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篮球课的好处范文

幼儿园篮球课的好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篮球课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篮球课的好处

第1篇:幼儿园篮球课的好处范文

现在我铁面无私地把整个故事和盘托出。如果有必要的话,我倒是愿意交代一下故事发生的背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出生的人面临一个窘境,长一辈的亲戚可以拉出长长一个名单,叔叔婶婶大爷大妈姑姑姑父姨姨姨夫舅舅舅妈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像柴米油盐一样是常见而必要的。然而这是最后一代,再往下一代像妯娌这样的称谓基本上可以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当然,有些人也觉得它们一点没有被当作“遗产”的必要。上一辈人很大程度上参演了我们自己导演的人生短片(相较于一代人的史诗,个人充其量是短片),更流行的说法是微电影。亲戚作为群众演员,其实并不知道我们到底要拍什么,但对于电影情节的走向,他们起到不论怎么修饰都不为过的作用。然后一代后,他们的微电影角色大大清减。而上上辈的故事,也仿佛在另个宇宙空间里发生。

我父亲是家中的第一个儿子,往上有两个姐姐,下面有三个弟弟,最小的弟弟刚出生时夭折了,也就是我未曾谋面的四叔。自此奶奶也再没有怀上过孩子,索性把宠爱一股脑塞给三叔。从古至今就有这样一条不变的定理,皇帝老子最疼长子,普通百姓最疼幼子。但普通人家对幼子的疼爱程度,其实仅仅是奶奶疼父亲和二叔的程度。奶奶的宠爱是辐射状的,像阳光倾城,没有重点,只是三叔的位置被安排在更向阳的位置罢了。

爷爷是一个知识分子,那个年代知识分子这四个字写在纸上纸都要重了起来,分量十足。年轻的时候他作为学者曾代表中国赴前苏联考察访问,一张在圣彼得堡的照片裱在框子里一直摆在墙上显眼的位置。他生性淡泊,为人谦和,无不良嗜好,不吸烟,不喝酒,偶尔养花,也仿佛是养给天看。只是书,藏了不少,后来退休后他又搬回窑洞里,睡觉的屋子再往山里单独辟出一个隔间,十平米见方,堆满了书。他喜作批注,从不折书。他常穿一件呢子风衣,戴黑框眼睛,比起现在小年轻们所流行的那种黑偏灰,色调没那么跳跃。

这个城市坐落在盆地,是李四光当年勘探地形时标注的地震易发区域之一。据说当时标了四个地方,其中三个已被不幸言中,唯有这里不信邪,站如松坐如钟,也许是因着被东西两座山紧紧夹着的缘故。这里东面的山叫东山,西面的山叫西山,名字都很本分,就像山里人。山上多数人家都住着窑洞,极少数发了家,盖起了房子。搬进房子住不惯又搬回窑洞的,也有。窑洞里睡炕,冬天,炕下面烧着炭块,相当于现在的电热毯,夏天,窑洞没收了阳光,自然凉爽。奶奶二十来岁和爷爷从一个更偏远的地方来到东山,就在老爷爷的窑洞里住下。东山离城很近,骑车二十分钟就进城。爷爷上班骑一辆二八自行车,高高的梁,坐在上面硌着父亲和他两个兄弟还没长饱满的屁股,生疼生疼。但这样视野极好,尤其是下坡时呼啸的风比扇子来的舒服多了,父亲喜欢把嘴巴大大张开,感觉风从嘴巴冲进来再从耳朵冲出去,暗自觉得武侠小说里所谓的打通任督二脉也不过如此。父亲十分慷慨地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二叔和三叔。

父亲和二叔天性顽劣。二叔尤甚,还没学会走路只能挪动时,就从炕上“扑通”一声滚到地上。他比别人家孩子晚多半年学会走路,等能跑能跳的时候就仿佛要把先前缺憾的时间弥补回来,整日和父亲在山里疯玩不着家。奶奶一个妇道人家,管四个孩子十分吃力,两个女娃还算听话,两个小子就费劲些。每天傍晚,爷爷下班,家门口有一段上坡路。爷爷先露出一个头,然后是车把儿身子,就像海平面上归航的船,最后是整个人影向家中行进。这时,院门口总有两个,后来是三个瞪圆了眼睛的脑袋行着注目礼在严阵以待,走近了再冲上前去包围住爷爷,劫匪似的一顿翻扯包,里面总有些江米条油柿子的零嘴解孩子们的馋。

因为父亲和二叔奔放的性格,在怀三叔的时候,奶奶就念叨着希望这个小子儿争点气可以像爷爷一样文质彬彬,能有股书生气。三叔“滋哇”落地时外型确实很书生,小得像一口可以吃掉的点心,一股风过来就能被吹跑。但奶奶旺盛的奶水很快让三叔圆乎起来。满一岁的时候按惯例抓周,三叔坐炕上,眼珠滴溜打量着这个世界和眼前这堆碍眼的人。爷爷在三叔面前摆了一支羊毫笔,一支自己胸前常别着的钢笔,一支西洋画笔,一支完整雪白的粉笔。三叔冲众人咧嘴笑了一下,跟哭一样,手挠了挠自己的开裆裤,眼见奶奶从炕沿逼近才又抠起裤裆。正当奶奶抢夺过三叔的手准备往钢笔上抓上,二叔从人群中杀进来,拿着一把塑料大刀,过来看三叔的热闹。三叔眼睛像放电一样,沦陷在奶奶手里的拳头闹起革命,朝二叔的大刀抓去,一把抓在刀刃上,婴儿的力气有时大得惊人(他们用拳头把你手攥住时有时你真一点儿法都没有),竟夺了过去。二叔也被这招空手夺白刃震住,心想,孺子可教也。

