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教学指导方案范文

课堂教学指导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教学指导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教学指导方案

第1篇:课堂教学指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微生物学;课程设计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与应用的快速普及,微课与翻转课堂等基于流媒体的新型教学资源与模式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掀起了热潮,为了探索提高《微生物学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围绕该课程教学内容与目标,设计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翻转课堂与微课特点

(一)翻转课堂特点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又称“颠倒课堂”,其基本思路是:把传统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汇报讨论、解答疑惑,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1]。翻转课堂具有以下特征:(1)角色换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由“被动学习者”转为“主动探究者”;教师则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2)交流及时:翻转课堂教学内容由“知识讲授”转变为“问题探索”;教学形式也由传统的“课堂讲解、课后作业”变为课前学习,课堂师生、生生间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协作探究、互动交流与答疑解惑,共同研究解决所学知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3)效果升级:翻转课堂以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讨论、探究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够聚焦于难点,促进学生思考、交流和对知识点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并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得多维化,既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交流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微课特点“微课”又称为微课程,是以短小视频为教学载体,按照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设计,记载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外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2]。微课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2.短小精悍,学习方便:微课视频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设计,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因而更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微课”的资源容量较小,视频格式为可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满足个性化自主学习、移动学习的需求。3.资源多样,情境真实:微课主要以课堂教学视频为核心,此外还可以扩充课堂知识点在生产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实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对专业的热爱,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与水平。4.问题反馈,及时方便:学生可以随时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向老师反馈,得到及时指导与帮助。

二《微生物学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与现状

(一)课程内容《微生物学课程设计》是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同学们在学习了核心基础课《微生物学》后,开展的关于微生物学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综合性运用的实践环节,主要是让同学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结合生产实际,独立进行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论证和确定,并亲自动手操作完成整个设计方案。这门实践课程的高质量有效实施,对于提高同学们综合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二)教学现状《微生物学课程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将拟定的课程设计题目与任务书下发给学生,学生以组为单位拟定设计方案,方案经老师审核后进行实施,全部实验完成后每位同学撰写一份课程设计报告,最后根据学生上交的设计报告、出勤率来评定成绩。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调动不了所有同学的积极性;课堂上师生之间交流比较少,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探讨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模式势在必行。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本文在分析微课特点和翻转课堂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微生物学课程设计》课程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由四个环节组成:教师课前资料和任务书、学生查阅资料并拟定方案、师生共同讨论与确定方案、学生实施方案与总结。(一)教师课前资料和任务书教师课前填写《微生物学课程设计》任务书清单,微生物学操作技能的微视频资料,要求学生结合视频材料进一步熟悉微生物学方面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并就不同操作注意事项自行组成讨论小组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另外,大家要讨论一下任务书中的研究题目应该如何完成。(二)学生查阅资料并拟定方案要求同学们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电子期刊、并结合微课等,综合所学知识完成各自详细具体的设计方案;将设计方案制作成PPT,届时大家一一进行展示介绍并讨论是否可行。(三)师生共同讨论与确定方案同学们展示说明各自的设计方案PPT,对方案的每一步要做出具体说明,如为什么要这么做、原理是什么、正确方法是什么、有什么要注意的、需要用到什么仪器设备、设备的正确方使用法与注意事项等,通过讨论与观看微课,让同学们彻底搞清楚方案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并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四)学生实施方案与总结反思将设计方案比较一致的同学分成三人一组,列出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耗材等,领取后到实验室实施课程设计;实验过程中通过老师指导与参照微课,正确操作完成各自的实验设计;各组除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外,还可与其他组同学交流,了解其实验情况,加深对其他实验方案的了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与思维等。课后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学生课前准备、课内讨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完善教学方法;此外,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相关反馈信息,对微课、翻转课堂模式进行调整与改进。学生通过反思课前学习遇到的问题以及课上的讨论过程,找到自身的不足与今后努力的方向。微课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将这种新资源引入《微生物学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可在各个环节进行教辅助教学,能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有效互动,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第2篇:课堂教学指导方案范文

