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第1篇: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植保;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033-02

1 引言

现代化园林城市的发展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城市园林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城市园林化的快速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病虫害的不断发生已成为园林发展的瓶颈,不仅影响城市园林的景观效果,造成环境的生态污染,严重的还会造成园林植物的死亡。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园林植物病虫害,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处理,将其消灭于初发阶段,从而确保植物更好地成长,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美感。

2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及园林植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1 阻止园林病虫害扩散蔓延,保护物种

随着园林事业的发展,病虫危害与治理新技术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传统化学防治不仅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也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严重影响着园林绿化美化功能。而且,一个地区一旦发生园林植物病虫害,就有从该地区或该植物传播蔓延到其他地区或植物的可能,从而导致病虫害发生区域扩大,影响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导致植物景观的破坏,会造成土壤、育种资源、所需生态环境资源、可用植物产量、经济效益等的损失,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由此可见,病虫害的防治在园林植保工作中尤为重要, 只有确保园林景观的健康,才能使园林植保的发展可持续。

2.2 确保园林景观效果 促进园林植保可持续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园林景观的美化是优化人类城市生活的重点和前提。城市园林病虫害一般有食叶害虫、蛀食性害虫、刺吸式害虫、地下害虫、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性病害等,造成林木失叶、蛀孔、生长滞缓、畸形、腐烂甚至死亡。不仅降低花木的质量,使其失去观赏价值和绿化效果,而且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要达到人们所需要的园林景观效果,最重要的就是确保园林植物的健康和茁壮成长,因此预防和治理病虫害工作必不可少,只有确保园林景观的健康,才能使园林植保的发展可持续。

3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及园林植保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 科学应用园林技术措施

园林技术防治措施就是通过改善园林植物栽培技术措施,使得这里的环境条件变得有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抑制或减少病原物的来源,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从而达到保护园林景观的目的。

(1)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并做到树种合理搭配。在选择园林植物时应该选择生存能力相对顽强的物种,以此来适应城市中遇到干旱、土质贫瘠、空气污染、治理粗放等情况。根据城市的环境特点来选择种植的植物,根据本地经常出现的病虫害类型,选择不易发生或传播病虫害、适合本地种植的植物,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的可能。由于很多病虫害都是在同品种植物间传播,若同种植物片植面积大就会加重一些病虫害的蔓延,植物种类多、同种植物片植面积小,则即使发生病虫害,也会因食物出现“断供”而无法传播扩散。

(2)强化养护管理,不断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条件,不仅可提高植物抗逆性和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还可以达到更好的园林景观效果。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往往只重数量忽视质量,植树后缺乏正确的抚育管理,加上初期发生的林木病虫害未能进行必要的监测和防治,因而造成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增多,危害加重。平时需要定期由专业技术人员对该地园林植物进行美化管理和保护,及时修剪植物使其既美观又茁壮生长,及时清除病虫植株残体和枯枝落叶,集中销毁;检查发现隐患,立即采取措施治理,防患于未然,尽早治理,将病虫害消灭在萌芽阶段。

3.2 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目前,防治园林植物普遍使用的方法仍然是施用化学药剂,既污染环境,又会造成病虫害的抗药性,而且有悖于建设生态城市的初衷。无公害防治技术,采取对环境友好的植物源农药或仿生制剂、生物天敌、灯光诱杀、性信息素诱杀等手段,达到控制园林病虫害的目的。使该地园林植物既不受药害,又能达到理想的质量和经济效益。首先,可以综合考虑该地区环境,从而引进病虫害的天敌来消灭病虫害,既能达到控制病虫害的效果又能繁衍天敌,甚至可能达到同时收获天敌与园林植物的效果。其次,考虑到化学药品对园林植物的损害,也有可能通过园林植物影响人体的健康,可以将生物农药使用到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生物作用,所以应用生物农药既可将病虫害消灭,又能将副作用降到最低,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因此,应不断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更好地促进园林的发展与建设,保证园林环境的净化。

3.3 加强植物检疫工作

森林植物检疫是园林植物保护中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的园林植物病虫害,大多数是由于人为传播造成。由于推进园林化城市建设,城市大举实施园林绿化施工,大量的苗木从不同的地区间相互调运,由于缺乏严格的检疫管控,导致危险性病虫害相互传播,给园林及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威胁。园林工程建设苗木选择应尽量避开检疫对象发生的疫区,严格选用无病虫害的健康苗木进行栽植。调运时,必须严格按照森林植物检疫要求进行检疫,防止使用携有检疫对象的苗木造林。发现有病虫害,应立即采取措施,彻底消灭。养护期间,定期对园林植物进行调查,提前预防,提早发现,将损失降到最小。若发现病虫害尽早处理,若发现不及时,造成严重病虫害等后果,需将植物进行销毁,防止病虫害分布区域的扩大和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这就要求遵守并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新的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4 结语

随着国家对于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增加,作为环保一项重要环节的园林植被管理工作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目前已经成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由于环境的污染,我国的园林景观建设受到了极大的阻碍,病虫害的发生制约了园林景观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帮助解决园林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因地制宜,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来促进园林建设的发展,最终实现园林植保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月凤.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及园林植保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研究[J].科学种养,2016(3).

[2]马冬菁.城市园林绿化有害生物的无公害防治技术[J].辽宁林业科技,2010(6).

[3]张利军,闫莉瑾.城市园林植物害虫及无公害防治研究概况[J].辽宁林业科技,2007(6).

[4]王亚彬,孙洪刚.园林植物害虫有效防治对策的探讨[J].吉林林业科技,2008(6).

[5]武红敢,常原飞.高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森林病虫,2014(5).

[6]谢敬宇.园林植物病虫害及防治措施[J].现代园艺,2016(20).

[7]何 华,王海燕,张 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实践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3(3).

[8]孙 琪.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进展[J].现代园艺,2015(10).

[9]史向辅.浅谈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5).

[10]韩超翔.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J].现代园艺,2013(22).

[11]孙昕娱,于美玲.大庆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

[12]周德才.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2).

