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历史辅导方法范文

高中历史辅导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历史辅导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历史辅导方法

第1篇:高中历史辅导方法范文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改革,高中教育为了适应当代的教育理念也不断做着改革,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课堂的教学方法不断的进行着探索与改进,并取得了有效的成果。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都有极大的提高。

关键词 教育改革;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

1.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探究式教学作为历史教学方法属于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以对历史的探究性学习来达到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根据多年经验对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别从探究式教学的认识,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及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策略几方面进行分析。

2.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给出问题,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搜寻、调查、研究实现独立探究的过程。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参与主体,通过教师的辅导,使学生能自主的进行探索发现,掌握认识并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做到通过对事物的客观研究来发现事物间的发展和内部联系。探究式教学是当代教育的一次大胆的创新与尝试,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3.1问题式探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式探究是学生与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相互合作的探究方式,即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课堂讨论。如图1所示为问题式探究教学流程图。

3.2研究式探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研究式探究是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来进行分工合作探究。研究式探究教学通常为学生通过课余时间来对课堂知识点的探究与学习。教师对组员人数需要进行控制,一般为四人至六人一组。如图2所示为研究式探究教学流程图。

4.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策略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式教学。

4.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评判能力

历史事件已经发生,我们无法对历史事件做出改变,但因为每个人的历史观,价值观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时代不同,对相同历史事件的认知和看法也会存在差别。因此,教师在对历史问题的讲解中不要将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灌输给学生,而需要对学生做出引导,使学生自己对这一段历史事件做出自己的分析,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看法,并运用自己的观点看法对本段历史事件做出评判。

4.2将历史重归现实

历史老师要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探究历史的情景氛围,对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作出改变,单纯的只是由老师讲解缺少学生互动的课堂模式养成了学生机械记忆背诵的习惯,无法达到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老师需要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讨论,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具有历史带入感,实现一种思想上的“穿越”。

4.3使探究的角度生活化

历史的自主学习探究过程,学生不仅要对历史事件有所掌握,还要让学生对历史作出更深层次的思考,“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是一种历史智慧的体现。历史与我们当前的社会生活紧密相关。以美国的西进运动为例,我们当然可以将其与我国当前的国情结合,将美国西进运动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者的异同点。

5.结语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起到推动作用,激发学生创新与探究的热情,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间相互交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黄钦.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J].大观周刊,2012(28).15-17

第2篇:高中历史辅导方法范文

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在这些竞争关系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高中的历史教育,在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义务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过程中,历史教育承载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当前高中历史教育教材日益完善,历史教育研究日益的成熟,高考改革制度的逐渐完善,如何促进历史教学与时俱进,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教学质量,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根据高中历史教学的教育现状,对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展开探讨。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及现状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

与义务教育阶段与高等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相比,高中历史教学具有非常独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的目标是非常不同的。高中历史教学高考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是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有利于为国家培育世界观、人生观、世界观正确的人才,培养思想道德品质与道德素养比较完美的人才。其次,是教育教学的对象与其他两个阶段不同。高中学生具有比较坚实的基础,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思维正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度,具有基本的认知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高中的历史教育,高中历史教育既有普及历史知识的作用,又有提高学生历史思维的价值。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来讲,高中历史教学有利于拓展知识与深化知识,从历史思维与历史素养的角度来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历史视角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最后,从师资力量的角度来讲,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师师资力量比较强大,基本是本科以上的学历,专业素养与文化素质较高,教学能力较强,教学经验丰富,为历史教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当前历史教学的发展可以看出,历史教学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当前历史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的抓住给予,将历史教学的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上。在当前的许多的教学实际中,许多教师不断地发展、思考与探索,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促进历史教学更加良好的发展。但是,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实际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思想的束缚,受到应试教育的强烈的影响,在教学中,教材中有什么就教什么,考试有什么就教什么。同时,初中与高中的历史教学缺乏必要的联系,知识之间缺乏相互联系的体系,导致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非常薄弱,高中历史教学的难度大大的增加了。值得注意的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历史教师对历史的教材与教学大纲研究不透彻,对历史概念的研究程度不够,在教学中,知识传授没有基本的体系,教育主要是从考试入手,历史教学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二、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相互融合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内心想法与合理的见解,即使与自己内心的想法不一致,教师也不应该激烈的给与否定,要将自己与学生的想法相互融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勇敢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疑问的精神,在教学中,需要给与学生敢于设疑的勇气。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权威的疑问进行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看看这种理论是否科学与合理,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净胜,引导学生使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引导学生使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性地解决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的快乐,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的重要动力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一些自由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自由的讨论,大胆的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与探究,探讨出一些自己的内心心得,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与思维习惯,终身受用的学习品质。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有一种历史地图的概念,借用地图的形式,对历史上的事件与现象进行准确的表达,这种表述形式直观、形象、生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教学工具。在历史地图中,历史事件的空间状态,历史现象的发展趋势等等。在历史地图的学习中,设计的问题比较多,例如时间、地点、人物、政治、经济、军事等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分析比较联系能力。

