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海外市场机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国并购市场从2002年起,虽然每年的并购金额都在创下新高,但随着海外私人资本运营资金的大举登陆,中国并购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正引起人们的关注
海外资本在中国的并购市场上,正被兴奋与郁闷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所折磨。
乍看上去,中国的并购市场给人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一些外国人趋之若鹜,兴奋不已;而另一些外国人则郁闷得都快患上抑郁症了。但再仔细一看,就可看出端倪来。乐观派往往是大手笔收购中国业务的投资者和高层管理者,中国业务的战略优势和投资回报让他们怦然心动。郁闷派则是在中国从事具体操作的并购团队成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兴奋:中国业务回报巨大
现在,中国并购市场正在飞速发展。从2002年起,并购金额每年都在创下新高。普华永道透露,2005年中国境内交易及外商并购的金额为460亿美元,海外并购金额为70亿美元,私人资本运营资金正在大举登陆中国并购市场。普华永道一时间在上海和北京都无法招聘到足够的并购专业人员。
而先前一些不甚明朗的相关法规得到明晰,这也推动了市场人气。尽管不同的政府机构对管辖范围内的并购交易有着各自的管理条文,而且有时口径不一,但这种局面正在好转。例如,管理着多家国有企业的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在明确有关旗下管理资产的出售条例方面就做得不错。
一方面,中国政府提防着外国投资者通过并购可能控制国内某些关键行业;但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把国内越来越多的产业向外资开放,并允许他们开展并购交易。这是因为中国政府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只对国防、能源等一些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的企业才保留完全的控制权。因此,每年约有4,000~5,000家国有企业进行了企业改制,剩余的国有企业还有135,000家左右。中国政府认为,并购活动是对国有企业进行重组和股份制改造的重要手段。
对中国并购市场感到乐观的其他原因还有: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许多行业都犹如一盘散沙。随着企业间为了追求规模效益而开展并购,行业的整合将带来广阔的并购机遇。并购大潮已经在物流、零售等诸多行业展开。对于外资而言,推动他们从事并购活动的最主要因素或许是中国市场展现出来的魅力。并购往往是外资在中国建立低成本生产基地或扩大中国市场占有率最省钱、最快捷的途径。
郁闷:并购很容易搞砸
兴奋之余,还需要保持谨慎,因为并购交易很容易会被搞砸了。在签订意向书之后的磋商阶段,中国仍有四分之三的潜在交易最终还是化为泡影。相比之下,美国在签订意向书之后达成交易的成功率远远超过了50%。导致谈判不欢而散的典型原因包括在出价上僵持不下、尽职调查过程中出现不愉快(如发现了隐藏的债务负担)和无力解决员工的相关问题。例如,一家国有企业可能要求至少3年内不能裁员,对于一个希望减员增效的外国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要求。
此外,达成交易之后并购双方在整合过程中进展不顺的可能性也很大。这是因为两家公司展开实际接触时真正的难题才开始显现。即使是在同一文化背景和同一经济体制下,整合也并非易事。麦肯锡和安永的研究发现,半数以上的并购交易损害了股东价值。
一家外国跨国企业试图重组一家中国国有企业时将面临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中国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并不怎么强调合同制、绩效奖励和利润目标。可以想象,外国跨国公司的并购队伍一定是忙得焦头烂额,一方面他们要负责公司在华业务的运营;另一方面还要应付整合过程中遇到的文化、语言和经营理念上的障碍。因此,并购团队的成员往往心情压抑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些障碍能否被克服?各种有关中国的并购研究报告提出了不少建议。其中一些较好的建议有:
1、组建一个由海外和中国本土精英组成的收购团队,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资源去完成任务。收购团队应从收购对象内部寻求可以帮助他们完成整合工作的盟友。如果并购双方之前就有商业往来,那就最好了,因为这样买家就有足够的机会去评估卖家的管理层,并与其中的精英巩固关系。
2、留出时间对收购对象进行提前考察,确保收购对象符合自己的发展战略,然后在尽职调查阶段要仔细审查,以消除潜在的隐患。
3、对被收购公司的员工表示尊重,特别是在重组过程中更要谨记这一点。指手画脚的工作作风在中国不大行得通。中国员工或许不会公开反抗,但他们私下里会心生不满,并会把这种情绪带到日常工作之中。
4、制定一个包括为重要管理人员和员工提供绩效奖励等措施的重组方案。
但据我们所知,各种研究报告似乎忽略了另外一种选择,而在这个选择中要涉及到中国的民营企业。我们并不是说中国的民营企业也会相互展开可行的收购,实际上它们目前还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但外商在中国开展并购时,作为合作伙伴,某些民营企业可能给外商提供很大帮助。
民营企业将成为并购主体
阿里巴巴、卓越等中国民营互联网企业在过去几年间的发展颇为引人注目,但中国的并购交易大部分还是围绕国有企业进行的。这是因为国有企业往往是很多行业的市场霸主。他们的资本实力最为雄厚,也最具规模效益。
但这种局面正在改变。在国有企业经营持续疲软、国家紧缩银根(国有银行不愿再向国有企业贷款)之际,有一批新的民营企业正发展壮大,并与国有企业展开竞争。与国营企业相比,中国民营企业负债较低、生产率较高。但应刮目相看的是,这些民营企业开始从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向国营企业发出挑战。零部件、水上设备、采矿机械等不少行业都出现了这种局面。
蒙牛乳业堪称是最耀眼的民营企业之一。生根于的蒙牛乳业现已发展成为中国乳制品的第2大生产商。1999年,在辞去伊利副总裁的职务后,牛根生用亲戚和朋友那里借来的100万美元创办了蒙牛乳业,并立下了超过老东家、成为中国最业集团的宏愿。7年之后,通过果敢营销和科技不断创新,蒙牛乳业的实力直追伊利。去年的年营业额达到近13亿美元,与伊利的15亿美元已相去不远。牛根生也成为了中国的风云人物。
尽管羽翼尚未丰满,但民营企业的崛起已经对中国的并购市场产生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影响。
目前为止,民营企业尚难以成为收购目标。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主一般不愿出售自己的股权或放弃对企业的控制权。作为企业的缔造者,他们希望把企业交给自己的子女。此外,总体来说,民营企业目前还处于模仿阶段,尚不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他们的产品生产尚处于模仿国营企业的层面。这就意味着除了在一些最基础的、科技含量很低的行业,民营企业一般不会与跨国企业展开正面碰撞。