父亲和二叔都没上过幼儿园,大自然就是免费的学校。到了三叔入园的年龄,爷爷决定把他送进自己上班途中一个公立幼儿园。结果没上够三个月,三叔就捅下篓子,被退园了。

篓子是这样编成的。幼儿园所有的孩子都有午睡的习惯,但遗憾的是,三叔没有。百无聊赖的三叔只能拆被子玩,他先用牙咬开一个口子,然后把白线一根根抽出来,一旦断了就搁在枕头旁边,比哪根最长。等起床后,他就迅速把自己的被子叠好,然后端到没叠好的小朋友面前,主动把人家的乱被子拿到自己床上再叠好,跟切得一样齐整,这既得了老师的表扬,又攒了不少人气。拆的被子也就这样没有败露出来。但有一天中午,三叔发现自己的被子是被拆过的,而且手法十分老道,他顿时警觉地环顾四周,以为有人抢了他的嗜好,静悄悄的休息室告诉三叔,没有。三叔得意地笑了,因为他很快意识到,这被子是被自己拆的。拆被子终于让他第一次觉得生活是无聊的。三叔想了想,不甘寂寞,就找出攒的一根比较长的线,钻进熟睡的隔壁的小朋友的被窝里。

幼儿园的生活其实和监狱一样,定点开饭,定点睡觉,定点上厕所,每天有两个小时到室外放风的时间。午睡过后,是集体上厕所的时间,小伙伴男女分两队,睡眼惺忪地手拉手喊着口号向厕所进军,十个一组撒尿。等三叔这组进去后,厕所里传来一阵哭声,起先是象征性的,接着就动起真格,撕心裂肺,杀猪一样。原来,等别人都尿完了,三叔旁边的小朋友还滴水未出,他自己也很奇怪明明觉得尿意十足,却感觉自己的水龙头像被堵住一样等他低头一看,发现小被用一根白线绑住了。小朋友一着急,气沉丹田往胯下用力,想用洪水冲开大闸,结果不想线绑得更紧了,嵌在肉里。小朋友这才用哭声招引来阿姨,阿姨见状,先是怒吼一声,“谁干的!”仿佛这一声狮吼功可以让线自动解开,周围的小家伙们这时候只顾看热闹,谁也不应声。小朋友被尿憋得满脸通红,阿姨急忙弯下腰解绳,但大人的手指粗大,怎么也抓不住线头,更是帮倒忙。站在一旁的三叔脑袋里想起了前不久偶尔听爷爷说起的一句老话,站了出来,蹿到小朋友跟前,头一昂,跟阿姨说:“让我来,”活似战士,然后用灵巧的小手揪住线头,使劲一拽,小朋友痛得喊了一声娘,尿夜喷薄而出,三叔正准备和阿姨邀功,却见一边的阿姨脸比夜还黑,顺着阿姨的眼神路线,三叔看见自己裤子左边口袋露出一截一模一样的白线。

其实本来也有抗争的余地,但三叔很快招供。后来他才知道,世界上还有“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这回子事。因为那个小朋友有个当大官的爹,所以三叔从事发到决定被退园只用半支烟的功夫。就在三叔被爷爷从幼儿园接走出大门的时候,休息室里传出尖叫声,阿姨发现,所有的被子都被拆开了。如果不是三叔的招供,这恐怕真成一桩悬案了。

回到家里,从来都温文尔雅的爷爷动起怒来,三叔挨打的哭声穿过房顶,扶摇直上。他倒不为自己无法去幼儿园的前途担心,他似乎永远也不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他只是一边哭,一边想着帮小朋友弄绳时浮现的那句话,原来真的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从幼儿园辍学的三叔和村里的小朋友混成一片,因为对他们来说,上幼儿园本来就是一件稀奇事。三叔觉得,还是村里的小朋友更会生活。幼儿园里洗手跟洗抹布一样频繁,三叔后来回忆这简直是布尔乔亚主义,以后怎么能当社会主义接班人,从没见过战士在扔炸药包后还要洗手的。三叔和村里的小朋友整日厮混,父亲和二叔都上学了,只有放学回家才能传授三叔一些经验秘籍。比如,吃黑蚂蚁。奶奶的院子里种菜,还有枣树、梨树,中间一条石铺路。经常有一些黑蚂蚁大摇大摆或忙忙碌碌地在人们眼皮下穿过,有的还爬上窑洞的土坯墙高升了。父亲听说吃黑蚂蚁,骨头硬,就带领弟兄们吃黑蚂蚁。三叔吃得最香了,他想骨头硬硬的,这样打架才不会受欺负。硬骨头在我们这里还有一层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冥顽不化,当时谁知道这些。除了吃蚂蚁,三叔还喜欢勾兑饮料,他幻想自己是科学家,把可口可乐和酱油兑在一起,然后仰脖“咕咚咕咚”就灌一大瓶,当时就震住周围的小朋友了,都盯住三叔看看三叔有没有长出点什么。一个钟点后大家见三叔还没有变身就纷纷散去,三叔别的倒没什么感觉,就是多去了几趟厕所。三叔等父亲和二叔回来后跟他们吹嘘,自己配制的药水太管用了,特别排尿。似乎三叔童年的大半乐趣都集中在吃上,还有吃牙膏。那时候三叔和小伙伴在村里扫荡时,经常捡一些废物换零花钱,比如牙膏皮。捡到的牙膏皮一定要先过三叔的嘴才行,他喜欢那种牙膏在口腔中凉飕飕的感觉,等三叔长大了第一次吃木糖醇的时候觉得和牙膏简直一个味。三叔经常和小朋友交换不同口味的牙膏,有一次,换到一个颜色有点深的牙膏,三叔很兴奋,觉得这是新品种,但吃在嘴里觉得不是味,三叔幻想着,这不会是姐姐声称自己吃过的传说中的巧克力吧。把手里的铝皮在手里翻来覆去,结果发现,上面隐约有一支鞋,“哇”地吐了一地。这是鞋油。