以史为鉴,促进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特别是涉及近代历史的问题,要联系中外历史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纵横比较的能力。在教学中,需要多多的加强这些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引导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上升到新的台阶。例如,在学习17到18实际英国、法国与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的时候,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思想上也得到了解放。

(四)以社会为课堂,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历史与现实的完美的融合入。促进历史与现实的完美的融合,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历史教学需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社会的实践出发,从历史教学的实际任务出发,紧密的与现实的社会出发,促进课堂教学内容不断拓展。教师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要做到能够关注将历史的观点适用于当前的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在历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入社会,走入现实,引导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许多的值得探究与实践的知识,师生之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引导学生在教师中以史为鉴,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有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转变教学观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李秀峰 单位:福清龙西中学

参考文献:

第3篇:高中历史辅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社会一直在谱写着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进行更新,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应该进行改革和创新,让历史的教学不再是纯粹的历史知识教授,机械枯燥的记忆,而是对当下的发展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让学生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解读历史

高中历史是研究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去真正的认识历史,掌握历史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进行“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给学生灌输一遍教材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去记忆其中的主要知识点,这就使得学生对于历史的探究能力比较薄弱,不会去进行主动的思考和学习。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异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然后将自己的理解好想法写下来,这样,对于同一个问题,学生有着不同的理解。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去寻找三个朝代的政治异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历史是已经发生事情的实践回顾,同样对现在有着借鉴的意义,可以引发学生的多角度思考,有的学生认为三个朝代政治制定逐渐发展完善,走向成熟,有的学生认为“三朝都是以礼治国”,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可以掌握学生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去解读历史,懂得历史的含义。从而多方面的培养学生,让学生在历史的基础上正视自己,体现出历史知识的价值。

二、运用适宜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维

高效的历史教学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比如在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进行有关历史史料的收集,让学生通过史料的学习,自主的去探讨“”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及意义,有什么是需要学生进行反思的地方,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探讨结果,教师对学生的结果进行评定和总结。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和探究,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当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历史学习的时候,就会发现历史知识其实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无所不包,这就使得学生可以进行灵活的学习和运用。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思维的迁移和拓展,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积极的进行思维拓展,找到自己适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其中的重难点,教师也要进行引导和鼓励,促进学生质疑精神、探索精神的发展。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技的进步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的便利,网络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习惯。高中历史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的转变教学模式,寻求新的教学模式,积极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创新,一些走在时代前沿的学生喜欢去网上找资料,阅读和挖掘网络中的优秀史料和论文。因此,教育部门和教师应该与时代接轨,进行基于网络技术的交互平台建设,让学生和教师都可以进行相应主题活动的参加和讨论。比如进行一个主题为“中国引发的起因”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和别的学生进行互动,对问题进行深入而有力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教师也可以制作一些微课程,给学生还原历史事件的情境,让学生在历史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研究,通过历史的现象挖掘其本质,发掘其中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组织各类历史实践活动

传统的历史教学常常在课堂上进行历史知识的讲授,这就导致了学生面对枯燥的知识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教学效率不高。其实历史知识非常丰富多彩,生活中有关历史的古迹、节日很多,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组织学生参加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更加容易的去理解课程,掌握历史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古迹,历史文化展览活动等,也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进行观察,进行当地的历史风俗考查。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是有关历史主题的演讲比赛,历史事件的论文探讨等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历史教师都可以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其实历史的教学讲求灵活多样,如果只是简单的课本文字叙述,或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历史事件,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和内心,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切身的体会来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激情,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学习,促进整个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结论

