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校园食堂管理范文

智慧校园食堂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校园食堂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校园食堂管理

第1篇:智慧校园食堂管理范文

关键词:一卡通;智慧校园;自助服务体系;信息化管理

一、校园卡应用的背景

校园卡是学校发行和管理的非接触式IC卡,集学生证/工作证、借书证、餐卡、电子钱包等功能于一卡,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校园卡出现的前期对于后勤服务和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有着明显的成效,因此在信息化工作早期就在大部分大学校园里普及。经过10多年的发展,从大学校园到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环境已经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卡的应用亦取得极大的拓展,门禁、考勤、自助缴费、水电管理、银行圈存等一大批新的业务出现在校园卡应用中,银行卡、手机卡等也频频绑定校园卡,因此,校园卡具有强烈的社会集成和应用创新需求。

二、国内高校校园卡技术应用现状

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作,校园卡应用的社会集成和应用创新已经在国内高校取得了快速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园卡载体的多样化

CPU 校园卡是带有CPU处理器功能的IC卡,并已经应用广泛,手机校园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将通信业务和校园卡功能集成的一种新型校园卡一卡通类型,目前已不断扩张到电信、联通另外两家通信运营商的投资范围,就目前情况看,浙江省高校几乎都已开通手机校园一卡通,但应用和推广效果差强人意。

2.校园卡的社会集成

中山大学和深职院在校园卡的社会集成中做了应用尝试:

中山大学:该校的校园卡是首个实现城际消费的校园一卡通,与广州9所高校联盟推行“消费一卡通”的应用模式,对接城市市民交通功能,接轨城市建设发展。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该校校园卡在CPU校园卡的基础上,集成了银行业务,使得校园卡用户不但可以具备校内所有应用的刷卡业务,还具有银行卡的业务能力,通过银行圈存功能的实现,使得校园卡可以像银行卡一样在ATM机和POS终端机上进行刷卡消费,实现了校园卡的社会集成功能。

3.校园自助服务体系的应用

公共应用服务包括:校园新闻、漫游校园、一卡通公告、生活百事通、校园卡挂失等功能。个性化服务包括:校园卡管理、转账业务、自助查询、自助缴费等功能。国内大多高校校园自助服务一般都实现校企合作的运行方式,主要是由学校建设,企业投资的形式进行开展,有效改善了学校服务体系的高效性。

4.校园卡的数据挖掘功能

对校园卡每日进出账的数据挖掘结果,可获取校园卡用户(主要针对学生)的消费途径、消费能力,对学校评估贫困学生实施补助进行参考作用;同时能根据食堂的消费流水记录挖掘工作后勤及食堂的饭菜质量价格等,更好的控制食堂收益情况。其中,山东大学就已经通过校园卡的数据挖掘作为决策一种来源,该校的校园卡通过分析对比学生日常消费情况数据,挖掘出学生海量的消费数据规律,经软件系统自动识别贫困指数作为评估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与否的参考目的。

综上所述,校园卡一卡通是在校师生具有实名制的身份识别证件,包含大量的基础数据,通过校园卡包含的基础数据支撑作用可扩展至全校范围及部门的管理工作内容,甚至起到社会集成作用。

三、智慧校园项目中校园卡的社会集成与创新

根据国内高校前期校园卡应用情况,智慧校园卡建设工程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和创新应用:

1.校园卡银行业务的社会集成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校园卡的创新应用主要解决了校园卡与网银集成的以下问题:

(1)建立服务平台,并通过校园卡建设单位与银行签订网银支付功能。

(2)硬件上采用二层递归安全防护,一级防护指防火墙的IP过滤及操作系统的IP策略;二级防护指系统的一切通讯由指定端口进行加密传输,其余端口全部禁用。

(3)软件方面的安全将互联网充值平台设置校园一卡通前置服务器同校园卡服务器交换数据,设置系统通讯控制策略、安全监控策略、数据安全备份策略、系统IP策略等确保校园卡的数据安全。

2.集成RFID技术,创新校园食堂服务

学校食堂的就餐高峰售饭窗口都是人满为患,除了人员集中的因素外,窗口处理效率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设计一套集成RFID射频技术的餐具和餐饮结算系统能有效缓解这个问题。系统要求具有速度快、核算准、体验佳、无人值守等特点。系统的实现能节约用餐者的排队时间,提升教工餐厅膳食服务的整体质量和信息化水平,树立良好的终端形象以及给教职工带来极佳的消费体验。

3.智慧校园卡优化校园的人员管理模式

宿舍是学生校园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着外来人员有可能混入宿舍所带来的安全隐患。运用物联网RFID技术整合校园一卡通应用,采用学生宿舍管理系统,结合红外侦测、智能卡技术、视频监控技术、门禁控制技术等,实现了宿舍的人性化、智能化、信息化出入管理,大大提高了学校宿舍管理水平。同时融合RFID技术的校园卡还可以应用于学生上课情况考勤、教师会议考勤、校门口智能交通管制等方面,通过智慧校园项目校园卡工程建设已充分解决了传统校园卡应用局限性,实现人员管理的新局面。

针对我院智慧校园项目建设中校园卡系统应用的建设情况,结合校园卡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从三个角度分析校园卡技术应用与社会集成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从用户的角度(即在校师生),要求进一步扩充校园卡的社会支付范围与形式;二是从学校管理层的角度分析,希望校园的后台数据流动方便维护、监察方便校园人员管理;三是从社会行业角度分析,如今校园卡已逐渐与企业合作,同城市建设应用接轨,因此要求更多的校园的社会创新与集成。因此,未来校园卡的技术发展无论从建设理念、建设模式和运行模式等方面都孕育着进一步集成和创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王春雁、白雪.高校校园卡系统应用现状及趋势浅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

[2]梁裕,秦亮曦.一个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报.2010

[3]张永波.基于ZigBee技术的智慧校园设备防盗系统设计[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4]张永波.《RFID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1

[5]张丽丽.《数据挖掘技术在校园卡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

第2篇:智慧校园食堂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校园;数字校园

0引言

物联网,顾名思义,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简称IoT(Internet of Things)。它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把人与人的互联扩展到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从它诞生开始就被认定是“下一个工业革命”,作为当今信息通信行业的典型代表,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术语。并以快速的发展态势不断渗透不断进入各行各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实现着人们的梦想。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向童话般的智能世界。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校园、智慧家庭等一系列崭新的概念扑面而来。