本学期将紧紧围绕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建设要求,深化实施各专业“2.5+0.5”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完善教师教师考核体系,贯彻落实赣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核标准,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提高教师工作素质。

二、主要工作

1.对各教学部“2.5+0.5”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督导检查。

2.加强高效课堂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考核体系。

4. 督促与指导省技能大赛培训工作,全面提高训练质量,争取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5.文化课“两课”评比组织与报名。

6. 组织开展校春季运动会工作。

7.迎评创建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教学管理工作

1. 教务处加强督导力度,对各教学部教学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2.5+0.5”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严格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报批、执行和滚动修改制度,开齐开足各类课程,按规定科学合理选用教材。推进教学评价考核改革,制定我校学生学业评价考核方案,规范考核管理,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考核形式的多样化。

2.加强高效课堂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检查制度,制定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加大对教学责任事故的处罚力度。教务处将以教研组为单位,对教师日常教学质量及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督导检查,树立教师课堂教学的中心意识,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的严肃性。教务处将采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对各部教师的教案、听课记录、学生作业、实验实习报告等进行检查,并在学校网站上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各教学部至少每两周要对本部教师教学情况检查一次,为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化考核提供依据。

3.组织开展文化课“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对参赛教师加强督促和指导,让教师掌握“五课”教研、“两课”评比的内涵实质和参赛程序。组织历年我校参加两课评比的教师对参赛选手在备课、说课、上课等各环节进行多轮打磨,争取在今年市“两课”评比中取得较好成绩。

第3篇:课堂教学指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习能力;方案

一、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依据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新课程要求:在课程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教师不再是教育活动的绝对权威,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新的课程观旨在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曾对不同的课堂行为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20天后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测,讲授方式,学生只能记住10%,而教别人却能记住90%,由此可见,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我校的实际状况,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为主。

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载体及具体实施方案

1.课堂教学结构的调整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悠鹄矗而最具操作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课堂教学结构的调整。(见下表)

这种变革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学生是有准备学习的。在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不是被动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是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可以利用学生的表演欲推进教学活动。第二,学生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学生在预习中已经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在课堂上再讲,空出来时间可以集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实现高效。第三,学习成果展示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

为保证课堂教学结构调整的有效实施,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促进方式。

(1)预习质量的保证。学生预习质量的高低,是实施课堂教学变革的关键,为此在编写导学案时,对预习什么、如何预习以及预习效果的检测都做好了充分准备。

(2)课堂研讨活动质量和效果的保证。我们通过学习小组的建立,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为研讨互助提供方便;教室后面的9块白板,为学生的动笔展示提供了保障,也为教师实施针对性点拨提供了依据。

(3)教学任务完成的保证。一是学生的预习要充分,二是课堂教学要抓重点推进,三是当堂训练要精选,四是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

(4)知识系统性的保证。在导学案的最后部分,设有本堂课知识网的构建,这样既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又很好地提供了学法指导。

(5)课堂教学调控的保证。一是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二是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三是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到充分预设,四是课堂进行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及问题的发现比较及时而准确,五是及时总结与推进。

2.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如何让学生先学,学生学什么,如何进行学习,学到何种程度,学习的效果如何,教师在课堂上点拨什么,导学案可以解决发挥这些问题。

(1)首先由主管教学领导教研组长进行培训,就导学案的格式、编制原则、要处理好几种关系等方面达成共识。然后教研组长结合各自学科的特点进一步细化完善,再对本组的教师进行培训。

(2)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首先,我们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他人的经验,并邀请教育学院的教研员来我校进行指导,针对教研员提出的建议,及时与教研组长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其次,领导长期深入课堂,在课堂上及时发现问题,同时挖掘并确定优秀典型,然后推出典型进行引路。最后,我们采用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表彰,推动了导学案的不断完善。