既然民营企业不是跨国企业的竞争对手、现阶段也不适合收购,那么为何还要谈论它们?原因是民营企业成长迅速,将来或许会成长为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对象。尽管负债偏低,但这些企业往往资金不足,愿意交出少数股权来换取资金。投资者不一定非要取得对民营企业的控制权,他们需要的或许只是一定的影响力,如在董事会中有一席之地。战略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参股民营企业供货商来掌握关键的原材料。或者,民营企业在地方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拥有强大的经销网络和客户群。跨国企业向其注入资金和技术就可以使之成为在中国的生产基地。民营企业的优势在于低成本、高效和知道如何在中国开展经营。跨国企业这样做的主要弊端在于难以掌控民营企业,而且难以将投资变现。
更为重要的是,民营企业在重组国有企业时可以发挥作用。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不存在沟通障碍,而且也知道如何避免许多常见的文化冲突。从人力资源方面来看,他们还知道哪些管理人员最具才干,而那些人能力不足或者会给双方的整合设置障碍。而且,他们还知道如何降低成本,因为他们已经是削减成本的专家了。
当然,制定出一个让三方均能接受的协议并非易事。一个方案是由三方共同出资组建一家新企业。另一个选择是跨国企业和民营企业根据出资比例参股国营企业。采取哪种方案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中国网游业前些年曾一直保持爆发式增长态势,年增长率达到60%至70%,而在最近两年,随着市场渐趋饱和,增速开始逐渐放缓,据研究机构艾瑞咨询统计,2010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327.4亿元,同比增长21.0%。易观国际近日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87.6亿元,同比增长12.6%,市场增速有所下滑。在此背景下,拓展海外市场逐渐成为国内网游产业的着力点。
在“第九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产业高峰论坛”上,拓展海外市场成为众多网游企业的一大谈论热点。盛大游戏董事长兼CEO谭群钊表示,盛大游戏今年第一季度海外营收达到1020万美元,同比增长46%,公司接下来仍将扩大海外市场收入,预计海外业务将在三年内达到公司营收总额的20%。完美世界董事长兼CEO池宇峰称,目前公司的游戏已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当地玩家。苏州蜗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石海透露,公司海外合作规模已从最早几十万美金的单笔合同,发展到去年单笔合同上升至近千万美金。
对于中国网游厂商的“走出去”战略,上海第九城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朴舜优指出,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到更多、学到更多,也才能找到更多的机遇。孙寿山认为,民族原创网络游戏走向海外市场,实现了由版权引进到版权输出进而提升到服务输出的巨大转变,越来越多的承载中华文化内涵的网络游戏得到了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消费者的好评,成为我国出版物‘走出去’的重要形式之一。艾瑞咨询认为,未来网络游戏的竞争范围将波及全球。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游戏产品的出口,会以东南亚地区为主,欧美市场次之。
值得关注的是,国产网游“走出去”同样充满着风险和挑战。孙寿山指出,第一是民族原创网络游戏的创新能力仍然不强,作品同质化、技术平庸化现象仍然比较突出,这已成为制约民族原创网络游戏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瓶颈。第二是部分网络游戏企业过于依赖单一产品、单一品种,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三是企业自律意识不足,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无视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此外,网络游戏人才储备明显不足,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也不够健全。
2013年以来,英国酒业巨头帝亚吉欧加速了对水井坊的股权收购,水井坊成为中国首家外资入驻的白酒品牌。外界不仅将此解读为外资深入中国传统白酒业的信号,水井坊也被视为白酒企业中最具国际化优势和资源的品牌。然而,中国白酒业国际化道路并不平坦。
10年前,在各大白酒企业争夺国内市场之时,水井坊已经开始筹划国际化道路。外资入股成为了水井坊迈入国际市场的第一步,借助全球最大洋酒品牌帝亚吉欧的销售渠道开拓水井坊的品牌影响力。2006年,帝亚吉欧公司以5.17亿元的价格购买了全兴集团43%的股权;2010年和2011年,帝亚吉欧又相继出资1.4亿元收购了水井坊公会和盈盛投资持有的全兴集团10%的股权;2013年7月,帝亚吉欧公司收购全兴集团剩下的股份。7月23日,全兴集团获得四川商务厅批准正式更名为水井坊集团,帝亚吉欧公司成为了水井坊集团的全资股东。至此,水井坊集团借助帝亚吉欧庞大的国际销售渠道成功挤进国际市场,成为中国白酒国际化道路的先行者。
2010年,水井坊出口业务以389%的增长率达到顶峰;2011年,水井坊依然保持着51.78%的较高增长率;2012年,水井坊的出口额已达7350万元;2013年,水井坊已在全球43个机场的免税店销售,并于9月在洛杉矶上市了一款水井坊调配的鸡尾酒,使水井坊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水井坊的洋老板大米表示:“未来水井坊会坚持双轮驱动战略,一个轮子是精耕细作国内市场,另一个轮子是加快国际化进程。目前,国内市场仍然是水井坊的销售重心,但未来目标一定是海外的主流消费人群。”
国际化进程举步维艰
当前国内酒业市场的惨淡局面迫使白酒企业将目标转为海外市场。但是,最早试水的水井坊集团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却差强人意。2010年至2012年,水井坊海外销售额虽然保持着较高增长率,但净利润不增反降,2013年中期净利润同比下滑高达41.69%,盈利状况远不及同业水平。水井坊的国际化道路并不平坦。
问题一:出口限制成为关卡
中国白酒独特的工艺技术及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消费市场的要求有较大差异,酒内一些微量成分与欧美等国家的法律法规不相符合。水井坊的特色酿酒技术一直是其最具竞争力的品牌要素,是白酒历史文化的传承,但其中的物质组成却无法详细标注出来,缺少现代化科学研究。
在外贸口径上,白酒和酒精规划为一类,ISO9000或ISO14000质量认证难以作为国际通用性的质量保证模式和指南,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各自的技术标准。例如:美国规定中国酒类产品需向美国联邦政府申领进口批准号码、标签许可证和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制定的工厂跟踪表等,有些酒企在不受许可的情况下非法出口美国,严重影响了中国白酒的形象。另外,一些国家出于保护本国酒业的发展,对酒类进口设置了高关税、高标准的贸易壁垒。这些因素都造成了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的先天性弱势。