[13]白丽霞.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保护防治[J].现代园艺,2013(8).

[14]杨建峰,卢忠良,祖晶晶,等.阐述园林植物病虫害预防和防治[J].现代园艺,2013(12).

[15]李亚娇,董海燕.刍议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及治理对策[J].现代园艺,2013(19).

[16]杨 鹏.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6(16).

第2篇: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 夏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149-01

近年来,随着玉米振兴计划的实施,玉米生产的快速发展,单产、总产不断提高,颍上县对夏玉米生产非常重视,笔者进行玉米苗情监测和试验示范多年,现将夏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玉米粗缩病

1.1 发生特点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病害。玉米感病后,叶片宽短,厚硬僵直,叶色浓绿,病株矮缩,节间粗肿缩短,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结实少,重病株不能抽雄,雌穗畸形,籽粒很少,或者不能结实。

1.2 防治技术

选用抗病品,适当推迟播期,一般6月10—15日是夏玉米的最佳播期[1]。对播期过早的玉米,在玉米二叶一心期防治灰飞虱最佳,特别是村边、沟边的田块,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750 g/hm2或10%啶虫脒300 g/hm2+40%毒死蜱1 050 mL/hm2,对水300 kg均匀喷雾。10 d后进行第2次防治玉米粗缩病。

2 玉米小斑病及叶斑类病害

2.1 发生特点

此类病害包括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叶斑、褐斑病等主要为叶部的斑点型病害,危害玉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褐色小斑点,小斑点连成片,造成叶片枯死。特别是麦收后,播种过早、肥力不足、长势弱的玉米田块易发病。

2.2 防治技术

防治适期为发病初期(病叶率为5%左右),防治药剂可选25%咪酰胺乳油600~750 mL/hm2或25%丙环唑乳油600 mL/hm2等[2]。

3 玉米茎腐病和青枯病

3.1 发生特点

茎腐病(俗称烂茎病、腰烂病)为土传病害,发病初期玉米茎下部叶鞘出现不规则形浅褐色水渍状病斑,然后逐渐扩大侵入内部组织,使茎组织腐烂缢缩,呈深褐色至红褐色,并有臭味,植株倒折。有时植株上部也受害,心叶失绿,萎蔫状,叶鞘与茎秆腐烂易拔出,并有黄褐色臭液。该类病害主要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发生,在高温高湿、土壤排水不良时发病重。

3.2 防治技术

化学药剂防治可用施得乐1 000倍液喷茎基部,用青枯零或青枯停1 000倍液,或金雷多米尔1 000倍液,或康正雷1 000倍液,或盖克1 000倍液灌根[3]。

4 玉米锈病

4.1 发生特点

玉米锈病发生于玉米植株上的各个部位,主要以侵染叶片为主,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和苞叶。斑斑相连后导致叶片功能丧失,提早枯死。

4.2 防治技术

防治时期为发病初期(病叶率5%左右),可用25%烯唑醇乳油375~450 mL/hm2,或25%丙环唑乳油600 mL/hm2等药剂喷雾[4]。

5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5.1 发生特点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又称黄斑病,农民叫黄叶病,是近年来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发病后叶片布满病斑,连片时干枯死亡,降低产量。颍上县田间发病始于7月下旬至8月初,发病高峰在玉米抽雄后,即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由于该病潜育期短(2~3 d),7~10 d即可完成一次侵染循环,如遇高温、高湿天气,可在短时期内大面积发生流行,连作田和低洼积水田发病较重。

5.2 防治技术

种植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栽培管理,减少越冬菌源,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残体,集中处理[5]。在发病初期,田间发病率10%时喷药防治,可用70%甲基硫菌灵、80%多菌灵1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气候条件适宜发病时应在7 d后防治第2遍。

6 苗期主要虫害

6.1 发生特点

地下害虫为害茎基部和根部,常造成缺苗断垄,特别是小地老虎等。玉米蓟马的为害,一般在玉米出苗后1~2片叶即开始盯咬。由于蓟马很小,只有针头大小,农民不易发现,至3~4片叶或4~5片叶时,为害症状表现较明显时,才急于防治。成虫和幼虫多在玉米幼嫩部位为害,心叶处为害更为严重。玉米被害后,轻者叶片扭曲、破碎,重者造成玉米苗顶部分叉,后期不能结穗。玉米螟、粘虫主要是为害叶片。轻者叶片被吃成缺刻,重者整株被食,苗期造成缺苗断垄,危害极大。

6.2 防治技术

对于没有进行拌种或包衣的地块,出苗以后要注意苗期虫害的发生,主要是小地老虎、蓟马、蚜虫、灰飞虱、粘虫、斜纹夜蛾等叶面害虫,一般用2.5%敌杀死1 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液1 000倍液均匀喷雾[6]。防治玉米粗缩病在采取栽培避害措施的同时,并注意灰飞虱防治,可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40~300 g/hm2,对水450 kg喷雾。

7 玉米蚜虫

7.1 发生特点

玉米蚜虫又叫玉米蜜虫、腻虫,是禾本科植物的重要害虫。寄主范围广,为害重且传播病害;繁殖速度快,适应温度广。

7.2 防治技术

清除田边沟旁的杂草,消灭其滋生基地,减少虫量[7]。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600 g/hm2或10%啶虫脒300 g/hm2喷雾防治。

8 玉米螟

8.1 发生特点

玉米螟俗名钻心虫,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籽粒产量下降。

8.2 防治技术

于冬季或早春虫蛹羽化之前处理玉米秸秆、穗轴、根茬,杀灭越冬幼虫,减少虫源。掌握玉米心叶初见排孔、幼龄幼虫群集心叶而未蛀入茎秆之前,采用1.5%辛硫磷颗粒剂,或毒死蜱颗粒剂,直接丢放于喇叭口内。花丝蔫须后,剪掉花丝,用90%敌百虫0.5 kg、水150 kg、黏土250 kg配制成泥浆涂于剪口;也可用75%辛硫磷乳剂1 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1 000倍液,或50%或80%敌敌畏乳剂600~800倍液,滴于雌穗顶部防治[8]。

9 参考文献

[1] 王小梅.运城地区玉米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4):67-68.