三叔上学的记忆里,粉笔占了很大的比重。小学的时候,他把502涂在粉笔上陷害老师。老师一怒之下把一盒粉笔掰碎了从教室窗户洒了出去,命令他全部捡回来。中学的时候,班主任喜欢拿粉笔头打人,打也就罢了,偏偏班主任喜欢反弹着打,先打一个人头部,再弹起来击中目标,有一次三叔成了跳板,他觉得被侮辱,一把抓起脚下的篮球冲黑板扔去,黑板接球二话不说传给老师,但明显接球者没有准备好一个趔趄,三叔被记了大过。高中三叔开始抽烟,一开始问家里要钱说中午不回家吃饭了,在学校省下时间学习,结果拿吃饭的钱买了烟,晚上回家吃得格外多。后来家里有招待客人的烟,三叔就把里面的烟取走,换上粉笔。后来他偷别人的烟换上粉笔,被人痛揍一顿。

高中三叔住校。在学校里没有两个哥哥罩着,一个人势单力薄显然是要吃亏的。三叔是校足球队的,只不过他的角色很无聊,至少其他踢球的这么认为。因为三叔是守门员,大部分时间在场边百无聊赖地和草摆龙门阵。但三叔喜欢当守门员,他喜欢在千钧一发时出手帮助别人,这让三叔觉得自己像侠客一样仗义。足球队队长是学校里扛旗的,就是那种书包里装着砖头的人物,三叔平日里跟着他们一起,但只是个不起眼的角色。三叔入了道才知道,这些所谓的扛旗,有时候狠,有时候也希望在出事的时候有人拦架,毕竟动了真格的后,场面就不好收拾。三叔在亲历了几次战斗后,发现拦架这件事其实大有讲究。首先,你要弄懂老大什么时候需要你上来拦架,当老大觉得这架必胜时你如果拦下来就太不懂眼色,只有老大觉得打起来一点没便宜可占才要拦住,让老大既不失颜面又下得了台。但拦也很有学问,拦的时候不要抱住老大,要想法去用一种看上去像阻止其实是限制对方的方式拽住对方,这样自己的老大才有机会上来紧跟几拳占些便宜,不至于丢了面儿。三叔因拦架技术高,而深得老大的心,也逐渐吃得开起来,渐渐也有弟兄拦起他的架来。

有必要交待一下三叔的兄弟姐妹们。

大姑早已结婚生子,姑父在机关工作,抱一个铁饭碗,只要干得好不出意外,十年后别人送礼的时候就应该是纸裹的中华了。大姑在书店当收银员。二姑也结了婚,紧随大姑生了个小子,二姑父做生意,开一辆永远蒙层灰的桑塔纳,二姑在村里的信用社。我父亲上一个师范的大专,读政治系,政治系女生最多,也最俏,别系的男生经常在校门口堵政治系的女生,尤其是一个叫聂安忆的女生,而所谓别系,以体育系为主。体育系的男生人高马大,其中领头的几个格外嚣张。我父亲看不下去,找了一些社会上的人,和体育系的那伙人傍晚在东山附近的一个僻静地儿干了一仗。体育系也带了人,嚣张归嚣张,毕竟下手没社会上的那帮人狠,手里的板砖瞅见社会那帮人包里露出的铁棍子和刀柄就蔫了半截。最后那场架以拿着手电筒找断掉的手指告终。此后体育系的再也没故意找过政治系女生的麻烦。但父亲和体育系的那帮人,却意外成了学校里关系最铁的一帮人。体育系的也纳了闷,没想到一百大板打不出个屁的政治系男生也有这么突眼的。他们也是后来才知道,我父亲找的社会中人其实是我二叔的人。二叔没个正经工作,结识些道上的人,整天晃膀子,有钱了花钱,没钱了找钱,钱找找总会是有的。后来,体育系的一哥们在外面租房子住,那房子就成了他们活动的据点,隔三差五就要被我爸借去,整晚整晚和那个叫聂安忆的女生谈人生谈理想,最后聂安忆谈成了我母亲。

我父亲和我母亲一毕业后就结婚了,两人学习拔尖,都被分配到了同一个学校当老师。没过多久,就有了我。这时候爷爷在单位旁边分到一间房子,八十来平米,当年的八十平不是个小数目了。当下里,爷爷奶奶和我父亲母亲还有三叔就都住在新房子里,一来照顾我母亲和我,二来我父亲母亲也没买下房子,三来新房子环境好。大姑二姑也偶尔回来住,人多时好不热闹。

三叔高中上完后就在家待着了,不想工作,想跟着二叔混。二叔把他当小孩儿看,也知道混到最后没什么出路,没应了他。三叔就自己折腾,没钱的时候在家待着,有钱的时候就出去潇洒,潇洒完钱继续回家待着,像上学一样,爷爷奶奶每个月给点钱,有时候再死缠烂打要一些。后来他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子又认识一帮从东北来的混混,一起称兄道弟。

第2篇:幼儿园篮球课的好处范文

当它从眼前闪回而过,那曾经的某个瞬间却依然在脑海里点亮,清晰不灭。

2008年,我们该记住什么呢?

关于孩子。关于父母。

那么多感动,让泪水霎时湿润了我们的眼眶。

那么多温情,仿佛成了环抱着我们的温柔臂膀。

他们是十个平凡不过的父亲/母亲。

他们的故事,简单又简单。

他们的初衷,纯粹又纯粹。

可就是那些人告诉我们,孩子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孤单。

全是因为――爱。

爱孩子。爱自己的孩子。爱所有的孩子。

他们告诉我们,每一个小生命降临到这个世界上,都会有一种爱是注定好了给他的。

吉勇:爱就是,当你看不见光,我就在你心中点亮一盏灯

2008年5月 “济慈之家”自产的第一茬蔬菜收割了。当晚,餐厅就飘满了菜香味儿。盲孩子们吃着用自己亲种出来的菜,那晚的菜香,似乎今生都不会忘。

关键词 光明

“6年前的一天,我问自己,如果我可以接受自己是残疾,那么我最不能接受哪种残疾?我的答案是――看不见。”就这样,抱着让那些看不见的孤儿们也有一个家的想法,法国青年吉勇与他的妻子李香梅,于2002年年底在河北廊坊创办了目前中国唯一一家针对盲童孤儿的慈善团体――“济慈之家”。从最初只有3个孩子,到现在已有30多名孩子了。最小的孩子不到1岁,最大的孩子有21岁了。