问题二:难以吸引国外主流人群
口味是制约白酒国际化的重要因素。欧美国家都是蒸馏工艺的粮食酒,口味与中国白酒完全不同。帝亚吉欧以水井坊白酒来调制鸡尾酒就是在探寻改变生产工艺进而迎合欧美人士的口味。
此外,品牌影响力的缺失也严重降低了中国白酒的认知度。白酒与中华传统的饮食结构和饮食文化有着紧密的结合,酒桌文化是经过长时间历史发展沉淀下来的特有文明,加之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上对欧美的影响能力有限,造成了欧美人对中国白酒的文化背景了解甚少。因此,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上的受众面窄,消费群体更多是以海外华人和中国旅游者为主,实现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问题三:双轮驱动顾此失彼
水井坊集团在国内市场最旺时却将重心转移到国际市场,下大力度开拓国际化销售渠道,但效果离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国内市场上,水井坊的品牌建设本不及茅台和五粮液,但高端系列酒的价格却与两者相近,造成销量下滑,甚至低于泸州老窖。兼顾国内外市场的方针使得水井坊长期处于疲惫状态,在白酒行业调整期时集团没有实施对应策略,造成国际市场进展缓慢的同时,还丢掉了国内市场份额,使得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备受质疑。
强化文化传播深耕海外市场
面对国际市场的众多机遇,白酒企业纷纷试水。然而,看似一片大好的国际市场实质却困难重重,水井坊作为国际化道路的先行者,销售渠道、品牌文化等因素严重阻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脚步。中国白酒企业想要跨越国际市场门槛,必须创新销售方式、建立品牌价值、加快文化传播速度。
策略一:广泛寻求海外市场合作
外国人不了解白酒的历史和文化,但中国美食已经深刻影响了外国人的饮食习惯。中国白酒可以搭配中国菜,和海外高端中餐馆进行合作,将中式菜品与白酒捆绑起来推介。外国人接受白酒就像中国人学会喝咖啡和洋酒一样,需要一定的过程。在品牌宣传推广方面,除了选择一些有影响力的活动来赞助外,还可以积极参与商品交易会、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途径与国外渠道商接触,让产品能够进入沃尔玛、麦德龙等大型零售超市中,让中国白酒产品随处可见。
策略二:以文化价值扩大品牌影响力
中国白酒的传统文化能否走向世界将会直接影响到白酒行业国际化的进程。白酒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不同,中国接受西服和洋酒的过程,是文化价值的体现,代表了国际文化潮流对中国的影响,而不是西服和洋酒的实用性更高。白酒在国内市场中的品牌价值是与其深远的文化底蕴分不开的。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最全面、保存最完整的民族酿酒作坊,水井坊突破国外市场的本质还是要推广东方酒文化的价值观,借助帝亚吉欧的国外营销渠道,形成具有中国民族传统酒文化与国外酒文化相融和的新型文化品牌。
随着需求的增加,光网络市场呈现逐步回升的局面,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韩凌认为,在电信业的转型趋势下,光传输和承载网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一是来自市场需求,二是来自技术转型,三是来自运营商业务的发展和重组。在这种情况下,设备厂商只有深刻理解客户需求,持续创新,才能抓住光传输市场发展机遇。
以速度和质量赢得客户
近年来,中兴通讯的光传输产品增长迅猛,据OVUM最新报告显示,中兴通讯光传输产品2007年较2006年,销售额及市场占有率增速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稳居全球第一,自2004年之后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对此,韩凌表示,“这主要得益于中兴在光传输产品方面一直坚持速度经营,快速成长的理念,强调与客户的沟通,预先感知市场的趋势及客户需求的变化,制定目标和策略,对资源进行灵活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一旦市场时机成熟,就快速进入执行和实施阶段,快速响应,抢占先机。”
具体而言,韩凌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兴通讯把光传输定位为支柱性产品,无论是研发规划还是市场拓展都投入很大,确保了资源供给。第二,中兴通讯在市场营销方面加大了力量,对高端市场进行了针对性深入研究,形成了突破。第三,中兴通讯始终关注运营商的业务持续发展、建网成本和运维成本等综合价值需求,推出可平滑升级的产品及延伸性网络解决方案,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吸引客户,留住客户,发展客户。
韩凌表示,中兴通讯的光传输产品从核心层、骨干层到接入层,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系列,并且在光传输产品关键技术上不断创新,如长途波分产品,采用独特设计理念,是业界唯一能够提供6种保护方案的波分产品,还有动态功率控制、自动的网络优化增益调节功能等等,通过技术优势降低设备及用户网络运维成本。
中兴通讯以全成本的服务理念,快速的响应,完善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靠实力拓展海外市场
除了在国内市场大有斩获外,中兴通讯的光传输产品也早已在海外市场生根发芽。截至目前,中兴通讯光传输产品已经在全球90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家运营商大规模商用,其中包括很多高端运营商,如葡萄牙AR、保加利亚CABLETEL、韩国KT、捷克GTS等等;建设了多个大型国家骨干传输网络,运行良好,获得海外客户的广泛认可和信赖。
据韩凌分析,之所以这么多海外运营商都选择中兴通讯的产品,是因为海外运营商也面临业务转型和经营的压力,需要寻找具有长期合作潜力并能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的合作伙伴。中兴通讯近年来在国际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受到海外客户广泛关注,为客户增值的理念、丰富的建网经验和服务能力最终获得广大客户的青睐。
他进一步表示,全球光网络市场在2001年达到高峰后,出现了快速下滑,特别是2003-2005年整体处于低潮。但近几年,随着运营商的转型加快和市场发展,需要更多的传输带宽资源,全球的光网络市场目前开始回升,市场需求逐步增大,为中兴通讯更迅速地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更多契机。
随着海外市场的升温,中兴通讯的光传输产品销量在亚太、东南亚、拉美、非洲、中东等地持续稳定增长,欧洲市场也已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目前,中兴通讯光传输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已经超过国内,未来海外市场的比重还会继续加大,这也是公司国际化战略的一个必然结果。”韩凌说。
光网络市场仍将快速发展