总的来说,新课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提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路,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作者:周菊萍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吴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09)

第4篇:高中历史辅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 高中历史 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实践和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学会合理运用知识,为能有效贯彻这一教学要求,许多教师尝试通过提问题,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式教学。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提出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讨论式教学方法应用在高中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

1.组织讨论形式不完整,教学效果不突出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适当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回答,但教师未对讨论形式进行详细说明,提出的问题不够明晰,也没有做好引导工作,简短的课堂时间会因此失去效率。教师过分注重问题设计的方式和内容,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学生往往会缺乏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经讨论后获得的答案也不够深刻和准确。

2.讨论式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实行讨论式教学就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但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在引导学生讨论过程缺乏理性思考,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讨论形式过于传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考方向出现偏差教师也难以有效应对,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无心开展讨论活动。

二、讨论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问答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教学课堂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方式,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学问题的设计偏离水平化,整体的教学效果就无法体现出来。因此,为了有效实行问答讨论式教学活动,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理清课文思路,清楚自己所提出问题的目的和意义,进而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技巧。

如中国近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的爆发》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比较多,包含了知识、能力和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为避免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感到枯燥疲倦,教师可以采用问答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先提出一个较为简单的问题,1931年“”后,日本开始大规模开展,什么标志全面爆发,学生很快从课本上知道是“”;接着加大一点难度,请学生进行讨论:全面抗战爆发的标志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来,为什么“”不能成为全面抗战的开端,学生开始小声讨论,也陆续有学生从日本侵华方针以及我国各政治党派对侵华的态度来回答,教师均表示赞同,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思考的范围,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提示:一是从事件发展顺序方面思考;二是从历史横切面来思考,重点放在“全面”二字,中华民族如何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实行抗战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讨论的方向,有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

2.角色扮演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的讨论形式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章节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能力也不同,为了帮助学生更能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人物,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转变成历史中的人物,从历史背景出发,亲身体验不同文化制度下的人物感受,并在相互交流和讨论过程中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点,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3.创设情境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为能在课堂上体现出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优势,教师适可以当为讨论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增强探究的能力,提高思考历史问题的感悟能力。活跃的教学情境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氛围,充满画面感的教学情境能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受力,因此,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前提,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加深认识。

如世界近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路线的基础上,重点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历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纪录片《世界历史-欧洲人的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请学生观影后思考新航路开辟路线;评价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行为;分析早期欧洲殖民侵略这三个问题,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进行讨论,结合视频和课文内容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把学生带入历史画面有助于学生理解枯燥的历史知识,发散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培养理性的历史唯物史观。

三、结语

讨论式教学方法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而言,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保证讨论式教学的实施过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实际,选择适宜的讨论形式,如问答、角色扮演和创设情境等讨论式教学方法,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贤权.讨论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15,(10):56.

[2]刘广德.高中历史课堂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J].赤子,2015,(14):241.

第5篇:高中历史辅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高中历史;实践

一、高中历史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顺应新课改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教育和教学的认识有了新的观念,历史学科的新课改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和推进,而新课改对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大力倡导合作式学习,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过程提出,广大的一线教师要在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相集合并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恰当的机会,并注意彰显学生得个性特征。逐步养成良好的互帮互助的品德。广大的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自己的思想和角色,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出自己引导者的角色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给予恰当的指导,注重启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很多先进的学校在教学中提倡“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提前为广大的教师预设了相关的教学目标,设计了相应的学案,学生通过教案提前预习、课堂上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和效率。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高中历史教学中倡导“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广大的一线教师不在是知识的灌输者,也不在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有自己的分析、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教师只需要进行一定的指导和点拨,看似轻松,但是,广大的教师必须对教材和教学的重难点进行准确的把握,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学目标提前拟定科学的学案。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对教学方法和合作探究形式的探究也更加的深入和切实可行。在一定程度上考察了教师的综合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快速发展。