三、收获感悟

经过两年来不懈的探索与实践,经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新教学模式为他们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提高了参与度,激活了求知欲,课堂学习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加强。另一方面,对教师来说,新教学模式由单人编写“教案”变为集体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工作重心由“教”变“导”,激发了学生学习潜能。课堂教学时,教师不再满堂灌,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丰富而灵活的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考核由个人考核变为学科组捆绑考核,教师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共同发展。但我们深知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探索。我们坚信,全体海湾高中教师会以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为己任,为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第4篇:课堂教学指导方案范文

那么,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具体来讲需要怎样提升教学艺术来更灵活地驾驭教学进程呢?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来谈几点我的意见和看法。

一、精心设计化学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准备的课件或讲义,其中包括新授课的课堂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等内容,体现着一个老师对于课堂的重视程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新形势下要求化学教师能够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教学条件、环境等因素针对每节课做出良好的设计,以规划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估摸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预测可能会取得的教学效果。那么,高中化学教师如何才能设计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是教师要吃透高中化学教材。高中化学知识较为庞杂,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知识的钻研和琢磨,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学习、消化和吸收化学原理、公式的最佳教学方案,以便为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依据和指导。

2.是教师要走进学生,做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能力了然于心。教师要深入到学生这一群体中去,跟他们进行更多的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更多地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

3.是在新授课之前教师要认真备课。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计算机的普及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知识的获取渠道。为此,教师要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通过认真备课来搜集更多的能够适用于化学课堂教学的学习资源,以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

4.是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渠道和方式的增多,学习能力的增强,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追求进步,以更广博的知识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拓宽了,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才能更加游刃有余,信心倍增。

二、掌握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课堂偶况的灵活应变能力考验着一个老师的教学能力。可以说,能否在课堂教学时灵活应变是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针对化学学科来讲,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况进行灵活调控,更好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必须掌握以下几种应变技巧。

1.调解难度,绕道迂回。由于课前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认知能力的过高评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事先设计的问题难度较低或者难度过大,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教师就要适当调节难度,采取迂回的应对策略,拓展问题的深度或者是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

2.因势利导,主动出击。在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出乎教师的意料,有时会让教师的教学陷入被动状态。这时,教师就要想法设法因势利导,通过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是变换讨论话题的方式来扭转被动局面。如对于化学中演示实验,当因出现实验不成功的情况时,在学生的惊慌失措或议论纷纷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沉着应对,主动引导学生探究实验不成功的因素,引导学生从实验装备、实验进程、实验素材和过程控制等方面来分析和思考,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往往会更胜一筹。

3.调节氛围,创设情境。教师本着既定的教学方案开展教与学的课堂进程,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实现教学相长。如当教学进程中出现课堂气氛沉闷的局面或者学生过于吵闹喧哗时,教师要及时调节课堂教学氛围,以更好地把控学生的课堂情绪和学习状态,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兴奋活泼的最佳状态。当学生对教师预设的问题,不知该从何处进入思考状态时,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迅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和思考的方向。

4.适当反诘,婉转回避。教与学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为此,课堂提问必不可少。而课堂问题又分为两类,一是教师预设的问题,二是学生针对学习中的疑惑向老师提出的问题。当然,第一类问题,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多个方面和学生回答问题的多种情况,在合理引导和点拨之下,一般不会给教学进程带来太大的问题。而第二类问题就需要我们多多重视了。学生们基于他们的学习基础和思维提出的问题,有时候会严重偏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时候会没有明确的问题依据,这样一来,教师就要采取婉转回避或者适当反诘的方式,让学生尽快回归到正常的教学进程中来,以更好地将教学的主动权牢牢控制住。