1物联网现状分析

2009年,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战略产业。“十二五”时期,我国物联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发达国家保持同步,成为全球物联网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已经形成了从元器件厂商、设备商、软件商、系统集成商一直到电信运营商的完整的产业链。2017年1月,工信部《物联网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物联网总体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的发展。尽管物联网经历了2016年初的智能硬件行业遇冷,但今年的物联网行业将进入复苏期。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5G时代即将到来,这都为物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动力。

2物联网让智慧校园不再是梦想

智慧校园是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的,可以说它是互联网时代数字校园的升级,二者密不可分。又有质的区别。智慧校园和数字校园,都是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应用,都是致力于解决校园信息化的方案。二者的区别在于,数字校园强调的是统一的信息编码及通过单点登录提供系统授权后的服务。而智慧校园是在数字校园基础上将服务延伸及扩展到物。即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要有有线和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之后再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这样才能对数字化的信息进行智能分析,楣芾碚吆褪ι按需提供学习、生活的智能化服务环境。简言之,如果说数字校园解放了手脚,那么智慧校园就是解放了大脑。智慧校园的智慧就是通过物联网来实现的。

物联网技术以互联网为基础,涉及智能感知、网络通信息、云计算、人工智能、信息处理等很多先进技术,简单概括物联网由三个层组成: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下面我们来看是如何通过物联网的三个层实现智慧校园的。

2.1感知层是信息采集的关键部分

感知层通过感应器、数码相机等设备实时持续获得人或物的精确信息。然后通过RFID、条码、工业现场总线、蓝牙、红外等短距离传输技术传递数据。形象地说就像人的皮肤和五官是用于识别和感受物体的。智慧校园就是把感应器安装到教室、图书馆、食堂、实验室、校门等处,通过物联网来普遍连接。目前国内物联网感知层发展状况不佳:一是负责数据采集的传感设备国产化程度低,对国外的依赖度较大,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二是负责数据传递的RFID技术标准不一,造成不同公司的产品互不兼容。但这并没影响到物联网的发展速度。主要体现在校园一卡通、门禁车辆人员进出管理、后勤的教室宿舍用水、用电管理、校园绿化等等已经在国内各大中小学广泛使用。但这仅是智慧校园中一些可实现的智能模块。真正的智慧校园还只是一个愿景,只有完成了整个校园所有环节的智能化,让师生有效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智能体验才是真正的智慧校园。

2.2网络层是进行高效、安全、可靠的信息传输系统

网络层是感知层和应用层的桥梁。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系统。由于网络层承担着数据传输的重任,仍然依赖互联网、有线无线通信网等,并且有更高的质量要求。网络层是我国物联网发展相对成熟的领域。这归功于通信产业,大量铺设光纤的结果。另外很多学校已经完成了数字校园时期的基本平台建设和网络布局,能够做到有线网络和无线WiFi全覆盖。但还有一些院校由于受资金等一些条件限制无法完成理想的网络布局。纵观国内一些院校的普遍做法,有一种校企合作的新形模式可以借鉴。即企业投资网络建设,运营之后,学生的上网费用校方和企业按比例分成,实现网络建设和运营的校企共赢。对于网络建设有困难的学校可以考虑探讨这些新的解决模式。去年锦州医科大学就是在资金投入和学校搬迁重复建设的两难选择时采用了校企合作模式解决WiFi全覆盖的问题。今年在学校零投入的前提下全校师生已经开始享用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了。

2.3应用层是将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最终给出智能的响应

应用层位于物联网三层结构中的最顶层,其功能为“处理”,即通过数据中心进行信息处理,相当于人的大脑。应用层与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显著特征和核心所在。应用层可以对感知层采集来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从而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基本完成了数字校园的基础建设,一些关键的应用系统已经运行多年,如财务系统、教务系统、学生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虽然收集到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但相对独立形成了“应用孤岛”,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在不同系统间进行用户切换,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浪费数据资源。那么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一体化环境,就是要在应用层消除“应用孤岛”,以各种应用系统为载体,统一应用入口和服务界面,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整合,在基于大数据的前提下,做出决策分析,为学校构建智能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实现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升级转换。

在智慧校园的概念提出之后,国内很多院校便将其列入“十二五规划”,并开始筹划、实施智慧校园的建设。从2015年开始,国内许多学校包括中小学校都从手机移动客户端人手,推出了“手机OA”“迎新离校”“消费查询”“手机图书馆”等功能模块,使用户可以方便的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询各类常用信息。体验高效、便捷的学习和生活。比如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了解哪个教室有空位以便提前预订座位。或者去食堂之前查看当日的菜谱,以决定去哪个食堂用餐。再比如,利用物联网设备监测教室温度,通过智能调控达到合适的温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或者通过“手机图书馆”检索馆藏资源,续借、预约图书,可以阅读电子书刊、接收图书到期提醒信息、缴纳图书超期费用等等。国外大学也在不断尝试通过物联网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大学,为学生办理智能学生证。智能学生证里有一个射频识别芯片,当学生走入教室上课时可以通过无线传感器自动注册,在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里就可以查看学生的出勤状态,便于教师的教学管理。校园作为知识与信息服务的前沿阵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把物联网逐步融人到校园的安全、教学、管理等场景,实现教学、生活与校园资源和系统的整合,将智慧校园的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第3篇:智慧校园食堂管理范文

【关键词】智慧校园;物联网;应用;手机RFID-SIM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校园信息化建设也在逐日推进。例如校园一卡通的使用给教师和学生校内消费、图书借阅等带来了便捷;校园各大应用系统的使用提高了校园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然而校园信息化建设仍存在着不足,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的接入手段单一;信息化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存在各种安全问题;信息资源内容不够丰富、信息资源采集与更新不方便;校园各部门信息共享与交流自动化程度低,整个校园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问题;重建设、轻应用,应用平台和应用资源的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诞生了。利用物联网技术可很好地解决传统互联网不能解决的与物件互联问题。将物联网技术引入校园将为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所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解决的可能,有力地推动“智慧校园”的发展,为师生员工提供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的便利。

1.智慧校园概念的提出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智慧校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概念,本文提出一个基于自己见解的智慧校园概念。