“我要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爱他们。”吉勇夫妇有三个孩子,一个7岁一个6岁一个3岁。“他们是孩子们的老朋友。每当济慈之家里有孩子过生日,我就叫他们过来参加。”我们很意外地在“济慈之家”的盲童身上看到自信,他们很开朗,很健谈,他们说“很喜欢法国爸爸的声音,喜欢法国妈妈的拥抱”。

2008年,“济慈之家”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建设家园。“搬家”至北京房山,100多亩待开垦的荒地。终于,那些荒地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家和学校,变成了蔬菜园,变成了篮球场,变成了小小牧场,变成了健身中心……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盲文,学习做手工,学习弹钢琴,学电脑操作,跟外国义工学习英语,还可以跟法国爸爸法国妈妈学习一口纯正的法语。如今,已经有一些盲孩子从这里走出去,被普通家庭收养,这一点让吉勇夫妇很是欣慰。“我觉得除了给他们一个家以外,我更愿意帮他们做到的就是,让他们看自己时,更respect(尊重)自己。”

高明骏:爱就是,带他们亲密大自然,让他视野更开阔

2008年7月26日,台湾音乐人高明骏和妻子带着两个儿子从北京出发,自驾车一路到湖北、贵州、云南、四川,8月底回京,历时35天,途经5个省,像这样的长途旅行,每年都至少有两次。

关键词 开阔

有人说过:没有亲近过大自然的孩子没有童年。自然所赋予我们的美好,是课本以及父母都不能给予的。和很多父母一样,高明骏希望孩子沐浴大自然的每一种气息,老大布布还在4、5个月的时候高明骏和妻子就带他去了泰国北部的山区,之后每年出去旅游很多次。平时周末,爬山、钓鱼、玩水……不计其数。

现在布布和伦伦,一个9岁,一个5岁,皮肤黝黑,性格随和开朗,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强,无比热爱大自然,认识多种植物,爱动物,喜欢运动……看上去也比一般同龄孩子懂事。他们在乌兰布通公主湖来过蘑菇,在大兴安岭奔跑过,在海边帮渔夫拉过渔网,钓到过一米长的大鱼,在内蒙古草原被牛群追奔,在沪沽湖冰冷的水中游过泳,划着猪槽船、打捞过泸沽湖上的垃圾,在东北滑过雪,在中甸的碧踏海看过日出,在香格里拉骑过马……

对高明骏来说,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他像热爱音乐一样热爱旅游,但是如果旅行中没有家人,再美的风景都有缺憾。他希望孩子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变得更坚韧。尽管,布布还在1岁多去九寨沟时,由于高原反应发烧了,高明骏夫妇着急万分;还有在他去昆明的一家饭店吃饭海鲜时中毒,高明骏夫妇措手不及。但高明骏并没有因为这些困难而独自旅行,他让孩子们的童年没有错过每一道风景。

张冬青:爱就是,做一切事情,都是以孩子为本

2008年9月 新学期开学。张冬青走进“日日新”明亮的小小课堂,一下子被几个小小的身躯所包围。有的抱着她的腿,有的顶着她的腰,她搂住他们,一瞬间,张冬青感觉就好像自己一下子有了那么多孩子。

关键词 尊重

一切缘起于2006年,张冬青的小女儿正面临着上学前班。一次在与女儿同幼儿园的家长聊过以后,那个早就在她和先生心里酝酿好久的想廓渐渐清晰:我们就这样自己给孩子做个学堂吧。“因为一个人的一生中,小时候是最重要的,而且成长是不可逆的。如果有一些缺失,比如树小的时候有疤痕,会跟着他一辈子的。所以我们从孩子小时候开始抓起。”

就这样,一所“不以营利为目的,互助式的,家长共同出资、学生自订公约、家长和老师定期交流课程设置和计划,重在引导孩子多元化的思维方法”的学堂――“日日新”诞生了。学堂诞生之初,只有4个孩子,“校舍”是一套三居室,电脑、柜子,甚至桌椅板凳都是由家长捐的。现在学堂有了一年级、二年级,已经有了22个孩子。

学堂的理念是:爱、美、智慧、自由。一堂课,最短半小时,最长一下午。“爱怎么体现,在这里就是对孩子的尊重。老师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会拥抱孩子。孩子少,老师看得过来,每个孩子有需要的时候老师会过去帮助他。”

学堂以6个家庭为核心家庭,每一位家长都在他们擅长的领域里发挥着光和热。“有个家长有个院子,把自己房子的五分之四拿出来做教室。有同学没车,大家互相搭车。家长,所有的管理者都是义务的。”张冬青本是大学教师,为了学堂里所有的孩子,甚至辞掉了教研室主任的工作,一心扑在孩子身上。那么,会不会觉得不值得?“不会。做什么都要有牺牲,更何况这种牺牲是为了孩子。当你看到那些孩子长大了,成长起来了,那种幸福感,真的是太大太大了。”

澄澄妈:爱就是,事情再小,也可以发现其中的意义。

2008年,学堂在郊区租了一块5亩地,新的校舍动工了。当又一个新年到来、雪花飘飞之时,这里将变成孩子们新的家园。

关键词 独立

2008年1月 在央视《智慧树》的“宝贝厨房”里,澄澄和妈妈穿着漂亮的母女装,巧手做出一道道美味佳肴。这个9岁就参与厨艺比赛,用30块钱做出一桌子菜,而且凭借自创菜式“幸福伞”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澄澄,现在已经和妈妈成为杭州的“厨艺明星”,家喻户晓。