(三)有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不同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不同,性格也有所不同,高中生的思维正在走向成熟,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和分析能力,在学习中需要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思维个性,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学案,不仅能够进行自学,而且也善于从中找到学习的重点,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能力。这些能力比知识更能够影响人。

二、“学案导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一)发挥“学案”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导学作用

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相应的学案,指导学生的预习。因此,对教材的认真解读才能保证学案编写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学生通过相应的学案,能够准确的了解教学目标,并根据学习的重难点进行预习。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会提前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而对重难点或者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可以带到课上,在课堂中有针对性的听老师的讲解或者参与到同学之间的交流中,保证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其次,有了科学的学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运用学案的方法指导。告诉学生如何自学,如何在学案中发现问题,采用何种方法进行预习、对于不懂的问题怎么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一方面广大的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预习的自学习惯,而另一方面教师要科学分析学生的预习效果,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对教学方法和形式进行修改等等,对于学生已经解决的问题一带而过,对于学生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加强指导,保证课堂学习的高效。

再次,广大的高中历史教师在运用“学案导学”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要鼓励学生运用学案的指导加强自学,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化,并鼓励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在交流中总结学习的方法探究重难点。从而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案导学”在合作学习中发挥优势

依托学案,学生的自主预习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应该在课堂上进行方法的创新。明确教学目标之后,要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而检查的形式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汇报。鼓励学生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广大的历史教师除了研究教材之外还应该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的学情,并进行科学的分组。在具体的分组过程中,教师将班上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学生都在小组中担任一定的角色。一般有优等生担任小组长,对学困生的学习进行帮助和辅导,而小组学习的重点在于对预习过程中个人无法独立完成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针对学习的效果也要及时的跟进,例如让小组长分别发言,阐述自己的意见和大家的学习情况,相互分享学习的收获等等。合作学习中要渗透学生的个体发言、小组的合作学习以及分组讨论、组与组之间的交流等等多种方式,教师要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充分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提高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困生的教学目标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处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学案导学的核心在于依靠学生的主体,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探究,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模式。

第6篇:高中历史辅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学困生;高中历史;历史教学

G633.51

一、引言

历史是人文科学之一,记载和阐释了人类发展历程中的活动和事件,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与伦理、哲学和艺术等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具有传承性和发展性,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研读历史,可为今人正确地理解过去、预判未来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在高中阶段,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丰富学生历史知识,培养民族自豪感、爱国精神及人文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指导下,高中历史教学已经开始步入改革实验阶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素质教育倡导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实现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部分“学困生”,不仅影响了学生自身历史的学习一级全面发展,也制约了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策略,对历史学科的学困生进行转化,以提高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进步。

二、学困生概念界定及分类

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学困生并非不具有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也并非是大脑笨或反应迟钝,而是其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存在结构性偏离、智力没有得到有效开发、需要通过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给予补偿或矫治的学生。学困生现象的存在,不仅背离了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也悖离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要求。整w来看,学困生具有如下特点:智力与感官均正常,不能有效适应学校的教育环境、教学方式、学习生活等,普遍存在学业不良。学困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根据其学习困难的原因,可分为如下几类:一是智力型学困生,主要是因为智力迟钝、智商偏低而导致学习障碍;二是动力型学困生,其智力、身心正常,只是缺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也缺乏自信心与上进心,这类学生占据了学困生的大部分;三是方法型学困生,其具备较强的学习提升潜力,但是学习方法存在偏颇、思维欠缺灵活,偏重于死记硬背,因而无法有效建构科学的知识结构;四是外因型学困生,这部分学生因个人、家庭、社会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不愿学习、学习困难,缺少自我控制力,甚至存在与老师、家长对抗的情绪。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一)建构有效的认知结构,促成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学生认知能力的普遍缺失是造成历史学科学习障碍的直接因素之一,其原因与其被动接受知识而非主动建构知识相关。依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应在已有认知基础上主动建构认知,通过建构,理清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从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建构历史思维导图,提升对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以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变为例,引导学生将不同时期思想演变的递进、逻辑关系关联建构,既能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变的体系,又能有效加深对中国传统思想演变的规律性认识。再以14至19世纪世界历史为例,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世界文明发展从分散走向一体,随之而来的是代议制的建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最终确立了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同一时期的明清王朝,却依然在封建主义的道路上缓慢前进,致使中华文明最终未能完成向一体化、近代化社会转型,失去发展机遇。把同一时期中国(中外)发生的历史大事构筑在同一水平轴上,学生更容易理解历史基本史实与特定的时间空间是相互联系的,历史的整体性阶段性特征便清晰了。

