司治理效率较高,各种成本就会低,从外部融资资本成本也就更低。

三、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与融资行为的发现

(一)治理结构不合理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主要是从市场“裂缝”中成长起来的,严重的“先天不足”。所有权与经营权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两权不分就很难拥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融资只能是空想。从国家投资角度来讲,政策法规往往是向大企业倾斜,中小企业几乎无羹可分;就银行贷款而言,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信息不对称,与大企业相比,银行放款风险比较大,于是银行就会减少中小企业贷款。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导致中小企业失败率不断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率甚至破产率较高,与治理结构缺失、缺乏监管与风险控制不力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同时这也是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问题上的首要“顽疾”。综合来看,中小企业无论是在内部治理结构上还是在外部治理体制上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首先,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局面较为突出。其次,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再次,管理方式不科学,内聚力缺乏。带有家族性质的企业普遍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特别是职业经理人的“信任危机”,而这种现象存在就会使企业的向心力产生严重侵蚀,这样,向心力会变成离心力,最终削弱其竞争力。

2.外部治理结构的缺陷。外部治理结构主要表现为市场控制机制,包括经理人市场、股票市场、并购市场和产品市场。在这诸多市场中,由于产品市场竟争激烈,市场结构比较接近于完全竞争或者垄断竞争。因此,产品市场能明显对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产生压力,经营者行为受到相应的约束。对中小企业而言,除产品市场之外,其他几个市场都存在缺陷,特别是大多数未上市的中小企业。因为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资市场约束经理行为,如果上市公司的股东没有实现价值最大化,股票价格会下降,公司可能会面临被接管威胁,职业经理也会面临失去原有职位的威胁。新上市发行股票的企业,收益相对来说较低,抑制经理进行扩张。所以,对于未上市的中小企业而言,股票市场这一外部治理机制是空缺的。中小企业接管或兼并机制不完善,弱化了并购市场的外部治理作用。由于公司资产规模小,中小企业更容易被其他公司接管或兼并。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并购市场也是约束企业经理层的一个强有力市场。但由于中小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与并购相关的规章制度欠缺等,这就使得与中小企业相关的并购市场并不健全,致使并购市场未能有效发挥其外部治理的机能。

(二)融资结构不合理

在合理的融资结构中,内部资金、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所占企业资本的比重应该是科学合理的,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资本负债率过高,且以银行贷款为主,股权融资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的概率较小。根据融资的啄食顺序理论,企业融资应优先的是内部资金,其次应考虑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但是,由于自有资本不足制约着企业的融资安排,中小企业在遇到资金困境时,更多的是依靠民间融资和银行贷款来应付,其中主要的还是银行贷款。由于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不存在相互的制约关系,它们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严肃性和均衡性很容易遭到破坏,因而它们之间很难形成真正严格的意义上的债权债务关系,所形成的只能是一种虚拟的、形同虚设债权债务关系。这就无法通过债权债务起到约束监督经营者行为,进而起到增进企业效益的作用。

正是由于债权债务软性约束的弱化,中小企业融资结构调整过程对抑制经理的过度投资作用减轻。同时,经理股权激励机制的缺位造成了融资结构无法调节股权激励大小,资本市场的发育滞后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次序等级的倒置。尽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上述困境,但是融资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机制普遍存在于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变化中。

第3篇:小微企业直接融资范文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 问题 建议

一、海南省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一)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较快

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海南省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不断增长,有力地支持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截至2013年5月末,海南省辖区中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为1807.34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56.94%。其中中型企业1295.40亿元、小型企业452.77亿元,微型企业59.17亿元。5月末,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118.72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62%,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0.62个百分点。

(二)财政专项资金补贴力度加大

2009年开始,海南省财政连续四年分别安排3000万元、4500万元、4500万元和804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三个一点”的补助方式,累计撬动省内1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9家担保机构为全省1591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76.57亿元。2012年新增担保贷款25.97亿元,是2008年的5.2倍。

(三)直接融资取得新突破

随着海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海南省中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各类直接融资不断取得新突破。其中,海南康芝药业2010年6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海南瑞泽2011年7月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上市;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一季度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定向债融资。