智慧校园=校园+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智慧校园通过物联网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人与信息资源之间以及信息资源与信息资源之间的通信。它的最高阶段就是校园服务和管理各部分都是由物与物之间智慧化地完成,无需人工干预,从而达到“智慧”状态,向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是全方位开放式的校园,是综合教育资源信息服务中心,是高效便捷和节能的智慧中心,具备沟通智慧化、设备智慧化和服务智慧化三个特点。

2.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分别是用户身份管理、图书馆管理、校园公用设施管理、校内消费管理、校园安保和校园手机短信息通知服务。

2.1用户身份管理

用户身份管理是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各个应用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具体功能:

(1)手机RFID-SIM卡管理

①手机RFID-SIM卡注册

师生在入学或入职时,学校手机SIM卡管理部门师生的个人信息以RFID电子标签的形式写入其手机SIM卡中。这样,普通的手机SIM卡就可以变成存储了用户身份基本信息、可用于身份自动识别的RFID-SIM卡,从而代替数字化校园时代广大师生用户使用的一卡通。

②手机RFID-SIM卡注销

在教职工离职或学生离校时,向学校手机RFID-SIM卡管理部门申请删除手机RFID-SIM卡个人身份信息,这样, RFID-SIM卡就失去自动身份识别功能变成一张普通的手机SIM卡。

(2)用户身份信息管理

系统管理员可以登录RFID-SIM卡信息管理系统对师生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更新、添加和删除等操作,对挂失的RFID-SIM卡用户进行冻结,以免师生个人财产的损失。

(3)登录记录查询

师生用户可以通过登录记录信息查询系统查询自己使用校园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各公共实验室、各专业类实验室等校园公共设施的详细记录。

(4)用户身份自动识别

该功能主要用于师生用户进行校内选课、课程成绩查询、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各公共实验室和各专业类实验室等进入、校内消费、图书借阅等场合的用户身份自动识别。

(5)RFID-SIM卡跟踪定位

该功能主要用于帮助师生用户寻找已丢失的手机RFID-SIM卡。其原理是根据用户最近一次使用手机RFID-SIM卡进行用户身份自动识别时的电子标签阅读器或手机最近一次的移动通信服务站的位置来定位手机最可能丢失的位置,从而为师生用户找回丢失的手机和RFID-SIM卡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

2.2图书馆管理

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图书馆管理中可以大大地提高其自动化程度和降低其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将手机RFID-SIM卡电子标签阅读器安置于图书馆门禁处。这样,当师生进入图书馆到达门禁处,对于其合法用户,图书馆门禁将自动打开。当师生离开图书馆到达门禁处时,图书馆门禁会自动同时读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其所携带的图书的信息,以防不法用户携带未经借阅的图书离开图书馆。

当用户需要进行图书借阅或归还时,用户只需同时将自己的手机和所借阅的图书放置于图书借阅自助服务台的电子标签扫描处即可完成图书的自动借阅和归还。同时,师生用户所借阅的图书信息将会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至用户手机上,以便师生用户及时核对。能实现图书的感知和定位来完成馆藏图书的查找、统计和归架。能实现对图书馆内各自动化系统的智慧化的程序控制和综合管理。例如:空调及通风系统能够对图书馆室内的空气颗粒度、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自动检测和调节,从而确保馆内资源和人员的安全和健康;灯光控制系统能进根据对读者位置信息的感知而实现灯光亮度和场景的智慧化调节,从而既节能环保,又实现人性化的贴身服务。

2.3校园公用设施管理

为教室、实验室及校园中的各种设备安装或嵌入传感器,通过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或设备发生故障情况实时传送到校园的监控管理中心,使各相关管理部门能够随时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

通过在多媒体教室的多媒体控制台上安装电子标签阅读器,教师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机对多媒体设备进行智能控制,如开启多媒体教室控制台,并且实时记录多媒体使用信息(包括使用对象、使用人、使用时间、持续使用时间等信息);同时对上课学生身上携带的手机RFID-SIM卡进行自动数据采集,对学生上课情况进行实时统计。

在实验室内部安装温度、湿度、空气颗粒度、光亮度、气体浓度等传感器,对实验室内部的环境进行感知,并通过统一中央控制台以“一键感知”的形式对实验室内部情景进行切换,从而对实验室内灯光、窗帘、实验台、防火装置、电源插座等设备进行实时智能控制。

2.4校内消费管理

校内消费是广大师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校内消费管理将采用便捷、安全的基于手机RFID-SIM卡自动身份识别的校内消费模式。

师生用户可随时查看手机RFID-SIM卡内的账户余额、在校园内的各种消费记录和实现银行账户向手机RFID-SIM卡账户转账等功能。能利用手机RFID-SIM卡账户完成宿舍自来水费、宿舍热水费、公共浴室水费、洗衣费、电费等费用的支付。在校内超市购物、食堂就餐等消费时,便可利用手机RFID-SIM卡支付,代替原有的现金支付。

2.5校园安保

在校门、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多媒体教室楼、宿舍楼、图书馆等重要区域安装电子门禁系统,记录出入者相关的身份信息和进出信息。

在学校校门、校内主要道路口、教学楼、宿舍过道、食堂、停车场、实验室等学生易聚集的重点区域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时记录其情况。视频监控系统提供视频实时监控、视频捕捉、图像抓拍和视频实时录像等功能,并通过光纤与学校保卫处或所辖派出所110指挥中心相联网。

在校园内重点实验室、多媒体室、图书馆、教室、办公室、宿舍、危险品仓库、重要展品存放点等主要场所安装温度、气体浓度等检测传感器装置,并与学校火灾预警中心联网,实现安全信息的采集、分析与火灾报警等功能。

引入“校园管理最小责任单元”理念,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整个校园划分成若干个无缝连接区域,当学生在校园内发生危险情况时,学生可通过手中的手机以电话或短信的方式及时向校园保卫科报警,学院安保人员在接到报警后可根据报警控制台平台显示的方位信息迅速赶往案发地点进行险情的处理。

2.6校园手机短信通知服务

通过校园手机短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会议通知、放假通知、成绩公告、学生就业信息等校园通知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及时下发给广大师生,从而解决传统方式下校园通知严重滞后、通知不到位的问题。

根据短信息接收方数量的不同,我们将其分为以下两种模式:

(1)点到点短消息服务

所谓点到点短消息服务是指短信息接收方为某一个特定的个体。例如:学院向每一个尚未交清学费的学生下发“学费催交通知”。

(2)小区广播短消息服务

所谓小区广播短信息服务是指短信息接收方为若干个体。例如:学校向各部门负责人发送会议通知。

3.结束语

“智慧校园”部分源于“数字校园”,但不完全等同于“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更多的是强调按需服务、快速反应、主动应对等,更多地体现智能、聪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刘云浩.物联网导论[M]. 科学出版社, 2011.