对于国内光传输市场的发展趋势,韩凌认为,未来几年将保持平稳增长。他分析说,“首先,3G网络的建设和高速无线数据业务的发展,都对承载层的带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促使国内光传输市场依然保持平稳增长。其次,随着运营商业务转型,原有的传输网络已经不能适应数据业务的要求,对老网络进行优化和平滑升级都成为推动光传输产品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技术演进上,韩凌认为,光传输会向下一代网络演进。“光网络的骨干层会向OTN方向发展,汇聚和接入层会从MSTP向PTN或者更能承受数据业务传输的网络演进。而无论技术如何变化,基础的承载形态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并会伴随通信业的发展取得更多的技术进步。”
新兴市场 初战告捷
过去几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呈现飞速增长态势,引发了继PC互联网之后的第二次浪潮。有数据显示,中国的手机上网用户数已突破4亿,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同时智能化的普及正在加速。目前UC浏览器的总用户量已突破3亿,成为全球用户量最大的手机浏览器,而Android月活跃用户2011年增长更是超过10倍,目前Android月活跃用户数已突破5000万。“现在全球每天激活的Android设备有100万,其中20%在使用UC浏览器。”
蓬勃的市场使中国在全球移动互联网格局拥有先发优势,同时复杂的产品技术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中国市场磨练出来的产品在海外市场上同样具备竞争力。以UC浏览器为代表的国际化先锋已经初战告捷,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UC浏览器的海外活跃用户已突破4000万,7种国际语言版本,覆盖150个国家和地区,并在超过6个国家市场份额超过10%,在全球第二大人口国家印度,市场份额超过20%。俞永福指出在印度市场的成长得益于去年11月UC在印度平台的建立。“直接在当地运营,我们可以更近距离地了解用户需求,改善产品体验,促成与当地合作伙伴更紧密的合作。”
走出去 请进来
“下一阶段UC将着力扩大自己在新兴市场的优势,同时今年还准备在美国正式建立运营平台。而除了产品和服务的本地化,UC还将积极利用自己的全球布局和在新兴市场的优势,打造‘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移动互联网全球化枢纽。”俞永福在演讲中阐明了UC优视新的国际化定位,他相信UC全球化的市场布局和在新兴市场Top级移动营销推广渠道地位,再加上全球超过5000合作伙伴资源和丰富的海外发展经验,能够给那些有意出海淘金的中国公司,带来最实际的帮助。
同时,在当天的论坛上,UC优视与美国知名应用开发商Evernote签订了全球产品技术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全球市场。据记者了解,最新的UC浏览器国际版(iPhone版本)中,除了完全针对欧美用户设计之外,还整合了Evernote服务,用户不用切换软件,就能将网页内容一键存储到自己Evernote账户上去,据了解,这一服务也将很快落地UC浏览器的中文版本。俞永福表示,UC希望能够利用类似与Evernote的合作,发挥自己在新兴市场建立的市场优势,推动世界范围内优秀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在这些地区更快、更好的落地。
促进合作 抱团出海
论坛当天,UC优视还联合Evernote、InMobi、新浪、搜狐、凤凰等一批国内外优秀企业,组建了业界首个移动互联网全球化组织——GGL联盟,以期共同开拓全球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在全球化过程中,往往会遭遇本地化瓶颈。不少国际互联网巨头折戟中国,还有以百度为代表的中国公司“出海”受挫都有这方面原因。俞永福认为,UC之所以没有重蹈前人覆辙,除了将自己的产品和技术优势在海外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本地化,只有做到全球化思考,本地化执行,才能让你的产品和服务真正被当地认可。
纵观UC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包括三大运营商和几乎全部的国内外终端品牌,同时还与大量的互联网内容和服务提供商进行了产品端的合作。比如与安全厂商合作推出解决上网安全问题,与中国银联和支付宝战略合作,推动移动支付落地等等。可以说,正是合作使UC的产品和服务得到了更多用户的认可与支持。未来UC的目标就是将在中国的成功模式全球复制,在把自己变成当地公司的同时,帮助其他企业更快、更好地实现本地化,推动优秀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落地。
对 话
技术、专注、合作
UC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 UC这次进军海外,最大核心竞争力在哪儿?
俞永福 UC的竞争优势有三:第一,技术。未来十年移动互联网所有平台型公司依靠第一件事情是技术,没有武功绝难成功。所以UC自2004年至今在产品和技术方面始终占公司80%以上的投入。第二,专注。很多公司做了很多产品,可能几万人的企业有几百个产品,管理层再重视任何一个产品,其花在上面的时间、精力永远有限。对于UC来讲,手机移动浏览器是我们的主业,所有同事会花更多精力。重要的理解是专注而专业。第三,合作。不搞封闭,将UC做成开放的生态系统,跟所有合作伙伴共赢,这就是UC的三点竞争优势。
记者 对于刚刚成立的GGL联盟,将会在哪些方面展开合作?
俞永福 各自的产品靠各自,这件事情谁也帮不了忙,新浪的产品、搜狐的产品、凤凰的产品、Evernote的、UC的各自靠各自,我们可以共享的是两件事情,第一是有形的产品,一个是无形的经验,这就是GGL能够分享的价值。
记者 手机浏览器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平台,您认为在未来会有哪些发展趋势?
2009年3月22日,将是无限极人又一个值得铭记的一天。在这一天,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正式诞生,它将肩负着无限极人更高的使命走向更为广阔的未来,而南方李锦记这个名字将伴随着荣耀走入历史。
这一天,南方李锦记正式更名为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这是一场触动无限极人心灵的巨大变革――它发生在中国直销业普遍回暖并面临最关键的转折时刻,这足以令直销行业震动。已经成为华人领军直销企业之一的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将开始新的使命,这关乎现在,更关乎将来。
除了更名之外,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的使命也进行了重大升级,视野从中国扩大为全球华人。与之对应的是,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完成了战略部署,正式启动品牌国际化战略和开拓海外市场,香港、台湾、马来西亚市场,正枕戈待旦。
此次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的整体战略调整,历时一年有余,足见其谨慎和重视,面对新使命和新战略的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将给中国直销市场和华人直销企业的海外征战之路,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和启示?