[2] 杨玉红,刘长生.玉米抗旱栽培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2):37.

[3] 吴祖幸.玉米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初探[J].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2013(1):60-62.

[4] 黄发有,曾昭明.甜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132.

[5] 沈跃鹏,吴欣,赵国建,等.开封市玉米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12(11):111-112.

[6] 陈国平,钱啸风.夏玉米简化栽培技术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1,6(3):13-19.

第3篇: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

一、樟巢螟

1. 为害情况 樟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为樟科植物上的主要害虫,在香樟上比较常见。该虫主要取食香樟叶,常将新梢枝叶缀结成团,连同虫丝、虫粪结在一起,远观状若鸟巢。

樟巢螟在本地1年发生两代,老熟幼虫10月上中旬陆续下地,在被害香樟树根四周松土层内结茧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始见成虫。成虫多夜间羽化,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多产于2叶靠拢处较荫蔽的叶面,产卵期8~10天。1代幼虫为害期在5月底至7月中旬,7月下旬幼虫老熟化蛹,蛹期10~15天,后羽化成虫并产卵形成第二代。2代幼虫在8~11月为害,而后落地入土结茧越冬。初孵幼虫取食卵壳后群集为害啃食叶肉。2、3龄时边取食边吐丝卷叶结成大小不一的虫巢,同一巢内虫龄往往相差较大,有世代重叠现象。每巢用叶3~10片,巢内有幼虫2~20头,幼虫深居巢内啃食为害,行动敏捷。低龄幼虫有群集性,随虫龄增大而分巢。老熟幼虫吐丝下垂到地表,或坠地入土至2~4厘米深处结茧化蛹,少数在巢中做圆形丝质蛹室化蛹。

2. 防治方法 综合运用人工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方法:一是及时修剪树木,去除病虫枝,一旦发现虫苞巢网应及时摘除销毁。二是结合病虫测报,于幼虫初孵期尚未形成虫苞之前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0%除虫脲悬浮剂7000倍液;结网巢后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二、大叶黄杨白粉病

1. 为害情况 该病是大叶黄杨上的重要病害,发病会使绿叶和新梢布满白粉,叶片正反面都有发生,重者叶片皱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树木的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

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粉孢霉属正木粉孢霉菌真菌。以菌丝体潜伏在芽内,或以分生孢子在温暖场所的病株上越冬,翌年早春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侵染为害。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常年4月中下旬病情发展迅速,5月中旬为全年第一个发病高峰,9月上中旬至10月中旬可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

2. 防治方法 一是结合修剪,清除染病枝叶,集中烧毁;二是于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胂·锌·福美双(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000倍液喷洒植株。

三、花卉苗木蚧(俗称介壳虫)

1. 为害情况 主要为害桃、李和女贞、香樟、月季、桂花、蔷薇、枸骨、腊梅等林荫观赏植物。其发生种类较多,常见的有日本松干蚧、吹绵蚧、日本龟蜡蚧、草履蚧、桑白蚧等。有刺吸式口器,雌雄异体,雌虫无翅,触角、眼、足多数退化。雌成虫多为圆形、椭圆形,体或被有蜡质层。雄虫有1对膜质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口器退化仅余痕迹。雄成虫体纤细,寿命短,尸体易随风飘落,平时很难找到,所以所见多为雌虫。若虫蜕下的皮和蜡质共同组成介壳。蚧类往往多生,多数以成虫越冬,少数以若虫越冬。翌春植株新叶长出后开始活动。由于多数虫体被1层角质甲壳,蜡蚧常包有蜡层,一般药剂较难透过,因此不易防治。初孵若虫往往较为活跃,因此常将此时期作为最佳防治时期。

2. 防治方法 药剂可选用40%杀扑磷(速扑杀)乳油1000~12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4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时间宜选在若虫孵化期。

四、桃流胶病

1. 为害情况 桃流胶病又称瘤皮病、疣皮病,在桃树、红叶李等树木上均可见到,在枝梢任何部位都可发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病害,造成树势衰弱,重则引起死枝、死树。

该病分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种。侵染性流胶病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树干、树枝的染病组织中越冬,翌年在桃树萌芽前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并且从伤口或皮孔侵入,以后可再侵入。主要发生在枝干上,一年生枝条染病,初期以皮孔为中心产生疣状小突起,后扩大成瘤状突起物,上散生针头状黑色小粒点,第二年5月份病斑扩大开裂,溢出半透明状黏性软胶,后变茶褐色,质地变硬,吸水膨胀成胨状胶体;多年生枝受害产生水泡状隆起,并有树胶流出,受害处变褐坏死,严重者枝干枯死,树势明显衰弱。非侵染性流胶病为生理性病害,发病症状与前者类似,冻害、病虫害、雹灾、冬剪过重、机械伤口多且大等都会引发该病。

第4篇: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城市绿化;病虫害;种类及防治

1 城市绿化植物病虫害发生的起因

(1)城区绿化因为地形条件复杂,绿地通风透光性较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关系被打乱,以致成为病虫害的高密度发生区。(2)部分绿地内园林植物品种单一、种植密集、病虫害易流行、防治难度大。(3)园林系统大量使用的临时雇工,普遍缺乏园林养护的一般常识,管理上常常不到位,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各种生理性病害时有发生,加重了侵染性病虫害的发生。

2 常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对象

2.1 常见病害种类及其表现

2.1.1 白粉病。发病症状表现在叶片、嫩梢上布满白色粉层,白粉是病原菌的菌丝及分生孢子。病菌以吸器伸入表皮细胞中吸收养分,少数以菌丝从气孔伸入叶肉组织内吸收养分。发病严重时病叶皱缩不平,叶片向外卷曲,叶片枯死早落,嫩梢向下弯曲或枯死,以4~6月、9~10月份发病较重。高温干燥、施氮肥偏多、过度密植、阳光不足或通风不良有利病害发生,主要受害植物有:月季、紫薇、红叶李、大叶黄杨、黄栌。