[2]范景行.基于物联网的校园手机一卡通的安全策略研究[J].计算机安全,2011(05):70-73.

[3]王延炯.物联网若干安全问题研究与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1.

[4]鲍娟 喻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校园应用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3(03):18.

作者简介:

帆:(1982―)女,讲师,现任教于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第4篇:智慧校园食堂管理范文

关键词:智慧校园;评价指标;建设规划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全面展开。按照学校发展要求和江苏教育厅《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指标》细则,对照各项指标与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对比、自评,探索智慧校园建设规划。

一、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办法

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项目共分师生发展、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基础设施、组织保障五个部分。评价指标共28大类170小项,评价总分值300分,达标分值240分。

二、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1.硬件建设

目前,我校以新校建设为契机,建成了覆盖全校基础网络,拥有万兆主干、千兆汇聚、百兆到桌面的校园计算机网络以及安防监控系统、消防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水控电控系统。教学用计算机教室8间、电子阅览室4间;多媒体教室126套;智能录播教室二套;网管中心存储、服务器、防火墙、网络督察等保障设备齐全。

2.软件建设

我校近几年先后建设了校园一卡通系统、数字校园综合管理OA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金蝶财务管理系统、银联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食堂收费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校园网站、安防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水控电控系统、楼控系统等。

3.师生利用信息化的情况

多年来,通过各项培训,我校广大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室开展教学活动,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信息查询、信息、上传教学文件等。部分教师能够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建设题库等。不足之处:一是开展网上教学、集体备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能力不足;二是视频、音频信息处理能力有限;三是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意愿和能力不强。

三、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学校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以“打基础、建平台、抓应用、促发展”为方针,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问题,目前亟待解决的有以下几点。

1.重硬轻软,利用率不高

我校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配备的同时,统一的管理还不到位,采用的服务外包方式后服务还不够及时;现有的硬件利用率不够高、软件应用不充分。

2.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滞后

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信息资源没有充分共享。应用系统建设推广滞后,特别是教学资源建设、师生应用方面相对滞后。

3.师生信息素养不够高

学校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虽然近几年参加校内外培训较多,但由于人员数量有限,仍然不能满足学校教学、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四、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我校自评分

1.师生发展

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发展(15分)、评价细则13条、自评得分8分;教师发展(15分)、评价细则13条、自评得分8.5分;校长领导力(10分)、评价细则12条、自评得分7分。

2.应用服务

评价指标包括应用服务融合(30分)、评价细则13条、自评得分17分;其他略。

3.数字资源

评价指标包括数字场馆资源 (7分)、评价细则3条、自评得分0分;其他略。

4.基础设施

评价指标包括校园网络(13分)、评价细则12条、自评得分10.6分;其他略。

5.组织保障

机构队伍(8分)、评价细则4条、自评得分5分;其他略。

五、达标建设所需时间

根据自评情况,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自评分为138分,距离合格分数240分还有一定差距,在资金有保证的情况下,完成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大部分指标可在1~2年内完成,有关物联网项目等的完成时间约需3年。

六、 建设基本原则

智慧校园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一是要统筹规划,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二是分步实施,从软硬件、教育信息资源、课程、人员队伍等多方面分步实施、逐项推进;三是以应用驱动,坚持需求主导,应用为主。重点推进教育应用系统和教学信息资源库、学校信息资源库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尽快发挥作用。

七、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信息化建设将围绕“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突出“师生参与教学应用、全员体验智能管理”的理念,以数据中心建设和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推动教育信息化系统应用为核心,以规章制度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推进全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和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2.具体建设目标

(1)在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积极推进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信息素养的培训与教育。

(2)完善校园基础网络建设和网络安全建设。

(3)启动全校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及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建设个人信息门户平台,完善OA系统;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实施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

(4) 推进教学资源建设,丰富数字图书馆资源,完善数据中心虚拟化扩展及云平台建设。

(5)建立数据中心,实现全校网络行政管理、网上教育管理、教学、科研、实训等信息服务网络,提供数据服务、基础信息和管理载体,以信息化促进学校建设现代化。

(6)加强消防、安防、食堂消费、后勤服务等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

(7)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的同时,积极开展信息化讲座、培训、师生互动等活动。

(8)根据学校升格发展需要,逐步完善规章制度、经费预算和使用制度、运维管理办法等,形成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保障机制。

八、实施计划

1.完善数字校园建设(2016年)

积极推进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信息素养的培训与教育,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优化学校综合管理系统,推进OA系统的应用;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功能;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

2.数据中心建设(2017年)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推进数据中心建设、物联网建设。逐步完善规章制度、经费预算和使用制度、运维管理办法等,形成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保障机制。

3.努力实现智慧校园建设(2018年)

逐步落实各应用系统,通过调试、培训、运行推广各应用系统。

4.完善智慧校园建设(2019年~2020年)

智慧校园建设没有终点,学校将根据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智慧校园的建设。

九、 政策保障与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由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导、总体规划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

2.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信息化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的需要,落实领导职责,确保任务和项目落到实处;逐步在管理部门建立信息主管制度,完善信息化工作渠道,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力度,并建立信息安全的监管制度,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3.注重队伍建设

加大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教师团队、服务队伍的建设力度,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4.建立激励机制

加强对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检查和指导,并建立评估体系,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积极组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观摩展评、教学软件征集评比等活动。

第5篇:智慧校园食堂管理范文

【关键词】NFC技术 智慧教室 校园支付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创新教育实践中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校园的教学和管理更具人性化和智能化。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浙江大学提出了建设 “智慧校园”的理念,它的三个核心特征: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各个领域;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和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感知的接口。