无限极全球品牌诞生
2009年3月22日,无限极(中国)使命升级暨品牌国际化战略宣导大会隆重举行。李锦记集团主席李文达、公司董事长李惠森、公司领导层、经理级以上员工,业务经理级以上业务伙伴们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在大会上,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公布了三项重要内容,分别是使命升级、品牌国际化战略正式启动、开拓国际市场。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的使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弘扬中国优秀养生文化升级成了弘扬中华优秀养生文化,创造平衡、富足、和谐的健康人生。从“中国”到“中华”一字之差,体现了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的视野发生了巨大变化,无限极人的使命也从中国范围扩大到了全球华人范围。而新增的“创造平衡、富足、和谐的健康人生”,则体现了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将更多的目光放在无限极的健康理念和事业终极目标上,这个目标就是要创造平衡、富足、和谐的健康人生。
品牌国际化战略启动是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在这一天南方李锦记正式更名为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无限极(中国)),更名后与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的隶属关系不变。此外,无限极(中国)设计了全新的品牌标识(Logo),新的Logo象征“力量的源泉”、“中华的色彩”和“快乐的伙伴”。同时,公司形象、官方网站、服务中心、专卖店、产品包装都要随之更新。
为方便开拓国际市场,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重新调整了结构,更名后的无限极(中国)将作为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的中国区,成为无限极全球市场的一个重要市场。同时,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还成立了无限极(香港),无限极(台湾),无限极(马来西亚)等机构,作为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开发海外市场的桥头堡。
解读无限极人的使命和责任
从1992年南方李锦记成立到2009年更名为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无限极(中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小变得强大,从国内走向海外的过程。毫无疑问,这是无限极(中国)迄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在这场变革的背后,是无限极(中国)发展的必然,也是华人企业做大做强和走向品牌国际化道路的又一标志性举动。
从李文达家族到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的高管和员工,再到无限极人,无不对无限极(中国)的品牌国际化道路倾注了大量心血。记者从多种渠道了解到,从2007年到2009年,无限极(中国)的战略调整讨论一年有余,每一个细节的变化都仔细斟酌。
历史机遇与责任
在2008年,无限极(中国)的业绩创下其自成立以来的最高业绩,同时也跻身中国直销业前列,成为华人直销企业的代表。
本刊2009年第2期的特别策划“华人崛起”中,曾详述了华人直销企业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小到大,从默默无闻到天下皆知,无限极(中国)一直是华人直销企业的领军者和标杆之一。
过去五年来,华人直销企业的业绩比重一直在扩大,而无限极(中国)的壮大正是这种比重提升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在2008年的中国直销业回暖过程中,无限极(中国)更是以两位数的增速成为了中国直销业的最大亮点之一。正是这种突破性之举让无限极(中国)站在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无限极(中国)再往前走一步,将是中国甚至世界顶级直销企业,原有的使命和战略,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无限极(中国)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华人企业走上了品牌国际化和海外扩张之路,明基、联想、TCL等都已经收购了世界顶级品牌。尽管他们有成功也有失败,但这并不妨碍更多的企业梦想着成为世界顶级品牌,因为这不仅是历史机遇,也是责任,身后的华人企业正在朝着他们的方向前进。
如今,历史机遇也摆在了无限极(中国)的面前,中国直销业迎来了发展的良机,而无限极(中国)也正好达到了再上一层楼的境界。
成长的必经之路
无限极人选择了更高的目标,品牌战略成了重中之重,无论是提升自己使命或是开拓海外市场,品牌国际化都成为必然的选择。
不少无限极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困惑,当他们向潜在的客户推销产品时,总会被人问起,“李锦记不是做酱料的吗?”甚至有人听到南方李锦记时,还会问,“是不是还有个北方李锦记?”这还仅是在国内,在海外,这种品牌模糊只会更加严重。
李锦记是亚洲食品第一品牌,其在传统领域的知名度远高于南方李锦记,这一方面和李锦记百年老字号有关,另一方面也和直销企业的宣传模式有关。品牌的互相干扰,已经限制了无限极(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无限极(中国)在更名之前,与国际知名的顾问公司进行了长时间的品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球的顶级知名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名和品牌是一致的。
早在2005年,无限极的品牌价值已经达到80.83亿元,位居中国品牌500强第62位,历经3年建设,无限极品牌价值有了更大的提升,已经做好了形成核心品牌的准备。
在经过充分的品牌调查之后,无限极(中国)确立以“无限极”为品牌核心的战略,并提炼出了新无限极品牌的五大价值,分别是――
聚焦能量,加快提升品牌价值:公司名称、事业品牌、产品品牌将从三者分离的状态变成统一,名称统一为“无限极”,这将有助于整合系统资源、聚焦大众关注、传播一致信息、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
体现独特魅力,反映独特本质:品牌定位的目的是为了让顾客感受品牌的独特魅力,使品牌与竞争者产生区隔。
符合国际趋势,凸显事业特性:新标识,突破文字表达的局限,符合国际化潮流,有利于无限极事业国际化发展;新形象,本身就具备故事感,易于联想,易于共鸣。
清晰行为规范,展现精神面貌:品牌特质的明确规范,能够让每一位从事无限极事业的人都非常清晰自己行为的目的和行为的规范,展现无限极人丰富的精神面貌。
理顺两个使命、两个品牌的战略部署:品牌国际化,让无限极(中国)理顺了李锦记两个使命各自不同的承载平台:李锦记承担着弘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使命,无限极则承担着弘扬中华优秀养生文化的使命。这利于政府、媒体、广大消费者清晰区分:一个是传统酱料品牌,一个是直销中草药健康事业品牌。
在理顺品牌之时,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还理顺了开拓海外市场的整体构架和时间表。无限极(香港),无限极(台湾),无限极(马来西亚)就是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开发海外市场的桥头堡。
获得军C+级认证、入选中国十大标志性品牌、再次荣获“十大中国消费电子领先品牌”、“长城开发磁记录”的盘基片占全球30%的市场(位居全球第一)、磁阻磁头占据了全球第二,无论哪一项都称得上是震动整个IT行业的大事,2008年的国际金融风暴并没有撼动长城电脑的王者位置,而这些成绩对于长城电脑而言,却仅仅是其2008年发展的一个片段。
在历经了2006、2007两年的高速发展之后,2008年,长城电脑继续散发着王者的魅力。这个昔日国内PC市场的老大,不仅放射出了最耀眼的光芒,还成功地发力海外市场。
军C+级认证 最高荣誉
在强化产品品质的同时,长城电脑在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上也同样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长城安全电脑产品取得了国内业界信息安全的最高荣誉――军C+级认证!