2.1.2 灰霉病。主要发生在花、果和嫩梢上,病部变褐色、软腐,潮湿时会出现灰色的霉层,春季低温多雨容易导致此病发生。

2.1.3 叶斑病。叶上有不规律型、长条形浅红褐色病斑,周围有退绿圈,后扩大呈不规则大斑块,病斑上产生黑点,主要受害植物有月季。

2.2 常见虫害种类及其表现

2.2.1 蚜虫。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一般在气温29%繁殖最快。

2.2.2 斑叶蝉。多栖息于叶背刺吸叶片汁液,导致叶片呈现出白色小斑点,叶片苍白导致早期脱落,主要危害植物有:月季、碧桃、海棠等。

2.2.3 星天牛。幼虫蛀害树干基部和主根,严重影响到树体的生长发育。幼虫一般蛀食较大植株的基干,在木质部乃至根部为害,树干下有成堆虫粪,使植株生长衰退乃致死亡。成虫咬食嫩枝皮层,形成枯梢,也食叶成缺刻状,主要受害植物有:杨柳、榆树、梧桐。

2.2.4 大袋蛾。幼虫取食树叶、嫩枝及幼果,大发生时可将全部树叶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_花结果,使枝条枯死或整株死亡,是灾害性害虫。影响植物有:法桐、枫杨、柳树、榆树、柏树、槐树、银杏等。

3 防治措施

3.1 植物选择

由于苗木从不同地区调运,将一些危险性病虫害所在地域传播给了园林绿化所在地,并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绿化施工前应严格选择无病虫害的健康苗木,在绿化施工中发现病虫害时,退换所购苗木。

3.2 栽培措施

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防止病虫害发生,有利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抑制或减少病原物的来源。

3.2.1 绿化树种的合理搭配。很多病虫害都是在同品种植物间传播,若同种植物片植面积大,就会加重一些病虫害的蔓延,植物种类多、同种植物片植面积小,则病虫因食物出现“断层”而无法传播,具有一定防治效果。

3.2.2 合理施肥和灌水。使用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以减少侵染源,使用无机肥料,注意各元素间的平衡,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采取正确的浇水方法、次数、水量和时间,可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性。

3.2.3 防止病虫传播。及时清除病虫植株残体和枯枝落叶,集中销毁,操作时要避免重复污染,整枝修剪时要防止通过工具和人手将病菌传给健康植株。

3.3 化学防治

第5篇: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棉花;病害;虫害;防治

近年来棉花种植在我区迅速地发展,种植棉花已成为职工重要的经济来源。棉花是涉及农业和纺织工业两大产业的商品,也是广大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棉纱、棉布和服装还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棉花还可以用来制造轮胎等的帘线、火药以及医药用棉等。因此,棉花的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广大棉农的利益息息相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但是随着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棉花地的生态条件发生了变化,棉花病虫害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常见的病虫害转变为主要病虫害,一些次要的病虫害也成为主要的病虫害,生产实践表明近些年来棉花病虫害的危害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性因子。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棉花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1.棉花常见病虫害

1.1主要病害

(1)棉花枯、黄萎病。在棉田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时易发生枯、黄萎病。一般在6月,棉苗4、5个真叶时发病,7、8月份现蕾到花铃期加重,造成病叶大量枯落,并伴有蕾铃脱落。多雨年份,夏季湿度大,气温偏低,枯萎病发病迅速,病株成倍增长,危害严重。 (2)棉花铃病。我国棉花铃病发生普遍,造成烂铃、僵瓣。多雨年份,长江及黄河流域棉区烂铃率可达10-30%,烂铃与健铃相比,籽棉重量减轻 40.8%,衣分降低22.8%,皮棉减少53.5%,棉花绒长缩短23.4%,强度下降49.3%,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铃期久雨高温是造成棉花铃病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连续下雨3-5天或10-20毫米以上降雨3-5天,田间就会出现大量烂铃,8-9月份的雨量和雨日是决定全年铃病的关键。 调查表明,烂铃率随这个时期降雨而变化,雨日多,降雨量大,烂铃严重,反之则轻。黄河流域棉区,7-8月份正值第一批棉铃成铃后40-50天,汛雨集中, 温度高,湿度大,烂铃极易发生。长江流域棉区,秋季阴雨多出现在8-9月份,所以烂铃开始及盛期较北方迟,但因湿热环境持续天数较多,烂铃往往比北方严重。新疆棉区此期降雨较少,热量充足,因此正常年景不易发生烂铃灾害。(3)棉花红叶茎枯病。主要是由花期和结铃期肥水失调,营养不足,特别是缺钾肥造成的,一般在蕾期初发,花期普发,铃期盛发,吐絮期成片死株。

1.2主要虫害

目前,一代棉铃虫在棉田偏轻发生,截至7月中旬发生面积仅170万亩次,当前本地区正值一代成虫羽化高峰期至二代卵孵化期,而本地区北部为二代卵孵化高峰期至二代幼虫危害期,在南部部分地区棉田外的小麦、玉米、 加工番茄和蔬菜田二代棉铃虫落卵量较去年同期偏高;棉蚜在本地区棉田中呈中度发生状态,造成部分棉田棉苗卷叶、流油,危害程度较去年同期偏重;棉叶螨发生面积达到186万亩次,也处在中度发生状 态,目前各地处于多点、多片发生阶段,虫口密度较去年同期略有偏高。

2.棉花常见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2.1气候条件变化

若春夏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有利于棉铃虫、棉蚜发生;若7-8月出现阶段性高温、干旱天气将有利于棉叶螨发生,同时也利于烟粉虱繁殖危害;若春季气温低,回寒天气多,利于棉花苗期病害发生。