三、重视教学反馈,灵活调整教学思路

在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掌握应变技巧之外,教师要灵活驾驭教学进程,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采取一些相应的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创造积极反馈教学信息的条件,并适时引导学生勇于反馈信息,以便能够及时高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思路,保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师就要随时了解教学现状、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生对具体某节课的教学信息反馈。而学生的反馈信息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为此教师要灵活调整教学思路一定要认真留意和加强重视学生对于教学的反馈。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做一定的课堂练习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教学反馈,以改变或者调节教学进度,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

第5篇:课堂教学指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有效策略;中学数学

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下,使用最多的教学方式可以形象地形容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扮演着“知识被动接受者”的角色.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学生不仅会接受知识,更要做知识的主人,即“学会学习”,在课堂上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是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结构,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动机,创造条件,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探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欲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就上述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一、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准备策略”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充足的教学准备,“备课”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备课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其同样需要学生参与其中,既然倡导学生参与教学,就意味着学生也应该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自然离不开对备课环节的参与.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前的备课准备环节,目的是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前就有所准备,使学生对于参与课堂教学做到“有备而来”.

1.吸纳学生,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备课

课堂教学的实施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既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最终归宿;学生参与教学的目的也是如此.为了保证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就将学生吸纳进来,教师、学生共同探讨课堂上所能实现的最佳目标,有助于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不符甚至相背离的问题.备课环节中学生的参与,能够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有效性,做到尊重学生参与需求、符合学习需求.

2.结合学案,为学生参与做充足准备

新时代背景下,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学案成为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工具,学案是相对教案概念提出,所谓教案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使用的方案,而学案则是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使用的方案.整个学案的制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结果.学案中学生“参与”特点,无疑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提供了切入点,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案”为工具,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指导策略”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是保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关键.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效果较好.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我们都知道“万事开头难”的成语,我们也知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的俗语;而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语作为有效课堂教学的“敲门砖”正是起着引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开头”作用.为了达到学生参与教学的目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导入语,实属必要.一个好的导入语,能够成功引发学生关注,能够成功打开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与热情之门.

2.优化课堂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问题”有着引发人类思考的作用,吸引着人们去解决、去参与.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艺术,也集中体现在恰当问题的提出和巧妙引导学生回答.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能发挥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作用,也能为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搭建平台,创造条件.针对“课堂提问”,教师要深入钻研、思考“何时问、问什么、怎样问”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课堂提问.

3.讲究教学形式,奠定学生参与基础

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参与”的需要,有必要采用学生参与特点浓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形式,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上做到“灵活多变”;利用这些新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多动手、勤动脑、乐动口,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资料、推演公理、开展证明.如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判别式法及数形结合法分别对直线与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位置关系进行判断,学生参与讨论、互相交流、互相补充,能够让学生在主动探讨过程中获取知识.

4.重视学法指导,保证学生全程参与

世界著名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不是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这句话恰恰说明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本质,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是生来就有的,其同样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即使学生已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也并不意味着“成功”,有可能因为学习方法、参与方式的不恰当而中途失败,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有所指导,保证学生全程参与,获得成功.

5.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认知冲突”与“问题”有着极其相似之处,只不过问题是“外在”的,而“认知冲突”则潜藏于人脑思维内部.学生能否全程参与教学,会不会发生“中断”,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认知冲突”,连续的“认知冲突”能引导学生连续的“参与”.为保证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连续性,科学把握“冲突”是关键,要求教师要会“设置冲突”,及时组织学生点评和讨论,不仅对解决问题可能会有新的思路和方法,也鼓励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问题解决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践证明,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处设置“冲突”,在生活经验与数学科学概念的矛盾处设置“冲突”比较有效.