智能手机在校园的普及成为NFC技术在校园推广的契机,2013年7月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与北京市政交通联合移动NFC手机一卡通应用,只要持有支持NFC功能的手机,并安装NFC一卡通专用SIM卡便可通过手机完成公交、地铁、超市、餐饮等小额支付。目前市面上包括三星、苹果、小米、HTC、诺基亚、索尼、LG、华为、魅族等品牌均推出了支持NFC功能的手机,据最新报告显示,NFC手机出货量从2011年的3000万部增长到1亿部,到2016年,全球NFC手机将增长到7亿部,相信在这种趋势下,NFC应用将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链条。

2 NFC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

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简写,是由飞利浦、诺基亚和索尼公司共同研制开发的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NFC是将RFID读卡器和智能卡的功能整合在一起,可直接利用各种现有的RFID基础设施实现不同NFC设备之间的交互。目前,高校校园普遍使用的校园一卡通系统中硬件部分基本使用的都是RFID电子标签和读写器,因此,NFC智慧校园系统可直接利用现有的校园一卡通系统中RFID基础设施来构建,从而大大降低高校的投入成本。在国外,高校已经在使用NFC设备应用于学生身份确认和校园支付,应用于传输学习内容至学生的NFC手机,可以预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NFC技术将应用于教育领域。

2.1 NFC技术在智能教室中的应用设计

目前高校在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到课率低,课堂教学互动较少,在大课教学的过程中这些问题尤为突出。在一个上百人的大教室中,一方面,教师需要花大量时间来给学生打考勤,另一方面,面对众多的学生,教师不可能认识所有的学生,更不可能一一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在这种状况下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太好。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一套基于NFC技术的智能教室系统,它能够实现自动考勤功能和实时教学效果反馈功能。

实现系统功能,硬件上教室需配备一台教师端计算机(目前高校大教室基本都有)和多台带键盘、LED显示及NFC阅读模块的学生端;软件上需在教师端安装SQL Server数据库,并自行开发考勤管理和教学信息反馈系统软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教室端是一台装有数据库软件的PC机,数据库我们选用SQL Server,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信息表,用于存储考勤情况和对授课内容理解的实时反馈信息,前台用C#自行开发管理软件,实现当前考勤和实时信息反馈情况的统计和显示功能。

学生端由控制板、LED显示屏和带NFC阅读功能的键盘组成,如图2所示。学生进入教室后,可用带NFC功能的手机或智能卡刷对应座位上键盘的感应区,NFC阅读器将读到的学生信息送入控制板,控制板通过WiFi模块将数据送到教师端数据库内,记录学生考勤,下课后教师可通过教师端管理软件直接获取全班同学的考勤情况,将旷课和迟到学生名单直接导出或打印。另外,面对上百个学生的班级,教师不可能认识所有学生,因此控制板还需将NFC阅读器送来的学生信息送至LED显示屏,用于显示学生的姓名和学号,方便教师查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每讲完一部分内容可要求学生通过各自桌面上的键盘输入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例如:键盘输入“1”表示完全理解,“2”表示一般程度理解,“3”表示部分理解,“4”表示基本不理解,“5”表示完全不理解。键盘输入的信息送入控制板后通过WiFi送至教师端,教师可通过教师端管理软件实时获取学生反馈信息的统计,根据统计数据调整教学进度,例如:统计数据表明平均反馈数字大于“3”,说明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完全听懂上一部分内容,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详细说明或举例论证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以期达到较好的授课效果。高校学生通常在课堂上不愿意参与教学互动,仅仅通过传统的教师点名请同学回答问题的方式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大班教学过程中,应用这套系统可带动所有到课的学生参与教学互动,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真正的主角。

2.2 NFC技术在校园支付中的应用设计

目前在高校校园普遍使用的校园一卡通可以实现校园内部的支付,甚至可以和银行卡直接绑定,实现校内外多种业务的支付,相对传统的基于RFID技术的校园一卡通而言,基于NFC技术的校园一卡通具有以下优势:第一,NFC技术在单块芯片上综合了RFID中的读写器、电子标签及其对等功能,使得NFC具有成本更低、方便实用等优点,具有NFC功能的手机,我们只需将NFC功能薄膜芯片卡与手机SIM卡相贴合,就能让学生贴身携带的手机成为校园一卡通;第二,NFC是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这一物理特性大大简化了整个认证识别过程,使NFC支付过程中设备间相互访问更直接和更安全;第三,用作校园一卡通的NFC手机可随时查询校园卡余额和所有交易记录,由于NFC是被动感应,所以即使手机没电处于关机状态,仍然能够实现感应支付。

在校园中,硬件方面仍可沿用已经配备的传统校园一卡通的设备,软件方面只需开发一套基于Android系统的校园一卡通应用程序,学生下载该程序并安装在NFC手机上,那么这部手机就可轻松实现校内食堂、超市以及宿管中心电费等支付功能。

2.3 NFC技术在校园中的其它应用

NFC技术还可实现校园内门禁管理、图书馆信息管理和校内各种电子资源的获取等功能,如图3所示。以获取有效电子资源为例,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校园宣传海报、活动通知、公告等,以内嵌NFC智能模块的电子形式呈现,这样可以大大节约纸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例如:在每间教室或机房门口设置教室或机房实时的课程及班级安排的电子公告,学生可通过NFC手机获取存储在后台服务器中的教室机房安排表,管理人员只需通过前台应用程序便可修改后台服务器中的相应内容,从而大大减轻工作量,有效提高管理水平。

3 结束语

随着NFC技术的发展,以硬件改造成本低、数据传输安全迅速可靠等优势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国内,NFC在开放型环境中尚未形成规模应用,但对于高校,信息技术在创新教育实践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而相对封闭的环境加上学生的高接收能力,完全能够让NFC进入一个具有遐想空间的应用环境,本文介绍了NFC技术在高校校园中的应用实例,系统的实施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校信息化水平,保障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信息化的校园环境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为他们走出校园,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苏晓燕.基于NFC的技术的Android移动支付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5).

[2] 陈芝荣.基于Android和NFC的智慧校园系统开发[J].信息技术,2013(35).

[3] 李娟.NFC技术的校园应用方案分析[J].物联网技术,2013(09).