厨房教育在国外早已盛行,日本早教专家牧野圣子还做过这样的分析:“做家务是一种比游泳更均衡的运动,它可以丰富情绪,使孩子对自己所拥有的能力更加自信。”现在,英国、日本、台湾等等许多地方的家庭都会“把餐桌当成课堂”,从孩子上餐桌的第

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

对于现在很多妈妈来说,家务就是简单劳动,而指导孩子洗一次碗,会比自己动手洗碗要多花10倍的时间和精力,于是,孩子们便很少有参与家务劳动的机会。而对于澄澄妈来说,她给女儿“厨房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刷碗、切菜、炒饭这么简单,而是一种可以惠及孩子一生的能力。“爱她就是,教她钓鱼,而不是直接给她鱼。”

“厨房教育和修炼内力是一样的,时间越久内力越深。我觉得对孩子的爱就是把自己的内力一点点地传递给她。”几年前,澄澄妈遇到一起车祸,颈椎断裂,在床上躺了3个月。于是,走出病房的澄澄妈把自己的感悟整理出一套教育孩子的厨房教育体系。

很多人觉得厨房教育会不会危险?澄澄妈说做好防范措施就不会有问题。而且很多小事都可以在厨房里学到,比如数学、耐心等等,“我觉得教育是无所不在的。我想把自己的坚强、乐观、豁达传达给女儿。直到九年后,我才知道厨房教育其实在国外早已盛行。每天必不可少的买菜、做饭和吃饭,在我眼里就成为教育孩子最好的机会。”而澄澄,也正是在这种“随时随地”的教育中,通过剥毛豆学会了从1数到5;通过做家务训练小肌肉的灵巧程度;通过买菜学习与人交流的方式;通过参加比赛来训练她的统筹力和心理素质。

10年的厨房教育,让澄澄妈觉得孩子更懂得生活了,起码孩子将来会把做菜当成一种爱好,母女俩还合出了一本书《魔力厨房》。“现在,她越来越像我的伙伴了,在每一步过程中她的激情和热情都让我勇气倍增,从而让我走上了电视美食的屏幕。”

亲子论坛版主:爱就是携子之手,相守

2008年10月 新浪亲子论坛迎来了“亲子10年庆,全国版主北京大聚会”。他们是整个互联网最具魅力的特型人物,来自全国各地,每个人都代表着一个庞大的网友支持团队和一种声音。

关键词 相守

当选为亲子论坛版主的条件很简单:热情,责任心,每天在线4个小时,在论坛注册半年以上。

10年来,新浪亲子论坛的版主从几个人发展到全国上千、北京200人。他们中有像总版主“水煮小鱼”那样长达10年的版主,也有像“最爱是妮”这样刚刚一年多的新版主。他们的职业有律师、证券经理、全职妈妈等。多数是妈妈,也有少部分是爸爸。每个版主分工不同:回帖子,活动组织、会员卡管理、专家联络等。

版主们最初因为在育儿过程遇到了困难,上来求助,受到帮助后,慢慢开始帮助他人。最后通过做版主,他们的育儿理念和方法都大为改观,孩子成了最直接的受益人。版主暖阳9说,孩子3岁时候,鼻子腺样体肿大,去了多家医院都说要动手术,最后在论坛求助,很多网友开始出主意,最后一个网友介绍去了家医院,没有动手术,中药治疗好了。

这样的情形还有很多。不光版主妈妈们和她们的孩子是受益者,其他妈妈也在这里找到了温暖。北京的一位网友是单亲妈妈,有次生病了,孩子小,是论坛里的妈妈轮流值班照顾她和孩子;还有一个网友妈妈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去做志愿者,她的老公又在外地工作,她的孩子被论坛的妈妈们轮流照顾。

亲子论坛还经常组织活动,几乎都与宝宝有关:爱心捐助手拉手、亮眼看奥运、六一儿童节、寻宝、圣诞大爬踢、美厨娘厨赛、去福利院看小朋友、举行义卖、运动会……不但让宝宝参与,变得更坚强和有社会责任感,还使他们越来越积极向上、乐观开朗,也让妈妈们育儿的生活变得更丰富,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

贾军:爱就是让中国孩子,得到真正的早教

2008年10月26日 贾军7岁的儿子问她:“妈妈,东方爱婴是妈妈的大宝宝,全国有这么多宝宝,妈妈你还爱我吗?”那是在东方爱婴成立十周年的大型庆典上。儿子刚刚7岁,而这一天,东方爱婴却已整10岁。

关键词 早教

还记得10多年前,有朋友跟她抱怨带孩子“怎么这么累”,当时就让贾军心生诧异。后来,贾军到美国出差,在美国社区的 “父母中心”,满眼即是很嫩很显眼的baby color,孩子和家长一起拿着铲子肆意玩面粉。那是一种专门为3岁一下幼儿设置的早教课程。回到国内,她几经辗转找到一家所谓的早教中心, “就是冷冰冰的桌子,两根电话线,有两个老者问你,你们家孩子怎么了。”

两番光景的鲜明对比,深深触动了贾军的心。于是,她毅然辞去35万年薪的工作,想要让中国的孩子也可以享受真正的早教。一是因为她一直以来对孩子的爱,二是因为她刚刚结婚,她也准备成为一名母亲。

如今,她被称作“中国早教第一人”。而在创业之初,一切都是那么难。半年了,整个机构才有20多个孩子。那个时候,在中国内地父母的眼里,3岁以下的孩子,话还说不好,路也走不稳,再说孩子到4岁就上幼儿园了,读早教班又有什么意义呢。贾军意识到,真正的挑战不是经营一个早教机构,而是要改变人们的认知习惯。