二、海南省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信贷政策倾斜,引导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为进一步引导海南省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提供充分、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海口中心支行通过《海南省信贷工作指导意见》和窗口指导等方式,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信贷工作,特别是重点关注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融资需求,创新和完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促进辖内中小微企业发展。

(二)完善金融服务激励机制,促进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为提高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积极性,海南省各监管机构不断修订完善金融服务激励机制。2011年,海南省财政、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密切配合,进一步修订完善《海南省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扩大了对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的奖励的机构主体和信贷品种,金融服务激励力度有所增加。

(三)推动新型金融机构设立,完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组织体系

2010年以来,海南省陆续设立成立了多家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多家新型金融机构。截至2012年年末,已批准成立村镇银行9家;批准小额贷款公司28家,开业22家,融资性担保机构47家。

三、海南省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面临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海南省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面临的问题

1.直接融资规模小。除银行间接融资和民间借贷外,全省仅有海峡股份、海南康芝药业、海南瑞泽、双成药业四家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融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较小、品种较少,目前尚无中小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

2.融资成本偏高。海南省中小微企业受发展阶段和成熟程度的制约,普遍存在自有资本水平低、负债率高、生产经营行为不规范、财务数据可靠性低等问题,中小微型企业经常无信用纪录、无纳税记录、信用评级低、无法出具会计、审计意见等,难以通过信贷评审关口。由此,中小微企业在申请贷款时与银行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融资成本较高。

3.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力度有限。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力度有限主要体现在银行的信贷文化、观念仍处于调整转型中,相关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部门也处于建设、发展过程中。近年来,海南省陆续成立了一批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但整体来看,这部分金融机构仍处于发展初期,支持中小微企业力度仍然有限。

4.中小微企业信贷相关中介服务不健全。海南省涉及抵押、担保、产权交易的评估、登记、交易等中介服务水平较低,费用高,效率低。尤其是资产评估缺乏行业标准,随意性较大,登记机构低效率,而且还缺乏一些有效的登记类别,如建工程抵押登记、土地经营权、林权抵押登记等。

(二)改善海南省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

1.高度重视海南省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一是推动适应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新型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加快新型金融机构组建试点,尽快实现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在全省范围内的覆盖和经营,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经营转型,发挥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主力军作用。二是推动有利于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信用环境、信用信息、信贷供求和政银企合作平台建设,落实政策性的激励、补贴、扶持措施。三是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促进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继续改善。

2.积极完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机制体制。鼓励海南省各银行针对中小微企业信贷资金需求的特点,设立中小微企业信贷专门机构,创新建立有别于大型企业的差别化业务操作流程,建立“一站式审批”模式等专用流程,灵活授权授信。鼓励尚未建立中小微企业信贷金融服务业专门部门的银行,在现有常规企业授信流程基础上,加快机构调整,加大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力度,建立内部独立核算机制、高效审批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效率,为海南中小微企业提供灵活、便捷、适用的融资产品和服务。

3.健全中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中介服务环节。建议政府大力培育中小微企业信贷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组织、收费体系。完善中小微型企业贷款过程中的登记、评估、担保等中介服务,尤其是减免登记、评估费用,提高登记、评估的效率,降低相关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税费。改善现有的评估、登记、咨询、交易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操作费用。

第4篇:小微企业直接融资范文

扩大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按照“整合存量、安排增量”的思路,整合各类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增加专项资金总量,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效应,集中用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扩大民营企业应急周转金规模。可按照“指定用途、有偿使用、到期收回、循环运行”的思路,由管理机构通过受托银行发放,解决企业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

扩大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完善银担合作和风险分担机制,增加补偿担保公司代偿损失总量,鼓励银行开发中小微企业定制化金融产品,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建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政府可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向中小微科技企业发放“科创红包”,对企业向非关联单位购买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研发设计、科技评估咨询、创新产品推广及其他科技创新服务进行资助,降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创业成本。

大力撬动民间资金。发挥政府资金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设立产业投资、创业和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投资基金,支持创新创业型企业加快发展。

进一步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完善企业融资风险分担机制。落实好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补偿政策,对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发放的信用贷款损失,由财政按政策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助。