(二)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活化内在思维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艺术的最大魅力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化、生活化教学情境和动态变化的问题任务情境,让不同层次尤其是学困生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子,使之尝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学活、用活,最终内化为思维方式,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以高中历史中的“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例,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课标先行建构相关知识网络,再设置由浅入深的问题任务:英国、荷兰崛起的原因,英、荷崛起的共同因素。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辩证评价英、荷殖民扩张?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意识,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三)尊重教学差异,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从某种层面上说,学习障碍更多存在于中下层面的学生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差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略。由于大多数历史学困生存在不同层面的学习障碍,特别对过程性的学习和知识间的理解和运用缺失,加强针对性的学习辅助显得更为重要。 以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为例,采用导向图可收到一定的成效。①内陆:山多地少限制农业发展,粮食缺乏小国寡民的城邦有利于实行直接的民主;②海洋:资源丰富,港湾众多有利于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文化活动,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形成平等互利观念造就乐于探究、视城邦利益为最高利益的民族性格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形成古希腊海洋文明与其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进而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条件。

(四)建立历史跟踪学习档案,凸显个性化学习的成效

为便于就近观察与研究学习障碍者的学习行为,解决其学习效果乏力的问题,笔者与课题组采取“有目的的抽样”(purposeful sampling),建立学困生历史跟踪学习档案,对其学习进程及取得的成效进行全面跟进,待取得一定经验后再适当推进。档案内容包括单元学习情况分析、考后成绩分析及需要教师指导的具体问题。每次单元学习或考试结束,学生先对单元学习和试卷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找出进步或不足之处并分析原因,标示需要教师帮助解决的具体问题。每次大型考试后召开专题学习指导会进行解疑辅导。通过学习档案的跟踪,有效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建立更为密切的师生互信关系,学生的学习信心动力更足了,学业成绩也日渐进步。

参考文献:

第7篇:高中历史辅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历史 教学质量 自主学习 教学措施

传统历史课程教材和课堂教学越来越不适合新形势的要求,新课改的普及和推广,势必是带给教师和学生的新挑战和新体验,同时也给死气沉沉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新课改旗帜下的教师,要有敏锐的意识,剖析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转变传统的思维观念,将学生从以前“灌输”的教育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从被动接受向积极主动学习的学习主人翁转变。同时,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新课改中,应该积极参与学习,与老师多交流、积极配合,充分利用国家教育改革带来的自我展示平台和教学资源,响应新形势下教育理念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做学习的主人,争取早日成为有用人才。

一、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授课方式枯燥单一

众所周知,高中课堂存在课时紧张、知识点繁杂、记忆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在高考的压力下,许多老师为了提高课堂的所谓质量,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一节课整整45分钟,老师的知识点讲解、知识结构的建立就占了大部分时间,而学生的理解和消化时间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缺少思考,即使学到了知识,也会因为理解力缺失,只是学到了皮毛而已。而且,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倦这种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对学习失去兴趣。

特别是,许多教师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思想比较落后,很简单地将高中历史教学看成一门考试的科目。授课以考试升学为目的,以提高考试成绩为前提前提。往往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个性化的发展,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种为了教学而教学,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教学活动,不仅无法深层次挖掘历史教材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同时,也让历史教学考试服务。

2.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一刀切”现象严重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熟不知,在学习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不管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还是教学成果是否优胜,都是通过学生来反应的。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在第一位,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内容,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思考的潜力,加深学生的理解。

然而,还是有老师为了高考的任务,采用统一性、一致性的教学模式,加快教学速度,忽视了教学中的灵活多用与思维发散,让学生拘泥于课堂,成为考试的机器,在高考的路上为了成绩拼命学习,而这完全违背了学习的初衷!