2.2病棉清理不彻底

对田内的病组织未能及时清理或清理得不够彻底,使这些病枯枝、病棉留在田内,成为次年的侵染来源,导致病害的发生流行。

2.3不太重视病虫防治和植物检疫

滴灌技术的推广使冬灌面积不断减少,有利于棉铃虫安全越冬;加工番茄、复播玉米种植面积扩大,为棉铃虫转主危害和种群数量增加提供了有利条件;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为棉蚜、烟粉虱等害虫提供了有利的越冬场所;田埂地头杂草防除不彻底,有利于棉叶螨发生;饲草面积增加,有利于棉盲蝽发生;连作时间长、田间菌量大、种植品种(系)多杂、抗性退化有利于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拌种措施不到位有利于棉蓟马的发生。大面积种植抗虫棉, 不利于棉铃虫的发生,但导致棉蓟马、棉盲蝽等其它害虫发生呈危害加重趋势;果棉、瓜棉套种为害虫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果树害虫药剂防治的同时杀伤大量天敌,导致棉田害虫自然控制能力降低。

3.棉花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为了抓好棉花的病虫害防治,必须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清除病源为主,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把病虫害消灭在初始阶段,把由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3.1把好种苗关

苗床应选择病土在避风向阳处,可以直接用多菌灵对苗床喷雾杀菌,以利棉苗生长短减轻枯黄萎病的发生以及延缓枯黄萎病的蔓延速度。 棉种带菌是苗病发生的主要菌源之一,因此,杀灭种子所带的病菌是防治棉花苗病的一条重要措施。可以播前晒种2-3日,或选用种衣剂包衣的精加工棉种,或用多菌灵拌种,或甲基立枯磷浸种5~6小时。齐苗后,最早发生的是立枯病和炭疽病,结合苗床浇水用多菌灵、或多锰锌、或甲基立枯磷泼浇。叶部病害选用多菌灵、甲基立枯磷喷蓖。整个苗床期防治2~3次。

3.2增施氮、磷、钙等肥料

据本地区对山地土壤元素的测定,除普遍缺氮外,土中含有效磷0.03%-0.05%,pH值4.5-5,土壤含磷低,酸度高。每年667m2林地,除施既1500-2000kg外,还需施磷酸钾或钙150-200kg,石灰100kg,以改善林地理化性质,特别是中和土壤酸性,以增强棉花地鞭根吸收能力,提高抗旱、抗寒能力,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3.3实行病虫诱杀

用新鲜人尿50公斤加入可湿性敌百虫0.05-0.1公斤配制成药剂,再用稻草浸泡24小时,晴天在棉花地逆风地中放数堆诱杀。同时施放白僵菌,使初生的跳蝻感染白僵菌而死亡。对于幼虫发生为害严重地段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另加25%灭幼脲3号1500倍液混合后进行防治。对于低龄幼虫,使用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对4龄前幼虫喷施Bt乳剂,可施用含量为16000 IU/mg的Bt可湿性粉1OOO倍液。

3.4药物和人工防治

对于棉铃虫的防治,一定要根据选定的药剂,选择用药时机。如果说选用的是有机磷、菊酯类的农药,就必须是虫子还比较小的时候开始用;如果选的是生物类农药,最好是发现蛾子的时候就开始用药:如果针对一些大虫子,就要选用一些毒性比较高一点的有机磷农药,像氯胺磷、乙酰甲胺磷,或者钾威盐等等,防治效果才会更好。成虫期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啤酒瓶灯、杨树枝把、性诱剂等诱杀成虫,叶面喷洒2%过磷酸钙液,驱避成虫在棉田产卵,卵和幼虫盛期选用Bt乳剂,35%甲辛氟氯氰乳油,25%棉神一号,辉丰一号,久效磷、灭铃灵、灭多威等兼治红铃虫、金钢钻、玉米螟。防治蚜虫可选用氧化乐果、敌敌畏、1605等。防治红蜘蛛可选用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功夫等。大力推广棉田撒施麦糠。棉田撒麦糠,具有调节地温、保墒防旱、防涝、灭草和培肥地力,促进棉苗早结桃、多结桃,一般增产10%左右。

总之,单一的治理手段取得的效果是有限的,棉花的病虫害冶理强调各种技术的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1]陈荻戈.发挥优势,再造优势,促进我县茶秆竹的发展[J].竹子研究汇刊,1997,16(2):74-77.

[2]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第二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1063-1069.

[3]张平安,孙国山,米新强.桐柏山区棉花地主要病虫害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214-215.

[4]黄翠琴.棉花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5,32(1):44-46.

第6篇: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枣树;病虫害;枣步曲;桃小食心虫;食芽象甲;枣锈病;防治

枣树病虫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是造成枣树产量低,质量差的重要原因,当前严重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枣步曲、枣粘虫,桃小食心虫,食芽象甲、枣锈病等。防治时要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措施。以达到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

1 枣步曲

又名枣尺蠖,弓腰虫,是危害枣树的“头号敌人”。以幼虫危害幼芽、幼叶、花蕾,并且吐丝缠绕,阻碍树叶伸展,严重时可将树叶全部吃光,同时还大量危害苹果、梨、桃及土豆、辣椒等农作物。枣步曲3月中旬开始羽化出土,枣芽萌动时,幼虫开始孵化危害枣芽。其主要的生物学特性是:每年一代,以蛹集中在枣树根颈周围的表层土壤中越冬;成虫雌雄异型,无翅雌蛾爬行上树,和有翅雄蛾,成块产卵于粗翘树皮下;老龄幼虫食量大,抗药性极强;无翅雌蛾通不过光滑物,幼龄幼虫虽能通过光滑物,但易被黏着物黏住。

防治方法:大部分幼虫进入二龄时 用农药喷撒,毒杀幼虫。常用药剂有3.2%猛权(甲维盐高氯)1500倍,也可用菊酯类农药1200倍防治

2 枣桃小食心虫

枣桃小食心虫子又名桃蛀果蛾、枣蛆等,为世界性害虫。以枣、苹果、梨、山楂等果树受害最重。该虫一年发生1代~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附近土中吐丝做扁圆形茧(冬茧)越冬。翌年6月气温上升到20℃左右,土壤含水量达10%左右时,越冬幼虫开始出土,在土块、石块、草根下吐丝做纺锤形茧(夏茧)化蛹,每次雨后形成出土高峰。成虫无趋光性、趋化性、但趋异性较强,因此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蛾效果好。成虫多将卵产在枣叶背面和果实上,第一、二代幼虫分别在7月份和8月~9月份大量蛀果为害。根据以上生物学特性,在做好虫情测报的前提下,应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技术。