“对于一个新兴的产业来说,我们这种拓荒者一定是最辛苦的。要用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改变人们的观念。”让全国家长认识“早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让贾军开心的是,付出必会有回报。“10年前,要跟家长讲早教是什么,需要花一个小时,问题特别多,他会问‘为什么需要早教’;5年前,家长会问,听说了早教很重要,但是是教什么;而现在的家长知道很多,只是知识还不系统。”

现在中国接受过早教的孩子已逾百万,东方爱婴已有超过800家店了,占早教行业的市场50%。“出来上课的孩子中,有一半是在东方爱婴。”孩子们喜欢叫她“干妈”,因为她们喜欢她。贾军这个这么爱孩子的女人,如今已经是50万个孩子的“干妈”了。

庆山:爱就是让所有的女人都能享受当妈妈的权利

关键词 关爱

2008年8月 夏日广州的一个雨天。庆山站在办公室的窗前,心情仍然无法平静下来。他提出的《阻断HIV孕妇母婴垂直传播综合性干预手段的研究》终于成功立项了,这将使更多的艾滋病孕妇得到帮助。

他是广州市妇婴医院有名的帅哥医生,同时也是广州乃至全国第一个为艾滋病孕妇实施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接生手术的医生。

从第一次的由于“任务安排”开始,到现在把救护艾滋妈妈当成自己的事业,10年来庆山已经成功地为50例艾滋病妈妈接生,其中最大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 “每一位女性都有当妈妈的权利,无论她们是健康的还是身体上有一些瑕疵,对于我来说,她们都应该享受生命、亲情带给她们的快乐。”自己也已为人父的庆山,每当面对一个新生命的降临,都会十分感慨,而当他看到可爱的小宝宝时,目光中总会流露出慈父般的关爱。

每一次为艾滋病人接生都是一场冒险,因为谁也无法彻底避免意外的发生。对于那一幕幕惊险的手术情景,庆山虽然记忆犹新,但却是一脸的平静和淡然。“因为我们做久了,了解得也更深入,所以并不会害怕。我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能研制出完全阻断母婴传播的基因药物,能把母婴传播率降到零,能让更多无辜的孩

子顺利降生。”

从事这份高危工作以来,庆山也曾遭到别人的误会和歧视。甚至曾经的好朋友也会在他为艾滋病人接生而疏远他,不接他的电话。但是,“再怎样苦,怎样不被认可,也不能让我放弃。那些小生命那么可爱,他们没有错。而他们的妈妈,每一位母亲都是一样的关心爱护自己的宝宝,为了自己宝宝的健康,哪怕是付出生命都愿意。为他们做这么一点点事情,真的不算什么。”

让他欣慰的是,他身边有一个一直给予他最大帮助的团队,身边的人也渐渐由不理解、排斥,到渐渐接纳。有一次,他年迈的老岳父对他说:“庆山,我向你致敬,你是一个勇敢的男人,我们部支持你,并为你感到自豪。”不仅亲人们,如今在广州,很多医院的医生都把庆山当成了榜样,而那些感染艾滋病毒的妈妈们,更是把他当成了自己的救星,宝宝的守护神。

小巫:爱就是,让所有孩子,都尝到人生第一口爱的甘甜

2008年10月 小巫来到一家育儿网站,她是专门来就母乳喂养做专家在线咨询的。像这样的义务咨询,她已经不知道做过几百上千次了。网上咨询的妈妈们的问题一条接一条,小巫也很心急,她是多么希望可爱的孩子们都能吃到最甘甜最营养的母乳啊!

关键词 母乳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无数妈妈开始通过网络和各种途径感谢小巫。但小巫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问她,做为国际母乳会咨询员,你要做多久?小巫回答:“国外有的人已经是老奶奶了,还在做母乳咨询,我想只要有人需要,我就一直做下去。”

8年前,当小巫肚子里孕育了一个小生命时,如何喂养自己的孩子自然成了她最为关注的问题。那个时候她刚好从美国回到国内,在美国,到处可以看到关于母乳喂养的宣传,而国内的宝宝们却几乎都是依靠喝奶粉长大。

在看过关于母乳喂养的宣传以后,她暗暗在心里问自己:“母乳喂养?我能做到吗?”她问自己,她也开始寻找答案。在美国的生活工作经历,让她顺利地接触到母乳喂养的知名学会――国际母乳会,她学习了最新的哺乳知识,并下定决心用母乳哺喂宝宝。不仅如此,她还要成为一名坚定的母乳倡导者。通过严格的考核获得咨询员资格,她成为当时中国唯一一个母语是汉语的母乳咨询员。

“因为我也是妈妈,我爱自己的孩子,我也爱所有的小孩子。那些小生命,那么娇嫩,我真的希望他们都能够喝到包含最多母爱的母乳,而国内太多妈妈没有信心哺喂母乳,怕麻烦,无法坚持。所以,哪怕能改变人们一点点观念,我也要尽百倍的努力。”

她每年交纳会费,自费购买各种关于母乳喂养资料,工作很忙,她依然每天抽出很大一部分时间,撰写了几百万字的母乳喂养方面的内容,贴在当时知名的育儿网站上,免费宣传母乳的好处。“因为母乳本身不是商品,我的宣传不是要从你的兜里掏钱,而是宣传妈妈们进行母乳喂养,给宝贝们最好的呵护。”在网络上,她接待上万妈妈们的咨询。做讲座、在杂志上开母乳喂养专栏更是她的一项重要工作。她的博客中,母乳喂养的内容也是最多的。她还根据自己的母乳喂养经历,写下了《让孩子做主――母乳妈妈育儿手记》。

段春琴:爱就是,用我们对儿子的爱来爱更多的人

2008年春天 段春琴和爱人特意来到上海参加器官捐者与受者运动会,他们想看看自己的“儿子”。但是因为医学会有捐者与受者不能相认的规定,段春琴夫妇只能在人群中默默地寻找儿子闫靖那双仍然在看着世界的眼睛。