第6篇:课堂教学指导方案范文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教学策略。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一)“学案导学”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专业化成长;能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指导上,教师从“主演”变为“导演”,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指导学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二)“学案导学”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学案导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结构,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法指导,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实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学案编制的基本思路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要求,为指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练”的作用。

学案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自主学习为先导,问题探究是关键,知识整理是重点,阅读思考是特色,巩固练习是着力点。

由于课型、学科不同,学案的环节也会存在着不同,提倡各备课组突出特色、彰显个性,每个学案包括的内容可以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导学问题、学法指导、规律总结、达标训练、体系拓展等。

主要设计流程:课前预习导读——课堂探究导学——知识应用导练——体系拓展导思。

(一)课前预习导读

此部分学案设计内容应包括课题名称、授课时间、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方法、阅读提示、诊断补偿等。

此环节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自学、思考、探究,对教材进行预习,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提出困惑,完成第一次教学。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课堂探究导学

此部分学案设计内容应包括导学问题、学法指导、规律总结、知识梳理等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完成第二次教学。主要可采取如下组织形式:

1.学生自学式。对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设计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

2.师生共研式。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学案在此部分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自己得出结论。

3.教师讲授式。对学生通过自学或生生互动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讲解的方式,给以必要的启发、点拨和指导并给出结论。

(三)知识应用导练

1.当堂进行分阶段达标训练,根据反馈情况,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

①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题目。

②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③难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

2.作业设置要结合学情、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分层次、有梯度地设计,注意基础达标、能力提升和拓展探究等层次性内容的落实,注意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和发挥部分学生的个性优势。本内容不一定在学案中体现,可反应在教师的备课本上。

(四)体系拓展导思

1.学案是公开的、透明的,老师在课堂上反映出来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在课前可以看到,即便在课后仍然可以看到。可以根据此学案的要求、提示、安排,根据自己课堂上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把课堂学习继续下去。学生的学习时空得到延伸和拓展,学习方式得到改变。

2.分层设计与本节课有关的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问题,或知识的发散延伸、合作探究、搜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以便进一步理解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3.学案应留有余地,让学生在完成达标练习后及时反思本节学习状况,如主要方法、规律的总结,疑惑问题知识的整理和探究等,并独立构建章节、单元知识网络,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学案”使用的基本要求

学案教学就是把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分成几个板块,根据老师事先编制好的学案,让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讨论学案中的问题,深入理解和认识本板块要学的内容;也可以进行实验或某个活动,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思考讨论学案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然后,由小组选出的代表展示交流小组讨论探究的结果。在经过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补充与矫正,老师适时点拨、总结升华,使全体学生掌握该板块的内容。

(一)“学案导学”要重视教师个性的发挥。学案模式不是固化的,不是不可更改的,不是不可超越的,它只能是一种基本遵循的方案,使用时应提倡科学求实,反对机械、僵化。我们要做到有“模式”而不唯“模式”,要在基本模式下“百花齐放”。允许教师即时生成,灵活多样,在学案基础上生成自己的个性课堂。比如,新课的引入,研讨题的确定和使用,练习题使用的时机、数量,学案与其他教学辅助手段的结合等,这些都是体现教师教学个性的地方。

(二)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安排及学案内容继续加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学案不等于教案,使用学案上课,教师还需精心备课。教师备课应结合学案,围绕学案,做适当的增补,重点思考怎样达成学案上的目标,怎样把学案上体现的知识、技能训练等方面自然流畅、合理地呈现出来,还要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通过集体备课的交流来缩小差距,减少个人失误。

(三)教师要提前安排学生预习“学案”,以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把握学习重点,查询疑惑知识。上课前,教师必须适量分层抽查学案,及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把握学情,更好的引导学生课上完成学习任务,将存在问题有效解决。使学案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四)课堂上,教师不但要与学生共用学案,还要组织好合作小组的合作学习,组织和调控好学生的展示。学案的使用可以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但必须对合作过程严加监控,以避免一些无意义的合作与讨论。同时,教师还要对学案从课前、课堂、课后全过程监控,真正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五)师生都要做好课后反思,建立学案反馈评价体系。下课后,学生要在学案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内容。教师也应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再一次阅读理解补充学案内容,及时整理学案使用中的体会,填写教后记(或教学心得),力争使下一节教学更加高效和优化。并且,教师还应该把“学案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在教研组或备课组进行交流,定期形成反馈意见,为学案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帮助。