作者简介

丁琼(1982-),女,湖北省咸宁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控制。

肖监(1981-),男,湖北省仙桃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研究方向为电能计量。

作者单位

第6篇:智慧校园食堂管理范文

关键词:智慧校园;网络架构设计;设备选型;技术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9-0024-02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网自2002年建设以来,没有大的改进,还停留在1.0时代。即百兆出口、千兆核心和汇聚、接入采用有线连接方式,校内只提供了门户网站、教务系统、CRP办公平台、食堂刷卡等应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教学和生活的需要,且多个系统相互分离,数据不能共享。

1网络架构设计,突出创新和拓展

通过对师生需求的分析,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突出“智慧”,经过多个建设方案的参考后,决定从网络架构上实现根本改变,从1.0跨入到2.0时代。

方案采用无线全覆盖模式,即出口、核心、汇聚、数据中心采用全万兆接入,千兆到无线节点,公共机房和重要实训场所千兆光纤与汇聚直连,无线补充;服务器采用虚拟化技术,整合硬件平台,并在出口加装负载均衡和七层防火墙等安全设备,提升安全防护能力;一卡通、安防系统、应用服务器在数据中心互连,由大数据分析系统统一调度,为决策平台提供依据;用户接入实现实名制、扁平化,可在自己的移动终端上查询所需的数据和报告;门禁等系统可利用无线平台或专线实现车辆出入管理、会议签到等功能。

此方案不仅将无线由辅改主,强化了安全性,而且还满足今后数字录播、教学资源、等级保护等需求的应用。

2设备选型,突出高效和统一

在设备的选型上,按“三横三竖”的原则。“三横”即VPN、出口、数据中心,“三竖”即核心、汇聚、接入。

VPN由出口设备自带,可实现与其他校区逻辑上互联,也可方便校外的老师访问校内资源。

出口采用多台设备,包括下一代防火墙、路由器、行为管理、流量控制、防网关等,也可由出口网关统一实现。由多家ISP提供链路接入,实现G级高速访问。

数据中心集数据与网络为一体,为核心硬件提供了安全保障和可靠的运行环境。

核心采用CLOS架构的双万兆核心交换机,通过配置VRRP命令,实现交换机虚拟冗余链路,保障汇聚的接入。无线管理器又可管理全院的AP设备,实现动态策略的配置。

汇聚采用万兆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实现万兆互联。为今后的翻转课堂、慕课等新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库的调用提供了传输带宽保障。

接入交换机和AP全部使用POE技术,通过单根屏蔽双绞线就可实现数据与供电的双传输,减少了综合布线的施工难度,提升了接入的可靠性。

在这个网络平台上,一卡通、门禁都可借用此平台的传输线路,即减少了施工成本,又方便了在某些不便施工的地点,采用AP接入的灵活方式。

安防因特殊性,使用单独布线,但摄像头还是采用POE供电、H265压缩,接入主机按楼宇进行分布,最终在数据中心进行实时备份。学院领导可通过校园网进行实时查看和调用。

除了架构的调整,还在设备选型、综合布线等方面设计了技术标准,保障的设备的先进性和冗余性。

3技术优化,突出安全和融合

硬件只是平台的保障,技术才是实现的关键。在此方案中,我们分别采用了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存储虚拟化技术、链路聚合技术、虚拟冗余链路技术、虚拟防火墙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关联筛选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电子巡更技术、精准定位技术、扁平化技术等。将硬件设备自身的特性和服务器等技术有效的结合,为“智慧校园”提供了数据保障和决策分析。

虚拟化技术是目前数据中心采用的最为广泛的技术,本院在数据中心建设方案中也采用了此技术。通过服务器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将升级的老服务器与新购服务器实现了硬件平台的整合,不仅保障了原有服务器的应用,还利用空余资源实现了多虚机的备份,提高了数据安全性,节省了数据恢复时间。通过加设负载均衡,在数据读取的高峰期,保障了数据读写的速度,减少了死机、卡机等现象。

因为我院网络应用都是基于WEB平台的开发,所以四至七层的防护尤为重要,国家也有相关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我院在数据中心的出口处加装了一台下一代防火墙,实现了网络的2.0架构和出入数据的安全保障,防护了来自校园网内部的攻击,为以后的网站群建设提供了基础。

虚机之间的平行安全也很重要,一个虚机被攻破后,可能会对共享的数据实施破坏。如果共享数据放在存储上,又会引起一系列的安全问题。H3C的CAS、RUIJIE的VSD、SANGFOR的VAF、VMware的vShield Endpoint等产品都提供了相关虚机安全解决方案。总体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虚机内部安装安全软件,提供分布式防护。这样会占用部分虚机资源,而且还需要一台主机提供管理。一种是界定虚机访问流向。指定虚机访问数据必须通过安全硬件的检测后才可回流。这种方案需要强大的外部设备,并占用更多的带宽资源,会提高虚拟化成本。

我院在方案设计时考虑到了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虚拟化技术实施条件等因素,最终采用了虚机内部提供分布式防护的方案。

为了实现扁平化,我们将DHCP设立单独的虚机,认证管理也由接入层提升到了核心层。

本方案除了全万兆核心、全POE供电、全虚拟化、全高清等技术标准外,还提出了“全融合”的概念。此“全融合”并不是硬件厂商提出的服务器硬件和软件基于KVM技术的虚拟一体化方案,而是将多个不同系统数据库的相关字段进行有效挖掘、整合成一个大的数据库,在终端、手机APP、决策平台上能提供有效的查询,打破传统的“三家分天下”,即CRP和教务、运维认证、一卡通三大系统数据库平台数据不能统一实现的不便局面。

4方案实施,突出标准和实现

整体方案定型、设备选型、技术定位后,就是具体实施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院要求五个“统一”。即综合布线标准的统一;配件品牌的统一;施工进度的统一;工程师进场要求的统一;运维服务的统一。只有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才能有效地保障新学期前能顺利投入使用。

5结束语

“智慧校园”是一个大的课题,也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现在的“智慧”也仅是有限的“小智慧”,只有不断的建设、提升、融合,才能逐渐实现校园的“大智慧”。

第7篇:智慧校园食堂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校园;智慧校园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8-0055-02