关键词 延续

2003年的一天,一个可爱的3岁男孩闫靖不幸患了脑部恶性肿瘤,经过一年的治疗,小闫靖的病情终于好转了。但是他没能逃过“三年复发”的厄运,6岁时还是离开了他喜欢的这个世界,离开了深爱他的爸爸妈妈。在儿子临死前,这对悲痛欲绝的父母段春琴和他的爱人闫立斌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无偿捐献儿子的器官。而这一举动,让6位受捐赠者获得了新生。这对夫妻把对儿子的爱变为了更加博大无私的爱,让这份爱无限地延续了下去。

“其实我们当时的想法特别简单,就是想把孩子的器官捐了,这样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好赖还活着,他的眼睛还在看世界,他的心脏还在跳动。而且器官移植到别人的身上,还能帮助别人获得新生,对国家多少也是个贡献。”当身边的亲人朋友得知了段春琴和爱人闫立斌的想法后,给予的却是不理解甚至是激烈的反对。“后来我们把这个想法告诉当时的主任医师时,他说这是好事!我当时一听到这是好事,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一下子特别踏实了。最起码有人理解你,能体会你的心情。因为之前很怕别人说我们这么做不对,不遵从伦理道义。”

面对即将逝去的小生命、无法延续的母爱,段春琴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即使以后不能再去爱自己的儿子,也要让这份爱延续下去,失去了一个孩子,她还能换回更多的孩子。“因为我们爱儿子,所以我们要帮助别人,让我们可以爱更多的人。”小闫靖去世后,他的器官分别移植给了6位需要它的人,当这对坚强的夫妻得知每一例手术都非常成功时,他们终于笑了,他们的愿望也终于实现了。

2007年年末,段春琴一家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一个可爱的女儿。这个小家庭又重新回到了甜蜜温馨之中。段春琴每天都会抱着女儿看她哥哥的照片,告诉她曾经发生在她家中那些感人的故事。夫妻俩给女儿取名闫旭,小名叫念念。思念哥哥闫靖,让生命继续延续,让爱继续延续。

奚志农、史立红:爱就是,给孩子最自然的教育,也让她去爱大自然中的一切

2008年11月 世界野生动物摄影峰会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举行。会议间隙,奚志农、史立红夫妇及他们的女儿奚溪站在展台前,回答着世界各国人们关于中国野生动物的提问,拿来的十几本奚志农刚刚出版的大型画册《野性中国》马上销售一空。

关键词 自然

1998年,任东方时空记者的奚志农提出辞呈,专门拍摄野生动物。史立红也给了丈夫莫大的支持:“中央台不缺你这样的记者,中国缺你这样唯一一个以野生动物为目标的摄影师。”1999年4月史立红也辞去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职务,随丈夫到云南。

到云南的第二个月,他们的女儿小奚溪出生了。女儿出生在这里,是令夫妇俩骄傲的事,他们庆幸女儿出生在这么美丽自然的地方。有了女儿以后,生活不像两个人的日子那样随意,但他们想给女儿更多的爱,让女儿成为与自然成长的孩子。“相信没有几个孩子的童年是在如此美丽的大自然中度过。天然的健康食物,最自然的美景伴随着女儿的成长。”

2002年,他们家回到北京。但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带着女儿,足迹遍布新疆、青海、四川等地,去拥抱野生丛林里、大山里、大戈壁上最真实最自然的中国。

“在野外拍摄时,最想的就是女儿。”毕竟条件所限,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将孩子带在身边,所以并不是每一处爸爸妈妈亲眼所见的美景、住过的营地,女儿都可以看见、可以亲身感受。“我们不可能像国外在非洲拍野生动物的夫妇一样,让孩子在那儿长大,这也是我很遗憾的。唯一感到欣慰的是,我们这个孩子的成长是伴

随着野生动物长大的,她有比别的孩子更多的机会,到自然里面去看真正的野生动物。这,也让她更爱大自然。”

奚溪随着爸爸一起去拍摄,认识各种动物,植物。那生命的蓬勃,远比教科书丰富得多。翻看《野性中国》画册时,小小的奚溪还能为我们讲解,各种珍稀动物分布在哪儿,他们都是多么的濒危,他们又多么需要我们的保护。平时她也是一个野生动物的小小保护者,随时随地向小朋友、向感兴趣的人宣传热爱野生动物。比起同龄的孩子,她更有同情心,也更多了一份对自然的热爱。

爱孩子,还有很多种表达……

关键词 爱的能量

1 邱索维金娜:为孩子成为全能选手

德国体操队员邱索维金娜,以33岁“高龄”仍活跃在比赛场上的最大原因,是为了给患有白血病的大儿子阿廖沙挣得高昂的医疗费用。为了多参加比赛,多赢得奖金,她不敢生病,不敢休息,不敢懈怠训练,凭着这份毅力把自己训练成全能选手。不停地比赛,不停地拿奖金,用来挽救儿子的生命,成为了她生活的全部。母亲的潜能就像一座宝藏,当孩子需要时,就会源源不绝地被挖掘出来。每当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她在比赛场上的身姿,除了欣赏她的拼博,更多是为她作为母亲的那种执着的爱所打动。

2 樊磊:4个残疾弃婴的单身爸爸

樊磊从日本挣回百万积蓄,在北京的郊区买下了一个农家小院子,准备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时,遇到了第一个脑瘫女儿佳玉,被放在他家门前。接着又接二连三地收留了其他三个女儿,她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樊磊为给女儿们治病,从百万富翁变得一贫如洗。还专门学习魔术和变脸,自己参加演出,拼命赚钱养女儿们,竟然还破了变脸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前一阵,他用自己最后的积蓄租下一块地,准备盖个孤儿院,哪知装修完了,却赶上拆迁,50万元白白浪费。他多年来没离开过农家小院,希望有一天孩子们的亲生父母来找自己的孩子。平凡的男人却拥有一颗伟大的父爱之心,一个女人带一个孩子尚属不易,但他一个单身男人,养育4个女儿,可想而知付出的代价会有多大。