(六)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按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时段、不同课型适时调整,以适合教学实际需要。

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制定方案,拟定计划

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各教研组、学科组也要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保证“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强化研究,求实创新

推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要重点加强五项研究。一要研究“学案导学”的思想内涵及实施策略,使教师尽快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行动上确保“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二要研究学校实际,正确处理“学案导学”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整合创新,构建具有各自特色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三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集中攻关;四要研究集体备课的形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促使集体备课的内容、重点及形式发生变化,要积极开展对集体备课的研究,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五要研究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导致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标准、形式的改革,各单位要进一步完善教师业务考核实施办法,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

(三)强化管理,抓实过程

1.强化管理。学校主要领导和业务领导要对“学案导学”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进行工作总结,每学期要分学科将“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各项资料整理归档。

2.抓实过程。一是抓好二次备课。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明确课标要求、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研究学案内容、修订教学环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做到成竹在胸;二是抓好对学生的培训。让学生了解学案,熟悉“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重点掌握学案的预习、自学、互动交流等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抓好过程性培训。定期组织教师互听、互评,上公开课、研讨课,研讨交流“学案导学”操作的方法步骤,推进“学案导学”的优化;四是抓好学案的使用。课前保证两检查:学校安排业务领导(或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保证四到位:教师引导点拨到位;学生研讨交流到位;师生互动到位;巩固训练到位。课后保证两反馈:教师的自我反馈要落实到教案上,学生的自我反馈要落实在学案上。

第7篇:课堂教学指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 自主 互助 课题学习 实验探究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目的是还课堂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团结互助的学习习惯。结合化学课教学的特点,在化学课堂教学上,我们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进行了有机整合,实施了“课题整体学习”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就“课题整体学习”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具体分析。

一、课题整体学习教学模式的形成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形式是以小组学习为主,将本班学生按一定规律分成6―8人一组,小组内互助学习。我们把以往的课时学习改为课题学习。

课题学习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实验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小组互助合作的优势,以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实验为流程,完成课题教学。

经过不断实验,我们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已初步完善,采用的“课题整体学习”课堂模式简单归纳为四个环节:引导自学课堂;实验探究课堂;展示辩论课堂;小结反馈课堂。四种课堂相辅相成,引导自竽为基础和前提,实验探究为依据,展示辩论为深化,小结反馈为完善。

二、课题整体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一)引导自学课堂

一方面,教师引导

教师的引导不仅是在课堂上指导,更重要的是在卜‘课前的准备jr作。每个课题学习之前,教师都要精心编制导学案。导学案的f==I的是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流程引导,引领他们在教师的指挥棒下一步步完成学习目标。

另一方面,学生自学

1.教师导人。教师按照本课题内容及目标,运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本课题的学习目标及需要达成的目标。

2.学生自读课本。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首先阅读本课题所学习的课本内容,标志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自己的疑问。

3,自主完成学案中的基础内容。学生按照学案流程,根据自读课本的所得,完成学案,进一步理清本课题的重点内容,带着所得及疑问进入下一环节。

4.小组交流讨论。“学生问学生”,“学生帮学生”是自主互助课堂的真谛。在小组长的引领下,组内成员通过讨论,分析相关资料,达成本课题的主要学习目标。

5.制定实验方案。学生通过自读课本,得到的大多是理论知识,很多同学会对阅读得来的结论产生疑问,对教师学案上提出的相关问题也会存在不同答案,这时就需要通过科学探究实验来解疑。

(二)实验探究课堂

实验课是学生的最爱,课堂效果好。课前,先审查各小组制定的实验方案,并进行科学的指导,为下节课的顺利实施做好各项准备。课堂上,首先是小组长针对最终形成的实验方案进行分工,接下来是具体实验阶段。