加大对担保机构的财税支持力度。增加对担保公司的保费补贴,增强担保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增加对担保公司代偿损失的补贴金额,提升担保公司代偿承受能力;提高对担保公司业务补助标准,引导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担保机构创新担保方式,扩大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担保规模。

推动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

推动上市融资。建立中小企业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库,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报审一批、挂牌一批”的思路,创新企业挂牌上市培育服务,完善挂牌上市配套政策,有序推进中小企业挂牌上市。

发行集合债券。按照“企业自愿、集合发行、分别负债、统一担保、统一组织、市场运作”的方式,组织效益好、偿债能力强的重点中小微企业,捆绑发行中小微企业集合债券、增信集合债券、中小微企业集合票据等新型债务融资产品,企业既可分摊信用评级、担保、承销等费用,又可回避中小微企业资产规模、融资规模等与企业债发行指标存在差距的问题,也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

开展信托融资。拓宽信托平台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渠道,采取信托贷款融资、信托租赁融资、票据贴现信托融资、股权信托融资等方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

加强中小微企业专项资金监管。

完善管理办法。相关职能部门可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资金池”资金和民营企业应急周转金等管理办法,明确运行方式,完善月报制度,加强资金监管,提升中小微企业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强化风险管控。管理机构、受托银行、担保公司应共同做好中小微企业专项资金监管,强化专项资金回收和催收。

第5篇:小微企业直接融资范文

一是小微企业资金缺口较大。小微企业一方面面对社会资金量缩紧供应、企业经营成本持续走高的压力,一方面还要面对科技信息社会高速发展下带来的行业改革冲击,尤其是制造业,导致县域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总体呈下行趋势。调查对象中7成的小微企业表示,企业发展中尚有资金缺口,需要进行融资,大多需求在500万元左右。某地经信委工作人员表示,数量庞大的小微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源之一,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融资需求。

二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小微企业普遍缺少抵押物,出于风险的考虑,银行在小微信贷投放计划上不得不慎重考虑,造成大量的小微企业存在资金缺口,利率往往也要高于大中型企业,部分小微企业融资的年化利率甚至接近20%,融资成本相对较高。江苏宏鑫翔焊割设备有限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尤智翔表示,去年该企业从某商业银行获得的贷款500余万元,但企业实际可自由使用的比例只有 90 %,另有10 %的贷款金额强制转为存款,这无疑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和风险。

三是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由于小微企业自身发展规模限制,缺少上市、债券等融资渠道,其融资方式主要以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为主。经对某地小微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在发生过融资的92家企业中,65家企业通过银行融资,18家企业通过民间借贷融资,26家企业向亲友借款,没有一家企业开展过直接融资,直接融资在小微企业融资中的占比还很低,申请银行贷款仍是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单一的融资渠道,很低的银行贷款成功率,凸显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囧现状。

基层建议:

第6篇:小微企业直接融资范文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主要是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融资难“,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推, 融资难问题成为了众多小微企业遇到的一道坎,如何迈过去,是企业生存发展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参照一些国家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的通行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在中型和小型企业的基础上,增加了微型企业标准。如工业企业,微型企业为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年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其他行业大多是10人以下为微型企业。这说明小微型企业作为企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及政府的关注,也是政府重点给予扶持的对象。本文通过分析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存在问题,探讨如何改善融资环境,助推小微企业发展。

一、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存在问题

1.间接融资比例过高

对企业而言,其主要的融资方式有两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成本较低,风险较小;而间接融资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门槛过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采取的是间接融资形式。国外企业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比例为7:3,但是在中国间接融资的比例高达98%,也就是说通过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是普遍选择,而该种融资方式往往门槛高、流程多、利息高。小微企业,特别是在创业初期的小微企业,由于缺乏抵押品,间接融资的难度大大提高。据统计,能从银行成功贷款的小微企业只占小微企业的1%左右。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惜贷”行为已成为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关键性难题,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从长远来看,对小微企业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限制性,这已成为阻碍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难题。