挖茧或扬土灭茧:宜在春季解冻后至幼虫出土前进行。地膜覆盖:春季对树干周围半径100cm以内的地面覆盖地膜,能控制幼虫出土、化蛹和成虫羽化。拣拾落果,消灭脱果幼虫。树下培土、阻止幼虫出土,培土约几厘米即可。性诱防治: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进行测报和防治。药剂防治:当诱蛾高峰出现1周左右,为树上喷洒的最佳时期,一般年份的7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当一、二代成虫发生盛期分别喷布除虫脲、3.2%猛权(甲维盐高氯)1500倍,也可用菊酯类农药1200倍防治。

3 食芽象甲

又叫枣飞象、枣芽象甲等,是专食幼芽和幼叶的鞘翅目害虫。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内越冬,4月下旬5月初(气温达到8℃~20℃)枣树萌芽时,成虫出土群集食害枣芽。成虫有假死性,卵产于脱落性枝痕缝隙中,幼虫孵化后落地入土,在土中越冬,越冬长达10个月左右。

防治方法:在树上喷布48%乐斯本(毒死蜱)1000倍~1500倍液消灭上树成虫。

4 绿盲蝽象

盲蝽象在我县一年发生4代~5代,以卵越冬,以枣树发芽期、蕾期、开花座果期和幼果期危害最重。枣树发芽期被害,顶芽皱缩,使叶片残缺不全受害枣吊呈现弯曲状,俗称“烫发病”。花蕾受害停止发育而干枯脱落。幼果受害后,果肉组织坏死,刚坐住的幼果大部脱落,不脱落的幼果进入发育期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疮口,并引起果实发病。

防治方法:盲蝽象一般昼伏夜出,白天在树下地面上或树皮内躲藏,所以要根据其发生物性,采取早晚用药,并喷布树杆及树底杂草。可用30%金吡(吡虫啉微乳剂)6000倍进行喷雾防治。

5 枣锈病

枣锈病是枣树的重要叶片病害,有时也侵害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散生淡绿色小点,后渐变成淡灰褐色,最后病斑变黄褐色,产生突起的夏孢子堆。病斑表皮破裂时,散出黄粉状的夏孢子。危害严重时,8月~9月份全树落叶,树势衰弱,严重降低枣果的产量和品质。枣锈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病落叶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有时,也能以菌丝在芽中越冬。第二年7月上旬,降雨多、温度适宜时,越冬的夏孢子即开始萌芽侵入叶片。7月中下旬开始陆续发病,8月下旬开始大量落叶。多雨高湿是枣锈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

根据枣锈病上述发生及危害特点,防治时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压低菌源。枣树越冬休眠期间,彻底扫除病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越冬菌源。(2)合理修剪。疏除过密枝条,改善树冠内的通风透光条件。做好雨季排水工作。枣粮间作地内,近树冠处宜选种豆类等矮杆作物,保证树冠通风透光良好。 (3)药剂防治。应以夏季雨季早晚、降雨频率和空气温度等气候因素决定喷药时期。一般在7月上中旬临近发病前开始喷药,相隔15d左右,连喷2次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粉锈宁即可控制危害。

参考文献

[1]柴磊,柴建立,赵天宇,刘艳秋,王坤宇.枣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2013(07)

第7篇: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玉米种植;病虫害;预防;治理

玉米病虫害是影响玉米种植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干扰因素之一,随着玉米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针对玉米主要病虫害的一般症状、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细致地分类分析,对于加强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科学性、有效性,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和质量,具有其相应的现实意义。

一、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分析

(一)丝黑穗病

1、主要症状

丝黑穗病主要的侵害对象是玉米的雄穗和雌穗,如玉米患病,通常会在出穗后表现出病症,雄穗患病主要表现为花序走到破坏,最终变黑,部分病例会出现增生、变形、颖片延长或增多的症状;雌穗患病主要表现为穗短、顶部变尖、下部膨大、果穗整体出现黑色丝状物或粉末,部分病例会出现增生、畸形等症状。

2、致病原因

丝黑穗病是由一种担子菌亚门真菌导致的,这种真菌的孢子可在土地、作物残留物、粪便或种子表面上寄存,当冬季过去后即是玉米发病的主要侵染源。发病程度与环境、真菌量以及玉米作物的抗病性有关。

3、防治措施

针对黑丝穗病的防治,主要从以下几点内容入手:一,合理选择玉米品种。在选择玉米种子时,应优先选择具有良好抗病性的杂交玉米品种,比如正大999、遵玉3号等,即可有效降低玉米种植发病风险;二,优化种植方式,实施科学种植。玉米种植应坚持3a以上轮作,适当延迟播种,提高玉米播种质量,科学使用地膜覆盖等新技术。

(二)大、小斑病

1、主要症状

玉米在患病初期,会首先出现水雾状斑点,颜色青黑,随着病情的加重,斑点逐渐沿玉米叶纹路左右延伸,最终形成大块斑点,此时斑点中心为浅褐色,边缘为深褐色,直到发病后期,玉米会在斑点处开裂,严重时可导致玉米枯死。

2、致病原因

大、小斑病由相应的病原细菌导致,病原细菌在冬季依附在残留体中,冬季过去后即为该病的初次感染源。大、小斑病病原细菌在玉米种子中也有少量存在。该病主要依靠气流传播,与环境湿度、温度、玉米种植密度联系较为紧密。

3、防治措施

针对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实施健康、科学种植,适当早播,以避开该病高发期,优化种植施肥,提高磷钾肥施肥量,注意除草控制田间湿度;二,在玉米收获之后,科学处理秸秆,不给病原细菌提供寄存条件;三,可使用70.0%左右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人工农药防治,防治周期10d。也可以使用农丰菌1号等农药,效果较为明显。

