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范文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范文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第2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范文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第3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范文

2、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马克思

3、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卢梭

4、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邹韬奋

5、知耻近乎勇。 ——孔子

6、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谢觉哉

7、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 德谟克利特

8、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9、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

10、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

11、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12、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

1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第4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范文

1、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2、不学礼,无以立。

3、君子忧道不忧贫。

4、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5、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6、知耻近乎勇。

7、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

8、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9、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10、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11、奢侈总是跟随着,总是跟随着奢侈。

12、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13、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14、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15、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

16、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17、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18、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19、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20、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21、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2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3、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2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25、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26、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27、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

28、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29、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30、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31、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3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第5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范文

富人是从穷人那儿来的,知识是从无知那儿来的,幸福是从苦难那儿来的,跌下是从爬高那儿来的,自尊是从羞辱那儿来的,自主是从依从那儿来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世说新语》两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2.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咏雪》

1.内集:家庭聚会

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聚:急速

5.欣然:高兴地样子

6.差:大致、差不多

7.拟:相比

8.未若:不如比作

9.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

《陈太丘与友期》

1.期:约定

2.期行:相约同行

3.戏:玩耍

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5.乃:才

6.时:当时

7.惭:感到惭愧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 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非:不,不是

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

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

三、翻译课文。

《咏雪》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仍然没有到达,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听了)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不是人哪!跟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四、元方与友人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元方: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辨,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友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但知错能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5.人不堪其忧(忍受)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

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26.不舍昼夜(舍弃)

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三、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四、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

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

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五、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六、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八、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3《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一、【课题解析】

诫:告诫、劝勉。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本文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无限期望。

二、【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三、字词理解:

1、一词多义

“以” “成”

2、古今异义“险”

“穷” “去”

3、词类活用

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明确。

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

非志无以成学 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4、句子: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四、朗读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五、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培养自身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学业的成就。

4、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也随岁月而消失,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六、文意理解:

1、本文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从这两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按照议论文的结构理解文章,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主题思想:诸葛亮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3、填空:

文中常被人们当做志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全文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八、积累成语、名句:

淡泊明志 俭以养德 宁静致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6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范文

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范文

1、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2、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

5、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7、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

8、一粥一饭汗珠换。

9、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10、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

11、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罗大经

12、欲求温饱,勤俭为要。

13、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14、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15、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16、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17、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18、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19、不择手段地追求高级物质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级的。——潜夫

20、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

21、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

22、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

23、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24、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卢梭

25、紧紧手,年年有。

26、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7、好处安身,苦处用钱。

28、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29、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30、奢侈和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鲁迅

3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32、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3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3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5、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36、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37、君子以俭德辟难。

3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9、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40、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4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2、奢侈总是跟随着,总是跟随着奢侈。——孟德斯鸠

4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4、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

45、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4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47、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48、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

49、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

50、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51、奢侈乃德义之灭亡。

52、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53、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

54、成由勤俭败由奢。

55、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56、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5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5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59、俭节则昌,佚则亡。

60、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

61、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第8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范文

有真道德,必生真胆量,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是品行不端。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凡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有一禁诫:勿发脾气。

第9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范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虚已者进德之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人的美丽可爱,不仅仅是由于他的容貌,首先决定他的精神面貌,一个品质高尚的人,永远是年轻和美丽的。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