2.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披露不足

商业银行等金融在实施贷款行为的过程中都会对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对其发放贷款。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数量较多,信用信息披露渠道欠缺, 银行及各金融机构能了解到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往往只能依靠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于了解未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难度大大提高,特别是散布在政府各职能管理部门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缺乏一个类似征信系统的披露载体,一个全面完整的信息披露平台没有搭建起来。相关的信用信息不能互通互联,各商业银行根据内部评级制度对企业作出的信用评价也会因此产生很大的差异,这迫使银行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防范和控制,从根本上制约了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建设的发展。

3.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门槛高

尽管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发了小微企业金融产品,但一些银行机构信贷管理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小微企业实际状况,使大多数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很难迈过银行的“高门槛”。不少小微企业在成立年限、持续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信用记录等方面达不到银行的准入标准。目前各国有银行均按各自总行规定的标准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不分企业规模大小,标准一致。要件之一是提供连续三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只有获得A级或双A级以上的客户才能获得新增贷款,信用等级评定的条件与定位比较高。小微企业大多是民营股份制企业或家族式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核算不正规,许多企业经营不满三年,无法提供合格的财务报表,符合贷款要求的信用等级的客户只在少数。银行固定的标准与评定程序,将大部分小微企业贷款申请拒之门外。

4.小微企业贷款期限过短

银行的工作重心更多放在对信贷风险的把控,企业贷款期限被人为缩短,一般以一年以下为主,两年期和三年期的贷款已是颇为罕见,这往往与企业生产经营周期通常不相匹配,与实际资金需求不相匹配。为解决转贷问题,企业不得不主要求助于民间高息“过桥贷款”,导致“临时筹资一还贷一再贷”怪圈出现,“过桥“的月息通常已相当于银行贷款的年息。这大大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严重影响了企业健康持续经营,恶化了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

5.政府支持力度有限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十以来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充分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涉及的行业较多,数量庞大,自身发展能力有限,因此政府相关部门现有的支持力度有限,使得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其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能力难以有效提高,对其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改善融资环境,助推小微企业发展

1.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关键,不能仅仅依靠银行,而应构建开放、高效、多层次的资金融通体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广泛、便利的直接融资渠道。构建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为主体的股权投资链, 完善股票市场、“新三板”市场、债券市场、产权交易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让资本市场惠及小微企业。

2.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平台

小微企业渴望降低贷款门槛,银行又不得不控制防范风险,如果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信息披露平台,信息的不对称仍是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大多建立了自身的信息数据库,建议由政府牵头,逐步推进征信系统和各部门信息整合,把散布在各职能部门的信息集中到统一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平台,减少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银行和小微企业搭建起可靠的信息枢纽系统。

3.开发切实有效的小微金融产品

部分银行的小微金融产品偏离了企业的实际情况, 重形式不重内容。要解决小微融资难,银行应摒弃“垒大户”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走出银行了解企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发切实有效的小微金融产品。例如广州农商银行作为广州本土最大的法人银行机构,从2010年起率先引进国际先进小额信贷技术,推出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微小贷”业务。针对大部分小微企业缺少房产抵押,主要资产集中在存货、设备、车辆的特点,该行以信贷技术创新、流程高效快捷、专业把控风险等有效措施,打破小微企业主“没有房产办不到贷款”的传统藩篱,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截至2014年10月末,该行累计服务小微企业主及个体工商户2万户,贷款户均余额100万元,解决小微企业近30万人员就业。银行不要只局限于硬性的条款,可以同时把企业的上下游是否稳定,以及同行业中的口碑等等软性的方面,都作为评判标准来考量,这样才能帮助更多的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实现发展。

4.根据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适当延长贷款期限

在目前的金融体制下,小微企业根本不具备对金融机构的议价能力,能成功贷款已是少数,然而不少艰难经营的小微企业跨过重重困难成功取得银行的贷款,最终不但没有帮助他们走出经营的困境,与企业生产经营周期不相匹配的贷款期限却是另外一个恶梦的开始。银行的贷款期限过短,为解决转贷问题,企业不得不主要求助于民间高息“过桥贷款”,对于本身已在市场竞争中被不断挤压的经营利润而言,高额的“过桥“利息很可能就成为了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银行转变传统的观点,根据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尤其重要。

5.强化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

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目前我国政府的相关政策还难以真正改变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因此,政府等相关部门必须要根据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相关的融资政策,促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放宽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条件,使得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能够从银行中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改变以往的贷款难题,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得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获得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撑,对其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思秀.中小企业信用环境建设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4).