二、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措施

1.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那么,作为一名老师应该了解这一点,在高中教学中放宽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优质的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尤其是近年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应用,让学生学习、老师教学的方式有了多种选择。老师的新思维、新方法教学,会让学生受益匪浅。在快乐轻松的参与中,牢牢理解并掌握知识。同时,还原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学生的学习意识增强,成绩自然而然不用担心了。

2.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所谓树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从某种角度讲,教育是为了个性化的发展,而不是让学生在考试的泥潭中迷失自我、失去自我。最后都成为没有个性特色,一模一样的“小树叶”!老师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针对性、代表性、梯度性的教学手法,对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真真切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强弱,有层次辅导。对一些学习吃力的学生,可以让其识记基础知识要点、知识疑难点归纳、基础知识练习等;而对于能力好的学生,可以跳过基础知识学习,根据自己能力做一些又提高性的题目,或者拓展一些课外知识。这种层次分明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结语

科学合理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掌握知识的关键。因此,新形势下,教师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教育理念,开展灵活多变、层次鲜明、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来增强历史课堂的灵活性、生动性与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转变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快乐参与学习,轻松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姚春敏.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地”结合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09(08).

第8篇:高中历史辅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课程标准 历史学案 问题设计 目的 构思 层次 多样

如今的中学辅导教材图书市场,同一门课程就有多达十几种的导学案,面对多种选择,学生也疑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自己也把市面上能买到的学案教辅书籍都买了下来,并且认真的研读了每一本导学案。使我对设计导学问题有了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第一,问题设计的目的性

目前,市面上的导学案基本包含课前预习、课堂新知识学习与探究、课堂检测,课后巩固练习、学习小结,还是拓展延伸等几个模块,所采用的基本教学环节都是: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确要求―学生学习。在这个基本环节中“提出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事关整个教学环节的成败,因此也是整堂课成效与质量的决定因素。

而提什么问题,怎么提问题,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教师心中要始终明确问题的目的性,即围绕课程标准和紧扣学习目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说到底,历史课程标准是我们历史教学的依据,三维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指向,所以在设计导学问题时应该关注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应该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达到三维学习目标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

第二,问题设计的构思与设计性

既然“问题设计”是编写导学案的核心关键,那么问题设计就是决定导学案优劣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导学案中,“问题”既是教师“导”的基本思想策略和方法的体现,又是学生“学”的过程体现。因此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导”的规律和“学”的规律特点;“问题”是知识和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在导学案中既起着引导作用,又应负有启迪功能,因此问题的设计应当具有艺术性和启发性。另外“问题”的大小、深浅、繁简等“度”的把握直接决定着问题设计的质量,也需要依据课程标准,重难点进行揣摩,细心把握。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根据问题设置的大小,深浅,繁简等凸显重点,突破难点。

第三,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在导学案设计中,一般是把问题层次划分为A、B、C、D四个层次――A识别级、B理解级、C应用级、D拓展级,或者三个等级;二是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层次分解,降低难度。

在层次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是对客观实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思维的过程一般是先接触客观事物,然后头脑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最后是对客观事物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按照学生这一思维过程,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应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接触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再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最后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概括。

第四,问题设计形式的多样性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目标尚且有层次的三维性,即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所以在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形式上是否也可以考虑每种目标达成的方式多样性呢?

在数学科目的学习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践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到找到问题是关键要害。”在历史教学案的设计过程中,问题设计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提出一个问题,回答一个问题。

历史教学特别重视“论从史出”,在问题的设计上,针对教学知识点,多利用史料史籍,不仅能够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而且能深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手法,历史导学案的问题设置中,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开放性的探究思考题型,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简编本)[M].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 谢利民,《现代教学论纲要》[M].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白月桥著,《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4] 黄甫全主编,《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第9篇:高中历史辅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微课;制作;非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5-0066-02

微课要出彩,选题最关键

参赛微课的命名就像人的名字一样,起得好就有吸引力。参加微课大赛需要填写2016年度浙江省微课程开发选题申报表。评委在没有观看微课内容之前,首先看到的是选题申报表,所以,微课的名字一定要能引起评委的关注,否则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在“高中历史重疑难问题解答”中,我们采用了最直接最质朴的“开门见山”式表达。