(三)展示辩论课堂

首先是展示环节。对于每个课题,我们都安排两个小组上台展示,他们向大家展示该小组对这节课的认识,描述各实验的现象及他们所得的结论,并向大家解答导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本环节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记笔记,质疑。

其次是辩论环节。对于安排小组的展示,如果有补充,质疑要大胆提出,由此引出小组间至全班问大讨论。本环节老师要加强对整堂课的调控,让讨论始终围绕关键问题进行。

(四)小结反馈课堂

1.教师小结

教师首先向大家展示本课题的索引。引领大家回忆本课题的流程,提炼所学到的知识、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做出总结和反思。

其次,教师对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给出标准答案,并就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还没解决的问题作出分析指导。

2.检测反馈

这一步骤主要是查缺补漏,巩固该课题的基础知识。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检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落实矫正,并结合相关练习进行答题思路和技巧的指导训练。

第8篇:课堂教学指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结合实际;加强直观教学;恰当设问;当堂检测;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

中学生物科学教育的主要渠道是生物课堂教学。因此,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我认为要想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生物教师必须做到:

一、依据教学大纲和课本,结合实际,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教学大纲和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要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一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 高质量的生物课堂教学方案还必须包括教具准备、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等。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必要前提。

二、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近期使用的各种版本的中学生物教材,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编了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内容。我们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养成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的教学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计划地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否则过了适宜的季节,也就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时机。

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

三、恰当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上恰当设问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落实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启发性,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不论是讲解还是做观察实验,都要设计好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突出启发性,而不是告诉学生结论,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生物学知识中实例和数据比比皆是。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用实例和数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恰当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四、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第9篇:课堂教学指导方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创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106-02

高效课堂是指以最小的投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高质量完成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实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究竟采取何种措施,才能够实现高效课堂。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创设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认识。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养在高效课堂创设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找出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加强学习。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与专业素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要能够提高重视,在工作之余多阅读一些教学类的书籍,多向优秀的语文教师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另外,教师的亲和力与教学方法也对高效课堂创设有重要影响。一位和善可亲的教师总能够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受学生的喜爱。在这样的教师的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有良好的沟通,教师能够以自身独特的魅力感染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精力与激情更多投入教学工作。在这样的教师的课堂上,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自觉地投入课堂学习,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师生之间能够加强互动,师生之间能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语文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体现,设计教学方案的关键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能够全面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以及学校的教学资源。只有综合考虑这几个因素,才能够使教学方案具有可行性。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要能够充分考虑哪些环节是需要让学生自由讨论的,哪些环节是师生互动的,怎样设计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等。初中语文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要能够完成以下几个目标:第一,要能够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提高学习任务的可操作性;第二,针对每个教学环节,根据可能出现的状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第三,针对关键环节详细提供解决问题的对策,教学生学习技巧。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案的指导下,一定能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为高效课堂的创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兴趣的支配,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这就给予了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一定启示,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提高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视,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动力。可以肯定的是,一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学生对语文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促进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创设。这种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课堂学习氛围,与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创设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优秀的语文教师能够准确地了解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这种教学手段较为新颖,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有效地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创设。

四、优化语文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枯燥乏味的知识更加生动形象,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学生自发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创设高效课堂。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能够根据课本内容与学生的需要,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学习法等。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精彩,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多运用一些教学技巧,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够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佳。例如在课堂教学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创设高效课堂。

五、提高学习评价效果

创设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也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学生互改、个别解答、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辨别与自我评价能力,能够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学习评价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学习评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要多加鼓励;第二,要能够在实事求是的同时,放大学生的优点;第三,教师要能够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要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提高学习评价的效果,才能够创设高效课堂。

综上所述,创设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想创设高效课堂,仅靠以上几点是不够的,还需要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建新,张高华.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4).

[2]张群.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开展思路探析[J].成功(教育),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