[2]央行: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中国证券网,http://.

第7篇:小微企业直接融资范文

关键词 小微企业 融资 困境 建议

如果小微企业发展与融资的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会影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同时不利于对实现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从而阻碍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究竟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局?

一、泸西县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现状

首先从全县个体工商户户数来看:截止到2015年全县实有个体工商户12612户,同比增长了84.56%。其次全县从事养殖和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34户,同比增长了36.12%,尽管小微企业有融资需求额度小的特点,但数量如此庞大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总量会迅速增长。另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小微企业面临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大幅度提升等严峻问题,成本的上升带来企业融资需求的上升,企业要生存就需要有更多的周转资金,而只有少部分企业能从银行获得贷款,有的企业不得不停工。所以现实情况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非常旺盛,但实际上却很难通过正常融资渠道“解渴”。

二、造成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小微企业自身因素

1.抵御风险能力有限。相对大企业,小微企业生命周期较短,小企业的破产率更高,风险更大。研究结果显示,一般小企业创办5年内的死亡率高达30%至50%。据调查统计,泸西县小微企业生命周期2年左右,而全国平均在3年以上。因此,很多银行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不敢大胆投放贷款。

2.信用状况不佳,道德风险问题突出。银行及其他投资者与小微企业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贷风险较高。大多数小微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不高,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财务指标很难达标,使得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无从正确地判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同时获得相应信息的成本率过高。

3.缺乏担保物。小微企业通常规模小、资产少,特别是大量分布在第一和第三产业的小企业,几乎很难找到较为不易贬值的抵押物,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而小微企业通过担保机构寻求担保时,且办理抵押担保费用大、手续繁琐、期限较短,最长不超过一年,基本上只对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而不对设备投资等长期性的贷款提供担保。

(二)外部原因――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因素

1.融资渠道单一。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但多数小微企业的筹资仍然为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合资、投资等其他融资方式利用率低。通过直接融资渠道的数额极小,仅占1.6%。而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因为机构相对较少,加之不能吸收存款,其贷款资金大多为资本金,面对小微企业庞大的融资需求,实在是杯水车薪,难以应付。因此,小微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来源还是银行信贷。

2.融资门槛高。当前银行业机构更加重视经济效益和信贷风险的防范,所制定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不利于县域小微企业资信评估,县域小微企业信贷准入门槛提高。部分银行机构信贷审批权限上收,造成贷款审批链条长,耗时费力,与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具有“短、平、快”特点不相适应。

3.融资成本高。小微企业融资除面临高企的贷款利率外,有效抵押物、担保费、咨询费、评估费续贷费用等各类成本也推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企业向银行贷款仅能拿到评估值30 ~ 80%的贷款,且部分以承兑汇票形式开出,企业应急周转的“过桥”资金需付出高额成本。

4.服务机制不健全。小微企业融资难关键在于担保难,部分县域内没有符合条件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难以满足众多小微企业的贷款担保服务需求。加之直接融资发展缓慢,地方无上市公司,企业债券为零,缺乏正规风险投资机构,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三、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本之道

(一)小微企业要强素质、练内功、讲诚信

一是小微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努力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加强自身的融资能力。二是要建立规范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增加其财务报表真实性、可靠性和透明度。三是要规范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四是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要利用市场机制选拔和聘用高素质管理人才,学习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五是要强化信用建设,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社会责任感,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企业形象。

(二)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政府部门应当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引导、扶持当地特色经济发展,增加小微企业产品的增加值和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1]同时应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头作用,加强小微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三)多管齐下,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盘活企业内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票据贴现、出租或出售闲置资产,实现结构优化。二是鼓励企业加强企业内部融资力度,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是一种全员入股的资合和人和相结合的企业组织形式,可以扩大企业的资金来源,将全体职工的闲散资金聚集起来,发挥规模效应。三是创建直接融资模式,引导中小企业进入债市。企业应该与当地政府和各金融机构相互合作,联合其他中介机构共同遴选符合条件的各类地方企业,为企业量身定做集合债务融资服务方案。