二、玉米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分析

(一)玉米蚜虫

1、虫害症状

玉米蚜虫是玉米种植常见虫害之一,蚜虫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吸取玉米组织汁液,从而导致玉米叶片出现泛红或变黄症状,影响玉米正常生产,部分病例会出现畸形。蚜虫危害在玉米抽雄至灌浆期威胁最大。

2、防治方法

药物防治,在玉米种植及蚜虫发病初期,种植人员可科学使用农药进行人工防治,相比较于化学农药,应优先原则生态环保的植物药剂,主要由茶枯、野八角、雷公藤等植物加温水配制而成。

(二)玉米螟

1、虫害症状

玉米螟主要会对玉米的雄穗、雌穗、新生叶、以及茎秆幼嫩部分造成损害。在玉米心叶期,该病的主要症状为,抽出心叶后,叶片出现排孔,从而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在玉米穗期该病的主要症状为雄穗停止授粉、雌穗出现虫道等。

2、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可适当引入赤眼蜂、白僵菌等进行玉米螟生物防治,可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药物防治,针对玉米螟的药物防治,应秉持早治疗早生效的态度,在玉米螟虫害发生初期即使用25.0%左右的高效氯氟氢混合25.0%左右的甲维盐各100.0mL进行农药防治;也可以使用甲氨基阿维菌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进行防治,防治效果较为显著。

结语:

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广泛涉及玉米选种、播种、施肥、打药等各个环节。总的来说,玉米种植人员应积极了解各种玉米病虫害的症状表现,坚持科学、健康的播种方式,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精神,科学使用农药,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预防,以确保玉米种植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玉米种植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闫聚财,周俊杰.浅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4(14).

第8篇: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识别;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5.033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且栽培历史悠久,吉林省水稻质量好、产量高,是我国大米的主产区。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病虫害问题往往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本文总结了几种比较常见的水稻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1水稻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1.1y枯病

识别:水稻纹枯病是水稻常见病害之一,也称水稻云纹病,该病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发生,该病发病主要受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影响,尤其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率高。识别该病主要是观察接近水面的叶鞘上是否出现椭圆形的水渍状的病斑,颜色一般呈灰绿色或者灰褐色,并有向上不扩展的趋势,此时就要引起注意。总的来说该病在我国北方发病还不算典型,但是也要引起重视,因为该病可以引起水稻空壳率增加,导致水稻籽粒不饱满,造成水稻减产。

防治:预防该病注意控制湿度,尤其在高温环境下。同时注意品种选择,尽量选择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及生命力旺盛的水稻品种。同时,注意清除土壤中的病菌。药剂防治建议使用20%稻脚青(甲基砷酸锌)或10%稻宁(甲基砷酸钙)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100公斤喷施,或加水400~500公斤泼施,或拌细土25公斤撒施。

1.2稻瘟病

该病害对于水稻危害较大,一旦发病就会对水稻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如果防治不及时,严重时甚至可造成水稻减产50%。同时,该病由于发生部位不同,可以分为叶稻瘟和穗颈瘟。

1.2.1叶稻瘟 识别:叶稻瘟主要为害水稻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的斑点呈绿色,伴随着叶稻瘟的发展,斑点会继续发展变大直至叶片死亡,最终导致水稻植株发育不良,影响水稻产量及质量。

防治:预防该病仍然以抗病品种为首选,加强田间管理。药剂可选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使用。

1.2.2穗颈瘟 识别:水稻发生穗颈瘟后主要是影响了水稻的养分输送,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和发育,该病通常会由水稻叶稻瘟发展而来,严重时会导致水稻穗颈节坏死,出现白穗现象,造成水稻籽粒不饱满,直接影响水稻的商品性。

防治:预防该病应从选种开始,选择抗稻瘟病能力强的品种为主,注意栽植密度,同时注意平衡水肥,加强田间管理。药剂可选用稻瘟康35毫升+稻瘟康Ⅱ号35毫升对水15公斤,均匀喷雾全株,7天用药1次。

1.3白叶枯病

识别:白叶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一旦发病极容易造成水稻出现碎米和秕谷现象,直接影响水稻的商品性,影响农户的经济效益。该病主要感染水稻叶片,在水稻叶片的边缘和叶尖出现斑点,斑点颜色一般为黄绿色,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沿着叶脉延伸,变成长条形的病斑且颜色逐渐变成黄褐色,最终变成灰白色,最后叶片枯萎。

防治:预防该病要先做好药剂浸种工作,降低发生的几率。注意水田管理,避免淹苗。多施用磷钾肥,平衡氮肥,田间管理等。药剂可选用20%氟硅唑咪鲜胺1000倍液+2%氨基寡糖素1200倍液, 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2水稻常见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2.1稻飞虱

稻飞虱是水稻常见害虫之一,体形很小,触角呈短锥状,有透明的翅膀,后足胫节末端有一可动的距。该害虫主要以刺食水稻汁液为主,一般栖息在水稻基部,影响水稻生长,逐渐导致水稻植株变黄,从而影响水稻产量。防治措施:选用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亩用100克,对水45公斤喷雾防治,或者赛嗪酮,或10%吡虫啉30克/亩对水45公斤喷雾。

2.2水稻螟虫

螟虫是主要为害禾本科作物为主的害虫,水稻螟虫也是为害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其中为害最为严重也最为普遍的有二化螟和三化螟。三化螟对水稻危害程度最大,其为单食性害虫只为害水稻,而二化螟除了为害水稻也危害小麦、玉米等作物。防治措施:5%锐劲特悬乳剂30毫升/亩、48%乐斯本40毫升/亩、3.6%杀虫双大粒剂1.5公斤/亩、55%特杀螟50克/亩、1.8%阿维菌素40毫升/亩、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50克/亩,以上药剂任选对水50公斤喷雾使用,注意全田喷施应均匀。

参考文献

[1]熊国莲.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2016,(29).

[2]刘晓飞.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防治对策[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12).

[3]邹前锋,杨晓晖,彭杨,成连香,吴述云,胡柏森.浅谈如何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技术措施[J].农业与技术, 2016,(18).