1有关校园信息化的概念和意义

1.1校园信息化与智慧校园

校园信息化与智慧校园是一个相互连接的,概念的集合,它主要指的是依托信息技术和学校本身在日常教育教学当中发展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来对校园内部的整个工作流程和教学流程进行信息化的梳理和整合,使用信息技g最终目标是为了帮助学校提高工作效率,帮助老师提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1.2智慧校园信息化的意义

在学校内开展智慧校园信息化支撑平台的建设,是为了满足学生和老师同时双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适应时展的需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学校以外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信息技术正在渗透于我们生活中,给每一个人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让生活变得更加的轻松和无忧,但是,分析和反观当前我国校园的整体运行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校园当中的学校纪律组织,教学安排等等,都实际上是沿用了传统意义上的校园的管理和教学,与时代有种脱节的现象的发生,这种现实状况的出现,一方面使我们当前社会上已经有的信息技术出现了极大的浪费,同时对于校园内的整体的教学效率的提升和管理效率的提升而言也是非常不利的,这实际上对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而言也都是负面力量。

2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建设应该秉持的理念

2.1覆盖面广是要求

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建设所应该秉持的第一个理念就是要要求其覆盖面广,我们在这里说到覆盖面广,其实指的是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建设涉及教育教学和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园内部的信息化的智慧化的支持,让学生和老师在校园生活和学习期间感到信息技术发展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同时对于学生而言,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建设,一方面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有效率的生活上的服务,同时也要给学生的学习作出应有的贡献,有个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有效的信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减轻自身学习过程中在查找资料过程当中所耗费的精力和体力,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2信息化是特征

在智慧校园信息化应用支撑平台建设的过程当中,所应该秉持第二个理念,就是要将信息化当作特征。上面提到了,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建设,这种是为了帮助学生和老师在校生活期间能够获得更好的校园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和老师在学习和科研的过程当中有更快的效率,让整个校园处于互联网设备和平台的支撑之下,让整个校园的学习和生活更加的便利和有效。所以着眼于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建设,过程当中一定要突出细细数对于整个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的应有的意义,让信息本身成为一种资源,成为一种辅助的力量,帮助老师和学生在校生活期间有更加便利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以信息化为特征,只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特点将学校内部的方方面面都放置在互联网管理和运营之下,例如可以将学校的食堂浴池,图书馆等等需要借助身份确认来完成相关服务的领域连接到一起,将之放置在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平台就像,采用一卡通管理的方式来简化学生和老师在日常生活当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减少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一卡通方式的推行已经在我国的多数院校都已经实现了,但事实证明,很多学校为了减少智慧校园新型运行平台建设前期的投入工作,其实将一卡通的建设局限在某一领域,但是实际上这种方式尽管已经体现了智慧校园的某种理念,但对于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建设的整体发展路径上来看,这种工作做得还是远远不够的。

2.3覆盖面广是体现

在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建设的过程当中,覆盖面广也应该是其中所必须要体现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我们在这里谈它的覆盖面过节日指的是智慧校园信息运行支撑平台建设,所覆盖的校园,整体的教学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上面已经提到了当前社会校园信息化运行这种平台的建设往往是局部的、是表面的,并没有秉持大互联网的概念,没有将校园生活和教学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到智慧校园运行平台建设的整体架构当中。我们在这里谈到覆盖面广,实际上是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建设发展的内部要求,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当前学校和学生在面对时代的变迁的过程当中,需要对自己的整体的形象和整体内部运行的流程进行优化和重组,将学校内部应用对资源进行优化的配置,能够最高效的提升学校的工作效率,帮助学生在学校当中有更好的表现,帮助他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更大的提升。

3新形势下完善我国智慧校园信息化的措施

3.1努力提高执行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形势下,完善我国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做到努力提高执行人员的综合素质,因为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智能平台,它是一个动态化的品牌建设的过程,在相关的硬件设施搭建和网络建设完成之后,在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运行的过程当中,也需要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他进行日常的维护,同时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也需要这些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不断地更新,将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永续发展,源源不断地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在这个问题上,就需要执行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从技术角度来说,他们能够独立处理平台日常运转当中所出现的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另一方面,着眼于平台的发展,也需要执行人员具有为校园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提高绦腥说淖酆纤刂剩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做,第一就是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这种培训应该包括两种维度的培训,首先是对于学校当中已有的技术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在培训的过程当中掌握与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建设相关的精神和技能,同时还应该考虑对于在校园招聘的过程当中,选择和录取那些在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建设方面有心得,有相关技术的人员进入到高校当中从事相关的工作,与此同时,针对智慧校园相关执行人员的个人心理上的培训也必不可少,学校应该着眼于帮助这些相关的技术工程人员个人素质的提升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最终帮助他们更好地为学生和老师服务。

3.2进行明确的规划

上面已经提到了,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建设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随着时展和社会的进步,学生和老师在使用相关流程和平台的时候,往往会有新的诉求,并且相关技术在发展过程当中也会给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建设提供更多的助力,这就需要学校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对于学校当前的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建设进行有力有效的规划。

在这里谈到对相关工作进行明确的规划,实际上应该从软件和硬件两个角度来做好准备。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建设,需要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方面的准备,从硬件方面来说,学校需要投入资金来对智慧校园的相关硬件设施进行更新和改造,引人智慧校园在建设过程当中所需要的一系列的材料和硬件设备,用这样的方式来提升整个学校的硬件装备,最终帮助学校在进行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建设的过程当中能够有所依傍。从软环境来说,学校从领导到老师那至于学生针对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都需要有一个客观的了解,事实上,由于每一个学生和老师各自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乃至于之前的人生经历是各不相同的,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不能想当然的认为老师和学生已经掌握了智慧校园相关的,基础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而是要秉持从零开始的态度,针对学生和老师在日常生活当中使用智慧校园信息平台建设过程当中所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宣导和培训,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智慧校园信息化整体建设过程当中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3.3选择科技公司与之合作

学校的主业毕竟是教书育人,所以在智慧校园信息化应用支撑平台建设的过程当中,并不可能具备一切所需要的人才,所以为了使得相关平台建设有力有效持续推进,学校应该选择科技公司与之合作,通过学校提供诉求,科技公司提供技术搭建的方式来完成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建设。