(四)降低融资成本

政府可通过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进行利息补贴和税收减免来解决一部分问题。在政策方面为企业的发展开绿灯。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这一部分出让金是否可以免收或者缓收,以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办为国有,且在抵押登记部门办事效率和收费上给予开绿灯。

(五)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

对有的小微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等,以纳税额和成长性等为标准提供信用担保服务,探索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应急周转资金;对进入“小微企业池”的企业及领军人物,在资质认定、项目资金、授牌、评优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加大对小微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营等支持力度,将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机构等纳入中小企业服务机制;依托平台集聚担保、租赁、咨询、会计、律师、票据贴现等资源力量,共同促进小微企业发展。[2]

总之,小微企业要走出筹资困境,既要注重“强身健体”,加强自身的管理和发展,走向市场,大胆使用创新金融工具、拓宽筹资渠道、多元化筹资等方式,筹集更多的资金。同时国家和政府也要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唯有如此,小微企业才能得到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为泸西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微企业直接融资范文

【关键词】影子银行;小微企业;融资

一、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

影子银行的概念由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雷在2007年美联储年度研讨会上首次提出,意指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吸纳未经保险的短期资金,广泛采用创新性投融资手段进行经营运作的市场型非银行机构。这些机构和相关产品形成的市场统称为影子银行体系。影子银行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金融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的兴起,影子银行经历了膨胀式的发展,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传统银行体系,逐渐成为补充传统银行体系的重要信用创造主体。在国内,影子银行一直没有比较清晰的定义,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资产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转移出来,以各种渠道进入实体经济,影子银行也渐渐浮出水面,如委托贷款、信托、小额信贷乃至典当行业务,同时也包括处于灰色地带的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在我国,正规金融体系的一部分和非正规金融,都起到影子银行的作用。按照野村国际(香港)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内地影子银行贷款余额为8.5万亿元,等于当年银行贷款余额的17.8%、当年GDP的21%。

二、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2011年广东省经信委曾对200家中小微企业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显示,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难”四大小微企业固有难题中,“融资难”再次成为小微企业居首的难题。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融资渠道单一

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内源融资,包括业主自有资金、向亲友借贷的资金、风险投资以及企业营业后积累的资金等来源。二是外源融资,其中又可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形式:间接融资是指以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中介的融资,包括各种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等;直接融资是指以股票和债券形式公开向社会募集资金以及通过向租赁公司办理融资租赁的方式融通资金。但多数小微企业的筹资仍然为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合资、投资等其他融资方式利用率低。通过直接融资渠道的数额极小,仅占1.8%。而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因为机构相对较少,加之不能吸收存款,其贷款资金大多为资本金,面对小微企业庞大的融资需求,实在是杯水车薪,难以应付。

(二)融资成本较高

商业银行考虑到风险的因素,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会相应上浮,加上登记费、评估费、公证费、担保费等,小微企业的融资总成本比大中型优势企业的贷款成本高出一至数倍。这意味着企业的资金利润率至少要高于资金成本才不致亏本,很多小微企业就是因为其利润不足以支付其利息支出而陷入了资金困境。在长三角地区,有些小微企业更是将民间借贷作为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但最终企业难以为继。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所引发的小企业及微型企业融资问题更是引起了多方关注。

(三)中小企业获得的银行信贷支持少

目前小微企业的贷款规模仅占银行信贷总额的10%左右,全国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仅占银行短期贷款的14.4%。这与小微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上缴税收占50.2%是极不相称的。但银行作为盈利机构,要做抵押贷款,小微企业没有足值的资产抵押;要做担保贷款,没有担保机构愿意为小微企业担保;要做信用贷款,小微企业又存在信用低的问题。加之受国家投资导向政策的制约,小微企业符合国家信贷政策支持的产业不多,所以商业银行面对这样的“三无”客户往往会考虑到本金收回的风险而最终选择放弃。