3 田金珍:为留守儿童自导自拍《千里寻母记》

母亲是世界上聚集着最大能量的角色,田金珍田嫂就把自己从农家妇女修炼成了导演。她在走村串巷收废品时,路遇各种不同的留守儿童的生活后,她不知如何去帮助他们,偶尔一次在看本地苗族歌手的VCD时,她萌发了拍一部留守儿童的片子的想法,让更多人关心他们的生活处境。一个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的母亲就这么执着地开始了自己的梦想,而让她一步步走过来的,正是那深沉伟大的母爱。片子拍出来后,感动与召唤了许多外出打工的父母为孩子回家,也让整个社会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田嫂,她真的做到了,用爱去壮大自己的能量。

关键词 爱的教育

4 李伟文:教养可以这么浪漫

李伟文,除了是牙医外,还是双胞胎(AB宝)的爸爸,在读他的育儿经《教养可以这么浪漫》时,总忍不住会意一笑或是豁然开朗,原来养孩子真的可以这么浪漫。许多事是在我们看来既平常却又是我们不容易做到的。他们家没有电视,每周只看一两次好的节目;家里整面墙都是书,一家人常常聚在一起读书;经常带孩子们到户外野餐,到荒野中和自然相处;给孩子穿二手衣,早早让他们知道环保意识;出门让孩子自己带水壶,拒绝糖果和饮料。当他把这些都变成孩子们的生活方式时,孩子们获得的是一个幸福又特别的童年。和李伟文相比,我们许多父母太过于严苛,只是想把孩子造成自己想象的模样。

5 红杏;带着女儿去远方

说起带孩子旅行,常常是妈妈们犯怵的事,但这位妈妈却乐在其中,把旅行,当作养孩子的一种方式。妈妈红杏是一位人文地理摄影师,常常旅行的她,在女儿佳佳7个月时,就开车带着她去了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铁路开通后,带着佳佳坐了78个小时的火车去拉萨。佳佳不到2岁时,已经走游历了九个省市,算得上是一个小小旅行家了。在佳佳3岁时,母女俩的经历还被旅游卫视拍成10集专题:“3岁佳佳旅行记事”,“和妈妈去远方”。用红杏的话说,带着孩子去旅行,是送给她的一件礼物,增长她的见识和经历,为她积累财富。

6 蔡颖卿:妈妈是最初的老师

“孩子小的时候,帮他们扎根,孩子大了,给他们翅膀。”这句谚语是蔡颖卿的育儿铭言,20年来奉行不渝,在旅馆里为孩子做饭;每天让孩子在餐桌上和家人相聚;虽然不断地搬家,但从来没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在生活细节中教导孩子为人做事。正是这些小细节汇集成了一本独特有意义的育儿书《妈妈是最初的老师》,让家有儿女的妈妈们受益无穷。

关键词 爱的奉献

7蒋晓娟:警察妈妈感动世人

蒋晓娟是江油县的一名普通民警。在汶川地震中,她把6个月大的宝宝送回乡下,交给父母照顾,自己则一直坚持在救灾现场工作。当看到一些嗷嗷待哺的婴儿由于长时间没吃奶而哇哇啼哭,看着他们的亲属在一旁默默流泪时,她的心都快碎了,马上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义务为10多个婴儿哺乳。蒋晓娟以女性特有的温柔、体贴,安抚着这些尚在襁褓中的婴儿。蒋晓娟被人们称为“最美丽的警察妈妈”。

8 马志英:圆125个“女儿”上学梦

今年被评为“十大巾帼妈妈”的马志英,是一位曾经因为贫困而誓圆大学梦的回族女性,自己不舍得治病也要帮助那些有志求学但家庭困难的女童上学,几年来,陆续收养了125个“女儿”,并且都为她们提供了上学机会。有时母爱的定义就是,爱这世界上所有需要爱的孩子,马志英就是这样一位好妈妈。

关键词 爱的表达

9 宫崎骏:为了儿子拍《悬崖上的金鱼公主》

提起宫崎骏,我们总着迷于他的动画片里特有的细腻的爱,但他今年的作品《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却更多了一层对儿子的愧疚之爱。在儿子宫崎吾朗5岁的时候,宫崎骏因为忙于工作,而无法陪伴儿子,因此造成父子之间长期的疏远。为了修复父子关系,宫崎骏以宫崎吾朗小时候的性格为蓝本,拍出这部《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善良又有些内向的小主角宗介就是儿子的缩影。用影片来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情,同样是动画导演的宫崎吾朗也一定更能体会父亲爱之深切。

10 池莉:出书记录和女儿一起成长的岁月

池莉的小说大多数是写的是烟火味十足的小市民生活,但今年她出版的一本新书《来吧,孩子》却完全是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爱与付出。正如她开篇所说的,世上有一种爱,是毫无道理可讲,那便是母爱。从她怀孕开始,一直到女儿亦池考入英国大学……整个历程中,她陪伴女儿成长,付出自己的爱与泪水,烦恼与喜悦。在书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名作家池莉,而就是一位平凡的母亲所想表达对孩子的所有爱。写的人字字真切,作为读者的我们,从字里行间体会到的也像是――另外一个自己,因为每个母亲的爱,都那么相似。

关键词 爱的传递

11 安猪:为贫困孩子多背一公斤

安猪的真名叫余志海,和许多都市里的年轻人一样,安猪喜欢到处旅行,他在旅行途中,每当遇到那些可爱需要帮助的贫困儿童,心里受到极大的震憾继而产生了“多背一公斤”的想法。把孩子们需要的文具、生活用品、书籍,在旅行时,送到需要的孩子们手中,一个人多背一公斤,成千上万的人就有很多一公斤,让更多孩子得到帮助。安猪说,一公斤意味着什么?四五本书?两三件衣服?一包文具?一公斤只是你行李中很小很小的一部份重量,但这小小的重量对一个贫困孩子来说,也许就是一份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