2007年8月,长城电脑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款除CPU之外全部软硬件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城安全电脑二代产品。该产品具有“九重”防护保障,率先采用了长城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源码的BIOS,以及长城独创的采用底层硬件加密安全硬盘技术,并应用了指纹识别的长城酷指技术、可以自由切换操作系统的虚拟技术、国产TPM芯片、安全BIOS、安全存储技术、长城磐盾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众多创新技术,实现了从开机到BIOS、到硬盘、再到操作系统的层层防护,再加上所有源代码全部是自主知识产权,由自己掌控,因而该产品成为目前我国最高等级的数据安全保护电脑。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普及,信息安全已经变得不容忽视。而由于CPU、OS、网络等重要领域的底层协议及核心技术,大都掌握在少数国外厂商手中,我国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研发面临着自主可控能力不强及关键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的窘境,信息产品“后门”的隐患普遍存在。这种现象给我国信息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
长城安全电脑二代独创的采用底层硬件加密安全硬盘技术,以及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源码的BIOS,填补了我国在这两个领域的空白。它的成功推出是我国在信息产业领域自主创新的重大进步,彻底打破了国外信息安全的技术垄断,标志着我国的信息安全产品全面实现国产化和自主化,有效避免了国外信息技术产品可能存在“后门”的隐患,对于军、警、政府、科研等机构,特别是国家信息安全的防护,具有深远意义。
变危机为机遇 发力海外
目前世界的金融环境,对当前的中国企业来说,不仅仅是困惑,更多的是机遇。问题是,我们将如何抓住机遇? 对于长城电脑来说,正是发挥长城电脑综合实力的时候,也是拉近与竞争对手距离的绝好机会。
在当今世界,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重新配置和产业梯次转移已是大势所趋,新的产业布局和分工体系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企业要适应时展的客观要求,真正从市场竞争意义上做强做大,就必须坚定地走出去,以全球化的思维规划未来,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在全球范围开拓市场,在全球范围争取人才。
2006年,长城电脑董事会再次提出了“突出主业、加强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以国际化为导向、信息化为支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为主线,做大做强主业,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7年5月,秉承这一战略指导思想,长城电脑成功收购了全球第一大显示器制造商冠捷科技,一举杀入全球显示器生产和销售的巨头行列,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长城的国际化和全球扩张的步伐,完善了长城全球制造产业链的布局。
通过三年来的市场运作,长城公司海外市场开始发力,不但在德国这样的欧美市场反响不错,而且长城在苏丹、越南这样的新兴市场,已经取得了12%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并成为当地第一品牌。
不仅如此,目前“长城开发磁记录”的盘基片占全球30%的市场,位居全球第一,而磁阻磁头占据了全球第二的位置,硬盘处于全球第五,显示器则处于全球第十。另外,长城的智能网络电表占据了意大利35%以上的市场份额,长城显示器在越南占有12%以上的市场份额,长城电脑同时还是非洲市场第一品牌,三星手机也将大量的订单交由长城制造。
无论是打通整个消费电子产业链,还是促进国产品牌“走出去”的战略,长城电脑布局海外市场、发力海外市场,无疑对中国IT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战略意义。
巍巍长城 中国品牌
长城电脑的高速发展自然也赢得了市场及合作伙伴的一片喝彩。
2008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由IDG国际数据集团、RBI锐德商业资讯集团、中国电子商会联合举办的“2007~2008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领先品牌 TOP 10评选”活动中,长城电脑荣幸地当选为“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领先品牌 TOP 10”。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海外经营问题与对策
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超过1000万户,约占企业总数的99%,工业产值、实现利润和出口总额为60%、40%和60%,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1978年至1996年间.从农村转移出的2.3亿劳动力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1998年中小企业吸纳国企下岗职工约460万人。非国有中小企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尤其是在接纳安置国有企业下岗分流人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明显。值得注意的是一批中小企业在国内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又进军国际市场进行海外经营,有的中小企业开始在境外设厂布点,更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使自己在国外有了很好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海外经营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海外经营主要体现于民营企业的商品出口、海外经营上。自1978年以来,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开始有少量直接出口,90年代随着三资企业自营出口的增长,到1998年民营企业的直接出口比重已上升到47.3%.成为我国出口增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全国大约有150家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被赋予自营进出口权,而且涉及的行业也相当广泛,且有一批民营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在境外设厂办点.如江苏三星绣品集团,先后派出个体和私营业主120多人次.在lO多个国家创办了3O多家境外私营企业;北京时代集团公司在欧洲收购了一家老牌的外国仪器公司,使自己的产品占领了很大一部分欧美市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或通过外贸出口或通过出口商品生产等形式,参与国际竟争。综观我国中小企业海外经营状况有如下特点:
(一)规模偏小。海外市场狭窄,市场过分集中.占领的市场大多是亚洲市场我国中小企业海外市场多半集中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欧美的则很少,其产品覆盖面也十分狭窄。尽管有外向型经济活动,但普遍没有形成规模。我国浙江一带中小企业走出国门的多些,但内地边远地区走出去的企业则较少;走出去的企业中。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则更少.