在我国,影子银行发展是与中小企业融资密切相关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微企业融资难而催生出形式各样的影子银行。在金融市场不够发达、金融资源相对垄断的情况下,影子银行确实可以解决一部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由影子银行提供的资金可以看做是我国以银行为本的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满足了部分特定的融资需求当中的合理需求,应该允许和规范。通过规范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把资金资源配置到国民经济最需要的地方,促进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影子银行在小微企业融资中发挥的作用

1.满足了小微企业融资的需求

信托集合计划、小额贷款和民间借贷均可视作影子银行。其中,信托集合计划最终以银行购买受托收益权的方式,转为了银信合作项目。企业在通过银行、信托等机构融资后,仍然存在资金需求缺口,必须转而借助民间融资,并为此支付了高额的融资成本。影子银行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正规金融信贷投放不足的压力,解决了部小微企业生产资金需求,对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缓解宏观政策调控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后,为努力消除危机影响,我国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信贷增长速度较快,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2009年政府宏观政策调整,货币政策收紧,银行贷款规模受限,在上一轮信贷扩张过程中,加入扩大再生产队伍的广大小微企业骤然面临政策调整带来的流动性风险。进入2010年后,货币政策进一步趋禁,央行连续提高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缩紧银根,商业银行可用信贷资金大为减少,对广大小微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影子银行受宏观调控影响相对较弱,可以提供更多的金融资源,为广大小微企业进行融资,从而减小或弱化了部分市场流动性风险。影子银行可以增强小微企业应对宏观政策变动的防控能力。

四、影子银行在小微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1.银信合作,使得影子银行融资难以监管

“银信合作”是指银行通过信托理财产品的方式“隐蔽”地为企业提供贷款。具体来说,通过银信合作,银行可以不采用存款向外发放贷款,而通过发行信托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并向小微企业贷款。由于信托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的表外资产而非表内资产,可以少受甚至不受银监部门的监管。

2.融资成本逐级上升,影子银行借贷的风险难以控制

影子银行确实为一些小微企业解了燃眉之急,但它的高利率加大了企业融资成本,同时也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部分企业通过银行渠道获取名义利率较低的银行贷款,然后再将这笔贷款放到民间借贷市场牟取暴利。这种曲线流出的信贷资金在民间借贷链条出现风险甚至断裂的情况下,安全性无疑会受到挑战。另外,部分银行考核压力较大,为完成任务而发放贷款,不惜以放低风险管控为代价。同时,在一些金融机构较为聚集的地区,一些银行甚至出现“跟风”发放贷款的情况,这就使得银行所提供的信贷资金超出企业正常经营所需资金,面对“多余”的低成本资金,企业主自然会产生寻租和套利的冲动。

五、政策建议

影子银行体系的兴起和繁荣,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由于影子银行体系的局限性,决定了其只能是正规金融的补充。因此,面对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我国必须不断提升和改进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尽快出台扶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举措,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信贷供给,强化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保障。第一,积极拓展商业银行贷款以外的融资渠道加快建立直接融资市场,支持小微企业直接从资本市场筹措发展资金,支持具备条件的小微企业发行债券;推动小微企业产权流动,加快盘活存量资产和闲置资产;帮助高新技术小微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建立优秀小微企业上市融资的培育机制。第二、是鼓励金融创新,促进金融服务多样化。在规范引导、有效防范影子银行风险的基础上,应当大力推动金融创新及其市场深化,促进金融服务的多元化,弥补当前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周燕.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钟伟.谢婷.影子银行系统的风险及监管改革[J].中国金融,2011(12).

[3]李扬.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11(12).

[4]侯健.影子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J].南方金融,2012(6).