第9篇: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

关健词:玉米;粮食作物;防治技术;防治效果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工农业的主要原产,其用途很多,玉米病虫害的是影响玉米产量和摄影师的主要因互,为了促进玉米的生产产量和质量提高,对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导致玉米发生病虫害的原因

1.1 气候原因

降雨量较多的地区玉米苗枯病比较流行,湿润的天气条件对喜湿病虫的发生极为有利,会导致大斑病、褐斑病、顶腐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尤其大斑病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也很容易发生。湿度能显著地影响害虫的成活率,如蚜虫、介壳虫、红蜘蛛等常常在干旱的年份和季节发生猖獗。而且长期多雨,日照不足会使农作物生长缓慢,抗病能力降低,病虫害会严重泛滥。

1.2 栽培制度不合理和品种抗病能力差

随着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逐渐增大,病虫的数量逐渐积累,大多数地区种植水平低,防治不彻底使得田间存在大量的菌源;许多地方宣传密集种植,田间密度大、通风透光性差,有利于病虫害的发展;大部地区玉米前期使用长效肥,致使生长中后期脱肥现象严重,植株抗逆性严重降低;各地大力种植高产优质品种,部分地区种植品种较杂,大部分品种抗性较差,加重了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

1.3 玉米病虫害发生之前没有进行有效的预防,加大了后期防治的难度

目前,大部分地区不重视病虫害的前期预防,在发生病虫害后再进行防治。但是玉米成长的中后期,田间的植株比较高大,田间密度大,加之各地普遍未预留农事作业带,即便有防治器械也难以实施对病虫害的药剂防治,从而使玉米后期病虫害的危害加重。

土壤是害虫特殊的生态环境,害虫与土壤的关系也是相当密切的。据估算大约有95%的害虫与土壤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有的害虫终生生活在土壤中,如蝼蛄等;有的在某一个或几个虫期生活在土中,如地老虎、蛴螬等;有的在土中化蛹;有的在土中越冬。土壤中的囟取⑹度、酸碱度、土质及有机质含量等,都能影响生活在土壤中的害虫。土壤温湿度对害虫的影响与大气中温湿度的影响基本相同。

1.4 人类的一些活动会增大病虫害的发生率

人类在喷洒农药时长期喷洒同一种化学农药会使害虫抗药性增强。在发生病虫害时人类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效率低会使虫害加重。害虫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天敌,这些天敌会使害虫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人类大量的杀害害虫的天敌会造成病虫害的泛滥。

2 玉米病虫害常见的种类及防治方法

2.1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一些玉米品种的抗病性不强或致病菌的变异以及连续重茬栽培等原因,造成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该病是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一经感病,首先破坏雌穗,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发病率等于损失率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给玉米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措施: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应采取以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为主,结合种子药剂处理以及加强栽培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首先要选用优良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解决该病的根本性措施。其次播种前用药剂处理种子是综合防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方法有拌种浸种和种衣剂处理三种。最后在种植过程中要拨除病株,加强耕作栽培措施,从而减轻病害发生。

2.2 主要的玉米虫害

玉米虫害种类多样,对于玉米的生产危害十分严重,其中较为常见的有玉米螟和玉米蚜。

(1)玉米螟

发生规律玉米螟即钻心虫。在东北、华北平原每年发生2~3代,幼虫在玉米秸秆、穗轴、棉柴等寄主作物中越冬。越冬幼虫5月份变成蛹,6月份羽化出越冬成虫,交尾、产卵、变成幼虫,开始为害玉米。防治方法(1)要在越冬成虫羽化前将越冬寄主全部处理掉。(2)春玉米的防治。春玉米大喇叭口期正是成虫出现期,当田间花叶达到20%时,在大喇叭口期的中期和末期各施药1次。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效果好。常用的颗粒剂有0.5%或1.5%对硫磷颗粒剂,1.5%或3%辛硫磷颗粒剂,0.4%敌杀死颗粒剂,3%呋喃丹颗粒剂,每株玉米使用上述颗粒剂1~2克,撒施于心叶及组成心叶的4~5片叶层中,撒施颗粒剂应在没有露水时进行。夏玉米的防治用药和春玉米相同,但防治关键时期是抽穗吐丝期;在田间调查花丝基部及雌穗顶端时,有虫雌穗达10%或100穗上有幼虫50头时应施药防治。有虫雌穗超过30%时,应在第1次施药后6~8天再施药1次。施用的颗粒剂和春玉米相同,只是施药位置不同,将药撒在雌穗着生节的叶腋处,雌穗上面两节及下面一节的叶腋处及花丝顶上。

(2)玉米蚜

玉米蚜主要集中在雄穗、穗梗及上部嫩叶上,导致雌穗发育不良,雌穗缺粒和秃尖,而且蚜虫分泌露影响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防治蚜虫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玉米的茎基部涂40%氧化乐果乳油200~250倍液。

3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防治

症状叶片上出现梭状病斑是大斑病的典型症状,初发生时病斑灰绿色,潮湿时上面出现灰色霉层。小斑病的病斑椭圆形或长圆形。初发病时,叶面上有渍状病斑。大、小斑病连续发生时,叶片上的病斑连接成片,导致叶片枯死,植株死亡。一般下部叶片首先表现症状,然后往上扩展。防治方法(1)栽种抗病品种。(2)在玉米抽雄前后,当田间发病植株达70%,叶片达20%时,进行喷药防治。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间隔7天,连喷2~3次。

4 玉米纹枯病

症状玉米感病后,近地面的叶鞘出现红色、紫红色椭圆病斑,严重的茎秆上也出现病斑,病斑发展愈合后形成不规则云雾状斑纹,田间湿度高时,叶鞘上形成暗红色菌核,玉米收获时带有菌丝菌核的部分残留在土壤中,还危害小麦。防治方法(1)玉米与甘薯、大豆轮作。(2)及时摘除病叶及叶鞘的同时进行喷药防治。喷施5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或5%井岗霉素可溶性粉剂400~600倍液。

参考文献:

[1]张秀敏.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6(2):62-62

相关热门标签