当然,如果只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没有有价值的内容,那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所谓“有价值”的第一标准,也是最高标准,就是能_实帮助学生学习。微课是提供给学生在课堂之外自主观看、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学生看不看、看多久,制作者是很难直接监控的。因此,微课要想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必须“有用”,否则会因无法有效维持学生的注意力而成为闲置的、浪费的资源。

“有价值”的第二标准,就是在保证“有用”的前提下,根据高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确定具体的知能点。“高中历史重疑难问题解答”知能点的选取是基于如下考虑。

首先,历史是连续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限于课时和篇幅,高中历史课本并不能呈现历史的全貌,对许多历史问题只能做“微言大义”“雾里看花”式的处理,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造成障碍。其次,历史事件是唯一的,历史现象是可以重复的。但是,这种重复绝不是简单的再现。如何区别类似历史现象之间的相同与不同,是广大师生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课程选取了浙江省现行的人民版高中历史课本必修部分有代表性的40个(因为本次大赛要求最多40节,实际上不止40个)重、疑、难点,采用比较、归纳、适当补充等方法给予解答,以期达到答疑解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组建精干团队,做到两个统一

“高中历史重疑难问题解答”长达40节,仅仅依靠个人力量显然很难在短期内完成,必须组建一个精干的团队。在实行精细分工的同时,做到两个统一。

首先,统一思想认识。“高中历史重疑难问题解答”的制作团队是浙江省德清县高建峰名师工作室,共有来自县内4所高中的历史教师10人,每人承担4节。老实说,最初大家对“什么是微课”“制作微课有什么用”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更何况制作微课需要专门的电子技术,越发使人产生畏难情绪。为此,我一方面组织大家共同观摩浙江微课网已的微课,一方面学习各种教育教学杂志上有关微课和微课制作的文章。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微课是当今教育发展的方向,不会制作微课的教师必将落后于时代;微课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而且能弥补课堂教学无法一对一辅导的不足;制作微课是提高教师个人素养的重要途径;制作一般微课的技术门坎很低,很容易掌握。通过学习,统一了思想,鼓起了干劲。

其次,统一制作标准。为了保证按时提交微课,保证作品质量和风格整齐划一,我们分别制订了工作进度表和PPT制作标准。

PPT制作标准如下:

(1) 片头格式

(背景图片为“云海”)

(2)内容标准

字体:微软雅黑(标题)+宋体(正文)。

字号:标题44号,一级文本32号,二级文本28号。最好不要有三级文本。

颜色:白底黑字。

数量:每页不超过五个要点且页面上下左右有1cm的留白,总数不超过六张(不包括片头)。

影响微课录制质量的非技术因素

影响微课录制质量的非技术因素,一是讲稿,二是语音。

录制微课与日常讲课最大的不同是不能反复讲解、重复强调,所以,在录制前必须写好详细的讲稿,也就是录制微课时的解说词。需要说明的是,解说词是对屏幕内容的必要解释、说明、提示、补充,不是对屏幕内容的简单重复。录制微课时,教师要按照经过仔细推敲后的讲稿,配合屏幕内容,一字不漏地一气呵成,中间不能出现卡壳、咳嗽、翻页等等声音,更不能出现错别字,否则录制宣告失败。

微课是供学生课后单独使用、反复观看的,要传递出与集体教学不一样的、一对一式的亲切感。所以,教师要努力习惯对着计算机讲课,寻找对人讲话的感觉,语音要柔和、自然,富有亲和力。这样才能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强微课的感染力,使学生觉得“老师在我面前,专门为我讲解”。有了这样的情感基调,微课的制作才容易取得成功。

反思:充满遗憾的PPT

经过我们团队四个月的努力,“高中历史重疑难问题解答”微课程获得了浙江省2016年度微课大赛一等奖。付出终有回报!高兴之余,也有颇多遗憾。

首先,每个知能点的结尾,缺少一张“谢谢”“再见”之类的PPT,显得不完整。老师们的解说词也没有诸如此类的语言。这些本应该写入PPT制作标准。

其次,有个别老师没有严格执行PPT制作标准,破坏了微课的整体风格。虽说无伤大雅,终究感觉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