作者简介:

魏永亮(1986—),男,河北乐亭人,沈阳化工大学2011级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金融学研究。

第9篇:小微企业直接融资范文

【P键词】平凉市 企业融资 调查建议

一、平凉市企业融资现状及特点

本次调查样本涉及市、县区域的大中小微企业共计10家。按企业所有制性质分类,国有企业5家,民营企业5家。按所属行业分类,采矿业1家,制造业7家,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家。按企业规模分类,大型企业2家,中型企业6家,小型企业2家。按企业成立时间分类,2008年以前成立7家,2008-2010年成立3家。

(一)企业融资结构情况。企业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开承兑汇票或票据贴现融资为补充。企业全部融资构成中,银行贷款占比最高。截至2016年6月末,10家样本企业融资总额110.72亿元,其中9家企业有银行贷款,合计77.75亿元,占比70.22%;4家企业开承兑汇票融资4.2亿元,占比3.79%;其他形式融资28.77亿元,占比为25.98%。

(二)企业融资成本及主要构成因素。企业融资成本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利息、贷款评估费、风险保证金、抵押物评估费和其他费用。调查显示,2016年上半年企业融资成本中银行贷款利息占比最高,其他融资成本占比较小,分别为98.6%和1.4%。

(三)企业融资成本逐年下降,但融资贵问题仍显突出。2014年11月以来,我国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先后6次下调,企业贷款利率相应逐年下降。调查显示,2016年6月末银行贷款利率较2014年末下降0.46个百分点,企业融资成本随之下降0.38个百分点。但73%的企业认为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

(四)企业规模与其融资难易程度成正比,不同规模企业融资成本差别较大。据调查,企业融资需求较旺盛,调查中,90%的企业2016年有融资需求,融资需求额达到29.06亿元。当前企业融资难易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小微企业融资较难,其次为中型企业,大型企业融资渠道比较通畅。大型企业融资成本集中在年利率3%-5%区间;中型企业融资成本集中在5%-7%区间,小微型企业融资成本从6%到10%不等,约64%的小微企业通过民间借贷方式弥补资金缺口,民间借贷年利率集中在10%-30%之间,融资成本负担重。

二、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原因分析

(一)银行负债成本上升推高企业融资成本。调查显示,70%的企业认为融资贵主要体现在贷款利率高。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目前多数银行存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不同程度上浮,甚至一浮到顶。同时,受互联网金融、理财等因素影响,存款结构发生了变化,即活期存款向定期存款、理财产品转移,银行高成本资金来源大幅增加,活期存款占比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相应提高。银行负债成本的上升必将导致银行贷款利率提高。

(二)企业抵押物不足,信用等级较低。目前多数企业在金融机构都有贷款,企业能够抵押的资产都已经抵押了,新增贷款不易。部分企业靠租赁厂房、设备进行生产经营,难以提供符合银行贷款需要的抵押资产。同时,今年以来,国家出台的“三去一降一补”政策,虽然夯实了企业的财务成本,但导致企业资产减值,因此银行对企业的信用评级降低,贷款难度加大。

(三)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高度依赖银行贷款。调查中,在2016年上半年开展过融资的企业中,90%的企业融入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8%来源于承兑汇票和其他融资渠道,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融入资金为零,银行贷款仍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企业融资渠道的狭窄和单一,降低了企业的议价空间,在信贷风险加大的背景下,又进一步推动融资成本高企。

(四)商业银行“保大压小”和风险控制造成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并存。调查发现,国有商业银行千方百计向重点大中型企业营销贷款,且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最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门槛并未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不断加大。同时,部分银行承诺企业按期偿还贷款后会续贷,但当企业偿还贷款后又断贷,调查的10家样本企业中50%的企业出现断贷、压贷现象,商业银行嫌贫爱富、嫌小爱大,嫌私营爱国有的信贷倾向尚未从根本上改变。

三、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对策建议

(一)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增强对信贷资金的吸纳能力。一是增强信用观念。“人无信不立”,小微企业必须增强信用观念,强化信用意识,注重自身信用的积累和维护,树立良好的守信用、重履约的企业形象,为获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创造条件。二是规范财务管理,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升企业财务报表的质量和可信度,使银行与企业信息更加对称,增强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信心。

(二)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参与直接融资。对于具备一定规模、管理机制较为完善的企业,要积极予以政策支持,引导和帮助企业在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对于暂时难以满足上市融资的中小微企业,要在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并通过政策扶持等手段,引导其规范内部管理,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公司”、和“私募基金”,推动企业直接融资,扩展融资渠道。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