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搭建智慧教育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过程当中,仅靠学校一己之力,工作的完成情况往往是差强人意的,而学校如果有其他的外部的科级机构和科研组织展开通力合作,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学校内部由于调配人才所产生的人才和资源的内耗,同时由于当前的科技公司都是市场化运营的,他们会有针对性地根据客户的需求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方法,所以说学校作为一个客户,已经成为了市场竞争关系当中的一个资源的提供者,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学校本身的意见和诉求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这个从内部调起高校的老师和学生来完成相关工作实际上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买卖关系的建立,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建设的过程顺利有序。

第8篇:智慧校园食堂管理范文

1.信息化建设及管理思想落后

该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当前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和热情度较低,并没有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高校之间的竞争意识淡薄、教学管理和相关信息的传递缓慢等,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高校信息化间建设的资源共享空间。其次,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高校教育无法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2.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性

在当前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挑战下,部分高校通过网络中心的建立已经开始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工程,但是由于系统整体规划的缺失,造成了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缓慢,不能与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相适应。主要是由于教学管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信息化应用入口以及认证方式的不统所造成的。

3.信息化建设硬件及软件投入不足

该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于硬件建设方面来说,由于办学经费的紧张,造成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硬件基础设计建设投入的不足。其次,同软件建设相比,信息化建设硬件设施具有相应的使用周期,而在长时期的软件建设过程中,势必会造成硬件设施与软件建设的不匹配。

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1.重要性

信息化社会环境下的教育管理来说,其是提升教学管理质量以及教学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首先在信息化建设中通过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有效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学生的网上选课、学籍管理以及教学评价,减轻了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管理效率提升的目的。其次,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学管理起到了规范的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参与者在教学管理部门的统一协调作用下开展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活动。

2.可行性

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发展,为现代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建设提供了有利途径,其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多数高校已经实现了校园网络在宿舍、教学楼、食堂、办公楼的全面覆盖,从而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条件。其次,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也得到了同等程度的提升,能够帮助高校进行功能齐全、性能稳定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从而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高等院校中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策略

1.加强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的建设应从教学、管理、科研以及生活和社会服务等众多方面入手,其中教学作为智慧校园的核心建设业务,主要应包括智慧课堂、远程学习与实验等。智慧校园的建设主要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校园网中的各个环节及事物形成一个统一的基础瓶套和数据共享以及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首选需要做的智能学习环境的建设,其作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最终形态,主要具有以下特征: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向学习者提供个性特征的支持服务等。在智慧学习环境下,需要主动硬件信息化和软件信息化的共同建设,从而为智慧校园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的学生从小生活在互联网的世界当中,所以学生的背景、经验和需求等与以往存在着较多的不同,从而就直接造成了其思考方式以及工作方式之间的差异,由此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就应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入手。首先应通过人才培养与教学促进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同时,鼓励教师采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从而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教学支持、使用及评价体系。其次,是推动教学教学模式的变革,该种变革应直接反应在教学理念上。在进行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的承担其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的艰巨任务,以此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写作学习。

3.信息化队伍建设

第9篇:智慧校园食堂管理范文

校园卡怎么来

校园卡相当于学生在学校里用的钱包和通行证,它不仅仅是一张卡片,而是代表了一整套校园卡系统。早期的校园卡系统并不完善,学生们往往需要很多张卡,如借阅证只能在图书馆使用;餐卡只能在食堂买饭菜;开水卡只能打开水……这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管理,而学生又很容易将这些卡弄混、弄丢。后来,随着技术的完善和系统的整合,慢慢形成了现在比较常见的校园一卡通系统。

校园一卡通系统

校园一卡通系统,也称为计算机校园卡工程,是由计算机及校园网、IC卡、读写器和管理软件这些设备构成的系统。从校园一卡通系统流程图看,它就像一个井井有条的超市机构,而学生就是通过校园卡来享受该系统服务的顾客。在这个“超市”中,只有拥有合法身份(校园卡)的人才可以享受“超市”的服务,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每个“合法顾客”的活动都会留下痕迹,“超市”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来了解服务被使用的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校园卡的功能

在设施齐备的校园里,学生几乎一切的消费活动都可以用校园卡来完成。而这种消费功能主要是利用IC卡拥有的存储功能,将IC卡打造成学生的电子钱包。在校园局域网的支持下,通过建立与银行网络系统的连接,存储在银行的资金就被转到校园卡中,供学生刷卡消费。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用银行卡消费呢?这是因为校园卡不仅用于学生的消费活动,还可以用于学生日常进出宿舍和校门的身份认证,这样能有效控制校园的人流,还能保证学生的安全。而在校园里,不论是去图书馆,还是去体育馆,学生只需将校园卡在终端——读写器上轻轻一刷,就可以完成信息的输入和确认,简单快捷。所以说它也是学生的通行证。校园卡能做这么多事,其实都是利用了IC卡的信息存储功能。那么,IC 卡是怎么完成信息的存储与传递的呢?

IC卡的工作原理

IC卡的英文全称是“Integrated Circuit Card”,即集成电路卡,是通过卡里的集成电路来存储信息的。与通过磁力记录信息的磁卡相比,IC卡的成本更高,但保密性更好。有些国家和地区也称其为智能卡(Smart Card)、智慧卡(Intelligent Card)、微电路卡(Microcircuit Card)或微芯片卡等。

IC卡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接触式IC卡对读写器设备的要求简单,安全性也较高,不容易受到干扰,但是需要插拔卡,使用寿命较短。而校园卡一般为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是采用射频技术与IC卡的读写器进行通讯的。这种卡成功地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的难题,完成了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技术突破。

非接触性IC卡由IC芯片和感应天线组成,封装在一个标准的PVC卡片内,芯片及天线无任何外露部分。卡片在一定距离范围内(通常为5~10毫米)靠近读写器表面,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递来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两者之间的通信频率为13.56MHz。

非接触式IC卡本身是没有电源的,当读写器对卡进行读写操作时,读写器发出的信号由两部分叠加组成:一部分是电源信号,该信号由卡接收后,与其自身的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产生可以瞬间供给芯片工作的电能;另一部分则是指令和数据信号,指挥IC卡芯片完成数据的读取、修改、存储等,并返回信号给读写器,完成一次读写操作。IC卡读写器是IC卡与应用系统间的桥梁,一般由单片机、专用智能模块和天线组成,并配有与计算机的通信接口、打印口以及输入输出端口等,以便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IC卡怎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