(二)中小企业产品档次不离,外向型发展仍处于相对幼稚水平中小企业产品档次不高,质量普遍低下。形式单一、老化,出口产品也没有自己的品牌、附加值、科技含量低。从商品结构看.出口的产品中多是服装、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或机电、成套设备出口极少。
(三)中小企业人才缺乏.特别是懂得海外经营的人才更少,使其管理水平低下目前中小企业海外经营中人才缺乏,且人员素质低下,国内从业人员多半是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职工、民工、文化水平低的人。加上中小企业主对海外经营培训不重视,使得海外经营人才更加缺乏。根据对四川省200个私营企业的调查表明,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私营企业主占总数比例仅为14%中小企业用人制度上采用“任人唯亲”的家族管理方式,与国际上通行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大相径庭.这势必影响中小企业的海外拓展。
(四)中小企业海外经营中.利用国外的生产要素少如: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少.即在国外建立的合资企业较少,弱化了中小企业海外竞争的能力和进行研究开发的势头,国际营销网络面狭.不成体系。
(五)中小企业海外进行直接投资的行业多半为劳动密集行业尽管有其优势,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这些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处于劣势地位。
二、我国中小企业海外经营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制不顺.多头管理.致使中小企业海外经营机会减少、成本增加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依然按照所有制部门及区域,分由经贸委、科委、乡镇局、工商局和工商联等部门管理。由于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致使口径不一,管理分散,地方企业无所适从在项目审批、产品鉴定等方面职权不清,多方插手、重复收费,“三乱”现象极为突出。加之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尚不健全,造成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定位、资金投向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办理商务出国的费用高、环节多、效率低,往往使中小企业坐失商机。
(二)融资困难,告贷无门.致使中小企业海外经营后劲不足资本经营是中小企业海外经营乃至生存的最关键一环,然而由于我国大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政府对民间金融机掏采取抑制发展政策,致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出现:1.资金供应不足。目前我国尚无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加之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后权利上收,而以中小企业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则是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逐级下达“存贷比例”,使本米就少的贷款数量就更为可怜,贷款供应严重不足。2.中小企业寻保难。因为中小企业多为租赁经营,无不动产作抵押.因而为中小企业担保的机构就少.担保的品种也就单一。此外,中小企业借贷成本高,放贷的责任大,直接融资无渠道等,也影响了其融资能力如:福建省中小企业约52%无力从银行获得贷款,致使21.6%的中小企业开工率低于50%;73%的小型企业开工率低于80%。3.扶持不足。8O年代国家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发展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随着改革的推进,这些政策逐步取消了。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不但很少得到优惠,反而由于各级政府热衷于大企业、大集团的建设而遭冷落和不公。
(三)政策不公。市场无序。增加了中小企业经营成本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只有大企业才代表工业发展的未来,才能为国家工业化作出贡献。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极大繁荣了我国经济.但一种很有影响的观点却认为.它们与大企业争资源、争市场,大量生产伪劣产品,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许多人有意无意地将加强大企业同发展中小企业对立起米。这种观念也影响政府部门所制定的政策,使我国出台的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呈现出一是短期性,二是不公平性,致使中小企业海外经营成本高,利润低。近年来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对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私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上也存在着不公平性。具体表现在:
1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提,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个私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的现象等。2在土地政策上,我国中小企业不能享受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税减免等政策。3.在银行呆坏账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愤结构,中小企业无此厚遇4.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乏,市场秩序混乱。加之一些部门执法不力,使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困难重重。
(四)加入WTO后。中小企业海外市场拓展竞争将更加剧烈加入WTO后。一方面给中小企业海外经营提供了难得机遇+使其进行海外经营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但不乏挑战因素的存在。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扩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有:1.加入WTO后我国中小企业将面临国外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严重打击;国外高精尖产品一方面冲击我国内市场,另一方面也占据了许多海外市场,使我国中小企业海外经营有较大难处;2.加入WTO以后+我国中小企业将受到已加入WTO的发展中国家同类企业的竞争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产品如印度等国的产品也在国际市场上与我国中小企业分争海外市场。这两方面将会影响到我国中小企业海外市场所占的份额大小。
(五)自身因素制约其发展,致使其海外经营步履放慢除上述企业的外部问题外,就中小企业自身而言,主要有企业体制和组织制度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有差别、企业技术含量不高、开发能力不强、盲目投资及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使企业产品档次低、中小企业的海外拓展的步伐要比其所预想的缓慢。
三、中小企业海外经营发展的优势
尽管中小企业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就此否定中小企业有走出家门跨人海外市场的能力,中小企业海外经营发展仍然存在着优势.既存在着外部环境提供的机遇,也有自身积累的勃发力。
(一)WTO与经济全球化给中小企业海外发展的影响提供了难得机遇我国中小企业实现二次创业,走出国门,融人世界,这是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将使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中小企业也将获得一个多边、稳定可预见的公平竞争环境,使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有着良好的机遇:1.WTO要求实现多边、无条件、稳定的国民待遇原则,将使中小企业在产业准入等方面,与国有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享有同等权利.有利于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2.WTO要求放开资本市场,允许外资银行进入,将使中小企业更多的渠道和方式获得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机会;3.WTO将加快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地域不再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因素,它将具备与大企业竞争的能力;4.WTO将推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使更多的中小企业将成为跨国公司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更加便利海外扩展。
(二)中小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具备海外扩张的能力中小企业已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拥有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加之有一部分中小企业已走向国际市场,积累了一些海外经营的经验。这为海外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为乡镇企业,其产品乡韵气味浓厚,可以弥补海外行空穴,扩张我国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加之中小企业灵活性,应变市场能力强+能够适应海外市场的风险,较容易利用跟进原理占据海外经营市场。
四、中小企业海外经营发展的对策
自9O年代来+中小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席卷全球,中小企业走向世界进行海外经营不仅是中小企业一种明智选择,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中小企业走出去,实现第二次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当前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深化国企改革,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已有13万多家乡镇企业的产品走到国际市场,有6300多家的乡镇企业办了跨国公司。为了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迅速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使之成为拉动整个企业发展、地方经济、国民经济的火车头。政府应为中小企业海外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少中小企业海外经营的成本,解除其经营的后顾之忧。具体对策如下:
(一)政府应在理念上扶持.为中小企业海外经营提供良好的环境中小企业虽然是民营企业,但在理念上、观念上必须从计划经济的体系中解脱出来,建立起与国有经济一视同仁,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理念.不应该考虑企业的姓公与姓私而采取不同的政策标准来对待。要按照“三个有利于”、“发展是硬道理”的客观标准做好中小企业的扶持工作,“加长”政府“有形的手”为各类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样才能使中小企业轻装上阵,为其海外经营减压减负。
(二)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保证中小企业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中小企业要进行跨国经营,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企业的运动过程实际上也是资金的运动过程,如果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需求得不到保证,企业就很难顺利地开展自己的业务。为此要做到:1.变间接融资为直接融资。应尽快开通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有选择地开展“创业板”试点,改变中小企业过分依赖间接融资单一渠道状况;2.扶持建立和重点发展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中央、地方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并对中小企业进行分类排队,按照“优先支援企业”、“有条件支援企业”、“其它企业”的顺序,在数量上保证供应,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如我国经济学家董辅{n所提倡的大力发展民间担保公司,利用民间资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和监管制度,搞好中小企业资信档案,银企联手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保证我国中小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大竞争中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三)进一步理顺中小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外贸体制.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为中小企业海外经营扫清障碍.铺路架桥中小企业管理应按照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要求,结合当地机构改革的实际,进一步理顺中小企业管理体制,尽快明确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以形成全国纵横贯通、上下联动的中小企业工作网络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经营,工商登记手续十分繁杂,曾存在着多头审批的现象使中小企业进行跨国经营面临着许多不便今后,要进一步改革外贸体制,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登记制,简化审批手续,节省审批时间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提供发展空间。
{四)强化政府在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功能政府在中小企业提供全程服务工作,主要有:1主动与相关国家签定双边协定,为中小企业提供双边的法律保障。2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搜集中小企业所需要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和人才信息等经过必要的分析和加工后,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以保证中小企业作出准确的判断、决策;3提供中介服务,为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经济协作以及企业的产品出口等牵线搭桥;4.加强培训服务,政府应举办各种跨国经营跨国管理培训班,使中小企业经营者经过培训获得相应学历,并鼓励他们出国考察,掌握新知识.帮助中小企业经营者提高素质、改善经营管理,为他们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5.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诊断和经营指导服务并借鉴国际上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按照产业政策的要求,重点扶持一批优秀中小企业。6为中小企业提供海外投资保险,中小企业到海外办厂遇到的风险比国内大,除中小企业自身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外,我国应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成立全国性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专门负责为中国海外投资企业提供政治、经济类保险。
(五)搞好技术创新.促进特色经营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世界上产品的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中小企业在市场中拼搏如果不及时更新设备,开发新产品,使之潮流化、个性化.则很难保持原有市场,开拓新市场,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生产水平低、设备陈旧落后,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因此必须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围绕现有企业母体加大投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产品的升级和技术创新,从而把中小企业从依靠简单量的扩张、生产一些档次不高、重复建设的产品,转变为依靠科技,搞深加工,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竞争能力强的产品。并积极走专业化生产和特色经营的发展路子,重新调整产品的市场定位,找准切A点,在产品、工艺等方面积极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努力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实现市场的联结。同时,还要加强中小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共同加强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的开发。处于产业上、下游的企业要加强配套,形成合作群体。
(六)中小企业要重视培育高素质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海外经营的能力企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素质,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的决策力、组织力、观察力、协调力等综合素质,我国中小企业高级经管管理人员,一部分是受计划经济教育过来的,另一部分是新起的私营企业家,他们对科学、严格、系统、规范、动态的现代经济管理认识不足,有的甚至没有入门。人才竞争是一切竞争的基础,中小企业要走向国际市场和开展海外投资活动,就必须有一批熟悉国际贸易规划与惯例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外经贸、金融、营销、企管、财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此中小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调动高校力量,开办各种培训班.建立有效机制,培养海外经营人才使其具有跨国经营、管理知识,提高其驰骋市场的理性能力。超级秘书网
(七)依托大厂求生存.达到借船出海的目的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无论是打进国外市场,或是保存国内市场,都要靠竞争力强的强势企业作为先锋和骨干队伍。中小企业要抓住国内大型企业资产重组和经营战略调整的有利时机,以不图所有,但图所在的眼光,主动与太企业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通过对太企业上下游产品的加工制造,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同时创造机会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投资者采用联合、兼并、合资、合作等形式,达到中小企业供梯上楼、借船出海的目的。
(八)搞好市场创新,强化网络营销,扩大海外营销市场份额面对国际市场,中小企业必须改变“重生产,轻销售”的观念,搞好市场创新,强化网络营销,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加入因特网,组织精兵强将研究信息和开发市场,扩大市场范围,积极推出商业化绿色食品,力争在电子贸易时代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中小企业在拥有的一定营销网络基础上,扩大延伸原有的网络,积极推进发达国家如欧美等国的营销机构,形成一个地区完善的、布局合理的全球营销网络。
A股市场在楼市限购令下,已成为资金的泄洪区,指数连连走高。15日,迎来了久违的大涨。追踪沪深300指数的嘉实300基金,日升幅高达4.62%。但是,嘉实300基金今年的表现仍不住,以大涨后的净值计(截至10月15日),今年仍亏损6.3%。而笔者模拟全球基金组合的8只海外基金,截取同样的日子,今年的表现,都获得了正收益。这再次说明今年全球的盈利机会仍多于A股。因为,这8只基金投资在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标的,就是没有A股。
8只海外版基金最新的净值统计(截至10月15日),富达中东北非以收益18.9%居冠,施罗德商品和富达全天候以收益4%居末,贝莱德矿业15.8%、JF亚一15.7%、汇丰环球10.5%、霸菱东欧9.1%,位列二至五名。其中,富达全天候还已收复金融海啸时的亏损,富达中东北非创下买入时的新高,而同一时期的嘉实300指数基金,亏损额仍十分巨大。东方不赢西方赢的资产配置,具有规避风险,获得赢利的较佳功能和作用。
笔者所选的8只海外基金,其中6只基金买在金融海啸爆发之前,2只基金买在金融海啸的前夜,实际是买在相对的高位,经过一年多的强力反弹,2只基金去年已盈利,6只基金今年也盈利了,总的亏损额度已走幅下降。这说明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机会一定超越风险。
从资本市场观察,类似A股上摸6000多点的大牛市行情,绝不是一种常态,10年一遇已属幸运的了。放眼全球众多市场,除了金融海啸时尽墨的极端大熊市外,每年均有涨幅超过50%,甚至100%的市场,也就是年年都会有A股上摸6000的大行情。钱进海外,投资全球,就是尽可能分享和获取一年一度的大行情。
笔者所选的海外版8只基金,还不是今年涨幅最高的,也不是金融海啸后反弹力度最强的。但在今年的运作中,均战胜了沪深300指数,这说明众多的海外市场相对一个A股市场,更能进行资产配置,更能把握机会,也更适合个人投资者的长期投资和持有。
从距离、资讯等而言,海外市场离家门口的A股远一些、少一些,但投资并不是谈恋爱,远近亲疏无关紧要,盈利才是第一要务。在投资理念和具体操作上,越来越多的内地投资人也应有一个开放的视野,特别是人民币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再也不能仅做A股,仅在一个市场搞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